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演员特质

2024-08-29

喜剧演员特质(共4篇)

1.喜剧演员特质 篇一

导读:文章笑剧演员的自白:我是一个与抑郁症剧烈斗争的人,笑剧演员浪费着自己的幽默,也消耗着自己的抵抗力。逐步地,一些饱受磨砺的笑匠,不容易发觉地染上了一种微笑型抑郁。把快乐带给他人,却又和抑郁剧烈斗争着,人们不愿赋予他们哀伤的权利,这正是笑剧背后的悲痛。

笑剧演员Kevin Breel的演讲稿:我是一个与抑郁症剧烈斗争的人

在我生命中非常长的一段时间内,我感觉我在过着两种不同的人生。一个是每一个人都看见的人生,另外一个是只有我能看见的人生。在每一个人都能看见的人生里,我的角色是一个朋友、儿子、兄弟、笑剧演员和一位青少年。这是每一个人都看到的人生。假如你要问我的朋友和家人来形容我,这是他们会告知你的。这是很大一部份的我,这是我在这社会上的角色。

假如你要我自己来形容我,我可能会说一些与上相同的东西。我不会说谎,但也不会完全会告知你***,由于事实是,这就是其他人看到的人生。另外一个人生只有我自己能看到,我是谁?我实际上是一个与抑郁症剧烈斗争的人。在生命中的近六年来我与抑郁症斗争,也会在接下来的每天内继续斗争。

对从未经历过抑郁的人,或不太知道这是甚么意思的人,他们听到这些或许会感到惊讶,由于在社会上有普遍的误解以为说,抑郁症只是在当你生命中出了甚么过失的时候会难过。当你和你的女朋友分手,当你失往心爱的人,当你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的时候,但这只是悲伤。

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这是自然的人类情感。真实的抑郁不是当你生命中出了过失的时候悲伤,真实的抑郁是当你生活中的一切都好的时候悲伤。那才是真实的抑郁,而那才是我所遭受的。

坦诚说,出现在这里并且把它公之于众是一件很难的事。我很难往把它诉说,这仿佛也很难让每一个人往谈这一点,以致于没有人往谈它。没有人会往谈抑郁,但我们需要往谈论它,由于现在它是一个很大的题目。

我们并没有看到它出现在媒体上对吗?我们没有在 Facebook上看到它,我们也没有在 Twitter 上看到它。我们也没有在新闻上看到它,由于它不是快乐的,是不有趣的,也不是光明的。因而,正由于我们看不到它,所以我们没成心识到它的严重性。

然而它的确很严重:每隔30秒,在某个地方,在这个世界上的某个人就在由于抑郁而自杀。它有多是在两个街区以外,它也可能在两个国家以外,它多是两个大洲以外,但它正在发生,而且每天都在发生着。作为一个社会,我们有一种趋势,看着这类情况会说,那又怎样?我们知道这个情况然后说,这是你的题目。这是他们的题目。我们说我们很难过,我们说我们感到很抱歉,但我们还说,那又怎样?

好吧,两年前,它是我的题目,由于我坐在我的床边,曾坐过千百万次的床边,想着要自杀。我有自杀偏向,但假如你从表面上看我的生活,你不会看到一个自杀偏向的孩子。你会看到一个篮球队队长、今年戏剧班的学生、今年学习英语的学生、一个常常出现在荣誉榜上的和一个常常出现在任何派对上的人。所以你会说我不是抑郁,你会说,我不是自杀,那你就错了。所以我那天晚上坐在床上,旁边是一瓶药,我手上拿着纸笔,我想着要终结自己的生命,我差一点点就做了,我差点就这样做了。

