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民族团结心得体会

2024-08-07

谈民族团结心得体会(精选8篇)

1.谈民族团结心得体会 篇一

认个亲串串门一家人,聊聊天一对一暖人心。10月26日,对于拜城县亚吐尔乡英兰干村10户村民来说,是他们非常难忘的日子。按照地委关于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工作部署,10月26日,地区油区办全体干部职工冒着鹅毛大雪,来到住点村拜城县亚吐尔乡英兰干村,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结对认亲,同跳一支舞,手拉手、手足相亲、用真心、真情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地区油区办在英兰干村召开了“民族团结一家亲”见面座谈会,传达了自治区、地区“民族团结一家亲”会议精神,动员各族干部群众进一步加强各民族干部群众的交流、交融、交心,结对认亲群众也经常和认亲干部“没事打打电话、唠唠家常”,让走亲成为生活中的一件重要事情,让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民族团结大融合之花常开不衰。

座谈会后,油区办党员干部与结对户举行了“民族团结一家亲”文体活动,共夹拾玻璃弹、背靠背夹气球、绑腿结对互助竞走、共跳“民族团结一家亲、麦西来甫”等活动,携手奋进,你帮我衬的游戏活动也增进了彼此感情,拉近了距离。随后,结对干部到结对认亲村民家进行了入户上门“一对一”走访慰问,参加结对认亲干部纷纷表示:“结对认亲的第一步就是要相互学习,学习语言,学习风俗习惯,民族团结要坚定不移长期坚持下去,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2.谈民族团结心得体会 篇二

一、常德市少数民族的基本情况

据笔者所在湖南省常德市民政局在2009年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 全市现有33个少数民族;其中世居的有8个, 按人数多少依次为土家族、回族、维吾尔族、白族、苗族、侗族、壮族和瑶族;少数民族人口47万人, 其中维吾尔族人口居全国第二位, 回族人口居全省第一位。有桃源县枫树、青林, 鼎城区许家桥和汉寿县毛家滩等4个回维民族乡以及土家族人口过半的石门县, 另有32个回维民族聚居村。汉寿县的少数民族有回族、维吾尔族、苗族、壮族、满族、侗族、白族、土家族、黎族、锡伯族、彝族、布依族、瑶族等15个, 占总人口的2.07%。由此可见, 该市的少数民族具有十分鲜明的“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不仅少数民族个数多, 而且分布广, 人口较多。因此, 在我们的学校里, 不可避免地会有较多不同民族的孩子在一起学习生活, 形成一个小小的多民族社会。

就常德市汉寿县而言, 少数民族最多的是回族, 集中分布在毛家滩回族和维吾尔族自治乡, 其他乡镇也有零散分布。回族有其特有的风俗习惯, 如信仰伊斯兰的生活方式, 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 由阿訇主持宗教活动, 经典主要是“古兰经”, 信徒称“穆斯林”。清真寺是回族穆斯林举行礼拜和宗教活动的场所, 在回族穆斯林心目中有着重要位置。生活习俗固守回族传统, 遵循教规, 不吃猪肉 (但有些回族已汉化, 没有吃猪肉的禁忌) 。按伊斯兰教历, 每年12月10日为古尔邦节;每年9月定为斋月;每年10月1日举行开斋节等。这些当地重要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应该是普及民族常识的重点内容, 需要有人专门加以研究, 作为地方校本教材的重点篇章。

作为教师, 不仅要掌握了解当地少数民族的一些常识, 还要对一些人口较多、极可能出现在我们身边的少数民族有所了解, 如卖羊肉串的维吾尔族人等。这些情况只有教师首先掌握, 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更好地与少数民族学生及其家长沟通, 作团结少数民族群众的表率。教师还应学习掌握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 用正确的观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二、少数民族常识普及教育与学生团结协作品质培养的关系

(1) 少数民族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无法回避的重要议题, 专家呼吁民族团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不论是中东国家沐浴在战火硝烟里的民族仇杀, 还是我国西藏、新疆的“打砸抢烧杀”事件, 都使得当今世界对民族及宗教的关注程度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人们的街谈巷论, 网络电视等新闻媒体的报道渲染, 使我们不得不面对少数民族问题。社会舆论往往莫辨是非, 形形色色, 极易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影响。对此, 我们的学校、教师必须提高认识, 顺势而为, 积极开展少数民族常识的普及教育。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 国家教育部已明确规定, 从2010年起将民族团结教育教学内容纳入中高考范围, 可见, 开展少数民族常识普及教育势在必行。不少教育专家指出, 民族团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这说明培养孩子们的团结协作精神, 要遵循人的成长规律, 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对小学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适逢其时。

(2) 开展少数民族常识普及教育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民族身份, 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一个人对自己的民族身份会有特殊的情感, 少数民族学生对自己的民族身份会更加好奇, 如果我们刻意去淡化, 甚至漠视, 他还是会从父母长辈处得知, 从家庭生活里获得启蒙, 如果长辈不能正确地加以教育引导, 就容易给孩子以误导, 种下民族极端思想的种子, 令孩子特立独行, 不能与周围的人融合。从我国的民族历史可以看出, 我国各少数民族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爱国史, 是一部民族融合史, 不管是原来就生长于中华大地的少数民族, 还是千里之外迁徙而来的少数民族, 在维护国家统一、抗击外国侵略、参与国家建设方面, 都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共同创造者。教师应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消除对民族身份的认识误区, 让他们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 使他们有信心和勇气与汉族及其他民族学生打成一片。

(3) 开展少数民族常识普及教育有助于汉族学生增进对少数民族的了解, 实现各民族学生的和睦相处。对班上的少数民族同学, 学生们可能会很好奇, 人多的也有可能去欺负人少的, 或者产生歧视, 这将不利于各民族学生之间的和睦相处。学生长大后要走入社会, 也会接触到很多少数民族的人, 如果没有一定的民族常识, 就有可能做出伤害少数民族的行为。因此, 开展少数民族常识普及教育, 要让汉族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历史和生活习性, 知道少数民族也是中华大家庭的一员, 自觉尊重少数民族, 从小就做到与少数民族学生平等相待、和睦相处。这些习惯和品质的养成, 将会对人的一生都产生影响。

