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林保护工程的作用

2024-08-28

天然林保护工程的作用(精选8篇)

1.天然林保护工程的作用 篇一

夏玛自然保护站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责任制落实情况的自查报告

各位领导、同志们:

二○○九年是全面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年。一年来我站在祁连山保护区管理局的正确领导下, 在林区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森林资源管理这个中心,以签订的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为目标,求真务实,严格要求,扎实苦干,保证了天然林资源管护、森林防火、国家重点公益林建设、科教宣传、种苗产业等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保持了自建国以来无森林火灾、森林资源好成绩。根据保护区管理局《关于2009自然保护区各项工作进行全面检查考核的通知》,我站及时组织了由站领导、派出所、财务、业务、办公室组成的自查小组,利用20天时间对天保工程责任制及国家重点公益林建设管护落实情况,通过听汇报、看现场、查记录、访群众、提问题、搞测评等方式方法,客观公正,事实求是、逐项逐条地进行了全面、认真、细致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天保工程工作完成情况

1、执行能力建设

根据我站实际和人员变动情况,年初及时调整了天保工程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人员,重新划分了管护人员责任区,层层签订责任合同,实行三级合同管理,即保护站站长与分管天保工程的领导签订项目责任制,分管领导与管护站长签订分块责任制,管护站长与管护人员签订包片责任制,将辖区内的338560亩林业用地(其中:有林地130651亩,疏林地2197.5亩,灌木林地201907.5亩,未成林造林地2392.5亩,宜林荒山荒地1162.5亩,苗圃地249亩)的管护工作,因人制宜分不同工程类别(天保工程311362亩,重点公益林27198亩)以合同的形式分别签订给七个管护站的32名管护人员进行管护,管护面积落实率、签订率达到了100%。对全站范围内的9座公示牌和43座宣传碑、牌都进行了更新和刷新,做到了设施齐全完整,字迹清楚美观大方,起到了良好的公示和宣传效果。

天保办配备了专职人员进行工程管理,购臵了微机、办公桌、档案柜,实现了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档案资料收集齐全完整,做到了森林资源管护责任书、天保工程人员信息卡、职工花名册、自查报告、资金管理、工程建设、资源变化数据统计、病虫害调查及防治情况按分类专柜存放。天保办及管护站的图、表、制度健全,并张贴上墙。根据保护区管理局责任制及下发的文件要求,各项工作做到了认真调查、统计分析、仔细填写,及时用电子邮件、信件、电话等方式上报了各种报表和各种材料,并收集整理归档。

2、科研宣教

职工培训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德为先、业为重”的原则,狠抓了职工队伍的培训教育。制定了严格的学习制度,利用一切有利时机进行职工的教育培训,在五、八月份站上举办了职工集中培训学习班三次,参加106人(次),一次是保护局在我站进行了东部各站业务培训,局防火办、森防站、天保办、经营科等科室领导为东部各站业务人员和我站学员分别讲授了《新森林防火条例》、森林病虫害防治、封山育林规程、公益林补偿等专业知识。后两次培训班由站业务和派出所人员分两批对管护员进行了政治理论、法律法规、林政执法、公益林补偿、林学、森林资源管护人员必读等内容的培训,教育面达100%。在年终总结会期间再举办一起,并进行了考试,将考试成绩纳入责任制兑现,以此激励职工自我加压,努力学习。通过检查,全站管护人员学习笔记和学习内容都达到了天保责任书的要求。

林业宣传。首先通过在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县广播局制作VCD光盘等途径对天保工程、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偿及林业建设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报道,提高了祁连山林业在全国、全省、全市及河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知名度和声誉。目前已有22名职工在省、地、县报刊杂志上发表有关林业的文章7篇,其中在《中国林业》发表论文2篇,《农业科技与信息》发表论文1篇;在《祁连山自然保护》上刊登了宣传稿件6篇。

林业科技。保护站与天祝县病防站主持完成了《祁连山东端水源涵养林主要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措施研究》,经省、市专家评审,该项目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有望获武威市科技一等奖;有一名同志参与完成了《天祝林区鼠害综合控制技术措施研究》获武威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护林防火宣传。采取制作宣传牌、宣传门、张帖标语、发放护林公约、播放电影、登门串户宣传等多种形式,灵活多样地在林区和近林区进行宣传,以提高农牧民群众森林资源保护意识和爱林护林的自觉性。制作护林防火宣传年画2500份。发放给了当地群众及学校等单位,共印制和发放护林防火公约、保护区法律法规、天保公益林建设工程的重要意义、野生动物、禁种铲毒等宣传材料 2469份,书写永久性护林防火宣传标语 207条(幅),建立护林防火宣传门 7个,出动宣传车辆 37车(次),受教育群众1852人(次),召开各种群众宣传会议40场(次),受教育群众2623人(次),登门串户宣传2763户(次),受教育群众11553人(次),电影宣传2场次,受教育人136人,组织学生参加林业法律法规及防火常识竞赛7场(次),参加人326人(次),宣传教育面达100%。对林区内的重点人员及单位签订护林防火责任合同318份。与东西大滩两乡共同印发了告农牧民群众一封信 2500 份,发放给了当地的农牧民群众宣传有记录,发放宣传资料有登记。值得一提的是东泉资源管护站在搞好常规宣传的同时,宣传工作结合实际,今年创办了护林防火宣传栏,黑板报半月更新一次,切实做到了内容新,宣传有特色,有声势,效果良好。

3、资源管护

林地管理。一年来,积极广泛地向林区群众宣传林地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群众保护林地的自觉性,有效地保护了现有林地资源,特别是今年我站严格按照《关于印发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集中开展征占用林地清理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关于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征占用林地清理整顿和自然保护区宣传等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的通知》精神和要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对全站范围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摸底,同时10月份结合天保责任制执行和落实年终检查,再次对征占用林地进行了调查,经两次检查,林地没有发生流失、逆转,无乱采乱挖和毁林开垦破坏植被的现象,无乱占和征用林地的现象。

野生动物管理。通过广泛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和《野生动物保护条例》,提高了群众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意识。全林区无圈养的现象。并严格要求管护人员将每天巡山查林时发现的野生动物详细记载在巡山查林记录本上,以便掌握野生动物的发展动态。

巡山查林。全站森林资源具体管护人员共24人,截止十月底巡山查林共4568 天(次),每人每月平均在20天(次)以上。管护站长对管护人员填写的巡山查林记录进行了考核并签字,将每月的巡护工作情况按规定的时间报送到保护站,由森林派出所和分管领导进行检查,并注明了检查意见。通过检查,巡山查林记录记载详细,内容完整,对有关问题处理正确。为保证巡山查林及时、认真、准确,做到管护人员对管护区范围和资源底子清楚,林情、山情、社情熟悉,保护站每月定期不定期进行督查,各站每月都有督查记录,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并填入督查记录要求整改,下次督查时查看整改结果。做到了督查有力,工作有效。

林政案件。至十月底,全站共发生林业行政案件41起,查处案件39起,查处率95%,结案率100%。并按要求每月按期上报林政案件报表,内容真实、数据准确、可靠。本无上级督察督办和通报的案件。

资源档案管理。森林资源档案实现了微机化管理,做到了图、表、卡与现地一致,并按管护站上报的森林资源消长变化报告单及保护站的各项营林生产工作引起的资源变化情况及时登记,认真分析,准确更新,按时上报。

野生动植物调查。按照管理局的安排,成立了野生珍贵濒危动植物调查、野生动物调查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并专门指定一名技术人员负责两项工作,从今年4月初着手到8月,技术小组克服困难,从浅山区到脑山区,从有林地到高山灌从、草甸逐个都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工作,积极完成了本林区内野生珍贵濒危动植物调查、野生动物调查工作,并按时向管理局进行了上报。

标准化资源管护站建设。我站按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标准化资源管护站的标准要求对西大滩资源管护站进行了建设,该站现已达到标准化的要求,并向管理局申报验收。

4、护林防火

护林防火组织及设备准备情况。严格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强化以“防”为主,召开会议,及时传达了各级护林防火工作会议精神。在进入防火期前,保护站与地方政府、机关单位协调,由地方政府牵头充实完善了护林防火组织,护林站与所辖林区的村组协调,整顿、完善了护林小组和义务扑火队。辖区共成立护林防火委员会2个,42人组成;护林小组17个,163人组成;义务扑火队17个,410人组成。充实完善了各种规章制度并全部上墙。做到了分工明确,制度完善,责任到人。恢复了火情瞭望哨点15个,固定专人看守,并给每个资源管护站配备防火拖把15-25把,铁锹人手1把,通讯、防火工具设施配备到位。进入防火期,通讯工具、防火设施保证正常运行,值班人员24小时不脱岗,站督查组定期不定期进行督查。严格了森林火情火灾报告制度,并及时准确上报了各种报表。

居安思危,紧抓防火演练和宣传不放松。今年9月26日,与西大滩、东大滩两个乡联合,由两乡领导、站领导组织,16名半专业化森林消防队员参加,分别在西大滩乡的坝堵村和东大滩乡的圈湾村开展了半专业化森林消防队扑火实战演练,并召开了群众会议,宣讲了新修定的《护林防火条例》,同时组织当地中学生身挂护林防火标语,手持彩旗在东、西大滩乡所在地进行了声势较大的护林防火宣传,天祝县广电局派记者进行了全程录像,并制作了VCD光盘,且在天祝县和武威市进行了新闻和专题报到,通过实战演练和宣传,全面提高了半专业化森林消防队实战能力和当地群众及社会各界的护林防火意识。全年未发生森林火警、火灾。保持了建国以来无森林火灾,多年来无火警的好成绩。

防火设备管护。为方便防火器械的使用和管理,建立了防火消防物资专库、专柜,由专人管理,制定了森林消防设施设备管理制度,消防物资帐物相符,物品摆放整齐有序,由管理员经常进行维修保养,调试正常。杜绝了消防设施装备外借、私用、乱放、丢失、损坏的现象。设备完好率达到了100%。〈二〉、重点公益林管护

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共27198亩,林业区划属39—47共8个林班的148个小班内,地类全为有林地。

1、宣传工作。今年初,组织召开了重点公益林补偿工作专题会议,进一步强调了重点公益林管护的重要性。在重点公益林地段的交通要道口设立了大型的宣传牌3座,对公益林建设项目进行了立碑公示,在管护区设立了重点公益林界牌6块。在保护站和东大滩资源管护站对管护人员进行了公示,明确了管护责任;在公益林补植、抚育区及公共管护项目区分设立了标志牌,对建设项目进行了公示。利用报刊、杂志、制作VCD光盘等方式对重点公益林管护建设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报道。采取制作宣传牌、宣传门、悬挂防火警示牌、书写墙头标语、发放护林公约、登门串户宣传等多种形式,灵活多样地在工程区进行了护林防火宣传,以提高农牧民群众森林资源保护意识和爱林护林积极性。

2、机构建设和制度建设。成立了重点公益林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配备了专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工程化管理,明确了责任,做到了分工细致。建立完善了重点公益林管护、资金管理使用、人员考核奖惩、资源档案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在保护站和东大滩管护站上墙公示。

3、技术档案的建立。在公益林办公室购臵了微机、档案柜,2004年以来的档案资料全部收集齐全完整,做到了文件材料,管护合同、管护人员信息卡、补植抚育资料、资源变化数据、林业有害生物调查及防治资料按分类专柜存放。建立了公益林管理系统,森林资源档案实现了微机化管理,做到了图、表、卡与现地一致。

