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计划规划

2024-07-14

XX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计划规划(共6篇)

1.XX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计划规划 篇一

xx县农业产业化“十三五”

发 展 规 划 xx县xxx 2015年3月

目 录

一、xx县“十二五”期间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二、“十二五”期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总结

(一)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二)“十二五”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三、“十二五”期间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

(二)经营管理水平低。

(三)加工率低,产业链短。

(四)品牌缺乏,市场占有率低。

(五)标准化生产水平低。

(六)原料与加工需求矛盾突出。

四、“十三五”规划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五、“十三五”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

(一)大力推进农产品初加工水平

(二)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的领军企业

(三)加强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建设

(四)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标准化体系建设

(五)抓好技术研发推广

(六)抓好服务平台建设

(七)抓好银企对接合作。重大举措

六、“十三五”重大项目建议

(一)实施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园区建设工程

(二)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

(三)实施土地建设优先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优先工程

(四)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五)大力扶持农民经纪人队伍,做好食品安全认证工作,推动农产品的规范化生产

(六)建议

xx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5-2020年)

农产品加工业是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的突破口,更是发展现代农业、新时期“三农”发展的新理念、新论断、新举措。为引导和促进全县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充分认识我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契机,转变农业发展新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提供基础支撑,有力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繁荣,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xx县“十二五”期间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目前我县的农产品加工业逐步步入正轨,现自治区级龙头企业达4家(xx有限公司、xx有限公司、xx有限责任公司、xx有限公司),地区级龙头企业达5家(xx有限公司、xx有限责任公司、xx县x有限责任公司、xx有限公司xx县分公司、xx县xx有限责任公司、xx县xx有限公司),规模(20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xx县良种轧花厂、xx有限责任公司),大力开展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工作,实施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解决了农产品产后损失,发展了龙头企业品牌创建工作,有10多家企业注册了使用申报,2家企业的产品获得新疆名牌产品,有1家企业的商标获得了新疆著名商标称号,扶持龙头企业与打造知名品牌有机结合起来,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二、“十二五”期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总结

(一)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乡镇企业经济运行情况

“十二五”期间我县乡镇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乡镇企业增加值完成3550万元,乡镇总产值完成17990万元;营业收入完成19520万元;利润总额完成715万元;上交税金完成415万元;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到9560人;劳动者报酬2014年达到7100万元,2014年企业发展个数(包括个体户)从3303个发展到3500个。2.农产品加工业

“十二五”期间我县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达到15840万元;总产值为43780万元,营业收入43100万元,利润总额达到1000万元,上交税金650万元,劳动者报酬达到2770万元,2014年企业个数发展到310个;年末从业人数为2200人。3.农业产业化

“十二五”期间我县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经营组织个数从2012年的35个增加到了50个,同比增长40%;订单带动农户数增加到了98760人,同比增加33%;带动农户新增收入为390元/户,较2012的285元/户同比增加30%。

4.休闲农业“十二五”期间我县休闲农业营业收入为960万元,直接带动当地农户就业人员420人。

(二)、“十二五”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乡镇企业继续保持健康稳步增长。乡镇企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小觑,与农民的关系更加密切,因此,能够健康平稳的发展,更有利于带动农业经济发展。

2.订单农户数明显增加。说明随着人们的认识不断提高,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农民已经逐渐找到了能够保证自己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的途径。

3.规模企业是拉动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今年以来,规模企业继续保持增长,对我县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2014年我县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有2家,营业收入为4340万元,占我县全部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总和的10%。4.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有利的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

三、“十二五”期间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全县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仅有2家,而全地区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就有80家以上;我县农产品加工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加工企业较少。

(二)经营管理水平低。在全县20余家销售收入上1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多数企业生产方式为作坊化、管理家族化、经营摊点化,基本停留在粗加工上;科技含量低、基础薄弱,加工水平和技术装备较落后,80%处于世界80年代的水平;企业创新发展的能力不足、缺乏后劲,市场开拓能力较弱;深加工特别是精深加工严重不足,抗市场风险能力十分脆弱;管理粗放,技术人才缺乏,在职工中,大中专毕业生只占2%左右。

(三)加工率低,产业链短。全县农产品加工产值仅为2亿元左右,约占农业总产值的15%,而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是农业产值的3倍以上,全国的比例也在80%左右。全县农产品加工率(粗加工及以上)为40%。由于加工转化程度低,产业链短,综合利用落后,附加价值不高,造成了本县农业综合效益较差,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四)品牌缺乏,市场占有率低。全县的农产品品牌中,只有2个新疆驰名商标,除xx牌、xx牌红枣等少数品牌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知名度以外,多数企业缺乏名牌产品,导致产品档次不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状态。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重视食品的多样性、功能性、安全性,食品消费将由原料型食品为主向加工型食品为主转变,从粗加工食品为主向精深加工食品为主转变,而我县的农产品加工业以粗加工为主,精深加工企业所占的比重很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

(五)标准化生产水平低。农产品生产、加工、检疫监测、销售等标准化生产体系不完善,发展不平衡,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低,产加销联结机制不完善,具有特色和优势的瓜果、干果、牛羊肉等还没有生产技术规范和产品质量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

(六)原料与加工需求矛盾突出。一是农产品品质不能满足加工需要,缺乏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需要的专用、优质原料。二是原料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使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规模受到影响。三是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履行合同的信用程度差,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缺乏稳定可靠的原料基地保障。四是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原料产地距离遥远,增加了运输费用。

四、“十三五”规划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建设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坚持“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原则,发展区域优势,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现有农产品加工,发展一批适合我县地域标志发展的新型产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推进农产品规模化种殖、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加工、市场化营销,不断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和效益,全面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努力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逐步实现原料生产基地化、标准化,加工产品优质化、产业化,使特色产业成为我县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主导产业。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培植龙头、做大产业”的原则。围绕我县红枣业、杏子、马铃薯加工业、果干、棉纺、蔬菜畜牧等特色优势产业,支持和鼓励企业做强做大,不断延伸产业链,突出突破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形成大龙头、大基地、大品牌、大产业。

2、坚持“培育市场、发展产业”的原则。立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围绕区域优势特色发展主导产业、优势产品和龙头企业,培育发展农产品专业市场,积极开拓境内和外埠市场,运用市场管理机制和经济运行手段,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发展。

3、坚持“打造品牌、做强产业”的原则。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开发精深加工系列产品,实现产业的不断优化升级;完善农产品质量和检测监督体系,推进标准化生产,打造品牌,争创名牌;强化产业生产、加工、管理、研发和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做强具有我县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

4、坚持“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把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农田基本建设、耕地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治理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推进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发展,促进农林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发展目标

编制好“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规划要坚持正确导向。既要立足当前,也要着眼长远;既要立足农业,又要跳出农业看农业;既要立足国内,也要放眼世界。具体而言,要坚持五大导向:一是坚持战略导向,把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重要战略部署贯穿于规划编制的全过程。二是坚持目标导向,围绕“稳粮增收、提质增效、质量安全、持续发展”的总目标,科学设定各领域发展目标。三是坚持任务导向,抓住各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环节,作出科学合理的任务安排。四是坚持实用导向,谋划一批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解决一些行业和领域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五是坚持法治导向,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强化农业法制建设。

十三五”规划要具有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我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产业集中度有较大提高,产业集聚集群有较大突破,农产品加工水平有较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有质的突破,建立健全农产品全程质量管理体系、质量追溯体系。“十三五”期间,要初步建立园区化、品牌化、规模化、集群式、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适应市场需求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综合开发利用体系,充分综合利用加工中的副产品,提高附加值。要积极引进技术、资金和人才,鼓励外地企业、科研院校和民营企业以入股形式来发展我县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力争到2020年,在重点培育xxxx批发市场有限公司成为年产值达2000万元以上的大基地、大龙头、大品牌、大产业企业的同时,积极培植产值超规模标准的红枣加工企业2家,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10家;加快培育规模以上企业5家,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目标。

