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建设新授课模式

2024-09-15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建设新授课模式(精选11篇)

1.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建设新授课模式 篇一

高中政治新授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衡量课堂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因此面对今天的学生已不能用传统的教育方法(满堂灌、教师主讲),应该更多的教给学生的不是课本的知识点,而最重要的培养其能力和情感道德,而提升教育质量的载体在课堂,因为教学的“根”在课堂。只有打造高效课堂,才可能提高教学质量。

一、理论依据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为了创造出师生在教与学中的最佳组合方式,使教师主导作用的功能,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功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优势互补,提高课堂效益。我们把 “自主合作、优质高效、精讲点拨、强化训练”的指导思想和我们高中政治学科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对新授课课堂模式进行研究,形成了我们自己的”精讲善导”新授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二、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三、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流程介绍:

精设学案,自主探究——创设情境,温故导新——交流互动,合作探究,释难解疑——针对训练,矫正落实——总结反思,自主构建,交流提高

四、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流程及操作

(一)、精设导学案,自主探究。

本环节属于课堂前延部分,主要利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首先教师需要精心备课、认真钻研教材、熟悉学情、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编写学案。编写学案时注意四点:(1)设计”真问题”贯穿始终,既启发学生思考又激发学生探究兴趣。(2)安排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活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仅为搞形式无谓浪费课堂时间,降低课堂效率。(3)针对重难点、考点、易错易混点等精选习题并体现层次性,这样既达到训练落实的效果又贯彻了素质教育。(4)学案上要设计疑难问题展示卡,有助于老师在批阅学案时集中学生预习过程中发现的疑难问题,这样使备课、讲课更具有针对性。

其次,教师要善于指导并敢于放手给学生利用学案结合课本自主预习探究。蔡元培先生就说过:”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竟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通过自主探究让

学生在”自学”中充分暴露思维、暴露问题,提高老师上课的针对性。老师如果怕学生出问题而不让学生”自学”,就会使学生养成了一种思维惰性,学到的知识也是假知识、死知识。学习的效率自然也高不了。

再次,学生应该利用自主学习时间,按照老师指导的方法结合学案自主探究新课知识,完成自主探究相关问题,并把预习过程中发现的疑难问题如实填在展示卡上。

(二)、创设情境,温故导新。

创设情境是导入新课的基本要求。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原有的知识背景,在原有的知识背景中寻找到学生的新知识生成的最佳结合点结合学生身边的事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渲染气氛,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要善于运用学过的知识切入问题并对新知识形成感性认识。这样的情境既达到巩固原有知识的目的又启发学生对新知识有所思考激发求知欲,也就是既温故又导入新课,同时因为是贴近学生的情境有利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三)、交流互动,合作探究,释难解疑。

本环节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共同完成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有两步:

1、学生交流展示自主探究成果,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这些成果,相互评析去粗取精;并作简洁评价同时指导学生总结归纳形成正确的观点。

2、合作探究,释难解疑。老师首先要根据学情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提出合作探究问题(来源一是学生疑难问题展示卡出现比较集中并比较典型的问题,二是老师为了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而设计的问题);其次,各小组分工明确进行讨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在学生相互质疑问难、辩驳解疑过程中提高学生辨析能力,同时在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同学的观点来纠正或完善自己的观点达到”兵教兵”的效果。老师在该过程巡视检查参与到小组的活动中去了解学生的思维找准问题所在。最后,各小组把本组达成的一致意见交流共享,小组之间相互补充、相互辩论。在交流结束后老师要做准确、客观鼓励性的评价,并对出现的疑难、重难点精讲点拨,对知识、能力、方法进行总结归纳,使学生实现对本堂课知识的升华。

(四)、针对训练,矫正落实。

本环节让学生限时完成学案设计的针对性训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完成后,老师展示答案,小组成员互批,错点当堂反馈。老师对发现的问题针对讲评点拨,及时矫正,甚至可以对错点变式训练达到巩固的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五)、总结反思,自主构建,交流提高。

本环节是在完成新授课之后,给学生几分钟让其在知识、方法、能力认真总结反思的基础上构建知识树,感悟自己本堂课的收获。学生之间对自己的知识树及收获进行交流,老师对学生的交流作简洁评价指导学生总结完善,既系统的掌握知识又搞清知识之间的联系,达到升华提高。

四、实现条件

第一、教师要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政治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 的转变。教师应改变“满堂灌”,板着“棺材脸”授课法,传统授课方式扼杀了学生们的思维空间,对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不利的。因此教师应切切实实做学生的启发者、引导者及帮助者。坚持精讲多练,多启善导。例如,在实际教学中,可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组学生好中差搭配好,然后让他们一起讨论问题。形成一致的意见,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第二、学生要学会课前预习。学生学习政治的方法不正确,许多学生对政治课学习动机缺乏,而且也没有形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势必影响高效课堂进展,因此要想使高效课堂顺利高效进展学生必须要学会课前预习。

