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作文教学案(三)选材(共11篇)
1.初三作文教学案(三)选材 篇一
选材与剪裁
经过审题、立意,明确了“任务”、确立了“主旨”和“方向”。下一步应当考虑的就是“行动路线”——文章结构的问题了:写什么、不写什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多写什么、少写什么;怎样开头、怎样结尾……
写什么、不写什么,用作文的术语来说,就是:选材与剪裁。
选材,是指写作时材料的选择;剪裁,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写作中材料的取舍。
一、选料和剪裁要避免误入歧途误区之一:贪全求最,不知取舍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是有个地主去拜访一位部落首领,想要块地。首领说,你从这儿往西走,做一个标记,只要你能在太阳落山之前走回来,从这儿到那个标记之间的地都将归你所有了。太阳落山了,地主却没有走回来,因为走得太远,他累死在路上。地主没有在太阳落山之前走回来,是因为太过贪心了。
作文构思中,也总有类似因贪心而走不回来的时候。比方话题作文,在构思的宽广度上,就如同把一片偌大的原野和一个偌好的机会给你了,选择与决定的权利全在你自己手上,可是好多人却往往因此而左右顾盼,反而难以下定决心,以致于在六神无主中白白浪费了时间与精力。最后甚至可能在矛盾的冲撞中,进行写作,直至写完了还在苦苦的遗憾。其实这也是贪大求全而“走不回来”。
这就有些类似于小猴子下山,当初小猴子下山的时候,面对玉米、萝卜、桃子、西瓜,是要了这个丢了那个,最后落得两手空空。我们现在却是更有胜之,我们眼中一个不错,另一个也好,再来一个更绝,个个都是“梁山好汉”,于是个个都放不下,个个都想请到上座,可是上座只有一把呀,于是选来选去,最终难定把谁确立为所要。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选一瓢也许总有对三千弱水的遗憾,但只一瓢,也许足够了。误区
二、动机不纯,抄套范文
每次作文,总有一些学生投机取巧,抄袭套用所背的范文,其作文的思想主题、基本情节、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都与原作形似”亦“神似”“;更有甚者,竟将范文原封不动地“默写”到试卷上了。
这是一种不诚实守信的行为,是不可取的!要提醒这些心存侥幸的同学——根据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凡抄套范文的中考作文,均打入五类卷,最多只能得9分。误区之三:胡编滥造,有悖常理
为了追求所谓感人的效果,赚取作文高分,有些学生胡编滥造:明明父母健在,却说“父母双亡”;明明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却说自己独自一人背着行囊四处流浪„„他们想当然地编造故事,自然是漏洞百出,不能自圆其说。
同学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材料唯有真实,文章主题才站得住脚,文章才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胡编滥造,没有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往往连自己的心灵都打动不了,又如何去感动别人呢?误区之四:幼稚可笑,格调低俗
有很多学生总走不出“低幼化”选材的怪圈,如一写生日,就一定离不开“蛋糕、蜡烛、生日歌”;有些学生老把“老师雨天送伞”“扶盲人伯伯过马路”挂在嘴边„„还有个别考生爱写初
恋,舞弊,打架,恶作剧、偷东西等题材,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却是畸形的情感体验和无聊庸俗的生活情趣。理所当然地只能归到四、五类作文的行列中。误区
五、非驴非马,随意草就
翻看近些年的中考作文题,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每个题目后面都有这样的要求:“文体不限”、“文体自选”,这些都表明中考作文在文体的选择上越来越自由越来越开放了,这无疑为考生的写作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考生自由而有创意地表达。
可是“文体不限”,并不等于不要文体,有些学生正是因为看到了“文体不限”,以为可以“肆意妄为”于是信马由缰,随意草就;结果写出的文章四不像,成了大拼盘、大杂烩。
其实,在“文体不限”的情况下,如没有充分的把握,就不要轻易尝试所谓“创新”、“另类”的文体,而是应该首选最基础、最擅长的文体,写出有自己风格特色的好文章来。
二、怎样做好选材呢?
我们说,写记叙文必须要有一个鲜明的中心思想,这一点非常重要。然而,文章的中心怎样才能表达出来呢?这就要谈到材料了。材料的选择与取舍决定着文章的质量,只有平时注意从生活和书本中积累材料、作文时又能从丰富的材料中精选出最恰当的来表现中心,文章才能写得好。怎样选材和剪裁呢?
■
一、写有用的,不写没用的■
要围绕中心选择取舍。中心是选材、剪裁的依据,要力求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才能有力地突出中心。《老王》一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生活片段,全文都是紧紧围绕老王心好,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来写的。这些故事虽各有特点,却共同表现了老王平凡而善良的优秀品质。
■
二、写典型的,不写一般的■
要选用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典型材料。这样的材料最有说服力和表现力。《杨修之死》选择了七件事情来写,但都围绕着杨修“恃才放旷”来写,而且是生活上或是政治上得典型事例。由于这样的“例子堆得太多,好象记流水帐”,所以效果不好。于是作者对材料做了果断取舍,只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例子。这样,笔墨集中、主题突出。例文:
告别不是悲伤
当挥手告别,我们看见他们眼中坚定的信念;当转身离去,我们看见他们高大的背影。他们化离愁为和平,他们化离愁为奋起,他们化离愁为忠心,他们独步汗青,身世人告示:告别不是悲伤。
文成入蕃
她回头,看见秀美的大唐江山在苍茫的古道上渐去渐远,她分明听见家乡那声声亲切的呼喊。但拭干眼泪,她告别繁华,告别亲情,去塞外播种和平的种子。她的韶华在这满目的黄沙中消逝了,她的美貌在这千古的冰凉里黯然失色。回眸,是告别时的坚毅,是那凤冠霞帔后的祝福。漫天的飞沙似在哭泣,枝头的苍鹰似在落泪,谁看了文成那欣慰的面颊?告别不是悲伤,是和平的彩桥。
勾践离国
战后失败的哭声仿佛还萦绕在耳际,他一身奴役装,站在城门下。身边是心爱的城池,如今早已断壁残垣。透过层层送别的人影,他没有看到悲伤,那双双呤噙满泪水的眼里是期盼,是支持。
是的,他就此告别,坚毅地走向吴王的马棚。他可以受尽凌辱,但不会忘记卧薪尝胆。告别总延续着归来,归来是挥军而下的神勇,是青史留名的豪情。告别不是悲伤,是坚毅的奋起。
屈原投江
独乘小船,渐渐远离了国都。楚怀王冰冷的目光还在脑中闪现。江水,冰凉得让人心寒,他早已无心留恋。站在江边,他看见了百姓们竭力挽留的神情,亦看见孩童高举《离骚》诵读。足矣,受辱不如归去。这是生命最后的告别,他在笑,笑庸君,笑佞臣,笑自己的忠心终将遗留青史。一跃,他被江水吞没。那是凄凉的告别,还是“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延续?告别不是悲伤,是感人的忠心。
鸟儿告别母亲,是去拥抱天空;落叶告别树枝,是去孕育希望;小帆告别海洋,是去接受挑战。告别不是悲伤。
点评:本文的选材既典型又巧妙。小作者重新诠释了人们耳熟能详的三个故事,告诉我们文成公主的告别是为了民族团结;勾践的告别是为了国家复兴;屈原的告别是为了灵魂的纯洁。在作者的笔下,“告别”不是悲伤,而是一种悲壮且富于深刻内涵的情感表达。
■
三、写新颖生动的,不写陈腐呆板的■
要选用新颖的、有特点的材料。材料不落俗套,才能使读者赏心悦目,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果写学生学习刻苦都以“开夜车”作材料、写老师的奉献精神总是写“带病上课”,就未免太俗,没有新意。我们在写作中,要力求在选材时多下功夫,做到别人说过的话,我不原样地说;别人用过的材料,我不照搬来用。这样才能避免一般化,使人耳目一新。例文一罐子孝心