五、“十三五”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

主要任务:按照上述发展目标,重点突破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着力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大力推进农产品初加工水平。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是农产品加工业的基础环节、重点环节,它的作用极大,可以增加供给、均衡上市,提高质量、稳定价格,保证加工、促进增收。以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为契机,要统筹推进综合利用协调发展,研发推广一批综合利用和环保节能技术,实现资源化、高值化循环利用。要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不断推动农产品加工向纵深发展,实现农产品的多重转化增值。

二是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的领军企业。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联合等方式,整合资源要素,发展成为规模化、集团化、整体竞争力强的领军企业,提升领军企业的整体技术研发能力和装备水平,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引导领军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农民有效对接,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增强辐射带动农户的能力。

三是加强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建设。成立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的建设,引导产业园区准确定位,突出特色,延长产业链条,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发展格局。注重发挥产业元区整体效率,改善软硬件环境,加强运行机制建设,实现园区内产业的链式构建、企业的规模构建以及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

四是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标准化体系建设。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加强引导和监督,完善标准体系、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指导企业做好环境卫生认证(iso14001)和iso9000、iso22000族系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认证工作,建立健全农产品全程质量管理体系、质量追溯体系制度,加强对农产品加工全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

五是抓好技术研发推广。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研发体系的建设,提升科企对接水平,扩大技术集成和中试基地项目建设规模,争取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支持,加紧解决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培育一批领军的研发人才和创新团队。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不断提升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水平,主动淘汰小、散、乱等落后产能。

六是抓好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农产品加工业监测分析与预警,要建立健全对主要农产品加工情况的定期分析、动态报告和及时预警制度,强化对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的跟踪分析研判,着力打造权威的农产品加工行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深入推进农产品加工区域经济合作,继续办好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不断提升会议的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

七是抓好银企对接合作。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推荐项目,强化政策配套,加强与金融部门沟通协作,争取项目落地和顺利实施。拓宽融资渠道,争取金融资本的支持,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重大举措:依托主要特色优势农产品原料基地,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促进农产品加工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重点发展棉花、果蔬、红枣、杏干、马铃薯产业、畜牧产业等方面的农产品加工业,促使资源优势向经济强势转化,全面提升我县农产品加工业的区位优势。

六、“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建议

(一)实施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园区建设工程。以促进产业集群集聚为发展目标,依托资源优势,合理规划、布局、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提高产地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和精深加工水平。实现资源共享,降低产业发展成本,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坚持“扶强龙、引外龙、兴小龙、育新龙”的思路,集中精力财力打造全区一流的农产品加工园区(以喀什疆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发展为主)。

(二)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以解决我县马铃薯、脱水蔬菜、牛羊肉等重要农产品产后处理设施简陋、工艺落后、损失严重、商品价值低、安全隐患等突出问题为重点,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采取财政补贴政策、农民建设、技术指导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支持农民和专业合作社组织建设产地贮藏、保险、烘干、分级等初加工设施、推广实用技术,实现提高质量、延长存放期、均衡上市、减损增效、促进增收等一举多得的效果,普惠广大农民。

1、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规范现已成立的129个农业合作社,并在此基础上再成立40个合作社,按照专业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进一步规范合作社的运作,使之达到标准化经营。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内创建5个规范运作的样板合作社。

2、建立行之有效的合作社内部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合作社约束机制,使之运行机制进一步规范。

3、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计划“十三五”期间内创建10个地区级农业龙头企业,6个自治区级农业龙头企业,使龙头企业成为延长农业产业链,抵御市场风险,维护农民切身利益,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4、大力修建保鲜、烘干设备。计划“十三五”期间内修建保鲜库50吨容量200座、烘干设备400座。

(三)实施土地建设优先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优先工程。进一步完善加快农产品加工发展配套政策,建立完善的相关政策支撑体系,进一步转变政府工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努力为投资者提供透明的政策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依法办事的法制环境和文明诚信的人文环境。努力解决农产品加工业用地难的问题,按照“节约、集约、高效”的用地要求,千方百计用活土地政策,优先保证农产品发展用地。

(四)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通过报纸、网络、电视等媒体和宣传手段,深入贯彻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和本规划主要内容,宣传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引导社会各方面提高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重要性的认识。大力宣传农产品加工业领域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积极引导社会舆论,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协力支持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努力把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五)大力扶持农民经纪人队伍,做好食品安全认证工作,推动农产品的规范化生产。①、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懂市场、会经营、事业心较强的农民经纪人队伍,采取必要措施,使农民经纪人队伍相对稳定。定期不定期的组织他们外出参观学习,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使之树立为农业产业发展、为农民增收做贡献的思想。政府应通过协调金融部门、政府职能部门,帮助他们解决经营活动中遇到的困难,逐步建立经纪人队伍信用档案,建立信贷激励机制,根据信用度和业务成绩,为其提供相应的信贷支持。②、积极农产品质量认证和商标注册。做好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的认证的工作,力争在规划内争取完成5个农副产品的食品安全质量标志认证。③、促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一是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农产品原材料的规范化生产,改善落后、粗放的生产经营模式,积极协调农技部门,引进施肥、病虫害防治、产品采摘、筛选、烘干等先进设备,保障产品在原料供给阶段的标准化;二是搞好农民生产、采摘等技术培训。通过现场会、观摩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的活动,提高其质量意识。农业产业化办公室要积极和销售商、收购商进行跟踪服务、指导,对生产过程进行全程指导,及时在农田、果园进行现场指导服务,以保证农产品在生长期实行科学管理,在流通源头阶段的高质量,并减少因气候、水情等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

(六)建议:

(1)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中,要切实发挥指导和监督作用。基于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所担负的重要作用,恳请县委、政府能够考虑到办公室的实际状况,给予解决部分办公经费,同时解决人员编制,为办公室的运作提供便利,保证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

(2)县委、政府能否考虑:为保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能够产期稳定生产经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规避市场风险,望能够从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扶持,特别是扶持一批重点、具有拉动、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这种扶持主要建立在保证农副产品不低于市场价的前提下,以弥补企业因生产、销售环节的价格波动带来的经营损失。

(3)县委、政府应营造一种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的氛围。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人人关心支持龙头企业的局面,为农业龙头企业经营发展提供便利,使职能部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及思想认识,进一步解放思想,为农业龙头企业办理各种手续提供方便,做到有求必应,热情服务,简化手续,提高效率。xx单位

x年x月x日

2.XX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计划规划 篇二

记者:特色农产品及其优势区选择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规划》共确定了特色蔬菜、特色果品、特色粮油、特色饮料、特色花卉、特色纤维、道地中药材、特色草食畜、特色猪禽蜂、特色水产等10类144个特色农产品。

在特色农产品选择上, 主要有三条标准:一是品质特色。产品品质独特, 功能特殊, 有一定认知度。二是规模优势。产品具有一定的规模, 产业可延伸性强, 经济开发价值高。三是市场前景。目标市场相对明确, 现实市场竞争优势明显或具有潜在市场需求。

在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确定上, 主要有三条依据。一是生产条件:原产地或区域具备最适宜的自然生态条件, 能生产品质优良、风味独特的特色产品。二是产业基础:有生产传统, 技术成熟, 相对集中连片, 市场半径和市场份额大, 具备形成知名品牌、组建区域特色农产品产业体系的基础。三是区域分工:特色产品发展符合区域分工, 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 形成优势互补的农业区域格局。

记者:本轮《规划》与上一轮相比有何区别?

