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实施方案

2024-09-24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实施方案(精选13篇)

1.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实施方案 篇一

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镇宁自治县教育系统宣传工作方案

2011年9月10日至18日,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在贵阳市隆重举行,这是我省历史上第一次承办全国性大型综合运动会,所以为努力营造少数民族运动会“成功、圆满、精彩”的浓厚氛围,积极配合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筹委会做好各项宣传工作,按照《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全省教育系统做好第九届民族运动会宣传工作的通知》(黔教办体〔2011〕282号)和安顺市教育局《关于转发(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全省教育系统做好第九届民族运动会宣传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安市教通〔2011〕18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教育系统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主要任务

(一)广泛开展宣传工作

全县教育系统各中小学(幼儿园)积极行动起来,结合本校(幼儿园)特点,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广泛开展各种创建活动,充分利用宣传橱窗、宣传栏、板报、墙报、横幅条幅(尤其是城区学校、公路沿线学校和旅游景点周围的学校是重点,须制定不少于两条横幅或条幅,宣传覆盖面必须达到百分之百。)、标语牌、宣传画、工作简报、电子显示屏、校园广播、报纸刊物、网站网页等宣传载体,层层宣传发动,形成全民参与、人人有

责、家喻户晓的社会宣传格局。

(二)积极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各中小学(幼儿园)要把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与建党90周年群众性纪念活动、“四帮四促”、“创先争优”等活动、“满意在贵州”主题活动、“2011年中国·贵州黄果树国际半程马拉松赛”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志愿者活动等结合起来,开展有关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广泛宣传和咨询活动。

(三)深入开展“喜迎第九届民族运动会、讲文明、树新风”活动

各中小学(幼儿园)要把宣传民运会与教书育人紧密结合起来,利用课堂、国旗下讲话、班会、团(队)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宣传民运会的有关知识。开展以民运会为主题的征文、演讲、绘画、书法、民族体育竞赛等比赛活动。并以这些比赛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喜迎第九届民族运动会、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大力弘扬中华美德、传播文明礼仪、倡导文明新风,推动文明校园创建,整治美化环境,兴起“喜迎第九届民族运动会,争做文明有礼的贵州人”热潮,为成功举办第九届民族运动会营造文明祥和的社会环境。

二、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一)提高对民运会政治性的认识

举办民运会在贵州是史无前例,办好这次盛会是省政

府对外宣传贵州“加快发展、加速转型、推动跨越”的重要契机,是反映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的有效渠道,是展现贵州形象的重要窗口。做好民运会宣传工作是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的具体行动,全县教育系统要做到“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

(二)提高对民运会教育性的认识。

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是为民运会营造宣传氛围的重要 阵地和力量。各校(幼儿园)可以通过在学校宣传民运会,以此培养广大青少年的拼搏意识、民族团结意识,使体育精神融入到青少年学生的道德修养中;激励他们热爱贵州、扎根贵州、奉献贵州的意识。

(三)提高对民运会文化性的认识。

民运会既是全国的一项体育赛事,更是一场文化盛宴。一方面,我们通过积极宣传民运会,可以展现“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展示“不甘落后、上下同心、百折不挠,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贵州教育精神,树立自信自强的贵州人形象。另一方面,当前,我省教育系统上下一心、奋力拼搏,努力推动贵州教育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这与民运会所蕴含的“更高、更快、更强”体育精神的追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我们通过宣传、凝练、推广民运会精神,可以把这种精神文化作为一种财富,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增加动力。

(四)组建工作领导小组。

为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全省教育系统做好第九届民族运动会宣传工作的通知》(黔教办体〔2011〕282号)文件精神,镇宁自治县教育和科技局成立了“九运会宣传活动”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陈观惠

副组长:张元西

刘忠宁

龙波莉

徐亚康

郑文斌 成员:韦绍敬

张英贵

刘毓智

陶秀石

师卫民 明玉成 王元锦

刘小军

曹仁志

张学良

杨永江及各中心校、中学、县直各学校(幼儿园)校长(园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教科局教育股,负责日常工作事物,由郑文斌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张学良同志负责具体业务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一)周密部署

学校宣传民运会环节多、时间长、范围广,各中小学(幼儿园)要超前谋划,增强主动性和预见性,制定好宣传方案,明确工作进度,把宣传工作的每个环节做细做实。把握正确的宣传导向,以团结友爱、欢乐祥和、喜庆热烈、昂扬向上为主基调,确保宣传工作取得实效。

(二)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各中小学(幼儿园)要认真按照责任分工及宣传重点,结合实际,将任务层层落实、明确到人,由校长牵头,分管校长具体负责第九届民运会的宣传工作,制定目标明确、切实可行的宣传工作方案,及时安排,认真实施。乡镇以校务委员会为单位、县直学校以校为单位于8月21日开始营造宣传氛围,集中力量、掀起高潮,在9月1日后,全面宣传、充分展示。各校(幼儿园)于9月1日前将宣传工作方案交县教科局教育股。

联系人:张学良

联系电话6228417(办公室)***(手机)邮 箱:2545270729@qq.com。

(三)积极发动,全员参与

各中小学(幼儿园)要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扩大覆盖面和知晓率,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断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关注和参与程度,推动第九届少数民族运动会社会宣传的深入开展。

(四)加强督促检查

各中小学(幼儿园)要加强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社会宣传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确保工作顺利推进,达到预期效果。及时将宣传活动开展情况,通过简报、信息等形式报送县教科局教育股。县教科局将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确保工作顺利推进,确保到达预期效果。

2.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实施方案 篇二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通过对云南丽江地区初级中学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他们在学校体育引入民族传统体育实施的基本情况, 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针对教师问卷调查样本的选取上, 发放教师调查问卷65份, 其中回收有效问卷59份, 有效率为90.8%。 (2) 研究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丽江地区初级中学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实施的实际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的自身特点与复杂性

民族传统体育始终与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它的成因很是复杂, 有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有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反映各民族诙谐的社会生活方式, 与我们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存在很大的差距, 仅具有某些体育课程要素的特征, 但不是体育课程要素, 还需要对其进行加工和必要的提炼, 形成与体育课程相适应的体育要素, 即使民族传统体育有着素材性的体育课程资源如知识、技能、目标等, 只有经过体育教育学的加工和处理, 才能进入体育课程系统, 成为体育课程活动的内容、目标和评价的方法和手段等, 才能付诸体育课程实施成为体育课程的组成部分。由于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需要体育教师在充分理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础上, 在筛选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充分把握适合学校体育教学的原则, 才能保证民族传统体育沿着社会主义方向科学发展, 才会顺利实现学校体育的教学目标。

2.2 领导对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支持力度不够

调查发现:11.8%的体育老师反映学校领导很重视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引入学校体育课程, 56%的体育老师反映学校领导比较重视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引入学校体育课程, 32.2%的体育老师反映学校领导并不重视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引入学校体育课程。实地走访发现, 大部分学校领导所谓的“重视”就是要求本学校学校体育要开展相关的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的教学内容, 但是对于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师资培训、器材投入等方面需要都不能落实到具体行动。显然, 学校领导对待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引入学校体育的某些态度和行为, 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和遏制了某些体育老师对待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实施的热情, 势必对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实施产生不良影响 (见表1) 。

