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统计图复习教学设计

2024-07-03

条形统计图复习教学设计(共12篇)

1.条形统计图复习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各部分名称,了解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掌握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结合条形统计图的教学,培养学生识图、分析图的能力和通过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的祖国土地辽阔,有许多风景秀丽的名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师:(出示五座名山海拨高度统计图)现在你们知道每座山的海拔高度了吗?

师:统计图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把你收集到的统计图展示给大家看一看,说说你在哪里收集到的,图中表示什么内容?

师:刚才这些统计图,你认为可以分为几类?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统计图,请大家一起判断一下,各是什么统计图?(课件出示各种类型的统计图,让学生判断)

师:常见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三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条形统计图的内容。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二、认识、分析条形统计图

师:(出示五座名山海拔高度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请大家认真观察五座名山海拨高度统计图,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学生分小组讨论。

师:你能试着为每一部分取一个名称吗?

师:条形统计图由标题、时间、横轴、纵轴、直条、单位这几个部分组成,那么每部分各表示什么呢?

师:小结:标题可以表示统计图反映什么内容,时间表示制图的日期,纵轴用来表示单位和数量,横轴表示类别,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那么纵轴是怎样表示数量的呢?

师:纵轴上每一格所表示数量的多少,叫做单位长度,这幅条形统计图中,一个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师:是不是所有的条形统计图一个单位长度所表示的数量都一样呢?

师:为什么图中的直条有高有矮?

师:也就是说数据越大,直条高度就越高,数据越小,直条高度就越矮。怎样确定直条的高度呢?

师:从这幅条形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1.介绍单位长度

纵轴上的每一格表示多少?纵轴上每一格所表示数量的多少,叫做单位长度,这幅统计图中,一个单位长度表示多少?所有统计图的单位长度都一样吗?

2.介绍直条表示数量的方法。

为什么这些直条有高有矮?(数据大小不同)

引导学生概括:在同一幅条形统计图中,数据越大,直条越高,数据越小,直条越矮。

师:怎样确定的直条的高矮呢?

3.谁能完整的说一说,条形统计图由哪些部分组成,每部分各表示什么?

4.从这幅条形统计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分析条形统计图。

5.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请对照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小结:统计表用数字表示数量多少,简单明了,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形象直观,各有优点。实际生活中应根据需要来选择用哪一种。

三、制作条形统计图

1.通过刚才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现在你能自己制作一幅条形统计图吗?

老师搜集了三组资料,请你选择其中一组资料把它制作成条形统计图。

资料

(一)五座名山2004年10月3日游客数量统计表

山名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峨眉山

游客(人)32303 16787 22354 21260 21300

资料

(二)五座名山最佳日接待游客量统计表

山名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峨眉山

最佳日接待量(人)40000 10000 40000 16000 20000

资料

(三)旅行社从广州至五座名山旅游价格统计表

山名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峨眉山

费用(元)2980 2430 2300 1160 2780

2.汇报展示:让学生相互评价展示的条形统计图是否正确、美观。

3.你认为制作条形统计图要注意些什么?

四、分析、应用

1.说一说:你制作的条形统计图,能向别人传递哪些信息?

2.老师还想从这些统计图中知道了解下面这些情况,你能告诉我吗?(选择一个问题解决)

(1)2004年10月3日去泰山的游客比去庐山的多百分之几?

(2)去庐山旅游的价格比去黄山的价格便宜百分之几?

(3)庐山的最佳日接待量比泰山少百分之几?

(4)峨眉山的最佳日接待量比庐山多了百分之几?

3.老师准备今年五一期间到其中一座名山去旅游,请你帮我选择一座名山,并说说你的理由。

4.出示五座名山2004年10月3日游客数量与最佳日接待量统计图,师:象这样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这是我们下一节课学习的内容,我们这节课的所认识的是单式条形统计图。

2.条形统计图复习教学设计 篇二

1. 统计学的发源。

“统计学”一词源于拉丁语的“国情学”, 原本是收集和分析国家管理中需要的各种数据, 比如国民收入、各种税收。为了直观, 人们才发明了各种报表、直方图、扇形图等等。后来到了14世纪左右, 随着航海业在欧洲兴起, 航海保险业开始出现。为了合理地确定保险金与赔偿金, 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 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 这是近代统计学的发端。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 人们把概率论的有关知识引入到统计学, 构建了统计学的基础。

二、统计教学的现状分析

1. 教师层面。

(1) 目标定位不清晰。统计教学最为核心的目标在于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但是目前很多教师对于统计教学的目标把握不清晰、不明确, 主要将能够获取统计结果作为教学目标, 往往忽视了学生对于信息收集以及数据处理的全过程的经历, 很少关注学生对数据调查的体验以及根据这些调查的数据进行决策分析的科学性培养。

(2) 课堂形式难把握。统计学的知识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 所以在教学时要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可以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一个相对完整的统计过程往往包括收集数据、数据整理以及分析数据这三个主要过程。在具体的统计教学中, 只有让学生经历了整个的统计全过程才能真正了解统计的意义以及价值。在组织学生进行统计学的实验活动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点拨、总结。正是由于这些原因, 统计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较为复杂, 课堂中组织活动时间与教师点拨、总结、加以指导和反馈检测的时间比例应相当。

(3) 教学趣味性不强。有时教师的授课方式不当, 教学方法欠缺, 对于教学技巧的应用较少, 或者教学目标不清晰, 课堂中特别注重技巧与程序的学习, 注重统计量的计算, 设置的情境远离学生生活, 出现的数据虚假等。这些现象都会使学生很容易对这部分内容感到枯燥乏味, 产生厌倦情绪。