4、公益林管护落实情况。根据重点公益林管护合同的要求,对从事公益林管护的8名管护人员,采用了三级签订管护合同的办法,将管护任务落到了人头,靠实了责任,管护合同、管护区域分布图与现地完全一致,合同签定率达成100%。护林员证件的配发率达100%。加强了管护力度,公益林管护人员2009年巡山查林每人每月平均在20天(次)以上。巡山查林登记记录翔实、可靠,详细的记载了森林的健康状况,野生动物活动情况以及人为破坏情况,为准确的掌握森林资源发展变化,提供了可靠的资料。每月管护站长对管护人员填写的巡山查林记录进行检查并签字,再将巡山查林记录按规定时间报送到保护站,由森林派出所和分管领导进行审核,并注明审核意见。根据平时的检查、督查,结合年终统一考核,对各小班抽点检查,按保护站考核办法及考勤考核制度进行考核,决定奖惩。经考核,公益林管护人员全部合格。为有效地保护公益林区的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狠抓了打击破坏森林的违法犯罪活动,无乱占蚕食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现象。发生毁林案件3起,破获了3起。通过处罚,以案说法,教育了群众,稳定了林区的治安,公益林管护效果明显。

5、公共管护。按照公共管护的要求建立了防火消防物资专库、专柜,由专人管理,制定了森林消防设施设备管理制度,消防物资帐物相符,物品摆放整齐有序,由管理员经常进行维修保养,调试正常。杜绝了消防设施装备外借、私用、乱放、丢失、损坏的现象。设备完好率达到了100%。根据上级下达的任务,定期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及防治工作,购臵了必要的监测设备。在重点公益林区有害生物应施监测面积27198亩,实施监测27198亩,监测覆盖率达到了100%。对2块病虫鼠害监测固定标准地用GPS进行了复设。各种病虫鼠害监测及防治报表做到了及时上报,上报准确率100%。

6、补偿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本着“用好钱、管好林”的目标,根据《甘肃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实施细则(暂行)》的管理要求,及时制定了生态公益林资金管理办法,科学筹划,合理开支,逐步实现了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公益林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单独建帐管理。会计核算规范,科目运行得当,原始凭证取得真实,严格实行站长一支笔申批程序,资金使用合理,及时到位符合支出要求,财务数据真实可靠。及时发放了管护人员的劳务费,公共管护支出按规定使用,资金支出规范,无违纪违规现象发生。

(三)、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检疫及防治

为了有效监测和控制林区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我站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一是按照要求选取有代表性的地域设臵固定标准地六块, 对云杉嫩梢害虫、云杉多露象甲、云杉叶锈病、中华鼢鼠进行了常规的监测预报;二是定期开展有害生物监测调查,监测覆盖率达90%以上,截止目前全年共发生森林病虫鼠害面积0.2788万亩,发生率2.1%。其中云杉嫩梢害虫发生面积0.2668万亩(轻度发生0.2213 万亩,中度发生0.0455万亩),中华鼢鼠发生面积0.012万亩,危害程度为轻度。全年无成灾面积,测报准确率为100%,种苗调运检疫率达100%。三是坚持检疫申报制度,就所有调运的苗木向局森防站进行了报检,就辖区生产建设工程调入林区的木材等林副产品进行严格的检疫检查,调运检疫率达100%,产地检疫率达95%以上;四是按时上报各类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报表,建立健全测报资料档案;五是加强对一线管护人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知识的培训。

(四)加强封山育林建设和管护工作

今年局下达我站天然林保护工程封山育林项目4000亩。依据国家封山育林技术规程,作业设计,作业批复,严格把关,规范操作,工程化管理,封山育林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及时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封山育林工作,并与技术员、管护员签订合同,明确任务,将责任落实到人头、山头;二是技术管理到位。在封山育林建设中工程技术人员全过程质量监督,全方位指导施工工作,在封育区四周边界架设钢丝围栏8250米,用围栏桩1100根,设臵砖混结构永久性大型封育碑1块,设臵水泥宣传牌2块,圆满完成了封山育林围栏、标牌等防护设施的建设,三是管理措施到位。固定专人对封山育林的管护,并签订责任合同,落实管护责任,使封育区达到了“四无一好”。四是积极协调解决好林牧矛盾。解决好因封山育林而造成的林牧矛盾是搞好封山育林工作的前提,今年我站突出加强对牧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耐心细致的做思想解说工作,从主观上制止了牧民群众在封育区偷牧等违禁行为。五是检查验收到位。对封山育林区分半年和年终进行检查验收,对出现的问题,随查随纠正,合格一处验收一处,切实保证了封山育林质量。

(五)、资金管理

在抓好其它工作的同时,狠抓财务管理,严格按照《天保财政资金管理规定》、《林业重点生态工程资金管理办法》、《甘肃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实施细则(暂行)》等,做到了天保和公益林补偿资金分别专户存储,专款专用,本无外借、挤占、挪用、串用项目资金现象,做到了会计科目正确,单独建帐,核算及时、准确、真实。不断加强财务人员对《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相关制度以及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财务工作能力。会计、出纳持证上岗,财务制度健全,原始凭证齐全,会计档案装订及时、规范,帐帐相符、帐表相符。职工的基本养老参保率达100%,基本养老保险金发放率100%。资金支出规范,无违纪违规现象发生。

(六)、护林防火会议及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

一年来,我们把护林防火工作放在全站的首要工作来抓,及时把各级政府及管理局护林防火会议和文件精神传达落实到了站属各单位,并积极与辖区内的东、西大滩乡政府联系,并借乡镇造林及天祝县护林防火检查的机会,站领导积极配合及时与两乡领导安排布署了近期护林防火工作。准备在十一月份召开夏玛保护站护林防火联防会议。

(七)禁毒工作

一年来,在地方禁毒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下,认真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全面贯彻落实“无毒、防毒、保净土”的方针,把禁毒工作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保持林区秩序稳定的一项重要任务狠抓落实,并成立了禁毒工作领导小组。与天保工程一样实行三级签订责任书,制定了相关制度,做到了目标明确、责任到人、落实到位。

禁毒领导小组对本辖区内的48个林班919个小班和17个行政村3185户农户进行了一次“有毒禁毒创无毒,无毒防毒保净土”的摸排调查工作,通过调查无一户种毒,无一人吸毒。并在摸排调查的同时在全林区范围内开展了一次“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不让毒品进我家”、“珍惜生命青春发扬”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发放护林防火公约的同时发放了禁种铲毒的宣传材料2469份,宣传面达100%。广泛全面的宣传使每个职工和广大农牧民从思想上认识到了毒品的危害性,既保证了内部人员不吸毒,又防止了他人在林区种植毒品,从而净化了林区生态环境,进一步稳定了林区社会秩序。

加强情报信息上报工作,组织力量对重点区域、地段进行踏查,继续坚持春抓禁种,夏抓踏查,秋抓铲除,冬抓宣传工作,资源管护人员把了解掌握林区毒品种植情况做为巡山查林的重要内容,加强对进入林区暂住的外来人员管理。为防止他们发生吸、贩毒行为,对外来人员进行造册登记,了解掌握人员最新动态,发现异象及时报告,有效地巩固了林区禁毒成果。为创建一级无毒林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八)防火二期建设项目及基本建设

1、直沟护林防火检查站建设。根据甘祁护(2009)57号文件精神,我站对项目加强组织领导,对项目建设精心安排。在东大滩管护站管辖的直沟护林点,修建护林防火检查站一处,计 100m,总造价12万元。该项目管理局投资5万元,站自筹7万元。由武威市凉州区宏基建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负责承建,于2009年5月25 日开工,于2009年6月25日竣工(施工有效期 31天)。

整个工程从开工到完工,我站按设计要求与工程队签定合同,并指派专职检工人员,严格按预算、按合同施工要求和图纸施工,按进度付款。工程完工后,我站组织有关人员,对工程进行了初验,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提出了修补意见,经施工单位进行修补后,我站再次组织甲、乙双方有关人员对该工程进行了验收。通过验收,我们认为:以上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标准,初步同意验收,认为符合设计和所签订的合同要求,达到质量标准,请保护局验收。

2、基本建设。为了彻底改变资源管护站、天保办、森林派出所的办公条件,自筹资金5万多元购臵了8台内存1G以上的电脑8台,森林派出所配臵了笔记本电脑1台,同时给办公室配臵条幅打印机1台。并于今年9月投资 2万元,对保护站6间因屋面木料腐朽的房屋进行了维修。

2(八)、其它工作

为加快林业建设步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我站积极配合当地政府,从宣传、规划、设计、苗木提供、技术指导等方面进行了大力支持。共计完成造林320亩,成活率达85%以上。对26座塑料大棚中的红提葡萄进行了技术跟踪服务。

二、主要做法及措施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 将天保工程作为保护站工作的中心和重点,成立了由站长任组长的天保工程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统一安排部署,建立并逐年完善了天保工程森林资源管护责任书。今年,根据保护区管理局责任制的修改情况,我站及时参照对责任制进行了深化、量化、细化修改。根据上考核结果,今年对职工队伍重新进行了调整安排,根据资源管护难易程度和管护人员的实际情况,重新划分了责任区,按要求分三级签定了天保工程管护责任书,把每项工作都落到了实处,全站上下做到了管护人员、地块、责任、奖惩“四到位”。形成了目标明确、职责清晰、考核严格、奖惩分明、配合协调的管理机制,确保了天保工程各项管护措施的全面落实。

(二)、强化宣传,不留空挡,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面对护林防火形势仍然严峻的客观现实,我站坚持多年行之有效的经常宣传和在防火期重点宣传的方法,始终将宣传教育作为搞好护林防火的基础工作常抓不懈。在宣传工作中做到了“五有”:即每家每户墙上有一份护林防火公约,在全林区的交通要道有护林防火宣传标牌,进入防火期和春节前后有宣传车在进行宣传,每个管护站有学生组成的护林防火宣传队,林区居民点有护林防火及天保工程的宣传标语。特别是今年以来,我站在充分利用原有的召开会议、登门串户、张贴标语、订立公约、出动宣传车等多种宣传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宣传途经和方式,借助多种媒体,突出重点,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大造声势,扩展广度,下延深度,使宣传深入人心,使天保工程、公益林补偿的各项政策措施得到林区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广泛认知,使群众的资源保护意识显著增强,在工程区营造出了森林资源保护的良好舆论氛围,使工程区的人与自然相处更加和谐,使森林的管理者与林区群众关系更加融洽,给天保工程及林业态生建设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

(三)、强化措施、预防为主、确保森林资源健康安全 一是依托先进技术提高资源保护质量。在各管护站大力推进了GPS等新技术在资源管护和监测预报中的应用,提高了巡护质量和效果。进一步加强了森林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提高了有害生物的监测覆盖率和监测率,有效预防了主要有害生物对森林资源的危害。

二是依托国家政策强化资源保护。认真落实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管理的通知》,全省森林防火及有关会议精神,今年结合各类专项行动斗争,加大力度开展林政案件查处工作,确保了森林资源的安全。

三是依托现有的联防机制加强森林防火。充分发挥已经建立的“双线四级”和行政负责制的管理机制,积极与乡镇、村组联合开展资源保护工作的联防联动和整体防御工作。按照“层层组建一个联防组织,每年召开一次乡村会议,每年鉴定一次责任书,制定一个防火预案,制定一份操作性强的措施”,这“五个一”的要求,全面安排部署森林防火工作。

(四)、加强管理,严格要求、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强化宣传,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提高林区群众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和自觉性。

强化措施,狠抓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坚决杜绝森林火警火灾,加强林政管理,使林地、林木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切实有效保护。

提高认识,逐步建立和完善非法植毒防控体系,确保林区无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现象,全面做好林区禁毒工作。

