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美术教案-----娃娃

2024-09-14

中班幼儿美术教案-----娃娃(共20篇)

1.中班幼儿美术教案-----娃娃 篇一

幼儿园中班教案:中班装饰画《太阳娃娃》教案模板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用点、短线和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现太阳散发的光芒。

2、学会用简单的线条或图案装饰太阳娃娃的脸,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装饰太阳。

3、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范画三幅、勾线笔、蜡笔、白纸。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谜语导入:脸蛋圆又红,天亮就上班,哪日不见他,无雨也有风。

(2)出示图片:太阳娃娃。教师:“今天,老师把太阳娃娃请来了,可是你们看太阳娃娃怎么啦?“(只是一个圆圈,没有眼睛和光芒。)

2、教师讲述太阳娃娃的光芒和笑脸到哪里去的故事。

a、教师:太阳娃娃身上本来有许多漂亮的光芒,就像这个样子。教师出示范画

(一),引导孩子欣赏画面,提问:太阳娃娃的头发、眼睛、脸以及光芒是什么样子的?

后来他出来玩,看见一朵小花在呜呜呜地哭,太阳娃娃问:“你为什么要哭啊?”小花说:“我的花瓣掉光了,好难看啊,呜呜。”太阳娃娃想也没想,就脱下自己的花瓣衣服给了小花。

b、太阳娃娃回家换了一件衣服,看,是这个样子的。教师出示范画

(二),提问:谁来说说?太阳娃娃的头发、眼睛、脸以及光芒是什么样子的?[page]

后来他出来玩,看见大树妈妈无精打采地站在路边,太阳娃娃关心地问:“大树妈妈,你怎么啦?”大树妈妈说:“秋天,我的孩子都离开我去了远方,我一个人好孤单啊?”太阳娃娃想也没想,又脱下自己的树叶衣服给了大树妈妈。

c、太阳娃娃又回家换了一件衣服,看,是这个样子的。教师出示范画

(三),提问:谁来说说?太阳娃娃的头发、眼睛、脸以及光芒是什么样子的?

河南教师资格网:http://he.zgjsks.com/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微信号:hesydw

就在刚才来幼儿园的路上,他遇见了太阳公公,太阳公公年纪大了,身上没有了光芒,生病了。于是,太阳娃娃就把自己的光芒全给了他。

d、太阳娃娃的最后一件给了太阳公公,他再也没有衣服可以换了,他也就失去了笑脸。你们觉得太阳娃娃怎么样啊?我们小朋友怎样来帮助太阳娃娃呢?(运用故事激起了孩子关心太阳娃娃,为太阳娃娃设计光芒的愿望。)

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表现太阳的光芒,说说:你想画什么样的光芒,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用点、线、和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现,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黑板上画一画,贴一贴,帮助幼儿学习装饰的基本方法。

3、交待绘画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先用笔勾画出太阳娃娃的基本形象,然后用蜡笔进行涂色。

(2)鼓励幼儿表现出与他人不同的太阳光芒和太阳娃娃的笑脸。

(3)教师交待绘画要求,提醒幼儿选择鲜艳的色彩装饰太阳娃娃。

4、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展示太阳娃娃,让幼儿找自己的好朋友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太阳娃娃,并说出原因。

河南教师资格网:http://he.zgjsks.com/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微信号:hesydw

2.中班幼儿美术教案-----娃娃 篇二

角色游戏是幼儿喜欢并百玩不厌的游戏,而“娃娃家”又是小班幼儿适合玩的游戏。布置时,我们用架子和纸箱的组合将“娃娃家”分隔成“厨房”和“卧室”,“厨房”放置“饮具”,“卧室”放置“家具”,再布置一些反映家庭生活的图片,使“娃娃家”变得更舒适、更温馨。在娃娃家中,我们投放的有成品的、自制的、半成品的材料,供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幼儿可以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增强角色游戏的操作性、趣味性。

因为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是刚从“家”到“幼儿园”这个集体中,他们接触的只有爸爸妈妈,也只能从爸爸妈妈的角色开始扮演。孩子们在游戏中会充当爸爸妈妈的角色,自然而然会去模仿爸爸妈妈的语言行为,将自己理解的爸爸妈妈形象表现出来,这就是孩子们对角色身份的初步体验。我们应该注重游戏的观察,为孩子们将来充当真正的社会角色打下基础。

二、事例描述

一进娃娃家里,“爸爸妈妈们”各自忙着各自的事情,妈妈抱娃娃,爸爸烧饭,忙得是不亦乐乎。澜澜一走进马上说:“我给小熊宝宝找一件衣服。”说着,向衣柜走去。悦悦一边脱鞋一边大声地说:“我要给小熊宝宝穿衣服,我们一起来穿好吗?”澜澜看了看她,悦悦拿了裤子帮小熊穿了起来。只见澜澜走进厨房说:“小熊生病了,我要给它吃药。”说完端出一碗药给小熊喝,旁边的小钰儿看到了说:“你喂一次我喂一次可不可以?”澜澜看了她一眼,没回答。悦悦走了过来说:“我来给小熊宝宝穿衣服了。”“好,穿好衣服我来给它喂药”。澜澜一起和悦悦给小熊宝宝穿起了衣服,两人一直在照顾小熊宝宝,一会儿给它做好吃的,一会儿给它换衣服,一会儿陪它睡觉,做得还真是有模有样。

悦悦陪小熊宝宝在睡觉、照顾宝宝

这时一旁的宸宸发现衣柜里的衣服被拿完了,他钻进了衣柜藏了起来,很希望有人能去找他。桤桤发现了这个秘密,好奇地打开了衣柜门,此时两人相互玩起了躲猫猫的游戏。布布从进娃娃家一直忙着切菜、烧菜,这样重复着,没有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流,只是把烧好的菜不断地放在餐桌上,桤桤津津有味地吃着布布做的美餐。

三、观察分析

玩“娃娃家”游戏时,教师给“娃娃家”提供角色扮演所必需的材料———娃娃,激发幼儿想扮爸爸、妈妈的愿望,然后再投放操作材料。如,自制的成品玩具电视机、音响、洗衣机、冰箱、煤气灶、家具、餐具等,这些自制的用具都比较大而且摆放平稳,幼儿操作起来很方便,与之相应的动作也容易表现出来。

通过以上事例的描述和观察,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观察分析。

1.游戏水平

小班幼儿喜欢玩角色游戏,游戏内容比较单一,对角色的动作有兴趣,逐步从独自游戏发展到共同游戏。从事例中可以看出悦悦、澜澜在生活中经验是比较丰富的。在活动中,她们会学着大人的样子,模仿大人的动作和语言去照顾小熊宝宝,给它穿衣、喂它吃饭、抱它睡觉,这些有时也是真实生活的一个缩影,是自己想象的生活。布布在家可能经常看到爸爸妈妈切菜、烧菜的样子,所以在活动中他一直重复这些动作。这是生活经验的一种模仿再现,他们喜欢这样,因为在孩子的世界里,希望自己快点长大,能像爸爸妈妈一样做自己想做的事,有时当然也会模仿大人,这是幼儿年龄特点的一个体现。

2.交往能力

活动中,有些孩子们之间从一开始的独自游戏渐渐地有了交流,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角色意识。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布布一直在独自游戏,与同伴交往很少,这与幼儿的个性特征、年龄特点是息息相关的。

3.规则意识

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因此游戏随意性大,他们通常这边玩一会,那边玩一会,一个游戏没玩好,看到其他好玩的来不及整理就换游戏了。这样的游戏过程不但不利于孩子主动构建知识,而且忙到最后还要老师花费较长时间来收拾残局,这主要与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关。首先,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件充满浓厚的兴趣。其次,易受外部事物及自己的情绪影响,还有他们通过模仿来学习别人的经验和行为习惯,游戏时喜欢和同伴担任同样的角色,因此游戏中常出现许多的“爸爸”“妈妈”,孩子的这些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游戏中的行为和状态。

四、过程调适

活动中幼儿更多的是选择成品进行游戏,不会考虑结合其他的半成品材料进行组合,教师这时可以进行相应的引导:“小熊宝宝好想吃你们包的饺子,你们愿意做吗?饺子里面都有哪些菜?”来帮助幼儿在游戏中递进地自我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为保证游戏情节的发展和进行,教师还可以给幼儿提供花片、橡皮泥,幼儿在游戏中可随意捏自己需要的东西,如蔬菜、食品等。以上材料的投放,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扮演角色的兴趣。

小班幼儿尚没有形成良好的活动常规,因此,这时教师可以尝试设置问题情景,如,“要怎样才能把玩具收拾得整齐”来引导幼儿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根据小班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征,可以将正确收拾玩具的图片等张贴在娃娃家的墙壁上,帮助幼儿了解这些常规,只要收拾玩具的音乐一响,小朋友就可以按照“常规示意图”来整理玩具,把玩具放在原来的位置。