2. 学生层面。

“统计”是在数量上对事物属性的整体把握。统计思想的本质是从局部观察到的资料的统计特征来推断整个系统的状态, 或去判定某一论断能以多大的概率来保证其准确性。它是一种由局部推断整体的思想方法, 是一种探知某个系统的规律性的科学。儿童的统计思想是在操作活动中逐步形成的, 在儿童的经验里, 往往是通过对一组单一数据的比较, 来作出简单的且具有唯一性的判断。儿童主要是从“大、小”开始认识数的。因而, 对低年级的儿童说, 他们往往对数据的“最大”或“最小”比较敏感, 当他们对一组数据进行排序的时候, 最关注的是“谁大”或“谁小”这样的数据特征。

三、中小学统计学的教育价值

史宁中教授指出, 中小学统计的教育价值主要有三点。首先, 养成通过数据来分析问题的习惯。其实质是通过事实来分析问题, 当遇到问题时, 应当去调查研究, 应当去收集数据, 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推断才可能客观地反映实际背景。其次, 建立随机的概念。有些事情可能发生, 有些事情可能不发生, 这在日常生活中是大量存在的。即便如此, 只要我们掌握的信息多了, 也能够合理地推断实际背景。第三, 学习如何去判断事情的主要因素。

四、借助翻转课堂模式, 探讨统计教学策略

当下“微博”、“微信”、“微视频”……盛行, 早已经被打上了“微时代”的标签。以可汗学院和TEDEd为代表的在线微视频学习资源的出现与流行, 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 (MOOC) 以及诸如在“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中使用微视频作为教学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 触发了教育工作者将微视频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可行性探索。笔者以《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一) 》为例, 谈谈翻转课堂模式对于小学统计教学的有效帮助。

1. 制作微视频, 直观体验统计全过程。

微视频不是传统的辅助教师讲课的资源, 而是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的资源。是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达成目标, 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学习任务, 即学习需求来开发的。统计教学相对容易把握的显性教学重点大致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我们教学中的“正”字统计法等属于收集数据内容;统计表、统计图等属于整理数据的方法;而分析数据相对隐性一些, 更加体现一个人的能力。

在微视频中, 笔者创设情境:学校图书馆, 打算购进一批图书。为了使图书更受孩子们的欢迎引发统计“最喜欢图书种类”的必要性。在用“正字法”收集得到数据之后, 采购员根据记录表绘制出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视频中重点展示绘制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与方法, 从条形统计图中直观的看到喜欢科普类的人数最多, 喜欢哲学类的人数最少。经过数据的简单分析, 可以建议采购员叔叔多购进科普类的书, 少购进一些哲学类的书。微视频作为视频资源, 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 和形象直观的方式, 用短短的几分钟让学生直观体验从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统计全过程, 并将学生所需自主学习的重点: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做了详尽的介绍。

2. 设计学习单, 辅助自学统计技能。

“任务驱动, 问题导向”是自主学习单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原则与方法, 把“任务单”本身创设成一个目标明确的学习情境, 通过把教学重难点, 和其他知识点转化成问题的方式,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任务单”给出的任务, 就是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达到主动的逐步建构知识的目标。

笔者设计的自主学习任务单, 分为四个问题。第一题:要求根据调查的结果完成相应的不完整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帮助学生及时巩固自学到的统计技能, 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能够绘制不完整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第二题: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你能想到几点就写几点) 。本题的设计遵从统计的基本思想, 统计学不存在绝对的正误,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可以整理数据, 并清晰的表达数据。但是由于其各自独有的特点, 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不同的整理数据的方式。例如统计表绘制起来方便快捷, 如果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整理数据, 那就可以选择统计表。如果想直观地看到数量间的大小关系, 那就可以选择条形统计表。基于此, 笔者设计了第三题: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中, 你更喜欢哪种形式?请你说说理由。让学生主动思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各自的优势, 从而在不同的情境下能够选择更好的统计方式。但由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达到的效果不一, 笔者继续设计了第四题:关于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你还存在哪些困惑?或者你还想知道关于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什么知识?通过这简单的几个问题, 帮助学生顺利达成自主学习的目标。

2.变革课堂学习, 巩固技能发展观念。在课前的自主学习中, 教学目标基本已经达到。在有效的自主学习之后, 课堂上学生只需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内化知识、拓展能力。

(1) 检测进阶, 巩固统计技能。课堂前半部分对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进行深入探究。为了巩固统计技能, 笔者在课堂检测和进阶作业环节主要设计了两个版块, (1) 会看; (2) 会画。会看版块:笔者出示了一系列的统计图表, 让学生从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名称上来看统计的内容;从制表日期上看出绘制表格的日期;能从项目栏和数据中看懂各个数据表达的含义。会画版块:笔者创设情境, 出示用“正”字记录的记录表, 让学生在课始交流反馈的基础上, 再次巩固绘制不完整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通过课堂内这两个版块的教学, 让学生真正掌握统计技能。

(2) 情景模拟, 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本课的后半部分笔者设计了会分析环节。

情境一:学生熟悉的某公园一周旅游人数的统计图

此情境中笔者设计了三个问题:a.如果没有数据, 你还能知道这一星期旅游的人数, 哪天最多, 哪天最少吗?b.哪些天的旅游人数都比较多?你能推测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吗?c.星期一、二、三旅游的人数大约都是多少?可是为什么星期四旅游的人数会最少呢?你能推测一下吗?这层层递进的三个问题, 让学生主动思考、推测数据背后的原因, 明白形象直观的统计图能帮助我们做出推测。

情境二:开心水果店这天水果的销量

此情境中笔者设计了两个问题:1从统计图表中你知道了什么?2如果你是老板, 第二天准备怎样进货?从上面的统计图表中学生既能看到这六种这天的具体销量, 而且通过比较不难发现西瓜的销量最多, 枇杷的销量最少。知道了这样的情况, 作为老板为了提高利润, 可以做出决策第二天应该多进一些西瓜, 少进一些枇杷。让学生体会认真分析数据, 还能让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情境三:苏州全年空气优良的天数统计

此情境中笔者提出问题:分析数据, 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学生直观地发现从2013、2014年空气质量明显不如前三年, 接着笔者给学生提供平台, 要求小组合作:上网查询资料、寻找原因、为提高空气质量提一些意见。

3.“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重点: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合理地分析和预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等;学生每人准备红、黄两支彩笔。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出统计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数学吗?前不久老师在网上看到有人说“喜欢数学的学生中男生要比女生多”,你们同意吗?

