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体系

2024-11-17

监控体系(共8篇)

1.监控体系 篇一

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抓好教学质量不仅是基础教育的关键所在,而且直接关系到高一级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要提高教学质量,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监控体系和评价机制,是难以将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落到实处的。为了使我校教学质量监控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确保新课标的全面落实和教学质量及教育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我们必须与时俱进,要站在抓质量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高度,根据教育发展现状,以创新和改革的精神,在质量监控中融入现代教育思想观念,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科学、规范,能够促进我校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一、全面理解“监控”的基本内涵

教学质量监控是指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教育管理者对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测,并实施有效控制的过程。

从系统论角度讲,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学效果的好与坏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如学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学条件、师资水平等。这些因素如果不加以有效地检测和控制,就有可能导致教学中的无序和失控。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健全的教学监控系统,就不会有较高的教学质量,更谈不上高效的教学管理工作。

从监控的内涵来看,教学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教学“监控”。如,各种教学检查、各种教学评估、各项教学环节、各种调研工作等等,这些工作实际上就是一种收集教学信息、评价教学效果、调控教学策略的过程。教学管理者每天与教学质量的监控打交道,因此,教学质量监控具有较强的过程性。

教学质量监控是一个多层面、多视角的检测与调控系统,包括目标监控、过程监控、效果监控、环节监控等。然而,从“监控”本身功能来看,教学监控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监”与“控”,“监”是对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监测过程,“控”是通过对监测信息的分析,对教学过程实施有效控制的过程。其中,“监”是基础,是手段;“控”是反馈,是目的。如果把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分为“监”与“控”两个层面,并明确其职能,那么,当“监”出了问题时,如无监测系统或监测不科学、不准确;当“控”出了问题时,如无调控系统,调控不及

时或调控不得力,就可以准确判断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提高监控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以“监”为基础,真抓实干,规范操作

“监”,即监测,监视,监督,它是“控”的基础,没有科学的“监”,就谈不上有效的“控”。因此,各级教研机构必须在“监”的设计和操作中做到准确、及时、科学、规范。可以按以下的思路来构建一套适合我区教育实际的新型的监控体系:即“一观——二测——三查——四评——五研”。

1、“一观”

即“观课”或“巡课”。各级教研员应经常性不定期地下到基层,深入课堂,随机听课,了解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掌握基层学校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情况,同时观察师生的精神状态、教学氛围和周边环境,并做好观察和记录。区教研员每1—2月可进行一次地毯式的“观课”,可以不通知学校,轮流到各镇学校,包括民办学校进行“观课”,如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督促学校加以改进。

2、“二测”

质量检测,作为一种最有效性的教学控制方法,可在短时间内,省时省力地获得有关教学信息。通过质量检测获得的反馈信息,可以了解师生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每学年可由区教研室组织两次全区性的小学教学监控式的质量测试。一测:第一学期,区教研室对全区低、中、高年级进行随机性的教学质量检测,抽查的学校、年级和学科均不确定,方法方式灵活多样。这种测试不仅是为了可比,也是一种形成性评价,主要是对教学过程进行检测,了解学生目前达标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建议,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二测:第二学期,区教研室对全区六年级各学科进行一次教学质量的抽查检测。这种检测可以进行适当的改革,如与中学衔接,由小学教研员命题,并请 中教师参与监考和评卷,学生成绩可作为初中入学的诊断性考核。

当然,我们还要以新的课程标准为依据,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将质量监控贯穿于课内、课外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各个环节。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质量检测的命题研究,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心任务,注意质量检测的导向性作用。

3、“三查”

一查:以检测新学期教学准备工作和教学秩序为重点的开学初的教学检查。开学第一天,教育局及教科培中心中心全体干部都深入各镇街道,抽查学校开学情况。学校在第一周,校领导也要深入各班级,进入课堂,全面了解一线教学情况,汇总信息,掌握情况。

二查:以监测教学过程为重点的期中教学检查。每学期在学期中途,各教研部门不定期深入学校,通过检查学校的教学档案资料,采集教学信息,了解教学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为改进教师教学效果提供科学依据。如,可以检查教师的教案,学生作业,教学札记,教研活动记录,教师论文总结,教学成果等。各镇教研室可以每学年对教学档案资料进行一次检查评比。

三查:以监测考风、考纪为重点的期末质量检测巡查。每学期末的考试,由区教研室组织相关人员到各乡镇,各直属学校考场巡查,各镇组织学校干部、各学科组长组成考风、考纪检查组,巡查每个考场的情况。就各教学单位的考试工作进行全面检查,主要内容包括:“考前教育(动员)”、“考题质量”、“考场布置”、“监考规则”、“试卷评改”、“质量分析”等内容。

4、“四评”

一评:以监测教学质量为重点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以学校为单位,按新课程标准制定评估指标,开展“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形成评估方案和制度,开展人人上好“达标课”,即“上好一堂课”活动。

事前或同时请教研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或报告,这些讲座或报告必须事先准备充分,如,先召开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家长座谈会,了解相关情况及存在问题,以便加强活动的针对性。有条件的学校每人一节录像课,供存档分析。不达标的教师应限期整改,确保课堂教学质量。区教研室、镇教研室可协助学校教研组评比“达标课”,从中发现和培养优秀苗子。

二评:以监测教师校本教研活动为重点的全区“教师‘沙龙式’教研活动”评估。为配合在全区开展新课程改革,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每学年或学期中或期末,以镇为单位,对各教学单位进行一次“沙龙式”教研活动评估,包括检查学校教学研究校刊,或教研随笔,或教改论坛等及其产生的教研效果 通过这种评估活动,形成多元互动交流的教研模式,推动学校教研质量。

三评:以监测各教学单位教学工作为重点的“各学科教学工作评估”。学校定期就各教学单位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评估,主要内容包括:教学改革、队伍建设、教学管理、质量监控等。其中,可采取对话式评价方法,如,由区、镇教研员下到学校学科组,听取学科组长的汇报,并直接与学科组长进行教研教学的问题对话,考察评价学校学科带头人的真实水准。

四评:以监测新课程改革实验的质量为重点的“课程改革质量评估”。制定“宝安区课程改革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主要对某门课程的师资水平、教学规范、课程标准、教材、教学手段、教学改革、教学效果、教师评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检查。重点突出学校的教学改革与创新过程和教研成果。

5、“五研”

一研:每学期开学初,区教研室召集区—镇—校(代表)三级教研主管工作会议,研讨学期工作思路,与各镇教研室主任共商教研大事,同时总结经验,创新思路,解决疑难和困惑。随后各学科教研员召集学科组长传达相关精神,布置学科工作。