2.3 体育教师自身因素的制约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牵制着学生的学习水平高低。在民族地区, 作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体育教师, 直接承担和参与课程改革的实施, 不尽快重构自己的综合素质, 没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就无法胜任时代赋予的使命。

调查发现:12%的体育教师认为自身的知识能力完全能满足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实施的需要, 31%的体育教师认为自身的知识能力基本能满足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实施的需要, 还有47%的体育教师认为他们自身的知识能力基本不能满足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实施的需要。普遍体育教师自身知识能力结构欠缺是不争事实, 影响体育教师自身因素很多, 体育教师首先要从主观因素出发, 自觉主动抓住机会或创造机会提升自身因素, 适应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实施的需要, 呼吁社会各界相关领导转变观念, 重视体育教师自身因素的提升, 为体育教师提升自身因素创造条件。 (见表2)

2.4 体育教师进行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培训的欠缺

据调查发现, 丽江地区初级中学民族传统体育实施期间, 45.8%的体育教师从没参加过关于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实施的培训, 还有30.5%的体育教师只参加过1~2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实施相关的培训。由此可见, 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实施的相关师资培训次数少, 培训范围小, 这对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实施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对于培训形式的调查发现, 培训形式主要是同各地地方政府或当地教育主管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 但是培训涉及的面很小, 教师主要能参加的培训是校内的教研或培训, 占了调查对象的30%;层次越高的培训参加的教师人员越少, 比如参加本市的教研培训活动的体育教师仅占调查对象的10%。当地政府或教育主管行政部门应该尽量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培训方式, 尽量保证每一个体育教师都享有受培训的权利, 才能保证当地学校体育顺着课程改革的方向健康发展。

对于体育教师培训的力度方面调查得知, 自2006年以来, 丽江地区初级中学关于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实施方面也先后开展了数次师资培训工作, 基本上每次培训学校都是派体育组长等代表参加培训, 到目前为止, 还有82.3%的体育教师从未参加过校外的师资培训, 这显然与教育部的要求很不相符, 究其原因走访得知: (1) 某些学校领导对民族传统体育师资培训重视不够, 认为派一个代表去了解一些培训精神回来传达就够了, 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学校开支, 因此忽视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师资培训工作; (2) 教师自身的培训意识淡薄, 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尽量还不给自己添堵, 这也是导致大部分体育教师从未参加过相关民族传统体育师资培训的一个重要因素 (见表3) 。

3 结论与建议

3.1 转变学校体育观念, 加强民族传统体育实施监督力度

民族地区的各级体育教育主管部门领导要充分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中实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认真领悟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精神, 密切关注民族传统体育科研的热点和前沿, 引导开发切实可行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 不断丰富和完善其课程元素。对各学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 及时发现问题, 群体解决问题。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将其蕴含的体育技能因子和民族文化有机结合, 形成学校“特色”体育。

3.2 建立完善的民族传统体育培训机制, 高度重视师资建设

“态度决定行动”, 只有体育教师认同了民族传统体育, 才会积极投入到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实施中去, 这也是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实施取得成效的基本条件之一;在培训的形式上, 通过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培训、校内培训、同级学校交流等等多样化的形式进行效果更佳;在培训的面上, 加大师资培训的面, 尽力保证每个体育教师都有培训的机会, 要改变过去“只要有培训, 就是领导”的传统习惯, 为每一位教师参加培训提供机会。

另外, 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还应该对体育教师综合素质执行监督机制, 通过个人技能考核、期末评比、职称硬性要求等手段对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行监控, 使他们有时代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主动参与师资培训, 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适应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 保证民族传统体育的实施。

3.3 加大民族传统体育的宣传力度

地方政府以及地方主管教育的行政部门, 除了利用各种教师培训加大民族传统体育的宣传力度之外, 学校本身就教育的重要场所, 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栏、广播等场所和民族传统节日的时间宣传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知识, 加深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和理解, 切身意识学习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积极主动配合体育老师相关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保证民族传统体育的有效实施。

3.4 加强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实施力度

体育教师应该尽快适应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 转变传统观念, 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理论学习, 把握民族传统体育科研前沿, 结合基础教育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标准, 对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进行科学开发利用,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 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民族传统体育的兴趣, 保证民族传统体育实施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乔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 (3) .

[2]姜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体育特色教育学校建设中的作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0 (6) .

[3]张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与传承的学校路径探析[J].四川体育科学, 2010 (9) .

3.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实施方案 篇三

关键词: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生态保护

引言: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体育文化,能促进各个地区的经济变化和民族团结。鄂西是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所以在民族体育文化中进行开展和实施,能够促进深厚的群体和广阔的发展形势。不仅能够实现少数民族体现文化保护的积极性,还能创造民族体育中更多的社会价值,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区域社会经济的良好发展。

一、少数民族体育的文化生态

少数民族体育是各个少数民族在区域发展方式上实现的,是一种特色性的体育活动,也是一种民族文化现象。少数民族创建的体育文化是在文化生态形式上展现的。特别在一些偏远地区,自然生态环境与多元化的民族特征在文化发展中具有创新作用。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在生态建设中具有较大依赖性,在自身发展中还不能体现一个独立系统。在历史发展形态中,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节日在发展中已经不能适应生态系统变化的文化形式,不仅活动内容比较单一,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都不协调,在文化生物链发展上具有较大局限性。

二、在生态视野下,推进鄂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方案

(一)自然地理位置的发展方案

在交通形式上,便利的交通能促进良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扩大,鄂西经济已经得到有效改善。但由于鄂西地区的交通形式比较复杂,经济基本还比较落后,所以相关政府就要积极支持创建交通设施[1]。在地形上看,在比较复杂的地形变化上建立体育活动比较困难,会浪费大量的人力资源以及财力,但鄂西人们的居住环境都比较宽阔,能够建立多样的体育活动。所以在空间变化上,就要选择比较开阔的地带,建立多样的体育文化活动,不仅能够实现良好的利用效率,降低一定的建设成本,还能创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科学技术的发展方案

科学技术主要在三方面来实现,首先,对于文化程度。由于少数民族的文化程度比较低,对科学技术的认识还不够,所以当地政府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创建积极的精神文明,提高少数民族的文化素质,使他们能利用文化实现科学技术的有效利用。然后,体育人才的改善。由于鄂西少数民族地区的地理位置比较偏,经济不充足,所以体育人才的引进也比较困难。所以,就要根据该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积极培养,学校可以掌握一定的技术要求和规则,实现订单式培养,为每个地区都要建立相关的人才培养机制,还要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从而发挥更多的人才创造。最后,对于科学技术[2]。它不仅能推动体育项目的良好发展,还能创建更好的文化形式。特别是体育器材的有效利用,无论在质量问题上、成本还是资源、效率上都要进行实现,掌握良好的产品工艺,创造出更优秀的体育项目,不仅能够推进体育项目的传统方式,还能实现更多的文化形式。