答:上一轮规划实施以来, 多数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域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但受劳动力成本上升、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影响, 少部分地区生产优势有所减弱、有的甚至丧失。本轮规划按照“大稳定、小调整和相对集中连片”的原则, 对上一轮规划品种及优势区域重新进行确认和划定。对新增品种, 按生产优势选择重点县, 划定优势区域。

从品种上看, 上一轮规划确定了10类114种特色农产品, 而本轮规划确定了10类144种特色农产品, 保留的品种有110个, 新增的品种有34个, 调减的品种有4个。新增的品种包括:特色蔬菜中的山药, 特色果品中的槟榔, 特色粮油中的豇豆和木本油料, 特色花卉中的园林花卉, 特色中药材中的白术、藏药、甘草、黄芩、桔梗、细辛、龙胆草、山茱萸, 特色草食畜中的延边牛、渤海黑牛、郏县红牛、复州牛、湘西黄牛、奶水牛、德州驴、关中驴、晋南驴、广灵驴、泌阳驴、福建黄兔、闽西南黑兔、九疑山兔、吉林梅花鹿、东北马鹿和奶山羊, 特色猪禽蜂中的滇南小耳猪、互助八眉猪、太湖猪和特色肉鸽。调减的品种包括:特色蔬菜中的百合和松茸、特色果品中的巴旦杏、特色粮油中的扁豆。

记者:《规划》中提出的特色农产品建设重点有哪些?

答:《规划》从强化特色农产品发展的关键薄弱环节入手, 确定了五大重点领域。一是特色农产品品种选育。我国现有农业育种投入主要面向大宗农产品, 特色农产品优种率低。应加强品种选育, 建立品种资源库, 通过提纯、复壮等措施保持特色农产品的优良品质;加大野生资源的驯化和品种创新, 为特色农产品发展提供品种资源储备;建立特色农产品种苗繁育基地, 提高良种覆盖率。二是特色农产品生产。应在优势产区内选建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示范区, 着力改善生产基础设施条件, 通过产业化带动和辐射作用, 促进产品集聚, 提高市场竞争力, 形成区域特色名牌产品。三是特色农产品标准化。应加快制定和完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建设和完善特色农产品质量监控和认证体系, 全面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四是特色农产品技术创新与推广。应加强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等技术研发, 着力建立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加工技术体系, 培养特色农产品生产技术能手。五是特色农产品加工。应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 突出加工产品的独特品质和风味, 加快发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 大力开发特色农产品的营养、保健和药用等多种功能, 延伸产业链, 最大限度地挖掘特色农产品增值潜力。六是特色农产品营销。应加强特色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 建立农产品物流体系, 建设特色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 定期发布市场、生产、加工、科技和政策法规等相关信息, 实现信息共享。

3.xx县开发建设产业发展规划 篇三

一、县 情 概 况

我们XX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东南端,东与河南省林州、辉县两市县接壤,西与长治市郊区、长治县为邻,北与平顺县相连,南与晋城市陵川县毗邻,是一个历史悠久、山川壮美、人民勤劳的地方,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公元前206年)开始置县,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全县版图面积1013平方公里,辖5镇7乡1个经济开发区,390个行政村,总人口29.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万,贫困人口10.5万,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XX的自然地理状况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山多水少。XX属典型的干石山区,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山地面积占到版图总面积的74.5%,气候条件十年九旱,地下水位深达500米以上,素有“干壶”之称。二是人多地少。全县人均耕地仅有1.1亩,而且土地贫瘠,有效土层只有15—30厘米。三是资源品种多,储量少。主要矿产资源有石灰石、煤炭、铁矿、铝矾土、高岭土等三十多种,但储量十分有限,分布较为分散,不易规模开采。

XX从发展态势上看,同时又有四大优势:一是生态优势。XX县生态良好,林草丰茂,改革开放以来全县人民坚持不懈狠抓绿化,目前全县有林面积达到8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7.6%,2002年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山西省唯一的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二是旅游优势。我县东南部的太行山大峡谷自然风光旅游区,绵延百里,景色奇异,人文古迹较多,是山西省重点建设的十大景区之一,开发前景非常广阔。三是精神优势。XX人民自古以来形成了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坚韧不拨的“疙瘩”精神。抗战时期、抗美援朝时期,杀敌英雄徐顺孩、张小保、牛保才英雄事迹名闻遐迩。改革开放以来,全国林业劳模王五全创造了干石山区绿化经验;组建常平经济开发区,全国劳模陈忠孝带领常平集团跨入了全国民营企业500强行列。近年来,XX人民建设了万里护林墙,夺得了大世界吉尼斯纪录;修筑了千里水泥路,创造了新的“太行奇迹”。四是扶贫政策优势。XX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国家对贫困县的支持和扶助,尤其是此次全省“两区”开发为XX创造了更为有利的发展机遇。

二、发展现状

(一)产业基本情况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全县已经形成以传统产业为主的门类较全的产业体系。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7.8亿元,同比增长7.9%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6.6亿元,同比增长47.7%;农业总产值完成2.3亿元,同比增长3.9%;大峡谷共接待游客31.8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420万元,旅游社会总收入达到5000万元,分别较上年增长51%、33%和66%。近几年,特别是2001年实施“兴工富县、强农富民、亮城树形、做大旅游”战略以来,全县突出重点抓大做强,集中力量培植壮大以钢铁、煤炭、化工、建材、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等6大产业为主的项目,六大优势产业已经成为全县产业快速稳定发展的龙头和实现利税的主要来源,对整个产业起着强劲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也为XX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产业发展方面:

——投入少、规模小。由于我县产业基础差,长期投入不足,总量小。支柱产业缺乏重大项目的带动,规模还比较小,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还相对滞后。

——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尽管我县已经形成了比较齐全的产业体系,但整个产业结构表现为小而全、小而散,集中度低,轻重工业比例失调。产业布局不合理,没有形成产业集聚优势。产业层次较低,相当一部分停留在资源的初加工。缺乏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

——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研发能力弱。一是人才缺乏,特别是科技型人才匮乏,在技术密集型行业表现尤为突出。二是研发投入不足,缺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没有掌握核心和关键技术。三是整个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还不完善。

——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仍然不足。表现为企业所有制结构不合理,机制转换还不到位,相当一部分改制企业的内部管理和改革还有待深化和完善。民营企业的发展不够迅速。

——市场体系建设不健全。消费品及生产资料市场规模小,数量少,布局不合理。生产要素市场不健全,不活跃,配套体系不完善。统一、公平、规范的市场体系尚未形成。

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

一是农村贫困人口还较多。目前,全县还有贫困人口10.5万人左右,其中年收入在625元以下的贫困人口4.5万人,年收入625—1000元的低收入人口7.1万人,脱贫任务还比较艰巨。

二是县级财政还比较困难。由于分税制的因素,近几年县财政收入增加快,可用财力少,2003年到2005年,财政收入从8000多万元增加到2.5亿元,年均递增31%,而留用地方的可用财力每年只有5000万左右,年均递增只有18%,且留用地方部分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也呈逐年下降趋势。加上财政供养人口偏多,县财政只能勉强保吃饭,无力搞建设,所确定的重点项目,还需要上级给予大力支助。

三是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我县可以支撑经济发展的产业和企业较少,且这些产业本身规模还不够大,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发展缓慢,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常平集团以冶金为主,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企业效益下滑;壶化集团核心产品电雷管,主要销售煤矿企业,煤矿关停整合,销路受到影响;煤矿、铁矿开采时间较长,生产能力小,资源已接近枯竭。农业产业化进程不快,紫团饮业、郭氏羊汤、辛寨陈醋等农业企业,规模小,产品销量不大,紧紧处于起步阶段,带动作用还不强;农民增收渠道不多,还主要依靠外出务工。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刚刚起步,县域经济结构存在明显的单一性和脆弱性。

四是增长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仍然没有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模式,对能源、原材料市场依存度较高,竞争能力低;资源浪费严重,增值能力不强;高新技术等高附加值产业发展缓慢。“十五”期间,我县万元GDp能耗为6.5吨标准煤,是全国1.58吨标准煤的4倍。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网。

五是水、电、路等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制约问题突出。全县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433m3,是全国平均水平2040m3的21.2%,是全市平均水平717m3的60%。工业企业规划年用水量达到9000万方,而现在供水量只有1500万方。由于电力供应不足,致使环海集团投资的不锈钢项目迟迟不能投产,常平集团等企业的产业链延伸也受到严重影响。大峡谷旅游景区没有旅游专线,穿越大峡谷的荫林路是晋煤外运的一条主要通道,影响了游客安全和景区开发。

