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防保科工作计划

2024-10-02

2015年防保科工作计划(通用10篇)

1.2015年防保科工作计划 篇一

2013年防保科工作计划 辞旧迎新中我们迎来了2013年,在过去的2012年我们在市卫生局市疾控中心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我卫生院防保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受到了上级领导及卫生院领导的肯定和表扬。但是这与上级领导及卫生院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加倍的努力使我镇的防保工作更上一个台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2013年卫生院防保所工作计划。

人员分配:郭彩彩;计划免疫,主要负责疫苗登记,报表上报,资料收集整理,异常反应报告

乔艳丽:死因监测,儿保。主要是收集死亡卡片,登记并上报。儿保负责适龄儿童建立儿童保健登记册,进行系统管理,并且负责监管协助乡村医生随访并上电脑。

艾中共:五大卫生、院内感染、消杀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异常反应处理、樊修平:疫情管理、传染病管理、结核病管理、艾滋病管理,精神病管理

郜海燕:妇保、叶酸的发放

常江苏:负责全面工作,参与其他各项工作。

1、计划免疫:重点是适龄儿童的未种通知,常江苏分五个村,其余村由郭彩彩和樊修平共同管理,每天下午通知未种对象来我镇防保所打针,通知不到的有乡村医生通知。接种率要求单苗接种率90%,信息化率达95%以上.同时要做好二类疫苗HIB、水痘、肺炎疫苗的接种工作,通过提成方法使轮状病毒疫苗的在我镇得到推广和应用,创收一部分经济效益。

流动儿童的管理和接种一直是困扰我镇的老大难问题,2013年我们要拿出具体的方案,加大力度把流动儿童的管理接种工作要有一个大的起色。每季度对全镇所有的村庄特别是乡镇及政府所在地进行一次摸底登记,掌握流动儿童底数,及时进行补证补种,进行规范管理,摸底要求要留下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联系方式便于动态管理。每次活动结束后及时上报各种资料

郭彩彩负全责,分配计划免疫的各项工作。比如三月份的流动儿童调查等。完善预诊登记等。

2、死因监测:乔艳丽负责死亡卡片的收集、登记,常江苏负责卡片的上机。每季度到民政、公安、计生部门核对死亡人员名单,核对信息,及时补报。继续保持全镇死亡率在6%0的目标。

3、儿童保健: 主要有乔艳丽负责,为0-36个月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建册率98%以上,开展新生儿访视及0--6岁儿童系统保健管理。新生儿访视2次,儿童保健1岁以内4次,第2和第3每年2次。4、5、6岁

各一次,主要内容包括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开展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意外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督促协助乡村医生登记、随访、上机。登记、随访达到70%,上机要求达到60%。

4、妇保;主要有郜海燕负责,早发现孕妇,为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早孕建册建档率≥40%,开展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和产后访视。开展至少5次孕产妇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主要内容包括一般体格检查、产前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督促协助乡村医生登记、随访、上机。登记、随访达到70%,上机要求达到60%。负责叶酸的发放和上报。

5、疫情、传染病的管理,主要有樊修平负责,难点是传染病发现率不高,要求加强主动监测,每月15号左右、28号左右对全镇乡村医生进行督促。每旬对医院各科室进行传染病漏报检查,包括放射科、检验科及临床科室。督促门诊医生书写好门诊日志,使门诊日志不缺项、不漏项、发现疫情及时上报。及时上报各种报表并记录,报告率及时率均要求达到100%。继续做好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培训工作。

难点是阳性结核病人的发现,随访。做好3.25结核病宣传、今年要求建立黑板报、宣传日当天拍照片等。

6、五大卫生:做好餐饮服务单位的摸底、上报,抓紧时间建立新的学校档案,完善学校档案,加强对卫生室的消毒监测和管理工作。

7、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中心性工作,比如胆维丁乳和麻疹查漏补种工作。

对全体人员要求:各付其责,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做好自己分管的各项工作,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计划,合理安排各项工作。

下周工作安排:

1、对全镇10多个砖窑等流动儿童聚集地进行流动儿童摸底调查。

2、麻疹查漏补种,由防保所人员电话通知结合村医通知漏种人员及时到防保所补种。

3、结束学校的胆维丁乳口服工作,召开乡村医生会议,由村医开始胆维丁乳接种工作。

常江苏2013.03.13

2.2015年防保科工作计划 篇二

我代表第八届委员会向大会做2014年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计划报告。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第八届委员会自2012年12月成立以来, 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的领导下, 在全体委员、各学术 (专业) 委员会委员、广大会员的共同努力下, 在省市区和地方设备维修学会的有力支持下, 学会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比较好的完成了2014年的工作计划。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在2013年被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评为优秀分会, 被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评为机械工程师技术资格认证工作先进单位等。

一、2014年工作总结

(一) 开展学术活动, 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学术交流是学会工作的重要内容, 是会员之间、科技工作者之间进行学术研讨、经验交流、知识传播、信息沟通的平台。

2013年12月和2014年5月, 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故障诊断专业委员会、中国设备管理协会设备诊断工程委员会两次联合发文征集论文, 这次论文集分别由秘书处、《设备管理与维修》、《振动与冲击》负责联合征集、编辑审核、出版等工作, 在2014年7月出版, 《设备管理与维修》增刊共有72篇 (连同其他论文计111篇) , 《振动与冲击》增刊共有164篇, 合计共有236篇。

在8月19日-22日召开的2014年全国设备监测诊断与维护学术会议上, 共有86篇论文进行宣读;9个专题报告;6个设备新技术应用交流报告。

在这次会议上, 由我国设备工程领域学科带头人高金吉院士作《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过程机械监测诊断与智能维护》专题报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主任委员徐小力教授作《设备服役监测预警及预知维修的若干信息化技术》专题报告, 同时还有三一集团周翔高级副总经理, 研究员级高工作《三一工程机械远程监测系统的应用与发展创新》专题报告等。在分会场, 有长期负责大型石化企业设备部门工作的北京燕山石化叶晓明研究员高工作《北京燕山石化设备管理信息化应用实践》报告;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委员西安交通大学林京教授作《机械非平稳动态信号的信息理解方法研究》报告;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委员上海宝钢罗立凤教授级高工作《数控机床状态诊断新技术》报告;西安交通大学陈雪峰教授作《机械装备运行安全保障与寿命预测的挑战与进展》;重庆大学邵毅敏教授作《齿轮轴承缺陷的非线性激励机理与振动特征》;上海交通大学彭志科教授作《参数化时频分析原理、方法及应用》等。

为发挥产学研优势, 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会议专门组织两场设备新技术创新应用实践交流论坛, 邀请资深专家作专题发言, 效果十分显著。分别由北京西马力检测仪器有限公司马汉元总经理作《设备检测诊断新技术应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北京京航公司乔文生总经理作《设备故障诊断新技术应用实践》;上海宝欧工业自动化公司范靖总经理作《设备委外维护维修》;上海海申石油化工公司黄克俭总经理作《设备及制造润滑新技术应用》;重庆太鲁科技发展公司吉维群总经理作《推进亚微米铜基润滑油应用》;安徽容知日新信息公司市场部王之剑经理作《设备智能化应用新技术》等。这些报告贴近企业、贴近实践, 通过开展论文交流, 对设备管理及维修工作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已得到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工矿企业的欢迎和高度关注。

(二) 植根企业、服务企业、引领企业设备管理维修进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设备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 对设备管理与维修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退休自然减员以及这些年的企业改革改组, 很多具有丰富经验的设备管理与维修人员提前退休和离岗, 使得企业设备管理与维修人员、特别是高级管理与维修人员严重缺乏, 根据这一情况, 分会和各地设备维修学会加大了技术培训的力度, 收到很好的效果。

1.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设备工程研修中心2014年已举办多期培训班, 主要有“现场实用润滑技术普及”“设备点检管理与技能”、“PLC自动化及变频调速应用技术”、“液压系统维修及故障诊断实用技术”、“特种设备管理与事故应急预案”等。

2.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设备故障诊断中心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国内工业设备诊断技术的推广、服务和培训。为企业提供最优技术方案, 培训了一批中高级技术人员, 在行业中享有很高声誉。

3. 各地设备维修学会举办各种研讨会、培训班和论坛, 均取得很好效果。

4. 经中国科协委托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 河北省机械工程学会、河北省机械行业协会承办的“节能减排与企业能源管理”高级研修班于2014年6月24日在河北省邢台市举办。此次参加研修班的学员主要来自于京津冀的科研院所、企业和高校, 共计51名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本次研修班共聘请了4名专家授课,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继续教育处罗平处长主持开班式, 并分析了节能减排对于京津冀发展的重大影响, 希望学员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 并能够有所收获。这次高级研修班得到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大力协助。

(三) 加强学会的组织建设, 是做好学会工作的有力保证

1. 坚持民主办会。

自2012年12月换届、成立第八届委员会以来, 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全体委员会议, 总结分会一年来的工作, 研究布置下一年度的工作。

2.