然而我没有,所以我成了荣幸的一分子,一个人从边沿中走下来的人,我从我的人生大楼向下看但并没有跳下往,我是荣幸活下来的人之一。嗯,我活下来了,那让我跟我的故事并存,我的故事是:简单的四个字,患抑郁症。我得抑郁症,在很长时间,我想,我在活着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生,一个总是畏惧他人的人。我畏惧人们会看到我真实的模样,其实不是一个每一个人都以为我是的模样:高中的风光小孩,我实在其实不完善,在我的微笑下面是斗争,在我的光明下面是黑暗,在我的人格下躲着更深层次的痛苦。

比如有些人畏惧喜欢的女生不喜欢他,有些人可能畏惧鲨鱼,有些人可能会畏惧死亡。但对我来讲,我生命中的很大一部份是畏惧我自己。我畏惧***,我畏惧老实,我畏惧脆弱,这类恐惧让我感觉到,就像我***迫到一个角落里,只有一个前途。因而,我每天都这样想,假如我完全老实的站在这里,我告知你我有再次想过死。

这就是疾病,这就是斗争,那是抑郁,抑郁症不是水痘。你不是抗争一次过,它就永久离开了,它跟你相依为命,它是你生命里的东西,它是你不能踢出往的室友,它是你不能忽视的杂音,它是你不能逃脱的情感,最可怕的是过了一段时间,你变得麻痹。它对你来讲已很正常了,你真正最畏惧的不是你内心的痛苦。这是在他人眼里的耻辱,它是耻辱,是为难,它是朋友脸上不同意的表情,它是走廊的低语,轻声说你太脆弱,它是你疯了的评语,这就是让你得不到帮助的缘由,这就是让你它控制它和隐躲它的缘由。

由于这是一种耻辱,所以你控制它和隐躲它。即便它让你每天待在床上,它让你的人生感到空虚不管你怎样努力地往弥补它,你隐躲它,由于在我们的社会中有关抑郁症的耻辱感是非常真实的。它很真实,假如你以为它不是,问问你自己:你想让你的下一个 Facebook 状态是说你很难下床由于你背有伤,还是你很难下床是由于你抑郁?这是耻辱,由于不幸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假如你的胳膊伤了,大家都跑过往要在你的石膏上签名,但假如你告知人们你抑郁,每一个人跑向了另外一边。这就是耻辱。

我们是如此接受任何身体部位受损,除我们的大脑,这是一种无知,纯洁的无知。制造这类无知的是,一个不了解抑郁症的世界,不懂心理健康的世界。对我来讲这很讽刺,由于抑郁,是我们这世界上最有迹可循的题目之一,然而它是最少被讨论的话题之一。我们只是把它放到一边,放到角落里,伪装它不存在,并希看它就好了。

它不会、它没有、也不行将要讨论,由于那只是一厢情愿,一厢情愿不是一个游戏计划,它是拖沓,而我们不能拖延这么重要的事情。解决任何题目的第一步,是熟悉到这一题目的存在。我们还没能做到,所以我们不能期待,当我们还在畏惧题目的时候找到答案。

我不知道解决方案是甚么。我希看我知道,但我不知道,但我以为它已在这里开始。它和我一同开始,它与你一同开始,它与遭受过的人们一同开始,那些被隐躲在阴影中的人们。我们需要说出来打破沉默。我们需要成为那些为我们相信的事情而英勇的人,我们其实不是要创造一个消除他人的无知的世界,而是创造一个我们接受自己的世界,接受我们真实的自己。

由于当我们老实面对的时候,我们会看到我们所有的斗争和所有的苦难。不管是抑郁症,还是别的事情,我们都知道甚么是痛苦的,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心中有苦,我们也知道往疗伤有多重要。但是现在,抑郁症是社会的伤口,我们习惯于把创口贴贴上就伪装它不存在。

而它是存在的。而且你知道么?它并没甚么。抑郁症没甚么。由于假如你克服了它,你就知道你没事。知道固然你病了,但你其实不脆弱,它是一个题目,不是一个身份标签,由于当你经历过你过往的恐惧和嘲笑,他人对你的看法和耻辱,你就能够看到抑郁症真实的身份,它只是生活的一部份。固然我讨厌,就像我讨厌的一些地方,我生活的某一部份已被抑郁症拖垮,但在很多方面上我是非常感激的。由于它是让我经历低谷,但只是为了向我证明有高峰,是的,它将我拉进了黑暗,但只是为了提示我有光。

