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工作者演讲稿(精选8篇)
1.残疾人工作者演讲稿 篇一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令我感动的残疾人》。
有一个天真无邪、快乐生活着的孩子,却不幸得了小儿麻痹症,他在上小学时,因为无法走路而由同学背着上学。他成绩很好,但因为身体的缺陷,最终还是失去了上学的机会,他很伤心,还想过轻生。但是他想起了自己的朋友,老师和同学,想起了他们是怎么用心地照顾自己,如果这样,就太对不起他们了,想到这儿,流下了泪水,也放弃了这个轻生的念头,于是他坚持着自学成材。
长大后,他决心要当一位老师。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办了一所学校,成为了老师,而且,还不是普通的老师,是教聋哑人怎么说话的老师!因为教他们需要很大的声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得了非常严重的咽喉疾病。
这位残疾老师真是太伟大了,身患残疾还教了这么一帮特殊的孩子,使他们最终能与正常人进行自如的交流,就算自己的喉咙得了重病也无怨无悔。
我从这里发现,其实残疾人有时候可能并不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们可能想的是自力更生,甚至还是力所能及的去帮助别人,而我们的帮助对他们来说,可能是对他们的歧视,认为我们把他们看成了另一个群体,就像我们把这些人看的不是同样生活着的人一样,让他们很无地自容。其实很多残疾人是非常刚强的,并不像我们看到他们的外表那样脆弱。在我们眼中,可能只是不经意的指点,或是说一句对他
们不利的话,甚至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字眼,就会给他们造成伤害,有时这种伤害比肉体上受到的伤害还大,更刺人的心。
所以,让我们平等地对待每一个残疾人,而不是更多的嘲笑他们。
2.残疾人工作者演讲稿 篇二
关键词:残联,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社会保障
一、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 要进一步把残疾人工作摆上议事日程, 定期听取残疾人工作情况汇报, 适时研究残疾人工作。各级领导要重视和关注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 时刻把残疾人的冷暖放在心上, 要满腔热情地支持残疾人事业, 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切实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改善残疾人的生活条件, 为残疾人营造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的环境和条件。
二、残工委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 密切配合, 推动残疾人事业持续发展
各级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要坚持定期召开委员会成员会议, 听取成员单位的工作情况汇报, 及时收集、综合、了解残疾人的基本需求, 研究解决本地残疾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要加强组织与协调工作, 搞好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 形成做好残疾人工作的强大合力。人事、教育、卫生、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工商、税务、扶贫、司法、残联等部门要认真做好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社会保障、维权等工作。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强化部门协作, 鼎力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 主动承担残疾人事业的责任, 严格遵守和认真执行国家和地方制定的有关残疾人的法规、政策, 坚决落实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扶残助残以及禁止歧视、侮辱残疾人等各项要求。凡属本部门、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 要主动承担责任。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 进一步将残疾人工作纳入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范畴。
三、各级残联和残疾人工作者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
各级残联作为残疾人工作的专门机构, 要进一步增强做好残疾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 真正当好残疾人的“娘家”和“贴心人”。广大残疾人工作者要以关心、关爱残疾人为己任, 尽心尽职、不辱使命, 爱岗敬业, 安心本职工作, 增强改革意识、市场意识、机遇意识和创新意识, 不断探索新时期残疾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努力创新服务手段, 增强服务能力, 不断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水平。
在工作上要紧紧围绕“代表、服务、管理”三大职能来开展, 在“代表”性方面, 要通过改进残疾人协会工作的方式方法, 进一步密切与广大残疾人的血肉联系;在“服务”方面, 要千方百计拓展为残疾人服务的领域, 提高服务水平;在“管理”方面, 要当好各级政府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参谋和助手,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规划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组织实施好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 协助党委、政府办好残疾人事业这项民心工程。
四、建立和健全各级残联组织, 促进残疾人事业稳步发展
一是要解决好机构问题。要把残疾人组织机构向下延伸到基层, 并解决好办公和人员经费问题, 逐步把在社区建立残疾人专门协会、聘用专职人员的经验, 从社区推广到村委会, 逐渐形成市、县、乡 (镇) 、社区 (村委会) 四级完整的工作组织网络。二是加强残疾人队伍建设, 解决好有人干事的问题。各县要建立乡 (镇) 残联, 明确工作人员, 建立规范的工作制度, 彻底改变乡 (镇) 一级工作薄弱的状况。同时, 要加强对残疾人工作者的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业务知识方面的培训, 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
五、加强社会化康复服务体系建设, 提高康复服务能力
康复是帮助残疾人恢复和补偿功能, 增强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一是要充分利用好现有残疾人康复设施、设备, 使现有设施、设备发挥最大效益。二是要加强社会化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和康复服务人才培养。三是组织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 对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救助。四是健全聋儿康复网络, 办好聋儿家长学校。五是对麻风病致残者实施矫治手术。六是完善精神病防治工作机制, 帮助重性精神病患者得到康复治疗。
六、着力提高残疾人受教育的水平
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是残疾人全面实现自身价值的基本条件。