六是农村基础设施较差。2004年,我县城镇化水平为9.2%,比全国、全省、全市分别低32.6、30.4和24.3个百分点,城镇化进程缓慢,城镇产业发展缓慢,人口吸纳能力和经济带动能力不强。近几年,我县虽然实施了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不通公路的30个行政村,是一些地处偏远地带、线路长、施工难度大、经济较落后的村。已通了水泥路的村也未形成循环网络,造成通客车困难。另外,由于资金等原因,大部分农村公路养管跟不上,有的修成多年的路已损坏。全县主干线由于年久失修,毁坏严重,承载能力较差。目前,公路建设欠款高达6000万元。全县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433m3,只占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是全市平均水平的60%。鹅屋、石坡等山区乡镇,人畜饮水还比较困难,还依然依靠集旱雨饮水。全县尚有90个行政村不通电话,移动通讯网络覆盖面积不到80%。有158个行政村、110个自然村收不到电视,300个行政村收视节目套数很少。此外,沼气等建设都亟待加强。

七是社会事业发展不够快。乡镇卫生院医疗设施条件较差,房屋破旧,多数还是50、60年代的土木结构,已成危房,医疗设备简陋落后,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缺乏,乡镇卫生院最多6—8人,少的仅2—3人,农民看病难、就医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农村学校教育设施落后,资源不均衡,特别是一些山区乡镇复式校比例很大,全县复式校达270所,其中单人校达到90所。全县只有寄宿制小学10所,且集中于偏远山区,如鹅屋乡就有五所;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校舍建设等工程欠款达到3000万元,师资水平低,高中教育发展不快。农村文化、体育设施不足,不能满足群众需要。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和充分。虽然我们按照要求做到了三个确保,但下岗职工面还比较大,再就业工作任务繁重,困难群体的生活保障还需要下更大的功夫。

八是生态建设仍有欠帐。由于我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县里拿不出更多的钱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全县还有不少荒山没有绿化,全县有300平方公里小流域尚未得到治理,县城绿化建设的规模和档次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产业发展战略及定位

“十一五”期间我县要瞄准国际国内市场,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快实施产业发展战略,继续调优第一产业,做大做强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开发特色名牌产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培育构建“六大重点产业”和“四大经济增长区域”。到2010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 %、%和 %以上。

产业发展要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跻身全市经济强县,建设全省旅游大县,打造中国北方绿城,创建全国文明卫生县城,争创全国生态名县,争当贫困地区小康建设先进县 ”的定位,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正确把握产业结构调整和梯度转移的客观规律,积极参与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及区域分工协作,加速XX经济规模和总量的扩张,加快实现与“魅力长治”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经济一体化。

产业发展要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围绕重点产品、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推进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对接,促进开放型经济和内生型经济的融合,逐步形成产业集聚,提升综合竞争力,构筑XX产业高速成长的新高地。在与“魅力长治”对接和互动中,不断壮大主导产业,使XX成为全省有影响的集钢铁、煤炭、化工、建材、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为一体的产业区。

产业发展要遵循“市场导向、政府推动、优化结构、重点突破、内外结合、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路。一是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上的基础性作用,逐步改变过去以政府为主体,靠行政和计划为主要手段的政府主导型产业发展模式,走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的产业发展之路;二是针对我县产业化初级阶段发展实际,着力改变产业结构不合理状况,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壮大新兴产业,走产业新型化发展之路;三是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创造条件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走以传统产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重点突破的发展之路;四是坚持发展市场导向型和资源导向型产业并进,整合内生型经济资源,加快与开放型经济相融合,积极引进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走内外结合,互动发展之路。

(二)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大开放原则。坚持以大开放促大开发,以大开发促大发展,推动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加快与“魅力长治”的产业对接,加速融入全省新型能源基地。

——集约化发展原则。加快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经营方式转变,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整合,使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集中,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业龙头企业向农业园区集中,形成产业聚合效应,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

——市场化原则。依托资源和比较优势,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和办法,增强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各要素的配置功能和聚合功能,加速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提高产业发展的市场化水平。

——创新原则。围绕思想观念、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市场体系的创新,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进一步规范政府、企业和市场的关系,推进制度创新,大力提高主导产业的竞争力。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经济和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产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主导产业的选择和确定

根据我县产业发展实际和未来要求,选择和确定我县主导产业的主要依据是:

一、产业现已具备较大规模或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和较大的发展潜力及空间,在全县产业中占相当比重,有可以依托发展的龙头企业和重点产品;

二、能有效利用资源、区位、生态和生产要素各资源,承接产业转移和扩散,形成产业竞争优势;

三、有较强的产业关联度,通过拉伸产业链,能有力地推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集聚;

四、有较高的产出效益,财政贡献较大,对推动全县经济快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XX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广大的山地林木资源,有煤、铁、石灰岩等矿产资源,盛产绿色果蔬、小杂粮、鸡、猪、羊、奶牛等农副产品以及中药材,区位优势明显,市场广阔,生产要素成本低,具有发展旅游、矿产、林产和农副产品加工等资源导向型产业和钢铁、化工、建材等市场导向型产业的良好条件。按照我县主导产业选择的标准,经过认真研究分析,反复筛选论证,确定将钢铁、煤炭、化工、建材、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作为我县重点发展的六大主导产业。

四、产业发展的目标和重点

(一)总体目标

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县产业完成新一轮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集约化进程,形成以协作配套和分工合作为基础、服务体系为支撑,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形成一批竞争力强和市场影响力大的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形成传统产业基础更坚实,高技术产业初具规模的产业发展格局,成为全县开放型经济的支柱产业。

到2010年,全县主导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增加值、实现销售收入和利税总额分别达到 亿元、亿元和 亿元,年均分别增长 %、%和 %。年销售收入过亿元或利税超千万元的企业达 户以上,其中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或利税超亿元的企业达 户以上,实现 户以上企业上市融资。力争形成钢铁、煤炭、化工、建材、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等6大产业(产品)的全省重要基地,新增 个以上省级名牌产品。

(二)产业发展方向及重点

钢铁产业。依托常平集团、环海集团规模经济优势,按照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要求,改造生产工艺,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高附加值的加工制造业。

煤炭产业。依托我县西南部煤炭资源,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要求,大力整合资源,改革化工产业。依托壶化集团进入全国民爆行业前三强的优势,加大科研开发力度,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开发新产品,扩大销售量。

建材产业。依托XX丰富的石灰岩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国家支持的新型建材,逐步淘汰实心粘土砖,大力扶持生产工艺达到环保标准的空心砖,建成特种水泥生产线。

农产品加工业。依托XX独特的绿色环境优势,重点发展优质小杂粮、规模化养殖、旱地蔬菜等特色农业,扶持壮大九牛寨乳业、紫团饮业、郭氏羊汤、辛寨醋业、裕丰酿造(5万吨燃料乙醇和DDGS营养蛋白饲料)、西柏林豆制品、康泰牧业酪蛋白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

生态旅游业。依托太行山大峡谷独特的自然风光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自然、绿色、生态为内涵,立足生态观光游,突出休闲度假游,全力打造“绿色XX”生态旅游品牌,把旅游业培植成为县域优势产业和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产业。通过宣传促销等手段,将XX旅游融入国家级黄金旅游圈之中,成为山西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五、产业发展布局

根据全县地域特点,有重点分层次地合理布局全县生产力,促进人口与经济在各个区域之间的均衡分布,引导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聚集,形成县城北部工业园区、西南部煤炭工业区、城南绿色农产品加工区及中部原料生产基地、东南部旅游区四大经济区域,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县城北部工业园区:以常平开发区为中心,带动钢铁、化工、建材、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形成XX第二产业的主体和县域经济的强大支撑。