强化学习,切实提高林政执法水平,做到亮证执法、公正执法、廉政执法、文明执法。

创新思路,促进产业开发稳步发展。巩固现有经营项目,积极论证、开发具有发展前途的产业项目,增强发展后劲。

(五)、鼓励引导、注重素质,切实提高了职工的素质教育 为了进一步提升保护区建设的管理水平,我站把加强职工教育、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作为保护站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按照集体组织学习、函授进修、个人自学“三位一体”的理论学习格局,坚持把职工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大力开展以人为本,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素质教育。一是紧扣时代变化,认真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坚持不懈地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二是扎实有效地开展职工培训教育,努力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三是深入开展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四是继续鼓励职工参加全国自学、函授的本科和大专学习。以提升职工的学历水平和文化素质,着力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骨干。五是在职工队伍中采取“学、比、查、评”四项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挖掘了潜在的本能。

三、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上级的期望还有不少差距,前进中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收自支工作人员占全站人员的1/3,保护站办公、生产生活经费短缺,无法按时足额发放职工工资,严重制约着保护站工作的正常开展和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2、保护站站部大部分房屋屋面木料腐朽,已成危房,建议保护局给予资金支持维修保护站房屋。

3、林区部分防火道路不畅,车辆无法通行,防火器材缺少,严重制约着护林防火工作。

4、近年来,森林病虫害在我站林区发生面积大,而监测调查和防治的工具及经费短缺,无法有效的抑制有害生物的发生和蔓延。

5、部分林分密度过大,火险等级高,火灾隐患大,防火责任重,形式不容乐观。

6、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偿面积27198亩,仅占全站林业用地面积的8%。占有林地面积的20.8%,比重小,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面积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缺口。

四、下年工作打算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生态环境、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建设适应和促进林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生态和产业体系为重点,紧紧围绕建设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实现兴林富站的奋斗目标,把发展作为林业建设的第一要务,突出发展重点,大力培育、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加强依法治林,稳步推进科教兴林,积极开展产业开发,改善基础设施,促进区域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工作思路

在当前工作的基础上,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创造性地做好今后的工作。紧紧围绕“明确一个主题、突出两个重点、做好三个结合、加强四项建设、实现五个增加”的工作思路。即要明确加快保护站发展这一主题;突出森林资源管护和林木种苗产业开发两个重点,坚持一手抓资源保护,一手抓产业开发;把发展林业与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与发展地方经济相结合、与强站富民相结合;大力加强思想作风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制度和法制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森林资源面积、蓄积增加,基础设施、职工收入增加,经济总量增加。全面推进重点工作求突破,中心工作不放松,常规工作讲实效的工作作风,实现保护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目标。

(三)奋斗目标

1、抢抓机遇,争上项目,为保护站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加快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保护区管理局汇报,争取将生态公益林补偿、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封山育林、保护站危房、林区道路维护、棚户区改造等工程项目列入建设计划,争取资金,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发展。

2、加强管理、精心实施,提高重点工程建设成效 要以质量树形象,以业绩求生存,坚持标准,注重效益,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水平。结合天然林保护、公益林补偿和危房改造,棚户区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全面推进保护站和资源管护站的建设,改善和提高基层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树立保护站良好的整体形象,提升保护站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夏玛自然保护站

二○○九年十月二十五日

2.天然林保护工程的作用 篇二

保护天然林资源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2008年10月,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出了“延长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期限”的决定。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延长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期限, 抓紧制订实施办法”。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促进林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010年12月29日, 国务院第138次常务会议审议批准实施天保工程二期。实施时间为2011-2020年。实施范围在工程一期17个省 (区、市) 的734个县和163个森工局基础上增加丹江口库区的11个县 (市、区) 。工程二期总投入2440.2亿元, 其中:中央财政1936亿元, 中央基本建设投资259.2亿元。主要目标是森林资源从恢复性增长进一步向质量提高转变, 到2020年新增森林面积7800万亩, 森林蓄积净增11亿立方米, 增加森林碳汇4.16亿吨;生态状况从逐步好转进一步向明显改善转变, 工程区水土流失明显减少, 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由稳步复苏进一步向和谐发展转变, 为林区提供就业岗位64.85万个, 基本解决转岗就业问题, 确保林区社会和谐稳定。天保工程二期的实施, 将在巩固一期工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 进一步推动天保工程健康发展, 为国土安全和生态改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全球气候变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天保工程二期政策, 既考虑了保持天保工程政策的连续性, 又体现了与林业改革发展政策相衔接, 在坚持和完善天保工程原有的森林管护补助、社会保险补助、政策性社会性支出补助, 以及公益林建设补助政策的基础上, 相应提高补助标准, 并新增国有中幼林抚育、重点国有林区后备资源培育补助政策。

天保工程是我国全面加强生态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大工程、是应对全球气候的大载体。随着天保工程二期建设的全面推进, 工程区发生了一系列深刻而重大的变化, 其变化已远远超出了工程建设自身的意义, 取得了集宣传、教育、行动于一体的社会效果。保护森林资源, 改善生态环境,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正在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

3.天然林保护工程的作用 篇三

摘要:天然林保护工程涉及到林业资源、水资源、野生动物保护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我国现有的天然林保护工程主要是由政府集中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易出现不同主体之间利益划分的不一致性,不能从根源上解决天然林保护与保护地经济发展的矛盾,因而呈现出无效化特征。改变现存问题的突破点在于构建基于不同利益主体环境权益的管理制度,让第三方参与天然林管理的环境善治模式,从而实现我国天然林资源保护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天然林保护;利益主体;环境善治

中图分类号:F32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07(2009)06-0044-05

保护和合理利用天然林资源是实现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关注的重大问题。如何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保持和改善我国天然林资源基础或提高天然林自然资本存量,是我国天然林资源管理面临的关键性挑战。理论和实践都表明,林业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同经济过程中的决策机制以及经济过程中的各种社会和政治力量的运作,特别是与所制定的政策密切相关。[1]

天然林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的实施对于中国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无疑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作为一项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的工程,它所产生的影响是十分复杂的。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处于一个国家干预较为广泛而深刻的市场环境和计划经济思想较为根深蒂固的行业领域,而不是一个纯粹的市场或者说市场经济体制深入的行业领域。由此决定了天保工程相关利益主体是多方面的,即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林区政府)、政策实施的林业企业和企业职工及林区所处周边社区和农民。由于上述的特殊环境,这一政策的实施必然会对有关既得利益集团效用产生影响,造成了政策的相关利益主体间相互博弈,从而影响到政策的执行效果和实施效率。在与天然林管理有关的诸多矛盾上,有两个核心问题值得研究和解决:一个是天然林管理政策中不同利益主体的权利和利益划分,存在着目标不一致的现象,导致相关政策的干预效应不足;另一个是在天然林保护和管理的运作方式上,客观上存在着单方面强调政府行为、强调自上而下的决策和执行方式、忽视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以及社会根本需求和民众根本利益的现象,导致天然林保护成了政府的包袱和企业的负担,加深了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对立。

探求天然林资源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权益关系的有效和公平配置,将是我国天然林管理制度变革的基础和核心问题,通过政策体系和政策手段的建立和完善促使与天然林资源管理相关的三类主体:政府、企业、公众有效发挥其作用,并协调和制衡其相互关系是保证天然林管理相关权益有效配置、管理制度创新的重要途径。

一、我国天然林保护中各主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分析

在天然林保护工程中,国家是公权代表,要的是生态;农民是私权代表,要的是生计;地方政府是准公权者,要的是政绩;林管部门是准公权代理者,要的是利益。由于权属不同,收益目标不同,性质不一样,因而在产权交易的“合约”不协调时,必然产生利益上的冲突。1998年的特大洪水是促使中央政府开展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直接原因。为了改善环境,发挥森林特别是天然林的生态功能,中央政府实施了天然林的禁伐和限伐,大量缩减了木材产量。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森林,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兼具有经济效用和生态效用,对它进行采伐,利用其木材产品就产生了明显的外部不经济影响。因为木材采伐的经济活动造成了森林生态效用的损失,从而根据个别木材生产企业的边际效益和边际费用所决定的最优木材产量,对该类企业来说收益最大化,但对其他社会成员可能导致享受良好生态环境的权利受损,也就是对其他社会成员收益的损失,因此综合各成员的收益形成的社会总收益就不可能是最大化的。实际上,政府是社会公众利益的代表者和各种政策的提供者,代表社会大众的利益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谋求社会大众的福利最大化。[2]但政府也是具有一定组织结构的的部门,各部门受部门认知能力、财政约束等实际客观条件的制约,其决策往往会背离最初的社会大众福利最大化的目标,而是考虑部门预算最大化,从而政府所制定的政策,往往成为各政府部门利益博弈的结果,造成政策无效甚至成为阻碍行业发展的负向政策。[3]对于我国的天然林保护来说,政府是唯一的管理部门,对行业实行单一、单向的管理,由于缺乏必要的竞争以及公众参与的途径受阻,使得对政府的决策监督机制丧失,企业和公众的利益目标与政府的目标可能不一致,其需求难以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得到反映。

天然林保护是一项典型的正外部性经济活动,国家作为纯生态公共品保护与供给的代理者,要的是天然林保护中的正外部性公共产品——生态保护;农民作为小生产者,其在天然林保护中获得的权益是明确的,即获得林产品的近期和长期的直接经济收益和国家补助的收益,但由此而获得的总收益不一定比传统耕种大,两者之间的差额,引起国家与农民间在实施天然林保护中退耕地使用权上如何安排的冲突。有的地区实施天然林保护政策之后,农民收入明显减少。

在我国天保工程实施过程中,地方政府被设想成与中央政府利益一致的支持合作者,不仅需要给工程区实施单位配套的资金支持,还需要必要的配套政策支持。而根据国家林业局的监测结果却反映出,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不能按规划及时下拨,一定程度影响了整个工程的实现效果。[4]

实际上,在针对天然林管理问题而设计和实施的各项政策,特别是相关的环境政策,在保护天然林资源以至增加自然资本存量方面固然发挥了重大作用,但由于这些政策都没能很好的平衡好各主体的利益,造成天保工程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此外,由于缺乏对相关政策与管理体制的短期和长期效益的比较与权衡,缺乏对局部利益与全民利益的比较和权衡,使得在存在利益冲突的情况下,特别是地方政府、林管部门和农民更多的考虑自身利益,甚至不惜牺牲国家长远利益。有可能出现借保护天然林资源之名,行破坏天然林之实,借脱贫之名而致贫的现象。天保工程的木材禁伐和限伐政策导致木材产量的下降,导致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减少,不仅使地方政府的税、费收入大幅度减少,而且国有林业企业向地方政府上缴的利润也大为减少。木材收入是大多数林区政府财政收入的支柱,调减木材产量对林区地方政府的收入影响极大。四川省有三个地区木材生产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其中有9个县80%的财政收入与木材生产加工活动有关;有24个县将近50%的财政收入靠木材生产加工。Hyde和Belcher根据西南林区和东北林区的典型调查和测算,这两个林区的县级财政收入会由于调减木材产量而减少1/4以上。从1998年到2000年,木材产量的调减将导致税金、收费减少约70亿元,由于木材税收占林区政府财政收入的份额要远远高于中央政府,所以地方政府的困难要显著大于中央政府。[5]由于天保工程的实施,很多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公共物品的提供减少,而很多林业企业担负着地方政府的部分社会服务功能,负担工检司法和文教卫生事业的支出,因木材产量消减,这些社会事业的支出就成为问题。

