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实施论文

2024-09-19

拓展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实施论文(共10篇)

1.拓展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实施论文 篇一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为阅读能力在语文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能力,可是从目前看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阅读教学方面还有着很多不足的地方。在本文中,将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探究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 语文 拓展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利于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还有着很多的问题,只有进行拓展阅读的教学,才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写作水平,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一)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拓展阅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养成读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产生了兴趣,才可以激发出读书、阅读的激情。拓展阅读原本就有延展性,它能够补充课堂知识,具备了灵活性和相对开放性,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的拓展书籍,能够有效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在小学语文当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语言的积累,开展拓展阅读可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迈向更加宽广的新世界,也更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增长见识,塑造出良好的语文素养,从而更好地积累相关语言知识,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三)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小学语文中,写作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缺少了阅读能力,就会严重阻碍到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开展拓展阅读,可以通过大量阅读来丰富写作的素材,还能够让小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更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如何开展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

(一)营造阅读环境

大家都知道,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环境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因素,阅读课程也是一样的,如果在阅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阅读环境,就能让学生在阅读时更加流畅、放松,从而逐渐进入阅读的世界,慢慢体会文字和其中的思想。教师不但可以营造出良好的阅读环境,还可以作出一定的引导,倘若教师可以给予学生细心的引导,学生也可以从另外一方面受到影响,激发出他们想要阅读的欲望。通过营造出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将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从而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强化。

(二)引导阅读想象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选择各种不一样的方法来告诉学生,任何事物之间都有着一定的联系。比如说,在你看到一幅很好看的画时,可能就会想到很多与画相关的事物,阅读也是一个道理,在读到一些比较优美的诗句的时候,教师也可以给学生作出想象引导,逐步逐步地延伸开来,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文章当中所要表达的意思。

(三)丰富阅读内容

阅读具有着独特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并不是说只要量大就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的,最关键的就是阅读内容的丰富性是不是可以对学生起到启发的作用,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材料的选择方面,必须注意与科比的内容进行关联,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课本的纰漏,或者增加一些最新的文化知识,从而让学生可以取得全方位的发展。

(四)探究阅读方法

无论是哪一门学科,都会用到一定的方法与技巧,这样才可以让自己学得更好,所以说,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教学中,教师更加需要重视对阅读方法的选择,在进行课堂阅读教学的时候,方法尤其重要。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懂得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对于不同阶段的小学生要运用不一样的方法来传授语文知识。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需要它们放开声音读出来,而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则要教会它们进行默读,把自己的思考一起放到阅读当中。

(五)定期开展活动,进行读书成果的交流

开展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光靠学生的埋头苦读是没有用的,更加需要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另外,教师或是家长,也可以加入到学生之间的交流当中去,像这样来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能够有效地把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激发出来,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培养。

(六)举行与阅读成果相关的比赛

举行与阅读成果相关的比赛,有利于激发出学生对阅读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比赛来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可以让学生之间获得更好的互动,与此同时,还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七)改革小课堂

在开展拓展阅读教学时,我们可以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原来“照本宣科”这种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进行改变,让小学生更多的是自愿参与到语文阅读当中,比如说语文教师在讲述阅读方法的时候,可以运用游戏的方法,让学生来扮演阅读材料当中的人物,这样可以使学生深入到阅读材料当中,从而激发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就拿《峨眉道上》这篇文章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同类文章的阅读,让学生先学习或是温习一下《挑山工》这篇课文,让学生可以自觉领悟到“铺路人”与“挑山工”有着类似的地方,让学生发现其实“铺路人”、“挑山工”和我们是一样的,都是平凡人。运用这种方法把拓展阅读结合起来,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用心观察生活与感悟生活的能力。

三、结语

加强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教学,可以让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有所提高,大多数学生对语文缺少兴趣是因为缺乏语文阅读。开展拓展阅读教学,不但能够提升小学生的语感,激发出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增加文化积淀,拓宽视野,让他们的创造力得到提升,特别是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晓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拓展延伸的必要性》[N].中国校外教育,2013

2.拓展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实施论文 篇二

激发学习的兴趣, 促进自主学习的热情

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愉快和满足的情感, 从而激起学习的兴趣, 我们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 努力调动其积极情绪, 引导学生的兴趣走向稳定。对此, 语文课应根据内容的特点, 努力做到贴近学生实际, 内容生动有趣, 形式灵活多样。《公仪休拒收礼物》这篇课文是个独幕剧, 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接触过, 感觉非常新鲜。课上, 老师及时介绍了戏剧的相关知识。初读课文之后, 老师就试着让学生把这个独幕剧排演出来。一时间, 学生们忙碌起来:研究课文内容, 练习朗读, 琢磨人物的表情、动作、语气, 做道具……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 在个性化的表演中, 学生兴致盎然,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从而领悟了公仪休清正廉洁、机智聪明的美好品质。

借助灵活的教法, 激发自主学习的欲望

小学生活泼好动, 其身体和心理特点都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每时每刻都集中精神认真听讲。教学中, 如果借助灵活的教法, 那么学生学得开心, 教师也教得轻松。例如, 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悟“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这句话的含义, 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三十年之后, 萨沙、托利亚和爸爸妈妈再次来到这片林中旷地上, 他们又遇上了这样一个雷声大作、大雨滂沱的天气, 他们会怎么做呢?谁是最弱小的呢?”学生马上投入到课文的朗读中去寻找答案。自主阅读、独立思考之后, 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有的学生说:“他们会像原来一样, 把雨衣让给娇嫩纤弱的蔷薇花, 在人类面前, 蔷薇花肯定是弱小的。”有的学生说:“他们会把雨衣让给父母, 因为三十年过去了, 父母老了, 他们变成了弱小的、需要保护的人。”在这样的自主学习、朗读感悟中,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越来越深。

健全激励的机制, 增强自主学习的信心

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否发挥, 学生在教学中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他们的自信心如何, 都和教师的激励有直接关系。激励是利用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过程, 为此, 老师可以运用语言、体态、暗示、情感、需要等多种激励措施, 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小学生好胜心强, 利用多种形式的竞争, 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 运用多角度的评价激励机制。一是进行分层评价,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尽相同, 必须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个体状况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二是个人内差评价, 包括横向评价和纵向评价。横向评价, 即在同一时间内, 对同一学生的所有特性进行比较;纵向评价则是对学生多个时期内的成绩前后比较。

倡导个性化学习, 拓展自主学习的空间

由于每个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不同, 因而认知的方式方法必然会有各自的特点。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课文, 不仅可以扬长避短, 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 而且有利于加快对文章理解的进程。例如, 预习《生命的壮歌》这篇课文时, 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学习要求:通过自主学习, 我学会的生字有:______;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词语有:____;通过查字典、工具书理解的词语有:____;有了这样的要求, 学生的学习就变得生动活泼而富有个性化起来。

