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利用情况分析(8篇)
1.档案利用情况分析 篇一
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
作为区(县)级档案馆,其档案利用更多的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相联系着的,那么,近几年来其档案利用的现状又如何呢?笔者试图以所在**区档案馆近几年来的档案利用现状为例,作一分析,通过分析、思考,提出问题,并以期解决问题。
一、本馆基本状况
本馆是一个位于大中型城市并处于中心城区的区级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从20xx年的3万余卷(件)增加到2007年5.6万余卷(件),馆藏结构在近几年来的变化情况见下二表:
表一 20xx年初区档案馆馆藏档案结构比例一览表
表二 20xx年区档案馆馆藏档案结构比例一览表
从以上二表的比较中可以看出,馆藏档案的数量以年平均9.95%增加;其中文书档案所占比例下降,专门档案和科技档案所占比例均有所上升。馆藏结构发生变化,得到改善,趋于合理。特别是关连着人民群众生活方方面面的婚姻、城建执照、房屋拆迁、独生子女等内容的档案,即一部分民生档案的种类与数量都增加了。随之而来的是档案利用的人数、范围、目的等也相应发生了变化。见本馆从20xx至20xx年档案利用状况综合统计表。
表三
区档案馆20xx至20xx年档案利用状况综合统计表
分析此表可以看出:
1、每年利用档案人数以年平均约8%递增上升。说明馆藏档案数量增加、结构优化是档案利用增加、利用范围扩大的前提。
2、调阅卷数相对于利用人数却减少下降,说明了二点:一是档案信息化正在不断发挥作用。本馆在20xx年底建成了馆藏档案文件级目录约80万条的数据库,到20xx年底增加至93万条。因此,检索速度及查准率都有所加快和提高,减少了档案案卷的调用与翻阅查找,保护了档案。二是公民利用档案需求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增加,但其所需档案的查到率还不高。
3、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的档案,即民生档案,其利用需求在不断增加。表中的“其他利用”一项包括招工名册(包括干部职工调动)、知青下放(包括学历证明)、婚姻登记、独生子女、房产权属、房产管理档案、建筑执照等。
4、表中的另一个“其他”项则包含了公证档案、审计档案、名人档案等的利用。从整个利用情况看:涉及到个人待遇、身份证明的招工名册、婚姻登记、学历、独生子女登记、建筑执照等内容的档案利用率较高,而以学术研究、经济建设、宣传教育为利用目的的档案利用率较低。当然民生档案的的概念是近几来提出的,还没有准确的定义。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问题,即所谓的民生档案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
二、档案利用中出现的的问题
随着社会公众对档案利用需求的扩大,档案利用的内容和方式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对档案利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档案利用依据的法律法规、档案利用理论及方式都面临着新的考验与挑战,档案利用工作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种种问题。现将本馆档案利用中出现的问题一一提出。
1、公民利用档案的权利与档案利用限制的关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第十九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公民有查阅开放和未开放档案的权力,但查阅未开放档案是有限制的。在具体的接待利用档案中,如何把握对未开放档案的提供利用与限(!)制利用的关系,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如本馆接收了区建设局1964年至1993年形成的建筑执照档案,对于这部分档案的提供利用,工作人员会遇到二个问题:
一、是否作为开放档案来提供利用?因为按照《档案法》第十九条“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类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少于三十年”。
二、是否作为部分限制利用档案?因为在接收时,档案形成部门并未对不宜开放的部分提出限制。因此在档案提供利用的具体操作中,工作人员难以把握;作为公民其自由利用的需求没有满足而失望或不满。这种情况同样出现在房产档案及拆迁档案的提供利用过程中。
2、档案利用的方式
按照《实施办法》第二十二条“《档案法》所称档案的利用,是指对档案的阅览、复制和摘录。”为利用者提供利用档案,采用阅览、复制的这二项方式不存在问题,只要公民符合利用条件即可。而采用摘录方式提供利用档案,在具体操作中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风险。仍以建筑执照档案为例。该专业档案在其形成部门的利用有二个便利条件:一是其“部分限制”的政策很容易自行掌握与操作;二是采用何种利用方式即出具何种方式的档案证明就能满足公民的需要,档案形成部门也容易自行掌握。而这二个问题是由专业档案的特性所决定的,其档案形成部门对专业档案提供利用方式及提供利用程度、范围掌握的准确度、方便度肯定比较高。对于区级综合档案馆在提供这些专业档案时难免会遇到种种问题。如有的利用者要求本馆提供摘录式档案证明,那么在一张“建房申请表”上,有许多公章、签字、简易建筑图、标注的各种数据等档案信息,遇到这种情况,采用复制方式出证,可以保证档案证明的真实性。但却不能满足利用者的需求。
3、档案利用中的出证问题
在档案提供利用中会遇到单位或公民个人对未查到所需档案提出开具未查到档案证明的要求。档案馆依据所查到的档案应该为利用开具其所需证明;但对未查到档案是否也应该按其要求开具未查到证明呢?这在《档案法》及《实施办法》中并未明确规定。
但有关档案利用理论则提出“档案证明是指档案馆根据有关档案用户的询问和申请为核查某种事实在馆藏档案中记载情况(有无记载和如何记载)而编制的一种书面证明材料.制发档案证明是档案收藏部门开展档案提供利用服务的方式之一”,以及由**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档案信息化工作实用手册》中“档案工作基础术语”,解释档案证明:“档案馆发给查询者的一种认证文件。说明馆内有无所查询的文件、文件中有无所查询的有关问题与事实的记载,以及该文件的存放地点”。那么,如果按照这种说法,如有单位或公民个人要求档案馆为其开具未查到档案证明是应该开具这种证明的。
但是作为档案馆是否有必要担此之责和风险呢?近年来各级各类档案馆利用馆藏档案出具的证明,在解决户口、工龄、工资、土地纠纷等问题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凭据作用。一些人正是看中了档案证明的这种独特作用,想方设法到档案馆骗取证明。这种现象的出现,有人的因素。但出证制度不健全,特别是出证程序不完善也是重要原因。这就提醒我们应当不断完善档案馆出证程序,以规范出证行为,保证档案证明的真实性。
因为依据所查到的档案开具证明是由档案固有属性及其价值决定的。档案证明应该是依据档案的记载出具的凭证性文件。而没有查到档案被要求开具证明,则似乎有些不妥。但在本馆的档案利用中却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如有些单位来档案馆查询单位职工的招工通知书,如未查到,则会要求档案馆为其开具未查到证明。有些个人来馆查阅有无婚姻关系,经查而未查到,也会要求出具无婚姻登记档案证明。这让接待人员很为难。但又没依据性文件说服利用者,因而引起利用者的不满。
4、档案提前进馆与方便利用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20XX年修正)第十七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第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法律规定让人们认识到确定婚前财产的重要性。而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中会不断地涉及到婚姻状况的证明问题。如本馆的婚姻登记档案接收从五十年代形成之初到20XX年12月31日止已全部进馆。那么凡是户口在本区范围内的到法定婚龄的公民,如果需要开具婚姻状况证明,则至少要到两个地方,即先到档案馆查证有无婚姻登记档案(结婚或离婚或未婚),再到婚姻登记处查阅20XX年12月31日以后的婚姻登记档案。这确实造成利用档案的不便,而产生怨言。还有一些户口迁进迁出的公民,其户口所在地的时间段不一定全在本区内,但其会要求本馆为其出具未查到婚姻登记档案证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让查档人员为难。
三、对档案利用现状的几点思考
以上所述,是本馆档案利用工作之现状,也许是个案。但经笔者与同级同类档案馆的沟通、交流与探讨,了解到这种现状有一定的代表性,具有共性。区(县)级档案馆中或多或少地出现上述档案利用中问题。而目前一方面广大公民利用档案的需求在日益增长,另一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存在着某些缺失或不配套,以及档案工作标准化程度不够高,都制约着公民利用档案的权力不能全部实现。那么就区(县)级档案馆而言,如何严格实施法律法规,保障可以利用的档案能够最大限度地为广大公民所用,以满足公民不断增长的、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利用档案的需要呢?笔者针对区(县)级档案馆档案利用的现状做了以下几点思考:
1、要加强对于档案利用理论的研究,建立完善配套的档案利用制度。既要简化档案利用的手续,又要让档案馆工作人员有法规可依,这样不论是对于档案利用者还是提供档案利用的档案工作人员,都是公平合理的,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都能得到保证。
2、对于档案馆来说,要做好档案利用的各项基础工作。一是要确定馆藏档案可利用范围及利用程度的划分,使属于可利用范围的档案确实能够被利用;二是对于档案的接收进馆,在按照档案法规进行的前提下,要与档案进馆单位就档案进馆的时间、限制性利用、利用方式以及是否提前或推迟进馆等达成协议;三是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档案,且在形成部门提供利用更方便(既对档案形成部门而言,又考虑到利用者的方便),则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这类档案是否有必要接收进馆或确定适当的进馆时间。
3、提高档案利用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对于不断增长的档案利用需求及不断扩大的档案利用范围,档案工作人员能够根据利用者的不同需要,便于操作,能够合法合理地满足各种档案利用需求。
