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合格教师所应具有的良好心理素质(精选3篇)
1.浅谈合格教师所应具有的良好心理素质 篇一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做具有良好心理健康意识的新型教师
乐美平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这就是人们所指的身心健康,也就是说,一个人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有人对这几方面的健康作了如下解释。躯体健康:一般指人体生理的健康。
心理健康:一般有三个方面的标志:
第一,具备健康的心理的人,人格是完整的,自我感觉是良好的。情绪是稳定的,积极情绪多于消级情绪,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有自尊、自爱、自信心以及有自知之明。
第二,一个人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且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受到别的欢迎和信息。
第三,健康的人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能切合实际地、不断地进取,有理想和事业的追求。
社会适应良好:指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能适应当时复杂的环境变化,为他人所理解,为大家所接受。
道德健康:最主要的是不以损害他人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有辩别真伪、善恶、荣辱、美丑等是非观念,能按社会认为规范的准则约束、支配自己的行为,能为人的幸福作贡献。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的十条标准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不出血。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有力。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有这么句话:,身体不行是次品,思想品德不行是废品,心理不健康是危险品。大家都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但我们知道心理不健康为什么是危险品?下面就给大家讲一个案例:2004年2月23日中午13时18分,云南大学鼎鑫学生公寓6幢317室两名学生感觉宿舍有异味,逐一起打扫卫生,发现位于公寓6幢317室的一个衣柜被一把梅花牌小锁锁着打不开,柜内有液体流出并带有臭味,即向学校宿管科值班人员报告,值班员带保安将柜子的锁撬开后,里面有人脚露出,见状后,四人退出宿舍,校方随即向昆明市公安局110报警。接报后,昆明市公安局领导立即率民警赶赴现场。经初步勘查,在该宿舍4个储物柜内分别发现4具男尸。经组织该校师生反复辨认,初步认定4名死者分别是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唐学李、杨开红、邵瑞杰、龚博。…..听了这个案例之后,还有很多其他的案例,同样触目惊心,浙江某市一所小学里,一老师用针刺穿孩子的耳膜。一中学生用榔头敲死了自己的母亲等等。这些案例给社会什么启示?给我们的老师呢?
我讲这么多案例的目的只有一个,唤醒教师们的心理健康意识,心理时代已经来临。
心理学本身在中国起步就非常晚,大概只有差不多20年的时间,但是在西方很多发达国家,心理学实际上和每一个人都有关系,在国外一般作为一个成年人来讲,他身边必须有三个人,一个是会计师,一个是律师,还有一个就是他的心理医生。以往我们谈到心理学的时候,觉得好象是不是就是精神病等病态的感觉,但实际上我们传播的是一种大心理的概念,我们在人际交往、工作生活当中等方方面面都需要心理学的帮助,并不是说产生了什么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你才需要心理医生,实际上当你遇到一些困难、烦恼的时候,中国人以往很习惯于找朋友、找同学,或者单位的领导去倾诉,那么这种倾诉通常情况下不是说没有帮助,但是如果你能够得到专业的从心理学方面的指导,可能对解决你的问题有更多的帮助。所以我们现在希望能做大众和心理学之间的这么一个桥梁,让所有的人都能从心理学上获益,健康的心理能让您走向更成功的人生。
二、中小学生的主要心理与行为问题
(一)、行为与学习习惯问题 比如坐的姿势
(二)、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三大原因:
1、把考试看的太重要
2、考生心理没把握
3、缺乏应考技巧
4、期望值高
4、来自他人的压力
辅导要点:
1、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
2、要掌握一点考试的技巧
3、考试前,来一点自我暗示
4、正确认识压力和成绩定位
5、对考试结果进行合理的归因
(三)、任性、自我中心主义案例 5年级,男,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了别人的重要性。
案例:“我连自己都管不好,拿有心情顾他人的事”。这是小羽的口头禅。从小小羽作为独生子女就是家里的轴心,爷爷,奶奶,姥姥老爷,爸爸妈妈都围着他一个人转,他习惯了别人的关心而不会去主动关心别人。他出了自己的学业和身体状况以外什么也不管什么也不问,生活方式就是自身的小圈子,大家评价他生活单调,心胸狭窄,缺乏远见,偏执孤僻,缺乏责任感。小羽自己也感觉越来越有烦恼,虽然学习好,可课堂上一回答问题就紧张,他相信一些与他作对的同学,一些嫉妒他的同学,一定会在等着看他回答问题错了时的笑话。上次回答错了问题,大家一定没少议论,总之,他相信他人时时,事事在注意自己。还有一阵时间的失眠,结果他把全身心都投入到自己的失眠问题上来,早晨起来边开始回忆什么时候醒过,多长时间;从中午开始恐惧,担心今天晚上怎么入睡,比如深呼吸,热水泡脚等。
