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主题

2024-11-18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主题(精选10篇)

1.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主题 篇一

小学数学校本主题教研活动案例探讨

教研活动,一个传统的话题,随着学校教育前行的步伐走过沧桑;厚实的积淀,闪烁着智慧,然而,有时也会成为沉重的翅膀,退守为泛黄的形式.回顾以往的校本教研活动,离不开课堂教学课例的研讨.然而随着活动的开展,许多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一是形式单一,往往会在活动前约请一些教师作准备性的发言,这种过度准备使得现场发言过于工整,而没有灵动,其他教师处于从属地位,被动听讲,壁上旁观,没有明确的任务要求.这种少数同志热情,多数同志冷观的研讨活动的效果显然是不佳的.二是教研后 “行为跟进”不到位.“教研”,“研”是过程,“教”是归宿.“教研”的目的在于“研”,“研”是一个过程,“研”是为了更好地“教”.因此,校本教研,必须立足于自身的班级和课堂,以实践“真问题”出发,营造“研究文化”,唤醒教师的参与意识,吸纳他们参与教研过程和研究介入教学全过程,这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教研之路,更是一条教师专业成长的捷径.我校数学科开展了一次“以课例为载体,促进老师教材研读能力提高”为主题的教研活动,针对如何更好地把握教材,熟悉教材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思考.

教研活动的内容是实验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

【步骤一】发现教学问题、确立教研主题

研究始于问题.校本教研的问题如何发现,主题如何确定?我们认为,它是来自对新课标的理解,来自教学中的困惑,以及教育科研的需要.我们这次活动的主题就是这样产生的.

1. 新课标要求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学习不再是一种被动吸收知识、通过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处理新的任务,并建构自己的意义的过程.怎样使学生把数学学习成为再次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怎样使这个过程更动态、更有效呢?这成为我们再次思考的问题.

2. 教学困惑

每个学期初我们科组都会进行上学期末的考试质量分析,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缩小班际之间的成绩差距?除了考虑学生客观存在的能力差距,还有就是我们教师的本身教的主观条件,怎样使我们的教学水平能够不断地提升呢?回归课堂,回归课本知识,我们真正理解了多少.

3. 课题研究需要

结合我区发展教育中心“以课例为载体,促进教师小学数学教学知识的掌握与应用”的研究,我校数学科被选定为研究基地.基于以上考虑,以课例为载体开展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通过此次的讨论,我们数学科组教师对如何进行教材研读提出了以下的初步设想:以年级为单位,对《分数的意义》出现的两册教材进行研读.围绕以下几个内容:教材地位以及作用、课本的呈现形式、学生的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对教材的理解、分析和思考、如何设计练习,入手开展研读.

【步骤二】寻找理论依据,相互交流想法

1. 寻找理论依据,学习理论知识

教材是部分教学专家在一定的环境下,在一定时间内对教学思想和课程标准的诠释,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它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为了让教师们了解本次校本主题研究的同时,让教师们有意识地边学边实践,使实际经验和教学理念相互摩擦、相互碰撞出创新的思想火花.我们组织数学教师带着问题,围绕主题,查找了如下的资料进

行学习,并结合我们学科的特点进行讨论.结果整理如下:

理论依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奥苏伯尔(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不仅要以学科知识作为组织教材的理论基础,而且要以心理学作为组织教材的理论基础”,“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应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3)弗赖登塔尔(荷兰数学教育家)的“数学化”、“再创造”等数学教育思想:“数学教学必须做到‘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数学教师的任务之一是去了解学生的数学现实,并由此出发组织数学教学”,“所谓数学化的过程,就是将学生的数学现实进一步提高、组织、抽象的过程”,“数学是通过自己的‘思想实验’创造数学知识的.学数学和学游泳一样,不实践是不会获得真知的”,等等.

理论学习材料:《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小学数学学科学业评价标准》.2. 分析教材、提出教学思考

在获得理论知识支持之后,我们教研组对三年级上册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以及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知识点进行讨论.

现象1:《分数的初步认识》围绕“整个单元的知识结构——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练习设计意图”展开阐述.

评析:在研读三年级的教材中发现说课的味道比较重,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入,有点泛泛而谈的感觉.在阐述练习设计的环节中,完全脱离教材,重组练习.

现象2:《分数的意义》通过课例展示教学目标以及课堂中着力展现怎样解决教学难点.评析:课例的分析并没有与教材直接联系,只是直接进行说课、评课.

现象3:两个知识点的联系与区别.

评析:阐述内容空泛,重复之前的教材分析,缺乏侧重点.

自始自终,教师们都不知道如何“研”起?大家都答不到边上,如何是好呢?带着问题,我们展开了新一轮的教材研读.