2.档案利用情况分析 篇二
关键词:民生档案,伦理利用
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民生档案已有80 余种,它包括社保档案、医保档案、保障性住房档案、低保档案、房屋产权登记档案等等,这些档案中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档案所反映的内容都是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信息,我们姑且将这些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档案称为民生档案。不管什么档案,民生档案也好,专业档案也罢,但有一点是最相通的,那就是,档案建设的目的都是以利用为最终目的。而作为息息相关的民生档案的利用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和谐社会的今天,在新常态下,民生档案的利用处处、时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关于伦理的界定
要探讨民生档案的伦理利用,那么,首先要知道什么叫伦理,也就是说伦理的定义是什么。美国《韦氏大辞典》对于伦理的定义是:一门探讨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以及讨论道德责任义务的学科。在我国伦理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中国的《乐纪》,乐者,通伦理者也。学界对伦理的定义是“:伦理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内心的信念来维系的,表现为善恶对立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1]。而我们平常说得较多的是什么婚姻伦理、爱情伦理、社会道德伦理等等,这也说明了伦理涉及的范围很宽泛。我们平常经常会说道:做人要凭良心、做事要讲公德,指的是做人的一般伦理道德;行政伦理所讲到的伦理,是指领导干部在行政事务的执行过程中,如何做一个称职的人、如何做一个大公无私的人、如何做一个为人民谋福利的人、如何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在平常的工作当中,坚决不做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事情。而在档案的利用中,伦理所指的就是,档案利用者在利用民生档案的过程中,要恰到好处地把握一个“度”,这个“度”,也就是说在利用民生档案的行为过程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或原则、规范)。
二、民生档案伦理利用的重要性
在诸多的档案中(除专业的档案外),民生档案是最直接、最详细地记录着老百姓个人或家庭等成员的基本信息和相关信息。在民生档案信息内容中虽然有差别,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档案内容大多数都已涉及老百姓较为敏感的信息———个人、家人及家庭的具体信息内容,如年龄、工资收入、房屋产权以及住所等等。这些个人、家庭成员等信息资源的利用,如果在其利用的过程中保护得好,那当然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实现了档案利用的本来目的,为社会和相关职能提供具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为社会的安宁和社会的和谐发挥一定作用。同时,老百姓个人信息和家庭信息又未受到侵害。但是,如果这些档案信息资源,在利用的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而导致信息泄露,个人或家庭等相关信息,被一些不怀好意的人所利用,适必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纠纷和矛盾。可想而知,其结果是不利于个人、不利于家庭,更不利用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三、民生档案伦理利用的对策
民生档案的利用,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通过利用民生档案,可以更多、更详细地了解老百姓的一些真实情况,着实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维护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如对老百姓住房状况的摸底,对工资水平平均数、家庭消费水平、大学生当前的就业情况以及城市低保、医保等情况的把握和了解。这些真实信息的提供和利用,可以更好地维护社会安定和社会和谐。当前时期,民生档案的利用,已涉及老百姓利益的方方面面。怎么样恰到好处地利用民生档案,在利用民生档案的同时,如何做到老百姓的个人隐私不受侵害。而这些情况,恰恰涉及我们平常所说的“伦理”方面的问题。伦理利用民生档案应注意以下一些事项。
1.在一定的范围内利用民生档案,档案的利用一般是在档案馆、档案室利用,包括查阅、复印、摘抄等等。档案的利用,一般应经档案馆、档案室工作人员的同意后,在档案人员的陪同下完成利用。一般情况下,原件不得带出规定的场地,尽量避免让一些无关的人员接触档案。然而,总有一些部门或单位,受档案保管条件等多方面的影响,利用起来不是在规范的场地,较容易泄露出档案里面的信息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利用民生档案,我们要特别注意,能够找到僻静的地方查用档案最好。做到能一个人办好的事情,决不让第二个人知道。因为,有些人“好事”,喜欢做“小喇叭”,“爱传播信息”。这样,有意或无意间将不该说的说了,将不该讲的讲了,从而导致了个人隐私无意间被泄露,不知不觉给当事人的生活、工作或其他方面带来不必要的麻烦,造成不必要的影响,甚至,因隐私的泄露,造成家庭的不和,工作的不利,或因利益的得失造成社会的不稳定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存在。因此,在一定的范围内利用好民生档案是很有必要的。
2.正确处理好利益关系,利用好民生档案,除了要在一定的范围内利用民生档案外,在利用的过程中,还要处理好利益的关系。合理的、恰当的处理好利益关系,得到的将是双赢的结果。我们平常所讲的利益,一般包括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集体利益,群众利益,个人利益等等。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是合二为一的。人民利益、国家利益、党的利益是至高无上的。当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应处理好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当民生档案的利用会给个别或部分档案的信息带来一些影响时,要考虑到最大利益的获得者是人民、是大局,还是全局的时候,我们应果断选择顾全大局的人民利益。维护个人的利益,要在不损害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集体利益的基础上,维护个人的利益。当然,并不是说维护个人利益就是错误的。维护个人利益毫无疑问是正确的。只是它是有前提条件的。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五大类,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受人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恰恰说明了维护个人利益是正确的、合理的,无可厚非的。只是说在维护利益的时候,应摆正利益的位置。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全局利益。因此,在档案利用时,要理顺这种关系,要正确地处理好这种关系。
3.提高法律意识,世界各国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主要是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保护,一种是间接保护。我国法律正在实现对隐私权保护的间接方式向直接方式的过渡。要提高法律的保护意识,首先,要提高人们对法律的认识,在认识的基础上,增强保护的能力和力度。在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要以法律为准则,遵纪守法,依法办事。民生档案中,有相当部分的信息涉及到老百姓的个人隐私,而老百姓的个人隐私,是受法律保护的。当隐私权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应当依公共利益的要求进行调整。我们平常在利用民生档案中,稍不注意,就会因为不适当的利用,而导致发生并不应该发生的事情,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和纠纷。所以,提高法律意识,是民生档案伦理利用的首要条件。
4.对档案利用者的要求,为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和保护好老百姓个人的隐私,对档案利用者,应出示本人身份证件或单位介绍信,利用者提出利用需求,查阅档案检索工具、并填写档案登记簿。档案工作人员,提供档案利用者所需的档案(数据)材料,同时,档案工作人员,还要做到监督工作,比方说,不允许对档案材料进行拍照,不得将原件带出档案库房等等。档案利用者,在档案阅览室归还档案时,需经工作人员检查、核对、查看,档案是否有被撕页、损坏等现象后,方可办理归还手续,同时,归还利用者证件,填写《档案利用效果登记表》。
本文从理论的意义出发,探讨了民生档案伦理利用的意义及民生档案伦理利用应注意的各种事项,以及引起人们对民生档案利用的重视,在提高保护公民隐私权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好民生档案利用中的利益关系及把握民生档案利用的范围。这种探讨是一种尝试性的,希望起着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3.档案利用情况分析 篇三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档案事业的快速发展。截至2007年底,全国共有各级综合档案馆3161个,占我国各级各类档案馆①总数的79.3%;共保存档案2.3亿卷(件、册),占各级各类档案馆馆藏总量的92%;2007年档案利用量为1244.9万卷件次,占各级各类档案馆全年档案利用总量的80%②。可见,国家综合档案馆是我国档案事业的主体,是国家档案资源管理与提供利用服务的主力军。
一、综合档案馆的档案开放情况