第八届设备管理学术委员会、监测与诊断学术委员会、设备维修与改造学术委员会、设备润滑与液压学术委员会、《设备管理与维修》杂志编委会、科普与培训委员会, 都已正常开展工作。

3. 强化省市区和地方学会的联系及沟通

省市区和地方设备维修学会是学会工作的主力军和同盟军, 通过加强联系使学会工作更有生命力。目前省市区和地方学会与分会联系比较密切, 主要通过刊物、信函、电话、电子邮件、分会网站等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

(1) 上海市设备维修专业委员会定期 (每季一次) 召开秘书长会议, 使学会工作有计划、有方向、有主题。专业委员会下属润滑技术研究组多年来坚持每季度定期召开润滑学术研究会议, 并及时作会议报道, 印发会议纪要。

(2) 天津市设备维修学会、湖北省设备与维修工程专业委员会、洛阳市设备维修学会解放思想、开拓进取, 受到会员单位的欢迎。近年来, 学会重点开展了设备维修和更新改造等各种活动。

(3) 陕西省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每年召开一次年度全体理事大会, 举办各种设备维修应用交流会、设备管理讲座以及论文征集活动。

(四) 编制“设备工程技术路线图”

根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开展分技术领域技术路线图研究背景及行动计划”的行动方案安排, 依托专业分会、行业协会组织研究并编制“分技术领域路线图系列丛书”。

2014年1月3日由分会在北京召开《设备工程技术路线图》项目编制方案会议, 根据会议精神, 秘书处积极筹备编写工作, 到2014年7月已完成《设备工程技术路线图》初稿, 目前已将电子版稿子发放到8位专家, 由8位专家进行审核、补充修改, 力争9月份定稿上交出版社。

(五) 借用展览会平台, 使分会更好地为行业服务

1.2014上海国际风电运营维护大会暨展览会在上海召开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根据2013年工作安排, 定于2014年7月2日~4日在上海世贸商城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产业工作委员会、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上海市分会、中国国际商会上海商会、上海市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等联合举办的“2014上海国际风电运营维护大会暨展览会”隆重召开。

2014年7月3日下午在上海世贸商城一楼贵宾室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主办专题报告会———风电设备运行维护高端论坛。会议由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设备维修专业委员会刘林祥会长主持, 大会首先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杨申仲总干事作“我国节能减排发展趋势———加快发展风电绿色产业”专题报告;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育部现代测控技术重点实验室谷玉海副研究员作“风电行业设备检测技术应用”;北京西马力检测仪器有限公司马汉元总经理作“风电行业设备商端检测仪器仪表应用”报告;安徽容知日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市场部王志剑经理作“风电行业设备智能化管理”报告;上海宝欧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范靖总经理作“风电行业设备委外维护维修”报告;上海海申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黄克俭总经理作“风电设备及制造润滑新技术应用”报告等。

2. 继续做好在2014年11月20~22日在北京举办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润滑油品及应用技术展览会, 由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将在展览会期间举办“现代设备润滑新技术高端论坛”, 欢迎各位代表光临。

(六) 编辑出版工作

1. 办好《设备管理与维修》和《设备维修动态》两份会刊。

《设备管理与维修》杂志 (月刊) 是我会会刊, 自1980年创刊以来, 从内容到外观质量都不断提高, 受到有关部门和广大读者、作者的欢迎和好评, 拥有众多的读者和广告用户, 口碑较好, 发行量在同类期刊中居上, 今年以来杂志社在倾听广大读者意见, 研究如何提高办刊质量, 如何扩大信息量, 进一步满足设备管理与维修行业广大读者的需求做了大量工作。

《设备管理与维修》杂志社在2014年4月8~11日在南昌市举办2014工业服务与维护维修论坛暨设备管理创新“金点子”征集评选活动, 会议邀请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专家、科技社团人员、企业高级经理和技术人员与到会代表交流互动, 答疑解惑, 取得很好效果。

2.

《设备维修动态》 (月刊) 是我分会内部刊物, 至2014年7月已出版389期, 《设备维修动态》以报道学会活动、省市和地方学会动态为主, 同时报道政府有关政策法规和重要经济信息, 开展经验交流, 提供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和有关信息, 是贯彻执行中国科协、学会工作总部对学会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工作安排、联系分会委员、各学术委员会委员、省市和地方学会以及广大会员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各省、市、区设备与维修分会及时提供活动信息, 特别分会团体会员单位等要积极提供信息, 以便进行更好的交流, 优势互补。

(七) 积极开展设备工程师、见习设备工程师资格认证工作

2014年7月8~10日在上海市设备维修专业委员会精心组织下, 由分会秘书处配合, 共同举办2014年度设备工程师培训、考试学习班, 通过全体人员共同努力, 准备向总会申报五十名设备工程师及见习设备工程师, 在整个活动期间得到上海刘林祥会长支持帮助, 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二、2015年分会工作计划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已成立两年, 根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事业发展规划要点 (2012-2017) 》, 结合我分会的工作重点, 制定2015年度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工作计划。

(一) 分会第八届委员会2015年工作主要目标

1. 学术交流质量和实效显著增强。

学术会议与期刊质量明显提高;学术交流与推动学科发展、促进自主创新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得更加紧密;学术交流形式和机制不断创新。

2. 为设备管理与维修工程学科发展做出新贡献。

对决策咨询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促进学会服务创新能力提升和服务区域经济的效果更加明显;承担社会服务职能和政府转移职能取得新进展;科普工作实现新突破。

3. 对设备工程人才成长做出新成绩。

“以人为本”、“会员之家”、“设备工程师之家”的理念和服务会员的自觉性更加牢固;与会员联系更加紧密;服务会员方式不断创新、内容更加丰富;学术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会员和广大设备科技工作者对分会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4. 学会自身能力切实增强。

分会组织的作用得到更加充分发挥;分会建设不断优化和加强;办事机构秘书处队伍素质和能力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二) 2015年分会工作计划

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建设一个充满激情、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学会。要围绕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绿色制造、和谐发展、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1. 学会工作要“贴近企业、服务行业”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领导多次强调, 学会工作要“贴近企业、服务行业”, 要求学会工作的重点要进行调整, 要面向企业, 面向科技前沿, 推动产学研的紧密结合, 提升我们国家制造业的水平。这是学会的方向问题, 一定要把握好。同时积极拓展和延伸学术活动成果, 不断提高学术活动水平。

(1) 学术交流是促进学术发展与促进人才成长的手段, 是学会凝集科技工作者的基础。要把开展高质量的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发展、促进自主创新作为主要任务, 推进学科的交叉融合与相互渗透, 促进学科群建设, 培养创新人才, 增强学会学术影响力, 提高社会公信力。

(2) 学术活动选题既要关注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的前沿问题, 也要关注关键性、紧迫性的技术瓶颈问题;既要关注学科领域内的前沿课题, 也要关注相关学科的发展课题。

(3) 提升学术活动效果。加强对学术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 发挥学科引导作用, 服务科技创新, 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积极推动科技成果凝练、共享、转化和推广。

(4) 积极做好2015年设备学术年会筹备工作。

2. 主动承接政府转移职能

根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意见》,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重大决策。中央的重大政策和举措的出台为科技社团与社会管理创新, 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指明了方向, 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抓住设备管理体系创新改革的机遇, 发挥分会综合优势, 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如有新的精神分会秘书处及时向各位传达。

3. 继续做好设备工程师、见习设备工程师资格认证及国际互认工作

(1) 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 扩大各行业设备管理与维修领域。

(2) 认真做好服务工作, 使资格认证工作健康发展。

(3) 与高校加强联系, 做好见习设备工程师资格认证工作。

(4) 通过试行阶段探索出一套工作方法, 规范操作规程, 我们与总会进一步沟通争取在收费上采取更优惠的措施, 使资格认证更好地开展起来。

总之, 开展设备工程师、见习设备工程师资格认证工作是国家为培养和造就设备工程领域大批优秀实用人才的重大举措, 对提高设备工程技术人员整体素质非常重要, 同时根据上级要求, 2014年创造条件积极准备开展高级设备工程师资格认证工作。

4. 根据需求组织技术培训

重视继续教育, 举办技术培训, 提高从事设备与维修工程人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是学会的一项长期任务。几年来, 学会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在当前新的形势下, 如何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

5. 加强与省市区和地方学会的联系

(1) 目前有些省市区和地方学会与我们联系比较密切, 今后要不断扩大, 有条件省市区赶紧成立设备维修组织, 同时通过刊物、信函、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联系和交流。

(2) 办好“走进地方”、“走进车间”活动。进一步完善“走进地方”等深入基层、服务企业系列活动, 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服务效果。打造分会服务企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载体、新平台。

(3) 积极开展面向企业的技术、管理与信息咨询。发挥省区市学会和分会学术委员会的各自优势, 组织专家为企业解决市场分析、技改、管理、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关键问题、难点问题, 努力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设备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6. 充分发挥学术 (专业) 委员会和团体会员的作用

(1) 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学术委员会是学会开展活动的骨干力量, 是主力军。希望各学术 (专业) 委员会要制定近期学术活动计划和建议。

(2) 团体会员是学会活动的中坚力量, 如何发挥团体会员的作用, 同时还要不断发展团体会员, 目前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已有12个团体会员单位, 希望团体会员单位有什么需求, 随时与分会秘书处联系, 分会今后努力做好扎扎实实的服务工作。

7. 积极主动承担社会服务职能

(1) 主动承接来自各企事业单位的设备咨询项目和课题研究, 发挥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综合优势, 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2) 2015年与上海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等有关单位继续联合在2015年举办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润滑油品及应用技术展览会和2015年国际风电展览会。

(3) 积极开展社会服务。组织开展企业发展规划论证、设备科技成果评定、项目评估、设备及技术鉴定等科技评价活动以及科普活动。

8. 提高自身能力, 巩固发展基础, 更好地为会员服务

(1) 积极宣传先进会员和优秀科技工作者, 表彰举荐优秀科技人才, 宣传设备管理先进事迹。积极征集会员献身科技、服务社会、积极为学会做贡献的模范事迹, 在分会动态上开辟专栏并推荐给相关媒体进行大力宣传。