引导:有人同意,有人不同意,怎样办?

进行现场调查,统计数据。

提问:经过这样的统计,可以下结论了吗?

指出:调查的范围太小,人数太少,需要扩大范围,收集更多的数据。

二、复习旧知,提问引新

大丰市第二小学三~六年级男、女生中喜欢数学的人数统计如下:

谈话:课前,老师在三~六年级学生中各随机调查了50名男、女学生,并将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初步地整理,为了能够直观地看出人数的多少,又根据这些数据绘制了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

提问: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各统计了什么内容?仔细观察这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观察这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你能很快地说出“喜欢数学的男、女生人数哪一个年级相差最小”吗?

引导:单式条形统计图虽然很直观,但不便于比较两组数据。同学们能设计出一种既直观又便于比较的统计图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发统计的需要,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经历初步的数据收集、整理过程。从单式条形图引入,既复习旧知,为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铺垫,又让学生感受到单式条形图的局限,产生学习新知的心理需求。】

三、学习新知,感知特点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学生讨论如何设计新的统计图。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将单式条形统计图进行合并。(统计图的标题、横轴、纵轴等如何确定,横轴上的直条如何合并才便于比较两组数据,如何区别男、女生人数,等等)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演示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并借助多媒体直观演示单式条形图合并产生复式条形图的过程,避免了繁琐的制图,又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复式条形图的特点。】

2.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1)比较单、复式统计图

提问:把新统计图和原来的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作比较,你能给新统计图取一个名字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你发现这两种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比较复式统计图、表

观察并在小组里交流复式统计图中的信息,根据统计图填写复式统计表,分析、比较数据。(同时出示复式统计图表)

提问:喜欢数学的男、女生人数哪两个年级相差最小?哪两个年级相差最大?男、女生各个年级人数的变化有什么相同特点?你觉得看统计图还是统计表更方便?

指出: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但直观而且便于比较两组数据。(板书:直观 便于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单、复式条形图和复式统计图表,启发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条形图的优点,从而获得对复式条形图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3.小结

为了“证实喜欢数学的学生中男生要比女生多”这个说法,我们首先做了调查,收集、整理数据;为了既直观又便于比较男、女生人数,我们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根据对数据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在小学阶段,喜欢数学的男生不一定比女生多。当然,我们调查的范围偏小,人数偏少,课后还可做进一步调查,收集更多的数据,使结论更有说服力。

四、加深认识,感受作用

1.看图,分析数据并感受作用和特点

谈话: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1)出示“练一练” (直条改为横向):

提问:污染指数是什么意思?指数越高说明什么?

观察统计图(图略),说说上海市和海口市2004年国庆期间空气质量的情况。

(2)出示如下统计图:

提问:观察统计图,你想说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标出图例)2013年又快到了,如果你是小王,看了这幅图,在1~4月份进货时你有什打算?2012年1~4月份天气比较暖和,如果2013年1~4月份天气非常冷,进货时你又有什么打算?

小结:统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重大决策都是根据统计数据作出的,今后我们要认真学习并利用好统计知识。

【设计意图:发挥多媒体优势,出示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图,让学生感受其形式的多样性,结合对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巩固对复式条形图特点的认识,感受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丰富学生的统计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绘图,进一步感受特点

出示“试一试”中的表格,同桌交流表中信息。

出示“试一试”中的统计图,提问:图中红色和黄色分别表示哪个年级的人数?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适当指导如何确定直条高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图,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加深对复式条形图的认识,进一步体会复式条形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

五、全课小结,拓展激趣

今天我们学习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它不仅直观而且便于比较几组数据。但是要独立地制作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比较麻烦,想不想开开眼界,看老师是怎么利用电脑很快地制作出一幅漂亮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

演示利用EXCEL表格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

【设计意图: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生活中手工绘制统计图、表已越来越少。利用多媒体演示EXCEL表格制作复式条形图的过程,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习、生活的密切联系。】

(责编金铃)

endprint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110-111,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

教学重点: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合理地分析和预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等;学生每人准备红、黄两支彩笔。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出统计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数学吗?前不久老师在网上看到有人说“喜欢数学的学生中男生要比女生多”,你们同意吗?

引导:有人同意,有人不同意,怎样办?

进行现场调查,统计数据。

提问:经过这样的统计,可以下结论了吗?

指出:调查的范围太小,人数太少,需要扩大范围,收集更多的数据。

二、复习旧知,提问引新

大丰市第二小学三~六年级男、女生中喜欢数学的人数统计如下:

谈话:课前,老师在三~六年级学生中各随机调查了50名男、女学生,并将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初步地整理,为了能够直观地看出人数的多少,又根据这些数据绘制了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

提问: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各统计了什么内容?仔细观察这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观察这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你能很快地说出“喜欢数学的男、女生人数哪一个年级相差最小”吗?

引导:单式条形统计图虽然很直观,但不便于比较两组数据。同学们能设计出一种既直观又便于比较的统计图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发统计的需要,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经历初步的数据收集、整理过程。从单式条形图引入,既复习旧知,为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铺垫,又让学生感受到单式条形图的局限,产生学习新知的心理需求。】

三、学习新知,感知特点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学生讨论如何设计新的统计图。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将单式条形统计图进行合并。(统计图的标题、横轴、纵轴等如何确定,横轴上的直条如何合并才便于比较两组数据,如何区别男、女生人数,等等)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演示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并借助多媒体直观演示单式条形图合并产生复式条形图的过程,避免了繁琐的制图,又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复式条形图的特点。】

2.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1)比较单、复式统计图

提问:把新统计图和原来的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作比较,你能给新统计图取一个名字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你发现这两种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比较复式统计图、表

观察并在小组里交流复式统计图中的信息,根据统计图填写复式统计表,分析、比较数据。(同时出示复式统计图表)

提问:喜欢数学的男、女生人数哪两个年级相差最小?哪两个年级相差最大?男、女生各个年级人数的变化有什么相同特点?你觉得看统计图还是统计表更方便?

