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和实践教学法的心得体会

2024-07-14

学习和实践教学法的心得体会(共12篇)

1.学习和实践教学法的心得体会 篇一

学习和实践西湖经验心得体会

各位领导,老师:

下午好!

去年,我们在学校组织下学习了西湖教育集团的先进办学经验,经过一年的实践,我感受颇多,今天,把我学习和实践的体会拿来和大家一同交流。如有不妥之处,请批评。

一、班级管理方面。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优秀班集体的班魂。西湖小学学生的朝气蓬勃,纪律严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着王校长带来的西湖小学的课间操视频,孩子们步伐整齐、精神抖擞、动作规范,让我感到震惊。这些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让我不由得拿自己的学生与他们做起了比较。响应学校的号召,积极学习西湖小学,从良好的行为习惯做起。(1)我班也制定严格的班级制度。要求学生站队要做到快静齐、认真做好四操、放学带好路队、周一早上穿校服、每天佩戴好红领巾、不随地乱扔垃圾、看到垃圾及时捡拾等十六条。把这些日常行为一一列出来,贴在教室里,时时刻刻提醒学生。(2)专人负责,专人检查。我在班级中设立了16人的监督岗,每人负责班级制度中的一条,每天监督检查同学们,并做好详细的记录,哪些同学表现好,哪些同学被点名批评了,周五班会课上通报,奖优罚劣。(3)树立榜样,评优选先。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对学生的每一次良好行为,我都及时给予表扬,受到老师表扬的学生热情高涨,激情猛增,他会加倍努力,其他的学生也想受到老师的表扬,也会自觉的向榜样看齐。就这样,好的想更好,差一些的想变好,于是“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形成了。(4)此外,培养集体荣誉感尤为重要。从入校以来,我就逐渐让孩子们心中有了一个信念:“集体的荣誉高于一切。”孩子们热爱集体,关心集体,我班上的学生很少因为违反学校纪律被批评过。自从学校给每个班配发班牌,我告诉他们,班牌是我们班的标志,代表我们三年级一班。我们不仅要爱护它、珍惜它,还要为它争光,不能给班牌抹黑。学生们的集体观念就更强了。学生们的课间操做得更认真了,放学路队排得更整齐了。记得有一次,我班一名学生因为做操不认真被点名批评了,我还没来得及教育他,班长李阳已经开始批评了:“你怎么给我们班抹黑了,给班牌抹黑了。”我想,如果孩子们心中都记得不给班牌抹黑,还怕没有班级凝聚力吗?还怕没有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吗?

一年多的学习实践,虽然我们的孩子和西湖的孩子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作为班主任,看到他们的一点一点的进步,我还是很欣慰。同时,我也学到了很多。

二、教学方面

1、高效的教研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西湖小学以课题实践为研究载体,一个课题,一次活动,聚焦课堂,注重教、研、训的整合,活动中的人都是参与者、合作者、学习者,教研活动精彩纷呈。上学期,我校学校开展了几次高校课堂研究,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听了刘鹏峰老师执教的《欢庆》一课后,我们利用从西湖小学的一二评课法,开展了一次高效的教研活动,老师们积极参与,讨论热烈,这样的教研活动才有生命力,才能深入人心,才有共鸣、才有领悟,才有提升。

2、力争把西湖小学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运到我的教学工作中去。

虽然,我校的办学条件和硬件设施都无法与西湖小学相比,但我要力争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贯穿应用的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去,努力缩短与发达地区,发达学校的差距,这一点正如冯亚瑾老师所讲,决定你身价的是你的态度,只要我努力去做,就一定会有成效。在实际教学中,我除认真备课,写好教案外,还进行课堂设计时,要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我要力求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会成功的愉快。为学生创造时间、空间,保证学生的参与机会,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得最高的效率。

忙并幸福着,这是我对西湖教育集团教师们的一个整体感觉。在学习实践的这一年里,我觉得自己就是周五多:走得多、看得多、问得多、想得多、说得多。但是看到孩子们一点点的进步,我感到非常的欣慰,觉得我的一切辛苦是值得的。我才切身体会到了西湖老师们的快乐——忙并幸福着。谢谢大家。

2.学习和实践教学法的心得体会 篇二

1 香港公开大学简介

香港公开大学于1989年由香港政府成立, 其前身为“香港公开进修学院”, 她是香港政府建立的第一所也是唯一的一所遥距教育的高等学府。1997年5月正名为公开大学, 获得与香港其它7间大学同等的办学自主权和资格。香港公开大学已成为亚洲地区以至世界上在远程和开放教育方面最为成功和先进的机构之一。

香港公开大学以“有教无类, 卓越进取”为使命, 采用开放入学、远程学习和学分累积的形式, 实行自负盈亏的独立财政, 致力提供学生可以负担的优质大学课程。大学旨在成为国际公认、在亚洲地区首屈一指的远程及成人教育卓越中心。

香港公开大学有五间学院, 分别为人文社会学院、商业管理学院、教育及语文学院、科技学院以及李嘉诚专业进修学院, 分别开办范围广泛的深造学位 (研究生、硕士、博士) 、学士学位、学位课程、副学位、海外学位、及短期课程。公开大学开设的课程遵循由浅入深、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 以适合各种程度人士的需要, 按程度由浅入深分为预修程度、基础程度、中级程度、高级程度、高级 (荣誉) 程度、深造程度 (硕士, 博士) 。香港公开大学的建校时间虽然并不十分悠久, 但她的成长速度却是令人瞩目的。自1993年第一届学生毕业到2008年底, 香港公开大学的毕业生人数已达近六万人。

2 对香港公开大学教育硕士课程学习的体会

(1) 教材设计严谨, 取材广泛, 实用性强。香港公开大学的教材由该学科资深学者或专家按“学生为本”的原则编写, 并按本地需要设计, 内容新颖, 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强、重在能力, 便于自学的特点, 难易适中, 并经校内外评审委员严格评审, 通过后才印发给学生。在内容的编写上香港公开大学是按课题来设计的。比如《教育管理:策略、质量与资源》这本教材。整书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质量管理有9篇文章, 第二部分资源管理有5篇文章, 第三部分策略管理有9篇文章。这些文章的作者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每篇文章都强调实用性, 这些文章的分析角度和取向各有不同, 它们从理论的概述、概念框架到展示研究结果和个案例证都有, 当中有些采纳一个通用于各个领域的取向, 也有集中探讨特定的教育领域, 如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作为学习者和管理者, 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在思考上打破教育领域之间的界限, 借助从其他领域领悟到的启示来反思自身的观点, 这样才会受益颇多。

(2) 学习内容注意中外案例并重, 理论前沿。在教育硕士课程中共学习了三个学科:E805C教育领导与管理、E808C中国语文教育、E817C学习、课程与评估。这三个学科包括了广泛的课题, 例如对课程概念的新诠释、社会建构主义的学习论、情境式的学与教和评估、教育的质量保证、教育变革理论, 以至社会语言学的新理论、语文教育的新趋势等。这些课题都是近年教育界的前沿理论。香港公开大学的学习内容协助学员从国际视野的角度来分析这些课题, 帮助学员通过反思实践来促进专业的发展。通过研习这些课程学员不但在学习期间关注及探究这些教育课题, 更要在完成课程之后, 因自己所在地区的实际环境和文化, 把所学的理论重新建构, 加以应用, 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管理效能。