五、反思跟进

1.丰富生活经验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游戏主题、角色、材料的使用均与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有关。游戏中角色的理解和扮演,如果孩子不具备对某种角色的经验,那么游戏将会变得枯燥无味以致不能持续了。幼儿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水平就越高。

引导孩子观察爸爸妈妈在家都做些什么,让他们说说自己在家里的所见所闻,然后在游戏时引导幼儿将自己观察到的内容运用到角色的扮演中去。

2.丰富游戏材料

角色游戏是创造性想象的过程,游戏中幼儿运用各种材料,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表现自己对角色的认识与体验。小班幼儿的游戏内容比较单一,他们对角色的动作兴趣最高。所以,为小班幼儿提供的相同种类的玩具数量要多一些,玩具的体积要大一些,成品玩具、色彩鲜艳的玩具要多一些。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游戏水平逐步从独自游戏发展到共同游戏,各组之间开始建立联系。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常常以一种物品代替另一种物品,还能一物多用。为此,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开放性的材料,如皱纹纸、小积塑片、棒冰棍等便于幼儿操作。

3.适宜游戏指导

3.中班综合活动:我的“运动娃娃” 篇三

本次系列活动是由一次名为《运动小人》的活动引出的。原来设计的材料是火柴棒,考虑到现在火柴棒在生活中已不常用,且不易于表现人体运动时的动态,我们就考虑以更好的材料替代,让那些运动小人真的能运动起来。所谓的毛根娃娃就应运而生。在制作了毛根娃娃之后,孩子们非常兴奋,不停地摆弄自己的娃娃,让娃娃变出各种不同的姿势:“我的娃娃在跨栏”、“我的娃娃在跑步”、“我的娃娃在跳舞”……系列活动由此生成和展开。

在整个系列活动中,我们充分运用了“毛根”这一材料。“毛根”是一种颜色鲜艳、易弯曲、易恢复、幼儿易于操作的活动材料。幼儿通过操作“毛根”娃娃,更好地理解了运动中的各种动态。

过程实录:

活动一:我的娃娃在运动

设计意图:

在绘画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不能较准确地表现人体运动的姿势,原因可能是缺乏观察,于是我们在户外玩“机器人”的游戏时,当教师按“暂停键”,幼儿保持一个即时的姿势,请幼儿互相观察。有了这方面的观察积累,就为用“毛根”造型打下了基础。用毛根先弯出一个圆形的“头”,幼儿就可以开始自由造型了。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人体动态,操作“毛根娃娃”材料,制作动态人体形象,并用语言介绍自己的作品。

2.发展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动手操作和造型的能力。

3.对人体不同的姿态和造型活动感兴趣,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用毛根弯成的“娃娃”。

2.利用各种活动观察人体动态。

活动过程:

介绍毛根娃娃:教师出示毛根做成的“娃娃”。

师:这个毛根娃娃现在还在休息,马上要开始运动了,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数十下,看看娃娃做出了什么样的动作?

(教师制作一个在跑步的毛根娃娃。)

幼:这个娃娃在跑步。

(教师制造神秘氛围,多变换一些娃娃的动作,激起幼儿探究的兴趣。)

幼儿自由摆弄。

师:我的毛根娃娃累了,要休息一会儿。请你们的娃娃开始运动吧。

你想让你的毛根娃娃做什么动作呢?

①幼儿自由想象,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想法。

②幼儿自由摆弄自己的毛根娃娃。

师:走到镜子面前来,尝试摆出和制作的毛根娃娃一样的姿势。

说说自己的毛根娃娃在干什么?

幼儿拿着自己完成的毛根娃娃向老师或同伴介绍它在干什么。

延伸活动:

1.教师将幼儿制作的造型各异的毛根娃娃悬挂在活动室内,变成一块立体的展示区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继续观察娃娃的各种造型。展示幼儿收集的各种运动项目的图片,供幼儿欣赏、观察。

活动二:运动娃娃

设计意图: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各种运动项目成了幼儿关心的话题。有些运动项目是幼儿熟悉的,有些运动项目是幼儿从没接触过的,为了让幼儿对运动感兴趣,我们利用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来的运动比赛图片,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并通过操作毛根娃娃来进一步了解各种运动项目,从而激发幼儿参与运动的热情。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各种运动项目的运动姿势,制作各种造型的运动娃娃。

2.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收集各种运动的图片,制成展板。

2.毛根娃娃幼儿人手一个,并已有初步操作毛根娃娃的基础。

3.纸张、毛根等辅助材料、剪刀、双面胶。

4.插插展示板若干,并已掌握它的使用方法。

活动过程:

1.师幼共同欣赏各种运动的展板。

(1)通过观察了解有哪些运动项目、它们的动作特点以及需要的运动器材。

(2)鼓励幼儿模仿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的动作。

(3)欣赏教师用毛根制作的“运动娃娃”的范例,并请幼儿根据他们的运动姿势猜猜他们都在进行什么项目的运动。

(教师可鼓励幼儿将运动娃娃与它相对应的运动图片进行匹配,帮助幼儿进一步掌握该运动项目的动作特点。)

2.讲解制作“运动娃娃”。

(1)教师示范:请幼儿选择某一个运动项目,师幼共同制作一个“运动娃娃”。

重点指导:突出该运动项目动作的特点;用辅助材料制作相关的运动器械。

(2)幼儿制作。

(教师提醒幼儿想好自己要做哪个运动项目,要突出它的动作特点。)

(3)将幼儿完成的作品展示在插板上,师幼共同欣赏。

3.我和“运动娃娃”一起运动。

幼儿拿着自己的娃娃来到操场,按照自己表现的项目开展运动,老师当裁判,当“裁判”喊“停”,幼儿就摆出和自己的“运动娃娃”一样的姿势,游戏可反复进行。

延伸活动:

1.统计参加相同运动项目的运动娃娃的数量,鼓励他们可一起进行比赛活动。

4.中班幼儿美术教案-----娃娃 篇四

美术涂鸦活动:圆点娃娃找朋友

活动背景:

幼儿的好奇心是创造力的“种子”,是创造发明的起点,要培养幼儿的创造精神,就需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想象是创造力的“翅膀”,幼儿期是培养想象力的最佳时期,教师要无时无刻注意保护和激发幼儿的想象。丰子恺先生在《缘缘堂随笔》中用妙趣横生的笔触颂扬了童真、童趣,鼓励幼儿在玩耍式的涂鸦中充分发挥想象力,以种下艺术的种子。

活动实录: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习用水粉颜料画点,用连点的方法画不规则图形,并均匀地涂上不同颜色,注意颜色的搭配。

2、激发幼儿的好奇心,鼓励幼儿大胆涂鸦,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圆点娃娃图,调色盆30,白色颜料及其他彩色颜料,画笔30支,水桶,擦手布。

2、幼儿分组活动(15人)。

3、录音机,圆舞曲磁带。

活动过程:

一、出示圆点娃娃图,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师:“今天圆点娃娃们要来和我们做游戏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圆点老师”老师扮演圆点老师和小朋友打招呼。

二、圆点娃娃在散步——画点

以圆点老师的口吻:“我的圆点娃娃们和我长得一模一样,都是圆圆的、白

白的,它们现在隐身在涂鸦墙上了。有很多圆点娃娃,它们正在散步呢。我们来当当魔术师把它们变出来。注意,我的圆点娃娃身体比我小得多。幼儿人手一支画笔,蘸白色颜料在涂鸦墙上画点。

三、圆点娃娃跳舞——自由连线

(放一段优美的圆舞曲)

深圳市美术学校(xzzx.luohuedu.net/ms/)

圆点老师:“圆点娃娃听见这么好听的音乐,多想跳舞啊,请小魔术师们帮助它们拉拉手,可以横着拉,可以竖着拉,也可以斜着拉,或者用其他方法把它们的小手一个个牵起来。” 鼓励幼儿合作连线,线条不要太长。

四、变“地毯”——涂色

圆点老师:“圆点娃娃在小魔术师们的帮助下拉好了手,可是它们不喜欢黑色的地毯,要是小魔术师们能变出彩色的地毯,它们就跳得更开心了。”

(指导幼儿大胆涂色,一个格子涂一种颜色,颜色少蘸一点,尽量不要流下来。)

五、欣赏、想象

圆点老师:“看,圆点娃娃跳着优美的舞蹈变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这是它们在考验我们小魔术师们。我们来猜猜看,这幅图画象什么?” 老师带幼儿到稍微远一点的地方去欣赏、想象,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给予肯定和赞赏,激发他们对创造的兴趣。