二研:每年5月份,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各校要征求六年级毕业班学生对六年来学校教学工作的反馈意见。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对师德师风、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教风、学风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以改进工作,提高质量。

三研:每年由区教研室召开一次中小学衔接工作研讨会。中小学双方了解双方教学和学生的状况。高一级学校要向低一级学校反馈毕业生的各方面情况,包括学习状态,主要知识和能力的缺陷,探讨相关对策。

四研:教研部门每学年以镇为单位,联合开展一次对各学校的科研、教研及培训状况进行调研。通过进行全面的评估检查,了解科研课题和培训内容是否对实际教学产生了效果,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方案。

五研:每学期年末,各学校组织一次教学研讨会,以座谈会形式,邀请区、镇教研员,直接听取教师、学生、家长对教学工作的反馈意见及工作建议,推进学校教学工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三、以“控”为目的,开拓创新,提高质量

“控”的功能表现在通过监测后分析判断所获取教学信息提出了某种决策或对策,“控”在教学监控中作用是“导向”、“激励”、和“鞭策”。

1、导向作用

各级教研部门、基层学校,必须充分发挥管理部门的作用,不仅要制定科学的监控体系,更要完善配套的激励机制,而这种激励机制,只有以现代的育人观念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才能让“控”真正起到良好的、科学的导向作用。

导向有正导向和负导向。诚然,对那些长期以来把全身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而教学效果好的广大教师,各教研部门应引导学校在学生评估、教师评估的基础上,评选出各种类型的“优秀教师”。但是并非人人能够评上“名师”,有许多教师不一定有名,但他们爱生如子,不图名利,默默奉献,赢得家长的口碑,可称之为“明师”。因此,还要建立对教师的科学的评价体系,作为监控体系的“控”的导向功能,应该有所创新。如,根据不同素质类型的竞赛,评选各种能手,而且可以根据不同的程度水平,评为各种“星级”教师。学校要为各类优秀教师举行隆重的表彰活动,树立典型,激发教师的进取心和上进心。

2、激励作用

激励是影响、激发人积极向上的重要手段。激发和满足人的合力需要是激励的基础。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现有的许多激励措施还必须根据新的教学观,新的评价观进行改革。学校要创造条件,把教师分为几个层次进行评比,以年长、经验丰富的教师为主的“名师工程”,以高级教师为主的“学科带头人”,以一级教师为主的“教学能手”,以青年教师为主的“教学新秀”,让各个年龄阶段的教师都有平等的机会参加评选,让大家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竞争。

当然,要建立和完善一套新型激励机制,需要建立教师完整的绩效档案,包括各项监控方法使用后及时反馈评价信息,及时收集各种评价分析资料,存入教师个人档案。

3、鞭策作用

成绩与问题、先进与落后都是相对的,对成绩要肯定,对先进要奖励。但如何对待落后?能否做到不回避问题,不保护落后,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要根据具体情况,有的可向部门领导反馈,有的可向基层领导反馈,有的可单独向个别教师反馈,要看问题的大小程度。各校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本着促进每一个教师发展的终止宗旨,选择各种办法,做好鞭策和改进工作,提升教学质量。

四、“监”与“控”有机结合是质量提升的根本途径

要做好监控工作,必须做到“监”要真,“控”要实。要真正把“监控”落到实处,把“监”与“控”有机结合起来,就要做到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从而建立起监控的保障机制。

1、建立以镇为单位的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

成立各镇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制定出《宝安区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指导委员会工作条例》,建立相关监控制度,明确委员会的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工作方式、组织形式,使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有机构、有组织、有措施。

2、建立领导干部听课达标制度

全区规定各级教育行政、各级教研干部的听课数量。比如,学校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主管教学的领导、教务主任不少于30节,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不少于25节。每次听课都应有听课记录,听课情况列入年终考核项目,同时保存在资料档案室。各级指导委员会成员、教务干部的听课安排纳入各自的工作计划,从制度上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落实。

3、建立各级领导和教研员与各学校各学科的固定联系制度

规定各级领导、教研员及各校教务干部每学期固定联系一个教学单位。特别要注意一些薄弱学校的定点视导工作。要求经常深入所联系的教学单位听课、参加重要的教研活动,及时了解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好经验、好典型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每学期由区教研部门巡查时抽查各单位的教研活动记录检查这一制度的落实情况。

4、建立每学期的各种检查、质量检测制度

每学期,学校坚持教学月历检查制度、教务处管理人员随堂“观课”制度、教师教学札记检查制度、学生作业评改检查制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制度等。确保教学常规的全面落实。

5、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各校规定每学期,各学科组举行1-2次新课程教学问题研讨“沙龙”活动。邀请各级教研员、专家到学校针对本校教学中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讨。

2.监控体系 篇二

关键词:鸡西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六化”

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与实施是高校的一项长期任务。鸡西大学构建质量监控体系, 设计监控活动, 坚持“六化”, 通过对监控体系内容的不断充实完善, 从而有效发挥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引导作用。

一、以法制化内涵引导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依法办学”是高校办学所必须遵守的基本规则。办学要有“法”可依, 教学要有“法”可行。这些“法”也是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法”, 包含了监控的内容与标准。因此, 教学质量监控的法制化, 首先, 必须有“法”可依, 对“法”的规定内容实施监控;其次, 对“法”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 做到有“法”必执行, 对不适合的“法”进行修订、完善, 对缺少的“法”进行制定。我校正在研究对系院开展周期性的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校内评估机制建设。

二、以全面化内涵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监控内容

教学工作涉及面较多, 影响其质量的因素也较多。我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监控内容主要以广义的教学工作为主, 即不仅包含教师教学、学风建设、教学管理与教学建设等, 而且包括学校对国家教育政策、法规和制度的落实情况、学校规章制度执行情况、招生、就业、科研、图书、后勤、人事、师资、学生管理等各类直接与教学有关的或为教学提供服务和创造教学环境的各项工作的监控。

在“全面化”监控上, 我校主要采用四种方式。

(一) 坚持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对学校工作进行全面审议。同时, 利用校务专家委员会和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对学校重大的涉及教学的行政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审议和表决。

(二) 充分发挥“教育教学督导”的全面督导作用, 对全校各项工作进行监控, 具有一票否决权。

(三) 借助校园OA平台 (办公自动化系统) , 实现工作公开, 实施工作督办。

(四) 借助全校师生力量, 对师生反馈的问题与现象及时响应和解决。学校正计划开通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反馈短信平台。