指出: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但直观而且便于比较两组数据。(板书:直观 便于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单、复式条形图和复式统计图表,启发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条形图的优点,从而获得对复式条形图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3.小结

为了“证实喜欢数学的学生中男生要比女生多”这个说法,我们首先做了调查,收集、整理数据;为了既直观又便于比较男、女生人数,我们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根据对数据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在小学阶段,喜欢数学的男生不一定比女生多。当然,我们调查的范围偏小,人数偏少,课后还可做进一步调查,收集更多的数据,使结论更有说服力。

四、加深认识,感受作用

1.看图,分析数据并感受作用和特点

谈话: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1)出示“练一练” (直条改为横向):

提问:污染指数是什么意思?指数越高说明什么?

观察统计图(图略),说说上海市和海口市2004年国庆期间空气质量的情况。

(2)出示如下统计图:

提问:观察统计图,你想说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标出图例)2013年又快到了,如果你是小王,看了这幅图,在1~4月份进货时你有什打算?2012年1~4月份天气比较暖和,如果2013年1~4月份天气非常冷,进货时你又有什么打算?

小结:统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重大决策都是根据统计数据作出的,今后我们要认真学习并利用好统计知识。

【设计意图:发挥多媒体优势,出示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图,让学生感受其形式的多样性,结合对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巩固对复式条形图特点的认识,感受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丰富学生的统计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绘图,进一步感受特点

出示“试一试”中的表格,同桌交流表中信息。

出示“试一试”中的统计图,提问:图中红色和黄色分别表示哪个年级的人数?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适当指导如何确定直条高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图,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加深对复式条形图的认识,进一步体会复式条形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

五、全课小结,拓展激趣

今天我们学习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它不仅直观而且便于比较几组数据。但是要独立地制作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比较麻烦,想不想开开眼界,看老师是怎么利用电脑很快地制作出一幅漂亮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

演示利用EXCEL表格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

【设计意图: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生活中手工绘制统计图、表已越来越少。利用多媒体演示EXCEL表格制作复式条形图的过程,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习、生活的密切联系。】

(责编金铃)

endprint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110-111,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

教学重点: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合理地分析和预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等;学生每人准备红、黄两支彩笔。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出统计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数学吗?前不久老师在网上看到有人说“喜欢数学的学生中男生要比女生多”,你们同意吗?

引导:有人同意,有人不同意,怎样办?

进行现场调查,统计数据。

提问:经过这样的统计,可以下结论了吗?

指出:调查的范围太小,人数太少,需要扩大范围,收集更多的数据。

二、复习旧知,提问引新

大丰市第二小学三~六年级男、女生中喜欢数学的人数统计如下:

谈话:课前,老师在三~六年级学生中各随机调查了50名男、女学生,并将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初步地整理,为了能够直观地看出人数的多少,又根据这些数据绘制了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

提问: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各统计了什么内容?仔细观察这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观察这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你能很快地说出“喜欢数学的男、女生人数哪一个年级相差最小”吗?

引导:单式条形统计图虽然很直观,但不便于比较两组数据。同学们能设计出一种既直观又便于比较的统计图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发统计的需要,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经历初步的数据收集、整理过程。从单式条形图引入,既复习旧知,为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铺垫,又让学生感受到单式条形图的局限,产生学习新知的心理需求。】

三、学习新知,感知特点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学生讨论如何设计新的统计图。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将单式条形统计图进行合并。(统计图的标题、横轴、纵轴等如何确定,横轴上的直条如何合并才便于比较两组数据,如何区别男、女生人数,等等)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演示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并借助多媒体直观演示单式条形图合并产生复式条形图的过程,避免了繁琐的制图,又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复式条形图的特点。】

2.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1)比较单、复式统计图

提问:把新统计图和原来的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作比较,你能给新统计图取一个名字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你发现这两种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比较复式统计图、表

观察并在小组里交流复式统计图中的信息,根据统计图填写复式统计表,分析、比较数据。(同时出示复式统计图表)

提问:喜欢数学的男、女生人数哪两个年级相差最小?哪两个年级相差最大?男、女生各个年级人数的变化有什么相同特点?你觉得看统计图还是统计表更方便?

指出: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但直观而且便于比较两组数据。(板书:直观 便于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单、复式条形图和复式统计图表,启发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条形图的优点,从而获得对复式条形图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3.小结

为了“证实喜欢数学的学生中男生要比女生多”这个说法,我们首先做了调查,收集、整理数据;为了既直观又便于比较男、女生人数,我们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根据对数据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在小学阶段,喜欢数学的男生不一定比女生多。当然,我们调查的范围偏小,人数偏少,课后还可做进一步调查,收集更多的数据,使结论更有说服力。

四、加深认识,感受作用

1.看图,分析数据并感受作用和特点

谈话: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1)出示“练一练” (直条改为横向):

提问:污染指数是什么意思?指数越高说明什么?

观察统计图(图略),说说上海市和海口市2004年国庆期间空气质量的情况。

(2)出示如下统计图:

提问:观察统计图,你想说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标出图例)2013年又快到了,如果你是小王,看了这幅图,在1~4月份进货时你有什打算?2012年1~4月份天气比较暖和,如果2013年1~4月份天气非常冷,进货时你又有什么打算?

