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质勘探企业成本管理

2024-11-14

浅谈地质勘探企业成本管理(共10篇)

1.浅谈地质勘探企业成本管理 篇一

地质勘查企业部信息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总队及各二级单位的信息管理,加快总队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资源的运作成效,依托总队的信息人脉和社会的信息资源,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提信息的积极性,同时促使总队项目信息收集专业化、管理规范化,结合总队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总队及各二级单位的信息管理应以总队的整体战略为指导,遵循“科学、翔实、准确、有效”的原则,充分发挥信息小组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总队及各二级单位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管理,为单位的整体经营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和方案保证。

第三条

本管理制度的信息是指与总队及各二级单位开展业务有关的地质、工勘、测量、房地产、建筑施工等的项目信息。具体包括:客户文件、来往传真、电话、客户档案,以及项目信息相关的电话记录、报价、合同、方案设计、投标书等原始资料、电子资料、文件、报告等。

第四条

信息管理工作要贯彻“提高效率就是增加单位效益”的方针,细致到位,准确快速,在单位经营管理中要降低信息传达的失误、失真、延迟,有力支持单位的经营决策。

第五条

适用范围:单位全体员工及提供可采用信息的有功人员。

第二章

管理机构与相关人员职责

第六条

根据总队工作需要设立项目信息领导工作小组,设有常务组长、副组长及成员若干名,各二级单位配备专职或兼职信息员。

第七条

信息管理根据业务工作需要,配备必要的电脑、技术人员和文职人员。

第八条

项目信息领导工作小组负责总队整个信息系统的管理工作,负责所有信息的收集、整理、汇总、上报和档案管理工作。对整个信息系统的管理工作负责。

第九条

依据分工负责制的原则,总队分管领导具体负责项目信息的管理工作。

第十条

项目信息领导工作小组工作职责

1、对单位总队长负责并报告工作。

2、组织和领导总队的信息工作,贯彻上级信息管理的方针政策,组织制定总队信息管理规章制度,保证总队信息投入的有效运行。

3、组织项目信息领导工作小组信息员寻找信息,并及时跟踪落实。

4、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信息进行跟踪调查、分析,从信息的初选---汇总---筛选---最后提供组长决策---确定项目专人跟踪。

5、上级安排、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十一条

项目信息领导工作小组办公室职责

1、执行总队队长办公会议的决议,组织编制总队企业部的信息管理制度。负责督促和检查规章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

2、在项目信息领导工作小组指导下,负责市场经营中各类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达,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3、指导各二级单位信息员的工作,负责对二级单位信息员的业务培训。

4、收集到比较大的项目信息时应在第一时间内向上级领导和部门汇报工作,并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信息的分析、决策,负责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

5、任何咨询费用的开支必须到经营办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支付,所有收集的信息,由经营办综合管理、登记,以便更好的确定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6、负责信息的搜集整理、汇总上报及日常管理工作。

7、信息收集工作是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要求每周五向常务组长提交一周的信息情况报告,每月月底的最后一天提交月信息分析报告。

8、上级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第十二条

项目信息领导工作小组常务组长直接在项目信息领导工作小组组长的指导下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负责信息的接受、初步分析和传呈项目信息领导工作小组组长,建立、保管信息档案并不断维护。

2、负责将收集到的工程信息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各种信息的内

容、可信度、使用价值等做出分析判断,挑出有用、可行的工程信息

报信息领导小组组长,确定后在进行跟踪、落实。

3、负责按照本制度的规定,指导、协助各二级单位信息的收集,督促各二级单位信息及时、准确呈报到项目信息领导工作小组,整理、分析各二级单位信息分类档案,并及时将重要的信息报告给项目信息领导工作小组组长。

4、负责定期编写总队项目信息分析报告,协助总队项目实施决策。

5、负责对信息的初选---汇总---筛选---最后提供组长决策---确定专人跟踪工作。

6、上级领导及部门交办的其它工作。

第十三条  网络信息员:具体负责网上工程信息的收集工作。具体包括:国家、省、市、地区的建设投资去向,工程招投标信息。将收集到的信息报送到信息办公室,以便进行信息分析、筛选,找到有用的信息。再具体去跑、去找相关的部门和人落实。:具体负责网上工程信息的收集工作。具体包括:国家、省、市、地区的建设投资去向,工程招投标信息。将收集到的信息报送到信息办公室,以便进行信息分析、筛选,找到有用的信息。再具体去跑,去找相关的人落实

第十四条  信息员工作职责

1、信息员工作要贯彻“高效率就是增加效益”的方针,细致到位,准确快速,在收集信息中降低信息传达的失误、失真、延迟,有力支持经营决策的执行。

2、信息员对总队及各二级单位的各类项目信息应不断地注意并向小组汇报。

3、每季度每个信息员要以书面形式报送相应本单位或相关单位的有用信息不少于3条到小组办公室。

4、信息员必须对本单位的有用信息负有保密义务,未经单位允许,不得将本单位信息以任何形式介绍给其他单位及个人。

5、负责收集、整理竞争对手情报资料;负责收集、整理、分析行业性资料。

6、项目信息领导工作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十五条

各级领导必须切实保障项目信息领导工作小组人员依照本办法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的工作。

第十六条

信息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坚持原则,照章办事。对于违反保密制度和其他制度的事项,要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接受指示后执行,并进行处理。

第三章

信息的收集与汇报程序

第十七条

项目信息来源:主要包括:政府部门,各种协会、团体,各类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各类信息机构,各种传播媒介,朋友提供,这些都是我们获得工程项目信息的主要渠道,要经常保持畅通、联系。

第十八条

信息分类:老客户信息和新客户信息。

1、老客户信息:是指总队及各二级单位一直有交往,已开展过项目合作的单位和个人提供的信息。此类信息一般没有项目咨询费。

2、新客户信息:是指与总队及各二级单位没有交往过,且没有开展过项目合作的单位和个人提供的信息,此类信息可以获取一定的项目咨询费。

第十九条

信息工作程序

1、信息处理流程:信息→办公室→分析筛选→小组决策→跟踪→实施。

2、信息共享:我们所提供的信息,要以纸质的形式和电子文档的形式上报到办公室,以备存档和查询。

第二十条

信息工作要求

要做到“勤”、“快”、“争”、“新”五项工作。

1、“勤”:要经常到相关部门、单位、朋友处了解项目信息、要项目信息,找准切入点,明确着力点,想尽办法把项目信息和项目搞到手。

2、“快”:一但获得项目信息,就要立即组织人力加紧跟踪、落实,遇到问题要立即沟通、交流,疏通各方关系。谈好项目条件,立即签订合同,以免夜长梦多,每一项工作都要突出一个“快”字。

3、“争”:打破常规的分工,齐抓共管做好项目的信息收集工作,全面做好各项协调和服务工作,确保项目“争得到”。无论什么项目参与的人和单位都很多,因此我们要积极争取项目。

4、“新”:信息工作也要创新工作思路,要深入到省、地、市、县建设源头部门(如:发改委、建设局、国土局等)争取工程项目,第一时间掌握国家、省、地、市、县项目的投资方向和工程项目信息情况。

第二十一条

工程信息收集的内容

主要包括:项目名称,项目地点,主管部门,业主单位,投资规

模,与我队相关的工程项目情况(地质、工程勘察、测量、建筑施工、水文地质勘探与打井项目等),关系情况等。哪些单位、部门介入此项目等。

第二十二条

信息的保密工作:我们所涉及的工程信息,在合同未签定之前,任何人都必须保密,不能泄露,谁泄密要严加惩处。

第二十三条

登门拜访客户要求:上门访问客户未取得信息时,应注意:在正式访问前,应对其营业状况进行观察,了解基本情况。善于从对方话语中获取信息。要给对方以亲切感和信赖感。避免直来直去,应多听多问。善于把握话题,围绕既定目标展开谈话。

第二十四条

信息小组汇报要求:要求每10天办公室主任向常务组长汇报各方面的信息收集工作情况,每月信息小组书面向分管领导汇报一次信息收集情况,分管领导每季度向主管领导汇报一次信息小组工作情况。

第二十五条

信息整理与工作汇报规定:办公室主任将收集到的各方面信息进行整理,汇报给信息常务组长,常务组长进行分析、筛选后,汇报给组长和分管领导,确定信息的价值,再确定信息的跟踪人员。