【步骤三】回归课堂教学,重新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通过再次研读解决

简要说明:根据学生的知识起点,再次进行教学设计.本节课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课中练习加强了对单位“1”的理解,并结合原有的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教学,课堂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

【步骤四】集体研读、反思教学

教材研读不能面面俱到,要找准一个切入口,才能以点带面,开阔视野,真正促进教师研读教材的能力.

如何深入研读教材,研读教材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很多,只要我们多研究、多思考,就一定会在实践中走出一条扎实有效而又不失灵活的、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的成功之路.

2.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主题 篇二

一、力求数学目标与主题目标相融合

数学教育目标涉及逻辑、数、量、形和空间等方面。它是教师实施数学教育的主要依据。如果教师对这些目标有总体认识,正确把握,就会自觉地平衡各方面的内容,做到心中有目标,对数学教育更敏感,自觉地把数学目标与主题目标联系起来,捕捉一日生活中数学教育的契机,不断提高幼儿的数学意识。

1. 尊重数学的知识结构和幼儿认知规律为前提,使数学目标与主题目标相融合。

数学教育不在于掌握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而应让幼儿能够学会“数学思维”,能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感知数学和生活的联系,灵活地运用数学。例如:在主题活动《蚂蚁搬家》中,幼儿通过在地上爬行、挪动物体的过程,感知距离和重量的存在;在主题活动《猪妈妈过生日》中,幼儿通过生日晚会计算猪妈妈请了几位客人、几个座位、几双筷子、几个碗,感受对应、数的概念,以及加减运算等。这样的活动既尊重数学的知识结构和幼儿的认知规律,让幼儿主动接受数学知识,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又使数学目标融于主题目标中。

2. 变数学单一目标为多元目标,使数学目标与主题目标相融合。

教师设计数学活动时,应分析主题目标构成的要素,让幼儿的主题生活经验、数学知识的积累以幼儿的情感、态度、数学能力为前提,轻知识目标,重能力和情感目标,促使幼儿在不断探索和不断成功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数学知识,使数学目标融于主题目标中。例如:大班主题活动《帽子商店》中,让幼儿参观认识各种帽子,感知帽子形状、颜色、大小和薄厚的不同;给帽子分类,感受数的组成;买帽子游戏,体验数的加减运算;制作动物帽子,送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练习口编应用题等。整个活动,融入了数学内容,使单一的目标变为多元目标,既为幼儿解决了主题发展中的问题,激发了幼儿社会性的情感和行为,提高了幼儿的数学能力,促进幼儿整体性发展,又使数学目标与主题目标相融合。

二、寻找数学教育内容与主题活动的结合点

幼儿学习数学有一定的逻辑顺序,体现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前后联系的特点。因此,在主题活动背景下有效地开展幼儿数学活动,关键在于教师要把握主题目标,正确选择数学内容,把数学的知识体系作为一根纵向坐标,寻找该主题实施阶段适合幼儿数学的发展水平的内容,加以灵活运用和有机整合。

1. 发掘主题活动中涵盖的数学因素。

任何主题必然包含数学因素,有显性的,有隐性的,教师需要对其认真分析,努力发掘主题涵盖的数学因素,为生成数学活动提供可能。例如:大班主题活动《谁是冠军》分析其可能涵盖的数学因素有远近、轻重、快慢、高矮、比较以及推理等。教师就可以从这些数学因素中找出数学与主题活动的相交点,从而为主题活动中数学内容的精心选择提供可借鉴的依据。又如:小班主题活动《我爱我家》,通过对主题活动的分析,认为可能涵盖的数学因素有以下几点——从认识自己和家人的关系中感知数量;通过探究家中的事物和现象感受生活中的数、量、形,进行归类、排序、统计;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家的热爱之情的过程中进行比较;在做礼物、送礼物的过程中学习按数取物、按物取数等等。这些数学因素的发掘,为数学内容的选择提供了清晰的参考。

2. 精心设计以数学内容为主体的主题活动。

数学主题活动来源于幼儿熟悉的现实生活,主要研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师在设计主题活动时,除分析这一主题涵盖的数学因素外,还应综合主题的总要求,数学的具体操作层次,幼儿的实际数学水平,幼儿的学习兴趣等,提炼出最合适幼儿的数学内容。教师还应考虑这一主题中幼儿可以或需要哪些活动获得所要学习的数学经验?这一主题涵盖了哪些其他领域的教育内容?可以怎样整合?这样,就能把数、量、形、时空等方面的知识点用一个主题统一起来,使幼儿的数学学习变得系统、集中。例如:大班主题活动《我和我的数字朋友》中,“数字在哪里”“倒数的数字”是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发现生活中的数字;“特殊的数字”“设计电话号码”是让幼儿体验数字和人们的关系,知道与自己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数字;“开超市”“统计价格”“卖水果”是让幼儿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此外,还涵盖了其他领域的教学活动。如:语言活动“创编数数歌”,美术活动《数字像什么》等等。孩子们通过一系列活动,认识了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了数字的作用并学习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数字。

