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青少年犯罪政策(共8篇)
1.预防青少年犯罪政策 篇一
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总结
2011年,我局根据 “六五”普法规划确定的目标和市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主要任务,结合自身工作特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深入扎实地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着力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增强未成年人依法维权和自我保护意识,取得明显工作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 “六五”普法启动为契机,扎实推进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发展
2011年是“六五”普法启动之年,我们把青少年列入“六五”普法的五个重点对象之一,我局以“六五”普法启动为契机,大力推进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一是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作为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工作的重点。把“两法”列入中小学校法制课的重点内容。在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和综治工作检查中,把“两法”的宣传普及工作作为一项必查内容,有力的推动“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二是广泛开展“法律服务三进”活动,扩大青少年儿童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普及面。我局在全市12个县(市)区及部分
乡镇(街道)和村(居)委会、各中小学校开展了“法律服务三进”活动,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活动,以举办法律宣传咨询活动和法制讲座等形式,将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到城市社区、农村以及每个家庭。一年多来,共举办法律宣传咨询活动430多场次,举办法制讲座280多场次。三是进一步加强对依法治校工作的组织协调,大力加强法制副校长的配备工作,并建立健全依法治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督促各级各类学校依法施教、依法育人。大力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网络建设,积极调动并充分发挥关工委、青年团、妇联、司法部门、街道社区以及教育等相关部门的作用,利用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为阵地,以社区为依托,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如举办法制征文比赛活动,法制演讲比赛、开展法律咨询活动、组织法制夏令营、邀请失足青少年现身说法等活动,切实提高青少年的法制观念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二、加强校园法制教育,充分发挥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的主导作用
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有效手段。我们紧紧抓住学校这个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战场,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不断深化校园法制教育。我们一
方面督促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的教材、师资、计划、课时“四落实”,另一方面积极开辟法制教育第二课堂,利用课余时间举办法制讲座、法制演讲、模拟法庭、法制教育巡回展等活动,激发中小学生学法积极性和守法自觉性。二是积极开展“法律服务进校园”活动。我市各律师事务所和法律援助中心在多所中小学校举办了“学法用法、构建和谐校园”专题法律讲座,并派出律师担任这些学校的法律顾问,还向中小学生发放了维权联系卡,认真办理有关青少年学生维权案件,为他们提供及时的法律援助,切实维护好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深入到定点中小学校,开展以青少年维权、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禁毒教育为主题的法制报告会120场次,受教育学生达10万余人次。三是抓好试点培育工作,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我局在原有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和预防违法犯罪工作进社区、单位试点单位基础上,又在各县(市、区)增加了试点社区数量,加强指导,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有力推进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并对社区矫正对象中未成年人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目前全市未满18岁的矫正对象有70人。针对他们的心理状态,从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入手,采用以心换心的方法,赢得他们的信任,使他们感到在自已的身边又多了一位知心朋友。
三、拓展法律服务领域,及时为青少年提供有效法律帮助。
一是充分运用法律服务体系和网络,热情主动向青少年提供法律帮助和服务,让青少年在接受法律服务的同时受到深刻的法制教育。各地法律援助中心与共青团、总工会、妇联、残联等部门成立了以维护青少年、妇女、残疾人权益为重点的援助工作站。通过组建工作站,形成以法律援助中心为载体、部门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工作格局,有效扩大了法律援助的覆盖面。2011年全市办理涉及为成年人刑事案件656件,接受、提供未成年人方面咨询13010人次,为未成年人得到法律援助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护。二是热情关心特殊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对那些父母是服刑人员或是刑释解教人员的未成年人子女,从思想上、生活上和学习上关心帮助他们,教育他们正确认识现状,认知法律,鼓励他们积极融入社会,摆脱家长犯罪带来的阴影,自强自励,健康成长。三是积极指导基层组织做到刑释解教青少年的帮教工作。我们从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关心和帮助他们,联合社区干部、包片段警、学习老师以及家长等共同对失足青少年采取一对一结对子的帮教措施,落实帮教责任。
四、积极开展重点青少年群体“四帮扶”活动。
为认真贯彻落实我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2011年全体会议精神,做好建立青少年群体挂钩联系制度,深入开展“四帮扶”工作。我局结合受帮扶社区、人员
实际情况,及时制定活动方案,了解和掌握社区基本情况,通过法律服务“三进”活动开展普法教育。充分发挥司法所、律师和基层法律工作者的作用,为帮扶对象解疑释惑、排忧解难,并在此过程中普及法律知识。12月6日,我局结合“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到挂钩帮扶的社区开展慰问活动,并捐赠一万元经费,帮助社区开展帮扶活动、购买法制书籍。
2011年以来,我市司法行政系统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我们将再接再厉,在市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结合自身优势,积极投入工作,争取取得更好成绩。
2.预防青少年犯罪政策 篇二
一、青少年犯罪的发展趋势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 在经济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 各种社会问题也更加凸显。其中, 青少年犯罪上升较快, 已成为社会的严重问题。犯罪的数量呈持续扩大趋势, 青少年刑事犯罪的数量日益上升。青少年的犯罪类型也逐渐增多是其主要表现形式。同时进入新世纪已有十余年, 青少年犯罪社会变革成果日益明显, 青少年犯罪也出现一些新的特点。
(一) 犯罪形式的团伙化
