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艺术活动教案

2024-06-25

幼儿园艺术活动教案(12篇)

1.幼儿园艺术活动教案 篇一

设计意图

毛线,信手拈来,虽只一根,却有着千变万化。结合本土实际情况和幼儿的发展水平,在“惊奇一线”的主题中,我们将其纳入教学。拓展以往的思路,跳出原来的圈圈,将原来的单一的“线”的概念拓展到造形空间艺术上,设计了该活动,希望幼儿能在丰富的线材环境的提供下,更深入的了解线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空间造形艺术的美,并纳入该活动。《纲要》指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激发幼儿爱家乡情感。”编织活动既是游戏,又是艺术,把教育与游戏相结合,手脑并用,动静交替,很适合幼儿期的孩子,它可以让孩子们在玩中做、玩中学,从而促进大脑发育,养成良好习惯,启发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及审美能力。

活动目标

1、根据锯齿的距离调整编织的密度。

2、在编织过程中锻炼坚持性。

重点难点

根据锯齿的距离调整编织的密度

活动准备

电子资源《纸盘花》、纸盘花样品若干个、大小不同四周剪好锯齿的纸盘若干个、剪刀、各色棉线或毛线。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察纸盘花样品,猜测它的做法。

____这个东西看起来像什么?它是用什么做的?怎么做的呢?

2、请幼儿按照样品模仿着制作纸盘花,提醒他们注意缠绕的方向与密度。

——如果花心想做得大,编织线的距离是长还是短?

——如果你想将花瓣做得很密,是要选择锯齿间距离大的纸盘还是小的纸盘?缠绕的时候要怎么控制方向?

3、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制作纸盘花,争取编织出不同的图案。

——你想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纸盘花吗?请试一试吧。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集体分享作品。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实施过程中,我在讲解具体操作步骤时,有点快并且没有将一个完成整的纸盘花呈现出来,只是简单的进行了操作,导致孩子们对操作方式不是特别清晰,然后我选用的材料比较丰富,正因为材料过于丰富,甚至是难易度不一,个别幼儿刚好他的能力相比平均值到低,可是他却刚好选了一个难度大的纸杯,这类幼儿都是在教师的个别指导下完成,如果我在前面示范操作时就把操作流程细讲那么幼儿这种情况就可以避免,然后才幼儿使用的上在思考用小一点的毛线,这样就不会个别幼儿因为毛线打结而寻求帮助,最初的艺术欣赏也不是特别到位,所以在后面评价环节孩子们也不清楚什么叫有规律的美,以及粗与细的搭配等。整个活动也有亮点,如孩子们的兴趣点很高昂,都是积极参与活动享受动作操作的快乐。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本班孩子的动手能力在步增强,他们更喜欢动手,更爱想象,创作。今天这个《纸盘花》活动满足了孩子们的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初衷。

2.幼儿园艺术活动教案 篇二

一、故事教学中巧用“留白”创编故事

儿园故事教学不仅能发展幼儿的思维和增强其语言表达能力, 而且能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其智力和培养其良好的品德和高尚情操。讲究故事教学的方法, 能提高教育效果。

我在故事教学中能巧用“留白”, 给孩子一定空间来自己创编故事。故事《龟兔赛跑》很“老”, 几乎每个孩子小时候都听过, 如何让“老”故事上出“新”创意呢?在语言活动《龟兔赛跑》中, 我用了“留白”, 故事讲了开头后, 问孩子“谁会获胜”?课堂上大家就争论起来, 有的幼儿说:兔子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训, 坚持到底, 第二次夺得了冠军;有的说第二次乌龟又想了一个好办法, 再一次获得了冠军。大家七嘴八舌, 各抒己见, 有的支持兔子胜乌龟, 有的支持乌龟胜兔子。见孩子们兴趣很浓, 我就让他们分成两队, 根据想象, 创编合理的情节, 进行PK。接下来的PK赛中, 两队的孩子想象出了各种情节, 每个幼儿都能自圆其说, 在自圆其说的过程中锻炼了他们思维的缜密性。

在故事教学中还可以用续编故事结尾的方法给孩子提供想象空间。例如:大班故事《猫医生过河》《小兔为什么来晚了》、中班故事《亮石头》、小班续编故事《差一点儿》。也可以先讲故事结尾, 让幼儿给故事发生过程排序, 猜测开头等。故事教学中巧用“留白”, 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 激发幼儿大胆讲述, 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二、绘本阅读中善用“留白”激发思考

绘本就像是一列带领孩子四处旅行的列车, 在这列车上, 教师如何凭借生动温馨的画面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如何让孩子抓住那些常常被我们成人所忽视的线索去点燃他们的联想力是十分关键的。

1. 猜想情境, 让幼儿想说

优秀的绘本作品都配有漂亮的图画, 有些画面是有规律可循的, 教师可以用留白的方法请幼儿猜想故事情节, 幼儿会通过观察图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通过分析、综合寻求最佳答案。例如在中班绘本《我的连衣裙》中, 小兔子经过了不同的场景, 它的连衣裙也会变出不同的花样, 每变出一种花样, 小兔都会说一句话:“啦啦啦, 啦啦啦啦, 我穿上XX花样的连衣裙漂亮吗?”在引导孩子观察了“花田”“下雨了”两个场景后, 我让幼儿猜想接下来小兔会到哪去?它的连衣裙会变成什么花样?幼儿根据画面右下角处的一小块“草籽地”“小鸟”“彩虹”等很快就猜出后面的场景了。这样的猜想活动能使幼儿积极动脑, 能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有利于孩子大胆主动地发言, 增强参与的意识和自信心。

2. 开放提问, 让幼儿敢说

绘本教学中的留白, 还可以用在老师的提问中。开放式的提问, 使单一的答案多元化, 能给孩子更多的话语权。教师的提问就要将“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改成“会说些什么、可能怎么做?”等。也是在中班绘本“我的连衣裙”中, 开始环节, 教师提问:从这块布的形状来看, 你觉得小兔做的会是什么呢?另外, 小兔做了个梦, 教师提问:小兔梦见自己来到了哪里?它的连衣裙又会变出哪些花样?“小兔来到了大海边, 它的连衣裙变成了海龟花样”“小兔来到了糖果屋, 它的连衣裙变成了糖果花样”“小兔来到了游乐场, 它的连衣裙变成了大风车花样”……孩子们说出一个个精彩的答案。在这种留白的提问中, 幼儿敢说, 不怕说错, 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三、诗歌教学中运用“留白”丰富想象