西南部煤炭工业区:以百尺镇为中心,带动煤炭产业的发展,形成我县第二产业的重要补充。

城南绿色农产品加工区及中部原料生产基地:以店上镇为中心,带动规模养殖、标准化种植等原料生产基地和绿色农业园区的发展,形成XX第一产业的主体和农村群众增加收入的主渠道之一。

东南部大峡谷旅游区:以桥上乡为中心,带动住宿、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形成XX第三产业的主体和东南山区农村群众脱贫的载体。

六、主 要 任 务

坚持以项目为载体,把项目建设作为产业发展的突破口。经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认真筛选,我县初步确定了产业发展项目和工程211个,其中农业项目87个,工业项目15个,旅游业项目11个,其它项目98个,具体体现在发展规划的各项任务中。

(一)把改造传统产业和引进高新技术产业结合起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工业是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是XX加快发展的关键所在。“十一五”期间要坚持走兴工富县、工业强县之路,以新型工业化为方向,立足现有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强化科技人才支撑,促进产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提升县域工业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实现工业企业高水平升级。到2010年,工业结构明显优化,工业环境明显好转,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工业项目明显增多,园区建设颇具规模。

提升支柱产业。按照国务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山西省产业投资指导目录》的要求,围绕“调高、调优、调大”的思路,“十一五”期间,全县工业发展突出钢铁、煤炭、化工、建材、绿色农产品加工五大重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形成布局科学、发展协调的新型工业化体系。到2010年,形成以常平集团、环海集团为龙头的钢铁产业,以牛盆、赵屋煤矿为龙头的煤炭产业,以壶化民爆为龙头的化工产业,以特种水泥为龙头的建材产业,以九牛寨乳业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产业等五大优势产业,销售收入和税收占到全县总额的80%以上。

扶持骨干企业。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中部地区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机遇,紧扣国家产业政策,把常平集团、壶化集团、华阳集团、环海集团、电子级高纯球型硅微粉、店上12000KVA电石、壁虎牌环保涂料等有实力和带动力的工业企业纳入山西省“十一五”规划“三大方阵”的扶持范围。坚持以品牌兴企业,以企业兴产业,立足现有基础,扩大生产规模,提升规格档次,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形成一批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骨干企业。到2010年,力争创建国家级名牌产品1个以上,省级名牌3个以上。同时以优势企业为龙头,以产业链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积极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聚集,改变散、小、弱的现状,打造XX工业的中坚力量。在促进企业公平竞争的前提下,制定必要的扶持政策,使那些发展前景好、发展优势明显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尽快脱颖而出,做大做强,成为行业的龙头企业,增强产业发展的聚集能力。

引进新兴产业。要创优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与科研院所联手,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环保型的新技术项目,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抓好园区建设。园区是工业发展的载体,也是产业聚集的平台,要集中力量抓好以常平开发区为主的城北工业园区、城南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园区产业集群、要素集聚效应,引导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园区汇集,引进一批有规模、有实力、有活力的高新技术项目,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重点区域。在园区建设上,要围绕打造绿色园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做到规划一张图,交通一张图,产业一条龙,政策一盘棋。在园区规划上,突出产业特色,按照国家标准化生产的要求,搞好园区布局,积极承接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经济的新一轮产业转移。到2010年,城北工业园区实现工业产值100亿元以上,税收7亿以上,使工业园区真正成为经济活跃、功能齐全、环境优美、体制先进、管理科学、运转规范的经济增长示范区。

(二)把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结合我县农村经济的实际,大力实施“强农富民”战略,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不断增强农村经济实力。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支撑,按照“突出重点,打造绿色”的原则,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畜牧产业,培育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在晋庄、龙泉、集店等乡镇发展优质小杂粮基地;在集店、龙泉、黄山等乡镇发展优质蔬菜基地;在树掌、东井岭、石坡等乡镇发展脱毒马铃薯基地;在龙泉、店上、百尺、黄山等乡镇发展优质玉米生产基地;在树掌、东井岭、石坡等乡镇发展中药材基地;在店上、龙泉、晋庄、五龙山、石坡等地发展规模养殖基地,形成多乡一业、多村一品的农业产业化格局。“十一五”期末,建成优质玉米基地5万亩、优质小杂粮基地3万亩、脱毒马铃薯基地3万亩、绿色中药材基地1万亩、绿色蔬菜基地2万亩,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13万头、羊饲养量达到10万只,奶牛饲养达到1万只,同时加强动物检疫,建设县城和乡镇定点屠宰厂,形成以玉米、蔬菜、中药材、畜牧四大产业为主体的农业产业结构框架。“十一五”期间粮食产量每年稳定在9500万公斤左右。

突出加快林业发展。以近自然林建设为基础、以低效防护林改造为突破口、构筑高效、稳定的林业生态体系为目标,全面实施松树系列开发、森林资源减灾防灾、退耕还林地开发、野生绿色资源开发等四大工程。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2010年,新增造林面积10万亩,全县有林面积达到9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0%。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以牛奶、陈醋、羊汤、土豆、黄花茶等为重点的农产品加工业,重点扶持紫团饮业、辛寨陈醋、郭氏羊汤、西街裕丰酿造、九牛寨乳业、西柏林豆制品等龙头企业,培养大型肉制品加工企业带动畜牧业发展,落实信贷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龙头企业联基地、联农户、扩规模,提高农副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根据国家政策,依法推进土地流转,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体制的前提下,鼓励土地使用权的流动和重组,鼓励龙头企业或其它中介组织租赁农户的土地使用权,鼓励农民以土地使用权入股,与龙头企业组成股份合作制农业企业,逐步建立起与农业产业化相适应的土地流转制度。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以强化服务为重点,改善农民进城环境,取消针对农民子女上学的不合理收费,给他们以平等待遇。积极发展家政帮扶组织,使广大外出务工人员开心走出家门,安心在外致富。加强对农民外出务工的信息服务,促进农村富裕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实现农民就地转移。加强对农民工跨地区就业的服务,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广泛开展农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增强农民外出就业竞争力。“十一五”期间培训人员达到3万人,外出务工人员稳定在6万人。

(三)把做大旅游和拉动经济结合起来,大力推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旅游是我县今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要按照《太行山大峡谷自然风光旅游区总体规划》要求,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通过市场运作,激活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推进商贸业、房地产业、社区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尽快将旅游业培育成我县新的经济增长亮点。到2010年,年旅游人数达到100万人次,门票收入达到2000万元,旅游总收入达到3亿元,占GDp9%。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充分利用我县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突出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二大支点,精心打造XX旅游朝阳产业。一是抓好景区规划。以县人大批准的《太行山大峡谷自然风光旅游区总体规划》为依据,按照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拓展太行山大峡谷旅游空间,开发鹅屋自然风光旅游区。二是打造精品景区和旅游线路。抓好精品景区建设和旅游线路建设,形成县城商务观光休闲游、沿线绿色生态游、革命传统红色游、东南山区农家游、红豆峡情侣游、八泉峡探险游、十八盘黑龙潭登山游等系列旅游产品。到2010年,太行山大峡谷旅游区整体达到AAAA级。

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以景区景点生态环境和交通基础设施为重点,加快通往景区道路、景区环线、旅游步道建设,努力改善旅游业基础条件。力争新建晋煤外运出省通道,将荫林公路大峡谷段改造为旅游专用公路,同时做好太行山大峡谷--太行水乡--黎城黄崖洞旅游公路XX段的前期规划工作。完善景区内水电通讯、垃圾污水处理等配套工程建设,形成与旅游市场相适应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旅游质量和接待能力。

拉长旅游产业链条。发挥旅游“一业带多业、多业促发展”的链条效应,加快行、游、住、食、购、娱等旅游相关产业发展。引进资金建设马安驼、仙居、南石窑旅游渡假村、避署山庄,加快南平头坞旅游服务区建设。提高餐饮、住宿接待能力。积极开发具有XX特色的黄花茶、紫团参、石雕、XX秧歌光盘等系列旅游商品。在旅游区建成旅游商品超市和风味小吃一条街,增强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促进产业联动,提升产业层次,带动XX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发展理念,形成统一协调、竞争有序、高效运作的旅游管理体制,提高旅游业的组织化程度和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改善旅游软环境建设,营造和谐的旅游环境,打造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