(三)民族体育文化业的发展方案

要实现民族体育的产业化发展,首先就要利用相关的优势条件,创建具有特色的品牌。无论在农业创造、工业制造还是商业发展上,都要开展更大的市场变化,实现经济产业链接,从而利用科学技术形式发展少数民族的体育发展。为了满足人们的较大需求,实现规模化的经营方式,还要在形成产业发展后,创建特色的品牌发展。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力量,创建更深的文化形式[3]。还要挖掘非遗产项目的开发和建设,为了使少数民族地区在发展上提供良好的保障形式,在生态环境发展下,还要在政策和资金形式上得到大量支持,开发并保护该地区的文化遗产资源,从而实现体育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学校体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我国民族体育在推广形式上还存在较大问题,在校园中,无论是在中小学,还是高等教育学校,根本没有相关的活动场地,体育设施也比较少。少数民族学生对相关的体育项目认识还不够。所以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就要改变学生的思想认识,使他们敢于接受新鲜事物,还要开设相关的体育课堂,实现体育资源的共享形式,从而为民族体育文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结语

鄂西少数民族地区在发展形势上,创造了体育文化与自然地理位置、经济变化以及社会价值具有紧密联系。当地人们在生产生活方式上,民族体育文化成为他们发展的主要形式。随着我国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经济力量的不断发展,鄂西少数民族地区不仅实现了丰富性的经济形式、农业生产以及多种条件的进程方式,也促进少数民族在体育文化中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石磊.湘鄂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中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开发研究[D].吉首大学,2013

[2].加大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力度 促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快速发展[J].世纪行,2009(11):10

[3]王平.论民族文化与旅游结合——以恩施州生态文化旅游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2):130-134

4.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实施方案 篇四

中期汇报

一、研究背景:

李岚清同志曾经说过:“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学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优秀文化传统,它是中华民族屹立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当把这些瑰宝集中起来,编成系列教材、故事教育我们的青少年”。我们回民幼儿园作为一所民族幼儿园。自1994年建园以来,我们就一直坚持民族传统教育的尝试,将对幼儿开展民族传统教育作为我们的研究专题,同时我们坚持以科研促教研的原则,努力不懈的进行教育科研的探索。数年来的实践与研究,我们积累了丰厚的经验,形成了我园鲜明的教育特色。

1997年我园的《清真食谱对幼儿平衡膳食影响的调查》的研究。了解了本园幼儿及其家长对清真食谱的满意程度;比较分析了清真食谱对幼儿膳食平衡的影响。课题获区第六届教科研成果评比三等奖。

2000年我园进行了《幼儿园传统教育环境创设的初探》的课题探究,探索了幼儿园民族传统教育环境创设的内容和方法;确立了幼儿园民族传统教育环境创设的目标和基本原则。课题获区第七届教科研成果评比二等奖。该课题研究为我园开展民族传统教育奠定了基础。

(一)该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是

(1)营造出浓郁的民间艺术氛围,促进幼儿在环境中获得丰富的体验。

(2)引发、支持幼儿与民间艺术教育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实现与环境的有效互动。(3)引发幼儿在民间艺术环境中,产生对优秀民间艺术的认同和喜爱之情。

(二)研究环境创设的特点:(1)体现艺术性、教育性、童趣性(2)体现视觉、听觉、触觉多感官的综合(3)注重教师制作与幼儿参与的结合(4)注重情景性与生活化结合

(三)研究环境创设的途径:(1)民族建筑(2)民族壁画(3)民族陈列室(4)班级民族墙(5)班级民族角

2003年我园进行了《幼儿园民族节日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旨在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浩瀚的大海中汲取部分适合幼儿园幼儿年龄特点、有助于幼儿身心发展、能激发幼儿爱国主义情感的内容,通过多种教育手段和活动形式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之中,以此达到幼儿全面发展。课题获区第八届教科研成果评比三等奖。

该课题主要成果是总结了以节日为主题的幼儿“民族节日”活动内容、活动方法及活动途径。

我们将民族节日活动分成“民族传统节日”活动和“民间园本文化节日”活动两大类。

(一)民族传统节日 ☆ 春节 ☆ 元宵节 ☆ 端午节 ☆ 开斋节 ☆ 中秋节 ☆ 重阳节

(二)民间园本文化节日 ☆ 迎新节 ☆ 民间故事节 ☆ 美食节 ☆ 服饰节 ☆ 丰收节 ☆ 风筝节 ☆ 戏曲节 ☆ 民族日的活动

综观多年的教科研实践与研究,我们在民族传统教育方面已初成体系。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重视园本课程开发是幼儿园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课程改革是幼儿园教育改革的关键。从幼儿园环境、条件和幼儿发展的需要出发,构建幼儿园富有特色的民族教育课程,对更好地促进幼儿素质发展和幼儿园教育改革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重视和加强园本课程的开发是当前我园发展,形成教育亮点的需要。

为此2004年10月我们又申报了区级课题《幼儿园民族传统教育活动方案的实施与研究》。该课题坚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播民族传统文化信息,从而培养“健康、快乐的中国娃”。

二、研究目标:

1、整合多种民族活动的资源,探索民族传统教育渗透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2、丰富园本课程的内涵,引导幼儿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与丰富。

3、基本构建回民幼儿园民族教育的园本课程。

三、研究过程:

1、在我园的民族传统教育研究与实施中,我们突现四性:即民族性、愉悦性、自主性和兴趣性。使民族传统教育更好地发挥其教育效益。

2、在民族课程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重视二期课改精神与民族传统教育的融合。

在课改精神的引领下,幼儿民族传统教育课程的活动的内容已从单一转向多元;活动形式已从被动转向主动,从刻板转向灵活;活动的选择从统一转向个性需要;活动的性质已从重结果转向重过程,从重集体教育转向重个体的差异。幼

儿在活动中满足了个性发展的需要,潜能得到了开发,民族文化得到了熏陶,民族精神得到了启迪。

3、在研究幼儿民族传统教育中,我们整合多方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与优秀,以完善园本课程。

我们的民族传统教育活动,注重了幼儿自主性的培养,满足了幼儿个性的需要和发展;通过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民族教育活动,促进了幼儿多元智能的提高和身心和谐发展。我们的民族传统教育更多的是以熏陶、启迪为出发点,营造浓郁的民族教育氛围,给予幼儿粗浅的民族文化知识,对提高幼儿的文化素养和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有极大的帮助。“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希望通过努力,让民族之花扎根于幼儿幼小的心灵中,为传承和发展我们的悠久历史文化尽自己绵薄之力。我们的民族传统教育对幼儿的发展具有极大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四、自选式民族分室活动研究过程与初步成效

在我们整理与归纳民族传统教育的内容,不断完善园本课程的过程中,我们重点开展了“自选式民族分室活动”的实践与研究。在此重点介绍一下“自选式民族分室活动”的分类和内容选择

我们把每周的民族分室活动作为课题实施的一个突破口。在民族分室活动中我们注重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自主性等,为孩子提供充分的时间、空间、材料等,激发幼儿去自主探索、操作和活动,从而满足不同孩子的发展需求,使每个孩子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

