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导演》观后感

2024-08-08

《疯狂的导演》观后感(精选5篇)

1.《疯狂的导演》观后感 篇一

年 7 月 3 日,美国洛杉矶,全世界首映。

整场的反响都非常好,观众是美国观众为主,播放方式是日语原声 + 英文字幕,大家都觉得理解没有任何问题。

播完之后,诚哥采访说:“大家看的时候,我在下面偷偷地看大家的反应。”

这次故事性有很大的提高,这个故事呢,我觉得很像是《星之声》的一个扩展版

(其实更像另一部著名电影,我这里就不剧透了。)

故事的推进,情感的处理、音乐的搭配,在全片的大部分都恰到好处。最后的结尾部分,老实讲,有一些稍微刻意了,有一点点“啊,我要再让观众纠结一下”的感觉

神木弟弟配音配得非常舒服,因为剧情,有一些特殊的配音要求,完成得也非常到位。

看得时候没有注意,之后才注意到哪个角色是长泽雅美配的,也很适合。

私以为诚哥是吸取了之前几部作品不太成功的教训,这次在自己的专长:时间与空间的距离,上下了大功夫。

这是一部完成度很高的电影,今年有机会的话,务必一看。

2.券商股导演疯狂股市 篇二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外资投行的统计中,2014年12月,上海和深圳的平均日交易额一直在1100亿美元左右,而今年上半年仅为170亿美元。投资者读懂了形势。彭博的中国券商指数自10月下旬以来上涨近一倍。

11月底到12月初的短短两周时间,上证综指涨幅近17%,券商、保险、银行为代表的金融股一枝独秀。

这中间,券商是盛宴的最大赢家,不光是靠天吃饭的券商赚得盆满钵盈,而且券商股也是一飞冲天。

疯狂的券商股

不否认,这轮行情从7月启动,最初的推动因素来自沪港通。在该机制将引来增量资金的预期下,沪港通概念股、AH折价股率先上涨。但从沪港通开通后“北上”、“南下”的实际交易额看,它引入的增量资金是有限的。

随后的刺激初看起来也并不是什么股市的“红牛”:央行的定向降准和降息给股市带来了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同时股市财富效应也吸引来其他各路资金,但这毕竟作用有限。

应该清醒看到,谁都不讳言,这番上涨主要是依靠资金推动,资金从何而来?

显然,巨额增量资金过度依赖融资杠杆。

据统计,截至11月底,A股市场中的融资余额已经超过8000亿元人民币,较8月初的4300亿上涨近一倍。

融资买入排名显示,这些资金大都流入金融股。

不错,考虑到金融股在A股中非常高的权重,金融股大幅上涨,不仅带领指数走出了一轮轰轰烈烈的上涨行情,也让不少选错股的人“满仓踏空”。

券商股之所以成为本轮行情的领涨板块,主要原因是券商获得了发行短期公司债的权力。

券商自身的杠杆扩大,意味着利润和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有专家估算,按照首批20家试点券商发行不超过净资产60%的比例测算,他们可以发债融资1579亿元人民币。这些钱可以用于融资融券业务和股票质押融资业务。若按目前融资业务利率8.6%计算,一年后,这些钱将为这些券商产生136亿元利润。如果让券商全行业都按此标准发债、扩杠杆,意味着该行业资产规模将扩大60%,这确实是重大利好,尤其在目前两融业务和股票质押融资业务需求旺盛、收益稳定的情况下,券商股被追捧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券商股如此疯狂已经脱离了基本面。如此快速、大幅的上涨很有可能透支未来的投资价值。

其实,券商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毕竟券商还会面临经纪业务牌照放开风险。银行、保险等资金参与融资业务是迟早的事情,券商维持如此高的融资利率以及搞特许经营,难以为继。

迷茫的散户

瑞银集团警告,“实体经济基本面因素不能支撑股指如此快速的上涨,巨额增量资金依赖于杠杆。”