三、以全程化内涵设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监控活动

“全程化”包含四个全程。

(一) 从招生—教学—就业的全过程。

(二) 专业设置—专业建设与教学实施—考试和毕业审核的全过程。

(三) 各项具体教学工作开展情况的全过程, 如对教师教学活动监控, 从教师的教学任务获取、备课、试讲 (说课) 教案、授课计划到课堂教学、作业、辅导、出题 (试卷) 、阅卷、成绩分析等各个环节实施监控。

(四) 对学校的“办学发展规划”、校长工作报告、副校长工作报告、部门年初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或落实、完成状况进行全程跟踪, 实施工作公布与督办机制, 定期发布工作的完成状态。

四、以全员化内涵顺畅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

在全员化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与实施方面, 我校除实施教学质量负责人制度 (校长为学校教学质量第一负责人、教学有关部门和系院领导为教学质量第一负责人, 即教学质量“一把手”制度) 制度外, 还使用了其他四种方式。

(一) 借推进全面推进工作精细化管理活动为契机, 制订部门工作精细化实施方案, 编制个人精细化工作手册, 细化工作的标准和流程, 强化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

(二) 建立工作“首问负责制”, 发现问题, 不管是否是自身职责, 都要及时记录问题或解答问题或反馈问题。

(三) 实施特定工作全员化。领导、教师、学生, 人人是学校宣传员, 人人是招生员, 人人是就业推荐员, 人人是教学信息反馈员, 人人是学校工作监督员。

(四) 完善学生组织建设, 充分发挥学生教学信息员作用, 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监控。

五、以精细化内涵实现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不断完善

“让‘精细’成为鸡西大学的新标识”, 这是我校提出的新的工作目标。我校的“精细化管理”自2005年提出, 2009年全面实施以来, 学校的各项工作均得到了较大发展, 做到了用精细的理念指导工作, 用精细的作风开展工作, 用精细的方法监控工作。

(一) 我校利用OA系统设置工作督办栏目, 对办学规划或年初计划中各项重要的教学工作任务的落实与完成情况进行公示和定期督办, 实现计划管理的精细化。

(二) 对教学工作实施全过程监控 (参见上文第三点全程化) , 实现监控环节的精细化。

(三) 建立教学状态信息统计分析与发布机制, 对教学质量实施量化分析, 实现教学管理与建设的精细化。

(四) 借用“精细化”管理, 推进了教学环节、教学文件、教学工作的质量标准建设, 实现监控标准的精细化。

(五) 坚持落实“精细化”理念, 对完成的工作要进行“是否可以更精细”的思考, 力求实现工作的可持续优化。

六、用信息化内涵发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引导作用

我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信息化建设除利用OA系统, 实现校务公开、信息 (教学资源) 整合、工作督办等功能外还建立了系列以信息化为主的教学质量监控方法。

(一) 以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为基础, 以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为依据, 设计完成了包含69个数据汇总分析表和137个数据分析图表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分析模型, 实现了基于历史数据的、全面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分析。

(二) 利用网络化的教务管理平台, 实现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资源管理、课表编制、学生选课、网络评学、网络评教、成绩管理、毕业生审核、学籍管理、教学档案管理等多项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和信息化。利用该平台, 完成教学计划变更分析、教学任务分析 (教师与课程) 、成绩分析、教室资源使用分析等常规的教学质量监控活动。

(三) 以全员听课体系的构建为基础, 建立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系统, 提出创新高校课堂教学状态信息库思想。该系统包括1个数据库和5大功能, 即课堂教学状态信息数据库 (听课信息汇总表) , 课堂教学状态数据汇总分析功能 (包含24个数据汇总分析表) , 课堂教学状态分析模型 (包含5个一级指标, 24个二级指标, 统计图表189张) 、课堂教学状态周环比分析功能、教师课堂教学综合评价功能、课堂教学状态历史数据对比分析功能等。

参考文献

[1]关于高职院校科技发展三个基本问题的思考.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9, (5) .

[2]樊秀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建设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3]Patricia L.Smith著.庞维国译.教学设计 (第三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3.高校教学质量闭环监控体系的构建 篇三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质量;闭环监控

一、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从1998年的9.8%发展到2009年的23.3%,在规模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一直是教育管理部门以及高校自身十分关注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对高等教育明确提出了提高质量的要求,教育部亦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对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若干指导性意见。质量工程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充分考虑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系统性和复杂性,确定了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引导性的项目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以调动广大高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高校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长效机制,是加强对人才培养过程管理的必要而有效的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关键之一是要强化教学管理,办高水平的大学,不仅需要高水平的师资,高水平的办学条件,而且需要高水平的管理。在大学里面,教学管理是学校最核心的管理,管不好教学就管不好大学,更谈不上好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各个高校均建立了自己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高等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以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综观众多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各类规章制度都比较健全,但多数缺乏完备的信息反馈系统,从而导致监控效果不佳。建立一个完备的教学信息反馈系统是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础,可以增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自我诊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达到逐步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二、教学质量闭环监控的内涵

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通过的《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宣言》指出:“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应“考虑多样性和避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来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社会需求、学校规模、学科门类、学生来源等方面体现出的多样性决定了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多样化、多规格、多层次。为了强化高等教育质量管理,西方高等教育领域20多年前最初吸收了工业企业质量管理的思想,将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纳入全面质量管理体系。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是在质量评价和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教育评价为纽带、以建立完善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为目标的一种新的质量管理思想和管理形式。分析高等教育的规律及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整体上可划分为高校内部和包括政府在内的社会外部两个方面,而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保障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完善的教学质量监督评价体系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到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的内部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要求各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建立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与评价机制,如何保证教学质量监控三方的协调运行是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能否有效运行的关键。闭环控制是系统工程中控制理论的一个基本概念,指作为被控的输出以一定方式返回到作为控制的输入端,并对输入端施加控制影响的一种控制关系。在闭环控制系统中,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外部扰动或系统内部变化),只要被控制量偏离规定值,就会产生相应的控制作用去消除偏差。因此,它具有控制偏差,抑制干扰的能力,形成系统自激的良性循环。现代管理学借助闭环控制思想,将闭环管理理论引入到企业管理中来,构造具有激励约束性质的正反馈环节(正反馈机制),将开环系统转变成闭环系统,从而改善管理系统的功能,提高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动力和竞争力,并使系统本身产生强大的自激力,促进企业良性发展。近几年以来,闭环管理理论也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到高等教育领域,很多大专院校亦形成了符合本校特色和学科发展需求的教学质量闭环监控体系,以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在明确教学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多渠道收集有关教学过程和效果方面的信息,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持续监督,通过反馈信息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对教学环节进行调节,通过对教学质量的动态监控与教学环节的动态调节,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教学质量闭环监控体系的实质是强调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的有机结合,在充分发挥教学管理系统各环节主体性的前提下,依托有效的实施途径,建立畅通、高效的信息渠道,实现有效的信息反馈和教学质量的及时改进。