(3) 成绩评定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香港公开大学教材设计体现实用性, 同样作业设计也体现实用性。作业设计宗旨是让教育管理者通过批判地反思实践来促进个人的发展, 使自己能为高效能的管理者。要实践这个宗旨, 作业的功能尤其重要。因此作业的设计就是要帮助学员把教材中的公共命题知识i转化为个人知识, 并鼓励学员通过反思实践, 提高自己的管理技能和专业水平。作业有一定的灵活性, 而且每份作业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这样就使得学员在学习期间不时地学习理论、反思实践, 通过反思实践再加强理论学习。

香港公开大学每个学科成绩评定方法:平时导师评改作业成绩和期未考试考试相结合。每个学科提交四份作业, 每份作业及格、考试成绩及格才能保证这门学科成绩及格。所以在学习过程中, 学员要保证一定的学习时间, 这样才能保证每一份作业的质量。

香港公开大学考试的特点:题目少, 时间长, 内容多。

题目少——试卷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一个题目, 为必答题目, 占30分;第二部分两个题目, 考生选答一个, 占35分;第三部分两个题目, 考生选答一个, 占35分。

时间长——考试答卷时间为三个小时, 一般国内为1个半小时或两个小时, 而香港公开大学考试时间是三个小时, 但这三个小时对大多数考生来说是很紧张的, 因为考试包含的信息量很多, 所以绝大部分考生是刚好用完这三小时的。

内容多——试卷虽然只有三个题目, 但它是评估学员对整个学科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考试内容是对各个单元和每个读本的内容的综合应用 (每个学科四本读本) 。考试的评分准则和作业一样, 主要评估学生在以下几方面的表现。

(1) 知识的理解:要求学员掌握有关的概念、理论、观点。

(2) 知识的应用:在答每道题时须应用有关知识, 并引用适当的例子来说明问题。

(3) 批判性反思:在答题中要结合个人的经验, 对教育的管理实践专进行批判性反思。

(4) 组织表达:虽然题目少, 但每道题目相当于一篇小论文, 因此需要学生有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 论文结构严谨, 逻辑性强, 观点清晰。

(5) 毕业前在港研习时间安排紧凑, 内容新颖, 令人难忘。研习时间共四天, 每天各个活动具体时间、地点、项目内容、负责人都安排得非常清楚, 参加研习的学员在报到时每人领取一张安排表, 大家按照表上的时间准时参加各项活动。在香港的四天学习时间,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时间安排紧凑——在港研习2009年1月5日的内容安排如下。

9:2 5-9:35教育及语文学院院长冯施钰珩教授致欢迎词。

9:35-9:45宁夏大学代表致词。

9:45-11:30冯施钰珩教授做香港教育制度报告。

12:30-16:00学员分组, 各自参观两所学校的一些教学活动 (一所中学, 一所小学) 。

从上面一天的活动安排中我们可以看出, 香港做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 它所从事的活动充分体现了“时间就是金钱, 时间就是效率”这一特征。每一活动之间安排非常紧凑, 比如两个不同院校的代表致词各十分种, 这就要求致词内容精炼、言简意赅。致词结束后马上就是“香港教育制度报告”, 通过报告者的介绍学员们对香港的教育制度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一个小时后, 学员们通过参加学校的教学活动, 对香港教育制度又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而且通过这种方式学员们的感性认识会更深刻, 体会更强烈。

形式多样——在香港公开大学四天的研习活动中, 学员们体会到了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既有强调个体的活动——听专家的专题报告, 也有重视群体的参与——学生分组讨论;既有校内的研习活动——听各种报告、参加各种讨论, 也有校外的学习参观—用学员的眼睛去看、耳朵去听, 这种学习方式也会对每个学员今后的教学方式深有启发。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 自己的理论与实践如何相结合?有了这次学习经历的人会有自己的一些认识。

内容新颖——在港研习期间香港公开大学共安排了四场专题讲座。讲座内容有香港教育制度简介、教育管理专题讲座、内地与香港语文教育的情况等。这些讲座内容紧密联系成人学生的工作实际需要, 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使学生感到学有所获, 学有所用;研习的组织注重促进学生的互动学习,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比如听过香港教育制度简介讲座后, 研习活动就会安排分组讨论, 讨论题目是“比较香港教育制度与内地的异同:阐述一个不同及一个相同之处”。

理论结合实践——香港港公开大学的教学内容很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跟我们过往读过的那些较着重传授知识的课程有所不同。比如通过分组安排参观两所学校后, 研习活动就会安排参观学校讨论活动。

(1) 对于你所参观的学校, 有哪些方面令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2) 从你参观所见, 香港学校有哪些地方可向内地学校学习?内地学校有哪些地方可向香港学校学习?

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 很多学员吸收了不少有效的思维方式, 或许在不知不觉间已经用了学到的一些知识。

仪式庄重, 令人难忘——香港人做事非常严谨。从毕业典礼的仪式上就可见一斑。整个典礼毕业典礼时间安排是两个半小时, 其中彩排一小时, 休息半小时, 正式典礼一小时。彩排时完全模拟正式典礼的过程一项一项的进行, 只是少了校长的讲话。彩排时, 很多细节的地方院方都考虑到了。比如:从哪个方向出, 从哪个方向回?每一位被授予硕士帽的学员左手如何拿硕士帽, 右手如何拿姓名卡?到哪个位置鞠躬?其它学员何时鼓掌等等。刚开始时, 有时学员认为多余了, 到正式典礼时才觉得彩排非常有必要, 因为在彩排中发现了许多容易被学员忽视的小问题;因此越是细节的地方, 香港公开大学的教师越注意, 而这恰恰也是我们容易忽略的地方。

3 启示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香港公开大学教育硕士课程的学习经历给每一个参加学习的教育工作者以深深的启示。

第一, 获得了教育教学观念上的提高, 有效地促进了自身教学内容、形式、手段、策略、模式等的革新。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应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增加学生间的交流和讨论。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研究, 教师要尽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教师要尽量创设情境和条件, 拓展思维空间,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教学应针对不同学生提不同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

第二, 通过批判地反思实践来促进个人的发展。香港公开大学教育硕士课程特别强调学员对实践进行反思, 每一份作业都反映出教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特点, 这使得学生作业不能抄袭他人, 通过作业把反思实践做为提高管理能力和其他能力 (如教学) 的一个重要刻意过程。

在学习香港公开大学教育硕士课程的过程中, 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或技能的提高, 更重要的是得到教育观念、教育理念的升华, 并且能把这种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 教师工作才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才能大大提高质量和效率, 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谭尚渭.香港公开大学的开放和远程教育理念[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 01.

