古希腊有名的神话故事

2024-10-11

古希腊有名的神话故事(共8篇)

1.古希腊有名的神话故事 篇一

古时候,人不会用火,都吃生食。一天,山里突然起了火,烧死一些飞禽走兽,人们捡起来一尝,很好吃,就开始知道捉些畜生,摘些野果子,放火里烧烧吃。可那时候人不会自己取火,光靠天火,哪儿起了火,就弄些火种保存着。

有一次,帝喾王见这儿的人都吃生食,就问:“咋不吃火烧的熟食啊?熟食好吃呀?”

大家说:“俺这儿没火呀!”帝喾王说你们就不会到外地找火种吗?”有人说:“找来过。就是火种存不住。”

帝喾王想来想去,想到了自己的儿子阏伯。帝喾王就把阏伯封到这地方,专门在这儿管火,封号叫“商”。

阏伯很聪明,为了管好火,想了很多办法。火不是怕水淹吗?他就把找来的火种放在土丘上。为了防雨淋,他领着大家在火种上面搭个很高的大棚子。这样,火种就能保住了。烧的木柴供不上。?阏伯就叫人弄些当地的瓜果、毛皮啥子的,到外地去换木柴。因为他们是商地方的人,人家都称这些人叫“商人”。

保住了火种。阏伯把商这地方管理得好,大家过上了好日子,都很崇敬他。

阏伯死后,人们把他埋在保存火种的土丘上,你一把土,他一把土,大家年年给阏伯添坟,坟越来越大。因为阏伯的封号是“商”,大家就把这个土丘称为“商丘”。时候长了,“商丘”就成了这儿的地名,一直到现在。

后来,人们又在这里塑上阏伯的像,尊称他为“火神爷”。

2.古希腊有名的神话故事 篇二

在成文法还未诞生的古老时代, 古希腊的人民用其深邃的目光望向最真实的社会, 用极其瑰丽的语言锻造出崇美恢弘的神话, 改变了社会的思想, 勾勒出了一个由神来统治的社会秩序。在一定程度上, 神旨便是被众人所接收奉承的人的意志, 是神道和人道的结合。充满智慧的古希腊人民, 使神话诞生的同时, 也运用其卓越的法律眼光, 谱下了法律那令人惊叹的华美乐章。

一、正义的观念

社会风俗、家族习惯与宗教信仰, 将古希腊的人民紧紧环绕。一切神旨都是社会正义的象征, 当神的光环照耀在古希腊的土地上的时候, 不论你是国王还是富饶一方的商人, 都不可与神意相抗。

《安提戈涅》中的安提戈涅激昂地说道:“天神制定的不成文律条永恒不变, 它的存在不限于今日和昨日, 而是永久的, 也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我并不认为你的命令是如此强大有力, 以至于你, 一个凡人, 竟敢僭越诸神不成文的且永恒不衰的法。不是今天, 也非昨天, 它们永远存在, 没有人知道它们在时间上的起源!”

如众人所知, 神的旨意便是受社会广泛认可的高度的人的思想。充满智慧的古希腊人民早已知晓, 神的旨意不可僭越。神旨即正义, 是经过古希腊风尘转瞬、时间凝练而成的自然规律以及人之本性。人们虔诚地遵守神意, 相信神意是正义的化念, 违背神的旨意将会受到上天的惩罚。人们能够对一个信念有着如此大的坚守, 可见他们的文明有多发达。虽然他们坚信的是有云之上神订立了一套亘古不变、不可违的真理, 而不是发达如现代社会, 有着人定的法律明文体系。但是这一对正义的坚贞, 不分地位的高贵贫贱, 人人可信, 人人可罚。不正是制定法律、遵守法律、落实法律而必须存在的观念之一吗?

二、自由契约的重量

古希腊的神话故事中, 总是少不了英雄式的契约订立。说它是英雄式的, 是因为其经常发生在交战之时, 以极为自由的意愿订立契约的内容, 并以相当的气魄遵守契约誓言。誓言自订立时便具有神圣的性质, 受到神的监督, 若出现有违者, 将受到神的责难。

这一平等主体之间订立的誓言, 充满了自由主义。特洛伊军队与希腊联军为了避免战事损耗以及再起争端, 亦是文明的体现。从约定的内容中, 也可见双方必须接受的权利义务。未遵守誓言的一方, 将得到惨重的惩罚。古希腊神话中, 这一原始而又高超的订立誓言的思想, 几乎对约定的订立内容面面俱到。让人不得不佩服而又感激古希腊人民在遥远的公元前, 迸发的一个又一个的法律灵感。

三、巴特农神殿前的司法奇案

追寻古希腊法律的足迹, 不得不提到的便是雅典娜于巴特农神殿前的一场正义审判。在现代人看来, 雅典娜的审判遵循的是最寻常不过的司法程序。但是, 推及到遥远而古老的希腊国度里, 这一审判的出现, 却是人类司法审判程序的超智慧源头。

早期的神话故事中, 血腥复仇的血债血偿模式是正义的象征, 人们将成功复仇的杀人者视为英雄式的的人物。然而在《奥瑞斯提亚》三部曲中, 可以看到血腥复仇到雅典娜正义审判的转化。

虽然在希腊神话故事中, 神意是最高的裁量。但是在这一《奥瑞斯提亚》三部曲中, 也能看到法官和广大公民的力量。且不论这个神话故事中最吸引人、最抒发观众情感的情节, 是雅典娜投下了最关键的一票, 使悲剧的奥瑞斯忒斯最终得到了解救。而在这个故事中, 最忠于法律、最忠于正义的地方, 却是在这场审判的程序之上。“正义的”复仇女神们提出她们的控告、“正义的”证人说明被告者的无辜、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审判官威严地主持审判秩序, 以及法官们以与雅典娜同等的投票权, 首先投下了代表正义的六颗石子。雅典娜以一言结束了这一程序严密而完整的审判, 在2000多年后的今天, 当我们使用着古老的先祖流传下来的审判制度之时, 这一套亦神论亦人论的法律思想, 正在默默地诠释着它的尊严。

在古希腊神话瑰丽的语言之后, 法律思想隐隐而现。被浪漫的爱琴海与地中海温柔包围着, 带着古文明沉浸千年的克里特岛, 也许能够告诉我答案。

摘要:对古希腊神话的经典的细细品味, 将其与现代法律思想相比较, 了解古希腊人的法律智慧, 探寻现代法律思想的起源。

关键词:希腊神话,法律思想,法律起源

参考文献

[1]薛琴.古希腊法的形成与发展[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第2卷第4期, 129-131.

[2]陈啸宇.古希腊法律理念评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7期.