“你给我滚,滚得远远的,永远不要回来,我就不没生你这个女儿。”父亲如一头暴怒的狮子,他不明白,一向乖巧听话的女儿,非要去什么西藏。
女儿哭泣着,冲进房间,伤心地收拾着自己的物品。她不明白,一向通情达理的父亲为什么这样固执。
妈妈夹在俩人中间,左右为难。她知道自己说不动父女俩,只好默默地帮着女儿收拾衣物。妈妈送女儿出去,那来往多年的巷子在妈妈脚下变得好远好远。泪水打湿了女儿不安的心,夏风吹干了她的泪水,终于到了巷口,她拦住了妈妈。妈妈站住,用手给女儿理了理发:“你到那边一定要多保重。到那边多来信。”女儿强忍住眼泪,头也不回地走向车站。
女儿供职于一家清闲的单位,每年一有时间她便去旅行。她陶醉于西藏的蓝天碧水,父母的身影在心中渐渐地模糊,尽管也很想他们,但仍用一封封书信捎去自己的思念。后来,她对妈妈的孝心变成了薄薄的信纸和时常寄回家的钞票。妈妈的回信总是写满了思念与牵挂,她告诉女儿不要寄钱,她不需要钱,只要女儿平安。
被雪山远隔的时空在女儿对亲情的荒疏中很滑过了五个年头,女儿和父亲的关系一直如同坚冰,女儿的信父亲从来不看,也不准母亲提。
几年来,妈妈的信形成了固定的频率,半月一封。可是这年春天,却突然中断了。那段时间,女儿去了可可西里,当她回到拉萨的时候,发现妈妈已经两个月没有写信给她了。女儿慌了,赶紧
打电话,电话那端传来父亲急切的声音:“你要再不回来,就看不到你妈了!”女儿放下话筒,已是泪流满面。
在震耳的轰鸣声中,飞机钻进了辽阔的蓝天,突然女儿只觉心中一阵刺痛,她不由闭上双眼,恍惚中,她看到妈妈瘦弱的身影向她飘来,向她凄然一笑,便不见了。一种不祥的预感攫住了她的心。
料理完妈妈的后事,父亲将女儿带到院子里,递给她一把铁锹,指着老槐树下的一处地方说:“挖开吧。”女儿依言铲去浮土,一个陶罐出现在眼前,女儿狐疑地打开裹着油布的盖子,她惊呆了,怔怔地望着罐子里那一叠用布包得严严实实的钞票,还有捆扎得整整齐齐的她写给妈妈的信。点评:文章即由父女俩的矛盾冲突开始,以对话引起读者的兴趣。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越来越发现母亲对女儿的思念与牵挂;女儿对亲情的淡漠与忽视。结尾以挖出的罐子,把母亲的形象刻画得异常高大,也从而巧妙地提示了文章的内涵。
■
四、写具体的,不写空洞的■
要选用具体的、“有血有肉”的材料,而不能选用空洞的、“有影无形”的“材料”。比如要写一个人不辨是非,只讲哥们义气,选用朋友说他“够哥们”、“真讲”做材料,就比较空洞;而选用一件能反映他这个特点的具体的事(如帮人打仗被拘留),就比较具体。要记住:具体的小事胜于空洞的大事。
那么,好的材料从哪里来?来自生活,来自读书,来自观察,来自积累。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不是我们辅导的主要问题,就不过多讨论了。例文
美好生活的剪影江苏一考生
随着清脆的“咔嚓”声,一个美好的场景被摄入镜头,多彩的生活被浓缩在方寸之间。摄影,是我课余生活的爱好。
星期天,我提着相机漫步在街头。“闲庭信步”的老人,青春焕发的少女,天真活泼的儿童……都构成一幅幅和谐美好的画面。我照些什么呢?雄伟的建筑,鲜艳的花朵,的确美好,但构思并不新颖。
啊!有了,“咔嚓”一声脆响。你猜猜我摄下了什么?手,新华书店科技书柜前,那无数双拿着书、抱着书、举着书的手。纤细的、粗壮的、粉嫩的、被阳光晒成古铜色的……当这个情景出现在眼前时,我就感觉到有一种力量推动着我。这些手仅仅是在拿着书吗?不,它们是在摘取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多么令人感动!看到这无数双手,你就能自然联想到手的主人那一张张含着微笑的脸了,那是多么愉快的微笑。
“咔嚓”,又摄下了什么?脚,图书馆前等待开门的许许多多双脚。穿球鞋的、穿布鞋的、穿皮鞋的、穿凉鞋的,还有拄着手杖和双拐的……看着他们,我热血沸腾了!这不是在踌躇在徘徊的脚,而是在奔跑在攀登的脚,在人类前进的历史上留下了坚实印迹的脚。多么令人振奋!看到它们,你就能联想到它的主人们那一张张含着谦逊的微笑的脸。那微笑,也一定含着奋进者令人陶醉的满足。
“咔嚓”,这次摄下的就是一张张笑脸了。下班职工舒心的微笑,接待友人的真诚的微笑,看到成果的欣慰的微笑,父母亲们亲密的微笑,老师们慈祥的微笑……
拍下这一组照片,我也满意地笑了。生活多么美好啊!我的作品中,那隐含的微笑,那展现的微笑,那随处可见的微笑,时时激励着我,鼓舞着我:我看到了一个广阔美丽的世界,它充满了对生活的爱,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你想看看这些精彩镜头吗?你的身边就有。
[评析] 这是一篇中考作文。作文的话题是“微笑”,考生可围绕话题自拟标题。此文以“美好生活的剪影”为题,展示了三幅剪影:手——书店科技柜台前购书的各具特色的手;脚——图书馆前等待开门的人的形形色色的脚;脸——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笑脸。这三幅剪影反映了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文章的选材能扣住题目中心,又能不落俗套,构思新颖,视角独特;语言生动、流畅、简洁,堪称佳文。
■
五、写主题高雅,不写低俗的■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选用什么样的材料,对文章境界的高低至关重要。文章要有高的境界,材料也必须要有高尚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趣味。例文:历史瞬间让我怦然心动
站在历史的巅峰,叹大江东去,数风流人物,忆历史瞬间,真让我怦然心动。
一、报国篇
追溯历史,我看到了:
宋室江山,内有奸臣,外有辽贼,国家岌岌可危。
一门忠烈,杨令公率七子披挂上阵,与辽兵斗得天昏地暗。孰料辽贼奸诈,勾通内奸,设下埋伏,致使杨家军功亏一篑。
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杨老公负伤至李陵碑前,怆然跪地,满腔的爱国之情,让他倍感无颜归去。于是乎仰天大呼:“皇上保重,老臣去矣!”一头撞死在李陵碑上,鲜血洒满天地间,那悲壮的报国之音,至今仍回荡于耳畔。
荡气加肠的爱国之音,穿梭于历史的上空,激励和造就了华夏民族多少的英雄豪杰,怎能不让我怦然心动。
二、怀乡篇
追溯历史,我看到了:
枯藤老树旁,小桥流水边,幽深古道上,一位风尘仆仆、满目凄凉的老者,听到的是乌鸦归来的啼叫,看到的是远处炊烟袅袅的人家,满怀着游子的思乡之情。他倚树而坐,遥望残阳,终于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悲凉,拂袖而起,吟出了“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千古名句。
悲苦凄凉的思乡之音,穿行在唐诗宋词元曲之间,诉说着无数游子的思乡情怀,怎能不让我怦然心动。
三、成功篇
追溯历史,我看到了:
还记得那个激动着十三亿中国人民的瞬间吗?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2008年奥运会主办地――北京的那一刻,亿万中国人激动了,沸腾了。当中国申奥团欣然跃起、紧紧拥抱的那一刻,泪水挂在了一张张洋溢着笑容的脸上。多么艰辛的历程啊,终于换来了今天的成功。激动人心的成功时刻,诠释着新中国的发展与腾飞,书写着新中国的光辉历史,怎能不让我怦然心动?
一个个历史上精彩的瞬间,一次次怦然心动的感觉。精彩不断上演,心动仍将持续。
点评:作者描绘了历史上三个精彩的瞬间,洋溢着爱国、爱家乡的深情。主题深刻、高雅,读后令人拍案叫绝。练习
一、材料是为了表现中心的,而人们常常在记叙了有关的人或事之后于篇末点明中心。阅读下面一则短文,补写出老师的话来明确短文的中心。
从上生理课的第一天开始,黑板的左上角就挂有人体解剖图,上面标有重要骨骼肌肉的名称和部位。整整半个学期那幅解剖图一直挂在那里,不过老师从来没有提起它。
生理卫生课举行测验。同学们一进教室,就看见黑板擦得干干净净那幅画已经不见了。黑板上写了一道试题:“写出人体主要骨骼的名称和部位。”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没学过这个!” “这不是理由!”老师说,“那些知识已经挂在黑板上好几个月了。”大家没办法,只好勉强地答了一些,有的同学甚至交了白卷。
这时,只见老师收起全班的试卷,非常严肃地说了一番话:“……”
二、分析下面这篇作文有什么毛病?