三、在普及少数民族常识教育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品质的方式方法

(1) 教师要对全班学生的民族身份情况做到全盘掌握。通过在入学时向家长咨询、查阅学生学籍档案以及户口情况, 准确掌握全班学生的民族状况, 从而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一些少数民族在与汉族的长期相处中已经汉化, 所以还要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汉化程度进行分析鉴别, 如已完全汉化的则不可刻意强调突出其民族身份和特征。教师应建立相应的情况登记卡片, 注明注意事项。

(2) 鼓励少数民族学生介绍自己的民族。如果班上有少数民族学生, 可请他们来介绍自己民族的特点, 展示民族的服装饰品, 讲述民族的历史故事。通过少数民族学生的现身说法, 使所有学生增强对少数民族的感性认识。

(3) 在活动中增进各民族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如在一些传统的少数民族节日里,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少数民族同学带领全班一起庆祝, 让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一起感受民族的融洽和谐;设计一些竞赛活动, 参加的学生不分民族共同参与, 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 只有团结协作好的团队才能取胜。还可编排一些少数民族的舞蹈节目, 制作一些服装和道具, 让所有的学生都来参演。

(4) 组织学生参观少数民族聚居区。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少数民族村落参观, 实地了解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引导他们观察少数民族与汉族和睦相处的生活场景。有些少数民族聚集区还建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如湖南省汉寿县毛家滩回族和维吾尔族自治乡就有詹乐贫烈士塑像, 应利用好这些资源。

摘要: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凝聚力、向心力的民族, 对青少年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是进行爱国主义的重要体现, 也是时代的要求。如何对青少年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使其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的一项研究性课题。

3.写好民族新闻 促进民族团结 篇三

刚进报社,老同志就不止一次地提醒,民族新闻是党的新闻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党的民族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说文字记者有“如刀利笔”的话,那么民族新闻无疑是“一字千钧”:报道得好,是民族的幸事,国家的幸事;稍有偏差,后果不堪设想。那时候就有个想法,如果能有一本书,把新闻学和民族学结合起来,是件多么有意义的事。

令人高兴的是,如今这个想法变成了现实。牛丽红先生的《新闻报道中的西北民族问题研究》一书即将面世,我有幸先睹为快。在这本书中,作者以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为指导,从西北民族的政治、文化、经济、宗教、风俗禁忌、民族关系等方面,论证了新闻报道的原则、方法、传播特点和规避原则。同时为新闻媒体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文化建设、构建合谐社会的角色定位作了有益的探索。

实际上,在民族问题的新闻报道中,由于一些媒体对民族学所知不多,对有关民族的法律、法规、政策学习研究不够,从而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和错误,内容所涉及的大多是宗教、民族习俗和禁忌。这些偏差和错误,伤害了民族兄弟的感情,损害了民族之间的团结,影响了社会稳定,其后果的严重性,每个稍稍有些阅历的新闻工作者都会感同身受。

甘肃是个多民族的省份,各级党委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从而也形成了甘肃的新闻界尊重民族感情、重视民族团结、关注民族风俗的传统,在民族新闻报道中,违规违纪的事件还不多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此之外可以有丝毫的懈怠。由于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编辑记者在工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敏感的、棘手的情况不知如何处理。对民族新闻掉以轻心、大而化之是不可取的,因为担心出现偏差就视而不见、置若罔闻同样不足为训,同样会影响到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贯彻,不利于各民族间的交流、了解、合作与共同发展。对于甘肃的媒体来说,民族新闻占据相当大的比重,无论从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方面还是尊重新闻规律方面,都不应该也不允许漠然置之,关健是写什么、怎么写。媒体不仅要选好角度,还要注意尺度;不仅需要深入挖掘事实,还要把握恰当时机,使我们采写的民族新闻,既有生动的事实,又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既扩大媒体的报道面,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又能全面介绍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发展进步。丽红先生站在新闻学的角度,审视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特点,找到独特的报道材料;同时站在民族学的角度,思考新闻报道的立场、方法和规避风险的策略,更好地发挥新闻工作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作为采编人员,无论是否专门从事这方面的报道,都不妨一读。

作者曾长期效力于报社,现在大学任教,专授传播学。她以一个记者的敏感和教师的专注,发现了新闻学与民族学之间的联系及其对于作好民族新闻的意义,以此为纲,搜章索据,广引博征,终成一部洋洋几十万言之专著,个中甘苦,不言自明。

4.民族团结心得体会 篇四

在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下,在父母的不断鼓励下,我考上了大学,顺利的参加工作,6月,在基层党组织关怀和培养下,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怀着对党的事业的感恩之心,怀着到基层磨心力、长才干的决心,我报名参加了自治区“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组,在和田地区于田县托格日尕孜乡巴士库木巴格村参加了为期一年的住村工作。可以说,我们这一家就是建国以来新疆繁荣稳定、稳步发展的一个缩影,我们全家都是国家高速发展的受益者和见证人。没有国家和自治区的长治久安,没有几代有色人艰苦卓绝的创业奋斗,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根本无从谈起。

今年,公司全年基建工作都是围绕服务生产、服务民生的前提下展开。基建部按照基建资金的投入和安排遵循“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关键部位,确保各项技改工程按期完成,作为负责人,我带领部门人员深入施工现场,时刻把安全施工、工程质量把控、加快工程进度作为过程控制的重点去抓。积极与施工单位沟通,落实完成项目施工计划所需的人员和相关施工机械设备,为公司生产顺利展开保驾护航。

5.学习民族团结心得体会 篇五

心得一:

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形象,团结就是希望,团结就是胜利。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

