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组织生活制度

2024-06-18

基层党组织生活制度(共8篇)

1.基层党组织生活制度 篇一

关于组建基层民主生活会的通知

为了加强公司制度建设,健全公司内部民主管理,加强公司内部监督,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根据上级要求,在公司内部组建民主生活会。六月开始实施。

1、民主生活会的主要内容:

民主生活会主要是围绕贯彻执行公司的战略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情况;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艰苦奋斗,团结进取,遵纪守法的情况;坚持走群众路线,改进领导作风,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员工的情况及其他重要问题,结合领导班子成员的自身情况,进行检查,总结,统一认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2、参加民主生活会人员

采取推荐选拔的办法,选取各线别优秀员工。比例为20:1,由制造部、品保部提供人员名单,根据会议内容和实际需要,可适当确定列席人员。

3、召开会议的要求:

基层员工的民主生活会每半月进行一次,原则上各参会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应安排时间进行。如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召开的,要及时向组织人员说明情况,并及时进行补开。

4、民主生活会要把握以下环节:、做好会前准备工作。

民主生活会召开前,主要组织人员应确定开会时间和主要议题,并提前将会议议题上报相关领导,待同意后,再把会议时间和议题通知参加会议的每个成员。组织人员在会前,应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公司内部员工意见,并将意见整理归纳后在生活会上予以通报,并提出整改措施,给员工答复。组织人员与员工之间要开展谈心活动,沟通思想,做好引导工作。、参加会议的成员应本着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围绕会议主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实事求是地指出各自的缺点和不足,分清是非,提高认识,严以律已,宽以待人。管理人员,要增强民主意识,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依靠自身的力量解决员工内部的矛盾和问题。列席人员可以对管理人员及其它成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3、要针对生活会上检查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在适当的时间范围内向领导和员工通报,接受广大员工监督。

5、民主生活会的检查与考核

各部门经理和主管在必要时也应参加基层民主生活会。公司高层应每半年检查、调阅一次基层民主生活会记录,对基层员工召开民主生活会情况予以通报。

2.基层党组织生活制度 篇二

一、基层党组织生活的内容

基层党组织生活主要依托党支部、党小组开展, 内容一般包括:对党员进行党的知识教育,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及有关业务知识, 传达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文件、指示,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发展党员, 处理违纪党员和不合格党员, 开展适合党员特点的各种形式的活动。目前, 基层党组织生活主要形式有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党课、民主评议党员等。

以党支部来说, 目前主要有7项组织生活制度: (1) 会议制度: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 (2) 党日制度:每周用半天时间进行党的组织活动。 (3) 党课制度:每月进行一至两次党课教育。 (4) 报告工作制度:支部委员会按季度或工作阶段, 向支部党员大会作工作报告和自身建设情况的报告。 (5) 民主生活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支部委员会或支部党员大会进行交心通气,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增强团结, 改进工作。 (6) 党员汇报制度:党员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工作和完成支部分配任务的情况。 (7) 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对党员特别是干部党员的思想、工作、作风和模范作用, 采取党内与党外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议, 一般每年一次。

二、基层党组织生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 当前基层党组织生活主要存在的问题

1. 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落实情况不好。

党的组织生活制度, 涉及表决、学习 (理论学习和参观考察等) 、汇报、交流、监督 (批评与自我批评) 、服务、民主评议等多方面的内容。但从实际情况看, 基层党组织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普遍不到位。最严重的情况是一些支部除了进行表决 (选举、处分党员) 、组织参观考察等活动外, 其他组织生活一概不开展。比较普遍的情况是有选择性地落实一些组织生活制度。能够完整开展所有组织生活的支部属于极少数。

2. 党的组织生活质量不高。

从集中学习情况看, 理论学习、时政学习和党课走形式的情况比较普遍, 主要读读报纸、看看电教片、传达上级精神, 学习方式过于生硬, 学习内容过于空泛, 党员对集中学习内容感到枯燥和厌烦, 学习效果普遍不佳。参观考察本是一种比较好的活动方式, 但由于普遍不进行总结、引导, 结果沦为纯粹的观光旅游休闲。从组织生活的内容看, 不少支部开展组织生活时, 搞得最多的是参观考察和休闲娱乐活动, 而很少开展学习、服务、报告、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活动。党组织生活变成“缴缴党费, 读读文件, 看看片子, 碰碰杯子”, 内容与形式不够丰富, 组织生活流于形式, 参与者心态淡漠, 参与积极性很低。

3. 组织生活受党内权力影响较大。

党章规定:“不允许有任何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的特殊党员。”但实际上比较普遍的情况是领导干部的双重组织生活往往落实不了, 而且领导干部职务越高、权力越大, 越不参加组织生活。一些领导干部几乎从不参加支部组织生活。领导干部这种反面示范, 对组织生活的正常开展形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4. 服务党员做得很不到位。

党组织为党员提供服务, 其内容应该是很丰富的, 例如:通过组织学习帮助党员提升理论分析水平与能力, 深入理解党的重大政策, 帮助党员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帮助党员在党组织活动中发挥个人特长、提升成就感, 等等。但是, 目前除了偶尔开展帮扶困难党员活动外, 其他服务开展得很不理想, 特别是不注意创造让党员发挥个人特长的机会和条件, 党员个人在组织中缺少成就感。

(二) 主要原因

1. 对基层党组织生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组织体系的基础, 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组织生活是组织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所谓基础性工作, 就是指很重要, 缺了它不行。不仅起不到教育、监督、约束作用, 反而降低了党组织的影响力、号召力, 削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如果党组织主要靠执政的权力吸引党内外人士, 主要靠干部任用这个权力来影响党内外人士, 则其后果是非常危险的。任何一个组织如果缺少活力, 就无法对其成员产生吸引力, 无法产生归属感和凝聚力、战斗力。因此, 纵观基层组织生活存在的种种问题, 归根到底, 在于我们对基层组织生活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2. 对基层党组织生活重视不够。

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虽纳入了组织生活的内容, 但着重检查记录, 基本没有对组织生活质量、效果的测评考核。党建研究方面更注重研究时髦问题, 没有重视研究如何有效开展组织生活这类基础性问题。不少单位开展党组织活动的经费不能保证。在开展理论学习、党课方面, 对基层党组织的负责人理论培训严重不足, 上级党组织又往往没有提供理论宣讲服务, 导致基层党组织理论学习内容空泛。

3. 党内权力干预组织生活的正常开展。

现有的党内权力体制使得党内握有权力的各级主要领导干部客观上处于强势地位, 并且在党内的强势程度与其所处党内权力体系的位阶高低、手里权力大小成正比, 而一般党员和干部则相应处于权利弱势位置, 很难对党内权力进行强而有力的制约与监督。在这样的权力结构特性下, 党内同志之间的平等合作奋斗关系就会被扭曲成一定程度上的权力依附关系, 出现以权力意志支配党内关系、处理党内事务的潜规则, 党章制度的权威也就被权力意志权威所取代。而一旦下级对上级存在着权力依附关系, 党内民主就难以保证。

三、提高基层党组织生活质量的对策

党的组织生活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手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之一, 是我党之所以组织严密而且有战斗力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党的组织生活, 对党员进行有效教育管理和凝聚感召, 促使党员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这既是党的一贯传统, 又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 提高基层党组织生活的质量, 增强效果, 具有非常迫切的现实意义。