第四章

奖与惩

第二十六条

为确保信息小组工作的正常开展,并形成制度化,积极鼓励提供有实用价值的项目信息的有关人员,单位实行信息提供奖励。

第二十七条

信息提供人员:是指信息专职人员、单位职工和非本单位人员,只要提供有用的信息,均可享受提供信息奖励。

第二十八条

获得信息奖励的界定:该项目信息确为本人提供,合同已签订,项目已实施,工程款确已收到位,即可获得项目信息奖励。

第二十九条

项目咨询费的提取,信息办收集的项目工程信息洽谈成功的,由二级单位组织施工的提取工程总价的8%作为工程项目咨询费,该费用除奖励提供信息的个人外,剩余作为信息办工作的日常费用开支。

第三十条

任何项目咨询费用的开支必须到经营办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支付。

第三十一条

对提供有效的项目信息者总队将对不同的工程项目给予如下的一次性奖励:

序号

工程信息类别

计提比例

备注

工程勘察

5%——8%

岩土工程施工

2%——5%

固体矿产勘查

3%——6%

水文地质勘察与凿井工程

2%——6%

凿井成功

区域地质调查、环境地质调查、储量核实、矿产压覆评估

5%——8%

地质灾害评估、设计治理

3%——5%

工程测量、勘界、地形测量、地籍测量

3%——8%

房屋建筑、房地产开发

0.5%——1%

市政工程、地基与基础、装修装饰工程、土石方工程

0.5%——1%

第三十二条

每季度每个信息员提供相应本单位或相关单位的有用信息不少于1-3条,总队年底将实行信息员评先选优活动。对提供信息最多的有价值,并实施的信息,提供者将被评为优秀,单位将给予500元至1000元的一次性奖励。

第三十三条

为稳定和鼓励信息小组成员跑市场,抓信息,每月给予小组成员100元的基本补贴。

第三十四条

对于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信息小组成员,经批评教育不改的,应当分别情况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经济处罚:

1、无故不按时上报信息的信息小组成员,将取消基本补贴;

2、工作不负责任,泄露总队商业机密,给总队造成损失的,视情节轻重给予经济处分或行政处分;

3、达不到要求的将取消信息员资格;

4、其他应被处理的事项。

第三十五条

咨询费的兑现方式

1、提供项目信息的有功人员咨询费的兑现为该项目合同已签订、项目已实施、工程款已全部收到后按上表标准一次性兑现。并按规定自行交纳个人所得税。

2、原则上总队领导、各二级单位、部门领导一般不享受项目信息咨询费,确有突出贡献的经经营办同意报队长办公会议商议后决定奖励。

3、特殊项目的信息咨询费,根据具体项目情况另行商定。

第三十六条

本制度由总队企业部经营办负责颁布、解释、修订,项目信息领导工作小组和各二级单位、部门负责执行。本制度自通过之日起实施。

有色地质勘查局一总队经营部

2.浅谈地质勘探企业成本管理 篇二

一、地质调查项目的预算管理

(一 )预算管理基础工作现状

预算管理作为管理会计的重要工具方法在地质调查项目管理中应用相当广泛,不但设置了专门的工作部门,而且配备了专职的定额、统计、预算等工作人员。 在国家层面各主管部门不但积累了大量的预算管理资料,如《全国1:5万地形图地形等级集》、《地质勘查标准工作计算手册》、《地质勘查单位定额手册》、各省区生产定额、设备定额等,而且颁布了许多全国适用的国家级预算标准,如2000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暂行标准》、2002年财政部测绘局 《测绘生产成本费用定额 》、2007年财政部国土资源部 《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 (地质调查部分)》、2009年发改委建设部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 》、2010年中国地质调查局 《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试行)》、2011年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预算标准》等。

然而随着地勘单位的属地化,目前地勘单位对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实施粗放式管理,过多的以找矿成果、经济效益指标为地质调查项目考核评价依据,而忽视了过程管理。 由于地勘单位预算基础工作逐步被弱化,对基础数据的统计管理工作重视不够,许多地勘单位在执行项目预算时不按定额标准合理安排人财物资源,预算编制方法过于简单随意,致使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人为估计因素过多,造成地勘单位经济资源的浪费。 同时面对目前地质勘查工作中不断采用新方法、 新理论,如野外填图、地质图件等工作的数字化,缺乏科学的生产定额、设备定额等资料,仅仅依靠主管部门颁布的经费预算标准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地勘单位对全面预算的认识不到位,认为编制预算是经济管理部门的工作,仅将上级主管单位下达经济考核指标分解落实到二级管理部门,将预算结果满意度作为是否批准该预算的主要依据,基层预算执行单位无具体明细预算,在预算执行的考核评价中过于注重经济效益指标,加之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有的基层预算执行单位为了完成考核指标获得相应的奖励,而削减一些必要的地质勘查工作,出现消极怠工的懒散现象,这与实施全面预算控制的目的相悖。 有的单位虽然认识到了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作用,但并没把是否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作为衡量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准,对预算到底应是什么样子,如何编制和执行预算,尚缺乏深刻的理解。 全面预算并非经济管理部门能独立完成的工作,只有全面预算逐渐受到管理层的重视,将所涉及的技术业务、资金、财务、 信息、人力资源、设备管理等众多方面于融为一体,才能形成综合性预算管理体系。

地质勘查工作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等阶段,除勘探工作外其余阶段具有很大的风险性, 地质找矿成功率很低。 地质勘查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项目设计预算编制的难度,预算的执行与编制往往存在脱节现象。 既有国家政策的影响,也有地勘单位管理的因素,同时野外工作区地方群众关系对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的执行也造成很大的困难。 因此, 在编制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时对预算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既要熟悉地质勘查工作生产过程,又要懂国家财经法规, 合理安排每个地质调查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的技术人员、辅助人员、工作时间、设备物资、专项资金等资源,还要加强地质调查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统计原始资料的积累和管理,对比预算实际执行结果与预计指标的差异,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改进意见,为完善预算编制、指导生产提供相应的数据资料。

(二)预算管理体系框架与运行

地勘单位实施地质调查项目全面预算管理首先要建立预算管理机构,由总工程师、总会计师牵头共同负责,各业务技术、经济管理部门全程参与,配备专职预算人员,协调人事、设备等部门关系,采取“二上二下”的全面预算编制程序, 构建符合地质调查项目管理的预算内容体系,动员全员参与预算的执行,并严格落实的预算考核制度。

地勘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必须梳理业务流程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2012年颁布的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为地勘单位经济业务活动收支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地勘单位通过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建立风险评估控制机制,充分发挥内部审核小组与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作用,利用网络技术建立地勘单位信息系统,不断促使地勘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在事企混合模式下探索出新的路子,做到“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业务归口化”。

地勘单位在地质调查项目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后将预算工作提升到了关键而重要的位置,预算工作通过下达经费、 工作任务对基层预算执行单位的各项工作实施事前控制 , 通过会计工作记录预算的执行情况, 通过统计工作反馈预算指标的分解落实情况, 通过定额工作分析修订预算标准的适用性及准确性, 通过会计与统计工作的沟通协调对预算的执行实施过程监控,通过审计监察工作对预算的执行实施事后监督。

(三)地质调查项目作业成本管理

由于地质勘查工作的独特性,每个地质调查项目因工作地区、矿种、地质复杂程度、岩石类型、工作阶段、工作手段等因素不同而差异很大,为修订预算标准只能对某典型地质调查项目实施过程进行跟踪分析,采用作业成本法来修订某工作手段预算标准,然后通过乘以地区调整系数等相关系数来调整全国各地不同的地质勘查工作预算标准。 因此,地勘单位应对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实行动态化、 系统化的成本控制,充分利用作业成本法提供更为准确的、高质量的成本信息,并考虑物价指数、国家政策等多种因素修订预算标准,从而提高全面预算管理水平。

地勘单位将作业成本法应用于地质调查项目管理,构建以地质调查项目工作项目作业为基础的地勘单位成本管理新模式。 通过从组织机构、基本流程、成本计算、分析与控制等方面对地勘单位地质调查项目作业成本管理进行研究,分析地质调查项目生产过程中主要作业环节,将资源成本通过资源成本动因追溯到作业,再将作业成本通过作业成本动因追溯到地质调查项目,建立起“从资源到作业,从作业到地质调查项目”的计算体系。