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团结的大家庭,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建立了一大批各级各类民族学校,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民族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各级各类人才。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成就显著。城乡基层卫生机构得到建立和健全,少数民族医疗卫生人才得到积极培养,民族医药得到重视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全面覆盖,各族群众健康素质不断提高。传统民族文化得到保护和弘扬,宗教信仰自由受到充分尊重。

民族地区处处呈现经济繁荣、政治安定、文化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喜人景象。经济实现历史性跨越,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民族地区社会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各族群众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各民族大团结日益巩固。长期以来,党和政府一贯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改革开放以来,群众性创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三个离不开”思想和民族团结观念逐渐扎根千家万户。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培养选拔工作扎实推进。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日益壮大,结构不断改善,素质不断提高,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被选拔进县级以上各级领导班子,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中华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几方面的含义:

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2、维护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

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

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维护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捍卫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坚决粉碎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图谋。没有民族的和睦相处,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各民族的兴旺昌盛。只有各兄弟民族手挽手、心连心,团结一致,才能众志成城,抵抗自然灾害,应对金融危机,在风云突变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心得二: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中华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上,长期存在着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制度。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对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造,从根本上废除了这一反动制度,开辟了民族平等团结的新纪元。此外,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还运用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歧视行为。

2、维护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

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6.教师民族团结心得体会 篇六

篇一:教师民族团结心得体会

学校组织全体党员学习了报告精神,通过这次党员“学习”教育活动,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作为一名新教师,要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同时,作为一名光荣的党员,我们不仅要爱国家,爱党,更要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我们既然选择了这项职业,就应该毫不犹豫地热爱它。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积极的工作态度,要怀着服务于人民群众的胸怀进行工作,勤恳踏实,忘我投入,不计较个人得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同时,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灵魂。所以,作为一名新教师,一名党员,更要在道德上严格要求自己,自尊自励、自警自省,以自身的模范行为成为学生的表率,真正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对于一名立志从教的人来说,在教学中,应当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同时结合学生的特点,运用各种新颖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和手段,真正走入学生当中,了解学生的需求,真心实意的为学生的进步成长尽自己的义务;遇到困难挫折不畏惧,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在生活工作中全面贯彻的会议精神,为自己的行动导航!

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同时也给我们青年教师提供了很大的舞台。我们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学无止境,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素养和教育观念。在扎实肯干的同时,学会创新。做一个有深度和宽度的教育者。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这是最让我感动的地方。身为刚步入三尺讲台的新教师,对“学有所教”自然更为关注。明确肯定了教育对国家的重要性,不仅强调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还特别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从中不难察觉到,党正在逐步开放教育系统,这不正是要求我们教师也要富有创新精神,去感染、引导学生吗?因此我想,在今后的课堂中也要注意多鼓励孩子的合理想象,注重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力争让自己的课堂教学上不只学几个生字、词语,理解一句或一段话的意思,还应力争让我和学生一起营造的课堂生动有活力,及时发现孩子们身上的创新火苗并予以评价,让孩子们保持一颗开放的心,去接受新事物,在此基础上,注重培养孩子的思考力、想象力,让我的学生度过一段美好的儿童时光,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为国家为社会作出一些贡献,总之,尽自己绵薄之力,让孩子们“学有所优教”。

唯有如此,我们才对得起党和人民的重托,才无愧于“教师”这个光荣称号。

篇二:教师民族团结心得体会

本次寒假政治学习中关于民族团结教育专题学习完之中后,越发的觉得民族团结非常重要。中华民族是一个血脉相通的共同体,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在这个家庭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同样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应该互相团结,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建立在全国人民的团结和共同努力的基础上的,没有民族团结,一个国家只会灭亡,兴旺也就无法谈起。民族矛盾一直是影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衰的重要因素。想一想当初要不是国共两党闹矛盾,那抗日能打八年吗?要是只有一个国民党,那肯定是不行的,因为国民党自身存在许多的民族矛盾,所以没有人民群众的拥护,而共产党先进得很多,他们把人民矛盾是否能够顺利解决作为一次革命能否胜利的决定因素。所以民族团结是维护社会稳定、祖国统一、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中华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解决民族矛盾,首先我们应该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在中国的历史上,中国的人民一直受到各种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这是中国历史一直动荡的原因。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废除了封建制度和各种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使中国在各方面都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

其次就是各民族之间实现民族平等,只有实现民族平等才能有民族团结,维护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只有这样各民族才能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繁荣发展。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 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现代化进程。

最后,我们应该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是民族团结。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当前,还存在着一些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主要是一些无视民族团结的在搞国家分裂,这种人应该给予严厉的打击,同时我们每一个中华人民政府应该加强对人民的教育。只有了强烈民族团结意识感,才能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历史和现实的斗争经验告诉我们,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必须坚定不移地反对民族分裂。民族分裂主义是危害国家统一、影响民族团结的主要危险,没有对民族分裂主义的坚决斗争,就没有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就没有稳定与发展。,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对境内外敌对势力加紧活动的新情况、新动向,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尖锐性,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自觉肩负起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神圣使命,不断开创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新局面。

篇三:教师民族团结心得体会

多少年来,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以月促年,在师生中牢固树立起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使他们懂得了“民族团结则百业兴旺,民族纷争则百姓遭殃”的道理。针对少数民族分裂分子和暴力_的活动,校领导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展反分裂斗争再教育活动,让学生明白破坏民族团结的极少数人是无处藏身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为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地区,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都必须考虑到社会各方面的问题。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宽容的心,用自己的包容心态去处理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去处理好各民族的关系。

新疆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多民族自治区。新疆各族人民在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方面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为此,要不断加强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克服各种不利于民族团结的错误思想。并要做好民族团结的宣传工作,使广大干部、群众真正懂得:在新疆,民族团结是大局,是各族人民长远的根本利益。没有民族团结,就不会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不可能进行经济建设和其他事业的建设,也不利于维护祖国统一。