我的初中生活
伴随着岁月的流逝,一晃我已在×中度过了两个春秋。记得小学毕业的时候,我对小学的生活是留恋万分,对初中生活又是非常向往。我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没有那么多的语言和大家交流;没有小时那么天真;没有那份对生活的向往。也许是成熟的原因,也许是我的那颗心早已被应试教育所麻木,也许这是上天的安排。我不知道该怎么做?我真的好烦、好痛……
也许人生就是这样,正如剧里唱的“人生本来就是一出戏,演的好坏就看你自己。”有一天,我从一位同学那里得出了答案。他对我说:“现在是竞争的时代,没有知识我们去干什么?人生其实就是酸甜苦辣的合成,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上帝创造了我们,他就要惩罚我们,你明白吗?”这几句话打动了我,有一种太阳照我心的感觉。
我又要站起来,决不辜负家人和所有关心我的人对我的期望,我一定要迈向新生活,因为前面的路虽然曲折,但是我相信我一定会胜利。
总结要点:先确立一个中心,然后围绕中心列举多个材料,从中选取一组最恰当的材料,首先写出提纲,然后作文。
2.初三作文教学案(三)选材 篇二
写作能力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体现, 作文教学也是有序可循、有规可循的。下面我就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作文教学来源于生活中
《语文课程标准》使小学生乐于书面表达, 有创意地表达, 这不仅是对教学的要求, 更是反映了一种新的教育观念, 因此, 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
(一) 走进生活, 丰富知识
作文来自生活, 一个作家没有生活的体验, 就写不出好的作品, 一个演员没有生活的体验, 就演不出好戏, 一个学生没有生活的体验, 就写不出好的作文。
如果脱离了生活的作文, 这篇作文就是空的, 所以作文就是把我们周围的生活写出来。将人们乐于听闻的内容用文字进行表达, 把人物刻画得更加具体形象, 把瞬息万变的景色生动地描述出来, 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要写好作文, 首先得学会观察生活, 例如, 欣赏大自然的葱茏, 大自然的壮观, 即使是路边的一棵小花, 也有它的灵气它的可爱, 它带给人们的沁人心脾的美, 一定要有所感知和体会, 只有热爱才能有抒发的欲望, 只有对万物充满爱心, 才能有对生活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怀。对天上飞着的美丽蝴蝶, 要观察它那美丽的大翅膀和翩翩起舞的姿态, 让心情与蝴蝶一起飞……再者要学会关注生活, 只要用心体验, 生活就是你写作的源泉, 会丰富你的心灵。
(二) 贴近生活、博览群书
作为教育工作者, 应当主动在阅读活动中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情, 不对学生的阅读做硬性规定, 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来阅读各类优秀的中外文化书刊, 逐渐积累丰富的知识。比如, 推荐小学生阅读少儿版的中国的四大名著, 还可以推荐学生读一些外国文学名著, 从文学作品中感知人文情怀和文字的美。
(三) 感悟生活, 表达真情
让真实的生活跃然于学生的作文中, 让真实的生活唤起学生作文的真情实感和无限遐想。首先, 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发现自己生活中的情感, 灵活运用各种感官, 带着一颗诚挚的心去感悟生活, 细细体会生活中的每一个片段, 每一个细节。其次, 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深入思考和感悟, 抓住生活中的精彩瞬间, 来充实自己笔下的世界, 让自己笔下的人物活起来。最后, 应该鼓励学生实事求是, 这样才能感人, 与读者产生共鸣。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 应着力培养学生形成说真话、写真事, 抒发真情, 做真人的良好习惯。
二、让学生做有心人
让学生明白什么叫会写作文, 怎样写才能写出好作文, 对于一个命题或材料学会认真审题, 通过审题, 确定写作范围, 让学生明白选择好写作的范围, 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一篇可以完全将作者的生活感悟和思考体现出来的作文, 就能够令读者的心也跟随作者一起对生活产生新的感悟, 从而受到启发。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向学生传达这样一种观念, 那就是作文不仅仅是为自己而写, 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表现给读者, 更是通过自己的感悟来同别人进行交流。
构思就是思考应该怎样写出好文章?按照思路、抓住主线, 古人叫“谋篇”, 首先就是应该对作文的整体进行把握, 包括作文的体裁, 写成记叙文或者童话, 亦或是描述现实事物, 或者是基于现实展开合理的想象。
构思在教师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拥有了清晰的思路, 很容易就能做出作文的提纲, 若能够在写作前进行缜密的构思, 那么最终的作文就会让人眼前一亮。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例如, 在下笔之前鼓励学生相互交流, 或结合实际去体会好文章的构思等。构思既要用形象思维, 又要用逻辑思维, 作文过程中需要的是创新思想。所以, 想要学会作文就得从构思下手,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具有创新意识, 拥有一定的实践能力。
在完成这些后, 写作就是很容易的事了。教师在引导学生写时, 要让学生尽量把语言写得通顺、生动、具体。把主要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写具体。这就要多练多写, 多读多看、多观察。写具体了, 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才能吸引读者。
文章重在修改, 人们都说:“文章不厌百回改, 好的文章是通过反复修改出来的。”训练学生修改的办法很多。首先鼓励学生自己修改、小组讨论等等, 再修改。修改, 首先须抓重点, 找出问题, 使文章通顺。然后强抓“提高修改”就是改得更好。描写是否准确、生动的问题等等。教师可以提出意见或建议, 进行修改。
总之, 学生作文训练得是否到位, 学生作文是否形成技巧, 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道德素质。我认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勤于学习, 善于研究, 不断总结, 乐于创新。在作文教学方面有自己的特色, 才是每个教师的愿望。
摘要:作文来源于生活, 加强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认识和感悟, 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技巧训练, 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作文首先要从审题、立意、选材、构思、列提纲等方面入手, 然后从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 感知人文情怀, 用心观察生活, 进行描述和表达, 反复推敲反复修改, 书写出精美的文字。
关键词:作文,教学,策略,生活,审题选材,构思,修改
参考文献
[1]邓敏杰, 李占伟, 张豪锋.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 2012 (3) .
3.小学作文选材教学体会 篇三
关键词:作文选材;训练;体会
小学作文主要是记叙文,它是记叙人的言行和事情的经过,表现一定中心思想的文章。写好记叙文,首先看选材,选材的优劣决定了作文的高低、成败。因此写作记叙文时要求同学们根据题目选好材。应选择熟悉、真实的材料;选择新颖、独特的材料;选择富有时代感的材料。下笔之前,对入选的素材还要反复比较、斟酌,深入地发掘出材料的内涵。在学生作文中我训练强调如下:
一、有感而发,真情取胜
在记忆的长河里,我们曾被精彩的瞬间、动人的镜头、感人的场面深深震撼、感动过。它冲击着我们心扉,让人不禁地拿起笔,让真情流入笔端,这份真情同样会感染读者,打动读者。作文中要写出自己的感情,自己的认识,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思考。这种“真体验”离不开自我,才更能获取读者的心声。例如:自卑的女孩想获得同学的认可,看她怎样书写那一瞬间的快乐。
“在庆“六一”班级才艺展示活动中,空气中流淌着欢乐,裹着甜蜜,它们撞击着我的心扉,仿佛全世界只有我,我很陶醉,因为有了音乐……我不知是那来的勇气走上台唱起了自己喜欢的歌,曲终,掌声响起……我惊讶地抬起头,同学们惊讶地望着我“你唱得真好,原以为你很冷漠,真高兴重新认识你!”在一片掌声、鼓励与称赞中我沉醉了。那一刻,有股落泪的冲动,从此,我有了自信,抛掉了自卑。”
二、体悟生活,联想取胜
写作要先观察生活,并要思考,达到心灵的感悟。如看到花草树木时,我们认识到生命的律动;看到层林尽染时,我们体会到磨难中的成熟;看到腊梅怒放,我们理解到不屈的抗争。感悟给我们无比广阔的想象空间。独特的感悟又创新了素材,扩展了视角,升华了文意。让我们用心感受生活的美妙,留心观察、思考,那么作文那刻,会惊喜发现,平时点滴关注,已换成优美的素材。
比如:学校艺术墙的下面的一小片草坪,学生们每天从这里走过,很多人对它孰视无睹。在写"身边的美景"有的同学就写到了这片草坪,其中有一段是这么写的:“秋风袭来,夺去了花儿美丽的帽子,它的绿也不再那样鲜亮,独立寒秋,树叶在秋风中翩翩起舞,像满天的蝴蝶在飞,生命的火焰将在这里熄灭,它静默,它知道落叶在孕育新的生命,而它也在瑟瑟的秋风中悄然蜕去嫩绿的外衣,用更浓重的绿意迎接严冬的考验。忽然我觉得这是最美的一道风景……”。很显然,这么精彩的描写,得益于平时的留心观察,用心感悟。
三、小处入手,见大取胜
作文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以独特的视角,选取了生活中平凡的小事,折射出“大”的道理。所谓小处入手,就是选择那些能充分表现文章主旨的小事件、小人物、小场景来表现重大的主题。只有从小处入手,才能写的具体、生动、感人,才能避免假、大、空的现象。所谓大处着眼,无非在提示我们的作文必须合乎时代的节拍,把自己所写的内容放到时代背景中,反映时代的特点。
作文选材时还要善于小题大做、以小见大。比方路边商场门口的对联,积淀着文化的意蕴;菜市场小贩的叫卖,朴素中也有一点点生动的艺术;电视里讲神舟飞天,圆了中国人民载人航天的梦想,……。这些东西切入点虽小,却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如以“关心”为题,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有位同学写到饭桌上父母为小孩夹菜而忽视老人的感受,家人对待小孩与老人的不同态度,对比鲜明,反映了具有社会意义的深刻主题。
四、详描精彩,细节取胜
有时同学们感叹,自己的作文不感人,究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生动的细节描写。试想你们在作文中写一些大话,套话,把事情简而言之,草草几笔概括了事,这样的文章岂能感人?提到选材,我们不仅要会选择作文素材,还应当着重选择那最值得喝彩的瞬间“形象”、令自己感动的人情“细节”,从而确定文章的详写部分。这是任何文章的“核”。这里所说的细节,是生活中细小的事情,只要选取得较为典型,描写得较为细致,就能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就能使文章生动形象。但如果没有了它,文章就显得苍白、呆滞。
