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护理怎么做(共13篇)
1.呼吸道感染护理怎么做 篇一
上呼吸道感染是比较常见的疾病,每年冬季都有很多患者出现病情反复的情况。当发现状况的时候,患者要注意及时治疗,那么你知道上呼吸道感染怎么治疗吗?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方法
1、对症治疗。适当选用下述药物及疗法:口服阿司匹林片、复方乙酰水杨酸片、感冒通、速效感冒冲剂、复方吗啉胍,或肌注复方柴胡注射液2~4ml,1~2/d。鼻塞可用1%呋喃西林麻黄素滴鼻。咽痛可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华素片、银黄含片或溶菌酶片等,或气雾吸入。止咳常用复方甘草合剂10ml,3/d,溴己新(必嗽平)16mg,3/d,沐舒痰60mg,3/d,干咳可用可待因糖浆5ml或咳快好20mg,2~3//d。
2、有细菌感染,可用抗菌药物治疗。
3、中医中药治疗。外感风寒,可选用荆防败毒散、香苏饮等;外感风热,可选用银翘散,桑菊饮等。
4、降温及镇静。高热可给予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35%酒精擦浴或温水擦浴,或口服阿司匹林每次5~lOmg/kg,或口服扑热息痛每次10~15mg/kg。高热烦躁者给退热剂的同时应给予苯巴比妥以防止惊厥的发生。
5、鼻塞。可在进食前或睡前用0.5%麻黄素滴鼻。用药前应先清除鼻腔分泌物,每次每侧鼻孔滴入1~2滴,可减轻鼻粘膜充血肿胀,使呼吸道通畅,便于呼吸和吮乳。
上呼吸道感染不能吃哪些食物
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不能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但是一些肉类也是暂时不能吃的,像猪肉、鸭肉、鸡肉、羊肉等荤腥厚味的食物也最好不吃。柿子、醋等酸、涩性强的食品少吃或者不吃。
风寒感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一定不能吃冷的食物,像黄瓜、西瓜、菜瓜、茭白、生菱角、竹笋、河蟹、田螺、螺蛳、蛤蜊、蚌、海带、小白菜等寒凉伤气的食品不要吃。要是风热感冒这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呢,除了不能吃辣椒,像胡椒、花椒、葱、姜、蒜、茴香菜、韭菜、榨菜、芥菜、八角茴香、桂皮这些热性的调味品也不要吃。
上呼吸道感染吃哪些食物好
主食应以清淡易消化,比较软的的食物,米饭尽量煮软一点。或者食用半流质的食物,如米粥、菜粥、瘦肉粥等,不仅营养好,而且容易吞咽,对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咽喉肿痛比较适合。食用含脂肪少的瘦肉,或者草鱼,甲鱼等滋阴的食物。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增强人体自身的抵抗力。如白萝卜、银耳、百合、苦瓜、西红柿等。
2.呼吸道感染护理怎么做 篇二
1 病因及症状
本病起病急骤, 90%以上由鼻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多种病毒引起, 初为咽部干痒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以鼻咽部症状为主, 鼻塞, 打喷嚏, 流清水样鼻涕等卡他症状, 也可流泪、咳嗽、声音嘶哑等轻度畏寒、发热、头痛症状。流行性感冒全身症状重, 高热恶寒 (体温高达40 ℃) , 全身肌肉酸痛, 严重可以引起肺炎、脑炎、心肌炎等。
2 治疗原则
对症治疗, 减轻病人症状, 减少并发症, 轻度不需用药, 多注意休息, 多饮开水, 有头痛、发热症状者, 可应用解热镇痛药, 无发热者可以选不含退热成分的感冒药 (如板蓝根冲剂、 抗病毒口服液等) 。
3 预防护理措施
3.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由于上呼吸道感染通过空气经口鼻侵入人体, 因此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经常开窗换气,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同时应避免对流风直吹, 注意呼吸道隔离, 减少细菌感染机会。搞好环境卫生, 减少粉末飞扬, 保持空气湿度。年老体弱者在感冒流行季节, 不要到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去, 出门戴口罩, 尽量避免交叉感染;根据气温变化, 及时添加衣服。
3.2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养成经常洗手习惯, 不要让手成为细菌传染的载体。不要用公共毛巾、杯子、碗筷等日常用品。
3.3 保证生活有规律
要有足够的睡眠休息, 合理地安排饮食起居, 要多饮水, 摄入足够的维生素, 增加营养。
3.4 提高身体素质
3.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篇三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2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医务人员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对于原发病给予药物治疗,并进行有效的、全面的护理。
结果:本组27例患者经过治疗以及全面有效护理后,治愈出院。有1例患者由于年龄大,合并症多,未见好转,转上级医院治疗。
结论: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症状分析,给予有效治疗,并辅以全面的预防及护理措施,这样才能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率,提高医疗质量水平。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 预防 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143-02
下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上最为常见和最重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患者在住院或者术后48小时~72小时后发生的下呼吸道感染,除了肺炎之外,还涉及到支气管炎以及肺脓肿等,而感染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1]。为了探讨下呼吸道感染的預防与护理措施,开发针对性的护理工作,降低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率,提高医疗质量,本文就我院2010年5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2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文收集并选择我院2010年5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2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38岁~79岁之间,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0例。具体的病因如下描述: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5例,支气管扩张患者3例,肺炎患者4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感染患者1例,支气管哮喘继发感染患者3例,肺结核继发感染患者2例。本组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发热、咳嗽、胸痛、心悸,甚至出现下肢浮肿以及肺部湿啰音等症状,有几位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并发呼吸衰竭以及上消化道出血。