3.学习和实践教学法的心得体会 篇三

关键词:高中语文 自主学习 教学法 实践体会

所谓自主学习教学法,是指通过自学、讨论、交流等形式,由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思考、探索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中语文教材的特点和高中生较高的自学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为自主学习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提供了可能性。因此,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中语文教学应引入自主学习教学法,实行语文学习小组模式,定期组织语文知识竞赛。

一、自主学习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教学法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因此,将自主学习教学法引入高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中,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一方面,自主学习教学法通过定期组织语文知识竞赛等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和动力,而且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参与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将自主学习教学法引入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自主学习教学法的具体运用中,通过采用语文学习小组等方式学习高中语文,有利于学生间对相关问题的讨论和交流,发挥团队精神的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索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鲁迅的《狂人日记》时,通过小组学习方式的自主学习教学法,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对作者的基本概况、写作背景、文章特点和其他著作等进行全面、认真、细致地了解和探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局限于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育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授更多的知识,但是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学习热情的激发,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因此,学校有必要将自主学习教学法引入高中语文的教学活动,以丰富高中教学方式方法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例如,在教授《荷塘月色》时,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根据教学提纲要求,按部就班地要求学生分析和学习这一文章。而是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就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等方面自有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和思考文章的内涵和特点。一方面,将自主学习教学法引入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又被动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变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改变了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自主学习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自主学习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一)实行语文学习小组模式

所谓学习小组模式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对基本学习内容和特定课题进行自由讨论和交流,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良好互动生是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小组学习不仅是课堂合作的主要形式,而且丰富了传统的被动课堂教学模式。实行语文学习小组模式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热情,而且有利于形成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对学生对语文知识积极主动思考和探索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为充分发挥自主学习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教师有必要实行语文学习小组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为要保证学习小组积极、有序、高效地运行。因此,教师必须采用随机或其他合理方法做好学习小组的分组,由学生推选负责人的小组组长,引导学生运用讨论和交流等科学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小组的学习效率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赏析李清照的《醉花阴》这首词时,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自由讨论和交流关于这首词的语言韵律、写作背景和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二)定期组织语文知识竞赛

语文知识竞赛是将语文基本知识和常识性内容组织知识竞答的比赛,是自主学习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运用。通过定期组织语文知识竞赛的方式,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为学生学习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分组模式将语文知识竞赛引入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可以同时加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效果的评价检测。因此,应将定期组织知识竞赛的方式引入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教学法的实践活动中去。例如,教师可以将“穷兵黩武”“买椟还珠”“为虎作伥”“羽扇纶巾”等易读错或写错的字词整理出题,以个人参赛方式进行高中语文基本知识竞赛,以提高学生的基本语言知识水平;教师也可以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什么”“唐宋八大家都指谁”“《史记》是第一部什么类型的史书”“四书指什么”等常识性知识整理归纳,组织高中语文常识知识竞赛。

语文学习小组模式和组织语文知识竞赛的方式,充分发挥了自主学习教学法在哦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这两种方式是自主学习教学法的具体运用,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了主动性,而且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自主学习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将进一步普及和发挥其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虎连.浅论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教学法[J].青少年日记,2014(4).

[2]无兰州.探索高中语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法[J].语数外学习,2013(12).

[3]蒋岚娴.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教学法探微[J].成功,2012(5).

4.学习和实践教学法的心得体会 篇四

1.Scrun:Scrum在英语的意思是橄榄球里的争球。Scrum是一种迭代式增量软件开发过程,通常用于敏捷软件开发。虽然Scrum是为管理软件开发项目而开发的,它同样可以用于运行软件维护团队,或者作为计划管理方法:Scrum of Scrums.2.Sprint:橄榄球的术语,加速冲刺

3.Backlog:backlog 挤压待配订货或是未完成订货(open orders)是指已收到客户的订单并且已经加以记录,不过产品尚未交货或是正在生产中。a)booking和backlog的区别在哪里?

b)booking和Backlog的区别是: Booking仅仅是订货,未知任何状态!

4.Product backlog:产品订单

5.Sprint Backlog:冲刺订单

6.障碍Backlog:障碍订单

二、完整的冲刺(Sprint)过程

1、计划会议:

在每个Sprint开始之前召开Sprint计划会议,计划会议要有足够的时间,会议量般为4-8小时。

参加人员有产品负责人、Scrum Master、Scrum团队和其他感兴趣的人。

Product Owner从产品Backlog中挑选高优先级的任务,并与Scrum团队一起决定在这个Sprint中需要完成多少功能。

将任务分解成小的功能模块。

团队成员详细讨论如何按需求完成这些功能模块,并估计完成每个功能模块所需的大概时间

2、每日例会

最好在每天早上开,时间一般控制在15分钟之内

条件允许的话,会议最好每天都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举行

谁都可以参加这个会议,但只有团队成员发言,其它人员只能旁听 所有出席者都应站立(有助于保持会议简短)

确定更新燃尽图

会议由Scrum Master主持,在会上每个团队成员需要问3个问题:

[1]我昨天完成了哪些工作

[2]我今天将要做什么

[3]我遇到哪些障碍。

3、评审会议

在Sprint结束时召开,会议时间控制在两小时以内

开发团队展示这个Sprint中完成的功能,不需要PPT,一般是已经完成的功能DEMO

客户、管理层、Product Owner以及其它开发人员都可以参加

主要是对项目开发的进度通过对实际已完成产品功能的审核进行控制,由产品负责人断定实际所发两点的功能是否与既定的Sprint目标一致,4、回顾会议

Sprint结束后,时间在1-3个小时

回顾刚结束的Sprint,对其进行总结和反思,审视和适应的能力是Scrum的基础,在Sprint回顾会议期间,项目团队会分析Sprint中的成功经验和所遇到的阻碍,产品负责人、Scrum团队和Scrum Master参加

三、图解过程

1、需求提出来: 得到产品订单(product backlog)

Prioritized product features desired by the customer。

这个时候,往往需求方会写PPT或者Word版,最好早一点让其写产品订单。

2、成立团队:

PM SM 开发团队

3、冲刺:分解得到冲刺订单Sprint Backlog

(1)将需求顺序排列,得到冲刺订单;Sprint Backlog: Feature(S)assigned to sprint

(2)Backlog items expanded by team

(3)Scrum: 15 minute daily meeting,Teams member rspond to 3 question.4、评审和回顾:

5.学习和实践教学法的心得体会 篇五

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以来,全面落实“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这是一次思想观念的深刻洗礼,党员干部的政治纪律和宗旨意识明显增强;是一次严肃认真的党内生活,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得到有力弘扬;是一次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是一次作风顽症的集中清扫,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是一次改进工作的重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活动积累了宝贵经验,主要有:坚持学习为先、以知促行,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坚持敞开大门、依靠群众,坚持整风精神、从严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立行立改,坚持完善制度、标本兼治。

第二批活动是第一批的延伸和深化,与群众联系更直接、更紧密,群众期望值更高。

要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围绕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恨,办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事好事,解决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福祉。