民族团结是一个国家能稳定及更好发展的前提条件,历史的镜子告诉我们,由于民族矛盾,民族歧视所引发的各民族之间的战争和冲突给与了我们最好的忠告;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流,相互学习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友好发展,友好交往成为贯穿历史的主流。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好新疆的稳定和民族团结工作对进一步推进新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进一步认清民族分裂主义本质和危害,分清是非界限和敌我界限,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把热爱祖国,振兴中华同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一起来。

总之,民族团结带来了社会的安宁与稳定,形成了建设合力,为新疆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教育战线上的教师们教育出大量的有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向英雄人物学习,学习英雄一心为公,无私奉献,忠诚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尚情操;学习英雄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对工作精益求精的优良作风;学习英雄乐于助人,尊老爱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德;学习英雄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拼搏精神。

民族,贯穿了整个时代,实践证明民族团结给我们带来了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各族人民可以安心地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时民族团结也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发展。通过学习英雄模范先进事迹,对照检查自己找差距,决心以英雄人物为榜样,弘扬民族精神,维护民族团结,热爱本职工作,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作为一名教师,要教育好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懂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愿我校的民族团结之花常开不败。我们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对祖国的无限忠诚来维护民族团结,加强“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思想,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惜生命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因为天山松树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

7.武术:促进民族团结的法宝 篇七

1.1 武术拳种门类众多,各民族充分选择

中国武术门派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大小拳种逾百。各具特色的武术拳种,为各民族的武术爱好者提供了充分的选择,武术拳种也就成了民族间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和载体。

以下仅就回、汉民族间和满、汉民族间的武术交流活动为例,来审视武术拳种活动在促进各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即民族团结方面的积极影响。

1.1.1 八极拳等是回汉民族习武人群的主要选择

在我国,回族人口有860余万人,主要聚居于宁夏,在甘肃、新疆、青海、河北以及河南、山东也拥有大量聚居区,体现出小集中大分散之民族人口居住特点。回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其教义与习武强身黯然契合。将尚武视为“逊奈提”(意即“圣行”)的回族,自古以来便崇尚武勇;自然,为数众多的回族武术家在各历史时期均不容小觑。故此乾隆皇帝曾说:“中土回人,性多拳勇,哈其大族,每出将种。”[1]回族武术包括八极拳、查拳、心意拳、华拳、洪拳、炮拳、弹腿、回回十八肘、杆子鞭、哨子棍等拳械几十套,其种类之多,传习之广为各少数民族之最。

吴丕清说:“许多汉族弟子投师回族武门,同样受到厚爱,一些回族弟子拜汉族为师同样得到真传。可以说沧州回汉民族的团结,与回、汉武学的交流、融合有着直接关系。”[2]如是举例证明,吴氏开门授艺,“收罗疃李大中,张克明等汉族人为入室弟子,这才使得八极拳在沧州汉族民众中传播开来。”[3]“沧州回族武术家马凤图始受家学,12岁拜黄林彪为师习练通备、劈挂拳法,黄将其毕生之学倾授与他,黄是汉族人。”[3]“回族武术家马登云从师张占魁习练形意拳,张是汉族。”[4]

起源于山东冠县的查拳,被公认为在回民所流传的诸多武艺中习练者最多、流传范围最广的拳种。俗谚云:从南京到北京,查拳出在教门中。民国以前,被称为教门拳的查拳主要在回族内传承;民国以来,中华武术会、精武体育会、武术传习所、国术馆等近代武术组织、学校蓬勃发展,加之军队训练对武术的需要,查拳开始突破民族与宗教的界限,向更多人群、地区传播开来。建国后,竞技武术迅猛发展,许多竞赛套路内容直接来源于查拳,这也从客观上推动了查拳在汉族群体中的传播;民间的习练者除仍在回族寺坊中传习外,部分门人通过参与运动会比赛的形式来扩大查拳的影响;一些查拳门弟子利用在高校进行教学与研究的机会,极大地拓展了查拳的普及范围,如已故的回族查拳名家张文广即为最典型的代表;一些回族查拳传人开始打破“传回不传汉”的旧规,广授徒众,如武贵祥阿訇在阳谷县创办了业余武术队,他二十年如一日地传授技艺,并“打破民族界限,不分回汉,其中90%是汉族的。”[5]更有一些艰辛创业,如常玉光(查拳名家常振芳之子)在开封通许创办查拳武校来推广这一宝贵的名族文化遗产。

心意拳,又名心意六合拳,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心意拳始于山西人姬际可,河南洛阳回族人马学礼习得此拳后,开启了心意拳在河南回族中传承发展的历史。与马学礼同一时代的山西祁县汉族人戴龙邦,作为心意拳的又一重要继承者,传艺于山西,名为戴氏心意拳;随后的河北深县汉族人李洛能改进了心意拳,易名为形意拳,同时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形意拳名家,师徒一道使形意拳广传河北、山西。可见,河南回族所传习演练的心意六合拳与现在山西、河北所传心意拳、形意拳属于同源异流,这无疑是汉族与回族武术亲缘关系的历史见证。虽然,与八极拳“开门授艺”的开放式传承迥然不同,河南派心意拳曾经呈现出仅在回族内部传承的特点,然而由于在民国期间宗教传承格局发生了改变,河南派心意拳也渐渐地由乡村传入城市,并通过军队、武术社、教场、码头等,传向省外更多的汉人。”[6]夏志臣、宋国宾、范万明、李洳波等较为著名的传人,均为汉族。

1.1.2 太极拳等是满汉民族习武人群的主要选择

三大内家拳之一的太极拳,如今不仅在全国范围内流传最广,在海外更是备受推崇。杨式太极拳和吴氏太极拳在历史上都曾和满族有着直接的联系。曾学于陈家沟的河北永年人杨福魁(1799——1872),字露禅,艺成后应邀携次子杨班侯、季子杨健侯到北京教拳。杨露禅受聘于端王(载漪)府,同时任神机营总教练。其所教者多为王公大臣,杨露禅根据这些贵族多体弱不耐艰苦的特点,将高难功架简化,后发展为杨氏太极拳,当时即在京津影响甚大,后经其孙杨澄甫推广,渐发展为习者最多的太极拳派别。同在王府中授拳的杨健侯还曾教授过溥伦贝子和满族人汪崇禄。汪崇禄之子汪永泉也因此得杨家两代三位宗师(杨健侯、杨少侯和杨澄甫)的真传。汪永泉传拳不懈,有不少弟子成为当代汪传杨式太极拳名家,影响甚广。