注重阅读的积累, 提高自主学习的成效

阅读量的积累, 是小学生语文能力飞跃的重要前提。因此, 必须加强课外阅读, 让学生有足够多的储备。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开阔视野, 自觉地进行力所能及的拓展阅读, 不满足于教师所给的“一杯水”, 而是尝试到大江大河里遨游, 汲取丰富的语文养料。例如, 四年级有一篇课文《三顾茅庐》, 节选自《三国演义》。在学习课文之前, 老师就向学生讲了《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的复杂关系, 并推荐了这部名著, 并给予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阅读。在这期间, 学生的读书的热情很高。一段时间以后, 学生对三国故事、三国成语如数家珍。老师还利用活动课的时间, 请学生欣赏三国人物图片, 举行“三国故事大会”“三国人物评论大会”。从课文到图片到故事再到评论, 学生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所感悟的, 所捕捉的, 要比任何时候都多。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应转变观念, 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和学生一起, 开拓出一片广阔的语文天地!■

3.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实施路径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教学;实施路径

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众所周知的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给予我们的是充实,是明智,是力量。而接触书籍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阅读,同时小学教育阶段是每一位学生至关重要的一个时期,这就要求教师工作者能在日常教学中引入恰到好处的拓展阅读。这不仅满足了学生们语文的基础知识,更深层面上提升了语文的学习素养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1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开展拓展阅读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激发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丰富学生们的语言积累,提升学生们的写作水平,陶冶学生们的道德情操等。下面进行一一叙述。

1.1 激发兴趣

在我国现行的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本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为原则的教学理念进行施教。教师应鼓励指点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使其阅读面拓宽,阅读量增大,营造一个多读,会读的阅读氛围。拓展阅读非常有效得增加了课堂吸引力,同时这是这种吸引力的存在激发了学生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们的年龄,心理,爱好等因材施教,以5,6年级学生为例。这个阶段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自我分辨度,懂得分辨对错善恶,也有了一定的自我思想,他们会开始有疑问的接受知识,探求新的思路。这时拓阅读部分可以引入“百科知识”“名人轶事”等。

1.2 丰富语言积累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同时,要积极组织课外的阅读活动,可是适当的规定阅读量。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丰富学生们的语言积累。实践表明,课外的阅读不仅仅使得学生们走出了课堂,不拘泥于课本知识,更让他们视野变得开阔,见识得到增长,同时陶冶了情操,塑造了人格。例如,在教学完古诗《山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堂外看有关秋天的诗词文章,并写出一篇自己眼中的秋。在学习了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长征》后,可以让学生去多收集有关毛主席的诗词作品,并且可以进行朗诵比赛等。这种课堂内外的结合教学,无形中使学生知识面得以拓展,相信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会得到质的飞跃。

1.3 提升写作水平

小学生如果可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能用自己的话在书面上表达出来就已经达到了小学语文写作的要求。但是问题出现在由于小学生阅读量少,无法连贯得组织好语言表达出自己想说的。这就要求教师能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去多阅读,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经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便是这个道理。例如教师在进行课本内容教學的同时,引入拓展阅读。可以是从作者的语言风格展开,指导学生学习或幽默或沉稳的文风,又可以是从用词上展开,引导学生课下收集歇后语,成语等。

1.4 陶冶道德情操

读一本好书就相当于与一颗美好的心灵进行对话。古往今来的文学大家留下了不少文学瑰宝,书籍的感染力足以让一个孩子内心世界得到熏陶。因此教师应积极开展拓展阅读,在广泛阅读中使学生情操得到陶冶。例如,在学习了《黄继光》这篇文章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去收集其他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使得学生再进一步了解爱国英雄们,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拓展阅读教学的实施路径

为得到拓展阅读教学的实施路径,我们首先要分析出拓展阅读教学的特点。拓展阅读教学就是在教师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将教材作为中心,将学生作为主体,教师帮助学生们将文本知识延伸补充。其特点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将学生作为主体,需要不断努力加强的是学生们自主阅读,主动阅读,合作探究的精神,逐步形成“参与”意识,使学生们在拓展阅读中得到各类所需资源并且可以将之运用掌握。第二,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他们在小学教育中有着引领作用。在进行拓展阅读教育时,教师要开展多元化,个性化,专题化的拓展阅读,同时,鼓励学生们结合拓展阅读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将文本重新解读。第三,以语文教材为出发点。围绕语文教材内容挖掘出古今中外各类相关资料,充分发挥出拓展阅读的作用。下面对小学语文拓展教学的具体实施路径展开详细叙述。

2.1 拓展阅读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阅读资源就是语文教材,学生们主要从文本中获得学习内容。然而课本中的阅读量远远达不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将课本与拓展阅读相结合,引导学生将文本内容进行拓展,加深对文本知识内容,思想感情,语言特色等的理解。

2.2 拓展阅读空间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特性。让学生懂得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实际需要来选择读物,要让拓展阅读成为一种个性化学习。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积极及时得开发并且利用各种各样的拓展阅读资源,挖掘其深厚的空间,引领学生从课内联系课外,做到深度广泛的阅读。拓展阅读空间不仅可以推动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同时丰富了学生们的阅读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3 拓展阅读方式

现代科技飞速发展,从一成不变的阅读方式早已发展出多种多样的新颖科技。教师在进行拓展阅读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文字,图片,影像等相结合的多样阅读教学模式。这种方式往往会摆脱枯燥无聊,是学生能愉快得进行拓展阅读。所以,教师要懂得把握时潮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比如,电视,电影,影音,广播,电脑等,努力做到调动起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发展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加入到拓展阅读资源的应用中去,真正得成为学习的主人。

3 总结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是新课改下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模式,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教师要将课堂学习与课外拓展以及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不断探索总结,及时创新开发,构建出一套小学语文资源体系。阅读是学生们听,说,读,写的基础,通过有效的拓展阅读可以使学生们在小学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其受益匪浅。同时,教师也应顺应时代环境以及学生的年龄阶段在教学时可以做出正确的调整。

【参考文献】

[1] 袁江平.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3,(10):3-4.

[2] 周雪娟.小议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J].考试周刊,2014,(34):55-56.

[3] 苏丽.浅谈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5):198,256.

4.拓展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实施论文 篇四

珲春市教师进修学校

张艳兰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是一个快信息、高科技的知识经济社会,社会的发展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更高的主动性与独立思考水平。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引导下,要求我们要通过更为主动、高效的学习来发展自我,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挑战。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利用的能力。目前在小学六年中合计的阅读课文才三、四百篇,几十万字。这又如何能培养好与时代相适应的阅读能力?

在新世纪飞速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已成为改革和发展之潮流,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它对学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学校教育如何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与课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形成全方位的教育体系。而语文拓展阅读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既是对学生自我能力培养和全面素质提高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对学校教育及语文学科的拓宽、延伸和补充。

基于此,我们提出“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的实验研究,试图通过这个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对现行的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补充、扩展与延伸,使学生能把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并有效地帮助他们深化知识、提高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二、理论依据及实践意义

(一)理论依据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弊端。华东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倪文锦曾深刻地指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最大的弊端是:“学生的阅读面窄,课外阅读量小,很少阅读文学名著及报刊文章。”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发展。而要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途径就是以语文教材为中心,向周边辐射,让学生阅读与文本相关的课外读物,使课内阅读成为课外阅读的凭借和依托,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拓展和补充。同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外阅读的目标:第一学段、第二学段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第二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不少于100万字。大语文观念下的语文教育,它要求师生从语文知识的微观中解脱出来,升华为语文能力、思维发展、创造力的培养以及人格的完善教育。要在学好教材的基础上,把教学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空间,从而提升儿童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实践意义