活动反思:

这次涂鸦活动,我设计了一个游戏情景——圆点娃娃找朋友,通过让幼儿扮演的小魔术师来“变点”、为圆点娃娃“拉拉手”,把操作过程融入游戏中,情节生动有趣,激发了幼儿创造的兴趣。孩子们很兴奋,积极性很高,思维也很活跃,在不同程度上发展了思维力和想象力。活动中,我注意对他们进行鼓励,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他们处于温暖可靠的信任中,从而信心产生动力,动力产生行动,行动得到收获,收获得到自信,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创造力也得到了提高。活动中,孩子们还体验了合作,这对于我们中班幼儿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如何在尊重幼儿的前提下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及稳定的心理素质?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地研究和探索。

5.中班幼儿美术教案-----娃娃 篇五

设计思路

由于中班幼儿对周围环境及自然变化的敏感性较差,因此活动一开始就可引导幼儿观察自身及同伴,看看衣着上与夏天有何不同?然后请幼儿想想:娃娃有秋衣吗?没有秋衣怎么办?引起幼儿对此活动的兴趣。

中班幼儿已会有意识地调换颜色,并能注意与客观事物的固有色相对应,但还不能有目的地配色。因此,在活动中通过观察“花布”这一环节,让幼儿了解同一种颜色有深浅之分,并学习有目的地用对比的颜色配色,避免色彩混乱,使画面更鲜艳。活动的最后环节--折衣,可延伸到区角活动中去完成,谁先完成就先在“商店”里展示出来,使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区别颜色深浅,会用对比的颜色配色,使以彩鲜艳。

2.了解季节特征,萌发关心别人的情感。

重点与难点

知道同一种颜色有深浅之分。

材料及环境创设彩色水笔、蜡笔、水粉笔、小毛笔。

在角色游戏中的商店里设置好挂“衣服”的绳子。

活动流程

谈话,引起兴趣--欣赏讨论--讨论作画方法--幼儿创作--引导讲评--折衣

1.语言诱导,引起兴趣建议可用设问:“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到了天气有什么变化?”.教.案来自:快思老.师教.案网;“小朋友穿的衣服有什么变化?”“娃娃没有秋衣怎么办?”等,引起幼儿思考、讨论,激起幼儿为娃娃“织”花布做秋衣的愿望。

2.欣赏范例、讨论。

设问:

(1)为什么叫它“花布”?

(2)上面印的是什么图案?给花布取名。

(3)每块花布的图案是否都一样呢?

说明:

这部分设问,主要让幼儿通过讨论,知道花布的图案有各种各样的。

(4)这块花布上的图案有几种颜色?

(5)是哪二种颜色?哪个深?哪个浅?

说明这二个问题主要是引导幼儿观察、分辩同一种颜色有深浅之分。还可让幼儿在蜡笔盒里找找,什么颜色也是一支深、一支浅?(浅绿、深绿、深紫、淡紫等)提高分辩同种颜色深与浅的能力。

3.讨论作画方法建议可通过讨论及幼儿示范,帮助幼儿掌握绘画顺序:画图案->涂底色(小点、线条、色块都可),鼓励幼儿大胆创作,想出与别人不同的图案。

4.幼儿创作建议教师加强观察,及时介绍不同于别人的图案,同时也可使用提示性的问题帮助较低层次的幼儿,如:画出小铃铛可以吗?画苹果花布行不行?等。

对先画好的幼儿可建议去涂底色:找一个不同的颜色,使花布更鲜艳。(找对比色)

5.引导讲评幼儿自己介绍花布的名称,集体说说“鲜艳”“不鲜艳”(想想可以怎么改?或提示为爷爷妈妈做件衣)。

6.折秋衣(四角向中心折的方法)建议此环节可在区角活动中去完成,谁先完成了就先把“衣服”挂在“商店”里。随着秋意更浓,秋衣也渐渐增多。

6.中班幼儿美术教案-----娃娃 篇六

一、活动目标:

1.在画圆的基础上学习用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表现太阳的光芒。

2.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二、活动准备:

黑笔、蜡笔、白纸、范画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谜语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脸蛋圆又红,天亮就上班,哪日不见他,无雨也有风。是谁啊?

幼:太阳!

师:(出示图片)今天,老师把太阳娃娃请来了,可是你们看太阳娃娃怎么啦?(只是一个圆圈,没有眼睛和光芒。)

二、、教师讲述太阳娃娃的光芒和笑脸到哪里去的故事。

师:太阳娃娃身上本来有许多漂亮的光芒,后来他出来玩,看见一朵小花在呜呜呜地哭,太阳娃娃问:“你为什么要哭啊?”小花说:“我的花瓣掉光了,好难看啊,呜呜。”太阳娃娃想也没想,就脱下自己的花瓣衣服给了小花。可是这样他没有衣服可以换了,他也就失去了笑脸。你们觉得太阳娃娃怎么样啊?

幼:太阳娃娃很善良师:那我们小朋友怎样来帮助太阳娃娃呢?(运用故事激起了孩子关心太阳娃娃,为太阳娃娃设计光芒的愿望。)幼:帮太阳娃娃画上光芒!

三、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表现太阳的光芒师:说说看,你想画什么样的光芒?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用点、线、和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现。)师:小朋友刚才说了很多方法,今天我们要来尝试一种新的画法,用三角形来华,你们想试一试吗?

幼:想!

四、师幼共同绘画。

师:我们先在纸的中间画个圆圆的太阳,然后给太阳娃娃画上五官,眉毛、眼睛鼻子、嘴巴。小朋友可以为太阳娃娃画上你喜欢的表情。画好之后,我们可以沿着太阳的边用三角形来当做太阳的光芒。小朋友你还能想出用什么图形来当做我们太阳娃娃的光芒呢?请小朋友上来画一下!

(幼儿操作,可以画出半圆形、直线及其他不规则图形)师:画好之后,小朋友希望太阳娃娃到哪里去玩呢?

(幼儿回答)师:待会儿小朋友可以利用天空、草地、波浪等等来装饰我们的底色,也可以用格子、横条、竖条、曲线来分割装饰底色。记住哦,我们要选择与太阳相似的颜色涂色,选择与太阳不同的颜色作为底色。

(幼儿绘画)师:小朋友都画好了,接下来我们要进行涂色了!,!来源:屈,老,师教.案网"我们先要给太阳娃娃的周围画上一层保护他的颜色,接着再从上往下,仔仔细细的涂,记住颜色不可以涂到外面哦!也不要留有空白的地方,颜色一定要涂均匀哦!

五、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展示太阳娃娃,让幼儿找自己的好朋友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太阳娃娃,并说出原因。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幼儿参与的兴趣都很高,都能够按着自己的想法设计太阳的光芒,能够大胆的,均匀的给太阳涂色,有自己的构思和见解。在分享评价环节,幼儿都能够把自己所设计的想法说出来,和幼儿共享。

7.中班幼儿美术教案-----娃娃 篇七

教师对孩子们的日记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结果如下:

全班28 名幼儿记日记, 其中有17 名幼儿记的是和班级同伴、邻居小伙伴、家庭亲属愉快交往的事情。28 名孩子所记日记的画面布局比较丰满, 线条比较流畅, 色彩运用鲜艳, 几乎每一幅画面都透露出幼儿大胆、自信, 身心自由的状态。第一次记日记, 幼儿在向老师们讲述自己的日记内容时, 语言表达比较简短, 语言描述也比较简洁, 但他们都尽力地将自己心中与同伴一起游玩、游戏、学习的快乐表达出来。此时, 他们说的是心中最想表达的愉悦之情。

作为幼儿园的业务管理者, 始终在尽力指导教师们有效实施园本课程, 利用和整合多元化的教育资源, 对幼儿进行教育。但我们的教育工作进行得是否科学、有效, 需要思考和寻找相应的课程评价方式进行考量, 特别是要从幼儿身上去寻找我们教育是否有实效的证据。通过对《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及相关理论学习, 我们逐步树立起了以儿童为本的教育评价观, 但如何具体、正确而有效地实施, 一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通过解读今天孩子们记的日记, 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28 名幼儿中17 名幼儿记录和班级同伴、邻居小伙伴、家庭亲属愉快交往的事情, 这个信息真切告诉我们这个班级的孩子是多么的喜欢与人、与同伴交往, 多么的会用合适的方法和策略与人交往。比如, 班级中能力相对较弱的谈浩睿小朋友记下了:“我和妈妈、奶奶在操场上跳绳, 奶奶跳了8 个, 妈妈跳了7 个, 我跳了2 个, 我还要继续练习。”情感日记表达了不怕困难努力学习的积极情绪, 平时内敛、不爱多说话的董奕彤小姑娘记下了:“今天早上没下雨, 太阳公公出来了, 我们一起下楼锻炼, 我和傅钰情、李玟萱、李清禾一起打羽毛球, 我们打了三角球, 后来我和傅钰情一对一地单打, 我们打得不分上下, 但是球还是会掉在地上, 我们打得很开心。”情感日记表达了和小伙伴一起愉快地在幼儿园玩耍的生动状态。从孩子们日记的图画和文字表达中, 我突然发现真的不需要教师利用什么测查工具专门地针对这个班级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的水平做什么测试了, 孩子们的日记已清楚地告诉了我们他们在本阶段社会性发展的现状和水平。