三、教学质量闭环监控体系结构

河南工业大学在2007年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第一轮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迎评创建的过程中,学校明确了教学质量监控目标,建立了“校-院-系”三级组织管理模式,完善师生、院部、学校三级质量保障机制,强化了“院-系”教学管理的组织功能和实施功能,突出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主体地位,形成了本校的教学质量闭环监控体系(如图1所示)。

图1教学质量闭环监控体系

在此闭环系统中,教学决策机构是教学质量保障的组织者,负责保障校级教学管理组织宏观化、全局化的管理视野,负责教学质量标准、规范等制度建设,完善其研究职能、监控职能和协调职能。各教学单位是教学执行机构,完成教学决策机构的各种教学决策,教学质量监督机构在教学决策机构的指导下对教学环节进行监督并将监督信息及时进行反馈,教学质量评价机构负责对在各类规范指导下实施的教学活动效果进行评价,评价不局限于学校内部师生的评价,还应包括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及用人单位对学科专业需求的评价,并将收集到的教学质量信息通过教学质量反馈机构传递到教学决策部门,计算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符合程度、教学决策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因子等方面进行衡量比较,寻找偏差及其成因,作为调整或改进教学指令的依据,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在教学质量闭环监控体系的三级组织管理模式中,学校一级职能重点是教学决策,学校的教学质量形成于教学过程,而学院是各类教学活动的实际组织者和执行者,承担着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组织、实施、监督和调控,是教学质量监控任务能否按既定目标圆满完成的关键,因此,学院层级的教学质量监控是闭环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年迎评创建的实践中,学校确定了统一的教学质量监控标准和监控方法,学院在教学质量监控实施过程中,明确了学院的党政一把手是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以院长书记为首,由各系(所)和相关部门的正副主任、教授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是学院教学监控和评价的领导机构,全面负责学院的教学质量。由教学工作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团总支具体组织实施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工作。选聘教学和教学管理经验较丰富的在职(或退休)老师担任兼职督导员,选聘部分教学一线的教师担任教学质量调查员,选聘部分学生担任教学质量信息员,从而形成上下相连,纵横贯通的教学质量闭环监控网络(如图2所示)。

四、教学质量闭环监控体系的实施

1.教学决策。校学术委员会是学校教学决策机构,学校党政领导是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是教学决策机构的主管,指导并协调教务处、学生处、评建办、学科建设处及学院等各部门的工作,教务处负责全校日常的教学管理,学生处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评建办负责教学质量标准制订及实施教学质量评估,学科建设处则根据不同时期的人才培养目标及社会需求适时完成学校学科建设发展规划的制订与实施。教学决策机构工作的核心是贯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要求,落实教学工作的总体思路。遵循学校教学的规章制度,完成教学辅助工作,保证教学的中心地位。在质量闭环监控体系中,教学决策机构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起主导、组织、调度、指挥的作用,使教学活动参与各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协调一致工作,根据不同阶段教学执行中所反映出的问题及产生的目标偏差,分析偏差原因,实时对教学工作进行调整,形成新的教学激励决策,实现闭环监控体系的自我更新与优化。

2.教学执行。肩负教学管理的各职能部门、后勤保障部门及各教学院部是质量监控体系的执行机构。执行机构中各职能部门主要按照教学决策机构确定的各级教学质量管理目标等要求,负责制订各教学保障措施、管理制度和质量标准的制订及教学信息的收集、反馈。执行机构中的学院(部)是教学执行机构的实体,主要是贯彻执行学校的教学质量政策,按学校统一的要求定期制订或调整有关的专业培养方案、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组织和实施学校或本部门的日常教学保障,组织具体教学和教学质量管理活动。在教学质量闭环监控体系的三级组织结构中,院部起到一个承接作用,一方面要对学校教学决策机构报告与反馈本学院教学运行情况,另一方面又要实施本学院的教学管理和实施,学校教学决策的效果如何最终体现在学院的是否有效执行上。因此参照学校大的质量监控体系,学院也应相应地成立质量保障与监控机构。我校质量保障体系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为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学校专门在学院设置了教学办公室的科级岗位,负责学院的日常教学管理与实施。教学办公室工作职能主要是协助教学院长贯彻执行学校统一的教学安排,为教师和学生做好质量保障工作,具体工作包括:组织本学科专业培养计划、教学大纲、实验大纲的制订与修改,教学任务分配与执行,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组织各类教改教研项目的申报、验收与报奖,双语课程、网络课程、精品课程的申报与管理、考试安排、试卷印制、成绩管理,学生学籍处理与学业警示管理,教师调停课工作,各类教学资料的归档,上级部门的检查与评估等,在完成的各项任务中,重要的是组织教学督导与教学质量检查工作。为实现教学质量保障目标,学院成立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学院党政领导、资深专家教授共同承担学院的质量管理与监控职能,学院在学校统一的教学政策的指导下进行的各类重大教学决策都要首先听取专家委员的意见,使专家在教学决策支持系统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教学督导成员由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教学经验,有较强责任感和事业心的老教授组成,督促与指导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和落实;督促日常教学任务的完成与规范化建设;督促与指导各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与执行、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青年教师的培养、教学研究和教学质量评估等工作;督促与指导任课教师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的改革等工作;搜集、分析、研究教与学双方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向院长提出解决问题的参考意见。建立院、系两级教学督导制度,健全院、系两级教学督导组,可形成院系教学管理工作两个强有力的支撑层面。定期检查教学运行情况,分为期初、期中、期末三个阶段。期初教学检查安排在开学后第四周,内容包括:检查教学安排是否合理;教师、学生上课情况、教学条件、教学设施准备情况等。期中教学检查是三部分的重点,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从教师、学生、辅导员等不同侧面了解教学运行情况,检查内容包括: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各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课堂教学方法、作业成绩的布置和批改,学生的学习风气等。期末教学检查的重点是考试管理。教学检查既能收集全面的教学信息,还能有效地完成过程监控的职能。在教学日常检查监控中要注意:主要监控点要覆盖教学全过程;日常监控活动要与教学运行周期相吻合、不间断;要有检查、有反馈,形成管理闭环。

五、结论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是高等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中心,我校从组织体系、指标体系、管理制度、管理队伍、管理观念创新等几个方面着手,设计并实施了一个教学质量闭环监控体系。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我校获得优秀的成绩及用人单位对我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良好评价来看,该闭环监控体系的运行效果十分明显,可有效地增强教学工作中的自我约束、自我诊断、自我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在建设可持续发展校园研讨会上的讲话[EB/OL].http://202.205.177.97/UserFiles/statichtml/2008-05-21/12113362900003785.html.

