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艺术教育在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2024-07-18

浅析艺术教育在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共9篇)

1.浅析艺术教育在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篇一

校园音乐文化在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修养方面具有巨大的价值。笔者认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做好校园音乐文化建设,并通过校园音乐文化提升学校形象,培养学生高尚品德,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素质教育与校园音乐文化

实施素质教育,简单的说,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校园音乐文化作为素质教育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在学校领导与教师的主导下,与学生共同创造的具有本校特点的精神环境和音乐文化氛围。如合唱团、乐队等社团活动。

国家教育方针明确了美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独特的情操陶冶、深化认识、智能开发和心理平衡等功能,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人的认识和思想。校园音乐文化恰恰是这些功能的综合体现,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实践途径。

二、校园音乐文化对推进素质教育的作用

良好的校园音乐文化,渗透在学生的观念、言行举止之中,体现在他们读书、做事的态度和情感中,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沃土。

1.音乐活动彰显校园文化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校园音乐文化对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爱国情感能施加良好的影响。学校领导和教师应重点选择一些思想性较强的时代歌曲,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来感染和教育学生。如《唱响中国》等三十六首歌曲,使学生深切感受我们祖国的伟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2.校园音乐文化的良性导向,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组织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并进行讨论,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正确引导。如让学生拿流行歌曲与艺术歌曲进行比较,让学生听到流淌在我们血脉源头的民族乐声。坚持良好的音乐文化导向,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具有分辨美丑良莠的鉴赏能力。

3.励志音乐的激励功能,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斗志。在青年学生中大力推广励志乐曲、歌曲所形成的校园音乐文化具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够产生一种催人奋进的积极作用,激励学生对崇高理想的执著追求。特别是一些流行的励志歌曲,如《我真的不错》、《蜗牛》、《隐形的翅膀》等,对学生的内心世界会有很大的冲击,给他们精神上莫大的鼓舞。

4.校园音乐文化集体活动,提高学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校园音乐文化活动多是以集体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如大合唱,集体舞等形式。在开展这些活动时,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了他们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助于学生追求和树立一种群体的共同价值观,把学生的行为系于一个共同的文化精神上,加强师生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荣誉感。

5.校园音乐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校园音乐文化的举办,也是教师和学生互动,并相互促进的过程,它的指向性是很明确的,就是以愉悦学生的感觉和使其积极参与为出发点,例如由学生亲自动手去组织一台文艺节目,促使他们自己克服遇到的困难。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

三、培育校园音乐文化的途径和方法

校园音乐文化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素质教育的效果。如何培育良好的校园音乐文化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加以研究和讨论的重要问题。

1.充分利用学校音乐资源,努力创建校园音乐环境。广泛开展学校艺术节等多元音乐文化活动;开设音乐多元活动课,排演音乐剧、组织合唱队、乐队等;利用校广播播放各种音乐;通过汇报表演等各种教学艺术实践活动,总结经验,让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个人修养。

2.充分利用音乐的渗透功能,综合各学科进行音乐熏陶。音乐教学的语言包括艺术领域之间的综合,将音乐欣赏与姐妹艺术中相关的内容、手段进行有机地融合。在课堂教学中可直接使用音乐,调节情绪,激发想象,开发记忆潜能。如在学习《荷塘月色》时,播放一些古筝曲,让学生跟随音乐想象课文中所描写的美景。

3.积极关注音乐流行动向,选择并整合社会音乐资源。面对多姿多彩,多元化的社会音乐文化,学校应积极主动地构建起开放性的校园文化体系,通过校内外互动,使学生经受各种锻炼,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鉴别、选择、抵制能力,不断提高文化品位。使学生在复杂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4.大力扶持学生艺术社团,发挥其校园音乐文化建设的带头作用。艺术社团是学生文艺活动、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载体,通过艺术社团的建立,坚持高质量的教学和管理,优化青少年学生的审美意识,让那些高品位、优秀的音乐精品来熏陶和感染艺术团的学生。

综上所述,校园音乐文化丰富了广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们的审美情趣和文明程度,强化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满足了广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学生提高素质和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校园音乐文化对落实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注重对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培养,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定能培养出高素质、适应未来社会需求、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姚应红《谈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文化建设》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第1期

[2]金超哲《关于高校音乐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研究》魅力中国第3期

[3]王艳华《如何把握校园音乐文化的审美导向》文教资料第8期

[4]洪毅《浅议音乐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考试:教研版期

2.浅析艺术教育在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篇二

一、高校道德讲堂弘扬传统文化与道德的价值与意义

(一) 高校道德讲堂是传承中华文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 开创了民族和睦共处的美好家园, 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中国梦”的实现, 是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的梦想, 也是每一个人的责任。高校作为文化的传承基地, 更要担负起这一责任, 在高校的道德讲堂颂经典环节就集中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三必颂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出自《易经》)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出自《论语》) ;“但行好事, 莫问前程” (出自《名贤集》) , 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关怀他人、帮助他人、爱护他人。

(二) 高校道德讲堂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升高校师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需要

道德讲堂分为企业、机关、学校、社区、行业、村镇、新市民等不同类型, 每一类型开展的内容是不同的。大学道德讲堂的主要内容是:以“礼仪”为核心的社会公德建设;以“诚信”为核心的职业道德建设;以“和睦”为核心的家庭美德建设;以“友善”为核心的个人品德建设。

(三) 高校道德讲堂是打造实践平台、传统文化与美德更具生机活力的需要

“经世致用”一直是民族文化的光荣传统。道德讲堂把传统文化与道德通过公民的实践主体而发扬光大, “身边人讲身边事情, 身边人讲自己事, 身边事教身边人”, 突出了教育活动是“自我”实践教育形式。在道德践行中, 强调行善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向家长献一份孝心, 向老师表达一点感恩, 向同学提供一点帮助, 向社会献出一点关怀, 这些活动简单易行、便于参与, 降低了实践门槛, 从而使群众乐于参与, 积小善为大善, 积小德为大德, 这契合了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及“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的道德价值, 从而使传统文化与美德更具旺盛的生命力与持久的影响力, 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突出贡献。

二、提升道德讲堂弘扬传统文化与美德的途径

毋庸讳言, 道德讲堂的开展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例如受西方文化中心论的影响, 高校师生对传统文化的淡漠, 随着活动的开展, 形式化问题也日趋明显, 专职的宣讲队伍还比较缺乏, 活动开展的设施、经费问题也受到制约等, 因此需要破解难题, 打造平台建设, 促使传统文化的弘扬取得实效, 助力高校的科学发展。

(一) 把握时代脉搏, 增强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传统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 历久弥新, 关键在于与时俱进, 不断融入新的血液, 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十八大确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指导当前的道德建设, 弘扬社会风尚, 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道德讲堂的核心和灵魂,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贯穿、融入、体现到大学“道德讲堂”建设之中。