地质调查项目作业成本管理,主要目的是提供准确的成本数据,具体实施步骤:首先依据不同成本动因分别设置成本库,其次以各种工作手段所耗费的作业量为权数计算其某成本库的作业成本, 再次计算各种不同工作手段的作业成本,最后计算地质调查项目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地质调查项目作业成本计算步骤包括: 选择成本基础、 确定工作手段作业中心、 按工作手段作业中心归集成本、分析成本动因、计算作业中心成本分配率及作业成本,最后计算地质调查项目总成本。

式中:Rj———j成本库的成本动因费率;

cj———j成本库的费用;

dj——j成本库的成本动因总量。

式中:MOi———i工作项目分配得到的间接费用;

Rj———j成本库的成本动因费率;

dij———i工作项目消耗成本库j的成本动因量。

式中: TCi———i地质项目的总成本;

DCi———i地质项目的直接费用;

MOi———i地质项目的间接费用;

MFi———根据成本动因率及成本动因交易量计算的i国家预算内地质项目的管理费用。

地勘单位通过实施地质调查项目作业成本管理,一是规范地质调查项目作业流程,为地勘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提供准确的地质调查项目成本基础数据;二是建立健全地质调查项目管理体系,实现各个方面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了地勘单位综合管理效能;三是通过实施作业成本管理,将作业成本管理理念与地质勘查工作的特殊性相结合促使地勘单位地质调查项目成本管理更加精细化,从而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打造地勘单位的核心竞争力。

二、地质调查项目应用管理会计建议

为了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2014年10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为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推动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事业单位加强治理,激发管理活力、增强企业价值创造力,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决算分析和评价等提出指导意见。 管理会计的应用不仅有利于增强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新能力,促进转型升级,也有利于单位在保障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最大效益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为深化财税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提供制度保障。

目前全国地勘单位经济构成行业领域与经营方式呈现多元化,各类从业人员达百万之多,除地质找矿、工程勘查、 矿山开采等主业外,还从事机械制造、科研咨询、宾馆餐饮服务等工作。 既有财政事业收入、各类财政专项拨款,又有对外投资合作收益、商业性地质勘查等经营收入,也有集团公司进行上市资本运作。 地勘单位在内部管理中应用管理会计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营, 但对地质调查项目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只运用了管理会计的部分职能,其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鉴于地质调查项目内部管理工作现状,为推进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管理基础工作,充分发挥管理会计在地勘单位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授权班子成员分管负责

当管理会计系统融入到组织管理系统并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时,领导自然就重视了。 作为管理会计工作的负责人定位一定要准, 做好参谋配合好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工作;其次要利用高管的职权组织协调处理好相关部门的关系,离开业务部门仅依靠会计人员无法做好管理会计工作。 只有建立管理会计工作机构和配备相关工作人员,才能充分利用配置各种资源,将员工的各人目标和动机与成功的战略实施联系在一起,并使战略与计划、预算、报告、管理会议等管理会计系统融为一体。

(二)选择适合本单位实际的管理会计工具

目前管理会计理论的工具模型很多,但一定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工具方法, 不能盲目求全照搬照抄, 而应循序渐进、从点到面,可以选择管理会计中某一个方面的管理方法应用到实践中,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完善逐步推广。 如绩效考评、预算管理、标准成本管理等工作目前都正在做,只是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大家都不知道这是管理会计的内容。 因此要加强管理会计工作的宣传力度,不但让会计人员知道其所以然,而且要让单位主要负责人及所有的员工都充分的认识到管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

(三)建立适合地质调查项目管理的框架体系

明确执行主体,根据地质勘查工作特殊性对项目工作人员实行矩阵式管理;明确执行目标,依据工作目标及专家评审意见编写修改项目设计方案,从时间、质量、数量、成本、服务、柔性、风险、环境等方面,层层分解工作目标任务;明确工作时间,只有起止时间明确才能更好的划分界定成本费用支出,实行过程的成本控制管理;明确工作范围,由政府主管部门向地质勘查单位颁发探矿权、 采矿权证确定工作区坐标点、海拔高度等限定地质勘查工作区间或空间范围;明确项目预算,依据预算标准、生产设备定额等资料按工作手段、成本费用编制工作设计预算,使工作经费预算、设备仪器型号及技术软件等与各项工作量相匹配,并预留应急突发事件处置等不可预见费用,即通过管理会计中全面预算编制优化资源配置,避免因工作经费不足而迫使项目组在开展工作时陷入窘境,从而放弃或减少必要的地质勘查工作;明确绩效考评体系,在项目组完成野外工作量、成果报告编写后由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工作质量进行验收,并对项目取得的地质成果、社会效益与预算执行情况、财务决算数据进行绩效审查评价。

(四)设计适合本单位管理会计工作体系

由于目前会计工作仍然以财务会计工作为主,财务会计报表指标、数据太多,单纯的从财务会计角度谈管理不但与业务工作脱节,而且领导决策层面也看不懂纯专业的会计报表和指标体系,不能满足决策工作需要。 因此应针对本单位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设计对内管理的表单、流程手册及评价体系。 如利用平衡计分卡可以依据企业战略目标从财务、 客户、 内部流程和学习成长等四个视角设计具体目标和指标,并结合绩效评价从财务数据、业务数据中提取相关数据, 与业务人员共同分析研究数据,形成可研报告编制管理工作手册。

(五)加强管理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探索、研究和优化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方式

目前地勘单位管理会计人才匮乏,除了政府部门引导鼓励高等院校与行业协会加强培养外,特别是总会计师、财务部门负责人等高级人才要认真学习、开拓视野、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方法,将现有的业务专长向纵深发展,不断增强适应力和竞争力,并发挥好引导带动作用,为身边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同事创造机会,拓展管理会计交流的平台和载体,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他们进行各种理论和实践应用的学习和锻炼,不断提高管理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从单位内部培养接地气的中国式管理会计人才,为我国的管理会计发展建立人才储备。

3.浅谈地质勘查单位企业化经营 篇三

【关键词】地质勘查单位;企业化;经营管理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地质勘查单位提出了市场化运作的要求,这其中包含了一定的计划经济成分,但其实际上是经营性的事业单位,地质勘查单位向企业化转变的过程并不是转变为企业,而是结合经济发展需要变为具有企业化的事业单位。然而随着地质勘查单位企业化发展,在地质勘查单位企业化经营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同的问题,需要地质勘查单位给予充足的重视,以加强企业化经营。

一、地质勘查单位企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1.资金管理问题突出

目前在地质勘查单位企业化经营中普遍存在资金管理水平低下、社会资金的收入率普遍较低等问题。由于地质勘查单位的资金供应通常都是通过借贷,而投入与产出之间的社会资金收入由于形成较大的差值,因此单位赢利率较低,与银行贷率存在很大的差距,这样一来就会造成地质勘查单位的高运营产值,无法偿还全部的债务。地质勘查单位由于受低社会资金收入的情况影响,经常会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

2.体制上不适应

地质勘查单位作为国家的一个部门,其发展与运行都是依靠于国家的拨款,勘查的结果也属于国家,然而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资源很难得到充分的利用,这样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实际上,地质勘查的内容绝大部分是属于商业化的勘查,只有少部分属于公共性质。这种体制上的不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质勘查单位的企业化经营。

3.地质勘查单位经济管理水平有限

由于地质勘查单位过去长期处于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因此,在经济管理水平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在规划项目时就很有可能考虑不周,影响经营项目的投资决策。虽然在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有一部分的地质勘查单位能够做好经营管理工作,维持单位的正常运作,但是这些单位仍然存在资产比例不平衡的问题,造成地质勘查单位的资金出现周转困难,进而引发循环性的运营障碍,制约地质勘查单位的经济管理发展。

二、加强地质勘查单位企业化经营的策略

1.正确认识企业化经营管理理念

地质勘查单位企业化经营的基础在于加快地质勘查单位企业化思想观念的转变,寻求思想解放,对现有的经营管理体制进行创新。首先,需要适当地减少和停止地质事业单位的国有资金投入,使地质勘查单位能够真正地摆脱对国家的依赖,提高改革创新的意识。其次,对目前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也需要给予正确的认识,要将金融危机看作地质勘查单位企业化经营改革创新的良好契合点,利用这个机遇对单位内部资源进行整合调整或重组矿工企业。近几年来,我国工业化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地质勘查单位企业化改革。地质勘查单位在正确认识企业化经营管理理念的基础上需要寻找其中潜在的商机,积极主动地解决在企业化经营中出现的问题,以提高自身经营的综合能力。