我的痛苦,比我在生活的十九年的任何事都能给我看待事情的角度,而我的伤口让我有了希看和信念。还有一件比甚么都重要的是,那就是,学会爱自己,学会接受我们自己,我们不是他人想要我们成为的那个人。由于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 拥抱光明其实不意味着疏忽黑暗。我相信的世界是一个我们被评判的标准是我们克服逆境的能力,不是回避它们。我相信的世界是一个我可以看着某一个人的眼睛 并说,我正在过着地狱般的生活,他们可以也看着我跟我说,我也是。这是可以接受的,这没关系,由于抑郁没甚么。

我们是人,我们斗争、我们遭受痛苦,我们流血、我们哭,假如你以为真实的气力代表从未有任何弱点,那末我在这里要告知你你错了。我们不是完善的,而这没甚么。

所以我们需要停止无知,停止不容忍,停止鄙弃和停止沉默,我们需要打破忌讳,真视***,并开始说话,由于唯一处理人们单独作战的题目就是坚强的站在一起。

我相信我们可以。我相信我们可以。非常感谢。我的梦想成真了,谢谢。

2.喜剧演员大变身 篇二

无数的电影明星都曾以喜剧起家。硕果累累的纽约人伍迪·艾伦就是独角喜剧演员出身,而20世纪80年代喋喋不休、妙语连珠的艾迪·墨菲也是如此。很多喜剧演员也都是从电视荧屏走向事业的巅峰的。例如,喜剧演员丹·艾克洛依德和威尔·法瑞尔,就都曾出演过美国幽默短剧秀《周末夜现场》。然而,较为罕见的是那类演员——他们设法突破了喜剧演员的戏路,渐渐被认可为“正经”演员,而不是某个仅仅被当作丑角或不入流艺人的人。《追星基地》就关注了三位设法取得如此成就的人士。

Simon Pegg

Born in England in 1970, Simon Pegg started out on Britain's stand-up comedy circuit before moving to television comedy in the 1990s, where he cropped up in minor roles in several popular shows. He rose to minor fame with the cult favourite series Hippies and the surreal sketch show Big Train, before co-writing and co-starring in the 1999 series Spaced, which attracted a devoted following in the UK.

After minor appearances in films such as The Reckoning and 24 Hour Party People, Simon teamed up with Spaced director Edgar Wright for the 2004 "romantic comedy with zombies", Shaun of the Dead. The film, which stars Simon as a slob in a dead-end job who tries to patch up his relationship with his girlfriend while an invasion of zombies hits London, was a big hit both in Britain and internationally. The film's mixture of gory action, whimsical humour and occasional social satire - it takes a while for Shaun and his friends to even notice anything is out of the ordinary when the zombie plague arrives - made a lasting impression on audiences and brought Simon Pegg to widespread attention. Not only are he and Wright working together on the upcoming comedy cop movie Hot Fuzz, but Simon has recently been cast alongside a Hollywood legend and moved away even further from his sitcom roots. He will be appearing with megastar Tom Cruise in 2006's big-budget action sequel Mission: Impossible 3. It's hard to imagine a movie more high-profile than that, so who knows where Simon Pegg may go from here.