(二) 整合教育资源, 打造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构成了道德讲堂的外部环境, 并对讲堂的教育效果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而外部文化环境的打造, 需要长时间的师生齐心尽力地去实践、去缔造。这就要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来共同的践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 把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既开阔学生的视野, 又增加了思想内涵。

(三) 创新内容和形式, 增强道德讲堂的感染力

创新是道德讲堂成功的最关键的要素。因此要做好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内容上的创新, 根据师生文化程度、知识结构和兴趣个性等方面的特点确定宣讲内容, 整合当地悠久丰富的传统道德资源, 经过筛选、加工、提炼、概括、塑造, 使传统文化与美德的内容丰富多彩, 群众容易接受, 乐于接受。二是道德讲堂的形式上的创新, 道德讲堂在形式上可以灵活多样, 除了规定流程外, 增加自选动作, 如我校的道德讲堂又加入了“思省心”和“行善举”环节,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点和精华, 需要我们永远继承。

(四) 积极利用各种媒体的优势, 加强道德讲堂的平台建设

道德讲堂要有广泛的影响力, 就要整合各种媒体, 充分发挥网络宣传的作用。如, 华北理工大学举办的道德讲堂就充分利用了网络优势, 建立了专门网站, 其中的经典内容版块就是专门介绍和诠释中华文化经典的, 并且开展了以“诚意”和“正心”为核心架构的3D网上修身系统———道德堂。

总之, 高校道德讲堂传承民族文化是实现文化强国、打造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提高广大师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需要, 我们应积极发挥道德讲堂在弘扬公民道德中的作用, 为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摘要: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基石。党的十八大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做出了战略部署, 习近平同志也多次强调弘扬传统文化对我党长期执政的重要意义。高校“道德讲堂”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渠道, 对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打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提高广大师生的文化素质与修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道德讲堂,传统文化,传统道德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N].人民日报, 2012-11-15.

3.浅析艺术教育在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篇三

关键词: 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ABSTRACT:The local red culture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inherit the excelle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ollege students' firm belief in communism, enhance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has positive effect on the College Students' patriotism. In the proc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ombinate the red culture and education into life、social practice and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can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red cultur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2

一、 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

红色文化是我国社会文化中的一部分,它是与校园文化相对应的一种亚文化现象,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不断扬弃中外文化思想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革命战争年代和和平建设时期所遗留的纪念地、标志物及其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基本内容的一种特色文化。

以沂蒙精神为主线的红色文化。沂蒙精神的科学内涵:“爱党爱军”,集中展示了沂蒙人民具有的立场坚定、方向明确、追求执着的崇高政治信仰,这是沂蒙精神的灵魂。“开拓奋进”,概括了沂蒙人民追求进步、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先进思想意识,是沂蒙精神的永恒主题。“艰苦创业”,是沂蒙人民的宝贵品格,它体现了沂蒙人民不管在什么困难条件下,都能自力更生、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无私奉献”,概括了沂蒙人民顾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牺牲、勇于奉献的价值取向,这是沂蒙精神的核心。

沂蒙革命老区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红色文化遗产,体现在革命战争年代涌现的英雄人物、英雄事迹纪念地以及红色歌曲、红色文学、红色影视等文艺作品及其题材等诸多方面。英雄人物纪念地有:以明德英、祖秀莲、李桂芳为代表的“沂蒙红嫂”纪念地,以王换于为代表的“沂蒙母亲”纪念地,以沂蒙六姐妹为代表的拥军支前、爱党爱军典型的纪念地;红色经典歌曲的诞生地有:费县白石屋村《沂蒙山小调》诞生地、沂南东高庄《跟着共产党走》歌曲诞生地;此外,还有《南征北战》、《红日》、《红嫂》、《英雄孟良崮》、《车轮滚滚》、《沂蒙山的故事》等一批红色经典文学、影视作品的取材地、拍摄地。

二、红色沂蒙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运用价值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百年校庆上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把“文化传承创新”作为高校的四大职能之一提出来,并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高校认真学习贯彻胡总书记讲话精神,发挥沂蒙革命老区的政治优势,传承创新红色文化,确立了“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出台了红色育人工程实施方案。旨在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红色沂蒙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着力培育学生的沂蒙精神特质,打造红色育人特色品牌。

红色沂蒙精神走进高校,打造红色育人特色品牌。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题,以沂蒙精神这一“红魂”为主线,开设红色课程,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必修课程,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建设红色馆、红色图书馆、红色博物馆,将其打造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大型图书馆内设立红色资料收藏,使其成为红色文化资料中心。在博物馆内,建立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红色馆、图书馆、博物馆对学生免费开放,让学生在知识与文化的熏陶中了解优秀的沂蒙精神与当地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组织红色活动,在接受文化熏陶中了解沂蒙精神,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沂蒙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极高的运用价值。

(一)有利于提升高校大学生的道德素养。

塑造大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命运、民族未来的重大工程。当前,与我国的经济水平快速提升不同的是,公民的道德水准在不断的下滑,不良社会风气和错误的价值观对在校大学生的冲击也越来越大。继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就显得尤为的重要和刻不容缓。在沂蒙人民抗击日寇、艰苦奋斗的岁月中所形成的红色文化,蕴含着非常丰富的道德内容,这对于提升当地高校大学生的道德素养有着积极的帮助作用。

(二)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爱国主义是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 认同感、 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始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 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从“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这就是当时伟大的沂蒙人民为支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所作出的巨大牺牲的真实写照。都反映了中华民族广大优秀儿女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坚持民族独立的伟大民族精神。 当代大学生生于和平、长于和平,富足的物质生活条件使得很多学生对艰苦奋斗的革命和斗争缺乏切实的感触和体会。充分利用沂蒙的红色文化这一优势资源对当地高校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仅可以陶冶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三)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红色文化资源是一种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一种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每一件珍贵文物,每一处革命遗址,每一个革命事件,每一位革命先辈,每一种革命精神,都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展示着中国共产党人英勇斗争的光辉历史,都以不容置疑的史实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热爱祖国,依靠群众,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思想道德境界,诠释着人民军队和革命前辈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爱国奉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可以说,关于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和道德观等方面的教育,都可以在红色文化资源中找到真实的教育素材,实施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成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其优势就在于它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与红色革命历史事实进行对话,让大学生在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信服的事实面前亲自去感知和体验,从而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四)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优秀文化根基、提供优秀文化资源。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充分体现出先进文化的支撑性与根基性,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又必然体现出优秀的革命文化与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相统一,红色革命文化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思想和制度实践,承载着革命军人和革命群众听党指挥、勇往直前、艰苦奋斗、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承载着他们英勇牺牲、献身使命的革命气节,这种优秀革命文化的先进性,既被红色革命历史所印证,又被中国革命胜利的实践所检验,这种革命精神并没有过时,反而对当今时代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并且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本源能够达到有机统一,因而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优秀文化根基,红色沂蒙文化是革命中遗留下来的优秀的文化遗产,也是一种优秀的文化资源,因而也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优秀的文化资源。