1.2 方法。医务人员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对于原发病给予药物治疗,并进行有效的、全面的护理。
2 结果
本组27例患者经过治疗以及全面有效护理后,治愈出院。有1例患者由于年龄大,合并症多,未见好转,转上级医院治疗。
3 讨论
首先,医院要加强医护人员对于院内感染的认识。组织医护人员认真学习控制院内感染的有关知识,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加强检查落实,使医护人员对患者每完成一项护理操作程序都必须要有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规范护理行为。使医护人员深刻地认识到减少院内交叉感染是提高临床整体医疗水平的关键[2]。
再次,对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尤其是一些老年患者,由于患病时间长,再加上合并症比较多,就会产生对疾病的恐惧感,继而出现失落、烦躁等情绪,医护人员应该给予细致的心理护理,针对每位患者的不同情况,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尽可能缓解或者消除患者的焦虑以及忧郁等情绪,以饱满积极的状态配合治疗。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经历发现,空气传播是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造成交叉感染的主要媒介之一。医护人员应每天对患者所在的病房以及走廊进行空气消毒,可选择紫外线照射的方法,加强病房内的通风换气,保证病房内适宜的温度以及湿度(一般相对温度20~22℃,相对湿度60%~70%)。
再次,患者使用的相关治疗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灭菌处理,比如:氧气湿化瓶和对应的输氧管道应该人均一套,医护人员应每天对湿化瓶进行消毒,可采用84消毒液进行浸泡后再冲洗晾干。输氧管道则至少每周更换一次[3]。雾化吸入设备在每次使用后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可先用毛刷清洁,再用84消毒液进行浸泡清洗后备用;对于一些危重病人以及老年患者,医护人员更要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可以给予碳酸氢钠指导患者漱口,定期监测患者口腔、咽部以及痰液等微生物参数指标,一旦发现感染应该及时进行对症治疗,避免造成肺部霉菌感染。同时,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者呼吸道插管后,必须进行认真的消毒洗手,杜绝致病微生物的进一步扩散。
此外,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一般均存在咳嗽症状,医护人员要教会患者有效咳嗽的方法:以腹式呼吸为基础,进行深呼吸,并在呼气大概2/3时进行咳嗽,可根据情况反复进行。如果患者痰液比较多,又如一些老年由于机体功能退化再加上长期患病,导致无力咳出时,医护人员可以安排护工进行吸痰,但吸痰也存在感染的潜在因素,故尽量鼓励患者自行咳痰为佳。若进行吸痰的话,一定要注意动作轻柔,一旦感觉遇到阻力,应该将吸痰管后退并放开负压,避免对患者的气管黏膜造成损伤。
4 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是医院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是与护理学密切相关的,因此医护人员一定要掌握各项护理知识及技术,针对每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细致周到的护理,这样才能真正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率,提高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代育林,伍凤元.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构成分析[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9,(06)
[2] 何翠华.内科下呼吸道感染原因调查及预防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23)
4.人工呼吸怎么做 篇四
而且如果有心跳骤停者也可以及时的做一些胸外心脏的起呀恢复心跳,是日常生活中的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口对口的最起码的主要是人工呼吸中的最常见的方法,因为季节的交换量大接近或者是等于正常人的呼吸量。
此法操作简便容易掌握,而且气体的交换量大,接近或等于正常人呼吸的气体量。对大人、小孩效果都很好。操作方法:
(1)病人取仰卧位,即胸腹朝天。
(2)首先清理患者呼吸道,保持呼吸道清洁。
(3)使患者头部尽量后仰,以保持呼吸道畅通。
(4)救护人站在其头部的一侧,自己深吸一口气,对着伤病人的口(两嘴要对紧不要漏气)将气吹入,造成吸气.为使空气不从鼻孔漏出,此时可用一手将其鼻孔捏住,然后救护人嘴离开,将捏住的鼻孔放开,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帮助呼气.这样反复进行,每分钟进行14--16次。
如果病人口腔有严重外伤或牙关紧闭时,可对其鼻孔吹气(必须堵住口)即为口对鼻吹气。救护人吹气力量的大小,依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以吹进气后,病人的胸廓稍微隆起为最合适。口对口之间,如果有纱布。则放一块叠二层厚的纱布,或一块一层的薄手帕,但注意,不要因此影响空气出入。
5.熬夜护理皮肤怎么做? 篇五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熬夜之后的补救。综合美容师、营养师的意见,熬夜后的补救工作可以通过洗脸、按摩、敷面膜、食物排毒等急救方法进行。