团伙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常见形式。这些青少年, 有些尚未成年, 心理承受能力弱, 个人能力尚不足以支持他们单独去实施大部分违法犯罪行为。而且, 他们有强烈的寻求理解和认同的心理需要, 在团伙里, 他们可以得到这种认同和理解。可以说, 犯罪的团伙化, 不仅是客观原因造成的, 也有其心理原因。
(二) 犯罪年龄的低龄化
不满十四岁的青少年犯罪人数在逐年增多, 甚至有些少年从小学就开始走上犯罪道路。而犯罪者大多是辍学的青少年。甚至于有些青少年认为在未成年以前犯罪, 免于承担刑事责任, 所以才肆无忌惮的实施各种罪行。
(三) 手段的暴力化
实施犯罪的手段残忍, 往往会造成严重后果。主要表现在抢劫、强奸等恶性案件上。这些青少年也并不是说是事先预谋的, 大部分是在一些环境下, 受到了某种刺激他们的因素, 临时起意, 头脑发热而做出的。因此, 也就不太估计后果的严重性, 按其心理感觉走。往往会造成较严重的后果。
(四) 犯罪类型的多样化
目前, 青少年犯罪几乎涉及整个犯罪领域。[2]随着社会的发展, 青少年的认知能力也越来越强。他们接触到的信息是五花八门的, 而且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这就势必导致他们在心理上的早熟。他们的思维方式与成人的区别已经不大。所以, 他们有足够的智力去实施以前无法达到的领域。另外, 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 他们的生理发育也大大加快。他们已具有一个成年人所拥有的能力。他们自然也不会满足于小打小闹, 倾向于寻求更强烈的刺激。去尝试新型犯罪, 便是他们最大的途经。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青少年从本来的一张白纸, 到逐渐填上了各种各样的颜色, 受各个方面的影响。他们所生活的环境, 无论何时, 都在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可以说, 环境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人生。从司法实践来看, 引起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家庭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1、家庭结构有缺陷
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世界观, 基本上都是在家庭里得以建立的。可以说, 家庭, 塑造了他们的根本。然而, 如果家庭存在缺陷, 势必给孩子们造成强烈的影响。父母一方的缺失, 使他们无法得到大多数孩子们享受到的温暖, 必然会使他们产生社会不公的心里。缺少完整的家庭教育, 也会造成他们心理的不完整。
2、家庭教养问题
家庭教养方式直接关系到未成年人的行为方式和处事方法。如果教养方式出现了问题, 会造成未成年人的偏激, 也会使他们养成另外一些不当的心理习惯。家庭教养方式不当具体表现一味的宠爱、溺爱;对待简单粗暴;对其行为放任自流;对其未来期望过高。
(二) 学校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除了家庭, 学校便是他们在青少年时期度过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地方。在这里, 他们学到了一些在家庭无法学到的东西, 他们的为人处世、对事物的观点, 也将在这里养成。因此, 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巨大的。老师、同学, 是他们学习的比照。周围好, 他们自然会学好;周围存在负面因素, 他们也一定会受到影响。
但是, 学校这个地方也是有区别的。有的学校可以一视同仁, 公平对待。可有的学校, 一切以升学为方向标, 对学习好的同学, 倍加教育;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同学, 则严加管教, 只注重纪律, 。由此, 在学校形成了两极分化。后一类学生, 渐行渐远, 最终踏上辍学的道路, 提前走进了社会。而他们的不良行为, 也逐渐发展成了违法犯罪。
(三) 社会不良风气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 社会是他们最终的去向, 而社会环境将对他们的人生起到最后的定性。然, 社会就是一个大染缸, 谁也不能保证会对他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社会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文化市场的混乱, 大量不良文化随处可见。正面宣传教育形式单调、无趣, 无法吸引大多数的未成年人。逐渐使得大量未成年人倾向于追求感官刺激, 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三、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建议
(一) 建立家庭防线
家庭, 是孩子们的第一所学校。在这里, 他们将奠定一生的思想基点, 他们最初的作为人的观念, 便在这里养成。如果家庭除了问题, 将会在源头上改变青少年对于社会的认识, 使得他们违法犯罪的几率大大增加。良好的家庭教育, 是一个人得以成功地关键。
(二) 巩固学校防线
强化学校的道德与法制教育, 树立良好的校风。学校不能以成绩好坏来评定学生的好坏, 不得对学生区别对待。老师们要一视同仁, 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 是他们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三) 加强社会防线
社会要给他们学习的机会, 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机会。国家应建立专门的机构, 提高青少年在社会中的生活能力。另外, 对于已经犯了错的青少年, 要积极引导, 加强思想教育, 切不可听之任之。
参考文献
[1]钟其壁, 试论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对策
3.论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篇三
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分析
青少年犯罪是指6岁到25岁的青少年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1。我国青少年犯罪也呈现出了不同于往昔的新的特点:
犯罪低龄化趋势突出
这一特点十分明显地体现在了犯罪率持续上扬的“90后”“00后”人群中。
犯罪主体趋于复杂
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是外来人口的青少年犯罪增多;二是在校生犯罪率上升;三是“富二代”、“官二代”犯罪增多。
暴力犯罪数上升
目前的青少年罪犯开始频繁使用成年人的作案方法,暴力色彩突出,动辄有持刀砍人或互相残杀的惨剧发生,以致寻衅滋事和故意伤害案件的比例大幅上升。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
青少年自身因素
自身的心理因素是青少年犯罪形成的内在因素。心理发育与生理发育之间的矛盾及心理意识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是青少年时期的主要矛盾。如果这些矛盾得不到化解而被激化,极易形成违法犯罪的心理。这些特点主要包括:
1、认知方面
由于认知能力偏低、法制观念淡薄,青少年很容易在逆反心理的支配下走上犯罪道路。
2、动机方面
青少年往往容易受到各种欲望和不良心理的影响,产生犯罪动机。其二,基于嫉妒、报复心理而作案。
3、情感方面
青少年犯罪者的情感具有不稳定性。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时,青少年也体现出了内心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差的特点。
青少年家庭因素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直接學习的对象。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不良的家庭教育和不健康、不健全的家庭环境。
1、不良家庭教育,主要是不正确教育方式方法。
主要表现在:(1)家长的溺爱;(2)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3)简单粗暴,即家长教育子女的手段、方法过于简单粗暴,非打即骂;(4)疏于管教。
2、不良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
家庭环境如何,对成长过程中的青少年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当家庭结构受到破坏的家庭或不道德家庭,容易引起孩子的紧张、痛苦,使孩子心理变态,产生不良行为,甚至违法犯罪。这些家庭主要有:破裂家庭、不道德家庭以及暴力家庭。
社会环境因素