(一) 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生活

思想上的重视要体现在行动上。在党建目标管理中要增加基层党组织生活的分量和分值, 目标考核要更加科学, 从仅仅考查记录、定性考核等形式上的内容, 转到更加注重考核组织生活的质量和效果, 要设置组织生活质量、效果等满意度测评等定量指标。要加强对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理论学习辅导骨干的培训, 以便提升理论学习、政策学习的质量。在党建目标管理中应该对党组织活动经费的保障情况进行考核。

(二) 鼓励创新

学习借鉴组织行为学关于团队建设的成果, 运用管理科学的理论指导开展基层党组织生活, 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组织行为学对如何建设团队, 尤其是对如何提升团队凝聚力, 有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证成果。这些成果完全可以运用到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来。吸收借鉴这些成果方面我们做得非常不好, 今后大有可为。按照团队标准和方法建设党支部, 将取得丰硕成果。要鼓励组织生活内容和形式创新。如江安县采取参与对象多元化、组织策划社会化、活动形式开放化、成效评估科学化的方法, 在创新组织生活内容与形式上进行了非常有意义的探索, 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上海在开展组织生活集中学习方面, 对论坛模式、项目模式、团队模式、网络学习、职业设计、专家讲座、岗位练兵等进行了积极探索。

(三) 领导带头示范

团队建设理论指出, 团队领导的示范带头作用是团队建设的关键内容之一。如果领导干部不带好头, 经常围着盘子、牌桌转,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就会是一句空话。因此, 要加强党内民主建设, 强化党内监督。要通过制度性设计, 促使领导干部在组织生活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领导干部讲党课的情况、质量和效果, 以及领导干部在组织建设中的示范作用, 要纳入党建目标管理测评。

(四) 营造条件促进党员个人成长

要通过组织学习, 让党员提升自身水平与能力。要通过开展活动让党员有机会展示自身特长, 从而提升成就感, 避免只有职务晋升提升成就感的狭窄思路。组织开展公益帮扶活动也是帮助党员个人提升个人价值和荣誉感的重要途径。这方面美国有实证研究成果。美国一些地方由于天灾造成房屋被毁, 中产阶层家庭的财产损失特别严重, 导致家庭主要成员感到绝望。而社区组织通过组织他们参与社区救灾和重建, 让他们帮助比他们更穷的人, 使他们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自身的价值, 从而转移了财产损失的悲痛, 重树了生活信心。我们在社区共建中要借鉴这些实证成果。

机关基层党组织汇集一大批优秀的党员和党务工作者, 机关所从事的各项服务最能体现求真务实、服务发展的精神, 机关基层党组织对提升党组织生活质量的挖掘空间相当巨大, 相信只要开动脑筋, 调动广大机关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机关党组织生活在内容和形式就会有长足的发展, 机关党员面貌也会日新月异。

参考文献

[1]王桂英.不断创新党的组织生活[J].上海党史与党建, 2008, (12) :49-50.

[2]董越.对基层党支部落实组织生活制度的调查[J].党建论坛2009, (1) :12-13.

3.基层党组织生活制度 篇三

关键词:基层党支部 组织生活 制度执行

0 引言

制定和执行好基层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制度,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要措施,也是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必然要求。

1 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这一制度在执行上存在着许多难点,已经影响了党的建设

1.1 对组织生活认识上的淡化,削弱了执行组织生活制度的坚定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基层同志认为,企业的中心工作是搞好生产经营,企业党组织是围绕生产经营来开展工作,目标都是一致的,直接依靠行政组织的作用,干好我们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由此,对于是否严格执行组织生活制度就有了不要太认真的心理。由于淡化了对组织生活重要性的认识,也就不同程度地削弱了执行党组织生活制度的坚定性。主要表现是,一些支部的领导同志忙于事务性工作,忽视组织生活;有些党员和党员干部也不能主动自觉地参加组织生活。缺乏通过认真自觉地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达到加强党的建设目的的正确认识。

1.2 组织活动时间上的矛盾,滋长了执行组织生活制度上的自我原谅性。基层的多数党员均在生产一线倒班作业或从事重要岗位及领导工作。因而,组织活动难以集中,开展系列教育难以实施。于是,一些跨班次的支部和党小组,在组织活动时不得不把一段时间以来的工作集中到一起,顾了此而忘了彼,顾了量而顾及不了质。结果出现了组织生活不及时,内容不集中,系统性和目的性不强等问题。当上级组织提出其问题时,推托搪塞,往往有一种在困难面前盲目满足,在制度规定面前存有自我原谅的心理。

1.3 组织生活方式上的呆板与单调,缺乏执行组织生活制度的吸引力。仅以党员教育工作为例,目前的教育多是通过“三会一课”来进行的,其形式多年一贯制,一些现代化的教育方式仍没有引入党员教育中来。许多党员对广播电视所体现出来的方式抱有浓厚的兴趣,这些新颖活泼的方式确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而对目前基层党支部所采用的比较呆板的组织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厌烦心理或者只是机械地接受。因此,收到的效果很不理想。

1.4 组织生活内容与实际结合的不紧密,降低了党员对执行组织生活制度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信赖性。其主要表现在支部工作的总体构想上照抄照搬上级的工作安排或者套用文件;班子成员存在的问题不那么涉及或避重就轻;支部作用上是保证多,监督少,不愿监督或不敢监督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在党员教育管理上存在着对党员的思想脉搏把握不准,党员关心的问题不能有效解决等,致使管理教育与解决思想实际相脱节。

1.5 组织生活质量的下降,影响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制约了党组织的先进性。一些支部照搬上级组织的要求,被动地开展活动,而活动前准备不充分和不能按上级要求开展组织活动,存在临时组织穷于应付,却在记录上做文章的现象。对需讨论的重大问题敷衍了事,较为严重地削弱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集体领导的作用。党员汇报制度只有形式上的内容,很少有反映实质性的问题,不少应该掌握的信息却来源于党外,造成了党组织的被动,削弱了党组织的威信。

2 鉴于目前基层党支部在执行组织生活制度上的难点,已到了必须下大力气加以克服和解决的程度,应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便有的放矢地加强党的建设

2.1 要认清形势,提高对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重要性的认识 制度是执行路线的保证。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制度既是搞好党的建设,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又是支部通过严密的组织生活强化班子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领导和影响职工群众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因此,必须要明确三个问题:首先,要明确基层党支部的地位、作用和职能,懂得和了解在经济建设中党组织地位、作用、职能的不可替代性。其次,要懂得和了解特色理论是党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和探索形成的,党的基层组织和全体党员按照这个理论开展工作是责无旁贷的义务。再次,按照上述要求,只有加强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才能保证党的领导职能的正确行使,才能保证党的方针路线执行的不动摇。