1、洗脸:冷热水交替外加去角质。熬夜后,第一件事就是清洁。无论你多晚回到家,你也一定要洗脸。而熬夜后洗脸和平时不太一样,建议用冷热水交替洗脸,刺激脸部的血液循环。然后判断要不要去角质,如果脸部出油太多,或者有粉刺或暗疮出现,那么洗脸之后还要做个去角质。让皮肤可以更好的“呼吸”,清理干净的毛孔能更好地吸收后面的护肤品。
2、按摩:早起按摩效果大。熬夜的第二天早上,要让暗沉的肌肤恢复光泽,除了继续用冷热水洗脸之外,还应该加上5分钟面部穴位按摩,刺激血液循环,改善肤色。
3、面膜:熬夜之后的法宝。肌肤熬夜后皮肤往往会丢失大量水分,暗沉无光,最快速有效的补救方法当属面膜了。如果肤色暗沉无光,选择具有祛黄气、美白、亮肤效果的面膜;如果是缺水,选择补水滋润面膜;如果是有细纹,则选择具有紧致效果的面膜。面膜可以在短时间内明显改善肌肤状态,所以是熬夜后拯救一脸疲惫的好帮手。
6.脑发育不良的护理怎么做 篇六
1、室内环境室内宜温暖、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定期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地面经常用消毒液拖擦。
2、生活起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起居,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尤其对禀赋不足者更应注意保暖,以避免风寒,预防感冒。天气晴暖时,可带领患儿到户外阳光下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并协助其进行功能锻炼,以增强体质,阻止病势进一步发展,促进生长发育。
3、清洁卫生搞好患儿的清洁卫生,定期洗浴,并及时更换衣服、床单、被褥等。
4、注意安良脑发育不良患儿因发育迟缓,各种动作的发育均迟于同期的健康小儿,行动不便,故应有专人守护,注意安良,以免造成跌仆伤,烫伤等意外伤害。
5、预防感染,按时接受预防接种。
7.呼吸道感染护理怎么做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14 年5 月—2015 年8 月期间, 我院接收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患儿共计68 例, 将其均分为2组。对照组34例, 包括男18例, 女16例;年龄5个月~7岁, 平均年龄为 (4.3±0.74) 岁。试验组34例, 包括男19例, 女15例;年龄6个月~8岁, 平均年龄为 (4.6±0.48) 岁。2组患儿均由临床结合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呼吸道感染所致, 不存在其他相关疾病干扰及重要脏器损伤, 不存在治疗禁忌证及试验用药过敏史,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向2 组患儿家属详细讲解试验目的及过程, 在征得其同意的前提下开展试验, 2 组患儿接受相同急救:入院后, 将口腔内污物清除, 若气管内存在呕吐物及时清理, 若患儿呼吸困难, 可酌情予以吸氧治疗;针对高热现象, 可予以冰敷、擦身等物理方式降温, 若效果不明显, 可遵医嘱予以退热药物;遵医嘱予以地西泮用于惊厥的控制。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护理, 包括相关生命指标的严密监测、饮食指导等。试验组患者接受个体化护理干预, 入院后护理人员询问患儿发病次数、治疗情况, 并根据入院后病情判断是否可能发生再次惊厥, 在患儿病房内准备好急救药物及器材, 以便于发生意外时第一时间施救。患儿接受退热治疗时可能会大量出汗, 应立即擦洗以保证患儿体表清洁干燥, 避免着凉;此外, 应适当减少患儿衣物, 保证良好的散热效果。另外, 应减少病房内的安全隐患, 将病床棱角处等用海绵包裹, 避免患儿突发惊厥不慎磕碰;同时, 应保持病房内安静, 以减少对患儿的刺激。鼓励患儿进行室外活动, 晒太阳, 以增强免疫力。对家属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 向家属详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治疗进度, 帮助家属消除焦躁、抑郁、紧张的情绪。患儿治愈后, 应叮嘱家属注意对患儿症状的观察, 若出现高热症状及时采取措施,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患儿日用品、餐具等的定期消毒, 防止感染。
1.3 观察指标患儿体温下降, 惊厥症状消失为治愈;体温下降, 偶见惊厥为显效;体温下降不明显, 惊厥次数未减少或增多为无效。总有效率= 治愈率+ 显效率;同时, 比较2 组退热时间、住院时间, 惊厥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护理结果对照组、试验组患儿总效率分别为70.59%, 97.0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住院情况试验组复发0 例 (0.00%) ,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 例 (26.47%)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30.51, P<0.05) ;试验组在退热时间、住院时间上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高热惊厥是小儿患有感染性疾病后的常见表现, 一般以呼吸道感染后较为多见, 当感染后体温升高至39 ℃以上时, 患儿发生惊厥的概率较高, 可突然表现出局部或全身范围的肌肉僵直或抽搐, 意识丧失, 眼球上翻、瞪眼等表现, 持续时间不定, 可能几秒钟至几分钟不等, 且有报道称[2,3], 该病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我院为了研究急诊与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该病患儿的影响, 特做了临床试验, 对照组、试验组总效率分别为70.59%, 97.06%;试验组在退热时间、住院复发率上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患儿接受系统急救后, 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个体化护理干预, 对惊厥发作次数、程度等进行分析, 判断患儿是否存在继续发作的可能;并对患儿进行严密监测, 发现异常及时予以急救措施。对于高热患儿, 为患儿准备透气性较好的被褥, 避免因散热不佳造成患儿高热持续不退现象;有的家属对于疾病了解较少, 易产生恐慌、担忧, 应向家属详细讲解该病与其他抽搐性疾病的不同[4];同时, 良好的出院指导有助于减少患儿的复发率。本次试验结论与张凤伟的观点相似[5]。
综上所述, 急救后予以个体化护理, 可以有效促进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患儿的恢复, 降低复发率, 得到临床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莫静金, 陆月仪.小儿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急救及临床护理干预[J].临床医学工程, 2012, 19 (11) :2002-2003.