各级各部门要将残疾儿童教育纳入当地义务教育体系, 统一规划, 统筹安排, 同步实施, 基本实现普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 残疾儿童入学率要达到80%以上。要大力推行随班就读和特教班。认真组织实施“二免一补”政策, 特别加大对贫困儿童的生活补助, 不让一个贫困残疾儿童因家庭贫困而辍学。要加大对市聋哑学校的支持力度, 把市聋哑学校建成一所特教示范学校。
七、切实解决贫困残疾人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
就业是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 实现自强自立、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要途径, 更是残疾人改善生活、融入社会、实现价值的基础。要鼓励和支持残疾人多渠道就业, 全面推进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政策的落实, 鼓励社会力量兴办适宜残疾人就业的福利企业, 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 不断提高残疾人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民政部门在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时, 要及时把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优先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给予特殊照顾。对重度残疾、一户多残等特困残疾人家庭的保障标准要比健全人适当提高。
3.残疾人工作者演讲稿 篇三
摘要: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伦理困境主要体现为社会型残疾观和个体型残疾观的价值观念困境、保密和知情同意的原则困境以及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困境。残疾人社会工作伦理困境产生的原因分为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与之相对应的,残疾人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出路分别为:一是确立伦理守则的建构主体,进而自上而下地建立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伦理守则;二是促进社会对残疾人权力与义务观念的转变,并推动社会道德共识的形成。
关键词:伦理理论;残疾人社会工作;伦理困境
中图分类号:C913.69;B822.9文献标识码:A
残疾人是我们无法忽视的庞大群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残疾人群体是需要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专业人员和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的重要群体\[1\]。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在近些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2014年2月的第二十八次全国残联工作会议上,残疾人代表强调,社会工作的方式在为残疾人服务的长期过程中是十分必要的,需要通过社会工作动员各种社会力量,为残疾人实现同步小康提供动力。残疾人社会工作不仅更加完善了服务体系,也为残疾人群体带去了更多种类的服务,提升了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但在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过程中,一直还缺乏明确的本土化的伦理理论的指导,使得专业社会工作者在进行残疾人社会工作干预的过程中容易陷入伦理困境,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残疾人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我们必须为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伦理困境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
一、残疾人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涵义
弗兰克·罗伊温贝格和拉夫·多尔戈夫将社会工作伦理困境阐述为“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问题起源于作为现代社会特点的价值的多元性和矛盾性,当一个从业者面临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冲突的价值观时,伦理困境就可能会产生,诸如公正与平等、服务效用和效率,或者能力与平等。”\[2\]残疾人社会工作也不可避免地会处理与残疾人的关系和残疾人周围的社会关系。这些关系网络中普遍地存在着个人价值观,价值观和伦理是密切联系的,不同价值观要求不同的指导行为的伦理原则,这些不同的价值观和伦理原则的冲突会导致产生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伦理困境。
残疾人社会工作伦理困境具有一般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普遍性,更具有其特殊性:一是对象特殊性。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是残疾人,而服务者却一般是身体无残障的人士,没有经历过残障的生活,很难对残疾人感同身受,形成同理心\[3\]。二是残疾种类的多样性。针对不同的残障情况,社会工作者需要采取不同的干预方式,这使得干预的方式存在差异。并且,一些特有的干预方式会因为残障情况的差异而无法进行。三是残障人群的敏感性。由于与残障共同生活的经历,残疾人群一般具有更强的敏感情绪,社会工作的干预方式存在局限,更容易出现不当的干预。
根据上述分析,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伦理困境可以定义为:在残疾人社会工作中,由于社会工作伦理价值观存在多元性和矛盾性,以及其服务群体的特殊性和群体关系的复杂性,使得作为“非残疾”的社会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观念的冲突及由此带来的干预方式选择的难题。
二、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主要表现
(一)价值观念困境
价值观念困境是指在价值观念存在多元及其矛盾的情况下,不同的价值观之间会出现冲突,自我的价值观和他人的价值观出现冲突以及自我内部的价值观冲突,都会直接导致价值观念上的选择难题。价值观是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价值本质进行深入思考和高度提炼的结晶。伦理学理论的应用和伦理原则的规范对人类行为产生着重要影响,不同的价值观要求有不同的指导人类行为的伦理原则,当不同的价值观发生冲突时,伦理困境也随即产生。就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对象残疾人而言,社会上对于残疾人自身残疾的观点是什么,直接影响着社会主流意识对残疾人的刻板印象。社会工作者究竟是以个体型残疾观还是以社会型残疾观来处理个案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工作,是至关重要的,这在残疾人社会工作中也常常容易出现伦理的困境。