[3]徐忠明.古希腊法律文化视野中的安提戈涅[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

[4]程金生, 周茜蓉.论法的缘起及其意义——以希腊为例[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

3.民国时期古希腊神话的汉译 篇三

目前所知最早介绍希腊神话的专书,是一九○七年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译述的《希腊神话》,收入说部丛书,题为“神怪小说”,署原作者为英国巴德文,指美国通俗作家詹姆斯·鲍德温(James Baldwin),即清末及民国时期被重译十多遍的《泰西三十轶事》(Thirty More Famous Stories Retold,1905)之原作者。我们对照他的著作和此中译本,发现是他的那部《古代希腊故事》(Old Greek Stories,1895,纽约)。本来,原著分成了十五篇,篇章下面分节,说部丛书的译本以节为单元,将之分成了四十八段,每段有一个二字的标题。如第二十五节作“馘妖”,记述波士即珀尔修斯(Perseus)杀死米杜沙(今译墨杜萨)的故事。鲍德温此书有一个问题:对素材的取舍不太合理,比如大力士赫尔克勒斯,就只提及他与普罗米修斯的关系,又如荷马史诗涉及的特洛伊神话、阿尔戈英雄与金羊毛传奇都闭口不谈。到一九三七年,这部书又出了一个中译本,由陈君文和杨若洲翻译,上海启明书局出版,题为《希腊故事集》,重印时改名为《齐萨斯历险记》,齐萨斯即忒修斯(Theseus),传说时代的雅典国王,打破了克里特岛米诺斯迷宫中的牛头怪米诺陶。

一九一二年,上海广学会还出版了一部《西方搜神记》的书,译者署英文音译名Ma Shao-liang,当是马相伯(一八四○——一九三九),他曾用马绍良一名。此书原作是英国作家查尔斯·金斯利(Charles Kingsley)写的儿童读物《慈父讲述的希腊英雄传奇》(The Heroes, or Greek Fairy Tales for My Children,1856,伦敦),分成三个部分,即珀尔修斯故事、阿尔戈英雄纪和忒修斯故事。《西方搜神记》的译名分别作:《潘西斯传》、《亚格海舰之英杰事略》和《昔西斯传》。“搜神记”这个译题,反映出译者对于西方神话题材的定位。此书同说部丛书本之不同,主要在于有了阿尔戈纪的主干故事。另外两个故事是重复的。

但这个内容粗浅、文笔简陋的底本也有若干个重译本。一九二八年,上海春潮书局出版的清晨译《希腊神话故事》(一),题为《贝尔修斯》,就只是重译其中的第一篇。一九三二年,北平人文书店出版王永棠译《英雄》(专译阿尔戈英雄纪部分),一九三三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席涤尘译《希腊英雄传》,一九三四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陈天达译《希腊英雄传》都是该本的重译。重译并非不足取,比如经典名著,重译越多越好,读者可以各取所长。但是往往如金斯利这书的重译,却是商家出于利益所驱,抢占市场。因此重译质量并不高,重译意义也不大,甚至出现有的译本其实是参照已有译本稍作字句调整便拿出来的。

荷马史诗中保存的希腊神话自然是非常重要的,最早较完备的译本是林纾的《秋灯谭屑》(商务印书馆一九一六年版,与陈家麟合译),原作即詹姆斯·鲍德温的《泰西三十轶事》,荷马史诗的两篇分别题为《织锦拒婚》(Penelope’s Web)和《木马灵蛇》(The Fall of Troy)。后来译述荷马史诗的,还有谢六逸的两部:一是《俄德西冒险记》,一九二六年上海商务印书馆;一是《伊利亚特的故事》,一九二九年上海开明书店。题目翻译上就有大问题,伊利亚特英文题为Iliad,即伊利昂(特洛伊)这个地名的纪传故事之义,不可再加为伊利亚特的故事。俄德西即Odyssey,已经是“关于奥底修斯的纪事”了,也不宜再在后面加上“冒险记”三字。

二十年代后半期,新文学作家开始关注希腊神话这个题目。一九二五年,素来留心各国神话文学的茅盾以“沈德鸿”一名,编译了一部《希腊神话》,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此书收入十篇故事,其叙事口吻也是将此书定位于儿童文学的,不再关注于诸神与凡俗世界的种种龌龊隐私,也不谈较为复杂的英雄世系和残暴的杀戮事迹,而是突出强调故事的寓言意味和教育意义。如第一篇“普洛末修偷火的故事”,强调科学产生之前,古人对于火的来源的解释。如第九篇“骄傲的阿拉克纳怎样被罚”,则说明了古希腊人如何解释蜘蛛这一生物的起源,其中也蕴涵着训诫儿童勿骄傲的意思。一九二八年,茅盾又以“沈玄英”为笔名,在《小说月报》第十九卷第八期,发表了他的论文《希腊神话与北欧神话》,着重比较两个神话体系的源头、原始思维和宇宙观、科学观以及诸神系谱,这篇论文相比之下学术性非常强,但与之前所编译的《希腊神话》相对照,我们发现有一个共同之处,这位引介者非常注意神话作为前科学时代上古先民解释自然现象规律的手段这一功能。一九二九年,他又以“玄珠”为笔名,写作《希腊罗马神话的保存》一文,发表于《文学周报》第三三六期(在此前后,他还发表了《北欧神话的保存》和《埃及印度神话的保存》二文),这篇文章讨论神话的保存问题,其实就是论述古典时期关于神话记载的学术史,看看这些神话记载在哪些著作里面,如何传承下来的。在当时来看,对于西方古典神话的研究才刚起步,列举和介绍基本的主要文献是有这个必要的。其中在罗马文学部分,茅盾提到了奥维德的《变形记》和《月令》(Fasti),这两部书都涉及大量的古希腊罗马神话和传说。但后来,茅盾却没有翻译这两部著作,反而是挑选了一部分量较轻的,即奥维德的《拟情书》。原刊郑振铎主编的《世界文库》第七、九、十册,一九三五至一九三六年出版,后收在一九三六年生活书店出版的《回忆·书简·杂记》一书中。《拟情书》即《女杰书简》(Heroides),今有三联版南星译本,是奥维德代拟的神话传说中著名女性人物所写的诗体情书(其中也夹杂着男主人公的酬答),代拟书信是古希腊罗马文学比较常见的一个文类,但奥维德可能是诗体书简的首创者。这其中也夹杂了一些神话传说。茅盾翻译的三篇,分别是最著名的萨福写给法昂的一封信(Phaon,本系一老丑舟子,因尊敬维纳斯而得到青春美貌,据说萨福苦恋他而自杀),第二封是帕里斯写给海伦的信,第三封是海伦答帕里斯的信,这属于荷马史诗人物的故事。严格来说,这部译作不能算是希腊罗马神话传说,等于是罗马帝国繁盛期的作家在古代人的故事框架下的人性探索。比如第三封信中,海伦答帕里斯书,除了表达出一个女子的矛盾心理之外,更有意思的是,其中以一个女性的立场来解构男性叙事所建立起来的神话。我们读《伊利亚特》或是欧里庇得斯的悲剧,看到古希腊诗人笔下的海伦似乎是被命运摆布的玩偶。而在奥维德笔下,海伦的心理极为复杂,她一面拆穿了帕里斯所自称的三女神要求他评判美色之冠的神话,一面却又欲拒还迎说:“我也并没什么不乐意,我甚至也赞许这些保举。”有的批评家就认为这其实是风流妇人擒纵男子的最高手段。茅盾即认为这是“妇女恋爱心理的最深刻的分析,也是妇女们的恋爱技术的最毒辣的暴露”。但是,奥维德的这部拟代体书信集,也因此根本算不得是希腊神话之真实面目的体现。