而教师也应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政治的方法。(高效课堂以学生为主,因此学生必须学会课前预习这是高效课堂能够顺利进行的保证)(1)要求学生按照课本提示的“如何阅读这本教材”进行学习;(2)教学生运用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提高学生阅读政治课本的能力,全面把握政治概念,理解政治课本知识的策略和方法;(3)教学生抓住关键词和知识重点。注意最、决定、第一、首要、前提、基础、基本、关键、核心、主要、主导、实质、本质、根本、根源、标志、目标、目的、原则、源泉,等等“关键词”。提醒学生在学习中可以采用在课本上对关键词划上点、线、圈、勾等着重号,或用彩色把关键词加以突出;(4)教学生注意区分易混词、近义词、对应词、反义词正确全面地理解知识点;(5)要求学生注意前后两课之间的联系;(6)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能忽视各种标题,在各种标题下做重点符号。复习时,把各种标题有机的“串”起来;(7)提醒学生阅读政治课本时,必须把每句话同前后句、前后段、前后节、前后课的内容联系起来。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问题进行学习复习;(8)教学生运用逻辑推理方法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构建起知识网络,便于对知识的记忆;(9)要求学生联系实际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10)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对类似容易混淆的知识进行归纳、辨别,并进行练习;(11)要求学生在 “咬文嚼字”地把课本读准、联系“实际”地把课本读活、读“厚”的前提上,把教材“化繁为简”。从而达到便于理解、记忆的效果;(12)教学生会使用配套工具书等等。第三、努力创设思想政治课自主学习的氛围环境。(1)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有亲和力、感染力,而且要参与到学生中去,成为学生的朋友,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想象力,使整个课堂成为自主、热闹有序的学堂。(2)尽量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自主学习、探究中去。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习惯。

五、教学评价(1)、教学目标

1.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2.与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相适应,关注学生的差异(2)、学习条件

1.学习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2.导学案处理(学习内容的选择和处理科学)(3)、学习活动的指导与调控

1.学习指导的范围和有效程度(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根据学习方式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

2.教学过程调控的有效程度(能够根据反馈信息对教学进度、难度进行适当调整;合理处理临时出现的各种情况)。(4)、学生活动

1.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参与活动积极主动)

2.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学生参与活动的人数较多;学生参与活动的方式多样;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充足)

3.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或能发表个人见解;能够按要求正确操作;能够倾听、协作、分享)(5)课堂气氛

1.课堂气氛的宽松度(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得到鼓励;学生的质疑问题得到鼓励;学习进程张弛有度)

2.课堂气氛融洽程度(课堂气氛活跃有序;师生、生生交流平等、积极)(6)、教学效果

1.目标达成度(基本实现教学目标;多数学生能完成学习任务;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2.解决问题的灵活度(有些学生能灵活解决教学任务中的问题)

3.师生的精神状态(教师情绪饱满热情;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2.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建设新授课模式 篇二

一、引导学生成为主体

在多年的教学中, 老师的教学习惯已经形成, 不容易马上适应角色的转变, 但作为初中生的孩子就更不能适应这种转变了, 他们对“填鸭式”知识的接受方式已经具有一定的惯性, 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适应课堂主体这一角色, 敢于和善于做课堂的主人, 而不是传统的“被管教者”。成为这方面的引导者, 就必须先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 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成为主人。针对此, 教师就必须从一个领导先变成一个朋友, 和学生一起进行。比如在教学中, 老师要改变在讲台上一严肃就是一节课的教学方法, 老师要多走入学生中间, 引导学生自己来学习课文, 阅读、分段、段落分析等问题引导学生先自行解决, 在没有老师“神圣化答案”的环境中共同讨论。这样一来, 学生才能在课堂中认识到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 他们也才会了解自己课堂主人的身份, 而不是在问题面前“衣来伸手”。比如在苏教版初中语文中有一篇课文是高尔基的《海燕》, 作者的文字能力很强, 表达的也十分明朗, 尤其是对于这种比较易懂的文章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讨论式学习, 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海燕》就是要他们搏击风浪, 必须让学生自己探索文章的主旨。在自主学习的后期, 作为引导者的老师只要讲解学生提出的疑问就可以了。如此, 学生能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 老师的引导式教学开展起来才能更为方便。

二、引导学生自主问答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 问题一般是课本提出的, 答案往往是老师给予的, 在这种模式下, 学生更像是一个复读机而不是学习者, 因此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 老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问答。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 苏教版语文教材的课后问题明显少了一些, 这也适应了引导式教学的这一发展趋势。在教学中, 学生机械地听着课本和老师的观点, 这必然会使学生的创造力大为损失, 所以, 引导学生自主问答是引导式教学的一个必要环节。例如, 在课文《变色龙》的学习中,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抛掉课文后面的问题, 因为这种问题往往是能够找到固定答案的,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缺乏新意。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阅读课文, 从多角度自己提出问题, 例如主角为什么会多次“变色”、在现实中有没有“变色龙”、怎样看待“变色龙”这一问题等。这些问题可以大大发散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的自主性有一定的提高。而在问题提出之后, 老师也不要急于给学生解答,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解答这些问题或者相互之间解答对方的问题, 老师也作为一个参与者融入其中, 为他们回答的漏洞作必要的补充或者为他们理解的偏差做出纠正。语文本就是自由的, 对于学生理解的偏差;老师也不宜多加批评, 而是要在赞扬其探索精神的基础上给予指正。这样, 学生的自主能力才会提高, 才能更适应引导式的教学方式。而作为语文学习重中之重的自主能力, 也才能在这种模式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引导学生打开思维

课本、课堂、老师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已经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全部资源, 这就容易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局限, 难以在语文的创作性活动中发挥才能, 这样一来, 引导学生打开思维, 形成自己的创造力就成为了一项重要工作。引导性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发挥空间, 但被传统教学束缚了多年的学生能否利用好这些空间是值得讨论的一个问题。所以, 在引导教学中引导学生打开思维是有其必要性的。只有思维打开了, 在主题课堂和自主问答的环境中他们才能有效利用起这一空间, 达到预期的效果。