幼儿诗歌语言优美、凝练, 结构短小、精悍, 内容生动, 意境优美, 是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之一。在诗歌教学中幼儿能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同时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加深了幼儿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在诗歌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留白”, 能丰富幼儿的想象。大班散文诗欣赏《秋天的雨》活动中, 我在开始环节放了一段声频“雨”, 请幼儿听一听, 说一说“秋天的雨是什么样的?”, 接着告诉孩子, 秋天的雨带来了许多礼物, 有的是带给耳朵的, 有的是带给眼睛的, 有的是带给鼻子的, 请幼儿去想象秋天的雨会给我们带来哪些礼物。在幼儿从活动前期积累的经验中展开想象后, 教师一一揭开谜底。接下来我请孩子将自己感受到的“秋天的雨”画出来, 斑驳的黄, 明艳的红, 浓重的绿……不同的色彩、不同的形象在孩子们笔下流淌。在整个活动中幼儿以雨为媒介, 运用多种感官感受秋天的特征。结束环节我将孩子眼中的“秋天的雨”剪下来布置到课前准备好的“留白”的背景图上。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呈现了秋天的美, 从而激发孩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主动参与活动, 接受美的熏陶。

3.幼儿园艺术活动教案 篇三

【关键词】艺术活动;探究式体育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音、体、美有着不可分割的情感和联系,把音乐、美术作为体育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的辅助工具,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一、将音乐引入体育课堂,有效激发幼儿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幼儿喜欢旋律性音乐和好动的特点,将快乐的音乐引入课堂,利用节奏明快的旋律,烘托出热烈的气氛,使幼儿激情奔放,心情愉悦;利用抒情优美的旋律,营造出恬静舒心的情境,使幼儿心情愉快,全身放松。

例如在组织体育活动《趣味玩布》时,教师创设了“逛动物园”这样一个情景。在活动的开始部分,选择了一个十分富有动感的音乐《动物马戏团》,这首歌曲的旋律幼儿比较熟悉,有利于跟着节奏模仿出猴子扮小丑、狮子跳火圈等滑稽又有趣的动作,把它用到体育课上来,幼儿感到既亲切又新鲜。这样的开头比起我们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喊着口令跳热身操要生动地多,也更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因而课堂气氛相当活跃,从而达到了引趣、激趣、热身的预期目的。

接着在幼儿自由探索布的玩法的环节,当幼儿提出布可以裹在腿上玩的想法时,教师又播放了经典民乐《金蛇狂舞》,让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玩划龙舟的游戏,这个游戏主要是让幼儿掌握双腿并拢,屈膝、伸直,两手撑地,向前移动的技巧。而教师直接讲解动作要领,无疑是忽视了幼儿主体性,于是,教师请孩子们先自由探索“龙舟”的划法,在喜庆的音乐声中,伴随着锣鼓的节奏,孩子们边思考,边练习,几遍下来他们就把动作要領很快地掌握了,不仅进行了划龙舟的比赛,而且还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活动结束有的幼儿还不停地进行哼唱。

最后,在活动结束部分,教师精选了一首《小夜曲》做背景音乐,再把身体各部分放松的要领编成儿歌,轻轻朗诵,幼儿随之做着放松运动,这样一次快乐的动物园之旅自然地结束了,幼儿跟着《开火车》的音乐律动愉快地回到了教室。

试想,这个体育活动如果没有音乐的辅助、参与,课堂气氛就没有这么轻松愉快,可见音乐功效之大。

值得注意的是,将音乐与体育活动有效融合,需要教师在课前要选取适当的音乐内容:首先是要吃透教材、结合教材选取音乐,可以从音乐教材中找音乐、从生活中找音乐、媒体中找音乐,最后进行删减、改编、整合;其次是避免牵强附会,要从提高学习兴趣和达成教学目标出发选音乐内容;再次是音乐内容要结合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的心理需要去选取,而且尽量选取幼儿熟悉的音乐;最后需要考虑的是选取音乐的时间、节奏,要从幼儿的体能、兴趣出发,同时音乐节奏的强弱、舒缓还要结合教学内容。

二、将美术融入体育活动,有效提高审美情趣

体育与美术在教学上也是一个教学近邻,许多体育活动的教学准备,包括场地设计、运动器械的制作等都需要美术这一学科知识的帮助与参与。

例如,教师在组织小班体育活动《小海龟历险记》时制作了一个画面优美、逼真的海景PPT,同时还配上海浪的拍打声、海鸥的叫声等增强效果。于是,当孩子们进入多功能厅的游戏场地立刻被教师布置的游戏场景所吸引,有的幼儿刚进入场地就迫不及待地问起了:“老师,今天咱们玩什么游戏呀?”他们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为了让小班孩子练习好爬的技能,教师用海绵和布制作成乌龟壳让幼儿背在身上,当带着头饰的“老鹰”出现时,他们自然地爬进“山洞”躲避“敌人”,学习了钻爬以及听指令变换方向爬的运动技能,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主动性在这个教学环节中也发挥得淋漓尽致。

另外许多自制体育活动器械更离不开美术的装饰作用,设计精美的飞盘、高矮有致的树林障碍物、造型可爱的套圈、生动形象的彩虹伞……无不体现了教师、家长与幼儿的审美情趣与共同智慧。

4.幼儿园艺术活动教案 篇四

1.会念儿歌《我》

2.感受儿歌的趣味

重点难点:

会念儿歌《我》

活动准备:

1.教学大书“儿歌”《我》

2.宝宝会说自己的小名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教学大书,引导宝宝大胆地说一说画面上有什么。

二、指着画面带着宝宝念儿歌2~3遍。

1.可在念到“爸爸叫我小捣蛋”“妈妈叫我小皮蛋”时,分别指着画面上的爸爸和妈妈;念到“我说:不对不对!”时,在胸前摇晃小手;念到“我是好吃的荷包蛋”时,用手指着在画面上宝宝的圆脸上画画圈圈。

2,逐句教宝宝念儿歌。

3.待宝宝熟悉儿歌后,可引导宝宝用不同的方式参与念儿歌,如自己念、跟着念、接念。

5.幼儿园小班艺术活动教案 篇五

1.感受混色的过程。

2.能够正确描述操作过程和结果。

教案准备:

1.儿歌:《你好吗?》(请参见幼儿用书)2.实验记录表(附后)、水彩颜料(红色、黄色、蓝色)、塑料试管和塑料滴管若干。

教案过程:

1.和幼儿一起念儿歌《你好吗?》。

2.出示两种水彩颜料,请幼儿迁移上次面团混色的经验,猜测这两种颜料加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出示记录表,统计并记录幼儿的猜测结果。

3.介绍操作材料。(没有试管就用小的塑料瓶子代替,滴管如没有就直接把水彩颜料剪一个小口,然后滴进空的瓶子里。)(再若没有人手一个水彩颜料,教师准备广告颜料,自己操作后让孩子验证实验的结果。)每人都有红、黄蓝三色中的两种水彩颜料(颜料分别放在不同的塑料试管中,每根试管配有一个滴管)。

给每个幼儿一个空的试管,请他们将自己的两种颜色用滴管各吸出一滴放进试管里,晃一晃,看看变成了什么颜色。

4.集体交流实验结果。

再次出示记录表,统计并记录幼儿的实验结果。

观察实验结果和所猜测的结果是否不同。

5.用棉棒蘸上自己调好的颜色,自由绘画。

6.活动结束后,与幼儿交流讨论会变的颜色。

活动评价:

尝试用自己喜欢的两种颜色进行调色,并能用语言表达。

6.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 篇六

活动设计意图:大班的小朋友已经积累了许多颜色的概念,这学期孩子们对颜色很感兴趣,我们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就有关于颜色的英语课和游戏课程,只要平时看到有颜色的东西,马上会用英文大声说出来,后来我就在思考,既然孩子们这么喜欢颜色,针对一个情况,我设计了这节课,通过变魔术的形式引导孩子们亲自尝试感受去发现三原色的秘密,并大胆尝试。来感知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后发生的变化,让他们对颜色的变化在视觉上有直接的感官,最后用画纸来进行蘸染画。幼儿通过调动自己的感官,动脑猜测,记住两种颜色混合后变出的新颜色,在宽松氛围中感受三原色这成新色彩的神奇,这个活动在玩中学,做中学,操作玩耍中探索性的发现学习并掌握色彩的变化。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变化活动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引导幼儿发现颜色混合后产生的一些新变化,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辨别能力。

3、鼓励幼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及结果。

重点难点

重点: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变化活动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难点:引导幼儿发现颜色混合后产生的一些新变化,提高幼儿观察和辨别能力。

活动准备

分别装有红、黄、蓝颜料的瓶子若干,一次性透明杯若干、记录表、抹布、水彩笔或者油画棒、颜料、三原色搭配图片实例图。

活动过程

一、实验导入

1、师:今天老师要变一个魔术了,请小朋友们看仔细哦。观察杯中的颜色,是那二种颜色呢?(红色和黄色)(出示红、黄两种颜色的杯,让幼儿看清后,把两色混合,观察它们的变化结果。

2、师:变成什么颜色了?(橙色)原来的红色、黄色呢?(不见了)

小结:颜色真神奇,红颜色与黄颜色混在一起,变成了橙色。小朋友想不想也来当

回魔术师,变出漂亮的颜色来呢?

二、探索三原色变变变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师: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做魔术师了,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料,(出示记录表)这是什么?(记录表)用你们桌子上的颜料,每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在空白的圆圈内用你手中的水彩笔或者油画棒涂上相应的颜色。

2、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步骤与方法

师:每个人都有一份操作材料,当听到老师结束活动的口令后,要及时放下材料,然后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实验结果,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变化。请小朋友们在混合颜色的时候要小心,注意不要把颜料酒在桌子、衣服或者记录表上,要注意安全和卫生。现在就请小朋友们们把小板凳轻地面向小桌子,开始操作吧。

3、幼儿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关注能力弱的幼儿,帮助他们完成操作。

4、集中交流,梳理小结。

师:小朋友们大部分小用友己经实验完了。通过实验,你用两种颜色搭配后发现了什么变化呢?

(引导幼儿说一说“X颜色与X颜色混在一起变成了X颜色")

小结:(出示三原色搭配实例图)小魔术师们表演得真精彩,红颜色与蓝颜色混在一起变成了紫色,黄颜色与蓝颜色混在起变成了绿色,红颜色和黄颜色混在起变成了橙色。

三、探索活动“间色变变变”

引导幼儿操作,探索混合后的一种颜色和三原色混合后的变化,大胆交流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师:刚才你们这些小魔术师可真棒啊,变出了那么多颜色,接下来,又增加难度了,请小朋友们们取出你变出来的绿色和红、黄、蓝三种颜色混合搭配,仔细观察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在记录表空自的圆圈内用你手中的水彩笔或者油画棒涂上相应的颜色。

2、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步骤与方法

师:请小朋友们们在混合颜色的时候要小心,注意不要把颜料洒在桌子、衣服或者记录表上,要注意安全和卫生。现在就请开始操作吧。

4、幼儿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5、集中交流,梳理小结

师:好了,小朋友们,大部分小朋友已经完成实验了,通过实验,你又发现了什么变化呢?(引导幼儿说一说“X颜色与X颜色混在一起变成了X颜色” 。)

小结:(出示搭配实例图)小魔术师们表演得真精彩,绿颜色与蓝颜色混在一起变成了深绿色,黄颜色与绿颜色混在一一起变成了草绿色,红颜色和绿颜色混在起变成了赫红。

四、幼儿根据取得的调色经验,操作涂色

师:现在每个小魔术师都来动动手,给这幅美丽的风景画涂上漂亮的颜色,比比,谁的本领大。

五、活动延伸

三原色混合搭配出来的橙色和紫色,再和三原色分别搭配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把材料投放在科学区里,小朋友们可以在区角活动的时候一起动手试一试,看一看。

活动总结

7.幼儿园艺术活动教案 篇七

一、幼儿园活动室人文设计的意义

环境因素是幼儿快乐成长的基础,是幼儿园想长期稳定发展的首要条件,中共十七大提倡人性关怀,学前教育工作者要以幼儿为本,以人性关怀为基本理念,重在教育,基本知识的学习为其次。幼儿时期的素质教育对一个人一生的思想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活动室设计以人性关怀为出发点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一砖一瓦都精心安排打磨,一字一画都用心设计,根据不同时代的背景,不同年级幼儿的心理特征,采取实际性的方式设计活动室,完善环境艺术中的人文特征,让幼儿在一个轻松愉悦、充满人性关怀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及幼儿园本身的发展都有着深刻的意义[1]。