一九二一年七月,文学研究会另外一位重要成员郑振铎,在《文学》第一一三期发表了《阿波罗与挞芬》一文,副题是“希腊神话之一”。郑振铎刚经由茅盾介绍进入商务印书馆工作,并在商务创办的神州女中教书,认识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高君箴。似可由此理解他因何先对希腊神话的恋爱题材产生兴趣。挞芬即达芙妮(Daphne),是阿波罗最初被爱神厄洛斯(Eros)之箭射中后爱上的地上的女仙,但达芙妮的偶像是保持处子之身的女猎神阿耳忒密斯(Artemis),因此求他父亲帮助使之变成了月桂树。篇末郑振铎列举了十种有关希腊罗马神话传说的外文书籍。显示出他此时浓厚的学术兴趣。但假如以学术态度审视该文,则不该采用希腊神的拉丁文译名,把厄洛斯称作狄爱娜,称作“爱神(Cupid)”,这是十九世纪英国文人学者常犯的毛病。

nlc202309031412

一九二七年,郑振铎赴欧读书。在英国,工作之余,他翻读《金枝》作者弗雷泽译注的《群书集缀》(Bibliotheca)。此书据说是阿波罗多儒(Apollodorus,活跃于公元前一四四年前后)所作,可以肯定是公元前一世纪以前古代作家所编写的一部希腊神话集成,原文非常简略,弗雷泽做了渊博丰富的注解。这使得郑振铎十分拜服。他又读了弗雷泽译注的旅行作家鲍桑尼阿(Pausanias)的《希腊志略》(Description of Greece),这书也是古希腊晚期作品,对于希腊人文地理风俗古物记录十分详细,引发郑振铎的思古之情。于是他开始专门研究古希腊神话,从古典作品中选译自己喜爱的故事。这一点意义比较特殊,因为之前所有关于希腊神话的介绍,都是拿西方现代作家选择好了的篇目,按照其框架来转译成中文的。郑振铎的译述是自运机杼,试图去掉西方现代作家的遮蔽,虽然仍然借助于弗雷泽等人的学术研究之便,但相对来说算是入铜山采铜矿,而不是拿人家的废铜烂铁来熔作材料了。

首先完成的是一组神话中的爱情故事,在一九二八年《小说月报》第十九卷上从第三期连载到第十二期。第二年,这组故事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单行本,题为《恋爱的故事》,收入文学研究会丛书。全书共二十六篇,每篇附有参考和依据,即说明所编译故事的来源文献,有时会附译情节有出入、未被收入正文的故事。前几年有出版社重印这部书,有人读了后不喜,理由是郑振铎所记和通常由欧美作家编写的希腊神话故事集内容有出入,认为郑振铎翻译有问题,其实未注意到郑振铎重新对来源进行筛选和取舍,自然同欧美传统里面所认可的讲述细节上会有不同。

一九二九年,郑振铎又编写了一篇《荷马系的小史诗》的读书杂记,发表于《小说月报》第二十卷第一期。荷马系小史诗,指围绕着特洛伊战争前后诸英雄事迹而作的一系列史诗。大约创作于公元前四世纪左右。这些作品都不完整,只留下了一些残篇,但是拜占庭时期有学者编写的工具书上记录这些小史诗的整个情节,因此大致的故事我们都能获知。郑振铎后来还将两部荷马史诗都译出来,但文稿不幸毁于兵燹之中。

同时,三十年代初他开始着手翻译《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以《希腊罗马神话与传说中的英雄传说》为题,连载于《小说月报》一九三○至一九三一年各期。一九三五年,他加上未发表的部分,编著成《希腊神话》上下册,上海生活书店出版,周作人为之作序。周序言写得有些怪,主要鼓吹了一番英国人劳斯(W.H.D.Rouse)撰写的《古希腊的神、英雄与人》(Gods,Heroes and Men of Ancient Greece)。郑译《希腊神话》,以一篇人类的创造作为前言,之下分成七部分,按神话传说发生的核心地区进行划分,分别讲述古希腊各地区所产生出的英雄传说,看得出这是受鲍桑尼阿的影响,郑振铎在每篇后也有文献依据和参考。可知他是从古希腊罗马原作(的英译本)里编译出来的。这个工作,当然意义很大。但问题在于,很多神话传说流传较广的情节未必出自郑振铎所用文献的那个范围,因此他的工作算是一种没有根柢和传统的个人爱好式的编译。一九三六年,罗念生在《宇宙风》第二十期写了一篇书评,认真地通过抽读的两篇来指出这部《希腊神话》存在的问题:底本不明,把文学作品里的故事等同于希腊神话本身,还有译名混乱。最后,罗念生提及“知堂老人”周作人正准备翻译《书库》(即上文提到的《群书集缀》),他说:“等他的译书出来后,我们才有真正的‘希腊神话’。”

其他关于希腊神话的译作和介绍,还有汪倜然《希腊神话ABC》,由上海ABC丛书社于一九二八年出版,包含十个希腊神话故事,前言论述了希腊神话特色及流传保存等问题。还有海鸥译《神与英雄》(希腊神话第一集),一九三○年上海广益书局出版,原作系弗兰西昂(Robert Edward Francillon)所写的一部儿童读物《神与英雄》(Gods and Heroes,1896,波士顿)。译者在前言中强调,此书着眼于神与英雄传说,不单纯是希腊神话,而且原作在中国没有书,是从日本带来的,因此非常新鲜。全书分成十四回,对照来看是原作的前十四篇,看来是打算分册将此书译完的,但没有见过续集。另外一部比较特别的译作,是一九三一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廖凡翻译的《希腊民族的故事》,其前一小部分是希腊上古神话和传说中的人物事迹,多属于神话传说体系里面的英雄,后大半部分则是历史人物的生平和希腊的民族史。题原作者为美国作家格伯,查考得知该书当是Hélène Adeline Guerber所写的《希腊人的事迹》(The Story of the Greeks,1896,纽约)。一九四八年上海中国文化服务社出版易绍兰翻译的《希腊神话捃华》,原作系英国历史学家考克斯(George William Cox)所著《神与英雄的故事》(Tales of the Gods and Heroes)一书,她主要选译了原书与荷马两部史诗相关的那些英雄传奇。另外,散见于报章杂志上的希腊神话零星作品之译者,民国时期还有潘祖瑾、廖英鸣、闲斋、寄宇、熊翔等数家之多,在此不再赘述。