矫正:1认知疗法,认识到危害,去积极改变。2。主动承担各种角色,又不固定 3 主动与他人交往,不依赖他人,帮助他人时也不要期待回报。改善与家人的关心,学会去关心他们 3积极地学习,将娱乐,消遣,艺术,幽默感等融于生活学习当中 4。健康的信仰,但又不盲目崇拜。
(四)、情绪不稳定
1、完善个性
2、不要对他人的评价过于敏感
3、不要对小事情计较
4、把烦恼的事情一一记下,进行分析,看看那些是自己不适应性认知引起
5、要勇于面对问题,而不是逃避
6、学会宽容,换位思考
7、其他原因,比如青春期出现的情绪多变特点等
(五)、自卑
小锐是个内向的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不敢举手发言,与同学、教师交往时总是怯生生的,参加活动也不积极。教师问他为什么,他想了半天,终于小声地说:“我觉得什么都不如别人,别人都比我好。” 小锐的症状是典型的自卑表现,总感觉自己不如别人,什么都比别人差,做什么事都缺乏信心,担心做不好,怕被人耻笑;一旦学习成绩不好或下降,则处处贬低自己,孤立自己,不愿与人交往。易自卑的孩子常常沉默内向,情绪低落,自幼少受鼓励和表扬,在自我意识的形成阶段里,父母、教师等外部评价性质消极,致使孩子内心的自我评价看不到自己的闪光点,把自己的缺点无限扩大化,没有必要的自信。
辅导要点:
1、观察你周围的同学,特别是你比较佩服的同学,去认真分析他的优点和缺点
1、重新认识自卑 挖掘自身的优点
3、自卑补偿法 利用自己的优势,如长像不行,可通过学习来弥补。
4、欣赏自己,包括最成功的经历或成果,成就。
5、调整理解的自我6、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7、自我鼓励,自我暗示
六)、敏感 多疑
我校一八年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的比较明显:那天,我吃饭以后在学校操场上休息,学生走过来问我,老师我觉得很多同学在背后说我坏话,最近和班级几个同学的关系都不好…….1、保持头脑冷静,“疑人偷斧”中的那个亡斧者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2、注意调查研究,用事实说话。
3、及时开诚布公寻找机会与你的同学好好谈谈。
4、坚持待人以宽
。一拌说来,多疑的人对自己要求不高,对别人多少有些苛求。比如,你看到别人背着你说话就不高兴,怀疑。换句话说,别人的交流方式必须符合你的心情才行,这就是苛求他人了。
(七)、抑郁
案例:这是一个小学高年级学生给我的来信,来信说:“我这人,整天不高兴,觉得自己每天都碌碌无为,而且还会给别人造成麻烦。我的性格比较内向,也不太爱说话。其实我也想像别人一样,性格开朗,善于言谈,但我却不知与同学说什么。我想说的,我所想的,我觉得与其他同学不一样。所以我不愿与同学说话,总觉得别人都看不起我,这种心情一直困扰着我。我会把自己做错的事、别人也许并不在意的事反复思量,认为是自己的错,自己太笨,因而很难过,甚至会在别人没看到的时候哭,总是处于苦闷状态。我最难过的还是晚上睡觉的时候。在晚上睡觉时,我会想起一天里发生的事,如果有不顺心的事,我会总想,并且会非常难过,这样我就非常地难以入睡。睡不着,我又难过了,因为我会想明天的课,晚上睡不着,白天上课会打瞌睡,耽误课,这样我就更难过。我非常痛苦,心情也总是处于压抑、郁闷的状态中,甚至不想活下去了。给您写信的时候是我最痛苦的时候、最难受的时候,我想向您倾诉,想问我的心理是否有病,是否应找心理医生来看看 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方法
1、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
2、向好朋友倾诉、3、帮助学生建立适应性认知。(运用ABC理论,比如该生认为自己与别人不一样,所以不想跟他们说话,总觉得他们看不起我这里就有了错误认知)
4、助人为乐 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会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从而充满对未来的信心
5、建立心理防御机制 采用“合理化”机制,即寻找引起忧愁、郁闷的事情发生的“合理”原因,以弥补心理上的创伤。或躲进一个僻静的角落自言自语,或写日记、写信,把忧愁不满宣泄出来,会轻松不少。
6.运动及其他疗法包括运动性的,音乐的,自我心理暗示的,放松的,还有一些非常容易操作的办法,就是大声唱歌,晒太阳等。
(八)、敌对和攻击性
一个父亲知道自己的儿子在学校总爱打人,要不就动手抢别人的东西,要不就趁同学不注意时推他一把,甚至公开挑衅,追着同学打,这个父亲不以为然地
对教师说:“这孩子就是顽皮。”转过脸来,这个父亲对别人说:“我孩子就是勇敢,这样才不被人欺负。”
分析
攻击性也叫侵犯性,指的是个体有故意侵害他人的倾向性,不仅包括外显的攻击性行为,而且包括隐性的攻击或侵犯他人的意图。父母和教师绝不可纵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否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益固化,最终会导致严重的个性偏差。小学生由于好动,常有攻击性行为发生,尤其是男生。但他们的攻击性行为常常是工具性的,即为了达到非直接伤害他人的其他目标,如为了抢东西,很少是敌对的,即以直接伤害他人为目标。所以教师、家长在纠正小学生攻击性行为时,要分清性质、找出原因:是对别人产生了敌意还是内心受?
2.浅谈合格教师所应具有的良好心理素质 篇二
1.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