例如:一位同学《一节语文课》中写道:老师讲到《纪昌学射》中“百发百中”这个词语,板书了很多类似成语“一箭双雕,一石二鸟,百步穿杨”。正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有同学下面搞小动作,老师用利剑一样的眼光顿时射向了他们,老师有意压低嗓门说“站起来”,话音刚落,齐刷刷地三个同学站了起来,老师冷笑着说“一箭三雕”,我在下面补充了“一石三鸟”这时同学们恍然大悟,有的笑得直不起腰,有的笑得东倒西歪,还有几个同学坐在那里笑成一团,一个个合不拢嘴。这三个同学羞得无地自容,把头埋得低低的……”,多好的细节!内容就充实多了,形象、生动多了。
五、广筛角度,精选取胜
我们作文,往往不是根据材料确定中心,而是命题之后根据限制去作文,这往往会抑制我们的思维,因此在选材立意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不断提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打开自己的思路,用开放性多向性的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从众多的角度中筛选,然后扬长避短,避虚就实,写自己最擅长的最熟悉的内容。
如:以“温暖”为主题,自拟题目进行作文。此类命题,给了学生很大的写作空间。学生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学校内,生活在教室里,因此写与温暖有关的事简直可以信手拈来。春天的温暖、温暖的阳光……都在可写之列。这样就做到了化广泛为具体,化大题为小题,从而确立一个较小的切入口。有位同学写她在住的小区一位鳏寡孤独的老人,小区的人们有不同的方式关心、呵護、照顾老人,最后在文末点题,人们给老人送去了春天般的温暖,大家都感到生活在这样的小区很温暖。
作文选材,除了选择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内容外,更应该注意透过文题体会文字以外的内容,写出新颖独特、别具一格的内容来,这样才更富有活力,也才能打动和吸引读者。总之小学高年级作文的选材要努力做到广、新、深。选材能力的培养将会对学生习作质量带来直接的影响,培养选材能力必将会为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带来积极地推动作用。
4.九年级思品一轮复习教学案三 篇四
(三)【2012年中考考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考点9-11 考点
9、真爱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考点
10、了解闭锁心理的消极作用,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考点
11、了解情绪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自我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今年我市各校都不定期举行地震逃生演练活动。小明同学对此不以为然:又没发生地震,用得着那样练吗?他的看法()
A.错误,因为这种演练有助于增强珍爱生命的意识 B.正确,因为人的生命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与众不同 C.错误,因为这种演练是实现生命价值的唯一途径
D.正确,因为参加演练活动一定会使学习成绩下降
2、有人说:“沟通是一座桥,渡你淌过疑水;沟通是一溪水,帮你浇熄怒火。”这表明沟通可以()A.避免分歧,消除差异 B.加深理解,化解矛盾 C.宽容自己,苛求他人 D.彼此信任,事事忍耐
3、中学生小李接连几天遇到的都是不顺心的事:上学路上遇到堵车,上学迟到遭到老师批评,耽误了值日受到同学埋怨,他委屈、懊恼、生气。下列能帮助他合理宣泄情绪的有()A.旷课上网聊天进行宣泄 B.不上课到操场上去打球
C.向老师诉说自己的委屈 D.摔打物品,以泄怨气
4、当我们在与他人发生冲突时,如果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体会其情绪与感受,从而就可能防止不良情绪产生或恶化。这种控制情绪的方法是()
A.转移注意力 B.合理发泄情绪 C.心理换位 D.升华转化
5、我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张怡宁,无论比赛多么紧张,她总能冷静面对,结果往往使对手在急躁、紧张中败下阵来。这说明()
A.人的情绪主要是通过各种表情表现出来的 B.对运动员来说,心理素质越好,技术水平越高 C.不同的情绪,决定着体育比赛的名次
D.不同的情绪对人正常水平的发挥产生不同的影响
6、小张在日记里写道:“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时,铃声是紧张的;思考时,铃声是刺耳的。”这说明()A.铃声通常会导致积极情绪 B.铃声一般会引起消极情绪
C 不同的情境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D.任何事物都会产生不同情绪
7、某市民按短信要求汇出5000元后马上发现上当了,跑到移动公司讨要说法,因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一怒之下,砸坏移动公司的自动缴费机,被公安机关拘留。这一事件告诫我们()A.情绪是不可以发泄的 B.情绪是不可以调节的 C.受了欺骗后发泄一下情绪是可以理解的 D.发泄情绪要求采取合理合法的方式
8、考试中,常有同学因过度紧张而没考出原有的水平,甚至很容易做的题目都会失误。这说明()
A.不良情绪会影响人的正常水平的发挥 B.情绪都是消极的
c.情绪是无法调控的 D.人不能有任何不良情绪
9、“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这句话提醒同学们:当自己要愤怒的时候,最好是让自己冷静下来,仔细想想,权衡利弊,别让自己受到不良情绪的伤害。这里所谈控制情绪的方法是()A.理智控制法 B.合理发泄法 C.注意转移法 D.他人帮助法 九年级思品一轮复习教学案
(三)10、据调查表明,人类疾病50%至80%与不良心态、恶劣情绪有关。这说明 A.情绪对人的身体产生不利影响 B.身体健康影响人的情绪
c.消极情绪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D.不同的情绪对人的身体产生不同的影响
【教师点拨】
1.(2010·岳阳中考)随着手机无线上网业务的普及,拥有手机的中小学生用手机上网日渐时髦。而一些手机网站上的不良信息也在中小学生的手机中悄悄传播。为抵制手机网站中不良信息的侵害,作为未成年人,我们应该()①远离不良手机网站,培养高雅情趣 ②明辨是非,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 ③拒绝接触所有网站,以免受到侵害 ④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克服盲目猎奇心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11·益阳中考)为了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010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要精心打造中华民族的文化品牌,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作为青少年应该()①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②凭兴趣爱好娱乐消遣 ③学法知法守法
④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直击中考】
1.(2011·安徽中考)2011年4月2日是世界“枕头大战日”。当天,活动参加者自带枕头互相击打。“大战”结束后,大家一起把“战地”清理干净。这种缓解压力、调控情绪的方法属于()
A.注意转移 B.换位思考 C.合理宣泄 D.自我宽慰
2.(2010·广东中考)人们常说:“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这句话说明()A.不良情绪都是因别人的过错引起的
B.要善于调控不良情绪,要用合理的方式释放不良情绪 C.不要关心他人的过失,要学会保护自己 D.一个人的喜怒哀乐总是受到周围人的影响
3.(2011·天津中考)高雅的生活情趣,有益于个人的身心健康,符合现代文明的要求。下列属于追求高雅生活情趣的行为是()
5.作文选材指导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五
第三帝国时代公司帝国时代 《作文选材指导》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生能明确内容项目中“好”的评价标准(2)了解关于选材的4个原则
2、能力目标:(1)能运用所学原则判断选材的恰当与否(2)学会巧借教材进行选材的一些技巧
3、情感目标:树立学生对写出好作文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材料把握选材的4个原则 教学难点 :通过选材原则判断材料的问题所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学习: 学生按照自己的写作经验完成练笔《我也是富翁》 教学流程: ?呈现内容等级“好”的标准 项目 一等(好)内容
(25 分)25 分, 21 分 切合题意 立意深刻 内容充实
(二)赏析考场佳作 寻找选材原则
1、教师展现06年的广州中考题目《创意的快乐》或《创意的启示》
2、学生阅读4篇佳作的材料,试归纳内容题材的选用有些什么样的原则 示例
示例1: 当我乘坐列车穿越崇山峻岭时,我得感谢瓦特得创意所带来的快乐;当我乘坐飞机遨游蓝天时,我得感谢莱特兄弟的创意所带来的快乐;当我拿起电话与好友“ 天涯若比邻 ” 时,我不得不感谢贝尔的创意所带来的快乐 „„
(2006年广州中考优秀作文《创意的快乐》)1 ——————选用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 示例2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名牌大学读书时忽然有了一个惊人的创意,由此开始了完成其创意的漫漫人生路。但她的软件和驱程公布于世时,世界为之惊叹,天地为之黯然。在他的创意下,电脑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无数人因此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解决了手写文章的烦恼,对于小孩来讲,他们也找到了一种新的游戏工具。比尔的创意让无数人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从此找到新的生活乐趣。
(2006年广州中考优秀作文《创意的快乐》)——————选用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 示例3 当你晚上夜归时,四周昏暗,你用钥匙摸索了很久,也找不到插口,你会烦躁、焦急吧,在一届青少年发明大赛中,一位小学生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发明了一把在黑暗中碰着硬物会发光的钥匙,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
(2006年广州中考优秀作文《创意的快乐》)——————选用真实具体的事例 示例4 创意是柳宗元笔下的游鱼,俶尔远逝,灵动非凡,带着对生活的欣赏与热爱;创意是易安构思中的舴艋舟,小而轻巧,载不动她那滚滚东逝的愁思;创意更是曹操诗中的星雨,想象无边,日出其中,日出其里,如一盏明灯照亮你我的生活„„”
(2006年广州中考优秀作文《创意的快乐》)——————选用真实、有特点的材料
3、师生共同归纳选材内容题材选用的基本原则 1)紧紧围绕中心
2)选用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 3)选用真实具体的材料 4)选用新颖、有特点的材料(三)运用选材原则 判断选材误区