加快发展服务业。依托太行山大峡谷旅游区和紧邻长治市区的区位优势,繁荣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商务服务、文化、房地产、商贸等服务业,构筑新型服务体系,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鼓励发展财务法律、研发设计、资产评估、决策咨询、经纪代理等各类商务服务业;大力发展演艺、印刷、民间工艺品等文化产业;优化房地产开发和供应结构,增加普通商品房供应,延伸发展房地产服务,保持房地产健康快速发展;合理布局商业网点,提高县城商业中心的发展水平,依托小城镇建设,健全农村商品流通体系,拓展农村消费市场。

七、政策与措施

(一)加快做大龙头企业,集中力量建设重大项目。

一是每个重点产业选择和确定2-3户龙头企业,做好企业发展规划,根据不同行业的发展特点,制定相应的扶持措施,支持龙头企业以市场为导向,资本为纽带,对内强强联合,对外靠大联大,大力实施企业重组,使产业资源向行业龙头企业集中,推动产业整合。二是千方百计新上一批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深加工及应用项目,延长产业链。三是突出抓好六大重点产业技术改造和招商引资项目,每年按实际投入亿元以上或新增产出亿元以上的标准,确定重点项目,对重点项目积极争取列入国家、省有关专项计划,优先申报争取省、国家有关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

(二)加快产业园区发展,促进产业发展集约化、簇群化。

创新园区管理体制、运作机制、招商方式、服务内容和考评手段,不断提升园区发展水平,把园区建成产业招商和发展的平台以及优化产业发展布局的主要载体。一是打造园区产业招商平台,进行园区产业招商,利用资源和市场优势包装、推介项目,吸引大企业、大财团前来投资。通过产业招商和园区集聚,发展产业配套项目和深加工项目,拉伸产业链,使整个产业资源得到综合开发和利用。二是抓好园区规划,建好常平工业园区、城南农业园区和太行山大峡谷旅游开发区。通过完善园区基础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吸引重点产业中的核心骨干企业入园建厂,带动其他配套和相关企业进园发展,形成产业特色园区。三是整合园区资源,统筹协调发展,形成各具特色、良性竞争、互动发展的园区经济发展态势。各园区要发挥优势,有所侧重,选准各自的重点项目,致力于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蔟群化发展。

(三)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民营企业发展。

一是创造宽松的环境,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民营企业参与全县产业发展。发挥民营企业敢冒风险、快速决策、机制灵活等特点,加强产业政策导向,完善服务体系,优化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壮大企业规模,提升结构层次,使其成为产业发展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力量。二是推进龙头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帮助和引导企业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引入先进的发展理念,提升发展水平,使其成为产业的示范样板和核心力量。三是制定和完善配套的政策措施,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推动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围绕核心企业实施专业化分工协作,发展一批“小而专”、“小而精”、“小而优”的企业。

(四)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一是大力推进产业的信息化建设,特别是行业龙头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研发、设计水平以及工艺和生产技术的变革。应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加速企业管理信息化,实现业务流程再造和管理创新,促进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信息等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二是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建立以龙头企业技术中心、企业技术创新中介服务机构和科研机构共同构成的主导产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增强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三是以提高质量,增加品种和提高效益为目标,积极采用行业先进适用技术实施技术改造,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步伐,促进产业升级。四是积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以名牌产品带动产业发展。遵循市场规律,以企业为主体,把名牌战略与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争创一批省级、国家级名牌产品,增强产业竞争力。

(五)拓宽融资渠道,支持重点产业发展。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同时利用政府资金引导,银行贷款筹资,企业扩大再生产投入,民间资本投资,上市融资等多种途径,实现多元化投资。主要是:一是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外地资金前来投资,使之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二是充分发挥各银行信贷资金对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积极向银行推介重点项目。通过贴息引导机制和市场化的项目贷款担保机制,引导银行加大对重点产业的信贷投入。三是鼓励企业运用资本营运的办法筹集发展资金。支持企业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吸纳社会资本等形式,加快推进企业股权多元化。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网。

(六)实施人才工程,造就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

围绕产业发展需要,抓好企业经营者、管理及科技和营销人才、技术工人、工业管理干部四支人才队伍的建设,关键要造就一批善谋实干的优秀企业家。一是积极创造条件,制定有效的措施,建立培养、吸引、使用人才的新机制,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人才引入、选拔和使用机制,特别是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广泛引智纳才,用机制、事业和感情留住人才。二是探索市场化的人才培育方式,创新培训机制,加大对企业各类人才的培训,提高各类人才的素质和职业技能。三是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对业绩突出的企业经营者继续给予重奖,鼓励和倡导技术、专利、科研成果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建立管理、科技、营销人员、高级技工贡献与报酬挂钩的分配体制。

(七)加大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

4.XX县龙坪镇初级中学发展规划 篇四

根据遵义县教育局关于遵义县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经学校行政、党支部、教代会班子研究,学校将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优化教育资源,强化激励机制,增强教师竞争意识,勤奋务实,开拓创新,锐意改革,团结奋斗,以更适合跨世纪的教育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团结和依靠全校教职工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抓好“普实”工作,完善教育教学所需的软硬件实施,争创县级“示范校”。

一、学校队伍建设:

1、建立一支作风正派、敬业乐群、表里如

一、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相互协作、管理有效的行政领导班子。

2、建立一支为人师表、乐于奉献、业务精良、心理相容、智能互补的全面发展的教师队伍。

3、通过多种渠道的培养、培训,使我校教师本科学历、计算机过级考试、普通话过级考试达到上级文件的规定。

4、培养一批能掌握现代教学方法的骨干教师,利用我校现有资源,让教师个个都能用电教设备和制作课件上课。

二、校风、学风建设:

1、校风要纯,学风要正,形成一个团结向上、勤奋踏实、遵章守纪、教学相宜的群体,形成浓厚的教学氛围。

2、强化班级管理,实行常规管理、目标管理、严明学习纪律,制定素质教育目标。

3、建立和完善“龙坪镇中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龙坪镇中学学生奖惩条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学生言行、仪表。

4、认真开展好课外活动,让学生各尽所能,各尽所长,抓出特色,充分展示音、体、美特长和课外科技活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三、教育教学质量:

1、重视教研教改,立足校本教研,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

2、重视文体和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其中既要注意培养学生,又要注意培养教师。

3、各班的合格率、平均分应稳中有升,不低于镇平均水平,入学率、巩固率、优良率、初中升学率应逐年提高;辍学率、差生率应逐年下降。

4、加强实验学科教育教学,确保实验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现代化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四、规范管理:

1、制度的建立。根据“三制一管”工作的各项需求,建立健全各项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

2、严格制度执行。根据各项制度严格规范学生和教师。

3、制度的监督。通过教代会、职代会、举报箱等渠道,监督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五、改善办学条件方面:

1、开源节能。学校要挖掘潜力,节约资金,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搞好学校建设。

2、协调关系,争取上级领导支持,搞好学校建设。

3、近期计划利用上级拨付资金和学校自筹资金把学生寝室和食堂修建好,缓解学生住宿和就餐压力。

4、合理布局,有序、渐进绿化、美化校园,力争使学校变成真正的“绿色学校”。

5、添置一些必要的教学仪器。

总之,通过努力,力争使我校成为师资队伍过硬,教学质量高,硬件设施完备,软件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理想学校,通过努力,使学校自身的潜力和优势得以充分的发挥,基础教育得到不断发展,教育改革得到不断深化。

遵义县龙坪镇初级中学

5.XX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计划规划 篇五

一、近年来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强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加大工业投入,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狠抓节能降耗,努力推动企业创新,全县经济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园区功能逐步配套,承载能力明显增强;××××等骨干产业快速发展,全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一)基本情况