(五)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当前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减弱,甚至有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大学生出现。学校通过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例如:“穿红军服、唱红军歌、吃红军饭、走红军路”等活动,使学生能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体会革命先烈在战场上的纵横驰骋、英勇不屈,紧紧把个人的人生目标同祖国和民族的前途联系起来的伟大情怀。通过到革命纪念地游览参观,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红色文化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重视和充分利用红色文化教育这一载体,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三、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方法

(一)将红色文化引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

目前,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是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因此,把红色文化引入到大学生课堂教学当中,是当代大学生获得历史知识、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主要渠道和来源。在新生入学学期开设《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必修课程,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通过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载体,强化教学感染力,让学生在课堂中了解感悟红色文化。同时,加强红色文化师资队伍建设,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完善考核体系,将《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打造为精品课程,使其成为红色文化教育的主渠道。将红色文化引入大学课堂,不仅具有极强的时效性,而且老师可以生动形象的对人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

(二)将红色沂蒙文化教育纳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

通过校园广播播放红色歌曲、讲述红色故事、研讨红色话题等,让学生接受耳濡目染的熏陶,引导红色文化“进头脑”。强力“灌输”感天动地的沂蒙精神及其重要的时代价值,推进红色文化”进头脑”。充分利用《沂蒙六姐妹》、《沂蒙》等优秀红色影视作品资源,在新生中每年开展一次红色影视赏析活动,用影视作品陶冶学生情操;鼓励、支持并指导学生组建一批红色文化品牌社团,通过社团活动凝聚并影响广大学生,夯实红色文化“进头脑”。 组织红色运动会,每年举行一次规模适度的红色运动会,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到体育等竞赛中,如“火线救伤员”、“沂蒙姐妹抢丰收”、“四渡赤水”等红色项目,为师生打造一个喜闻乐见的运动参与平台。打造红色典型为载体,利用3D影院定期播放红色影视作品,积极开展红色文化影视周活动。每年在新生中组织开展一次红歌合唱比赛,强化红色记忆,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整体“精气神”。

(三)用红色文化占领网络阵地。

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阵地。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利用网络作为平台和载体。随着文化的发展,红色文化不断走进校园,并且逐步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高校学报的学术功能,开辟专题或专刊,助推我校红色学术研究水平提升。以学报为载体,开辟“红色沂蒙”专栏或专版,及时报道红色文化育人举措、成就及相关红色经典故事、红色先进人物等,营造红色育人的浓厚氛围。以校园网为载体,建立大学生红色德育网站,建设网上沂蒙红色文化基地,以鲜活的红色文化丰富校园网络教育内容。

(四)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社会实践与相结合。

开展大学生“下基地”实践,让大学生了解乡下生活。让大学生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实践中深入了解沂蒙红色文化和红色历史。开展大学生“下农村”实践,让大学生了解农民。让大学生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生活、农村现状和农业发展,增进大学生同基层干部群众的真情实感。开展大学生下工厂实践,让大学生了解工人。让大学生在工厂中参与生产与劳动,强化大学生实践技能,增进大学生同普通劳动者的感情,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

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意义重大,这对当前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有重要作用,同时,在其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应注意把握好原则,使红色文化教育这朵红花在大学校园里散发出独特的魅力,越开越盛。

4.浅析企业文化在企业竞争中的作用 篇四

湛江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铁路分公司

陈雪燕

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力量,也是企业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提升企业竞争力,构建和谐企业,重点就是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一个企业的文化建设抓得好,员工的精神面貌就会焕发出勃勃生机,劳动热情就会高涨,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竞争力也会明显增强,反之,企业将失去竞争力,也就无发展可言。就如哲人所说: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是“走”不远的企业。世界500强之所以胜出其他公司,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善于给企业文化注入活力,凭着企业文化力,使这些企业保持了百年不衰。因此,作为港口铁路运输行业,如何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发挥文化在企业竞争中的作业,是摆在企业领导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与本质

所谓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所创造和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观念,并且把这种精神观念具体地体现和落实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制度、行为、物质和企业形象建设等各个层面中。具体涵概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精神文化。上下同欲、政令畅通,人人快乐工作。做到一位领导就是一个标杆,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组织就是一个堡垒,使员工队 1 伍成为上下同欲、政令畅通的团队;二是人本文化。以人为本、人尽其才。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增强企业向心力、亲和力,努力提高员工素质,激发员工创造力,促进员工全面发展;三是经营文化。为货主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效益,追求综合效益最大化;四是服务文化。满足货主需求,服务永无止境。以优质、方便、规范、快捷的服务,令货主满意;五是安全文化。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切实抓好生产、经营、安全三个头等大事,努力追求零违章、零事故;六是环境文化。人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人。员工与环境良性互动、和谐共进,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培育员工“以企为家”的归属感和献身企业的责任感;七是制度文化。完善制度,建立健全制度监督的长效机制,依法治企,以德治企。

企业文化其本质就是企业整体效能和素质的综合体现,而不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手段。然而,谈企业文化不能脱离企业的经营管理,其二者是因果关系,企业经营管理得好,会产生好的企业文化,反之,就会产生劣文化。经营管理的特色,决定了企业文化的特色。可以说企业文化的风格就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风格。在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企业,一方面疏于基础管理,内部管理水平很差,没有战略规划,没有良性机制,沟通、协调存在许多问题,另一方面却强调要建设高水平的企业文化。企业管理者盲目地以为管理水平不高,可以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来弥补,这些舍本逐末的做法是误解企业文化的表现,是达不到预期效果 的,要引起领导者的高度重视,避免进入这个误区。

二、如何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

优秀的企业文化不是做表面文章,不是搞运动,不能流于形式,必须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来不得半点的虚伪。要想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需要其倡导者有着坚强的意志、远大的抱负、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只有将抱负与理想,信心百倍与百折不挠地从我做起,坚定地去实施,去推行,避免游离不定,朝令夕改,东一锤、西一斧地效仿,这种文化才能逐渐的形成。我们可以套用当今流行的一句话:“一把手工程”、“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