三、在主题活动中营造数学教育环境

现代数学教育要求环境资源作为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依据和背景,主题教育环境已成为幼儿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因素。丰富的主题环境,可以让幼儿视觉上得到感染,在头脑中印下表象,为幼儿学习数学知识提供帮助。因此,教师应积极营造一日生活环境中的主题教育环境,引发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及数学活动产生浓厚兴趣,唤起幼儿亲近数学的情感,进而以积极愉悦的心态投入到数学活动中。

例如:在大班《有趣的种子与植物》主题活动中,晨间游戏时,幼儿将收集的各类种子与其生长的植物、果实一一对应起来,粘贴在一起;组织教学活动时,用各种不同的漏勺、漏网以及各种大小不同的筛选工具,筛选种子,并按大小、形状、颜色分类,并记录结果;区域活动时,用筛选出来的种子装在小盒内进行“种子排序”;午点吃水果时,辨别果实里种子有多少;户外活动时,幼儿玩“谁运的蔬菜多”游戏,感知数、量、对应、加减运算等数学知识;户外散步时,观察植物高矮,树叶的颜色、大小等。这些活动引导幼儿亲近生活,积累生活素材,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是有用的,让幼儿在生活环境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相关的数学知识。

3.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主题 篇三

1、主题活动课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是荷兰数学家、教育家氟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原则。因此,主题与综合应用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树立正确的数学观。为了使学生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拉近数学与人和自然的距离,在数学课程中要强调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例如:四年级下册《营养午餐》一课,学生自主选择套餐活动。这样的活动素材取自于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学生的学习兴趣马上就调动起来了,思维也立即被激活了,学生在主题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就能更好地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发展数学、掌握数学。

2、让活动贯穿于主题活动课的始终。

科学主题证明:只会说,不会做,只会啃书本,不会动手主题得人,很难在科学技术上有发明创造。孔子也说过: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悟。意思一样。这三句话其实就给我们明确了教学方法。智慧就在孩子们的手上,所以要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多动手。例如:“剪一剪”教学时,教师要让每个孩子都动起手来,不动手,学生就无法发现“为什么只画出半个,就能剪出一串小人?”的奥秘。在学生动手操作时,注意养成动手的良好习惯。学习用品摆放有规定,拿出自己的学习用品,指令清楚,动作到位;学生动手时,如果是独立完成,要没有声音,切忌边动手变动嘴,破坏独立思考的环境。动手时还要动脑,否则就没有发现,没有收获。所以我们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时一定加强动手习惯的养成教育。孩子们在亲自动手主题中,经历了规律的形成过程,他们还会用发现的规律剪出各种有趣的图案,表现出旺盛的创造活力。这就印证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那句话:“手和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

3、良好的合作交流是主题活动课实效的保证。

主题活动课主要以学生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于是课堂的实效就取决于学生的合作学习。我们知道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善于合作是当代竞争制胜的条件之一。作为社会大课堂缩影的学校课堂生活,越来越注重合作能力的培养。课堂上不仅通过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能积极地参与,而且通过合作学习,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兄弟认为:如果学生不能把所學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与他人合作性互动之中的话,那么这些知识与技能都是无用的,这种教育就是失败的。但是很多时候学生们分组围坐在一起,却不知自己该做什么,该说什么;有的小组看似热闹却偏离教学目标,使合作学习的效率低下。因此,我们要加强合作学习的培训,使每个学生去有效地合作学习。比如进行说的训练、听的训练、动手的训练,如何讨论、交流、质疑的训练,合作学习程序的训练等,这样在有序的合作学习中才能有实效和时效。例如“数学乐园”“投球游戏”中选人、活动、记录都要有序。教师在学生合作活动进行中要适时地加以组织和指导,数学主题活动课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活动为主线,合作为舞台的先进理念,使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4、教师在活动结束后要及时地促进学生认识的升华。

主题活动课的目标同样具有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尽管小学生年龄小,但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已开始萌芽,对人生和社会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判断,这时的思想教育尤为重要。教材中很多数学主题活动课都有着鲜明的主题意识,与时代、社会形势紧密相连。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其中蕴藏的育人功能。例如:六年级下册《节约用水》一课,目的是通过活动都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四年级上册《你寄过贺卡吗?》就要达到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目的;四年级下册《营养午餐》一课,课中的配菜活动,是为了培养学促使学生克服偏食、挑食的毛病,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所以教师不应让学生仅仅停留在某个具体的操作层面上,而应当采用适当的启发策略,让他们在活动的基础上总结出规律或进行感悟,促进学生认识上的升华,做到知识与情感并重,完善学生的个性。

4.工作坊研修活动主题(小学数学) 篇四

工作坊研修活动主题: 1、2011年《数学课程标准》正式提出了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这个新名词,一线的数学教师是如何理解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有什么好的方法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呢?您可以提供有关的案例吗?

