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领域改革意见

2024-08-03

学习领域改革意见(共7篇)

1.学习领域改革意见 篇一

教育部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

教改[2013]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要求和部署,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紧迫性

教育规划纲要发布实施以来,国务院成立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发布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召开全国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按照顶层设计、试点先行、有序推进的原则,对教育改革进行系统部署,形成了在培养模式、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保障机制四个方面,从国家统一实施、地方承担试点和基层自主改革三个层面推进教育改革的总体格局。目前,教育改革稳步推进,一些改革已取得明显进展,各地涌现出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成效开始显现,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以改革促发展的势头良好,我国教育正站在新的起点上。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涉及面更广、关联度更高,破解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难度更大,许多问题解决起来往往涉及多个部门职责,涉及多种政策配套,涉及多方利益调整,靠原来的单项改革办法或局部突破套路已难以奏效。教育改革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各地改革进展不平衡,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尚未有效解决,一些保障政策措施还不到位。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是对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重点在深化,关键在综合。要用系统思维、全局意识和全球视野认识改革,用普遍联系观点设计改革,用统筹兼顾办法推进改革,进一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不断增强教育改革的自觉性、紧迫性、坚定性,在继续深入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基础上,牢固树立改革意识,提振教育改革信心,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贯穿教育工作始终,扎实把教育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二、准确把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破解制约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为突破口,以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完善推进教育改革的体制机制为着力点,不失时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二)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方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按规律办事,不断推动教育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持服务大局,更加突出民生,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作为改革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增添活力,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加强整体谋划。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对教育的影响,强化顶层设计,以发展出题目,以改革做文章,以稳定为前提,统筹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度;坚持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标和治本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促进,进一步优化改革整体布局,系统推进改革。

——尊重基层首创。从基层实践创造和人民群众对教育多样化选择要求中完善政策,尊重实践,尊重基层,鼓励试验,大胆突破,保护基层改革积极性;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有序推进;深入实施改革试点,总结推广成功经验,以点带面,扩大改革成效。

——增强政策协调。凝聚改革共识,更加注重各级各类教育的相互联系及教育各要素的相互影响,更加注重上下左右各部门的相互配合和改革政策措施的相互促进,更加注重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的有机衔接,更加注重社会各方参与,形成合力,顺利推进改革。

三、进一步聚焦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突破口,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要进展

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发,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聚焦改革重点;从工作有基础、社会有共识、群众能感知的环节入手,找准突破口;组织力量攻坚克难,尽快取得更具标志性、更具显示度的成效。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1.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研究制定高考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框架。推进普通本科与高职教育分类考试。督促各地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方案。做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及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试点。深化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完善高校招生考试综合评价改革试点。研究提出高考英语科目一年多次考试实施办法。加大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向中西部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力度。实施好国家扶贫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积极推进研究生招生改革试点。推进普通高中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清理和规范高考加分政策,加强艺术、体育类等特殊类型招生和自主招生的监管,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2.深化课程内容改革。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小学、中学、大学语文和历史课程的整体设计和基本建设,完成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建设,探索语文、历史等学科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方式方法,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整合法制教育内容,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加强课标制定、教材使用与考试评价的衔接。

3.探索创新人才培养途径。深化高中办学模式多样化试验,加强高中学校特色建设,启动中小学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创新人才培养试验。落实试点学院改革指导意见,加大支持力度,深入推进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综合改革。鼓励和支持高校结合实际,探索通识

教育新模式。开展地方高校技能型人才培养试点。组织实施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启动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

4.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的体系、制度、政策和机制建设。制定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开展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式培养改革试点;选择示范性职业院校与重点行业企业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推动职业院校开展社区教育服务。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服务“三农”,培养新型农民、职业农民。

5.落实人才成长立交桥支撑措施。研究提出加强开放大学建设的指导意见,深化开放大学改革。统筹专业、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推进职业教育学制改革。完善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建立多种形式中高职衔接的制度。制定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相关制度。

(二)改革办学体制。

1.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出台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落实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吸引社会资金进入教育领域。出台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的指导意见。全面清理针对民办教育的歧视政策。探索公办学校多种办学形式,完善独立学院管理办法。

2.完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制度。研究制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出台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意见。提升行业指导职业教育的能力。建立健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体制机制。建立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动开发课程机制。

3.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进一步减少和严格规范政府对高等学校的行政审批,减少行政干预,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加快大学章程建设,理顺大学、政府和社会的关系,规范高校办学行为。2013年所有试点高校都要制定章程。扩大公开选拔大学校长试点。

4.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扩大来华留学规模,落实《留学中国计划》,出台外国留学生招收和管理有关规定,提高来华留学教育水平。完善市场选择和淘汰机制,建立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支持办好一批高起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实施《孔子学院发展规划(2012-2020年)》,充分发挥孔子学院综合文化交流平台作用。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教育合作与交流。推进教育国家合作交流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扩大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涉外管理方面职权。