券商却不以为然,甚至有些“反驳”的味道,针对近期市场对于融资融券被查,融资融券加速市场暴跌,券商两融额度用完等消息,申银万国选择用数据说话。

第一,融资融券余额市值比为2.5%,跟国际水平(3%)相当,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融资融券交易占比18%,低于国际20%-25%的水平,不存在两融加速暴跌的问题。第二,证券公司净资产为8000亿元,当前加杠杆的业务仅有股权质押融资(3000亿),两融(1万亿),传统自营(包括直投、股票、债券5000亿),券商有效杠杆2.5倍,还是很低的水平。第三,证券公司增加杠杆,当前总体还是需求不足而不是供给不足,证监会放开收益凭证、短期公司债等债务融资工具,券商离合理的5-6倍的杠杆还很远。

其实,券商从来都是嗜赌成性,因为中国股市始终难以脱离一个“赌”字,赌“政策”,赌“资金”、赌“预期”、赌“羊群”,一切都离不开赌字当头,草莽气息萦绕市场、江湖霸气成就业绩、刀光血影中方可见真金白银。

对于在中国市场中的散户而言,要想赚钱不难,若没有高人指点、明人指路或是干脆运气助阵,就需要拿出输的倾家荡产后突然醍醐灌顶、幡然悔悟,悟得真谛方能回头是岸。

试想,辛苦十载积蓄瞬间化为乌有的感觉,谁能心止如水,对于散户而言,要打败的是时间、是经验、是恐惧。

证监会不敢坐视不理。

据悉,证监会窗口指导券商近期火爆的融资融券业务。这一消息已经得到官方证实,这种局面下,即使是要做些姿态,也令不少券商确实暂停了该业务,鉴于当前市场资金杠杆比例较高,融资规模较大,一旦短期流动性无法追加,很容易造成指数大跌。

据称,证监会派检查组查券商两融业务,变例行检查为专项检查,部分券商很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两融业务目前杠杆比例以1:2较常见,少数激进券商将比例增至1:3,监管部门预期标准杠杆为1:1较合适。

这并非危言耸听,2014年初,相关监管部门就陆续发布两融“罚单”。中信证券(600030.SH)、海通证券(60083.SH7)等均因为相关业务被处以行政处罚。日前多家券商都上调了融资融券保证金比例,包括国联证券、中信建投、国金证券、银河证券等。

证监会的出手是终结这场疯狂的岁末演出呢?还是可以终结中国版券商的疯狂演出呢?

巴菲特曾经说过,“不接下落时的飞刀”。

如果说券商股的上涨是在合乎逻辑的基础上的“疯狂”,那么券商股的下跌一定是在高崖跳水下无条件的“自由落体”,毕竟券商的本色不应该是市场股指的助推器。

3.《疯狂的导演》观后感 篇三

她过早的成熟了。她的纯真过早的衰竭。

看到颂莲挽起袖子洗手时,她觉得这个新来的女孩与自己如此的相似。同样年轻。似乎同样的家境。在一瞬间她们甚至有成为朋友的可能。

可是当“四太太”的喊声响起的时候,她几乎自卫的把她隔绝在外。

她很可怜。她觉得她的命运是这一个又一个新来的太太造成的。像《上阳白发人》中的女子,把一生未见君容归咎为杨妃之过。

她的幻想一次又一次的被这些新来的太太打破。

她觉得这个新来的太太和她如此相似。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不能代替她。

她最鲜明的标签是渴望。

她的渴望如此直白。跟老爷偷欢的时候看到颂莲进屋,她眼睛里甚至没有恐惧。直入人心的目光好像在做一件大义凛然的事。

她的渴望如此真实,即使是因为点灯被当众处置,她仍毫无悔意,她倔强的跪在雪地里,始终不肯认错。

她渴望。没有任何羞愧,因为她觉得她的渴望是正当的,几乎像一种理想。

自己点灯笼,想象捶脚的感觉。当太太们的捶脚声响在院子里的时候,她陶醉的想象自己。

她真的还太年轻,所以轻易地被卓云拉拢,并作为牺牲品。

她因为渴望而不得将愤恨转嫁于颂莲。

她至死不知道她该怪的是谁。如果真要怪,怪的是“府上多年的老规矩”;她至死也不明白,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颂莲——徘徊