大二班17 名幼儿日记的内容, 是他们自己在社会性交往方面行为、态度、情感等方面能力的真实表达, 可以说基本排除了教师、家长在测试评价幼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有失偏颇的主观判断, 教师对每一篇“娃娃情趣日记”的解读, 就是一个针对每一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进行的自然而科学的评价。

8.浅析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有效性 篇八

【关键词】幼儿园 中班 美术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1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215-02

近年来,家长对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发生显著提升。在幼儿园中班幼儿的素质教育中,美术教学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它能够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因此,幼儿园应该对中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加以重视。

一、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现状

就我国目前的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而言,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特点:

1.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形式和类型单一

在我国的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中,以水彩画和油画棒绘画为主,教学类型的单一使得幼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减少,进而对美术教学有效性产生影响。中班美术教学的形式通常是教师讲解、示范,幼儿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作品,最后由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由于教师的工作量较大,教师通常不会精心准备美术课程的内容,这种现象对幼儿的学习兴趣产生了一定影响,单一的教学形式阻碍了幼儿想象力的发挥,进而对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产生影响。

2.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的幼儿作品缺乏多样性

在幼儿园中班的美术作品区,大部分作品都是色块作品,这种作品首先需要用彩笔勾线,然后再用水粉或油画棒等绘画工具涂色。与其他形式的美术作品相比,色块作品限制了中班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作品形式的单一对幼儿美术学习的良性发展产生了限制作用。除此之外,中班幼儿的作品还存在雷同的特点,在同样的题目中,中班幼儿作品的结构和内容较为相似,这种现象不利于幼儿自身创造能力的发挥,降低了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3.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评价不合理

在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中,通常是由教师对中班幼儿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幼儿的心理和生理仍然处于发育状态中,他们更容易受到教师评价的影响。幼儿园教师在对中班幼儿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时,常常没有充分考虑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只针对作品进行评价。教师的负面评价会对幼儿的美术学习积极性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引发幼儿对美术教学课堂失去兴趣,影响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升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为了提升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的质量,教师应该采取合理的措施,提升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措施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1.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的故事化

与其他年龄的学生相比,中班幼儿对故事的喜爱程度更深。为了提升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将美术教学变得更加故事化,通过故事形式的使用,将中班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充分激发出来。对于中班幼儿而言,他们的经验较少,教师可以通过相关范画的使用丰富幼儿的眼界,为幼儿想象力的发挥提供基础。以“海底世界”的故事化美术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情节的变化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当故事讲完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海底世界的相关作品创作。教师通过对中班幼儿喜欢故事的特点提升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2.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的情境化

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情景化的美术教学可以将他们的创造灵感和想象能力更好地发挥出来。在情景化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应用将不同的情境更加真实的体现出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的趣味化

对于中班幼儿而言,提升美术教学的趣味性能够从一定程度上促进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因此,幼儿园教师可以在中班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加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戏,通过这种方式将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完成相关美术知识的学习。

4.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的多样化

传统的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形式较为单一,教学形式的单一降低了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对此,教师应该将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课堂变得更加多样化。传统的中班美术教学内容主要包含折纸、水粉画以及水墨画等,为了使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课堂变得更加多样化,教师可以结合中班幼儿的喜好和学习需求等,适当增加名画欣赏、印染画等内容。

对于中班幼儿而言,美术教学能够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并有效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我国的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中,幼儿作品形式和种类缺乏多样性、美术教学的形式单一、教师对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不够合理。这些现象对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产生不良影响,对此,应该通过多样化、故事化、情境化以及趣味化的美术教学,提升中班幼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进而增加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9.中班幼儿美术教案-----娃娃 篇九

制作意图:跳舞的娃娃是根据八音盒改变,原来的八音盒需要上发条,娃娃才会旋转跳舞。通过改编,将用小鼓棒敲击产生动力,使小娃娃旋转,幼儿喜欢夸张的颜色,漂亮的舞台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现有的材料为幼儿制作一个既可以动手又能聆听的玩教具。

教育价值:这个玩教具提高了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也锻炼他们的小肌肉。通过游戏,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

选用材料:废旧果盒、吸管、皱纹纸、纸筒、乒乓球、毛线、烟盒纸、果冻壳、筷子

制作方法:

1、将废旧果盒(圆形)进行包装,颜色鲜艳;

2、用乒乓球和纸筒做成娃娃;

3、用筷子做成鼓棒;

4、在盒子四周用果冻盒装饰,安装4个彩灯;

5、在盒子平面中用烟盒纸贴成金色“地板”;

6、将盒子装饰好后,放上小娃娃。

适用年龄:4-5岁

操作方法:幼儿用小鼓棒敲击盒子的中间震动,使小娃娃跳舞,可以根据节奏的快慢敲击。

教学反思:

教学活动目标能总体上达到,但我在教学的动作上还需要夸张一些,同时在幼儿与幼儿之间舞蹈的互动中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可以让中班和大班的幼儿穿插在一起跳舞等。在幼儿道具的分发时,我是让孩子们一起上来自己选择想要当的角色,但这样较为混乱,改成想当洋娃娃的小朋友先出来选择,再请小熊出来装扮自己,这样可能会较为有次序一些,同时在幼儿的表情上我还需要提醒幼儿要欢快的、愉悦的。

中班音乐教案《跳舞娃娃》含反思这篇文章共1685字。

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袋鼠》含反思》:中班教案《袋鼠》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按音乐节拍做蹦跳步与同伴共同协调一致地做动作,提高对音乐游戏的兴趣,创编与同伴不同的亲热动作,从中体验游戏的快乐,初步掌握音乐游戏的基本玩法,能根据音乐变化表现游戏情节,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袋鼠》含反思教案吧。

10.中班幼儿美术教案-----娃娃 篇十

2.能用不同声调讲述老公公和老婆婆的对话;

3.感受老公公和老婆婆相互关爱之情,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爱。

活动准备:

材料:绘本《山谷娃娃》

经验:幼儿有体验过回声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播放录有回声的音频或视频激发幼儿兴趣,导入活动。出示封面,猜测绘本内容。

二、幼儿自主阅读,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阅读绘本的方法;对重点画面的理解。

三、集体分享

重点分享故事的内容的理解;重点画面的理解;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声调讲述对话。

四、情感迁移

11.娃娃为啥上不起幼儿园? 篇十一

“海归”老师的新教学理念、

多媒体教室的应用、

全面素质教育的推行……

这不是在培养大学生,而是成都幼儿园的现状。

家长们高呼收费太高,

幼儿园喊冤没有资金投入,

成都幼儿园目前身价究竟几何?

全面解密成都“娃儿读不起幼儿园现状”,倾听专家答疑、家长叫苦、园方叫屈三家声音,请锁定8月17日出版的第25期《成都女报》头条报道。

谜面一:

金子堆出幼儿园?

“也没见着哪家幼儿园修成个皇宫,也没见着哪家幼儿园天天给孩子吃鲍鱼,也没见着哪家幼儿园地板上铺的是金子,怎么就收费涨成这个样子?!”在成都孕妈妈论坛中,一位孕妈妈这样质问。显然,在她的孩子还没出世之间,她就已经料想到几年后更为可怕的花销和更为艰难的时世。更多现在正在直面巨额的钞票和淋漓的现实的妈妈们,一面无可奈何凑着动辄上万的幼儿园年消费,一面只有不厌其烦对孩子说,要争气,看妈妈爸爸为你牺牲了多少!

剩下的,也只有轻轻叹一口气,抛出一个似乎无解的问题——幼儿园是金子堆出的么?

这个问题并不是真的无解,而是它拥有繁多而复杂的各种解释,当然,作为一个谜面,它也拥有繁多而复杂的各种疑虑,有些疑虑,反映出的是现代城市中幼教系统和教育观念所存在的种种误区。在现状下,成都市各类各级幼儿园如海啸一般的涨幅,让妈妈们如临大敌。太多妈妈的担忧集中起来,一方面告诉我们一个惨烈的现状:现在养个孩子的成本高到惊人;一方面又带来许多隐性的社会问题:在这样庞大的幼教开支下,幼教的质量是否真的得到了保证,那些交不起这些钱的家庭又该怎么办?