(三)改革管理体制。

1.完善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机制。建立健全教育资源配置机制,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启动实施集中连片地区教育扶贫工程。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交流制度。逐步消除义务教育薄弱校、大班额。着力解决大城市的中小学择校问题,各省(区、市)分别制定实施方案。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国家公布各省(区、市)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名单和比例。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奖励机制。

2.落实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健全中央和地方统筹有力、责权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坚决实行简政放权,进一步推进中央向地方放权,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对试点省份,有序下放学校设置、招生计划、学位点评审、学科建设等方面权限。分省制定省级政府加强教育统筹的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省级人民政府要切实负起加大教育统筹的职责,统筹落实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职责,统筹落实城乡教育协调发展职责,统筹编制办学条件、教师编制、招生规模等基本标准,统筹确定合理教育支出结构。开展省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

3.健全教育监测评价机制。研制学生综合评价标准,探索建立中国特色教育质量监测评价办法。启动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的监测评估,2013年年底前,各县(市、区)公布辖区内所有学校监测结果。建立健全政府、行业、企业和第三方机构深度参与的职业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发挥社会组织、中介机构的教育评价作用。推广中小学“绿色评价”,组织开展试点。以质量、创新、贡献为导向,改进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健全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构。

4.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改革。发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作用,建立健全教育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尽快完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教育督导的机构。全面落实《教育督导条例》,扩大督导范围,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督导全覆盖,依法对各级各类教育进行督导。

5.完善高校治理结构。加强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学术委员会等相关机构建设,完善决策程序,规范高校内部权力运行,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全面落实校务公开,建立社会参与和监督高校办学的有效机制,加快形成高校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良性机制。

(四)改革保障机制。

1.改革教师管理制度。设立专项资金,大幅提高中西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村小和教学点教师待遇,吸引优秀人才在村小和教学点长期从教。完善教师评价办法,全面落实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完善教师资格制度,扩大教师“国标、省考、县聘、校用”改革试点。拓宽用人视野,多渠道补充教师。制定吸引政策,扩大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建立教师退出机制。

2.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健全各级政府教育经费分担机制,进一步明晰中央和地方的教育事权和财政支出责任。加快研究制定高等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和审计监督。

3.改进教育信息化推进策略。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引入市场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探索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教育信息化推进格局。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和教育管理方式,促进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提升。研究制定相关标准,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资格认证体系。

四、进一步完善推进机制,形成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整体合力

推进“深水区”的教育改革,必须采取综合改革的办法,统筹兼顾,上下结合,部门协调,建立健全强有力的推进机制,凝聚共识,减少阻力,增强引力,形成合力。

(一)加强统筹协调。中央有关部门要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负其责,切实承担起推进教育改革的责任,积极支持教育改革。要采取联合调研、部门会商等方式,共同研究解决教育改革重大问题,加强政策协调,建立改革重大政策突破机制。要发挥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等机构的作用,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决策咨询,提高决策水平。发挥教育领域学会、协会在教育综合改革中的作用。各省(区、市)也要结合实际,充分发挥本地区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作用,建立健全改革领导协调机制。

(二)加大激励引导。加大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政策支持力度,支持改革条件成熟地区和学校先行先试。研究出台改革试点转示范的办法,确立一批改革示范项目,加大推广力度,充分发挥试点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动态调整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及时淘汰一批毫无进展、有名无实甚至发生偏差的项目,补充一批基础好、积极性高且初显成效的项目。通过召开座谈会或现场推进会等方式,在更大范围推广典型做法和经验。把改革试点成效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对成效显著的地区和学校,以适当方式予以奖励。

(三)强化检查监督。组织完成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中期评估,形成评估意见。密切跟踪改革试点进展,定期通报情况,加大督查力度,加快实施进度。各地、各部门要建立健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目标责任制,强化责任意识和责任约束,将任务分解到具体部门,明确分管领导,落实责任人,确保可衡量、可检查。建立健全重大改革决策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四)营造良好氛围。全面深入宣传教育改革,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争取各方理解支持,合理引导改革预期,进一步坚定改革信心,为改革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建立媒体深度参与宣传报道教育改革的机制。集中力量对改革取得重大成效的典型经验进行重点宣传。建立教育改革新闻通气和发布制度,及时发布改革信息,主动通报改革进展,掌握舆论主动权。建立教育改革新闻会商制度,加强舆情监测、研判,提高热点舆情应对能力。