颂莲刚出现的时候,还是两只粗粗的大麻花辫儿。脸上带着烈女的表情。她是个心里有成算的人。也是在乎爱情的人。她的话仿佛是说,她想嫁一个她爱的人,可是如果不能嫁一个她爱的人,就干脆嫁一个有钱人。哪怕当小老婆。这是种宁缺的态度。为了保住爱情的纯度。

她嫁入一所大宅。气派端方。

她走进大宅的时候,眼角全是自尊和不屑。可是镜头中她被挤压在墙根。又的确太渺小了。

她甚至避开了去接她的花轿。也不让管家帮她提东西。她反感这一切。

她各色。她还那么年轻。

大宅幽深。端庄森严。不见人影。一路走来只有脚步声。

她在其中穿过一扇又一扇的门。这些是她要走一辈子的路。

进入之初,甚至不知如何融入。

抬灯入院,点火,燃灯,悬挂,一干人等面无表情,空荡的院子响着每一个动作的回音。几个女人走进来,进屋说“照府上的规矩”。

洗脚,捶脚,梳头,更衣。这是一个完整的仪式。未见男主人,只见男主人的红灯笼。她脸上带着惶恐。

院落的幽兰色,其中有灯笼的红。像一个暗藏杀机的洞穴。

她觉得老爷很温柔,不管是问捶脚是不是舒服还是要她过来仔细看看都是温声细语,只有聪明人能窥视背后的杀机,把一个人慢慢磨蚀掉棱角的力道,而她尚年轻,相比这大宅。

她仿佛看见了她长长的寂寞,像镜子里自己的泪,只有灯笼陪自己欣赏。

空间和人都是这样封闭。即使读过书,那些学问在这里也是用不上的,聪明和学问不成正比。她以为自己很聪明,却不知道自己不通世故,只是凭直觉先入为主的接受卓云排斥梅姗,在受挫时毫不掩饰自己的不满;她无法洞悉这里的哲学,她只知道自己忽然成了太太,似乎应该是主人,起码应该高过一个丫鬟,却不知道她的地位远远没有稳定,随时可能坍塌;她也无法接受老爷和雁儿的偷欢,她还在徘徊中,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她不知道既然能够有四位太太,那么和一个丫头偷欢并不是不能容忍的大错。

直到捶脚的声音如筛子般响在大院里的时候,她才意识到,她开始需要这件东西。

她甚至发现,不能点灯吃不到想吃的东西。她终于有些明白。于是当有人再问起为什么大学没有读完的时候,颂莲的回答已经不再是家父病了供不起,而是念书有什么用,还不是老爷身上的一件衣裳。而当她发现布偶上自己的名字时,并且是卓云的字,她终于知道她的生存是如此的需要争斗。她慢慢开始蜕变。

假孕。这是她并不高明的手段。可当长明灯点起来的时候,她还是自我欣赏的迷醉其中。她终于开始欣赏这种争斗。

这种不高明的手段终于了解了她的徘徊。

她在不知不觉中葬送了雁儿和梅姗的生命。

她并不像卓云那样暗喜。她悲伤。她的不扯定性决定了她即使没有被封灯,也始终处于徘徊的境地。

梅姗——抗争

梅姗是陈府的一颗痣,长在最敏感的部位。

这种抗争并不是卓云式的用尽手段,而是不屈就于一个封建姨太太的位置。

梅姗历经了颂莲式的徘徊,以独有的方式坚强的在陈府中存活,不管是自我沉迷的在院子里自唱自赏,还是和高医生偷情,她都像她身上一件件色彩艳丽的衣服一样,张扬凌厉,棱角分明。