企业老总的先决条件是要有较高的管理层次,包括扎实的管理理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到位的个人素质。一方面要意识到企业文化应从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环节抓起,要扎扎实实地发动员工搞好基础管理,进而布署好更高层次的投资、产品、营销等发展战略,使企业抓市场机遇,获长足发展。当企业经过多年磨砺发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时,企业文化就应运而生了;另一方面,老总的素质高低、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对企业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因此,领导者的行为必须具有:一是非凡的教育意义。领导看似一些无意的举动,有时甚至会影响下属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等等。例如:海尔集团的张瑞敏忍痛亲自抡起铁锤,砸烂了76台质量不合格的冰箱;奥康集团王振滔当 3 着员工的面亲手剪掉数千双不合格的高档皮鞋。这些举动,传达的并不是要求他的属下把所有的不合格品全部砸掉,而是通过此事教育他的员工: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二是表率作用。要求下属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下属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三是沟通作用。领导要经常深入到员工群众中去,在企业繁荣昌盛的时候要这样做,在企业遇到困境的时候更要这样做。有的领导长期只知道坐在办公室听汇报,下面的员工从来见不到他,这样必然导致自塞视听,无法了解员工群众的心声以及他们对企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职工因常常不清楚领导在干什么,不知道他们在领导心目中的位置和作用而失去动力。这样,领导者的行为文化就不可能对员工发生作用,也很难转化成企业文化。

可见,要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并发挥其重要作用,企业领导层,尤其是“一把手”的行为是关键。

三、企业文化在企业竞争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犹如一种具有品牌效应的无形资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扩张力,它虽然不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但能通过对人的管理,影响生产和经营,影响市场和消费,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决定企业的命运和发展,是一种作用巨大、潜力无穷的文化生产力。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使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最佳组合,从而创造最佳效益,推动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其重要作用为:一是导向作用。指明了企业的发展方向,把企业员工 4 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的企业目标上来;二是凝聚作用。它像一根纽带,把员工和企业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每个员工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三是激励作用。注重研究的是人的因素,强调凡事都以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念为尺度,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协调作用。它的形成使企业员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相互交流和沟通,从而使企业的各项活动更加协调,企业处于有序状态,以利平稳而有力的运行;五是约束作用。对员工行为具有无形的约束力,经过潜移默化形成一种群体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实现外部约束和自我约束的统一;六是塑造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向社会展示着企业管理风格、经营状况和精神风貌,从而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有效地发挥以上作用,就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纵观企业发展的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任何优秀的企业,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尤为突出的如:成立于1812年的美国花旗银行,之所以能历经两个世纪,就在于它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战略,让员工在花旗有“成就感”、“家园感”,让员工与企业同步成长,不断营造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亲情化企业氛围,从而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四、发挥优秀企业文化作用,提升企业竞争力

作为港口铁路运输企业,如何有效的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创建优秀的企业文化,促进生产经营等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应抓好以下几点:

(一)坚持以人为本,重知识,重人才。要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把管理的重心放在人这个基础之上,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以人为核心,以人为基础,实现人与企业的全面发展。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知人善任,努力做到有求才之心、识才之智、容才之量、用才之艺,构建合理的人才结构,实现人才的多层次协调发展。既要有一支政治清醒、开拓进取、精通经营管理的高级管理人才队伍,也要有一批业务精湛、创新意识强的技术业务带头人,还要一支有丰富实践经验、敬业奉献的职业人才队伍,更要造就一批技术精、业务熟、懂管理的复合型骨干队伍。

(二)培育企业精神,铸就合格员工。企业精神是构成企业文化的基石,渗透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我们要用优秀的企业文化给员工以理想、以信念,以鼓励、以荣誉、以约束,努力培育员工的“揽世界之真诚,桩天下之责任”的企业精神,努力打造“上下同欲”、“政令畅通”、“办法总比困难多”、“以绩效为导向的统一价值观”、“人人快乐工作”、“讲原则、重感情”等理念,充分发挥协调、鼓励、凝聚人的功能,更好地为港口企业的健康发展服务。

(三)创新制度文化,谋化经营之道。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文化的建设一定要有制度保证,而在这种制度保证中必须做到制度文化的创新,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规范员工行为,使员工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行,并成为维护员工共同利 6 益的一种强制手段。同时企业要根据自己的理念,不断推出适应新的竞争形势的管理制度。例如:人本管理的模式、学习型组织的创建等,要用优秀的制度来保证文化建设的实施,提升本企业优秀文化作用的发挥,推进企业实现良性发展。

(四)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努力提升企业竞争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使企业能够更好地获得客户认知,并对该企业产生良好的印象,同时进一步产生认同感和实现交易,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因此,注重企业自身的社会形象,是一种企业和社会双赢的行为,也是企业运用自己的优秀文化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加强与客户沟通、做到服务到位至关重要。近年来,港口铁路疏运服务水平有较大改善,员工的服务意识、服务观念逐步规范,尤其在车辆紧张的情况下,货主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员工的优质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铁路疏运行业要进一步更新经营理念,努力营造良好的集疏运环境,从而树立和维护铁路疏运行业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货主满意。

5.浅析艺术教育在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篇五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 目 企业文化在企业市场竞争中的作用浅析

专 业

学习中心姓 名学号指导教师

月日

《企业文化在企业市场竞争中的作用浅析》开题报告

一、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学者的主要观点

近年来,国内外部分学者根据企业文化理论和核心竞争力理论,着手研究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山西财经大学副校长赵国浩教授是国内研究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的主要学者之一。他认为,企业文化从理想信念、价值反馈、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和知识技能等方面,决定着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奠定了观念平台和思想基础。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其运行机制就是建立“核心竞争力-核心产品-最终产品”的竞争力树,使企业获得持续的发展动力。他将企业文化比喻为人的血液,通过机体的循环网络弥散到身体的每个角落,而核心竞争力就像人的心脏,是整个机体的最初动力源。企业的成长和发展都要依靠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文化、知识、营销等密不可分。同时他认为,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要发掘和强化企业的动力源。纵观国内学者关于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的研究,目前主要有以下观点:

1.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组成部分

刘光明

1、卞华舵、吴云海2等研究认为,文化是有个性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企业价值观和经营哲学,很难被竞争对手和其他企业所模仿,因此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性。企业文化所形成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是一个“内化”过程,“内化”成熟即产生一种强大的规范力,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行动准则,继而产生一种强大的推动力,促使人们积极地去实现既定目标。这种规范力和推动力是核心竞争力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在动因,其自身更是一种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2.企业文化决定着竞争力的管理

覃伟东

3、王成荣4等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知识性是以人力资源为载体的对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实质上是对人的管理。因此,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对人的柔刘光明主编,《现代企业文化》,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P102-103。卞华舵吴云海著,《中国企业的五大差距》,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P15。覃伟东编著,《公司文化》,经济日报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P114-116。王成荣主编,《企业文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二版,P 85-89。

性管理,始终贯穿于核心竞争力管理的整个过程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核心竞争力的挖掘培育阶段,核心竞争力的整合、扩散阶段,以及核心竞争力的更新阶段。