林业企业木材减产还直接导致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增加。第一,木材产量调减后引起的职工下岗,会增加地方政府的安置费用;第二,先前由林业企业承担的林区公、检、法、学校等社会性事业经费,会因为木材产量的调减而转给地方政府,从而增加林区政府的经费支出;第三,天保工程要求地方政府拿出相应比例的配套资金,会增加地方政府的支出。第四,有些地区由于当地森工企业的减产,引起地方金融机构的存款和信贷减少,地方发展可借用资金量减少。在四川省某县发现天保工程后,45个农村信用合作社有15个被关闭或合并。[6]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不仅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困难,而且木材减产引起林业企业的大量下岗职工增加了林区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加了政府安排就业的难度;地方政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是维持林区社会安定和寻找新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地方政府的社会和经济工作都增加了工作难度;天保工程要求地方政府协同管理工程的实施,增加了政府工作的复杂性。[7]

中央政府对天保工程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表现出巨大的热情,林区地方政府更多地将天保工程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最关心的是如何通过天保工程的各种检查验收。中央政府对天保工程不仅投入了巨资,而且资金到位及时。地方政府的热情并没有那么高,它们的配套资金到位率普遍低下。除了上述的困难之外,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天保工程的实施没有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地方政府领导人的任期目标责任制结合起来。地方政府、林管部门是准生态公共品保护与供给的代理者,其追求天然林保护中的正外部生态效益,也追求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所以存在公共权益与地方生态贡献权之间的不平衡。地方政府作为各种政策的直接执行者和环境质量的实际提供者,既要代表中央政府的全社会利益,又要代表本地区的社会利益,但实际上这两部分利益往往出现不一致的情况。由于目前的制度体制不能对地方政府的行为实现有效地监督和约束,在经济发展优先的评价体系和制度安排下,地方政府的行为不仅有可能会偏离中央政府的委托,还有可能会背离广大群众的目标利益。甚至会与地方的企业结成联盟或共谋,成为地方破坏天然林的纵容者和庇护者。虽然现在地方的生态贡献也是一种政绩,但远没有直接发展经济来得快。

在实施天然林保护过程中,由于存在公共物品及无价格产品供应问题,实际上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个人都不会在天然林保护方面给与主动的投资。而作为国家代理机构的政府部门并不受利润最大化激励机制驱动,各种保护计划并非按照天然林保护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状态来制定,也没有动力追求从天然林资源中创造最大价值,往往忽略天然林发展带来的投资机会。另一方面,过度的集中控制和统一管理忽略了不同利益集团、不同人群在需求方面的多样性,降低了地方社团、企业、个人对天然林保护的积极性,阻碍了多方面力量参与天然林管理工作,也不利于形成全社会保护天然林的氛围。但林业是一种多向利用活动,林业中许多问题实际上都根源于多向利用不同目标之间的矛盾,由企业或者个人参与天然林的管理,必然存在如何从天然林管理中获取收益的问题,私人所有者不会充分考虑天然林的公共物品和无价格产品性质,普遍存在利用过度和投资不足等问题。也就是说,单纯强调政府或个人在天然林保护中的作用都是不够的。

二、环境善治:西方治理环境问题的方式之一

2003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世界银行和世界资源研究所(WRI)等为环境治理给出了比较权威的定义:如何进行环境决策,谁来决策,这过程叫做环境治理。换言之,环境治理是对自然资源和环境行使的权威,具体包括法律、公共机构(诸如政府机构、村委会等)和使权力具体化的决策过程。[8]因此,环境治理就是环境福祉的利益相关者们谁来进行环境决策以及如何去制定环境决策,行使权力并承担相应的责任而达到一定的环境绩效、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环境善治则指政府部门、企业部门和公民社会部门(civilsocietysector)根据一定的治理原则和机制进行更好的环境决策,并力求环境绩效、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最大化和可持续性,公平和持续地满足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目标要求。其中三大部门是环境利益所有相关者的集合体,即指环境治理结构(environmentalgovernancestructure)。进一步说,环境治理结构包括治理主体结构、治理机制、治理原则、治理目标、治理绩效等在内的分析框架。换言之,环境善治就是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组织之间的良性互动、合作博弈的过程。其原则在于法治(ruleoflaw)、合法性(legitimacy)、公平性(equity)、透明性(transparency)、责任性(accountability)、参与性(participation)等等。

环境善治是伴随着世界环境运动不断发展起来的,从20世纪60年代起,实现环境目标的政策先后经历了政府主导的命令与控制时期和基于市场的经济刺激时期,目前强调的是进一步完善政府和企业作用,通过强调公民社会(civilsociety)作用进行环境善治,其实质是信息公开、公众监督和公众参与。而公民社会发挥作用的主要形式就是以民间组织或行业协会的形式发挥作用。在西方发达国家,行业协会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组织,并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西方国家对于行业协会早已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研究的角度包括:运用博弈论工具对古老的“基尔特”等行业组织的生发衰变进行分析;用Z理论研究中小企业的产业集群;用交易成本理论分析行业协会行为;把行业协会组织视为并列于市场、企业、国家、非正式网络或门阀的第五种经济制度或社会秩序,并一道参与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治理。[9]

综上分析,由于目前我国对于天然林保护能够产生影响的相关利益方、各行为主体在进行主体利益和整体利益选择博弈时,会形成以每个主体利益为主导的行为选择。出于自身利益进行有限理性决策,彼此之间处于一种相对隔离状态,因此难以发挥合力效应,导致多方不利于行业发展的局面,从而因缺乏有效地具有选择性的激励而无法克服现有的弊端。改变这种局面的有效途径是对现有制度做出新的安排,促使各个利益主体在行业发展中打破自身的利益局限,改变由个体理性导致的集体非理性行为模式,走上群体理性的合作道路。要打破政府单一的管理主体结构,寻求更加能够代表和整合各方利益、对整个天然林资源保护实施有效管理的组织管理结构。在不断完善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相应管理体制基础上,通过引入其它管理主体,改变现有治理结构,形成在宏观、中观、微观更加合理的多级治理模式。有效整合各相关利益方的利益取向,形成合力效应,使得政策制定能够代表全社会的利益并得到有效执行,保障现有机制能够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最终形成对于行业的“善治”局面。

三、关于环境善治在我国天然林资源管理中应用的思考

环境善治模式的建立,对于有效整合各利益相关方的行为和改变传统的政府单一的和单向的管理模式可以发挥积极作用[10],能够通过组织管理结构的改变实现对天然林保护的“善治”。但在我国目前的制度和政策背景下,该模式的构建和作用的发挥,需要宏观政府层面管理理念的改变和微观层面认识程度的提高,需要各利益相关方的职责“归位”。森林经营者是天保地区协调发展的主体,是确保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处理好天保地区森林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要依靠森林经营者(林业企业职工和周边社区农民)的支持和行动。但只有在他们原有的效用保持不变或生计得到基本保障的条件下,不断加强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再就业能力,给予职工足够的信心去不断提高他们的福利,才能引导他们注重保护森林资源,这是“经济人”的理性表现所在。

对于林业企业的下岗职工,在对其收入效应损失给予足够补偿的同时,提供更多的技能培训是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寻找新的就业机会的手段之一。周边社区农户对天然林的依赖程度有较大的不同,应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不能排除周边社区农户对森林资源的管护经营。

要改变林业企业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博弈,可以设想两种思路。一种按照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推进国有林业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改革。将原来国有林业企业的森林资源管理职能分离出来,成立森林资源管理局,代表国家行使森林资源的管理权,对国有森林资源的保护、发展和利用负有全面的管理责任,规划森林管理中的造林育林、管护、采伐等各项作业,将森林经营管理中的各项任务向社会公开招标。让国有林业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林业企业对造林、管护和森林采伐等进行竞标,中标后以承包工程的方式按照合同进行作业并获取工程款。按照这种机制设计,对森工企业而言,是可以有效地避免过去那种重采轻育乃至野蛮采伐现象的产生,同时由于引入了竞争机制而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另外一种思路就是转变现有林业企业为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事业单位,根据实际任务多少核定工作人员,由国家按照各项森林经营管理支出预算拨付人员经费和专项行政事业费。森林经营事业单位的各项收入全额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直接由已有的省市县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归口管理。这种机制避免了前一种的重复建立管理机构,节省了执政成本。

对于追求收益极大化的林业企业经理和政府来说,为了高效地实施政府的天保政策,需要政府首先明确自己的政策目标,究竟是想尽可能多地保护我国的天然林,下定决心不遗余力地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还是要根据国家当前的国情和依然有限的财力,划定部分天然林区实施禁伐保护,例如划定重点生态区位或有生态需要的地区的天然林实施禁伐,从而达到保护并保障有生态需要地区的天然林发挥其生态功能。因为根据这两种不同的目标,前者需要在保证企业存在的前提下,实施极大化政府的天然林保护目标和措施。这时,考虑将天保工程区的国有林业企业转制为专职于森林资源抚育管护的营林局,实行事业化管理,财政核拨资源管理局人员经费和管护经营经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如果是执行后者的目标,在企业保护好国家划定的分在本企业的禁伐天然林后,国家应该允许企业采取各种手段摆脱企业困境,政企分开,林业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独立自主的企业化经营,从而保证国家有限的财力集中保护好了划定的天然林,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不需要政府投资。从理论上讲,这两种方法不管哪种,都能达到使国家和企业的经济收益极大化这一相同的结果,都能很好地完成政府的政策目标。

所以,为了协调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政策利益,目标一致,不断建立、补充、完善博弈规则-管理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规章制度非常必要。[11]完善这些规章制度中很重要的是补充、完善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增加有关公共服务能力和目标的指标,诸如生态建设、资源保护类指标,如天然林资源增长的指标;木材调减的指标、公益林建设的指标等等层层分解落实到人,以提高地方干部对生态改善和天然林保护的重视程度。同时,对于地方财政确实有困难的,中央财政应通过转移支付予以适当扶持,或者加大地方政府的举债力度,但最好的替代选择是用生态补偿基金的办法来筹集天然林保护资金,将非林区的地方政府纳入承担天然林保护责任的渠道。[7]

只有积极推动所有利益方都参与天然林的保护工作中去,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政策目标,把生态保护的外部收益部分内部化为当地农民或企业的经济利益,当地农民或企业在维持生存有余并有外界援助的情况下,天然林保护政策才能引导农民走上自我积累、自我发展之路,主动参与对天然林资源保护的建设活动。从而真正实现天然林资源的保护,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条可借鉴的道路。

参考文献:

[1]WARFORDJ,MUNASINGHEM,CRUZW.Thegreeningofeconomicpolicyreform[R].WashingtonDC:WorldBank,1997:12-16.

[2]DONFULLERTON,ANNWOLVERTON.Thecaseforatwo瞤artinstrument:presumptivetaxandenvironmentalsubsidy[J].Environmentalandpubliceconomics,1999(3):32-57.

[3]DONFULLERTON,WENBOWU.Policiesforgreendesign[J].JournalofEnvironmentalEconomicsandManagement,1998,36:131-148.

[4]国家林业局.中国林业发展报告2003[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76-87.

[5]谭灵芝.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5-40.

[6]CHENLINWU,XIANGCHENGHUA,LIUXINGLIANG,etc.CasestudyonthenaturalforestprotectionprogrammeinSichuanProvincesLiCounty,PingwuCountyandChuanxiForestryBureau[A].CCICEDWesternChinaForestandGrasslandsTaskforce,2001:43-50.

[7]李周.中国天然林保护的理论与政策探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78-180.

[8]朱留财.从西方环境治理范式透视科学发展观[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52-57.