首先,档案开放范围不断扩大。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全党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为更好满足机关工作查考、史学界历史研究及国际文化交流的需要,中央确定了开放历史档案的方针。1985年国家档案局又决定扩大档案开放的范围——从“历史档案”扩大到“自形成之日起满30年的档案”;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后,这一政策成了法律条文。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公众对档案利用需求从历史档案逐渐向近现代以及当代档案转移,为此,各级综合档案馆根据1991年国家档案局发布的《各级国家档案馆开放档案办法》的规定,进一步开放了新中国建国前各个历史时期的档案,同时还加大了建国后档案的开放力度,使档案开放范围逐步从历史档案扩大到近现代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宗教等各个领域。
近年来,一些省市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政府信息公开的规章,国务院也于2007年4月5日颁布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并已于2008年5月1日正式实施。这些行政法规规章的实施对综合档案馆开放档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是因为政府信息包括历史信息和现行信息,而政府的历史信息主要保存于各级国家档案馆,因而各地综合档案馆在开放档案时除要遵守档案、保密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外,还要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法规中的有关规定,进一步扩大档案开放的范围。③
随着档案开放政策的实施,综合档案馆开放档案的范围逐步拓宽,从开放各朝各代的历史档案逐渐延伸到建国后各个时期的档案,从政治领域不断深入到经济、科技、文化以及社会公共事业领域,从党政机关的管理档案扩展到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民生档案。档案开放范围的不断扩大,意味着可利用档案的范围更宽广、信息更丰富,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各级各类社会组织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信息需求。
其次,档案开放方式更加多样。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各级综合档案馆主要通过设立档案阅览室,出版发行报纸、刊物、图书、档案史料全文或者摘录汇编、档案馆指南,开放档案目录,举办档案展览等形式公开档案。新世纪以来,政府网站的建设催生了各级综合档案馆网站的创建,于是档案网站正逐步成为开放档案的一种重要形式。例如在档案网站上公开档案馆案卷级、文件级开放档案的目录,提供开放档案的全文查阅,举办有声有色的网上档案展览等。国家档案局网站从2009年1月1日起推出了系列专题视频“共和国脚步——1949年档案”,一周一专题,全年共52个专题,每个专题围绕一个重大事件公布若干份文件、照片、录音、录像、报刊资料等,图文声像并茂,真实生动,得到了社会的极大关注。
综合档案馆从开放档案目录到开放档案全文信息,从提供开放档案的原件到提供开放档案的二次、三次文献,从开放档案的馆内查阅到馆外远程网络查阅,从利用平面媒体向利用多媒体公布开放档案,档案开放方式不断丰富,并正在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格局,为利用者自主查询、获取、使用、传播已开放的档案信息提供了便利。
第三,档案开放数量不断增长。
20世纪80年代,为适应开放档案的要求,各级档案馆采取各种措施对馆藏档案进行调查分析,熟悉馆藏内容与成分,开展馆藏档案整理,编制各种检索工具。以编研工作为例,1984年全国各档案馆编辑的各种专题档案史料和丛编就达500多种30多亿字,④不少档案史料还公开出版发行。也正是这一阶段大量开放档案,推动了80年代档案利用高峰期的形成。90年代档案开放数量继续增加,1991年全国各级综合档案馆档案开放数量达到2094.3万卷件。以1991年为基点,1992年~2000年各级综合档案馆开放档案数量分别增长了-3.6%、2.2%、17.2%、33.2%、40.3%、57.8%、69.8%、81.8%、94.4%。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政治民主、政务公开建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了综合档案馆开放档案的步伐。2001年我国各级综合档案馆档案开放数量达到4129.7万卷件,将近1991年档案开放量的两倍。以2001年为基点,2002年~2007年全国综合档案馆档案开放数量分别增长了4%、11.8%、17.9%、24.3%、39.1%、42.3%,呈逐年上升趋势。
综合档案馆档案开放数量的增长,使更多古老的、珍贵的、重要的档案文献可以向社会公众提供利用服务,这不仅仅是一项档案业务数量的增长,而且也是当前我国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与推行公开、公正、透明行政的政治理念在档案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依法治国、尊重维护公民信息权利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综合档案馆的档案利用情况
首先,馆藏档案利用主体走向多元化。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各级档案馆主要服务于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其工作查考提供利用;而改革开放以来,除了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其他社会组织、学术研究者、公民个人等利用者也纷纷加入到档案利用的队伍中来。利用者群体不断壮大,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编史修志的利用者。1987年各级各类档案馆提供档案利用服务达23380328卷件次,其中有15569800卷件次是为编史修志提供的,占利用总量的66.6%。二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利用者,利用大量档案资料撰写学术论文或著书立说。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教育、文化与科学研究等领域的不断发展,学术研究者对档案文献的利用需求也在不断增加。2002年,全国综合档案馆为学术研究提供档案利用249429卷件次,2007年则达到767850卷件次,5年时间增长了207.8%。三是个人利用者不断增加。为平反“文革”中造成的冤假错案、解决下乡知青返城和其他历史遗留问题、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管理与处理自身事务,个人利用者走进了档案馆。2000年以来,随着政务公开的不断推进,社会公众知情权意识的不断增强,以维护自身权利、个人利益为目的而到档案馆查阅招工、知青、婚姻、占地、房产、个人任免等档案的个人利用者不断增加。以北京市档案馆为例,2003年以前,社会组织利用者数量远远高于个人利用者数量。2003年,社会组织和个人利用档案分别为50.6%和49.4%,二者大体持平。2004年以后,个人利用者开始超过社会组织利用者。2004年至2006年,个人利用者利用档案人次占利用总量的比例分别是62.3%、73.6%和66.3%。⑤
其次,提供利用的档案内容日益广泛。
改革开放以前,各级综合档案馆主要是为党政机关提供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司法、人事等各方面档案,旨在为决策者提供解决各种问题的依据、思路和方法。20世纪80年代,档案利用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建国前各历史时期及建国初期的历史档案文献;90年代,综合档案馆不断探索档案社会化服务的途径,注重提供经济、科研、技术改造等方面的档案;2000年以来,围绕实现党和政府提出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战略目标,综合档案馆以社会服务为导向,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等理念,大胆创新服务方式,主动整合开发档案资源,积极提供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如婚姻、公证、房地产、城市拆迁、招工、独生子女、社会保障、医疗、失业保险、户籍、个人任免、出国等等)内容的档案。2007年10月,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分组讨论会上明确提出要在全国档案系统实现“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⑥。2008年12月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杨冬权局长又强调指出全国档案系统要继续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平台,上传更多档案内容,或发布各种利用指南,加快建立和完善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与档案利用体系,丰富档案利用服务的内容。
第三,档案利用方式更趋便捷。
20世纪80年代,我国大多数综合档案馆主要以手工检索、提供档案实体服务为主的利用模式提供档案的利用服务。由于受档案实体管理、档案目录卡片检索等因素的制约,利用行为难以摆脱“档案馆”这个物理环境。80年代末中央和地方党政机关推行的办公自动化工程以及90年代末政府实施的上网工程推动了综合档案馆的信息化工作。当前,各级综合档案馆基于网络平台积极探索档案数据库的数据采集、在线阅读、异地查询和档案传递等在线服务,如一些综合档案馆网站开始推出“馆藏介绍”、“查档指南”、“档案目录检索”、“档案全文检索阅览”、“档案网上展览”、“档案编研网上公布与出版”、“珍档荟萃”、“预约调卷”、“档案网上咨询”等服务项目。长春市档案馆把与民众生活有关档案的信息化放到了优先位置,其网上运行的数据库包含了350万条目录数据,其中有150万条目录数据、20万页档案全文供利用者在互联网上查阅。这些档案虽然只占其馆藏总量的10%,但其利用却占到总利用量的90%。⑦
档案利用方式不断出新,越来越多样化。利用者既可到档案馆查阅感受其浓郁的文化氛围,也可在办公室、家庭或其他任何地点的任何时间利用档案网站获取所需的档案信息,还可借助其他方式如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查阅利用档案。这样有利于利用者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更丰富的、更人性化的、更高效的档案信息服务方式。
