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管理学基础

2024-06-28

教学大纲管理学基础(共10篇)

1.教学大纲管理学基础 篇一

课 程 说 明

一、课程简要说明

城市管理学(原市政规划与管理)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课。通过学习城市管理的基本理论,借鉴西方国家城市管理的经验,结合我国城市发展和管理的现实问题,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掌握城市管理的基本内容,我国城市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我国城市管理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和职能,可以使学生在学好城市管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密切关注我国城市管理的实践,并运用所学理论对现实城市管理现象进行分析。

作为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的专业必修课程,城市管理学(原市政规划与管理)属管理学范畴,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学、经济学背景知识;同时,作为研究政府管理行为的科学,与政治学、公共行政学、城市学等课程也有密切关系。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城市管理学(原市政规划与管理)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共计72学时,4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通过学习城市管理的基本理论,借鉴西方国家城市管理的经验,结合我国城市发展和城市管理的现实问题,使学生全面了解城市管理的基本内容,重点掌握我国城市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明晰我国城市管理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和职能。

三、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与分工

作为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的专业课程,城市管理学(原市政规划与管理)属管理学范畴,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学、经济学背景知识;同时,作为研究政府管理行为的科学,与政治学、公共行政学、城市学等课程也有密切关系。

四、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通过网上进行考核,网上考核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综合成绩的40%,终结性考核占课程综合成绩的60%,两项分数合成为课程最终成绩。形成性考核成绩与终结性考核成绩都必须及格方为考试及格。

2、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由五次网上考核构成,考核采取开卷答题方式进行,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形成性考核成绩以百分计,第一次与第二次形成性考核成绩各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第三次模拟测试不占成绩,第四次与第五次形成性考核成绩各占形成性考核总成绩的30%。

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测评的重点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网上形成性考核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更好的自主学习、自助学习,更好地实现教学互动。通过网上形成性考核也可以加强对地方电大教学过程的指导与监督、教学效果的了解与评估。

3、终结性考试

终结性考核采取网上考核形式,考核采取闭卷的形式进行,时间为100分钟。终结性考核以百分计。终结性考核的重点是学生对城市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以及对我国现行城市管理制度,城市管理制度改革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理解与掌握程度。

(具体见网考说明)

2.教学大纲管理学基础 篇二

关键词:案例教学,管理学,案例讨论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是一种以教学案例为素材,以学生在课堂内外对真实事件和情境的分析、思辨为重点,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最早于1870年由当时担任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朗道尔(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创立,后来这一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在哈佛大学的法律教学和工商业管理硕士等专业教育领域的教学,并成为举世闻名的“哈佛模式”的一大特色和内涵。案例教学法在国外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得到广泛运用,随着人们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入,案例教学法在我国管理学基础的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越来越被重视。

二、管理学基础中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管理学基础是人才培养模式与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会计学专业本科、工商管理专科、行政管理专科的统设必修课。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参与性、实践性,能培养学生应用理论创新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种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

(一)案例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只是作为知识的被动吸收者,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参与感不强。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扮演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需要提前搜集查阅大量相关的知识,经过认真思考,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案例教学情境中,学生可以站在管理者的位置上,观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感受管理者的矛盾处境,体会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并对案例中出现的情况,提出自己的解决之道。开放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在管理学案例讨论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案例进行思考、分析、讨论,锻炼学生当众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决策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理论是如何应用于实践的。案例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既是师生,又是生生之间互动合作的过程。在这种情境下,学生一方面要学会自己学习,另一方面也要学会与他人协同合作,为完成共同的目标作出贡献。

(二)案例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以教材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案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同时也将促使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案例课堂中,教师应定位于课堂规则的制定者、案例讨论的引导者,案例分析的组织者和课堂进度的掌控者。教师把填鸭式的单向教学转变为参与式的互动教学,把抽象的理论转换成具体生动的事例,并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这要求教师不仅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较高的教学能力,而且还要求教师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把相关知识让学生浅显易懂地接受,同时又要关注社会变革和发展现状,对现实问题保持高度敏感,在与学生互动讨论中能从容解答各类问题,并调节好讨论气氛。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驾驭案例教学的能力。教师在选择案例后要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概括,学生的反应和答案随时要求教师给予引导,这些都会促使教师不断反思,不断补充新的教学内容。

三、管理学基础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导入案例。

案例作为教学的主线,是理论与实践的纽带,是案例教学模式的载体,所以要求精挑细选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生动性、能说明问题的案例。选编案例一般应遵循这样几个原则:第一,目的性原则。教学案例的选取必须符合教学要求,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典型性原则。也就是教学案例能反映同类事物的一般特性,对学生能起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作用。第三,多样性原则。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以选择多个案例就同一个知识点进行分析,以反映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管理艺术,以便让不同经历、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管理的真谛。第四,难易和篇幅要适中,素材应有一定的趣味性。