1、教师展现04年广州市中考题目《我也是富翁》
2、学生阅读4篇学生选材,并指出问题所在,加深认识 示例: 示例1 丛飞,一个优秀的歌唱家,他从来都没有好的经济能力,他只有靠自己动听的嗓音赚一点钱。本来他赚的钱已经少了,但他还是会尽自己的全力将自己赚的钱捐给希望山区那些渴望上学的孩子,他无怨无悔,不向他人,不向社会要去一点功名利录,只是无私地奉 献着,可惜,这位人间天使不幸在2005年因肺癌去世。虽然丛飞去了,但他是一位富翁,因为他有良好的品性和高尚的人格。
——————审题不清导致材料用错 示例2 成功者,廖如星辰;失败者,似一江春水。这是上帝的预言,是我们失败者无法避免的人生苦境。然而,冰心不是曾把人生比作一江春水吗,在山穷水尽之后,不也会柳暗花明,面对失败的魅力,我深信,我也是富翁。
——————脱离中心 示例3 我也是富翁。因为我拥有许多朋友,在我烦恼时,朋友们会帮助我;在我不开心的时候,朋友们会开导我,想办法让我开心。我也是富翁,因为我拥有青春;我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我拥有快乐;我拥有知识„„
——————例子欠具体,缺感染力 示例4 时间的支配,我也是富翁,现在的我们正如一棵幼苗处在四季的春天里,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拥有更多的时间,只要有时间,就有“铁杵磨成针”的典故,也有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谚语。只要我们努力的生根,坚持向上,终有一天,会开出比波斯菊更加灿烂的牡丹花。
——————例子新颖但缺乏说服力
3、师生尝试就其中的错误进行修改(四)借助教材,不惧无米之炊
1、教师展现2006年常州市中考作文,以 “ 告别 ”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教师提供“借助”的两个渠道(技巧): 1)直接运用课文诗词句——《告别=新的开始》 参考: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运用课文典型事例——《告别——一种胆魄》 参考: 3 诸葛孔明深居隆中,以躬耕为乐,吟唱为趣,似乎无意于征战,但他常自比管仲、乐毅,可见他早有出将入相之志,因此即使刘备不上演三顾茅庐,诸葛亮也终会登门自荐。因为他告别隆中安逸的生活而投身艰苦卓越的政治斗争,不失为一种胆魄。
陶渊明本为朝廷官员,但他厌弃官场黑暗,追名逐利,因此他弃官隐居,放弃了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因为他有自己的追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他告别权贵,摒弃世俗,投身秀美山水的情怀,绝对是一种胆魄。
鲁迅本来一直投身医学,希望用治病来救中国,但他后来发现在中国人身上的不止是病痛,更是心灵与思想的病魔,因此他弃医从文,拿起笔杆这把利剑为中国人剔除心灵的伤痛,“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气节也从笔尖中向外四射,因为他有自己的追求——振新中华。他告别医学,走上了文学这条无止境之路,无疑是一种胆魄。
3、学生联想课文中的相关例子
4、积累素材的方法:(1)从课本中积累独特的素材
2)从 “ 自我生活经历 ” 中积累独特的素材。3)从 “ 课外阅读 ” 中积累独特的素材。4)从 “ 社会生活 ” 中积累独特的素材。(五)如何使用选材
1、参见例文《中考测评》P151;参见例文《会考指导书》P183
2、学生写下启示
1)材料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如时间顺序 2)叙后或叙前要有点题句,即叙议要结合
3、教师总结:希望同学们能运用选材原则进行自己的写作选材指导,希望每个同学在这堂课中都有所收获
【板书设计】 【附录】
《中考测评》P151 我也是富翁
能够成为富翁,相信是很多人的梦想。但是真正的富有不仅仅是指金钱,更重要的是指个人的内涵。
在漫漫的人生路中,我们会经历大大小小许多不同的事情,而每件事的发生都使我们学会了宝贵的经验,从而积累了许许多多的财富。
从我们呱呱落地开始,就在不断碰撞的人生路上寻觅着生命中的宝藏。4 一岁时候的我,对世界充满好奇。我用心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的语言和动作,以及事物之间的变化。父母每天都用心地教我说话,他们不断地重复着:“爸爸,妈妈,爸爸,妈妈„„”着两个即熟悉又陌生的生词。我得意地模仿着他们的口型和发音。最终,我也叫出了:“爸爸,妈妈。“
两岁时候的我,又爬行渐渐学习走路。起先,不断跌倒的我总离不开妈妈的扶持,但逐渐得我掌握了平衡,从此能够直立地站起来,到学会走路,再到现在的健步如飞。六岁那年,姑丈教我骑单车。一开始,我骑两步就跌倒了,每一次都摔得青一块,红一块的。一米,两米,三米,四米„„尽管十分害怕,我依然鼓起勇气向前冲。
十岁那年,我从原来离校很近的地方搬到了比较远的地方。从此以后,我就要自己一个人乘公车回家,那时的我学会认路,并且体会到一种莫名的不安。
十三岁那年,我被电脑派位到了一所自己觉得不太理想的中学,那是我万万想不到的。那时候的我一知道消息,泪水就像洪水一般地流下来。我真是头一次如此地伤心。
就这样,我们不断地成长,不断地经历。我们学习快乐,学习成长。这些宝贵的经历就是财富,就是宝藏。它比黄金,钻石更有价值,更加吸引。它们是取之不尽的资源,用之不完的财宝。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发觉它们,因为它们就在你身边。
也许你没有发觉,我们自己就是富翁。《会考指导书》P183 我也是富翁
世界上任何人都是富翁,我也是富翁。因为在我的生命里,有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永不枯竭的爱;有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知识源泉;有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坚毅与豁达。只要细心体味,生命中的一切都是财富。
我也是富翁,因为生命中溢满了爱的元素。爱是春天的细雨,夏日的清风,秋季的丰收,冬天的暖阳。我们的生命中无处不存在着爱,即便是蜚声中外的文人学者,他们有的精通与艺术,练达与世事,执著于学问,但他们更多的是爱,在他们的一举手一投足之间无不折射出爱的光彩。我们更拥有着爱,我们的心如一片田野,我们插上爱的种子,倾注 5 点滴的真爱,那收获不能是那无穷无尽的爱的丰收。我们的心更是一本存折,我们把生命中各种各样的爱——亲情、友情、爱情、人情都收集在内,即便我们一贫如洗、两袖清风,打开这本存折,那无尽的爱不更是一笔不菲的财富,因此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也是富翁。”
我也是富翁,因为生命中充满了知识的力量。知识是一根火柴,点燃学问的火光;知识是一把火,点亮气质的灯;知识是一盏灯,照亮生命的前路。“腹有诗气自华”,知识就是一笔财富,它能成就学问,提升气质,张扬人生。孔子不也留下《论语》启示着我们知识的可贵吗,知识是珍贵,是难得的,我们在处于求学阶段,每天吮吸着无穷无尽的知识,我们不是极其幸福吗,因此,我们可以为自己拥有这么一笔财富,而骄傲地说:“我也是富翁。”
我也是富翁,因为生命中载满了坚毅与豁达,坚毅如一把剑,进攻困难,勇往直前;豁达如一块盾,抵挡承受着各种不幸,乐观向上。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坚毅与豁达,否则即使我们不是达官贵人,还是声名显赫,如果遇到挫折,我们还不是会一蹶不振,永不翻身, 就为我们有着“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溪水尚能西”的坚毅与豁达而喝彩吧~因此,我们
我们可以自信地说:“我也是富翁。”
6.复习学案三 篇六
(三)一、学习目标:
掌握以下知识点: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过程、性质、影响;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拿破仑的主要活动;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发明。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哥伦布航线、《权利法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性质、影响、《人权宣言》、拿破仑的主要活动、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发明。难点:文艺复兴的原因、推翻旧制度的革命的曲折性、法国大革命中人民的活动、三、学法指导
复习课文、合作探讨、巩固练习。
四、学习过程
自主复习解决以下问题:
1、材料一:1538年某画家写道:“许多已经湮没的事物将要在生。”
材料二:人文主义小说《巨人传》描写到,1533年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1000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材料三: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材料四:18世纪的学者费尔隆写道,在16世纪,人们将“文艺复兴”一词只理解为恢复古代传统。——保罗〃富尔的《文艺复兴》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已经湮没的事物”指的是什么?
(2)就材料三所说文学、艺术方面的巨大成就各举例。
2、不经国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同时,还规定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1)上述材料出自于哪个国家的什么文件?(2)何时由什么机构颁布的?
(3)该文件从哪些方面限制了国王的权利?
(4)通过该文件,英国建立了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3、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布: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独立自由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1)此材料摘自哪国的哪部著名文献?这一文献是何时由何机构发布的?
(2)材料中的“这些联合殖民地”、“大不列颠王国”分别指什么?
(3)这些殖民地最终在何时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为此,他们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4)本文献的发表有何意义?
4、17世纪的一个英国人、18世纪的一个美国人和一个法国人,在进入天堂之后回忆自己生前的经历: A、“你们知道吗,我的国家那时候存在着许多不公平的现象,整个国家的人被分成三个等级,前两个等级享有特权,我们这些人被分到了第三等级,后来还是我们带领第三等级的人们取得了自由。”
B、“你们国家比我们国家好多了,我们国家根本就是一个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国王说他的权力是神授予的,是代表上帝来统治我们的,最后我们把他送上了断头台。” C、“我们比你们幸运一些,没有什么国王,但你们中间一个国家的国王却在我们国家发号施令,不让我们发展经济,还企图镇压我们,结果我们宣布独立,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成为一个全世界最自由最民主的国家。”(1)你知道上面的A、B、C分别是哪个国家的人吗?
(2)A说“还是我们带领第三等级的人们取得了自由”,这里的“我们”指什么人?
(3)被B所在国的人民送上断头台的国王是谁?这个国家成为了什么性质的国家?曾经由谁担任护国主?