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 一切都应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反过来就是说, 教师的不良人格或不健康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 并对学生心理产生不良影响。教师工作具有示范性, 教师的言语行为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教师精深的学问、高尚的品德、友好的态度、浓厚的教学兴趣与热忱、适当的情绪表现、合理的语言表达等特质, 都会为学生所观察、所注意、所模仿。教师行为不当或精神不振, 或不善于调控情绪等, 都会使学生受到感染。由于学生的身心还未发育成熟, 教师的不良心理行为往往给他们的心灵造成伤害, 进而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 在教学环境中, 只有身心健康的教师才能通过教学影响学生, 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
2. 教师的心理健康影响教学工作效率。
我国著名的心理卫生专家陈学诗教授指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学习成绩必优于心理不健康者;心理健康的成人, 其工作效率必胜于心理不健康者。”心理健康的教师, 精神会更加饱满, 注意力会更加集中, 工作热忱也会更高, 对学生也会更加关爱。心理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耐心友好, 能促使学生努力上进, 使学生不仅对教师所授的课程感兴趣, 而且对与课程有关的知识也会热心钻研, 教学效率就大大提高。反之, 一个心理素质较差的教师对学生态度粗暴不友好, 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 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也必然影响教学的效果。
二、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1. 社会环境的压力。
长期以来, 社会上存在着行业收入不公平现象。教师这一职业在社会上的地位不是很高。无论是政治地位还是经济待遇与教师的付出都是有差距的。从事教师这一职业, 有时容易出现心理不平衡。特别是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男性教师, 与其他行业相比往往会有一种自卑和无奈。
2. 工作的压力。
家长望子成龙, 社会、学校对教师的期望很高。对教师工作业绩的评价有其特殊性, 既有来自学校的评价, 又有来自社会的评价。评价的标准主要是升学率, 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之间、年级之间、班级之间都存在着竞争, 学生考试成绩好、升学率高意味着教师的水平高, 教学有成效, 教师的声誉、威望和相应的待遇也随之提高。反之, 教师的地位会受到影响。教师是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工作, 这就决定了教师投入到教学中的精力很多, 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必然比其他工作更大。教育的对象是人, 是正在成长的青少年。面对身心发展还不成熟的教育对象, 面对复杂而又单调的教学工作, 有的教师会出现烦躁不安的情绪, 而且不良情绪不能在学生面前随意宣泄, 这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3. 人际关系的压力。
教师在学校中所处的人际关系较复杂, 要处理与领导的关系, 与学生的关系, 与学生家长的关系, 教师相互之间的关系, 还有教师与家人之间的关系, 等等。领导对教师工作的评价、态度, 学生家长对教师工作是否理解和支持, 教学中教师间的合作是否愉快, 学生是否懂事, 家长对教师工作是否认同等都会影响到教师的人际关系。教学中的竞争, 教育理念的不同, 个性的不同, 会导致教师间的人际关系紧张。领导的不恰当批评, 学生家长的不信任或指责, 家庭成员的不理解不支持, 等等, 都会使教师有一种无形的人际压力。长期处于人际关系紧张的状态下, 会心情忧伤、烦闷抑郁, 影响心理健康。
4. 教师的个性品质也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性格内向孤僻, 沉郁压抑, 急躁冲动, 固执偏激, 不善人际交往, 自卑等都不利于心理健康, 教师的一些心理问题都是和这些不良的个性分不开的。
三、如何促进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发展
教师这一职业的长期性与示范性、创造性与情感性, 以及教育对象 (学生) 的多变性与差异性, 决定了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与艰巨性。这必然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心理调节适应能力。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奠基石, 也是教师自身健康生活的指向标, 更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助长剂。因此, 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首先就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1. 全社会都要为教师营造一个维护教师职业威望的社会气氛, 创造一个融洽、温馨、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 减轻他们过重的工作负担与心理负荷。
这是因为, 不良的社会环境对教师个人需要的满足、动机的激发与目标的实现关系颇大, 影响深远。因此, 全社会都要树立“尊重教师”的良好氛围, 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尊重教师的劳动, 理解他们的苦衷, 少说气话, 多办实事, 切实解决他们工作与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特别是要减轻他们过重的工作负担与心理负荷。学生要减负, 教师更要减负, 教师的心灵同样需要社会的呵护和慰藉。政府领导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领导, 应启动“教师心理健康工程”, 有条件的地区应成立“教师心理健康指导中心”, 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工程”。