2.调整地质勘查单位的产业结构和队伍结构

地质勘查单位的企业化经营与以往的经营管理模式不同,地质勘查单位需要对自身产业结构与队伍结构进行调整,在调整过程中会遇到各方面的问题,包括队伍、资产、市场等等。因此,地质勘查单位在进行企业化经营转变时需要进行全面的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应以地质勘查和矿业开发为主,并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勘查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对自身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针对目前的市场经济特点,培养公司的主要运行市场,并积极扩展其他市场。

地质勘查单位的队伍结构也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企业化经营模式,地质勘查单位应积极引进市场化人才,采取聘用制度,利用市场经济的特点,建立奖惩制度,实现按劳分配,并对职工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

3.优化资源配置

随着地质勘查单位市场开发的规模不断增大,社会资金投入风险也随之增加,投资回报的周期不斷延长,这就要求地质勘查单位对过去分散经营方式进行创新,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加大第三产业的开发,并制定多元化的经营策略,只有这样地质勘查单位的企业化经营模式才可以真正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进而促进地质勘查单位的发展。

地质勘查单位在企业化经营时需要以市场作为导向,扩大城市与地方单位的经营合作,实现多种经营成分并存,同时,地质勘查单位还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土地、房产等资源,促进地质勘查单位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地质勘查单位向企业化经营模式发展是地质勘查单位的必然趋势,目前在地质勘查单位企业化经营管理中还存在一定问题,这需要地质勘查单位能够不断优化自身经营模式,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深化改革,因地制宜,加强地质勘查单位的企业化经济管理,进而提高地质勘查单位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崔燕.关于地质勘查单位建立关键营销功能必要性的探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04):34-38.

[2] 梁建庄.煤炭地质勘查单位改制面临的风险及解决策略探讨[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20):27-31.

4.浅谈企业成本管理 篇四

1.1企业必须在现有成本管理的基础上,转变观念大开创新之路,把新发明、新创造、新技术、新工艺有效的运用在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之中,远比只从内部挖潜节约更占优势。因此,在转变思路力求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重视新的科学技术研究,并把科技成果尽快的向生产力转化,也是强化成本管理和控制的一条创新之路。

1.2传统企业成本的管理,主要强调的是节约、节省,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发生,这是保守经营的具体表现,不利于市场竞争,也不会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应关注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放眼本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和所实现的经济效益,才能取得持续性的竞争优势。因此,现代企业的成本管理应以成本效益观念作为指导思想,严格区分可控成本费用与不必控制的成本费用,应不应该投入主要看“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努力提高成本率是成本控制的关键。WwW.11665.COM成本率是一项比值关系,是效益与其相关成本之间的比值。其公式为:成本效率=效益/成本。虽然某些费用的发生会使企业近期成本有所增加,但就长远而言,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生产效益却会因此而逐步增加和提高。

2. 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具体措施、制度

2.1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成本管理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内部相关部门的岗位分工、职责、权限,确保办理成本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同时做好岗位的轮换工作,同一岗位人员应定期做适当相应的调整和更换,避免同一人员长时间负责同一业务。并配备合格人员办理成本的核算业务,办理成本核算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高水平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客观公正,不偏不依的做好成本的管理工作。 同时,企业对成本的管理工作中应当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明确审批人员对成本业务的授权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方式、程序、权限、责任和相关的控制措施等。规定办理成本业务经办人员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经办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之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

2.2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

企业为了加强成本的管理和控制,首先必须建立合理有效的成本核算制度,成本的核算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应用会计方法,系统的记录企业生产产品所发生的一切成本,确定各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对生产经营中的材料、人工和间接费用等应进行合理的归集和分配,不得随意改变成本的确认标准和计量方法,更不得出现多列、少列和不列成本的弄虚作假手法。同时应制定必要的材料消耗定额,建立和健全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领取、发放和结存的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内部结算方法和结算价格。成本的计算方法应当保持各期前后一致,不得随意变更,有必要变更的必须经过有效的审批。对与成本核算有关的原始记录和凭证的传递流程也必须纳入成本制度管理。

2.3制定成本内部控制目标

制定成本内部控制目标是进行成本控制的方向,企业能否正确制定成本内部控制目标,关系到企业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它最终的目标是成本的最小化。确立成本控制目标的基本要求:

2.3.1保证各项成本的合法性。企业各项成本开支,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财经法规的规定,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不准随意扩大成本的开支范围和提高开支标准。

2.3.2保证各项成本核算的正确性。为了保证成本核算的正确性,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严格组织成本核算,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法规制度,用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采用目标成本、标准成本、定额成本以及责任成本控制等科学的方法正确计算产品的成本,努力节约成本开支,力求减少损失和浪费,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 树立并提高企业全员的成本管理意识和成本管理素质

3.1加强成本的管理是实现财务成果的重要保证,是企业获利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关键。成本的管理是一个全方位的管理,涉及面甚广,必须使企业全员树立成本管理意识,进一步提高成本管理素质。

3.2企业的成本管理必须实施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共同做好成本管理和控制工作。企业必须认识到,应把所能影响到产品成本的各个环节均纳入成本管理和控制的重点之中。同时,对成本的控制实行归口管理,即在企业财会部门负责全面成本管理的基础上,再由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做好成本的管理工作,形成一个企业上至领导下至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权责分明、制衡有力、动态应变的成本管理机制。

5.浅谈地质勘探企业成本管理 篇五

我国石化油田企业矿区物业管理方兴未艾,当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从石油物业管理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石化集团在物业管理上的不足入手,针对化油田企业矿区物业企业成本管理方面提出了一些应对对策。

引言

就石化行业经营的田、炼油化工企业属于典型的独立工矿企业,由于社会经济、地理环境和生产的特点所决定,然而石油企业分布远离城市,居民居住分散,需要建设“自给自足”,全面方便的社会服务体系,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国家对石油石化这样缺乏城市依托的独立工矿区的物业管理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石化集团进行的物业管理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受职工的收入水平不高,居民的支付能力不足,以及长期以来行政型、福利型观念影响,矿区目前还未能支持物业管理公司自立生存,物业公司尚未建立起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自立生存的良性发展的机制。物业管理经费经常要依赖行政补贴,因此,对石化油田企业矿区物业企业成本管理研究很有必要。

一、独立工矿区物业管理的定位和基本思路

应职工群众对改善居住环境质量要求,促进矿区经济和文化繁荣的目的,物业管理向业主提供有效且经济的服务,最大限度的提升和发挥物业的使用价值和最大效用,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获得合理报偿。

物业管理从独立工矿企业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分步运作,努力促进物业管理方式从行政管理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服务性质由职工福利型向市场经营型转变,经费来源以单位支付为主向居户支付为主转变,服务方式由内部封闭型向社会开放型转变,实现物业管理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协调发展。

二、石化油田企业矿区物业企业成本管理的探索和实践

从1999年开始,国家陆续对石化集团对内部业务和资产进行了重组,以求适应国际化竞争,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物业系统是社会服务部分的主要内容也进行了改革尝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形成了专业化的物业管理队伍

到2000年底,石化集团社会服务系统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00多亿元,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的人员达到近8万人。根据重组改制的要求,企业办社会服务部分的人员、资产从原来的主营生产单位分离出来,组建了专门的社区管理和服务机构。分级分片设立公共事业管理部门,社区管理中心,物业管理公司或物业管理站,有序管理负责居民小区生活。减少了冗余闲置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降低了石化油田企业矿区物业企业成本。

2、新的经营运行机制

物业公司按照关联交易的原则实行新的经营运行机制,经费来源要规范合理、成本明晰、费用开支透明。

定期对物业管理单位实行独立核算,实行以满意率指标为主的综合考核。支付结算需要主营单位与物业管理公司、站共同签认制度。

3、形成合理的服务定价机制

定价是双方关注的焦点。服务价格确定要依据国家规定的价格,没有国家规定价格的按市场价格,都没有的按照实际成本+合理利润定价,要严格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精神。

物业管理改革的实践证明,对独立工矿企业的居民小区实行物业管理,改革效果喜人,得到了主营单位和广大居民的支持拥护。

小区环境的综合治理,治安、环卫、绿化、交通、消防管理等日常生活服务水平都有所提高,矿区经常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康乐活动,居民的生活质量、文化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在创建文明居住小区的过程中,通过调动居民的参与,改变了以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状态,居住小区统一合理建设,资源配置更为优化,从根本上减少了石化企业物业管理的人力、物力降低了管理成本。同时,实行物业管理,石化企业生产经营就能与社会服务系统的分离,解放了主营单位的生产力,主营单位彻更能集中精力抓好生产经营,促进了生产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也避免了过去存在的生活后勤挤占生产成本问题。