3.企业文化决定着核心竞争力的积累方向

王吉鹏5探讨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设,更多地是依靠经验和知识的积累,而不是某项重大发明导致的重大跃进。在核心竞争力的积累过程中,企业核心价值观指明了企业存在的意义和根本目的,决定了企业努力的大方向。在此前提下,企业会根据内外环境条件和自身的努力确定经营范围和短期目标,探索符合自身价值观的行为方式,并根据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不断调整并努力实现其经营业务、经营策略和短期目标。在这个无限循环的过程中,企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文化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深层次原因,在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其中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的精神支柱,企业的一切经营行为在本质上都要受到价值观的指导。

4.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焦点是企业核心价值观

经张大中、孟凡驰6等研究得出: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中所形成和遵循的基本信念以及所追求的目标,是企业对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意义、对企业经营目的、对企业员工和顾客的态度等重大问题的基本思考以及评判企业和员工行为的标准。崇高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对内可以激励员工,对外则可以在社会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而企业文化是以企业哲学为主导,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企业精神为灵魂,以企业理念为基础,以企业道德为准则,以企业环境为保证,以企业形象为重点,以企业创新为动力,以激发员工积极性为目的的独特文化现象和管理思想,其核心内容是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基石,企业文化的所有内容都是在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产生的,都是核心价值观在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和不同时期的不同体现及其具体化。核心价值观在企业文化中的核心地位,使它不仅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而且决定着企业的特征,直接关系到员工和企业的行为,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进而从根本上影响企业的发展。

(二)本文观点

王吉鹏主编,《价值观的起飞与落地:企业文化建设实证分享》,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P68。张大中孟凡驰主编,《企业文化论》,东方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P12-15。

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将理论与企业管理实践相结合,提出个人对于企业进行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政策建议,希望能够对企业文化建设以及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起到现实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1.在理论上,通过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的研究,将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核心价值观联系起来,扩展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拓宽了企业文化的作用范围;通过探讨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制,为核心竞争力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

2.在实践上,针对中国企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集中探讨如何通过塑造先进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从而取得竞争优势,更好地参与到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去。

二、论文提纲

摘要

关键词

一、企业文化在企业市场竞争中的作用

(一)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是文化的竞争

(二)信誉文化是企业生存的基础

(三)整合文化是企业并购的前提

二、企业文化在企业市场竞争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忽略企业文化的内涵

(二)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精神,使企业文化脱离企业管理

(三)将企业文化视为传统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直接运用

(四)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个性化

三、健全和完善我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建议

(一)要加强企业文化研究

(二)注重企业环境变化对企业文化发展的影响

(三)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四)要建立完善的网络和必不可少的激励机制

参考资料

三、参考文献

1.奚从清,谢健等主编,《现代企业文化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89-90。

2.叶生,陈育辉,吴傲冰,《重塑企业文化培训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33-35。

3.段万春,王鹏飞,仲崇峰,《企业文化构建及评价》,科学出版社,2008,54-55。

4.翟清岩,宋杨,《企业文化的结构和功能之社会学分析》,延安大学(社会科学版),2006,(5)41-42。

5.黎群编著,《企业文化建设100问》,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82-83。

6.(美)马尔科姆奥纳,帕特乔思特主编,赫继涛译,《跨文化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38-40。

7.李柏松编著,《企业文化宣言》,蓝天出版社,2010,54-56。

8.张德主编,《企业文化建设》,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30-31

9.邢以群,张大亮著,《企业文化建设—重塑企业精神支柱》,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6-18。

10.张文昌,于维英编著,《东西方管理思想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9-41。

11.袁闯著,《管理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90-92。

12.彭新武等著,《管理哲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46-49。

13.韩子贵编著,《管理思想概论》,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52-56。

6.浅析艺术教育在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篇六

煤峪口矿机一区鲁希武

摘 要:

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在当前煤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加强煤炭企业文化建设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工会组织作为企业的重要组织部分,作为职工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推进企业发展的进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工会工作 企业文化建设 作用影响

浅析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在当前煤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加强煤炭企业文化建设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工会组织作为企业的重要组织部分,作为职工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推进企业发展的进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优势。企业文化的作用,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日益凸显出来,也越来越多地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职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而工会作为企业的重要组织之一,由于其得天独厚的群众基础条件,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职工之家”,最贴近职工群众,最了解职工群众的喜怒哀乐,最清楚职工群众的所思所想,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吸引力,可以通过卓有成效的活动把职工凝聚和号召起来。

2、工会作为宣传文化教育阵地,对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工会可以采取生动活泼的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职工在参与活动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3、工会联系着一大批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可以通过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劳模精神,达到教育和激励职工的目的。在企业两个文明建设中,这些先进人物和劳动模范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正是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工会有着组织开展群众性活动的优势和传统,可以通过开展劳动竞赛、提合理化建议、技术创新等活动来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

5、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工会组织的重要职责,工会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民主管理引导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和监督,提高职工参政议政的意识,增强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

以上几个方面都与企业文化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由此可见,工会不但可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而且可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在澄合企业文化建设的引领下,我们澄合局不壮大发展,有了自己的企业文化,印发了《企业文化手册》,对职工的内在行为规范从提高素质、勤奋学习、精通业务、遵章守纪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工会在传达党和国家的各种精神和政策的同时,还注意关心职工生活,如春节前给公司职工家属发慰问信,感谢他们对公司工作的支持;“三八”妇女能带领有关人员前往医院探视;如有员工亲属去世的,公司领导和部门领导都能给予慰问并参加悼念活动;职工子女考上大学的都要给予物质奖励并召开“知恩感恩金秋助学座谈会”;每年组织员工旅游,领导与职工同乘一辆车,同吃一样饭,不搞特殊化;对涌现出的好人好事能够进行大力表彰。与此同时,我局各基层工会组织都建立了业余文体活动场所,设置职工文化活动室、职工书屋,定期开展棋牌比赛、诗歌会、书画、摄影比赛等,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工会组织通过这些群众文化娱乐活动既活跃了职工文化业娱生活又陶冶了职工情操,同时也宣灌渗透了澄合企业文化,规范了职工的文明行为,有力地推动了企业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工会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

工会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工会参与企业文化建设要始终坚持以企业的改革发展为中心,要与企业经营管理紧密结合,从企业工作的全局上来确定企业文化建设的任务;二是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创新企业文化的内涵,确保企业精神、价值观念、企业形象、经营理念等内容符合企业发展方向,符合形势发展要求,具有时代感;三是坚持聚心育人、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和管理,通过文化的力量和精神的作用,为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不断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努力建设一支“四有”职工队伍;四是坚持持之以恒、稳步推进的原则。工会要按照“整体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坚持时间服从内容,进度服从质量,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抓好工作,展示作为。