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伦理价值观念困境主要体现在社会型残疾观和个体型残疾观念的选择困境。社会型残疾观的这种新型“范式”已在逐步取代个体型残疾观的某些陈旧观念。个体型残疾观认为,残疾人社会工作一方面要通过康复计划使残疾人身体尽可能地康复到接近正常状况,另一方面,要对残疾人进行心理调适,要求残疾人认可身体障碍的事实。目前,个体型残疾观是我国社会对待残疾人的普遍意识观念。但个体型残疾观只关注了残疾人个体,并大都以正常人的角度来考虑残疾人的需求,忽视了每个残疾人个体的特殊性和经历的心理阶段的不同,同时也忽视了残疾人的家庭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差异\[4\]。而社会型残疾观将对残疾人身体的关注转移到残疾人所处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中,认为残疾是社会强加于他们身上的一种压迫,许多身体损伤者都不认为自己是残疾人,也反对社会给予他们的标签和歧视。社会型残疾观所关注的工作方式是社会工作者不再是站在服务者的角度来为身体损伤者提供服务,而是成为身体损伤者的同伴,一同与强势社会的压迫进行抗争,力图取消社会强加于他们身上的残疾标签。同时,要改善社会环境中存在的“残疾”要适当地适应身体损伤者的需求。社会型残疾观更加理性地要求对身体损伤者的需求进行评估和预测,以避免不必要的干预给身体损伤者带来进一步的伤害。
对于社会工作者而言,究竟是按照社会价值观中的传统观点来对待残疾人,还是选择更多残疾人所倾向的社会型残疾观,致力于为身体损伤者改善身边“残疾”的社会环境,这是专业工作者在从事残疾人社会工作之前要着重而且首要考虑的问题;同时,社会工作者会受到外界社会的价值理念及其存在于其中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常处于自我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的两难选择困境之中。
(二)原则困境
残疾人社会工作伦理原则是针对残疾人社会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伦理问题提出的标准和守则。这些标准和守则涉及到残疾人社会工作开展的各个方面,各种原则之间根据干预工作情况的不同,本身就存在不兼容性,在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中开展原则的遵守和维护,可能存在多元和矛盾的情况。下文就保密原则和知情同意原则来分析残疾人社会工作中存在的原则困境。
1. 保密原则的困境。保密原则涉及到的伦理原则包括自主性原则和诚信原则,其次是无伤害原则和善行原则。而在保密原则的问题上,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往往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当保密的内容涉及到可能对其他公众利益造成损害的情况时,如果继续遵循自主性原则,就无法做到无伤害和善行,社会工作者对应该遵循的原则的选择便存在两难的选择困境;残疾人社会工作中的保密原则的困境还体现在是否坚持为精神残疾或精神失常的案主保密。对于那些精神残疾或因残疾而导致的情绪抑郁或失常的案主来说,他们可能会伤害自己,或对第三方的人造成伤害,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应该选择泄露机密以保护第三方免于受到伤害,还是根据保密原则而让案主或者第三方存在于潜在的危险之中,这是社会工作者在干预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伦理选择困境。最后,社会工作者还要关注如何把握保密的程度,由于残疾人群体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社会工作者如果不能把握残疾人案主对哪些因素想要隐瞒或是表达,过高或者过低的保密都将会影响到案主对社会工作者的信任。而且社会对于残疾人的一些福利和资源是需要残疾人透露自身的残疾情况和家庭情况的,社会工作者如果想要为残疾人争取社会资源,就需要违背保密的原则,但社会工作者会陷入信任危机,如果为了坚持保密原则,又会让案主错失很多社会资源,造成资源的损失\[5\]。
2. 知情同意原则的困境。知情同意的伦理原则的基础是对自主的尊重,既是基于伦理准则中尊重来访者自主性的原则,其干预的效果要依赖于来访者。因此他们应该知道所有信息以便自由选择是否继续进行干预,这一规定也基于无伤害原则和公正原则。当来访者了解了咨询的程序、风险和潜在收益时,他们或多或少会避免咨询中未被预期的不良后果,因而会影响到干预的效果,而无法做到无伤害,如果要做到公正和无伤害原则,往往需要为残障人案主作出一定的决定,而这样无疑是违反了自主性原则,即知情同意原则的根本。在残疾人社会工作中,知情同意原则困境还体现在残疾人被认为是能力缺损的人,其中还大量地存在智力残障人士和残疾儿童,由于他们特殊的身体状况,知情同意难以进行,智力残障人士和残疾儿童由于智力和社会经验的局限,很难作出对已知事实的判断。即使他们作出了判断,也无法承担其后果。社会工作者在干预的过程中,也会有很多需要为残疾人案主提供解决办法的情况,在提供方法时,社会工作者往往需要保持不干预作决定的态度,这本来就是两难的矛盾境况\[6\]。社会工作者无法从一般人的角度来分析残疾人案主的想法,并产生同理心的,对于残疾人案主缺乏理解和感知,服务者与被服务者双方在关键的干预的沟通上存在问题,也是造成许多干预不成功的原因。
(三)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困境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的多重性决定了他们选择的复杂性,在角色的矛盾冲突中,社会工作者常常会陷入伦理选择的困境中去。社会工作者首先是一种职业角色,被认为是充满了同理心和道德感的助人自助的角色形象。而他们的角色也是多元化的,他同时还是家庭成员、守法的公众、纳税者等形象。专业工作者在干预过程中扮演了众多角色,当角色期待和角色利益不同时,社会工作者的选择会陷入两难抉择的伦理困境。对于机构来说,专业工作者是雇员,要按机构的政策来满足机构的期待,但作为为残障人案主服务的工作者,他们又要为实现案主的目标而努力,一旦机构目标与案主目标不符,专业社工需要满足的角色期待便存在两难的情况;对于机构内其他社会工作者或是其他领域的工作者而言,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是和他们共同分享经验的合作者,而对于残障人案主来说,社会工作者对其有保密的责任,究竟是满足作为同僚的沟通交流的角色期待还是履行好作为为残障人案主工作的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社会工作者都需要进行两难的角色抉择。
残疾人社会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在残疾人社会工作中担任的角色是需要为残疾人案主谋求利益的,同时,社会工作者也是社会大众的一员,需要履行公民义务,也担任着合理运用社会资源的角色。在谋求福利的同时,社会工作者也必须估计其他人和群体的利益,残疾人社会工作是一项社会型的事业,具有广泛性和公平性,社会工作者不能为了单一案主的利益而破坏这种公平性和其他个人或群体的利益。在谋求残障人案主最佳利益时,社会工作者很难保证公平性,或者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很难为残疾人案主谋求到最大的福利。我国是以集体主义为本位的国家,在以集体利益为主的情况下,往往会忽视个人利益的实现和满足,社会工作者一方面要顾及残疾人作为弱势群体所拥有的利益,另一方面也要顾及公平,社会工作者容易在这种两难的选择中陷入困境。
三、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伦理困境产生的原因
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伦理困境产生的原因主要分为价值观念困境产生的原因、原则困境产生的原因和角色困境产生的原因三个方面,本文将分别从理论层面和现实层面来分析。
(一)理论层面的原因
本文尝试通过元伦理学、规范伦理学的相关理论来探讨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伦理困境产生的原因。