三、独立工矿企业物业管理发展模式探讨

石化集团大多数石油化工企业的物业管理虽然已经成立专门的物业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通过物业管理的专业化降低物业成本,但距离实行产业化发展、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还有一定差距。将物业管理经费来源以产权单位支付为主、个人缴纳为辅,向暗补改明补,进入个人工资总额,由个人支付物业管理费用的过程中,笔者认为,独立工矿企业的物业管理应采取以下的发展模式和策略:

1、走“建管一体化”之路,建管一体化是对房地产项目从开发建设、销售到售后管理,实行一体化运作,良好管理和优质服务创造开发商信誉和品牌、以提升物业价值、进而促进商品房的销售、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反过来再为物业管理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随着实物性分房取消、实行货币化分配,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到位,在独立工矿企业取消实物性分房、实行货币化分配之后,实行以建养业、以业促建的良性发展机制是独立工矿企业物业管理发展之初的必经之路。

2、物独立工矿企业物业公司生存发展的最大障碍是收入来源不足,市场服务不发育。拓宽收入渠道,弥补经费不足,利用矿企业物业公司大多为郊区,缺乏社区服务项目的环境,发展居住小区的社区服务业。物业公司可以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家政服务、养老服务、餐饮服务、商业服务、教育培训服务、医疗卫生服务、文化体育服务、家庭装饰服务、房屋出租等内容,既可以方便居民的生活,又能增加收入来源。

3、走精干高效之路,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服务方式社会化。技术含量不高、以自我服务为主。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物业管理将实现由劳动密集型行业向信息技术方向提升管理手段。因此,物业管理公司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管理手段,减少不必要的冗余人员,走社会化服务、精干高效管理之路。

6.浅谈地质勘探企业成本管理 篇六

关键词:财务精细化管理,地质勘探企业,问题分析,对策

一、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什么是财物精细化呢?还是从如何理解“精细化管理”说起。“精细化管理”其实是发源于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管理理念, 或者称之为管理文化。它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之上, 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更深入的一种管理模式, 它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所消耗的成本为主要目标。它的实质是将管理责任明确、具体, 要求每一个管理人员都要把工作做到位, 这也是所谓的“精细化的时代已经到来、细节决定成败”。而从管理学上讲, 科学的管理分为规范化、精细化和个性化三层模式, 这所谓的第二层, 就是我们今天所认识的管理精细化, 用在财务领域, 就是财务精细化管理。由此, 我们也就得出了财务管理精细化的概念:首先是全面管理, 是资产、财务、成本、动力, 所有方面的全面管理;其次是全员管理, 这就要求每个财务工作者和全体工作人员都来参与到企业的财务工作中去, 将各个岗位的管理效果最佳化;第三, 是全环节的管理, 它强调财务工作的各个环节, 都要严谨有序、环环相扣、道道严关。从概念上我们不难看出, 财务的精细化管理, 是地勘单位经营运行成败的关键。

二、财务精细化管理是地勘单位发展和改革的客观要求

因为历史的原因, 地勘单位普遍受到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 今天, 我们经常用简单、粗放来定义地勘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但当地勘企业已经不是它最初的模样, 它要生存, 要发展就需要通过财务精细化管理来实现以最小的成本收获最大的效益, 这就要求地勘企业, 要明细管理目标、转变观念, 发散思考、优化管理, 将财物精细化管理发散到整个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拉动地勘单位的效益稳步提升, 提高地勘单位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三、目前勘探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第一: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 一般都比较松散, 并非系统的全面管理, 这种历史遗留下来的模式, 让地勘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形成了一种惯性:多数地勘企业依然存在会计核算不够规范, 账目设置比较随意, 账务处理不甚严谨, 财务手续不甚健全等诸多问题。其表现为, 某些单位只有总账, 没有明细, 债权债务划分不明显, 许多事项没有合同, 没有原始单据等。其后果就是粗狂型财务管理难以满足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甚至让企业走向灭亡。

第二:地勘单位在投资的决策管理上存在漏洞。投资和管理, 是任何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手段, 现在, 有些地堪单位对投资后的管理不够重视, 盲目的上项目, 却忽视了管理, 以至于投资不能有相应的产出, 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第三:地堪单位资金管理问题多, 资金循环不良。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最重要核心的内容, 然而现在众多地堪单位的问题不是资金短缺而是资金管理不到位, 举个例子, 某地堪单位搞预算外资金, 建立自己的小金库, 造成资金体外循环, 这就直接影响了单位正常的资金周转情况。另外, 还有一些地勘单位资金周转困难, 应收账款太多, 只注重做项目, 却不重视资金的回收, 使应收账款越积越多, 从而使地勘单位资金循环不良, 给地堪企业带来重重困难。

第四:某些地堪单位存在财务人员素质差的问题, 财务工作需要一批有责任心, 懂业务的高素质财务人才, 某些地堪企业不重视这类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甚至雇佣一些没有经过专业系统培训的人员兼任, 存在无证上岗的问题, 容易导致工作做不到位, 甚至有些财务工作还由单位其他部门人员兼职, 非要容易出现管理混乱, 责任划分不清等问题。

第五:地勘单位财务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财务内部的监督机制不完善, 也是造成财务管理不能资源利益最大化原因。某地勘企业内部的监督机制形同虚设, 每年的审计也并没有按照规定一步步严格实施, 只是走走过场, 这样, 势必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 不能发挥每个环节的优势和作用。

四、勘探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办法

第一:细化财务管理工作。地堪单位可以将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进一步细化分解, 全企业人员配合财务相关人员, 将财务管理内容分解整合, 达到工作环环可控、可查, 确保财务工作全程的执行性, 建立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的财务工作流程。

第二:加强资金管理, 提高地勘单位资金利用的效果。地堪单位应该将加强资金管理, 提高地堪单位资金的利用作为地堪单位财务工作的指导方针, 要牢记资金管理的要点, 既“融资成本要低, 现金存量要少, 资源配置要合理, 负债要适度, 要高度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 加快资金的周转, 向资金管理要效益。”具体办法可以在地堪单位设立内部的资金结算中心, 各个二级实体可在该结算中心对资金分开核算, 分开管理, 分户使用。地堪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也应该努力配合各二级实体单位, 将资金统筹调动, 使企业资金无沉淀, 无缺口, 将资金用在刀刃上。

第三:提高领导层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为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提供组织保障;转变领导观念, 促进财务管理的更新, 为做好财物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改变财物管理的日常工作模式, 具体来说, 财务工作职能从记账核算转变为经营管理, 从事后静态管理转变为全过程、全方位动态管理, 财务工作作风从被动转为主动, 管理从自由松散转为全方位一体统一, 同时明确和突出工作重点, 狠抓目标管理、注重细节控制、夯实基础工作, 逐步实现由传统的粗放式财务管理体系向科学的精细化财务管理模式转变, 进而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另外, 还可以通过建立严格细致、切实可行的工作规范和督查机制, 细化岗位职责、健全内部管理控制制度, 实现从人治向法治过渡。

第四:提高财务人员的自身素质, 建立理财新观念。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不仅赋予了企业理财的权利, 同时也将现代企业理财置于瞬息万变、高度风险性的市场经济环境中, 这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财务人员必须建立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理财新观念, 财会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 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以适应财务管理工作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的需要, 维护财经纪律, 以身作则, 敢于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这里建议地堪单位要建立完善的财务教育培训机制, 重视培养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鼓励财务人员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终身学习, 不断“充电”, 自学成才。

如今, 许许多多的地质勘探单位, 已经走出国门, 开辟更大的市场, 他们正处于一个竞争更加激烈的市场环境之中, 如何求生存、谋发展, 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占有先机位置, 如何拥有最大的市场份额, 属地化之后, 如何更好更快地融入到地方经济。种种问题的答案, 都与地质勘探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息息相关。试想, 如果地质勘探企业财务管理环节控制薄弱, 就必然造成企业经济效益的底下, 企业资源的浪费等局面, 也势必会制约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使企业在竞争中难逃被动的命运。所以, 提高企业内部, 特别是财务管理的水平, 是企业本身增强自我竞争力的砝码, 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 为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提供最大限度的保证。同时, 这也是防范虚假财务信息和欺诈行为的有力盾牌。

参考文献

[1]吴小华.对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探讨.[J].2011.17

[2]傅崇志.吴志刚.对企业提高财务精细化管理能力的探讨.[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年6期