第四,档案利用数量呈波浪式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级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利用数量经历了“增长—降低—增长”三个阶段的变化。
1983年~1987年,为编史修志、解决“文革”中各种历史问题及开展学术研究等,大量组织与个人利用者涌入档案馆查找利用档案资料。1983年综合档案馆利用档案总量为662.7万卷件次,1987年达到2337.1万卷件次,4年时间档案利用量增长了252.7%,1987年也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综合档案馆档案利用的一个高峰。
1988年~1998年,由于地方编史修志工作陆续完成,“文革”中各种历史遗留问题基本解决,档案利用者从1987年的利用高峰点开始逐年下降。至1998年,档案利用总量降为446.5万卷件次,比1987年下降了80.9%。
1999年~2007年,各级综合档案馆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不断改善馆藏结构,扩大档案开放范围,加强民生档案的整理和提供利用,较好地满足了利用者的需求,档案利用数量也逐步回升。1999年各级综合档案馆档案利用数量为508.5万卷件次,2003年、2005年、2007年档案利用数量在1999年的基础上分别增长了18.5%、70.7%、144.8%。2002年各级综合档案馆档案利用达到1465454人次,2003年、2005年、2007年档案利用人次在2002年基础上分别增长了15.6%、48.6%、120.9%。可见,这一阶段综合档案馆的提供利用工作富有成效。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档案馆档案利用服务的对象更加广泛,档案利用与开放的内容不断扩展,数量不断增长,方式也更加多样。但是,在信息时代的宏大背景下,我们应当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清醒的头脑正视工作中的不足和潜在的问题。例如开放率偏低问题,1991年~2007年各级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年均开放率仅为27.9%,与国外一些公共档案开放与利用程度比较高的国家相比(欧美多数国家档案开放率已达到或超过60%,美国档案开放率达90%以上,俄罗斯档案开放率大约在80%~90%之间⑧)我国档案开放率还相对较低。此外,馆藏档案资源结构多样化发展问题、期满档案开放的及时性等问题均需给予高度重视和尽快解决,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利用者不断提高的档案利用要求,从而推动综合档案馆档案开放与利用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注释:
①“档案馆”包括综合档案馆、专门档案馆、部门档案馆、企业档案馆、文化事业单位档案馆、科技事业单位档案馆。
②文中各种数据来源于国家档案局网站、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国档案资讯网,或者根据这些网站提供的有关数据资料计算得出。后文不再注释。
③马素萍:《论档案馆开放档案的原则》,《档案学通讯》,2005年第2期。
④中国档案学会档案馆学术委员会:《论档案馆开放档案》,《档案学研究》,1989年第3期。
⑤⑦傅华:《档案服务范围越来越广》,《中国档案报》,2008年11月26日。
⑥“两个转变”、“两个体系”是指转变重事轻人、重物轻人、重典型人物轻普通人物的传统观念和认识,重视所有涉及人的档案的价值,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转变档案工作中重机关团体利用、轻个人利用,重为机关团体服务、轻为群众服务的传统观念和认识,像重视机关团体利用那样重视人民群众利用,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落脚点是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
⑧黄项飞:《档案馆走向开放》,《北京档案》,2005年第5期。
4.2012年中国利用外资情况分析 篇四
桑百川
2012年,受到不断变化的国内投资环境和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DI)步伐可能会放慢。
影响中国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因素有以下这些: 从国内因素来看:
首先,我们国家的经济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对于利用外商投资,我们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标准。
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早在2011年,中国的GDP总额为美元7.3万亿美元,这也巩固了中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在2011年,中国的人均GDP超过5,400美元。由此,中国在世界的排名上,从中等收入国家升入了高收入国家,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31800亿美元,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也从2001年的469亿增长到现在的1160亿美元,增长了近2.5倍。毫无疑问,外国直接投资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产业体系等诸多方面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中国的贸易已经从改革开之初的“双缺口”渐渐稳定并转变成为“双顺差”,因此,中国自然而然地推出了针对利用外商投资制定的更严格的标准。吸引外资并不是为了单纯的弥补“双缺口”,而是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与运营商定义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良好的公司治理系统竞争,以服务促进技术进步,促进结构升级和制度变迁。
二,“模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已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同时也促使外商投资结构的变迁。
为了适应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中国将继续鼓励外商投资进入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保护环境的节能等行业,而对于高能源消耗,高污染,资源消耗高的项目,中国将仍然保持着很高的门槛。此外,中国将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财务管理中心,结算中心以及成本和利润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总部性的机构,并将鼓励更多的国内企业与国外同行之间的研发合作。“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的修订工作中,将会有更多的项目被添加在劳动密集型项目中;鼓励外商在中西部地区发展符合环保要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符合条件的西部地区内外资企业继续实行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对东部地区外企向中西部转移加大政策开放和技术资金配套的支持力度。这会影响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
第三,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稳定价格,控制房价,使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以及投资成本面临上升的压力,将减少外国投资的流入。
尽管2012年中国货币政策有所放松,但面对通货膨胀压力,货币供给不可能快速增加,加之控房价的政策持续实施,房地产以及与房地产相关的产业投资增速放缓,将拉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与此相对应的,类似前些年外商投资借助房地产价格高企的机会大举进入房地产的条件不复存在。同时,中国将继续受劳工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汇率升值影响,投资成本上升,势必影响外商投资增长。
从国际因素来看:
首先,由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以及经济增长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外国投资者变得更加的谨慎。
在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一直在努力走出低谷,但仍然很疲弱。还存在这些不可预知的国际政治环境,例如,中东和北非动荡的局势,混乱的南亚和中国南海地区,以及世界各地大国之间激烈的战争,更加不利于世界走出经济危机。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期分析,在2011年,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低于预期,2011年全球增长率将从2010年的5%以上降至4%左右,先进经济体实际GDP预计将以缓慢步伐增长,2011年仅增长1.5%,2012年增长2%。世界经济的持续低迷必将导致各国对华投资热情和力度下降,也将成为2012年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又一影响因素。
其次,美国经济处在经济低迷时期,其“再工业化”战略将影响其在中国的投资。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大国,美国无疑成为了重灾区,失业率和财政赤字居高不下,以及经济增长速度变缓。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12年美国财政赤字仍将居高不下,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将达到6.1%。虽然这一比例较先前预测的7%有所下降,但债务问题将是美国经济复苏的中长期制约因素,将迫使美国政府调整财政收支,公共支出可能明显下滑,经济复苏之路会更为坎坷和漫长。