第一,拓展性阅读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课外阅读针对性、目的性不强的弊病。进行拓展性阅读,我们就要从教材出发,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中存在的联系点,辐射开去,使课内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二,通过拓展性阅读,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拓展学生的阅读面,为语文实践活动提供广阔的空间,也有利于形成知识体系。

第三,通过拓展性阅读,教师课内教给方法,提供范例,课外组织有计划的读书积累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阅读过程中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和健康的审美教育,充分发挥学生个性,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并在不断的阅读积累中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为说话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在拓展性阅读中学生不断实践精读、略读、浏览等多种读书方法,从而不断提高阅读效率。

三、课题的界定

拓展性阅读是指就语文阅读教学某一阅读素材,围绕自己判定的研究专题,通过收集与专题相关的各种信息重构文本语境。在重构的语境中进行扩展与延伸、联系与比较,发现与创造,并不断反思的过程。通过拓展阅读,从而对该素材描述的事件所处的大背景或者就某个特定的视角形成自己的认识,进而加深、拓宽对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

四、课题的研究内容、方法及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1、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的学习流程。

拓展性阅读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而对初次接触的学生来说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定难度,因此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拓展性阅读的预期效果,我初步设计了这样一个流程:

(1)明确拓展性阅读的内容、方向,给学生提出合理化的建议。(2)学生通过网络、书刊、报纸等各种渠道收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

(3)在教师指导下将各自搜集的资料加以归类、整理。

(4)学生各自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加深对拓展性阅读主题的理解。

2、指导学生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归类。

(1)资料的收集

指导学生通过网络、书刊、报纸等各种渠道搜集相关资料,以填写“拓展阅读卡”的形式进行记录,这是信息的初步筛选、收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收集的资料有全面的了解,以便指导学生进行归类、交流。

(2)资料整理归类

在学生收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对各自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整理归类信息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的进行指导。

3、检查落实

给学生制订读书计划,设计“拓展阅读卡”,里面要填写的内容:阅读时间、书名、作者、优美词句摘录、主要内容、收获与感想等。并且在阅读量、质等方面提出一定的要求:每日安排一篇文章阅读。篇幅:低年级300字左右,中年级800字左右,高年级在1000字左右。文体安排:低中年级以童话、寓言、成语故事为主,高年级逐步扩大范围。

低中年级学生课外读物可由老师指点或推荐,高年级可慢慢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通过定期检查“阅读卡”,了解学生拓展阅读的执行情况,并督促学生完成定量定性的阅读任务,养成习惯,锻炼学生的拓展阅读意志。

4、展示成果

让学生定期汇报阶段性的课外阅读成果,使其相互借鉴,表扬先进,鞭策学困生。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固定园地,让学生展示成果。例如:古诗擂台、美文点评,中外名人,知识集装箱、身心保健、先看后说等。这样,既激发学生开展拓展阅读的兴趣,又能有效地培养其课外阅读的意识和习惯。

(二)实验的方法:

1、文献法:查阅有关小语拓展性阅读研究的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行动研究法:在教学实践中,边思考、边实践、边调整,摸索出符合拓展阅读的新模式。

3、经验总结法:在运用过程中,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交流,不断及时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

(三)预期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合于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的新路子。

2、具体目标

(1)使学习者在拓展性阅读过程中,可以广泛收集与阅读文本相关的信息,并结合自身的体验实现阅读文本语境的重构,实现学习者认知、观念、经验的重构。

(2)让学生通过拓展阅读,对该素材描述的事件所处的大背景或者就某个特定视角形成自己的认识,进而加深、拓宽对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

(3)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搜集、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和阅读能力。

五、实验的步骤

第一阶段(2005年10月——2006年5月):准备阶段

搜集理论材料,确定研究方案,确立实验学校,成立课题组,培训实验教师。

第二阶段(2006年6月——2007年11月):实验阶段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小语拓展性阅读的实践与研究,开题立项,研讨、完善、发展,阶段总结;

第三阶段(2007年11月——12月):总结阶段

整理总结有关材料,进行归因分析,全面总结,撰写课题报告,写出结题报告汇编相关成果。

六、实验课题的组织机构

顾 问:李焕珍 黄元胜 杨兆奎 唐玮 李淑玲 组 长:张艳兰

副组长:董丽红 刘春霞

成 员:张世花 郝丽媛 宁玉参 尹富霞 张桂艳 罗晖 实验学校:珲春市一小。

七、课题研究条件及成员分析

1、条件分析

珲春市一小作为本课题的实验学校,曾被吉林省教育科学领导小组确定为“吉林省教育科研示范基地”。学校几年来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多次承担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学校具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较高的管理水平,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学校拥有一个藏书十几万册的图书馆,并且全面向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了一条查阅书面资料非常好的渠道。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就开设了电脑课,经过几年的学习,四、五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上网查阅资料的能力。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很多学生家里也已配有电脑,为学生的资料收集提供了便利。

2、成员

本课题负责人承担全市《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自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我市实施以来,多次组织全市小学语文教师开展培训及研讨活动,极大地推动了课程改革的进程。2004年,曾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教研员。

参研人员中,张桂艳老师是教师进修学校教务处副主任,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董丽红、刘春霞2位教师不但是学校的教学研究管理人员,而且是省级骨干教师。张世花老师是州级名师,郝丽媛和宁玉参两位老师是州级骨干教师。她们都是我市小学语文教学骨干,是善于潜心钻研的科研型教师。

八、保证措施

1.建立健全实验组织机构。

2.定期召开例会,研讨,听取实验教师汇报。3.按时培训实验教师。

4.实验教师按时写教学反思,积累资料,及时获得信息及反馈。

九、预期成果及形式 1.实验研究报告 2.阶段总结报告

5.拓展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实施论文 篇五

结题报告

长春高新兴华学校 李树波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语文新课标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开发和利用好课程资源。要求学生学会多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的情操和趣味教育。

“热爱读书,每天阅读,养成习惯,坚持终身”是我们在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时提出的核心目标。指导学生在课外进行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阅读书目单一:休闲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这些书与文学经典著作相比少了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少了许多描述人性的闪光。

(2)阅读消费少:经调查,小学生的诸多消费中,用于娱乐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

(3)课外阅读的时间的比重减少:在电视、电影、上网等多种多媒体的包围之下,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孩子们有了更多活动选择;同时,在这些活动方式的冲击下,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

当前《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适合儿童阅读的各类读物是现实生活中最重要的语文教育资源。“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则是极为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

(二)研究意义

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为孩子储存自己的童年精神营养,使孩子终生受益。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预期目标

1.探索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法及策略。

2.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指导课的活动模式。

3.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研究内容

“小学课外拓展策略 ”是指教师从学生学情出发,给予学生必要的读书指导,也就是研究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并保持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愉悦的情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体现阅读的个性化。

四、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根据既定的研究目标,在各年级的相关班级相关学科教学实践中,教师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资源的拓展,通过分析综合,达成一个个研讨专题,使其目标更切合实际。

2.个案研究法。教师在班里选择典型个体,进行跟踪考察、记录、分析和研究,及时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以点带面地形成共性策略。