[9]B.M.WATTS,L.A.JONES,E.J.PROBERT.Marketbarrierstotherecyclingindustry:TheeffectivenessofamarketdrivingwoodsmanagementstrategyintheUK.Eco[J].ManagementandAuditing,1999(7):23-28.

[10]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4-19.

4.贵州省2007天然林保护工程 篇四

县级自查方案

为全面了解我省2007年天然林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实施情况,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天保工程实施效果,并为‚四到市(州、地)‛和‚四到县(市、区)‛考核提供依据,根据国家林业局的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检查依据

(一)省发改委、省林业厅‚关于下达贵州省2007年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及预算的通知‛(黔发改投资“2007”572号)和‚关于下达贵州省2007年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投资计划及预算的通知‛(黔发改投资“2007”941号)。

(二)省财政厅、省林业厅‚关于下达2007年第一批天然林保护工程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的通知‛(黔财农“2007”156号)。

(三)省财政厅、省林业厅‚关于下达2007年第二批天然林保护工程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的通知‛(黔财农“2007”334号)。

(四)省林业厅‚关于拨付2007年天保工程第三批省级财政资金的通知‛(黔林计便“2007”131号)。

(五)省林业厅‚关于下达2007年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省级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的通知‛(黔林计通“2007”361号)。

(六)省财政厅、省林业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天然林保护工程财政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黔财农“2007”182号)和‚关于印发《贵州省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资金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黔财建“2002”180号)。1

(七)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四到省’考核办法》的通知‛(林天发“2007”124号)、‚关于印发《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办法》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核查验收办法》的通知‛(林天发“2001”180号)。

(八)省林业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天然林保护工程考核办法》的通知‛(黔林天通“2007”249号)。

(九)贵州省林业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检查验收技术细则(试行)》的通知‛(黔林办通“2001”215号)和‚关于印发《贵州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管护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黔林计通“2002”260号)。

(十)《贵州省封山育林技术规定(试行)》和《贵州省封山育林实绩核查技术规定》

二、检查范围

2007年国家安排天保工程财政资金投资项目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建设项目(公益林)的市(州、地)和县(市、区、特区)及厅直有关单位均属本次检查范围。

三、检查内容

(一)森林管护情况:包括管护组织、管护责任落实、管护面积、管护人员、巡山记录、护林员考核、护林承包费发放、管护设施建设、管护设备购置等。

(二)公益林建设情况:检查2007封山育林任务完成情况,包括设计、实施及检查等情况。

(三)森工企业和国有林场职工情况:检查2007享受天保工程政策进行富余职工分流安置和社会保障的森工企业和国有林场的在册职工、富余分流安置职工、下岗待安置职工、离退休职工及其他职工的情况;以及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情况。

(四)政社性支出项目:检查2007使用政策性社会性支出补助费的人员情况,包括公检法司、教育、医疗卫生、林业行政执法等部门的人员。

(五)工程管理能力建设情况:检查天保工程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工作经费、账户管理、档案信息管理、办公室建设等情况。

(六)木材生产情况:检查上级下达的2007木材生产计划和完成情况。

(七)林业‚三防‛情况:检查2007天保工程区森林资源案件发生、查处、结案情况和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发生与防治等情况。

(八)资金到位情况:检查2007天保工程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中央财政投资及地方配套资金的计划和到位情况,以及2007年下拨的2006年天保工程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中央补助资金及地方配套资金的计划和到位情况。

(九)工程效益监测情况:检查天保工程效益监测的固定样地复位调查及其标志、样木和边界木标记等保存情况,以及社会经济调查典型农户跟踪调查情况。

四、检查方法

本次检查先由天保工程县和实施单位自查,省厅将组织复查,最后由国家林业局进行核查。县级自查方法如下:

(一)森林管护调查:按自查表1和表2内容,逐项查验2007森林管护责任状和护林员的身份证、上岗证、承包管护合同、管护图、巡山记录(记录有巡山路线、地点及发生事件处理情况的视为规范)、考勤考核记录及护林承包费发放等情况;实地核实护林设施(护林碑牌、防火线、瞭望台、护林站等)的地点、规格及数量;现场核实管护设备购置、保管及使用情况,并逐项进行填记。财政全额预算拨款单位的职工不能再领取天保工程森林管护工资,也不作为调查对象上表。以乡镇、林场、管护站或工区为单位统计汇总。

(二)公益林建设调查:按照《贵州省封山育林技术规定(试行)》和《贵州省封山育林实绩核查技术规定》的要求进行自查,填写表10和表11。

(三)森工企业和国有林场职工情况调查:对2007享受天保工程政策进行富余职工分流安置和社会保障的森工企业和国有林场的在册职工进行调查,填写表3-1至表3-5。

1.富余职工分流安置情况调查:对分流安置到森林管护、公益林建设及其它岗位(包括分流安置到林产品加工、林下资源利用、种植业、养殖业、森林旅游服务等岗位的职工)的人员进行了解,核实其身份是否与单位的登记情况吻合,并检查其与单位签订的相关协议或合同(含承包合同)及领取劳动报酬的情况等。未签订分流安置合同或协议的不能列为分流安置人员。

2.下岗待安置职工调查:查阅国有林场和森工企业职工花名册,了解并查验下岗待安置人员身份、领取基本生活费等情况(下岗待安置职工是指在本单位没有安排岗位或未接受分流安置的职工,无论其是否有下岗证)。

3.离退休人员调查:查阅国有林场和森工企业职工花名册,了解离退休人员身份、离退休证及领取离退休费等情况。

4.其他职工调查:其它职工主要指内退职工和无法统计到上述三类职工范畴的职工。查阅国有林场和森工企业职工花名册,了解查验职工的身份、工资领取等情况。

5.职工参加社会保障情况调查:先查阅森工企业和国有林场劳资部门提供的职工名册,查看在册职工人数,再到社保部门了解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情况。

(四)政社性人员调查:调查使用政社性经费人员的身份证、工作证、警

官证、执法证和政社性经费支出凭证等,填写表4。

(五)工程管理能力调查:核实天保工程管理办公室(中心)建设情况,包括机构、管理人员、工作经费、账户管理、档案信息管理、办公室建设等情况,并按要求填写表5。

(六)木材生产情况调查:请林政部门根据2007上级林业主管部门下达本单位的木材生产计划、实际完成木材生产量及其相关手续办理情况,填写自查表6。

(七)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调查:根据天保工程中央国债资金、财政专项资金和地方配套投资计划及有关规定,查阅2007天保工程各项目专项投资(含2007年下拨的2006年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补助计划)资金账目和有关会计报表,核实天保工程中央国债和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计划与到位情况;同时,对天保工程中央国债和中央财政专项投资的地方配套资金到位情况进行调查,分别填写表7-1至表7-5。资金到位以进入县级天保工程规定账户的进账单和核算专账的记账凭证为依据,到位时间以核算专账的记账凭证时间为准。

(八)林业‚三防‛情况调查:请林业派出所(公安分局)、林政资源、森林防火、林木检疫等管理部门查阅2007有关森林资源案件发生、查处结案和森林防火及林业有害生物发生与防治的情况,分别填记表8和表9。

(九)工程效益监测情况调查:到天保工程效益监测设置的固定样地点检查设置标志、样木和边界木标记等保存情况,到社会经济调查典型农户家核实调查工作落实情况。填写表12。

各表格的填写和统计要认真按照填表说明进行填写、审核,并注意表与表之间数据的相互衔接,要求填表人和审核人手签名。

五、检查时间

(一)各工程县级实施单位自查时间为:2008年3月初开始,4月15日前结束,并向上级主管部门天保办报送县级自查报告及附表;各工程市(州、地)林业局必须在4月25日前完成本单位的县级自查材料审核与汇总,并上报(含电子版)省林业厅天保中心。

(二)省厅组织省级复查时间为5月中下旬。

六、材料提交

(一)各市(州、地)和厅直有关单位在2008年4月25日前向省林业厅天保中心报送‚×××2007天保工程自查报告‛(文字用Word文档;附表用Excel,表中数字项不能设为文本格式,不得随意改变表格结构)。

(二)省级复查和国家局核查时,被查单位须提供如下资料:

1.自查报告(包括附表1—12);

2.上级下达的相关天保工程建设任务和投资计划文件;

3.2007天保工程建设各项资金进账单及天保工程核算专账记账凭证;

4.有关项目的施工作业设计或实施方案(含文、表、图)及其批复文件;

5.有关建设项目的检查验收材料;

6.本级制定的天保工程规章制度及管理办法;

7.森林管护责任状、护林合同、巡山记录、考勤考核记录、护林员工资册、森工企业和国有林场职工分流安置及参加社会保险等相关资料。

附表:2007天保工程自查调查统计表1至表12。

5.贵州省2005年天然林保护工程 篇五

工作总结

2005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林业局和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省天然林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努力做到“两不误,两促进,两提高”,天保工程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一年来,天保工程管理不断加强,各项政策逐步落实,工程区各级政府及其林业主管部门认真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要求,重点突破,加强督查,严格管理,全面推进天保工程向纵深发展。工程区天然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公益林建设计划如期完成,国有林场和森工企业富余职工得到妥善安置,《天保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运行良好,工程效益监测工作全面启动,工程区广大干部群众保护森林的意识增强,天保工程建设和管理取得明显成效。现将本天保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完成的工作

1、森林管护措施全面落实。各工程县和实施单位严格按照《贵州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管护实施细则(试行)》要求编制森林管护实施方案,经地(州、市)林业局审批后实施。据统计,2005年,全省天保工程区共落实森林管护面积8006.5万亩,占县级实施方案管护面积的101.6%,省地县乡共签订天保责任状1251份,签订护林员合同18773份,聘请护林员19275人(国有林场和森工企业富余职工分流人员3357人),新建护林碑牌3124块(详见附表1)。

2、公益林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据统计,2005年我省完成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79.34万亩,为计划的100.2%,其中:封山育林及飞播改封山育林完成74.22万亩,飞播以植代播造林完成5.12万亩;聘请公益林管护人员691人,建护林碑牌1590块(套)。为保证施工质量,各实施单位严格 按照作业设计施工,严把种苗、整地、造林质量关,认真搞好封山育林小班调查,确保封山育林对象符合条件。据各单位自查,2005年公益林建设合格面积78.95万亩,合格率99.5%(详见附表2)。

3、积极分流安置国有林场和森工企业富余职工。2005年末,全省国有林场和森工企业在册职工14547人,其中:在岗职工3054人,富余职工5731人,离退休职工5762人。实际分流富余职工4318人(其中参加森林管护3357人,公益林建设111人,种苗基地建设8人、转产项目43人、一次性安置94人、其他705人),占富余职工人数的75.3%;待安置职工领取基本生活费的1113人,未领取基本生活费的自谋职业者300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职工为11695人,占在册职工人数的80%(详见附表3)。

4、积极推进差额拨款林场的参保工作。由于差额拨款林场参保政策没有出台,林场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难度较大,直接影响国有林场的稳定和发展。2005年,我厅积极与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社保局做工作,解决了厅直龙里、扎佐林场的参保问题,不仅摸索了差额拨款林场的参保政策措施,更主要是解除了林场职工的后顾之忧,为林场的改制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5、完成天保工程检查。去年在各工程县和实施单位完成对2004天保工程自查基础上,我厅从有关单位抽调80多名技术和财会人员,分两批对各工程县和实施单位进行交叉复查,并将自查和复查中发现的问题通报全省,限期进行整改,通过检查和整改,工程管理进一步规范。