[2]教育部:未来十年高教毛入学率将增约10%[EB/OL].http://edu.sina.com.cn/gaokao/2009-09-12/1719218618.shtml.

[3]杜娟,曾冬梅.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闭环系统初探[J].高教发展与评估,vol23(1),2007.1:54-59.

[4]周燕,陈俊国.高校教学质量监控闭环体系的构建及其优化[J].西北医学教育,vol.14(5),2006.10:498-500.

[5]何一鸣,江昌勇.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之信息反馈系统的运行[J].常州工学院学报,vol.21(6),2008.12:88-92.

4.电气自动化监控体系 篇四

这就要求电气设备上的监控装置可靠性高,速度快和使用方便。

用电系统的主要设备监控可以借助DCS系统来进行设计,确保系统可靠性高的关键是ECS的系统结构与DCS的联网方式。

监控的基础是DCS电气控制模式,既要保证监控能正常的运行,又要能监控和反馈设备在异常情况下的各种数据和状态,并能够及时提供有效地处理方法,确保电气系统安全、正常、合理地运行。

一、DCS电气控制模式分析

(一)分层分布式模式分析

5.如何构建连锁战略执行监控体系 篇五

——如何顺利实现连锁雄图霸业系列之三

中国正逐步由制造型社会向商业社会转型,近几年以来连锁经营的迅速发展,国美、苏宁、真功夫等各行业连锁企业的快速成功激励了众多企业和机构投资者。在广阔的市场空间及不足10%的连锁业态占有率面前,不少企业纷纷试水,制订雄心勃勃的连锁战略计划,不断进行试点或快速扩张,以期利用后发优势成功超越前辈,一时间风生水起,但几近一半的试水项目不疾而终,甚至连TCL、美的等知名企业在连锁项目的运作上也铩羽而归。

反思之余,连锁企业不禁困惑油生:我们进行了最详尽的市场调查、分析,我们的项目起用最顶级的行业专家制定战略计划,我们的战略可谓几近完美,为什么?为什么我们的战略无法落地?为什么我们的方案看起来很可行却执行不到位?

一、构建连锁战略执行监控体系必要性

从逸马顾问对连锁企业的跟踪来看:85%左右的企业在连锁战略执行上是无力的,如TCL幸福树、美的专卖连锁等(参见fcc.net相关文章。

三、战略执行监控体系应用与完善

战略是具有前瞻性的,执行周期跨越未来的一个较长的时期,建立在对历史经验的分析和对未来的预测基础上的。因此,在战略执行的过程中,如果一些对战略有着重要影响的因素发生了显著变化,战略就必须随之加以调整,战略改进的基本步骤如下:

1.通过战略执行监控体系了解并分析战略执行现状,提交决策层。

2.根据战略监控及评估结果,找出战略执行差异的原因

3.辨识导致战略执行发生偏差的主要内、外部因素

4.战略监控部门提出改进战略的要求

5.公司高层参与和决策是否改进战略

6.制定企业经营战略改进草案

7.提交高层会议讨论通过并执行。

连锁企业战略执行改进分为常规改进和临时性改进,常规改进是在一定固定周期内(通常为一个财务)进行,以战略实施计划为基础,以战略评估结果作为依据进行;临时性改进根据突发事件进行战略改进和调整,这类突发事件一般包括:政策、法规的调整,如国家放开连锁行业跨区域的准入限制;政治因素,对房地产管控等,在连锁企业建立初期,可以采取半年或更短时间进行战略监控报告,以应对环境变化及突发事件,以我们辅导的某客户为例,我们为企业制定年30家店面的收购拓展目标及建店计划,而第一期执行率不到30%,我们分析原因在于执行团队受集团公司利润考核指标影响,而将工作重点放在盈利上,在与客户高层及时沟通后,立即进行了考核指标进行调整,有效的保证了当年战略目标达成,赢得了战略优势。

连锁企业的战略监控、检讨与决策体系可以通过借用外脑予以完善,连锁企业受自身人才及专业资源限制,依靠自身建立有效的战略监控体系操作难度较大,可启用外部专业咨询机构,通过第三方客观视角,整合行业及竞争对手数据,为企业构建完善战略监控流程、规范和表单,并建立智能决策模型,加速企业的战略执行。

6.监控体系 篇六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事业单位“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消除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淮安市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以下称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第三条

“1+3” 安全监控工作体系: “1”是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以下称监控法);“3”是建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动态管理机制、持续改进机制、系统评价机制(以下称三项机制)。

监控法是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监控事故隐患、职业危害的方法,三项机制是监控法有效实施运行的保障。

第四条

单位应当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履行安全生产职责,保障生产安全。

第五条

单位应当建立“群防、群控、群治”的安全生产监控体系,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

第六条

单位应当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安全职责,确定各级、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人。

第七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工会组织和安全机构。

第二章

监控法内容

第八条

监控法是单位构建“群防、群治、群控”的安全生产网络,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运用现代安全管理的理论、方法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进行有效监控,防范各类事故和职业危害发生的工作方法。

第九条

单位应在下列场所确定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并设置标牌。

(一)有爆炸、易燃、易发生火灾危险的场所;

(二)有触电伤害危险的场所;

(三)有中毒和窒息危险的场所;

(四)有人员高空坠落危险的场所;

(五)有机具、物件挂、绞、碾、碰、挤、压、切、撞、割刺危险的场所;

(六)有灼烫、透水、淹溺、坍塌等危险的场所;

(七)有落物、崩块伤人危险的场所;

(八)粉尘超标和环境污染的场所;

(九)存在噪音、低温、高温、振动、辐射、生物毒性危害危险的场所;

(十)因雨、雪、风等自然因素和其他容易致人伤害、发

生事故频率较高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场所。

第十条

单位应按下列标准划分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监控等级。

(一)A级(红色监控区域):易发生群死群伤,造成重大财产损失,或可能发生重大职业危害事故,对单位造成重大影响。

(二)B级(橙色监控区域):易发生多人伤害,财产损失较大,或可能发生较大职业危害事故,对单位造成较大影响。

(三)C级(黄色监控区域):发生事故的概率较小,伤害程度较轻,财产损失较小,或可能发生一般职业危害事故,对单位造成一般影响。

第十一条

单位应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进行排查评估、分级建档监控。

(一)单位应层层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依靠职工群众,组织人员,深入生产现场,分析排查。