3.实验法。选择不同的班级或小群体,通过多学科、多层面的实验剖析,综合其特点,运用相应的措施,并在实践中不断地调整,探索学科、年级的最佳策略。

4.另外,我们还将综合运用调查法、观察法、比较法等多种教育科研的方法,采用全方位的多种形式的研讨,使本实验的数据具体,可信。

五、研究步骤

1.课题前期工作:2014年3月—2014年4月。

(1)成立课题组,针对现有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现象,学习、研讨如何改革现行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使之适应新课程标准及素质教育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选准研究方向,确立研究课题。

(2)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方面的材料,对研究内容有清楚的认识,制订出研究方案。

(3)组织对师生的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全面调查学生课外阅读素养发展水平,分析整理。(4)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讨论实施方案。2.课题实施阶段:2014年5月—2015年10月

(1)以“书香校园创建”为载体,按方案开展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研究,定期组织案例分析与交流。进行有效的过程检查,做好研究过程中的资料积累。(2)分阶段开展课外阅读指导的研讨和学生语文实践活动,推进课题研究。(3)举行中期汇报,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中期研究总结,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等形式展示成果。

(4)回顾、反思,对实验操作及时调控,定期请专家指导课题研讨,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3.课题的总结阶段:2015年11月—2015年12月

(1)归类收集实验过程中各种资料、统计分析。

(2)全面总结提炼研究经验,整理汇总材料。

(3)整理成果,撰写研究报告,组织专家鉴定,推广研究成果。

六、课题研究人员 组 长:李树波 副组长:盛淑杰

组 员:全体五年级语文教师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本课题通过一年时间的研究,取得以下成果:

(一)探索学生课外阅读行之有效的方法。

方法1.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才会努力去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

方法 2.读什么书有益,怎样阅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并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

方法3.开展活动激发兴趣。阅读交流活动可以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它为正在进行课外阅读的同学提供了展示成果的平台,既可以让收获者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又可以吸引还没有投入阅读活动的同学。

方法4.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学生爱上读书。

方法5.读书还要勤于动笔,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我们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还要写好读书笔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养成了较好的读书习惯,促进了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实施课外阅读策略

1.学法指导策略: 每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语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等等,引导学生领略中外名著,吟咏古今诗文,强化国学教育,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初步掌握读书的方法。

2.美文诵读策略:要求学生遇到一些好诗文做到熟读于心,熟记得多,将来就能灵活运用,也将成为学生一生的智慧财富。

(三)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指导课模式。指导学法→ 选择书籍→ 师生共读→以读促写→分享成果

(四)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促进全面发展

八、研究后的思考

6.中职语文如何实施拓展式阅读教学 篇六

语文教材仅仅是传递文化知识的一个范本, 正如叶圣陶所说:“知识是教不尽的, 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它只能对文化知识的传承起到引导的作用, 并不等同于整个语文范畴。因此,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必须从课内拓展到课外。怎样将有限的课堂扩展到课外, 让学生掌握更丰富的知识, 使学生触类旁通, 形成语文能力, 提高人文素养, 这才是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真正使命, 这就是中职语文拓展式阅读教学的目标。

一、关于中职语文拓展式阅读教学

所谓拓展式阅读教学, 顾名思义, “拓展”是开辟新的领域, 发展新的能力, 让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具体到语文阅读教学, 拓展式阅读教学就是通过拓宽阅读面, 让学生充实知识、开阔视野、扩大思维领域、发展人文素质。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 即让中职学生基于中职语文教材, 多接触一些与教材相关的文本材料, 使其积累更多的文化知识, 在学习中掌握相关的阅读方法, 掌握更多的文化技能, 感受到更广博的人文精神的熏陶。

二、拓展式阅读教学的作用

语文知识广博精深, 中职语文选用的教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符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教材, 对语文学习只起到引领的作用, 学习了教材并不代表掌握了语文文化知识。但认真学习教材, 掌握学习方法, 就会给我们提供阅读相类似文章的方法。因此,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更期望看到的是学生能以课文为范本, 积累更多的课外知识, 学会解决更多的问题, 并不断积累, 提高文化修养。而这些, 只有通过拓展式阅读教学才能实现。

(一) 拓展式阅读教学可以引导中职学生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

教材的知识是有限的, 而语文的知识却是无限的。教材从知识层面上来说有其典型性, 学习教材是我们敲开语文之门的有力武器。我们学习的目的是掌握更丰富的文化知识, 借助拓展式阅读教学, 就可以把课本知识与课外广博而多样的知识联系起。在中职学校, 学生因为自身的知识比较薄弱, 他们厌烦教材的单一性, 拓展式阅读教学正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知识和内容, 一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二可以拓宽知识面, 丰富文化积累。

(二) 拓展式阅读教学可以培养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拓展式阅读教学中, 学生会受到教师的启发而阅读大量的与教材相关的材料, 不断从中获取知识, 积累经验, 为未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中职学生在学习上存在惰性, 如果有效实施拓展式阅读教学, 那么一些与社会生活相关的材料就可拓宽学生的思维, 使之掌握良好的思维方式, 促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 拓展式阅读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人文意识。

如今社会呼吁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人文意识, 而人文意识需要长期的积淀才能形成。拓展式阅读教学通过对文本相关的知识的链接, 从量的角度说是文化的积累, 从质的角度来说正是人文意识的培养和积淀。

(四) 拓展式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职学生相对于普高学生, 更缺乏学习的动力, 表现偏向于松散, 缺乏学习的能力。而拓展式阅读教学立足教材延伸到课外, 渗透与课文相关的内容, 这就等于教会学生科学学习的方式。如果长期通过这种方式学习, 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增强自学能力。

(五) 拓展式阅读 教学 符 合学生 身 心发 展 规 律 , 有 助 于学生全面发展。

拓展式阅读教学立足于课堂, 面向课外, 这种方式符合人的认知发展规律。从知识培养的角度说, 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能力培养的角度说, 教会了学生利用知识的相关性进行系统的学习。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身心发展规律,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中职语文拓展式阅读教学的实施

中职拓展式阅读教学的实施离不开中职语文的课堂教学, 同时拓展式阅读教学并不是说整节课堂时时拓展、事事拓展。如果这样, 那么典型的一节40分钟的课堂根本就不够用。因此, 实施拓展式阅读教学有一定的措施和需遵循的原则。

(一 ) 措施 。

1.课内拓展。

课堂拓展是阅读教学的重点, 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的积累和创造性潜能的激发。我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拓展式教学:

(1) 利用导入拓展。

导入是一节阅读课的开端, 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导入的常见作用是铺设环境或渲染气氛, 我认为导入更可以作为一个知识的拓展丰富课堂的内容。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时, 可以这样设置导入:

古往今来许多散文家都用自己深情的笔墨写下了许多富有诗情画意的篇章, 他们笔下的一草一木都含有深情, 富有灵性, 光写荷花的就有许多优美诗句, 如写荷花色彩和形状的有“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有描写荷花动态的“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还有写荷花品格的“出淤泥而不染, 濯青莲而不妖”。

这个导入巧妙引用古诗名句, 使得课堂开篇就摇曳生姿, 知识性非常强。当然, 在这样导入的时候, 可以采用师生互动形式, 既让课堂活跃, 又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还丰富学生的知识, 可谓一石三鸟。

另外, 我们可以在课前布置与课文相关的富有趣味性或是探索性的前置任务, 让学生查阅、搜集相关资料。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查阅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知识, 培养实践能力。当然, 中职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普遍不浓, 因此, 设计既有趣味性又有知识性的导入显得至关重要。