(二)课前准备阶段。

在讨论课之前,教师应将打印好的案例发到学生手中,并将与案例及其相关的材料传到网页上,推荐一些相关的网站,便于学生在网上搜集资料,让学生了解案例的背景及情节,分析案例并写好发言提纲。

(三)案例讨论。

案例讨论可分为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每组由3~6人组成。小组讨论中每位小组成员都要简述自己的观点及对问题的看法,组内互相启发,补充,分工协作,寻求最佳的解决对策及方案。全班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作用发挥最完整的阶段。在案例讨论中可以采取以下形式:一是“辩论会式”,教师担任主持人,不参与讨论,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观点,相互间进行反驳或辩解。二是“情境体验式”,教师选出一些学生,分别扮演各角色,然后要求他们站在不同的立场彼此交锋辩论,通过换位思考,提高学生全方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三是“师生较量式”,教师就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一一提出,由某个学生回答,在多轮的问答中,教师逐步深入地引导案例讨论的开展,由学生发现案例的关键问题并找到解决的策略。

(四)总结阶段。

这是案例教学法面授阶段的最后环节。在总结阶段,主要是由学生总结和教师总结两部分组成的,但总结的重点不应是对案例分析所做的结论性意见。学生总结主要是让学生自己总结有哪些收获和进步,还有哪些不足,以及如何克服,等等。教师总结应就整个讨论情况做出总结,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对学生提出的新颖独到的见解多肯定,还应指明正确的分析方法、思路,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案例有全面深入的认识,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还可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做出总结,这样学生可以重新梳理自己的思路,对案例及案例所反映出来的各种问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为了激励学生参与案例讨论,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为学生在开放教育形成性考核中评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四、当前在管理学基础的案例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案例教学法要与其他教学法整合运用,优势互补。

理论教学是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案例教学应作为理论教学的一个有效辅助手段进行。另外,案例教学法要与多媒体教学法、自学辅导法、互动教学法、分组分享教学法等整合运用,教师应当思考如何对这几种方法进行整合,让学生在每一个学习环节都能有尽可能大的收获。

(二)案例库资源不足,质量欠佳,缺乏共享。

储备丰富的案例库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前提,也是促使教师专业化,了解更多实务的平台。目前管理学案例库的建设和共享缺乏一个长期规范有效的机制,而这本身也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增强学生沟通和辩论能力。

管理学中的案例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但许多学生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不适应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渐接受管理中的解决之道是“道并行而不悖”的,减少对标准答案的依赖。中国传统文化推崇“礼之用,和为贵”,中国人不习惯当面质疑别人的观点并进行辩论,所以教师要多鼓励,多引导,善于发现学生讨论中的亮点。

参考文献

[1]郭忠兴.案例教学过程优化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 2010 (1) :59-61.

[2]刘刚.管理学科案例教学的准备与组织工作[J].中国高教研究, 2010 (5) :89-88.

[3]秦立栓.论案例教学在管理学课程中的运用[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3) :170-171.

3.《管理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篇三

关键词:职业和岗位要求;教学环节功能;教学改革

课题编号:Y16035

一、《管理基础》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专业人才培养设置的课程体系中,《管理基础》属于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其他专业课程学习的前期课程。《管理基础》的课程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工作岗位的管理素养,基本管理思想、方法,及现代管理理念,掌握岗位管理工作所必需的计划、组织、领导、及控制知识重点,并具有一定的应用能力。课程教学应根据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物流管理岗位特点进行设计、实施、及考核评价。

二、教学设计

1.教学要求与内容

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管理基础》的教学内容包括管理与管理者、管理思想与理论、计划、组织工作、领导、控制、创新等七部分内容。如何在各教学环节实施各部分教学内容,并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是教学过程设计的重要内容。教学过程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教学过程是否合理、教学效果是否良好,及人才培养的质量。

根据课程中的知识点,依据职业和岗位要求、知识点内容与学生接受水平的差距,识别课程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难点知识制约课程在岗位的关键应用。该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具体如表1。

2.教學环节

课程教学过程中,将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内容分解到各环节。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分为教室、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三个环节。依据各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承担的功能,分配不同课时量,采取不同教学方式,各环节的课时量、主要功能及教学方式如表2。

三、教学考核与评价

课程教学的考核与评价按照“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师互评、”的方式进行。“学生评教”采用学院教学评价考核要点进行。“教师评学”按各教学环节进行。对教室教学环节,按课前、课堂、及结课三个阶段进行。课前评价,根据教学重点设计考核要点,以学生自评为主;课堂评价,按学生课堂积极性、学习效果、知识掌握与理解等,设计考核要点,由主讲教师进行考核;结课评价,采用课程综合考核的方式,由主讲教师进行考核。对实训室教学环节,采用课前评价、过程评价进行。课前评价,根据教学难点设计考核要点,以学生自评为主;过程评价,按学生实训积极性、难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等,设计考核要点,由主讲教师进行考核。对校外实习基地的教学考核与评价,采用岗位考核进行评价,根据课程与岗位要求,设计考核要点,由实习教师进行。教师互评,根据课程标准、实训大纲、实习大纲的要求,设计评价要点,由各环节的辅导教师对主讲教师进行考核。通过课程的教学考核与评价,实现教学相长,及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四、课程改革特色