失业问题是美国当前所面临最大的挑战。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显示,2011年美国的失业率为8.8%-9.1%,并会在2012年维持在8.3%-9%的高位。尽管奥巴马政府提出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法案,但效果并不是很令人满意,失业问题也将成为美国经济复苏道路上的最大障碍。
面对重重困难,美国经济虽然也有一点增长,但它仍然处在经济衰退时期。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1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1.7%-2.1%,并且在2012年将可能上升到2.6%-3.3%。在美国以“再工业化”战略来振兴其国内经济的大背景下,其对华投资力度必然下降,甚至吸引一部分海外投资回流。
总之,今年美国经济增长的趋势及其国内政策将成为影响其对华投资的主要因素。第三,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升级,经济复苏很难在短期内完成,所以欧盟将减少对外投资。2011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断蔓延,主要表现在危机已经由爱尔兰、希腊等欧盟外围国家向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欧盟核心成员国蔓延。更为令人担忧的是,法国的经济形势也不乐观。
作为欧盟制定的救助机制则只能解决其短期内国家资金陷入流动性危机的问题,但却不能提高其真正意义上的偿付能力,这些国家的违约赔付机制正在形成,欧盟债务危机也可能从小型的经济实体转移到中型和大型经济实体。
2012年,欧盟极有可能在应对主权债务危机中度过艰难的一年。主要原因包括:首先,欧洲出台的救助机制短期内只能解决危机各国的流动性问题,而不能实质性改善各国的偿付能力,各国债务违约风险仍在不断累积;其次,欧洲债务危机可能从小型经济体向大中型经济体蔓延,特别是意大利债务问题的潜在风险巨大;再次,债务危机存在向银行危机转变的可能性,特别是占全球银行业总资产约53%的欧洲银行业持有“欧洲五国”(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和西班牙)超过5000亿欧元债券。
欧盟深陷债务危机无法自拔,如果2012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升级,将对欧盟经济产生严重的持久性影响,使得欧盟经济短期内很难恢复;即便欧盟主权债务危机不再升级,其以实行紧缩财政政策的应对方案,也会使欧盟地区公共财政支出下降,社会福利削减,制约公共投资和消费增长,甚至使个人罢工事件不断,对社会经济增长构成打击。这都将极大影响其对华投资的力度。
对于中国利用外伤直接投资前景的分析
由于国内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影响,2012年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形势严峻,不容乐观。
第一,外商投资规模预计将呈现稳中有降的态势。
在2011年过去两个月中,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出现负增长的情况,这表明经济危机以及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有着显而易见的影响。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美欧等发达国家很难在短期内实现经济回暖,对华投资会继续放缓;占据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八成以上的亚洲十国和地区经济深受美欧经济形势影响,增长速度同样会放缓,对外投资能力收缩;加之中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自身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投资成本上升,预计2012年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将出现稳中有降的态势。
第二,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将进一步调整。
自2012年1月30日起,中国开始实施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该《目录》将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新能源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外商投资企业与内资企业开展研发合作,促进利用外资与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相结合。同时,着力推进节能减排,严格限制或禁止“两高一资”类外商投资项目。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预计2012年农、林、牧、渔业利用外资将有所提高,但所占份额仍然较低;受自身发展水平所限以及欧美“再工业化”政策影响,制造业利用外资增速将放缓,所占份额将有所下降;随着中国金融、物流、旅游、医疗卫生、文化产业等服务业的开放提速,服务业利用外资金额将进一步扩大,并继续拉大与制造业利用外资的差距,占据外商直接投资的主体地位。
第三,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结构将出现更快速的变化。
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一直呈现出非常明显的非均衡性。外商直接投资绝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所占份额很少。但随着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持续改善,中西部吸收外商投资增速加快,特别是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提出发挥中西部地区土地、能源资源、劳动力等优势,鼓励外商在中西部地区发展符合环保要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预计2012年中西部地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中西部经济中心区的外商投资将显著增加,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升级。
四,外商将撤回沿海地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资金,其撤离风险将加大。
受国内劳工成本上升、原材料和能源价格居高不下、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因素影响,劳动密集型外商投资企业成本上升压力大,投资回报率下降,存在外商投资部分选择撤离的可能性继续增大。加之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外商投资企业资金链紧张,撤离中国市场的风险上升。
5.档案利用情况分析 篇五
【关键词】房产档案查询利用;存在的问题;应对方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都呈现出一种蓬勃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在房地产行业之中。而因为房地产的蓬勃兴盛,房地产档案的数量明显提升。而因为在房地产行业中,档案管理工作呈现出一种十分混乱的情况,这就为日后档案的寻找和档案的使用工作带去了极大的挑战。现阶段,我国房地产档案在查询和利用中的问题尤为突出,给我国房地产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这就要求相关部门针对这一问题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措施,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和查询手段的方便性程度,这样才能促进我国房地产蓬勃发展。
一、现阶段我国房地产档案在查询和利用过程中的具体情况
现阶段我国对于房地产档案查询工作主要有四种情况,分别为房产所属人对自有房产档案的查询、委托人对自有房产的档案进行查询、法检机关对涉案人员房产档案的查询、律师对房产档案的查询。这四种情况都是要通过采取相关的材料证明来对档案进行查询,现阶段我国许多地区已经实现了房产档案数字化,并且提高了档案的数字化程度,这样提高了档案查询的工作效率。然而这一信息化数字化不是所有区域的房产档案都实现,现阶段仍然有许多地区的房产档案在管理方面存在着十分的混乱,并且档案保存工作不完善,许多档案丢失的情况。
二、我国房产档案在查询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数据十分的混乱。因为历史对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国档案在整理收集工作中标准化程度低,从而使得我国整理的房产档案不符合档案规范要求。另外档案录入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房屋具体的位置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但档案信息却不能动态随之进行更改。此外,许多不常使用的档案在二次录入中被人忽视,或者存在着违法操作的行为,导致国家财政的损失,这一方面主要在拆迁等案例中的明显的表现。这都表现出信息准确性存在着问题,并且给日常的查询工作中带去了极大地阻碍。
(二)档案管理系统信息化程度低。现阶段我国房产档案管理部门并没有具有统一的管理和查询系统,并不能适应社会对档案查询利用的要求。许多区域由于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低,使得系统科技化水平极低。另外,设备更新换代速度低,不准时对系统进行管理维护,从而严重影响我国档案查询和利用工作。另外,整个系统最突出的问题在于根据关键词进行档案搜索和查询工作程度差,许多档案无法查询出来。从这一方面看来,整个档案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也严重不利于房产档案的飞速发展。
(三)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现阶段我国档案管理朝着科技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这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需要他们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操作知识。然而现阶段我国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于信息技术的知识掌握程度不高,对电脑操作十分的生疏。还有一批工作人员因为思想态度不端正,从而出现工作效率差、工作水平低的问题,严重影响我国房产档案管理工作有序地开展。此外,档案管理人眼的服务态度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我国房产档案工作的大踏步发展。