2.2 要区分情况,精心组织,合理地安排组织生活的时间 针对支部组织生活在时间上的矛盾,采取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的方法,是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执行的一项重要保证。首先,要破除组织活动时间都要安排在八小时内来进行的观念。党员多在生产一线从事重要岗位和领导工作,如果安排在工作时间活动,即影响工作也难以保证活动质量和人员。其次,针对组织生活的内容合理安排时间。理论性系统性较强且需要相对时间保证的内容,可由党委集中组织进行,党课和“三会”的内容则应由支部进行。形成系统的内容集中搞,具体的内容系统搞,可解决时间和质量上的矛盾。再次,四班运转单位的支部,每次组织生活安排的内容不要过多,在活动时间的选取上,注意不要都赶在一个班次,避免使其它班次的同志总是从家里赶来参加组织生活。

2.3 要坚持继承和创新的原则,不断地总结探索新的组织生活方式 在党的组织生活的方式上要坚持继承和创新的原则。仅以党的“三会一课”制度为例,不能总是习惯拘泥于在会议室内进行,可根据内容需要走出会议室。如生产上的难题和关键环节上的攻关奉献活动,烈士陵园话理想,党的基础知识竞赛于郊外等。活动的方式上要新颖灵活,善于调动与会者去独立思考问题,许多问题不是一开始就能为人们所接受的,要拿出观点和问题,让大家去讨论,去争论,即使不能弄得十分明白,也比我们去喋喋不休,硬性去灌输所取得的效果要好。鉴于此,活动上可采取宣讲讨论、专题发言、知识竞赛、演讲、参观访问、回顾对比、形势报告、电化教育等。通过立体性全方位的方式,增强活动内容的知识性、趣味性,满足党员求知求新的要求,增强吸引力,促进参加组织生活自觉性的提高。

2.4 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解决矛盾人手安排好组织生活内容 组织生活内容的安排至关重要。要注意搞好调查研究,找出主要矛盾和问题。安排好组织生活内容应注意三个问题:首先,支部班子对于容易产生争议或敏感的问题,该讨论的必须要集体讨论决定,这样做有利于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有利于班子的团结。其次,不要担心接触班子成员思想实际,搞好必要的监督会涉嫌闹不团结、争权夺势,而不接触不去监督。要做到讲团结讲谅解,既要相信班子成员的觉悟,又不失原则,无原则的团结反倒会产生负效应。再次,支部工作内容的安排上,避免唯上不唯实当二传手。要注意结合本单位实际,搞好针对性强的内容安排,使党员感受到活动内容贴近实际,既能学到知识,又能解决实际问题。

2.5 要瞄准支部工作目标,严格管理,提高组织生活质量 目前,支部工作已实行目标管理,提高组织生活质量是确保支部工作目标实现的关键。为此,还要建立和形成对组织生活制度执行上有关质量的检查措施。首先,本级组织要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下级组织党内活动的各种记录。通过检查看是否正常活动,看活动安排是否得当,看活动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检查后签属意见。起到督促、激励、指导的作用。其次,找有关人员了解所在单位组织生活的情况,听取意见和要求。这样可以认证记录上的内容,验证活动的效果。再次,定期或不定期的通报组织生活制度执行的情况。顺应党内同志都不甘落后的心理,将组织生活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通报,也可起到指导工作,改进不足,学习先进,促进制度执行的积极作用。

4.基层党组织各项制度(范本) 篇四

“三会一课”制度 党员定期汇报制度 民主生活会制度 支部组织生活制度 支部中心组学习制度 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党员学习制度 党员联系群众制度 党内监督制度 党员教育制度 党费收缴制度 党员管理制度

预备党员及积极分子培养、教育、考察制度 党员发展制度

“三会一课”制度

为健全党的活动,加强党支部建设,特制定本制度。

一、党支部“三会一课”,是指党支部的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和党课。“三会一课”是党支部活动的基本阵地,也是党员参加党的活动的基本要求。

二、“三会一课”的主要内容

(一)、党员大会的主要内容:

1、讨论并通过党支部工作计划、总结和专项活动方案;

2、选举党支部委员会组成人员;

3、审议发展党员、党支部和党员评议结果及党员处理事项;

4、其他须经党员大会讨论决定的事项。

(二)、支委会的主要内容:

1、讨论提出党支部工作计划、总结和专项活动方案;

2、讨论提出党支部委员会选举候选人初步名单和选举办法;

3、讨论制定党员发展工作计划,讨论提出党支部和党员评议结果的意见(草案),讨论提出对党员处理的意见(草案);

4、讨论研究党支部工作的其它事项。

(三)、党小组会的主要内容:

1、学习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讨论决定党小组活动的计划、方案;

3、民主评议党支部和党员,并就评议结果提出初步意见;

4、开展民主生活,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对违纪党员提出处理的初步意见;

5、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讨论联系群众和思想工作的事宜;

6、讨论培养发展党员的初步意见。

(四)、党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基本理论,讨论和方针政策以及党建思想工作的有关知识。

三、时间安排:

党员大会每半年一次,一般安排在每年6月和12月召开,如有临时议题,可增加党员大会次数。

党支部委员会议每季度一次,根据党支部实际工作情况,可适当调整。

党小组会议每月一次。党课每半年一次。

四、工作要求:

1、“三会一课”必须指定专人做好会议记录,作为党支部工作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受党委检查考核。

2、“三会一课”要做好签到工作,便于统计党员参加党的活动的情况,作为全年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依据。

3、党员大会和支委会议,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对形成决议的问题须进行表决。

4、“三会一课”按照“业余、小型、分散”的原则安排,讲求实效。

党员定期汇报制度

一、每个党员都要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工作。

二、汇报的内容可以是党员自己的学习、思想和工作情况,也可以是其他党员的模范事迹、不良倾向或问题。

三、党员汇报要抱着对党负责、对同志负责、对事业负责的态度,忠诚老实,实事求是。

四、党员汇报可以是在党的组织生活会或党小组会上,也可以单独找党组织负责人汇报。

五、长期外出的党员,必须以书面形式,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工作。

六、党组织要认真听取党员的思想和工作汇报,做好记录,并做好个别党员的思想工作。

七、对长期不汇报思想的党员,要进行必要的批评教育。

民主生活会制度

一、党支部每一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每位党员针对自己思想实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二、会前要确定好中心议题提前通知党员。每位党员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拟好发言提纲,做好充分准备。

三、在生活会上,要本着与人为善、团结向前的原则,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坦诚不恭地交流思想、务求实效。

四、对于群众关心的问题,会后要将检查情况和整改措施公布于众,接受群众监督,以利改进。

五、定期向上级组织部门汇报班子的思想、工作、作风情况,按照上级的要求及时报送生活会情况和会议记录。

支部组织生活制度

一、坚持正常的党组织生活,不折不扣落实“三会一课”,即:每半年召开一次支部大会;每季度召开一次支部委会;每一月召开一次党小组会;每半年上一次党课。

二、认真组织全体党员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党在新时期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科学,文化、业务知识,积极参与党的思想、组织建设等活动,坚决执行党的各项决议。

三、每个党员必须自觉参加各项政治活动,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不议论散布任何与党相违背的一切言论,不参与邪教组织活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四、每个党员必须履行党员应尽义务,坚持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处处、事事起模范带头作用。

五、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到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

六、每个党员都要自觉参加组织生活会,定期向组织汇报思想工作情况,按时交纳党费,履行权利,积极培养和发展新党员。

支部中心组学习制度

一、支部中心组成员必须按时参加镇、支部组织的各类理论学习和辅导。

二、保证理论中心组学习期间,每月集中学习一次。

三、每名中心组成员必须备有理论学习专用笔记本,每年笔记要在1万字以上。

四、每名中心组成员都要结合自己思想和工作实际,每年至少撰写一篇学习论文。

五、如遇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参加学习的同志,必须经理论中心组的组长批准后方可准假。