1. 道德权利和义务的主体之争。元伦理学强调的是语言和概念,它所定义的道德语词是人类道德生活展开必须仰仗的基础,需要得到明晰的界定和准确的运用。道德语词对道德的义务和权利进行了明晰的划分,道德义务是道德实体的派生物,这个道德实体既可以是善,也可以是某种社会角色。义务是在某种关系中存在的行为必要性和行为应当性。在道德语境中,权利是指人的主张和行为具有正当的价值。从元伦理学对权利和义务的定义来看,社会工作者在残疾人社会工作个案中需要执行的道德义务是对善的执行,也是基于其自身社会角色的执行,他在这段关系中承担着善的义务,并拥有正当行为的权利\[7\]。而何为善,何为正当,何为在本段关系中的行为必要性和行为应当性,这在每一个案中都不是明晰且有固定的选项的。试想,如果作为社会工作者是持有个体型残疾观念的人,他将会把自己的处境放置于整个社会的环境中去考虑,仍然认为残疾人的权利和义务是应该基于家庭而不是社会;相反,如果社会工作者持有社会型残疾观念,那在他看来,应该让残疾人成为社会的一部分,让社会接纳残疾人,不再将其囚禁于家庭的牢笼,而社会也应该为残疾人创造更多融入社会的条件,因此社会就成为残疾人工作开展的义务主体,这两个观念,都有各自的“善”和“正当性”,都有自己的价值元点,而正是基于这两个价值元点中存在冲突和不适合,所以基于这两个价值原点演绎出来的价值观念也因此会出现冲突,而陷于伦理困境之中。
2. 原则建构主体的矛盾。规范伦理学一般是对人们的行为准则的研究,探究的是道德的原则和规范的本质。伦理困境在这层意义上来说,是因为人们所遵守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出现了矛盾而产生的。规范伦理学确立的一个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就是:道德行为者在某种意义上,施加了道德要求在他们自己身上,他们既是道德法则的作者,也是臣服者,所以他们并不将道德看做是强加的,当他们依据道德原则行动时,其实依据的是自我标准,进行的是自我主宰\[8\]。在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伦理守则制定过程中,制定守则的大都是缺乏对残疾的切身感受及实际经验的“正常”人,他们站在伦理的制高点,将西方的伦理守则进行学习和规划,形成本土的伦理守则,这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并不能制定出适应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发展的伦理守则,而正是这种伦理守则的理论缺失和不适用,导致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中会出现原则困境,每一项制定好的伦理原则很难指导实际的操作,更甚的是一些本来就存在不兼容性的伦理原则更会直接产生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伦理困境。
(二)现实层面的原因
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伦理困境产生的现实原因主要是:在文化上,与自西方而来的社会工作文化背景存在不同;在理论原则上,没有形成本土化的伦理守则;在社会工作者的素质上,没有形成应有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
1. 文化背景的差异。我国本土文化对残疾人社会工作和西方发展起来的残疾人社会工作存在诸多不同,并且产生冲突,导致伦理困境的产生。就传统文化而言,我国是以儒家的传统文化为主导,文化主体是隐忍和服从,在残疾人的遭遇中,我国传统文化强调要逆来顺受,改变自己适应社会。基于基督教义和个人主义价值观的西方传统文化,他们更强调个人的权利、个性和尊严,不同于我国的传统文化\[9\]。一个是崇尚残疾人推翻社会压迫,积极改变环境,一个更倾向于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就当今文化而言,我国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集体主义的道德观念,以维护集体利益和整体社会的和谐为首要目标,在追求残疾人个人的利益时,更要考虑和顾忌集体和全社会的利益,这与基于资本主义社会国情的西方社会工作伦理核心“人的独立性”的观念存在冲突和矛盾,在西方社会工作伦理的本土化的过程中,这种文化的差异使得价值观难以融合,便导致了残疾人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产生。
2. 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构建的缺失。目前在我国从事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是全国各省市、各区和街道的残联工作人员,作为事业单位的人员而非专业社工,他们比较缺乏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相关知识和职业规范。社会工作是一门助人自助的学科,正因为其助人方法的专业性,使其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和专业技能。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主要是在全国残联的统一推动下开展的,专业从事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社会工作者在我国尚存在很大的缺口,而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和伦理守则的教育,在从事残疾人社会工作时,便容易陷入利与义的两难抉择之中。同时,国内也缺少对专业的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督导,对工作人员行为伦理进行监督和判断的督导人员的缺失,使得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构建举步维艰。
四、 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出路
(一)理论层面的出路
从理论层面上看,运用优势视角促进社会对于残疾人权力与义务观念的转变,确立伦理守则的建构主体,为伦理困境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撑。
1. 社会对残疾人权利与义务观念的转变。权利和义务的道德语言要求我们追求正当利益、自由主张和主体资格。道德权利意味着社会认同的正当性,这需要在全社会的范围内提出明确的统一的对待残疾人的价值观念,我国主流意识还停留在于个体型残疾的观念之中,对于残疾人社会工作,还是停留在以医疗康复和心理治疗的方式让残疾人适应社会,这与新时代的大多数残疾人对尊重和人格追求的自身需求不符。社会主流意识的改变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残疾人社会工作需要改善陈旧意识对残疾人社会工作的负面影响,形成支撑社会型残疾价值观念的理论体系,促进社会对残疾人主流意识的改变。社会需要保障残疾人在正当的资格范围进行道德行为的自由状态,他们的权利和义务虽然都处在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但要确保其不成为形同虚设的“物事”。为残疾人建造一个不残疾的社会,这不仅需要社会工作者更需要整个社会去接纳和认同,让他们和正常人一样,行使必要行为和应当行为。
优势视角是一种相对新型的范式,它专注于个人优势,认为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资源\[10\],在残疾人社会工作发展及其本土化过程中,社会工作的角色应该是帮助社会和残疾人自身重新觉察残疾人群体的权力与义务。优势视角学者萨利贝伊认为,几乎所有的事情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都可以视为一种优势\[11\],对于残疾人来说,在社会生活中,他们的权利与义务不仅要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更要以更积极的态度来应对生命中的挫折,更要看到自身的优势和可能性,争取社会的资源。对于社会来说,认为残疾是一种悲剧的主流价值观需要得到改变,不能因为人有残障就否定他们对社会可能作出的贡献,否定他们的义务,要在优势的视角上发现他们的可能性和价值。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进程,需要将残疾视为优势这一观点的引导,明确残疾人的权利与义务,建立一个不残疾的社会。