(2) 表彰优秀科技人才。做好“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技奖”“绿色制造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奖项评选及获奖人员的宣传工作。鼓励分会各级组织开展科技人才奖励活动, 打造针对性强、成效显著、影响力大的设备管理品牌奖励活动。进一步加大对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表彰与宣传力度。

各位委员、各位代表, 本次会议得到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单位大力支持和帮助, 在此表示真挚感谢!让我们共同预祝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总部的领导下, 学会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

3.2015年防保科工作计划 篇三

编辑点评:近日,许多人的微信朋友圈都几乎被柴静的“穹顶之下”刷屏了,100多分钟的雾霾调查触目惊心。这也体现出人们对于“雾霾”的关注程度。事实上,随着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环保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各类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和完善,各地方也出台了相应的环保整治的严厉措施。

京津冀是全国乃至全球雾霾重灾区,地方政府早已采取相关措施大力治理大气污染。2014年2月14日,继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后,北京市政府就出台了《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而在今年的工作措施中,我们看到有两项措施与印刷行业密切相关,严苛的大气污染排放标准即将出台,这意味着今后凡是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企业,在北京将没有生存空间。

4.防保科个人工作计划 篇四

(?一)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学习<中华?_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管理实?施办法>、?重点传染病?行业诊断标?准和传染病?防控知识,?提高医务人?员的诊疗和?防控水平;?及时传达卫?生主管门下?达的相关传?染病防控工?作安排和指?令任务文件?精神,并组?织实施。

? (二)?严格执行、<计?算机管理制?度>、<疫?情节假日值?班制度>,?提高疫情报?告的及时_?。发现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及时报?告上级部门?,并协助疫?情的调查处?理工作。 ?

? (三)?认真执行,结?核病将转入?我院诊疗,?我院应协助?县疾控中心?做好结核病?归口管理工?作,及时督?导结核病病?人并做好登?记、上报治?疗工作。发?现肺结核病?人或疑似病?例及时进行?网络直报,?将病人转结?核病门诊或?病房住

院治?疗,转诊率?达100%?。

二?、免疫规划?管理

(?一)、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做?好计划免疫?工作,及时?掌握本辖区?人口变动及?接种情况,?按规定建立?各类登记新?生儿30天?建卡率达9?8%以上、?常规苗接种?率达95%?以上 五苗? 单苗接种?率分别达到?98%以上?, 五苗 ?全程覆盖率?达95%以?上,及时做?好登记入册?、上报工作?。主动收集?流动儿童基?础资料、每?季至少一次?到南元社区?、计生部门?等部门收集?流动儿童资?料,每年两?次开展入户?摸底调查工?作,查漏补?种,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开展接种。?

?

? (二)?、加强计划?免疫疫苗管?理,根据、,?疫苗领发记?录完整做好?疫苗出入库?登记,建立?冷链管理制?度。按要求?做好无偿疫?苗的接种工?作。

(?三)、做好?计划免疫信?息化管理,?配合当地学?校、幼儿园?做好学生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_工作,并?做好补_、?查漏补种及?数据上报工?作。

(?四)、做好?预防接种副?反应的监测?工作,使报?告及时率、? 零 病例?报告及时率?达100%?,提高业务?素质,杜绝?接种事故发?生,对计划?免疫针对_?疾病发病率?:

5.XX县人民医院防保科工作计划 篇五

预防保健科工作计划

今年是我院继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又一年,也是我院开展“技术年”活动的一年,根据医院工作计划总体要求,结合全国卫生县创建工作,特制定预防保健科工作计划:

一、政治学习,思想作风与职业道德建设

加强政治学习,搞好思想作风与职业道德建设,坚持每月1—2次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不放松,强化职业道德行风,使每个工作人员都能高标准、严要求,尽职尽责完成每项工作。

二、科室管理

1、进一步规范、细化现有的工作制度和职责,使每项工作有章可循。

2、积极参加院内、外组织的各类培训。我科计划在今年8月份组织一次传染病防治知识全员培训。

3、逐步完善全国卫生县创建工作中的各项制度和任务;配合疾控部门做好县、乡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相关工作。

4、认真落实、完成院领导统一安排的工作,完成上级主管部门指派的各项任务。

三、工作质量管理

(一)、传染病、性病管理

1、认真组织学习《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意识,加强传染病、性病管理。

2、加强传染病的登记、统计上报工作,首诊医生发现传染病病人后要及时填写传染病卡片,按规定内容、时限,上报院防保科,不得迟报、瞒报、谎报。

3、积极开展各类传染病、性病的监测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4、定期下科督促检查,杜绝传染病、性病的漏报、迟报。

(二)、计划免疫管理

1、强化服务意识,做好两苗接种有关工作。

2、提高医疗质量,做好婴幼儿出生缺陷监测工作。

3、规范预防接种,做好传染病流行季节的人群接种工作。

四、健康教育工作

1、建立健全院健康教育网络。

2、设置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栏或宣传版。

3、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病人及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住院病人及陪护家属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80%。

4、坚持开展控烟工作,公共场所有禁止吸烟标志。

5、收集保管整理资料。

五、社区卫生服务

1、做好社区慢性病发病情况调查。

2、深入开展糖尿病、支气管哮喘病的防治工作。

3、进行社区人群的健康讲座。

6.2015年防保科工作计划 篇六

日前, 天津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教委、市财政局、市农委、市水务局、市卫生计生委、团市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2015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实施方案, 本市今年“三支一扶”工作正式启动, 计划从全市招募207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招募对象为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本市生源2014届、2015届毕业生, 部分支医岗位可扩大至天津市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外地生源2014届、2015届本科毕业生, 或天津市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本市生源2014届、2015届专科毕业生。主要面向滨海新区以及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武清区、宝坻区、蓟县、静海县、宁河县等10个涉农区县从事基层服务工作, 服务期限为2年。报名时间为5月5日8:00至5月8日18:00, 5月23日笔试。考生可通过天津市人才服务中心网站 (www.tjtalents.com.cn) 进行网上报名并查询相关信息。

今年是天津市第10年实施“三支一扶”计划, 目前已有1170名高校毕业生从事“三支一扶”工作。天津市政府对在服务期间的“三支一扶”大学生给予工作、生活补贴, 第一年按每人每月3000元标准发放, 第二年按每人每月3500元标准发放, 并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政策, 为其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7.2015年防保科工作计划 篇七

一、加强乡村教师师德建设

(一)坚持立德树人,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工作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资格定期注册、评优奖励的重要内容,落实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乡镇中心学校党组织和党员教师作用,丰富乡村教师精神文化生活,重视乡村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疏导工作,增强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和幸福感。(省教育厅牵头;省委组织部、宣传部,团省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配合)

二、创新乡村教师培养模式

(二)在教师培养、准入、培训、管理、考核等方面,执行各级各类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实行师范类专业培养质量定期评估制度,鼓励师范院校聘请中小学、幼儿园优秀教师到学校为师范生授课。(省教育厅牵头;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配合)

(三)整合当地教研训资源,推动师范院校与各级政府、中小学校共建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建立师范生全学段学习实践制度。鼓励师范院校每年派遣高年级师范生到乡村学校实习1个学期,置换出乡村教师到优质中小学、幼儿园进行跟岗研修。(省教育厅牵头;各州、市人民政府配合)

(四)加大乡村教师培养力度,自2016年起,设立定向免费师范生专项招生计划,用于支持高等学校与各级政府、中小学、幼儿园、各类企业联合推进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改革,根据各地需求、岗位空缺情况和乡村学校实际需要,采取“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方式专门培养本专科层次的小学全科、“民汉双语”、初中“一专多能”、特殊教育“双证书”、农村职业教育“双师型”等教师。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定向免费师范生培养工作的支持力度,鼓励各地多渠道筹资支持该项工作。(省教育厅牵头;省编办、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民族宗教委,各州、市人民政府配合)

(五)在部分省属高等院校建立“民汉双语”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在具备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探索建立定向或委托培养“民汉双语”幼儿教师机制。(省教育厅牵头;省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民族宗教委配合)

三、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

(六)扩大“特岗计划”实施规模,重点为乡村学校补充紧缺学科教师,确保特岗教师与在职在编教师享受同等待遇;鼓励和支持各地自主实施以补充乡村幼儿园教师为主的当地“特岗计划”。(省教育厅牵头;省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编办,各州、市人民政府配合)

(七)普通高校毕业生赴边境县、市和3个藏区县、市乡村学校任教满3年的,按照我省有关规定,享受学费补助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省财政厅牵头;省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配合)

(八)招聘教师优先保障乡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需求,坚持分类指导原则,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乡村学校实际需求,提出招聘岗位条件及要求,经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准后,组织分学科考试、考核,确保招聘人员“人岗相适”,招聘计划可向本地生源倾斜。(省教育厅牵头;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各州、市人民政府配合)

(九)鼓励县及县以上所属学校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师,自愿到乡村学校任教,到乡村学校连续服务满2年以上(含2年)的,从到乡村学校服务之日起,省财政给予每人每年1万元的工作岗位补贴。(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牵头;省财政厅、教育厅,各州、市人民政府配合)