根据职业和岗位要求、以及学生实际接受水平,识别课程的知识重点和难点,并赋予各教学环节的主要功能和教学方式,学生课前自学,各环节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相互配合,完成教学过程。

在课程教学的评价与考核方面,细化教师评学,根据教学过程分阶段动态考核,结合各环节的教学功能设计考核要点,客观评价,促进教学。

参考文献:

1.姜大源,现代职业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框架构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23~34;

4.参考大纲《管理学基础》打印版 篇四

学 时 数:总学时32(理论28实验0习题0讲座0讨论4实习0)

学 分 数:2 课程类别:必修

开课学期:3、4、5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课程性质:《管理学基础》是非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为必修课。

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管理”、“组织”、“决策”、“计划”、“领导”、“激励”、“控制”、“沟通”、“协调”等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熟悉管理过程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其组织方法;在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建立管理学的思维观念和方法,应能利用有关理论、工具和方法,分析具体管理中的具体问题。

二、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案例讨论、课外作业、课外资料阅读等。通过本课程各个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讲授采用启发示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培养其学习能力。通过课外作业和实验,巩固课内讲授的基本理论和网络营销实务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课下多阅读、多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精选教学内容,精讲多练,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适当插播实验教学录像片,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具体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和教学要求如下:

(一)总论(讲课:6学时)1章 管理者与管理(讲课:2学时)

教学内容:管理的定义,管理的职能,管理者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具备的技能,学习管的意义。

教学重点:管理者的内涵,管理的内涵,管理的职能,管理学的特性。教学要求:掌握谁是管理者,什么是管理,管理者做什么,为什么要学习管理。2章 管理的演进(讲课:2学时)

教学内容:管理与其他研究领域的联系,中外早期管理思想,管理活动、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之间的关系,管理理论的演变史,当前的趋势和问题。

教学重点:泰勒的科学管理,甘特图,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梅奥人群关系理论,哈罗德·孔茨的管理过程理论,系统论、权变论,经验主义。

教学要求:了解管理与其他研究领域的联系,掌握管理理论的各学派主要观点。3章 制定决策:管理者工作的本质(讲课:2学时)教学内容:考虑到在教学计划中安排了预测与决策课程,本部分教学仅仅是介绍相关的内容,如决策制定过程,决策的普遍性,作为决策者的管理者,群体决策。

教学重点:决策过程,决策类型,群体决策。

教学要求:了解决策在管理中的重要性,掌握决策制订过程及群体决策。

(二)计划(讲课:4学时)4章 计划的基础(讲课:2学时)

教学内容:计划的定义,计划的目的,计划和绩效,计划的类型,计划的权变因素、战略管理

教学重点:计划内涵及目的,计划类型,战略管理内涵。教学要求:掌握管理者如何制定计划,了解战略管理的过程 5章 计划工作的工具和技术(讲课:2学时)

教学内容:评估环境的技术,分配资源的技术,现代计划技术,目标管理,时间管理。教学重点:目标管理内涵及实施要素。

教学要求:了解计划工作的工具和技术,掌握目标管理过程,掌握个人时间管理。

(三)组织(讲课:4学时)6章 组织的基础(讲课:2学时)

教学内容: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的定义、机械式组织和有机式组织。教学重点:组织内涵,组织设计过程

教学要求:了解组织设计内涵,了解机械式组织和有机式组织区别,掌握组织设计过程。7章 组织类型(讲课:2学时)

教学内容:直线职能制、事业部、矩阵式、委员会等,工作团队。

教学重点:直线职能制、事业部、矩阵式、组织设计原则、管理跨度、层级。教学要求:掌握不同组织类型优缺点,层级和幅度的关系,团队的要素。

(四)控制(讲课:4学时)8章 控制基础(讲课:2学时)

教学内容:控制内涵、重要性,控制过程,控制的类型,有效控制系统的特性。教学重点:控制内涵,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反馈控制。

教学要求:了解控制的必要性,掌握控制基本过程,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反馈控制的基本特点。

9章 控制方法(讲课:2学时)

教学内容:预算的编制和种类,审计,量化控制,质量控制,几种重要的比率。教学重点:预算,量化控制,控制与组织绩效。

教学要求:了解预算在控制中的重要性,掌握量化控制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五)领导(讲课:10学时)10章 激励(讲课:4学时)

教学内容:行为的基础,激励的内涵,动机,几种典型的激励理论。

教学重点:动机,马斯洛层次需要论、X理论、Y理论、双因素理论、强化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

教学要求:了解激励的原理,激励对行为的作用,激励产生的原因,需要与激励的关系,激励理论类型及激励的基本形式和实务。掌握激励在管理的领导职能中的地位,需要层次论的提出者、基本观点和意义;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研究对象和一般结论;公平理论的基本要素、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的公式描述;期望理论的基本思想与启示;正强化和负强化的一般形式。能够对一般情况设计激励措施。