2. 确立伦理守则的建构主体。在确立伦理守则的建构主体时,依据康德的观点,具有自主性的理性行为者唯有依据纯粹实践理性而行动,而那些通过基本的道德视域进行推理来决定具体的道德要求的伦理原则制定者,并不能制定出实际能指导伦理困境解决的伦理守则,康德将我们所制定的行为理由、义务和责任划定在实践视域和评价视域,这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实践者的亲身经历和对行为的总结和评估才能将一个行为的理由、义务和责任划定清楚,也就是说,伦理守则的建构主体是需要参与过客观实践并对行为有累积的经验和反复评估的人。在确立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建构主体时,我们应该遵循规范伦理学对于规范制定者的约束,将伦理守则的建构主体确定为兼顾实践和评价的行为者,这样其所具有的纯粹实践理性,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伦理问题需要的指导原则。
(二) 现实层面的出路
在实践层面,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出路主要是推进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和本土化进程。本文提出以自下而上的全新方式,形成我国特色的残疾人社会工作伦理守则,并从社会道德共识建立的角度,从现实的实施方法上来探寻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出路。
1. 自下而上地建立伦理守则。残疾人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本土化过程,是一个需要结合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现状、传统文化和观念、残疾人身心状态等各个方面的特殊性来确立的过程。根据上述的理论分析,我们应该让有实践经验和受过专业化训练的人士来提出伦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通过对问题及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合,根据各个地区、各个省市的特殊性来制定既有特殊性又带普遍性的属于我国本土化的残疾人社会工作伦理守则。这个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累积和调研过程,在收集一定的资料之后,根据多元性和复杂性发展着的残疾人社会工作现状,通过自下而上的过程,并通过反复实践和修改,实现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创立。
2. 社会道德共识的建立。在现代社会,维系社会发展的动力主要是以利益为核心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需求,这导致了对于任何一种道德信念都可能会有相反意见的情况,对于解决伦理困境的方法都会有另一种选择,正是这种意见和选择的多元化,使得社会道德共识难以形成,而社会道德共识的形成,必须达到理性共识,这种理性共识是指一种旨在达到主体间相互理解的交往行为的结果,依靠理性的信服力建构起来的\[12\]。对于残疾人社会工作来说,这种理性信服力的建构,社会工作者在其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这实质是要求社会工作者实现一种中立的态度,让残疾人与其他社会成员的公平性得到保障,自身也在利与义之间和各种角色中寻求到一种平衡。
探求社会内部的力量,形成道德共识,就是要推翻和抛弃歧视的标签,实现残疾人在社会上自如的生活、出行;然而,在我国要彻底消除对残疾人歧视的愿景仍然任重而道远。推进残疾人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解决,需要社会工作者的共同协作才能实现,作为专业工作者,首先自身要站在残疾人这一边,和他们一起抗争强势社会的标签压迫,还要积极联络资源,为弱势群体的残疾人争取在社会上的话语权。全国为残疾人服务的机构需要树立同等考虑残疾人发展的眼光,为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创造机会,发展慈善事业,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体系,并鼓励社会上的其他人群,将对残疾人的道德共识构建成社会共同体的精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晓筱.社会政策视角下的我国残疾人就业问题分析\[J\].经济学研究,2014(2):101104.
\[2\]罗肖泉.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困境\[J\].广西社会科学,2003(9):3740.
\[3\]姚尙满.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报,2007(6):4951.
\[4\]奥利弗.残疾人社会工作:第2版\[M\].高巍,尹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4960.
\[5\]陈钟林.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7890.
\[6\]高辉.试论伦理学的三种理论形态\[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2629.
\[7\]拉福莱特.伦理学理论\[M\].龚群,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7882.
\[8\]孙建.西方社会工作伦理在中国本土化的探讨\[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5862.
\[9\]何雪松.社会工作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01104.
\[10\]刘炳跃.论优势视角\[J\].理论研究,2012(S2):140.
\[11\]David Wilkins.Ethical dilemmas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with disabled people\[J\].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2012(2):6778.
4.残疾人事业演讲稿 篇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亲爱的朋友:
大家好:
当吹面不寒杨柳风,碧波万里惹人醉的时候,当一切都沉浸在一种安详平和的气氛中的时候,一场声势浩大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在世界的东方,有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泱泱大国,这条腾飞的巨龙,活跃着许许多多可歌可泣、震撼人心的先进人物,他们默默无闻地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履行着光荣而神圣的职责,他们用并不比我们强健的身躯甚至鲜血和生命,以坚定的信念,始终站在时代 的前列,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在每个年代,在每天,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有无数的诸如张思德、雷锋、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等等英雄儿女在演绎着伟大的奇迹,在高天之下、厚土之上奏唱着一曲曲英雄的凯歌。
在他们的眼中,恪尽职守的职业道德胜过高薪厚禄的金钱利欲,勤勤恳恳舍生忘死的工作激情是对党和人民托付的最好诠释,他们的魅力为我们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吸引了多少中华儿女,震撼了多少人的心灵,他们的心中都有一个信仰,那就是我们伟大的党!