六、年终根据个人的参加学习情况、论文写作情况进行评比和考核。

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一、评议内容

1、学习、宣传、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情况,在政治、思想、行动上同党中央和上级党委保持一致情况。

2、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市场经济理论及法律、法规知识情况。

3、参加组织生活会和支部活动情况,缴纳党费情况。

4、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在两个文明建设中能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情况。

5、自觉地维护安定团结、识大局顾整体,严格遵守党纪、政纪、法规情况。

6、认真执行党的决议,坚持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国家三者的关系,在群众中有良好的形象情况。

7、秉公办事,廉洁奉公,关心群众疾苦,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情况。

8、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支持好人好事,反对坏人坏事情况。

二、评议时间

每两年进行一次党员民主评议工作。

三、评议方法

按照区委组织部的要求,采取书面自评和民主评议相结合的办法。

四、评议要求

每个党员要积极参加民主评议,要认真严肃、态度端正,评议结果要存档。

党员学习制度

一、党员必须加强政治、文化、业务、政策、理论等方面的学习,不断提高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和政治业务素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对本职工作的要求。

二、党员的学习采取党支部组织的集体学习,以党小组为单位学习和党员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办法。集体学习一般每月不少于一次,以党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每月不少于二次,党员个人要坚持经常自学。

三、党支部组织集体学习的内容。主要是:

1、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及区委、区政府的重要文件及领导人的重要讲话;

2、党章及重要时事政治;

3、马桥镇党委、党工委指定的学习文件;

4、重要的经济理论和专业知识。

四、党小组组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1、市以上各级领导的重要讲话;

2、重要的文件和报刊文章;

3、现实工作迫切需要的理论和专业知识;

4、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内容。

五、党员个人自学的内容主要是:

1、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毛泽东、邓小平重要论著;

2、重要的文件和报刊文章;

3、本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

六、各种类型、不同内容的学习,都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政治学习、专业学习与强化共产主义理想、职业道德、廉洁勤政、改革开放的现实结合起来,与上级党组织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七、党支部和党小组组织的集体学习,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如辅导座谈,边学边议,交流心得体会等。

八、党员学习要制定具体计划,突出重点,并认真抓落实,每半年进行一次总结。

九、党支部和党小组组织的集体学习,都要建立考勤制度,指定专人记录和考核。全体党员要遵守学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党员联系群众制度

1、党员要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作风,由党支部确定,结合本人工作岗位,联系1—2名非党群众。

2、党支部要定期向党员交任务、提要求,建立党员联系群众登记簿,作为党员联系群众情况的考评依据。

3、党员要和所联系的群众谈心、家访、帮思想、帮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4、党员每季度要向党支部或党小组汇报一次联系群众情况。

5、党支部每季度对党员联系群众工作进行一次检查总结,党委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查,并纳入“创五好支部”活动的主要内容。

党内监督制度

一、党内监督的目的是:保证党员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党内监督主要内容是:

1、能否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执行党中央、上级组织和支行组织的决议,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维护党中央的权威。

2、能否参加党组织生活,履行党员义务完成党组织分配的工作任务。

3、能否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实行民主科学决策。

4、能否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认真调查研究,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5、能否尽职尽责,努力工作,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领导干部能否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

6、能否坚持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及有关规定。

7、能否廉洁自律,遵纪守法,严格按照制度办事;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8、能否坚持原则,敢于同各种错误倾向和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

三、实施监督的主要办法:

1、定期检查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情况,并向全体党员通报。

2、开好民主生活会。会前,收集党员、群众对党组成员的意见,如实转告本人或者在会上报告;会后,监督党组成员根据党内外群众提出的主要意见进行整改,并如实向上级党组织报告。

3、了解并掌握党员思想、作风和工作情况,及时向党组织反映,对于群众意见较大的党员干部,要及时谈话提醒,问题严重的要按照有关规定查处违纪行为。

4、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全体党员大会,听取主要工作情况通报。

5、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

6、如实向上级党组织反映本单位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情况。

党员教育制度

为了不断提高党员素质,使每位党员在思想、工作、作风上保持先进性,制定党员教育制度。

一、遵循的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正面灌输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分类指导,分层施教;坚持加强教育同改进管理、严肃党纪相结合;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

二、主要任务: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全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充实党员;用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党员。

三、教育内容:

1、加强党员宗旨观念教育,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坚持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做到清正廉洁,保持党员的一身正气;做到“三个珍惜”,展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党员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4、加强团队意识教育,促进和谐,不断提高党组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四、教育方式:党员教育工作由政府党组负责组织实施。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学习先进典型,明确努力方向;用反面典型教育,起警示作用;开展实践活动,确保教育成果。

党费收缴制度

根据中组部《关于共产党员交纳党费办法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1、凡有工资收入的共产党员,每月以比较固定的经常性工资收入总额为基数交纳党费。

2、交纳党费比例严格按中组部规定执行。即党员月收入在400元(含400元)以下者,按0.5%交纳;月收入在400元以上至600元(含600元)者,按1%交纳;月收入在800元以上(税后)至1500元(含1500元)者,按2%交纳。党员按季度向党组织交纳。

3、党员自愿交纳党费者,支部应予鼓励。

4、党员无正当理由六个月不交纳党费者,视为自行脱党。

党员管理制度

为了使党员管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制定党员管理制度。

一、基本任务:引导党员严格履行义务,保障党员充分行使权利;组织党员参加党的活动;严格党员组织关系和党籍管理;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

二、基本要求:指导党员编入党的一个组织,使每个党员都置于党组织的管理监督之下;通过严格管理,使党员认真履行党员义务;通过严格管理,使党员正确行使党员权利。

三、基本原则:坚持从严治党原则、注重实效原则、制度规范原则、组织管理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原则、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四、党员管理的方法:一是坚持用党章以及各类党内法规严格规范党员的行为。这是党员管理最根本的依据和最重要的要求。二是严格组织生活。这是加强党员日常管理的主要途径。要坚持和完善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组织生活会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谈话制度、谈心制度、党员定期汇报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费收缴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等等。三是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要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

预备党员及积极分子培养、教育、考察制度

一、制定好发展计划,每年要高速充实积极分子队伍,确定一般、重点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

二、对预备党员和列入发展计划的积极分子要下专人负责,定期谈话,指出优缺点,并做好每季度的考核写实。

三、党支部每季度要对积极分子思想动态进行分析,抓住主要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

四、党支部对发展对象,要定期做出鉴定,并及时填写好积极分子考核记录,党工委半年检查一次。

五、党支部平时要在思想、学习和工作等方面对预备党员及积极分子严格要求,要有目的地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在实践中进行锻炼提高。

六、党支部每年要对预备党员和积极分子进行一次系统的短期培训。

七、要认真履行入党手续,保证新党员质量。

八、预备党员要按时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预备期满要及时给予转正。

党员发展制度

一、发展党员工作要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的规定,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完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发展党员必须坚持入党自愿和个别吸收的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二、发展党员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办理。主要程序是:

(一)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考察

1、要求入党的同志自愿向所在党支部提出申请,提交入党申请书。

2、递交入党申请报告一年以上的入党申请人,通过党的基本知识考试,经小组推荐,支委会讨论,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

3、党组织指定2名正式党员做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并吸收他们听党课、参加党内有关活动,给他们分配一定的社会工作,以及定期培训等方法,对他们进行培养和教育。

4、党支部每半年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次考察。

5、组织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短期集中培训。时间一般为5至7天(或不少于40个学时)。主要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等内容。未经培训,一般不能发展入党。

6、确定为拟发展对象:

(1)召开支委会。对照党员条件,进行充分酝酿,初定竞争拟发展对象,并确定召开支部扩大会的时间、对象等。(2)召开支部扩大会。

(3)召开支委会,根据测评分和入党积极分子平时思想、工作表现,确定发展对象。

7、党支部对发展对象进行政治审查,形成综合性的政审材料,报机关党委预审。

8、为增强发展党员工作的透明性,加强民主监督,进一步提高发展党员质量,经机关党委预审合格后,将确定的发展对象的基本情况及发展时间等予以公示。公示的内容形式、方法步骤根据上级有关要求执行。

(二)预备党员的接收

1、明确两名正式党员作介绍人(一般由培养联系人担任);

2、经机关党委同意,发展对象填写《入党志愿书》;

3、支委会对发展对象填写的《入党志愿书》和有关情况进行严格审查,经集体讨论认为合格后,提交支部大会讨论。

4、召开接收预备党员的支部大会。会上,申请人汇报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本人履历,以及需向党组织说明的问题。支委会向大会报告对申请人审议的情况。与会党员对申请人能否入党进行充分的讨论,并采取举手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赞成人数超过应到会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的半数,才能通过接收预备党员的决议。

5、党支部及时将支部大会决议填写在《入党志愿书》上,连同入党申请书、政审材料、培养教育和考察的材料,报机关党委。

6、机关党委审批预备党员。

(三)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和转正

1、党支部及时将上级党委批准的预备党员编入党支部和党小组。通过党的组织生活和实际工作锻炼,以及听取本人汇报、个别谈心、集中培训等方式,对他们继续进行教育和考察。

2、预备党员面对党旗进行宣誓。

3、预备党员预备期满后,由本人提出书面转正申请,党小组提出意见,党支部征求党内外群众的意见,并经支委会审查,支部大会讨论、表决通过,报上级党委审批,转为正式党员。

5.当前基层党组织生活存在哪些问题 篇五

建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基层党建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基层党建工作在局机关党委的组织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灾后重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以工商职能服务当地经济发展而开展基层党建工作。就现状而言,基层党建工作由于一些问题的制约,开展的工作只是表面想象,流于形式,迎合于大的指导思想,并非从实事求实中寻找适合本基层支部的实际情况而开展党建工作,在基层工商所还存在“基层党建工作任务较软,内容较虚、中心、业务工作为主,党建工作为辅”的思想。

二、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势和任务的变化,我局基层党建工作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同时,也存在一定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基层党建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部分党员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还较为根深蒂固,党建工作摆不上应有的位置,即使抓党建工作也是被动应付,缺乏搞好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和激情。二是党建工作机制不完善。基层党建工作的考核奖惩办法、党员的教育管理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没有建立、健全和完善,党建工作缺乏必要的实施手段,号召力不强,推动力不够,工作难以开展。三是党建工作内容不丰富。基层党内组织生活缺少创新意识和手段,存在流于形式的倾向,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够;部分党组织对党员的思想教育缺乏针对性,教育内容枯燥,方式方法单一,缺乏生机和活力;基层党建工作无特色。四是党内监督不健全。机关党内监督机制缺乏规范,不够健全,渠道不太畅通;一些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对党内监督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接受监督自觉性不高,存在着不愿监督和不敢监督的现象,机关党组织的管理、监督职能难以充分发挥。五是党建工作保障不力。机关党建工作经费、人员等保障措施不落实。一方面因缺少经费,造成基层党组织学习教育难、开展活动难,推进工作难;另一方面基层党组织的党务干部绝大部分都是兼职,本身承担较多的业务工作,造成无时间、无精力去抓党务工作,同时,党务干部参加培训少,部分党务干部缺乏必要的党务知识,对新形势、新任务下的党务工作难以适应。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一)提高认识,创新党建工作的思想观念。

机关党建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一是深刻认识基层党建工作服务中心的重要作用。要树立发展为第一要务的观念,要明确机关党建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发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以作为求地位,以地位谋作为,把基层党建工作做到干部职工关心的热点上,做到工商工作的难点上,放到机关作风的改进上,体现在各项业务工作的落实上,形成与业务工作相互渗透、互相促进的局面,充分发挥好机关党建工作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二是深刻认识新形势、新任务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要求。要克服“基层党建工作任务较软,内容较虚、中心、业务工作为主,党建工作为辅”的思想,要充分认识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党务干部的重要职责,树立“理直气壮抓党建、尽心尽职抓党建”的思想,不断增强机关党组织的亲合力与感召力;要坚持“虚工实做”,以机关党建实效去推动业务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强化管理,健全党建工作机制。

要坚持党建工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进一步健全和落实机关党建工作机制。一是健全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局机关党组主要领导同志要负起机关党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人,把党建作为机关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安排,定期研究;其他党组领导同志也要按“一岗双责”的要求,积极支持和配合做好分管联系单位的党建工作,形成党建与业务工作齐抓共管的工作责任机制。二是建立机关党建工作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机关基层党组织的管理及领导体制上的特殊性,决定只有通过建立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才能引导机关党组织自觉地围绕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提高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三是落实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基层党组织要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先进性;要把对党员的管理与实行目标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要继续实行党员示范窗口、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党建工作激励机制,更好地激发党员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

(三)立足本职,丰富党建工作内容。

要围绕全党的中心工作,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促进工商职能工作任务的完成,作为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创新机关党建工作的载体,丰富党建工作内容,在工作方式上有所改进、突破;要结合机关业务和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开展党建活动,突出“政治性、针对性、有效性、渗透性”,不搞形式主义,要在化解矛盾、理顺关系,调动积极性等方面来体现党建工作的成效,推进党的建设。

(四)加强教育,落实党内监督机制。

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提高党员干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能力;要按照党章的总体要求和监督条例的具体规定,强化机关党的纪检机构的监督职能,大力推进党务公开,对党员干部实行全方位、宽领域的监督,并切实加大对违法违纪党员干部的处置力度,促进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地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始终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五)完善制度,为党建工作提供保障。

一是党务干部队伍专业化。专业稳定的党务干部队伍是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工作的基础,要改变党务干部兼职的现状,使基层党建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二是建立党务干部的学习培训制度。要加大学习培训的力度,为党务干部提供学习、考察、参观的机会,拓宽知识面,使党务干部成为“专党务、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增强搞好机关党建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保证机关党建工作顺利开展。三是建立经费保障制度。根据党建工作需要,制定各基层党组织经费预算计划,纳入单位开支的预算之中,改变党建工作无钱开展的尴尬的局面,为保证党建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经费保障。