11章 领导(讲课:4学时)

教学内容:管理者与领导者,权力,领导方式的基本类型,领导理论,授权。教学重点:管理者与领导者,权力类型,管理方格图,领导行为四分图,授权内涵。教学要求:掌握领导与管理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权力的类型,了解各领导理论的基本思想,尤其是方格图理论及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掌握授权的基本过程及方法。

12章 沟通技能(讲课:2学时)

教学内容:沟通内涵、过程与类别,有效沟通,冲突管理,人际交往技能。教学重点:有效沟通要素,冲突管理,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教学要求:了解沟通在领导职能中的作用,掌握沟通过程的基本环节,沟通方式的优劣,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的区别,有效沟通的一般准则,冲突管理的实施。

(六)讨论(4学时)

讨论内容:根据教师教学需要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对象不同,讨论内容由任课教师老师自行安排。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本课程是非经管专业的基础课,要求学生在掌握本课程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能具体应用相关管理工具和方法处理具体事务。

四、本课程的考核方式

本课程期终为开卷考试。学生最终成绩评定影响因素为:平时(30—40%)、考试成绩(约70—60%)等。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 张玉利,《管理学(第3版)》,南开出版社

5.《管理学基础》课程实训大纲 篇五

课程名称:管理学基础

课程代码:0210039

学时:64(理论32,实践32)

学分:4

开课学期:1

适用专业:营销与策划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性质:专业技术课

一、实训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的基本目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开阔视野,巩固学生已学过的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和锻炼学生运用管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目的是:

1.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

2.培养计划与决策的能力、组织与人事的能力、领导、沟通与激励的能力、控制与管理创新的能力。

3.具体技能:通过教学与实训,培养学生们的具体管理技能

二、实训的基本内容及课时

1.管理学基础知识,管理者角色扮演,管理者职责与素质。(2课时)

2.组建模拟公司。(4课时)

3.编制活动策划书。(4课时)

4.设计组织结构。(4课时)

5.模拟企业招聘。(4课时)

6.模拟决策。(2课时)

7.模拟就职演说(4课时)

8.模拟实地交际与沟通(4课时)

8.制定目标管理方案。(4课时)

三、实训方法与手段

综合实训课采用集中训练的方式。学生分组在学校或企业进行综合实训。通过企业参观、实验、现场讨论、交流、现场会、现场讲解、现场报告会等方法,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企业管理人员、营销师、业务人员等进行教学,学校教师进行全程辅导、管理。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占20 %,形式有:出勤、课堂反馈、课后反馈。

2.实训成绩占20 %,形式有:实训记录,实训报告和实训效果评价。

3.考试成绩占60 %,形式有:试卷考试。

五、参考书目

1.《管理学实训》.单凤儒.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

6.教学大纲管理学基础 篇六

学科门类:管理学

专业类别:全校公选(通识教育类)课程名称:管理学基础 知识点:沟通中的非语言提示 适用对象:本科、非经管类专业

一、教学背景

1、本课程是面向全校开设的通识教育类公共选修课,学校规定除经管专业外的其他专业要选修6学分的经管类课程。

2、授课对象是全校跨学科、跨专业自由选课的学生,大

一、大二学生居多,专业覆盖理、工、文、法、艺术、教育等,不具有管理学专业知识基础。

3、学生对管理学基础课程有一定的学习兴趣,想要通过通识课的学习对管理学有一个基本的概念认知和了解,乐于接受活泼有趣、易于理解的教学内容设计。

4、本微课是根据《管理学基础》第九章沟通中的第三节人际沟通部分的内容设计的,该知识点内容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易于学生理解,容易引发共鸣。

5、沟通是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非语言提示更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在人际沟通中承载了大量的、真实的信息,无论是对于大学生们目前的学习、生活,还是未来的工作,都具有无比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非语言提示的含义。

2、了解非语言提示的类型和特点。

3、理解非语言提示与语言沟通的关系。

能力目标:

1、更好地理解沟通中大量存在的非语言提示,在沟通中更好地表达非语言信息,从而提升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引导学生将教材之外的现象和素材与管理学知识相结合学习和理解的能力。情感目标:

1、理解沟通中非语言提示的重要性。

2、激发对沟通中非语言提示的深度认知。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思路

1、设疑导入:采用设疑导入的课堂导入方法,建立旧知识(语言沟通)与新知识的联系,引发学生对沟通中的非语言提示的思考,对本部分知识点的学习目标产生指引作用。

2、创设情境:采用情境教学法,先用2018年央视春晚小品《提意见》的片段情节展开,通过对小品中人物表现的观赏和分析,使学生对提出的问题有共鸣,达到交互。

3、情境导入,引出知识点: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对视频情境进行分析,通过其体现的沟通中非语言提示的重要性,进一步导入系列知识点,为学生提供学习内容指示。