牛玉儒,这位人民的公仆,靠着对党的坚定信念、靠着对党的无限忠诚,谱写了一曲美的奉献之歌。他象一面鲜红的旗帜,是一座用钢铁铸成的丰碑,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这位把党的事业高于一切,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俯首甘为儒子牛的公仆,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他对事业的执著,勤政为民、鞠躬尽
瘁的奉献精神,清正廉洁、一身正气的公仆精神,仍然令我们感动、引我们深思。他是党和人民的骄傲,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共产党员在党旗下的誓言;看到了一个个廉洁自律、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时代楷模。从他们的眼睛中,我们阅读到什么是忠诚;从他们的事迹中,我们读懂了英雄的本色。澎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浩然的正气,在他们身上闪烁着光芒,我想这正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和根本所在。
讲到这儿我心情无比激动,很不平静,我,一个共产党员,一个残疾人工作者,我要以他们为学习的楷模,为残疾人的事业燃烧激情。
如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已逐步走向高潮,它是党对每个党员的关怀、爱护、激励和鞭策,也是党为了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纯洁党的队伍,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一项强
有力的举措。所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是阳光加雨露,使每个党员能够茁壮成长,使我们的党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近年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残疾人和残疾事业,胡锦涛曾经说:“残疾人有人的尊严和权利,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和能力。历史和现实表明,他们同样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如今,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社会生活已得到充分体现。xx年的春节晚会上,《千手观音》一舞给我们带来了巨大震撼,难道这不是残疾人的风采吗?再次印证了“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
然而,众所周知,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缺陷,残疾人的社会参与能力和竞争力都处于弱势,决定了他们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无论在康复、教育、就业、婚姻家庭等方面都存在大量的问题和实际困难,因此迫切需要我们每个残疾人工作者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为他们提供真实的、具体的、有效的服务。
如今,“全面实现小康”的号角已吹响,如何发展残疾人事业,带领身边的残疾人致富奔小康,已是我们每个残疾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一个残疾人工作者,也是一个好激动的人,对生活、事业充满了诸多热情和激情,正是这股激情始终澎湃在我的胸膛里,伴随着我行进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历程中,走过春夏秋冬、走过酸甜苦辣、走向成长、走到今天。身为残疾人工作者,担负着代表、管理、服务残疾人的工作职责,十几年如一日,我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始终保持开拓进娶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始终把实现和维护全体残疾人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切实履行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宗旨,从本职岗位做起,从平凡小事做起,脚踏实地践行“三个代表”要求,真正做到权为残疾人所用、情为残疾人所系、利为残疾人所谋,密切与
残疾人的血肉联系,公正清廉、无私奉献,努力做一名党的好干部、残疾人的贴心人,以实现党的先进性的标准。
在我演讲将要结束的时候,我想再说几句内心的话:残疾不是某个人的错,残疾是人类繁衍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而又不得不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就像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风吹过,雨打过,总会有残损受伤的树叶树枝,但我们同样是同根同枝的兄弟姐妹。
我,一个共产党员,残疾人的代表,心存残疾人苦,权为残疾人所用,我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残疾人的美好明天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我要以饱满的热情和不懈的努力在残疾人的事业上写就最美丽的诗篇,对党忠诚,维护党的利益,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残疾人事业演讲稿相关文章:
信用社工作人员爱岗敬业演讲稿
农信演讲稿
供电所争创一流企业演讲稿
物业公司职工演讲稿
稿 研究所科研人员爱岗敬业演讲稿
边检警察敬业爱岗演讲稿
银行优质文明服务标兵事迹演讲
航空人员爱岗敬业 到
5.关爱残疾人演讲稿 篇五
大家好!