鲁迅、周作人兄弟对于希腊神话的兴趣也是非常浓厚的。周作人在《知堂回忆录》“我的杂学”中谈到对希腊神话的兴趣,始于留日第一年所读的盖莱(Charles Mills Gayley)《英文学中之古典神话》(The Classic Myths in English Literature)和安得路·朗(Andrew Lang)的《神话仪式与宗教》(Myth, Ritual and Religion)。今日学界认定周作人《红星佚史》的译序是中国最早介绍安得路·朗这位人类学家的文字。人类学派强调从神话比较学入手,研究各民族神话产生背后的文化心理原因。周作人详细地谈到盖莱的《英文学中之古典神话》乃是鲁迅所订购的,由此书卷首对古今神话学研究的各派之说明才注意到了安得路·朗,继而购买他的《习俗与神话》和《神话仪式与宗教》。一九○六年,周作人曾为筹划中的《新生》写了一篇《三辰神话》,鲁迅曾推荐给编辑同仁看。一九○七年兄弟俩合译《红星佚史》,乃是哈葛德与安得路·朗合作写奥底修斯第三次漫游经历的小说,周氏兄弟原本在小说中作了许多译注,出版时被删掉了。一九○八年,鲁迅作《破恶声论》,其中就谈到了对神话和神话研究的重视,所谓“欧西艺文,多蒙其泽,思想文术,赖是而庄严美妙”。惜鲁迅日后没有精力从事此业,及批评赵景深译“牛奶路”之不通,不过是牛刀小试。

周作人对希腊神话的兴趣,由安得路·朗的启发开始,带有民俗学和人类学研究的思路。因此他兼顾考察其中的习俗、宗教和仪式对于神话文本的影响痕迹。比如他翻译劳斯的一篇《希腊现代小说集》的前言,题为《在希腊诸岛》,发表于一九二一年《小说月报》第十二卷第十号,就是描述希腊上古神话在现代希腊民俗和社会生活中的反映。一九二四年,他读到郑振铎发表的那篇译文《阿波罗与挞芬》,以“陶然”为笔名,写了一篇《续神话的辩护》,发表在《晨报副镌》四月十日号,其重点就是跟郑振铎进行商榷,因郑最后是以为这篇神话故事是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周作人援引安得路·朗的观点,认为这篇神话应该是起源于原始宗教祭仪,后来的人看到先民以月桂枝祭祀阿波罗,遂编造出月桂树乃日神所追求的女子达芙妮所化。

上世纪二十年代,周作人写作发表了多篇论述或翻译的文章,介绍英国女学者哈利孙(Jane Allan Harrison)的神话研究,包括《舍伦的故事》、《牧神之恐怖》、《论鬼脸》、《论山母》、《希腊神话引言》,以及两篇同题的《希腊神话》。一九三一年,周作人在《新学生》杂志三月一日号上发表自己的志愿学术,就是翻译希腊神话。那么翻译哪本书呢?前文提到,郑振铎的《希腊神话》出版,周作人序言中大多数篇幅却在介绍劳斯所著《古希腊的神、英雄与人》,此书出版于一九三四年,周作人在一九三五年初写那篇序言时已经读到此书了(该文在一九三五年二月三日的《大公报》发表时题为《希腊的神与英雄与人》)。此书特色在于描述生动,添加了许多形象的对话。但毕竟是儿童读物,并非专门学问的书,因此周作人一时没有去译它。一九四七年才决定翻译劳斯这部书,两个月就译好,并交付出版社,但不久遇到火灾,译稿被毁,故而他在一九四九年重译,一九五○年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刊行,题为《希腊的神与英雄》,一九五八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再版时改题《希腊神话故事》。

nlc202309031412

周作人真正想要去翻译的,是我们上文提到的《群书集缀》,因为这是古希腊人自己编写的神话集。后来罗马文学渲染铺陈太多,失去了原初的意味,甚至有些喧宾夺主了。周作人很早就打算翻译此书,一九三四年《希腊神话》(其二)中就说,《希腊拟曲》一译完,就来翻译此书。他打算使用的是弗雷泽的译注本,即娄卜古典丛书本。一九三七年,他没有跟随北京大学师生南下,为了生计,接受了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编译委员会的邀请,正式开始翻译此书。起初翻译的两万多字,夹杂着弗雷泽和哈利孙的研究,译稿被基金会给弄丢了。到一九四四年,周作人决定重译,并将部分译文陆续发表于《艺文杂志》第二卷第十至十二期上。但这很快又因其他缘故中断了。第三度翻译是一九五○年,一九五八年周作人写了《〈希腊神话〉引言》(生前未发表),可能是标志着他已经译完了。但译稿一直没有付梓,直到一九九九年才由中国对外出版翻译公司出版。用了整整一个世纪的时间,罗念生在六十多年前所期待的“真正的‘希腊神话’”,终于问世了。

希腊神话为何如此具有魅力呢?周作人在《我的杂学》中说:

世间都说古希腊有美的神话,这自然是事实,只须一读就会知道,但其所以如此又自有理由,这说起来更有意义。古代埃及与印度也有特殊的神话,其神道多是鸟头牛首,或者是三头六臂,形状可怕,事迹更多怪异,始终没有脱出宗教的区域,与艺术有一层的间隔。希腊的神话起源本亦相同,而逐渐转变,因为如哈理孙女士所说,希腊民族不是受祭祀支配而是受诗人支配的,结果便由他们把那些都修造成为美的影像了。“这是希腊的美术家与诗人的职务,来洗除宗教中的恐怖分子,这是我们对于希腊的神话作者的最大的负债。”我们中国人虽然以前对于希腊不曾负有这项债务,现在却该奋发去分一点过来,因为这种希腊精神,即使不能起死回生,也有返老还童的力量,在欧洲文化史上显然可见。对于现今的中国,因了多年的专制与科举的重压,人心里充满着丑恶与恐怖而日就萎靡,这种一阵清风似的祓除力是不可少,也是大有益的。

很多人有种误解,以为古人是陈旧老迈的,其实不然,我们今天的人才是老者,上古文化乃是人类之童年,老人方才世故、多虑、计算。要使文化焕然新貌,其实是需要重新拥抱古代文化思想的。而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所造,保留了这一种纯真精神的源泉,古希腊神话又是其中最不拘礼法地散发出人性的光辉来的,而这也正是我们在回顾其翻译史时,对于先贤在此领域所费之心血的最好解释。