在杨露禅所教三位著名弟子中,除万春为汉族,凌山及全佑皆为满族。宗师全佑之子吴鉴泉(1870——1942),对其所学杨家太极拳不断发展,最终自成流派,创立吴氏太极拳。其长子吴公仪、次子吴公藻、长女吴英华、女婿马岳梁均为满族籍太极拳宗师,对于传播吴氏太极拳功不可没。

与杨露禅在王府传拳类似,八卦掌祖师董海川在肃王府当差,其弟子及再传弟子中不乏满族名手,如全揩廷、樊志勇和曾增启(尹福弟子)等,在此不再赘述。

与回族武术传承方式不同的是,武术在满汉互传过程中,并没有太多民族和宗教障碍,汉族著名拳师可以传授满族弟子,而满族拳师也可以向汉族弟子授艺。这主要是因为在清代满族作为统治阶级,并未像回族等少数民族那样遭受宗教歧视和民族压迫,所以并不像回族那样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自强意识。而作为先进文化代表的汉族文化始终表现出较强的同化能力,也始终是满族统治者学习的对象。

1.2 武术拳种分布广阔,各民族广泛参与

武术拳种分布广阔,呈现出地域特色,也演变出了繁复纷杂的支流门户,扩大了拳种的影响范围,加快了拳种的传播速度,使得各民族的习武爱好者能够广泛接触,促进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1.2.1 少林功夫遍天下

少林武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从民间汲取养料,从各民族武艺中获得灵感,逐渐吸收融合日益丰富,素有“少林功夫源天下”之说。少林寺是中华武术的交流之地,集散之所;少林武术的传播范围从最初的寺内扩大到寺外,并且能够超越民族的界限传播至全社会乃至外域。中岳嵩山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坐落于此的禅宗祖庭、武学圣地少林寺,亦因此成为各民族各地区武术的融合之所。少林武术拳种繁多,是一个内容庞杂的武术体系。自明代以来,尤其到晚清和民国时期,少林武术的社会传播大为发展,民间多有传习,曾有“天下功夫出少林”的说法。

1.2.2 分布广阔的武当武术

武当山所处的荆楚之地为少数民族人口较多地区,武当武术无论是从起源上看还是从流传范围看,均与少数民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目前学术界对于武术产生原因的认识基本上包括原始生存竞争、原始宗教活动、原始战争等。武当山地区山峦叠嶂,溪河纵横,常有野兽出没,生活于此地的各族先民在生存竞争中摸索并总结武技的情景不难想象;居住在武当山地区的各族人民的早期宗教活动、玄武崇拜、民风民俗、巫术与神仙方术等,对于具有鲜明道家和道教风格特征的武当武术而言,均是其产生与发展的文化土壤;而处于鄂、豫、陕、川四省交界区域的武当山地区,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可以说,在武当山各民族武术内容的交融方面,战争因素起着最重要的作用。《韩非子·五蠹》载:“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这是武术史料中记载的最早最著名的原始部落武舞——干戚舞。甘毅臻认为,发生在武当山地域内的禹之干戚舞的出现是武当山武术诞生的标志。[7]《华阳国志.巴志》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巴师勇锐,歌舞以凌人,前徒倒戈,故世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巴人武舞,也就是“巴渝舞”,据甘毅臻考证认为,巴渝舞发源于武当山,因为巴渝舞的展示者为“西土八国”中的彭、濮两族巴人,而刚勇好武的巴人在武当山地区生产生活了两千多年,当时的彭、濮两族巴人实为武当山原始居民。[8]另外,从“武当”一词的来源也可见此地战事不断:一般认为武当者,武力阻挡(当)也。春秋战国之时,在武当山下丹阳所建的楚国与邻近民族和部落征战频繁,楚遂在武当山设防,以抵挡秦、巴南下谋楚。从以上所述可见,武当山武术活动的萌芽与发展,绝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的单独创造,而是以武当山所在的荆楚地区为中心,包括其邻近区域在内的各民族宗教、风俗、图腾崇拜等文化内容与各民族征战过程中的武技文化相互激荡与交融的结果。

1.2.3 遍布巴蜀地区的峨眉武术

以峨眉山命名的峨眉派武术是与少林、武当三足鼎立的中华武林三大门派之一。峨眉武术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在发展成熟过程中糅合并融入了各民族文化元素,但关于什么是峨眉武术,学界尚有分歧。清代何崇政(峨眉山湛然法师)在其所著《峨眉拳谱》的开篇诗写道: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皎皎峨眉月,光辉满江湖。由此,峨眉武术的经典分类方法“五花八叶说”流行于世:五花者,即流行于四川的五个武术流派,也就是丰都的青牛,灌县的青城,通江的铁佛,开县的黄陵,涪陵的点易;八叶者,即峨眉派武术的八大门派,也就是僧门、岳门、赵门、杜门、洪门、化门、字门、会门。以此法界定峨眉武术最为流行,然而难免以偏概全。《四川体育史料·武术专辑》(1984年第5期)认为:峨眉二字,广而言之,为古巴蜀之称。因此,无论过去和现在,凡在四川内流传久,根基深,具有地方风格的拳种,均属峨眉武术。[9]拥有类似观点的研究者多将峨眉武术与巴蜀武术互称,仿佛两者并无二致。然而,文化的发展是动态的,是与多重影响因素长期互动的结果,其流传区域和影响范围的边界具有模糊性的特点,是不能简单地以行政区划来强行划界的。虽然峨眉武术和巴蜀武术的概念不能完全等同,但毫无疑问,其所指内容会有大量的重合。综上,峨眉武术是“起源于四川峨眉山地区的峨眉山道、僧武术与民间武术,主要流行于峨眉山地区,并广泛流传于整个巴蜀地区乃至其它地区,以峨眉命名的各种拳术、器械、功法和武术理论等武术内容和形式的总称。”[10]也就是说,峨眉武术应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峨眉武术主要指以发源于峨眉山、并与巴蜀地域文化长期互动交融而形成的拳种流派。广义上的峨眉武术更接近巴蜀武术的概念,既包括早期传入四川地域并与其地域文化互相适应、已具有显著巴蜀地方文化特色的外来武术拳种,还应包括从四川传播到包括西南地区在内的川外其它地域,但具有显著峨眉武术风格、认同并归属于峨眉派的武术流派。峨眉武术,作为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文化符号,在促进四川及西南地区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有着独特的历史贡献。