(十)各地要创新方式,鼓励城镇退休的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讲学。省财政统筹资金,比照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给予适当支持。鼓励乡村学校联合聘用或单独招聘符合条件的音体美专业社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省教育厅牵头;省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各州、市人民政府配合)

四、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

(十一)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各州、市、县、区人民政府根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按照“以岗定补、在岗享有、离岗取消、实名发放、动态管理”的办法,实行乡村教师差别化生活补助政策,重点向条件艰苦地区、村小及教学点倾斜。差别化生活补助政策的范围、对象、档次及标准等具体办法,由各州、市、县、区自行确定。各地不得将乡镇工作岗位补贴充抵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省财政统筹资金,对落实差别化生活补助政策较好的地区予以综合奖补。(省教育厅牵头;各州、市人民政府,省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配合)

(十二)依法依规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依法为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费。在现行制度架构内,做好乡村教师重大疾病救助工作。关心教师健康,每年为乡镇及以下学校教职工提供1次免费常规体检。(省教育厅牵头;省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卫生计生委,各州、市人民政府配合)

(十三)加快实施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按照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统筹予以解决,并优先向乡村女教师倾斜。把改善乡村教师住宿、食堂、办公条件与实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等工程相结合,因地制宜,整体推进。(省教育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各州、市人民政府配合)

五、深化乡村教师管理改革

(十四)优化编制结构,强化编制管理,优先保障乡村学校需求。定期清理学校在编不在岗人员,严禁占用或变相占用教职工编制。严禁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长期使用临聘人员。村小、教学点教职工编制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并报同级机构编制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省教育厅牵头;省编办、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各州、市人民政府配合)

(十五)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并设立正高级教师职称。完善符合乡村教师实际的职称评价标准,规范乡村教师职称评聘条件。中、高级岗位设置向乡村学校倾斜。城市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称(职务),应有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经历。(省教育厅牵头;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配合)

(十六)推进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改革,严格考试标准,改革考试内容及方式。以师德表现、工作成效和在职学习培训结果为基本依据,试行5年一周期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省教育厅负责)

(十七)按照学校规模,在核定编制总额内,配备必要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加强对寄宿制学校和农村留守儿童集中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省教育厅牵头;省编办,团省委配合)

(十八)深化中小学校后勤服务改革,减轻乡村教师额外工作负担。鼓励各州、市、县、区人民政府加大资金统筹力度,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按照师生规模,为中小学、幼儿园配备工勤人员和安保人员。(省教育厅牵头;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各州、市人民政府配合)

(十九)完善“以县为主、县管校聘”体制,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每年有15%的优秀校长和10%的骨干教师在城乡学校之间、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交流轮岗。(省教育厅牵头;省编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各州、市人民政府配合)

六、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

(二十)开展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到2020年,对全体乡村教师和校(园)长进行不少于360学时的专业化培训。完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统筹各级各类培训项目,加大送培下乡、乡村教师访名校、教师工作坊、信息技术能力应用等培训模式实施力度,着力提升乡村教师学科教学能力。立足于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全面实施“名校(园)长名师工作室建设工程”,建立50个省级名校(园)长工作室和200个省级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优秀校(园)长和教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实施“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工程”,推动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向县级教师发展中心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其在县域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施“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和校(园)长培训基地建设工程”,鼓励各地遴选建设一批乡村教师、校长培训基地学校。引导乡村学校根据教师个体专业发展需要,实施校本研修模式改革。(省教育厅牵头;省财政厅配合)

(二十一)建立教师培训经费保障长效机制,各州、市人民政府要切实承担责任,根据国家和我省有关要求,按照教师工资总额2%和教育费附加5%的比例安排教师培训经费。中小学校要按照不低于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5%的比例安排教师培训经费。(省财政厅牵头;各州、市人民政府,省教育厅配合)

(二十二)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鼓励校际合作,推广并完善“强弱携手”“教育发展协作区”等模式,为乡村学校培养一批教学能手。鼓励企业、社会、个人多方参与,加快乡村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探索建立一批教师网络研修社区,为乡村教师提供优质教学资源,促进乡村教师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省教育厅牵头;省财政厅、工业和信息化委,各州、市人民政府配合)

(二十三)落实国家和我省基层人才培养各项政策规定,优先安排乡村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人才培养项目。(省委组织部牵头;省教育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配合)

七、完善乡村教师激励机制

(二十四)建立师德、能力、业绩、贡献并重的乡村教师考核评价标准,将“教得好”作为乡村教师获得表彰的重要指标。省人民政府对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乡村学校和教学点任教、贡献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对在乡村学校连续从教20年以上的乡村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县、市、区人民政府对在乡村学校连续从教10年以上的乡村教师给予鼓励。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对乡村学校、乡村教师予以倾斜。(省教育厅牵头;省委宣传部,省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各州、市人民政府配合)

(二十五)完善基础教育领域云岭教学名师、各级学科带头人、各级骨干教师梯级培养、选拔和管理办法,对乡村教师给予计划单列。(省教育厅牵头;省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配合)

(二十六)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建立专项基金,对长期在乡村学校任教的优秀教师给予物质奖励。(省教育厅牵头;省委宣传部配合)

(二十七)广泛深入宣传乡村教师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关心支持乡村教师和乡村教育的浓厚氛围。(省委宣传部牵头;省教育厅配合)

八、强化各级政府责任

(二十八)各级政府是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责任主体,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将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情况纳入当地政府工作考核指标体系。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统筹管理、规划和指导。发展改革、财政、机构编制、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民族宗教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主动履职,切实落实工作责任。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省政府教育督导机构要会同有关部门每年开展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情况专项督导,公布专项督导评估结果,对工作成效显著、成绩突出的予以表扬,对实施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8.2015年康复科工作计划 篇八

在新的一年里为了将科室工作做得更好、使医疗工作顺利进行,医疗质量逐渐提高,特订计划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1、在医院党、政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全科人员继续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并认真贯彻执行,坚持“九不准”,积极参加院内外一切政治活动,坚持政治学习。

2、调动全科人员的积极性,继续发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争取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善服务态度,一切为了病人,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疾苦,做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二、业务、人才培养方面

1、开展门诊诊疗工作,争取住院人数达到40人,收入达到380万。2.向其他相关科室医师推介本科特色,加强与ICU、骨外科、其他科室的合作;

3、拟开展穴位贴敷、脐疗、足心疗治疗中风后遗症、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穴位埋线治疗中风后运动障碍、肩周炎、慢性胃肠炎、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药熏洗治疗肢体运动障碍,突出中医特色; 4.有计划对本科医师、治疗师进行全面康复培训,做到康复理论和

康复治疗技术每周一小训,每月一大训,以提高每位医师的康复理论及康复治疗技术水平。

5、加强人才培养,拟派三名治疗师和两名护士先后到省级康复医学科参加康复进修学习。拟增加1名内科研究生,三名康复治疗师,可以从在本院实习的学生中挑选,还可以从外面招聘,申请一名有经验的针灸治疗师,开展中医治疗项目。鼓励现有治疗师考康复治疗师证,争取人人有证;

6.按照诊疗方案进行,及时完成临床路径;

7、鼓励开展新项目新疗法,鼓励科研及论文撰写。将其作为评先的条件之一。争取2项科研立项,2篇论文在国家级杂志发表; 8.利用万名医师下乡村和网络、电台,做好科室宣传;

9.新院建成后,三年后,在充分利用60张床基础上,争取达到80张床,争取再引进四名研究生,一名康复专业,一名内科专业,一名骨科专业,一名针灸专业,十名康复治疗师,康复科分成三个单元:卒中单元、骨关节病单元、内科病单元(老年病康复),康复治疗师也分成三组,有计划地向这个方向培养。

三、综合治理方面

9.2015年感染科护理工作计划 篇九

2015年在院党总支院委会的领导下,在护理部的业务指导下,根据医院总体工作目标及护理部的计划,结合科室工作以“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为标准开展工作,具体计划制定如下:

一、工作目标:

1、强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

2、注重细节管理,认真落实核心制度,加强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

3、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4、合理配置护理梯队,实施护士岗位管理。

5、完善护理绩效管理,做到合理、公平、公正。

6、积极了解护理新动向、新理念,做好护理教学工作。

二、具体措施:

(一)加强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确保护理安全。认真落实核心制度及流程,加强业务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1、发挥护理质控小组的作用,护士长每天督促,每周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检查不少于四次,月底召开小组会议,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整改措施。

2、配合护理部完成四个季度工作检查,并及对存在问题分析整改。

3、每月做好护理工作重点安排并认真组织落实。

4、加大健康宣教力度提高知晓率,加强沟通杜绝护患纠纷。

5、加强护理管理,对重点病人,重点环节、重点时段、加强监督减少护理风险、缺陷及差错。

6、配合护理外勤工作,认真做好三贴工作:贴近护士、贴近病人、贴近病房。

7、每季度上报不良事件,并分析原因整改。

(二)、业务管理

1、科室全年不少于四次护理业务查房,提高专科护理水平。

2、积极开展护理会诊,护理查房,病历讨论,落实有效护理措施确保护理安全。

3、进一步深化整体护理理念,以病人为中心,进一步规范健康教育制度、流程,确保措施的有效性。

4、每月召开护士会议,及时反馈本月工作重点,不良事件,并安排下月的工作。

(三)培训考核

1、护理技能培训重点:科室安排护理骨干参加护理部技能培训。今年培训10项操作,包括徒手心肺复苏及专科操作穿脱隔离衣。

2、护理业务要求:每月二次护理理论知识培训,有记录,有讲稿。培训内容为:核心制度、应急预案、护士应知应会内容及专科疾病护理知识、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及常规及并发症的处理。3.科室依据岗位能级标准进行护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分层考核。