打开思维的方式有多种, 现在, 笔者就根据自己的实践给出两点建议性措施。比如,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为学生举行辩论课, 对“开卷有益”抑或其他话题进行辩论, 这样, 他们就会积极搜索自己脑子里的知识, 进行整合;或者, 他们会在课下积极地查阅和讨论, 对这个问题能形成较为创建性和全面性的认识。另外, 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对比同一个作家的不同文章, 比如《春》和《背影》, 让学生积极寻找文章的特点。如此一来, 学生的思维就跳出了简单的课本、课堂和老师局限, 能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事物。这种转变是引导式学习的一个重点, 学生思维打开了, 有自己的观点了, 引导才变的更有意义。否则, 以引导式的方式教育传统式的学生, 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的退步, 而不是语文能力的提高。

四、结语

语文是一种美的艺术, 是一种自由和创作的艺术, 因此, 让学生感悟到语文的美, 让学生拥有自己的创作力和自主性才是引导式学习的目标。因此, 在引导式学习推进的进程中, 老师先学会引导, 先引导学生适应这种引导式的学习才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笔者已经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引导学习方式的一些讨论, 希望为引导式教学的推进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马超俊.让语文课远离虚伪的美丽[J].中学语文教学, 2003 (03) .

3.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建设新授课模式 篇三

【关键词】初中数学 高效课堂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35-02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指的是在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内,针对教师的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保证学生深入理解各项知识点,保证学习效率,破解学习难题。它通常涉及学生的高效学习和教师的高效讲授两个方面。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有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提高学生思维的严谨性,激发学习热情,为后续的教学奠定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1.初中数学课堂效率的限制因素

1.1学生因素

初中生由于受到不同个人理解能力和小学学习基础的影响,其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学生学习速度较慢,学习基础不牢固,因而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出现厌学等消极情绪。同时,不同的学生家长对于其学习成绩的重视程度也有所差异。若学生家长对于学习重视程度不足,则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管和监督力度也相对较小,导致学生本身对于学习的态度出现偏差,这就会影响其课堂教学的效率,进而不利于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1.2 教师因素

一方面是教师对于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不合理,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具有主导性的作用,甚至会牵着学生走,完全掌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和进程。而在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重点也仅仅在于提高学生的成绩,因而课堂教学过程设置也会缺乏科学性。另一方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安排不符合学生实际,喜欢照本宣科。一些初中数学教师在讲课和备课时,容易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进而仅仅是讲授课本上的结论定理和定义,并没有告知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也是不符合学生实际需要和学习能力的,因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途径

2.1 学生方面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于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对于即将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基本的了解,主动探索学习中的问题,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教学的过程, 对于自身存疑的部分主动进行咨询和请教,直至其完全理解所学知识。同时,在课堂上要积极与教师进行互动,开展积极的自主探索和学习,将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课后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积极吸收和消化所学知识。

2.2 教师方面

第一,做好备课工作,深刻理解教材。数学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因而教师课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为了应对新课改的要求,教师需要在常规备课方法的同时,从不同的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出发,对课堂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进行准确区分,从而较好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保证教学的效果,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的教学实践。

第二,巧妙运用课堂提问策略。课堂提问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使其更加深刻准确地把握知识点,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以后进行适当点评。对于回答积极准确的同学,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而对于回答结果不太满意的学生,教师也不能直接地批评,而是引导学生探索正确的答案,对于回答中的亮点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从而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关注课堂板书的重要性。有效的板书有助于教师较好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板书的应用也有助于学生对于所学知识进行循序渐进地掌握,工整的板书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明确学习目标,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对其加以区分。

第四,课后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鼓励学生积极复习和学习。课后作业的设置不应该单纯关注“量”,而更应该提高“质”,若课后作业过多,则会占用学生课余休息时间,增加学生的精神压力,进而降低其课堂教学的效率,影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所以,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科学的设置,使其符合新课改的相关要求,让课后作业真正起到作用。

3.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新课改进程的深化,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建设也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转变教学理念的主要途径,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配合,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共同努力构建高效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保证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苏德梅.探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J].现代交际,2013,09:148.

[2]王冠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学周刊,2016,15:107-108.

[3]郑银萍.应用“慧学云”平台开展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新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08:30-32.

[4]蒋红波.以学定教教学相长——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浅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9:117.

4.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篇四

教研室 张培臣

一、模式的总体表述:

1.导学与自学 2.研讨与探究 3.总结与评价

二、模式的具体内容:

1、现代文阅读教学模式

现代文阅读要着力训练和培养初中生四个层次的基本阅读能力。(1)提取信息:从文本中获取信息。(2)整体感知:形成对文本内容、结构、情感的整体感知或概括。(3)形成解释:利用文本信息和个人经验对相关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论。(4)做出评价:对文本内容或形式做出合理评价。利用文本相关信息解决相应情境中的问题。

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方法程序结构,可以表述为“检查自学——整体感知——分析品味———拓展感悟——总结评价”五个基本环节。

(1)检查自学

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包括检查学生对课文中生字词的掌握、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和对文章的情感、态度的感受。

(2)整体感知

学生根据问题阅读课文,问题的提出应立足于对文章进行进一步的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结构、抓住文章的线索、摸清文章的思路、初步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筛选出表达文章主旨和寄寓作者思想的精要语段。