(4)C说的“你们中间一个国家的国王”指的是哪个国家?该国不让C所在国家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什么?
(5)C说他们建立了世界上“最自由最民主的国家”,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5、材料一:“资产阶级在他不到一百年的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 材料二: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事件?这一事件于何时最早产生于哪个国家?材料一反映的是这一事件哪方面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列举出两例英国这场革命期间,其他国家和地区爆发的“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的资产阶级革命。
3、材料二中说这场革命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请举一例证明。
6、有一首流行于英国十九世纪初期的歌曲:“当你走进一家破落的织布店,两三部织布机映入眼帘,如同废物一般被冷落在角落。你问这般光景是何原因?店里的老母亲说得可怜:女儿们因为织布机不方便,离家到工厂去赚钱。”
这家织布店的没落受到了哪一事件的冲击?有人说这家织布店的没落是社会的倒退,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五、基础测试
1.文艺复兴是由()掀起的A.地主阶级B.奴隶阶级C.资产阶级D.无产阶级
12、英国《权利法案》的意义在于()A保证资产阶级独掌共和国大权B为限制王权提供法律保障 C使议会获得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力D正式宣告英国君主制的废除
15、在美国的某个小镇上树立着一块纪念碑,上面刻着:“坚守阵地。在敌人没有开枪射击以前,不要开枪;但是,如果敌人硬要把战争强加在我们头上,那么,就让战争从这儿开始吧!”文中的小镇指的是()A 费城B 约克镇C 来克星顿D 华盛顿
20、下列事件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到推动作用的是()A文艺复兴B新航路的开辟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D美国独立战争
23、下列关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1)都处死过国王(2)都成立了共和国(3)都打败了外国军队的进攻(4)都确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A(1)(2)B(2)(3)C(3)(4)D(1)(4)
7.谈小学生作文教学中的选材 篇七
关键词:作文;小学生;材料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191-01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文也一样。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作文,在考试和作文练习中,都一直是让学生感到怵头的,究其原因,是没有素材之故。我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曾尝试过好多种作文教学模式,从效果看,组织好素材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曾经有一幅对联是这样写的:“上联: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下联: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横批:写不出来。”我相信很多学生或多或少都曾经有过这样的苦恼,都为“作文写什么”而犯过愁。很多的学生无论是考试还是练习,拿到作文题时,常常苦于“写不出来”,“没东西写”,“写不好”。学生怕作文,到底怕什么,为什么怕?弄清这些问题尤为重要。怕什么呢?其实怕的就是没有素材!无话可说,无情可表,空洞无物!
什么样的作文是成功的呢?写好作文的首要条件是要有好的素材。这样在写作中,写出来的作文才能使阅卷老师“信服、佩服、折服”。曾经有位老师这样说过:“眼泪流下来,分数打上去”,好的作文要有真情实感才能感人至深,才能赢得评卷老师的青睐。然而,在平時我却经常看到我们的学生在作文选材方面,有些常见的失误:一是材料虚假,有悖常理。有些同学在构思作文时老是觉得自己经历的事情不够感人不够集中,于是想当然地生搬硬套的编造故事,然而不仅不能自圆其说,还经常造成故事情节相同,感情虚假,无病呻吟,老生常谈,细节失真,漏洞百出。二是材料平庸,内容雷同。我们同学在作文时经常遇到的“撞车事件”,以偏概全,笼统生硬。这样的材料缺乏新鲜感,让人不爱读,不想读。三是游离中心,偏离主旨。我们都知道:作文时要围绕中心进行选材,如果这一步就走错了,那么,这篇文章就算彻底失败了。但是我们的学生却往往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拉拉扯扯,最终不知所云。针对学生作文的这些病症,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要让学生明确选材必须要围绕中心展开,并努力使材料充实、典型、真实、新颖。那么,我们到底该怎样去选材呢?
一、选取自己身边最熟悉、真实可感的材料
选材要选取自己身边最熟悉的,真实可感的材料,也就是选取我们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熟悉的新鲜事,真情事。这是选材的一个原则。为什么要倡导大家选择熟悉的材料呢?因为自己亲眼所见的,亲身经历的,亲耳所闻的,深切感悟的,才是了然于心的,才能真实动人。反之,如果选用了自己不熟悉或不太熟悉的材料,反而不真实不活泼,就很容易出现漏洞。但事实上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学生总是忽略了身边熟悉的人和事,不善于观察和感受,写起作文来坐在那里冥思苦想瞎编乱造,结果是浪费了时间,耗尽了真气,仍觉得无话可说。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有选自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篇目,有选自中国现代作家鲁迅、巴金、老舍、朱自清的篇目,也有选自外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雨果、马克·吐温、安徒生、亚米契斯、法布尔的篇目……这些作家都选择了白己最熟悉的材料进行创作。一些大手笔尚且如此,我们写作文为什么不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选材呢?所以,我认为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留意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景,从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中选取写作素材。加之反复揣摩、借鉴名篇佳作丰富的内涵,必定大有裨益。
二、选材要有独特性
上面谈了写作文要选择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和事,也许就会有同学说:哦,明白了,那我就选择身边的人、事、物来写吧,最熟悉,准错不了!于是乎,许多文章,其内容大多是千人一面,缺少特色,缺乏新鲜感。要避免这样的问题发生,就得保证选材要有独特性。这些材料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那么,怎样才能从不同的角度选材呢?我们可以尝试从不同的、全新的角度去表现。同一个主题可以用这样的角度来表现,也可以从那样的角度来说明,不同角度的表达效果也是不同的。这可以通过写作提纲来训练,只解析题目,看同一个题日能分解成几个,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材料,然后考虑材料是否独特。几经变化,一般就很难发生“碰车”的现象了。
三、选材要有鲜活的时代气息
选材不仅要真实、独特,也要有鲜活的时代气息。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也就是说文章要有时代感。做为新世纪的学生应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应对今天火热的千变万化的生动活泼的生活充满热情,热爱它,剖析它,理解它,认识它,把它纳入到自己的笔下。那么,什么是与时俱进的材料呢?这些材料应该包括新人、新事、新情况、新创造、新思想、新风尚、新经验、新观点、新认识等。比如说学生必须有意识地在平常的生活中关注社会的发展,社会的热点。比如说今年两会的召开,四川乐山5.0级地震,皖“神州67号”沉船事故,十三五规划,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中国的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阿里巴巴等等,还有每年的感动中国的人物及其事迹。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可以给我们的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丰富的写作素材。惟有紧跟时代的步伐,唱响时代的主旋律,这样的作文才能吸引读者,获得读者的共鸣,得到情感的回应,才能成为一篇佳作。
总之,作文选材要真,要独特,要新鲜。当我们的学生熟练地掌握了这些选材的方法后,那就一定能够从万千的物象中剪裁出适合我们写作需要的真实感人的鲜活的素材,也才能创作出精彩的感人至深的佳作,学生也才会有“下笔如有神”、“一气呵成”的写作能力。
8.5阿房宫赋导学案三 篇八
(三)【自研课导学】
预习课(晚自习20分钟)阅读本文资料并结合注释疏通全文。晨读课:(45分钟)熟读并
背诵全文。
自读自悟《阿房宫赋》完成如下任务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2)关注课
下注释,识记重点词语,初步分析句式。
资料准备:查找杜牧的有关生平和本文的背景资料;充分利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自主积累:疏通文意,把不理解的字词画出。关注一词多义、通假字、文言句式、词类活
用现象。班级_____ 姓名编号:5课型:新授课编制人:杨俊芳审核人签名: 杨军
【展示课导学】课题:《阿房宫赋》课时: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赋的语言特点;
2掌握整理本文的实虚词;
【学习重点】
掌握整理本文的实虚词
【学习难点】
理解赋体常用手法
【学习方法】
归纳法探究法 讨论法
【合作探究环节】
组内合作探究:
小组长主持,深入探究以下问题(预时:10分钟)
探究1:理解赋体常用手法
探究2:重点掌握的文言词语(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总结归纳环节】(预时25分钟)
一、探究学习
《阿房宫赋》作为赋文体有哪些具体的特点。(三个方面,参照学案一知识链
接)
1:描写运用了哪些手法?
2:从整体结构来看,本文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后两段以(议论)为主。
前文的描写为文后的()作(),这就是赋()的特点,指赋的内容,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叙述、描写、议
论、抒情的巧妙结合,是这篇赋在表达方面的一大特点。
3:本文在句式上有何特点?