西蒙·佩吉

1970年出生于英国的西蒙·佩吉,起初混迹于英国的独角喜剧圈,后来在20世纪90年代进军电视喜剧,在几部热门剧目中扮演了一些小角色。因出演了红极一时的连续剧《嬉皮士》和超现实主义幽默短剧秀《大火车》,他获得了一定的知名度,后来又参与了1999年的系列剧《空间》的创作与演出,该剧在英国笼络了一批忠实的追随者。

在《罪孽的代价》和《24小时派对狂》等电影中扮演了一些小角色之后,西蒙与《空间》的导演埃德加·赖特合作了2004年的“僵尸浪漫喜剧”——《僵尸肖恩》。这部影片红透了英国和全球,西蒙在片中主演了一名工作没有前途、在僵尸袭击伦敦之时试图弥补自己与女友关系的懒汉。该片融合了血腥战斗、搞怪式的幽默和对社会的不时讽刺(当僵尸之患降临时,肖恩和他的朋友们是在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才注意到出现了异常情况),给观众留下了持久的印象并使西蒙·佩吉广受瞩目。西蒙现在不仅在与赖特合作即将上演的侦探喜剧《辣手神探》,而且最近他还获得了一个与好莱坞大腕儿合作的角色,从而离他的情景喜剧老本行越来越远。与演艺巨星汤姆·克鲁斯一道,他将出演2006年的大预算动作片续作《碟中碟3》。难以想象还有什么电影比那个名头更响的了,所以,谁知道西蒙·佩吉此后还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呢?

"Beat" Takeshi Kitano

Takeshi Kitano was born in Tokyo in 1947. He got his first taste of comedy performance when, while working as a lift attendant at a nightclub, he was able to take the place of a comedian who had fallen ill at the last minute. His big entrance to showbusiness came in 1972 as "Beat"Takeshi, the stage name he uses to this day, when he formed a comedy duo called "The Two Beats" with a friend. The Two Beats were leading figures in Japan's stand-up comedy boom of the 1970s and by the 80s, Takeshi was one of the country's most popular entertainers. He soon moved into film acting but remained in comic roles.

A big change came for Takeshi in 1989, when he took over as director during the filming of what would be his debut, all of a sudden, he was directing and starring in serious films, many of which were gangster movies. The astonishing success of 1997's Hana-bi proved Takeshi as a leading figure of international cinema, winning the Venice Film Festival Golden Lion. However, while the rest of the world has long respected him as a serious artist, it is only in recent years that Japanese audiences have stopped looking on Takeshi as a clown, which frustrated him for a long time.

After an incredibly prolific and diverse 25-year career, Kitano continues to be one of the foremost personalities in Japan. He participates in five TV programs weekly, as well as several TV films and specials per year.

“BEAT”北野武

北野武1947年出生于东京。他第一次尝试喜剧表演是在夜总会做电梯服务生期间,当时一名喜剧演员在最后一刻病倒了,使他可以取而代之。1972年,在他和一个朋友成立了一个名为“The Two Beats”的喜剧二人组后,他隆重登场,踏入演艺圈,艺名是他沿用至今的“BEAT武”。“The Two Beats”是20世纪70年代日本相声繁荣时期的领军人物,而到了80年代,北野武成为该国最受欢迎的艺人之一。不久,他就转攻电影表演,但仍旧扮演喜剧角色。

1989年,当北野武在随后成为其处女作的电影拍摄期间接任了导演一职时,他迎来了一个重大的转变,就在突然之间,他便在严肃电影中又导又演了,其中有很多都是黑帮电影。1997年的《花火》所取得的惊人成功,证明了北野武就是国际影坛中的一名领军人物,并赢得了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然而,虽然世界其它国家长久以来就将他敬为严肃艺术家,但日本观众一直将他视为丑角,这困扰他已久,直到近几年才有所改观。

在历经了25年硕果惊人、履历丰富的生涯之后,北野武仍旧是日本的上流名人之一。他每周都会参加5个电视节目,并且每年都参演几部电影和专题片。

Jamie Foxx

From humble beginnings, Jamie Foxx, who was born in Texas in 1967, has risen to considerable fame and fortune. Jamie started off in stand-up comedy, often doing impersonations of former US president Ronald Reagan. His first time on stage was in 1989, when his girlfriend encouraged him to take part in a local open mic night. By 1996, he had his own comedy series, The Jamie Foxx Show, which became one of the top-rated shows on the WB network.