二、幼儿特征及对活动室环境设计的关系

1、心理特征

幼儿阶段成长中,感知方面的能力如方位知觉、空间知觉、色彩视觉等都有一定的发展,设计活动室时为刺激幼儿的感官系统,可将形状、结构、机理、色彩等作为考虑点,刺激幼儿的感知能力[2]。活动室设计可以根据幼儿兴趣创造小型空间,利用丰富的图案以及鲜明的色彩来吸收幼儿注意力,提高幼儿学习兴趣;为培养幼儿想象力,可安置有趣的家具设施、多变的空间形态以及抽象的图样形式;为培养幼儿情感和认知能力,可采取营造角色场景的方式来实现。

2、生理特征

幼儿园阶段年龄为3至6岁,身高约在95厘米和100里面之间,设计幼儿园活动室时要切实考虑幼儿的身高,幼儿阶段的孩子在运动方面已经具有投掷、跑跳、摇荡、攀爬等的能力,相对来说自身肌肉的发展较缓慢,对身体姿势的控制还要依赖视觉的辅助。幼儿园活动室要有足够的空间,能够满足幼儿相互之间的动作行为,室内装修采用比较鲜明的颜色,在家具造型、空间形态、物品装饰方面也要满足幼儿进行各种行为运动的需要。

3、行为特征

小中大班每个级别的幼儿的行为特征有明显的不同,良好的幼儿园设施与环境有助于幼儿之间相互交往,提高幼儿与人交流、相处的能力。小班阶段的幼儿刚开始离开婴儿期,为其能得到更好的发展,需要通过嗅觉、听觉、触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刺激幼儿感知力;中班阶段的幼儿有较强的好奇心,模仿能力和行为技能已经比较熟练,可以进行真实情感的体验活动,易受幼儿欢迎;大班阶段的幼儿相对来说心智方面较成熟,行为动作更为熟练,活动室可设计出满足幼儿交流互动的场地[3]。

三、基于人性关怀的幼儿园活动室环境艺术设计

幼儿园活动室是幼儿游戏、生活、学习的场所,设计环境艺术时在考虑安全的基础上要融进人性关怀,结合幼儿阶段的孩童特征,设计出能够促进幼儿全身心发展的环境,主要设计方向可分为多元化、科技化、主题化、生态化四个方面。

1、多元化

一般的幼儿园环境都具有生动可爱的图画、鲜明缤纷的颜色、卡通造型的大门、活泼有趣的游戏区、色彩斑斓的木马和滑梯,但仅是这些设计则低估了幼儿的审美能力以及多元化的喜好特征,幼儿感兴趣的并不止这些。幼儿园活动室要有面积较大的落地窗户,空气维度要大,空间布局可简单化,色彩组合方面要明快。设计活动室的多元化原则主要体现在:主题选择多元化、空间表现形式多元化、环境创设途径多元化、幼儿参与方式多元化。

2、科技化

环境艺术的设计效果有赖于科学技术的利用,应用新科技,增多室内装饰的方式,可增加室内设计中的艺术成分,为创造出更加舒适的环境,有更好的大气维度,要善于应用自动化控温系统、通风技术、采光技术等科技。为提高幼儿园的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可应用网络技术、多媒体、介质成像的新科技产品来实现。但是,对于科技的应用及设计不宜过量,应该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及学生实际情况恰当地进行选择,不然会受到反面作用。

3、主题化

大多建筑空间易给人封闭和冰冷的感觉,幼儿的体能、心智都处于发展阶段,不良的客观环境会限制幼儿的心理发展,因此,在进行室内装饰时,为更多地吸收幼儿注意力,可利用他们比较熟悉的场景、人物,将其勾勒在墙体上,增加幼儿安全感、亲和感,引起幼儿无限的想象力,利用具体的空间层次、构成形象以及主题思想来设计出适合幼儿成长和学习的空间。幼儿园活动室的主题设计没有固定的方式和内容,可以根据幼儿自身所了解到的人物事物出发,选择他们最多喜欢的人物或者故事,结合实际空间面积来设计,在体现文化内涵的同时还给幼儿留出思考的空间,营造出生动的人文化的室内活动室气氛,让幼儿切实感受到自然乐趣,可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4、生态化

幼儿向来喜欢大自然,现在环境中,网络、电视、手机等设备占据了幼儿大部分时间,这种环境易剥夺幼儿对大自然的接触权利。设计幼儿园活动室时,可融入大自然的因素,创造出一个本真的环境,能够使幼儿充分与自然接触,并和谐交流。幼儿园对活动室设计时要遵循生态化的原则,选择环保性能的材料,绿色施工,尽可能减少装修所可能带来的对空气的污染和对幼儿身体的伤害,绘制活动室墙体时,装饰材料可采用幼儿的优秀美术作品,增加大自然成分,既可以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又能做到生态化设计。

四、结论

幼儿园作为一个具有教育性能的重要场所,与幼儿健康成长密切相关,幼儿园活动室的设计可直接影响到幼儿个性、智力的发展,要给予特殊重视,设计幼儿园活动室要充分融入人性关怀,切实为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创造出积极、生动、丰富的幼儿园活动室环境。

摘要:幼儿园活动室是幼儿在学前教育期间的重要场地,其环境艺术至关重要,当前幼儿园市场竞争激烈,幼儿园的品牌形象直接影响其发展,人性关怀化的幼儿园活动室能为幼儿园增加竞争力,本文通过分析幼儿园活动室的人文设计意义,结合幼儿特征,以人性关怀为基础,研究分析幼儿园活动室环境艺术。

关键词:人性关怀,幼儿园活动室,环境艺术

参考文献

[1]尹婧.基于人性关怀视角下的幼儿园活动室环境艺术设计研究[J].设计,2016,(02):106-107.

[2]陈俊.浅析当代小区幼儿园的功能构成与设计[J].重庆建筑,2011,(06):29-32.