三、针对现阶段房产档案查询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对策
(一)加强档案整理工作。加强档案内容的整理工作,是整个档案查询利用工作的基础。并且对整个档案工作的工作效率有着极高的要求。首先,需要相关部门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全国档案录入工作的规范化程度。第二,补充缺失的信息数据,保证信息的完整性。第三,重视数据信息的关联工作。
(二)完善房产档案查询利用系统。房产档案查询利用的社会地位及其作用日益突显,应当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进行信息化、系统化的完善。普及电脑信息检索系统,提高信息检索系统效率,杜绝人为劳动的随意性,及时地满足各方房产档案查询利用的需求,更加有效的保护相关产权人合法权益。争取做到检索速度快,检索准确率高,同时具备修改、统计、打印和多途径检索等功能。真正有效的提供全面、准确、快速的房产档案信息,提高房产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率。在完善系统建设时,要适当的采纳档案专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另外,在目前系统、体制尚未完善的前提下,查阅实体档案不可或缺,这对核对相关疑问与确保信息准确率十分重要。
(三)坚持依法治档,提高档案意识。首先,要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制定房产档案管理与提供利用的考核办法,用法律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是人的意志所能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其次,要经常组织在岗人员学习有关法律法规,使其充分认识到档案查询利用工作的重要性,加强档案意识的教育,培养科学用档的习惯。
(四)加强对房产档案工作人员的培训。目前,房产档案工作在职人员的素质普遍有待提高,因此,应加强对房产档案在职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需要房产档案工作人员不断学习,完善自身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知识,认真对待档案查询工作,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工作效率。房地产档案的管理部门要不断健全用人机制,加强在职人员教育培训,及时吸纳高素质青年人才加入房产档案管理队伍,为房产档案管理事业注入新鲜的血液。与此同时,要让档案的参与者变得更多,更丰富,利用专业档案人员的帮助来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服务技能。通过以上措施构建年轻化、规范化、专业化、现代化房产档案工作人员队伍。
四、结语
6.档案利用情况分析 篇六
根据国家、省、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今年开展的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我们对姜堰经济开发区的部分企业用地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从中可以看出开发区企业在用地方面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并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供参考。
一、土地利用基本情况
开 发区注册工业企业约320家,目前运营的企业约270家,另有大约50家企业因多种原因没有运营。今年上半年,我们调查了2008年在开发区销售纳税的 93家企业用地情况,且全部为工业用地。93家企业总用地面积2717.8576亩,总投资额为285139万元,平均投资强度为104.91万元;总建 筑面积762818.4平方米,平均容积率为0.42,平均覆盖率为38%;93家企业年销售总额为267374.8万元,亩均98.377万元;全年纳 税额为6263.05万元,亩均纳税额为2.304万元。其中18家企业年纳税额为零。93家企业中有36家企业存在土地闲置现象,闲置面积达656.8 亩,占总面积的24.17%。
二、土地利用与产出情况分析
通过上面一组数字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开发区工业企业用地方面的几个特点:
1.平均投资强度偏低。从调查的93家企业看平均投资强度只104.91万元/亩,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210万元/亩,省、市规定的160万元/亩以上的标 准,分别低35%和37.11%,达到或超过160万元/亩的企业只有13家,占13.98%,最高为308万元/亩;100-159万元/亩的企业32 家,占34.4%;100万元/亩以下企业有48家,占51.62%;最低的只有22.6万元/亩,由此可见绝大多数企业(86.02%)投资强度偏低,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
2.低效利用土地的企业较多。93家企业的平均容积率只有0.42,最低只有0.06,最高的也只有1.5。其中0.4 以下的企业有25家,占26.88%;0.4到0.6企业有11家占11.83%,0.6以上的企业有57家,占61.29%。低效利用土地必然带来了土 地产出率及财税贡献率的低下。
3.土地产出率及财税贡献率低下。93家工业企业2008年实现销售额267374.8万元,平均每亩产出率只有 98.377万元:其中每亩10万元以下的企业有15家,占16.13%,每亩10万元到50万元的企业有38家,占40.86%;每亩50万元至100 万元的企业有8家,占8.6%;每亩100万元至200万元的企业 有20家,占21.50%;每亩200万元至500万元的企业有9家,占9.68%;每亩500万元以上的只有3家,占3.23%;最低的每亩只有 0.111万元,最高三家企业分别为市化肥有限公司(750.33万元/亩)、市科研精细化工有限公司(742.24万元/亩)、市江苏景泰石油化工装备 有限公司(613万元/亩)。去年93家企业纳税额为6263.05万元,平均每亩仅有2.304万元。其中纳税额为零的企业有18家,占19.35%,每亩1万元以下的企业达32家,占34.41%,每亩1万元至5万元的企业有28家,占30.11%;每亩5万元到10万元的企业有7家,占7.53%; 每亩10万元至20万元的企业有5家,占
5.38%;每20万元以上的企业也只有3家,占3.22%。由此可见,53.76%的企业每亩财税贡献率在1万 元以下;83.87%的企业每亩财税贡献率在5万元以下;91.4%的企业每亩财税贡献率在10万元以下。除无纳税额企业外,最低的每亩只有68元,最高 的每亩达33.58万元(菁茂科技有限公司老厂区),粗犷利用土地由此可见一斑。
4.闲置土地较多,93家企业中有36家企业不同程度存在土地闲置现象,占企业数的38.71%,闲置土地面积达534.8亩,占总用地面积的24.17%。而据我们统计,开发区实际存在闲置土地现象的企业约63家,闲置面积高达1835亩。
5. 开发区预征土地较多。前几年,由于招商引资形势较好,开发区以其下属的市鑫源建设有限公司为主体向农民预征了大量土地(大部分为农用地),除少部分土地有 企业进驻外,大部分土地仍由农民耕种,而开发区每年还要向农民支付4.43万元/亩的土地补偿利息。光这部分土地就有4500多亩,每年需支付农民利息近1100万元。给开发区财政增加了不小的负担。
三、成因分析
分析93家企业之所以出现上述几大特点,主要是由于以下因素造成的:
一是决策失误。这里既有投资人决策失误,也有引资人的决策失误。主要体现在盲目投资和重复投资,使得市场供大于求,造成土地闲置和土地产出率及财税贡献率不高。
二是贪大求全。一些企业不从市场和自身能力考虑,贪大求全,圈占了土地后无力投资建设或难以一步到位,导致生产、销售、流动资金出现问题,造成土地资产和其它资产的严重浪费。
三是形势影响。由于去年下半年开始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观望、转型、裁员成为普遍现象,一些企业生产销售大打折扣,生产销售下降,利税降低甚至无利可图。
四是投机心理。一些企业当初投资的真正目的并不是真正想办企业,他们看中的是廉价的土地,注册后厂房建设起来了,想从中捞取土地差价,但苦于形势变化,土地厂房无法抛售,现在只能出租一些,再伺机寻找下家,摆脱困境,导致部分土地和厂房闲置。
五是措施不力。虽然国家、省、市都相继出台了一些闲置土地处置办法,但对闲置土地企业和个人处置手段不多,措施不力,特别是国土部门和财政部门没有动真碰硬,使得一些企业土地闲置多年,不能充分发挥土地资产效益。
六是处理不当。开发区目前闲置土地面积较大,而招商人员在招商进程中与国土部门对接较少,未能将招商项目引进到征而未用以及开发区收而未用的土地上,造成土地计划紧张而大部分土地又长期闲置的局面。
四、对策与建议
针对大部分企业投资不足,低容积率,产出率和财税贡献率不高以及土地长期闲置等现象,政府应从源头上抓起,各相关部门相互配合,促使企业朝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方向努力,使企业的土地产出率、财税贡献率最大化,充分发挥出土地资产的最大效益。
1.政府扶持。在企业经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形势下,政府应从多方面考虑对企业的扶持,包括生产、销售、税收(含退税)、财政扶持、集约节约用地激励机制、技术改造等方方面面,让企业轻装上阵,全心全意抓生产、促销售。
2.源头把关。各地在把招商引资过程中,要挑选实力强信誉好的企业,必要时可进行先期评估调查,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将那些良莠不齐的企业统统招进来。对一些实力弱,资信度差,科技含量不高,环保达不到国家标准或污染大的企业一概拒之门外。
3. 条件约束。在与投资人签订投资协议时,一定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客商在用地行为上从投资强度、容积率、覆盖率、行政办公占地率等方面加以规范约 束,对投入产出率、财税贡献率等也要有硬性承诺和奖惩条款,对达不到国家规范要求,不能兑现当初承诺的除按协议进行惩罚外,将不得在其它方面享受任何优惠 政策。国土部门在对企业用地进行初始登记时,对达不到国家和省市规范的企业不得发放国有建设用地使用证。
4.严肃查处。政府对企业发生闲置土地的现象一定要有明确的态度,国土部门应与财政部门密切配合按照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严肃查处,绝不手软,该征收土地闲置费的一定要及时足额征收,该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坚决在法定程序内收回土地使用权。