(一)学会自主,学会选择

在每周的民族分室活动中,教师不仅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及教育的独特性,同时更尊重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利,为幼儿提供了充分自主选择的机会,让幼儿在自己不断的尝试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

(二)学会交往,学会合作

班际的、混龄的民族分室大活动对幼儿交往意识、交往能力、相互合作能力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在我们的混龄民族分室活动中幼儿必然也必须与陌生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作用,进行交往。在活动中不同班级、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不同的活动室中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机会大大增多,使幼儿

在彼此的交往中,克服自我,培养正确的交往态度和技能,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方式,逐步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

(三)学会表达,学会表现

我们的民族分室活动就是幼儿在教师创设的具有教育性、趣味性、操作性、创造性、探索性的自由的宽松的活动环境中,自主探索、大胆表现的非正式的教育活动。在民族分室活动中,幼儿的兴趣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进一步研究思考

幼儿园进行了多年的民族传统教育以后,我们发现民族传统教育的内容是可以挖掘和开发的,我们为此已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如何重视全方位的民族文化渲染?如何提高教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培养,还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在后阶段的课题实施中我们将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思考:

1、、进一步丰富民族传统教育内容的内涵,广泛收集民族传统教育的活动内容,不仅仅在幼儿的区域活动中有所体现,而是要将民族传统教育融入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2、进一步完善民族传统教育方案的内涵,整合民族传统教育的有效资源,使《幼儿园民族传统教育活动方案》既突显民族风格又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3、怎么在民族传统教育中渗透民族大团结的意识?

4、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存在于社会活动中,如何重视民族传统教育中社区资源开发和利用?

5.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实施方案 篇五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世界体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既是一种植根深厚从而形成自身一贯、稳定的精神特质文化,而又在历史变迁中不断改变其具体的结构样式,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差别相来。以至于在宗教形式、喜庆丰收、婚丧嫁娶以及各种节日中,民族传统体育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各种体育活动出现频率之高是其它文化所不能比拟的。流传至今的蒙古族的摔跤、维吾尔族的姑娘追、朝鲜族的秋千、回族的木球、傣族的跳竹杆、苗族的上刀梯、高山族的背篓球赛、羌族的推杆等无不凝结了民族人民的智慧。这种在民族文化体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特质,突出地再现了民族特色、民族心理和民族意识。民族体育是各民族人民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促进人类自身发展过程中的智慧结晶,它对改善民族体质,提高各民族人民的身体健康水平起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国家及各地方召开的各种形式的民族体育运动会,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如雨后春笋一般得到了极大发展。特别是大量民族体育项目规则的制定,则为民族体育的推广和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形成规范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经历几千年的承袭、发展、演变之后,将根据自己时代和民族 的需求来寻求传统向现代转化的契机,进而合理地继承与消化异域输送来的养料,有效地促成固有文化结构的变换,博采兼收,融古今中外于一炉,创造出符合时代潮流并具备中华民族特色的崭新文化形态来。

云南省有众多的民族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决定了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十分丰富,是一种形式多样和风格各异的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实施新课程后,如何更好地发展民族体统体育?我认为:

一是要打破课程资源单一结构。我县是一个拥有16个少数民族的彝族、傣族自治县,傣族中的花腰傣是特有的傣族支系。从民族传统体育的地域性、娱乐性、健身性、竞技性和广泛性上来看,我们选择了各民族都喜爱的打陀螺、烟盒舞和傣族健身操等作为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有效补充。

二是要把发展民族体统体育要和传承中华传统体育文化有机结合。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祖先遗留下来的一项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国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发展失衡,传统体育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发展缓慢,甚至有些项目濒临失传的边缘。如果我们不去继承和传播民族传统体育,大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将会流失。若干年后许多项目的名称我们都会感到陌生甚至被遗忘,造成民族传统文化的巨大损失。作为学校体育教师,要主动、自觉地承担起传承民族体育传统文化的责任,通过学校教育的途径,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得以传播和延续。

6.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试卷 篇六

理论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9分)

1、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除汉族以外的55个少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生产、生活习俗的演变而逐渐形成的传统体育运动形式。自1953年至今,已举办了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从1982年起,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主办,每()一届形成制度。答:A、2年,B、3年,C、4年,D、5年。

2、医学院大学体育教学部2003年呈学院批准,从2004级开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授课2个班级,61人。目的是()。

答:A、弘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促进少数民族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体质。B增设新的教学项目,提高学生兴趣,达到促进健康,增强体质。

3、打陀螺这项运动开展于各个民族之中,形式多样,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陀螺比赛规则,是由()打陀螺逐渐完善的。

答:A、苗族,B、侗族,C、瑶族。

4、射弩运动,弩是少数民族中某一民族以前常带猎取禽兽以给日食的工具。他们有句谚言:拉不开弓的就不算男人!男孩子五、六岁就开始练习射弩。这个民族是()。

答:A、布依族,B、傈傈族,C、壮族。

二、填空题:(每空5分)

1、射弩比赛姿势有()和()两种姿势。

2、射弩比赛距离男子()米,女子()米。

3、射弩每项比赛分两轮进行,每轮比赛分两段进行,每轮()支箭。每段()支箭。每段时间()分钟。

4、陀螺比赛有()比赛、()比赛、()比赛。

5、陀螺旋放区是以死陀置放点中心为圆心,划一半径为()的圆,为旋放区。

6、攻击线:攻击区内设攻击线,男子距离距旋放区圆心()米,女子距离距旋放区圆心()米。

网球;

考试时间:2005年6月 学生姓名: 学号: 系别:

一、填空题:(每题分)

1、世界署名的四大公开比赛是(),比赛时间();(),比赛时间();()比赛时间();()比赛时间()。

2、我国运动员参加第()届奥运会获()世界冠军。

3、网球比赛:每场比赛有()盘()胜和()盘()胜制。

4、网球每盘比赛是()局,每局是()分。

5、网球单打比赛场地长()米,宽()米。

6、网球运动的基本技术有()底线抽球、()球、()球、()

球、()球、()球。

7、网球比赛交换场地的局数是(、、、、)。

8、网球比赛什么时候交换发球()。

二、是非题:(在括符内:对、错)

1、发球球触网后球落在对方发球区外,应判重发。()

2、在比赛中甲队员抽球球明显出界,球未落地时乙队员将球击出甲队员场地外,判乙队员得分。()

3、在双打比赛中接发球队员位置不固定,可任意交换接发球。()

7.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实施方案 篇七

1少数民族妇女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分析

少数民族妇女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亲历者, 也是文化的传播者, 对于整个社会而言, 具有十分关键性的意义。弘扬传统文化, 必须让男性和女性在这方面和谐发展, 才能更好地推动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二者地位过于悬殊, 必然会引起二者的不协调, 因而引发更多的问题。