Moving to the big screen, Foxx was well received by critics and audiences alike for his breakout performance in the American football picture Any Given Sunday, playing the egocentric star scorer Willie Beamen. From then on the sky was the limit, as he co-starred with Will Smith in the biopic Ali in 2001, before taking on the role of musician Ray Charles in 2004's Ray. For this role, Jamie Foxx won the Best Actor Oscar. He is one of a handful of people ever to be nominated for two acting Oscar categories in the same year and - thanks to his recent collaboration with hip-hop star Kanye West - the only person ever to have both won a Best Actor Oscar and had a US number one hit single.

杰米·福克斯

1967年出生于德克萨斯州的杰米·福克斯,原本出身贫寒,现已名利双丰收。杰米以独角喜剧起家,经常模仿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他第一次登台是在1989年,当时他的女友鼓励他参加了一个当地的大众麦克风秀之夜活动。到了1996年的时候,他拥有了自己的喜剧系列剧《杰米·福克斯秀》,该剧成为了华纳兄弟广播网最受好评的剧目之一。

3.让服务员成为“喜剧演员” 篇三

在这种情况下,餐厅的服务质量如何保证?如何让低质量的服务得到客人的谅解?这是摆在管理人员面前最头痛的问题。

一般外行的人总会这样大谈特谈诸如应当提高服务员工资,实行人性化管理、为员工增加福利等方法。这样的方法当然是没有错的,问题是,这需要雄厚的资金来做保障。

据调查,上海餐饮业差不多有70%在亏损经营,而我做的酒店大多是亏损酒店,承担着扭亏为盈的巨大重任,因此,在管理的思路上,就必须用超常规的突破性思维来解决。

为此,我要求酒店的服务管理首先要实行最简单的让客人先“笑”起来的服务理念,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新老服务员与客人拉近距离;以积极,幽默使人具有亲近感的语言去愉悦客人。即,让服务员成为“喜剧演员”。

首先,客人一进门,迎宾先要问客人几位?如果客人说来三位,服务员必须精神饱满地回应“三羊开泰”,五位的则回应“五福临门”,七位的则是“七星高照”,十位的是“十全十美”。实践证明,经过这一番话语,没有客人不笑的,有些客人还会与服务员相互调侃,有说有笑。

这个时候,我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从口音上判断出客人的籍贯,然后再派出相同籍贯的服务员去服务,打“老乡牌”。

许多初涉饮食行业的服务员,就这样迅速地成为了酒店营销时的“宝贝疙瘩”,同时,他们的服务水平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臻成熟。一般,像这样短时间培养起来的有潜质,有悟性的服务员,月薪会迅速提高,能有效地降低员工的流失率。

不过,要让服务员短时间内成为一名合格的“喜剧演员”,语言的培训和应变能力的辅导都是不可缺少的。

情景对话如下:

顾客点菜时问:“这道菜好吃吗”?服务员笑答:“好吃,好吃得眉毛都掉下来。”

顾客笑回道:“眉毛掉下来,酒店要赔的。”

服务员笑答:“酒店为您准备进口眉笔一只,我们经理将为您画上弯弯的眉毛。”

顾客道:“那我们是老乡嘛……”

服务员笑答:“老乡见老乡,服务不周多原谅。”

又比如,当客人不小心摔碎了什么餐具和酒瓶之类的东西,服务员必须第一时间反应,说“摔得好!岁岁平安!(碎碎谐音)”,以此来缓解紧张的空气,然后立刻将其打扫干净。

4.喜剧演员转型导演的成功之道 篇四

对电影来说,演员是一个投资成本大、危险系数高、成败难把握的群体,他们一方面是作品的直接代言人,在台前享受明星光环的同时,也要随时准备迎接铺天盖地的吐槽;另一方面,不管他们表演如何好,都是在导演的指挥下完成的,“无才”是正常情况,“有才”也可能无人知晓。其中,喜剧演员的命运要更为坎坷,尽管人人都喜欢看喜剧,都会在影院里被逗得开怀大笑,但到了评功论奖的时候,还是更倾向于那些严肃作品和正剧演员。