三、工会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要途径

1、要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到工会的整体工作中去,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并把它作为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2、把培育企业精神作为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点。在参与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基层工会组织,可以通过一些非常直观的宣传媒体,如广播、简报宣传刊物、电脑网络等,及时、迅速地宣传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将企业文化渗透到每一个角落,深入每一个职工的心中。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体育赛事、文艺演出、管理论坛、案例展览、技能比武等,在活动中,把企业文化理念宣传给广大职工,使企业精神扎根职工心中,从而在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企业精神方面作出实质性的工作。

3、把提高职工素质作为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

职工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入程度。从现化科学管理的角度来看,工会组织所具备的文化角色,可以成为企业文化建设获得成功的特有优势。一是工会可以通过职代会对企业的重大决策,包括制定发展规划,重大措施出台等进行监督,加大职工参政议政能力。二是工会可以通过开展的民主管理、劳动竞赛、技术培训、合理化建议、小改小革和创新工程及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等,增强企业文化的有效实践。三是在“双先评比”活动中,工会可以把职工中最先进的代表选树出来,并大力表彰奖励,把最先进的企业文化代表推上前台。

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进程中,为促进职工的政治素质提高、业务素质提高,工会可以选派职工代表、职工骨干参加各种有助于提高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班,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开展“岗位练兵、岗位成才”技术比武练兵活动等,促进职工整体素质提高,以此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更有效进行。

4、把增强企业凝聚力作为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着眼点

企业文化建设要起到凝心聚力的作用,这本身就是工会工作的主要职能。在增强企业凝聚力方面,工会有着独特的方式方法。

首先工会在弘扬先进方面,能够以有效的方式留住人才。如何把原来的人才留住,把外面的人才引进来,不仅需要在体制、机制、环境上有突破,更需重视每个普通职工的作用,工会可以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使他们感到既能体现自身价值,又能把自己的工作积极性发挥至最佳状态。

其次,工会还可以在凝聚力工程上发挥作用,如积极做好职工上访接待工作,积极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及时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

再次,工会可通过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更新职工观念,自觉地把聪明才智奉献给企业。真正实现职工管理从制度管理到自我管理的超越,切实在服务职工、服务大局中开拓创新。

5、把营造和谐环境作为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落脚点

工会组织作为职工与企业管理层沟通和交流的桥梁纽带,能够了解每个职工的实际需求,可以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公平理论,使每个职工将实现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营造一个“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的浓厚氛围;工会可以有效畅通领导和职工的交流渠道。工会作为职工的知心朋友,可在第一时间把职工的心声传递给企业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使领导及时搭准职工的脉搏,从深层次了解职工的所思所想,掌握职工的困难和所需,也可以利用座谈会、联谊会等形式让职工有和领导沟通的机会,使大家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愉快地工作。如有些单位,通过落实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对本单位的《经营考核办法》、《招待费使用情况说明》等内容向职工公开,从机制上为职工创造了公开、公平的氛围。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为职工创造出和谐稳定的工作环境,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这就是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所做出的最大成绩。

总之,只有充分发挥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不断完善工会自身组织和职能,才能更好地发挥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地使工会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才能更好地使工会工作服务于企业改革发展。

参考文献:

7.浅析艺术教育在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篇七

文学作为人心之学, 是表现社会中各种人的思想感情内心世界的学问, 人的尊严和使命, 人的权利和责任, 人的理想和品格, 人际关系和谐与协调, 人类共同发展的需要与追求等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在中国优秀的文学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它对于当代大学生认识世界, 了解社会, 研究问题, 开展工作, 培养必要的管理、表达、应变能力, 都有很大的帮助, 尤其是在弘扬民族文化, 培育人文精神方面, 具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

一、利用文学作品进行人文精神培育,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中华民族历来有重视人文精神的传统, 中华文化中具有积极意义和恒久价值, 应当深入开掘和发扬光大的基本精神表现在中国文学作品中数量最多, 也最集中, 如“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兴利除弊”的改革精神;“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自强不息”, 不畏强暴, 不怕困难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吃苦耐劳精神;注重和谐的“合和”思想;“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和对异质文化的“包容会通”精神;“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人格修养;“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律己观念;“三军可夺帅, 匹夫不夺志”的人格正气:“杀身成仁”, “舍生取义”, “以天下为己任”的重气节和大公无私的人生价值观;“立己立人, 达己达人”的处世原则:“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的民族气节, ……在古往今来的文学作品中都是浓墨重彩加以描绘。正是这笔精神财富, 营造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 也为我们在价值观、人生观和行为准则方面提供了基本原则。只要我们在大学生鉴赏文学作品时稍作引导, 就可以达到对其进行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的目的。引导他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自觉陶冶思想情操, 锤炼个人品质, 增强成长成材的紧迫感, 参与国际竞争的危机感, 为民族崛起而读书的使命感, 在刻苦学习、发奋成才、艰苦奋斗的实践中永葆民族精神和青春活力, 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纳入正确的轨道。

二、充分挖掘中国文学的审美意境, 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人类需要美, 美存在于生活之中, 人的审美情趣与人的天赋、教养、学识、环境都有关系, 但主要还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 而加强文学艺术修养是提高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以诗歌、散文、小说为载体的中国文学尽管存在着不同的创作方式, 不尽相同的社会功能, 不同的审美特征, 然而其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华, 又都浸润着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和神韵, 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审美追求。读后不仅能提高文学修养, 同时还是精神上的一种高级享受。在体味民族文化精髓的同时, 还能够陶冶人的性情, 提高审美情趣。

在中国文学中, 最能使大学生感受和领略民族文化风格和审美品位的文学作品所营造的圣贤意境和审美意境。在屈原的《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喟叹, 可以使人感受到作者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和他人格的刚正峻洁;在庄子散文对鲲鹏展翅逍遥自在的诗意描绘中, 可以使人感受到摆脱物欲羁绊, 淡泊功名而拥有的德性充实;在杜甫的诗句“水流心不竞, 云在意俱迟”中, 可以让人感受到宁静居敬带给生命的一份美好感受。[1]中国文学中对这种圣贤意境的营造在咏物感怀的作品中几乎随处可见。这种圣贤意境的营造往往借物寓意, 从咏物中感受到作者带给读者道德方面的启示和人格方面的借鉴, 感受到高尚人格的美, 体会到人格的力量。同时, 中国文学对意境营造的另一类型是审美意境。这种意境几乎是所有诗歌创作所追求的目标, 在中国古代的诗歌中也处处可见。如在王维的“大漠孤烟直, 黄河落日圆”诗句中, 一个“直”字和一个“圆”字, 就为人们勾勒了一幅边塞风情的动人画面;在韦应物的诗句中“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中, 则以对比手法让人们处于一种悠然自在的情景之中;至于诗人贾岛改“僧推月下门”为“僧敲月下门”的典故, 更是形象的诠释了中国文字创作中意境营造的重要审美价值。[2]因此, 选取古今优秀的经典作品进行剖析, 为学生提供鉴赏范式, 可以让人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人格的伟大、生命的活力……唤起学生心目中美的情愫;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具有审美感知、审美联想想象、审美思维的能力, 获得美的愉悦、美的熏陶, 自觉提高审美情趣, 提升审美品位。从而达到终极目标, 即帮助学生掌握文学创作的特点和规律, 进而了解和掌握文艺审美活动的规律,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 从而铸造他们丰富完美的个性, 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面对世界。