1、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不强

由于职能、业务工作的不同,每个部门的现有人员不等,党员的数量多少不等,大多数部门不是按建制单位设立党支部,而是根据党员数量的多少。这样虽然在形式上健全党组织,但党支部开展工作却受到一定的影响和制约。个别党支部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对党员的思想教育缺乏说服力,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漠不关心,缺乏有效的解决措施,造成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

2、基层党组织活动缺乏创新

基层党组织在组织活动时,仅限于组织政治理论学习、民主评议、发展党员等。基层党组织活动内容单一,缺乏创新,造成了在所内影响力不大,难以发挥堡垒

作用,也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党员人数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基层党员自身素质的提升。

3、基层党建工作不够扎实

表面上党建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实际上却存在着战斗力不强,完成硬任务、应对政治考验不坚定等问题。我们必须认识到基层党建工作的好与坏,党建工作开展的扎实不扎实,党员队伍的作风过硬不过硬,将直接影响到基层党组织以及的党员队伍的发展。

4、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存在疏漏 [3]

党员必须加入党的组织,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这是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的基本原则。在对党员的管理方面,党的基层组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些党的基层组织对所属党员疏于管理,对党员的政治、思想、作风以及日常的行为缺乏有效的规范制约。它们把党员发展进党组织以后,就让其自然、自由生长,不去关心他在党内的学习生活、党性锻炼修养、能力素质再提高等关乎其能否成为合格优秀党员的“日常管理”环节与过程。

5、党的基层组织设置不够周延,覆盖不够全面

党对社会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党延伸到社会领域内的基层组织来完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党的基层组织设置越具有周延性、组织体系越健全完善,越是能够最大程度地体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党组织对社会的覆盖面也就越广,相应地,党对社会的领导控制也就越坚强有力,越能够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4]。实行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我国出现了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社区等一些新兴的社会领域。能不能保证党的组织向这些领域的渗透,能不能保证党的工作向这些领域的拓展,将直接关系到党的领导的实现,关系到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党的基层组织设置中还存在着许多死角,党的基层组织对社会的覆盖还远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状态。

6、党支部及党员个人的考核体系不够完善

在对党支部和党员个人考核中,考核体系不够完备,具体的考核指标比较笼统,没有充分发挥考核工作的激励作用。对支部的考核比较笼统,对党员的考核与个人的待遇结合不紧密,在一定程度上使考核工作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1、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不强

由于职能、业务工作的不同,每个部门的现有人员不等,党员的数量多少不等,大多数部门不是按建制单位设立党支部,而是根据党员数量的多少。这样虽然在形式上健全党组织,但党支部开展工作却受到一定的影响和制约。个别党支部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对党员的思想教育缺乏说服力,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漠不关心,缺乏有效的解决措施,造成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

2、基层党组织活动缺乏创新

基层党组织在组织活动时,仅限于组织政治理论学习、民主评议、发展党员等。基层党组织活动内容单一,缺乏创新,造成了在所内影响力不大,难以发挥堡垒作用,也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党员人数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基层党员自身素质的提升。

3、基层党建工作不够扎实

表面上党建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实际上却存在着战斗力不强,完成硬任务、应对政治考验不坚定等问题。我们必须认识到基层党建工作的好与坏,党建工作开

展的扎实不扎实,党员队伍的作风过硬不过硬,将直接影响到基层党组织以及的党员队伍的发展。

4、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存在疏漏 [3]

党员必须加入党的组织,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这是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的基本原则。在对党员的管理方面,党的基层组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些党的基层组织对所属党员疏于管理,对党员的政治、思想、作风以及日常的行为缺乏有效的规范制约。它们把党员发展进党组织以后,就让其自然、自由生长,不去关心他在党内的学习生活、党性锻炼修养、能力素质再提高等关乎其能否成为合格优秀党员的“日常管理”环节与过程。

5、党的基层组织设置不够周延,覆盖不够全面

党对社会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党延伸到社会领域内的基层组织来完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党的基层组织设置越具有周延性、组织体系越健全完善,越是能够最大程度地体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党组织对社会的覆盖面也就越广,相应地,党对社会的领导控制也就越坚强有力,越能够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4]。实行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我国出现了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社区等一些新兴的社会领域。能不能保证党的组织向这些领域的渗透,能不能保证党的工作向这些领域的拓展,将直接关系到党的领导的实现,关系到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党的基层组织设置中还存在着许多死角,党的基层组织对社会的覆盖还远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状态。

6、党支部及党员个人的考核体系不够完善

6.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制度 篇六

为构建城乡统筹的开放式基层党建新格局,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创新,初步形成“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推进了城乡基层党建统筹发展。普遍推行机关党组织同农村党组织结对帮扶等做法,推动城乡基层党组织互促互动,整体推动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共创双赢,特制定**县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制度。

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整合城乡基层党建资源,促进城乡基层党组织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为全县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结对共建的对象是**县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事业单位和全县农村党组织。

三、结对共建的方式是“1+1”模式,促进城市党建工作资源向农村流动,带动城乡党建工作全面协调发展。

四、结对共建双方签订共建协议,设立共建联络员。明确共建任务。

五、主要围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共同研究党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交流党建经验。采取集中培训、挂职锻炼等方法,帮助结对村培养实用人才。

六、主要做到帮助结对村制定和完善新农村建设规划,结合村情理清经济和社会发展思路。

七、机关党组织积极发挥人才、技术、信息等优势,帮助结对村大力培育和发展“一村一品”和结对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

八、每年组织有关涉农专家、科技、卫生、教育等工作者,为结对村提供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不少于2次,给结对村办理1至2件实事,支持结对村党组织建好村级为民服务中心、赠送党报党刊等。

九、结对双方党组织每年有计划地组织党员、群众集中开展1次以上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积极组织本单位党员、干部与结对村1户以上困难党员群众或“留守儿童”农户家庭结对,每年“七一”和春节前后集中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十、将城乡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工作纳入综合目标考评。县委每两年对结对共建工作进行一次评比表彰。

十一、结对双方党组织每年底要对结对共建工作进行总结,向县委组织部书面报告工作情况。

7.基层党组织生活制度 篇七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面工作和战斗的基础, 全面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大力推进党的全面工作建设。新的历史时期,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 以锐意进取和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从而提高党员的素质教育, 是党的十八大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要求。

一、基层组织生活应加强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

在新的历史时期, 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一系列薄弱环节, 诸如党支部的自身建设有待提高;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方式需要进一步完善;党支部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需要增强,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需要强化。因此, 我们必须站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推动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高度, 从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出发, 认真调研、深入分析、加强和探索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措施, 明确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 周密部署、认真落实、坚决执行为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而努力。

新的历史时期, 基层党组织要对每个基层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 也是一个实践的问题。没有远大的理想, 不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离开现实工作空谈远大理想也同样不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要求每个基层党员要有坚定不移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理想和信念, 这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 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 是自觉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源泉。

二、基层组织生活应加强党员的理论修养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表现在理论上的先进, 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导的党, 才能实现先进党员的领导作用。扎实提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本领, 是每个共产党员增强党性、提高能力、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党的基层组织生活当前首要的学习任务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学习好、领会好, 深入理解和掌握, 并自觉付诸实践。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不断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各项方针的理解和把握, 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通过全体党员的勤奋学习、不断推动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