如何去掉观众的有色眼镜,打破大众的思维惯式,是很多有想法的喜剧演员追求的目标,而最佳的途径就是进行自我转型,踏上从演员通往导演的路径,成为影片真正的创作者。事实上,不管是在电影史上,还是近几年来,喜剧演员做导演的案例都不鲜见,他们用执导的作品实现了自我表达,同时又能发挥作为明星的宣传优势,带给影片极好的收益。

专注搞笑之路 塞斯·罗根&本·斯蒂勒

作为喜剧演员,塞斯·罗根的跨界之路要更为顺畅,这个体型壮硕的胖子用实际证明,他的肚子里装的不只是肥肉,还有横溢的才华。少年时代的他就表现出喜剧天赋,擅长单口相声,出演了电视剧《怪胎与书呆》,并参与编剧《Da Ali G Show》。之后,在好莱坞喜剧大拿贾德·阿帕图的提携下进入电影界,凭借《一夜肚大》中的表演走红。

塞斯·罗根属于大智若愚型的演员,长得其貌不扬,忠厚老实与邪恶搞怪融为一体,常以脱线的幻想和遭遇让人捧腹。他作为编剧的才华为他的导演之路准备了条件,同时他的喜剧帮朋友又让他的作品名声显赫。2013年,由他和好友埃文·戈德堡合导的《世界末日》,聚集了詹姆斯·弗兰科、乔纳·希尔等新生代笑星,在一个灾难片的框架内填充了诸多恶搞戏谑的情节,极尽低俗之能事,批判了好莱坞的人情虚伪,获得多个奖项的最佳喜剧片提名。

2014年,同样由两人执导的《采访》因为敏感的政治话题,受到朝鲜当局的抵制,轰动一时。这部片在风格上依然延续的是低俗喜剧的路子,很多桥段也很老套,但贵在它的题材创意和想象力,超越了生活化喜剧的模式。在塞斯·罗根的电影中总是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大麻,因为他是大麻合法化的鼓吹者;二是色情,总拿生殖器开玩笑,当然这也是好莱坞喜剧片惯用的手法。

身材瘦小的本·斯蒂勒是好莱坞中生代喜剧演员的代表,常常在片中扮演Loser男和耍贱客,迈着一双罗圈腿为生活奔忙。尽管他八十年代就进入演艺圈,九十年代末成名,但直到新世纪后主演了《拜见岳父大人》、《博物馆奇妙夜》两个系列电影,才达到事业巅峰。

相比其演艺生涯的厚积薄发,本·斯蒂勒的导演之路开始的比较早。1996年,还是无名之辈的他执导了由喜剧红星金·凯瑞主演的《有线电视修理工》,讲述一位变态的电视接线员对一位客户持续不断的骚扰。2001年的《超级名模》陷入无厘头风格中,怪异的造型和天马行空的情节脑洞大开。而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无疑是2008年的《热带惊雷》,云集了汤姆·克鲁斯、小罗伯特·唐尼等明星,以戏中戏的形式讲述了一个拍摄越战电影的故事,致敬各种经典战争电影的同时,更是入木三分地讽刺了好莱坞的电影体制。

本·斯蒂勒执导的电影往往都有很好的主题创意,除了搞怪外,还有更多的思考,比如《有线电视修理工》是对电视侵入人们日常生活的痛斥,《超级名模》是对时尚圈乱象的揭露,《热带惊雷》是对战争和好莱坞电影体制的讽刺。同时,他片中的人物往往都表现出神经质的性格,如《有线电视修理工》中金·凯瑞癫狂的表演充满张力,在营造了浓厚幽默效果的同时,也让人感觉到一种恐怖的颤栗,《热带惊雷》中的老帅哥汤姆·克鲁斯被化妆成一个秃头大肚的制片厂老板,观众差点没有认出来,由此也可看出本·斯蒂勒指导演员的功力。