(2) 作家作品的拓展。

每个作家都因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而吸引读者, 入选中职教材的文章往往都是各位作家的经典之作。因此,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把课文当做了解作家的门径, 在具体教学中适当介绍该作家的风格及其他作品, 让学生对课文有更系统的了解, 这样不仅有利于积累与该作家相关的知识, 而且有利于对手头文本的把握, 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如《胡同文化》的教学中, 我在介绍汪曾祺时特别侧重于其长期生活在北京, 生活在北京市民之中, 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 所以他的小品文特别有京味儿。另外, 他还主张“文化休息”, 认为读小品文是悠闲的, 可以让人得到有文化气息的健康的休息。基于这样的介绍, 学生迅速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悠闲的“京味儿”, 从而真切地体会到汪曾祺散文的语言特点和文化韵味。

(3) 课文内容的拓展。

课文内容的阅读教学是一节阅读课的主体部分, 怎样在课文内容的教学中灵活拓展, 引领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 这不仅要求教师抓住课文重点的相关性, 还要看教师教学的灵活性。

①重点的拓展。

首先, 教师在备课时就应明确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 是景物物描写还是人物描写, 或者是语言赏析, 然后抓住重点, 进行纵向或者横向的拓展延伸。如《好雪片片》、《祝福》、《红楼梦》、《最后常春藤叶》等课文中都有对人物的描写, 如果在教学中对这些人物结合语境加以赏析, 不难找出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与其性格及命运之间的相关性。又如《世间最美的坟墓》、《肖邦故园》中的景物描写, 我们可以通过类似的描写手法进行拓展对比, 既学习景物描写的手法, 又把握怎样凸显文章的主题。

②主题的拓展。

每一篇课文都有各自的主题, 在教学中, 我们对主题的拓展延伸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对主题做纵向挖掘, 如《拿来主义》一文, 我们从鲁迅对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 可以联系到生活中比较突出的“崇洋”式物质消费、文化崇拜的问题上,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另一种方式就是做同中求异的横向比较拓展, 如史铁生的《合欢树》和《我与地坛》, 再如《乡愁》和《乡愁四韵》, 引导学生比较同一主题的不同写法, 在比较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与分析的能力。另外, 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是有差异的, 我们可以将同一作家的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 激发学生对作家作品的系统了解, 培养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4) 结课拓展。

叶圣陶说:“结尾时文章完了的地方, 但结尾最忌的是真的完了。”同样, 结课是课堂的结束, 但其并不意味着一个教学过程的终结, 而是一个新的学习起点。课堂的结课应是拓展式的, 方式可以多样化。可以联系主题作深化拓展, 如《人生的境界》结课时, 让学生评说拓展材料中各人物的人生境界, 让课文主题在学生心中得到内化;也可以按照文本内容做读写迁移, 如《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结课时, 可安排补写贝尔曼雨夜画藤叶的情节,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贝尔曼的精神;还可以向中职专业或者社会生活拓展, 如根据《人生的境界》联系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谈看法, 通过思考分析让文本向生活。

2.课外拓展。

中职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指导作用。在教学中, 我们会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拓展式阅读教学的课外拓展可以体现为课外语文活动, 如以兴趣小组或比赛的形式呈现。课外阅读活动的延伸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把课内所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二) 原则。

要有效实施拓展式阅读教学, 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以生为本。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拓展式阅读的展开必须立足对学生的充分了解, 否则一切等于空谈。中职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因基础因专业而有很大的差异性, 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认识到这种差异性, 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基于学生的水平层次, 结合教材, 通过科学的灵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的阅读, 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2.以师为导。

中职的很多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始终不忘自身的引导作用, 精心备课, 收集课外拓展材料, 课堂上激发学生思维, 有效引导学生以最佳的方式进行学习探索。拓展式阅读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教师应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 创造性地把握教材, 课堂上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教师应关注自身素质的提高, 以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

3.以教材为基础。

拓展式阅读教学立足教材, 整个课堂教学仍以教材为本, 不能脱离教材而空谈拓展。教师在教学时要把握好拓展的度, 避免容量过度, 顾此失彼;同时也要避免脱离文本, 喧宾夺主。当然, 我们可以根据需要, 针对课文教学的重点进行多样化的拓展, 如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提高情感, 通过对情节想象拓展思维, 通过多样的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通过中职专业的不同学科渗透拓展职业能力。不管怎样, 教师应始终以学生的现状和教材的特点为依据, 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拓展式阅读教学。

综上所述,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有效实施拓展式阅读教学, 有利于学生积累文化知识, 拓展思维, 培养语文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教材只是一颗种子, 而拓展式阅读教学则可以让这颗种子以学生的心灵为土壤, 通过不断学习积累, 逐渐生根发芽, 从而成长为枝繁叶茂的语文素质之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张桂蕊与语文拓展式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4) .

[2]肖君方萍主编.课堂教学的100个关键问题.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4) .

[3]陈柏华.教师教材观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2 (12) .

[4]周扣宏.立足课本跳出课堂向课外漫溯.新语文学习 (教师版) , 2012 (5) .

7.拓展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实施论文 篇七

[关键词]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关键环节;探究

研究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作用分析

1.拓展阅读开阔了小学语文教学内容

拓展阅读模式下的语文教学内容不再囿于书本教材,而是结合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情况选择的一系列高质量阅读材料,这是对现有语文教学资源的再次开发,能够使阅读教学在深度和广度上均有显著提升。学生可以在拓展阅读中接触到更多的新鲜信息,阅读量也将会显著提升,阅读能力将会得到有效锻炼。同时,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角度来看,丰富多样的拓展阅读内容,为学生增长见识、提升思维水平创造了先决条件,学生能够将拓展阅读与实际的生活学习相结合,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从阅读中有效获取行为指导。

2.拓展阅读丰富了小学语文教学形式

拓展阅读教学模式不仅强调学生对课外读物的涉猎,同时也突出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等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课堂上,许多教师针对课堂主题设置了多样化的课堂学习形式,如背诵接龙、情景短剧、诗朗诵比赛等内容,这样进一步丰富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授课形式,同时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尽情发挥天性,充分发挥创造性,在语文拓展阅读课堂上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3.拓展阅读教学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不仅是智育,更是德育。通过拓展阅读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名家名篇,可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在广泛阅读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知识与技能水平,同时也增强了审美情趣,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底蕴,人文素养、科学素养都将得到提升。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中的关键环节研究

1.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目标分析

相关研究表明,科学合理的阅读目标设定能够使学生的阅读学习更有方向性,学生能够自主安排阅读计划,阅读效果更加理想。因此教师应在研究拓展阅读教学整体目标的基础上,拟订详细阅读计划,向学生传授正确的阅读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成功达成阅读目标。在具体的阅读实践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阅读行为,在学生提出质疑或者出现阅读障碍时应及时进行解答,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沟通,获知学生的拓展阅读情况,不断修正、调整教学目标,直至学生拓展阅读目标的达成。

2.学生群体与个体特征研究

小学语文教师要想保证拓展阅读教学更有针对性,就必须正确认知学生群体与个体特征,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安排上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应准确把握学生的基本语文知识储备与阅读能力,在课程设置与拓展阅读材料筛选方面选择出适合学生能力水平的内容,避免出现材料过深学生难以理解或者材料过于浅学生索然无味的情况;其次,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阅读心态与兴趣爱好,既要选择大部分学生乐于阅读的文章,同时也应尊重小部分学生的个性偏好。从另一个角度上讲,教师对学生群体与个体特征的关注,能够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有效拉近师生间的关系,为师生间的有效沟通创造先决条件。