1.1少数民族妇女与节日体育活动

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 流传着很多优秀的风俗习惯。例如:就藏族而言, 在藏历新年到来之前, 妇女们都要去抢头水或者背净水, 以求来年去病增福。然后准备煨桑烟祭、拜神供佛所需的物品, 初二开始走亲戚串门, 妇女们一直处在忙碌的阶段“。吃新”是侗族古老的传统节日, 在侗乡十分盛行。这一天大多都是在七月上旬或者七月中旬, 在这一天节日妇女们到河边将炊具洗干净, 节日起那天, 除了祭祖祈祷丰收之外, 还要举行对歌、斗牛等活动。京族舞蹈“跳天灯”通常在哈节期间表演, 具有极强的宗教色彩, 表演时姑娘穿着白色衣服, 黑色长裤, 手上置着盘碟, 盘碟上竖着有点燃的蜡烛, 跳舞的人随着节奏的快慢而翩翩起舞, 同时转动手腕, 交错地穿插, 烛光与白衣相辉映, 构成多姿多彩、优雅动人的画面。妇女们在节日的活动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她们自身的参与性也是较高的。

1.2少数民族妇女与家庭教育

在很多少数民族人的眼里, 妇女不需要接受过多的教育, 他们从小就开始学习各种刺绣、编织、传统歌舞、传统饮食、传统体育等等各方面的内容, 这些也是作为少数民族女子必学的内容之一, 大多数少数民族女子都是从母亲那里学的, 因而少数民族妇女在子女的教育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少数民族妇女会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各项体育活动中, 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弘扬起到了积极作用。

2现阶段少数民族妇女在民族体育活动传承中的问题分析

2.1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向城市, 以致城市化问题越来越严重, 农村劳动力加速向城市转移, 农村出现越来越多的空巢家庭, 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少数民族妇女作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后备队伍, 她们的流失, 很容易造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断层。尽管在少数民族地区也会有部分妇女留守在家, 但是因为过重的家庭重担, 照顾老人和孩子, 无暇顾及该地区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加上旅游业的推广, 某些地区在某种程度上有了部分提升, 但是受到社会的影响, 大多数妇女还是整天忙碌于新生活而逐渐远离了传统的民族体育运动。

2.2生活方式的改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经济能力也逐步提高, 生活质量较之以前有了较大的提升。少数民族妇女不再像过去那样恪守着一直不变的生活方式, 也在享受着现代社会带来的好处。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着我国少数民族内部和对外交流的经济与合作, 增大了少数民族的人口流动, 扩大少数民族的社会交往范围, 少数民族在与外部交流的过程中, 少数民族妇女在饮食行为、交往方面、生活观念、消费行为等方面早已经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 长此以往的发展下去, 很容易造成少数民族对该民族文化的忽视。

3提升少数民族妇女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中的地位的策略分析

3.1建立制度保障, 确保少数民族妇女的社会地位

尽管现代社会说的是男女平等, 但是在某些方面的观念并没有任何改变。对女性的歧视也一直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 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众多领域中的作用日愈增强, 她们自身也获得了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组织和管理活动中。少数民族妇女在此基础上也有了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民族体育活动中。为了更好地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和弘扬, 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为少数民族妇女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制度保障, 让她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到体育活动的传承中而不受到过多的限制。再有了政府的支持之后, 她们对这方面的规划自然也会较以前有很大的不同, 社会对妇女的肯定, 也会让他们获得更多的信心, 从而勇敢的承担起传承民族体育文化的重担。

3.2关心关怀少数民族妇女的受教育权利, 提高少数民族妇女的文化自觉

少数民族妇女的受教育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政府的一大难题, 由于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 觉得女性没必要接受过多的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弘扬和传承民族体育文化需要广大少数民族妇女的共同努力, 需要不断提高广大少数民族妇女的文化自觉性, 这就要求需要加强对他们的文化教育。首先要让她们正确认识到自己的文化, 同时也要正确对待和借鉴别人的优秀文化,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二者共同交流, 促进文化的弘扬。面对这一现状, 政府需要首先保障少数民族妇女的受教育权利, 呼吁社会的力量, 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妇女接受文化的熏陶, 从内心里感受到民族体育文化的重要性。

3.3支持民间体育组织, 为少数民族妇女提供参与和管理民族体育活动的机会

政府力量一直是弘扬少数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主导力量。 政府相关部门需要适当加强对民间体育组织的关注, 尤其是对于那些号召力较为广泛的体育活动的关注, 可以借助这个体育平台, 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妇女参与其中, 突破自身的禁锢, 也是她们在心理上的一大突破。通过引入这种多样的体育活动, 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妇女意识到体育活动的重要性, 开创妇女体育和体育社会化的新局面。民间体育组织的引入,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让少数民族妇女进一步的了解到体育文化的多样性, 对于后续文化的传承也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

4结语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加强对少数民族妇女的传统教育, 提升她们的文化自觉, 给予她们更多地参与到民族体育中的机会, 从而使其充分发挥出在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关键作用, 不断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

摘要:众所周知, 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瑰宝, 也是中国人的一大骄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是人们自身不可推卸的责任。自古以来, 中华民族就有着男女性别歧视, 至今在某些方面还一直存在。少数民族妇女作为社会生活主流的一部分, 在社会的生产劳动和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就现状来看, 少数民族妇女在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保护中一直处于劣势。因此, 该篇文章主要针对少数民族妇女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少数民族妇女,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分析

参考文献

[1]王岩芳.西北少数民族妇女享有体育公共服务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4 (36) :137-138.

[2]胡玖英.少数民族妇女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8) :73-77.

8.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项目分类研究 篇八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现有分类 简化分类

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a)-0196-01

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概述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1]相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理论方面的研究较为滞后,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方面的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获得了众多的优秀成果。但是,对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项目分类问题,不同专家、学者的观点至今仍然具有较大分歧。

2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现有分类

现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项目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徐泉森、宋彩珍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竞技特点研究》一文中论述,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归入球类、棋牌类、武术类、举重类、跳跃投掷类、娱乐表演类、骑射类、空中类、水上类、其它类;张选惠在体育院校通用教材《民族传统体育概论》中论述,依据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性质与作用将其分为竞技类、娱乐类、养身健身类,按照项目的运动形式、特点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为跑跳投类、武艺、射击、水上项目、球类等,按照不同的族别划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项目分类,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划分为布朗族传统体育、哈尼族传统体育等,以地域为标准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东南地区等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丽水学院体育学院方哲红在专著《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与训练》中论述,依据民族传统体育的性质与作用将其分为竞技类、娱乐类、养身健身类;云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赵静冬在专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体系建设研究》中论述,按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表现形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分为竞赛项目、表演项目两类;还有些专家直接统计我国十分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如独竹漂、武术、朝朝鲜式摔跤、波依阔等等。

3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现有分类辨析

由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众多,在将具体项目归入跳跃投掷类、空中类、摔跤举重类时,难免会有遗漏或者不准确,而且随着项目的不断整理与发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划分旷日持久;直接统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巨大的工作量和实地考察难度可想而知,而且这也只是停留在其项目的简单统计上,没有在更高高度起到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加快发展的指导作用;以地域为标准划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虽然概念上看似简单明了,实际上却割裂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之间的空间联系,在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行研究时,机械的地域划分必然会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总体性研究产生影响;依据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性质与作用等特征将其分为竞技类、娱乐类、养身健身类等不同的种类时,由于部分项目同时具备竞技性、娱乐性以及健身性,这样必然会产生项目分类之间的混淆;按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表现形式,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为竞赛项目、表演项目更多的是为保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顺利进行。