4、专科理论及技能:科室根据制定的考核计划,逐层落实,讲究实效,为培养专科护士打下扎实的基础。

5、选派护理骨干去上级医院培训学习,提高护理专科技术水平。

6、鼓励护理人员参加自学及函授学习,积极撰写护理论文。

(四)、教学科研工作:

1、指定有带教资格的老师带教,按实习大纲完成实习任务。

2、每周组织实习生培训一次,每月实习生教学查房一次。

3、实习生出科前完成理论、操作考核及优、良、差的评定。

(五)、优质护理服务

1.实行分层管理,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

2.通过无铃声病房,及时巡视病人,及时添加液体,口服药督服到口。

3.加强护患沟通,改善服务态度,加强首接负责制,做好专科健康教育,减少投诉及纠纷的发生。

4.在院病人进行分阶段健康教育,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医患联系卡、方便护士、病人受益。

5.以病人为中心,夯实基础护理,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6、每月召开公休会,向患者征求意见,及时为患者解决问题。7对住院病人发放满意度测评表,随时了解患者所反馈的信息。

(六)积极参加“5.12”国际护士节护士技能比武、演讲比赛。

(七)人力资源管理

实行人性化管理,加强薄弱时间段人员安排,并制定应急状态下的人力资源应急方案,对有特殊情况护理人员,给予合理的适当的照顾。

(八)、制定护理管理目标

1、住院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93%。

2、病房管理合格率为≥90%

3、特一级,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90%。

4、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5、护理文书合格率≥85%。

6、护理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达100%(合格分85分,不及格者补考)。

8、健康教育覆盖率100%。

9、高危患者入院跌倒/坠床风险评估率≥95%

10、出院病人电话回访率≥15%

10.2015年防保科工作计划 篇十

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中心环节,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关要求, 经省政府同意, 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全省工业发展现状

工业是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近年来,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以加快实现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跨越发展为目标, 积极作为、科学务实, 着力推进工业转方式调结构, 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全省工业经济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实力显著增强, 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 工业经济总量居全国前列

2014年, 全省工业实现增加值25341亿元, 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2.6%, 居全国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第3位。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3488亿元、利税14263亿元、利润8763亿元, 均居全国前列。

(二) 产业体系发育良好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我省工业在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和水的供应业3大门类、41个大类和197个中类中均有分布。国家统计的工业产品中, 我省有100余种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工业自我配套能力较强, 汽车、农业机械、工程机械、电工电器、纺织服装等行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

(三) 骨干行业竞争优势较强

2014年, 全省轻工、化工、机械、冶金、纺织、电子信息6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万亿元, 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82%, 其中轻工、化工、机械 (含汽车) 3个行业突破2万亿元。轨道交通、高档数控机床、核电风电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大功率发动机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竞争优势明显。

(四) 布局渐趋优化

“两区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加快推进, 东、中、西部协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产业在不同区域间梯次分布, 发展空间得到有效拓展。各类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保税区、工业园区、特色产业聚集区、产业示范基地等成为现代工业的主要载体。县域工业成为工业布局的基本单元, 功能区划分进一步明晰。

(五) 企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积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 大企业支撑作用持续显现, 中小企业及民营经济日趋活跃。2014年营业收入过100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162户, 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50%。过千亿元的企业增加到10户。全省工业技改投资中, 民间投资占85%以上。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已有185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山东。

(六)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2014年, 全省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3%, 比“十一五”末提高0.47个百分点。全省65%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建有技术研发机构。全省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52家、国家工程实验室12家、国家工程 (技术) 研究中心36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3家、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5家, 均居全国前列。2014年, 工业领域申请发明专利42521件、授权发明专利5152件, 分别占全省的55%和49%。

(七) 能源利用水平显著提高

“十一五”期间, 全省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005年的2.15吨标准煤下降到2010年的1.4吨标准煤, 累计下降34.6%。“十二五”前3年, 全省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1.5%。主要产品能耗明显下降, 纸和纸板单位综合能耗下降32.43%, 水泥下降29.77%, 烧碱下降28.97%, 炼铁下降23.44%, 火力发电下降4.32%。

(八) 新型业态初步显现

工业企业开始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服务业加快与制造业双向融合。工业总集成总承包、合同能源管理、工业研发设计等一大批新兴业态不断涌现, 全省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超过50%, 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 工业化和信息化加快融合

信息技术在工业设计及研发、现代物流、生产流程再造、节能环保、市场营销等领域广泛应用。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76.6, 重点行业装备数控化率达到50.2%, 中小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研发、管理、生产控制和电子商务的比例达到38.1%。传统制造模式加快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

同时, 还应该看到, 我省工业经济也面临着严峻挑战。着眼于在更高层次、更广视角参与国内外竞争, 推动由大到强、凤凰涅槃, 实现转型升级新跨越, 山东工业当前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和差距。一是产业层次偏低。对资源依赖性较强, 初级产品多、产业链条短, 多数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 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产品较少, 基础原材料、能源和高耗能产业占比偏高。二是创新支撑能力不足。工业增长主要依赖产能扩大和产能叠加, 企业盈利仍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低价能源和资源、较少的环境成本补偿等途径。依靠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机制尚未形成主流。三是工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加剧。虽然“十一五”以来全省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绩, 但能源消费总量仍处于惯性增长区间, 工业增长与节能减排的矛盾没有明显缓解。四是市场体系发育相对滞后。我省市场化程度不够高,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尚未完全发挥,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业转型升级。与工业结构紧密相关的企业产权制度、市场体系、市场准入制度、公用事业等方面的改革相对滞后, 工业转型升级的配套机制条件和氛围有待进一步改善。

二、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思想、推进原则和奋斗目标

(一)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对山东工作重要批示精神, 围绕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总目标, 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坚定不移贯彻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战略, 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着力打造山东工业升级版。

(二) 推进原则

1. 坚持有进有退, 注重内涵发展。

大力培植发展新兴产业, 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大幅度提高工业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转移过剩产能、改造低效产能、淘汰落后产能, 为先进产能更好发展腾出土地、资源、环境和市场空间。

2. 坚持创新驱动, 实现融合发展。

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加大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力度, 推动工业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深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发挥信息化在转型升级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不断提升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服务支撑能力。

3. 坚持园区带动, 促进集聚发展。

以骨干龙头企业为依托, 打通一批产业链的关键环节, 加快形成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提高产业集中度。以园区为载体, 加快产业调整和退城进园, 推动工业向园区聚集。

4. 坚持生态优先, 推动绿色发展。

强化资源环境倒逼机制,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 打造能源梯度利用、资源接续利用、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新型工业产业链条, 实现有限资源能源价值放大倍增,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5. 坚持市场主导, 实现转型发展。

尊重市场规律, 落实企业转型升级主体地位,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通过市场竞争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创新体制机制, 以新的人才红利、改革红利替代旧的人口红利、资源红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不断增强工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和活力。

(三) 奋斗目标

1. 工业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继续领先。

到2020年, 争取以不超过30%的新增土地、40%的新增能耗和50%的新增物耗, 实现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人均工资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 工业经济总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成为中国工业经济重要增长极。

2. 现代工业体系基本形成。

到2020年, 全省基本形成以新兴产业为先导、以高端装备产业为支撑、以原材料深加工产业为保障、以现代消费产业为亮点、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的现代工业体系。

3. 工业与其他产业加快融合。

工业在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和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特色产业体系成为城镇化的重要支撑。工厂化生产、公司化运营引领现代农业新型生产方式。工业化与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实现齐头并进、良性互动、融合发展。

分阶段具体目标:

三、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路径

今后一个时期, 全省工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和重点领域:培植发展4大新兴产业, 改造提升18个传统优势行业, 化解淘汰6大领域低效落后产能。

(一) 培植发展4大新兴产业

对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经济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的新兴产业, 以攻克关键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膨胀产业规模为主攻方向, 加快形成我省工业增长新引擎。

1. 高端装备制造。

主攻方向:高端数控机床、海洋工程和油气开采、石油化工设备、发动机、轨道交通、工业机器人、航空航天、核电装备、大型成套设备、高档仪器仪表、清洁能源装备、节能环保装备、高端基础零部件。

转型升级路径:攻高端, 强基础。增强产业创新能力, 加快自主开发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 突破核心和系统集成技术, 实现重大装备国产化。加强基础工艺和基础材料研究, 实现关键零部件自主化, 提升基础配套体系发展水平。

2. 现代医药。

主攻方向:化学药品、生物技术药品、现代中药、海洋药物、新型医疗器械、生物医用材料等。

转型升级路径:加强基础和应用研究, 攻克并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加快创新药物产业化, 加快新版GMP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改造, 提升医药产业国际化水平。优化医药产业结构, 壮大产业规模, 加快发展海洋药物、生物技术药物、中药现代化、新型医疗器械等产业领域, 延伸、扩展和提升产业链条, 实现产业高、新、特发展。

3. 新一代信息技术。

主攻方向:大规模集成电路、高端软件、云计算设备、数字家庭、新一代网络与通信、物联网、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应用电子等产品和领域。

转型升级路径:完善基础, 以用兴业, 融合发展。以促进信息消费为总抓手, 以构建“智慧山东”为目标, 加快提升信息基础设施综合承载和服务能力, 推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围绕高端、关键终端设备和产品, 突破新一代信息技术核心技术, 发展专用电子装备、器件和软件, 完善产业配套体系, 提升信息技术产业水平和规模。