小结:统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重大决策都是根据统计数据作出的,今后我们要认真学习并利用好统计知识。

【设计意图:发挥多媒体优势,出示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图,让学生感受其形式的多样性,结合对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巩固对复式条形图特点的认识,感受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丰富学生的统计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绘图,进一步感受特点

出示“试一试”中的表格,同桌交流表中信息。

出示“试一试”中的统计图,提问:图中红色和黄色分别表示哪个年级的人数?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适当指导如何确定直条高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图,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加深对复式条形图的认识,进一步体会复式条形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

五、全课小结,拓展激趣

今天我们学习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它不仅直观而且便于比较几组数据。但是要独立地制作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比较麻烦,想不想开开眼界,看老师是怎么利用电脑很快地制作出一幅漂亮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

演示利用EXCEL表格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

【设计意图: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生活中手工绘制统计图、表已越来越少。利用多媒体演示EXCEL表格制作复式条形图的过程,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习、生活的密切联系。】

(责编金铃)

4.《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篇四

一、成功之处

1、创设温馨生日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犹如一道桥梁,连接书本的抽象内容与学生的思维,所以我在情境创设上费尽心思,一次次的思考,又一次次的否定,最终我确立了统计学生的出生月份为研究问题,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充满吸引力,从而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到学习的探究中来。确定了情境之后,我为了不讲讲授内容泄密,请家长们再QQ群上悄悄发给我孩子们过生日时的温馨感人的照片,伴随着深情的生日歌,课堂与学生一起来感受同伴们过生日的美好瞬间,学生既感受了浓浓的父母情和伙伴情,又自然地深入调查学生的生日月份。

2、经历统计过程

课堂通过一系列的请学生争当小小计数员、小小统计员、小小观察员、小小分析员等活动,通过提出关键问题:我们能不能将象形统计图的直观形象和统计表的能清晰地表示数量多少的优点合二为一,一起来创造一种新的统计图呢?学生先动脑思考,然后小组交流,集思广益完成设计,学生的设计作品给了我很大的惊喜,他们很有设计头脑,在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自主探究,研究出了条形统计图,甚至创造性地做出了折线统计图,学生的思维被充分地激发出来,设计简明清晰非常精彩!

学生在自主探索、构建新知的环节中,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地完整地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学生经历了观察思考——尝试制作——分析思考等主动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学生学会如何制作统计图,总结出它的特点和优势。

3、课件演示梳理知识

这节课中,课件制作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尤其是在学生展示完他们的设计作品之后,他们的统计图还不够完善,这时通过课件动态地呈现制作条形统计图的过程,

(1)先写上统计图的标题,再注明日期。

(2)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带箭头的射线。水平方向的线叫横轴,表示月份;垂直方向的线叫纵轴,表示人数。

(3)在横轴上,根据统计的内容确定好条形的宽度和间隔,宽度要相同,间隔要相等。

(4)在纵轴上,根据数据大小的情况,确定好每一格的高度,并注明数量,每一个小格表示1人。

(5)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度不同的直条,直条既可以涂色,也可以画斜线,并注明数量。接着我指出:像这样用条形的长短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做条形统计图。再请同学们来观察它哪几部分组成的?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由标题、日期、横轴、纵轴、直条。

4、感受统计的价值

统计无处不在,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需要进行统计,为了使学生充分感受条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课前,我请学生按照学习小组确定他们的统计主题,分别是:一组统计同学们最喜欢的水果;二组统计《同步》52页作业的成绩;三组统计同学们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四组是统计同学们最喜欢的课外活动;五组是统计同学们最喜欢的明星;六组是统计同学们最喜欢的图形,在他们收集数据中自然而然地就感受了统计的价值,再请每个组根据你们的统计内容制作条形统计图。

我自己比较满意的环节是为学生呈现了一个有趣的统计的军事小故事,在战争中,机智的统计学家充当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个故事讲授完之后,同学们对统计有了更大的兴趣!课下他们还津津乐道。

5、巧妙运用评价

课堂上我细心用漂亮的红纸剪成了星星的图案,精心设计了一项请听课的各位老师评选表现之星的环节,听课老师不仅进行了投票,还将评选理由告知孩子们,尤其李主任曾经在三年级教我们班的品德与生活课程,她对我们班的学生相当熟悉,她结合孩子们的进步对孩子们的表现进行了鼓励和评价,这一环节使孩子们大受鼓舞。

二、努力之处

1、应合理控制教学时间。

课堂时间控制不是很合理,有些前松后紧,在学生运用小磁扣来表示自己的出生月份一环节浪费了一些宝贵的教学时间,这一环节可以加以精简或是放在课前进行。

2、语言不够严谨。

教学环节中,一些环节的语言不够严谨,缺少用心揣摩,这点在备课时缺少细致地揣摩。

3、应变能力应继续增强。

当课堂上出现学生将自己的公历和农历的生日记忆混淆,造成几个孩子提供了个别错误的信息之后,应变能力不够,这时我的思维有些混乱,显示出自己应变能力稍弱的劣势,这时完全可以通过几句简洁的语言加以过渡和解释。

5.《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篇五

在新知的教学时,我先与学生一起简单的分析了复试统计表中的一些信息,然后再重点就这几个学生的身高进行分析。首先请学生思考:如果将他们的身高制成一个统计图,你认为每一格表示几厘米?这一个问题犹如“一石”,激起了千层浪。生1说:“当然是1格代表1厘米。”这个学生的回答显然是基于以往的经验,没有仔细深思。他的回答立刻得到了大家共同的反驳:那肯定不行,1格表示1厘米,那最多的要画143格,绝对不行。生2说:“那就1格代表两厘米。”大家停下来估计了一下,这样也要画70多格,认为还是不行。生3说:“那就1格代表10厘米吧!这样画起来方便。”大家都点点头,正在大家都认为已经找到答案时,我又提出一个问题:“大家再看这些数据,138和139、142和143,每两个数之间只相差1厘米,又该怎样区别呢?”从学生紧锁眉头的表情我知道他们已经发现每1格表示10厘米也不合适。正在学生觉得“山穷水尽”时,我又给学生一些提示:仔细观察这些数,它们都在多少以上?生:130以上。师:这组数据中最小的是多少?最大的呢?我们比较的数是在多少至多少之间?生:138――143之间。师:那138以下的数咱们需要比较吗?生:不需要。师:那你觉得138以下的数咱们可以怎样?生:放到一起。师:因为这一格与其他格表示的单位不一样,因此我们就画一段折线以示区别。师:那上面的一格表示几厘米呢?生:因为他们相差1厘米,那就还是1格表示1厘米吧。学生现在真是“柳暗花明”啊!