——经济总量明显提升。截止到2011年底,全县规模以上企业户数达到××户,同比增加××户;完成工业增加值××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利税××亿元,利润××亿元,同比分别增长××××。全县民营企业户数达到××家,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实现总产值××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工业结构显著优化。经过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我县目前已呈现出主导产业不断壮大、龙头企业持续发展、产业集群优势凸显的可喜局面,形成了以××××大骨干产业集群为主的现代工业格局,××××等新规模企业不断涌现,××大工业园区初具规模,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工业体系,为我县工业经济的超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截止到2011年底,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投资过亿元的×××等大项目落户,并有望近期建成投产,将全面拉动全县工业经济 1

总量的膨胀。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我县现有××等××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2011年度申报省企业技术创新项目××项,其中××等4项被列为省技术创新项目,××项目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企业认证管理和争创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的意识不断增强,××被认定为中国名牌,××被认定为“××名牌”,××商标被评为“××省著名商标”。

——节能减排工作稳步推进。严格按照《××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加大对全县重点用能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有力促进了我县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经验和措施

近年来,通过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勇于创新,进一步加深了对新形势下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创造了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一是必须坚持××的正确领导。××的战略决策高瞻远瞩,是统一思想、鼓舞士气、团结奋进的指南。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的正确领导,我们才能站在新起点,谋划新发展,实现富民强县新跨越。

二是必须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的引进都是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的结果,是我县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生力军。

三是必须坚持招商引资这块法宝。近几年来,我县通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引进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这些项目的陆续建成投产,成为推动我县工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劲引擎。

四是必须坚持“工业立县”战略不动摇。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在现阶段,工业经济是实现富民强县战略目标的主要支柱,只有率先实现工业化,才能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五是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等特色产业,并不断做粗做长产业链条,发展链群经济,对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六是坚持以技术改造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大力抓好企业技术改造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工业经济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是实现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七是以企业自主创新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以完善的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做支撑,才能有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县工业经济有了长足进步和发展,主要经济指标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一是工业企业布局规划滞后,影响了工业经济的有序快速发展;二是传统产业未能形成真正的链条式发展模式,横向膨胀制约了产业集群的增粗增长;三是主导产业仍是以资源依赖型为主,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的产品较少,产品的科技含量较低,赢利空间较小;四是企业的自主研发和和自主创新能力较低,影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五是人才特别是高层管理人才缺乏仍是制约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二、2012年工业经济发展规划

(一)发展目标

2012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户,同比增加××户,实现销售收入突破××亿元,工业增加值××亿元,利税××亿元。

(二)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全党抓经济、突出抓工业、关键抓投入、重点抓招商,以重大项目为支撑,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以特色产业为依托,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开放开发为动力,以环保节能为保障,以关注民生为根本,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保障措施

1、加快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布局规划。一是在认真调查、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按照“产业集中、项目集聚、土地集约”的原则,充分发挥××的基础设施优势,高标准、高定位科学规划我县工业发展总体布局。二是科学规划特色产业集群,不断把产业链条做粗做长,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三是突出乡镇资源和产业特色,科学规划乡镇工业发展布局,发挥资源共享优势,建设乡镇产业集聚区。

2、全面推进园区建设。进一步提高园区的投资建设水平、项目承载水平、经营管理水平。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注重配套特色,注重开工投产,注重集约经营。推动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见效,形成园区“阶梯”式开工投产态势。树立园区经营理念,努力提高园区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要搞好规划,进一步实现园区产业化,全面实现园区经济的规模化膨胀。

3、加大投入,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步伐。一是加强对重点工

业项目建设的跟踪服务,确保如期竣工投产。同时,鼓励引导县内企业与国内外大企业、大公司合资合作,挂大联强,吸引投资,膨胀规模。二是进一步加大政策争取力度。着力推介有比较优势、有特色潜力的成长型企业和创新型项目,力争有更多的企业和项目进入各级政策扶持的“盘子”。三是进一步加大融资力度。加快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优秀民营企业评选活动,搞好企业信用等级评价活动,促进银企交流合作;积极探索、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大力培植上市资源。

6.定新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篇六

发 展 规 划

定新乡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二月五日

定新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为了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现结合我乡实际,制定2011-2015年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一、规划的背景和依据

(一)背景和依据

1、背景。定新乡是喀斯特溶岩山区,石漠化及为严重,石漠化面积占全乡总面积的85%,生态和生存环境恶劣,群众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为改变这一现状,定新乡抢抓毕节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的契机,在实施石漠化治理的同时,大力推进自然生态和农业产业协调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0年全乡农业总产值达4372万元,农产品加工产值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58元。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定新与其他地区相比,仍处于贫困落后状态。2010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工业强省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又为定新乡农业产业跨越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和挑战。

2011年,黔西县委、县政府积极推行省的工业强省和统筹城乡的战略部署,并以工业强县、以工促农作为全县工作的主导思想,赋予了定新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更多的内涵和要求,明析了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和重点,为定新特色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这个经济急速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特色就是发展动力,2 特色就是产品生命力,特色就是市场竞争力。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之路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重大举措,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富裕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定新乡农业跨越发展的根本途径。

2、依据。《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毕节地委、毕节地区行署〈关于开展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的意见〉》、《毕节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黔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

二、农业产业概况

定新乡位于黔西县东北部,距县城24公里,辖13个行政村(中心社区),年降水量1005mm。2010年底,全乡人口22856人,其中农业人口22378人,劳动力13535人;全乡土地面积141750亩,耕地面积16190亩,属喀斯特溶岩山区农业乡,土地贫瘠。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72588亩,粮食播种面积50327亩,产量6310吨,其中玉米面积10655亩,产量3734吨;稻谷面积,1237亩,产量524吨;小麦面积7800亩,产量297吨;蔬菜面积5220亩,产量1541吨;油菜面积4200亩,产量128吨;烟叶面积3229亩,产量342吨;生猪出栏4800 头,产量432吨;家禽出栏13660只,产量20.6吨;水产品产量8.5吨。几年来,农业总产值持续增长,2010年底农业总产值4372万元,比2005年增加1998万元,比增84.2%;农民收入持续增加,2010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3158元,比2005年增加1307元,比增70.6%。近年来,由于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劳动力大量外流,导致农村土地利用率逐年下降,农业发展受到很不利的影响。

三、规划现状

一是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及农副生产加工等总量小,无法形成规模,发展滞后,参差不齐。

二是定新现有耕地16190亩,林地3469.5亩,荒山荒坡200亩,退耕还林11584.5亩,未利用水域约750亩。从目前的土地和资源利用率看,全乡土地和资源利用率较低。

三是现有产业规模小,技术指导、综合管理及资金投入短缺,政策支持和扶持力度不强,产业发展的定位偏离市场,与发展不相适应,没有形成独特的农业产业品牌,无发展后劲。

四、规划目标

加大特色农业产业建设项目的推介、宣传,发挥特色农业产业龙头项目的幅射、示范作用,进一步转变农户的经营理念,促成大宗土地流转,劳动力就地转移,最终形成农户外出经营——催生土地流转——项目引进——劳动力就地转移或培训输出——促进土地流转——农民回乡创业——现代特色农业落户定新这样一个良性循环规律,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规划的期限、范围和建设内容 规划期限:2011年至2015年。规划范围:全乡13个村(中心社区)。建设内容:

1、特色种植业。规划种植辣椒50000亩,种植高粱7500亩,种植魔芋3000亩,杂交玉米育种2500亩,种植特色蔬菜2500亩,种植脱毒马铃薯30000亩。

2、特色经济林。规划种植核桃18980亩,种植刺梨10000亩,种植黄金梨460亩。

3、中药材。规划种植金银花4000亩,种植仿野生天麻5000亩,种植半夏1000亩。

六、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围绕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产业发展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特色农业基地为基础,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以项目为载体,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逐步建立起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体系。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进创新一切有利于发展思维体制和机制,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特色农业,走循环、高效、可持续的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生态高效的原则。依托定新的生态优势,重点发展经济效益高、环境污染少的农业循环经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坚持市场取向的原则。充分考虑市场因素,瞄准现实和潜在两种需求,立足多样化、优质化,重点发展市场占有率高、市 场前景广阔的特色优势农产品。