(二)单位应组织有分管领导、安全技术人员和职工参加的评估小组,对排查的问题进行评估,确认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并根据上述监控等级划分依据,确认其监控等级。任何级别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均应先行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三)根据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监控级别,分级登记建档。

(四)凡通过评估,列入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的监控点统一设置分色标志牌,标明监控点名称、危险等级、易发生事故的种类、预防措施、控制要求、紧急处理预案、责任人、检查周期等,组织职工群众定期进行检查。

第三章 三项机制内容

第十二条

三项机制是单位建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动态管理机制、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持续改进机制、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系统评价机制。

第十三条

单位应建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动态管理机制。重点是:

(一)建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点实时监控制度。对已经被监控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点按照监控内容要求进行监控,因出现意外情况导致危险程度升高或通过采取技术、工艺等措施整改后,其危险性消除、降低,应及时进行评估,更新监控内容或进行动态清零;

因单位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新产生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应进行排查评估,确认监控等级;

对生产作业过程中移动危险源点,要采取跟踪监控,使监控点处于可控状态。

(二)建立事故预警制度。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和职业危害,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组织职工现场演练,熟悉应急救援预案要求、内容和方法。

(三)建立职工教育更新制度。单位应对职工加强监控点管理、日常安全教育和现场安全教育,并对录用新人员,贯彻新法规,调换新工种,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情况及时进行职工安全知识更新教育。

(四)建立奖励制度。对职工在监控过程中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和避免事故发生的,单位应当给予一定奖励。

第十四条

单位应当建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持续改进机制。重点是:

(一)建立全员排查制度。单位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发动职工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进行排查,凡是能整改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及时进行整改。凡因工艺、技术等原因难以整改的,实行评估确认,分级分色预警控制。

(二)建立持续改进制度。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点经常检查,形成排查、评估、确认、挂牌、检查、整改、效果评价持续改进的螺旋式循环。

(三)建立创新提升制度。积极吸收安全生产新理念、新规范、新的技术手段、新的管理方法,不断丰富和完善监控工作方法,提升监控法的应用实效。

第十五条

单位应建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系统评价机制。

(一)职工评价。单位应组织职工对生产作业现场设备、环境、人的行为和现场管理进行评价。评价的方法主要采取“职工每日评价,班组每周评价,分厂(车间)每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岗位监控点控制情况进行评估。

(二)技术评价。单位应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对安全生产情况进行评价,或聘请中介机构、安全专家进行评价。

(三)监管评价。各级安监、工会、卫生等部门对本地区单位安全生产的运行状况、“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开展情况、事故发生情况等进行评价。

第四章

作业场所要求

第十六条

单位作业场所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重点监控岗位有监控牌(卡);

(二)作业现场安全警示标志齐全醒目;

(三)职工劳动防护用品穿戴正确;

(四)各种设备设施的安全防护装置和消防、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配置齐全完好;

(五)岗位操作规程和有关制度齐全;

(六)岗位安全台帐记录完整。

第十七条

单位作业场所应设置“三图五卡”。

三图是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流程图、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组织网络图、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示意图,并公布在醒目处。

五卡是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卡、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评价卡、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整改卡、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应急救援处理卡、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职工权利义务告知卡。

第五章

权利和义务

第十八条

单位职工安全生产保障权利。

(一)职工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并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

(二)有权获得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三)有对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的权利。

(四)有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的权利。

(五)有采取紧急避险措施的权利。

(六)在发生安全事故后,有获得及时抢救和医疗救治并获得工伤保险赔付的权利等。

(七)有获得安全生产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权利。

第十九条

单位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应承担下列义务:

(一)在作业过程中必须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

(二)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要的安全生产知识。

(三)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及时向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主要负责人报告。

(四)正确使用和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第二十条

单位应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必要的职业危害检测设备,明确专人定期对存在噪音、有毒有害、粉尘超标和环境污染等场所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告知所在岗位职工。

第二十一条

单位应定期对职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并建立职工健康档案。

第二十二条

单位应按规定为职工发放劳动防护用品,并登记造册。第六章

工作要求

第二十三条

单位应制定《“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实施办法》和有关工作制度。

职工应熟知本岗位安全监控要求,每班必须对本岗位进行安全检查评价,做好记录,发现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及时消除,不能及时消除的应采取必要措施并向上级领导汇报,做好记录。

单位分厂(车间)应明确专人每日对本分厂(车间)的安全生产进行巡查,做好记录。

单位安技部门应将“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纳入日常工作范围,每日对本厂(公司)内的生产岗位进行巡查,做好记录。

单位工会应积极配合行政部门做好“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推行工作。

单位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具体负责本单位“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实施工作。

单位主要负责人为“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实施第一责任人。

第二十四条

各地、各部门应制定“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制度,对所属单位的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和市总工会适时对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的“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落实情况进行指导。

第七章

奖惩

第二十五条

各县(区)、各部门、各单位应将“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纳入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对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推行不力导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依照有关规定对责任人员严肃处理。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7.企业运营核算与监控体系研究 篇七

一、企业运营核算与监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运营资讯客观高效汇集、监控持续完整对协助和引导企业采用对的资源投入、采纳正确的策略意义重大。对大多数企业而言, 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管理当属财务管理, 管理的质量和准确性对企业的发展和运行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企业运营核算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效的运用作业成本法对成本对象涉及的所有作业活动进行动态追踪记录, 在确保成本相关性的前提下细分成本 (费用) 中心并归集资源, 达到成本精准计量之目的。成本信息广泛应用于预算管理、存货估价、产品定价、新产品开发、产品组合决策、自制或购买决策、顾客盈利能力分析及业绩评价等方面, 所以, 运营核算水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监控体系数据支撑度、财务乃至企业管理质量。就富士康淮安厂而言, 运营核算包括电子零件的研发过程核算、生产过程核算、采购和销售作业核算以及其他的经营活动核算。我们运用DMAIC模型, 先定义监控体系KPI指标, 再综合研供产销核算数据、运用因素分析、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等定期开展监控分析, 达到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促进企业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保证企业获得最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实际运营过程中, 需要对每个环节都进行科学合理的核算, 才能为企业领导层提供完整的经营管理数据, 以便及时有效的预警止损及调整发展战略, 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二、企业运营核算与监控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 监控体系局限在固有的会计核算规则、数据、时效及人员素养局限