[2]陈炜.小儿呼吸道感染所致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 9 (10) :800-801.
[3]张玉芹.小儿呼吸道感染所致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3 (11) :369-370.
[4]朱蓉晖.小儿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急救与临床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 2012, 33 (1) :201-202.
8.上呼吸道感染患儿66例的护理 篇八
关键词 小儿科 上呼吸道感染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17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I)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2011年1~12月收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66例,进行了综合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66例,男32例,女34例,年龄1~12岁,病程<1周。轻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鼻塞、流涕、轻咳、咽部不适,重者则可出现畏寒高热、咳嗽频繁,纳差,婴幼儿还可出现腹痛、腹泻甚至高热惊厥。体检可有咽部红肿、充血,扁桃体肿大,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部分患儿可见皮疹。发热可持续2天~1周。婴幼儿容易引起呕吐及腹泻。重症可骤然起病,体温可达39~40℃或更高,伴有头痛、全身无力、食欲锐减、睡眠不安、腹泻、烦躁,甚至高热惊厥,部分患儿出现脐周阵痛,与发热引起反射性肠蠕动增加或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关。
方法
⑴一般护理:病室内温度维持在18~22℃,病室应安静、通风,保证病室空气流通,室内空气清新,相对湿度50%~60%。住院期间密切观察患儿的情况,监测患儿呼吸的频率、节律和体温变化,警惕高热抽搐的发生。在护理患儿时应经常检查口腔黏膜及皮肤有无皮疹,注意咳嗽的性质及神经系统症状等,以便能早期发现麻疹、猩红热、百日咳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急性传染病。护理人员应理解家属的心情,态度和蔼,语言亲切,用药前耐心细致地向患儿家属讲清治疗的适应证及疗效,使其对治疗有比较清醒的认识。给家长及患儿做好心理指导,消除家属的心理压力,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⑵症状的护理:加强鼻部护理,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分泌物量多时,取头侧位,以保持一侧鼻腔通畅。当分泌物结痂时,可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或冷开水,轻轻将结痂拭去,并用少许油类(凡士林等)涂抹鼻翼周围的皮肤,以减轻皮肤疼痛。鼻塞严重妨碍吮乳和睡眠者,可在喂乳前15分钟及临睡前适当用0.5%的麻黄碱溶液滴鼻,1~2滴/次,2~3次/日,可使鼻腔黏膜血管收缩,鼻腔通暢,但不能用药过频,以免产生依赖或出现不良反应(心悸等)[1]。体温>38.5℃时应酌情给予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枕冰袋或在颈部及腹股沟处放置冰袋、温水浴、冷盐水灌肠等。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退热剂,如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25%安乃近溶液滴鼻,并给予抗病毒药物,合并细菌感染者使用抗生素治疗。每4小时测体温1次,物理降温后30分钟应复测体温,并记录于体温单上,体温骤升或骤降时要随时测量并记录。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避免再着凉而使症状加重或反复。
⑶降温的护理:首先应用物理降温用,使用毛巾浸泡凉水后拧干,放在患儿头部。若能放上几块小冰块疗效更佳。降头温可减轻脑组织充血,促进散热,增加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减少脑组织的耗氧量,降低机体代谢率。或者使用30%~50%酒精用小毛巾蘸湿,擦小儿的四肢,在其手心、颈部、腋窝和大腿根部(腹股沟处)要多停留一会,因为这些部位为大血管走行处,便于散热。足部应注意保暖,忌擦后颈及前胸、腹部,因为这些部位对冷刺激敏感,可引起不良反应。擦时酒精温度控制在41~43℃。其原理是乙醇温度高于皮肤温度2~3℃,有利于血管扩张,血流增快,皮肤表面温度升高,汗腺分泌增加,毛孔增大,出汗带走大量的热,因而使效果更加明显,而且由于乙醇的温度与患儿皮肤温度较接近,擦浴时不会引起不适,也不会因患儿哭闹增加产热。也可浸湿大毛巾包裹躯干部,包括腋下和腹股沟处,但要注意使用先锋、头噻类抗炎药物不用此方法,因易产生双硫伦样反应。如上述物理降温效果欠佳时,可按医嘱配合药物降温。一般肛温在39℃以上,腋温在38.5℃以上方可使用。在退热过程中,退热不要求体温降低太快,一般从高热降至低热即可,严密观察体温变化,高热每1~2小时测量体温1次,以防惊厥发生。
⑷膳食护理:在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期患儿往往食欲欠佳,所以应鼓励患儿多喝水,补充水分一方面可祛除体内毒素,达到降温的目的;另一方面,可纠正高渗性脱水,促进代谢性酸性产物的排泄。给予易消化、高热量、高营养的清淡饮食,如蔬菜、豆类、牛奶、海带、紫菜、水果、大枣及适量瘦肉或鸡蛋等,并在饭菜的口味、外观和种类上下工夫。宜少量多餐并经常变换食物种类,以免胃肠道负担过重,机体抵抗力下降,外感风寒,引起疾病。
⑸健康教育:护士应向家长讲解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知识和措施,指导家长合理喂养,营养均衡,积极预防各种慢性病,按时预防接种进行体格锻炼的方法,以增强小儿体质。
结果
所有患儿均5天内体温恢复正常,咳嗽、气促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精神状态明显好转,肺部啰音明显减少或消失。有效率达100%。随访3~12个月,均无乏力、倦怠、心慌、胸闷等症状。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非常重要,应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年4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和气候骤变时居多。多为散发,偶见流行,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病毒感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最常见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2]。病情轻重不一,轻者仅有呼吸道症状,重者伴有发热,甚至高热。如果处理不及时,可引起高热惊厥,因此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要及早治疗并加强护理。
参考文献
1 孙莹,李志红,代洪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36例临床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3):123-124.