谜面二:

幼儿园有苦难言?

这次幼儿园涨价风潮在全国范围内刮起,每一个城市中都有幼儿园的负责人出面进行了各式解释。解释大多围绕着自己的难言苦衷,但是一味的叫苦似乎不能让家长们信服,幼儿园便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向左转,自己的困境并没有得到解决,向右看,家长们一边倒的质疑又似乎不无道理。

所谓的天价幼儿园曾经也并不是天价,有园长回忆在自己的任职期间,为了维持幼儿园的正常运作,只好眼睁睁看着收费一级一级增长。有迹可循的增长情有可原,但是像今年这样的几级跳却从未发生过。实际上,幼儿园所述的困境并非虚假,在成都范围内,占绝对多数的民办幼儿园“死亡率”确实较高,假若幼儿园真的存在这样那样的苦衷,为何选择要在今年爆发?尤其是,在金融海啸的影响依然久久未退的现在。

谜面三:

孩子何去何从?

如果回想一下自己的幼儿时代,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对幼儿园的抗拒如此剧烈,本来生性自由的孩子便难以接受在管治下的生活,更不要说现在幼教消费如此昂贵的现在,孩子们将背负家长怎样的期望。年仅几岁的孩子便需要承受这样那样的压力,实在不能不说是我辈之幸,后辈之悲。

郑渊洁早在许多年前就给了我们另一条教育出路,但是这条出路对于大多数城市居民来说,执行性实在不高。如今孩子将升入幼儿园的多为70后和80后一代,他们本身就面对着自顾不暇的生活境况,单纯将孩子丢给父母,又要担心代沟的问题。

12.中班幼儿泥塑活动指导策略初探 篇十二

一、适时介入, 激发幼儿泥塑情趣性

在泥塑活动中, 激发幼儿兴趣, 使他们情趣盎然地参与泥塑活动, 是顺利进行泥塑教学的基本条件。 教育实践表明:小班幼儿对泥塑活动的最大乐趣在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玩耍, 年龄段越低, 这种意愿越强烈。 他们不喜欢受到任何约束, 热衷于塑造自己喜爱的东西。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综合运用意愿塑造和适时介入这两个策略, 对这样的个性发展持允许和鼓励的态度, 在塑造过程中拥有自己的情感意愿, 引导幼儿认识自己和发现自己的潜力。 在泥塑活动起始阶段, 教师应以意愿塑造为主的方式, 给幼儿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 促使他们在泥塑活动中形成自主精神, 正是在这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意愿塑造过程中, 幼儿不再唯教师马首是瞻, 成了自己活动方式的决策者, 把泥塑当做一种游戏, 而不是一种学习活动。 他们往往沉浸在游戏之中, 乐此不疲, 泥塑的兴趣油然而发, 创造的激情被启迪和激发。 当然, 中班幼儿在活动中, 认知和经验都难免有局限, 幼儿有的会感觉迷茫、丧失信心, 最终放弃, 有的则简单重复过去的塑造经验。 如果这时教师能适时介入, 巧妙引导, 就可以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重新燃起塑造的兴趣火花, 继续探索并最终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泥塑的经验会相应增加。 这一切的关键都取决于教师对介入的“时”与“度”的把握, 如此, 幼儿既能在活动中得到教师的点拨, 又不会影响学习的情绪。

二、巧妙提示, 引导幼儿明确塑造方向

经过一段时间的经验积累, 孩子们在泥塑中可以较熟练地运用搓、揉、捏、团、压等手法, 泥塑的技能技巧和想象力慢慢提高。 但处于这一时期的幼儿, 由于受到心智发展和立体知觉能力的制约, 塑造还处于盲目阶段。 在泥塑过程中, 他们一般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向, 不会事先确定塑造主题, 而是在感觉塑造出的东西像什么之后才给予相应的命名。 因此,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实际塑造水平, 选择一些他们较熟悉的、容易用泥塑表现的事物, 如水饺、馒头、月饼、不倒翁等作为塑造的主题, 借助实物或图片、儿歌、顺口溜等, 给予各种提示、引导, 让他们向有目标的塑造过渡。

教师明确塑造主题, 让幼儿一开始就有活动目标的方法适合集体教学。 例如泥塑活动《生日蛋糕》, 以《生日快乐》的主题歌导入活动, 让幼儿通过讨论和观察各种生日蛋糕的图片, 了解生日蛋糕的形状、色彩、质地、味道等, 为塑造活动进行铺垫。 塑造前, 教师明确了这次活动的主题是给“爷爷做生日蛋糕”, 使幼儿带着活动目标开始塑造。 由于教师的明确提示, 大多数幼儿在活动过程中都能根据预设的主题进行塑造, 如有个别人的操作游离于主题之外, 教师可用言语时将他纳入轨道。 如:爷爷等着吃蛋糕, 你做好了吗?

教师应根据每个幼儿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引导, 使他们既能得到活动帮助, 拓展思维和想象, 又不至于影响活动的情绪。 教师在泥塑活动中可以借助实物或图片、口语、乐曲、儿歌等辅助手段, 进行暗示、诱导, 使幼儿带着明确的目的选择塑造的主题, 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塑造活动。 如《月饼》、《芭比娃娃》、《蜗牛》、《糖葫芦》等泥塑的主题, 有的来自歌曲, 有的来自儿歌, 有的来自幼儿自身对大自然客观外物的感悟。 起初, 多数幼儿还不太适应主题雕塑的形式, 往往塑到一半, 他们就偏离了既定的主题。 原因在于他们塑造还处在盲目的阶段, 习惯依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塑造。 教师不要硬性要求幼儿完成主题作品, 可以大力表扬正确完成作品的幼儿, 从侧面鼓励这些幼儿与小伙伴交流、分享, 以先进带动后进。 随着时间与经验的积累, 幼儿的泥塑活动就会朝着预期的目标———有目的、有主题的塑造一步一步发展。 另外, 教师可将捏泥的基本技能编成儿歌, 让幼儿边做边唱, 掌握基础的捏泥技巧。

三、运用整合, 泥塑与绘画优势互补

在泥塑活动中, 幼儿思维同绘画般可以运用多种感觉器官, 对审美意象进行获取、再造和物化。 因此, 在具体教学中, 教师可以运用整合策略, 利用绘画与泥塑两者之间的共同特点实施互补, 促进幼儿对塑造物的造型、比例、空间知觉、色彩搭配、想象力等的提高。 例如:幼儿泥塑活动《花瓶》, 在塑造活动前, 教师可以先让幼儿观察花瓶的基本形状, 抓住它大肚、细颈、喇叭口的特点, 用画笔将它的造型画下来;先采用线描方式表现自己对花瓶外观的认知, 再运用圈点、线段、上色等方式进行修饰, 绘画作品融入了幼儿的主观情感, 然后让幼儿用泥塑再次表现花瓶。 在泥塑过程中, 幼儿迁移运用绘画的技能与方式。 他们手法娴熟地将彩泥搓成圆点、细长条, 像缠线一样将泥条卷成瓶状, 并用不同色彩的点、圆、线进行装饰, 使花瓶的外观更加美观。

总之, 开展幼儿泥塑活动, 幼儿的潜力很大, 只要教师善于引导, 耐心启发, 多带幼儿观察、感知事物的变化, 将活动融入到幼儿学习中, 泥塑活动就会为全面提高幼儿素质起到最大限度的促进作用。

摘要:泥塑活动不但能使幼儿感受我国传统的艺术美, 受到美的熏陶、陶冶, 而且能有效培养幼儿的想象、创造能力, 促进其身心健康协调发展。作者结合教学实践, 从激发幼儿泥塑情趣等方面介绍了如何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进行体验、感知, 帮助幼儿有效提高泥塑的技能和技巧。

关键词:中班幼儿,泥塑活动,指导策略

参考文献

[1]陈海花.提高幼儿泥塑活动教学效度的策略[J].福建教育, 2013 (16) .