6.《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学习心得 篇六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学习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学习心得1

10月26日我们聆听了肖成全教授的《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讲座,肖教授系统的讲授了有效教学的价值取向、涵义诠释、策略举例和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修炼方法等问题,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为老师们进行剖析和策略指导。其中对于有效教学的研究定位中,肖教授说:教学是做良心的事儿。是呀,我们天天在教书育人,要想做到对学生的一生负责,难!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听完讲座,三个“效”(效果、效率和效益)一直在我脑袋里回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以最高效率取得最好的效果、获得最好的效益?”对此问题,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在追求师生平等、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今天,要求教师应具有更高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要能巧妙科学地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有序的开展学习探究活动,这是组织有效教学的前提与根本,只有具备较高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才能顺利实施有效教学。

二、活学活用理论,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学习,活学活用理论,不断提高实施有效教学的能力。有效教学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或者课堂讲授的内容过难、过易,都将使学生困惑,以至于丧失信心,降低学习兴趣与效率。要充分认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的客观存在性,每个学校、每个班级、每种学科、每个年龄段甚至不同时代出生的学生都有很大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一样的发展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我们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了,这就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多走进学生,了解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我们要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一种教学的资源并充分地合理地艺术地利用这一资源,使学生之间发生实质性的互动,这是实现教学增值。

三、“标”、“本”兼顾,实现有效教学的长效性。

很多老师经常上公开课、研究课,无疑,大部分老师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是做得相当不错的,但一节课的有效性是片面的、脆弱的,我们更应关注日常教学的有效性,日常教学的有效性才是长效的,也是我们最终追求的目标,我们要做到“标”“本”兼顾,让学生每堂课上都做到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和谐发展,建立课堂有效教学的长效机制。

《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学习心得2

近日,我们全校教师听取了四川省特级教师肖成全教授关于《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专题报告。肖教授的“有效教学”报告分三部分:有效教学的研究定位,有效教学的内涵诠释,有效教学的策略案例。其中对于有效教学的研究定位中,肖教授说:教学是做良心的事儿。是呀,我们天天在教书育人,要想做到对学生的一生负责,难!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我们皆知“有效教学”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天,每一节课所追求的目标。然而当我每一次拿着课本走进教室时,便会想这堂课我要教什么?学生要学会什么?带着这个不变的问题尝试了一堂堂不同的教学。如今,听了肖教授的报告后,这种想法愈加强烈了,我们一再强调课堂上必须落实“三要义”,如果我们的课堂要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自身的发展,那么就必须实施有效教学。

从肖教授的报告中,我感悟到有效的课堂应该是培养灵性的课堂。有效的课堂重视过程的探索性,重视师生的交往与对话。记得有一次,我在课堂上处理一道练习题时,由于我在所教的两个班级中实施了不同的课堂交流方式,因而导致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教学效果:第一次的教学产生了热闹的交流过程和出乎意料的教学效果;第二次的教学则是巧妙的引导交流和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学生有效的交流,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给了我很多启发。课堂上学生交流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让每个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示给老师听吗?仅仅是为了体现课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吗?当然,有效的交流过程应该是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相互碰撞、相互沟通的过程,是学生思维成果共享的过程。

肖教授的报告指出,有效的备课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精心的备课能够提高教学效益,使“辅差”的工作量减少。现在我们学校各个教研组采取的都是集体备课的方式,我们通过一年的尝试,感觉到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各位教师备课中的不足,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集体备课还有助于我们更深刻的领会教材及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更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更科学地设计教学环节,更灵活地实施教学方法,更有效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肖教授的报告让我懂得,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不仅要会教学,还要会反思,只有进行有效的反思,才能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本学期我会朝着这方面努力,力争让自己成为反思性的教师。

7.学习和实践教学法的心得体会 篇七

1 移动学习在高等医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1 师生对移动学习的理念和认知不到位

虽然借助移动设备学习已经渗透到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但移动学习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很多师生还没有对其形成认识,依然对移动学习发挥的作用处于无意识状态。此外,由于移动通信技术在不断发展,其领域和内容也在发生变化,不同时期人们对移动学习的认知和使用规模都具有显著差别,下一个移动学习精确的定义非常困难[5],造成了师生对移动学习的误解或错误认识。首先,很多师生认为移动学习只是“移动中的学习”,仅仅将原来在线学习内容搬到了移动设备上来,不能在医学教学中发挥作用。其次,对于移动学习者而言,最关心的莫过于学习的费用。由于移动学习需要借助移动设备,通常有师生认为学生没有能力支付移动设备、网络流量和学习资源的费用,无法普及和大范围使用。但实际情况是,移动设备已不是奢侈品,价格大幅下降,已经进入大规模普及阶段。运营商也不断推送各种流量优惠活动,且无线网络也已在校园搭建。最后,虽然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PBL教学等新教学方法不断开展,但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我国医学院校很长一段时间内仍以传统讲授式为主,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对其在教学中的效果持怀疑态度,面对新技术和新手段往往不够积极主动。医学生也限于长期应试教育模式,对于移动设备应用在自己医学学习中没有过多的设想和要求,这些传统和保守的态度阻碍了师生对移动学习的了解,最终使师生对移动学习的理念和认知不到位。

1.2 移动学习在高等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和研究不成熟

以移动学习、医学教育、护理教育和主要相关移动设备名称为关键词对2000年至2015年8月发表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的文献进行检索,发现从2007年至今,仅有48篇相关文献,说明我国移动学习在医学教学中的研究起步晚、研究少、应用不广泛,尚处于探索阶段。很多师生对于什么是移动学习,为什么要在医学教学中运用移动学习,如何在医学教学中开展移动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移动学习技术,如何开发移动学习资源,如何评价学习资源和应用都甚是疑惑。首先,移动学习兴起较晚,在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受到教育界关注并在2l世纪初在国外形成研究热点,国内移动学习的研究最早是在2000 年[9],进入高等医学教学实践则更晚,目前移动学习还没有广泛深入医学教学,其作用仍未被充分发掘和发挥。其次,由于高等医学教育者主要为临床医务人员,繁忙的工作使得他们没有额外的时间和精力设计、开展移动教学。最后,即使有很多师生希望教学中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但限于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不足,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地使用信息技术,或片面强调技术的先进性而不结合医学学科的特点,造成理论与实际脱节。

1.3 硬件条件的局限性

首先,移动设备在今天已经大规模普及,但移动终端设备在型号、质量和性能上仍有很大差别。基于现实,国家和医学院校无法为所有的学习者统一配置高性能的移动终端,只能以学生自身的移动设备或学校和医院提供的公用移动设备为主。其次,虽然目前很多医学院校正在积极搭建校园无线网络,但分布有限无法完全满足移动学习的需求。除此之外,还有实验室和医院的很多医疗和科研仪器不能受到干扰,使得移动网络使用受限。再次,移动设备尤其是手机与台式电脑相比自身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屏幕小、存储空间小、电池寿命短、充电安全、长时间使用对身体的损害及在临床环境使用时某些患者认为不礼貌等都影响着移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10,11]。最后,移动设备自身有通讯、娱乐等功能,再加上使用移动设备场合的多样性如临床科室、车站、家中和排队时,使学生移动学习时易受到干扰,造成注意力不集中或直接分心于学习外的事物。很多教师也倾向于把移动设备特别是手机视为娱乐工具,认为引入教学中会影响教学效果,严禁学生上课使用和反对将移动设备作为教育工具。