因为她尚存资本,老爷仍然保持着对她较强的兴趣,因此她不用像卓云那样因为惧怕失去而费劲心机;她漂亮,嘴角暧昧的笑带着隐晦的性欲味道;她有自己的生活;她为陈府生有一子,这是她基本的保障;她聪明,是对陈府的规矩和本相最知根知底的一个,正因为此,她不会耗尽力气去抗争;她也尽可能多的保留了她的真纯:她的真诚和刻薄都露在外面,她的抗争太肤浅,她在梅姗的新婚之夜把老爷叫走,在叫不走的时候在清晨的院落大声的唱戏,

在不想客气的时候毫不掩饰,连招呼也懒怠打,也不会在饭桌上像大太太和卓云都在老爷面前给颂莲夹菜,在点灯的时候,不会像卓云那样殷勤的笑。

她不爱老爷,她也不缺少爱。她的抗争并非自己的需要,只是成了她在陈府中的一种必要习惯。

她毫不掩饰她的寂寞,也毫不掩饰她惊人的美丽。

她是大院里最真实的人,在空旷的楼台上唱戏,不会因为颂莲上来挑衅停住,铿锵嘹亮,神采飞扬。戏唱完了,脸上的哀怨无奈也一并裸露;她不会客气的停下说话,戏也是如此。

“你想听,可我不想唱了。”这是她的生活态度。

这就是梅姗,她在和她自己的定位抗争,她还有力气。

她在规矩之中,又在规矩之外。她不是规矩的恪守者,只是在沿着规矩的边缘小心翼翼的走。

她看得最清楚,戏做得好能骗别人,做得不好只能骗自己,连自己都骗不了的时候就只能骗鬼了。

她原来想一直能骗别人,至少也能骗自己,但最后真的连鬼也骗不了,抗争的结果是,香消玉殒。

卓云——臣服

她的欲望很大,她一直在挣扎中,可这种积极的挣扎实际上就是一种臣服,对自己姨太太身份的臣服,她沉湎与其中不能自拔,这是她毕生的.事业。

和大太太比起来,她更像一个当家太太。

她懂得这个院子的处事哲学,笼络新人,孤立排挤。

她活在外面的是一张假面。

只有她一个人,在点别院灯的时候知道谦和的对笑。但只有她一人,心里真正的难受。

她是最真心在乎老爷的人,她会在老爷面前给颂莲夹菜,因为老爷说大家要好好照顾她;她会带着一点炫耀去找颂莲剪头发,因为老爷说头发短了会显得年轻。

但在乎并不意味着她爱。她并不懂得爱。是她需要。她除此以外一无所有。但是她懂得,哪院点灯哪院就可以点菜,点灯的太太连下人都会高看一眼,点灯就意味着能在陈府中得到真正的地位。

她是最锲而不舍的一个人。她臣服于作为男人衣服的定位,并把一切努力当成理想。她不但像大太太那样保全自己,还要争取更多。

她默不作声的解决了所有的障碍。

到底谁真正的聪明呢?颂莲?梅姗?如果论争斗的技术,只有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了。