4 简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类

分类就是对事物分门别类,根据事物的特点分门别类。[2]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分类应该具有高度概括性,以上的分类过于细化,而且部分的分类方式只是对众多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很少一部分进行了归类。简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类,有利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进一步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虽然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是对于该学科项目分类不同的专家、学者在进行科学研究时,为方便具体研究会采用适合其自身的分类方法或者方式。这显然不利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参照各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项目设置,以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自身特点将众多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为竞技类、棋类、表演类、武术类、游戏类。

竞技类项目的主要特点就是比快、比高、比强、比准,主要包括:蹴球、毽球、珍珠球、抢花炮、搏克、举鼎、投石、投壶、高脚竞速、射弩、打陀螺、赛马、龙舟竞渡、秋千、板鞋、叉草球等等;棋类项目的主要特点是脑力消耗较大,主要包括:鹿棋、蒙古棋、网棋、华容道、争王棋、老虎棋、撷棋等等;表演类项目的主要特点是直接展现少数民族的美,包括:侗族多耶舞、狮子舞、朝鲜族扇子舞、彝族的阿西跳月、维吾尔族麦西莱甫、傣族孔雀舞、土家族八宝铜铃舞、苗族踩鼓舞、芦笙舞、舞龙、舞狮、板凳龙、达瓦孜、上刀杆等项目;武术类项目的主要特点是刚柔相济,具有攻防技击性,以套路运动为主,内外合一,形神兼备,包括:查拳、回回十八肘、汤瓶功、穆斯林八卦太极拳等、猴拳、蛤蟆拳、野兽拳等等;游戏类项目的主要特点是以娱乐身心为主的活动形式,包括:泥巴架、虎熊抱石头、滑草等等。

5 结语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项目分类研究不仅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日常的教学与训练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所以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分类研究对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许汝霞.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在当代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价值[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1):36.

9.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简介 篇九

板鞋竞速

板鞋竞速是由多名运动员一起将足套在同一双板鞋上,在田径场上进行的比赛,以在同等距离内所用的时间多少决定名次。

鞋竞速是壮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起源于明代。相传明代倭寇侵扰我国沿海地带,广西河池地区的瓦氏夫人率兵赴沿海抗倭。瓦氏夫人为了让士兵上步调一致,令3名士兵穿上一副长板鞋齐跑。长期如此训练,士兵的素质大大提高了,斗志高涨,所向披靡,失败了倭寇。后来南丹那地州壮族人民模仿瓦氏夫人练兵方法,开展3人板鞋竞技活动自娱自乐,挖掘了这项民间体育活动。吹枪

吹枪是苗族人民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吹枪是用竹、木材料制成,长100厘米或120厘米不等。使用的是黄泥做成的弹丸,比赛是把弹丸放到枪管内,以嘴对枪管猛吹气,将弹丸射出击中目标,比赛分立姿和跪姿两种形式。抢花炮

抢花炮是流行在侗族、壮族、仫佬族等民族中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其具有很强的对抗性、娱乐性、和独特的民族风格,至今以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抢花炮就是把铁制圆环用红布或红绸扎成的花球用发炮器送入空中,待落下时众人奋力抢夺,抢到者即为优胜者。

武术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华各民族的共同财富,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民族的武术都有着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地域色彩和独特的风格。武术的竞赛项目一般分为:拳术、器械、套路三大类。

高脚竞速

高脚竞速原名为高脚马,是流行于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一项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它与我国北方的踩高跷有其近似之处,运动员需两脚分别踏在两个高脚马的脚蹬上,一步一步地前进或后退,在高脚马上进行速度和力量的比赛。

马术

马上项目是蒙、藏、哈萨克、彝等众多民族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比赛的内容和形式也各有千秋。

射弩

射弩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云南、广西、贵州开展较为普遍。虽然射弩在国际比赛中也有,但是民族射弩比赛和国际标准射弩比赛是有很大区别的。民族射弩的弩箭必须由是竹制的,比赛时不得使用瞄准器。民族射弩包含立资和跪姿两种射姿而且都不能使用附加物,一场比赛的成绩是两种姿态的综合成绩。民族射弩比赛运动员还必须穿着本民族服饰更是射弩比赛的一大亮点。打陀螺

陀螺又叫“得螺”、“格螺”。打陀螺是我国一项古老的民间体育活动在民间流传已久。打陀螺玩法多样,有单人对打、双人对打、赶动打、赛旋、打中赛旋等多种形式。陀螺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木制、陶制、竹制、牛角;有鸡型的、盘状的、最常见的是上部似圆柱下部似圆锥的。

蹴球

蹴球:来源于清代的踢石球,经过十几年来不断的表演、比赛,现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规则,进入了在群众中推广普及的阶段。蹴球比赛是在一声10米×10米的正方形平整土地上进行,分两队进行比赛,每队2名运动员。古代踢石球是用石头琢成的健身球,现代用塑料球代替。

摔跤

摔跤在古代又被称为“角力戏”在我国以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较为古老流传较广的一项运动。在我国根据各民族的习俗不同摔跤又被分为5类即:搏克(蒙古式)、北嗄(藏族式)、格(彝族式)、且里西(唯吾尔式)、绊跤(满族、回族式)。我省民运会中主要是以格、北嘎、且里西等方式为主。龙舟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仿龙造型,以龙取名的龙舟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中一个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创造。传统龙舟竞赛一般认为是为纪念我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举行的,多在端午期间举行,但是有的民族举行龙舟比赛是为了其它祭祀活动,则时间不在端午期间。

秋千

秋千是许多民族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不但历史悠久,而且种类繁多。如苗族、阿昌族喜欢打形状似纺车的四人秋千和八人秋千;哈尼族、布依族喜欢打既像跷跷板能上下升降,又像石磨能水平循环旋转的磨秋;纳西族喜欢用两根绳子拴在树上或架子山的秋千。

秋千在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传入中原地区,因其设备简单,容易学习,故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很快在各地流行起来。汉代(公元前206年~220年)以后,秋千逐渐成为清明、端午等节日进行的民间体育活动并流传至今。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种现代体育项目的兴起,秋千运动除在少数地区仍广为流行外,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已成为儿童的专项活动。1986年2月,国家体委制订了《秋千竞赛规则》(草案),同年,秋千被列为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到1999年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秋千已发展为包括6个单项的较大项目。

10.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篇十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将组成代表团参加本届运动会。香港、澳门、台湾可按照运动会总规程的有关规定,组团参加或观摩本届运动会。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及工作人员的总人数预计将达到9000人。

本届运动会相比往届有两点新变化:一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和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赛项目中的集体项目以及表演项目按一定比例允许汉族运动员参赛。二是为了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并弘扬少数民族文化,竞赛项目中新增加了民族健身操。目前,运动会的会徽、吉祥物、主题歌、宣传画也已经确定。