6、全面开展工程信息数据录入工作。为了确保工程档案齐全完整,2005年我省结合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把1998年以来的公益林建设、地形图数字化、工程档案、护林员、企事业单位富余人员和森林管护等工程信息数据录入列入了“四到县”考核内容,各工程实施单位采取各种形式,加班加点,在年底基本完成录入工作,工程档案更加齐全,通过统计汇总和查询,及时发现工程建设和管理中的问题,提高了工程管理水平。

7、编制完成2006—2010年工程区可持续建设规划。根据省厅的统一部署,2005年,我省各天保工程县和实施单位完成了《2006—2010年工程区可持续建设规划》的编制,工程区后5年的公益林建设、护林设施、站房修善、办公设备、专用交通工具、职工技术培训、后续产业建设、森林资源开发、效益监测、转产分流和社会保障等建设内容得到落实,弥补了县级天保工程实施方案的不足,理清天保工程后五年发展的思路,进一步明确建设目标,为工程区林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8、全面开展工程效益监测工作。为了解天保工程对我省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方面的影响,为天保工程终期评估和工程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我省在2004年建立11个省级天保工程效益监测点的基础上,各实施单位按照《贵州省天保工程效益监测实施指导意见》,认真编制天保工程效益监测实施方案,通过地(州、市)林业局批复,2005年底各工程县开展样地布设和本底数据调查工作,相信经过几年努力,工程效益监测一定取得预期的成效。

9、加强天保工程管理。一是在工程区全部采用《天保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二是建立工程管理机构,明确专职人员,全省已建独立的天保工程管理机构53个(含地州级),共有工作人员537名,其中专职273人,其中已明确编制的人员共235人;三是将办公设备纳入考核,工程管理能力得到提高;四是通过组织考察学习、信息系统操作、效益监测技术培训和工程交叉检查,工程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办事能力得到提升,特别是通过检查、考核、整改和奖惩,各地对天保工程的重视程度提高。

10、努力管好用好工程资金。2005年全省天保工程中央投资16411万元,其中中央国债专项投资3584万元(公益林建设),中央财政专项投资12827万元(其中森林管护10101万元,养老统筹1289万元,政社性支出1437万元)。到目前为止,中央国债资金到位2764万元,占计划77.1%;中央财政资金到位11689万元,占计划91.1%。中央国债地方配套到位89.2 万元,占应配套的10%;中央财政地方配套到位1570万元(其中省配套到位1200万元,市级配套30.5万元,县级配套339.5万元),占应配套的48%。(详见附表4,5)。为了管好用好工程资金,我省组织各工程实施单位会计交叉检查,提高财会人员业务水平,并通报工程资金违规违纪行为,限期整改,对问题突出的调控其工程资金,同时加大对工程资金稽查力度,工程资金运行的安全性得到提高。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省、地、县、乡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把工程任务完成情况列入干部政绩考核内容,有关领导亲临现场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天保工程的各项工作进展十分顺利。

2、规范森林管护措施。各工程县和实施单位根据我厅下发的《贵州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管护实施细则(试行)》,及时拟定2005森林管护实施方案, 按照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原则聘用护林员,签订护林合同,明确责权利,坚持护林员持证上岗,定期对护林员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查看巡山记录,及时根据考核结果兑现护林报酬和奖惩。同时,各地在保护好天然林资源的前提下,加大管护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护林碑牌、防火线、护林站房、灭火工具、办公设备、通讯设备和交通工具等),工程区的森林管护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

3、加强检查督促。除了县自查、省复查和稽查外,还积极配合搞好国家级核查和省级审计调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各实施单位从设计、施工到验收各环节都明确责任人,各负其责,各施其职,互相监督,天保工程进展顺利,质量提高。

4、严格把好公益林设计和森林管护方案审查关。设计单位都具有设计资质,设计、实施、审批单位各把其关,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及文本质量明显提高。

三、主要存在的问题

1、国有林场职工参保率不高。由于国家对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政策没有出台,我省许多国有林场职工不能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参照企业标准缴费,国有林场因经济困难而缴不起。一些差额拨款林场的退休职工待遇政策不明确,社保部门拒绝接收职工参保。已参保的基本都是地方政府干预的结果,没有国家政策作支撑,林场入保后问题不断,有的拖欠养老保险费较多。

2、对天保工作重视不够。根据考核结果,目前仍有部分工程实施单位的天保管理机构不独立,而且工作人员不固定、职责不清、工作应付多、档案资料不全、工程管理跟不上,有的虽明确有人管,由于业务不熟、责任心不强、兼职较多,数据漏报、错报、重报经常发生;有的对存在问题不认真整改,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较多。

3、地方财政困难,地方配套资金严重不足。许多县财政只能保吃饭、保稳定。2005天保工程中央国债和财政资金共计16411万元,地方应配套资金4103万元,实际配套1659万元,到位率为40.4%,有许多工程县和实施单位天保资金配套为零。配套资金不到位,严重影响工程实施效果。

4、后续产业发展缓慢。多数工程区林业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欠发达,林种结构不尽合理,没有结合实施天保工程发展后续产业,依赖木材生存的观念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

四、2006年天保工作重点

(一)明确相持阶段天保工程的发展方向。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生态立省”战略目标和省委九届七次会议作出的“西治、中保、东用”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布局,充分认识相持阶段林业发展的趋势,紧紧抓住天保工程最后5年的建设机遇,明确发展方向与目标,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结合二类调查做好工程区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为今后全面启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做好准备。同时,根据批复的《2006-2010年林业可持续建 设规划》,抓好后续产业,调整林业结构,做大做强林业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公条件,提高管理手段和干部队伍素质,为工程区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继续抓好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一是利用各种机会和采用各种形式,宣传天然林保护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强化责任意识,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和全体党员与全民参与管好林,采取各种措施防止森林火灾和重特大森林刑事案件的发生;二是根据管护的难易程度布设护林员,火险期增加护林人员,非火险期减少护林员,多请季节性和临时性护林员;三是森林管护工作要突出重点,坚决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及时查处各种破坏森林的案件,严格控制重特大森林案件的发生;四是完善村规民约,规范护林员巡山记录,及时考核护林员,防止森林管护工作出现断档;五是争取地方政府重视,逐步解决工程区农民烧柴问题,加大沼气池、小水电、节柴灶建设力度,积极扶持林农用电、用气、用煤,减少燃料对天然林资源的破坏。

(三)提高公益林建设质量和成效。今年我省公益林建设都是封山育林,实施相对较容易,但过去检查在封育对象、封育措施与设施方面问题较多。因此,为了确保今年公益林建设质量和成效,必须严格区分有林地和无林地,防止不符合封育对象的地块纳入封育区,有林地不得突破设计指标,封育措施与设施达到“六有”,即有护林组织、有护林员、有村规民约、有护林碑牌、有补植和抚育措施、有检查督促等,封育区补植补造要注重种苗和整地造林质量,严格按作业设计施工,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减少森林植被破坏,确保封山育林成效。

(四)认真搞好2005自查和考核工作。去年省级复查和国家林业局核查,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省林业厅为此专门下发了通报督促整改,许多实施单位已进行整改,但仍有部分县对存在问题认识不足,整改不彻底,没有从主观上、制度上、措施上、管理上找原因,有的存在走过场。2006年将加大对2005天保工程自查和省级复查的指导和监督力度,及时发现 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封山育林对象要符合要求,森林管护措施落实,人员调查真实,工程资金不出现违规违纪,并尽量避免零配套,千方百计确保2005年通报的问题不再发生,确保工程建设和管理通过国家核查。

今年对2005的“四到地”和“四到县”考核工作将在7月底前结束,对2005工程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必须抓紧进行整改和完善,尤其对工程组织管理不到位、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和富余职工安置率及职工参保率偏低等问题,要及时向地方党委和政府汇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五)严格资金的使用与管理。资金的违规违纪使用,不仅直接影响工程资金运行的安全,而且还影响了工程建设质量。因此,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切实履行职责,管严管好用好资金,实行专户储存,单独核算、专款专用,杜绝任何部门和单位截留、挤占、挪用工程资金,强行划转或抵扣各种贷款本息、税金、各类债务等,严格按制度办事,按设计方案开支,确保资金运行安全。

(六)加快工程区后续产业发展。后续产业发展是为更好保护森林,抓好森林保护可促进后续产业发展。工程区由于贫困落后,多年以“靠山吃山”和“木头经济”为支撑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一旦天保工程到期,失去了经济扶持,林区各种矛盾将再次暴露出来。因此,我们必须利用实施天保工程的有利时机,加大后续产业建设,开展旅游业、种植业、养殖业、林副产品采集加工业等,积极培育工程后续支柱产业,把森林资源保护与林木资源开发结合起来,彻底改变“木头经济”的状况,增加林农和林业职工收入,促进工程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七)进一步用好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化、网络化是工程管理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从去年《天保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在我省工程区试运行以来,其在公益林建设、地形图数字化、工程档案、护林员和森林管护、工程管理等方面已发挥作用,但应用情况不是很好,主要是操作人员不熟悉、系统尚未更新、工程档案数据未录入。为了使该系统真正运行起来,今年省天保中心将加大《系统》的应用力度,通过对工程档案数据录入采取量化考核,工程检查数据的统计上报和考核由《系统》完成等方式促进各实施单位抓紧更新《系统》和开展数据录入工作,并固定操作人员,完善档案资料,及时反馈问题,加强对《系统》维护,确保《系统》运行正常,更好发挥《系统》在管理天保工程方面的作用。

(八)积极推进国有林场职工参加养老保险。今年我们要借鉴龙里、扎佐林场参加省级基本养老保险的经验,采取几个一点和分期付款的办法,解决5-8个国有林场参保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推动工程区国有林场职工参保工作,以便从根本上解除国有林场职工的后顾之忧。

6.贵州省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中心 篇六

„2008‟黔天函01号

关于上报《贵州省2007天然林

保护工程工作总结》的函

国家林业局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中心:

现将我省2007天然林保护工程工作总结报上,请审阅。

附件:贵州省2007天然林保护工程工作总结

二〇〇八年一月二十一日 贵州省2007年天然林保护工程

工 作 总 结

2007年,我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在党的“十七大”和贵州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指引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树立“环境立省”和“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理念,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真抓实干,奋力拼搏,使天保工程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一年来,天保工程管理更加规范,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工程区各级政府及其林业主管部门认真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要求,全面推进天保工程向纵深发展,天然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公益林建设按计划保质保量完成,国有林场和森工企业职工社会保障面进一步扩大,富余职工得到妥善安臵,工程效益监测工作进展顺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现将本我省天保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成的主要工作

2007年,中央累计下达我省天保工程建设资金17035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2896万元、中央财政资金14139万元(其中森林管护10101万元、养老统筹1289万元、政社性支出1437万元、社会保险1312万元)。一年来,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天保工程各项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取得了新的成绩。据统计,截止2007年12月31日,全省共完成公益林建设任务51.71万亩,占国家下达2007年计划的100%;聘请护林员17621人,落实森林管护面积8063.6万亩,占县级实施方案管护面积7884万亩的102.3%;使用政社性支出人员713人,其中林业公安702人、教育卫生人员11人;分流安臵富余职工3680人,其中参加森林管护3088人、参加公益林建设71人、其它渠道分流安臵 521人;国有林场和森工企业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10873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3254人,参加工伤保险4198人,分别为应参保人数的80.4%、98.0%、56.3%;免除天保工程区森工企业债务8282.92万元,占国家批准免除规模17928万元的46.2%。在天保工程效益监测方面,共完成复位调查固定样地1579个,分别为批复方案和本底调查样地数1594个和1606个的99.1%和98.3%,复位调查农户2440户,分别为批复方案和本底调查农户数2450户和2443户的99.6%和99.9%。任务完成情况详见附表。