我今天在国旗下演讲的主题是关爱残疾人。
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护法》。根据该法第48条规定:;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全国残疾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护法》于1991年5月15日实施,“全国残疾日”活动于当年开始。
同学们,我们很高兴。当我们再次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当花草再次散发出令人陶醉的芬芳时,我们可以唱歌,欣赏音乐,在一所美丽的学校里学习,也许你感觉不到这个世界的不同。然而,我们周围的一些人可能永远看不到鲜花的微笑,听不到鸟儿的歌唱,甚至永远没有权利“站起来”。他们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残疾人。他们艰难地生活在这个身体残缺的世界里,忍受着普通人无法理解的痛苦,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即使他们想取得一点成就,他们也要付出比普通人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但他们不向命运低头,不以自己的意志去奋斗和创造,为我的人生谱写了壮丽的 篇章。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去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动人舞蹈&千手观音吗?看完这个精彩的节目,你很难想象它是由聋哑女孩泰丽华带领的20名聋哑演员排练的。“千手观音”节目很难做到整洁,因为当21个人的手显示出千手的姿势时,每只手都应该非常准确地就位。你不能高或低。手的姿势必须统一。一个在哪里,两个在哪里,三个在哪里,它们必须非常准确。如果一个不到位,它将影响整个画面。这种舞蹈甚至需要20个人像一个人一样呼吸。他们不能快速或缓慢地呼吸,否则会影响运动的均匀性。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排练期间,戴丽华等二十名聋哑演员每天都围在录音机旁,躺在地上,耳朵贴在地板上,贴在声音上,感受音乐的节拍,,并通过分解音乐,由手语教师练习音乐的旋转和身体的节奏。这样,他们就可以通过这种节奏来感受音乐的节拍。
同学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残疾人和正常人一样,只要他们依靠自己的努力,我给他们机会,他们就能做到。
同学们,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残疾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上周,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向特殊学校的残疾学生慷慨解囊,献上我们的爱。
6.关爱残疾人演讲稿 篇六
是励志演讲?是宣传海报?“他们没有健全的双腿却依旧在奋力奔跑,但是你呢,却像一条咸鱼连翻身的勇气都没有!”像这样让我们无地自容的标语。而这样的情景是会经常见到的,残疾人似乎已经成了一个励志故事的代名词,或许大部分人会认为这是好的现象,是社会对残疾人身份及地位的认可。但残疾人群却有着不一样的肺腑之言----我们的存在不是为了激励别人。这句话发人深省,我们是否会在不知不觉中将残疾人这个群体物化,以达到激励自身或他人的目的,那敢问这样的事情又与现在广为诟病的只为博人眼球而存在直播网红有何不同。
在我看来这源于我们一直以来对“关爱残疾人”的错误认识。以下几个问题请大家在心中问一问自己,“残疾”是一件坏事吗?大家都认为残疾是一件“坏事”,大家都认为这样的事情是值得被同情的,那么我们就会理所当然的降低对残疾人群的期待,而这样的想法所带来的结果往往是我们并不会真正尊重这个群体。只是站在绝对的道德制高点和相对优势的社会地位上去给予他们那一点点可怜的所谓关爱。而这样的关爱他们真正需要么?
事实不然,因为残疾设施的不健全,我国的大多残疾人依旧会选择深居家中。这不是真正的关爱,而什么关爱,不是报表上客观的财政支出,也不是公益广告上多么响亮的标语,更不是我们口口相传的励志故事。真正的关爱究竟是什么呢?是来自世界的尊重,真正的平等,人格的平等。双目失明,他们依旧可以作出震慑心灵的乐曲;失去双腿,他们依旧可以在赛道上飞驰;全身瘫痪,他们依旧用文字在向全世界发出挑战。来自每个人心底的公平,平等甚至敬佩,这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关爱。
宣传标语震耳欲聋不如在公共场所添一条残疾人通道,事迹动人华丽不如书店中多一本盲文书籍,纵然千万项为残疾人专门设立的奖项光彩夺目不如世界多一分信任的眼神。我们对残疾人的关爱不应该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更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大家扪心自问,同学们是否曾经开过残疾人的玩笑,而各位老师又是否曾经将机动车停在路边占用盲道呢?
7.残疾人工作者演讲稿 篇七
1 残疾人综合服务信息化的意义
当前, 残疾人综合服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基于工作流和Web方式是主要的应用技术手段, 利用信息技术, 提升的信息传播和处理效率。能够对残疾人综合服务的业务工作进展进行有效的掌握, 作为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参考。查询数据、统计支持等工作能够高效的进行下去。残疾人综合服务信息系统, 使残疾人服务各业务系统、残联及其他部委系统之间有了更为紧密的联系, 实现了信息和资源共享, 共同为残疾人事业奉献力量, 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1]。
2 残疾人综合服务信息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
2.1 工作流技术
工作流是通过对工作当中的不同职责的人员以及不同的应用程序功能进行协调, 以实现自动化业务处理, 并能够将完整的工作流程反映出来。在残疾人综合服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当中, 工作流技术是核心的应用技术之一。定义工作流参考模型, 其中包括定义工具、执行服务、管理工具、客户应用等内容。其中执行服务是工作流的核心部分, 结合其他部分的服务, 将创建、管理流程定义, 创建、管理和执行流程实例等内容有条不紊的运行下去。利用相关软件, 能够解释某一运行环境下的执行流程实例, 并能够利用图形方式将复杂的运行流程简单的予以呈现。工作流参考模型的每一部分都有具有各自的职能, 通过执行服务交互, 实现高效的运作[2]。
在工作流参考模型的基础之上, 开源框架是工作流技术的关键性内容。Java业务流程管理和OSWork Flow是最主要的工作流开源框架。Java业务流程管理简称JBFM, JBFM在综合服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当中的应用, 能够将整个服务业务系统的结构更加清晰的呈现出来。JBFM具有独立的流程, 能够为用户提供跟踪、监控、管理等多项服务, 这对于残疾人综合服务信息系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设计, 可以有效拓展综合服务信息系统为残疾人提供的服务。JBFM的灵活性更强, 能够根据实际的环境做出有效的调整。另外, JBFM能够提供源代码, 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JBFM的应用领域。作为开源工作流产品, 在残疾人综合服务信息系统开发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一种工作流开源框架是OSWork Flow, 能够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 并且流程变更时安全性良好。虽然OSWork Flow具有良好的灵活性, 但是在自动任务支持功能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未能采用标准脚本语言。
2.2 MVC设计模式
模型-视图-控制器设计模式简称MVC, 是当前较为常见的软件设计模式。HTML标记元素和相关数据信息构成完整的视图。以JSP系统界面为例, 核心业务服务项Service作为系统模型。视图用以解释模型的具体结构, 并发出更新请求, 发送用户输入给控制器。在接收请求之后, 由控制器定义应用程序行为, 通过用户动作映射进行模型的更新, 进而选择合适的视图。发出业务请求, 选择某一视图来显示数据。MVC设计模式分为数据源层、视图以及维护控制。在统一的框架内进行功能的界定。在残疾人综合服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的过程中, MVC设计模式得到有效的应用, 使综合服务信息系统各项服务能够高效的提供给用户。图1为MVC工作原理图。
除了工作流技术和MVC设计模式之外, 在残疾人综合服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的过程中, 采用J2EE技术能够提升系统的安全性。正确选择开发工具和数据库, 创造良好的集成开发环境。将开发模式、关键技术、创设集成开发环境以及选择的数据库有效的应用于残疾人综合服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当中, 利用先进的管理和服务手段, 提供全面、快捷的综合性服务, 为残疾人提供更好的帮助, 为他们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3 结语
通过残疾人综合服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构建, 实现残疾人信息化服务。对于社会的残疾人群体, 提供更加全面和优质的服务。为了提高残疾人综合服务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 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利用网络信息技术, 建立残疾人综合服务信息系统, 实现残疾人信息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的需求, 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摘要: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 需要我们去关怀爱护。当前, 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积极发展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事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有效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为残疾人提供服务。建立残疾人综合服务信息系统, 为残疾人提供一个更加高效稳定的公共服务平台, 为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文章围绕残疾人综合服务信息系统的构建, 基于工作流技术, 就信息化管理问题进行分析, 实现高效的残疾人服务工作, 推动残疾人事业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工作流,综合服务信息,系统设计
参考文献
[1]蔡希.高质量推进残疾人事业信息化[J].中国残疾人, 2009, 02:50-51.