教育部

2013年1月26日

2.学习领域改革意见 篇二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决定》的核心思想是解决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意见》正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行业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意见》紧紧围绕着建筑业改革发展的主题, 为优化行业发展环境, 大胆创新, 向大家清晰地展现了一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图表。《意见》的出台对于正处于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关键时期的勘察设计行业显得尤为及时。

勘察设计是全国改革起步较早的行业, 自2000年全行业企业化改革以来, 勘察设计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13年全行业营业收入21409.8亿元, 人均营业收入87.6万元, 分别比2010年增长124.3%和30.6%。但是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 一系列长期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深层次的矛盾逐步显现, 阻碍着改革前进的脚步, 企业发展遇到瓶颈, 转型困难重重, 行业陷入迷茫, 行业的深化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据《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年度发展研究报告 (2012-2013) 》记载, “2012-2013年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现状调研”的结果显示, 企业关注度最高的三个问题是招投标管理制度、跨地域承揽业务的管理、资质分类管理等几个方面。这三个都是行业管理上的问题, 已经困扰行业多年, 但长期不能得到解决。因此勘察设计企业对于市场监管带来的市场环境的优化等产生了不同的期待和判断。在调查中, 37.7%的企业认为新的一年市场环境不会有大的变化, 将维持现有的发展态势;甚至有约30.59%的企业认为市场监管会进一步恶化, 只有21.2%的勘察设计企业表现较为乐观, 预计未来行业监管环境将会规范化发展。

此时发布的《意见》就像一场推进改革发展的及时雨, 涤荡了弥漫在行业从业人员心头的迷雾, 被业内寄予了厚望, 希望它能够横扫前弊、除旧布新。而《意见》确实也不负众望, 《意见》的开篇正是针对开放建筑市场、修订资质管理规定、改革招投标监管方式三个企业最关心的问题开门见山地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体现了《意见》制定者直面市场突出问题、为改革发展清障铺路的坚定决心。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意见》思想解放、大胆创新、内容丰富、切中时弊, 重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简化审批手续、减少中间环节

《意见》认真落实简政放权的目标, 比如推进资质审批权限下放;试行非国有资金投资项目建设单位自主决定是否进行招标发包;赋予有能力的建设单位自主决策选择监理或其它管理模式的权力;并规定工程总承包合同中涵盖的设计、施工业务可以不再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分包单位。通过减少行政审批和许可, 使企业进入市场的道路更加顺畅。同时, 又对一些具体要求进行了简化, 避免了重复招标等一些不必要的拖延和浪费。比如具有监理资质的工程咨询服务机构开展项目管理的工程项目, 可不再委托监理;工程总承包合同中涵盖的设计、施工业务可以不再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分包单位等。

2、降低准入门槛, 促进良性竞争

《意见》中提出了从主要依靠资质管理等行政手段实施市场准入, 逐步转变为充分发挥社会信用、工程担保、保险等市场机制的作用的思路, 对企业进入市场条件进一步放宽, 政府的干预进一步减少, 不断释放出的利好消息, 使企业享受到更多的改革红利。《意见》中这方面的举措非常多, 比如不得设置任何排斥、限制外地企业进入本地区的准入条件, 不得强制外地企业参加培训或在当地成立子公司;放开建筑工程方案设计资质准入限制, 鼓励相关专业人员和机构积极参与建筑设计方案竞选;对已实行工程质量保险的工程, 不再预留质量保证金;政府投资工程一律不得采取带资承包方式进行建设, 不得将带资承包作为招标投标的条件。

3、分清各方责任, 严格监管措施

《意见》提出完善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 落实参建各方主体责任。同时, 全面落实建设单位项目法人责任制, 强化建设单位的质量责任;健全勘察项目负责人对勘察全过程成果质量负责制度等。这也意味着对企业的市场行为提出更高的自律要求。

为保证各项措施落实, 政府采取了更为严格的监管措施, 比如建立跨省承揽业务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处理督办、协调机制, 严厉查处围标串标、转包、挂靠、违法分包等违法违规行为及质量安全事故, 对于情节严重的, 予以清出本地建筑市场, 并在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发布平台曝光。

4、创新管理办法, 重视信息化手段

《意见》针对一些长期没能解决的问题, 通过创新管理办法, 依靠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使硬性的管理软化, 从有形变无形, 同时也提高了管理效率。比如, 建立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发布平台、建立建筑市场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一体化工作平台, 建设全国工程建设企业、注册人员、工程项目数据库, 建立国家工程造价数据库等基础信息;以及资质审查的电子化, 采用电子招标投标、数字化审图等。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宫城

纵观《意见》全文, 措施多、空话少, 言简意深, 围绕“促进建筑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主题, 从政府对市场“有所为, 有所不为”的选择性政策调整, 通过放管并重, 结合机制创新, 为企业营造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对于行业的发展, 《意见》中也指明了具体的方向:

1、提升建筑设计水平

《意见》要求勘察设计人员要“坚持以人为本、安全集约、生态环保、传承创新的理念, 树立文化自信, 鼓励建筑设计创作。树立设计企业是创新主体的意识, 提倡精品设计。”

勘察设计从业人员要对设计作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勘察设计在工程建设全过程中起着先导和灵魂作用。没有科学合理的设计, 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质量安全就无法保障, 建筑艺术价值、文化传承属性也无法体现。所以, 勘察设计企业要本着对民族、对社会、对历史负责的意识, 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注重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符号和建筑材料的应用, 注重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协调, 注重技术发展与地域社会经济状况的匹配, 创出更多的设计精品。

城镇化是我国新“四化”的重要部分, 快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急需新的规划设计思想的引导与支持。勘察设计企业要响应《意见》的号召, 积极参与城市设计工作, 加强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间的衔接。目前很多企业都积极参与到城市规划、咨询工作当中, 例如, 华通设计顾问工程有限公司参与了北京地铁8号线南锣鼓巷站织补项目旧城改造项目, 使新规划设计的建筑与该区域原来的历史风貌一致, 同时也起到整治环境、完善配套设施的作用。可以预见, 城市设计将是勘察设计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潜在市场。

实现建筑设计水平的提升, 还必须依靠素质的人才队伍, 需要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建筑有很强的艺术性, 建筑设计人员需要深入学习研究国内外相关的创作理念, 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设计企业应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激励机制, 加强多层次人才梯队建设, 鼓励专业技术人才以专利、专有技术或其他科技成果等参与分配;要注重培养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 有意识、有计划地创造条件, 加强对设计大师、项目经理、企业家的培养。

《意见》还提出要借鉴国外比较成熟的制度, 探索研究大型公共建筑设计后评估制度, 在使用阶段对建筑的功能、造价、综合效益、环境影响等进行评估。这对勘察设计人员来说, 既增加了保护, 又增加明确了责任。我们应当认真对待、创造性地评估成果, 积极总结经验教训, 为其他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带动自身设计水平的提升。

2、把好质量安全关

勘察设计是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基础, 也是必须把好的第一道关口。2013年全国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情况显示, 工程勘察项目一次审查合格率为48%, 建筑工程设计项目一次审查合格率为32%, 依然存在违反标准强条的问题, 形势不容乐观, 问题令人担忧。

根据《意见》要求, 未来将进一步完善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 落实参建各方主体责任, 。各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建筑市场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一体化工作平台的建立, 将使企业不良信息记录无法掩盖, 情节严重的质量安全事故, 不仅企业将被清出本地建筑市场, 并将在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发布平台曝光。这也意味着勘察设计企业需要更加注重质量安全。

勘察设计企业要从三个方面提升质量安全意识和努力:一是要树立质量发展的理念。通过采取适用的先进技术和技术集成创新, 力求工程质量效益超越预定目标。二是要发展精细化服务。通过大力推进行业信息化建设, 增强企业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能力, 专业技术上做到精湛、先进, 文件图纸做到细致、周全, 为下游的工程环节提供可靠的依据。三是要重视技术进步。积极研究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新技术、新工艺, 参与制定各类技术标准, 不断提高保证工程质量的能力和水平。

3、积极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

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是整个建筑业创新发展的大方向, 作为有效解决建筑业转型升级、建设领域节能降耗、工程建设质量安全、工人队伍技能提升等问题的有力措施, 建筑产业现代化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建筑产业现代化提高建筑物的集成化装配化水平, 提升建筑质量和性能。这种施工方式、建造模式的转变, 必然带来工程设计的变化。目前我们的设计企业、设计人员以及设计图纸不能满足产业化施工的方式。我们设计单位必须加强对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研究, 加强机构建设, 加快人才培养和技术攻关, 要抢占人才、技术的先机, 最终抢占未来的市场。

4、加大工程总承包推行力度

近年来, 勘察设计行业根据“一业为主、两头延伸”的发展策略, 积极开拓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技术咨询与管理服务等新的业务领域。据初步统计, 2013年工程总承包收入超过8000亿元, 占全行业营业收入的39%。但同期, 勘察、设计业务收入在行业总收入的占比仅为17.5%。工程总承包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勘察、设计业务成为行业主要的收入来源。在许多领域, 工程总承包已逐渐成为主要的服务形式。《意见》中倡导工程建设项目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 鼓励有实力的工程设计企业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 并通过建立适合工程总承包发展的招标投标和工程建设管理机制, 调整现行招标投标、施工许可、现场执法检查、竣工验收备案等环节管理制度, 为推行工程总承包创造政策环境。此次《意见》中特别提出的“工程总承包合同中涵盖的设计、施工业务可以不再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分包单位”, 是对总承包单位的又一个解放, 必将带动行业的总承包业务跃上新的台阶。