13.中班幼儿美术教案-----娃娃 篇十三

幼儿园中班体育游戏活动教案:

表情娃娃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8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3、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重点及难点:

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数量;通过触摸感知数量。

活动准备:

屏风一个,纸箱制操作人手一个,上有魔法书(红、黄、绿、黑)4本及圆点卡片(2-8)一套,内藏一串珠子(4颗)、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语言引导、激发兴趣

表情娃娃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动动脑筋把它们找出来。

(二)、感官练习、感知数量

1、运用视觉感知数量。

(1)、打开红色魔法书:6只苹果,找出6号房间的娃娃:鬼脸娃娃。

(2)、打开绿灯魔法书:8条鱼,找出8号房间的娃娃:惊讶娃娃。

说明:注意幼儿点数习惯的培养,巩固幼儿手口一致点数的能力。

2、运用听觉感知数量。

打开黄色魔法书,请小耳朵帮忙一起找娃娃。

(1)5下鼓声,举起5点卡片,找出5号房间的娃娃:开心娃娃。

(2)7下鼓声,举起7点卡片,找出7号房间的娃娃:生气娃娃。

说明:听、默数对大部分幼儿来说尚有困难,老师予以适当指导并提醒幼儿数在心里。

3、运用触摸觉感知数量。

打开黑色魔法书,请小手帮忙一起找娃娃,摸出箱子内的珠子数(4颗),举起4点卡片,找出4号房间的娃娃:伤心娃娃。

说明:通过触摸感知数量是幼儿从来未尝试过的形式,教师可提醒幼儿摸一颗、数一颗,使幼儿能获得成功体验并了解方法。

4、请宝宝们学做各种表情,随着音乐欢快起舞。

教学反思:

采用观察、操作、体验的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的体验活动中,感受民族文化的美。有效的引导幼儿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幼儿之间思维的碰撞,经验的分享;大胆运用手工、绘画等多种方式制作简单的蜡染表情娃娃。发挥幼儿的想象,培养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而促使幼儿更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14.中班幼儿美术教案-----娃娃 篇十四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愿意参加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2、初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点:

幼儿能够添画五官和服饰。

难点:

幼儿能画准五官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花纹装饰衣服。

二、活动准备:

娃娃1个、范画、水彩笔、纸

三、活动过程

1、出示娃娃,引导幼儿观察五官和服饰。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娃娃吗?你都见过什么娃娃?“屈;老师.教,案网出处”老师今天也带来一个娃娃,我们看看它长得什么样?脸上有什么?娃娃穿得什么衣服?是什么颜色?

2、出示范画,引导幼儿学习添画五官和服饰。教师:丁老师可喜欢娃娃了,还给娃娃画了个像呢。(引导幼儿从头到身体有序地添画,画准五官的位置,启发幼儿运用简单的花纹装饰服饰。)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绘画要求:

1)画的时候要先画五官再给娃娃画漂亮的衣服,涂色要均匀。

2)画画时注意坐姿,眼睛不要离画纸太近保护好眼睛。

4、作品展示及点评。教师: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娃娃?哪个娃娃画的好?是五官画的好还是衣服装饰得漂亮?小朋友给娃娃画上漂亮的五官和服饰,娃娃的心情会怎么样?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15.中班幼儿美术教案-----娃娃 篇十五

一、教学手段多种多样, 让幼儿学得轻松

为了更好地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是必不可少的杀手锏, 现如今, 幼儿园教学设备多种多样, 除了以往通用的图片、幻灯片、动画课件之外, 近几年又有了更为先进的电子白板等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我们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不仅体现了就地取材的原则, 而且幼儿也更熟悉这些东西, 也就能够更好地配合老师。如:在一次语言教学活动中, 一开始我只是出示了几张图片, 与幼儿一起讲故事, 说说演演, 虽然整个过程比较完整, 但是幼儿的兴趣点不是很高涨, 他们往往讲述了几幅图片后便没有了表达和交流的欲望, 剩下的内容当然只能由我来“灌输”给孩子。这样一来, 幼儿获得的知识只有少部分是由他们自主观察学习得来的, 大部分是老师在牵着孩子的“鼻子”走, 这与《纲要》中“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相违背了。

于是, 在第二次的语言活动中, 我尝试运用图谱和动画课件相结合的方式, 让幼儿在看看、说说、做做、演演的过程中去学习本领, 不仅动静结合, 同时教师也能够更好地兼顾群体和个别差异。就如我班一个孩子, 总是不自信, 在分组的情境表演中, 她不能够很好地放开自己, 我看到后, 就加入到他们的小组, 同她一起来表演语言故事中的情境, 而在巩固知识的时候, 我也采用了分组学习的方式, 以强带弱, 共同进步。活动过后, 我也感受到了小朋友的快乐, 在之后的几次类似活动中, 我班孩子也越来越能够放开自己。很多孩子在过了几天之后, 一看到图谱, 自己就能够讲述学过的内容。

二、身段表情丰富多样, 让幼儿学得快乐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一次语言教学活动《云彩和风儿》中, 为了更好地让幼儿感受诗歌中“大狮子、胖娃娃、小帆船”的形象, 我亲身模仿, 不仅真得弓着身子, 而且张大嘴巴, 十分凶狠的样子。有个孩子忍不住说:“哇, 大狮子真的来了呀。”在胖娃娃的表演中, 我请我班的孩子在回忆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后, 自己来表演, 可以看出, 幼儿都十分投入。

丰富多样的身段表情 (手、嘴、眼、脚) 等, 能够让幼儿感受到课堂的轻松快乐, 他们也能够更放开, 更自主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想法, 这样的课堂, 幼儿的自主性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来。由于中班的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所以老师丰富的身段表情一定也能够让他们感受到诗歌或其他语言活动中所传达出来的情感, 他们也会试着去模仿学习, 那这样的方式, 他们学得也更轻松。

三、教师要适当介入, 多为幼儿提供互动的机会

教师的正确介入是十分重要的, 语言教学也不例外。在活动中, 教师要找准时机, 恰当介入。如:在幼儿交流出现分歧时, 或在幼儿不知如何与同伴去交流、讲述画面内容时, 教师此时可以作为引导者适时介入, 剩下的大部分时间就要留给幼儿。过了几个星期, 我发现, 当孩子一直处于这样的交流氛围中, 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而且与同伴之间的社会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也有了进步。这样, 幼儿的学习就更加自主了。

在一次语言活动《秋天的画报》角色扮演的环节, 我为每组孩子准备了数量相同的头饰, 让他们分组进行角色表演。表演开始了, 我怀着期待的心情观察孩子们, 只见有的小组在热火朝天地讨论着, 有的小组在井然有序地分配着角色, 唯独有一个小组, 他们不知道如何进行表演, 既不讨论也不分配角色, 只是在那边看着别的组的孩子热闹地表演, 眼看着时间已过去了一小半, 为了让他们也能体验到语言活动表演的快乐, 我以一个自由人的身份加入了他们:“哇, 这么多好看的头饰呀, 我真想表演苹果娃娃, 红彤彤的, 真好看……”这个组的孩子们见状, 马上也选择起来, “我要表演梨宝宝”“我要表演枣子……”于是, 整个组的气氛被调动了起来。孩子们都快乐地表演起来, 情绪十分高涨。

通过这次语言活动, 孩子们也越来越喜欢表演, 每到看到头饰或者各种各样创设的情境, 他们都非常开心, 在如此自由的氛围中, 他们的主动学习也充分地发挥了出来。

16.浅析幼儿中班艺术领域 篇十六

爸爸在幼儿的生活中,不如妈妈那样与幼儿接触频繁,他们的辛苦、他们的付出、他们的爱,往往被孩子们所忽视,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关注自己的爸爸,我们结合主题渗透了一些关于爸爸的活动,让幼儿通过活动更加的了解自己的爸爸,萌发喜爱爸爸的情感。

二、活动目标

(1)观察表现爸爸的脸部特点,尝试人物图片写生。

(2)以画像的方式表达爱爸爸的情感。

活动重点:

通过观察图片,尝试人物图片写生。

活动难点:

写生时能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油画棒、水粉、本班幼儿爸爸的照片。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绘画五官的经验。

三、活动过程

1.出示照片,观察爸爸的五官

(1)师:“老师让小朋友看一张照片,你们看看照片上是谁?”

(2)师:“小朋友看一看,××的爸爸长什么样子?”

——爸爸的脸是长方形的,而且是大大的,这样爸爸看起来很帅。请××来画一下爸爸的脸型吧!

——我们看看这个爸爸是什么发型。(爸爸的头发短短的,但是很多,又黑又密,教师示范)

——爸爸的眉毛是粗粗的,黑黑的。

——爸爸的眼睛是什么样的呢?(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爸爸的眼睛是双眼皮的,不过小朋友,爸爸的眼睛可是会变的,当爸爸笑起来时,眼睛会眯成一条线,可是当看到你做错事情时,爸爸会很生气,这时候爸爸的眼睛会瞪得大大的,)

——再看看爸爸的鼻子,好大的鼻子哦!爸爸的鼻子大大的,一回家就闻到妈妈做饭的香味啦!

——爸爸很关心、爱护小朋友,当你们说爱爸爸时,爸爸都可以听到。你们说什么爸爸的耳朵都可以听到。(为爸爸添画耳朵)

——别忘了画上爸爸平时喜欢穿的衣服。这样你帅帅的爸爸就画好了!