2 武术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2.1 武术文化促进各民族对主流文化的认同

武术文化促进了各民族对主流文化的认同。因为,武术在其发展过程中,植根于儒释道主流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并受其影响和熏陶。儒释道主流文化成为了武术文化的重要基因和显著特色。因此,各民族习武人群在习练武术的过程中,不断的接受着武术文化的熏陶,自然,也就不断接受着儒释道主流文化的影响和教育,其价值观和人生观则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改变或重塑,使得各民族的习武者对主流文化逐渐认同和接受。

对儒家文化的认同,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各个武术拳种门派所规定的武德要求。“所谓的传统武术道德…就是传统武术人愿意持守的生活态度和愿意遵循的行为原则”[11],这些武德规矩无不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作为习武者的习武规范和人生信条。因此,习武者,不管来自于哪个民族,都要接受和遵守其所在拳种门派的武德规范,通过对这些武德规范的严格遵守,使得他们对作为主流文化的儒家思想及其价值理念能够认同和接受。

对道家文化的认同,主要取决于武当派武术文化的传播和弘扬。与少林武术齐名的武当武术,是在武当山地域文化、荆楚地区各民族武术文化、道教宗教文化、道家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交融中形成的一大派系,具体而言是指“在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和武当地域文化长期氤氲滋养下,元末明初武当道人张三丰通过道教内丹术与之前少林武术的有机结合,而开创的蕴功法、套路、格斗三位一体的一种养生技击并重的拳术,它包括由张三丰创立,以及经过历代尊张三丰为祖师且有明晰传承的拳师改良完善的各种流派的单练与对练的拳种、器械等传统拳术”。[12]因为道家和道教文化对武当武术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主张练气、练内功、练丹道的内家拳法多皈依于武当,以别于世人所谓外家的少林派。1928年中央国术馆成立,下设少林门和武当门,并将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列于武当门下。虽然这种分法不尽科学,但充分反映了当时武术界,尤其是习练内家拳的武术人对武当的皈依与尊崇。对文化史“应然”的考证也许并不能左右文化创造者和传承者的内心情感,而文化现象中“实然”的力量却不能小觑:武当门人皈依武当、崇拜张三丰、认同道教和道家文化的隐性力量,既是各民族武当武术习练者的共同心理基础,又是维系和凝聚各民族武当武术习练者的文化纽带。

对佛教文化的认同,主要是禅武合一的少林武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少林武术中蕴含了特色鲜明的佛教文化,无我、我执、真空妙有、明心见性、禅等佛教思想极为巧妙地被融入到了少林武术的拳法套路、各种功法以及擂台战术之中,如此,每个习练少林功夫的人,不论来自哪个民族,必然要受到佛教文化的深刻影响。这也就使得他们通过少林武术文化的熏陶和学习,逐渐认同了作为主流文化之一的佛教文化,并由此而实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

2.2 武术文化促进各民族对他族文化的包容

历史上,草原、森林、江河、大漠、高原、平原等不同的生存环境以及游牧、渔猎、农耕等不同的生存方式,促使各民族的武术内容均颇具其民族特色;同时,由于各民族间军事战争的周期性爆发,以及元、清两代少数民族统治者入主中原,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大融合,又促使各民族间的武术多有交叉与融合。各个民族积极学习与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武术内容,使得许多原来只属于某一民族的武术拳种,相继出现在了其他民族中并得以广泛传播,从而促进了民族间相互的理解、宽容与团结。

在驰名中外的武术之乡河北沧州,回族武术占据着重要地位。在此地传播最广、习者最多的当推八极拳。八极拳全称“开门八极拳”,“开门”之意,一说为技术含义,即“以6种开法破对方门户,”而另一说为则为传承方式之意,即“沧州孟村吴钟受一云游异人及其徒先后传授拳法及大枪奥妙,吴钟学成后,初为吴氏回族家拳,只教本姓亲族,后开门授徒,遂成回汉共练之术。”[13]无疑,在这里,“所谓‘开门’,即有开门交流,汲取众家之长,冲破武林关门习武的神秘传统之意。”[14]可见,“开放”是八极拳传播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应该说,也正是因为其提倡开放交流,反对封闭保守的开放胸襟,使八极拳在全国蓬勃发展、从学者数万。

武当武术产生以后,对整个中国武术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若以传统的内家拳与外家拳的说法来看,武当派所代表的内家拳派可谓中华武林之半壁江山。“武当”几乎成为了内家的代名词,许多习练内家拳术者都自称其拳术源自武当。但上世纪30年代,唐豪通过考据得出武当无拳的结论,这与武当武术的实际社会影响大相径庭。然而,80年代以来武术挖掘整理数据表明,目前仍在各地流传的武当武术门派就有29个,功法套路共208个,武当不仅有拳,而且其体系之庞大、影响范围之广非某一单一拳种可比。在这诸多门派中,有些内容传承谱系非常模糊,明显不是创自于武当山地区,这一方面表明,武当武术是在与他族、他派武术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兼收并蓄而成;另一方面,各派系对武当和张三丰的认同展现了武当武术强大的文化凝聚力。