3.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资源储备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作用除了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知识与技能水平,同时是要将阅读全面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在语文与各个科目间搭设桥梁,将语文阅读能力运用到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可让学生在拓展阅读过程中,接触到更多领域、更多专业方向的信息,为后续学习储备知识。同时,在拓展阅读教学资源形式方面,除了以往的书籍、打印稿等内容,教师也可以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将音乐、电影、动漫、视频等元素引入拓展阅读中来,从视觉、听觉等多个维度充实拓展阅读内容。另外,拓展阅读教学资源的储备应具有时代性,应紧跟当前社会潮流,符合当前小学生兴趣爱好取向。当前小学生是伴随着电脑、智能手机、通讯软件长大的,随时随地进行网络浏览成为他们的生活习惯。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将拓展阅读资源数字化,通过电子书包等技术形式,为学生提供便捷有效的拓展阅读途径。

三、新时期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1.拓展阅读应以朗读为开展形式

语文综合水平的提高离不开语感的培养,而语感的提升与文章朗读有着紧密的联系。从生理学角度来讲,语感是阅读者在看到语言文字时以往阅读经历体会的记忆性再现,是由文字触发的语言状态应激性内化。而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语感则是建立在大量文字阅读基础上的理解习惯。因此,教师应从朗读教学入手,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材料的感知,通过朗读进一步对文章进行感悟,深入体会,形成具有一定深刻程度的语言文字认知,培养语感。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朗诵形式体会文字描述的事物与景观,发挥想象力,进入文字构成的世界之中。同时,语文朗诵在形式上更富感染力,能够在语文课堂上营造出积极向上、活力充沛的学习氛围,使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充满魅力,提升学生的阅读与学习兴趣。

2.拓展阅读应以学生个性发展为重要目标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于吸引自己的阅读内容兴致勃勃,对于不感兴趣的内容则感到索然无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拓展阅读时,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阅读书目的选择与阅读计划的制订应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特点设置。在实施拓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经历,科学创设阅读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阅读材料,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同时语文教师要改革以前传统的课堂结构,尝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引导小学生,使小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学会发现、归纳、总结知识。同时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在拓展阅读过程中安排一些具有趣味性的随堂阅读训练,以向小学生布置动手任务的形式开展阅读活动,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提问与合作学习中,努力创造个性化的拓展阅读教学,更好地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3.拓展阅读应以自主探究为实施原则

以学生为主体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原则,自主阅读,即学生是拓展阅读的主体,以教师的合理引导为前提。如今的语文课程价值由唯一有解变为多元解读,语文课程的目标由单一目标变为多维目标,语文课程的发展由学习层面上升为发展层面,且语文课程环境呈多领域特点。让学生通过拓展阅读树立独立思考问题、自主探究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意识,使语文教学真正发挥出智育与德育的双重作用。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拓展阅读,对于提高我国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与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从教学目标分析、学生群体与个体特征研究以及课内拓展阅读资源分类等角度入手,重视文章朗读,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培养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的自主探究能力,通过拓展阅读教学使小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学习更多的技能,全面提升学生的智育与德育水平。

参考文献

[1]贺梦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2]何晓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自主讨论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2.

[3]陈淑华.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4]李玲娓.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5]姚秉含.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D].山东:聊城大学,2014.

8.拓展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实施论文 篇八

摘要:小学生的语文课程,在整个小学阶段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为其奠定语文素养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需要重视学生们对文字的感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每个人的语文素养高低,决定了其在阅读中收获的多少是大相径庭的。语文老师的一项重要意义就在于帮助学生综合实践的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其中,读写能力又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读写能力的培养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形成语文素养的重要基础。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对阅读的兴趣,同时在其中提高思辨能力,需要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不断摸索实践。

关键词:读写结合;语文阅读;语文教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告诉了我们思考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而在小学语文,尤其是对五六年级的小学语文而言,读书是促进学习的快速途经,而通过书写,则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在读书后养成思考、输出、锻炼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在阅读名家名著时,读写结合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加深入的体会小说中人物的心理感受,从而获得阅读的美好感受。而在主题阅读和深度阅读的时候,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可以帮助小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产生思考,进行总结和分析。这样的读写结合方式,一方面可以促进写作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可以有利于读者整理自己的思路,获取新的思想。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相得益彰,为语文教学开辟一条实用有效的新路。

一、在阅读中批注,随时思考随时记录

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在细节中培养学生的读写意识,读写结合不只是要求动辄写出成篇的文章,最重要的是在小学生刚刚接触语文时帮助他们养成这种读写结合的思维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育学生学习做批注就是一种养成读写结合意识的好方法。当学生在独立的阅读过程中,包括对文章重点句段的精读时,会产生瞬时的零散感悟,此时,让学生用文把它们记录下来,这就是学生读文后的一种倾吐和反馈,也就是读后的“写”。

二、读中明理,写在独特认识处

小学生作文的难点在于其认识生活的能力。小学生对生活阅历有限,比较单纯的生活形态使得他们无法站在更宏观的角度认识问题,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刻意利用文章中丰富多彩的人物故事,帮助学生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美好的一面,以及明白生活琐事中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认识生活中平凡而伟大的人物所具有的精神,从而提升自己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学会从多个角度去观察生活,从而提升写作能力和角度。

比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三味书屋》,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生活中的乐趣,让学生记录自己阅读学习和生活中不一样的感受;在教学冯骥才的《花脸》一文时,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独特的记事角度,写一下自己在各种节日的收获和感受。在教学《埃及的金字塔》时,引导学生看到世界各地的奇迹景观,感受人类文明的进程,甚至作为写作的良好素材。这样,在阅读中不断指导学生认识世界,帮助学生不断提升对生活和自然界的认识,同时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

三、读中知事,写在内容延伸处

小学生的作文体现了作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语文阅读中的作品,都是来源于作者的经历,和印象深刻的事件以及发人深思的话题。因此,在教学中,抓住课文讲述的故事的延伸点,进行扩写、续写,引导学生对原本的故事做成延展性的思考,也是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的一个极好途径。

其中,应该注重对不同类型的文章适当做出不同的延展点。对写景状物类的文章,可以指导学生展开想象,运用自己的语言丰富作者在文章中省略简写的部分;对写人记事类的文章,可以引导学生对事情的发展和人物的心理活动产生想象和描述;对议论类的文章,引导学生在作者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思想观点并进行充分论证。

如在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中,适时引导学生为什么作者会说“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找不到春天的,那么如何才能找到春天的景色,除了找到春天,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有没有类似的道理等等一系列延展性的问题。

四、对照生活,写在经历共同处

小学生的作文是学生对真实生活的记录或反思,写作的基础是其对自己生活体验的认识和感受。所以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应注意将文本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活。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样的教学模式,才有助于塑造学生知行合一的学习体验。

在教学冯骥才的《海伦凯勒》一课时,学生虽然没有海伦?凯勒的经历,但是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受到挫折和困难。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在生活中的困难对照海伦凯勒的一生,面对上天的考验却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不一样的精彩人生。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另一方面使得学生感受到面对生活挫折时候的勇气。这样很容易产生共鸣,在产生共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可以产生很好的效果。