2、“解决问题”的教学具有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等多重功能,也是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的历程,更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新课程改革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老师们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能提供有关的案例吗?

益阳南县教研室 夏克君

5.数学主题活动方案 篇五

一、教研主题背景

学年初,我们在学习新课标时发现:《20xx版新课标》在解决问题方面的总目标有了新的阐述,“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这个修改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反思我们的教学,整体上在解决问题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经过全体数学教师的商讨,我们确定了主题教研的范围为“解决问题”方面。然后在三年级开设了研讨课,目的是从课堂中发现问题以明确主题。我们发现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导致学生解决问题时经常出错,教师又在这方面的教学困惑很多,所以经过全体数学教师的共同商讨,就确定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个主题。

二、教研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层面:依据标准引导教师探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教学模式。

学生层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前期工作

先搜集和学习有关方面的资料,使教师及时了解最科学的信息,扩展教师知识视野,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丰富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

接着开展研讨课,在开展研讨课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各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不同,所以不能一刀切,各年级又根据本年级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大课题下的子课题。低年级:如何通过教师引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中年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高年级:培养学生采用多种途径分析问题的能力。中年级起了桥梁和过度的作用。

经过一系列研讨课的听评课活动,通过磨课各年级已经形成在“数与代数”领域内解决问题的课堂模型。

四、深化研讨

调研教师在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困惑,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以《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精神为数学教学的航标,确定主题教研的主题以及研究方向。

本学期每位教师根据本级部的教学内容精心准备一节课,重点体现如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先独立备课,然后本级部进行课时集体备课,形成二次备课,分低和中高级部组听评课,进行课堂评价和评课议课,每位教师在吸取众多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结合课堂教学,深入研究,形成较成熟的课堂模型。

五、广泛应用。

把较成熟的课堂模型在全校范围推广应用,在应用中进一步完善和拓展。

6.小学英语主题教研活动 篇六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能与大家进行英语教学的探讨。今天,感谢各位领导在百忙中参与到英语公开课活动中,其目的主要有两点:一让各位领导老师检验我们的教学成果,二是便于我们小学英语教学更自然的衔接,实现无缝衔接。刚才我的教学重点侧重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因为在我们农村小学的学生由于受思想观念、经济条件和地域环境等方面的制约,学生普遍不爱说英语,不敢说英语,无处说英语。但是面对当前的教育形式,农村孩子以前那种“哑巴英语”的学习方面,已严重阻碍了他们的“求学之路”,且极不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该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希望以后各位老师能够这些方面能够给我们多多帮助!

今天我们要研讨的主题是《小学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下面就将本节课我的设计思路介绍一下:

一、研究的背景及课题的提出

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简单交际的能力,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总体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言语的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长期以来,小学英语教育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应试教育”的狭小天地中,英语口语交际教学普遍不为人所重视,这一领域的研究也相对薄弱。我们小学英语作为一门最基础的语言实践课程,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

力的实际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英语口语交际却很难落实。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师讲解过分囿于教材、强调死记硬背、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形式上的“轰轰烈烈”、不顾教学实效等,都影响了学生今后学习英语和运用英语能力的发展;而学生自身由于受传统观念和东方人稳重含蓄性格特征的影响,养成了不太喜欢在课堂上主动发言的习惯,且年级越高,越是“金口难开”。这样导致了学生不是在学习如何使用英语语言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感,而是在学习如何用英语来考试。很多情况下出现单词会写不会读,英语会考不会说的哑巴英语,更不会在相应的场合用英语进行交流,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英语教研组提出了“小学英语口语交际教学研究”课题。

二、研究原则

1、全面性原则

新课程标准要标,研究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全体学生的发展,注意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2、自主性原则

强调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独立自立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尝试、交往、探索等自主活动中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

3、合作性原则

倡导宽松、民主、开放的合作气氛,使师生的活动处于协调和

和谐的状态,倡导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在多重交往中发展自己。

4、激励性原则

要求教师始终言行一到处、表里一致,对儿童充满着信任,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学习心境,让学生经常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研究和探究过程

1、充分利用各种教具,有效促进学生英语口语交际兴趣的提高。我在上课时,充分利用录音机、多媒体、乃到图片实物等教学工具,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学英语说英语。这样,借助丰富的物象,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英语口语交际的兴趣。