4. 新材料。

主攻方向:高性能碳纤维、化学纤维、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 高性能酚醛树脂、环氧树脂、氟材料、超/微滤膜、特种橡胶、工程塑料等先进高分子材料, 先进陶瓷、特种玻璃、新型隔热保温材料、高性能摩擦材料等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高性能磁性材料、催化材料、发光材料、抛光材料、储氢材料等稀土功能材料与器件, 高品质特殊钢、航空航天铝合金、大型及超大型铝合金工业型材、高档铝箔等高端金属结构材料, 石墨烯、碳纳米管、超导材料等前沿新材料。

转型升级路径:立足现有优势领域, 着眼新材料产业发展方向, 加强重点新材料关键技术研发和创新成果产业化。发挥重点新材料企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加快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比较优势突出、掌握核心技术的新材料企业。打造特色新材料产业聚集区, 带动吸引上下游企业向基地集中, 加快完善新材料产业协作配套体系。

(二) 改造提升18个传统优势行业

我省造纸、食品、纺织、服装、家电、家具、汽车、工程机械、船舶、农机、建筑陶瓷、水泥、玻璃、有色金属、钢铁、轮胎、石化、煤化工等行业已经具有一定的产业规模, 转型升级的重点是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量。对基础扎实、质效下降的传统优势行业, 以控制总量、优化结构、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主攻方向, 加快提质增效、转型发展, 进一步巩固扩大竞争优势。对产能过剩、消耗较高、效益偏低的产业, 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主攻方向, 削减总量, 优化存量, 提高产能利用率。

1. 造纸行业。

重点领域:纸浆、纸及纸板等。

转型升级路径:深度开拓纤维原料资源, 攻关突破关键技术, 重点发展终端产品, 完善提升产业链条。创新管理营销服务, 提升品牌影响力。研究推广节能减排和资源回收利用技术。

重点任务:在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整合木浆原料资源, 加快发展地产秸秆清洁生产制浆。研发置换蒸煮、生物酶促制浆、高得率制浆、中水回用等清洁节能制浆技术, 提升高强度、功能化、环保型、高附加值造纸技术。控制一般产品产能规模, 开发和增加高得率浆和再生纤维原料造纸产品, 大力发展专用信笺、特种笔记本、精美包装、艺术壁纸和中高档办公用纸、产业用纸等高附加值产品。适应纸消费市场变化, 转变创新营销理念, 发展自主品牌行销和品牌网络营销。探索建立适合国情省情的废纸回收体系, 完善政策措施, 促进再生纤维回收利用。

2. 食品行业。

重点领域:粮油、肉禽水产、调料乳品等日常需求食品, 罐头、焙烤、饮料等休闲方便食品, 白酒、啤酒、葡萄酒等酿酒系列产品。

转型升级路径:把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作为增强行业竞争力的核心和根基, 加强食品行业标准建设, 引领健康营养消费模式。专注优质产品精深加工, 加强地域特色品牌培育, 创新市场营销开拓方式。

重点任务:完善食品质量安全法制体系, 围绕原料生产、产品加工、储存、运输、销售全过程, 建立健全行业标准和企业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打造公平、公正、安全的食品生产、销售、消费环境。探索市场营销新方式, 积极实施地理标志和证明商标制度。加强食品原料基地建设, 依托龙头骨干企业的支撑带动, 丰富原料品种, 提升原料品质。加强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 提高精炼油和专用油比重, 扩大低温肉制品生产, 加强水产品综合开发利用, 研发多功能、高附加值乳制品, 开发营养型、旅游特需型休闲食品。以芝麻香型和浓香型为主打, 攻占白酒市场制高点;以增强品牌影响力为目标, 通过强强联合提高啤酒市场份额;以引领健康时尚饮酒理念为突破, 扩大葡萄酒消费群体。

3. 纺织行业。

重点领域:棉纺织、毛纺织、家纺、产业用纺织品。

转型升级路径:加快改变以棉纺初加工为主的行业结构, 加大新材料研发力度, 补齐印染行业短板, 推进毛纺织、家纺高端化, 加快产业用纺织品开发及应用。

重点任务:加快发展高档精梳、多种纤维混纺、色纺纱和差别化、功能化化纤混纺纱线, 及交织、色织织物和功能性整理产品。加强超仿真、功能性、差别化纤维、新型生物质纤维的开发应用。加大印染高效短流程前处理技术、无水少水印染技术及功能性后整理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力度。大力发展高支毛精纺面料、半精纺面料、高端系列化家纺等高附加值产品。拓展产业用纺织品在汽车船舶、建筑环保、卫生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4. 服装行业。

重点领域:男女正装、休闲装、运动装、职业装、时装、童装等服装。

转型升级路径:走高端服装制造和时尚引领之路。以公共服务平台为带动, 促进服装产业集聚协作发展;以信息化改造为引领, 实现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新变革。

重点任务:壮大提升一批服装产业链龙头企业, 凝聚服装设计、面料研发、品牌营销等关联企业, 建设特色服装产业集群。积极采用人体数码扫描技术和裁剪缝纫自动组合技术, 大力发展工业化量身定制和高端定制。加强营销创新和供应链管理, 探索网上销售等电子商务模式, 提高市场消费快速应变能力。大力开展企业形象和品牌标识的策划与宣传, 夯实自主知名服装品牌基础。

5. 家电行业。

重点领域: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电视机、热水器、小家电。

转型升级路径:巩固传统家电产品市场优势地位,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提高信息化和网络化水平, 推动产品向高端、节能、智能化发展。培育配套产业支撑体系, 提高集约集聚发展水平。

重点任务:开发生产高效能、智能化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等骨干产品, 突破产业核心技术, 加快传统电视向网络显示终端转型。开发新一代高效热水器产品, 普及推广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扩大小家电产品系列规模, 提高市场占有率。

6. 家具行业。

重点领域:实木家具、软体家具、钢塑家具、文体用家具、人造板材。

转型升级路径:提高产品设计水平, 积极培育市场知名品牌, 推进企业间和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兼并联合, 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行业技术进步, 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挖掘优秀传统文化, 开发个性化产品。强化产业标准, 加快落后产能淘汰力度。

重点任务:巩固实木家具市场地位, 丰富产品品种。加快发展各类健康、新型软体家具。立足我省板材资源优势, 拉长产业链条, 提高终端产品比重。进一步突破核心技术, 发展更加环保、健康、时尚产品。

7. 汽车行业。

重点领域:轿车、客车、载货车、专用车及关键零部件, 汽车新能源技术。

转型升级路径:加快调整产品结构, 巩固优势产品地位, 发展中高档产品, 提升新能源汽车水平, 开发新型专用车。加强关键零部件研发, 提升配套能力。强化品牌建设, 提升市场知名度。

重点任务:进一步巩固重型载货车优势地位, 加强汽车动力、环保、控制等新技术研究和应用, 提高整车产品质量水平, 丰富产品品种。提升中高档轿车、客车比重, 加大设计研发投入, 夯实发展基础。大力发展各类新能源汽车, 掌握核心技术, 提升产品档次。加快发展节能型载货车发动机和乘用车发动机、变速器总成、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 提高技术含量和产品质量。开发生产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 以及混合动力汽车用动力耦合及传动装置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 突破关键技术, 增强配套能力。完善新能源汽车配套政策, 规范管理, 探索新型经营模式, 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发展零部件再制造技术。

8. 工程机械行业。

重点领域:推土机、装载机、挖掘机、起重机、路面机械, 液压件等关键零部件。

转型升级路径: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 加强配套体系建设, 提高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能力, 不断开发市场竞争能力强的节能、环保高端产品。强化自主品牌建设, 提高市场占有率和产品知名度。

重点任务:加快30吨以上液压挖掘机、6米及以上全断面掘进机、320马力及以上履带推土机、6吨以上装载机、600吨以上架桥设备发展速度。发展动力换挡变速箱、湿式驱动桥、回转支承、液力变矩器、压力25兆帕以上液压马达、泵、控制阀等关键零部件。提高筑路机、大马力推土机、大吨位汽车起重机、大吨位装载机、大型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大型智能全液压履带式钻车等重大装备自主创新水平。

9. 船舶行业。

重点领域:船舶、海洋工程装备、游艇、船用主机及配套产品。

转型升级路径:加快传统低附加值产品升级换代步伐, 强化核心技术及产品设计研发等薄弱环节, 开发培植新一代特种船舶、现代游艇、大功率船用主机、海工装备等高端产品, 削减长线低附加值一般产品产能。

重点任务:提升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远洋渔业船舶产品档次, 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游艇、船用大功率发动机、船用锅炉、压载水处理系统等优势产品, 积极开发现代公务船、执法船、出口型全铝垂钓船等新型产品, 提高产业集中度。

1 0. 农机行业。

重点领域:大中型拖拉机、农用运输机械、联合收获机械、植保机械、经济作物机械、农产品加工与畜禽养殖机械等。

转型升级路径: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提升, 发展增产增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高效智能化农业装备及核心零部件。培育大型企业集团, 扶持“专、精、特、新”小型企业, 加强农机配套体系建设, 完善产业链。