4、动画演示,拓展知识点:采用多媒体组合教学法,展开讲授非语言提示的概念、非语言提示的类型、非语言提示的特点、非语言提示与语言沟通的关系等各个知识点。

5、视频案例分析:采用实例解析法,用一分钟左右的影视片段作为素材,立体化展示上述知识点,对片段中四个沟通瞬间的分析,既是对沟通中非语言提示的基本知识点的多次强化记忆,又是对知识点的应用举例。

6、自然式、总结式、激励式结课:承接视频案例分析,自然地对沟通中的非语言提示的一系列知识点进行总结巩固、重点说明,并激励学生要善于观察和理解沟通对象的非语言行为反应,进而更好地实现有效的沟通。

四、教学特色与总结

沟通除了是管理者最基本的技能之外,对于任何人、任何角色都非常重要。良好的信息沟通会提高工作效率、改善人际关系,如果因为对沟通知识和技能的不熟悉、不了解未能实现有效的沟通,会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不良的后果。对沟通进行认识了解并加以分析是必需要进行开展的一项教学任务。

本节微课的教学内容具有独立性、完整性、示范性和代表性,沟通中的非语言提示作为人际沟通中独立的知识点,要通过一段微课呈现完整的知识点,设计难度很大。本节微课综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课程设计按照设疑导入-创设情境-知识点导入-知识点讲授和演示-知识点应用-知识点巩固-课程总结的逻辑展开。教学形式新颖,教学过程深入浅出,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适用于选修管理学基础通识课程的非经管类专业、本科低年级的学生特点。还可以引导学生拓展学习资源、启发思维。

1、问题情境体现生动有效性和适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情境导入使学生快速建立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的学习目标,辅助导入本节知识点学习。

2、教学资源设计体现生动有效性和适用性,针对本科低年级学生特点,精心选取和设计教学素材,通俗易懂、形象生动,针对性强,有较好的吸引力,视频案例等素材的使用对于知识点的呈现和理解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3、课件制作体现精细化和适用性,每一张课件的内容都经过反复推敲,从内容到形式力争完美,有条理、形象化地展示出本节内容的各个知识点,文字、图片、动图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快速理解相关知识点。

4、知识建构体现出逻辑性和完整性,主题明确,聚焦沟通中的非语言提示,从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到内涵、类型、特点及与语言沟通的关系,再到案例分析对知识点的巩固和应用,环环相扣。

5、教学过程设计体现出整体性和实效性,注意系统设计、整体推进,用问题引导、情境教学法与启发式教学法相结合,吸引学生快速引入主题;内容讲授线索清晰,突出主干,明了易懂;总结收尾快捷,让学生清晰感觉到通过本节微课学到的知识。

7.教学大纲管理学基础 篇七

1管理学基础课程的特点

管理学基础作为高职高专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在课程教学中可以着重三个方面:一是教学过程要营造企业情境和氛围;二是要以培养基层管理者为重点;三是要在满足基本理论修养的同时,突出实用管理技能培养。 教师应有意识地把学生摆进课堂教学内容中来,依照他们进入企业、成为基层管理者、了解企业运行特征、进行管理实践操作这样一条主线,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开展教学。

对于刚入大学校门、理论理念与实践经验均缺乏的学生来说,管理学基础的学习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所以,在教学实践中, 需要基于工作过程设置教学情景开展参与式教学活动,将真实工作情景引入课堂,通过互动、参与的实践模拟教学模式来帮助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2基于工作过程的模拟教学模式的特点

基于工作过程的模拟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 接近性, 教学过程中基于工作过程所创设的情景是与具体实际工作情境接近的。

(2) 诱发性, 项目情境中创设问题的深度稍高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水平,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和思维强度,需要学生经过努力思考才能解决问题,从而有助于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积极思考。

(3) 合作性,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让他们学会在团队中工作,与他人交流和分享获得的信息、创意及成果。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时,要考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情境中的任务,共同克服情境中出现的困难。

(4) 层次性,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在创设情境时会尽可能依据学生的实际经验和认知,假设好学习的框架,有层次、有梯度,考虑好任务的衔接与过渡。

3基于工作过程的管理学基础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

基于工作过程的管理学基础教学模式的课程内容设计按照“模块化、任务化、训练化”原则进行,通过教学内容的整合,课程变成一个管理业务流程,学生从认识管理入手,从管理者的自我管理开始,一直到制定决策、有效执行、合理控制的整个过程都参与其中,逐步形成管理思维,有效提高管理综合素质。其主要内容:

(1) 创设实践模拟情境, 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积极的帮助者和引导者。 根据管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落实教学目标,设定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并根据课程内容所关联到的工作过程来创设教学情景。 例如,创办你的企业,市场调查,环境分析,制定创业计划书,制定招聘计划,实施招聘活动安排等,通过这些富有启发性的课堂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思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 提出问题并进行引导, 在创设了情境后,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有意识地提出思考问题,思考问题的开放性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 有助于学生在回答时给出更多信息,从而扩充信息容量。 充足的思考时间和良好的实践条件有助于学生提供更加完整和深度的答案。