三、基层组织生活应加强业务能力修养

能力素质是共产党员素质结构中的主要部分, 包括基本能力素质、核心能力素质和重要能力素质。当的基层党组织生活应加强党员的能力素质培养。使一般党员都能具备善于学习、科学思维、与时俱进、团结协作、联系群众、沟通表达能力, 党员领导干部除此之外还必须具有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总揽全局等核心能力素质和任人唯贤、组织领导、求真务实和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素质。活到老, 学到老, 只有不断的学习并在创新发展环境的实践中, 进行理论——实践——提炼理论——再实践的循环中, 把自己培养成党政人才、科技人才和机关管理人才, 才能在创新发展环境、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历程中贡献自己更大的力量。只有这样, 才能不断增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意识, 才能真正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自己的一言一行, 培养全局观念, 处理一切问题都能从全局、大局考虑, 培养战略思维能力, 能从大处着眼, 以党政人才、科技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为目标, 不断地加强业务能力和领导素质修养, 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适应。

四、基层组织生活应加强党员的作风修养

基层组织生活要加强党的作风修养, 进而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 是党保持先进性、纯洁性, 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根本保证。道德作风素质是共产党员在处理个人与组织、个人与他人、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基本品行和修养, 以及党员在思想、政治、组织、工作、学习、领导、执政和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它是共产党员的党性、世界观和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 是党员素质的综合反映。提高党员道德作风修养的根本要求是按照以德治国的要求, 规范党员行为, 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有党性的人和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人。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 要始终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胸怀伟大的理想, 淡泊名利, 自觉地锻炼意志品格, 把“八个坚持、八个反对”贯彻到平时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去, 把“两个务必”牢记在心中, 增强防腐拒变的能力, 从而不断地增强党性, 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 更加有利于取信于民。

五、基层组织生活应加强党员政治素养

党的纪律要求和素质要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党的先进性不是空洞抽象的理论, 而是蕴藏于党员素质之中并在其言行之中表现出来的一贯的、稳定的、连续的领先性和进步性。党的先进性离不开党员的先进性, 而党员的先进性是以党员的综合素质为依托并作为载体发挥作用的。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 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就必须不断提高党员综合素质。

政治素质是党员从事社会政治活动必须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品质, 包括政治态度、政治立场、政治观念、政治倾向、政治信仰、政治品质、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政治思想理论素质是党员综合素质的基础, 是全面提高党员素质最基本的反映和体现, 在党员素质结构中占有积极重要的地位, 直接影响、制约其他素质的形成。没有良好的健康的思想理论素质, 就难以做到为公立党、执政为民, 也不可能更好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只有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 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才能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政治素质是党员素质中的核心素质, 具有把关定向的作用。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的突出要求就是坚决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善于从讲政治的高度分析、认识、判断和处理各种问题。

通过党的基层组织生活提高对党员的素质教育是全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也是年度工作中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 事关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执政能力的提高。实践表明, 党的先进性从来都是具体的, 而不是抽象的;是历史的, 而不是一劳永逸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 党所处的内外环境、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和党员队伍的现实状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对保持党的先进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也使保持党的先进性面临新的考验。通过党的基层组织生活提高对党员的素质教育, 是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的重要举措。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 核心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在新世纪新阶段, 广大党员要保持先进性, 自觉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指导实践, 推动各项工作与时俱进、向前发展。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 就是通过经常性教育同适当的集中教育相结合, 把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引向深入, 使广大党员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 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觉悟和工作本领, 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把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出来。

总之, 通过党的基层组织生活提高对党员的素质教育,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主体, 基层组织是党的战斗堡垒。党执政兴国的历史任务要靠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去落实、去完成, 党的良好形象也要靠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去树立、去维护。

摘要:基层组织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市场经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而素质教育又是基层组织提高自身战斗力的重要举措, 正是基于这样的观点, 本文对基层组织生活中的素质教育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基层组织,党员,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王邵平.建设和谐基层党组织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2年12月.

8.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制度选择 篇八

服务型政党;制度建设;基层党建

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需要完善的制度体系进行规范。完善的制度保障才能避免基层党组织在活动过程中出现朝令夕改、形式主义等现象,真正使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体现出来。而制度的创新,应围绕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着眼于领导方式、行为方式、工作方式和活动方式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随着社会转型的推进,党中央明确提出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强调要正确处理国家、政党、社会的三维关系。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政党转型、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服务于群众和社会的政党功能调适,强调基层党组织要带动群众组织、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开展服务,协调面向基层的公共服务、市场服务和社会服务,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服务格局,正是对社会转型做出的适应性变革。

(一)创新治理社会的领导体制。在现代政治体制中,执政党控制国家和治理社会的有效性,取决于其介入国家和社会的融合深度和治理力度。随着单位体制的松解、社会流动的加速以及社会分化的深刻,党融入社会大众的同时,必须凝聚社会大众,服务和引导社会大众。这个过程一旦形成,社会治理体系也就有了生长的动力与保障。为此,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体制要寻求完成“三个逐步转变”:从过去主要依靠政策逐步转变到主要依靠法治;从过去包揽一切的领导方式逐步转变到实现宏观领导与具体领导相结合的方式;从过去主要依靠权力领导逐步转向以党的感召力和威信来领导。[1]既保证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和其他方面的职能作用。

(二)健全政府行政之外的领导机制。服务型党组织开启了党行政化向社会化的转变以及从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实现政党向社会的回归。党要成为社会共识的基础,除了需要赢得社会的认同和信任之外,党在基层社会的工作和活动,必须超越政府行政提供服务,既摆脱政府行政的羁绊和牵累,也解放了政府,使政府能够依法履职,自主运行。[2]执政党为民众提供的服务,应是融入其中的参与性、建设性、支撑性的服务。比较而言,这种服务更根本、更有效、更长久。因此,基层党组织为民众提供的不是慈善性服务,而是治理性服务,在基层治理中起到主心骨作用。由此,国家治理就可以形成四大力量推动的格局:即党的力量、政府的力量、社会力量、市场力量。

(三)倡导融合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市场化的机制服务群众,并不是基层党组织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追求利润,而是着眼于服务群众的可持续性。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机制,才为群众提供了长期而高质的服务。实施服务群众的项目,既可以通过政府的力量予以实施,也可以通过市场招标的方法开展服务。由于项目化的市场运作有成本核算的要求,从而保证了服务群众项目的可持续运行。目前,很多社区开展的服务群众的市场化项目,都是通过党员志愿者实施的。党员志愿者用有限的资金,精打细算,为群众提供了高质量的服务。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需要创新各项组织制度,要把适应国家、社会、市场、民众的各种职能创新通过组织制度,转化为党组织的重要职能。

(一)明确党组织服务职能。基层党组织只有从制度上把各种为民服务转化为自己的重要职责,才能保持履行服务功能的强大动力,从而自觉地服务好群众。如,机关各级党组织应围绕转变干部作风、提升干部素质强化服务大局、服务群众功能;农村党组织应围绕带领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强化服务功能;企业党组织应围绕促进生产经营、维护各方合法权益强化服务功能;社会党组织应围绕凝聚群众、激发活力、促进发展强化服务功能;社区党组织应围绕建设文明和谐社区强化服务功能。这些新的职能扩充和规范要以党内的制度规定的形式,严格管理,服务群众,明确“服务”的责任,对党员做出严格的服务要求,通过基层党组织的从严教育形成党员服务意识。