细嗅蔷薇之路 北野武&理查德·阿瓦迪&西蒙·赫尔伯格

喜剧是以反常规的落差效果来制造笑料,表现在演员身上就是夸张的肢体语言和直白的性格特征,让人一看就能触发笑神经。所以,在人们的印象中,喜剧演员通常是粗俗的、肤浅的、造作的。但这只是一种表象,有不少喜剧演员转做导演后,摒弃了自己的表演模式,摇身一变成为文艺青年,在他们的作品中突显出严肃的诗意气质和先锋性的创新勇气,甚至成为各大艺术电影节的宠儿,可谓“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北野武有“日本电影新天皇”之称,据说黑泽明在临终前曾给他写信说“如果没有你,日本电影的未来将会一片混沌。”而事实上,他也担起了这个责任,成为当代日本电影在国际上的代表人物。他年轻时曾在牛肉场当过电梯员,结识了场里的演员兼子二郎,两人随后组成相声搭档,活跃于电视和广播界,以辛辣的讽刺和黑色幽默著称。其后,他在出演大島渚《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时,被塑造成一个沉默寡言的军人,迥异于之前伶牙利嘴的形象,大受好评,奠定了他之后电影的特点。1989年,他执导了处女作《凶暴的男人》,讲述一名警察与杀手之间的对抗,其凌厉的气质和独特的蓝色影像基调,让人过目不忘,完成了从演员到导演的完美转型。

此后的北野武拍片不断,横跨黑帮片、青春片、喜剧片等多种类型,每一部都彰显着他独特的黑色幽默、残酷诗意和温情关怀的风格。他的黑帮片尽管血腥弥漫,但又常在气氛最饱满的时刻加入一个玩世不恭的笑点,瞬间消解了紧张,形成动静结合,比如《大佬》、《座头市》等。而在《那年夏天,宁静的海》、《菊次郎的夏天》这样的温情片中,他又通过自嘲式的段子来丰富故事的趣味。1997年,北野武执导的《花火》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一个喜剧演员转型导演后能达此成就的确罕见,或许只能用“天才”来形容。

对于英剧迷来说,《IT狂人》无疑是里程碑式的作品,曾多次获得年度最佳情景喜剧奖。剧中的主角之一莫斯是一个拥有高智商却又生活不能自理的电脑宅男,爆炸卷发、黑框眼镜和娘娘腔组成了他的形象特征,给人以深刻印象。但让人难以想象的是,扮演这个角色的理查德·阿瓦迪却是一个毕业于剑桥大学的才子,不但写书,还拍电影,而且专拍文艺片。

2010年,他执导的《潜水艇》讲述一个男孩在家庭生活与爱情之间的徘徊,影片风格前承法国新浪潮的让-吕克·戈达尔,后接美国作者导演韦斯·安德森,运用了分段叙事、个人独白、诗意空镜头、跳接等典型的艺术片手段,突显出浓厚的表现主义特征。该片获得当年英国艺术学院奖最佳新人导演、编剧、制作人奖提名,可谓一鸣惊人。

三年之后,阿瓦迪又导演了《双重人格》,在风格上要比《潜》走的更远,故事依然展现的是个人面对生活压力时的状态,但是因为加入了精神分裂和意识流的内容,显得更加晦涩。片中科幻感的空间场景和阴暗朦胧的灯光,营造了诡异神秘的气氛,让人感到极为压抑。当然,阿瓦迪也没有忘记自己“IT狂人”的本质,他的电影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科技元素,如《潜》中的男孩通过测温装置观察父母是否做爱。

在出演美剧《生活大爆炸》之前,西蒙·赫尔伯格还是一个四处跑龙套找生活的演员,但是这种表演经验的积累让他在加入《生活大爆炸》后爆发出极大的能量,从一个偶然的客串角色成为固定的常驻演员,开始为观众们熟知,并且还获得了最佳喜剧类电视配角奖。