对于体重的教学我则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由于本节课还要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所以在后面教学“你还能知道哪些信息?”我也非常重视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信息,课堂上还出现了意外的生成。本节课我预留了充分的时间给学生完成作业,当堂反馈学情。

本节课的教学得到了郭老师的肯定,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在教学让学生感受用折线表示起始格产生的必要性放得不够开。郭老师提出:可以先让学生看书自学,自己发现今天学的统计图与以前学的统计图的不同之处,然后再按照我今天的设计进行教学,这样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强一些。

6.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六

(一)课前自主学习

翻转课堂中,知识的传授一般由学生观看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来完成。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初步完成知识、技能等的接受与理解,也就是说,学生通过自行观看教师事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学生知识点,掌握基本的技能,带着自学的收获与疑问走进课堂。目前,笔者主要是通过家长QQ群和“学乐中国互动平台”开展微课的学习与反馈。学生在观看完微课后,学生需要做两件事情:一是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的相关任务;二是登录“学乐中国互动平台”,对微课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在自学过程中不懂的问题。教师这样在平台中收集学生的困惑很方便,在课堂中教学就进行专题的讲解和组织讨论。

(二)课中知识探究

课堂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小组协作学习、集中汇报、互相释疑等途径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

图2 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流程图

1.小组交流,梳理汇总

此环节是教学的第一环节,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协作的形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主要完成的任务有:一是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二是交流观看微课的收获;三是提出并梳理汇总小组成员的自主学习疑问;四是整理小组成员完成自主学习单中任务的好的做法。让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心得,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的学习能力,能在小组内解决的疑问尽量让学生在小组内解决,从而启发学生不断自主的进行思考。《条形统计图的认识》一课,笔者些环节安排的是让小组讨论自主学习任务单的任务一,即:通过不同形式的方法表示北京2012年8月的天气数据,让学生熟练掌握统计的基本表示方法。此环节,充分发挥了翻转课堂的优越性,课前前置了教材的例1,为第二环节的开展,预留了时空。

2.集中汇报,聚焦问题

经过小组的激烈讨论与汇总,学生已对自学的知识有了全面的认识和掌握。此环节,是通过小组集中汇报的形式,聚焦有争论的问题,也是大部分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全班的讨论或者老师的讲解,突破重点和难点,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在《条形统计的认识》一课中,笔者叫一个小组来汇报讨论结果,学生列举了三种类型(统计表、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表示天气数据的方法,笔者适时引导,让学生不断比较出各种表示方法的特点,突出条形统计图的优势,完成了本课对重点教学的任务。3.体验方法,拓展训练

通过上一环节的学习,学生对重点知识有了较深的理解,接下来,就应该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拓展训练,内化知识。在《条形统计图的认识》这一课中,此环节,笔者首先出示了微课中显示的条形统计图,引起学生再认和思考---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与方法。与学生梳理出条形统计图的概念,以及制作条形统计图注意的事项,特别是本节课中,纵轴上的一格只表示一个单位,并拓展,一格可不可以表示更多的单位,为下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另一个梳理,就是学生完成了自主学习单的任务二至四,调查收集了制作条形统计图前的相关数据。此任务的完成,为课中完成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提供的便利,这也体现了翻转课堂任务前置、问题前置的特点。笔者在课中,与学生一起,就调查数据的方法进行梳理,比如,在调查学生出生月份、睡眠时间、喜爱的交通工具等,他们使用的调查方法有哪些?并且比较出最佳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了数学中的优化思想。当然,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学生在后面的制作条形统计图和分析就得以应手。4.系统梳理、总结收获

《条形统计图的认识》这一课在结束时,学生谈了收获之后,笔者引导学生梳理了统计的一般过程,即:数据调查、数据整理、数据表示、数据分析。特别讲解了前三者需要优化方法,而数据分析后,需要判断的预测,为我们生活和建设提供方便,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统计观念。

7.《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 篇七

西师版教材第四册第114-116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条形统计图,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2、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3、经历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4、通过身边有趣事例的统计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认识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用具:

统计图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过“六一”儿童节吗?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小动物们都在准备“六一”儿童节的庆祝节目呢。“昆虫班”的小演员们正在排练精彩的集体舞。你们想看看吗?

二、合作探索、操作感悟。

(一)教学例1(活动一: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1、收集、整理数据。

(1)观察情境图。师:谁飞来了?(分层出示蜻蜓、蝴蝶、蚂蚁、蜜蜂)

(2)收集整理数据。

师:老师想知道这些小昆虫各有多少只?可以怎么办?(数数)

师提示:在数的时候,我们可以按一定的顺序数,千万别数重了,也别数漏了。最后在填在这个表中。孩子们,能做到吗?(生填写统计表,汇报)

2、探求新知

(1)根据统计表制作条形统计图

师:刚才我们把这些小昆虫的数量填入了统计表中,我们还可以把它制成(统计图)。

师:那你们会用涂小格的方法表示小昆虫的数量吗?(生说,师涂)

师:这里一个小格表示多少只小昆虫?(一只)

师:如果没有小格,只有直条,那你还能根据直条看出小昆虫的只数吗?(不能)

出示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师:现在了?说说怎么看出的?