2 潘景梅,闷新玲.浅谈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降温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6):177-178.
9.呼吸道感染护理怎么做 篇九
【关键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感染控制;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162-01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所接收的38例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特点进行总结,并研究其防治控制要点。其中这些患者男性16例、女性22例;年龄为6~53岁,平均年龄(34.2±2.7)岁;其住院时间为2~47d,平均住院时间为(19.7±4.6)d;根据卫生部所颁布的确诊和疑似病例诊断标准,我院专家经过确认,确诊患者11例,疑似患者27例。
1.2临床表现
以上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患者38例,其百分比为100%,体温波动是在37.8~41.2°C;其中咳嗽患者34例,其百分比为89.5%;呼吸急促患者9例,其百分比为23.7%;伴有腹泻或呕吐的患者有7例,其百分比为18.4%;其中还有1例患者为重症患者,伴有低氧血症。
1.3感染控制措施
1.3.1通风管理
1)通风方式: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
2)通风原理与要求
① 机械通风:机械通风是通过使用通风设备促使空气置换及引发空气流动。机械通风要求所有的门窗都关闭,每小时换气次数要保持至少12次。
② 自然通风:在自然通风的预防空气传播病房,空气应该从患者医疗区域流向无人通道。自然通风要求:保持门窗开向带有开放窗户的通风良好的走廊;确保包括走廊在内的周围区域通风良好,以保证能迅速稀释从患者房间流出的空气。将病床放在靠近外部墙面和开放窗户的位置。
1.3.2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预防措施
1)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接触隔离适用于确诊或可疑感染了经接触传播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患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隔离措施。接触隔离的具体措施为:
① 限制患者活动范围,尽量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污染。
② 医务人员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③ 医务人员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并每天更换进行清洗和消毒。也可以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理。
2)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① 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单间隔离,无条件时,相同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同一病房。
② 应限制患者活动范围,减少转运;当需要转运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患者病情允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换。
③ 可能的情况下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距离保持在 1m以上,探视者戴外科口罩。
④ 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的消毒。
⑤ 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照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医务人员与患者近距离(1米以内)接触,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3)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① 患者应安置在负压病房内,一间负压病房安排一个患者,无条件时可安排同种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于同一房间;诊疗工作应有计划,集中治疗护理,减少出入频率。
② 没有负压病房时,应将患者安置在独立的、通风良好的隔离区域内,达到区域隔离预防的要求。单间隔离病房两病床之间距离不少于1米,不同种传染患者应分室安置,严格空气消毒;各区安装符合手卫生要求的手卫生设施。
③ 无条件收治时,应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疗机构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
④ 当患者病情允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并限制其活动范围。
⑤ 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个人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1.4护理措施
1.4.1病情监护
密切监测患者的意识及生命特征,主要包括持续心电监护、中心静脉压监测以及血氧饱和度监测等。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咳痰性质以及痰液的颜色,观察是否存在口唇发绀、水电解质紊乱等,及时对症治疗。如患者的体温在38℃以上,应立即进行物理降温,同时遵医嘱予以解热镇痛药物等。如患者存在呼吸衰竭或者低氧血症时,应立即予以吸氧、机械通气或者无创通气等,并实施通气相关护理。
1.4.2稳定期护理
指导患者调整饮食结构,保证睡眠及休息时间,适量进行锻炼,多食新鲜蔬果以及富含营养的食物。同时,应针对并发症情况予以对症治疗及护理,并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解除其不良情绪,促进康复。
讨论
综上所述,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病毒变异快、传播速度快以及传染范围广的特点,并且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鼻塞、咳嗽、流涕、头痛、全身乏力等;其传染途径都是飞沫经呼吸道传染、直接或者间接解除患者分泌物传染;其发生季节多在冬春季。关于其防治控制措施即为一旦发生病例,立即采取隔离措施以及消毒措施对病情传播进行控制。
参考文献:
[1]刘隆平 张晓均 张余,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感染控制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6):540-542
10.呼吸道感染护理怎么做 篇十
关键词:上呼吸道感染,护理,对策
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十分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是指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鼻腔、咽喉部的急性炎症。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普通型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等, 其中流行性感冒传染性较强,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极易感染[1]。上呼吸道感染还极有可能引发支气管炎等其他疾病, 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科学有效的护理配合治疗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选取88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 分析对其实施护理干预的措施和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88例, 男51例, 女37例, 年龄4~76岁, 平均 (42.04±4.23) 岁,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4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流鼻涕、咽喉疼痛、咳嗽、扁桃体肿大等,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对症治疗, 让患者多饮水、多休息, 严重者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组采用综合性内科护理干预方法, 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 基础护理:让患者加强休息, 注意与其他患者或健康者分室居住, 保持呼吸道隔离。护理人员定时将病房内清洁消毒和通风, 使室内空气流通, 保持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以及空气清新度, 但是要避免空气对流。定时检查患者体温、鼻腔和咽喉部的恢复情况, 如有体温升高超过38 ℃的现象时, 应立即报告医师进行退热处理。退热期间让患者卧床休息, 可使用温水擦拭身体, 保持皮肤清洁, 如汗液浸湿衣服或床单应及时更换以免着凉。
1.2.2 心理护理: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常因发热、头痛等不适而产生烦闷、焦躁等不良情绪, 患者出现高热等现象也会引起家属的担忧。因此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 让患者及家属了解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与患者多交流沟通, 增加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鼓励患者家属配合护理人员开导患者, 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1.2.3 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家属安排好患者饮食, 以清淡、营养高、维生素和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为主, 可多食用水果、蔬菜、奶制品等, 不宜使用刺激、辛辣或高脂肪类食物, 进食要定时定量, 以免发生便秘。叮嘱患者多饮水, 咽喉部不适患者可准备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1.2.4 用药指导:对需要输液的患者, 要注意控制输液速度, 输液期间要观察患者心率变化, 防止增加患者心脏负担。对需要输入心肌营养药物的患者, 用药间隔在4~6 h, 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恶心、出汗、腹痛等不良反应, 此外长期用药或剂量过大都会引发患者严重的不良反应, 因此要慎重用药[2]。