8.幼儿园艺术活动教案 篇八

幼儿园的课程评价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构成要素,通过收集和分析比较全面的相关资料,对课程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它的主要目的就是改进和完善课程,为幼儿提供更加适宜的教育条件和资源。我园目前正在进行幼儿园艺术情趣课程的构建,重视艺术教育的“情趣”,为了更好地对课程的目标设计、内容选择、组织和实施等环节进行反复改进、调整、实施,需要相应的评价系统对此进行检验和评估,使艺术教育能真正为幼儿所喜欢,发挥其审美表现和个性创造的作用,使课程能更符合教育目的和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幼儿的艺术情趣活动中,究竟该怎样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艺术情趣活动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等的适宜性如何?我们将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精神的指引下,在省级课题《构建幼儿艺术情趣教育的园本课程研究》的引领下,进行探索和实践研究。

一、树立正确的艺术教育评价理念和取向

(一)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把握好艺术教育的“情”和“趣”

根据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指南》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艺术情趣教学评价观念,明确艺术情趣教学评价的目的就是激发幼儿的艺术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感受,特别是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主动性,避免只重视知识和技能而忽略情感、社会性、实际能力,只做枯燥反复的训练活动的倾向。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形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关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绪,使幼儿乐意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有良好的学习品质,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二)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的艺术表现

新《纲要》指出:作为评价的主体,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幼儿的发展速度、特点等。因此,教师不能简单或单一地评价幼儿的表现,或是贴上好生和差生的标签,幼儿的成长“一切皆有可能”,我们不能放弃任何激励他们成长的机会,用我们的眼睛和心灵去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把握好幼儿在园的每一天,用我们的能力去激发幼儿的潜能,让每个幼儿都能在不同程度上获得发展。

(三)尊重年龄特点,把握艺术教育的敏感期

哲学家阿朗说:“播好种子,应该播在土壤里,而不是沙地上……”这就要求教师要在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情况下进行评价,让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儿童敏感期是指幼儿在连续相接短暂的时间里,会有某种强烈的自然行为,在这期间内,幼儿会对某种知识或技巧有着非常的感觉,他们会有大量的有意识的行为,艺术教育有明显的年龄特点,小、中、大班进行的艺术教育活动也不一样,我们在小班开设少量的艺术活动,如美术和舞蹈,而在中大班则开设更多的艺术活动,如钢琴、电子琴、二胡、琵琶等,给幼儿更多的选择和学习的机会,在评价幼儿时,年龄段不同,教育的要求和目标也不同,评价的标准也不同。

二、确立艺术“情趣”课程评价的目标体系

(一)根据年龄特点确定不同门类的评价目标

我园开设器乐类、舞蹈类、书画类等多类型的专门艺术活动,如器乐类的艺术活动有钢琴、电子琴、葫芦丝、竖笛、琵琶、二胡等,舞蹈类的有幼儿舞蹈和民族舞蹈、拉丁舞蹈等的教学,绘画类的有油画、水墨画、水粉画、刮画等的艺术活动,这些活动都在小、中、大班中实施教学,因此,我们分年龄段对不同门类的艺术情趣活动制定不同的评价目标。

(二)关注兴趣点的艺术与主题评价目标

艺术活动与主题内容融合在一起,可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幼儿更好地进行艺术表现和个性创造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评价时,关注的是幼儿对主题内容的掌握情况、兴趣点和情感的激发,是否能大胆地进行艺术表达,发挥审美的功能,同时重视幼儿学习主动性、专注力、学习习惯等的养成。

(三)提倡个性化表达的情趣吧评价目标

艺术情趣吧是我园艺术情趣集体教学活动的延伸,是以个别活动形式展开的自主游戏活动,充分挖掘园内公共闲置区域,建立起来的特色活动区吧,分别有沙画吧、DIY手工吧、打击乐吧、快乐写生吧、音画吧等内容,每周安排一次活动。评价主要关注幼儿自主性的发挥、在区吧中活动的兴趣、大胆表达的意愿、与同伴的交往、探究交流情况、自主表现、个性创新等等,教师应根据艺术情趣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活动环境,投放相应的艺术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

(四)鼓励大胆展示的艺术情趣项目评价目标

艺术情趣项目活动主要有“快乐宝贝”剧场表演和系列艺术节活动,这些活动每学期定期开展,主要目的是给幼儿创设一个机会,搭建一个舞台,让幼儿或与家长一起进行艺术才艺表演。评价重点在于鼓励幼儿大胆表现,不过分追求表演的效果和技能,给予每个幼儿机会,让每个幼儿都能进行展示,体现“我的舞台我做主”的精神。

三、立足幼儿特点的艺术情趣课程评价指标和内容

(一)艺术“情趣”课程评价的指标

对幼儿的评价以幼儿在艺术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审美个性品质等为目标,设立相应的指标。对教师及教学活动的评价则侧重于艺术教学过程,包括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运用,对艺术活动内容的选择、理解、设计,及对幼儿学习特点的了解和把握等,通过对教师的评价,最终的目的是激励教师提高艺术教学能力,帮助教师专业成长。

(二)艺术情趣课程评价内容

从艺术情趣课程来说,主要围绕课程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优点或缺点、课程是否对幼儿具有吸引力、课程的后续发展如何等等方面进行评价。

从幼儿的艺术兴趣和情感出发,我们强调幼儿的艺术情趣评价内容应回归幼儿的真实生活,在生活中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

从教师的教学方面来说,评价主要侧重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表现、教师的指导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以及师幼的互动等等。

美术类的艺术教学评价,主要关注幼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情绪,美术作画的姿势和习惯,作品的构思和布局,内容的创新性和独特性,学习的专注性和品质、收拾整理习惯等的评价。

音乐类的艺术教学评价,主要围绕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和情绪、幼儿的探索意识和创造才能、学习的专注力和习惯、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等方面进行评价。

四、关注“情感”的艺术教育过程评价策略

《纲要》指出,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教师需综合采用观察记录法、谈话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评价,因此,我们注重在活动过程中进行评价。

(一)耐心倾听感受——让幼儿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有些幼儿因为内向或自尊心很强,不轻易表露自己的内心想法,这时教师就要耐心地倾听和揣摩幼儿的心声,引导幼儿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给予他们适时的评价和启发。当我们蹲下来耐心倾听幼儿内心的想法时会发现,有很多都不是我们作为教师所能想到的,幼儿的内心世界需要我们去读懂,这样才能给予幼儿最适宜的评价和鼓励。

(二)换位识别真相——正确分析幼儿在现场情景中的“谎言”

幼儿的言行其实很大程度上受情绪和情景的影响,有时幼儿很难分清现实和虚幻的区别,成人就要细心观察分析,换位思考,认清幼儿言行背后的“真相”,多去倾听幼儿的想法,多换位思考幼儿的言行,真正走进他们的心里,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