首先,在网络传媒方面,带有暴力色彩的网络游戏、网络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对青少年的危害极大。
其次,在“一切向钱看”的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多种腐朽的价值取向开始蔓延,青少年群体极易受到这些不良观念的侵蚀。
最后,社会竞争压力的无法有效的疏导,容易导致青少年的逆反心理的产生。
学校教育因素
过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放松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导致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整体下降,为青少年滋生犯罪心理埋下了隐患。
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忽视,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很低,不健康的心理往往产生不健康的行为。
青少年罪犯的法律意识薄弱,与学校对法制教育的忽视显著相关。
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通过以上因素的分析不难看出,青少年犯罪成因是多方面的,必须通过多种手段进行预防:
青少年的责任与义务
在家庭里,应多与父母沟通,不赌气任性,适当表达自己的感情。只有父母和子女三方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形成防止青少年犯罪的第一层保护网。
在学校里,青少年应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不断充实自己,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自己,应正确调整好心态,应学会通过正确的途径释放自己的不满情绪;对他人,应给予应有的尊重。
家长的责任与义务
第一,尽量保持家庭完整和睦的责任。不健全的家庭也易导致犯罪的产生,因此,家长的最基本的义务就是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对家庭负责,对子女负责,从表面上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可能。
第二,要履行积极教育、正确引导的义务。在教育过程中,避免与孩子激烈冲突,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与子女的关系处理上,不过分干涉,不放任,不溺爱,做到张弛有度,促进其健康发展;在生活中,要处处争做子女的表率。
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首先,社会的各类主体应各尽其责,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发生。比如,针对网瘾少年,网络主管部门也应推出相应政策,以尽可能避免网瘾的养成。
其次,社会主体也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改善我们的社会环境,比如新闻报社多多登载发扬见义勇为等内容的文章,宣传我们的传统美德,使我们的社会风气更加健康。
学校的责任与义务
其一,加强道德品质的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道德观。例如有些学生虽然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但是,他们的内心却在犯罪前存在着严重的扭曲,其本质原因就是德育的缺失。因此,学校有责任、也有义务重新审视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将思想品德这门课程作为重点课程来讲授,从本源上抑制犯罪的发生。
其二,及早添加法律课程。我们如想全面建成法治社会,就得从青少年抓起,培养他们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意识。
其三,适时进行性知识的教育与普及。如果学校能通过相关课程的讲授,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与异性,消除青少年之间的朦胧感,那么,强奸、猥亵等恶性犯罪的发生几率就很有可能降低。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品质的优劣,素质的良莠,关乎国家的兴旺。因此,就更需要我们的国家、社会和个人各司其责、各尽其职,预防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帮助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这是我们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4.预防青少年犯罪2 篇四
——回民中学法制教育发言稿
犯罪,犯法它们是兄弟?不,不是。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词语。犯法,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做,它是我们每个人都做过的一件事。而犯罪呢!它是一颗长满刺的玫瑰,美丽诱人,但是会让我们流血流泪。
不要自以为是地说:“我们是未成年人,犯罪没有关系。”在此,我要严肃地告诉你:“不,你说错了。18周岁以下的我们是不能犯这8种罪的:杀人、放火、抢劫、投毒、撅水、故意伤害造成他人重伤和爆炸。”不也不要满不在乎地说:“我一定不会做这些事情。”因为,就拿我们认为离我们最遥远的投毒来说吧。
曾经有多少人这么认为过:毒品有什么了不起,我一定能抵制它,那写吸毒的人一定是非常不坚强的人。但是,又有多少这么认为过的人能逃出毒品的魔掌中呢?不要认为它离我们遥远,因为它就在我们身边呀。说不定,在无意中,毒品已经走进你的生活。
与法律作朋友,与犯罪作战斗。我们要知法、懂法、用法,学会利用法律保护自己!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我国青少年教育和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青少年犯罪率在世界上一直是比较低的。但近年来由于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我国青 1
少年犯罪率日渐突出,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不幸,也对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为此,我们对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特点、成因进行了调查,对如何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作了一些探索:
一、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特点及成因
(一)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不容乐观,可以用“数量多、危害大、蔓延快”九个词来概括。从数量上看,全国约2.5 亿学生,其中违法犯罪青少年约占青少年总数的万分之六。大城市更高,达到万分之二十点六。其中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的比例达70%左右;从危害性看,由于青少年生理尚未成熟,思想单纯,易于冲动,不计后果,其犯罪危害极大。如建国以来,绍兴县第一起绑票案作案者陈铁江(当时17岁),因经常逃学,与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人混在一起,染上赌博和玩游戏机,为弄钱以绑票索要钱物2万余元,并将9岁男孩杀死,给社会造成了很大危害;从蔓延性看,青少年犯罪模仿性强,其犯罪行为、手段相互传播,结帮成伙,同一类案例在某一地区迅速蔓延开来,重复发生。团伙犯罪愈演愈烈,像绍兴前几年也有结帮搞派团伙作案的,如“东街帮”、“城南帮”等。
(二)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有:①犯罪呈低龄化趋势。据有关部门统计,80年代初,青少年初犯的平均年龄为16岁,到90年代,初犯的平均年龄已降低到14-15岁。②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突出。目前,违法犯罪青少年多数是辍学生、失学生,以及一些盲目外出务工的青年农民等。他们大多闲散在社会,无所事事,极易发生违法犯罪行为。③在校学生作案逐年递增,其中以初中生居多,约占青少年作案人数的18-22%。④犯罪的类型复杂,他们或敲诈勒索,或盗窃抢劫,或聚众斗殴,或残害亲人,或吸毒,有的甚至是计算机犯罪。