众所周知, 我国大多数企业监控体系起步比较晚, 监控资讯主要来源于现有的核算数据, 而运营核算也以传统记账、算账模式为主, 更多的是为满足财务会计准则及税务要求, 故监控体系的先天不足有可能造成坐井观天的窘境。而监控方向及范围却在不断拓展, 如从原先单纯制造成本分析细化到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人员设备厂房物料库存等监控, 又如从独立的研发监控向客户及终端市场需求变化分析衍变, 总之, 产供销层面已经历了线面到点线面的全方位监控转变。监控体系当前持续接壤经营策略和核心竞争力思维, 如产品营收获利达成上升至客户贡献度、业务区域贡献度、对标管理等以评估战略规划执行进度, 这就进一步要求我们要不断优化现有核算体系, 提升经营所需数据的完整性与时效性。另外, 目前我国1400万的会计从业人员更多的是账房先生式, 具备管理监控思维的高级人才相对稀缺。每个企业都会出现新的问题、产生新的要求, 而管理就是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故高效监控体系的建立就是创新性、有针对性、系统性的破解固有核算体系及思维的过程, 否则会导致画地为牢、疲于应对、监控无力的持续常态化。

(二) 重视原材料的购买, 轻视原材料的生产环节

企业在购买生产原材料过程中, 会遵循“物美价廉”、“货比三家”的原则, 选购的原材料往往价低且优质, 既节省了生产成本, 也能保证产品的质量。但原材料加工过程中极其浪费, 本来可以生产两个零件的原材料, 加工完成以后只能生产一个, 有的时候甚至连生产一个的材料都不够, 同时, 在生产环节经常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 使得原材料进一步浪费。重视原材料的购买、轻视原材料的生产环节的问题长时间存在, 企业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存在矛盾, 企业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降低生产成本, 最主要的方式就降低员工的工资, 使得企业运营核算的成本和实际生产成本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而且, 企业运营核算和相关监控体系出现独断专行的问题, 也就失去了运营核算的价值和意义。

(三) 供应商的稳定性有待提高

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 企业必须降低采购原材料以缓解花费成本, 才能从整体上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这就要求企业在采购原材料时遵循“物美价廉”、“货比三家”的原则, 在选择供应商时具有很强的自由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 对企业的生产成本有了更高的要求, 企业在购买原材时会对供应商过分压价。但是, 供应商因需要发展和运行, 就会寻找利润更高的企业, 减少对原来企业的产品供应, 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 长此以往, 原企业的供应商就会越来越少、质量越来越低, 可能导致没有足够的材料进行生产, 非常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运行。同时, 作为电子产品配套零件, 更新换代速度比较快, 面临的市场竞争也非常激烈, 而且, 零部件对应的原物料比较依赖稳定的供应商, 如果经常更换原物料的供应商, 导致相同的零件却拥有不同的性能, 大大降低了终端品牌的客户满意度, 不利于企业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三、优化企业运营核算与监控体系的措施

(一) 建立完善的企业运营核算与监控体系

企业运营核算与监控体系的建立过程要适当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 并结合本企业具体情况, 制定出科学、合理、规范、有效的企业运营核算与监控体系。建立企业运营核算与监控体系, 一定要避免出现间隙问题, 否则就会影响企业运营核算与监控体系运行的效率。同时, 企业各个部门要做好自己本职工作, 及时和其他部门取得联系, 多角度、全方位的建立一个完整的企业运营核算与监控体系。体系建立要秉持“逻辑-数据-专业知识”的理念, 笔者目前所在的淮安厂各监控指标均以速度、弹性、品质、成本、技术附加值为导向, 从企业的销售、产品、定价、制造等策略展开, 如组织人力布局、新生意项目、研发案进度、生产准备状况、生产实际良率、效率、交期、客户满意度、品质客诉, 综合评估企业目前状况及未来改善空间。体系建立还要在研发评估规划设计验证、物料请采购验收入库、生产收发料人力设备排配、销售物流等核算相关讯流对应单证环节事先植入产业、产品、客户、销售区域等因子, 以便所属法人及集团的合并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可从以上多个维度勾稽生成, 实现管理报表与财务报表融合的目的, 进而动态监控运营战略所聚集的产业、产品、客户、销售区域营收获利及贡献度。还要特别注意中长期规划、年度预算、实际核算涉及之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数据的计量规则口径, 要谋定而后动, 务必兼容。除此之外, 要从德能勤绩着手, 定期加强核算人员和监控人员培训力度, 使其摒弃差不多、隐瞒的心态, 据实核算监控运营成果, 有效引导各责任部门, 以使命必达的执行力来贯彻企业经营目标。适时邀请企业运营核算与监控体系权威人士和专家, 通过讲座的形式提高员工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从而保证企业运营核算与监控体系相关制度和政策落实到每位员工身上, 同时, 派遣优秀员工到其他单位学习, 为建立行之有效的企业运营核算与监控体系奠定良好基础。我国企业运营核算与监控体系起步比较晚, 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 在各大高校要设置相应的课程。

(二) 加强和供应商的联系

企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 就必须有足够的、稳定的、可靠的供应商。尤其是电子零件生产企业、终端电子企业更新换代比较频繁, 可能今天开发出一个零配件, 竞争对手明天就能生产同样规格产品, 每天的生产量在逐渐增多。这就需要电子零件企业有极其稳定的供应商提供原材料以保证生产的流畅性。加强和供应商的联系和沟通, 同时, 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生产状况和销售状况, 及时和供应商取得联系并协调原材料的价格, 供应商不能为了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 肆意提升原材料价格, 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企业也不能过度打压价格, 迫使供应商寻找经济效益更高的企业。在选择过程中, 不但要加强对材料成本的控制, 还要加强对运输成本的控制, 企业在运营核算过程中, 要综合考虑材料核算和物流核算, 加强企业的成本核算控制。

(三) 企业运营和监控过程中要降低风险成本

企业要想建立科学合理运营核算与监控体系, 除了要加强材料选购、施工环节的监控, 还要对运营各个节点进行成本监控。及时对生产过程中的预测成本和实际成本进行对比, 找到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对构建完善的企业运营核算和监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 引入电子信息化软件, 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核算任务量, 还能提高核算的准确性, 进而保证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总之, 运营核算与监控体系对企业发展运行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能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保证企业获得最大化的经济利益。我们还要持续完善ERP中的财务、销售、采购、生产等模块, 提升核算监控能力, 提高用户满意度, 拓宽市场, 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长期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 企业运营核算与监控体系的构建对企业的发展和运行非常重要。本文通过查询大量的文献并结合在富士康科技集团淮安厂多年工作的经验, 首先, 分析了企业运营核算与监控体系的重要性;其次, 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最后, 提出建立完善的企业运营核算与监控体系、加强和供应商联系、企业运营和监控过程中要通过降低风险成本的方式优化企业运营核算与监控体系, 希望对相关单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灿.基于信息集成的企业运营监控体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 2013.