4.有名历史人物的故事 篇四

《官场现形记》写于20世纪初,作者李宝嘉在动笔写这部小说后,就开始在他自己创办的《世界繁华报》上连载。这部小说的连载很快引起了轰动,《官场现形记》由许多相对独立的官场故事连缀起来,涉及清政府中上自皇帝、太后、军机、中堂,下至衙役、狱头等一百多个大小官吏,李宝嘉将这些形形色色官僚们的各种恶行、丑态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为升官而逢迎钻营、蒙混倾轧,或侵吞公款,贪赃枉法;或卖官鬻爵,大发横财;或名“剿匪”,实害民;或冒名得官,寡廉鲜耻;或媚外惧洋,奴性十足。《官场现形记》犹如一幅封建社会末期官场的百丑图长卷。

在《世界繁华报》连载时,人们都在找小说里影射的是当朝的哪些官员。因为在《官场现形记》里,写的大多是清朝的真人真事,只是名字换了而已,而且涉及的好多情节都是清朝的秘密。《世界繁华报》的发行量很快由几千份上升到几万份,甚至出现了洛阳纸贵、供不应求、报贩加价出售的现象。

很快,《世界繁华报》传到了慈禧太后的手里,慈禧太后看过后很是生气。当时,清朝已经可以说是内忧外患,慈禧太后把清朝的衰落、受列强欺负的罪都算到了这些政府官员的头上,于是开始了一场大的“反腐败”行动,而这场“反腐败”行动的主要对象就是《官场现形记》中所影射的官员。

慈禧“反腐败”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按图索骥,照着《官场现形记》里影射的名单抓人,很快,就有一大批官员被抓起来,以谋反罪斩立决。

摄政王载沣下令通缉此小说的作者。并令两广总督端方派人刺杀这个胆大妄为、扰乱社会的李宝嘉,查封连载此作品的《世界繁华报》报社。

可是,李宝嘉却一点也不担心,他把《世界繁华报》化整为零,搬到了当时的英租界,继续连载《官场现形记》。很快《官场现形记》连载完了。但让慈禧太后没有想到的是,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很快就在一些列强中间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有的外国人甚至把这本书带到了国外。

而慈禧太后则让人把《官场现形记》中的一些行贿、受贿以及官员的腐败行为整理出来,下令全国官员凡有此行为者,皆为重罪。而当时《官场现形记》里所涉及的大部分官员都被慈禧太后以谋反罪处决了。

5.赫赫有名的成语故事 篇五

【汉语注音】:hè hè yǒu míng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卷八十六.何武传》:“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请托,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

【成语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强调“赫赫”,既可用于人也可以用于物。

【赫赫有名的意思】:赫赫:盛大、显著的样子,形容名声非常显著。

【赫赫有名的近义词】:举世闻名、大名鼎鼎、遐迩闻名、名扬天下、赫赫之名;

6.我的亲戚很有名寓言故事 篇六

蜗牛跟蛞蝓吹牛:“奶牛是我的远房表姐,它已被评为全球最优秀的保姆。海牛是我的远房表弟,它是海洋中唯一靠食用水草为生的动物,被誉为全球最优秀的环保大师。黄牛是我的`远房表哥,它开的牛头牌肉食品跨国公司,已经进入世界著名民营企业500强。息西牛是我的远房表妹,它具有特异功能,饱饮河水后,可以代替抽水机浇地,代替拖拉机耕田。提起我的远房表叔犀牛,那可更是世界级的名贵之牛。”

“那么你呢?”蛞蝓问,“就算你是牛,就算这些牛都是你的亲戚,那么你所罗列的,毕竟也只是它们的业绩呀。请问,能令你个人引以为骄傲的是什么呢?”

7.希腊神话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篇七

一、希腊神话简介

希腊神话产生于人类的原始时代。古希腊人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 对自然现象、生老病死, 都感到神秘和难解, 于是他们不断地实践、沉思,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在多利亚人入侵爱琴岛后, 由于希腊半岛的人口过剩, 古希腊人向外寻拓生活空间。在这民族纷争时他们崇拜英雄豪杰, 于是产生了许多人神交织的英雄故事。这些民间创造的神、英雄和人的故事, 世代相传, 被统称为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个部分。神的故事涉及宇宙和人类的起源、神的产生及其谱系等内容。英雄传说起源于对祖先的崇拜, 这类传说中的主人公大都是半神半人的英雄。他们体力过人、英勇非凡, 成为古代人民集体力量和智慧的化身。最著名的传说有赫拉克勒斯的十二件大功、伊阿宋取金羊毛等。

神话传说最初都是口口相传, 直至公元前七世纪才由大诗人荷马整理, 完成了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记录了绝大部分的希腊神话。随着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战争的向外扩张, 希腊神话开始走出希腊民族和本土, 向外界传播。

二、希腊神话的跨文化传播过程

“凡是传播都有一个共同之处, 即从根本上讲传播无非是信息流通的过程”。 (1) 信息流通的过程包括信源、信息、信道、信宿等几个要素。希腊神话的跨文化传播过程也就是作为信息形式的希腊神话的流通过程, 其信源、信息不言自明, 信宿是希腊以外的民族和地区。信道, 又可以说成传播的媒介或传播方式。希腊神话跨文化传播从其民族之间的交融开始, 通过口语传播、战争传播、文化传播、艺术传播 (其中包含雕塑、绘画和影视传播) 和体育等多信道、大范围、长时间的交错传播, 为世界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希腊神话通过口语向外传播

古希腊的地理范围, 除了现在的希腊半岛外, 还包括整个爱琴海区域和北面的马其顿和色雷斯、亚平宁半岛和小亚细亚等地。讲希腊语的民族在公元前二千年从巴尔干半岛迁移到希腊半岛及其邻近地区。在希腊形成文字以前, 各民族主要通过代代口耳相传来传播本民族创造的神话故事。当时作为希腊共同语的雅典语为神话的口耳相传提供了传播基础。雅典语的使用范围, 远超过希腊的疆界。在亚历山大大帝远征以后, 雅典语的使用范围曾东达印度。同时古希腊人在同其他民族的交往中, 也通过口耳相传将希腊神话故事传播到其他民族和更远的区域。他们同临近的埃特鲁斯坎人交往。埃特鲁斯坎人根据希腊文字创造了字母, 形成了自己的雕塑及绘画风格, 尤其他们根据希腊神话发展了以人神为基础的宗教信仰, 并精心制定了一套占卜未来的仪式。所有这些后来都被罗马人继承了下来。口耳相传的传播方式一直延续下去。公元97年, 西汉大将班超派遣甘英出使罗马帝国, 达到波斯西部边界后, 准备渡海前行。波斯的船员告诉甘英, 渡海需耗费十日, 且“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 数有死亡者”。据《史学月刊》刊文考证, 希腊神话中的海妖故事与此完全符合。古代波斯和希腊交往密切, 熟悉希腊神话。 (2) 神话故事从希腊传到波斯, 又借波斯船员之口传到中国。