(3) 实践模拟, 在实训室创设的场景中, 学生模拟扮演某一角色,进行知识的强化或技能的训练。 例如,在创办你的企业中,每个创业小组需要从事企业管理的所有活动,从市场分析,确定项目,企业组织,企业运营与规划等。 至于每个小组的内部分工,有小组成员自己确定,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运营,采购与生产管理人员各司其职, 教师不参与角色的分配与任命。但是对于某一项活动将是如下环节:前期准备,课堂公开进行展示,各小组和教师点评总结。

4总结

总之, 基于工作过程的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已经从习惯被动的“填鸭式” 的学习转变到现在的主动学习的学做思一体的方式,当然这也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与此同时,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要求高职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和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技能,对教师的双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摘要:文章主要借助大学生创业平台,依托学生就业岗位的项目任务为载体,对高职院校的管理学基础课程重新进行整体设计,注重培养学生就业和创业所需的基本职业素养和通用管理能力。通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双提升的课程改革实践,最终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管理学,工作过程,教学

参考文献

[1]康军.高校《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意义及措施探讨[J].甘肃科技纵横,2012,41(5):166-167.

[2]魏金萍.提高管理学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3(11):56-57.

[3]谢明.浅谈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管理类专业课程开发[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31(4).

8.护理学基础教学方法探索 篇八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学习热情;加强管理

护理学基础概括了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它是护理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在引导学生认识护理学的专业价值、培养专业素养、发展专业技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老师必须思考如何在教学上激发情感、培养能力,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我们从2010级护理专业新生起对护理学基础进行一系列教学探索,旨在提高护生的职业素质,为今后尽快适应临床实习和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护理学基础教学方法探索

1.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1)上好绪论课,开启学习兴趣大门

第一节课就要引起学生学习护理学基础课的兴趣,让学生对今后从事的护理这门职业充满憧憬。

(2)多渠道开阔视野

利用见习课组织学生到医院参观,请医院的护士长、带教老师现身说法,让学生了解医护人员的工作内容,感受工作时团队协作的氛围;观看参加操作比赛同学的演练,激发学生学习护理知识的动力。

2.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护理学科发展迅猛,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作为一名护理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和修养,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从而培养出素质高、适应性强、实用型的护理人才。

3.教学方法的改进

(1)信息化教学,丰富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精品课程,积极参加微课比赛、信息化大赛,并将这些资源用于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使课堂更生动、直观,让学生想听、爱听,并参与到教学中来,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2)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实用性知识

在教学中,对临床新引进的技术、新出台的卫生法规等内容进行补充讲解。如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护理文件书写的新要求、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的新规定、医疗事故处理的条例、护士条例等。

(3)运用情景和角色扮演,开展师生互动式教学

技能操作与人文关爱的有机结合,在护理实践教学中至关重要,对培养护生的职业素质起着重要作用。护理操作教学中注重人文关怀。对操作内容设置案例,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4)抓好技能训练,加强考核力度

实践能力是护士专业的特征要求,我们按照江苏省卫生厅印发的《实用临床护理三基操作篇》技能训练标准,在时间、操作程序和质量上严格要求。学生从一开始就接受规范的操作指导。课余时间开放实训室,并有专门的实验员老师轮流值班辅导,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每学期期中与期末进行操作考核,每年实习之前举行大规模技能操作比赛,并派每年的优胜者代表学校参加江苏省乃至全国的护理技能大赛。

4.加强实习生的管理

实习生上岗前由教务办、学工办、护理教研室、外聘主管教学的护理部主任分级进行岗前培训,使护生尽快了解医院环境,较快地进入角色。定期召开实习生座谈会,关注护生的需要和感受,为他们创造积极向上并且和谐温暖的实习环境,从而提高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

二、结果

2010级护理专业学生护士上岗证通过率96%,与往年相比有了较大提升,2009级为90.5%,2008级为83.8%。在2012年江苏省护理技能大赛中获得两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的好成绩,并在首届全国护理技能大赛中获得一个三等奖。

三、讨论

1.力量雄厚、业务过硬的师资队伍是护生职业素质培养的保证条件

护理专业课教师是护生认识护士、了解护理专业的窗口,教师把热爱护理事业的情感渗透到教学工作中,展现知识渊博、技术娴熟、救死扶伤的护士形象,教师的正面情感对激发学生对护理职业的热爱起良好的作用。

2.实践能力的提高是职业素质提高的首要环节

护理学基础这门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就是培养护生基本的操作技能,提高护生的动手能力。实验室实行课余时间开放制度并安排老师轮流值班,为学生课后训练提供时间和场所,并得到有效指导;操作成绩单独考核计分,使学生重视平时训练;而技能大赛也是促进护生课余训练的另一个因素。

3.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是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

护士的职业道德包括良好的护士形象、规范的行为举止、恪守职业规章制度、具有同情心以及很强的沟通交流能力,所以在教学中从护生的着装、言行举止、课堂纪律、沟通交流、关怀精神等方面进行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张惠玲,朱洪清.护理学基础[M].江苏凤凰科技出版社,2014:1.