重点任务:加快大中马力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 大型联合收获机械和植保机械等优势产品升级换代, 向大型、多功能、联合复式作业、智能化方向发展, 拓展发展领域。发展果蔬种植与收获、设施农业装备、畜牧健康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业新能源利用等设备, 开辟新的发展领域。突破关键共性技术、核心基础部件, 研究开发拖拉机传动和电控技术, 地理信息、作物产量自动测量、故障报警、自动调节技术, 智能化作业技术和精准农业技术等, 加快提升产品技术水平。

1 1. 建筑陶瓷行业。

重点领域:高档瓷砖、卫生洁具、功能陶瓷、新型建筑陶瓷等。

转型升级路径:走基地化发展路子, 控制生产总量, 提升品牌质量, 增加花色品种, 推广先进技术, 加强节能减排。

重点任务:按照专业化、标准化、配套化要求, 建设淄博、临沂建筑陶瓷工业基地。大力推进陶瓷砖产品薄型化, 开发设计耐磨、耐污、防滑、保温等多功能型新品种。引进消化吸收干法制粉、压机、窑炉、喷墨打印、增材制造等工艺装备及制造技术, 加快工艺装备的更新换代。推广应用先进高效的除尘、脱硫、脱硝、粉煤灰制砖等环保技术与装备, 加强余热回收利用, 加快窑炉、喷雾干燥塔等设备节能改造。

1 2. 水泥行业。

重点领域:水泥及制品。

转型升级路径:坚持存量调整, 严格控制水泥熟料新增产能, 提高产业集中度。全面推进清洁生产, 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推动水泥窑无害化协同处置废弃物。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 拓展水泥基材料及制品应用领域。

重点任务:控制熟料年产能, 稳定提高新型干法熟料占比, 提高产能利用率。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高标号水泥、特种水泥、商品混凝土及水泥制品。加大余热发电、粉尘高效治理、资源综合利用等新技术应用。

1 3. 玻璃行业。

重点领域:玻璃及深加工。转型升级路径:坚持减量调整, 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广应用高端工艺技术, 提升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坚持节能环保约束, 面推进清洁生产。

重点任务:严格控制省内新上玻璃产能, 加快产能转移, 提高玻璃产品销地产比重。大力发展钢化玻璃、夹层玻璃、中空玻璃、镀膜玻璃、导电膜玻璃、电子玻璃等深加工产品, 拉长产业链, 开发多功能复合型和特种产品, 推动企业联合重组。

1 4. 有色金属行业。

重点领域:铝及铝制品加工、铜及铜制品加工。

转型升级路径:适度控制铝和铜冶炼能力, 加快发展精深加工, 开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 拉长产业链。推广应用冶炼节能环保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 加强铝、铜回收利用。

重点任务:鼓励铝冶炼及加工企业差异化、专业化发展, 加强新材料开发研究, 突破铝材加工关键技术, 加快发展轨道交通用铝材、航空航天用铝材、汽车和船舶用铝材、药用和电子铝箔、高性能复合材料等。推进铜产业链的延伸发展, 提高我省铜材与精炼铜的比重, 以替代进口为目标发展铜材精深加工产品, 生产高性能、高精度、高附加值的铜杆、线、缆、箔、管、板带等产品。推广应用先进电解铝节能环保工艺技术。研究绿色环保铜冶炼及铜加工技术, 推广应用新型冶炼、连续铸造、轧制、连续挤压等技术。以重点企业为依托, 完善铝、铜回收体系。

1 5. 钢铁行业。

重点领域:炼铁、炼钢及钢铁深加工。

转型升级路径:优化产业布局, 推动内地产能向沿海临港发展。推进企业联合重组, 提高炼铁、炼钢企业产业集中度。坚持减量提效,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依法依规清理违规项目, 引导鼓励规模较小的钢铁企业退出炼铁、炼钢生产, 向钢铁产业链下游转移。

重点任务:加快实施青钢搬迁, 建设日照钢铁精品基地, 组建形成山钢、淄博齐鑫、潍坊精特、邹平钢铁、鲁中钢铁、临沂钢铁6大钢铁冶炼企业集团。改造提升板材、H型钢、优质线材等高端产品, 积极发展家电、汽车、轮胎、精密铸造、机械产业用钢铁品种, 提高钢材深加工能力。

16.轮胎行业。

重点领域:乘用子午线轮胎、载重子午线轮胎、工程子午线轮胎、农业子午线轮胎、航空轮胎, 以及安全轮胎、智能轮胎和特种轮胎等。

转型升级路径:提高轮胎行业集中度, 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产能整合。调整产品结构, 控制低档轮胎产能规模, 发展高性能、绿色、安全、特种轮胎产品。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和装备, 开发应用绿色制造技术。鼓励发展配套原材料, 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培育自主知名品牌。

重点任务:参照国际先进标准以及欧美等国轮胎标签法规, 制发实施我省轮胎产品的能效、环保、安全强制性标准, 提高全钢和半钢子午线轮胎质量水平。提高工程子午线轮胎产品质量稳定性, 积极发展高性能、长寿命巨型工程子午胎。加强研发设计, 开发生产农业轮胎, 以及安全、节能、高速高里程和智能轮胎。发展新型合成橡胶、骨架材料、橡胶助剂等配套原材。加强轮胎设计研究, 开发先进生产、检测设备。规划建设轮胎试验场、橡胶材料研发、橡胶轮胎大宗商品交易等公共服务平台。发展自有品牌, 培育国际知名品牌, 强化商标国际注册工作, 开拓国际市场。建立轮胎回收网络, 规范轮胎翻新, 鼓励胶粉和再生橡胶的利用, 开发推广再生橡胶生产、橡胶粉直接应用、再生橡胶尾气净化、废橡胶环保节能型热解等新技术、新工艺。

17.地方炼化行业。

重点领域:炼油及深加工。

转型升级路径:压减一次炼油能力, 延长产业链条, 调整空间布局, 推进联合重组, 合理规划建设油气输送管线和石化物流配送体系。

重点任务:推进石化工业园区建设, 引导企业退城进园和向沿海布局, 促进炼化一体化发展。提高二次、三次加工能力, 加快发展石化深加工产品。稳妥推进乙烯产业发展, 破解石化产业升级瓶颈。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炼油企业与中央企业联合重组, 做强做大一批重点企业。推广和攻克劣质重油加工技术、清洁油品生产以及节能减排关键技术。

18.煤化工行业。

重点领域:化肥、焦化。

转型升级路径:压减氮肥和焦炭产能, 调整产品结构, 降低煤炭原料消耗。延伸产品链条,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广应用先进工艺技术, 降低能耗, 减少排放。

重点任务:严格控制氮肥新建项目, 实施化肥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制度,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鼓励合成氨生产企业在不增加原料能源消耗总量的基础上, 发展烯烃、芳烃等高附加值产品。发展新型肥料, 积极开发各类新型缓控释肥、抑制剂型稳定性肥料、增效剂型缓控释肥、氨基酸螯合肥料、生物肥料等。推广应用先进气体净化技术、低能耗水溶液全循环尿素生产技术、氮肥生产污水零排放、废气废固处理及清洁生产综合利用技术。焦炭年产量控制在4000万吨左右, 鼓励发展高精密铸造焦。提高焦化行业化工产品比例, 发展高附加值焦油深加工产品、焦炉煤气综合利用。支持企业加强协作, 推动焦化行业内部联合重组和钢焦联合发展。

(三) 化解淘汰6大领域低效落后产能及设备

严格节能及污染物排放标准, 通过经济、技术和市场手段, 加快其淘汰、退出市场的步伐, 为先进产能腾出发展空间。2017年年底前, 全面完成现有落后产能淘汰任务;2020年年底前,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 结合我省实际, 制定实施省淘汰计划。鼓励各地结合实际, 主动转移不适合当地发展的产能, 主动淘汰低质低效产能。

1. 轻工领域。

主要淘汰以下产品、工艺设备及生产线:年产1万吨及以下废纸制浆生产线;元素氯漂白工艺技术;小幅宽、低车速文化用纸、包装纸板、生活用纸纸机 (生产线) ;直接接触饮料和食品的聚氯乙烯 (PVC) 包装制品;以氯氟烃 (CFCs) 为发泡剂的冰箱、冰柜、汽车空调器、工业商业用冷藏、制冷设备生产线;以氯氟烃 (CFCs) 为发泡剂的聚氨酯、聚乙烯、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达不到环保标准的铅蓄电池。

2. 纺织领域。

主要淘汰以下产品、工艺设备及生产线:使用年限超过15年的生产设备;浴比大于1∶10的棉与化纤间歇式染色设备;R531型酸性粘胶纺丝机;年产能2万吨及以下粘胶短纤生产线;湿法及DMF溶剂法氨纶生产线;涤纶长丝锭轴长900 mm及以下半自动卷绕装置;间歇法常规聚酯产品等。

3. 机械领域。

主要淘汰以下产品及生产线:WP-3挖掘机、J31-315机械压力机等高耗能落后机电产品;淘汰GC型低压锅炉给水泵、JD型长轴深井泵;1-10/8型动力用往复式空气压缩机、9-27系列高压离心通风机、BX2-500交流弧焊机、磁放大器式弧焊机;JDO3系列变极、多速三相异步电动机;达不到节能、排放法规要求的各型号内燃机及单壳油船;BLR-31型称重传感器等。

4. 化工领域。

主要淘汰以下工艺装置:200万吨/年及以下常减压装置;主产品为尿素的8万吨/年及以下合成氨装置;隔膜法烧碱;50万条/年及以下的斜交轮胎等生产装置;淘汰小包装 (1公斤及以下) 农药产品手工包 (灌) 装工艺及设备;雷蒙机法生产农药粉剂等装置。