只是她不知道,她马上就要垂垂老去,无论她怎么挣扎,她最好的结果,不过是成为大太太。

大太太——心死

她甚至没有名字。眼睛里没有光彩。她是唯一一个听到哪院点灯的时候,脸上的表情丝毫没有变化的太太。

因为她知道不可能是她。

她毫发无伤的在陈府活到那么大年纪,早已经被磨砺出坚硬的心。

还有,没有人知道她有多大年纪,是真的垂垂老暮之人,还是因为丧失了希望。

她脸上的皱纹更多的只能依稀让人想到老爷的岁数。

话很少。表情很少。她最为深切的反应,也不过是承认自己早就是老古董了,预言陈家早晚败在这一代手里。

有意思的是,在她一字一句缓缓慢慢与颂莲对话时,背景中的两个丫头也缓缓慢慢的擦拭着房间里的物件,虽是年轻的女孩,却像是慢动作。

有意思的还有….身份确认,字里行间的话,大太太更像是一个母亲。

在这个中国封建时代的浓缩院落,大太太艰辛的母仪天下。这时我们想想,其实为什么皇后总那样尊严神圣,是因为她屏蔽了人的正常欲望。

她从颂莲式的徘徊,进入梅姗式的抗争,经过卓云式的臣服,欲望已经磨蚀。

当她不能占有自己的丈夫时,最好的心态莫若把他当作儿子。这时欲望消失。她得以保全自己。

当颂莲厌恶她的老气时,她并不知道,在这个院子里,最好的生存法宝就是,心死。

五太太

如同春夏秋冬又一春。

4.电影疯狂的石头观后感 篇四

这部电影具有颠覆性的意义。对它的解说可以很多元。假如我们把电影分为两类DD阳光型与暗黑型,则这部电影的确属于暗黑型。无边无际的暗黑DD也许是宁浩们对现在中国社会的理解和解读。在这部电影里,重庆DD当然它之是一座城市的代名词而已DD这座城市里主流的东西和是陈旧破败贫穷。影片一开始,谢小盟坐缆车过江,导演给了我们一个全景DD几座不新的高楼背景下,4分之3的画面是破败的老房子。这就是这当代中国人心态的象征。房子这样的意象标示了咱们的龌龊和低迷。果然,谢小盟的生命意义就在于追求女人,人们对处都在做这样一件事情,在车里,厕所里,缆车里,游戏厅里,有人以偷窥为乐。泡妞成了极有象征意义的一个词语。

在《疯狂》里,女人的形象相当不雅。有的滥交,有的纵情,脾气火暴,行动怪异DD如那两个旅馆里的服务员。

人们除了泡妞这样一个看似公共的事务外,还在做的.事情有这样几样:欺骗(诈骗、欺骗老爸)、偷窃(偷女人、偷珠宝、偷地产)。甚至直到影片结束,人们还在互相偷窃和追逐。在影片里,人和人之间完全没有信任,父子之间没有信任,情人之间也一样,每个人都不相信任何人。包也曾和三宝发生巨大的误会。电影为了强化这样的戏剧性效果,把贼和捉贼的人安排在一个旅馆的同一层楼房上,让他们只隔了薄薄的一层墙(也可以看成是纸),包世宏钉地图的时候,就差点弄穿了它。贼和防贼的人互相认识,却不了解,甚至还在事故后互相帮助(擦红花油)。贼做的事情荒诞不经,防贼的人和贼都盲目地做事情,包世宏设计的防贼手段形同虚设。那块疯狂的石头也是三番五次地被置换,最后竟然让包世宏监守自盗!这里面的滑稽和黑色幽默内涵了巨大的潜台词。还有,不管是人们在做什么事,都无法与别人互相理解,巨大的社会性隔阂就像那堵墙一样。包世宏把棒棒们请来,想当然地以为他们是贼的同伙,请他们抽烟喝酒,可是棒棒们却把他看成了城管治安监督员便衣。影片中那几个依靠易拉罐诈骗的贼被人们发现,却没有一个人当众指出他们的贼或诈骗。出人意料的是,竟然有一个哑巴比划者把最后一名观众劝到一边去了。她无声的比划也许是这个现实的世界最大的讽刺吧。我们还应该看到这样一个情节,影片里的警察基本上没有做什么事情。一开头就把贼放了。最后他们行动时,贼已经被制服。这就是我们当下的逻辑:警察在做什么?当人们面临欺骗、威胁时,警察在哪里?影片里,贼们做事情都是公开的。公开去偷盗,美其名曰搬家。贼不以为偷窃是违法,他们嘻嘻哈哈地谈论偷盗方法,连看看有没有保安这样的事情都亲自去察看。冯董这位地产商做了许多的坏事,他也在保安的面前训斥部下没有完成偷盗任务。而保安DD这是讽刺意味的一环,竟然像假人一样站立不语。