1.2.5 并发症护理:严密监测患者的体温和体征变化, 仔细检查患者皮肤是否出现皮疹, 预防麻疹、猩红热等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如患者咽喉后壁发生脓肿, 应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以防脓肿破溃, 脓液流入呼吸道引起窒息。如果患者持续高温, 且出现听力减退、头痛加重、鼻窦压痛、外耳道流脓等现象时, 要注意是否发生鼻窦炎或中耳炎, 应及时汇报医师, 以免延衰治疗。
1.3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 住院时间,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以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和精心护理, 观察组患者2个月内全部康复, 对照组患者因出现便秘等并发症延迟康复4例。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 (5.78±1.45) d, 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 (8.89±2.36) d,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5.45%,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1.82%,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上呼吸道感染是一年四季发病率都比较高的呼吸系统疾病, 其发病部位仅限于鼻、咽、喉部位, 多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炎症。上呼吸道感染的部分病原体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极大威胁[3]。该病发生后会造成患者免疫力下降, 极易引起反复发病。本次研究采用的综合性内科护理干预包括了对患者的病情观测, 防止出现并发症或转变为其他疾病;基础护理, 保证患者的休息;心理护理, 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饮食护理, 增强体力和抵抗力;药物护理,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通过护理干预, 观察组患者2个月内全部康复, 对照组患者因出现便秘等并发症延迟康复4例,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结果表明, 对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 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缩短住院时间, 有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素贞.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分析[J].婚育与健康·实用诊疗, 2014 (4) :67.
[2]白金莲.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分析[J].大家健康 (下旬版) , 2014, 8 (2) :385.
11.呼吸道感染护理怎么做 篇十一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呼吸道感染,临床护理
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患者多由于机体抵抗力不强, 治疗方法不当, 引起严重后果, 甚至可引起中耳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研究指出, 有效的且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疗效, 改善预后[1]。本组研究中, 通过采用技术质量改进方法对呼吸道感染患者加强护理干预, 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15例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患者中男64例, 女51例;年龄32~75岁, 平均年龄 (50.4±7.8) 岁;其中上呼吸道感染49例, 下呼吸道感染53例, 混合感染13例, 病程2h~15 d, 平均病程 (4.9±1.5) d。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 (58例) 与对照组 (57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 包括病情观察、症状护理、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呼吸道护理等;观察组患者给予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加强患者护理, 具体包括: (1) 完善管理体系。制定呼吸道感染管理相关标准, 加强对呼吸道感染护理进行培训, 使其了解相关管理制度, 掌握无菌操作、隔离制度、医疗废物分类处理方法等, 并在工作中严格执行, 避免院内感染及职业危害。 (2) 加强护理工作检查。采取多种检查方式, 如综合检查、重点检查、夜间检查等, 对病房管理情况、安全情况、护士的基础工作情况、制度有效执行情况、药品管理情况、患者情况、护理文书等进行检查, 及时发现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并给予指正, 使护士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3) 汇总、反馈。对检查结果进行汇总, 对已存在的护理问题反馈到各个护理小组, 使护理小组认真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 总结存在的问题的共性与个性, 共性问题通过改进工作流程、方法等加以纠正, 个性问题通过个别修正的方式进行改正, 不断提高护理质量[2]。
1.3 观察指标
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 满意度调查包括护理主动性、积极性、住院环境、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患者健康知识了解情况、自我护理方法等, 本调查问卷满分100分, 得分越高, 满意度越高。对比观察两组护理期间的呼吸道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平均评分为 (92.4±7.5) 分,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平均评分为 (84.7±7.1) 分,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过程中, 观察组发生呼吸道感染并发症4例, 发生率为6.9%;对照组发生呼吸道感染并发症14例, 发生率24.6%。观察组患者呼吸道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的疾病, 可分为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及混合感染等几种, 患者多表现为发热、腹泻、呕吐等症状。在治疗上, 需要明确引起感染的病原体, 给予对症的抗生素, 以达到有效治疗的作用。临床研究指出, 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缩短患者康复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改善预后,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
持续质量改进方法是一种在全面质量管理控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相较于常规护理模式, 持续质量改进方法护理模式更注重环节管理控制, 通过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发现、总结、反馈、改进等, 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在当前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 强化管理理念及服务质量已受到越来越多护理工作者的关注, 并在临床上开展多项护理实践, 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
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强调护理工作的持续性、全程性, 通过对具体护理问题的资料进行收集, 质量评估方法进行改进, 完善质量控制管理的网络体系、信息报告分析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等, 不断更新管理理念, 通过完善护理相关制度及流程, 提高护士的相关技能及制度执行情况的培养, 狠抓护理工作内涵, 规范科室相关工作, 使管理更加规范, 服务更具人性化, 流程更为合理, 环境更具家庭化, 从而顺应现代医疗服务的发展及患者需求[3]。
本组研究中, 通过对患者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加强护理工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且患者在护理期间, 发生呼吸道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这对于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改善病情具有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 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在呼吸道感染护理中应用效果良好, 可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提高护理质量, 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晓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观察.继续医学教育, 2015, 29 (5) :67-68.