(二)拓宽党组织依制融入社会的渠道。基层党组织既是党覆盖并渗透社会的体系终端,也是党与外部环境交换资源和信息的中介。党组织由外在因素转化为融入社会的内生变量,需要相应制度规范和运行机制的支撑。现实中,某些精心设计和实施的服务型党组织没能带动基层党组织走出发挥作用难的窘境,关键就是基层党组织游离于服务社会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之外,只是作为一种外生因素表层化地服务于社会。[3]因此,应当根据党组织和融入社会的双重适应性,建立利益联结紧密、切入业务直接的运行程序,构建高融合度的组织结构和制度模式,规范党政组织及其成员的履职行为,精细划分党组织和社会机构的权责界限。

(三)完善党内基层民主制度。党内基层民主是基层党建工作的生命线,对提高新时期党组织整体的执政能力和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至关重要。需逐步扩大基层党内民主,保障和落实党员知情权、选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有序推进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公推直选”工作。全面推进党代表任期制,做好代表组织、协调、服务等工作;推广积极分子培训制、发展党员公示制、票决制,异地发展党员进行双公示、双重征求意见、双重培养制;完善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制度;推行党员民主讨论党内重要事项制度、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等。

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必须要加强以服务为导向的制度设计,建立一套科学长效、保障有力的工作机制以实现服务群众常态化、长效化,长期满足群众的多元需求,这应当是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基本方向。

(一)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涉及的面广、任务繁重,必须精心组织、加强领导。通过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工作责任制,把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纳入基层党建目标管理,推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履行抓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职责;建立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服务群众责任制专项述职制度、深化联系基层制度;建立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社会管理联系点制度,结合党代表任期制试点工作,完善党代表“一岗双责”联系服务基层制度;探索建立“党代表工作室、党代表接待日、党代表履职承诺”等制度;以及建立一线实践锻炼制度,各党政机关每年抽调一定比例的机关党员干部到基层单位工作,新录用的公务员到一线锻炼,新发展的党员到基层锻炼等等。

(二)建立健全双向共建机制。双向共建适应社会结构多元化、社会成员流动化新特点,打破了条块分割,实行党委统一领导,条块结合,共同管理的领导体制。建立目标责任管理制度,明确城乡基层党组织“一把手”为共建第一责任人,围绕共建的内容和要求,把任务和责任分解落实到位。加强共建工作的考核考评,把各级党组织的共建工作纳入党建目标考核之中,加强全程督查指导。在实践运作过程中,要通过签订共建协议,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工作例会、工作记录、活动联络、情况通报等制度,促进共建活动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基层党组织共建的动力就是实现多赢与利益共享,这不仅是激励参与的基层组织间相互协作的动力,而且可以提高共建双方组织的整体效率和绩效。[4]

(三)完善服务群众工作机制。一是健全和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完善沟通制度,深入总结有效做法和经验,积极推广党员干部民情联络员、党员议事会、领导干部接待日、民主恳谈会、民情夜访夜谈等制度,畅通基层党组织了解民情和党员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反映意见和建议。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参与社会工作室建设,开展疏导困难人群情绪、社区矫正、社会公益服务等工作。

二是完善诉求回应和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针对群众诉求,要建立问题收集、分发、处置、督办等一系列衔接紧密、操作规范的工作流程,形成部门联动、职责明确的问题解决机制。建立台账制度,部门联动处置制度,限时办结制度,督办问责制度,同时要完善党代表意见建议、提议提案办理和回复机制。重大公共决策前、决策中,基层党组织要广泛收集民意、汇集民智,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重大公共事务决策要进行风险评估。

三是建立健全民主协商机制。从实践来看,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基层党组织首先要在开展服务的内容上进行民主协商。基层党组织要从替民做主的思维转到由民做主的思维,善于通过集中群众的期盼实现群众的愿望。其次,化解群众的矛盾要进行民主协商。为群众服务,不仅仅是为群众提供物质精神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通过民主协商,基层党组织能够协调或化解群众之间的利益矛盾。再次,基层党组织对涉及到群众重大利益的事情要进行民主协商。基层党的干部既要领导、组织党员服务群众,更要学会运用民主的方法和机制服务群众。

四是教育动员群众机制。长期以来,“思想工作加行政命令”的方法在动员群众完成党的政治任务方面起过重要的作用,但今天已显得过于简单。新的群众动员机制应强调两点:一是要体现人文关怀,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当幸福不仅是对未来的期盼而且成为群众当下切身的感受时,这种动员才能极大地焕发出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二是方法的改进和创新,从实际出发,综合运用谈心、读书、报告、研讨、网上交流、参观访问、情景模拟、演讲辩论等方法。同时需要贯穿一个中心思想:与群众平等交流和互动。只有把群众看作学习、思考、实践的主体而不是单纯接受教育的对象,与群众共同学习、思考,在倾听中了解群众思想,在平等交流中引导,才能取得好的教育引导效果。

五是健全服务群众考核评价机制。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成效如何,需要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奖惩制度,反馈群众感受。因此,基层党建工作的考核内容和评价标准,要突出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的导向,赋予广大群众更多的话语权、评价权和监督权。首先是优化考核评价指标。一方面根据不同类别党员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党群关系指标体系。另一方面要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上级党组织指导、督促基层党建工作的考评内容。其次是调整考核评价方式。注重群众评议与年度考核、党员民主评议、行风评议等工作相衔接,采取集中测评、随机抽查、问卷调查、窗口服务评价等多种形式,把党员联系群众的标准和效果的评判权交给群众,推动群众评价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再次是注重考核评价结果。要把考核评价结果作为领导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基层党建工作存在严重问题,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党建负责人的责任,做出组织调整。通过考核,把基层党组织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引导到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上来。[5]

(四)倡导创建党员干部志愿服务制度。志愿服务的精神是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重要精神力量。健全完善党员志愿服务章程和相关制度,形成党员志愿者招募培训、活动记录、评价激励等工作机制,使志愿服务成为党员参与社会管理的经常性活动。大力培育公益性、互助性农村和社区社会组织,根据党员工作岗位和个人特点,组建一批数量适当、有一定专业技能、相对稳定的党员志愿者队伍,广泛开展政策宣传、法律援助、扶贫帮困、技术指导、创业就业、文化娱乐、治安维稳等方面的服务。[6]

(五)推进网络信息制度。构建信息化的网络渠道是基层党组织更好服务群众的有效方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充分利用网络便捷、快速的优势,推进网络党建,如开通流动党员服务网、打造党员之家平台、建立党群联系QQ群、微信群等多种方式,让网络成为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重要渠道。

参考文献

[1]尹德慈.党的领导体制:地位、现状评估及走势[J].岭南学刊,2002(4).

[2]林尚立.社会协商与社会建设:以区分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为分析视角[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3(4).

[3]马国钧.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本质内涵与建设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2013(5).

[4]程勉中,冯耀明.共建模式下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路径创新[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3(5)

[5]伊娜.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路径选择[J].党政干部学刊,2014(6).

上一篇:梨树沟一日游400字作文下一篇:团的十八大基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