5、提升勘察设计单位技术能力

勘察设计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 技术能力是企业闯荡市场的重要支撑。很多企业加大科技投入, 设立了技术研发中心, 开展核心技术攻关。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 初步建立了现代管理系统;在工程设计中, 注重创新技术的应用。据统计, 2013年,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科技活动费用支出1791亿元, 企业累计拥有专利和专有技术82367项, 企业累积组织或参加编制国家、行业、地方技术标准8441项。

当前, BIM技术的引进应用, 是设计技术、管理及业态模式的又一次革命。行业要全面推广建筑信息模型 (BIM) 等信息技术的应用, 并推进在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全过程的应用, 提高综合效益。今后, 勘察设计行业要继续积极推动以节能环保为特征的绿色设计技术的应用, 探索开展白图替代蓝图、数字化审图等工作。建立技术研究应用与标准制定有效衔接的机制, 促进建筑业科技成果转化, 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并不断扩大国际技术交流合作, 全面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提高企业竞争力。

3.学习领域改革意见 篇三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改革

0 引言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闻名于世,中国职业教育界也非常关注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变化。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德国职业教育实施了学习领域课程改革,这场课程改革至今已经超过10年。研究和分析德国职教课程的这场改革对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与革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德国职教课程改革背景

在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最密切的。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决于企业和社会的要求。第二十个世纪以来,90次的德国企业,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需求对职业教育的直接影响自1996以来,德国职业教育领域已经开始实施的学习领域概念的改革,以适应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变化的要求。

1.1全球化

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其对个人的影响,社会,机构和国家的迅速加强和深化。特别是贸易区域化和全球化的一体化,经济和市场,使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因此对产品和劳务的质量合格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些面对新的要求,教育必须提高效率和效益,完善教育内容,改变知识传授的方式。同时,全球化也体现在整合和集成领域,欧盟成员国将继续增加,这使得欧盟的劳动力市场发生更快的变化,自然影响到学校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1.2信息社会与知识管理

在信息技术的主要推动力的基础上,发达国家已逐渐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与信息经济时代..信息和知识成为生产的最重要的因素谁拥有关键的知识和信息,谁拥有更强的全球竞争力。同时,在现代社会中,知识和信息在工作和个人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创新和学习能力的社区变得越来越不可或缺。

另一方面,在不断增长的速度的知识和信息,如通用汽车维修数据,在第二十个世纪60年代的200多页,由2000到10000多页。宝马(宝马)汽车生产信息多达300000页。和知识老化周期加速缩短。如何获得有用的知识或使用任何方法来获得有价值的知识或信息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客观知识的习得(这可以通过书本或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直接获得)同时,主观知识(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经过思考或理解和知识)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在现代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学习管理知识。

1.3终身学习

在全球化时代,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成为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在走出学校,学习不能停止,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人在主动的地位,必须进行终身学习。在事业上,工作和学习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传统的工作思路和研究将放弃..为研究指南,以工作为导向的学习成为一个重要的学习原则。人们必须认识到,工作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来帮助工作更好。

2004,德国联邦教育和科研部提出:“终身学习有助于加强社会的团结,并有助于避免可能出现的障碍,尽可能..教育要为社会和职业发展对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提高他们的人才,促进他们的社会地位在欧洲。因此,我们必须对普通教育进行课程改革,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1]

1.4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劳动组织的变化

在第二十世纪下半叶,服务型社会中出现了经济领域的趋势,与社会经济发生相应的变化,从传统产业向服务型的。服务业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并逐渐成为经济政策..越来越重要

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劳动..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劳动形式。通过信息技术,企业调整生产和及时的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组织。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M

在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最为密切。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与发展依赖于企业与社会所提出的要求。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企业、社会及个人发展要求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1996年以来德国职业教育领域开始实施学习领域理念的课程改革,以适应经济、社会和技术的发展变化要求。

2 学习领域课程理论

1993最早的国家,德国文化教育部长联席会议属于提出修订职业教育课程计划特别委员会。随后,在意见征求国家课程的研究,许多学者开发和提交“根据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组织,通过指向新课程工作过程的持续改善职业行动能力的专业技能。

经过三年的教育政策讨论,联席会议的国家教育部于1996年5月9日颁布了新的课程“编制指南”到“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取代课程为基本课程已使用多年。在学习领域课程计划的实施是课程改革是从政府的要求,从上到下..根据学习领域的课程计划,教学不受传统学科体系的组织,但基于构建研究领域研究领域工作区之间的关系,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况如图1所示[4]。工作领域是研究区的基础,而学习领域主要是通过学习实现工作领域需要。

在工作领域是各种各样的人必须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解决问题。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复杂。