[2]崔玉婷, 崔健, 沈云龙, 等.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在呼吸道感染护理中的应用干预.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 (6) :55-56.
12.呼吸道感染护理怎么做 篇十二
中医治疗
辛凉解表,疏散风热: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风者百病之始也”。闽南地区为南方热甚之地,温暖潮湿,人们腠理开疏,闽南人群感冒多见风热感冒。风热之邪侵袭肌体,卫气固表失职,肺气宣发肃降功能失常,热邪伤津耗气,故见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少痰、全身乏力、口干咽痛、大便干结诸症。治以辛凉解表、疏散风热之品,“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临床上多选用银花、连翘、竹叶、薄荷、牛蒡子等辛凉宣透之品。
清宣肺热:闽南经济发达,人群工作紧张、生活压力大,情志过激,形成“阳盛”体质。人群平素多食膏梁厚味,妨脾碍胃,脾之运化失职,蕴湿生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蕴日久化热,更因风热外邪侵袭,外热引动内热,而成肺热之证。热邪犯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故咳嗽;肺气失宣,鼻窍不利,津热为热邪所薰,故鼻塞、流浊涕;肺无以朝百脉、主治节,故全身乏力、纳差。治以清宣肺热,多以“麻杏石甘汤”加减。
健脾利湿:闽南地区地处江南,气候温暖湿润,人们居处潮湿,以水为事,淋雨涉水,易感外湿。闽南人群喜饮茶水,饮水及茶酒停蓄不散,故闽南人群患冒多兼夹湿邪为患。湿邪为病,容易阻滞气机,困遏清阳,故见全身困重、闷胀、酸楚;湿易困脾,脾胃运化失常,失降失职,则见恶心呕吐、脘腹痞胀、腹痛腹泻等症,即临床上“胃肠型感冒”之属;湿性黏滞,胶着难解,故夹湿感冒者多缠绵难愈病程较长。在临床上治疗时多辅以健脾利湿解表之品,如薏苡仁、白蔻仁、藿香、佩兰、苍术等。
例:患者,女,49岁,“以发热、恶寒7天”为主诉入院。患者7天前感受外邪后出现发热、恶寒伴鼻塞、流涕、咽干、咽部不适、轻咳无痰、乏力、全身酸楚、头重感、食纳少,二便正常。入院查体:T38.0℃,HR102次/分,神志清楚,急性面容,舌红,苔薄黄腻,脉浮数,咽部轻度充血,扁桃体无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入院查血查規示白细胞5.6×109/L,中性粒细胞0.61;查胸片未示异常,心电图未示异常,肝功、肾功均未示异常。予病毒唑抗病毒及补液治疗3天,症状未见好转,仍发热不退。予加用中药治疗:生石膏30g,杏仁12g,炙麻黄6g,银花30g,连翘10g,牛蒡子9g,淡竹叶10g,桔梗10g,大青叶20g,白豆蔻12g,薏苡仁12g,佩兰10g,炙甘草6g。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服2剂后,无再发热、恶寒,诸症好转。再服2剂,痊愈出院。
中医护理
一般护理: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光线充足,室温应保持在20~22℃,相对湿度为50%~60%。定时开窗换气(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避免对流风直接吹患者。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根据病情做好生命体征监测,高热时卧床休息。体温39℃以上的患者,采用物理降温如冰枕或50%酒精擦浴。
饮食护理:饮食以清淡为主,多饮水,忌辛辣、油腻食物。风寒感冒者宜热食,忌生冷。风热感冒者可多食水果。气虚感冒者宜多选温补、易消化食物。
给药护理:风寒感冒者汤药宜热服。服药后可给热饮料,或盖被保暖以助微出汗。风热感冒者汤药宜温服。
情感护理:因感冒多次反复发作,病人情绪低落,鼓励病人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消除思想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呼吸道感染护理怎么做 篇十三
关键词:护理干预,院内呼吸道感染,控制感染
近年来,受各种不良因素影响,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呈不断增高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统计,全世界约有140万医院感染患者[1],院内感染率为3%~17%;美国每年约有200万起医院感染事件发生,其中有8万人病死[2];据我国卫生管理部门初步监测统计,中国的医院感染率达5.1%~8.4%[3]。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医院内感染,其不仅可加重患者原有病情,延长住院时间,严重者还可导致病死,引起医疗纠纷。加强对医院内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对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就护理干预在医院内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134例医院内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观察组患者中,男38例,女29例,年龄31~77岁,平均(59.6±1.7)岁,其中咽扁桃体炎8例,急性喉炎7例,气管、支气管炎21例,肺炎3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5例,女32例,年龄33~75岁,平均(60.2±1.3)岁,其中咽扁桃体炎7例,急性喉炎11例,气管、支气管炎20例,肺炎2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相关要求,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感染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病房管理(定时通风换气、空气消毒、紫外线消毒、适宜温湿度)、一般护理(变换体位或引流,减少分泌物潴留、保持呼吸道通畅)、饮食与口腔护理(根据患者感染情况和身体状况给予高蛋白、多维生素的高营养饮食;嘱患者饭后漱口,以减少食物残渣或口腔分泌物产生)、药物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心理干预患者的心态对疾病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患者本身因疾病折磨易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在住院期间又发生呼吸道感染,可使其在心理上更为厌烦、埋怨,甚至将其发生归责到护理疏忽上。护理人员应理解患者的感受,向其详细讲解本病发生的原因,与护理之间的关系,以缓解其不良情绪;告知患者控制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和护理过程,取得患者信任和配合,帮助其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