2、模拟表演,创设语境

对话是在一定情景下的习惯性语言,脱离了情景,对话也就失去了意义。在教学中,模拟真实情景,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环境,这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对话内容。

3、设计游戏情景,复习巩固对话内容

在对话复习教学中设计适合学生口味的游戏情景,是寓教于乐的好方法,能帮助教师把单调乏味的复习工作变得生动活泼,为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进行语言操练创造了条件,使学生乐而好学。

4、创新英语口语教学方法,有效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再提高 我以《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本年级学生的特点,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内外活动。

5、课外拓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胆实践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够使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持续发展。

问题与思考

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实践,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一些学生想说不敢说,但由于阅读量小,语言积累不够,表达

较欠缺,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积累是我们应该探索的。

2、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我们有幸和新课改一起成长,我们认为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交际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虽然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已经迈出了一小步,今后我们仍要做出深入细致的探索,为开创我们小学英语口语交际教学万紫千红的新局面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7.小学数学主题图的应用研究 篇七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题图,应用原则,应用方法

从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体例编排情况来看,数学教材中插入了丰富的教学内容主题插图, 其中既有人物也有动物,这些兼具趣味性与色彩性的插图,为学生创设了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 对主题图进行研究, 有利于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水平.

一、主题图应用原则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的运用是对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理念、结构、内容等诸个方面的重大创新与突破. 主题图的风格、 类型是根据教材特定的数学内容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综合设计的.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中, 主题图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促进、优化、提升等作用. 那么教师在应用主题图时应注意什么原则呢?

1. 教学主题插图的情景性原则

教学主题插图的情景性原则,乃是要求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应充分遵循和依托主题插图所营造的特定教学情景,进而构建契合小学生年龄特质与心理特质的课堂教学氛围. 基于此种考量, 教师在备课阶段应先期性的对教学主题插图进行细致的研读,把握教学主题插图的设计宗旨,其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主题插图的内容进行问题的设定,从而使学生能够由浅入深的从教学主题插图开始知识的学习. 从教学主题插图的作用来看, 插图能够减少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与领悟的疏离感,借助吻合其生活经验的插图引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全新的认识,进而使学生借助数学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

2. 教学主题插图的灵活性原则

此种原则乃是要求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首先应引导学生对教学主题插图进行深入的领悟与认知,其后对其中蕴含的思维方式加以体会, 从而凸显教学主题插图的主旨. 同时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切忌对教学主题插图进行简单的照搬与套用,而是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灵活多变地引导学生进入教学主题插图所营造的教学情境之中,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效度.

二、主题图应用方法

1. 深度挖掘图片主旨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数学教学应结合学生的特点学情,使学生逐步掌握集合、函数等相关数学知识. 数学教材应注重向学生直观地呈现相应的教学主题图片,从而使学生实现对数学思想的渐进式领悟. 考虑到数学所涵盖的相关概念较为抽象难懂, 因此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有效引导. 笔者在讲授准备课的“开学图”时,首先安排学生对图片内容进行细致的全方位观察,其后要求学生对图片内容进行说明,从而通过这种知识解构的模式,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图片所承载的数学思想与数学思维模式. 在实践中, 笔者通常要求学生对图片中出现的人物及其活动进行细致观察,并阐述人物的生理特点及其所处的活动情景. 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展开引导性提问,诸如图中人物的身份、性别、景物数量等,从而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了解自然数的内涵.

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课《位置与方向》中第3 页有一个主题图(见下图),教师引导学生对位置与方向进行了提问,并引导学生假设自己就在图片中,以自己为中心想象方位.

2. 借助直观的教学主题图实现教学重点的突出

尽管教学主题图能够为课堂教学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教学前应注重对教学主题图的精心遴选, 同时考虑到现代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普及应用,因而教师如若掌握不好课堂,则背离了教学主题图的设置目的,导致图片只具有欣赏意义而无教学价值.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数学教师对教学主题图过于推崇,片面地认为任何教学内容的展开必须依据特定的主题图加以进行,从而陷入唯工具论的误区,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着力加以避免.

三、结语

8.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主题 篇八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教学设计

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新课程中增加了探究性活动的内容,并且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实施。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自己发现问题,通过实践操作和亲身领悟,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在初中数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数学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顺应我们时代发展的需求。

一、数学探究活动的特征和意义

在数学探究教学中,探究情境的设计应充分展现教材和内在的思维过程,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应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情境是探究式教学的出发点,将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态度通过各种真实的环境或模拟世界的创设表现出来,拉近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与客观事物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研究问题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源头,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学会学习,构建新的知识,教师根据不同学习内容来创设学生所感兴趣的情境,与学习的新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提高学生获取知识,提出数学问题。作为数学情境的材料,必须富有启发性和想象力,作为探究情境的材料应当针对学生的实际教学内容,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