三、利用中国文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爱国历来被看作一种大节。“当仁不让”、“舍生取义”, 崇尚气节, 讲求精神, 培育了中国人的正义感和是非感, 形成了民族的浩然正气, 也形成了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可以说, 一部中国史, 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史。每当中华民族国难当头之际, “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等充满爱国情感高风亮节的民族精神, 就会点燃中华儿女心中的精神之火, 激励他们为民族的奋起而积极抗争。

在中国文学中, 爱国主义这一传统主题, 更为大多数文学家所珍视。散文家班固说:“爱国如饥渴”;诗人陆游则唱到:“位卑未敢忘忧国, 事定犹须待阖棺”;岳飞更是豪迈的说:“以身许国, 何事不可为?”他们的爱国之情, 忧国之心无疑让后人为之动容和折服。在我国有许多优秀的文学家、诗人, 他们用自己的作品和诗篇描绘了祖国河山的壮美, 人民的勇敢勤劳, 歌颂那些抗击异族侵略或反对民族分裂、为国家的自由独立而献身的英雄, 表达他们对于祖国人民, 对于自己民族光荣历史的挚爱, 以及对于美好未来的追求。这些作品以其蕴蓄深厚的激烈情感, 足以唤起当代大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之心。像屈原、杜甫充满忧国忧民之心的诗作, 陆游、辛弃疾、李清照、文天祥等人充满爱国主义的诗词……都是能够向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作品。甚至在那些对祖国锦绣河山、灿烂文化和辉煌历史的讴歌, 也会激起当代大学业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 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愫, 帮助他们树立为祖国振兴而发奋读书的正确观念, 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焕发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 克服前进路上的困难, 以百倍的勇气和热忱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总之, 文学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弘扬民族文化、培育大学生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方面, 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要: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是进行民族文化教育。通过文学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及民族精神的底蕴, 在获得美的教育的同时, 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怀, 培育浓浓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文学,大学生,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8.浅析艺术教育在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篇八

关键词:文化馆 群中艺术馆 构建和谐社会

文化馆是政府为了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组织辅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而设立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是当地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文化馆具有综合性、普及性、社会性和服务性的基本性质。文化馆以文艺创作、组织活动、文艺培训、基层辅导、组建业余团队为主要功能。

一、社会职能

我认为,要全面构建和谐社会,文化馆亟需解决以下矛盾:

(1)人民群众对先进文化的迫切需要和开展文化活动,提供文化服务所面临的经费短缺的矛盾。文化馆是公益性群众性的文化事业机构,它主要以社会效益的形式体现而不是以经济指标来衡量。因此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需要政府成为其经济来源的主要提供者。如重大节庆、文化下乡、群众性广场文艺的组织、社区文化活动、村镇活动、民族民间文化的普查、整理等。

(2)计划经济下长期形成的落后的行政文化观念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要成为资源并按市场规划要求获得双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权利之间的矛盾。长期以来文化馆的工作都是行政文化的性质,它的一切工作实际上是在上级行政指令中完成和实现的,但社会发展到今天,行政文化对办好文化馆的工作、对全面构建和谐社会,显然存在一定的距离。现在的文化应当是以一种资源的形式出现在市场上,文化馆作为文艺的创作、传播、培训三位一体的事业机构,它首先应掌握和使用大众资源,让其最大化地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旧的文化管理模式和“十八大”要求文化体制创新之间的矛盾。如何建立一套有利于调动文化馆各专业人员积极性,有利于各专业特长发挥、专业人员能进能出的良性的竞争机制、管理机制和分配机制,是文化馆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文化馆是文化的创作、传播和培训机构,有自身的特殊性。文化馆必须从行政管理的模式下分化出来,建立一套现代的、科学的、适合文化特点的管理模式。

(4)文化馆人员固定化和专业人才的市场配置之间的矛盾。文化馆工作人员的流动性很小,只要你进了文化馆的大门,不管你有用还是没用,不管你能力大小,都像进了“保险库”一样,能进不能出。但文化馆是一个文艺人才聚集的地方,是地方文化的代表,是地方文化的门面。

要全面构建和谐社会,文化馆目前应该抓好以下几件具体工作。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长期以来文化人学习业务较主动,学习理论的积极性相对不够。文化馆是弘扬先进文化的排头兵,学习“十八大”精神,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我们最主要的工作职责。2)抓好文艺创作,多出优秀的精品力作。3)创新我们的活动。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对于艺术来说,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没有创新,我们的艺术就没有活力;没有创新,我们的活动就缺少对群众的吸引力。因此我们在以后的各项活动中,必须充分考虑群众的需求,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

二、文化馆在小康建设中的作用

文化馆是国家设立的公益性全民所有制机构,是发展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组织和辅导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综合性文化事业单位和活动场所。在改革的过程中,在如何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的覆盖全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服务设施、服务机构、队伍建设,以及公益性文化如何统筹规划,是摆在文化馆面前的重大课题,就是如何利用文化艺术形式、借助宣传教育、组织辅導、举办活动、文艺创作、理论研究,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建设的全面发展。

(1)文化馆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现在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最繁荣的时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物质生活的日益提高,人们思想文化观念也随之多样化,群众文化由过去的“教育型”转化为“休闲与消遣型”。特别是大众传媒的高层次发展,花样翻新的节目迎合着人们的口胃与需求,这就对文化馆的工作提出了高的要求。再者,在市场经济中,免不了社会上不良东西招引群众,污染社会风气,甚至危害社会环境,使部分群众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如黄、赌、毒、偷、抢等,这又是对文化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加强管理、提高人才素质的修养

随着小康社会进程的发展,富裕起来的人们,对艺术品味的追求越来越高,针对这种情况,文化馆利用人才优势,及时创办和培训自己的队伍,发掘艺术人才的潜力,其内容涉及书法、美术、舞蹈、乐器、影视表演及创作各种文化剧本等,通过培训,提高队伍的艺术素质,满足社会的需求,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各门类艺术人们以点促面,辐射社会各阶层,促进本地区的群众文化健康有序的发展,不同程度弥补群众文化活动中人才的短缺现象。应把握时代脉搏,积极开拓创新群众文化工作的新局面,从而推动在市场经济下的小康社会的发展。