5.全面清理。开发区要配合市国土、财政部门对闲置土地进行全面清理,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把征而未用的土地真正盘活起来,充分发挥土地资产最大效益,对从农民手中收购而未利用的4500亩土地也要清理一遍,同样要拿出处置方案,把开发区的财政负担减少到最低程度。
M"n
7.影响档案利用的用户心理分析 篇七
一、个人因素
1. 利用者的查档经验。
利用者的查档经验是指利用者在社会活动中通过各种方式得来的利用档案的知识和技能。查档经验不同的利用者, 表现出的利用心理和行为表现有所不同。查档经验丰富的利用者知道查档的手续和过程, 可以全面准确地说明实际需要, 提供可靠的检索线索, 他们掌握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 具有挑选、鉴别能力, 能够独立地检索、阅览档案。这部分利用者在查档过程中有很强的独立性, 无需或很少需要工作人员的指导就可以很好地完成查档任务。经验越丰富, 其查档自信心越强。对于这类利用者, 工作人员应该为其创造宽松、独立的查档环境, 只做适当指导。查档经验少或没有查档经验的利用者不具备独立查档的能力, 他们进入档案馆时, 由于对查档方法缺乏了解, 因此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感, 他们对接待人员心理上依赖性很强, 希望接待人员对他们要解决的问题加以重视, 甚至接待人员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有可能使其心理产生波动。对待这样的利用者, 工作人员要在了解查档需要, 使用检索工具、阅览档案上给予细致周到的指导和帮助, 并在同利用者的接触中表现得亲切、体贴, 全神贯注。这些作法可以消除利用者的紧张心理, 使他们对接待人员产生亲近感、信任感, 这样既可以使利用者将更确切的线索提供出来, 又可以使其以平和的心态检索、阅览档案, 获取信息。
2. 利用者维护自我形象的心理。
“所谓利用者的自我形象, 是指利用者希望把自己塑造成什么样的人或希望别人把自己看成什么样的人。”[2]每一名利用者的心里都有一个自我形象的标准, 这个标准决定着利用者的利用行为。比如, 一个利用者希望别人把自己看成是一个稳重、有风度、有教养的人, 他在同接待人员的接触中, 就会表现得彬彬有礼, 非常注重自己的言行。在整个查档过程中, 他都会维护其自我形象, 即便由于种种原因同接待人员产生矛盾时, 他也会对言行加以克制。由于他的这种维护自我形象的行为, 使接待工作具有了比较大的灵活性, 如果接待人员也以礼相待, 那么工作中产生的矛盾是很容易化解的。而有的人总是希望别人把自己看成是强者, 这样的人说话语气生硬, 表现出一种盛气凌人的样子。他们在查档过程中会在查档手续、利用限制、档案复印等问题上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 一旦因其手续不全, 工作人员不能满足其需要时, 他们就会以“你们服务态度不好、档案馆已经开放了, 为什么不让我看”或“我认识你们某某领导”等话相威胁。在他看来, 逞强行为可以在公众面前树立自己强者的形象。对待这样的利用者, 接待人员要保持镇静, 不能和他们发生冲撞。同时, 要以坚定的语气向他讲明规章制度, 让他体会到你是不会因为他的强硬态度而做出违反规定的事情的, 同时为了不形成僵持局面, 你还要耐心地告诉他, 履行了什么样的手续后, 他就能够得到相应的服务。
3. 利用者的个性。
“个性是指个人特有的气质、兴趣、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和, 它制约着人的行为。利用者是具有个性的人, 他们的利用行为受其个性的支配。”[3]由于每个人的个性不同, 他对同一外界事物的感受和体验就会不同, 根据这种感受和体验所采取的行为也会存在差异。比如, 利用者表述查档目的时, 性格外向的利用者说话声音较大, 会一股脑把情况说出来, 对接待人员的反应并不太留意;而性格内向的利用者说话时非常谨慎, 声音缓和, 并且十分注意接待人员的神态和动作。在看目录或档案时, 急性子的利用者迫不及待地想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全部材料, 他们往往粗心马虎, 遗漏很多重要信息。他们容易被激怒, 引发攻击性言行。接待这些利用者, 要求接待人员动作麻利、冷静, 避免与其产生矛盾。同样的问题, 慢性子的利用者表现得小心多虑, 犹豫不决。他们遇到问题时, 往往能表现出较强的忍耐性, 将情绪向内发泄。这时, 接待人员就要适当放慢工作速率, 以免让他认为你敷衍了事, 要主动、热情地多和他们交流, 启发他们多开口, 以便摸清需求, 多做指导。
4. 力与态度。
在心理学中, 注意是人脑进行信息加工的第一步, 如果没有注意, 人的大脑就无法把外界的刺激内化为人们的心理过程或行为。注意和一切心理过程联系着, 一切心理过程也离不开注意。档案利用者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 都有注意伴随着, 如注视什么, 留意听什么, 认真思考什么, 留心记忆什么。抓住了人们对档案或是档案馆的注意力, 就可以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和利用档案。而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有意注意是服从于预定目的, 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这一类的注意力不容易抓住, 它需要人们的主动参与与实践。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规定的目的, 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这种注意力可以靠档案工作者的努力达到。比如, 可以通过档案展览和宣传活动引起人们对档案的注意。通过无意注意可以上升到人们对档案的有意注意, 也就是赢得更多的主动关心和利用档案的人群。
另外, 心理学中, 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 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态度包括三个成分:认知成分, 它是指人们对外界对象的心理印象, 包含有关的事实、知识和信念, 认知成分是态度其余部分的基础;情感成分, 它指人们对态度对象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及由此引发的情绪情感, 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与关键, 情感既影响认知成分, 也影响行为倾向成分;行为倾向成分, 它是指人们对态度对象所预备采取的反应, 它具有准备性质。那么, 人们对档案或档案馆的态度如何呢?如果要让人们对档案或档案馆有很好的态度, 首先就需要建立情感成分, 这就要取决于档案工作者的宣传和档案馆的外观、陈设和环境。如果有了情感的第一步, 就会使得利用者走进档案馆, 去了解档案馆的情况, 对他们有什么作用, 有何利用价值。有了前面的铺垫, 就会导致利用档案行为的发生, 也就是当遇到麻烦和不能解决的问题时, 如果与档案有关的, 他们会更多地去利用档案。
因此, 注意和态度这两种心理变化对利用行为有很大的影响。这就需要档案工作者善于抓住档案利用者的心理, 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 在心理上去引导和征服用户的心, 让他们相信档案、理解档案, 进而促进档案工作的蓬勃发展。
二、社会因素
1. 文化意识薄弱。
“档案文化意识是指将档案利用工作认同为一种文化现象的态度和观念。档案的文化属性不仅表现为档案内含有人类积累和沉淀的历史知识和经验, 档案的载体也都有民族文化价值、文化教育价值和文化鉴赏价值。”[4]我国以法规的形式规定了档案馆为科学文化事业机构, 文化功能应当是档案馆的主体功能。当然, 它也有行政性, 因为它保存了政府机关所形成的档案。但是在实际中, 档案馆更多地表现为政治性, 文化性并没有很好的表现出来, 因此档案的文化意识没有在人们心中形成。正因为这样, 多数人的心中没有“档案馆是文化休闲或获取信息、知识的地方”这一意识。这也在心理上造成了利用档案的障碍。通常说到文化中心, 人们最想到的是图书馆, 而很少会想到档案馆, 这是与淡泊的社会档案意识密切相关的。
2. 薄弱的民主意识。
尽管档案的开放与档案馆的整个利用状况并无直接的关系, 但是开放档案使得利用档案由“特权”变成了一种普遍的权利, 且扩大了公众利用档案的范围。从世界档案工作的发展历程来看, 档案馆的开放反映了一个国家政治民主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虽然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放档案以来, 档案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是开放力度还是不够大, 大部分档案仍然沉睡于库房中, 没有很好地被利用。与西方国家相比, 我国的档案开放是不尽如人意的。这并非西方的保密意识不强, 而是与民主意识有关。西方社会档案的开放是建立在维护公民民主权利的信息自由法的基础之上的。据说美国的档案利用率高达60%, 这不仅归功于信息自由法的有效实施, 二战后民主潮流的兴起、公众强烈的维权意识也是重要的原因。而在我国大部分地区, 公民没有维权的意识, 如果需要利用档案而无法利用的时候, 他们会去寻求其他办法。当这样的事情反复发生, 人们的心理上肯定会对档案拒而远之, 不想再去找档案帮忙。
3. 传统文化影响。
在我国, 官本位思想很严重。“重官轻民”、“官为贵”的封建等级观念在档案利用工作中仍然有体现。这些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对利用者分三六九等:对利用档案拥有特权的首先是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只要有相当级别的介绍信, 可以畅通无阻的查阅几乎所有档案文件, 其次是党史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 再是社会科学院, 再是高等院校、民办性质的研究机构。而普通公民当然是等而下之了。这样的状况下, 公民在心理上对利用档案有了很大的压力, 更会觉得档案馆是等级森严的难以接近的地方, 因而不是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不会想到利用档案。
对用户的利用心理有影响的因素远不止上述这些。为了培育用户的良好利用心理, 就需要工作人员抓住用户的一言一行, 以认真的服务态度对待每一个利用者, 让所有的利用者都感觉到宾至如归。当然, 这也需要社会和有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帮助, 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成的愿望。
参考文献
[1]薛顺梁.档案心理学[M].中国档案出版社, 1999.