2. 学校领导要致力于优化校园人际关系, 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工作环境与心理环境。
学校是教师最经常、最重要、最直接的工作与生活场所, 教师的教育活动主要是在学校中进行的, 学校环境不佳最容易引起教师行为受挫, 产生职业适应不良、职业倦怠、人际关系障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因此, 学校领导要深入了解教师的实际需要, 针对教师的不同需要, 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 增强教师的心理满意度, 使他们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 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 加强师德修养, 帮助教师确立合适的个人目标, 在教师成功或失败时引导他们正确归因, 从而保持心理平衡。
3. 教师要通过自我学习、自我心理调节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1) 热爱教育事业, 悦纳自我是教师心理调节、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前提。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不仅是一个职业, 而且是一个需要甘于奉献的事业。对学生真诚的爱, 既是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一种表现, 又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 亲其师, 方能信其道。教师要热爱自己的教育岗位, 所授学科, 不断进取, 不断学习先进科学、先进文化, 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要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要做长流水。一个能够自我接纳, 能够善待自我、尊重自我的教师才能更好地理解、接纳和善待学生。
(2) 磨砺意志、塑造性格是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基本方法。
教学是一种精神消耗, 教师的劳动特点是周期长, 见效慢, 极其复杂而艰巨。教师若没有坚韧的意志和优良的性格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教师的意志品质和性格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的形成, 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 也是其个性品质形成的过程, 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以及本人的人格特征、言行举止等对学生施加影响。因此, 教师应该自觉地磨砺意志, 矫正不良性格, 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3) 关注心理健康, 学会自我调节是教师心理素质提高的有效措施。
教师的职业特点需要教师具有稳定的情绪和自控能力。Goleman (1995年) 在他的《心理智力》一书中论述道:“那些能进行心理调节, 即能控制自己的情感并能理解和有效地对待他人的感情的人, 往往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占据优势。”具体方法有:一是合理释放“宣泄法”。通过适当渠道把胸中的郁闷释放出来。当你为一件事所困扰时, 不要闷在心中, 而要把它讲给你所信任的人听。这既可以使情绪得到缓解, 又可以从对方那里得到忠告, 从而更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情绪转移法。转换情景, 转移注意, 改变心境。三是暗示微笑法。笑能消除精神和神经的紧张。当你自感情绪欠佳或精神紧张时, 可以和亲朋好友娱乐一番, 讲几句话, 笑上一阵, 利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改变心情。四是升华转化法。这是调节情感的最高形式。就是将因为某些挫折或困扰而引起的消极情绪转化为具有社会价值的行动, 将挫折化为动力, 将压抑变为激励, 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之中, 能使人忘却烦恼, 给自己带来愉悦, 等等。
(4) 提高自我修养, 寻求人格完善是教师心理素质提高的最高追求。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等, 既是师德的规范, 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特征的体现。教师通过自我学习、自我修养、自我提高, 将规范、准则内化为一种自我的要求, 通过自我修炼充实生活、丰富体验、陶冶情趣、拓宽加厚文化底蕴、完善自己的人生, 成为一个具有丰富的人性和现代文明素养, 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现代人。对于教师自身来说, 教师应该成为自己的创造者, 能思索自己的存在, 并赋予其以独特的意义和方向;要有感受生活意义的能力, 能够主动驱除各种外在的遮蔽, 而体验到自我生存的内在意义, 从而获得主动积极的发展, 不断完善自己, 获得成长, 真正在育人过程中实现育己。
参考文献
[1]王卫红.教师心理素质状况调查与研究[J].心理学, 2003, (1) .