二、2007年天保工程建设的主要特点

(一)通过调整方案,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2003年2月,省林业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印发了《关于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县级实施方案的批复》(黔林计复„2003‟36号),对我省天保工程2000年~2010年的各项建设任务和资金进行了统筹安排。但经过这几年的实施,很多情况都已经发生了变化。一是在公益林建设方面,根据第三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出现了一些县有任务没有资源,而一些县有资源却没有任务的问题,同时有个别县剩余的任务明显不可能完成。二是在养老保险方面,有的国有森工企业已经改制或通过一次性安臵职工大幅度减少,有的国有林场由于事业单位缺乏参保政策依据或补缴经费缺口过大而无法参报,导致养老保险补助资金大量闲臵,甚至有个别地方还出现了挪用养老保险补助资金的违纪违规行为。与此同时,部分已参保单位资金缺口较大,欠费问题突出,难以解除职工后顾之忧。为了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按照天保工程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省”的原则,在认真摸底调查并对各市(州、地)上报资料进行仔细审核的基础上,省林业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共同编 制了调整方案,已于去年12月报经省政府同意执行。通过调整方案,为今后合理安排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任务提供了依据,同时采取补缴资金以县为主、省级适当补助和缴费按标准纳入中央补助范围的激励措施,2007年全省新增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单位12个、职工568人。

(二)通过兑现奖惩,加大了资金调控力度。根据天保工程有关规定,在县级自查的基础上,省林业厅于去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组织专业技术和财务人员共34人,分11个组对22个天保工程县级实施单位进行了省级复查。将全查改为抽查,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减轻了基层负担。同时,配合国家林业局完成了对水城等8个县的核查和对黎平县、凤冈县2004年~2006年天保工程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稽查。及时通报检查结果,明确整改内容和时限,与“四到县”考核工作挂钩,严格兑现奖惩。2007年12月,省林业厅印发了《关于对部分地县天保工程投资进行调控的通知》,对2005考核排名后5位的实施单位分别调减2007年天保工程森林管护费5至1万元,对2005考核排名前5位的单位,分别适当调增2007年天保工程森林管护费作为奖励。

(三)通过积极协调,扩大了投资规模。在国家林业局和省直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2007年国家追加下达我省公益林建设任务5.71万亩、投资320万元;省级财政配套资金落实1431万元,较2006年的1200万元增加了231万元;省发改委安排公益林建设配套资金55万元,实现了零的突破。由于省级配套资金增幅较大,为在天保工程其它项目配套比例不减的情况下,集中资金解决新增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单位补缴费用缺口提供了有力支撑。2007年共安排养老保险配套资金311万元,是2006年58万元的5.4倍。同时,也为适当补助各市(州、地)工作经费创造了条件。2007年从省级天保工作经费中共安排25万元,分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对8个市(州、地)天保办(中心)均兑现了考核奖励,比2006年的5万元增加了20万元,奖励地区也由3个提高到了全面覆盖。2007年7月,省林业厅、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贵州监管局印发了《关于加强协调扎实推进我省天保工程区森工企业债务免除工作的通知》(黔林计通„2007‟224号),省农行及时转发各二级分行执行,天保工程区森工企业债务免除工作进度明显加快。

(四)通过认真审核,启动了两项社会保险。根据天保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财政部于2006年新增安排了天保工程区森工企业职工“四险”补助和混岗职工安臵补助,但由于各项补助标准偏低,经请示省政府同意,我省决定集中资金用于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并将实施范围扩大到国有林场。省林业厅、省财政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对各地上报的县级实施方案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审核,随即印发了《关于对天保工程区国有森工企业和林场职工社会保险县级实施方案的批复》(黔林计复„2007‟113号)并下达了2006年补助经费146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312万元、省级财政资金150万元,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在我省天保工程区全面启动。

(五)通过试点示范,提高了工程管理水平。一是根据天保工程的特点和我省实际,2007年省天保中心对贵州天保工程网页进行了改版,增加了栏目、充实了内容,已累计登载与天保工程相关的各类技术规程21件、文件资料38件、领导讲话32篇、新闻73条、简报18期,在充分发挥宣传效应、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的同时,为各工程地、县和实施单位查阅提供了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省天保中心与省林科院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密切合作,选择公益林建设任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威宁县和水城县,分别编制了2007年天保工程封山育林作业设计并及时在 贵州天保工程网页中登载,为各工程县规范作业设计提供了示范样本。三是为进一步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工程建设水平,国家林业局去年12月印发了《关于开展天然林保护工程第二批示范点建设工作的通知》,继都匀市之后,我省水城县又被确定为全国天保工程示范点。四是国家林业局把重点改善100个县生态状况作为林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16件实事之一,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重点改善100个县生态状况”的通知》(林造发„2006‟204号)。按照“通知”要求,省林业厅于去年7月对水城、台江两县编制的《2006~2010年重点生态治理县建设实施方案》进行了批复,决定每年分别安排两县专项资金10万元,对两县分别选择的10个“绿色小康村”和100个“绿色小康户”进行扶持。五是岑巩和榕江作为省级天保工程后续产业发展示范县,已分别建成文旦柚示范基地200亩和脐橙示范基地100亩,两个示范基地的产品在去年11月举办的全国林业博览会上分获金奖和银奖。

三、当前天保工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个别地方存在资金违纪违规问题。一是在省审计厅对我省2004年至2006年6月天保工程资金的审计工作中,发现部分实施单位存在违规使用天保工程资金问题。为此,我厅于去年7月给相关政府部门去函,要求调查核实,尽快将违规使用的工程资金归位,并将有关情况函告省林业厅。二是在国家林业局去年开展的2004~2006天保工程资金使用和管理稽查工作中,发现凤冈县林业局存在虚列支出、套取资金的问题。虽然凤冈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将违规资金202.24万元全部归还天保工程账户的做法值得肯定,但被国家林业局通报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一时难以消除。

(二)地方财政困难,配套资金不足。2007年,我省天保工程中央 国债和财政资金共计投资17035.0万元,地方应配套资金4258.75万元,到年底为止,全省配套资金到位1927.8万元,综合配套到位率为45.3%,离国家规定的配套数还有较大差距。

(三)部分县的国有林场职工仍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我省今年国有林场和森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平均参保率为80.4%,有19.6%的职工没有参保。参保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由于国家对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养老保险政策没有出台,林场的退休职工和待遇政策不明确,社保部门拒绝接收职工参保,许多国有林场职工未能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二是部分差额拨款的国有林场参照企业职工缴费标准参保,但因经济困难而拖欠养老保险费被停保,或因缴不起首笔入保费而未能参保;三是部分县的国有林场性质虽属差额拨款单位,但职工退休后即纳入财政全额预算管理,统计时无法确定他们是否属于应参保对象。

(四)部分富余待岗职工仍未实现再就业。今年,我省仍有166名国有林场和森工企业富余职工未得到妥善安臵(待安臵未领取基本生活费),主要原因是这些下岗待安臵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差,缺乏就业竞争能力,加上安臵岗位有限,因而没有落实到合适的就业岗位。

(五)后续产业发展缓慢。多数工程县的林业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欠发达,林种结构不尽合理,没有结合实施天保工程发展后续产业,依赖木材生存的观念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

四、2008年天保工作打算

2008年是天保工程建设的第十个年头,按照全国天保办主任座谈会提出的“围绕一个核心,实施一个抓手,突出一个重点,把握一个契机,落实一个根本”的总体思路,我省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认真总结宣传。紧紧抓住天保工程实施十周年这一契机,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工程建设成效,不断提升工程社会影响力。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各种新闻媒体,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宣传报道天保工程十年取得的成就,真正形成全社会关心天保、支持天保的良好氛围;二是组织天保工程建设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的系列宣传报道,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充分利用贵州天保工程网这个平台,基本完成各市(州、地)天保工程网站的建设工作,逐步形成省、地、县天保工程信息网络,不断加大工作透明度,提高宣传工作效率。四是充分发挥简报短、频、快的优势,及时反映各地工程建设的动态和信息,以达到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作用。

(二)深化政策调研。天保工程建设期只剩3年的时间,工程到期后如何发展,直接关系到工程实施单位的利益和工程建设成果的巩固。根据国家林业局的安排,天保工程接续建设政策调研将作为今年天保工作的重点,我省将邀请有关部门深入工程建设一线进行调研,在认真总结天保工程建设取得的成效、问题及经验基础上,结合本省实际,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天保工程接续建设的思路和政策建议,为争取天保工程新政策的出台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更加关注民生。我省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新要求,在实施天保工程的同时更加关注民生。一是要积极协调,足额落实国有林场和森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所需资金,真正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二是要尽可能提高护林人员支出在森林管护费中的比例,国有林场和森工企业职工分流参加森林管护的,原则上不得低于所在单位的平均工资水平;三是对承包森林管护的其他社会人员,要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尽力提高承包费标准,努力提高林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

(四)注重质量效益。质量是林业工作的永恒主题,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努力提高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成效。我省将超前做好作业设计准备,在省厅下达的2008年营造林预安排计划中,明确要求各实施单位要超前做好57.14万亩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任务设计的准备工作,选择适宜的天保工程公益林实施地块,确保任务保质保量顺利完成;要求各市(州、地)林业局加强指导,严把设计关、验收关,严禁将有林地纳入计划,避免实施地块与森林管护范围重复,同时灌木林地的封育类型只能是乔木型,设计为乔灌型的必须督促尽快改正;要求各实施单位要认真抓好护林组织、护林员、村规民约、护林碑牌、检查督促等各项措施设施的落实,切实保证封育区内无人为破坏;要坚持以封为主,封育结合的原则,既不能只封不育,也不能把封山育林与人工造林等同起来;要求各实施单位在全面自查的基础上,编制补植补造方案,所需资金将允许从公益林建设历年结余资金中统筹安排,由各市(州、地)林业局批复后实施。

(五)严格检查考核。检查是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各项建设任务如期完成的重要手段,是考核的重要依据。天保工程实施以来,通过不断的总结和完善,已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和完善的天保工程管理制度、检查验收制度和考核指标体系,通过几年的严格检查、考核和奖惩兑现,我省工程管理已基本走向规范,工程管理水平和建设质量明显提高。为了进一步提升我省工程管理水平,我们继续推行县级自查、省级复查、国家级核查的检查制度和“四到市”、“四到县”的考核制度,我省明年将提前做好检查验收的安排部署,拟抽调精兵强将,针对工程实施 和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单位进行严格检查,确保工程实施质量和效果,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六)强化试点示范。示范点建设的目的是出经验、树样板,引领天保工程建设不断深入发展。一是都匀、水城作为国家林业局确定的天保工程示范县,一方面要总结工程实施以来在林业产结构调整、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做到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另一方面要继续在国有林场改革、富余职工分流安臵、后续产业发展等方面继续试点探索。二是水城、台江作为重点生态治理县,要在充分利用各项生态建设工程加强全县生态治理的同时,重点抓好规划的10个“绿色小康村”和100个“绿色小康户”的扶持工作。三是岑巩、榕江作为我省的天保工程后续产业示范县,要抓好新增任务的落实,切实保证示范基地建设的质量,为后续产业发展和优质果品的推广做出示范。效益监测是科学评价工程建设成效的基础,是一项集长期性和连续性为一体的工作,我厅天保中心及相关单位,将积极配合省林科院搞好外业调查和资料收集工作,并要求各县做好自行承担的效益监测工作,按时调查收集和上报监测数据,及时总结分析监测成果。