峨眉山地处四川盆地西南,其所处的巴蜀地区多山地、高原、丘陵,地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等几大地貌。在这片产生并流传峨眉武术的广袤土地上,生活着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共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共有490余万。其中我国第二大藏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均在此地。若追溯历史,许多少数民族都有尚武传统。如古巴蜀族的尚武之风就可谓源远流长。《华阳国志·巴志》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巴师勇锐,歌舞以凌人,前徒倒戈。”武王伐纣用巴蜀之师,足见巴蜀族自古便好习武艺,英勇善战。如今从各民族的风俗活动中,仍然可见武术的踪影。贾奇侠等认为,从丹巴藏族风情节开幕式后的民间娱乐活动、土家族丧葬期间所跳的武丧舞、青羊宫庙会上的武术活动可以看出,巴蜀地区的武术与风俗活动有着密切关系。[15]这表明,主要流传于巴蜀地域的峨眉武术流派,其影响已深入民间,并与各族百姓的风俗活动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融合。

“巴蜀文化是中国最富于包容性的地域文化之一。巴蜀历史上有七次大移民,来自全国各地的移民群体,使四川成为一个各民族大融合的移民社会,移民带来中原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和闽南文化等,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巴蜀文化。峨眉武术正是巴蜀文化的一个缩影。”[16]峨眉武术正是在历史移民所带来的川外异质文化与巴蜀文化的无数次碰撞与融合的背景下,在这个移民社会里被诸多民族共同传习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因此积极扩大峨眉武术在四川乃至西南地区的影响力,发挥峨眉武术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的文化功能,是值得峨眉山地方政府和武术管理部门深思的一个问题。

3 武术传承:促进民族团结的生生法脉

3.1 时间上,武术在各民族之间的传承源远流长

从时间上,武术在各民族之间的传承,可谓是源远流长。大多数武术拳种都可以追溯到上百年甚至是上千年前,也就是说,在武术传承的过程中,各民族通过拳种的传承而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形成了一条多民族以拳种为纽带而传承不息的生生法脉。这条武术传承的法脉,使得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贯穿古今,紧紧的团结在了一起。

有很多拳种,它们都追溯到了同一个创始人,例如武当武术中的各个拳种流派都是以张三丰为祖师爷。少林武术中的各个拳种流派都是以达摩为祖师爷。以共同的创始人为起点,形成了各个交错的拳种门户传承谱系,在这样的一个谱系网中,每个拳种传承者所代表的民族都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武当武术的一大文化特色就是对充满传奇色彩的张三丰的尊崇与认同,这种来源于祖先崇拜传统的文化上的凝聚力,是能够超越武当山地域界限以及各民族界限的。武当山和张三丰是武当武术的两个重要文化符号,对武当的皈依感和对张三丰祖师的尊崇是凝聚各民族各地区武当武术人的文化向心力。现如今习练人数最多、历史上曾在满汉间互传的杨式太极拳,“虽然从渊源上看与陈式太极拳关系很密切(当今陈式太极拳传人大多宗陈王廷为祖师),但是,杨澄甫先师之子杨振铎在邯郸一次会议上说:“我对太极拳源流没有研究,但是我们杨家历代祭祀的就是张三丰”。[17]广义上的武当武术是包括太极、形意、八卦等内家拳术的,虽然是否所有这些内家拳术都来源于武当山莫衷一是,但现实中众多内家拳习练者自觉地尊崇张三丰祖师、皈依武当门派的文化事实却不可否认。

3.2 空间上,武术在各民族之间的传承百花齐放

从空间上,武术在各民族之间的传承,可谓是百花齐放。因为,几乎每一个武术流派,在其传承发展过程中,又都形成了众多的支流门户。每一个拳种,通过来自各个民族的武术人的传承之后,便不会局限于某一地区,而是被广泛的传播到其他地区,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

少林武术庞杂的内容,它是在融合各族各地区不同的武技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成的。明代俞大猷将棍法传入少林寺,即为少林武术源于民间之明证。再如,被视为少林武术精华的心意把,若与流传于山西、河北的形意拳以及在河南回族中所传承的心意拳相比,便可发现无论是拳理还是技术风格均有明显亲缘关系。虽然学界关于心意把和心(形)意拳的关系以及心(形)意拳始祖姬际可与心意把的关系尚无定论,但姬际可“在少林寺一住十年,授拳多人(也有和尚),老年返里”[18]表明,少林武术是与民间武术不断交流与互动的产物。

少林武术又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逐渐走向民间,从而成为中华各民族所共享的文化瑰宝的。少林武名真正显扬是在明代,尤其是抗倭战场上的辉煌战功使其声名远播。至清代,教门及秘密结社多靠习武发展会众,所吸收会众中不乏习少林拳者,更有甚者如天地会则直接将其所习洪拳认为传自少林寺,借少林之名进行反清活动。清廷对少林寺的态度也因此从支持转为打压,这就迫使少林武术的传播范围从主要在寺内转移到广阔的民间,同时清代教门及秘密结社的习武活动客观上也扩大了少林拳在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传播。民国时期,直接推动少林拳在社会与民间传播的是以国术馆为典型代表的各种武术学校和组织。中央国术馆初设少林门和武当门,虽不甚合理,但足见少林武术地位之高。新中国成立后,受影视作品宣传的影响和竞技武术的推动,各地少林武术馆校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习练少林拳的各民族武术爱好者不计其数,少林武术在中华各族儿女心目中的特殊地位更是无可比拟。综上可见,少林武术的内容来源、传播对象和其所承载的民族情感都具有鲜明的超民族特征。

1983年国家体育总局对四川峨眉武术进行挖掘整理的结果显示,峨眉武术目前有68个拳种和门派,1093个徒手套路,518个器件套路,41个对练套路,276个练功方法和14个技击项目。数量庞大的峨眉武术体系绝不可能在一个封闭的区域内产生,绝不可能被一个民族所创造,更绝不会被一种地域文化所孕育,而是在古老丰厚的巴蜀文化的浸染下,产生于道教和佛教的共同圣地峨眉山的武术文化,与由移民等重要因素所带来的其他地域与民族的武术文化相互碰撞、借鉴、交汇、融合,在巴蜀大地各民族习武群体传习演练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形成的。

8.民族团结的模范 篇八

什么干部是好干部?