(三)坚持欣赏和赞美——树立幼儿积极正面的自我概念

1.从泛泛的表扬转向描述性表扬

如何帮助幼儿树立积极正面的自我概念,赞赏幼儿是关键,但是教师又该如何赞赏幼儿呢?真棒、真行、真不错等等,都是我们经常会听到的赞赏语,但是幼儿是不是真的会吃我们这一套呢,答案是不一定。幼儿希望教师能真心的欣赏和肯定,不喜欢教师的敷衍,也不喜欢教师空泛、简单、没有针对性的表扬。幼儿在听到教师的具体的表扬后,就能够肯定和赞赏自己,从而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2.从内心出发投入真情实感

幼儿的内心是敏感和脆弱的,教师要呵护幼儿幼小的心灵,在鼓励和肯定幼儿时要尊重他们。如用眼睛看着幼儿,友善地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欣赏和赞许,这样幼儿也心领神会,心理得到满足。

(四)适时表达期望——在幼儿故态复萌时说出自己的期望

幼儿因为年龄小,具有不稳定性。在活动的过程中即便有成功的体验,却也会不时地故态复萌,这时教师的鼓励和信任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说出对幼儿的期望,幼儿就会朝向这个目标迈出一步。教师期待的目光,鼓励的微笑,赞赏的话语,会对幼儿产生积极的影响,除了直接运用语言来表达积极的期望外,还可以运用非语言表达方式,包括面部表情、体态语等,教师对幼儿微笑、点头、注视等体态语言,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使教师的期望成为孩子进步的动力。

(五)期待更好的合作——让幼儿和我们合作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幼儿的发展,把幼儿的一些细小的不足改掉,使他们能够积累更多的“正能量”,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幼儿,让他们与我们合作,一起进步。

五、基于“情趣”的艺术课程评价主体和方法

根据《指南》的精神,明确在评价时,关注的是幼儿的兴趣点和情感的激发,以及幼儿是否能大胆地进行艺术表达,发挥审美的功能,同时鼓励幼儿学习主动性、专注力、学习习惯等的养成。评价更多的是指向幼儿后续的发展方向,不是仅仅停留在目前的评价结果上。

(一)教师、家长、同伴、自我等多元评价主体激发情趣

艺术课程采用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幼儿自我评价、同伴评价与家长参与评价等方式进行交互评价。在正确的评价理念指导下教师和家长一起创设和谐、愉悦的情趣氛围,肯定幼儿的亮点、兴趣保持的持久性,充分发挥幼儿艺术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幼儿可以直接参与对自己以及对同伴艺术活动和成效的评价,幼儿成为积极的自我评价者,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家长关注幼儿、参与幼儿的评价,才能提供幼儿良好的家庭氛围,给幼儿更多的支持,帮助幼儿树立艺术学习的信心和兴趣。通过师生、生生、亲子等的交流互动,让幼儿生成持续良好的习惯、能力、品质等,始终沐浴在一种尊重、幸福、关爱、和谐的精神氛围中,让艺术的理趣和情趣交相辉映。

(二)多形式课程评价方法促进持续发展

依据幼儿艺术情趣的目标和特点进行评价,主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一般采用档案袋评价法、展示评价法、观察记录法、个案分析法等,充分获得幼儿活动过程的相关信息与数据,了解幼儿现有的经验、能力、认知、兴趣等,并对这些信息作出价值的判断,进一步掌握幼儿的情趣认知、情趣能力和意志品质等等,并随时调整教师的教学目标、内容和策略等。

1.档案袋评价记录,关注成长的点滴

通过制作幼儿的档案袋,收集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信息,如幼儿艺术的作品、操作和表现的情况、艺术学习的兴趣、在家的学习情况、同伴的交往等等信息,及时了解幼儿的发展轨迹,鼓励幼儿的点滴进步,激励幼儿情趣感知和创意表现等,评价幼儿的发展过程。

2. 才艺展示评价,激励能力的发展

以对外开放的形式展示幼儿的才艺,锻炼幼儿的自信和能力,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主要形式有快乐宝贝剧场的才艺展示、家长开放日活动展示、六一艺术节展示、重大节日文艺演出、毕业典礼、下社区和进商场的演出等等,让幼儿展示自我、锻炼自我、肯定自我。

3.期末各类评比,体验艺术的成功感

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艺术的兴趣,我们每学期定期开展幼儿钢琴、独唱、美术等评比,并进行“快乐小歌星”“小小画家”“金话筒”“小小演奏家“等评比,增强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幼儿的胆量,树立信心。同时也创设家长与教师交流的平台,增进了家园之间的进一步合作。

4.个案观察记录,情趣的因材培育

(1)个案观察记录法:观察幼儿的行为,发现其兴趣、行为特征的变化发展,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切合实际的记录,再形成合适的行动计划。同时,设计阶段性活动《幼儿艺术情趣活动评价表》,展开评价。

(2)个案分析法: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每个幼儿都有各自的个性特点、能力差异,基于个性动态的特性,需要长期跟踪研究,让艺术活动真正成为幼儿的探索发展的载体。

总之,幼儿艺术情趣的评价,必须采用尊重幼儿个性差异的评价方式,艺术教学应该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感,艺术课程关注对幼儿艺术学习过程的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注意调动幼儿自我评价的积极性。多年来,对于艺术情趣课程评价的研究,有效推进了我园艺术教育的发展,促进了艺术教师的成长,也影响了幼儿对艺术的追求和学习,科学激励的艺术情趣评价,使幼儿真正爱上艺术,让幼儿园真正成为幼儿“艺术的摇篮,成长的沃土”。

9.幼儿园中班艺术折纸活动教案 篇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看折纸步骤图,用中心对折的方法折出小鱼。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述步骤图中折纸的方法,感受轻松的学习折纸的乐趣。

3.加强对幼儿同情心教育,使幼儿学会主动的帮助别人。

活动准备:

准备轻音乐的磁带、背景图、图解、幼儿用的彩纸若干、范例。

活动过程:

一、出示范例,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它是谁?”(教师出示范例小鱼)2.“小朋友,看她是谁?”“对!小鱼。这条小鱼它叫小鱼贝贝,生活在无边的大海里。(教师将范例贴到背景图上)3.她独自一人生活在这么大的海洋里,会有怎样的感受?(引导幼儿说出小于生活孤单、寂寞等)4.是呀,小鱼生活在海洋没有朋友陪它玩,很孤单,他想叫小朋友来帮助它。小朋友愿意帮助它吗?”那你想怎样来帮助它?”(提问幼儿导入活动)