[2]李键.强化基础护理教学,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素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5):613-614.

9.教学大纲管理学基础 篇九

《管理学基础》是开放教育会计学本科和工商管理专科统设必修课和相关专业方向的选修课程。就目前我国开放教育《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少教师对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认识还存在较多的不足,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较为单一,无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新时期开放教育《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开放教育《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开放教育开启的是混合学习的模式,其将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相结合,将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相结合,对于宣传终身教育理念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管理学基础》课程是开放教育会计学本科和工商管理专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其主要的教学内容为基础的管理学知识,教师在《管理学基础》教学中应该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

一、《管理学基础》课程性质的分析

《管理学基础》是经济管理学的基础内容,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主要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上层建筑、生产关系以及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经济管理过程中的一般方法和规律等。无论是什么规模的企业或者单位,要想?@得更好地发展均需以优秀的管理水平和基础为前提,而要想提高企业和单位的管理水平就必须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管理素质,能够对企业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管理,制定合理的管理目标,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进行综合管理。

二、《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意义

新时期开放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教育关注的重点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两点:一是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的综合发展;二是要创新开放教育教学模式,将非传统教育教学模式运用到专业课程教学中,提高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管理学基础》是开放教育会计学本科专业和工商管理专科专业的基础课程,新时期要加强《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必须要求教师能够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推动学生的职业发展,落实人才培养计划。

三、开放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理论分析

1.教学理论基础

开放教育是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的结合,其教学模式的创新实际上也是传统教学模式和网络教学模式的结合与创新。国内外从19世纪开始就对开放教育理论内容进行了研究,也得出了不少关于开放教育的教学理论,如施?a森的交流理论(Theory of Interaction Communications)、彼得斯的教学工业化理论(Theory of Industrialization ofTeaching)以及莫尔的独立自主理论(Theory of Independence and Antimony)等。虽然各教学理论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相同的是,他们都强调开放教育教学理论与传统教学理论有着很大的不同,其对网络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较高,需要以多媒体技术为支撑进行人才的培养。开放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个性化学习需求更加重视,也能够实现全国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2.教学目标的建立

教学目标是课程教学模式实施的重要前提,教师必须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合理设计教学模式,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专业的优秀人才,要求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不同的学科对学生有着不同的专业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能够从学科的实际情况出发,并从当地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合理设置教学目标,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当地经济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增长做出贡献。而对于甘肃省定西来说,由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等的限制,教育资源比较欠缺,高等教育发展相对滞后,而开放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更加具有针对性,也有助于提高当地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推动本地的经济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3.教学策略和实施方案

教学目标的完成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实施方案,开放教育的教学策略和实施方案必须要求能够坚持几大原则:第一,要求能够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和创新个别学习模式和自主学习模式;第二,要求能够转变教师的职能,以教师为主导,主动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第三,要求能够重视各种教学工具和材料的合理应用,包括多媒体资源的运用、各种通信设备和硬件、软件的应用等;第四,重视集中学习和灵活学习的有效结合,适当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第五,重视对学生的过程评价。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以终结评价为主,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开放教育模式下需要转变教学评价观念和意识,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要求能够建立完善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四、开放教育《管理学基础》教学的具体设计

1.合理设计课程教学目标

《管理学基础》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基础性,其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及创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教师在进行《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时需要把握以下三点:第一,学生通过《管理学基础》学习必须要掌握管理学基本的理论知识,包括现代管理的方法、管理职能以及管理的理论知识,等等;第二,要求学生必须要能够掌握管理学知识中的具体方法,包括人员分配的方法和规律、组织策划的方法以及计划措施等;第三,学生的情感目标要完成,即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树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创新意识,这对于促进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合理设计教学程序

开放教育《管理学基础》的教学程序设计需要重视学生个别化发展和自主发展的重要性:第一,对于每一章节的内容,教师均必须要花费至少两个课时的时间进行教学,以保证学生学习质量和效果的提高;第二,根据教学内容侧重点的不同,将课型分为认知课、巩固课和应用课三种,并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第三,加强对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的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第四,给学生至少一个课时的时间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第五,做好最后的复习教学工作,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合理设计学习资源和方法

开放教育为《管理学基础》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和资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使用更加广泛的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如视频资源、国内外经济管理案例资源以及各种网站资源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而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教师也必须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才能够切实保证《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小组合作学习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以及自主学习等均是开放教育模式下《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其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可以根据《管理学基础》课程为教学内容的不同进行合理的设计。

五、结语

综上所述,开放教育下《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需要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发展等出发,创新教学方法,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0.教学大纲管理学基础 篇十

《综合基础知识》和《管理基础知识》

考试大纲(试行)

一、试卷内容及结构 ㈠《综合基础知识》

主要测试应试者对综合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题型均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为90分钟,满分100分。㈡《管理基础知识》