如“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采用了()的手法。
作用:气势夺人,句式流畅,感情强烈,琅琅上口。
请你在文中再找一个例子说明,例如:
句式上还具有骈文的哪些特点。
二、知识整理
(一)、实词
一词多义
(1)一
①六王毕,四海一()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
④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⑥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⑦一鼓作气()
(2)爱
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④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3)取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③今入关,财物无所取()
④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4)族
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③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5)使
①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使六国各爱其人()
③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④人皆得以隶使之()
⑤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二)、虚词
(1)焉
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②或师焉,或不焉()
③且焉置土石()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⑤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⑥犹且从师而问焉()
(2)而:
①骊山北构而西折()
②不敢言而敢怒()
③谁得而族灭也()
④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⑤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3)夫
①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③予观夫巴陵胜状()
④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三)、句式类型
(1)灭六国者,六国也。族秦者,秦也。()
(2)戍卒叫,函谷举.()
【训练课导学】“日清过关”巩固提升达标训练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过 骊 山 作
杜 牧
始皇东游出周鼎,刘项纵观皆引颈。
削平天下实辛勤,却为道旁穷百姓。
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关囚独夫。
牧童火入九泉底,烧作灰时犹未枯。
(1)请从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找出与划线句内容相一致的句子:
(2)简要概括分析本诗的主旨和立意是什么。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大和二年,韦筹榜进士,与厉玄同年。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崔郾,大学博士吴武陵策蹇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抵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①其人,王佐才也。”因出卷,搢笏朗诵之,郾大加赏。曰:“请公与状头!”郾曰:“已得人矣。”曰:“不得,即请第五人。更否,则请以赋见还!”辞容激厉。郾曰:“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②后又举贤良方正科。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③兵法戎机,平昔尽意。尝以从兄悰更历将相,而己困踬不振,怏怏难平。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诗情豪迈,语率惊人。识者以拟杜甫,故呼“大杜”、“小杜”以别之,后人评牧诗“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谓圆快奋急也。(选自辛文房《詹才子传》)
①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抵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官赋》。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
译
9.初三作文教学案(三)选材 篇九
(一)举: 1.举:举起 2.举:尽
谢: 1.谢:道歉 2.谢:感谢 3.谢:辞谢 4.谢:谢罪
(二)、
1、步:名词活用作状语,徒步
2、道:名词活用作动词,取道;间:名词活用作状语,抄小路。
3、间:名词活用作状语,抄小路
4、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
(三)、
1、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句,何操,操何)
2、我持白璧一双(定语后置句,白璧一双,一双白璧)
3、沛公安在(宾语前置句,安在,在安)
4、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判断句)
(四)、
1、为:替
2、去:距离
3、置:放弃,丢下
4、乃:才
5、胜:禁得起
(五)
(1) 秋毫无犯
(2)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3)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4)劳苦功高
(六)
1、干大事不必拘泥小节,行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如今人家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为什么要告辞呢?
2、沛公经不起多喝酒,不能亲自告辞,特地派我捧着一双白璧,敬献给大王足下。(七)
1、这部分共写了三件事,即刘邦脱身逃走,张良入谢,刘邦诛杀内奸。
2、项羽对刘邦借故脱逃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武力,认为兵力单薄的刘邦不足为患;范增则深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同时也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策划的阴谋一一破产而恼怒。不仅把玉斗“置之地”,而且“拔剑撞而破之”,更大骂“竖子不足与谋”,可谓气急败坏。
二、
项羽的性格特点是政治上无知,自大轻敌,刚愎自用,不善用人,又带有直率的赳赳武夫的性格。他听到曹无伤密报与范增的劝说后,大怒,决心消灭刘邦。可是听到项伯说的“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等话后,改变了注意,答应项伯“善遇之”。等到刘邦到鸿门,说了一番谎话后,他听了洋洋得意,不仅原谅了刘邦,请他喝酒,而且把自己所得情报的来源也说了出来,以表明自己原来对刘邦并无成见。宴会上范增多次示意杀刘邦,他都置之不理;项庄舞剑,项伯护卫刘邦,他也熟视无睹。到了樊哙闯帐,怒目而视,将他训斥了一番,他不仅不怒,反而称之为壮士,赐酒,赐彘肩, 赐坐。其实樊哙的话是刘邦前面说的话的重复与补充,只是换了一个角度来说而已。而他在这些虚伪的言辞面前,却感到刘邦与樊哙的话全是对的,自己反而有内疚之感,思想上完全解除了警戒,以致刘邦脱逃,他也毫不在意了。到刘邦逃后,张良奉璧给他,他随手置于座上,没有什么反应。文章写他的细节与对话虽不多,却能表现他的性格特点。鸿门宴上刘邦正是利用了项羽的政治上无知、自大轻敌、刚愎自用、不善用人的弱点,死里逃生。
刘邦的性格是善于用人,能言善辩,善于应变。他入关后即“籍吏民封府库”“遣将守关”“欲王关中”。而当他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既惊呼“为之奈何”,虚心向张良请教,又将自己的错误推到别人头上。接着又低声下气地拉拢项伯,又是祝酒,又是“约为婚姻”,使项伯为他所用。到鸿门后,他抓住项羽的心理,用甜言蜜语来哄骗项羽,说自己和项羽是“戮力而攻秦”的;又说自己“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以表明自己力量不如项羽,以满足项羽“自高自大”的心理;接着又把项羽要“击破”他的事,转到“小人之言”上去。他既称臣谢罪,又把欲王关中的野心否认得干干净净,从而得到了项羽得好感,于是在危机四伏的鸿门宴上躲过杀身之祸,趁机脱逃了。
三、
张良是刘邦的主要谋士,他多谋善断,精通韬略,临变不惊,处事有方。是他为刘邦定下了“韬晦之计”,以“不敢倍德”、“无意于称王”蒙蔽项伯,欺骗楚王,终于化险为夷。是他为刘邦 作了精心的部署,周密的准备,从而赢得了斗争的胜利。项庄舞剑,张良出,樊哙急问:“今日之事何如?”可见事先有所商量。樊哙责项羽,口径一致,由辩解进而反诘,则更可以看出事前经过周密的策划。
张良不像范增那样妄自尊大。他认为刘邦称王不是时候,很不策略,但并不明确否认,只是问了一句:“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他认为不可以武力与项羽相斗,也只是委婉地探询:“料大王足以当项王乎?”他始终把自己放在谋臣的位置上。这是刘邦对他绝对信任的关键。可以说张良是“鸿门宴”这一事件的“总导演”。
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项羽称他为“亚父”,可见其地位不同寻常。他的政治洞察力,他的才智谋略绝不逊于张良。但他项羽尤其是对项羽的妄自尊大,并不完全了解,他以命令的口吻(“急击勿失”)要项羽攻打刘邦,他在席上“数目项王,举所佩玉i以示之者三”,让项羽“按既定方针办”。他擅自布置项庄舞剑,已经造成欲取项羽而代之的客观影响,但他既不知人,也不知己,这是范增的致命弱点。他与张良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鸿门宴”这场斗争可以说是张良与范增的斗智。对整个事件的演变,两人举足轻重,可谓关键人物。
四、
本文除了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外,还运用了以下方法来刻画人物。
一是善于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斗争中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如对樊哙的刻画。他在危机关头,不顾卫士阻拦,闯入中军帐,表现了极大的勇气。但入帐后的种种行为都是有理有节的。“披帷西向立,_目视项王”,以引起项羽注意;项羽赐酒,他先拜谢,然后站着喝下,随后连生彘肩也吃了;他 借机讥讽项羽,却又替刘邦求赏,暗寓尊崇项羽之意,很投项羽居功自傲的脾气。在极紧张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了樊哙勇猛、豪爽、粗中有细的性格。
二是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突出。例如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虑;刘邦则在劣势下能忍辱负重,善于保存自己。项羽刚愎自用,粗疏麻痹,拙于应变;刘邦则善于采纳意见,心眼很多,能随机应变。项羽任人唯亲,致使谋臣不能施其谋,将士不能效其力;刘邦则知人善任,谋臣能从容定计,将士能见危受命。项羽养奸贻患,又自绝敌营内应;刘邦则有奸必肃,又能争取敌营的人为自己效劳。这样的对比、映衬,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并揭示了刘胜、项败的必然趋势。
五、学生自主讨论解决,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10.《怎样选材》教学设计 篇十
二、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明白什么是选材。
三 教学过程
1、向课文学写作
复习《叶圣陶二三事》回答下面三个问题。课文选了哪几件事?这几件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选材?为什么这样选材?学生回答,一共选了六件事 1.修改文章 2.送客 3.复信 4.主张写话风格 5.重视简洁 6.力求完美。从工作方面和生活方面来选材。中心:待人厚 律己严。通过复习这课,你明白了选材方法是什么?学生回答围绕中心、多角度选材。同学们思考讨论多角度,是从哪些角度来选材,讨论回答。这样选材我们的作文一定会丰富多彩的。
2、火眼金睛,学会选材方法的目的是会运用。展示作文题目《乐观是他的名片》,让同学们说中心是什么,下面我给大家展示材料,大家用刚才学会的选材方法来选材,并且写出理由。
1、在一次乒乓球决赛中,他与对手苦战七局,最后以两分之差负于对手,笑着说:“没关系,我享受比赛的过程,不太注重结果。
2、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然后展示。从这次选材的结果,让同学们认识到选材的真实、新颖并且选材要有意义,充满正能量,就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学会选材还要知道材料从何处来。展示知识卡片,让学生认识到材料分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
4、大显身手。用刚才学会的选材方法给《晒晒我们班的牛人》选材。展示选材的结果。让学生认识到牛人背后的付出与努力,用冰心的一首诗,让大家更加形象的去理解。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让大家知道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5、布置作业
四、教师寄语
11.作文选材 篇十一
选材要着眼于新
选材新而立意深,着眼于新鲜材料,对深化中心效果明显。以“20年后的我”为题,全班60名同学,除了少数学生选择当教师等职业外,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当县长、市长、经理、老板,为的是“自己拥有高档小汽车,住高级别墅,把父母接到城里好好享受,把兄弟姐妹的工作安排好等等。这显然落入了选材俗的窠臼。有一位同学则以一位水利专家为人们寻找淡水四处奔波,从而唤起人们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危机意识。这样写就深刻多了。选材要新,材料选得好,作文就成功了一半。这里的“选得好”,除了指有意义以外,很大程度上是指新颖。可是,有的同学选材,老是步人后尘,把别人写了又写的陈旧材料拿来写。比如给别人让座,帮人家推车,把拾到的钱包还给失主,扶盲人过马路,为同学补课等等。试想这种材料怎么会给人以新的感受?