研究领域是一个跨学科的课程计划,这是一个案例研究和系统动作的教学方法。每一个学习领域是一个学习任务。通过研究,学生可以完成一个典型的某些职业的综合任务..通过几个相互关联的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职业能力。

学习情境是一个个案研究单元,结合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实际应用环境,是学习的宏观计划的具体领域。学习环境不仅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安排,而且学生的职业行动..现状的反思

三级的2.1个领域中的学习

德国专家认为,学习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为基础的学习领域,属于不同的学科的整合(技术,经济,生态,社会和法律)水平,对学科知识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相关;第二迁移学习领域的实践。选择传统的内容和现代劳动组织与实践。它主要采用现场模拟形式的研究;第三是对个人资格的相关研究领域。除了能力外,主要还涉及经验,反思,社会价值和文化的学习,包括工作,沟通,行为,精神,语言,文化企业,职业道德。

2.2基于情境原则和人本原则

传统的课程是基于学科的原理,原则和纪律的组织安排,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和研究的主菜是基于现状和人文..情境性原则强调学习应该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场景组织教学内容,与学生真实的学习科目的情况,体现了人文主义的原则。同时,研究过程中不排除原则,但学科知识体系的重新排序,在学习的情况。

2.3学科课程内容

传统的学科课程是学科课程,虽然单个课程内容强调系统的基础知识,但相对独立的课程,彼此之间缺乏全面接触。在学习领域课程是跨学科课程,主要基于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况,组织学习的内容,这是不以传统的学科课程,学习领域课程强调综合知识和实际应用。

3.总结。

从理论上说,学习领域是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从结果上看,新方案要求达到的“能力”目标太高。德国官方提出的能力概念是要让学生“有在社会职业和私人生活中实事求是的、周全的、有责任心的能力”,许多人认为,这样的能力目标是新教学方案不可能达到的。

参考文献:

[1]PHP.Stand November[EB/OL].[2007-05-20].http://www.bmbf.de/de/411.

[2]成光琳.德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启示[J].职教论坛,2005(1下):61-62.

[3]肖爱华.从翻译角度看《老人与海》中渔夫的奋斗精神[J].短篇小说,2015,(3).

[4]肖爱华.翻译视阙下国际贸易谈判中地域文化差异应对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16).

[5]翟东昌.低碳经济国际合作的SWOT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13,(8)

4.学习领域改革意见 篇四

一、充分认识《实施意见》出台的重大意义,全面强化抓好学习宣传贯彻落实的政治自觉和责任自觉

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名义印发安全生产文件,这在新疆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充分体现了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新疆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部署,紧紧围绕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心和信心,标志着新疆安全生产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实施意见》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系列重要论述、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围绕总目标落实安全惠民工程要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科学谋划了新疆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蓝图。《实施意见》从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改革安全监管体制、大力推进依法治理、建立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加强安全基础保障能力等方面,围绕解决体制机制法制等深层次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和任务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疆安全生产工作的思想指南和行动纲领,对于推动新疆安全生产工作整体水平提升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实施意见》,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既是对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政治要求,也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重要保障,是新疆安全生产事业发展进步的难得机遇和强大动力。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要深刻认识《实施意见》出台的重大意义,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家的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工作要求上来,把《实施意见》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工作抓细、抓实、抓好。要切实增强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政治自觉和责任自觉,从改革大局出发,认真谋划、勇于担当,密切配合、协调推进,确保《实施意见》确定的安全生产各项改革制度措施和工作任务落地生根,为推动新疆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深刻领会《实施意见》的精神要旨,准确把握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大方向

《实施意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和工作任务,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实施意见》的精神要旨。

(一)确立两步走目标。《实施意见》确立了到2020年实现安全生产总体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到2030年实现安全生产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两步走目标,是自治区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主方向和总路线。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细化目标任务,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确保安全生产改革发展目标实现。

(二)坚守一条红线。发展绝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这条红线是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的保障线,是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方面重视和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线,也是贯穿《实施意见》全部内容的主线。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要在推动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事业中始终坚守这条红线,实现安全发展。

(三)坚持五个原则。一是坚持安全发展。要始终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二是坚持改革创新。要与时俱进,在安全生产理论、制度、体制、机制、科技、文化等方面改革创新。三是坚持依法监管。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大势,由行政管控为主向依法治理为主转变,着力提升安全生产法治化水平。四是坚持源头防范。要把安全生产贯穿城乡规划布局、设计、建设、管理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建立和实施超前防范的制度措施。五是坚持系统治理。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实行全社会、全要素、全方位治理,织密齐抓共管、系统治理的安全生产保障网。