(三)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环境方面等客观的原因,又有青少年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主观因素;从主观上看青少年正是长身体、长知识,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思想认识上渐趋成熟,敏感好奇,富于想象,喜欢模仿,但辨别能力差,以致在追求新奇刺激面前,极易受不良影响而导致违法犯罪;从客观方面原因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学校、家庭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影响青少年成长的新情况、新问题,其中家庭教育的失误,学校教育的偏差和社会上各种不良或腐败风气的影响等,都会使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
面对当前部分青少年法律和纪律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强,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低龄化趋势的现状,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
3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抓青少年法制教育,更好地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广泛开展以“二法一例”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法制宣传教育是贯彻江泽民同志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思想,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和手段,也是贯穿始终的基础性工作。为了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我们开展了以“二法一例”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活动:一是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在学校、在社区、在农村广泛开展“两法一制”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活动,做到上下联动、齐抓共管、营造氛围;二是充分争取社会支持,依靠宣传、司法、教育、新闻等各职能部门,设计有效活动载体、用事实来说话、用活动来宣传、实现全方位宣传教育效果;三是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通过开辟法律专栏,组织开展知识竞赛、主题座谈会、法律宣传咨询、征文、演讲等系列活动,增强青少年依法自我保护的能力和全社会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意识。
(二)不断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和基地建设
一支相对稳定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者队伍和一个相对稳定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将是青少年教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在全市中小学中聘请法制副校长的通知》,把在公安、法院、司法局工作的有一定法制教育经验、思想品德优秀的中层干部中的业务骨干聘请为法制副校长,并发给统一的聘请书,就象我就是我们中学的法制副校长,今天在此为大家讲课。并在学生中开展法制知识竞赛和与法律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且有责任配合学
4校、家庭发现和帮教有问题的学生,治理周边环境,维护学校教职工员和中小学生合法 权益等。二是建立了一批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使青少年法制教育真正落到实处,避免了轰轰烈烈走过场、热热闹闹拉形式的错误现象,从而保障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顺利进行。
(三)深入开展法制教育活动
组织开展了大型的法律咨询宣传活动,以营造青少年维权氛围。通过活动推动了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深化。公安局联同工商、文化部门集中时间对校园周边环境和文化娱乐场所、电子游戏厅进行了专项整治,为学生成长营造了一个良好环境等。
法制教育——迫在眉睫
近年来我国 未成年人犯罪逐渐增多,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前不久,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剧本《法庭内处》,故事内容曲折,感人至深,发人深省。一位十四岁少年因家中贫困被迫缀学,整天闲在家中无所事事,渐渐地就染上了赌的恶习,最后为了还赌债,竟失手杀人,最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看了这部影剧,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是啊,现在青少年犯罪记录高得吓人,入太空,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怎么不让人忧心如焚呢?在我的身边也发生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我的一位堂哥刚满十六岁,学习成绩很不错,但一批毒贩子却盯上了他,假装和他接近,逼他吃海洛因,结果害他染上了毒瘾,从此再也没有心思去读书了,犯瘾时,他要用钱去毒贩那儿买毒品,渐渐地一发不可拾。钱始终会用完,于是他向父亲要钱,父亲知道他是个好孩子,所以每次都给他。
5慢慢地父亲开始怀疑,直至最后不给他钱,他只好一直欠着毒贩的钱,有一次,毒贩对他说:没钱别担心,你如果愿意,我帮你。于是毒贩让他看准名牌轿车就和兄弟们一起抢它一把,这样就不用他还钱,还给他海洛因,被逼无奈,他趁四周无人,和毒贩们进行抢劫,没料当场就给警察逮住了,抓进了少教所,受到了法律的惩罚。
一件件血淋淋的事实显示,青少年犯罪已越来越成为全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学校在这方面狠抓宣传力度,专门请一些法律专家来为同学们开座谈会,每星期上一节法律课,增强广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组织学习出一些专题手抄报,写有奖征文,开展主题班会;学校广播也向大家介绍法律知识;老师也带我们去参观了监狱。
总而言之,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法律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国无法则不能立足于世界,更不用说在世界上建立自己的威信。无论是一个单位,还是一个人,都要以法为重。邓小平爷爷更是在1986年指出:加强法制重要是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小学、中学都要进行法制教育。因此,我们每位中、小学生都应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学生。
回民中学
5.预防青少年犯罪方案 篇五
组长:刘
副组长:王
成员:韩承 红
清 娟 龙王宇陈华孙 建 军洁 菊 花陶
龚家桥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工作计划
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切实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推进我社区法制教育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着力推进 “平安社区”的建设。我社区普法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我社区实际,制定本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法制教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平安社区”的目标,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法制教育工作,坚持教育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遵循工作规律,把握关键环节,切实调动各单位、学校、广大青少年和家长、老师、社区群众的积极性,促进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组织机构
成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刘娟
副组长:王 承 龙王 建 军
成员:韩 红 宇陈洁
陶 清 华孙 菊 花
三、工作计划