1.4 缺乏医学移动学习资源和统一平台

由于高等医学教育的复杂性、专业性,开发高等医学教学资源不仅需要突破软硬件技术问题,还需要具有一定医学背景,了解不同医学教学需求。当前,通过百度和应用软件下载中心,能搜索到的医学相关移动学习资源、网站和应用软件非常有限,并且质量无法保证,易误导对医学信息的正确掌握。国内对移动学习平台进行开发的公司较少,而学校开发资源也主要以精品课程、图书馆文献资源、医学题库等为主,各学科在资源质量和更新速度上参差不齐。目前开发者与学校和学生需求存在鸿沟,在数量、种类和深度方面都有待提升。此外,医学教学资源涉及病人和医疗单位隐私,对应用环境的安全性要求颇高,增加了资源开发的难度和成本。最后,虽然我国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已有雏形,但针对移动学习系统的标准暂未出台,更没有建立统一的移动网络学习平台,不同医科院校、医院和老师的教学方式不一,影响医学教学资源的共享[10]。

1.5 学习评价与跟踪机制不健全

当前国内对移动学习的运用范围和研究数量较少,有关移动学习的学习评价研究数量更是有限,因此尚未探索和建立起较科学的学习评价机制,因此目前对移动学习的产出和效果无法言明[7]。评价和跟踪机制缺失导致无法了解学生通过移动学习所达到的学习水平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也无法进行下一步的调节和反馈,这样一来就不能保证移动学习的质量和效果,那么我们就会质疑把有限资金注入于此的做法是否明智。

2 在高等医学教学实践中采用移动学习的建议

2.1 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提高医学教学信息技术研发水平和硬件投入力度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政策是否配套、措施是否得当在推行时容易被忽略,执行是否到位、有力又对整个项目的实施效果有很大的影响[12]。医学教学移动学习的发展涉及面广,包括基础设施和软硬件的购置和开发、相关系统的维护、人员的培训等等,因此需要配套资金投入保障实施[7]。政府应参照国际高等医学教育生年均投入标准加大投入,进一步提高并统一部署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拨款额度。学校应该建立适合本校和学生专业特点的相关实施制度,确立设备类型和发放设备的策略,保障教师移动学习和移动技术使用安全等方面培训的资金[5,13]。针对学习易受到干扰可以通过一些设计,例如开发微课等小内容模块和提供感兴趣的微任务等来把握有限的注意力。

2.2 加强对师生移动学习的宣传和培训

首先,应转变教育理念,确立医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13]。其次,应确定教学机构的宣传推广策略以提高意识,让教师和学生认识到移动学习的好处,为有需求的师生提供知识共享的渠道[6]。再次,移动学习需优秀的师资力量保证教学水平和质量,但很多教师在应用方面缺乏经验和思路,需接受培训适应医学领域的转变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院校应不断拓宽教师培训途径,完善教师培养机制。通过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成立教师发展中心或国内外培训进修等方式,帮助教师掌握现代化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以丰富专业教学内容。同时,制定有效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积极性[5,10]。最后,仅仅会使用移动设备并不意味着了解如何运用移动设备学习,所以对年轻学生的培训也十分重要。教育机构应充分研究和试验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应用移动学习,使学生逐步熟悉设备和软件的功能及正确选择合适学习资源、方式和时间等方面的方法。

2.3 推进医学移动教学资源和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

开发移动学习资源需要精通移动学习的教学人员来设计,还需要医科院校、高科技企业和教材出版社的大力合作,开发出功能更强、价格更低、内容更丰富的资源和软件[5,14]。资源开发应以课程内容为基础,师生需求为方向,技术要求为指导的原则;针对特定人群,解决特定的问题,要同学校和学生当前拥有的设备实际条件相结合,不断及时更新学习内容。首先,资源应涵盖高等医学教学的课程并针对网络学习、集中授课、分组授课、自主学习、题库与考核等特定用途,例如针对PBL教学,提供典型病例分析等辅助功能。其次,根据不同学习目的可选择文字、视频、音频等适宜的多媒体形式,如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后,临床操作需在闲暇时间多加巩固,可开发图片或视频短片形式等学习材料供讨论疑难病例加深对临床技术操作的理解和熟练程度[15]。再次,资源开发应结合教学的不同阶段,如临床实习阶段,应注重把医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转化为临床综合技能,初步建立临床思维,应更多提供医学计算工具、药物手册、临床处方、临床急救、实习手册等实用工具。针对临床的繁忙情况,还可开发相对短小而内容集中的文字信息材料方便查阅和学习。最后,需建设信息化网络平台,以便在平台上分享学习资源,加强交流和沟通。各院校建设信息系统应避免重复建设,可依托成熟的校园网和现有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将传统学习和网络学习向移动终端环境迁移,建成集教学组织、资源分发、教务管理和教学服务为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同时可采用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方式,在不同的区域设置不同的网络避免影响到医疗仪器的正常运行[16]。

2.4 完善学习评价与跟踪机制

建立科学的评价与跟踪机制可结合现有学习评价机制,适当为移动学习模式分配相应比重,以便对学生起到督促作用。其中综合性评估系统就是有效的一个办法,这种混合评分系统,综合了目标导向型和传统评价方式的特征。一方面,需形成评价,为学生设定学习目标,提供达成目标所需要的资源,学生则需要提供证据,证明自己正在为达成这些目标而学习。另一方面,可建立指标评价体系,对移动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例如学习时间、阅览频率、参与交流与协作等多个维度。此外,需进行总结性评价来证明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掌握程度,例如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增长情况等,学生必须达到知识理解程度的最低标准和专业技能的最低要求。两种评价各占学生总分数的50%,但学生必须在每次总结性评估中得到75%以上的分数才算有效成绩。当然各地医科院校评分环境和标准不尽相同,还要依据当地实际教学行为和学习环境具体制定相应的评价与跟踪机制[17,18]。

3 总结

8.学习和实践教学法的心得体会 篇八

关键词:教师观念;自主学习意识;认知能力;学习意志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把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英语课程的重要目标,指出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自主学习。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英语教学的重点从教师如何教知识转移到帮助学生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学知识。换言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和要求来完成。

自主学习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上的现代学习理论。我国著名教育心理学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庞维国博士在2001年就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学生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在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在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和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在英语教学研究领域,不同学者对自主学习有不同的解释和理解,但所有的研究者都强调学习责任从教师到学生的转移。在这种学习责任的转移中学习者的个人因素(包括学习态度、动机、能力和意志努力等)、教师、社会文化以及教育环境等起着关键作用。