1.2.2消毒隔离干预临床报道显示,无菌操作不严格、消毒隔离观念不强导致的交叉感染和条件致病菌感染均是引起医院内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4]。因此,在对患者护理过程中,不仅要对体温表、监护仪、听诊器等进行消毒,还要对患者的吸氧装置进行消毒和定期更换,防止因吸氧引起的不必要感染;另外,应告知患者消毒隔离的重要性,尤其是洗手,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7步洗手法,并嘱其勤洗手,切断医院感染传播途径。
1.2.3呼吸道干预有学者认为,有效的呼吸运动可显著控制呼吸道感染和肺不张发生[5]。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感染部位进行合理的呼吸运动指导。对于气管、支气管和肺部感染患者,应嘱其规律更换姿势,减少分泌物聚集而影响呼吸;并进行有效的呼吸训练,指导患者呼吸时全身放松,用鼻进行深吸气,双手分别轻捂胸腹部,尽量收紧腹部,憋气2~3 s后,将口唇收拢作口哨样,用嘴缓慢呼出;嘱患者注意呼吸深度和变化,反复练习,以增强呼吸功能,促进感染恢复。
1.2.4健康教育定期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医院内呼吸道感染预防及控制,在病房外走廊粘贴院内感染相关防治知识宣传画,以提高患者的知晓力及预防力,减少院内感染发生。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感染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
1.4疗效判定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实验室各项检查结果均恢复正常,原发疾病康复;好转:临床症状减轻,实验室检查结果部分恢复正常,原发疾病康复或好转;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原发疾病加重或因器官衰竭而病死。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11.321,*P<0.05
2.2感染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3讨论
医院内感染与患者院内并发症发生密切相关[6]。医院是微生物聚集场所,病原菌较多,终末消毒不严格,患者长期受慢性消耗性疾病或抗生素、免疫抑制剂使用的影响,均可使其免疫功能受损,机体抵抗力减弱,呼吸道黏膜屏障功能下降可使院内致病菌入侵机体,进而增加呼吸道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综合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7],是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结合本科室相关护理内容对其进行护理,可促进疾病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使患者达到全身心健康的预定目标。在本研究中,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增加其对感染的认知度,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本病;实施消毒隔离干预,可阻断交叉感染和条件致病菌侵袭,避免加重病情;实施呼吸道干预,指导患者掌握有效的呼吸方式,可改善其呼吸功能,促进疾病康复;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院内感染知识的知晓力和预防力,从而达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疾病。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与罗明聪[8]报道相似。提示对院内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针对性、科学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控制呼吸道感染、改善预后、缩短住院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彦,方庆凤,吴厚芳,等.老年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方法[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3,21(1):108-109.
[2]叶玉巧.老年患者医院内肺感染者临床调查及护理干预[J].中外健康文摘,2012,22(6):437-437.
[3]桂荣.护理干预对重症患者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效果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23(1):283-284.
[4]温建军,曹文静,廖常菊.我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126-127.
[5]于秋菊.浅析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及护理措施[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6(30):144-145.
[6]邓惠霞.医院内上呼吸道感染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J].医药前沿,2012,23(4):201-202.
[7]赵越超.探讨长期卧床老年患者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2014,24(5):8-9.
【呼吸道感染护理怎么做】推荐阅读:
健康科普: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调治10-02
呼吸道护理08-20
呼吸内科护理工作计划10-06
消化呼吸内科护理工作流程07-13
基础护理学:呼吸复苏术07-25
呼吸内科病房护理常见的不安全因素08-30
呼吸道疾病防治措施是什么09-13
呼吸护士考核试题06-16
人类呼吸的教案06-23
生命的呼吸作文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