1、提高认识,加强宣传,营造全体关注支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良好氛围;增强责任,履行职责,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网络;创新工作载体和工作机制,提高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水平,遏制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2、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和自护教育,请法制宣传员讲课,对青少年进行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
3、开展专项整治,着力净化青少成年长环境。给广大青少年创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大力整治辖区环境。我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办公室配合办事处综治办、派出所、工商、文化、卫生等人员,不定期对辖区各个游戏室、网吧、桌球室、娱乐场所等地方进行大检查,发现有对青少年身心发展不利的内容及时处理,清除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土壤,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
4、注重对特殊青少年群体教育管理。加强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教育、管理、服务。将家庭贫困青少年、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流浪儿童、闲散青少年、确定为重点关爱对象。严格闲散青少年管理,通过结对帮教、定向辅导等方法,做到在生活上解困,学习上帮助,行为上纠偏,开展救助帮扶活动,营造全社区共同关心青少年的浓厚氛围。
今年,我们将积极探索更好地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为目的,以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为载体,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广大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龚家桥社区
二0一二年三月
龚家桥社区预防青少年
违法犯罪工作总结
今年来,为了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切实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推进我社区法制教育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着力推进 “平安和谐、人民满意社区”的建设,我们做了不少的工作,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年初,我们成立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小组,社区领导非常重视,由社区主任担任组长,工作人员为成员,紧紧围绕建设“人民满意社区”的目标,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法制教育工作,切实调动各单位、学校、广大青少年和家长、老师、社区群众的积极性,促进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加强宣传力度、工作抓落实
1、加强宣传,营造全体关注支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良好氛围;增强责任,履行职责,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网络;创新工作载体和工作机制,提高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水平,遏制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2、加强了青少年思想道德和自护教育,聘请了司法局和派出所领导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教育课,大大提高了广大
青少年对法律的了解。
3、开展了专项整治工作,大力整治辖区环境。我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办公室配合办事处综治办、派出所、工商、文化、卫生等人员,不定期对辖区各个游戏室、网吧、桌球室、娱乐场所等地方进行了大检查,发现有对青少年身心发展不利的内容马上处理,清除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土壤,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广大青少年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4、注重对特殊青少年群体教育管理。加强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教育、管理、服务。将家庭贫困青少年、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流浪儿童、闲散青少年、确定为重点关爱对象。严格闲散青少年管理,通过结对帮教、定向辅导等方法,做到在生活上解困,学习上帮助,行为上纠偏,开展了救助帮扶活动,营造了全社区共同关心青少年的浓厚氛围。
今后,我们将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做的更好,以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为目的,以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为载体,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广大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6.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材料 篇六
汇报材料
2012年,共青团会宁县委以“维护和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为中心目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开展了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引导青年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全县青少年的维权意识,增强了法制观念,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发生。
一、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领导职能
团县委高度重视青少年维权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积极履行县预青办职责,一把手亲自抓,并把各乡镇、县直学校团队组织负责人都纳入小组机构成员,进一步明确了相关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团县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做好青少年维权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大力开展法制宣传,全面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
团县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大力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宣传活动,今年先后印发“两法”宣传资料1000余份,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法律咨询服务20余人次;组织学校团队组织,通过板报、橱窗、专栏,举办法制座谈会、报告会,大力宣传法制知识,引导青少年争做“普法小使者”,在青少年中有效地形成了学法、知法、懂法、用法良好氛围。
三、创新模式、拓展维权平台,唤起全社会的维权意识
积极提供以“维权、预防、教育”为主要目标的法律援助。与县司法局、法院、检察院等有关部门联合,为权益受到侵害的青少年提供法律援助。最大限度地体现法律援助的意义,也更为有效地维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在中小学建立维权阵地。充分发挥校园橱窗、板报、校报,校园电视台、网站、红领巾广播站等团队宣传渠道,对《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进行宣传。