5. 冶金领域。

主要淘汰以下工艺设备:电解铝行业16万安培以下预焙槽;200立方米及以下铁合金、铸铁管生产用高炉 (镍铬生铁高炉按炼铁项目进行管理) 。

6. 建材领域。

主要淘汰以下生产线:不符合水泥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与建材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水泥熟料生产线;平拉工艺平板玻璃生产线 (含格法) ;1000万平方米/年以下纸面石膏板生产线;100万平方米/年以下的建筑陶瓷砖、20万件/年以下低档卫生陶瓷生产线;500万平方米/年以下的改性沥青类防水卷材生产线;500万平方米/年以下沥青复合胎柔性防水卷材生产线;100万卷/年以下沥青纸胎油毡生产线等。

四、保障措施

(一) 加快推进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打造有利于产业升级的良好环境。继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 最大限度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 简化审批程序, 放宽民间投资领域, 打破市场准入壁垒, 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促进各类要素在市场中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创新政府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方式, 强化政府指导和服务职能, 更加注重事中、事后监管, 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优质服务, 创建良好发展环境。发挥各类行业协会在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中的指导推动作用, 依托各行业协会, 加强行业转型升级辅导工作, 吸纳行业专家学者承担发展规划、指导、评估评审方面的工作, 提供社会化服务。 (省编办牵头, 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环保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商务厅、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安监局、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配合)

(二) 强化节能、减排、技术、标准倒逼机制

严格落实节能目标责任考核机制, 继续实行节能目标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实施节能重点工程, 加快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建立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 完善能源环境交易平台, 扩大节能量交易试点, 推行节能量交易制度。突出重点领域, 严格执行能耗、环保等准入标准, 制定全省分阶段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转移低效产能的指令性计划。对能耗、电耗、水耗达不到行业标准, 以及污染物排放不达标、总量排放超标的企业, 提高差别电价加价标准, 实行惩罚性电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 提高排污费用标准, 形成落后产能退出的倒逼机制, 建立进退有序的市场通道。完善重点行业生产经营技术标准规范, 强化能源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质量安全、生产安全、职业危害等市场准入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加强重点行业的市场准入与退出管理, 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省政府节能办、省环保厅牵头,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安监局配合)

(三) 实施“五个一百”工程

按照分行业转型升级导向和规划目标, 在产业培植、自主创新、改造提升、产业链延伸、兼并重组、转移淘汰等方面建立项目化管理制度, 全省每年筛选500个左右具有基础性、关键性、导向性作用的重大项目, 强力推进, 加快培育一批新兴产业, 改造提升一批传统产业, 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转移淘汰一批低效产能, 兼并重组一批关联企业。对列入省“五个一百”重大项目, 由省、市、县三级相关部门落实专人负责, 实行全过程跟踪服务, 强化要素保障, 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确保按时完成。各市要抓好本市范围内重点培植发展的优势支柱产业, 做好产业园区规划, 优化以县 (市、区) 为单位的工业产业布局。各县 (市、区) 要重点抓好新建企业、新上项目, 以大项目带动骨干企业发展, 以大企业引领优势产业形成,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 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国资委配合)

(四) 建立创新驱动机制。

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培育创新载体, 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工业设计中心等平台建设。鼓励大型行业检测、认证等中心逐步向第三方机构发展, 提供社会化服务, 提高关键设备利用率。扶持发展行业性和区域性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推动具有实用价值的创新成果进行产业化应用和推广。落实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科技厅牵头, 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配合)

(五) 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深入实施两化融合“477”工程 (《山东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方案 (2014—2018年) 》提出的4项重点任务、7个重点行动、700个配套项目) , 围绕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模式培育等重点领域, 建设一批“两化”深度融合重点项目。突破核心元器件、高性能芯片、高端软件等核心技术, 构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应用创新平台, 提高工业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和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 再造发展新优势。加大对“好品山东”全省工业电子商务平台支持力度, 整合全省电子商务资源, 打造群体品牌, 促进电子商务集聚式、品牌化发展。依托济南“中国软件名城”、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国家超算中心, 在济南规划建设“山东信息馆”, 作为信息技术交流、成果展示、产业示范、消费体验的基础平台, 纳入全省经济社会重大基建项目。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 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配合)

(六) 实施工业转型升级品牌提升计划

支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 采取收购、兼并、控股、联合以及委托加工等方式, 创建全国乃至国际知名品牌。引导和督促企业加强质量管理, 提高产品质量, 夯实创建名牌的质量基础。鼓励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家和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引导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和产业集群企业制定联盟标准等团体标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依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加强专利政策与科技、产业等扶持政策的衔接, 制定奖励办法, 扶持发明专利授权单位、专利代理机构发展。支持企业参加国内外会展活动, 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加快培育一批代表山东工业、山东产品新形象的国际知名和国内一流品牌。 (省质监局牵头,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工商局、省知识产权局、省财政厅、省商务厅配合)

(七) 深入开展行业对标活动

围绕自主创新、技术改造、质量品牌、“两化”融合、管理创新、节能降耗、循环经济等重点领域, 在各行业选树一批行业标杆示范企业, 深入开展行业对标助推转型升级活动, 推广典型经验, 促进先进技术标准、科学管理方法、高效工艺设备等广泛应用。组织企业以同行业国际一流企业为标杆, 学习借鉴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经验、生产方式、营销模式等, 提升企业整体素质。探索建立行业对标长效机制, 推动各类企业缩小与省内、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差距, 实现跨越赶超。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 省商务厅配合)

(八) 鼓励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

重点发展研发设计、商务服务、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提升工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鼓励设立工业设计中心, 发展研发设计交易市场。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货物配载中心, 加快标准化设施应用, 推进第三方物流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提高信息技术服务水平, 促进工业生产流程再造和优化。推广合同能源管理, 积极发展社会化节能环保服务体系。推广制造装备、施工设备、运输工具、生产线等融资租赁, 创新抵押质押、发行债券等金融服务。发展战略规划、营销策划、知识产权等咨询服务。鼓励服务外包, 引导发展总集成总承包, 加快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强化典型示范带动, 树立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互动发展的典型, 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省发展改革委牵头,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政府节能办、省环保厅、省金融办配合)

(九) 提升工业领域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

提高工业领域利用外资水平。鼓励外资投向先进制造、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领域, 积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合作。利用国内市场优势、资源优势和智力资本优势, 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积极引进研发团队等智力资源, 更好地利用全球科技成果, 努力掌握一批核心技术。鼓励跨国公司在鲁设立采购中心、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等功能性机构, 发展配套企业。鼓励企业深度参与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合作。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省内技术成熟、国际市场需求大的行业, 向境外转移部分生产能力。推动在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建立境外重化工园区。鼓励有实力企业开展境外油气、铁矿、铀矿、铜矿、铝土矿等重要能源资源的开发与合作, 建立长期稳定的多元化、多渠道资源安全供应体系。鼓励企业在科技资源密集的国家 (地区) 设立研发中心, 与境外研发机构和创新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合作。鼓励实力强、资本雄厚的大型企业开展成套工程项目承包、跨国并购、绿地投资和知识产权国际申请注册, 建立境外营销网络和区域营销中心, 在全球范围开展资源配置和价值链整合。 (省商务厅牵头,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配合)

(十) 强化人才支撑保障

围绕工业转型升级需要, 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 加强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加强院士引进和服务工作, 依托“千人计划”吸引海内外高层次创业创新型人才。增设产业“泰山学者”岗位, 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实施工业转型升级“领军计划”, 着力培育一批在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重大产品研发、创新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具有突出贡献的领军人才和领军团队。加快建立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家培养、选拔、激励、监督和服务机制, 打造一支掌握现代经营理念, 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企业家队伍。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牵头, 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配合)

(十一) 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土地

通过盘活存量、优化增量, 统筹安排项目用地,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探索建立以单位土地面积投资强度、产出效益、创造税收等为指标的分区域、分行业工业用地标准体系, 对达不到标准的项目不予供地或对项目用地面积予以调整。整合、挖潜和盘活存量土地, 建立完善工业用地退出机制, 依法清理低效、闲置土地, 进一步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土地投入产出效率。科学合理布局工业项目, 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原则, 有序引导工业项目进区入园。探索建立“飞地经济”用地模式, 合理确定项目转出地与转入地税收分享办法, 实现合作共赢、转型发展。充分发挥土地利用计划的调控作用, 引导新增建设用地向列入省“五个一百”工程的重大建设项目、重点培植产业倾斜, 优先支持转型升级项目用地需求。 (省国土资源厅牵头,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配合)

(十二) 加大财税和金融支持力度

统筹安排省级工业类、科技类财政资金, 扶持重点向工业转型升级领域倾斜。对符合条件的“五个一百”工程重点项目, 优先纳入省级股权投资引导基金项目备选库。鼓励低效产能有序转移和退出, 每年安排一定的产能转移和退出补偿专项资金。建立政府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机制, 搭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 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符合转型升级要求的工业项目, 促进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对列入“五个一百”工程重点项目, 适当给予贷款利率优惠。鼓励企业通过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资产并购、重组等形式,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支持符合转型升级方向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 以及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进行融资。 (省财政厅牵头, 省金融办、省国税局、省地税局、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省国资委、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配合)

(十三) 建立强力协调推进机制

上一篇:小桥流水人家同步练习题下一篇:幼儿园教案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