选材要兼顾细节
细节对表现人物思想往往有独特效果。俗语云“细节决定成败”,这话有一定的道理。选材时选择那些突出中心的细节,着意刻画会使人物思想性格更加明显。如一篇中考作文《那一声声宝贝》,反映的内容是师生之间的真诚的相待。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着师生深情,从而深深打动了阅卷教师。该文制胜之处就是选用典型细节表现人物。一是教师对小作者那一声声“宝贝”亲切呼唤,表现出调皮学生的真诚;二是老师端上“一碗香喷喷的鸡蛋面”的细节温暖了学生的心房,从而立起了一个理解尊重学生的良师形象。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
选材要挖掘深度
我们在校园、家庭、社会等现实生活中,必然会看到和听到许许多多的事,加上自己的亲身经历,作文素材是很多的。我们要从中发现那些新颖的材料。有些现象或变化可能很不起眼,但如果能抓住关键深究下去,就会发掘出新颖的材料来。如以“变化”为题,同学们多以自己家住房的改变,餐桌上美味的增加,交通工具的升级等来反映“变化”这就不够新。一位同学留意了爷爷的烟斗的变化:爷爷最先用的是又粗糙又难看的竹蔸做成的烟斗,接着换成了漆得乌黑发亮、看上去很有“派头”的木制烟斗,最后爷爷抽起了“过滤嘴”,烟斗“退休”了。这小而平常的烟斗的一系列变化,不正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巨大变化吗?这就从小处落笔反映大的主题,新颖了很多。假如以“水”为话题作文。同学们可联系《社戏》中“归航偷豆”、《如梦令》中“争渡”的野趣;可联系《听潮》中的海水、《满井游记》中的井水、《小石潭记》中潭水……可以写出不错的文章。如“南水北调”,可见水之有用;“三峡工程”,可见水之有利;“水乃万物之源”,可见水之重要;“保护母亲河”,可见水之污染严重;生活如海洋——既有风平浪静又有波澜壮阔;人生似长河——九曲盘旋而始终向前等等,如此选材那就新颖深刻多了。由“一滴水与大海”的关系想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由“治水要善疏”联想到“治人要善导”等等,这样可以拓宽写作的思路。就会有独特的亮点。
考前必看:高考作文选材的误区
点击数:210 次录入时间:2011/4/29 12:02:00编辑:zhangwei19910302
文章的内容是由立意和选材决定的。选材服务于立意,但材料往往不完全受“意”的限制,好的材料可以丰富、扩展文章的主旨,给读者留下隽永的回味。好的材料有三条标准:(1)切合文章的旨意。这一条至关紧要。材料和旨意的切合度怎样,凭直观感觉不易判定,最好是在材料初步选定后,就把文章的基本格局构想出来,再从这个格局出发,来审视选定的每一个材料。这样做,材料的切合度就比较容易显现出来,使用与否,也就有了把握。(2)有比较丰富的意蕴。意蕴,就是材料的内在含义。意蕴丰富,才能引发读者的情思,给读者以某些启示。一件材料有无意蕴,要先用读者的眼光来看,要用心感受它。(3)要新一点。这一条不言自明,凡是别人没有用过的都可以算作新,有一点时代色彩自然更好。
在选材方面,考生务必走出以下几个误区:
一、投机取巧,套用时文
2002年高考首次在卷面上提出“不得抄袭”的要求,还相应设立了一条评分标准:“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但多年以来部分考生心存侥幸,套用现成故事的问题依然存在。比如海南省2010年高考评卷语文组副组长苏盛葵在题为“提倡真实的文风”的阅卷手记中介绍:“我们在现场还发现了2篇抄袭作文,抄江苏和上海高考的满分卷,经过在场外网上搜索,在场内验证,给了8分以下的处理。这些孩子完全是昏了头脑,是那些满分作文的书害了他们,也是背诵范文上考场默
写的‘报应’。”四川省作文(考新材料作文“点线面”)阅卷也大力封杀“套作”——比如一篇作文题为“坚强”、一篇题为“古镇情韵”,它们分别套用了以前的高考作文及记者撰写的时文,判分都低得可怜。
这里要提醒考生:如果某些时文确实很精彩地诠释了作文话题,写作时予以概括,把它作为写议论文的例证,是完全可以的;但不能全文主体套用现成的故事,只在首尾加上一点扣题的话,更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抄。
二、内容幼稚,气度狭小
2010年广东卷阅卷中发现,有些叙事文编得像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写的,缺乏必要的思想深度。比如《与你为邻(与你为邻,让我感到十分快乐)》一文,不足800字的篇幅就写了三个邻居,人物形象单薄,记叙水平不高。另外,文中反反复复提到的就是“(赵叔叔)你做的食物,每次都让我们感到十分美味,大饱口福”、“我一见到食物就十分高兴,马上把食物拿进了屋子,一口气把它们吃光了”、“(王大妈)她总会拿一些小零食给我,让我感到十分开心”,其品位十分低下。语言表达上则有生造词、方言词出现,如“而你每次都让我们这班小馋猫试食”、“也像在课室一样”等。
还有些考场作文在用语上出现了低幼化倾向,像“太阳公公”、“月亮婆婆”、“司马迁爷爷”、“雷锋叔叔”和“张海迪阿姨”这样的字眼频频出现。一个高中毕业生,已经是成人了,应该对社会、人生有比较深刻的理性思考和独立见解,如果到了十八九岁还停留在十岁多一点的思想情趣上,总让人觉得器量狭小。
三、选材雷同,了无新意
高考作文选材撞车的现象年年有,2010年依然突出。在江苏卷中,“低碳”作文相当泛滥——有老师戏称:“一看到低碳就长叹。”山东卷作文题(考“光明和阴影”)新颖度不算高,于是一些老掉牙的素材重新登场:史铁生、霍金、张海迪等摇着轮椅唱着生命阴晴不定的歌谣;海伦·凯勒、贝多芬、邰丽华等摸着盲文、打着哑语诉说着人生的执着与永恒;司马迁遭受难以启齿的侮辱却被众多学子不留情面地反复咀嚼。另外,李白、苏轼、丛飞、朱邦月等也频频出场。据粗略统计,二类卷中作文材料的“撞车”达75%。
除了事例陈旧,还有材料张冠李戴的现象。比如北京卷阅卷中发现,明明是宋朝的论据被套上明朝的时间,明明是这个名人说的话却套在另一个人的嘴上。这体现出考生知识积累并不细致、扎实。
对症下药
为丰富写作材料,平时应做到“三备”:备思想,备知识,备生活。备思想,首先是要学好中学各门功课,各门功课的基本理论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最基本的观点。其次是关心社会生活和时事政治,正确认识当代社会的一些热点、焦点问题。备知识,可与备思想结合起来进行。可注意阅读思想性、文化性较强的报刊,还可进行搜集、分析事例的训练,大致做法为:通过课外阅读每周搜集三至五个事例,并列出每个事例可用来阐明的一种或多种观点。备生活,这有多种途径,如
注意观察周围的人、事、物,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与同学、亲友交往等。真要备好生活,还得把上述活动的内容写进日记或练笔中,特别是那些有闪光点、有冲击力、有启发性的人与事,要及时记下来。到临考前翻出来整理一番,记住一些典型的事件及细节。
拓展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许多人声名远播的造就并非所学专业,而是主业之外的另一番作为。
鲁迅和郭沫若,本来是去日本学医的,最后却都成为了一代文化巨匠。
余秋雨本来是搞戏剧教育和艺术理论的,但让他闻名于世的却不是学术专著,而是文史散文。
黄渤自小喜欢唱歌,高中毕业后组建了一个“蓝色风沙”乐队,在全国走江湖,倾心付出近十年的音乐事业却一直没有起色,无意间被宁浩相中,一块《疯狂的石头》让他在银屏上持续“疯狂”起来,终于登上了第46届金马奖影帝的宝座。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人生发展的轨迹和成就,很难预料会在哪个节点上时来运转,有时还会偏离自己的初衷。在有些人那里,无意间的造就反而比刻意作为还要精彩。于是,人们不免要感叹“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其中的奥妙恐不仅仅是机缘巧合,而是与个人固有的潜质有很大关系。不论是“有意栽花”还是“无心插柳”,也不论是半路出家还是被迫无奈,如果缺乏相应的天生资质、必备的人生积蓄、不弃的意念坚守,也会与迎面而来的机遇擦肩而过。
【初三作文教学案(三)选材】推荐阅读:
初三作文教学案(二)结构07-28
掌声作文__初三作文_初三作文11-01
提醒_初三优秀学生作文_初三作文07-15
行走在初三岁月里初三作文10-15
初三作文:幽默的作文07-08
初三体验作文06-26
负责初三作文06-28
茶叶初三作文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