四、创建法制学校,加强青少年的法制和安全教育
近年来我县大部分学校都成立了法制学校,依法维护学生的受教育权;尊重学生人格及其人身权、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并聘请了县公安局、县检察院、县法院少年庭、乡镇派出所的专业人员为学校的法律顾问、法制副校长,他们根据不同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各校的实际情况,定期到学校为学生举行法律知识讲座及法制报告,对个别问题学生进行分类指导。通过讲解法律知识和对发生在同学身边真实的违法犯罪案例的分
析,使他们对一些犯法行为有了更新的认识和界定,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进而有力的引导青少年知法、学法、懂法、用法、护法。
五、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实施 “校园净化工程”
针对组织、强迫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黑恶势力,不良文化产品,毒品、及违法违规网站等问题,团县委充分发挥“网吧义务监督员”的职责,定期联合县文化局、公安局等相关部门对学校周边网吧、游戏厅等场所进行集中整治。各学校团队组织也定期到学校周边网吧、游戏厅等场所进行检查,对经常出入这些场所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说服教育,帮助青少年认清这些不良场所对他们成长和学习所造成的潜在危害。在中小学生中开展“远离不良文化”,杜绝淫秽色情“口袋本”图书,学生彩票等不良文化产品进入校园教育活动,并加强青少年禁毒志愿者队伍建设,以宣传教育为主要手段,有效遏制青少年毒品犯罪活动。
六、发挥职能、感化教育,实施贫困生资助制度
采取“依法治流、责任堵流、救助截流、教管防流”等措施,构建未成年人接受均等教育的平台。切实做好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从入学、缴费等方面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进行保护。团县委充分发挥实施希望工程的优势,今年以来,先后对300多名少年儿童进行资助,并积极牵线搭桥援建希望小学3所,与县外学校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并积极倡导县直各单位、各乡镇与农民工子女集中的学校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共摸底农民工子女集中的学校51所,已开展结对帮扶的学校32所。这些措施的实施,为我县教育及扶贫开发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大改善了我县办学条件,有力维护了少年儿童受教育的合法权益。
七、建立健全青少年帮扶工作机制,加强对重点、特殊青少年群体的教育和管理
成立了由县委政法委牵头,公、检、法、司、文化、教育、民政等部门和团县委、妇联等组织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和维权工作领导机构,及时调查处理有关青少年权益的上访信件,有效保护了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团县委与县法院配合成立了“青少年法庭”,指定专人参与审理涉及青少年的案件,对所有涉及到青少年的案件做到不公开审理,不报告青少年真实姓名,充分保障青少年被告人的辩护权,最大限度地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全面开展未成年人普查工作,了解需要重点关注的青少年的基本情况。重点抓好进城务工子女,城县下岗职工子女、农村困难儿童以及残疾青少年等特殊和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深入开展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工作、“真情助困进万家”扶贫帮困行动、“托起明天的太阳”行动、特殊群体儿童情况调查、创建快乐成长服务站,关爱和服务城乡特殊和困难少年儿童。加大对中小学生、贫困大学生等相对弱势青少年群体的保护力度。大力推动各乡镇100%建立预防组织,完善预防组织成员联席制度,强化考核机制,发挥预防办参与处理、协调、督办与青少年权益相关的事务中的积极作用。
7.试析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预防 篇七
一、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概念内涵及其特点
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内涵, 在法学界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统一的解释。本人认为要理解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内涵, 一方面, 我们应该明确“青少年”年龄段的划分。而目前, 对于“青年”“少年”年龄段的界定却存在一定的分歧。如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诠释 (“青年”:15~30岁;“少年”:10~16岁) 和在心理学上 (“少年”:10~15岁;“青年”:16~25岁) 的年龄的分段就存在差异。但是大家有一个共识:青少年是生理和心理上逐渐定型的阶段, 是从“趋于成熟”到“成熟”年龄段人的群体。另一方面, 我们必须明确“青少年犯罪”概念。我国对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是指“已满14周岁未满25周岁的人实施了危害社会、触犯刑事法律, 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广义是指“已满16周岁不满25周岁的青少年实施的犯罪行为或者违法行为、不良行为”。综上所述, 青少年网络犯罪就是指青少年以计算机为工具危害网络中的信息系统及信息内容安全的犯罪行为以及利用网络技术实施的其他各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从构成犯罪的四个要素进一步分析, 犯罪主体是青少年;犯罪主观方面既有可能是故意的也有可能是过失;犯罪客体是侵犯网络信息系统、信息内容安全的行为;犯罪客观方面是以计算机为工具或者利用网络技术。同时, 青少年网络犯罪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犯罪现象, 特别是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所实施的高科技领域的犯罪, 除具有和其他社会犯罪一样的基本特征之外, 它还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犯罪年龄低龄化, 上网操作能力娴熟;二是犯罪动机简单, 手段凶残、暴力;三是犯罪具有超时空性和隐蔽性;四是犯罪形式团体化、社会破坏性大等。
二、青少年网络犯罪的表现形式及其原因分析
从近些年我国网络犯罪案件的立案与侦破情况来看, 青少年网络犯罪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 利用互联网进行制造与传播计算机病毒等对他人的计算机网络进行入侵。 (2) 因网络引发侵财类案件。主要有:因迷恋网络游戏而无钱消费, 干起了偷盗抢劫的行当;利用技术手段或以欺骗的方法, 窃取其他玩家的宝物、装备及货币。 (3) 网络诱骗女性, 实施性犯罪, 从事网络色情犯罪。特别是14岁至16岁阶段的被告人性犯罪比率逐渐上升。 (4) 网络诱发暴力犯罪。青少年用网络中的游戏规则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导致了一些暴力恶性事件的发生。