2、希腊神话在战争中对外传播

“从传播的角度而论, 民族战争和宗教战争最具文明扩散功能。在这两类战争中, 文明的交往以冲突、碰撞的形式发生, 同种同教、异种同教、异种异教的民族之间在残酷厮杀的同时, 不自觉地传播着各自优秀的文明成果”。 (3) 希腊神话就在民族战争中开始向外传播。在荷马时代末期, 古希腊地区的城邦国家纷纷建立, 并开始向地中海沿岸扩张。在希腊城邦向外扩展的同时, 强大的波斯帝国征服了小亚细亚半岛上的艾奥尼亚希腊诸邦。波斯军队进驻爱琴海和黑海地区。经过两次希波战争, 希腊最后取胜。希腊文化和波斯文化在战争中相互交融, 希腊神话也得以向外传播。

频繁的战争在当时成为传播希腊神话的重要途径。随着战争的推移, 神话传播的范围逐渐扩大。

而战后的殖民统治是一种跨文化的传播历程, 统治阶层所带来的异文化无疑要对殖民地人民进行教育、传播。罗马征服希腊后, 希腊神话和以希腊神话为原型的罗马神话就通过罗马帝国的扩张开始新一轮的对外传播。她们通过叙利亚战争、高卢战争又传播到小亚细亚等地区、高卢地区 (约相当于今天的法国) 。 (4)

3、希腊神话的对外文化传播

希腊神话由于罗马帝国的扩张得以大规模地传播, 其传播的另外一个重要工具是拉丁语的广泛应用。在罗马帝国全盛时期, 随着罗马人军事和政治势力的扩张, 拉丁语作为行政语言传播到西地中海的岛屿、伊比利亚半岛和高卢 (今法国) , 直至多瑙河流域的达齐亚 (今罗马尼亚) , 成为当时帝国核心地区使用的语言。5~15世纪, 拉丁语是教会统治下的宗教、文化和行政的语言, 又是西欧各民族间的交际语言。古代拉丁文化是直接继承希腊文化的。通过拉丁语, 希腊语中的丰富蕴藏传到了近代欧洲。而近代西班牙和葡萄牙对美洲地区的殖民统治也使得拉丁语在美洲得以传播希腊文化。基督教普遍流传于欧洲后, 拉丁语更加深其影响力, 从欧洲中世纪至20世纪初叶的罗马天主教为公用语, 学术上论文也大多数由拉丁语写成。拉丁语的广泛应用为希腊神话的对外文化传播打开了方便之门。

13世纪, “文艺复兴”运动蓬勃兴起, 其影响遍及整个欧洲, 并持续了三百年之久。这个运动的主题正是古希腊文学中的灵魂———人文主义。欧洲学者大量研究古希腊文学、艺术。由此, 希腊神话也得以在欧洲广泛传播。随着羊皮纸的普遍使用和书籍的出现, 欧洲许多作家、诗人通过直接阅读关于希腊神话的拉丁语书籍或译著来了解希腊文化, 从而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创作灵感。英国小说家乔伊斯12岁起就熟读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 后来他借用希腊神话人物奥德修斯的故事创作了《尤利西斯》。英美文学史上的经典诗人莎士比亚、弥尔顿、济慈、雪菜、拜伦、艾略特等人, 无一不从希腊神话中撷取题材和思想, 譬如莎士比亚的《特洛伊罗斯和克瑞西达》, 弥尔顿的《失乐园》, 济慈的《恩底弥昂》等等。17世纪末期, 法国作家费纳隆的小说《忒勒马科斯历险记》, 用希腊神话为题材, 批评国王路易十四的朝政。现代法国文学大师萨特的喜剧《苍蝇》, 通过俄瑞斯忒斯铲除暴君并为父复仇的古希腊神话, 阐明了存在主义的哲理。德语作家卡夫卡的短篇小说《普罗米修斯》、《波赛顿》都直接取材于古希腊神话。就西方范围来说, 古希腊神话无疑是最重要的文学发展源泉。而这些影响巨大的诗人和作家通过从源头汲取营养, 使他们的作品推动世界文学发展的同时, 也反过来实现了希腊神话的跨文化传播之旅。

4、希腊神话的对外艺术、体育传播

希腊神话也通过艺术载体向外传播。文艺复兴时期和古典主义时期, 由于对希腊人文主义的追求, 希腊神话受到普遍重视, 画家达·芬奇、拉斐尔、普桑, 雕塑家米开朗基罗、贝尔尼尼, 戏剧作家高乃依、拉辛, 直至现当代一些艺术家, 都以希腊神话为基础, 创造了许多杰作。贝尔尼尼表现太阳神阿波罗爱上女神达芙妮故事的组雕《阿波罗和达芙妮》既富有舞台造型感又富于动感;表现希腊神话故事中地狱统治者之间爱情故事的《普路托和普罗塞庇娜》夸张而洋溢着渴望。佛罗伦萨画派的桑德罗·波提切利的名作《维纳斯的诞生》表现女神维纳斯从爱琴海中浮水而出, 风神、花神迎送于左右的情景。达·芬奇创作了《丽达与鹅》, 米开朗基罗创作了《酒神》, 这些大师们运用神话主题作的画、雕塑, 已成为人类文化的珍贵财富。在心理学方面, 弗洛伊德借用杀父娶母的俄狄浦斯王的故事创造了“俄狄浦斯情结”一词, 在精神分析中指以本能冲动为核心的一种欲望。摄影技术和电视电影的出现, 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艺术方面的应用, 使得希腊神话能够通过艺术媒介得以更加广泛地在全世界范围加以传播。在影视方面, 根据希腊神话改编的电影《特洛伊》、《木马屠城》等几十部影片通过全球发行也对希腊神话在当代的对外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而奥运圣火起源于希腊神话的典故, 更是让希腊神话随着奥运会的举办而传播到每一个奥运会成员国和地区。

三、希腊神话在中国的传播

西汉时, 出使罗马帝国的中国官员就从波斯船员那里得闻希腊神话。16~18世纪, 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教的同时向中国介绍西欧科学和哲学。16世纪末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传教, 他向中国人介绍了希腊人的数学和哲学思想。

“五四”运动后, 中国的哲学家和翻译家大力翻译古希腊哲学和文学著作, 而且中国学者开始研究希腊神话。希腊神话开始在中国得以大幅度传播。周作人可谓是“五四”运动后推介古希腊神话作品的第一人。周作人高度评价希腊神话, 写下了《神话与传说》、《神话的典故》、《希腊的神话一》、《希腊的神话二》、《希腊的神话》等文章, 介绍希腊神话;同时, 他还热心翻译希腊神话, 如英国人劳斯所著《古希腊的神、英雄与人》, 阿坡罗陀洛斯的《书库》。20世纪二三十年代, 许多知名的文人都表现出对希腊神话的倾心, 如茅盾、郭沫若、郑振铎等。茅盾还著有一本《神话研究》。而郑振铎也是我国较早译介希腊罗马神话的作者之一, 他在20世纪20年代旅居英伦时, 曾根据欧洲学者的研究成果整理编译了《希腊罗马神话与传说中的恋爱故事》和《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这些作家的译著和对神话的推崇加快了希腊神话在中国的传播。