初中数学教学的探究活动是立足于教学内容的,是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的活动。这既是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能力的挑战,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感情,增强学生在克服困难时的意志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探究性活动无论是从教学形式还是教学方法上,都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十分重要的研究课程,也是我们教师的重要任务。

二、探究性活动的内容

自主性即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良好的教学方式,师生建立和谐的平等关系,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自主是创新的前提,没有自主谈不上创新,没有创新学生是很难展现自己的。课堂上教师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去发言,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使学生不仅能掌握到学习方法,还能由被动转为主动学习,成为真正会学习的人。

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关心,也是培养师生感情的一部分,课堂上活跃的学习氛围很容易感染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一个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延迟判断的时间,使学生学会思考,大胆地上讲台来讲解,并且给予鼓励,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探究性教学设计的形式

教师根据教材精心选择教材的特点,找准知识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问题,以日常生活实际为背景,设置一定的开放性问题,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出问题,引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主动研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围绕目标精心思考,带动学生去联想和试探,使他们能够真正的学会数学。

教师在课堂上也紧抓住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特点来进行实际的教学训练,让学生在试探中得到归纳,总结一些实际知识,这样教师再对学生进一步讲解,学生的知识得到了很好的巩固,学习起来也更加轻松。

课堂上教师将教学设计与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现实生活中提出问题,寻找证据加以理解,或者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但是不能生搬硬套,很多内容是不能设计成探究性教学的,我们应该尊重知识。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出现了差异,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以智力水平和动手能力为出发点,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有选择性地让学生模仿一些题目,并且举一反三,加深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从而真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通过一系列的环节,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了很深的了解,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整理,对发现的规律进行总结。

探究性学习是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规律的学习,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达到全面素质的提高。初中生有着丰富和巨大的潜在能力,关键是我们教师能否为他们营造一个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适合他们创造的空间。如果教师具备了这些条件,在未来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才会养成自主创新和独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敖友.浅谈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实验[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12).

9.小学数学主题策划案 篇九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数学课堂里,如果只有师生之间的互动,没有生生之间的互动,那么交流也只是单向的。尤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生生互动的意义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只有学生对同龄人的生活最熟悉,感受最真切,最易沟通语言,最易产生共鸣,最有评价的发言权。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传统被动的、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仍居主导地位。机械操练、反复练习、熟能生巧的观念和做法影响着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上教师讲解多、学生自主探索少的现象普遍存在。即使某些教师重视让学生自主探索,也常由于经验不足或调控能力不佳,出现追求形式、互动机会不均、无效或低效现象普遍存在。故本学期我校教研组提出本课题,期待能改变我校数学课堂生生互动的现状,建立互动、有效、充满活力的课堂。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构建课堂教学生生互动的策略,真正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中通过加强学生与同伴间的合作互动学习,学生学会了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敢于在实质性的讨论中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观点,质疑不同见解。通过“生生互动”学习,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也得到充分体现,尤其让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生生互动”合作中,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把学习看作一件乐事,最终进入“学会”与“会学”的境地。

1、生生互动是课堂教学赖以进行的动力。学生在表述、讨论、评议过程中,可影响彼此的推理和结论,生与生之间语言和非语言的反应,可以对学生彼此的学习表现提供反馈,更利于学生认知活动的形成,进而敦促学生,特别是为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进行学习提供机会,利于转化“学困生”,从而取得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2、生生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生生互动”便于直接从同伴那里获得行为的方式和思想上的交流,对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信任,让学生学会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从而突破自我中心的小圈子,这既满足了学生与他人平等交往的心理需要,又使学生学会尊重自己和尊重别人,这对于培养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生生互动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提高综合素质。生生互动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给善于思考问题、勤于发表意见、敢于提出疑难的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

4、生生互动使学生提高观察、分析能力,发展思维能力。通过与同伴的相互作用,学生学会用他人的眼光,而不是仅仅用自己的眼光,从自己的观点出发,认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懂得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去观察数学问题和数学现象。这是学生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理论基础

1、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的认识结构得到发展。

2、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作用。

3、互动主义教育观认为,有意义学习是通过人际互动产生的。

4、现代合作教学也非常重视课堂学习中的生生互动状态,主张课堂上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习,使他们有机会相互切磋,相互沟通,从而起到一种“共振”作用,这就是美国著名物理学家温伯特所谓学习中的“共生效应”,这种效应能使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仿效和矫正,共同发展。

四、研究的措施

1、生生互动情境创设。

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并在实践中主动探索,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及时共同讨论,从而实现教学的互动效果。

2、生生互动讨论互辨。

展开小组讨论可以集思广益,激发互动,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发表见解,进行信息交流和思维碰撞,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启发性,在讨论过程中,为寻找最佳的答案,必须通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力争压倒群芳,在各种思想和知识的阐述中,迸发出许多创造性的火花。