(教师用语言引导幼儿有顺序的观察头部特征。)

(3)师:“这还有一些爸爸的照片,看这些爸爸与XX的爸爸长得一样吗?”

(4)师:“每个小朋友的爸爸长得都不一样,那小朋友就画一画自己的爸爸吧”。

(教师逐张出示别的幼儿爸爸的照片,让幼儿说说他们的特点,从而明白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都是独一无二的。)

2.幼儿作画

(1)观察爸爸的特征,幼儿大胆作画。

师:“小朋友的爸爸长得都不一样,如果你把爸爸画的和别人的爸爸一样,那可就变成双胞胎了。”

师:“画的时候要想一想爸爸的眼睛、鼻子、嘴巴和发型,是什么样的。把爸爸的脸的轮廓画的长一些,把鼻子画的大一点,你帅帅的爸爸就画好了。”

(在幼儿画的过程当中,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动笔,并适当去帮助能力差的幼儿,争取让每个幼儿都体验到成功感。)

(2)涂色。

师:“我们还要用水粉给爸爸打扮一下,让爸爸看起来更帅。”

(利用油水分离法,让整个畫面更加丰富、生动。)

3.作品展示

师:“不管你的爸爸画的像还是不像,爸爸都是你的好爸爸。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你觉得爸爸的哪个地方最有特点,你和爸爸哪里长得最像。”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对每一位孩子的作品,做出积极肯定的评价,不以简单的像与不像来评价,以保护幼儿绘画的兴趣。)

四、活动评析

爸爸是幼儿熟悉的,但却有不像与妈妈那样亲密无间。本次活动则通过让幼儿先调查了解爸爸的职业及喜好,观察爸爸的照片,了解爸爸的特征,最后动手画爸爸,在不知不觉间拉近爸爸与幼儿的距离,增强父女(父子)之间的亲子关系。

17.中班幼儿美术教案-----娃娃 篇十七

活动目标:

1、能感受普通话四种不同的声调,练习发准四声。

2、认真倾听同伴和老师的发音,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活动准备:

娃娃一个,鸡,羊,狗,兔和茶杯、碗,勺,皮球等。布置一个娃娃家的场面。

活动过程:

1、设置情景,带幼儿到娃娃家做客。

今天,娃娃过生日,她请我们去做客。教师带幼儿进入娃娃家。

2、介绍游戏的玩法。

(1)娃娃和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的名字;

(2)娃娃请小朋友们喝茶,请你们坐下――喝茶请坐。“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请幼儿学说,说对了即可坐下喝茶)

(3)娃娃请小朋友们吃饭――猪油炒饭(方法同上)

(4)娃娃请小朋友们吃菜――番茄炒蛋(方法同上)

(5)吃完饭,娃娃请大家拍球――拍球比赛。

(6)和娃娃再见――非常感谢。

3、幼儿自选小动物一个,玩“请客”的游戏,引导幼儿说说自己请了哪个朋友,怎样招待他的,请他喝什么?吃什么?玩什么?最后怎么说的。重点帮助幼儿发准四声。

请2-3名幼儿在集体面前表演“娃娃请客”的游戏。

教学反思:

本活动围绕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现象,创造性、综合性、趣味性地开展语言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促进幼儿语言发展,提高幼儿积极交往的能力,是新《纲要》儿童语言教育观的具体体现。

18.中班幼儿美术教案-----娃娃 篇十八

作者: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ESEC儿童语言研究中心网站 上传时间:2013-12-02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用描述性的语言,完整、连贯地讲述“娃娃”。丰富相应的形容词如:漂亮、可爱、胖嘟嘟等。

2.发幼儿通过有趣的“猜猜谁不见了”,“改错”游戏,对“娃娃”进行由特征到一般 的有序感知,表述。

3.帮助幼儿形成“听清楚了再回答”的倾听表述习惯。活动准备

1.每组一个神态,性别,衣饰不同的玩具娃娃。2.已放在“娃娃家”游戏角中让幼儿玩了几天。

(在学前阶段,引导幼儿用描述性、陈述性、议论性及交往的语言进行谈话,是培养幼儿表述能力的具体行为内容。而描述性语言在实物讲述中运用得更为普遍。本次活动就运用了智力游戏“猜猜谁不见了”、“改错”,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自然、生动、有趣地夸赞自己喜爱的娃娃,可以达到从娃娃的特征到一般形态的有序表述的目的。)

活动过程

1.运用游戏“猜猜谁不见了”,引导幼儿感知理解“娃娃”。老师将六个娃娃(每组一个)展示在幼儿面前。请幼儿闭上眼睛然后拿走一个娃娃。教师提问:哪只娃娃不见了?让幼儿集体回答。幼儿回答后,老师也可以进一步启发幼儿从某娃娃的特征到一般形态进行描述。可以提问:第几个娃娃长得什么样?游戏可以进行多次,由老师藏娃娃大家猜,然后可以请几位幼儿上来藏娃娃大家猜“谁不见了”。

(这一活动重点叙述了游戏“谁不见了”的玩法。游戏的规则即是启发幼儿有序地运用描述性语言讲述娃娃的语言过程。)

2.运用“抱一抱,亲一亲”,让幼儿结伴讲述。

(1)幼儿分组进行讲述(每组一个娃娃)大家传着抱娃娃,当抱着娃娃时,可以亲一亲、搂一搂娃娃,并说“我最喜欢娃娃×××(特征部分),因为娃娃穿着××(长着××)。”或“我的小宝宝,你的嘴长得像一朵小花,你的××长得像××(抓住”特征到一般“进行描述)。

(2)老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到幼儿的讲述中去,以平行示范的方式引导幼儿用合适的形容词来形容娃娃。

(幼儿自由结伴讲述也是运用游戏的方法进行的。它很像民间游戏”击鼓传花“。可爱的娃娃在每个幼儿的手中传来传去,谁见了都忍不住抱一抱、亲一亲,说句夸奖的话。

如果那位幼儿不愿说或说得不合适不要紧,老师可以以参加者的身份抱抱,亲亲夸夸娃,为他们做示范,同时示意幼儿也来夸夸自己的娃娃。这种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的结伴讲述,可以减少幼儿表述时的紧张成份,使孩子们得以调整自己的讲述经验,为下面的讲述作好准备。)

3.运用”改错“游戏,提供讲述思路。

(1)老师抱起娃娃:我的娃娃真快,你听,他长着像苹果一样的鼻子,绿绿的嘴唇,两条大大的耳朵,我真喜欢我的娃娃。

(2)幼儿运用集中讲述的方式,纠正老师不正确的讲述,同时说出正确的表述方式和思路。

老师可以这样启发幼儿:哪里说得不合适?为什么?如果你要说,又应该怎样?怎样说才能让别人一下找到你的娃娃?(提供新的讲述思路也是以游戏的方式组织起来的,老师故意说几句错话,让幼儿去纠错,因为中班幼儿已具备了初步识别字、词、句错误与否的能力。因此,在欢快的纠错活动中,他们又一次在自然,生动,有趣的玩耍中学习了新的讲述思路,并在纠错游戏中一遍遍地练习了新的讲述的思路的表述方式。)

4.从说”娃娃“到”夸“同伴。(1)请出一位幼儿。

(2)大家以集中讲述的方式”夸夸××小朋友“。老师注意引导幼儿运用先特点再其他的讲述思路进行”夸同伴“。

19.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分析及矫正 篇十九

1.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分析

(1) 个人因素。一是不能很好地处理负面情绪。比如玩玩具的时间结束时, 教师要求把积木收起来, 文博的玩兴被打断, 变得很不高兴, 并通过打周围的幼儿来发泄自己的不满。二是缺乏沟通技巧。在活动中遇到难题, 文博从来不会和他人商量、沟通, 常以自我为中心, 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总是用抢的方式, 如果抢不到, 就会靠“武力”去解决。

(2) 家庭因素。一是缺乏父母足够的关爱。文博的爸爸几乎长年不在家, 妈妈工作也很忙, 所以他和父母呆在一起的时间很少, 缺乏父母的关爱。二是对不良榜样的模仿。文博家里有许多带有攻击性的玩具, 平时喜欢看奥特曼的书、光碟, 误把“暴力”当“英雄”, 从而产生了攻击性行为。

2.攻击性行为的矫正

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时, 应及时加以克服和矫正, 我采取了以下矫正措施。

(1) 创设宽松的游戏环境。在游戏中, 我们首先保证文博所在的环境有充足的玩具、充足的空间, 防止大家一哄而上抢玩具的情景发生。当活动开展一段时间后, 我便引导文博和其他小朋友进行角色互换、交换玩具, 以防止因为玩具种类不够而发生纠纷。这样做以后, 文博的攻击性行为明显地减少了。当文博做出适宜的社会行为时, 我和其他教师及时奖励, 比如文博在户外游戏活动中没有动手打人, 就让他担任小班长带领其他幼儿回教室。