9.拓展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实施论文 篇九

新课改的实施对语文课程重新定位,对语文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其中一条便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通过对现行的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补充、扩展与延伸,让教学走进自然,走向生活,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能把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并有效地帮助他们深化知识,提高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随着课改的深入,拓展语文教学范围,建设开放性的语文课堂,已成为越来越多学校教师的共识。“拓展与延伸”冲破“课本”的约束和限制,俨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是许多阅读教学公开课,“拓展延伸”环节更是作为创造性、发散性的亮点来呈现的,甚至有老师认为一堂课没有拓展延伸就不完美,就没有体现新课标理念,就不是一堂好课。那么,是否每节阅读教学课就一定要有拓展呢?拓展延伸一定要作为单独的一个板块,作为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吗?怎样的拓展延伸才有价值?下面我想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拓展与延伸的有效性问题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关于拓展延伸的意义探讨

语文学科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大综合系统,这是其他任何学科都不能与之相媲美的。这种综合性的特点为拓展延伸提供了契机。语文教学的拓展延伸,正是依据语文学科这种综合性的特点,注重语言学科诸要素的联系,由课内向课外,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适当的知识延伸,是学生在老师调动下进行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的教学迁移环节。相对于那种拘守于一隅、孤立地处理教材的形式,语文教学中的拓展与延伸对学生思维广度、灵活程度的训练,对于提高他们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语文的教学应该使全体学生能根据课文所学去主动地学习课文以外的东西,若没有这一点学生的语文素养就难以形成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把课文当作传授语文知识的载体,更应该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提供给学生学习方法、方式上的启迪和教益。

作为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语文学科,教师应让学生走出教材,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构建“向生活学习语文”的大语文教学观,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课堂学习永远不是语文学习的重点,而应该成为学生更自由更主动地学习的起点。

二、关于拓展延伸的模式探讨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以点拓面,再由面驭点,在沟通相关联知识的过程中,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语文综合实践能力。这种拓展延伸应该是有机的,“随风潜入夜”,能自然地融入在语文阅读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拓展延伸的角度有很多: ①从作者入手进行拓展延伸。作者的相关背景资料、作者的其他作品以及创作风格都是语文教学中拓展延伸的重要内容。如教学琦君的《春酒》时,我们可以插入有关琦君的生平事迹介绍、阐述作者情感的一些资料,从而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入理解作者对童年、对故乡、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与怀念之情。此外我们还可以推荐学生读一读琦君的其他一些代表作品,以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

②从作品内容入手进行拓展延伸。作品中文句的揣摩品味,情节的想象补充,作品的相关内容链接以及必要的背景资料、名家对作品的理解性材料等等更是拓展延伸的好材料。

比如《蜡烛》一文中,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她丰富的内心世界是通过动作来表现的,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我们可以布置学生精读文章倒数第四、五段,展开想象,揣摩一下老妇人有哪些心理?从而引导学生用心感受老妇人对苏联战士情同母子的深情。再如教学《土地的誓言》,我们可引用有关抗战的资料、图片、歌曲等等,营造特定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本。特别是对于节选小说的教学,适当的背景介绍更是必需的。③从写作手法入手进行拓展。比如周敦颐《爱莲说》,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莲花自况,抒发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节操和情感。可以从此入手进行拓展,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某一事物进行描写,并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

④从文体知识入手进行拓展。如学习毛泽东的《新闻两则》后,可布置学生课外搜集一则新闻资料,并分析它的要素和结构,从而更好地巩固学生对新闻这一文体的认识,进一步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拓展延伸的基本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比较阅读,提升能力。比较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内化能力的有效途径。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思维的基础。”要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深入的理解,教师要善于选取相关的教学资料,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读物加以对比,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由此及彼、求同求异、拓展延伸、组合积累,从而让学生牢牢掌握所学知识。如教学《隆中对》,可延伸阅读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片段),通过课文与小说片段的比较,体会史传文学的特点和小说与史传文学的渊源。再如教学杏林子《生命生命》,可以布置学生读美国克伦·沃森的《生命生命》,并与课文进行比较。以此培养学生赏析的能力,并从中得到生命意义的启迪。

②拓展阅读,丰富语文素养。所谓拓展阅读,是指就语文阅读教学某一阅读素材相关的某一主题,搜寻更多的阅读材料加以整理与阅读,从而对该素材描述的事件所处的大背景,或者某个特定的视角形成自己的认识,进而加深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

比如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这单元的课文都节选自古典小说名著,从设计意图看,绝对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内容,而是让学生“窥一斑而知全豹”,培养学生品读古典文化精粹的能力,调动他们阅读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时,教师绝对不能停留在课文所展示的层面上,而要用诱导、点拨、激励等方式促使学生自觉迈进中国古典小说的殿堂。内引阅读积累,意在强调课外阅读,提升文学素养,将更广阔的阅读和创造的空间留给了课外。只有展开课内和课外阅读的双翼,语文才能腾飞。③发挥想象,补充情节。情节补充法主要是教师为了辅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人物的性格,对文章进行的再创造。

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我们可以设计要求学生写出杜甫这位老者在邻村的孩童抱茅而去独立秋风中的情景和心情。学生要构思好这个片段,除了要有创造性的思维,还必需能够理解杜甫的境况和充分感受诗的意境,这样的片段写作能够使学生对杜甫的诗体会得更深刻。

④外联生活,启迪思想。课堂教学若能和学生的经历、生活联系起来,将由作品生发的思索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就能培养学生对身边世界的敏感,培养学生发现、思考的能力,使学习语文向学习生活的广阔天地迈进。如教学《荒岛余生》,在读了课文第三部分后,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学习或生活中曾经遇到或正在面临的一两件不幸或挫折,仿照课文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把好处和坏处排列出来。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体验,学会辨证地看待生活中的一些挫折和不幸,培养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⑤联系以往知识,加深理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联系旧知识,除了可以巩固并加深理解旧知识,使旧知识巩固化、系统化以外,还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探寻、推知、学习、掌握新知识。

有教师在教学《沁园春·雪》时,在引导学生走进雪国,驱遣想象,描绘画面后,联系了柳宗元的《江雪》:“1000多年前的柳宗元也曾描写过浑莽雪飞的世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个了无生气、孤寂冷清的雪世界正是诗人抑郁苦闷而又清高孤傲的内心的写照。那毛泽东笔下的雪世界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 从而引导学生感受诗人毛泽东的豪情满怀、坚定自信和意气风发。再如教学《孤独之旅》,可以联系《傅雷家书》中有关“孤独”的阐述,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孤独。

⑥随堂练笔,应用反馈。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地采取随堂练笔的形式,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感悟体验作者的情感。在具体的操作上,可以利用课文所留出的“空白点”,开展创造性阅读活动;可以利用课文主题、内容的“相似点”,开展拓展性活动。如教学《皇帝的新装》,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为故事设计一个合理的结尾。教学《济南的冬天》,可要求学生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描写自己家乡冬天的景物。