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建立和发展, 文学书的普及以及高等学校西方文学课程的开设, 希腊神话更以其动人的故事、开放的理念赢得了学子的喜爱, 在中国获得了更为广泛和深入的传播。

四、希腊跨文化传播对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借鉴意义

希腊神话开创了西方文化的先河。作为文化的源头, 她又以其强大的生命力不断地向外渗透和传播, 从而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和超越。纵观希腊神话的跨文化传播过程, 她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1、“对于一个民族来说, 许多重要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口传历史、表演艺术、风俗习惯、节庆礼仪等, 都是文化认同的结点和标志, 是维系民族社区存在的底线”。 (5) 希腊神话是西方文化的一个标志, 她超越了希腊民族而获得了欧洲民族的普遍认同。从文化层面来讲她是促成欧洲一体化的因素之一。欧盟在经济一体化方面由于文化的认同而减少了摩擦, 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我国在经济建设中要重视文化建设的力量, 尤其在对外经济交往中要重视中国优秀文化对亚洲的影响, 从亚洲入手取得跨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2、从希腊神话的传播过程来看, 外国文学对希腊神话的借鉴和吸收, 在立足本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 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我国由于历史上各朝代对外交流的范围较小和时间较短, 除了佛教经典在中国得到传播和弘扬外, 外国的优秀文化很少能进入中国。这无疑不利于我们的文化建设。为此, 我们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坚持对外开放, 重视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 引进优秀文化为我所用, 尤其要注重吸收、创新和发展, 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3、希腊神话其本身所具有的人文理念和开放精神是其能够广泛传播的重要原因之一。希腊神话的传播效果更多体现出来的是社会效益, 大众文学修养增强, 人文意识提高。因此, 我们在对外文化交流中, 要筛选、区分, 选择那些优秀的文化精髓予以引进和传播。在对外传播中, 要坚决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产品。同时避免在文化建设中出现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的短视行为, 譬如引进一些低俗的文化书籍、电视剧等。

4、希腊神话的传播得益于拉丁语的广泛应用。同时从英语在中国的现状来看, 无论是作为语言还是产业, 英语都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此, 我国的对外文化交流也应该加强中文的对外推广, 使之形成产业链, 从而拉动国内经济发展。

5、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希腊神话受到了世界各国人们的喜爱。我们可以利用希腊神话对世界民众的吸引力, 借鉴外国优秀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结合中国实际大力发展关于希腊神话的文化产业, 譬如开发相关的网络游戏、电视剧、戏剧、绘画等。同时也要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大影响力, 重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 提高中国的软实力。

参考文献

①李彬:《传播学引论》, [M].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3年, 第5页

②张绪山:《西使大秦获闻希腊神话传说考》, 《史学月刊》, [J].2003年第12期

③展江:《战争与早期新闻传播的渊源》, [J]《.国际新闻界》, 2000年第5期

④当时的高卢地区是以比利牛斯山、阿尔卑斯山、塞文山、莱茵河和罗纳河为界, 周长超过3000英里的地区 (除了部分同盟者的城市) , 也是古罗马的一个行省。

⑤姜飞:《试析当前跨文化传播中力量的博弈》, [J]《.中固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7年9月第5期, 第114页

[1]、[英]阿诺德·汤因比著, 徐波等译:《人类与大地母亲》,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年

[2]、邹燕:《论希腊神话对英美文学的影响》, [J]《.沈阳大学学报》, 2002年9月第3期, 第48页

[3]、刘爽:《谈希腊神话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J]《.艺术广角》, 2008年第3期, 第54页

[4]、《谁将希腊文明传播到中国?》, [N]《.中国图书商报》, 2008-9-2

8.古希腊有名的神话故事 篇八

【关键词】古希腊神话 女性意识 雏形

古希腊神话在广义上是指所有与古希腊的神、英雄以及自然、宇宙相关的神话,一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古希腊神话主要是《荷马史诗》、赫西俄德的《神谱》以及一些古希腊历史、戏剧、诗歌、哲学作品,古希腊神话发源于爱琴海地区并借鉴了其他周边地区的神话精髓,具有极强的故事性、文学性、艺术性与启发性。古希腊神话中的主人公主要分为神和英雄两大类,每一个主人公都个性鲜明,充满了丰富的感情色彩,其中女性角色尤为突出,这些女主人公在男权社会的统治下苦苦挣扎,虽不能完全摆脱社会形态的束缚,却依然绽放出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动人光彩。可以说,古希腊神话中的女性角色,完美体现了西方女性意识的雏形。

一、女性意识的含义

女性意识是指女性对自身作为人、作为女人的价值的觉察与体验,对男权社会关于女性角色的传统定位的质疑、拒绝、否认,以及对自身生存状况、生命体验、情感表达的关注。在社会生活的具体实践中,女性意识帮助女性自觉地察觉并履行自己的人生义务、社会责任以及历史使命,对自身特点有着完全清楚、明白的认识,与男性完全不同的独特方式参与社会生活,能够将人与女人这两种身份统一、融合,女性意识既体现了女性独特的性别要求,又超越了性别要求的单一范畴。

女性意识要求女性对自身社会身份有充分的认识,能意识到自身作为社会主体以及作为人所具有的共性与特性,并能自觉地构建生活来满足人的各种基本需求;要意识到女性这一身份所对应的特征、特质,具备与生理、心理特征相符合的女性气质;根据女性角色自觉发挥女性优势、承担女性角色的社会义务;正确认识男性角色,与男性共同发展、进步。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体现了女性作为人和女人的自尊、自爱、自信、自强,摈弃妄自菲薄,正确看待两性关系,坚持“男女平等”。同时,女性意识不是女尊,不是凌驾于男性之上,而是对女性作为人的自我价值实现的终极追求,以及对女性在各种基本需求上的满足,并最终实现男女平权。

二、古希腊神话中的女性意识

1.赫拉。《荷马史诗》中描写的奥林匹斯神系是一个由众神之父宙斯统治的男权社会,从表面上看,这个社会承认的是一夫一妻制的合法婚姻,但在男权主宰下,男性在两性关系中可以为所欲为,而女性对自己的幸福却完全没有话语权。在这种完全不平等的两性关系中,以宙斯的妻子-天后赫拉为代表的女性人物向男权社会发起了激烈又悲壮的挑战。赫拉作为宙斯的合法妻子,却无法保障自己的婚姻幸福,由于宙斯的拈花惹草和四处留情,她饱尝了痛苦和折磨。在嫉妒心的驱使下,赫拉对宙斯的情人展开了疯狂的报复,甚至不放过与情敌相关的任何事物。赫拉听说宙斯的情人塞墨勒怀上了丈夫的孩子,便化作塞墨勒的老乳母对其进行诱骗,并最终将塞墨勒烧死。对于与自己情敌同名的艾奎娜王国,赫拉也毫不手软,她把可怕的瘟疫带到艾奎娜的岛屿上,使全岛都笼罩在毒雾与瘴气之中,导致整个王国的所有人类和飞禽走兽都染上瘟疫,尸横遍野。赫拉的种种暴行终于彻底激怒了宙斯,他将赫拉用铁链锁住挂在天空中,宙斯的雷霆之怒让众神都不敢替赫拉求情,赫拉尝尽痛苦与耻辱。