[2]吴惠青.论教师个体的生存方式[J].教育研究, 2003, (6) .
[3]庞丽娟.教师心理健康:关注与促进[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 (5) .
[4]毛放.浅论中小学教师素养自我提高的“第三条通路[J].全球教育展望, 2003, (1) .
[5]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3.做一个具有良好素质和修养的人 篇三
----“干部素养读本”有感孙志茹
何谓职业素养?我认为是一个人在从事专职或专业中的综合素养,即是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训练、管理等措施,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任何一种学习都是为了提高某项能力。在读了《干部素养读本》之后,觉得细化了人各方面的能力,针对性很强,把干部素养分为十个方面,既政治理论、人品道德、知识文化、身体心理、文明礼仪、依法行政、战略决策、组织协调、应急管理和媒体沟通,概括起来说就是三个方面:做人、做事、做官。但在高度社会分化、信息化的当今世界,工作能力已不可能与其自身的其他素质分离。
对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来说,不管从事何种职业,职业素养最基本的要求即是党的章程对党员的要求。在革命战争年代,主要是领导和团结群众,不怕牺牲,争取民族的自由、独立和解放,在建设年代,主要是领导全体人民从事社会建设,建设更加富强、民主和文明的祖国。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改革开放30余年的新时期,面对国内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对党员领导干部良好职业养成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在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面前,党员领导干部能否有所“作为”,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关键之所在。
一是正确认识自己。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既然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社会关系又是纷繁芜杂的,其本质自然不易把握。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并不容易。然而,人之为人,总是可以认识自己、把握自己的。认识自己,关键是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平常的人,不仅不能把自己当“超人”,更不能忘记自己的“角色”,出现可怕的自我迷失,忘记了自我,忘记了责任的分量,忘记了职务不仅代表着权力,更意味着责任。在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这点尤为重要。只有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才能真正了解我们的企业、认识我们的团队,才能熟悉我们的岗位、履行我们的职责,才能发自内心的热爱它们,从而迸发工作激情,享受着快乐工作的幸福。
二是工作作风戒“飘”、戒“浮”。工作作风上的“飘”、“浮”,指的是飘浮,浮躁,不深入,不踏实。目前,我们的社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对于一项决策,一项指示,能否真正得到贯彻落实,要求我们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分析具体工作要从何入手,预想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实施后的效果将会如何等等,否则,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就只能停留在表面,于工作无益。
三是心思用在真干、实干上。有句民谚说得好:“要学白藕扎深根,莫效浮萍水上飘”。实践证明,对待工作我们必须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必须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面对当前的新形势和更加艰巨的任务。《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勤政为民,真抓实干,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要求我们做到重实际、说实话、办实
事、求实效,在工作中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同时还要有相应的处理工作的能力,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的水平,健康的身体和心理,依法行政的能力,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应对不同现实情况,采取合理解决措施。
【浅谈合格教师所应具有的良好心理素质】推荐阅读:
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心得06-19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党员08-27
做一个合格党员 当一名称职教师08-08
一个合格的管理者需要具备的素质08-05
守育人初心做合格教师学习心得800字07-13
浅谈职教教师应具备的素质08-03
合格党员的标准及不合格党员表现08-06
合格部门经理的标准09-27
合格党员的标准是什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