(四)突出问题导向。贯彻《实施意见》必须聚焦当前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任不明晰不落实、安全监管体制不顺力量薄弱、安全生产法治不彰及有法不循执法不严、应急救援管理体系不完善救援能力不足、安全宣传教育体系缺失等突出问题,紧紧围绕新疆工作总目标落实安全惠民工程要求,把安全生产与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坚持以法治思维、法治方法解决安全生产问题,在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法制建设上持续发力,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构建长效机制,推动新疆安全生产水平再上新台阶。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确保安全生产领域一系列改革取得实效

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紧紧围绕《实施意见》提出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和工作任务,重点在以下方面狠抓落实。

(一)着力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一是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管行业、管业务、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以及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原则,健全完善党委和政府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二是抓紧制定安全生产职责规定等制度,明确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管部门、负有监管职责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其职责,做到尽职照单免责、失职照单问责。三是完善安全生产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加大安全生产在综合考核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精神文明考核中的权重。四是落实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和巡查制度,督促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履职尽责,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考核奖惩机制,确保安全责任、管理、投入、培训和应急救援“五到位”。

(二)着力改革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一是完善乡镇街道和开发区等功能区安全监管机构,加强安全监管力量,落实监管责任,解决基层安全生产工作无人抓、不会管问题。二是加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力量,完善相关内设机构,配齐配强人员,确保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巡查考核等综合监管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加强自治区、地州市、重点县市区三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机构建设,强化行政管理职能,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和现场救援时效。四是加强自治区、地州市两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机构建设,改变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力度不够、覆盖面不广、针对性不强问题。五是完善交通、建设、矿山、危险物品、特种设备、金属冶炼等高危行业安全监管职责部门的专门监管机构,充实专业监管人员,确保高危行业安全监管职责履行到位。

(三)着力推进安全生产依法治理。一是加快制定修订自治区安全生产地方配套法规规章制度,有地方立法权的设区的市和自治州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地方立法,为安全生产依法治理提供法制保障,致力于解决区域性安全生产突出问题。二是强化监管执法和事故调查处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打非治违“四个一律”要求,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依法严格查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依规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三是完善安全生产执法监督机制,健全安全监管执法保障体系,加强监管执法力量建设,做到执法人员数量与执法任务相匹配,保障负有安全监管职责部门依法独立、公正行使监管权力。

(四)着力完善安全预防控制体系。一是严格安全生产准入,加快制定安全生产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建立完善安全风险评估与论证机制,科学合理确定企业选址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居民生活区空间布局,实行重大安全风险“一票否决”。二是加快推进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加强重点领域工程治理,建立完善职业病防治体系。三是强化城市安全保障,把城市运行安全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服务全过程,推进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五)着力加强安全基础保障能力建设。一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完善规章制度和安全措施,夯实企业安全生产基础。二是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强化公益宣传和舆论引导,深化领导干部安全专题培训和企业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强化安全生产法治意识、责任意识,提高安全生产能力。三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健全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推进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在高危行业强制实施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以市场力量推动企业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四、全面加强舆论宣传工作,把《实施意见》精神转化为社会各方面的共识

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学习《实施意见》、全面准确把握《实施意见》精神,迅速组织开展学习宣传活动。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学习,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实施意见》精神实质和重要内容,切实把《实施意见》精神转化为完善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的自觉行动。要通过举办研讨会、辅导讲座、干部轮训、专家讲解等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进行系统学习。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各有关部门要培养一批《实施意见》宣讲员,深入基层和企业开展宣讲,努力使《实施意见》精神成为社会各方面的共识,筑牢《实施意见》贯彻落实的思想基础。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作用,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载体,采取设立专栏、访谈等多种形式,集中报道、广泛宣传《实施意见》的精神实质和学习宣传、贯彻落实的经验做法,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不断引向深入,营造没有与安全生产无关的单位、没有与安全生产无关的个人的社会氛围。

五、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促检查,推动《实施意见》贯彻落实到位

5.学习领域改革意见 篇五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座谈会上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意见》中提出的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让人各尽其能。

《意见》的颁布实施,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意见》突出了党管人才。首先要求用人单位要提高对人才资源重要性的认识,认真贯彻人才发展战略。要切实树立“人才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发挥基层党建工作在人才工作中的领导作用,建立由主要领导主抓人才的工作机制。要更加注重发挥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用人单位是人才作用发挥和价值实现的平台和载体。目前,许多单位用人积极性不高,不愿用、不会用、不能用现象仍然存在,影响人才作用的发挥。改革事业单位行政化的人才管理方式,减少人才聘用、选拔、评价、激励等过程中的繁复环节,充分调动用人单位积极性。