(3)分析品味

在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深入到文本的内部具体分析文章所使用的材料,理解文章的选材和剪裁、结构对表达文章主旨的作用。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读书、思考、讨论和交流来完成。

品析文章中精妙的语言,根据不同文体的语言特征,选择重要的语段或语句引导学生反复的阅读,深刻体会语言的内涵(情感、态度、价值观),揣摩文章的语言特色(准确、严密、生动)。

(4)拓展感悟

引导学生基于对文本加深理解的“悟”,由文本到文外,由文本到生活,扩大知识面,丰富语文积累,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己的精神品质。

需要注意的是,完成以上几个任务的重要前提是引导学生认认真真地朗读课文,朗读是语文学习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不能把朗读作为理解和感悟文本的附庸,语文课堂要充满朗朗书声,读书的方式要根据需要灵活多变,除朗读外,还要有默读、跳读、浏览等。(5)总结评价

运用灵活多样的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以上五个基本环节体现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基本活动和心理变化,对应于“感知文字符号——形成基本概念——开展复杂思维活动——产生联想、想象和评价”的基本阅读流程。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教学过程,从整体看,整体感知、分析品味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从局部看,有时又析中有品,品中有悟,相互交融。

2.文言文阅读教学模式 初中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要求:(1)掌握文言词语。(2)理解文言句子。(3)把握文言内容。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程序结构,可以表述为“检查自学——朗读课文——理解词句——把握文意——总结评价”五个基本环节。

(1)检查自学

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包括检查学生对课文中生字词读音的掌握和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

(2)朗读课文 从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和初步读出情感等方面提出要求,采用灵活多样的读书方式指导学生读书,并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

(3)掌握文言词语

要求学生结合文意解释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文言实词重点掌握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现象,一般了解词类活用现象。培养学生理解词语时的语境意识。

(4)理解词句

要求学生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章的意思,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质疑问难相结合,完成对文章的翻译。通过对典型文言句子的翻译训练,掌握翻译方法。同时指导学生一般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的特点和用法。

(5)把握文意

分析、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内容,领会文章的主旨,接受感情熏陶,联系现实生活,做到古为今用。

(6)总结评价

运用灵活多样的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以上五个基本环节从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出发,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基本活动和心理变化,强调文言的诵读与积累,重视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在加强语言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1)必须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但不是孤立的字词训练,更不是古汉语知识的机械重复训练,在整体阅读中积累才是文言文学习的普遍规律。

(2)文言文教学也必须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能力的提高,但不能违背文言文学习的一般规律。

3.作文指导课教学模式(1)明确目标

根据学年(学期)的作文训练计划,明确本次作文训练的具体目标。作文训练计划的制订要与正常的阅读教学进度结合起来,突出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文体特点以及不同文体的教学重点。做到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2)指导技法

提供典范的文章片断,总结出可操作性较强的相应技法,让学生有法可循。(3)研讨题目

围绕训练重点研讨具体的训练题目,让学生在写作之前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方向明确。(4)限时训练

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之内完成任务。(5)专题训练。

除进行整篇作文的写作训练外,还要拿出专门的时间,进行专题训练,比如“审题”、“拟提纲”,记叙文的片段描写(写人、写景、记事,特别是细节描写),议论文论点和分论点的确立、材料(论据)的选取和使用、结构的安排等。

4.作文讲评课教学模式(1)回顾目标,总体评价 师生共同回顾训练的目标,提高讲评的针对性。然后教师有针对性的评价学生作文的优点和缺陷。

(2)展示范文,取其所长

展示典型的学生优秀例文(优美片断),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明确优秀作文的长处,给学生提供可供学习的范例。

(3)出示病例,研讨修改 出示典型的病例,学生分组讨论、修改,然后交流。教师要明确操作性较强的修改方法。这也是作文评讲课质量高低之所在。

(4)相互交流,独立修改

组内相互交流,提出各自的修改意见,个人根据同伴提出的不同意见修改自己的文章。注重作文的生活化训练,在生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做到生活化选材、情感化体验和个性化表达。作文训练中应该避免一味强调技巧训练,忽视生活方面的积累、体验和思考的现象。

5.新形势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篇五

—清华伟新教育扶贫专题培训心得体会 黎家湾中学 杨瑞祥 *** 2013年9月16—20我在清华伟新教育扶贫渭源教学站参加了中小学专、兼职心理教师专题培训班培训,通过学习体会颇深,收获良多,对此次培训我有如下体会和打算:

一、重新认识学生

90年代后成长起来的青少年被媒体称为“90后”,如今他们已经是初中校园的学生主体,与80年代出生的学生相比,他们身上表现出了更多的个性,而在学习主动性、兴趣爱好、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则慢了一拍。

(一)好奇心强。

(二)个性张扬、内心空虚,习惯于张扬自我个性,独立特性。在互联网时代,丰富的信息和知识使他们有了开阔的视野,但同时内心有时较为空虚

(三)承受挫折能力较弱。

(四)有强烈的反叛意识。

(五)对网络十分依赖。

(六)“90后”的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经历了多次教育改革,虽然体验过“减负”“素质教育”,这个时代的孩子承受更多的还是学习压力、升学压力。

然而以上这些并不是全部,我们看到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的现场随从可见的“90后”,我们看到世博会中90后自愿服务者的庞大队伍,正如一个硬币都有正反两面,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重视他们、理解他们、引导他们。因为,他们是我们的未来!