一、转变教师观念,变知识的传导者为引导者

笔者接手一个实验班,45位学生,绝大多数学生偏重数理化学习,在英语学习上花的时间甚少,要做的不外乎就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背单词和完成笔头作业,学习现状显示出枯燥乏味和被动消极。针对这种现状,笔者分别以学生和家长为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英语学习认识和在家在校学习英语习惯。结果显示学生普遍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缺乏积极的学习态度动机、自我学习意识和策略使用能力,对自己为何学、学什么、怎样学浑然不知,有的甚至出现厌学现象;相当一部分表示出“听话”的特点,老师叫干啥就干啥。这种状况说明了我们长期以来在教学过程中受到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分注重教师课堂知识的讲解和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忽视了学生个人的因素,如:学生对语言要求、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等在学习过程中的发挥,很少顾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没有得到应有的鼓励。此外,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教师感觉教学负担沉重,教学力不从心,经常在上课时间苦口婆心“劝导”学生好好学、好好记,在如何使得学生“听话”上苦费心机。结果使教师学生“教学两难”。

这种状况使我们更加意识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紧迫性。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知识的传授者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视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促进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强化学生的独立意识和主体意识,引导学生逐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自觉承担学习的责任;相信学生、敢于放手,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安排学习,包括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应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与老师一起参与教和学的活动,做学习的主人。

二、帮助学生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上牛津英语6模块“Helping the people across the world”时,笔者先让学生课前查阅有关联合国的成立背景及发挥作用的材料,同时要求他们查阅联合国在近一个月中在世界各地发挥其作用的例子。有了课前的积极准备,上课时学生能够踊跃用英语表达出对联合国成立和作用的了解,同时说出很多诸如冲突地区充当和平卫士和在受灾地区维持人道援助等事例,这样通过课前自主学习手段、融知识与兴趣为一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看到自己课前学习的收获心里无不感到兴奋。

在学习中,积极的自我意识对学习行为有着极大的正面影响。只有学生意识到了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体,在英语学习中起主导作用,他们才不会一味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输入,而是愿意和敢于挑战教师的权威性,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当的策略来独立自主地学习,主动地寻求知识,成为自主学习者。因此,教师通过加强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认识,引导他们了解语言学习、语言学习策略以及自己作为一个学习者的特点,从而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自信心和自我意识,为自主学习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三、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认知能力,加强学生策略能力的培养

针对牛津英语教材中词汇多、词汇难记的问题,笔者曾经跟学生一起探讨过,事先收集了每个学生在学习词汇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以及自己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以很容易看出每个学生的记性差异是很明显的,还有的是他们对记单词的方法和对记忆的认识,觉得自己应该过目不忘,但结果令自己对自己的记忆能力产生怀疑。通过帮助他们认清记忆规律,即瞬间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期记忆的区别,知道自己记单词认识上的误区;再面对“别人记得快,而我慢”的困惑,说明能做到这点是大脑中已经储蓄丰富英语信息的缘故,鼓励他们随着单词的不断积累,也能达到这种效果。教师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加强学生策略能力的培养中发挥积极作用。

笔者选择了“新概念英语”作为学生课外阅读材料。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不同,给他们提供了三个不同层次难度的阅读文章,帮助他们了解阅读材料的特点,并对他们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比如,通过回答课文中问题学会写概括,收集经典句子,学会英汉互译等等;然后阶段性地提供机会给他们展现通过自主学习在知识能力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大大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注重培养学生三个方面的意识:第一,把握自己学习特点的意识。在老师引导下正确地认识自己,包括对个性特征、个人的学习风格的认识,充分认识自己的认知特点,了解自己在英语学习方面的优势和弱势等。第二,清晰了解学习任务和学习材料特点的意识。在老师引导下准确、全面地把握自己学习任务的性质、特点、任务的要求以及达到的程度;每种学习材料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有意识地分析每种学习材料的特点、结构、难度、主次,以便能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第三,使用策略的意识。不同的学习材料需要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运用不当,就会事倍功半,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选择并使用有效學习策略的意识方面应发挥重要的作用。

四、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坚持自我学习的意志力

笔者通过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利用各种形式,让学生展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进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比如,每星期利用一次课余时间搞一些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知识能力,背一首英文诗、叙述一次有趣的经历、对某件事情的感受、唱一首英文歌曲或者一则新闻等,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欲望,激发他们自主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助于保持自主学习的兴趣。

积极的学习动机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积极的情感体验是自主学习的持久动力。庞维国博士认为,学生自主学习是在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因此,教师要注重促使学生将自主意识内化为强烈的学习欲望,帮助学生设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增进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由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挫折,教师也要不失时机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失败,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挫折,在遭遇挫折时自我减压、自我激励,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以增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意志和毅力。

自主学习是全新的学习模式,它对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动态过程,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教师的依赖,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消除。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理论与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

(作者单位 江苏省昆山市昆山中学)

9.学习和实践教学法的心得体会 篇九

教师:滕召新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用新时代的教育理念来教育我们的孩子,培养出一批批合格的社会小公民。十余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同时也领悟到要一名教师成功的真谛——走近书本。教师的快乐,来自读书,教师的成长,源于读书。特别是在上学期小继教学中,学习了一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具有指导性意义的书籍——《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为我的课堂教学又一次指明了方向。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出发点,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改进,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教学,怎样才能达成有效教学,并理论联系实际,列举了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进行有效教学的设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更好地进行有效性课堂教学,为我们的教学指引了方向。通过阅读陈教授的著作,结合我们学校正在实施的“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教学工作实际,有以下体会:

一、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前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先学和自学,培养他们的学习责任,让他们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对于自己的学习任务和遇到的问题,必须自己勇敢的去承担。通过自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时不等不靠,不依赖别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有效教学赢得了时间。

二、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共同配合下完成。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我觉得教师应善意地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问题,关心他们的成长与发展,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责任,下定决心、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取得成功。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喜欢你,喜欢你的课堂,有效教学在和谐的氛围中得以实施。

三、善于发现和总结。

《有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一书,是他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和总结而成的。我们的教学也是如此,自己的综合素质,让有效教学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10.学习和实践教学法的心得体会 篇十

王献忠

教师是课程改革理念的直接参与者,是新型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塑造者

是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通过对新课程、新理念、新课标的学习,是我在教学中有很深刻的体会。