3、生生互动评价。

教学过程中的评价语言看似零星散落,却是不可或缺,尤其是学生的评价,语言是儿童化的,情感是亲切的,思维水准差不多,他们的评价不一定很准确、很深刻,但是常常是实事求是的。因此,教师应适时地组织学生互评,可以通过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全班互评,拓展自主评价的空间,力求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学会正确对待他人,学会欣赏别人,从而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4、生生互动的合作与竞争。

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在解决新的复杂问题时胜过个人努力,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有利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同时,适时适度的竞争能激发个人的学习积极性,解决发言不积极问题,发现自己的潜能和不足,自觉克服缺点,解决学习不平衡、不主动问题。

五、研究的方法

1、通过问卷调查,找出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生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2、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活动探索出适合我校的生生互动的有效形式。

六、研究过程

课题研究从2017年9月-2018年1月结题,分三个阶段进行研究。

1、第一阶段(2017年9月-2017年10月):准备阶段。

(1)调查了解教师在课堂中生生互动活动中所采用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哪些形式最有效。

(2)调查了解学生最喜欢的或认为最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生生互动形式;(3)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调查问卷;(4)撰写主题策划案;(5)尝试研究。

2、第二阶段(2017年10月-2017年12月):实施阶段。

(1)进行理论学习,了解、学习生生互动的有效形式,并讨论不同课型应该分别采用何种不同的生生互动形式。

(2)通过教师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小学数学课堂生生互动的具体策略。

(3)对试验中的教师、学生进行中期问卷调查。不断调整研究思路。(4)整理、总结不同课型所应采用的生生互动的有效形式并进行课堂试验。

3、第三阶段(2017年12月-2018年1月):总结阶段。(1)对研究情况进行分析、归纳撰写实验结题报告或论文;(2)整理教学案例等资料。(3)撰写出本课题的结题研究报告

七、预期效果

1、通过“生生互动”使学生学会倾听同伴发言,尊重他人,学会交流,善于发表意见,交流思想,阐明观点,提高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发展学习的能力。

2、通过“生生互动”促使数学教学活动变得丰富多彩,富有活力,促使学生之间团结合作、和睦相处,使他们学会宽容、接纳和辨析。

10.小学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篇十

一、指导思想

用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知识、才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意识到自身存在的社会价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投身到紧张的学习中,挖掘自身的巨大潜能,努力成为一个祖国、人民所期望的合格人才。

二、主题分析

根据《德育大纲》和课题实验要求,结合高中学生的特点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作为本次班会的主题,对学生进行成才教育、人生观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1.正确认识材与才的关系,明确有材不等于成才,成才需在材的基础上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和品德,勇于进取,大胆探索。

2.理解“用”是知识与能力的集中体现,它展示的是: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人只有在社会中贡献,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三、主要内容及过程

1.全体同学齐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

2.主持人致词,宣布班会开始

3.女生表演唱:《童年》。内容提示:刻画童年生活,渴望长大。

4.诗朗诵:《青春万岁》。内容提示:对青春的诠释,配乐:《天鹅湖》

5.小品:《生活中的一个故事》。内容提示:一位中学生对“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曲解。

6.主持人请两位同学谈对上剧的看法

7.散文诗朗诵:《人,应该怎样做;路,应该怎样行》。内容提示:对人生意义、人生价值的看法。

8.小品:《蓝大褂,白大褂》。内容提示:如何体现人生价值。

9.主持人现场采访。被采访人为学生5名,家长1名。

10.主持人小结

11.全体同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12.班主任总结 13.在团歌中结束。活动目的:

1、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和修改后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2、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牢固树立规范意识,增强自觉性。培养学生对照规范找差距,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做讲文明守规范的好学生。

3、对照规范找差距,让学生切实的按照规范规定的执行,看看哪几条做的比较好,哪几条没有做好,给自己提出建议; 活动准备:

1、组织学生排练有关规范方面的节目。

2、“规范学生”光荣花若干朵。

活动内容:小品、歌舞、故事、诗朗诵等 活动过程:

1、以班会仪式组织开展活动。

2、由主持人上场组织活动过程。活动过程。

(一)揭示主题: 班主任:同学们,我们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北京有一家外资企业高薪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对学历、外语的要求都很高。应聘的大学生过五关斩六将,到了最后一关:总经理面试。一见面,总经理说:“很抱歉,年轻人,我有点急事,要出去10分钟,你们能不能等我?”这仅剩的几位大学生们都说:“没问题,您去吧,我们等您。”经理走了,大学生们闲着没事,围着经理的大写字台看,只见上面文件一叠,信一叠,资料一叠。都是些什么呢?他们你看这一叠,我看这一叠,看完了还交换:哎哟,这个好看,哎哟,那个好看。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他说:“面试已经结束,你们全都没有被录用。”大学生们个个瞪大了眼睛,“这是怎么回事,面试还没开始呢?”能帮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的的几位大学生想想其中的原因吗?(本公司从来不 录用那些乱翻别人东西的人。)中国有句古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意思是做什么事情都得讲个规则。一个公司这样,学校也是如此,《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对我们小学生的日常行为提出了规范的要求。我们按照去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四二班“学行为规范,做文明学生”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主持人: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文明规范是一块金子,拥有的人,他的人生便会闪闪发光。文明规范是美德,是美妙人生享之不尽的一笔财富。四二班的全体同学们,在学规范的号角吹响了整个校园之际。让我们认真学习规范,把规范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中。说到学习规范,大家准备的怎么样? 文明公约,大家学得怎么样。(我们记得可清楚了)

同学们真厉害,对规范的内容了如指掌。让我佩服,大家一定花了不少的时间去学、去背,值得我学习啊。

让我们一起背一背,用心温习一下《文明公约》《小学生守则》 反思自己《不讲卫生的小红》

主持人:同学们,个人卫生要讲究,但是有些同学一点儿也不讲究卫生,随地乱扔果皮,自己的位置上很脏,抽屉里也乱七八糟的,请你说一说小红哪些地方还做的不够? 注意个人卫生是《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 《值日生》

主持人:大家发现的问题就是我们平时所常见的,要做好学生就要做规范学生,让我们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从一点一滴做起。

茫茫人海,我们能相聚在四(2)班,一同学习,一同游戏,一同成长,是多么不容易啊!可是,最近一段时间,同学们经常打架,欺负弱小,不尊重老师,上课不专心的行为时有发生。让我们对过去的不文明行为说再见,主持人:同学们,听了《对照规范找差距》,还没有发言的同学心里有什么想法呢?规范的遵守需要大家的参与,我们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 做起,从举手投足的细微之处做起。

6、请听诗朗诵《养成好习惯》。世界汽车大王卡耐基曾说:“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个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个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一生幸福,那么,快快种下一个好习惯吧!我做完作业就帮家长做事—— 这是爱劳动的好习惯。

我一有空闲就看课外书——这是爱读书的好习惯。

我每天早晨都到室外进行体育锻炼——这是爱运动的好习惯。妈妈给我的零花钱我都攒起来——这是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课堂上我能严格要求自己——这是遵守纪录的好习惯。习惯和我们朝夕相处,良好的习惯帮我们打开成功的大门。中华民族是礼仪之帮,传统美德应该发扬。让我们从点滴做起,学规范,用规范,争做文明好少年!

主持人:有些同学在学校很乖,但是回到家就是小老爷、小公主,大家可千万别向小品里小明学习啊,在家也要向在学校一样乖,也要对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执行。宣读“规范学生”获得者名单和获奖理由

一个多月以来,很多同学在遵守规范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还涌现出很多好人好事,在今天的主题班会上,要对在行为规范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表彰。

主持人:顺手捡起的是一片纸,纯洁的是自己的精神;有意擦去的一块污渍,净化的是自己的灵魂;鸟儿因翅膀而自由翱翔,鲜花因芬芳而美丽,校园因文明而将更加进步;(合)让我们的素质及文明展现在一言一行中,主持人:在校园里,我们是遵守规范的学生;在家庭中,我们是遵守规范的孩子;(合)在社会上,我们更是自觉遵守规范的小公民,是遵守社会公德的小模范,是文明的小使者 主持人:今天,我们四(2)的全体同学在这里郑重宣誓:(全班学生起立,主持人领呼,全体齐呼)学守则,守规范,做文明规范的好学生。

老师讲话:习惯是忘不掉的,它是一种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比如,做作业,一旦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就会自然而然地,可以说是自动化地按时完成,不需要别人的提醒和督促,更不会拖拉了,良好的习惯有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和有效地掌握文化知识,因为它使我们自觉地去做有价值的事情。一般地说,优秀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不论何时呵地都能自觉地把该做的事做好。“大家请看,这是一张“习惯养成表”,在表格的左方是选择区,是一些我们经常做但还不太好的事情,当然,你还需要培养其他好的习惯,欢迎你把它加进下面的空白表格中;表格的左下方是活动安排,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合理安排;表格的右方是一周的执行情况的反馈,每天晚上把你们当天执行的情况做真实地记录。”只要我们能坚持下去,认真地完成每天的计划,这些活动就会一定变成你们新的好习惯,请大家下个周二将表格及时返回到老师这里。

上一篇:“商业点子策划书”大赛策划书下一篇:会议营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