[2]侯玉波.实用心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3]王勇.档案利用者心理分析[J].北京档案, 2000.
8.档案利用现象的归纳与分析 篇八
[关键词]档案利用;现象;归纳分析
我国档案利用现正处于改革时期,这种改革不仅包括设备方面的改革,也包括档案管理理念的转变。早期人们认为,档案利用的次数越多,档案利用价值就越高,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档案合理与不合理的利用,多用与少用、有用与无用等都会影响到档案实际的利用率。
1、有用档案与无用档案
档案利用的基础性原则,就是档案的有用性。一般情况下,评价一个档案是否具备有用性,主要有两点,一点为档案所具备的价值;另一点档案是不是已经被使用。档案的有用与无用是辩证的,站在长远角度来讲,如果档案有价值,未来一定有机会被利用,但是能够被利用的档案,并不代表现在就能够被应用,两者并不对等。也正是因为如此,档案利用现象需要进行归纳以及整理。现如今,档案利用越加频繁,从这一角度来讲,档案的有用性成逐渐上升的趋势,但是随着档案种类以及数量的增多,很多档案几乎没有被利用的机会,这就使得档案无用性增加。档案利用过程中,某些管理者通常是将档案的有用与无用绝对化,这显然不利于发挥档案的最大利用价值,而且很有可能会错过很多有价值的档案。管理者在进行档案管理时,功利心强,只考虑短期的档案价值,或者是看重当下的利用情况,这对档案管理的后续发展十分不利。为此,档案管理者在对待档案有用与无用的问题上,一定要立足当前的同时,考虑长远效益。
2、多用档案与少用档案
现阶段,档案管理工作者都认为档案应用率比较低,与十几、二十几年前相比利用率非常低,这会让现代档案管理工作者心理上产生比较大的落差。而十几、二十几年前的档案之所以利用率比较大,主要是因为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档案起步,一切都百废待兴,再加之,改革开放之后,要进行拨乱反正,必定需要档案,而现代处于正常时期,档案利用率自然下降。
从上述阐释中就可以看出,档案管理者将档案的利用情况作为评价档案利用率的主要指并完全具有合理性。通常而言,社会档案利用次数越多,利用率也就越高,所发挥的作用自然也就越大。但是這并不能作为档案利用率高低的全部方面。实际上,档案利用率高,并不代表档案效益高。比如档案馆藏数量少,也未做好收集整理工作,利用率也会提高,而且很多情况下,都是无效应用,因此档案利用效益却很低。而随着网络的普及,很多人都习惯通过网络来利用档案,档案利用率也会降低,但是档案利用效益却在提高。当然以档案利用率的高低来评价档案利用效益也同样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不能完全否则这一理论。
再加之,档案利用往往伴随着成本,利用越高,成本就会越高,而利用越低,成本则会降低,因此如何将档案利用与成本保持平衡,也是档案利用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3、合理运用档案与不合理运用档案
档案的用多与用少与档案的利用价值并不完全有关,档案用得多,但是应用不合理,也会拉低档案利用价值。不合理利用档案,主要是指没有任何正当的利用就随便的利用应用档案,或者是档案应用结束之后,并没有帮助利用者解决任何的问题,或者是档案应用之后,反而对档案管理造成了一定的损害。这样的档案利用都可以称之为不合理运用。一般情况下,档案管理人员也将档案合理运用称之为的档案真用,而不合理运用则称之为档案假用。
对档案利用进行优化控制,以保证利用的质量。首先,要对档案需求状态实行优化控制。档案需求是引发档案利用行为的直接动因,对档案需求状态的优化控制是档案利用优化控制的逻辑起点,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档案需求客观状态的优化控制,这种控制的重点在于分析客观的利用需求,找出档案需求的规律;二是对档案需求认识状态的优化控制,这种控制的重点在于通过引导使利用者处于主观愿望与客观需求相一致的最佳的档案需求的认识状态;三是对档案需求表达的优化控制,这种控制的重点在于规范利用者的需求表达,使其真正反映客观的档案需求。其次,要对档案利用过程实行优化控制。这是档案利用优化控制的核心所在,它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档案提供利用方式的优化控制,这种控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档案利用服务的质量,强化档案信息的传播功能并防止档案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失真和量的损失;二是对供求双方吻合程度的优化控制,这种控制的主要目的是做到知己知彼,提高档案利用的查准率。
4、可用档案与不可用档案
多年前,业界曾有人提出要满足利用者的需求,现在又倡导“以人为本”,好像人人都应同等或平等地利用档案。事实上,这是做不到的。档案利用服务虽说要面向社会,但同时又是分层次的。在档案利用中,对不同的人,不同的档案,有一个可用与不可用的界线问题。有的档案对有的人来说从来都是可以用的;但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则不然:也许过去不可以用,现在才可以用;也许现在不可以用,将来才可以用。由于档案利用有限制要求和保密规定,因此,利用档案不可能做到一视同仁,必须区别对待。当然,从长远来看,凡是档案都是可以利用的,所以,可用与不可用的区别只是在一个相对的时间段上的区别。在一定的时间内,不仅要分出什么人能用什么档案,什么人不能用什么档案来,还要分出谁先用谁后用的顺序来。这不能被视为利用歧视,更不能受一般意义上平等信息权的干预,这是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的需要。
部分档案涉及保密问题,需要限制利用,这是一种世界通行的现象。但讲到保密和限制利用,供求双方总会存在一些矛盾,这只能通过建立和健全保密、解密制度来调节,以便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对于档案部门来说,既有保守档案机密的权力,同时也有依法解密和向社会开放档案的义务;对于利用者来说,既有利用已开放档案的权利,同时也有遵守保密法律和规定的义务。保密,说到底也是一种利用,只不过是一种限制了范围的特殊形式的利用。保密原则与制度,要体现的是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这样一种关系。需要保密和限制利用的档案,通常都是具有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的内容。
5、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由于档案管理者对档案利用现象并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也未进行归纳总结,这使得我国这方面的研究文献比较少见,正是基于此,笔者对档案利用现象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同时还研究了现如今档案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错误的看法以及评价方法。本文是笔者对档案利用现象研究经验的总结,仅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闫晓青.试论企业档案寄存[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10)
[2]阚秀芬,黄东华.浅谈企业档案综合管理中的统一分类[J].一重技术,2006(04)
[3]周晓芬.电力改制企业档案处置工作初探[J].才智,2008(20)
[4]赵贤敏.浅谈建立和完善私营企业档案的意义和办法[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8(10)
【档案利用情况分析】推荐阅读:
利用档案反馈信息的收集与11-20
林业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分析论文07-17
钦州市2011年第四季度土地利用和管理形势分析报告08-20
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分析与研究08-25
档案工作情况总结08-29
档案整理工作完成情况10-04
档案工程建设调查情况报告07-24
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的情况汇报08-01
镇康县水利普查档案工作进展情况汇报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