当我接到一年级数学课本时(人教版),立刻让我惊呆了,这简直就像一本连环画,哪像我们二十年前学的数学书,单调、枯燥的加减法。现在的数学书上的内容,每一个课都用一个场景故事表现出来真是把数学知识融入到了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中,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密切联系,同时也给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以便在教学时更好的发挥。在教学第一课《数一数》时,教材先是呈现一幅美丽的校园“图”。我想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还有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也提出:学生是否能吸收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识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教学学习和现实的联系。于是我找来几个苹果和几瓶娃哈哈饮料走进课堂,让学生数数这些学生在家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或吃过的东西,数起这些小数目的事物当然是不费吹灰之力,然趁势引导数一数“美丽校园”画中的事物如:单杠数、花朵、垃圾桶数等就容易了。以至于再扩展到教室里有多少张桌子多少个同学等大数字学生也能接受了,并且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数感。由此可见,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教学第二课《比一比》中,我没有按教材的编排顺序去教,而且先教练习题中最后一题的“猜一猜”。把两支一长一短的铅笔一端藏在手心里,另一端露出来让大家猜哪支长。同学们猜的可有就劲啦!但始终不能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因为他们不知道这蕴涵着一个道理:必须要看到这两支铅笔的全部才能比较。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总有一中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处理这一节知识时,我想让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这无疑是可以使教学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然后使教学变的高度有效,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带有一中精神需要去学习,并能主动的发现问题。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这样不断学习,总结经验,才有可能慢慢转变成新型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又不如在教学“5”的认识时,让学生摆五个五角星学具时,大家都是一并排摆五个,没有多大的兴趣。而我亲自动手和学生比一比,模仿黑板上悬挂的国旗上面五颗星的位置去摆,看谁白的最像,不仅学生都动手操作了,而且在点评时还可以简单说几句有关这五星的故事,给学生渗透品德教育,这样有就教师的参与合作学生的发展和塑造有很大的进展。

在教学中还要多鼓励学生独立探索,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性。我在教学“8+3”进位加法时,追问你是怎样想的?一般情况下教师预料之中有三种想法:有的学生会说用凑十法,有的是从8开始又数3个得。但却有一位同学说:“我没有摆小棒也没有数,没算就知道是11。”我感到很疑惑便追问你是怎样想的,他说:“老师你看黑板上你写的7+3=10,那3没变,只有7多1个变成8,那10就该多1个变成11个了。“当时我停顿了一下这不也是一中算法吗?和其他同学比起来,这不算是一种创新吗!当时就给了这个同学表扬鼓励。

我国中科院的张梅玲教授在报上说:再完美的模仿,毕竟是模仿。有缺损的创造毕竟是创造。要创造要发展,不能一次求完美,但毕竟是在前进发展。路是由人走出来的。学生只有亲手做数学,才能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

11.学习和实践教学法的心得体会 篇十一

关键词:高中教学;研究性学习;现状分析

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和探索是具有意义的,能够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能力。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是新课改的重要改革之一,研究课题组对9个省市进行了调查问卷,也进行了走访,并召开了研讨会,收集了相关方面的资料数据,对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现状有了基本的了解。

一、调查

1.调查问卷

选择调查问卷的对象为高级中学的学生和数学教师。

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高中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现状,课题组经过讨论并委托相关成员制成了调查问卷。在调查问卷中,选点进行调查是十分重要的。科学的选点调查,可以更好地通过样本分析了解整体的概况。调查对象的学校范围十分广,可以说涵盖了我国所有的高中院校类型。

同时,调查问卷的方式是多样的:对班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研究人员带着问卷到学校进行调查;委托学校里的数学教师帮助调查;对于一些距离较远的学校,邮寄问卷到学校进行调查。

本次调查问卷的调查人员认真仔细,调查结果真实。这次问卷共发出2000份,成功回收了1876份,回收率高达93.8%。但是本次问卷中,教师的问卷仅仅只有12份,考虑到有关方面的原因,对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进行综合统计:高一学生528人,包括高一数学教师10人;高二学生1146人,包括高二数学教师2人;高三学生200人,其中没有教师问卷。

2.走访调查

调查问卷只是调查方式的一种,调查问卷也存在这弊端,没有思想上的交流,也是因为如此,一些数学教师只是让学生做调查,自己却不愿意去调查,也不愿在表上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为了弥补这一项缺点,课题组进行了走访调查,共走访了7所高中的有关数学教师,请求他们谈一谈自己对研究性学习的看法,得到的调查结果也同样真实可靠。这对于此次研究课题意义非凡。

3.讨论分析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了解研究性学习的现状,课题组召开了学校研讨会。在此次会上,参与者畅所欲言,交流沟通。很多教师也对各种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让我们加深了对研究性学习现状和实践的了解。

二、调查分析的结果

1.惰性思维的存在

从调查的结果上看,学生普遍都存在惰性思维,这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方面能力的提高。

2.研究性学习还没受到重视

从调查结果可以得出,高中数学教学中接触过研究性学习的学生仅占少数,可见高中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对研究性学习还不够了解。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得知,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热情不高。因为高考不考,很多学校便把这课停了。

3.学生对数学研究性学习不够了解

调查得知,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了解还不够。有的学生认为研究性学习只是分组讨论、自主探索,是形式主义,影响了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很明显,这很不利于学生培养创新和实践精神。

4.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态度

调查中我们不难發现,学生还是希望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在问卷调查中,有部分学生的回答还是很认真的,这部分学生没有具体选择问题选项,但是写出了原因,“对研究性学习都不了解,怎么谈喜欢不喜欢呢?”有很多学生都不知道也不了解研究性学习是什么。

当然,部分学校还是重视研究性学习的。但是由于一些师资问题,导致效果不好。

三、结论

高中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还是为广大师生所接受的,主要的限制原因是高考,导致研究性学习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在教学中,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学校很少,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还有部分教师对研究性学习存有偏见,也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数学教师的理论水平也有待提高,因为教育的改革离不开教师。据了解,参与过研究性学习的学生理解题目和解答题目的能力相较于没参与过的学生更好。

参考文献:

[1]马红艳.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思考[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2]肖俊谦.数学研究性学习在初中音乐班的课堂教学实践[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3]穆炜.高中数学研究型课程教材开发的探索[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

[4]杨艳华.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指导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12.学习和实践教学法的心得体会 篇十二

回顾二十世纪教学所走过的路, 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是学生获取信息的惟一信息源。由此而形成了课堂教学中教师“单向输出”和学生“被动接受”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当代教学应致力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其最大的特点不是“教教材”, 而是“用教材教”, 即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潜能, 实现育人的功效。因此, 只有多维互动, 才能接纳八方聚拢的知识信息, 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突出主体, 呈现出生生不息的活力。

教育哲学理论认为:教育活动过程, 既是一个选择和继承历史文化价值的过程, 又是一个提高和实现人的价值的过程, 离开了作为主体的人的活动以及作为活动动力的人的主体意识的发挥, 教育活动不过是动物本能的延续, 而不是人的创造活动, 教育过程也只能是机械的生产流水线, 而不是人的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校“研究-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就是以此为基点, 着重研究: (1) 由传统的“灌输型”教师转变为“研究-学习型教师”, 即教师角色的转换; (2) 认识过程中学生主体意识的提升; (3) “研究-自主学习型”教学的基本模式。

二、“研究-自主学习型”模式的含义与特征

1. 研究-自主学习的含义

我国学者庞维国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学生的自主学习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表现为学生对学习对象、学习过程的支配与控制权力, 它是相对于外部力量而言的独立、自由、自决和自主支配学习的权力与可能;二是表现为学生对自身学习行为的支配、调节和控制能力, 一个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 能够正确、合理地做出自己的选择, 自己制订明确的目标, 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 在学习中能够自我调节、自我监控、自我教育。