说明这就是条形统计图。

(2)学生讨论,从统计图上看到些什么?

师:孩子们,前面只有直条时我们看不出各种小动物的只数,后来老师加了什么就能看出小昆虫的只数了?和你的同桌说说。

(3)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分别介绍条形统计图各部分的名称。

在条形统计图中,我们把标有数字和单位的这条竖线叫纵轴,用来表示我们统计的小昆虫的数量。

而横着的叫横轴,表示我们统计的小昆虫的种类。

今天我们统计的有(生说)呀,老师忘了画小蜜蜂的了,孩子们你们能帮老师完成吗?

(学生涂出小蜜蜂的统计直条,在全班展示交流,评评谁画的好。)

(4)让学生说说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体现条形统计图的直观性。

(5)教师总结。

师:孩子们,刚才我们根据照片收集了小昆虫的数量,填写了统计表,并制成了漂亮的统计图,从统计图中我们还直观的看出谁多谁少,你们真能干。

(二)教学例2(活动二:读懂条形统计图)

1、创设情境。

师:其实呀,除了昆虫班的小演员表演集体舞外,我们还有其它好多节目,有唱歌、跳舞、小品、其中唱歌有(生看统计表说)・・・・・・

2、引导学生添加条形统计图的种类。

师:小猴子也把它制成了条形统计图,(出示)这个条形统计图有点不对?差了什么?(生观察,回答,师根据回答补充完整)

3、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师: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和同桌说说。

生汇报,师引导生说是怎么看出来的,强调直观性。

4、总结。

三、自主练习、拓展延伸。

(活动三:应用实践活动)

根据统计表完成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并提出数学问题。

师:小猴子见小演员排练的很辛苦,运来了一车水果来慰劳他们,瞧有(生回答)・・・・・・小猴子把水果的数量制成了统计表和统计图,可粗心的小猴子漏掉了一些,没有把他们完成,你们能帮帮它吗?

(生补充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并展示)

师:你能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来考考其他同学吗?

(生提问题,并回答)

(活动四:感受生活中的条形统)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的条形统计图,你们在那儿见到过?

师:老师也收集的一些,让我们一起欣赏欣赏吧!(生欣赏)

师:孩子们,这些条形统计图美吗?以后老师也会教你们制作这么美的条形统计图,相信你们会制得更美的。

四、全课总结,快乐评价。

8.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篇八

彰武县前福兴地九年制学校于爽本节课教学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单式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的,所以我把本节课的重点设计是:让学生能自主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并根据图进行数据分析,难点是:让学生体会出从单式条形统计图到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

我在课堂中设计的例题是:学生喜欢的课后游戏项目统计图。让男、女生分别画单式的统计图,进而观察其中的数据,发现不明显,让学生体验产生复式的必要性。让学生经历把两个单式男女的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图的过程,即让学生自主探究合并的过程。接着让学生来介绍其作品,如何看图,学习复式统计图的画法及提醒学生画时的注意点。引出图例后课件演示合并的过程,为进一步揭示单式与复式统计图之间的关系,及三个图之间的异同之处。最后根据统计图分析数量关系。

这个例题的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画复式方法,通过比较能够得出,复式是在单式的基础上加一个纵条。

执教后,我感觉自己在以下方面存在不足和困惑是:第一:节约时间。

单式统计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的内容,在本节课中只做铺垫,所以在练习纸中,可以直接写生项目名称,不需要投影补充。

展示学生作品时,可以再紧凑一些,让一个学生回答就够了,进而电脑演示的过程,教师也可以自己来介绍。

第二:环节尽量板块式,大胆放手,相信学生。

9.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105页--106页;106页做一做;练习二十的第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重点】掌握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具准备】直尺、铅笔、水彩笔。教学过程设:

一、情境导入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家庭都买了汽车。哪些同学的家里买了汽车?我们在外出时有时就要将汽车放在停车场。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两个停车场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2 师:在三年级时我们已经学过横向单式条形统计图,昨天我们又学过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那么大家能否利用这两个旧知识完成例题2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学生独立完成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师展示学生的统计图。

引出课题、板书: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师:根据这张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3、你能发现哪些信息? 组织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再全班汇报。

教师小结:两个停车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轿车停放的数量较多。由此可以初步断定其他停车场(甚至整个社会)中轿车的数量也是最多。

4、比较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提问:根据例2的这张统计表,可以画出两张统计图(出示横向复式统计图与纵向复式统计图),这两张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

小结:刚才通过比较,我们知道横向复式统计图与纵向复式统计图只是形式上不同,在其他方面都是相同。如果数据的种类不多,但是每类数据又比较大时,用横向统计图表示较为方便。

5、你觉得在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三、巩固新知

1、完成106页做一做。

(让学生发现绿化搞得好,树木就多,树木越多就能带来更多的降水,树木也就越茂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完成练习二十的第5题。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绘制方法: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2、在纵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3、在横轴上根据数据大小确定单位长度。

10.条形统计图复习教学设计 篇十

作者:本站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7-4-27 8:30:51 发布人:韩建平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巩固这两种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提高制图的技能。

2、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读图能力的培养。

3、理解统计图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加强学生的读图能力的培养,选择策略的培养。教学过程:

一、明确本节课练习的目的:

1、针对我们同学读图能力的薄弱现象,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一方面要进一步巩固两种统计图的制作方法,提高制图的技能,同时也要加强我们的读图能力。

二、知识点回顾:

条形统计图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折线统计图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请学生举手回答,明确两者的联系和区别。

三、针对练习:

1、选择策略的练习: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你认为用什么统计图表示,比较合理?(1)、电视机厂去年每月生产电视机产量情况。(2)、六1班第一小组本单元数学测验成绩情况。(3)、病人体温记录。(4)、世界五大河流的长度。(5)、农工商超市去年每月销售情况。(6)、去年各月降水量情况统计。(去年全年各月降水量变化情况)(7)、城西村2002----2006年各村收入情况统计。(小曲村2002----2006年收入情况)

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分辨题目要达到的目的,再根据两种统计图的特征进行选择。

2、出示 P35 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的问题。(2)校对、反馈

(3)补充: ①体重在35——39千克之间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②体重超过44人数是全班的百分之几? ③你自己的体重在哪个质量段?