贵州省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中心

7.天然林保护工程的作用 篇七

关键词:天然林,生态价值,问题,对策

1 引言

天然林资源是我国森林资源的主体, 也是我国森林经营的主要对象。天然林资源的发展关系着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简称“天保工程”) 是一个立足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国家工程。它既是构筑国土生态屏障的重大措施, 也是为中华民族的后代留下宝贵的生态资源的重大举措。

天然林资源是国家的重要生态、经济资源, 对于蓄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林产品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天然林已经为数不多。现有天然林主要位于大江大河源头和生态脆弱地区。这些森林保护着三江、松嫩平原、八百里秦川、河西走廊、四川盆地的万亩良田, 防护着呼伦贝尔、天山南北、川西草原的辽阔草原, 维系着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等众多大型水利工程的安全, 具有极其重要不可替代的生态作用。这些森林破坏容易恢复难, 一旦遭到毁灭,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重要功能减弱或者消失, 必将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 对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国民经济建设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2 我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的天然林面积约8 727万m2, 约占森林总面积的65%, 大体上分为以下3种情况。

(1) 处于基本保护状态的天然林, 主要包括552个森林类型的自然保护区、874个森林公园、尚未开发的西藏林区等, 面积为2 000万m2左右, 约占天然林总面积的23%。

(2) 零星散布于全国各地的天然林, 面积为1 769万m2左右, 约占天然林总面积的20%。

(3) 亟待保护且集中连片分布于长江、黄河、松花江等大江大河源头、大型水利工程周围和重要山脉核心地带等重要地区的天然林, 面积为4 958万m2左右, 约占天然林总面积的57%, 主要包括西南、西北和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的135个森工企业局和长江、黄河中上游天然林集中分布的重点地区。

但长期以来, 由于过度采伐以及毁林开垦、乱砍滥伐、非法侵占等多种破坏森林的行为频繁发生, 致使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特别是天然林资源呈逐年下降的势头, 造成雪线上升, 林缘回退, 资源分布范围逐步缩小, 水土流失加重, 土地荒漠化加剧, 水资源短缺, 生物栖息环境恶化, 全国性自然灾害频繁, 给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造成重大损失。1998年长江、松花江及嫩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水灾, 直接经济损失2 000多亿元, 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上游地区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森林生态功能大大削弱。

3 天然林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

3.1 生态功能偏低

森林自我调节能力和建设、改善生态环境、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下。在天然林中, 原始天然林越采越少, 次生林比重增加, 且质量越来越低, 森林的防护效能削弱, 已不能适应改善生态环境的需求。近年来的水土流失加剧、长江和松花江洪水泛滥、沙尘暴肆虐都与天然林的破坏密切相关。

3.2 后续产业发展滞后

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 全省范围内停止了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 这给后续产业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和困难, 包括负债经营;投融资渠道窄;国家林业重点工程项目经营机制比较单一, 林农无法拥有国家投入林业资金的使用权;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制度尚未建立, 各级金融机构对利用森林资源进行抵押、担保贷款持十分谨慎的态度;市场体系不完善, 主要表现在:缺乏规范有序的资源转让市场, 缺乏多门类公平竞争的木材和林产品专业市场;缺少流动有序的人才和科技市场。

3.3 天然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尚未建立

由于我国许多天然林禁伐区多处偏僻山区, 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困, 实施天然林禁伐后, 这些地区人民的生活更加困难。这说明了在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过程中尚存一些问题需要有效地加以解决, 这些问题涉及国家、集体、个人等多方面因素, 但其中关键的一个问题是尚未建立一套天然林公共服务功能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建立切实有效的天然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建立天然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是实现天然林有效保护的前提和根本保证, 是实现天然林资源永续利用的关键。

3.4 林分质量下降

由于受采伐政策的限制, 一些人工林林木分化非常严重, 自然整枝不良, 林木生长严重受阻, 林分生产力明显下降。陕南地区于20世纪60、70年代飞播的人工针叶纯林, 多数密度大, 未适时抚育间伐, 树势衰弱, 火险等级升高, 有发生森林病虫害及火灾的潜在危胁。采种基地和母树林建设也因没有抚育间伐指标, 导致林分密度过大, 林内光照不足, 侧枝自然死亡严重, 影响树木结实。

4 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4.1 科学规划, 分类经营

随着新技术在林业调查上的不断应用, 应尽快构建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和网络技术平台, 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来管理森林资源。通过精确的卫星定位系统给每个林班桩实行卫星定位然后利用GPS或全站仪对林班界进行精确测量, 用计算机操作使调查和制图一体化, 排除用手工转绘引起的图面误差。林班桩、小班桩统一制作应全部为钢筋水泥桩, 建立固定林班、小班永续利用。为避免毁坏林木, 改掉以往用砍刀砍出班界线的方法, 用醒目红铅油涂抹法进行区划, 小班界线一律用红铅油涂抹做标记, 按照森林的用途和生产经营目的划定公益林 (重点生态公益林、一般生态公益林) 和商品林, 分类管理, 建立新的林业经营体制和发展模式, 将社会、生态、经济效益有效地统一起来, 使公益林和商品林建设协调同步, 持续发展。

4.2 加大林区后续产业的扶持力度

以天保工程建设为契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在天保工程区第一产业的基础上, 加快推进林区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以实现林区一、二、三产业良性互动发展和优化升级。在实践中, 应依托资源优势, 发展特色经济产业, 培养新的林区经济增长点。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 找准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 大力发展生态型经济林, 拓宽林农及企业职工增收的新路子。创新机制, 大胆探索开展多种经营, 培育一批致力于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龙头企业、协会和个体户, 进一步拓宽发展林业的途径, 增强林业发展的后劲, 为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4.3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为加快天保工程建设,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国家应加快天保林区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应该完善社会保险法制体系, 增强对保险市场的宏观调控。要扩大林区社会保险的覆盖面, 使实施范围扩大到林区全体成员, 即从原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工作人员, 扩大到所有企、事业单位和林区个体劳动者。对林区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劳动者, 国家也应给予一定的社会补助。开拓社保基金的筹措渠道, 强化社会保险费的收缴, 清理追缴企业拖欠的社会保险费, 加强对收缴社保基金的管理, 增强社保基金的支付能力。林区应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制, 采用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等相结合的办法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此外还应建立起林区再就业服务中心, 通过培训以及提供各方面的就业渠道, 促进林区富余人员再就业。

4.4 强化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工作

认真开展年度天保工程市县级自查、省级复查、国家级核查工作, 严格执行天然林保护工程“四到省”考核制度, 开展了天保工程资金的定期审计和不定期稽查工作。组织开展全省234个国有林场天保工程实施情况检查工作, 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4.5 加强工程档案管理和信息系统建设

天保工程档案管理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法律法规所赋予的重要职责。“数字林业”就是通过对各种林业信息进行数字化、网络化管理, 实现林业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精确化。天保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数字林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目标就是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提高工程管理的效率, 从而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益。为此, 各级应加强工程管理人员及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 提高人员素质和工作水平。重视天保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尽快实现数字林业, 以适应形势需要。

5 结语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是林业局实现由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的重大举措。确保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的顺利实施, 建议国家加大资金的投入, 将保护天然林资源作为一项长期稳定的政策, 纳入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 要不断提升总体工作水平, 完善森林管护工作方式、方法, 帮助森工林区和企业进一步走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强健林区生存和发展能力, 切实保护好有限的天然林资源, 加快林业发展, 构建和谐林区。

参考文献

[1]郝淑清.浅谈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应做好的工作[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07 (15) :61~62

[2]郭彦青, 叶渭贤, 吴焕忠, 等.广东省天然林资源现状及其保护对策[J].广东林业科技, 2007 (4) :33~34.

[3]王振华, 陈建军.保护天然林资源必须抓好几项工作[J].中国林业, 2008 (13) :61~63.

8.天然林保护工程的作用 篇八

关键词 天然林;保护工程;问题及对策;新疆阿勒泰地区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2-070-02

天然林保护工程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能够有效地恢复天然林的生态功能,提高天然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实施意义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意义十分重大。(1)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事关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大战略,林业是这个大战略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持续性发展关系着整个大战略的实现,如果在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上能够做好,做出成效来就能够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反之则可能对可持续性发展战略造成影响。(2)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事关生态环境。近些年来因为人们对森林的大量砍伐造成原生林消失,使天然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导致雪线上升、林缘回退、水土流失日益加重,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进行天然林保护就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对森林的砍伐和破坏,使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保护。(3)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事关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问题,全球因为森林和河流的人为破坏使环境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能够增加森林面积,减少人们对天然林的破坏,让人们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进而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存空间,因此,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事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2 需要解决的问题

阿勒泰地区在天然林保护工程上尽管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到了良好的效果,但仍然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1)仅仅把生态保护放到增加林地面积上。进行天然林保护工程增加林地面积,减少林地破坏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在做好增加林地面积,减少林地破坏上阿勒泰林管部门做了不少工作,这也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这其中也有重视了增加林地面积,减少林地破坏而忽视了天然林保护和恢复的问题,导致大量被砍伐的原生林在经过人为修复后成为次生林,而天然林的生态功能退化,降低了天然林的防护功能,引发了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2)相关产业发展不完善。天然林是我国木材的重要来源,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采伐就受到限制,木材产量降低,又没有良性的经营机制做保障,导至因此而给地方经济带来不利影响。(3)补偿机制不完善。在阿勒泰地区天然林禁伐区十分广泛,但天然林的商业性采伐是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补偿机制不完善,缺乏必要的生态效益补偿,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切断了经济来源,导致生活水平下降,令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效果大打折扣,难以实现天然林的永续利用。(4)管理上还有漏洞。尽管阿勒泰地区在天然林保护上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不得不说在管理上还有漏洞和缺陷,尤其是在次生林管理上存在整治不良等现象,人工恢复的次生林增加,但这些人工种植的次生林与自然状态生长下的原生林有很大区别,人工恢复的次生林树木品种单一,乔木与灌木的比例远远高于原生林,导致树木密度过大,在影响树木正常生长的同时,也提高了森林的火险等级。

3 对策

(1)要实现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多元化。一直以来在天然林保护上尽管人们都想了不少办法,也做了不少工作,但是并没有拿出最切实可行的办法来,最根本的还是在天然林的保护上没有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因循守旧,导致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发展不快,没有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要做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必须要有创新的精神,创新是民族进步之源,也是天然林保护的力量源泉,只有创新天然林保护的方法,才能把天然林保护工程做好,使天然林保护工程呈现多元化,全面化的局面。(2)在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具体工作中要转变工作思路,人们常说,思路决定出路,在天然林保护工程中的思路也就决定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出路,在具体的工作中要将天然林的经营与保护结合起来,积极发展林区经济,促进天然林的经营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3)在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中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必须要有科学的观念和科学的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卫星遥感、低空遥感以及网络技术也逐渐普及开来。在天然林保护工作中要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对天然林资源进行精确的划分,并以此为依据建立数字化的管理体系,对林业信息进行网络化管理,提高信息的流动性,减少人工操作引起的误差,提高天然林划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4)在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中要讲究实效。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林业,改善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益处,所以在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中要本着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原则做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尤其是在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中在注重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经济效益,要完善补偿机制,在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过程中对受到影响的群众给予应有的补偿,要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在对天然林保护的同时充分利用林下资源发展种植业,培养具有良好经济价值的木耳、蘑菇、灵芝等品种,使天然林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增加群众的收入。

4 结语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工程。阿勒泰地区林管部门还要持续地保持好的势头,努力做好相关工作,扎实推进阿勒泰地区天然林保护工作。

上一篇:骨科无痛病房管理下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