3、坚持特色竞争的原则。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深度挖掘地方特色农产品,突出重点,优中选优,走特色化、差异化竞争之路,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优势农业。

4、坚持科技创新的原则。在汲取继承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设备,现代的市场营销管理进行创新和发展,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优势农产品内在品质,提高特色农业产品的优势和经济效益。

5、坚持统筹发展的原则。把特色农业发展纳入全乡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全面提高整个区域发展的协调程度,坚持规划目标的适当超前性,规划措施的可操作性,加大对各类资源要素的整合力度,实现优化配置。

6、坚持体制机制创新的原则。不断完善农村经营制度,消除影响和束缚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积极探索促进农业增效、产品增值、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增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活力。

(三)发展目标

按照以长养短、以长促短的发展目标,以短期产业发展为重点,以长期产业发展为目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加快产业转型,促使全乡农村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从2011年起至2015年,通过实施特色种植业、特色经济林和中药材三大经济种植产业,全乡农业年均产值可达到11355万元,增幅1倍以上,农民人均纯 收入达到3773元;经济林产业达到盛产期间后,全乡农业产值可达到50346万元,增幅10倍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45元;建成三大特色产业带后,可使70%的村基本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1、特色种植产业产值规划目标估算。

——辣椒种植。2011-2015年共实施50000亩,2011年起每年实施10000亩,年均产值达2500万元。

——高粱种植。2011-2015年共实施7500亩,2011年起每年实施1500亩,年均产值达750万元。

——魔芋种植。2013-2015年共实施3000亩,2013年起每年实施1000亩,年均产值达400万元。

——优质玉米育种。2011-2015年共实施2500亩,2011年起每年实施500亩,年均产值达100万元。

——夏秋蔬菜种植。2011-2015年共实施2500亩,2011年起每年实施500亩,年均产值达190万元。

——脱毒马铃薯种植。2011-2015年共实施30000亩,2011年起每年实施6000亩,年均产值达3000万元。

2、特色经济林产业产值规划目标估算。

——核桃种植。2011年实施9780亩,2012年实施9200亩,到达盛产期后,核桃种植年均产值达到31680万元。

——刺梨种植。2011年实施10000亩,到达盛产期后,刺梨种植年均产值达到3900万元。——黄金梨种植。2011年实施460亩,到达盛产期后,刺梨种植年均产值达到91万元。

3、中药材种植产业产值规划目标估算。

——仿野生天麻种植。2011-2015年共实施5000亩,2011年起年均实施1000亩,仿野生天麻种植年均产值达到3335万元。

2、金银花种植。2012-2013年共实施4000亩,到达盛产期后,仿野生天麻种植年均产值达到1600万元。

3、半夏种植。2011-2015年共实施1000亩,2011年起年均实施200亩,半夏种植年均产值达到80万元。

七、总体布局

根据定新乡的气候、土质、地理特征、农业生产条件等,对全乡特色农业产业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将其划分为三个特色农业产业带。

(一)特色经济林产业带。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林种植带。

1、规划发展核桃种植18980亩,其中群星村种植1468亩,元田村种植2342亩,庄子村种植1453亩,马骖村种植2920亩,新村村种植749亩,英雄村种植1187亩,青杠村种植671亩,安乐村种植2318亩,新山村种植982亩,三好村种植529亩,堡堡寨村种植2356亩,新海村种植2005亩。

2、规划发展刺梨种植10000亩,其中群星村种植800亩,元田村种植800亩,庄子村种植800亩,马骖村种植1700亩,新村 村种植800亩,英雄村种植500亩,青杠村种植1800亩,新山村种植500亩,堡堡寨村种植800亩,新海村种植1500亩。

3、规划发展黄金梨种植460亩,在青杠村水红花实施。

(二)特色种植业产业带。通过区域化布局,调整优化结构,大力发展以辣椒、高粱、魔芋、脱毒马铃薯等特色种植业为重点的绿色、无公害、高效农业,建设绿色、高效农业示范带,使特色农产品全部达到无公害生产标准。

1、全乡规划辣椒种植50000亩,每年种植10000亩,其中群星村种植800亩,元田村种植800亩,庄子村种植800亩,马骖村种植1700亩,新村村种植800亩,英雄村种植500亩,青杠村种植1800亩,新山村种植500亩,堡堡寨村种植800亩,新海村种植1500亩。

2、规划高粱种植7500亩,每年种植1500亩,其中安乐村种植1000亩,三好村种植500亩。

3、规划魔芋种植3000亩,2013年起每年种植1000亩,其中新山村种植300亩,三好村种植300亩,堡堡寨村种植400亩。

4、规划优质玉米育种2500亩,每年500亩,在青杠村王家槽实施。

5、规划夏秋蔬菜种植7500亩,每年种植2500亩,其中群星村种植250亩,元田村种植150亩,庄子村种植150亩,马骖村种植300亩,新村村种植200亩,英雄村种植200亩,青杠村种植300亩,安乐村种植200亩,新山村种植100亩,三好村种植150 亩,堡堡寨村种植200亩,新海村种植300亩。

6、规划脱毒马铃薯种植30000亩,每年种植6000亩,其中群星村种植400亩,元田村种植400亩,庄子村种植400亩,马骖村种植1000亩,新村村种植400亩,英雄村种植300亩,青杠村种植1100亩,新山村种植400亩,堡堡寨村种植800亩,新海村种植800亩。

(三)中药材种植业产业带。

1、规划仿野生天麻种植5000亩,每年种植1000亩,其中安乐村种植300亩,三好村种植200亩,新山村种植300亩,堡堡寨村种植200亩。

2、规划金银花种植4000亩,2012-2013年实施,其中群星村种植500亩,元田村种植300亩,庄子村种植300亩,马骖村种植200亩,英雄村种植600亩,青杠村种植500亩,安乐村种植300亩,三好村种植400亩,堡堡寨村种植600亩,新海村种植300亩。

3、规划半夏种植1000亩,2014年实施,其中群星村种植100亩,元田村种植200亩,庄子村种植100亩,马骖村种植200亩,英雄村种植200亩,青杠村种植200亩.八、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乡党委、政府将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实行“统一协调,10 分工负责”制。加强组织协调,定期检查和评审考核规划实施情况。做好宣传工作,积极引导全社会主动参与规划实施。

(二)努力增加农业投入。大力引导社会投资,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适当运用经济的、政策的手段,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参与我乡特色农业产业建设,推动我乡特色农业产业健康发展。

(三)优化农业发展环境。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充分发挥政府在特色农业产业建设中的能动作用,为特色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四)狠抓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抓好辣椒、高粱、核桃、刺梨等特色产业建设项目,以辣椒种植为龙头,积极推进公司加农户的生产模式,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五)大力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在坚持土地(山林)承包期长期不变的前提下,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农户土地承包权入股等办法,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积极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六)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中介组织。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鼓励农民自愿依法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以资金、技术、实物等入股,依法兴办各类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帮助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按照法律、行政法规成立各种行业协会。

(七)完善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循序渐进的发展信誉联结,推行合同联结,引导产权联结,完善组织机制;运用“公司+农户”的方式,由龙头企业给农户提供生产资料、技术等有偿支持,解决因资金短缺对农产品基地建设的制约。

(八)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推进产业经营,选择组织形式和利益机制,都要充分尊重农民和企业的意愿和经营决策权。引导企业和农民增强法制观念和契约意识,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办事,规范和保障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

附件:

1、定新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区域分析图

上一篇:夜行船,夜行船杨无咎,夜行船的意思,夜行船赏析下一篇:2019年度组织人事科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