(2) 攻击性行为“冷处理”。当文博打人时, 我拉着文博的手到“自我控制区”, 用平静而严肃的语气对他说:“我不能允许你伤害其他小朋友, 请你待在这里, 直到你准备好重新和你的小伙伴玩为止。”在他自我控制的这段时间里, 所有的人都不和他说话, 也不去看他。文博待了一会儿后, 觉得这样实在太难受了, 想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我说:“没有小伙伴和你一起玩是不是很难受呢?”他点点头。“那你以后还欺负他们吗?”他用力摇了摇头, 我又说:“如果你觉得以后能做到, 就回到座位上, 但如果你再欺负其他小朋友, 怎么办呢?”他大声说道:“让其他小朋友看好我, 要是我还欺负别人, 我就一直一个人待着。”就这样,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适, 文博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了。

(3) 掌握正确的交往技能。我先让文博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关爱, 发现他的优点并且不断放大, 给予及时的奖励;当文博出现不好的行为时, 调查原因帮助疏导, 并用亲切的语言告诉他哪些才是正确的行为。经常给文博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关心的话语, 一个亲切的抚触, 让文博感受到教师和同伴的爱, 从而主动产生“我要做文明好孩子”的意识。

(4) 树立正确的榜样示范。我们教师尽量为文博提供一些正确的模仿源。平时文博特别喜欢警察、解放军, 我们就让文博明白警察、解放军不仅勇敢, 而且有礼貌, 遵守规则, 更喜欢帮助他人。在此基础上, 我们还在情景表演中让文博扮演一些角色, 让他从角色和角色间的互动中来学习帮助、合作和分享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5) 家园教育保持一致性。我们和文博的家人保持沟通, 共同商讨解决措施, 做到家园一致教育。我们建议文博妈妈多给文博买一些绘本、手工书、图画书, 提供一些拼插玩具给他, 这样既能对文博进行心理辅导, 又能转移文博的注意力, 培养文博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20.中班幼儿剪纸课程的探索 篇二十

关键词:幼儿剪纸;兴趣;方法;探索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6-101-001

剪纸作为传统的民间技艺,它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我们把剪纸活动作为班级特色来进行研究,是因为剪纸既能培养幼儿动作及小肌肉的发展,又能促进幼儿多种智慧潜能的开发,尤其是想象力、创作力的形成,为幼儿创新意识的形成打下基础。

1.利用适宜的环境激发幼儿剪纸的兴趣

教师除了要为幼儿营造—个宽松、平等、和谐、家庭式的生活和学习氛围外,还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激发幼儿剪纸的兴趣。

首先我们请幼儿欣赏了民间剪纸大师的剪纸艺术。民间剪纸大师剪出的栩栩如生的作品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然后幼儿现场尝试剪纸,让孩子们观察纸在小小剪刀下的变化,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

然后,通过在环境中布置剪纸氛围,如教室的墙壁上、走廊上、窗户上,我们都贴上或悬挂着各种剪纸作品,将幼儿熟悉的事物,如水果、花草、小鸟等通过剪纸形式展示出来,让幼儿在欣赏中激发起对剪纸的乐趣。

2.利用游戏让幼儿学会剪纸的方法

在课程实施中,我们要关注和重视孩子经验的自主积累和能力的主动发展,注重教育策略的运用。在教学中,我们大胆尝试运用新方法,使教学方法多元化,不断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得幼儿自主习得方法。

中班孩子年龄小,幼儿小手肌肉发展还不协调,力量也不够,所以使用剪刀有困难。在手指游戏中,我发现幼儿对于拇指是爸爸,食指是妈妈,中指是姐姐非常熟悉,我灵机一动,编成小儿歌:“小剪刀,向前伸,两个山洞竖起来,上面山洞爸爸钻,下面山洞妈妈姐姐钻进去,小剪刀和宝宝乐开花。”儿歌一念,小朋友都特来劲地做起了手指钻山洞的游戏,在做的过程中幼儿很快就掌握了正确的握剪刀的方法。

3.利用主题活动渗透剪纸活动

在课程探讨中,我们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遵循幼儿已有经验,选择性地组合和运用教材,自主地调整课程内容,构建不同的主题课程,使班级主题课程的构建体现个性化。

在主题活动《我找到的春天》中,我们注意挖掘与剪纸相融合的活动,同时考虑到现在孩子正在练习使用剪刀剪直线,我们将原有课程进行了一些调整。如绘画活动《美丽的郁金香》中,我们改变了幼儿用绘画形式体现“郁金香”,而是引导幼儿将红色纸沿直线剪成简单的长条,粘贴成郁金香的花束,比绘画形式更能表现出花束的绚丽色彩。在泥工《春天的花朵》中,我们将不同颜色的纸剪成不同的条,粘贴在一次性蛋糕盘四周成花造型,展现了花瓣的奔放。在《快乐的六一》主题活动中,幼儿剪窗花、制作“彩链”等,挂在教室门口,活动室墙上等,表达自己节日的快乐心情,使剪纸活动更具趣味性,不断激发幼儿创造的积极性。

4.利用区角活动给予幼儿创造空间

幼儿剪纸能力的发展不是一日之功、一招之力,而必须经过幼儿长久的自身实践操作与环境的互动才能得到,而区角的作用,正好满足幼儿的这一需要。在区角中,为幼儿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但使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自由的操作空间,可以让幼儿的创造力得到尽情张扬。因此,根据幼儿需要,我们创设了“剪纸乐”活动区域。

在区域里,根据近期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为幼儿提供相应的材料,供幼儿自由剪一剪。如在“新年到了”主题活动中,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材料,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打扮我们的活动室。有的幼儿制作“窗花”,有的幼儿制作“彩链”,有的幼儿制作拉花,还有的粘贴鞭炮等。在制作“新年彩蛋”中,通过亲自尝试,幼儿利用了不同的装饰方法,有的剪成直线粘贴在蛋壳上,有的剪成圆片贴在蛋壳上,有的剪成“流苏状”给鸡蛋穿上了“裙子”,还有的剪成简单的水果、动物等造型贴在蛋壳上,幼儿对不同的方法不断进行探索,乐此不疲,促使幼儿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得以发展。

在区角活动中,我们也能够更好地关注有差异的孩子。周媛宝宝剪纸比较流畅,当别的孩子练习剪直线条时,我们就为她提供了剪曲线的材料。徐乐宝动手能力比较差,还不会用剪刀,我们就耐心地指导他学习使用剪刀。通过区域中的个别指导,弥补了集体教学活动中个别指导的不足,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5.重视多种资源的利用,让资源共享

在开展本土文化的开发和利用中,我们要充分挖掘社会、幼儿园、家庭以及多媒体等多种资源的利用,丰富幼儿的感官经验,综合多种教育因素,灵活地、创造性地加以选择,作为班级课程的基本资源。

我们教室的墙壁上到处都有剪纸作品,我们在散步时会引导幼儿一一欣赏,介绍每一幅剪纸作品的名称和故事。当家长了解我们的剪纸课程后,很多家长都能及时了解剪纸信息,在家庭中为幼儿营造剪纸氛围,达到了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6.课程活动后及时反思,不断提升教育行为

在每次的课程活动后,我们都要进行及时地反思,对孩子有价值的活动行为进行有效的反思,做到自己与自己对话,进行自我质疑,进行自我解惑,不断梳理自我教育行为,在反思的过程中调整课程,提升自己教育行为的有效性。

在制作“彩链”时,我示范将彩链按照“红色、黄色、绿色、蓝色”的顺序进行依样排列,可是当幼儿操作时却没有按照颜色的顺序进行制作,作品是“惨不忍睹”,孩子们也失去了制作的兴趣。反思这个活动,我认为出现这样的结果与我不当的教学行为有关。首先,孩子还没有具备将四种颜色进行依样排列的能力,要先选择两种颜色进行交换排列。另外,孩子制作彩链还有困难,尤其是一环套一环的粘贴方法有难度,那么,我们可否只先要求幼儿能够将圆一圈一圈的连起来,这是制作的难点,而不要先要求孩子按照颜色的顺序进行粘贴呢?当孩子熟练操作后,可以再提高要求,进行依样排列,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通过反思,在区域活动的指导中,我调整了自己的教育行为,没有要求孩子进行多种颜色的依样排列,孩子们大胆制作,虽然颜色没有有序排列,但五颜六色的彩链同样将我们的活动室打扮得美丽、热闹。

上一篇:时政热点备考下一篇:村级远程教育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