本届运动会遵循“平等、团结、拼搏、奋进”的宗旨,将充分展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特色和运动水平,锻炼和培养少数民族优秀体育人才,为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努力。

11.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实施方案 篇十一

关键词:海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持续发展

一、海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分析

伴随着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发展,海南省内各行各业都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活力,各自都在规划着自己的发展蓝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体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日益被推上历史发展的舞台,经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者的不断发掘整理和研究推广,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发展现状与民族地区发展要求和国家群众体育形势相比仍然滞后,还不能适应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一些地区和部门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还不到位,责任未落实,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经费投入太少,项目整理工作不够系统,缺少专业人才,项目的宣传、规范、提高等都有待进一步加强。

第二,虽然海南当前举办的赛事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总体数量并不少,但总体质量欠缺,除海南本土的传统项目外,开展最为频繁的项目是赛龙舟。但是当前赛事实际参与人数及社会影响力小,而且部分项目并没有开展,所以项目开展频次及参与人数等都有待提高。

第三,城乡和社区开展的体育活动主要是以广场健身操(舞)为主,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几乎很少见,群众性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还需要努力扩展和积极推进。

第四,有些学校开设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但大都是开设“竹竿舞”这个项目,课程种类、数量和覆盖面仍有较大不足,并且许多学校教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师从来没有接触过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学校也没有相关教材,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第五,随着体育旅游市场不断扩大,人们也意识到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性,但大多数旅游景点都未开发或开发程度比较低。

第六,许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需要特定的场地、器材,但除了总投资近4200万建的琼州中学、海南国兴中学、海口经济学院等三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以外,其它项目的场地器材整体比较缺乏。

二、海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持续发展的策略

第一,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创新式整改。文化创新是生存发展的唯一道路,当然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也不例外。因此,海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要在新时期获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在保存其本民族文化内涵的前提下,进行符合时代需求的改进,以融入市场,走产业化发展道路。特别在使用价值方面要不断赋予其健身、教育、娱乐等功能。

第二,在城乡社区广泛开展海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城乡社区体育是全民健身运动的主体,城乡社区体育具有活动范围的广泛性、活动设施的公共性、活动组织的民间性和参与活动对象的广泛性等特点。因此,如果在城乡社区广泛开展海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必然会使民族体育项目广泛的普及及持续发展。

第三,通过校园传承和发展海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学校具有传承、创造和发展文化的职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需要学校教育来传承和发展。我们可以在学校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体系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学生社团,举行少数民族体育比赛。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又可以丰富学校体育课程资源,更是当前体育课程改革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

第四,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场地器材建设。体育场地、器材是开展体育活动不可缺少的资源。在城乡、社区、学校走访调查中发现,少数民族体育场地、器材非常少见。因此,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和发展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政府、学校应加强民族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建设。

第五,在旅游业中大力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是体育旅游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能传播民族文化与民风民俗,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通过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欣赏和参与,丰富了旅游项目和旅游内容,延长了游客逗留的时间,同时又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民族体育旅游消费市场。因此,我们可以选取一些娱乐性和观赏性较高的项目在旅游区开展,这样不仅使民族体育文化得以传播,又能消除游客的疲劳,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这种一举两得的举动,何乐而不为呢?

第六,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增强民众意识。体育宣传是体育发展的推动力。而网络媒体是最重要的宣传工具。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传播及保护海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加快海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实现数字化、网络化进程,使海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通过信息技术展示给世人,让世人了解海南少数民族文化瑰宝的同时,也让广大民众了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存在的状况和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强广大群众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段兴军.海南黎族传统体育项目参与现状的研究[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1(3).

[2]周新红,梁仁春,庄长宽,等.海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赛事开展现状调查研究[J].华章,2013(13).

12.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文化探究 篇十二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发展探究

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7000多万人口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我国的少数民族大多生活在山区、高原和海岛上,自古以来农业、畜牧和渔业是他们的主要生产方式。我国各个少数民族都有其自身发展历史,同时拥有者独特而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迁,民族与民族之间正在经历着潜移默化的同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经历过大浪淘沙而流传和沉淀下来的珍贵文化财富,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对我国体育文化的多元发展和“和谐体育”发展具有重大价值。在探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及发展前,我们首先应对中华大地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一定了解。

1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概况

我国土地幅员辽阔,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各个不同的民族,各民族由于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的不同,在体育项目方面也各具民族特色。在我国的东北地区,由于气候比较寒冷,松辽平原一望无际,冰雪运动和骑射成为他们的主要体育项目。在内蒙古地区,茫茫的大草原上,摔跤、射箭、赛马成为其独特的体育运动。朝鲜族妇女则偏爱秋千和跳板,达斡尔族素最爱在夜间举行火球比赛,鄂伦春和鄂温克族人从小就接受射击和捕鱼的体育训练,赫哲族则喜欢在传统的节日例划船、拔河、进行歌舞运动。在我国的西北地区,以维吾尔族为主,他们不仅能歌善舞,同时拥有独特的高空体育项目,即空中转轮和高空走绳运动,与一般的“走钢丝”等杂技相比,更加惊险。除此之外,赛骆驼、与弓箭相关的体育项目也是西北少数民族普遍喜爱的运动。

在我国的中南及东南地区,生活着黎族、畲族、侗族、瑶族等。黎族人民主要居住在海南岛地区,跳竹竿、有射牛腿是深受民众喜欢的体育项目;畲族人民畲拳历史悠久,骑海马、竹林竞技等也是本族人民传统的体育活动项目;侗族人民则将斗牛也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体育项目;土家族的“毛古斯”是土家著名的传统体育项目。而在我国的西南,同样生活着众多的少数民族,在传统的节日集会中,大多数项目都与体育运动有关。如苗族的“跳芦笙”,彝、白、傈僳等少数民族的“火把节”、斗牛、摔跤等,傣族著名的泼水节,布依族的“抛荷包”,藏族的赛跑、赛马等,都是我国各少数民族在民族历史发展中一直流传下来的体育项目。综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虽然花样不一,本质上却蕴含着类似的文化特征。

2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文化特色

项目文化性与地域性相统一。少数民族具有地域性,其文化同样具有地域性,体育文化作为其文化中的一部分毫无例外也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体育项目的地域性,正是少数民族体育不同项目及其文化产生的基础,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内容与形式的丰富性也离不开其地域性。因此,我国体育文化之所以呈现出如此多元化的一面,与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由于地域性而展现出来的不同文化性是分不开的。另一方面,在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文化业会受到影响,呈现出不同的体育地域文化特征。少数民族的很多体育项目的展开依赖于其地域特征,正是有了那样的地域地理环境下才衍生出各个民族的体育项目。如藏族的赛马运动,就离不开藏族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藏区多草原,人们多以畜牧为生,马作为当地重要交通工具与藏族人民生活息息相关,逐渐衍生出藏族传统的赛马体育项目。其他民族聚居在草原地区的少数民族都会进行与马相关的体育项目,这些体育项目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且与当地的地域文化高度统一。少数民族所处的地域不同,体育项目的文化也会不同,而正是这种地域性构成了我国文化体育文化的多元性。