二、转变教师观念

这里转变教师观念有两层意思,一是转变对学生的固有的刻板的观念,二是转变教师对教材书本的观念。对第一点,有赖于对学生的充分认识、理解与尊重,教师应走学生路线,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转变思想观念。这里重点讲第二点,也就是转变教师对书本的观念。那就是潜心读“文本”――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前提。

什么是“文本”呢?语文阅读教学中所说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语文课文。语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文本有大美而不言,只有用心与文本对话,才能重拾文本的美丽。用心解读文本首先要做到正确解读文本。正确解读文本就是指能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用心解读文本还应做到多元化地解读文本。用心解读文本更应做到超越性地解读文本。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

三、构建高效课堂,须对“先学后教”模式再认识、再创新

(一)高效语文课堂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应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化,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二)“先学后教”模式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保证

“先学” :一是要有计划地“先学”,每节课都要提出预习的内容,适当超前预习,每个班级的每个学科,有一个统一的预习进度,统一的预习练习,便于统一组织教学。二是有指导地“先学”,根据要求不同可分为常规性“先学”,即重点放在阅读和双基的学习上,对所学内容有个初步了解,这是我们过去常做的。三是突破性“先学”,针对教材的目标、重难点,让学生自己去推导、演算,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提高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后教” :是指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思维的障碍,确定课堂教学方案和内容。使得课堂教学有针对性和吸引力,同时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性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后教”不仅仅指课堂上的教学,还应包括课后的针对性辅导,这样才能巩固和提高学习的效果。

6.构建高效课堂下的语文教学新模式 篇六

广东肇庆中学初中部 江国权

上学期,我们语文科组全体教师继续围绕着“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在自己的课堂上开展着各种模式的探索,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课堂效率。现将我们的教改实践总结如下。

一、强化小组合作机制,完善评价体系

(1)强化小组合作机制。比如由具有较强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作为小组发言人,工作细致周到者负责记录等,避免小组交流讨论流于形式、质量不高。

(2)完善小组评价体系。小组表现一天一点评,一周一小结,一学期一总结。积极性的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感、满足感、自豪感。

现在学生们基本上都能够熟练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都得到了初步的培养。

二、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强化并且优化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使之合理化,使之常态化。

1、课前:重视预习工作,将课前预习落到实处,以促进课堂的高效率,真正体现先学后教。我们把“先学后教”的突破点放在了每一篇课文的第一课时:我们精心布置了具体可行的自学内容;对自学的步骤和方法给予指导(对个别自主学习程度较差的学生还给予了差别化指导),对自学的效果进行检查。要求学生在学习每一课新课之前都要先行充分自学:比如可以从课文“学习提示”中寻找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也可以从课后练习中寻找思维闪光点,还可以从教辅资料(或者同步配套练习)书中归纳本课知识点。学生先自行梳理字音词语,字词突破和语句疏通基本由学生借助书本注释和《现代汉语词典》在课前完成。然后按照文体特点进行整体把握和局部赏析,最后提出自学中生成的疑问。

2、课中:少教多学,合作探究,敢疑善思。在课堂上,尽力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自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课堂45分要质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每节课安排的小组合作探究活动,都引导他们先自己研讨,有一定的想法后再和小组成员交流,每人都要发表意见,都要注意听取别人的看法,对不同的看法展开辩论,在综合吸取组员的思想精华后,在全班展示发表意见。我们重视学生的自我领悟和自我评价,采取自我点评,小组评价,全班合作探究归纳等多种方式,自学、他教、互学三结合,学生学到的知识是自己归纳领悟出来的或者是从同学身上学到的,因此掌握得比较扎实,提高得很快,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益。

3、课后:反馈交流,提高完善。课后有意识地观察学生的学,审视自己的教,反思自己的教学,又在反思中不断深化对教学问题或教学事件的认识,提升原有的经验,修正行动计划,理性地分析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活动,认识制约课堂教学效益的各种因素,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高效教学,不断改进“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学生反之亦然。

三、精心备课,化繁为简,真正实现少教多学

在课前深入钻研,细心挖掘教材,力求在备课的过程中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认真备写每一篇教案。集体备课重点交流高效课堂要求下的课堂教学:具体的篇目或知识点如何才能做到“先学后教,少教多学”,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何布置作业才能做到少而精。科学安排教学进度,不赶进度。每一篇课文真正落实三维目标,突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堂上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极个别学生听得懂、学得会的知识不讲;只有极个别学生听不懂、学不会的知识不讲;学生能讲清楚的知识,老师也不讲。其中,初三级备课组由于表现突出在全校12个参选小组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先进教改团队”光荣称号。

四、加强交流学习,相互取长补短

语文科组的上课和评课力求精益求精。每位上公开课的老师都能认真备课、上课,切实贯彻和落实学校的16字教改方针。对每节公开课,我们都进行了公正客观的评价,特别是对各位老师公开课中出现的不足和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寻求解决途径,收到共同促进、提高的效果。其中唐月贵老师还给初一级新生开了“语文学法指导讲座”,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10月31日到11月1日,我们科组集体到南海实验