近年来, 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大幅度增长, 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在此, 笔者认为有必要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复杂原因加以探讨, 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加以分析:其一, 青少年自身的原因。青少年时期正是生理上不断发育, 心理上不断成熟的特殊阶段。生理机能趋于健全, 生活、学习之余仍还有大量剩余的精力、体力, 为他们实施网络犯罪提供了物质基础。除了生理因素之外, 还与他们的心理因素有关。求知欲、表现欲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促成青少年网络犯罪心理形成的重要原因。另外, 青少年对法律规范的了解非常不够, 法律意识不仅处于形成之中, 而且还比较单薄, 因此, 他们对自身行为的正当性、合法性难以有正确的认识和控制。其二, 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因素, 主要表现为: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有些家庭里家人不和睦, 青少年在家中感受不到温暖, 因而在网络中去寻求快乐和幸福。即使有些家庭父母对孩子很关爱, 但是自己不懂也不愿意学习网络知识, 也就无法引导和教育青少年正确利用网络, 使青少年使用网络缺失家庭的监督。同时, 目前仍然有不少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遵循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片面追求升学率, 严重挫伤“差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形成“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他们一旦接触网络便会沉溺其中。此外, 人们在通过网络了解大千世界的同时, 互联网上的许多有害信息, 事实上已经成为人们精神世界一个严重的“污染源”。相关网络管理明显滞后, 网吧管理不规范、不健全, 立法体制不完善等都是造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重要原因。
三、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对策性建议
1. 加强对青少年自身的教育
(1) 丰富课外文化生活, 加强课外指导和教育。在家里应该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和睦的家庭氛围, 父母经常和子女像朋友般进行交流, 增进相互了解和理解。在学校, 老师应多和学生交谈, 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思想上的困惑。特别是对于那些自控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 可以建议学生到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请心理老师对他们给予“心理按摩”, 帮助青少年学生提高自控能力和心理承受力。此外, 在正规教育之外还要充分利用特殊教育, 充分发挥它们在青少年群体中应有的作用。譬如, 可以利用双休日、法定节假日时间, 组织一些对青少年具有吸引力、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研讨及趣味探索等活动, 以及让青少年宫、文化宫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单位发挥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积极作用。
(2) 加强网络的道德建设, 促进青少年社会化。网络道德是基于网络的特性对传统道德的延续和发展, 基于无害原则、发展原则和知情同意原则等确定网络行为的道德底线, 其内容涉及对黑客、网络隐私和网络自由等问题的规范和评价, 基于网络行为的动机、手段和结果形成社会对于网络行为的正确反应, 培养网络个体的道德信念, 从而确立网络道德规范, 促进青少年正常社会化, 这对于预防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加强法制教育工作, 强化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淡薄是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重要原因。更何况, 网络法制观念的普及工作相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 显得十分滞后, 因此, 应将计算机网络法制教育纳入国家的全民普法工作中去。加强青少年网络法制教育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和家庭等各种教育阵地, 结合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 有针对性地开展引导性、互动性和趣味性的法制教育。让广大青少年充分意识到, 在利用互联网时要遵守法律和法规, 否则, 必将受到法律的严厉打击。这样有利于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增强对青少年的网络违法犯罪教育。
2. 营造良好的社会网络氛围
(1) 加强有关网络法制体系方面的建设。我们知道, 无论是对有形的现实社会还是对无形的网络社会的规范, 使之有序化和正常化进行, 法律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但是, 有关我国互联网的法制建设从总体上而言, 还是相对比较落后的, 特别是关于青少年网络保护方面的法律相当缺乏, 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形势的需要。而完善的网络法律体系的建立, 又是有效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网络犯罪的保障。为了使我国的青少年网络犯罪得到有效的预防、控制和惩治, 必须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因此, 根据现实情况, 本人认为要对已经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 例如可以在现行的《刑法》《刑事诉讼法》中适当增加一些针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新的法律内容, 对《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不仅要增加网上权益保护的内容, 而且要增加规范网络行为的条款, 并将其年龄范围扩大适用至青少年。除此之外, 由于互联网的出现, 世界各国的年轻人加强交流, 甚至网上交易, 我们还要与世界各国加强合作, 共同探讨、制定和完善有关青少年网络行为的管理法规。
(2) 增强网络执法队伍素质和执法机构的执法力度。网络执法队伍的自身素质直接关系到网络执法机构的执法效果, 因此, 本人认为我们必须加快提高网络执法警察素质, 迅速培养一批熟悉电脑技术和具有过硬的侦探能力的“网络警察”精英, 以便于发现和侦破计算机犯罪, 加大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打击和预防力度。同时, 打击网络犯罪的涉及面非常广, 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成立和完善专门处理网络犯罪的管理部门, 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和完善其他执法部门与网络犯罪作斗争的组织机构和制度, 以便加大打击网络犯罪的力度。此外, 鉴于目前大部分青少年上网的场所主要是网吧, 而网吧又是青少年网络犯罪发生最多的地方, 因此, 有关执法部门首先要对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有关电信运营商严格要求, 违反者严惩不贷。其次要在营运网吧装上网络安全监控软件, 有效防止青少年在网吧使用有害的网络信息。最后要加强对网吧政策的正确引导, 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绿色网吧”, 为青少年上网营造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
综上所述, 对于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预防是一项综合性工程, 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我们应该从社会层面、法律视野和心理学角度等方面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的网络犯罪, 使网络与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取得“双赢”的效果。
摘要: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 青少年已经成为互联网的主要使用者和受益者, 同时互联网也成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源头。因此, 互联网具有“双刃剑”的性质。本文试从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概念及特点、原因和预防机制作些粗浅分析, 以期使我国网络法制体系建设更加完善。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犯罪,预防
参考文献
[1]陈新林.青少年网络犯罪原因及预防探析[DB/OL].http://www.chinacourt.org/html/article/200805/15/301676.shtml, 2008-05-15.
[2]黄教珍, 张停云.社会转型期青少年犯罪的心理预防与教育对策[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8.