2. 自主学习的表现特征

学生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 制定学习进度, 参与设计评价指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 有内在动力的支持, 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生能在学习活动中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 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行自我监控, 并做出相应的调适。学生的学习如果具备以上特征, 就可以认为其学习是充分自主的。

三、培养“研究-自主学习型”学生自主性的基本原则

一是给学生一个时间, 让他们自己去安排。

二是给学生一个条件, 让他们自己去锻炼。

三是给学生一个空间, 让他们自己往前走。

四是给学生一个机遇, 让他们自己去抓住。

五是给学生一个问题, 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

六是给学生一个冲突, 让他们自己去讨论。

七是给学生一个权力, 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八是给学生一个题目, 让他们自己去创造。

四、“研究-自主学习型”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1. 为学生的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创造条件

引导学生积极地自主学习和交流是每节课的灵魂, 自主学习不等于放任自流, 要让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教师就要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 首先要提供学习的语言材料, 并帮助学生驾驭这些材料, 其次要给学生提出应该完成的交际任务, 帮助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实施任务的计划, 这一切都需要教师设计出能够使用所学语言材料的情境、实施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呈现任务结果的方式。

2.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 善于质疑的学习习惯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疑, 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疑, 能促进学生积极动脑思考, 从而提出问题或新的见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肯定会遇到问题, 教师要鼓励学生敢疑、善疑, 使之养成敢于质疑的习惯。

例如:我校有的英语教师的课堂结束语是“Do you have question?”, 我们常常以学生没有问题作为一堂课的圆满结局, 而很少顾及学生如何提出质疑。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及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因此, 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 拓展、延伸出课堂, 同时,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捕捉问题、凝练问题和表达问题。

五、“研究-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

以历史课自主活动教学模式为例谈“研究-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 其模式的结构要素大致为:“自主发现, 构建动场———角色确认, 自主探究———活动构建, 自主评价———自主反思, 活动延伸”。

1. 自主发现, 构建动场

自主活动式的教学, 应当源自于学生的自主发现过程。因此, 教师首先要将发现问题的机会和权力完全交给学生, 并且教师不要过多地就思考方向、学习方式做硬性规定, 以保证学生的思维广度和发现问题的灵活性;其次, 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分析发现的问题, 将整节课的中心内容转化为学生在自主发现基础上的学习活动。

在以自主活动为特征的文科课堂教学模式中, 自主发现是一个前提性的环节。学生发现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得多, 特别是建立在真正由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发现, 更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自主发现的同时, 教师要为活动构建“动场” (活动情境) 。

譬如:有位教师在讲到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来中国访问走下飞机舷梯, 主动伸出手来与周恩来总理握手的情景时, 无意中联系了一下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与中国代表团成员握手的外交失礼“小插曲”。不料, 学生们对此却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提出了“为什么当年美国国务卿拒绝同我们握手而18年后美国总统却主动与我们的总理握手”这样一个颇有意义的问题。之后, 课堂上便立即引发了一个各学习小组合作、竞争, 积极探究、讨论的热烈局面。

2. 角色确认, 自主探究

以自主活动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地体现了学习者的参与性。因此, 在这种历史教学模式中, 我们强调并坚持给予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问题由学生提出并解决, 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与感悟等。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 要适当采取有效的手段唤起学生的学习主体角色意识 (即确认角色) , 使其积极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不再只是一味被动等待和依赖他人的帮扶, 而是自主地进行历史问题的探究尝试。

这里所说的“自主探究”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探究性自主活动。探究性自主活动学习的前提是给学生提供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或者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然后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自行探究。如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问题探究。

二是体验性自主活动。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的含义: (1) 指对教材内容的直接感受和接纳; (2) 指对现实世界中直观情境的体验; (3) 指对由教学所引发的自身情感的感悟。

三是实践性自主活动。活动本身具有实践性的典型特征。自主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全程参与的过程, 也是凸显学生学习的实践性的过程。因此, 实践性的自主学习应当是历史教学中经常运用的学习形式之一。

3. 活动构建, 自主评价

“活动构建”突出的就是自己对“活动”的自主性选择和组织, 在活动的实施中突出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和体验。换句话来讲, 例如:历史学习就不是一种对历史知识的简单了解和被动的接受, 而应该是一种学习主体亲身“经历历史”的形态, 而且还是以历史主人翁的角色“经历历史”。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要创设一个个多样化的特定的历史情景, 让学生身在其中, 通过多方面的实践活动自主探究、自行体验和自行感悟。将过去那种单纯的被动接受、灌输的教条的历史学习过程改变为学习主体主动“做历史”的过程, 在“做”中学, 在“做”中体验与感悟 (即主体活动构建) 。这具体可表述为是一种将学生“带入情境———活动体验———感悟内化———激励践行 (活动升华) ”的学习流程。之所以如此, 目的就是突出学生在历史活动情境中去自行“体验”历史, 自主“感悟”历史。

“自主评价”则是在以“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 使学生真正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一环。就自主评价的内容来说, 应当包括学生学习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反馈信息, 既包括教学目标范畴内的规定性内容, 又包括来自学生个体的学习体验。目前, 有关学生自主评价的论述颇多, 这里不再赘述。

4. 自主反思, 活动延伸

以“自主活动”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于其他教学形式, 它应当有一个学生自主反思的过程, 并在反思中进一步将活动进行延伸、深化。一般来讲, 这种“反思”的价值至少体现在这样四个层面:一是可以提升自己的认识;二是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三是可以寻求改正的策略;四是可以实现主体内化与构建。从某种意义上说, 只有学生会反思的时候, 他们才算是真正会学习了。

学生的反思, 应当涉及其整个学习过程。就反思的内容来说, 可以是学科知识掌握的, 可以是学科学习能力形成的, 可以是学科学习方法获得的, 也可以是学科学习态度的。在反思过程中, 学生的侧重点可以是一个方面, 也可以是多个方面。

进行不断的反思, 是学习者思想的批判与怀疑性的集中体现, 让学生进行反思, 就是让学生不断地以批判和怀疑的精神反复思考自己的学习, 包括学科学习态度、学科学习方法、学科学习过程、学科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等。通过反思, 更加强化学习者自己对所学问题的认识, 并且在反思中重新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 将学科学习的自主活动进一步拓展、延伸出去, 从而最终实现学科学习效果的持续提升。

以上步骤并非各自独立的, 而是在教学活动中和谐互动, 相辅相成。

六、“研究-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效果分析

一是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激发了学生的参与行为。研究-自主学习型教学将学生从传统教学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 并且使得主体由自觉的能动性过渡到能动的创造性。学生在交往互动时能够积极思考, 勇于探索, 踊跃发言, 大胆质疑, 张扬个性。

二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大大增强, 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大有提高。课堂上积极主动、思维活跃, 参与意识强。与他人的合作、协调意识有较大提高。

三是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促进了教师科研素质的提高。

上一篇:优秀个人简历word模板下一篇:转正定级人员需交以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