中学去学习,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其中,黄茹老师写的学习心得体会《南海归来思教改》一文得到学校领导高度赞赏。12月6日万美娥老师到广东省实验中学去观摩为期3天的教学活动,回来后在科组会议上跟大家一起分享了她的体会,我们感同身受,收获匪浅。12月30------1月1日,刘彩华老师到广州华泰宾馆参加两岸四地教学研讨会。由于时间安排不过来,我们打算在开学第一周的科组会议上再来共同学习。

五、教改科研,成效卓著

上学期,我们科组全体老师都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其中王

毅、罗华静、胡艳芬、万美娥4位老师被学校评为“教改标兵”。李敏华、宋

梅、陈

健、蔡

冰、吕会敏5位老师被学校评为“教改积极分子”。江国权、胡艳芬、莫林

二、万美娥、劳静文、罗华静、李敏华、龙宇君、吕会敏9位老师的课被学生评选为“最受欢迎的课堂”。

科组全部老师都参与了国家级课题《高效课堂之“少教多学”研究》,老师们严格按照课题组的要求做好每一个研究工作。2013年12月,胡艳芬老师的论文《少教多学 把时间还给学生 将课堂变成学堂》和刘彩华老师的论文《浅论语文课堂中“少教”与“多学”的实施》均荣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首届年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罗华静、蔡冰、劳静文三位老师的论文荣获二等奖。

成绩属于过去,展望未来,挑战更大。所谓“教学相长”,教和学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事情,如果想取得教改的全面胜利,我们的目光也是时候要聚焦到学习的真正主体-----学生身上了。接下来,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如何培训学生进行高效学习身上。

7.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建设新授课模式 篇七

关键词:高效率;初中物理;授课质量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革新,各大初中学校也在不断改进物理教学方法,以建设高效的教学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为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现阶段,众多初中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存在同样的困扰,即如何更加迅速地提高课堂质量。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教师和学生都无法很好地把握住课堂的时间,因而无法顺利完成既定的教学进程和教学目标。因此,构建高效率教学课堂,提高初中物理授课质量,已成为各大初中学校的主要工作任务。

一、营造高效率教学课堂的重要作用

营造高效率教学课堂,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也适应了当前不断发展的教育体系,是未来教学发展的主要方向。营造高效率教学课堂主要是针对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两极分化现象提出的。目前,某些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初中物理知识等现象,再加上部分初中物理教师本身的专业素质比较低,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始终无法找到切实可行的学习方式,一直无法顺利进入学习状态,因此,初中物理学科的成绩也就无法真正提高。由此可见,构建高效率的教学课堂是十分必要的。

另外,当前我国许多教师依旧遵从传统的教学理念,没有革新陈旧的授课模式,无法充分发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很多学生也经常出现上课走神、开小差等情况,根本不知道教师想传达什么教学理念,也无法很好地跟上教师上课的节拍。长此以往,我国初中物理课堂实际的授课质量将被大大削弱。针对这种状况,各个初中物理教师必须彻底突破过去落后的教学模式,树立起营造高效率教学课堂的概念,并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不断调整授课进度,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二、如何营造高效率的初中物理课堂

众所周知,高效率的课堂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我国初中物理教学又好又快的发展。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初中物理教师必须不断探索授课模式,积极营造出高效率的课堂环境。

1.不断提高初中物理教师自身的业务素养,积极做好充分的备课

初中物理教学授课之前,需要相关教师做足全面、细致的准备工作。初中物理课堂内容难度相对较大,学生在一开始接触这个学科时,势必会有手足无措的感觉,他们对初中物理学科的学习也需要有一个比较长的适应阶段。因此,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心里的各类学术困惑,缩短学生的适应期,初中物理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通过精心、细致的备课,最大限度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物理课程的学习。

2.不断优化初中物理教学授课方案,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

初中物理教师在授课前精心的备课工作,只是全部授课过程的一部分,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还应该认真做好教学方案的规划工作,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正确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相比,初中物理学属于比较难懂的课程。因此,初中物理教师更应该肩负起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学习习惯,把握初中物理学习方式的责任,以使学生能够不断突破自我,快速进入良性的学习状态之中。

3.巧妙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场景,不断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热情

初中物理课程最有意思的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大部分物理理论知识都可以通过实践来得到有效的证明。初中物理学科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活中蕴藏的各种奥秘,能帮助我们揭开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神秘面纱。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利用物理学科这一特征,不断将日常生活情境融入到实际授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生活现象中蕴藏的各种奥秘,激发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热情,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经验,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从而更好地保证初中物理课堂的顺利开展,不断提高教师授课的质量和水平,营造出一个高效率的课堂。

4.不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倡导学生将物理理论知识同生活实践相联系

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水平是提高其自身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学习思考能力以及特有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才能不断超越自己,不断战胜挑战。除此之外,教师在营造高效率教学课堂的过程中,还应该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技巧,使其能够将物理理论知识同生活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不断完善已有的理论体系。

5.善于利用各种多媒体技术和实验操作,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计算机等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初中物理教师提供了一个相对高效的教学工具,便于教師最大限度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使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另外,初中物理教师还应该不断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能加深对相关物理知识的印象,有利于挖掘学生学习初中物理的潜能。

三、结语

现阶段,随着高效率初中物理授课理念的不断传播与应用,物理学科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其总体教学水平也大大提高了,各种新鲜的教学模式不断被应用于实际授课过程中,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从根本上实现了初中物理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此同时,高效率初中物理课堂的不断展开和深化对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效率初中物理授课模式的建立、完善,不仅提高了物理教学的质量,还带动了其他学科的科学发展,为其他学科的创新、改进树立了鲜活的榜样和实例。

参考文献:

1.吕其梅.浅议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J].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6) .