二、出示步骤图,引导幼儿探索折纸的方法。

提问:1.“小朋友刚才想的办法太好了,小鱼听了非常高兴,那谁能告诉老师折小鱼一共需要几步?”(教师出示图解)2.谁来告诉大家着小鱼用的是什么形状的纸?第一步应该怎样折?谁想来试一试教教小朋友?”(教师提问幼儿,引导幼儿说出“沿中心线对折”,并提醒试折的幼儿沿折痕用力压平)依次探索尝试其余三步的折法。(教师重点引导幼儿看第三步用相同的方法向后反折的方法)3.小鱼折好后还需要做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怎样装饰小鱼)

三、幼儿折纸,教师巡视指导。

1.以小鱼的口吻提出折纸的要求“在折之前小鱼贝贝还要给小朋友提三点要求:(1)要沿折痕将纸压平,折得平整漂亮。(2)小鱼很需要朋友,他希望我们能快点折。(3)小朋友在折小鱼的时候,想一句要跟小鱼说的悄悄话。小鱼贝贝提向小朋友一定要记得这三点要求,好下面我们一起来帮小鱼贝贝找朋友吧!”

3.教师放轻音乐组织幼儿进行折纸(对活动中出现困难的幼儿教师重点要指导幼儿看图解完成作品)。

四、展示作品,组织评价。

1.帮助幼儿将折好的小鱼粘在背景图上。

2.引导幼儿进行评价小朋友,你们折了这么多的小鱼,老师看了非常的喜欢,小朋友,你们也喜欢吗?那谁来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一条小鱼?为什么?”(引导幼儿从折的平整、添画眼睛的位置,鱼鳞规则程度等等方面进行评价)“这是谁折的小鱼,你说说刚才跟小鱼说的什么悄悄话?(教师提问个别的幼儿)3.教师评价从作品的平整程度、添画鱼的眼睛、鱼鳍、鱼鳞等方面进行评价。

10.幼儿园小班艺术游戏活动教案 篇十

活动形式:棉签点画准备材料:草莓形纸、叶子形纸、棉签、各色颜料、胶水活动步骤:

1、请幼儿描述草莓的形态及特点,出示范画请幼儿欣赏并讲述活动方法。

2、请幼儿将草莓和叶子组合粘贴在一起。

3、用棉签蘸颜料垂直在草莓上点圆点,作为草莓的籽。

4、可添画成草莓宝宝的样子,并添画上周围的场景。

延伸部分:

1、用棉签点画的形式可作为图案装饰衣服、蝴蝶等。

2、还可用点画的形式表现下雨的场景。

3、小蝌蚪和小花小草也可用这样的方法。

11.幼儿园艺术活动教案 篇十一

一、环境刺激的引发策略

幼儿的学习发生在与周围环境积极主动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教师是环境的设计者,是利用环境因素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工程师”。环境刺激的引发策略就是通过教师创设丰富的变化、新颖的环境,引发幼儿动手操作、想象、创造的欲望,从而使其主动投入玩具制作活动中去的一种教学策略。它要求环境的创设应至少体现三方面的特性:一是环境内容的丰富性,即可运用多种材料丰富幼儿的制作表现手法,以激起幼儿的愉悦、欣赏之情;二是环境内容的新颖性,即每隔一个时段应有意识地投放一些新的玩具材料,陈列一些新的自制玩具作品,以引起幼儿对新颖物体及材料的注意与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想象,构建其他物体,增加幼儿的制作兴趣;三是环境内容的可欣赏性,即在引导他们欣赏时,要将视线引向制作的方法上,使幼儿对成品中的点、线、形、色有个整体的感受,而这些正是制作的关键和魅力所在。

二、平行介入的影响策略

平行介入的影响策略就是教师适时介入幼儿之中,以同伴的角色与幼儿交谈,使幼儿受到启发、影响的一种教学策略。一般在这样两种情况中运用较多:一是幼儿碰到困难求助于教师时,此时教师应不急于马上给予答案,而是介入幼儿的操作,与幼儿共同探索、观察比较,让幼儿自然地获得直接体验,掌握技能,发展想象力、独立性和坚持性。二是幼儿转移主题或半途而废时,此时教师应同样用同伴的口吻,鼓励幼儿坚持到底、获得成功。平行介入的影响策略旨在营造一种师生间平等、宽松、和谐交流与沟通的氛围,并通过这种氛围对幼儿施加积极的影响,使其获得良好的发展。

三、适度适当的指导策略

依据幼儿自制玩具活动的特点,笔者认为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应适时,更应适度和适当。所谓适度指导,指幼儿向教师寻求帮助时,教师应充当一名“二传手”的角色,在接到幼儿的求助信息时不急于将答案抛出,而是恰到好处地向幼儿提出有参考价值的建议,给幼儿留下思考和解决的空间,让幼儿自己成为问题的最终解决者。这不仅能使幼儿获得极大的成就感,而且能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去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得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根据这一原则,教师的指导应旨在“提供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充分去探索”,而切忌以过多的语言和示范“制造幼儿统一的经验”,干扰幼儿的创作思路,抹杀幼儿的想象空间。

1.帮助幼儿选择制作主题。幼儿的认知水平低,知识经验相对缺乏。教师应当帮助幼儿选择一些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为主题。比如玩具动物、娃娃等。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有可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材料,制作出许多不同形态的动物、娃娃等,有的孩子甚至能将玩具内部的构造通过想象制作出来。

2.鼓励幼儿用手工表现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孩子在不能流利地说话,不能顺畅地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时,需要另一种表现形式,手工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幼儿可以通过各种手工制作,表达自己的各种情绪以及表现色彩的不同性质和象征的意义。

四、榜样示范的暗示策略

所谓榜样示范的暗示策略,就是教师通过强化幼儿的点滴成功和优点,使幼儿受到暗示,驱使其积极上进、不断成功的一种教学策略。采用这一策略时,教师必须注意进行多方面的暗示,以利于幼儿得到多方面的启发与发展。暗示内容可以包括:

1.发展新技能的暗示。当教师发现个别幼儿运用了与众不同的构造方法时,就可以鼓励他在全班幼儿面前进行新方法的演示。这同时对其他幼儿起到了暗示作用,促使他们自然地学到了新技能,增加了表现作品的新方法。当然,教师自己也可以经常给予幼儿新技能方面的暗示,以帮助他们在自由结合自制玩具中积累构造方法,不断发展构造技能。