人和人之间不理解是影片最大的主题。

厕所和下水道,构成了影片另外一个意象。阴暗的国人啊!请注意,电影里没有亮色,没有鲜花,没有阳光。重庆DD这个阳光很少的城市,之所以成为电影的背景,其实不是巧合啊!

5.电影疯狂的石头观后感心得 篇五

刚刚读过的一篇文章:《当垃圾被摆上圣殿的贡台》

从前有个馒头掀起过一阵旋风,如今一块石头激起层层波浪。一些小人物闹出了大动静,一个小制作狂敛了1400万票房。当垃圾被摆上圣殿的贡台,谁是最大的受益者?谁又是最大的受害者?聪明的人们,你们的智慧应该给出最明智的答案。

在我没有观看《疯狂的石头》前,我始终保持着必要的沉默,满眼尽是吹鼓手们卑鄙的精彩的陈词滥调。所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真不愧是名言。一些捧臭脚之人的追捧,严重诱骗了像我一样善良且容易相信他人的人们。善良人们的人民币垫高了“石头”的虚高身价。这让我想起了那个靠卖增高鞋垫发家致富的家伙。“石头”和那个家伙如出一辙。

说句良心话。一个低成本的电影能做到如此程度,已经很不容易了。对于这样的小成本制作,我们应该鼓励,应当给他们浮出水面的机会。至于1400万票房有多少水分,这里面有多少人是被诱导观看的,暂且不管。看题目貌似我批判电影制作。其实不是,我无意批判电影本身有多么垃圾。我旨在提醒花钱看电影的人,不能少了一个最基本的是非判断。毕竟我们是消费者。不能炒作者说好,所有的人跟着说好,就像对待《无极》的态度一样,几乎所有的人都对这位美籍华人导演举起了大棒。诚如这块“疯狂的石头”。太多的人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面对这块疯狂的、恶俗的“石头”,观众的疯狂的、恶俗的心态被凸显出来。如果把“石头”当作一部喜剧片消遣一下,未尝不可,但要给它冠以多么值得国人骄傲的荣誉和大书特写一番赞美诗,我想,“石头”的制造者们是不敢消受的。这好比就是几个学生鼓捣的一部毕业作品,不曾想,天上掉馅饼,遇到了一批商业大师,就这样,在商业大师的商业作用下,这生意做大了,赚大了。无非就是这样。那些言必盖·里奇云云者,多亏没把整个电影工业的给塞进来。庆幸庆幸。

我虽然掏钱观看了“石头”,但并不想做一篇油腔滑调的影评。更不针对影片本身。这里,只谈这部电影所引发的现象。

这几年,中国电影人出现了阶段性的迷茫。但凡能弄到钱的中国大导演都费尽心思地拍所谓的“中国大片”,目标和眼光直指国际电影最高荣誉奥斯卡;弄不到钱的导演只好搞点小制作小成本电影,明明是几十万的成本,还不好意思说出来,总是标榜上百万,而绝大多数小制作小成本电影连在国内小范围放映都很难,很多小成本电影不得不在广电总局的电影库房里寿终正寝。

--年,我曾专访“第六代”著名电影导演王小帅。作为导演,王小帅也有很多困惑的地方。投资方的问题、剧本的问题、演员的问题、发行的问题等等。--年由他执导并获得第58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奖的《青红》,也是在资金极其紧张甚至近乎停顿的状态下拍摄完成的。如果该片不是在国际上获了奖,能不能公映都是个问题。

上一篇:教学设计方案的前期分析下一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