[2]朱晓明.低碳经济下火电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研究[D].南华大学, 2014.

[3]李荣华, 李国良, 侯培建, 冯来法, 杨付忠, 徐鸿, 康彤, 谭真勇, 金小伟, 胡明安, 蒋梅, 杨果.财务集约化管理体系研究与应用[A]..全国电力行业企业现代化管理创新5年经典案例集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5年第一期增刊) [C], 2015 (04) .

[4]张帆.生命周期视角的创业企业运营质量监控体系设计[J].国际商务财会, 2016 (02) .

[5]薛颖丽.工业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监控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 (13) .

8.高校教学质量的保障与监控体系 篇八

一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研究现状

在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研究方面,大多数高校采取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教学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等形式来保障教学质量,这也给高校带来了很好的实践效果,使教学质量得到大幅的提升。首先表现为健全了教学管理体系,各系各专业之间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各司其职;其次,健全了有关日常教学管理制度,使教学管理工作有条有理,从制度层面给予最大的保障;再次,加大了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检查力度,增加了对教学管理过程的监控和反馈机制;最后,强化了对教学管理工作运行过程的管理,保证了整个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同时,各位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教学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并且逐渐渗透到课堂教学和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教师认真备课,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进行生动教学等等,都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另外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也不断的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做好科研工作,以期提高课堂成效。

尽管总体上各个高校都在按照质量工程的要求严格执行,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高校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一是高校教育经费投入比例匹配不上在校人数的增加,出现师资短缺,经费相对投入不足的现象;二是高校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学科专业结构与社会需求不和谐,教学质量出现下降,部分专业的毕业生出现相对过剩等问题;三是高校教学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教育理念落后,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化,学生们的人文精神、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不足。因此,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研究已经成为各高校普遍关注的问题。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到,要加强对高校的教学工作评估,逐步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鼓励高等学校要努力探索和建立本校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机制。

二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教学质量的内涵不仅体现学生在学校所获得知识的多少,同时还应包括为学生离校后就业和生活所做的准备和持续的追求人生目标的能力。高校的教学质量主要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即教师教好课,学生上好课,最终的目标是体现在培养人才上面来。教学质量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因此,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当前新形势下高校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1专业设置

加快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步伐,尽快形成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管理的良性运行机制,1999年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里详细地对专业设置做了规定。特别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专业设置的改革解决了与社会经济发展脱节的问题,但也存在专业滞后、刚性过强等问题。在新形势下专业设置不仅要以学科为本位设置专业,同时还要兼顾到社会需求本位,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市场反馈的信息来审视和考虑高校的专业设置问题。课程是专业的细胞,通过对课程的定位、整合和重组优化课程体系。

2本科人才培养计划

学校要确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制定与修订人才培养计划,搭建好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第二级平台。本科人才培养计划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规格要求的总体计划实施方案,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过程的法律文本。人才培养计划(教学计划)的优劣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在人才培养计划中,首先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积极推行因材施教,力求把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达到较好地结合;其次把素质教育的思想落实到方案之中,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是本科阶段的教育目的;第三是完善课程建设,优化课程设置。最后是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

新一代信息化校园建设的真正内涵和发展趋势就是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学生既是学校的培养对象,也是学校的服务对象,“一站式”服务中心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少跑路,少找人”,将学校工作向方便学生转变,努力为学生解难事、排忧事、办实事的切实之举。“一站式”服务中心主要包括信息的发布、咨询、服务和交流等方面,涉及到部门有学工部、教务处、财务处、后勤部和科研处等学校机构。所提供的数据包括教师、学生和学校的综合性数据。如教师数据中心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财务信息、科研信息、资产信息、教学信息、生活信息等。学生数据中心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财务信息、学习培养信息、住宿信息、生活信息等。个人只需要通过“一站式”服务中心平台的统一入口进去即可,方便操作,办事效率高。

4完善教师队伍

在科教兴国战略中,高校担负着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和知识创新的双重使命,自然教师肩负着此项重任,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学的好与坏直接体现在教学质量当中。因此,要充分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要采取有力措施,为教师创造学习、培训的机会和条件,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与教师个人的发展有着因果关系,科学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仅关系着教师自身的客观需求,也引导着高校改革的成功。学校通过改善教师待遇,建设激励机制,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优化队伍结构,完善培训体系,创新聘用方式等手段来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从而保障教学质量。

三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高校要重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注意发挥它们在深化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中的重要作用。在质量监控方面,建立融计划、组织、控制和监督于一体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对教学全过程的管理和监控。一是要进行日常的教学检查,并且要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对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毕业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等重点工作和改革、建设项目都建立专门的检查、评估、评优制度。学校教学评估专家组、院系部教学质量考评组,各级教学行政,以及教学主任、教学秘书例会制度等构成了教学质量监控网络。通过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学生和毕业生问卷调查、校院两级检查性听课活动和总结交流等建立了一套比较全面科学的教学信息采集与反馈系统。二是积极开展学生评教、教师评教活动。三是加强对毕业设计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与管理。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教学过程是高等学校实现本科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培养阶段。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是在大学期间学生毕业前的最后学习阶段,是学习深化和提高的重要过程;是学生运用已学过知识的一次全面总结和综合训练;是学生素质与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对学生的毕业及学位资格进行认证的重要依据;是衡量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因此,搞好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四是加强对毕业设计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与管理。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教学过程是高等学校实现本科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培养阶段。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是在大学期间学生毕业前的最后学习阶段,是学习深化和提高的重要过程;是学生运用已学过知识的一次全面总结和综合训练;是学生素质与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对学生的毕业及学位资格进行认证的重要依据;是衡量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因此,搞好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五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以保证学校的教学工作、教学改革工作顺利进行,促进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管理工作人员素质和学生素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年鉴(2009)[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马丽娟.大众化阶段教学质量的评价与保障体系的思考[J].黑龙高教研究,2008.

上一篇:小学生生命励志演讲稿下一篇:有趣的“钓鱼”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