(3)为小康社会提供动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明确了先进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文化发展以及现代群众文化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只有以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才能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纵观历史风云,古老而文明的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已奠定了源源流长的中国文化教育的坚实基础,顺应国情、民情和时代的主旋律是文化发展的根本。

三、文化馆在乡镇群众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而是希望在社会主义生活方式中,努力形成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让群众文化显示出特殊的功能。比如:举办歌咏比赛、舞蹈、戏曲、书法、美术、摄影、剪纸、秧歌、手工艺品、技能大赛等多种多样的文艺活动,通过用文艺活动的方式去表达和塑造自然生活中的美。把人们的思想境界引到更高阶段。使这些有益的精神生活在社会生活方式的形成中起到规范、引导和教育的作用。群众文化事业要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必须把群众文化事业提高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来认识,这是社会主义群众文化事业的本质特征。群众文化事业的根本方向就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它的根本任务则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促进物质文明建设的进步和发展。

9.浅析色彩在影视艺术中的作用 篇九

摘 要:色彩是影视艺术的基本建构元素,在当代影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在电影中担当着再现客观事物,交待环境;用色彩的视觉表达情感、渲染意境;用色彩的语言来表达内容的内涵,形式的美感;用色彩的象征,张扬个人的个性,引起观众的共鸣的作用。而色彩视觉效果的审美价值,正是由于融入了创作者的主观感受、情感、意念,才使得画面色彩关系更为热烈,更加具有冲击力。

关键词:色彩;作用;叙事;象征

色彩随着彩色电影的出现在电影中运用却只是近几十年的事情。虽然在电影中运用色彩的历史不长,而色彩已成为电影艺术的基本建构元素和造型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电影艺术产生冲击力和感染力的重要前提。长期以来,色彩在电影中仅仅发挥再现客观事物的写实功能。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色彩衍生出更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成为电影艺术表情达意、参与剧作造型、传达象征意蕴的基本元素,不少导演甚至是独具匠心地夸张和造假,强化某种色彩。正因为有了色彩使得电影艺术以一种再现艺术的美学品貌区别于其他姊妹艺术而独具魅力,丰富强化了电影的主题。

现将电影的色彩作用归纳如下:

一、叙述事物,交代环境,增强视觉形象

这种色彩的运用是从绘画、摄影等平面艺术中借鉴过来的,这里的色彩是构建影片的一个因素,它和影片中的形象等诸元素一起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影片的框架,影片中的一切情节和故事都是在这个框架中发生、发展的。比如一些怀旧的影片,陈凯歌导演的《黄土地》运用土黄色调来表现黄土高原的贫瘠,象征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人们是无法逃脱被大自然吞噬的命运的。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通篇采用红调,张艺谋向我们展示了东北人的血性,和中华民族面对外来侵略的英勇不屈。像王家卫的《花样年华》等等,就加上一层淡淡的黄色,制作出年代久远的感觉,与现在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电影《无极》中人物穿上色彩华丽、美纶美换的服装,而背景则沉沦在一片昏暗平淡的色彩中,反映出电影中人物外在的尊贵与内在的空虚委蛇的反差与对比。

二、、烘托影片氛围。表达人物感情,产生情感互动

影片《海底总动员》中尼姆和爸爸到海底学校的一组镜头,用各种绚丽的橘红色、粉紫色、大红色、草绿色等色彩来装点画面,营造出一种斑斓、和谐、活跃的气氛,而当尼姆不听从爸的劝告执意要离开大家去那艘大船边冒险的时候,画面一下子变成以深蓝色为主的大面积海水,这其中掩映着尼姆那娇小的朱红色身躯,形成冷色与暖色色性上与面积上的强烈对比,使观众的心为之收紧。那一片深蓝色的水域和远处灰黑色的模糊的大船底部预示了一

种莫名的危险。在这组镜头中色彩对剧情的推动与演进作用是显见的,从开始的兴奋、喜悦到后来的恐惧、紧张,除了故事本身的情节以外,色彩心理学上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三、色彩还可用以确立和展现整部影片的总体悄绪和主题基调,表现影片的风格 《英雄》讲述了四个不同版本的关于残剑和飞雪的故四个故事分别用情杀、假死、殉情和殉义描述了残剑和飞雪的最后结局。全片以黑衣无名自述十年练剑作为开端,同样一袭黑衣的皇帝不断引导出一段段色彩斑斓的猜想画面。整个画面以黑色为基本起调、肃穆庄严。色彩运用的形式终究是为内容服务的,在这部影片中色彩不仅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还与情节的结合恰如其分,兼具区分故事情节的功能。

四、色彩具有象征意义和表现性

自远古开始,在很多领域里,色彩被编码以后成为通讯工具,这是色彩象征意义的开始。人们在生活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一些色彩习惯,会使得一些色彩感觉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永恒和象征。在电影中,往往会通过人们对色彩存在的一些固定联想而设计影片的色彩。影片《 辛德勒名单》在浓黑与惨白中的出现了两次红色形成的强烈对比,一次是身穿红色外衣的小女孩不屈地走向死亡,而当小女孩再次出现的时候,她已经成了躺在运尸车上的尸体一次是烛火,给人温暖与希望,通往新生,同时又仿佛会刺痛你的双眼,憾动人心。张艺谋拍摄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红色幻笼在大面积阴暗、沉闷的压抑环境中出现已不是喜庆的象征,暗喻着封建女性生命中的渗淡、悲哀凄凉、苦闷等心理情绪。《英雄》色彩的运用中,白色象征最美丽的死亡,蓝色象征最崇高的较量,红色象征最炽热的生命,绿色象征最宁静回忆,黑色象征最博大的胸怀都体现了色彩在画面中,表现出来的全片的总的倾向和风格。

五、在同一部影片中运用不同的色彩,可以生动地表现幻觉、回忆与现实之间的不同情调,转换不同时空内的情节,并创造特殊的审美趣味

影视作品中常常在全片中用色彩和黑白的变化进行表现戏剧内容,第一种表现情节的不同时空,或者用彩色片表现现在时,用黑白片表现过去时或者反过来。总之,运用它只是为使不同时空易于区别,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 现实部分为黑白片,过去时用彩色片表现爱情之美好,第一种是表现与再现相区别的心理时空。第二种是表现与再现相区别的心理时空。《辛德勒名单》 这部深刻揭露德国纳粹屠杀狄人人恐怖罪行的电影。画面以黑白摄影为主调的纪录片的结实性手法,表现德国纳粹疯狂火绝犹太人的恐怖,当影片到末尾,犹太人走出集中营,获得自由的时候,影片由黑白骤然转向彩色,一时间大放光彩,由压抑阴沉的黑白两色到丰富的色彩,形象的展不了人们摆脱死二走向光明的心情。这样一部让世人震惊的影片与恰倒好处的色彩运用及处理密不司分的。

上一篇:医院出生证管理工作总结下一篇:商务局五查五看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