[3]王玉芝.关于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思考.[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1nian.24期

[4]王德志.国有地勘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06)

[5]如何加强地质勘探单位财务管理.审计与理财[J].2010.3

7.浅谈地质勘探企业成本管理 篇七

摘要:随着地质勘查工作的不断进步,研究其坑探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凸显出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坑探工程安全生产问题,提出了进行坑探工程的安全管理有效策略,并研究了在施工中必须做到的安全事项。

关键词:地质勘查;坑探工程;安全生产;管理

一、前言

作为地质勘查工作中的重要工作,其坑探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在近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其安全生产管理的实践水平,从而有效优化地质勘查工作的最终整体效果。

二、坑探工程安全生产问题

1.坑探工程施工组织混乱

我国在地质勘探工程安全管理方面有详细明确的管制条列,之所以事故频发,是由于施工过程中安全责任主体不明确,相互之间推卸责任,而导致管理工作上的松懈,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管理条例规范施工过程。我国地质勘探工程相关国家法规中明确规定:安全生产的管理的责任主体是地质勘查单位,其负责整个工程项目的各项工作安全运行。国家的这条规定很明确地规范了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主体方。

2.地质勘探坑探工程分包权限不明确

上文中提到,国家在坑探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责任方为地质勘查单位。但是在实际项目操作中,勘查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勘查设备并不是十分充足。勘探工程实际施工基本上是由矿权方分配技术人员和勘探设备,施工队伍采用竞标制度,由价格来决定施工队伍方,从而降低了施工队伍的人员素质要求,导致实际施工中勘查单位并没有很大程度上参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监管工作。在整个工作链中勘查单位只是负责地质技术部分,這与地质勘查单位所应承担的职责义务不符合,国家《关于贯彻执行〈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规范探矿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中规定勘查单位不得将项目承包给未经许可的单位施工,对于没有施工资质的勘查单位,可将坑探等施工项目转包给具有施工资质的勘查单位实施。

3.工程实施中的质量管理不严格

坑探施工相对于地质勘查工作的其他项目来说,其施工环境复杂,要求的设备种类多,对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都有着更高的要求。而对于具体施工中的质量管理,施工单位缺少全面的认识。在工程质量管理中,最常见的质量问题便是:施工单位只注重对坑道质量的控制而轻视了对施工其他环节的质量控制和管理,这对坑探工程会带来不同程度的质量安全隐患,便是千里长堤,溃于蚁穴的道理。坑探质量管理控制就是运用科学经济的方式,对坑探工程的坑道质量和各个施工环节的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测、控制和调节。工序主要包括坑道质量控制、工序质量控制和工作质量控制,其中工序质量控制是对坑探施工各个过程的质量控制,工作质量控制是指工程经济管理、施工技术、生产组织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等。其中每个方面的质量控制都缺一不可,只注重坑道施工质量控制而忽视其他方面是现今工程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进行坑探工程的安全管理有效策略

1.强化单位之间的沟通

从文章的上面部分我们可以看出,很多问题的出现一大部分都是因为工程施工单位和勘查单位缺乏必要的沟通而导致的。沟通不到位的后果就是单位与单位间的信息不能及时进行传递,对各种安全管理问题的报告也不能有效交流,使得安全管理工作有极大的局限性,安全事故发生也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措施解决。所以,只有加强沟通,才是团结各个单位的纽带,才能将安全管理工作普及到工程全员身上,让安全管理得到可靠的保障和必要的基础。在坑探工程中的沟通主要是以下面几种形式完成的:

(一)定期对工程施工和勘查人员实施安全培训,让他们熟知所有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和安全施工要求,并对工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种类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有个系统的了解,以便在安全事故实际发生时用最少的时间找到最佳解决方案,将事故对工程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

(二)在每个工程周期的例行检查中,汇总所有部门、所有人员的安全报告并将资料结合进行分析,加强不同单位或个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能够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予以排除。

(三)大力推广安全生产宣传,通过会议、资料、专家报告等形式逐渐树立起工程相关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将安全管理工作融入到他们的日常施工中。

2.掌握经济控制权

针对施工单位不听取勘查单位意见,对出现的安全隐患视而不见的问题,掌握其经济控制权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谁掌握了经济控制权,谁就能够推动其他单位主动进行安全管理工作,这是一种最为切实可行的办法。

在坑探工程施工中,勘查单位要对工程进行全程化的安全管理工作,这是一项复杂而又繁琐的工作,所以收取安全管理费是必须的。在缴纳了安全管理费之后,施工单位就会珍惜自己花钱买来的安全管理“服务”,主动配合安全管理人员工作以实现自己花钱的目的,同时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帮助解决安全管理工作上遇到的阻碍。

3.建立监督制度,加大监管力度

(一)事故发生前。这个阶段主要从勘查单位与施工单位正式签订合同开始,这个时候安全管理部门就要对合同内容进行详细认真的核查,确保各方面责任都落实到位才能继续下一步工作。然后在工程正式开工前,其设计方案要经过专业人士反复检验查看,并进行实地测量对比,看看是否各项数据都与施工现场吻合,确认无误后方可报送给国家法定部门进行审核,待其批准后再开始施工。

(二)事故发生时。在工程进行过程中,安全管理部门一定要定期对工程现场进行全面检查,并综合对比各个子单位传递过来的信息,争取将任何出现的事故隐患一一消灭,绝不给事故发生创造条件;如果在万一情况下事故发生,就要迅速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及时有效地彻底清除事故,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三)事故发生后。在这个阶段除了要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以后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借鉴之外,还要加强对一些事故易发区的监督,并彻底追查事故责任人,避免相同事故再次发生。

四、在施工中必须做到的安全事项

1.在进行工作之前,认真检查安全情况,如发现不安全因素,必须清除隐患后,方准施工。

2.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合乎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正确使用。

3.进入施工现场工作时,必须穿戴整齐、合体的工作服和安全帽。

4.上班前不得喝酒,禁止在槽、井内睡觉。

5.未经许可的非工作人员,不得随便进入作业地点。

6.人员入坑(井)应注意观察爆破地点各种标志、信号和来往车辆等。

7.在靠近居民点、人行道及放牧区施工的工程,必须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防止爆破、出碴等造成人身事故或损坏建筑物。工程完工后要及时进行必要的封填。

8.在较陡的斜坡上禁止同时上下施工。施工前,必须清除工程上部的松石,特别是对停工较久、解冻时期或雨后施工的探槽、浅井的帮壁,要仔细检查有无裂纹、松动和坍塌的危险。

9.机电设备的安装必须符合安全规定,防护装置必须齐全、可靠,禁止在机械运转时进行修理工作。

10.在生产现场必须备有急救药箱和存入一定数量的外伤和急救药物,必须备有灭火器材和灭火用具,并不准移作它用。

11.在有放射性矿床施工时,坑、井口附近必须设简易洗澡间、更衣室和烤衣房,不准将工作服等衣物带回宿舍。下班后要洗澡、更衣、吃饭前要洗手、漱口。

五、结束语

通过对地质勘查坑探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有赖于对安全管理涉及到的多项影响因素的充分掌控,有关人员应该从地质勘查工作的客观实际出发,研究制定最为符合实际的安全生产管理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李维景.地质勘查安全生产工作的挑战及其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0(17):88-89.

[2]王宏伟.浅谈项目施工中工程技术人员对安全生产的作用[J].科技资讯.2010(22):80-82.