8.残疾人工作者演讲稿 篇八
【关键词】残疾职培生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档案
残疾职培生由于存在生理上的一些缺陷,使他们的学习生活在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的过程中,面临着比健全人更多的来自心理健康方面的困惑和压力,常常会出现自卑与自负、焦虑与恐惧、依赖与消极等多种心理问题。我们知道,心理健康教育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延伸,育人要先从“心”开始。做好残疾职培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突出课堂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
残疾人职业培训学校要确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的思路,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堂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它应融知识性、趣味性、操作性为一体,达到真正能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减少心理问题的目的。特教老师要注重教学方法,规范课堂进程和课堂内容,注重实际操作和心理实用技术。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角色扮演、人际交往等心理训练活动,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师生情感融洽,教学气氛就会更加轻松愉快,有利于教学信息的传递,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在职业技能的专业教学中,每位教师也都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各学科中,根据残疾职培生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普及心理知识,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疏导,从而增强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自信心,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消除自卑感。
二、认真开展心理咨询与指导工作,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学校要根据残疾职培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心理咨询室,为服务对象建档并进行后续跟进服务。通过团体咨询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和独立意识,减少对同学的依赖和控制,消除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个体心理咨询将使得学校心理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更加协调,学生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暴露在大家面前,可以真实地表达自己的问题了,有助于心理辅导员运用矫正和干预等手段帮助学生解决由各种因素所导致的特殊问题。
学校在开展心理指导的工作中,形式不能单一,除了开设心理咨询室,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心理摄影比赛、体育舞蹈、漫画展等各类心理健康的集体活动,这样既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又增强了他们的社交能力。同时,充分利用校广播、校刊、橱窗、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或邀请资深专家定期举办各类心理教育专题讲座等宣传形式,广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深学生对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的理解和重要性的认识,便于他们进行自我心理反省和调适。这样营造出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心理氛围,更有利于学生克服和消除生理和心理疲劳。
三、以就业为导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宗旨与办学方向,《广州市“十二五”》发展纲要上明确提出要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提高残疾人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这一主要任务。目前残疾人就业也是按照市场导向、政府调控推荐的就业机制,虽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由空间,但也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就业心理压力和困惑。主要表现在:一是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眼高手低,收入低、工种差的工作不想做,好的又无法胜任,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二是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技能层次较低,无法胜任工作,换工作频率较高。这都导致部分学生屡次受挫,失去了求职的信心和勇气,产生自卑感,从而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就业。为此,残疾人职业培训学校要以就业为导向,围绕残疾职培生的心理特点,在就业指导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帮助残疾职培生客观评价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调整择业心理,以良好的心态参与求职择业活动。其次,把学习的抽象理论具体化,在日常的教学课程安排上要注重实践操作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培养爱岗敬业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择业观,这也是学生接触社会、体验职业的重要渠道,学生在实践课中尝试成功的乐趣。再则,学校就业指导员要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了解相关的残疾人就业扶助政策,合理定位,开拓就业渠道,学习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疏导他们正视困难的压力,培养他们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
四、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密切联系,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
在这个学习阶段的残疾职培生,随着身心的发展变化,面对更加开放的外部环境,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交往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如更大的学习压力、父母的期望过高、实现就业压力等,这些都需要学校与家庭密切联系、沟通,给予有效的调整。首先,班主任是一线工作者,最贴近学生,对于学生的各项行为表现,能给予及时的引导,班主任组织召开主题班会或有力的情感教育更能得到学生的信任,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其次,班主任是学校与家庭间的沟通桥梁。学校通过不定期地召开家长会、教师家访等多种与学生家长沟通的形式,让家长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发展规律,懂得教育学生的方法,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及情感变化,面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共同商讨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做好残疾人职业培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协调配合,根据残疾职培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和实际需求,积极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以提高他们对社会生活的适应和改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国华,刘合群.职业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残疾人工作者演讲稿】推荐阅读:
世界著名演讲大师残疾人尼克演讲励志故事07-12
街道残疾人工作总结06-27
残疾人社会工作目标09-18
残疾人社会工作案例09-20
残疾人工作后心理调适10-09
社区残疾人工作总结一07-28
镇残疾人工作先进事迹09-30
残疾人工作专职委员的工作职责11-10
残疾人社会工作调查报告06-25
残疾人社会工作小组活动方案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