[3]郭开元.论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和对策[J].法制与社会, 2009 (9) :115.
[4]陈兴实, 付东阳.计算机、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犯罪的对策[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1998.
8.预防青少年犯罪教育不容忽视 篇八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 预防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c)-0220-01
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主人,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体智发育不安全,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容易收到伤害,而且青少年的认识和辨别能力差,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理。在对青少年进行学校教育时,更应多加关注青少年在这个过度时期的身心特点,进行正确适宜的引导。
1 学校教育中存在是问题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方面的教材大多停留在对理论和原理的描述和梳理方面,而对具体的操作方面说的很少。教师的教学也大多只停留在说教上,没有让学生有所体验和实践,这使得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的实际操作性不强。由于青少年时期的学业负担比较重,他们对学习的关注度远远高于其他,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偏向于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指导。现在的教育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对于德行的关注很少,这样会使很多学生成绩很优秀但是品行较差。例如很多学生对社会规范的漠视,做了坏事后没有自责和内疚感,道德约束力极差,最后有可能走向极端的地步。
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基本单位,对于孩子的成长教育有着重大的影响,人们将家庭称之为人类性格的工厂。家庭的不同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人格特征形成有着不同的影响。家长对孩子的管理教育不能采用传统的打压控制的手段,这样管理方式不利于和孩子进行很好的沟通交流,更不利于孩子的人格发展。面对网络越来越普及,很多家长对网络的了解全面,只知道网络上有很多不好的信息因而对网络产生恐惧心理,不愿让孩子涉猎网络,但由于这个年龄段孩子本身的逆反心理,这样会导致孩子对这些不让触及的事物增加好奇心,使这些青少年更加难以管理和约束。
要想有效的预防青少年犯罪,就必须加强对青少年各个方面的教育工作,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够明辨是非,分清好坏,同时要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预防青少年犯罪,文化教育是基础,道德教育是重要措施,法制和家庭教育是重要防线,生理和心理教育是关键环节。
2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策略
2.1 道德教育对青少年的重大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空间不断扩大,利益集团更加多元化,人们的道德行为也失去了规范的约束力。青少年的道德行为和价值观如果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约束,就会产生扭曲的道德人格。在青少年道德教育过程中,我们要以一种平等的姿态进行教育,避免在教育中一味的灌输及强制惩罚现象,压抑了青少年的道德自主性。同时,要强调实施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健全的道德人格,要剔除道德评价中的功利性因素,纯洁道德教育。要注重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重要影响,父母起到榜样的作用。在道德教育中,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实现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目标。
2.2 法制教育对青少年的约束
青少年的很多违法行为都源于其法制观念淡薄,对法律认识不清楚。法制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现在法制教育在很多学校并未开设,教育程度也不够,使得一些青少年对法律知识一无所知或者对掌握的一些法律知识理解不深,处于蒙昧的状态。因此,学校在教育中应设置法制教育的课程,普及法律知识,培养法制观念,使青少年能够懂法、守法,从而自觉运用法律来约束和保护自己,充分认识违反法律的严重后果,自觉的遵守法律。要想防止青少年犯罪,只有同时加强对其他社会成员的法制教育,切实提高所有人群知法、守法水平,才能真正为青少年健康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2.3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作用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导师,应当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不断努力完善自我,以人格力量来教育和感染子女,为子女树立榜样,努力培养孩子勤劳节俭、独立生活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品格。要主动学习和向孩子推荐一些健康向上的、高雅的文艺作品,与孩子有统一的思想阵地,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下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要尽可能采用青少年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教育,遇到问题要及时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用事实和有利的证明说明观点,说服他们及时改正错误,绝对不能听之任之。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绝对不能因为自身的原因而忽视对子女的教育,若家庭破损,家长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孩子对价关心,注意孩子的细微变化,同时需要朋友和社会给予关心和照顾。
2.4 对青少年生理和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现在青少年一代,大多数心理比较脆弱,他们承受挫折和困难的心理能力不强,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很多是由于心理偏差造成的,比如不良的动机、消极的情绪、对周围人和事的不满等,若再有外界环境的负面影响,就会促成青少年犯罪。青少年在现代的快节奏社会中,精神压力日益加剧,社会纷繁复杂,青少年心理发展本身有着整体结构的不稳定性,使得青少年往往很被动,显得无所适从。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的教育,提高青少年对自我和社会的认识能力和心理承受力,解决他们在学习、交友、和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及时恰当的缓解心理压力,消除心理障碍,从而健康快乐的学习成长。在教育时应当坚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原则,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方法和内容上有所不同,坚持教育应当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3 结语
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一项关乎国家命运前途的伟大事业,不仅要通过教育使青少年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使青少年不断完善自身各方面的素质,更需要社会各个部门各个层次的支持和努力。只有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青少年才能更加茁壮的成长起来。
参考文献
[1]黄教珍,张停云.社会转型期青少年犯罪的心理预防与教育对策[M].法律出版社,2008:6-14.
[2]夏伯平,李梦莎,周美祥,等.上海市青少年犯罪问题调查与对策研究[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0,11(8):16-18.
【预防青少年犯罪政策】推荐阅读:
预防青少年犯罪汇报11-02
青少年犯罪矫正及预防10-18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汇报07-12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10-29
钤山镇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半年总结06-27
浅析青少年犯罪的文化因素及预防对策10-11
乡镇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的工作总结10-29
和美实验学校2011年度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计划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