8.浅谈地质勘探企业成本管理 篇八

1石油地质类型概述及作用影响

(1)石油地质类型介绍

①生油层。生油气岩是指能够产生天然气与石油的一类岩石,而生油层则处于其组成的底层。泥质岩与碳酸盐岩是作为生油层的两类岩性,其中富含有机质的暗色页岩、粘土岩以及泥岩是泥质岩的主要构成,而生物灰岩、沥青灰岩、隐晶质灰岩、泥灰岩以及豹斑岩则是碳酸盐岩的主要成分。上述两种岩性是最适合生物大量生存、繁殖、保存的地方,因而也被称为生油层最佳的环境。②储集层。地壳中的储集层集中而又广泛,想要成为储集层必须具备以下两点要求:第一,为了较好的容纳流质,必须有大量的孔隙;第二,必须要有过滤以及渗透流体的作用,能够使流体在其中流动。因此,储集层中主要由火山岩、碳酸盐岩、泥岩、碎屑岩以及变质岩等构成,其中又以碎屑岩以及碳酸盐岩最为重要。

a.碎屑岩储集层。砾岩与砂岩共同构成了碎屑岩,该储集层是最为重要的储集层,当前,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以上都是在该储集层中发现并获得的。与此同时,我国中、新生代陆相盆地的油气绝大部分也集中在该层当中。

b.碳酸盐岩储集层。石灰岩、生物碎屑灰岩以及白云岩等共同构成了碳酸盐岩,该层的重要性仅次于碎屑岩。将该层进行细分,又可以分为孔隙、溶洞以及裂缝三种。这里的孔隙类似于上文提到的碎屑岩中的孔隙,是指颗粒间所形成的小孔隙;溶洞则是指在溶解作用下扩大的孔隙,因而也将孔隙与溶洞统一称作孔洞;裂缝则是伸长的孔隙,这种孔隙不仅能够储存油气,同时也是一种流体的通道[1]。③盖层。盖层的作用我们从名称上就可以猜测的到,即防止油气渗透的隔绝岩层,其作用是阻止油气的溢散。盖层的好坏往往决定了储集层的保存时间和效果,可以说它的位置和范围直接影响了油气田的位置和范围。因此,在进行石油勘探时,对于盖层的勘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组成上看,盖层由泥页岩、膏岩、盐岩以及致密的灰岩构成,这些岩在结构上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孔隙度极低,这也是盖层作用的具体体现。

(2)石油地质类型的作用影响

上文进行了石油地质类型特点的介绍,这也是进行石油勘探前必须充分掌握的准备工作。为了保障石油勘探的整体效果,在勘探前都会对地质类型进行相应的判断,在此基础上再决定相应勘探技术的选用。通过不同石油地质类型的特点了解,勘探人员首先进行相应地质类型的判断,这一步骤极其关键,一旦没有对地质类型造成的影响进行准确的判断,将会导致勘探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相关人员应当对地质类型产生的影响有充分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高效、准确的进行石油勘探及勘探技术的选用,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与浪费,大大提升石油勘探的效率。

2油田区域特征对石油勘探的作用影响

(1)非常规油田区域特征及其影响新生代陆相盆地是现在已经发展起来的,该地层内富含烃源岩有机质且能够长期保存。其中心坳陷区是形成油气藏的有利位置,在坳陷盆地的中心发育煤系,煤层、泥页岩以及致密砂岩共生,普遍含气。长此以往,能够为后期形成大型地层圈闭合连续油气藏提供条件。同时,斜坡及前渊坳陷区特点使其促进大规模沉积构造的发育,进而形成砂岩气及页岩气,且盆地中心也有类似于斜坡区域的地质条件,因而也为砂岩气与页岩气的形成提供条件[2]。因此,在勘探此类区域的石油时,应当充分了解上述的油气藏的有利位置、特点以及条件,为此区域石油勘探提供有利的指向性作用,更加有利于石油勘探工作顺利、高效的进行。(2)常规油田区域特征及其影响由于大陆边缘地壳活动频繁,因而成为了良好的成藏条件。地壳运动导致膏岩层的发育,进而形成储盖层组合。克拉通正向构造区域是长期发育的古代隆起,其中的圈闭合构造在较早时就开始发育,并且长时间受到烃类的.供给,因而在后期就成为了烃类聚集的指向区域,使得最终形成了生烃排聚和圈闭组合。地球南北回归线内区域有着适宜生物生存、繁衍的良好条件,有机质丰富,最终形成了烃源岩。由于古特提斯洋发生了大规模的海陆更替,非洲地区由于地壳运动形成了烃源岩。海相油气烃源岩在陆棚及台内凹陷等,陆相油气烃源岩则在内陆盆地此类低凹区。因而,在特提斯构造区域发现了很多大型油田[3]。在充分了解这种常规油田区域的特征后,在进行该区域的石油勘探时应当能够准确的摸索和了解形成常规油田的地理位置,更有利于判断和发现此类油田,因而能够大大的提升石油勘探工作的有效性。

3结语

9.浅谈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 篇九

一、当前煤炭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员工缺乏成本控制意识,生产过程中不关心材料方面的消耗

煤炭企业的基层员工来源复杂,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经常会有员工认为成本管理和控制是企业领导或者是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跟自己没有多大关系,所以他们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不关心材料的消耗,造成原材料的浪费,并且企业成本管理模式与企业的实际生产消耗也存在相互脱节的情况,生产员工只关注产品规格和产量,不重视生产过程中材料的损耗,这也滋生了生产材料的浪费,成本往往超出预算。

(二)可重复利用材料回收率较低

生产资料是煤炭企业成本构成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却存在着材料重复投资问题,有很多的可回收材料在生产过程中被损坏、掩埋,导致了严重的材料浪费问题。煤炭企业在生产原煤过程中,是由生产工人借助对应的工具将原煤输送到地面,在这个过程中并不会消耗太多的材料,也就是说材料成本不是原煤生产的主要成本,而且这些材料还都是可重复多次利用的,但是,由于现场施工管理时缺乏严格的材料监管制度,这些可回收的材料存在着随意放置的情况,容易丢失、损坏,因此回收率的低下就造成了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

(三)不重视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管理

在煤炭企业生产成本管理工作中,通常只重视事后的成本管控,而忽视了事前、事中的成本管理与分析,对于生产过程中已经产生的材料费用、人工费用、行政费用等分析和管控较为细致,但是在生产设备利用效率、煤炭回采率、劳动生产率等方面的分析和管理则存在不足,而这些因素又恰恰都是需要计入到每吨煤的折旧费用当中的。例如,当劳动生产率较低时人工成本就会增加;电力设备空转、工人私接电线时用电量就会增加,这些现象都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二、战略视角下企业成本管理的原理

(一)战略视角下成本管理的基本原理

战略视角下的成本管理是基于战略发展目标优先的成本管理思想,这种思想要求成本控制工作必须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相互匹配,将成本管理理念和方法融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当中,将成本管理与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捆绑起来,从而使企业在竞争能力和成本管理工作中获得最佳的效益。

(二)战略视角下成本管理的对象

战略视角下成本管理的直接对象是企业的生产成本,与传统的生产成本定义不同的是,战略视角下的生产成本是企业在整体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资源的综合利用,是对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综合提高。

(三)战略视角下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

战略视角下的成本管理工作复杂高深,笔者结合本文的内容简要介绍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1)成本定位分析

是指企业在合适的战略目标定位基础上根据实际的战略发展需求,采取与企业相适应的成本管理控制方法,它为企业的战略目标的达成提供对应的支持和服务。

(2)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上的每一项价值活动都会对企业最终能够实现多大的价值造成影响,价值链分析就是要在深入行业价值链的基础上,通过对它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权衡其中的利弊,从而求得最佳的战略方案。

(3)成本动因分析

成本动因是使得煤炭企业产生生产成本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成本动因的确定,其核心在于合理的确定成本动因,并以此为依据对不同费用进行分配,将产品的实际成本体现出来;另一方面是成本动因的分类,可以根据企业发展的战略需要将成本动因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来区分管理。

三、战略视角下的煤炭企业成本管理建议

(一)树立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思想

首先,树立科学的战略目标理念。煤炭企业的经营发展必须以长远发展为基础,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这需要以科学的战略目标作为基本导向,对生产成本进行管理,同时还要正确地处理好成本管理与企业发展之间的联系,以成本管理战略目标的需要为指导对成本投入进行监管,使成本与企业之间的收益相匹配。

其次,树立最佳效益观。战略视角下煤炭企业的成本管理必须以最佳成本效益观念作为基本支撑,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核心,充分分析投入与产出比,保证所有投入的必要性与合理性,通过控制成本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投入比。

第三,树立整体控制思想。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合理拓展成本管理的范围来分析与煤炭企业生产密切相关的不同成本要素,这也是煤炭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如模糊成本、边际成本、可避免成本等,因此,战略视角下的煤炭企业成本管理应该以整体控制思想为指导,对影响企业生产成本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管理和控制,做好协调工作。

(二)构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体系

首先,构建合理的成本管理控制系统。煤炭企业的成本管理控制系统必须与企业的实际组织结构相适应,通过赋予各个职能部门相对应的管理责任,使得企业成本控制总目标能够合理的分解到各个部门,从而进一步明确各个岗位的管理职责与范围,以统一管理和考核的方式实现权、责、利的相互统一。