二、《意见》突出了给人才松绑。意见要求深入调查研究,广泛收集信息,全面掌握本地区人才队伍的年龄、专业和分布状况;随时掌握人才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状况;认真了解人才流动及需求情况,并结合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对这些情况进行综合研究,分析预测,研究制定短期和中长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为决策提供可行性方案。在人才晋升中,对职称的过度强调让其他业务精湛者很无奈;例如在教师职称评定中,对论文发表的硬性要求让致力于教学的教师很尴尬,对校外讲座的硬性要求,也让致力于在学校内部专心教育教学的老师颇感为难。这些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打击了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也不利于形成“竞进提质”的比拼氛围。但是,新的职称制度的改革,更加贴近教师职称评定,更加切合实际,更加提高了优秀教师的积极性。看来,解开“三唯”枷锁,让教师在技能上争高下、在业绩上比高低、在创新上辩优劣,才能不断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意见》突出了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吸收优秀人才加入党员干部队伍,发挥党员人才的模范带头作用。要求注重加强人才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倡导爱国主义精神和敬业奉献精神,充分发挥党员人才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和影响全社会人才为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而努力工作。“两学一做”专项教育,提出要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充分说明了党对于人才的重视程度,对于党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的重视。

四、《意见》突出了服务型政党的建设,变重管理为重服务。要求加强服务型政党建设,推进人才管理理念转变。改变过去重“管”的态度,把提供优质服务作为当今人才管理的主要内容,给人才以最大程度的尊重和关怀,在政策上为人才提供继续成长、解决后顾之忧等方面的保障,创造愿进来、能留住、有作为的人才成长软环境,人才因此迎来的“春天”。

五、《意见》突出了要充分发挥人才优势作用。人才拥有较高的学历、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应当为他们提供创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积极引导和扶持,使蕴藏的人才资源转化为现实力量。大力宣传人才强国战略,努力加强人才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大力宣传知识、人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宣传人才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和人才中的先进典型,让社会更全面地了解人才、理解人才,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要注重加强人才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倡导爱国主义精神和敬业奉献精神,充分发挥党员人才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和影响全社会人才为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而努力工作。

6.学习领域改革意见 篇六

《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我简单地谈谈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严以律己,注重言行。

为人师表,坚持严以律己,增强自身的自控潜力,每一天都带着一份好情绪投入到工作中,带着微笑迎接孩子。学校的工作繁琐、压力大,但我都坦然的应对,不以个人的得失斤斤计较,不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能够说每一天我都是以平和的心态、饱满的情绪,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孩子。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来干实实在在的事情。

第二,培养良好的内在素养。天生丽质固然能给人以美感,使人愉悦,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更重要的是塑造内在的修养,这样教师本人的学识和内在素养就显得格外重要。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有效地备课,体现教师教学的智慧,常规教学做到扎实有效。

第三,刻苦钻研业务。精通教学业务是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关键。只有精通业务,才能将科学文化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总是不能准确地解答,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就会逐步丧失,学生对教师也没有信心可言,教师要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就务必自觉坚持学习和参加业务培训,并在教学实践中锻炼和提高。我们必须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用心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

第四,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与每一个孩子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孩子,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孩子的潜在优秀品质,正确处理教师与孩子家长的关系。只有我们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用师爱铸就崇高的师魂,在教育中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如果我们把学生当成天使,那么我们就生活在天堂。

第五,注重团队合作。学校的工作需要多方人员的配合才能得以良好运作,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字只有四个,简单的说来就是沟通、信任、团结、协作、配合、互相帮忙。学校是一个大家庭,个人只有融入到这个大家庭才能得到提高,体会到工作的愉快,学校也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就应注意与老师的合作,不计较个人得失,以群众荣誉为前提,做好每一项工作。

7.学习领域改革意见 篇七

01 征集原则和重点

按照“紧贴需求、突出重点、统筹协调”的原则, 优先选择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缺失或不符合产业发展现状、具有行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引领作用、有利于促进产业规范和水平提升、可以提高产业链上下游衔接和横向联系效率的作为团体标准的立项重点。

02 拟申报参编要求

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完善的标准化工作基础和一定的市场占有水平的联盟成员。原则上应以相关产品市场供给侧参与者 (包括生产型企业、流通型企业等) 和技术研发机构为主, 根据实际情况, 需求侧相关代表、第三方社会机构也可纳入到参编范围。

03 材料报送要求

1、填报材料:项目申报单位按要求填写《团体标准申报单》, 必要时可同时填报立项计划书或标准草案作为附件。

2、报送材料:《团体标准申报单》等相关材料以书面形式加盖公章报送标准化委员会, 同时将电子版发送至标准化委员会秘书处邮箱, 并注明“团体标准立项申报”。申报截止日期为2016年12月30号。

04 联系方式

电话:010-64282279

邮箱:cnhicc@sina.com

上一篇:假期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下一篇:管理沟通题库与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