三、拓展延伸应遵循的原则

(一)拓展延伸应立足于文本,立足于语文课本身。文本是教学之本,课堂的活动都要聚焦文本。于漪老师曾指出,“那种文本的内涵还未掌握,就延伸,就拓展,远离文本去过度发挥,语文课就会打水漂。”她进一步指出,“离开文本中语言文字的具体运用,讨论某些内容”,不利于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语文课的拓展,中心只有一个,即语文本身。真正的拓展,应该强化教学主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更好地深化发现的成果,不能脱离文本随意拓展,“要真正把语文课教成语文课”。

(二)拓展延伸应立足于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中的拓展延伸要联系教学的目标,整堂课的内容都应围绕目标组织进行。比如有老师在教学周国平的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时,在引导学生懂得“拥有巨大的财富会引起得失之患”这个寓意后,让大家讨论:假如你们拥有了一笔巨大的财富,你们会怎么办?问题一出,学生四人一组,热烈地讨论起来,顿时教室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之后学生一个个踊跃发言,直至铃声响起,有些学生还意犹未尽。可是最热闹处,并非最精彩处。老师在这堂课中安排这一个环节其实是多余的,它跟教学目标游离甚远,引起学生兴奋的不是教材本身,而是“巨大的财富”,学生们只是沉浸在拥有想象中财富的快乐中,课文严肃的主题被热热闹闹冲得荡然无存。因此拓展延伸必须立足于教学目标,否则会使我们的课堂成为无边无岸的课堂。

(三)拓展要面向学生现实生活世界。拓展延伸的内容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符合学生的经历和体验,要考虑学生的既有水平,要难易适度。一位教师在教学郭沫若的《雷电颂》时,由作品的创作背景延伸开去,要求学生想象当时的人们观看《屈原》时轰动的场面,并诉之于文。虽然说老师的初衷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但由于学生缺少必要的生活体验,无米做炊,致使想象显得空洞笼统,甚至荒唐。如果老师能从文章的抒情方式入手,将《雷电颂》与初一册学过的《天上的街市》及《静夜》相比;或者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屈原》全文,进一步感知屈原的形象,这样学生获得的对文本的认识与体验将更深入。

10.拓展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实施论文 篇十

关键词:课外阅读;语文教学;作文训练

阅读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积累学识。学识的积累对语文作文的写作是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语文写作的难点,就是在于无法找到写作的角度。首先语文作文的写作必定是在思维的驱动下发生的,语文作文可以培养一个人的观察能力,而拥有良好的观察力是顺利探索的必备条件。当然,语文中作文的学习并没有那么简单,它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一个人的表达能力。这并不仅仅包括语言上的表达能力,更多的是个人在写作中的文字表达能力。将自己的思维意识顺利地表达出来,并得到大众的认同是不容易的。优秀的写作能力是一个人文化素质的最佳体现。同样,优秀的写作能力离不开初期的大量阅读模仿以及写作锻炼,如何打好这一基础是许多语文教师所探讨的共同话题。

一、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作文写作的必经之路

一般优秀的写作者都有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鲁迅先生年幼时就酷爱文学,经常在课余时间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正是年幼时培养的阅读兴趣,才为他走上写作之路打下了牢固的基础。我国著名的作家王蒙,他在小学时培养了对阅读的兴趣,他曾说,阅读使他感受到语言的力量,故事的力量,而这种力量一直伴随着他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

想要培养学生作文写作能力,就需要先指导学生去接近阅读,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在阅读中掌握大量的写作手法。大部分初中生都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方法,如比喻手法、列数字、拟人法、排比法等一系列写作手法。初中生需要培养的是对事物的不同认识,他们更需要培养是自我认知的能力。

这就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帮助学生认识世界百态。要以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他们在语言上的熏陶,形成语感促进学生们在阅读训练中的发展。语文写作课堂作为一门开放性较强的课堂,只要方法得当,完全可以成为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魅力课堂。但一些教师苦于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教育方法,将本来生动有趣的文字写作变的死气沉沉。

二、给与学生更多的阅读时间

一直以来教育部都在呼吁给学生减负,希望学生有更多的自由学习时间。一些学生经常抱怨没有阅读的时间,因为现实中还是存在学校给学生布置过多的作业问题。希望学生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习中,不仅是家长的愿望,有时更是牵扯到了老师荣誉甚至与教师自身利益挂钩。比如给优秀班级的班主任发放奖金,颁布荣誉称号等一系列奖励措施。任何一个行业都存在奖励和处罚制度,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将这些可见的利益作为衡量一个班级学生的唯一标准,那对于教育来说无疑是一种灾难。

三、阅读促进学生思维意识的改变

教育作为一个长久性的工作,它是需要时间和精力慢慢培养的,教育工作者不应该将自身利益与学生教育发展绝对捆绑,从而间接扼杀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尤其是对于阅读而言,阅读的成果是一份看不见的收获,阅读的收获是在不经意间慢慢渗入人的思维意识中的。如果你没有带着自由、舒适的心境去享受阅读,反之将阅读作为获利的途径,那将永远无法了解阅读的精髓,更不用说对自身写作的提升。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学校应多开展一些有关阅读的课题活动。比如开展课外阅读大赛,选取某个作品中的经典片段让学生以表演的方式猜出该经典片段出自哪部作品。

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多开展一些课外经典阅读汇报会的推介活动。每周在固定的时间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推介自己看过的优秀作品,或者将教室一角作为文学作品的储备地,供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零散时间去阅读。

作为家长不能拿孩子的分数作为评判孩子学习的唯一标准,好习惯养成和优秀的处世修养是成功成才的关键一步。而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恰到好处的可以影响孩子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不可能在孩子的成长中时刻陪伴,但可以培养出能够陪伴孩子走一生的阅读,支持孩子的阅读习惯对于孩子的未来的人生中将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四、从实践中学习写作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任何一门艺术的成功都无法脱离实践的参与。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为了写出影响后世的《昆虫记》,70多岁的法布尔亲自穿着粗呢子外套,扛着尖镐平铲在园子里刨挖,研究各类昆虫的生活习惯并加以记录。至今,他的《昆虫记》都是人类研究昆虫的百科全书。由此可见,文学作为艺术的一部分也是离不开实践的。

世界上有很多美的东西,缺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很多学生苦恼无法写出老师要求的作文,教师们有时也苦恼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出现这样的问题,还是对事物的观察不够。一千个人看哈姆莱特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更何况对文学作品的看法呢。究其原因就是没有亲身实践。教师要求写景类作文,很多学生写的都是大概情节,没有或根本就不会抓事物的细微之处,不同之处,归根结底还是他们从未耐心细心的观察过这些景物,自然无法写出优秀的作品。

五、结语

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学以致用,优秀的文学作品即便经历过时光的敲打,它所存在的价值依旧永远不会贬值。我国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三年的阅读总量应该在260万字,尤其是注重对国内外优秀作品的阅读。语文老师有责任将课外阅读纳入自己教学的一部分,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发现课外阅读的魅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见识,累积丰富的课外知识。课外阅读相比于课内的教学更加广阔更为丰富,甚至会促进课内的教学。鼓励学生将所读的课外阅读多加整理归纳,以便在写作中可以将课外读物的内容引入课内的作文写作中。

参考文献:

[1]朱红群.初中语文“快乐阅读”初探[J].学周刊,2013(09).

[2]王坚.运用近身教学模式拓展课堂教学蕴含[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2).

上一篇:新广告法禁用语下一篇:小学体育的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