赫拉毕生都在追求自身作为女性的幸福和平等,竭力维护婚姻和家庭的完整,对于压迫她的以宙斯为核心的男权社会,她坚决挑战、决不妥协。然而由于受到男权社会长期的奴役和压迫,赫拉对自身女性角色以及女性与男权社会的对立关系并没有正确、清晰的认识,加上受到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束缚与制约,赫拉无法向男权社会的核心-她的丈夫宙斯发出直接挑战,只能迁怒于与她处于竞争关系的、同被男权社会压迫的其他女性角色。赫拉的抗争注定只能以悲剧性的失败告终,以恶制恶的手段无法动摇男权社会的根基,但其勇敢、坚强的形象却给后人留下了深刻映象,也激烈着后来的女性为争取女性尊严而奋斗。

2.阿芙洛狄忒。美神阿芙洛狄忒诞生于海中,有着古希腊最完美的身段和样貌,被认为是女性体格美的最高象征。因为无与伦比的美貌,阿芙洛狄忒受到来自众天神的追求,连宙斯也不例外,由于阿芙洛狄忒拒绝了自己的求爱,宙斯一怒之下将阿芙洛狄忒嫁给了丑陋且瘸腿的火神和铁匠之神赫淮斯托斯。阿芙洛狄忒不甘于命运的摆布,并未保持对丈夫的忠诚,不断地追求自由和爱情,情人无数。阿芙洛狄忒爱上了俊美又英勇的战神阿瑞斯,被丈夫赫淮斯托斯知晓,愤怒的赫淮斯托斯在阿芙洛狄忒和阿瑞斯约会之时用无形之网将他们捉住,并放到宙斯面前并进行百般羞辱。阿芙洛狄忒对凡间最俊秀的男人厄尼多斯一见钟情,可厄尼多斯热衷于打猎,对爱情毫无兴趣,阿芙洛狄忒十分伤心。阿芙洛狄忒的儿子爱神丘比特知道后向厄尼多斯射了一箭,厄尼多斯立即爱上了阿芙洛狄忒。可当阿芙洛狄忒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后,要求丘比特将魔法解除,她不愿意享受这种强迫的爱情。魔法解除后,厄尼多斯也知道了真相,他看着眼前的阿芙洛狄忒,为她的美丽而感到惊叹,双膝跪地,匍匐在阿芙洛狄忒的脚边,亲吻她的双手,有情人终成眷属。

在传统观念中,阿芙洛狄忒是破坏婚姻纯洁、伤风败俗的象征,阿芙洛狄忒不顾婚姻的禁锢,追求自由爱情,阿芙洛狄忒大伤风化的举动堪称对男权社会道德标准的宣战。在古希腊男权社会中,男性作为婚姻关系和两性关系的主宰,有着凌驾于女性的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他们可以享受一夫多妻,却要求女性保持绝对的忠贞。阿芙洛狄忒不顾男权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束缚,跳出禁区和边界,利用自己的美貌大胆追求爱情自由,挑战男性权威,充分体现了女性对实现自我追求的努力和抗争,象征着女性身体和精神的双重解放。

3.美狄亚。在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美狄亚被描述为日神赫利俄斯的后裔,科奇斯岛上擅长施魔法的公主。美狄亚与到科奇斯岛岛上寻找金羊毛的王子伊阿宋一见钟情,美狄亚的父亲给伊阿宋设下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来阻挠伊阿宋获取金羊毛,美狄亚告诉伊阿宋自己可以利用法术帮助其取得金羊毛,前提是两人必须结婚,伊阿宋答应了。取得金羊毛后,俩人向希腊逃去。美狄亚的父亲得知他们逃走的消息,派美狄亚的弟弟前往追回,美狄亚将弟弟杀死,把尸体分割成碎段抛至山间各个角落,让追兵忙于收尸,以拖延时间。回到希腊后,美狄亚又利用魔法杀死了篡位的伊阿宋叔父,但伊阿宋此时却移情别恋,美狄亚因爱生恨,将两个儿子和伊阿宋的情人一并杀死,伊阿宋抑郁而亡,美狄亚心碎离开。

美狄亚将爱情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为了帮伊阿宋达成心愿,不惜与父亲决裂并残忍杀害自己的同胞兄弟,而在得知丈夫背叛时,又化作复仇女神,向负心人展开疯狂报复。在反复的背叛与复仇中,美狄亚为爱痴狂,对感情全情投入。在西方女权主义运动中,美狄亚的复仇被看做是女权意识的起源之一,是对女性主义精神的强烈追求。美狄亚对自身幸福的追求并不是要去完全凌驾于男性之上,而是要求在爱情与婚姻中享受与男性平等的权利与尊严,要求对自己爱情和命运的完全主宰。

三、结束语

古希腊神话作为西方文明以及文学作品的起源,代表了公元前文学发展的最高水平,古希腊神话中的女性意识觉醒,开启了随后西方文学中女性主义的发展,作为西方文学的源头,希腊神话艺术地概括了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是人类经验和智慧的集中体现。无与伦比的幻想是希腊神话的一大特征,它以简单、原初的语汇记载着人类的雏形。同时,希腊神话中孕育的人文主义精神开启了人们对世界、对他人、对自身的思考,人们开始主动探索理性、信仰、逻辑与科学的属性,探索宇宙的本原问题。

文学总是一定的社会现实生活的形象化反映,故而古希腊文学无疑乃是对处于“人类正常的儿童”历史发展阶段的远古希腊社会现实生活的鲜明生动反映与艺术化图解。因此,对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女性意识雏形的研究对了解西方文学发展进程和女性主义发展进程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佳.浅析希腊神话中的女性意识的觉醒[J].文学教育(中), 2013,02:29.

[2]李韶丽,崔东辉.从希腊神话看女性意识的萌动和发展[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11:66-67.

[3]刘丽琼.美狄亚:女性意识觉醒的一面旗帜[J].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2000(04).

[4]胡金花.希腊神话中的女性表现出的女权意识[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5]王聪慧.中日开辟神话和人类起源神话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

[6]Christina Samara(心妍)中国与希腊创世神话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3.

[7]周义,徐志红编著.中西文化比较[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上一篇:历史学习下一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的紧急通知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