老百姓的口碑是结论。

马保珍,一名普普通通的县人大主任,中等偏上的个头,黑红的脸膛,眉宇间有一股锐气。他出身于普通回族家庭,在人生的道路上,沐浴党的阳光雨露,一路奋进,搏击风浪,迅速成长,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之歌。

第一章:艰苦创业,

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光荣称号

1991年的元旦刚过,新年的爆竹在天空散去,定边县药材公司就喜气盈门。马保珍被任命为药材公司经理,一时人心振奋。“这下药材公司有救了!保珍是个好样的!”

但是,一些人忧心忡忡:“药材公司的摊子太烂了,亏欠一百多万元!”这是实话,公司管理混乱,人心散懒,几乎要垮台。摆在马保珍面前的是一个烂摊子。

新官上任三把火。他,年仅33岁的回民汉子,就毫不留情地清查、处理各种违章违纪案件,对公司所属单位的库存药品进行彻底盘查。

他大刀阔斧,追回短药、短款、挪用公款计4.7万元;撤并机构一半,建立6个独立的经营单位,放权承包。

他四处搜罗人才。26岁的雷润生,是公司一名年轻职工。他有文化,脑子活,熟悉推销业务,曾给公司提了不少好建议。马保珍破格把他提拔为批发部主任。雷润生果然不负重托,干得红红火火,为公司创造了不少效益。

红柳沟镇收购站一直是个烂摊子,影响公司的药材收购。马保珍到第一线去,调查研究,发现锅炉工黄金保是个人才,破格提拔,让他担任站长,并多方鼓励他:“好好干,有困难,公司支持你!”果然,黄金保不负重托,干得有声有色。两年内,他为公司创利税25万元。

马保珍选拔基层领导不拘一格,使公司变为一池活水。他对职工更是注重培养。他说:“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培养职工是企业的百年大计。”他说到做到,采取多种方法,培养药材公司自己的人才队伍。他先后派出30多人,到银川、西安、太原等地大专院校深造,到当地先进工厂学习取经;药材公司购置了教学设备和书籍,利用周一、二、三的半天时间,进行文化学习和专业培训。他形象地讲,这叫重点培养和全面开花相结合,三五年,把药材公司建成一流人才的大企业。他的脑子转得很快,大张旗鼓从社会上和大专院校招聘人才,先后有十多名大中专学生和有专长的人才来公司工作。

“一切为了上帝!”这是马保珍提出的一个响亮的口号。

他一马当先,到甘肃有关县市邀请客户。他在县委、县政府领导的支持下,在药材公司一班人的密切配合下,先后于1991、1992年两次举办了“四省六区十四县医药药材供货会”,签订合同达350万元,年底供货全部兑现。

1992年,该公司同美国凯拉斯一家药材公司合资办起了甘草精品加工厂,该公司派来一位技术专家,住在远离县城几公里的红柳沟收购站。马保珍吩咐办公室负责人,为客人安排好房子,配备彩电,安排专门炊事员做可口饭菜。客人过生日,马保珍专门带生日礼品前去祝贺。客人的爱人来定边探亲,公司车接车送,将两口子安排到宾馆,食宿由公司开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温暖了一位客人,感动了一个公司,药材生意火了起来。

优质的服务,良好的信誉,促使国内22个省市的30个厂家和他们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先后有美、日、韩等国12家老板和他们洽谈,签订价值600多万元的销售合同,天津口岸免检他们的产品。

多种经营,工贸并举;引外资、跨国门,走向世界美梦成真,1995年,榆林地区民族经济开发公司的定边药业甘草工贸集团正式注册。马保珍四年迈了四大步,创办了羊绒分厂、甘草酸厂,都相继投产,走上了一条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新路。

“光有奋斗精神是不够的,还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去做。要先分析自己的现状,分析自己现在处于什么位置,到底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这也是一种科学精神。你给自己定了目标,你还要知道怎么样去一步一步地实现这个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树立具体目标和脚踏实地去做,同等重要。”马保珍回顾药材公司几年来的发展,他深有体会地写下这段话。

是啊,机会,需要我们去寻找。让我们鼓起勇气,运用智慧,把握我们生命的每一分钟,创造出一个更加精彩的人生。

在党组织的培养下,马保珍以自己的追求和事业,1994年10月荣获“全国第二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受到了总书记的亲自接见,他在人生的道路上写下了一段精彩的篇章。

第二章:参政议政,

植根定边大地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一些人的观念里,政协成了一种安排干部的荣誉职务。一句民谣形象地总结了这种现象:“年龄大,不要怕,还有政协和人大。”

升任政协副主席后的马保珍说:“政协不是养老休闲的单位,而是可以真正干点实事的地方。在工作中,我们要坚持党性观念,不打横炮;坚持求真务实,不放空炮;坚持建言在先,不当马后炮……”

“三炮理论”振聋发聩,犹如一股春风吹进了政协人的心中。在充分调查研究、更新观念的基础上,以王生智、高登山为主席的县政协领导班子确定了工作总方针:科学务实,履职为民。

2005年7月13日,正值酷暑,骄阳似火,大地热烫。时任政协副主席的马保珍,带领部分政协常委、委员,及相关局领导,到北关粮油市场、屠宰现场、鼓楼北巷家常饭店等地方视察。

马保珍一边看一边询问,对食品的存放、保鲜仔细识别,查阅记载。他对屠宰场的工人说:“你们辛苦一点,老百姓就放心一片,任重道远。”他吩咐屠宰场的负责人说:“要为工人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为人民提供优质肉、放心肉!”

在他的带领下,视察组到盐池食品市场参观取经。

上一篇:夏感高三作文下一篇:浅浅论青少年活动中心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