3、出示 P36 第2题:

(1)请学生独立制表。校对,制表错误的请同桌指出问题所在。(2)请学生设计问题。

反馈各人的问题,并进行回答。

例如:01—02年的平均产量? 04年比01年增长的百分数。

4、出示

P36 第3题:

(1)请学生独立制表。校对,制表错误的请同桌指出问题所在。(2)

请学生设计问题。反馈各人的问题,并进行回答。

(3)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补充:请计算大华汽车厂去年的汽车产量? 每个月的平均产量是多少? 每个季度的平均产量是多少?

教师强调必须看清题目要求?

5、出示P40

病员体温记录折线统计图。(1)出示图,让学生先独立完成书上的问题。

(2)重点讨论:这位病人的病情是在恶化还是在好转?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知道了什么?

学生同桌讨论后回答。

6、出示P41第2题

(1)、学生独立制做折线统计图。

(2)、反馈,互相评价。

(3)、请学生设计问题并回答。

(4)、反馈:强调百分数的题目的回答。

教师补充:哪年的涨幅最快?

学生尝试解决后统一意见:涨幅应该是计算百分比,温差才是计算相差数。

四、提高练习:(机动)

五、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在哪方面得到了进步?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练习课的教学反思

教材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练习安排了2节课,分别放在每一部分的新授课之后进行,这样的安排,确实能使学生对两种统计图的各自的特征,制图的要领、方法和步骤能很好的掌握和巩固。但却忽略了对两种统计图的内在联系和区别的对比教学。另外,统计图表的重点其实并不在知识,而是技能和能力,因此,还应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应该使学生在制作技能、应用能力和认知结构上均有所发展。所以我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改造、重组,先完成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新授,再将两者的练习放在一起进行教学。重点强化两者的联系和区别、各自的作用,渗透根据实际需要以及两者的各自特征合理选取统计图的意识。试图运用“优化小学数学练习课的设计策略”,改变把练习课上成“做题课”的不良现象。课上完后,反思课堂,感觉这样的调整还是成功的。

优点一:数学依赖于生活,并从生活中抽象和升华。让学生学习大众的数学,学习生活的数学,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之后进行教学的,但是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还是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且两种统计图在生活中也有着不同的用处,虽然从两种统计图中,人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所需要的信息。但条形统计图侧重于几个具体数量的多少的比较,而折线统计图则能直观地看出某一事物在一段时间里的发展变化,展示的是事物发展的趋势。在让学生回忆两者的联系和区别后,我主要补充设计了一组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题目(生活情境),让他们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说出这样选择的理由。学生对这样的学习也喜闻乐见,参与度、积极性都很高,在辩论中明晰两种形式的统计图的各自特点和区别,对两种统计图有了更好的认识,也达到了这一环节学习的目标。

优点二:由于在新授课上,重视了对两种统计图作图方面的要求,因此在本节练习课上,把从统计图中 获取相关信息进行思考、来解决一些问题作为重点,体现在要求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来解决一些拓展性的问题,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练习设计时注意有一定的坡度、有一定的弹性,有利于暴露差异,促进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收获。

优点

11.条形统计图复习教学设计 篇十一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从中进行观察、分析。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条形统计图,对于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分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给学生的思维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思维发散能力。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比较成功的有以下几点: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兴趣是探究的起点,要根据所学内容,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课本从北京市8月的天气情况开始先让学生统计各种天气的天数,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同时出示统计图和统计表,让学生通过自己对表和图的第一印象来说说感受,然后引出课题。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2.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十二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99页例1。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动手制作、展示交流评价等主动探索、互动合作的学习过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掌握其绘制方法。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简单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鼓励学生自主实践、探索和合作活动,发展学生自主和创新能力。教学重点:复式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读图能力。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和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水彩笔、尺子等。

教材分析: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实际上是对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有关知识进行巩固与扩充。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统计过程;正确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感受图例的作用,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识别分析与处理统计图中的信息。

设计理念:在教学设计上运用了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主动参与新知的探索与学习,从而完成了统计数据、绘制统计图、分析统计图的过程;并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索,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教学过程:

(1)给学生们讲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及应用,如何观看及识别并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

(2)组织学生观看复式条形统计图,如:仲集小学四年集各班人数统计图,仲集小学四年级各班男女人数统计图等(3)根据这些图能够发现哪些信息?

(4)让同学们自己根据情况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5、学生讨论交流。

①用一根直条不能既表示四(1)班的人数,四(2)班和四(3)班的人数。②要用3根直条表示3班的人数。

教师小结:下面,我们就按照同学们想出来的办法,把这些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行不行?请各小组同学合作,发挥团队精神,完成这个任务。

6、分组制图,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7、交流

师:通过大家的努力,制成了较正确的条形统计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同学们的作品。

学生互相评价

师:在制做过程中你注意了哪些问题呢?你有什么经验教训告诉大家吗? 学生交流:

①一班,二班和三班的直条要有区别。

②要在右上方标出一班的图例,二班的图例和三班的图例。③统计图的名称和填写日期要写上。④还要在每个直条上方标出数据。……

师小结:用两种以上的直条表示不同数量的条形统计图,叫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要画两种以上的直条,为了区别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或者线条来表示,这就是图例,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画图例。

你认为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8、分析数据。

我们一起再来观察这幅漂亮的统计图。①在这统计图上,你能了解哪些信息? ②认真观察,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互相提问,互相回答。

上一篇:实用的员工辞职报告集合下一篇:雾霾标语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