2.发展想象、创造能力的暗示。当幼儿的作品完成时,教师在给予肯定的同时,还应给予想象、创造方面的暗示。如有位幼儿用一次性纸杯完成了“拨浪鼓”的制作,教师及时请他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想法,在肯定他动脑筋的同时进一步提问:“怎样才能让拨浪鼓更漂亮些呢?”这一问题实质就是在给幼儿一定的暗示,促使其继续想象与创造。

总之,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不应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充分依据儿童的发展水平和活动特点选择恰当的指导方式,既促进幼儿技能的发展,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独立操作,以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应有的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市湖光幼儿园)

12.幼儿园艺术活动教案 篇十二

关键词:幼儿,艺术活动,蟳埔文化

一、蟳埔文化中的教育元素概述

民间艺术是中国广大的劳动人民所创造的, 与民间文化和民俗文化相关联的反映人民大众生活、思想、情感和愿望的一种造型艺术形式。以其简单的造型、随心所欲的装饰和完美的功能, 在精神上和物质上满足劳动人民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民间艺术是一切艺术的基础, 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处东海湾的蟳埔女在生产、生活与居住习俗、民间信仰, 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民间艺术, 构成别具一格的蟳埔历史文化风情。蟳埔文化中的教育元素包括:关于妈祖的起源、传说、节日活动;蟳埔女服饰的色彩、特点、意义、制作;头饰与耳饰的造型、意义、装饰;闽南童谣等。

民间艺术对幼儿教育有着巨大的使用价格, 教育工作者对中华民族传统民间美术进行挖掘、整理和创新改造, 使其适应受教育者的年龄特点和教育目标,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将其纳入教育中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 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

二、蟳埔文化中的教育元素的价值

(一) 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

幼儿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 幼儿通过看到的具体事物来进行思维活动, 此时幼儿具有初步的审美感知能力, 对鲜艳的物体和线条充满好奇。蟳埔村的传统节日, 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将传统节日与幼儿艺术活动结合起来, 让幼儿欣赏传统节日中蟳埔服饰的色彩、造型;头饰上的图案、花纹;节日上的色彩、造型、装饰等引起幼儿的兴趣, 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让幼儿理解一个艺术作品蕴含的美的本质, 正确引导幼儿认识什么是美, 除了对作品形状、色彩的感知, 更重要的是作品所包含的精神和情感。

(二) 传承民族文化。

传统节日是蟳埔地区最盛大、最富有浓郁特色的时刻, 是全村的盛典。由于长期的历时性发展 (时间维度上的) 和地域性的演变 (空间维度上的) , 传统节日所呈现出的民俗文化内涵早已不是单一形态, 而是复合形态, 含括了宗教、信仰、伦理、歌舞、技艺、民间审美等多种社会活动事项。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反映着蟳埔人民的情感生活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学活动中, 引导幼儿欣赏传统节日中人们唱歌的情景、蟳埔服饰、花饰造型等让幼儿对蟳埔传统节日有深刻的认识。

(三) 培养幼儿民族精神。

传统节日的由来虽有多种说法, 但祈求丰年、招引光明、迎接福瑞的民俗功能, 其中的民俗心理和信仰观念就是趋吉避凶。优势蟳埔独有的象征, 传统节日充分体现了蟳埔的民族性格, 保留着蟳埔起源发展的古老信息;在头发上插满美丽的花饰, 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让幼儿欣赏蟳埔服饰、头饰、活动等让幼儿对蟳埔传统节日有深刻的认识。再通过绘画、表演等活动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三、蟳埔文化教育元素运用于幼儿艺术活动的教育建议

通过挖掘蟳埔文化中的教育价值, 将蟳埔文化中的本土艺术教育元素与幼儿园艺术活动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幼儿艺术活动的内容, 更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蟳埔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艺术元素, 民俗活动具有特殊的魅力, 头饰在构图、色彩、造型、图案设计等方面呈现出独特的民俗风情, 反映出对生活的热爱,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笔者认为, 将蟳埔文化教育元素运用于幼儿艺术活动, 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 目标制定。

在幼儿园开展民间艺术教育, 是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的民族文化, 激发民族自尊心, 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民间艺术的兴趣、情感和审美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 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来制定目标, 目标包括认知、动作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内容。

(二) 创设良好的乡土特色环境。

用蟳埔文化元素举办活动时, 可以将幼儿园布置成具有蟳埔特色的环境。当人们跨入蟳埔幼儿园, 可以感受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渔村文化风情气息;从走廊、楼梯、拐角到活动室内外, 渔网、头饰、蚝壳、鱼干成为打扮幼儿园优美环境的最佳材料;各种花朵在蟳埔人和老师们的巧手下, 成为一件好看又实用的工艺品, 以此把乡土文化课程融入领域活动中。

(三) 实地观摩。

可以组织幼儿到蟳埔村现场观摩, 看蟳埔阿姨制造“头上的花园”——“首先将长发束起, 挽成一个大圆髻, 然后将这些含苞或初放的花朵, 含笑花、玉兰花、茉莉花等等都可以, 配上其它小朵鲜花用麻丝线缀在一起, 环绕成簪花围, 围在发髻周边, 多至三小环, 色彩相间。”有条件的班级可以开展别开生面的“闽南文化课”。选择合适蟳埔阿姨, 比如她给小朋友的头上忙碌, 一边制作一边解说, 让她在发髻中横插一支象牙筷, 再穿插上玉簪、银梳、金釵等, 大约半个小时功夫, 小朋友的头上被装饰得明艳照人, 俨然成了一个小花园。为参与的小朋友可以在阿姨的周围集中注意力观赏。

(四) 安全教育。

在蟳埔传统中, 海洋是重要部分, 出海安全更是重中之重, 这对幼儿来说有较大的教育意义。幼儿对水火的使用充满好奇但却不知道如何保护好自己, 这就需要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让幼儿知道不乱游泳、如何安全的使用水火、出现险情怎么办、远离危险水域等。

参考文献

[1]俞薇绮.浅谈民俗题材的水墨人物画创作——以蟳埔女表现为例[J].武夷学院学报, 2015 (08) .

上一篇:送客户的元宵节短信祝福下一篇:2023-2028年中国脚手架管产业发展前景及供需格局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