与“谢耳朵”吉姆·帕森斯的俊俏卖萌不同,西蒙长就了一副喜剧演员的脸,即使在万千人群中也能一眼分辨得出,他扮演的角色霍华德也以猥琐好色著称,可谓讨厌又讨喜。但是在这几位主演当中,他却率先执导了自己的电影《追爱在巴黎》,体现出搞笑背后的导演才华。该片由他和妻子乔丝琳·唐恩共同完成,讲述一位宅男徘徊在两位美女之间难以抉择的困境,在风格上是一部爱情喜剧片。西蒙自己扮演男主角,他的长相很难让人相信会有多个美女为他倾心,但是既然做了导演,也就抓住这个机会好好做一场为爱痴狂的美梦。

影片在叙事上显得比较青涩稚嫩,也缺乏北野武和阿瓦迪那样的文艺锋芒,但比起他主演的喜剧电视来说,多了几分生活真实的味道,比较严肃地探讨了男人在情感面前的白目和痛苦,有一种近似伍迪·艾伦的感觉。再加上对巴黎城市和海滩风光的展现,在摄影风格上很有感染力,算是一次合格的导演尝试。

深沉大师之路 卓别林&特瑞·吉列姆

真正伟大的喜剧不只是以把人逗笑为目的,而是通过一种笑中含讽的方式引起人们的思考,它有着和悲剧一样震撼人心的力量。在从喜剧演员转型的导演中,也有这样的大师,他们的作品直抵生命中最深层的部分,以风格化的影像表达自己对于生活苦难、个体存在甚至是人类命运的关怀,而这样的作品随着时光的流逝也成为深沉厚重的经典。

迄今为止,在喜剧电影的范畴内,查理·卓别林的声名和地位是无人超越的,他以自己默片时代独具个性的形象和表演方式,将起初作为杂耍的电影助推到一种艺术的地位,同时又用自己导演的一系列作品,奠定了喜剧片在格调上的严肃性。

这位出生于英国伦敦贫民窟的矮个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舞台剧表演,并跟随剧团在世界巡回演出,后来到达美国,加入启斯东公司,出演了一系列喜剧片,于其中大搞各种恶作剧。他所扮演的流浪汉夏尔洛,戴着破礼帽、留着板刷胡、拄着一根拐杖的形象,已成为喜剧电影的标志符号。1921年,卓别林导演了自己的第一部长故事片《寻子遇仙记》,讲述玻璃匠夏尔洛与养子之间的故事,虽然延续的是恶作剧套路,但是把父子情渲染得细腻真挚,催人泪下,卓别林对电影情绪的调度功力开始显现。之后,他相继执导的《淘金记》、《摩登时代》、《城市之光》、《大独裁者》等片部部成为经典,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敏锐的关照,尤其是对底层人的生活充满同情,表现一种人道精神和人文关怀。

卓别林的导演才华体现在那些独特的情节设计上,如《淘金记》中饥饿的流浪汉把皮鞋煮着吃,《摩登时代》里工人被卷进机器里又转悠出来,都以一种逼真的夸张来对残酷的现实进行反讽,人们看的津津有味,却又感到无比忧伤。

在电影导演界,特瑞·吉列姆算是一个怪胎,当许多人都梦想着去好莱坞发展时,从小在洛杉矶长大的他却极度讨厌美国生活,毅然加入了英国国籍。与之相对应的是,他所导演的作品也游离于好莱坞风格之外,表面繁华鲜丽,背后却是沁人骨髓的悲情。吉列姆在上大学时,加入了校园的幽默杂志,成为主要撰稿人,后来到达英国进入电视界,与朋友一起组成了喜剧创作团体“巨蟒剧团”,开辟了一种具有后现代风格的古怪幽默,将一切嘲弄推演到极致,被称为是“喜剧界的披头士”。

上一篇:佛山市“环保进万家”社区环保宣传启动仪式工作方案下一篇:关于深化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开展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