2.骆小军. 让学生成为物理课堂上的主角——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J]. 新课程(教研),2011(03) .

8.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建设新授课模式 篇八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理念、方式及目的发生巨大的变化,传统的“灌输教育”模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努力构建和谐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高效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为母语教育的载体,语文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学得最得心应手的学科,学习效果应该是令人满意的。理想的语文课堂应显现生命的灵动,触动学生的心灵,这样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沉浸在学习语文的氛围之中。然而,当前小学语文课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值得引起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然而,很多小学语文教学的侧重点一般都停留在学习基础知识及考试成绩的阶段;上课形式呆板、枯燥。学习应该帮助学生学习很多基本技能,学会逐渐树立自己的价值观,通过读书提升自我,但现今的教学方法只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关心学生是否真正学到知识,是否将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

(二)教学方法不灵活。

良好的教学方法,是顺利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条件。然而,很多语文教师教学模式呆板,上课只是单纯地将课堂知识板书出来,再进行简单的教授,将教学重心放在让学生单纯学会书本知识;课堂上很少有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缺少独立的思考,思维方式也得不到锻炼。

(三)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因为小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一旦教师教授的速度稍快,学生的注意力就易分散,那么以后就很难再跟上教师的上课节奏,多次累计之下学习成绩就会慢慢下降,学习积极性也会降低,教学效率自然受到影响。另外,教师只是将课本知识单调地讲授出来,不注重学生情感、兴趣的培养,学生与课本知识没有交集,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自然不高。

二、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活动。真正的语文课堂应该是高效的课堂,是探究的课堂,要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新课标为导向,转变观念。

小学生是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最活跃的主体部分,也是推行高效课堂教学目的的中心。相应地,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论素质需要得到加强。教师首先要吃透新课标,弄清课本的知识要点、重点难点及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还要编制科学实效的导学案,在编写导学案时,将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开展合作学习,增强责任感。

全班学生按照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分为若干个小组,这样既可以增强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又可以增强合作学习小组间的竞争。组内每人都有分工,如由谁组织、谁作记录、谁承担小组发言的任务等。小组成员必须明白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明白各自该为小组做什么。角色可以适当轮换,这样能让小组成员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角色,为学生创造多种尝试的机会,以此增强合作者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同时,小组各成员应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和有战斗力的群体,确保每一次探究学习的质量。其次,要引导学生对课文提出质疑,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强调学生要有主动的、积极的学习状态,强调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创造。

(三)恰当多媒体教学,创设高效课堂。

电教媒体以一种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打造高效课堂,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代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色彩鲜艳、声音清晰的感知材料,产生愉悦的视听效应,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受刺激,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利用电教媒体,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一边听着优美的音乐,一边欣赏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在教师范读的引导下走进神秘的海底世界,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萌发“我要读”的强烈欲望,朗读兴趣随之而生。

(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堂的导入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使教学引人入胜,扣人心弦,让学生感受一种魅力和诗意。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先声夺人,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教师应把自己的感情完全融入授课中,充分利用自己的形体语言配合授课内容。如在讲解《将相和》这一课时,让学生通过表演课本剧,打破传统的“教师讲问、学生听答”的常规教法。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把所有的学习任务放置于这样的情境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参与相应的学习活动。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本剧的演出,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培养听说的能力,提升丰厚的语文素养。

(五)注重教学反思。

布鲁姆说:“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教学反思是课堂教学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但现实中许多教师往往做不到,上完一堂课就认为任务完成、万事大吉。事实上,大凡优秀的教师都非常重视课后反思,这些教师都非常看重课堂反馈并在教学中长期坚持思考的习惯,不断地反思教学,即使是教学多年的老教师也一样,因为他们清楚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认识。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大量先进的教学经验,经过教学不断砥砺和不断的探究,教学才能有所进步。

三、结语

高效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虽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目的有一致的地方,但它的具体要求已经远远超越传统;高效课堂无论是学习还是借鉴,都在于实际行动。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我们必须改变自己,与具体的实践教学工作联系起来,根据小学生的个性、知识层次的差异,进行系统性的教学资源整合和优化。“教无定法”是一直倡导的教学原则,我们要灵活地应用模式,探索出高效而又灵活的教学方法,把自己的课堂变得更精彩和高效。

参考文献:

9.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建设新授课模式 篇九

一、模式结构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三)交流表达,点拨提升

(四)整体收获,收获整体

(五)拓展链接,迁移应用

二、模式解读

(一)、整体回顾,导入课题。

导课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间接导课,二是直接导课。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

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譬如,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预习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画面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疑问导入法等等。前六种导入法其导入要和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游戏导入法可以和教学内容无关,目的是通过师生之间的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达到快乐学习的境界。

直接导课,即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说明:教学中采用哪种导入方式,要结合教学内容而定,切忌生搬硬套。

(二)、深入感知,提出问题

此环节主要是验证学生读书的效果。这一环节重在鼓励学生积极谈收获,敢于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学生的收获,可以是对字词句的理解,可以是对教学内容的感悟等,教师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课文的要点及主要内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是不懂的词句,可以是对内容的困惑等等。学生的收获如果能触及到课文的主旨教师要及时进行提炼板书;学生的问题如果非常简单可当时解决,如果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则要板书出以待后续解决;如果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则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该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收获和问题,以便顺学而导,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此外才该环节还要注意年级特点:低年级侧重引导学生有提出问题的兴趣、能够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高年级重在引导学生善于提问,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三)、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学生根据问题自主读书、勾画、体验、寻求答案体悟文章。