主要测试应试者对管理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题型均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为90分钟,满分100分。

二、考试的大体范围和内容

(一)《综合基础知识》

1、政治(新增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决议内容)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中国共产党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理论。(3)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特色;邓小平理论;“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5)时事政治

2、法律(1)法理学

法的一般原理;法治理论;法的运行;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2)宪法学

宪法的基本理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我国的国体、政体和结构形式;我国的国家机构。

(3)主要实体法

刑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商法。(4)主要程序法

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

3、经济

(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市场和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和运行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其特征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主体和市场体系

市场主体与现代企业制度;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市场秩序和市场规则。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府宏观调控

宏观经济运行与政府的经济职能;政府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政策和宏观调控体系。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国民收入分配;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对外经济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和基本形式;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6)中国国情与重庆市情 中国的国情国力;重庆市情。

(7)主要国际经济关系与国际经济发展趋势

国际贸易关系;国际货币关系;国际投资关系;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发展趋势。

4、道德

(1)道德与公民道德 道德概述、公民道德建设概述(2)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的特点、作用及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5、公文写作(公文写作部分的相关知识以《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 9704-2012)为标准。)

(1)公文知识与公文规范 公文基础知识;公文规范。(2)常用公文写作

决定;意见;通知;通报;通告;报告;请示;批复;函;纪要。

(3)事务文书写作

会议记录;简报;计划;总结;述职报告;调查报告;规章制度;贺词;感谢信;慰问信。

(二)《管理基础知识》

1、管理概述

(1)管理的概念与特性 管理的概念;管理的特性。(2)管理的职能和类型

管理的职能;管理职能的发展;管理的类型。(3)管理者的职责与技能

管理者和管理者的类型;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4)管理环境

环境对组织的影响;组织的一般环境;环境变动与管理模式选择。

(5)管理理论的发展

国内外早期的管理思想;古典管理理论;人际关系理论和社会系统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丛林;当代管理理论的发展。

2、决策(1)决策概述

决策的含义和特征;决策的分类与原则;决策的基本过程;决策的主要方法。

(2)预测与决策

预测的含义;预测的程序;预测的主要方法。(3)决策与心理

决策中的常见心理效应;决策中的心理压力。(4)群体决策

群体决策的含义及其利弊;参与决策的流程及其利弊;群体决策的基本择案规则。

(5)计划的编制

计划与决策;计划的类型与作用;计划的编制;滚动计划法。

3、组织(1)组织概述

组织的概念与特征;组织的类型;组织的功能。(2)组织设计

组织设计的原则;组织设计的内容。(3)人员配备

人员配备的概念与原则;组织人员的选聘;组织人员的考评;组织人员的培训。

(4)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5)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的含义与特征;组织文化的功能与内容。(6)组织的变革与创新

组织的变革;组织创新的路径。

4、领导(1)领导与领导者

领导的含义;领导的构成要素;领导艺术与权术的区别;权力的构成领导者素质。

(2)人性假设和领导理论

人性假设理论;领导行为和领导风格理论;领导权变理论。(3)激励理论与技巧

激励的含义;需要理论;激励理论;激励技巧。(4)人际沟通

沟通的特点与功能;沟通的过程与流向;沟通网络;网络时代的沟通;沟通障碍及其克服;冲突与谈判。

5、控制(1)控制概述

控制的含义;控制的基本条件、特点与功能;控制的类型;有效控制的基本要求。

(2)控制过程

制定控制标准;衡量实际工作;鉴定偏差与纠正偏差。(3)控制方法

预算控制;非预算控制法。

6、创新(1)创新及其作用

创新的涵义;创新与维持的关系;创新的类别与特征;创新的作用。

(2)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目标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环境创新。(3)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创新思维的作用与意义。(4)创新的过程与组织

创新的过程;创新活动的组织。

7、管理方法与管理工具(1)管理方法概述

管理方法的内涵与分类;管理工具的含义及其类别;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的综合运用。

(2)刚性管理方法

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3)柔性管理方法

传播方法;情感方法;心理方法。(4)具体的管理工具

强制性工具;志愿性工具;混合性工具。

8、管理绩效(1)管理成本

管理成本的构成;管理成本的变动及其原因。(2)管理效率

管理效率的含义;管理成本与管理效率;管理效率的影响及其控制。

(3)管理绩效的评价

绩效评价的标准;绩效评价的程序;绩效评价的方法;评价后的修正。

(4)管理绩效的改进

绩效不良的原因;绩效改进的目标;绩效改进的方法。

9、战略管理(1)战略管理概述 战略管理的含义与特征;战略管理的发展趋势。(2)组织战略

组织战略含义;组织战略的领导;组织战略的层次。(3)战略管理的过程

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评价;战略实施;战略控制。(4)战略管理的问题

战略管理的问题;战略管理的改进。

三、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认真阅读给定资料,并按题目要求进行作答,作答要求如下:

上一篇:台球比赛调侃下一篇:八年级自我介绍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