体育项目的文化融合了原生态性与自然性。我国大多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是各民族悠久历史传统与文化积淀的产物,体育文化往往是在原生态性和自然性中产生与形成的。我国体育文化的地域性特征正是其文化原生态性的一种体现, 如瑶族的“桐子镖”,流传于宜州市北牙瑶族乡水族聚居地,其起源相传与水族的祭祀文化和采收桐果的生产习俗有关。部分水族迁徙到广西宜州市北牙瑶族乡后开始适应当地生活,每到深秋时节,由于当地盛产油桐水族都会去山上采收桐子,在丰收的喜悦激发下便有了以桐果为镖头,比赛谁投得准的“桐子镖”体育项目。这些都表明,少数民族的体育项目产生初期往往是随机的,带有一种原生态性与自然性,并非在礼数、锻炼等目的上的刻意而为,且一些偏远少数民族的体育项目文化受现代文明影响较少,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少数民族文化的原始性和完整性。

体育项目的文化兼具传统性与现代性。虽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其传统历史和文化积淀的成果,带有较深的传统文化意义,但在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当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管在技术层面还是在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在悄然中发生着潜移默化地变化。很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都开始在传统的基础上渐渐与现代融合,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文化开始迈向传统性与现代性兼具的总体趋势。在与外来文化的交融发展中,少数民族文化必然会受到影响并随之开始了文化的整合,文化结构中开始增加新的内容与形式。但与外来文化的整合过程中,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统型仍然是根深蒂固的,外来文化并不能改变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文化的地域性与传统性,只能在此基础上逐渐适应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文化的地域性与传统性,屈服于少数民族本土文化发展的要求。而在与外来体育文化融合的过程中,通过交流与学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一步发展和繁荣,促进了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现代化”进程,逐渐形成了传统性与现代性鼎足而立的和谐文化模式。这种体育文化特性在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有更加直白地体现,1953第一届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和竞赛大会得以举办,后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更加深入地贯彻落实民族政策,在此基础上便衍生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该运动会举办时间为每4年一届,包含各种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但比赛形式等却完全借鉴现代体育运动会,这些体育项目的形式逐渐现代化,但其中蕴含的传统体育内涵却始终深厚,诠释了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文化传统性与现代性兼具的一面。

3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文化发展趋势和策略

文化保护。在我国文化家族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重要一员。在现代社会步伐越来越快地今天,如何传承和保护传统体育项目文化已经成为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中亟待解决的焦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项目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自觉。文化自觉主要指人应该对自身所处的文化有一定的自知之明,对其来历、形成的过程及特色和发展趋势有一定了解。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来说,文化自觉是重要前提。由于现代社会各个方面因素影响,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无论从后备人才还是设备条件等方面来看都与国家推广的众多的现代竞技体育有着较大的差距。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对文化自觉意识加以提高,能够发自内心地意识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宝贵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少数民族个性化精神信仰与生活的体现,对现代文化的多元性有重要意义,我们必须树立和加强自己的自觉保护意识,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长久生存与发展提供保障。

文化创新。各种事实和历史都已证明,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生命力和灵魂,在历史发展中,任何一个民族文化都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中而非完整不变的,在各个民族和社会文化发展找那个,都广泛地存在着文化嬗变现象。首先,我国近年来加大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的同时,也加大了对其文化挖掘的力度。每四年一届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几乎可以看到所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能够让人们对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和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和记录;其次,我国政府还向少数民族地区援建了大批体育场馆项目,通过这些现代化地措施来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提供发展空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文化需要创新,也正在进行着创新,完善对传统体育项目的创编便是典型体现,一些体育项目已经走入学校课堂,通过现代化对其进行普及。

13.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实施方案 篇十三

贵州师范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中学的推广与普及 ——当以黔南荔波县“打陀螺” 学院: 专业: 年级: 姓名: 指导老师:

贵州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学院:专业:级别: 课题名称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中学的推广与普及 ——以黔南荔波县“打陀螺”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姓名

职称学位

开题报告内容要求: 1.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2.研究动态、见解

3.研究思路、方法、技术路线 4.总体安排、进度计划 5.主要参考文献

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我国体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文化进步起着重要作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其趣味性和娱乐性特点,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参与愿望,其健身效果明显,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突出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理念。同时也对各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民俗民风的了解等,而学校又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中介,是原始形态的体育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普及化的重要途径。本课题以贵州省荔波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作为研究切入点,结合荔波县各中学体育教学课程,探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教学中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在体育课程中如何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促进体育教学模式,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教学过程中的开展情况提供建设性意见。研究动态、见解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各民族共同创造了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和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说这对体育课的内容提供了很大选择空间,有研究者对全国几所高校的民族传统体育课内容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体育课总体课程中所占的比例为34%,但有些传统体育项目是形同虚设。但是,能够引入普通中学体育课的民族体育项目却寥寥无几。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中学课程的研究主要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中学的推广,如喀什师范学院的杨忠、艾克拜尔·玉素甫的《南疆中学体育课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的可行性研究》。贵州省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中学教学中开展很少,具有代表性的是罗正琴、毛强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当地农村学校的可行性实验研究——以“打篾鸡蛋”为实验项目》,该文阐述了遵义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中学开展的可行性,对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今后在中学教学的推广具有指导性意义。但是缺乏全面性、针对性。本课题以贵州省荔波县——打陀螺项目为研究对象,探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中学开展情况及现状,何如运用现有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力求措施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所以该课题具有研究价值。研究思路、方法、技术路线

(一)研究思路:

通过查阅收集相关的资料以及实地的走访调查,了解目前荔波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情况和荔波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教学中的发展现状,对荔波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更进一步的开展提出一些建议。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和收集关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相关的文献材料。

2.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考察: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的方式,调查该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状况、学生满意程度以及受重视程度等,掌握研究的第一手资料。3.数理统计法:对获得的材料进行整理。

(三)技术路线

查阅及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实地走访调查及访谈→资料整理→撰写论文

四、总体安排、进度计划

本课题的研究期限为5个月左右,2011年6月开题,2011年11月结题。主要分为:

2011.06——2011.07

文献资料收集

2011.07——2011.08

进行访谈、材料整理

2011.08——2011.10

论文初稿与征求意见

2011.10——2011.11

论文修改、定稿与准备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

[1] 程二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学校体育研究综述[J].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03

[2] 李全德,赵福祥.云南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体育的可行性[J].[3] 沈茂金,宋允清,廖洁莹,蒋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引入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的实验研究[J].韶关学院体育学院,广东韶关 512005 [4] 杨忠,艾克拜尔·玉素甫.南疆中学体育课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的可行性研究[J].喀什师范学院体育系,新疆喀什844007 [5] 刘思阳.探析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贵州大学贵州贵阳 5500025 [6] 张选惠等,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人民体育出版社 [7] 郭琼珠,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中民族传统体育内容改革的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241-243 [8] 罗正琴,毛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当地农村学校的可行性实验研究——以“打篾鸡蛋”为实验项目[J]

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上一篇:基层工作心得下一篇:XX镇开展“三打两建”专项行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