其次,采用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利用科学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能够将先进的管理技术应用到成本管理系统中,从而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成本计划、预算和考核进行控制,并且还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成本管理经验,让成本管理工作系统化、科学化。

第三,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通过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处理的精确度,从而增强企业物流等各个环节对战略目标的响应速度和调整能力,所以,现代煤炭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建立对应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

(三)制定企业战略成本管理责任制

成本管理责任体系是落实企业成本管理的主要途径,在制定成本管理责任体系的过程中,应该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制定技术分析制度。要做好年度月份的资金、材料、设备等投入的预算工作,充分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企业的各项工程进行对应的技术分析,在事前做好相应的成本研究工作,最大程度减少资源浪费。

其次,制定指标责任制度。这要求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根据掘进、回采、开拓等生产环节中实际物资的消耗情况和影响成本的各项指标因素确定相应的成本考核指标,并将之纳入到企业的目标成本管理体系中,在成本管理目标落实过程中还要根据岗位实际工作进行成本目标分解。

10.浅谈地质勘探高发事故模式 篇十

摘要:地质勘探工作是满足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需要而进行的调查研究的相关工作,工作内容从矿产到岩石,从地貌到岩层结构不等。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事故,涉及到人身和生产安全,其中的高发事故主要有触电和车辆伤害两种,本文将对这两种事故高发模式进行探讨,并对于如何降低事故的发生进行思考。

关键词:地质勘探;高发事故模式;车辆伤害;触电

地质勘探工作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又称为地质勘查工作,是服务于国民经济,保证国防安全,发展科学技术的关键。其工作内容主要是特殊地区,工作对象是对特殊地区的矿产、矿石、岩石、岩层、地貌等进行综合性的勘查与研究。当前,我国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对于矿产的需求与日俱增,对地质勘探工作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越来越精细,其工作内容和涉及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展和延伸。

不过,由于勘探工资的专业性,难度很大,工作中的相关管理工作也不尽完善,甚至滞后的,这就使得勘探工作中的人身和生产安全难以得到保证。我们可以说,地质勘探工作时高危行业,是对安全性有着更高要求的行业。本文从地质勘探事故的统计入手,探讨事故的高发模式,并分析如何降低两类事故的发生,以期对这项工作的提高做出有益思考。

一、地质勘探高发事故的数字统计

为了研究地质勘探高发事故的主要模式,我们掌握一定数量的数字统计,才可以再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分析,并研究其影响因数。为此,我们华北某地近30年的地质勘探统计数据为基础,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的要求,对我们所掌握的数据进行再分析。分析后我们发现:地质勘探发生频率比较高的是物体打击、触电以及车辆伤害,所占的死亡人数是总数的80%,比其他类型的事故高出很多。需要特别提到的是,车辆伤害频发于每年二月到三月,触电伤害频发于七月到九月,从十月份开始到次年一月,其他类型的事故则都有所降低。

二、地质勘探高发事故的模式分析

根据上述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地质勘探的多发事故有其相应的多发时间和多发特点,在此基础上,研究其高发事故的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最大限度地避免同类事故的发生,将工作伤害降低到最小程度,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一)触电伤害事故模式分析

地质勘探过程中的触电伤害事故是最为常见,也是伤害最大的一种,其发生的模式特点可以总结如下:

1、地质勘探工作有其特殊性,其工作地点一般都是条件艰苦的特殊的地区,如大草原,大戈壁等等。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一般很差,不能满足基本的工作用电需求。因此,工作人员往往需要自带钻探设备的供电源头,也就是基本的发电机组。这些设备一般很重,结构复杂,使用和维修都比较困难,特别是在特殊环境的使用过程中,很可能由于天气、地貌、湿度等因素导致电缆的破坏、机器的故障。一旦这些安全隐患不能得到及时的排除,就很容易发生相应的安全事故,导致触电等工作伤害。

2、常用的发电机组在正常使用中,如果保养得当,发电机组是相对安全的。但是,由于地址勘探工作往往需要在条件艰苦的野外作业,在施工用电过程中,对其安全规定缺乏强制性,管理松散不足。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触电事故的高发。

(二)车辆伤害事故模式分析

地质勘探过程中的车辆伤害事故的伤害程度很大,发生频率也很高,其发生的模式特点可以总结如下:

1、地质勘探工作离不开车辆作业,在这项工作发展过程中,车辆的使用并不是一直合理的。在行业体制和资金投入的影響下,再加上勘探工作环境的限制,地质勘探队伍的车辆队伍非常落后,基本不能满足基本的勘探工作需求。即使是已经投入使用的勘探车辆,其使用状况和维修状况都并不理想。在野外工作中,常常发生车道与安全要求不符,只能够让运送设备到勘探现场的车辆从普通车道经过。并且,在运送过程中,往往是工作人员和设备混杂混装,工作人员并没有提供相应的的保护措施,这样的方式本身就会为安全事故的发生提供温床。

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勘探工作的规范化,勘探队的车辆配备无论是从车辆本身还是从车道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勘探车辆的使用中,基本可以做到使用专用的安全车道,运载过程中也会与人员分离,保证运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尽可能地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对于超载、违章、超速、违章等情况都加以严惩。可以说这些方面的提高,为减少车辆安全事故的发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过要彻底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还需要更加严格的规定制度和更加先进的车辆管理标准。

三、降低触电和车辆伤害事故发生的措施

(一)触电伤害事故

不同的因素对于触电伤害事故的影响程度也是不同,为了尽可能地减少事故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对于地质勘探工作中的电气使用要定期进行严格的检查,执行相应的电气设施和设备操作规程,并按照检查周期的规定及时进行检查,排除掉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减少触电事故的发生。

2、尽量使用其他方法代替人工带电。要将工作人员与电气设施的直接身体接触降到最低,尽量提高正常带电作业的安全性,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3、提高应对恶劣气候条件的能力。上文我们提到,地质勘探工作经常在比较艰苦的环境下作业,这些特殊地区的气候条件一般比较恶劣,给勘探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需要特别提到的是,气候条件中的雷电、静电,以及特殊气候环境带来的高温、潮湿、腐蚀等,都会对电气设施造成损害。这些损伤有的是显性的,有的却是隐性的,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发现,却是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我们需要提高应对恶劣气候条件的能力,将电气设施设置在气候条件最适宜的地方,并选择安全度高的电气设备。

4、严格使用安全防护用具。在触电事故中,有很多情况是可以避免或者减少伤害的,但就是由于工作人员没能做好相应的安全防护,严格使用安全防护工具,导致伤害的加剧和不可避免。因此,我们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的条件下,还要正确的、严格地使用安全防护用具,并且要保证这些用具的使用性、工作性,对于受损的用具要及时维修或更换。

5、作业之前要反复检查,排除任何漏电的可能。很多触电事故都是由电线老化、损坏,或者是设备本身外壳漏电,这些情况在作业之前没能检查出来,导致触电事故的发生。

6、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不管是直接接触电气设备的工作人员还是非工作人员,都要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增强自救和他救的能力。

(二)车辆伤害事故

不同的因素对于车辆伤害事故的影响程度也是不同,为了尽可能地减少事故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坚决杜绝车辆超载。要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交通法律法规,在正确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的情况下,特别注意要杜绝车辆超载的情况发生。行车之前要对车辆的载荷进行反复确认,保证其载重是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一旦发现行驶中的超载车辆,要及时制止,并给予相应的惩罚,加大对车辆超载检查监督力度。

2、排除车辆故障。勘探工作中所用到的车辆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包养,一旦发现安全问题要马上停驶,并尽快进行维修。对于曾经发生过事故的车辆,在维修结束重新投入使用后,仍然要定期进行返厂检修。同时,要加大对于汽车管理和维修人员的培训。

3、防止车辆违规载人。要避免勘探设备的运送过程中混乘工作人员的问题,不能为了省事而麻痹大意,严禁在运输车辆,尤其是运送起重机器等大型装备的运输车辆中搭乘无关人员。

结语:

从上文我们可以知道,地质勘探工作有其特殊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即一些事故,涉及到人身和生产安全,其中的高发事故主要有触电和车辆伤害两种,本文对这两种事故高发模式进行了探讨,并对于如何降低事故的发生进行思考,以期对这个问题进行有益思考。

参考文献:

[1]范立青.地质勘探安全生产工作的思考与对策[J].安全环境工程,2010,4(5).

[2]周军营.浅谈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管理[J].西部勘探工程,2011,2(3).

上一篇:人事合同及考勤管理表下一篇:感恩老师的真实故事:爱在昆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