2、组内合学,交流观点解答疑难。

(四)、交流表达,点拨提升

该阶段为阅读教学基本式中的“合作探究,解读文本”环节,细读理解的目的是让学生先把语言文字能清楚,以便(初步)掌握课文要点、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该阶段是教学的重点。

说明:第一,(1)环节要紧扣第三阶段中的第(3)环节,要在第(3)环节的基础上总结读书及感知课文的情况,以表扬激励为主。第二,(2)环节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教学的关键环节,是解决重点克服难点的环节,实施环节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进一步明确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二是要突出重点句段的交流、适时点拨;三是要设计语言文字的训练项目,达到文意兼得;四是要采取多种方法理解重点句段,譬如,可采取读议法、读画法、表演法、以问促读法、理解感悟法、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重点句段,进一步掌握课文的要点、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五是要注重朗读的指导,要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在指导的过程中要看到学生由读不好到读好的过程,要看到学生由理解不深到有所理解的过程,要看到学生由不会学到会学的过程;六是在该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适度补充教学内容,扩充教学资源。

(五)、整体收获,收获整体

学生从课文内容、思想内涵、表达方法等方面交流收获,形成对课文的整体认识、体验、感悟,提高认识。

(六)、拓展延伸,迁移应用。

可以有课文的表达方法引出的写法训练,由课文思想和情感引出的阅读链接等。

附教学设计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热爱。

2、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并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老北京春节浓浓的年味。

三、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揭示课题。

上节课填写了表格,进行了汇报交流。现在回忆回忆,《北京的春节》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1.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2.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要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却截然不同,到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3.顺势导入

(二)、深入感知 提出问题

问题预设:

1.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

2.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3.作者这样有详有略地描写北京的春节有什么好处?

(三)、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1.默读思考: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集体交流:明确作者详写的是“腊

八、除夕、正月初

一、元宵”四个部分。

过渡: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的同时,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2.出示学法指导:深入详写片段,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交流表达 点拨提升

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1)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有趣。

(2)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2.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

(2)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

3.正月初一。主要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

(1)与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

(2)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轻松自在。

4.元宵。主要通过对灯的描写来体会。

(1)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2)谈谈自己的体会。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3)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

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引导学生经过讨论懂得: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

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五)、整体收获 收获整体

学生畅谈学文的收获

(六)、拓展链接 迁移应用

1.过渡:北京的春节是很吸引人,但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一些不同的风俗吗?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

2.启发思考:我们所了解到的这些春节风俗今天是否依然广泛存在?谁能说说在咱们自己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

五、板书 北京的春节----老舍 腊八 除夕 正月初一 元宵节

10.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篇十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充分认识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

文言文作为传承历史、文化、经验、智慧的重要载体,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古人将语和文分开,也就是言语不管怎样变化,文则不变。全世界唯独中国有这么巧妙的工具把思想、经验保存下来传给后世。所以说,放弃文言文的学习,就等于放弃了几千年祖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

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文言文,大都是经过时间淘洗而流传下来的一些脍炙人口的极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作品中先哲们崇高的理想、美好的情操,是我们民族引以为自豪的精神财富;这些作品千锤百炼的语言,匠心独用的章法,是后人取之不尽的宝藏。我们的学生,作为正在接受中等教育的现代人,读一些古代的诗文佳作,培养一点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对他们提高文化素养、提高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二、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文言文教学现状

喜的是在语文教学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始终都能够占一块“世袭”的领地,有的老师甚至感觉到语文除了文言文似乎就没的教。然而,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又是哪一种现状呢?

1.目标单一。即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上,讲究“字字落实,句句过关”,唯恐有所遗漏,甚至“字斟句酌”,学生成了被动接受字、词、句的工具。

2.教法僵化。遵循一种固定的程式,先介绍了作者、时代背景后,再开始逐词逐句的串讲,讲完后再作点所谓的“内容分析”,或者来个“中心归纳”。教师是“独霸课堂”,出现了“媳妇懒,婆婆勤”的现象。

3.“从本到本”,缺少迁移。以读懂一篇课文为目的,认为课文讲完了,文中所有文言句子会翻译了,教学的目标也就达成了,造成了教师教了“一”,学生只知其“一”,却不知“反三”的结果。

一言以蔽之,当前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对师生双方来讲,成为了一件索然无味,为了应付考试而不得不忍受的苦差事。

三、探索“言文统一”“言文和谐”的文言文教学新模式

长期以来,我在教学中致力于探索一种“言文统一”“言文和谐”的文言文教学新模式,所谓“言文统一”即在文言文教学中既要讲授必要的古汉语知识,也要重视理解和鉴赏文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相比更加注重后者,这样发现课堂再不是刻板的字词句解释和翻译了,而是将字词放到语境中消化和理解了,学生不仅学习兴趣变浓了,对字词的理解掌握也牢固了。

例如:设计《曹刿论战》一课教学时,我首先考虑了如何实现言文的统一。依据文本特点,本课篇幅相对较长,语言现象也多,如果按照先解决重点字词,再逐句翻译,最后再分析人物、技巧、结构等,至少得三个课时。本着以学生自学字词句为主,教师抽查学习效果的方式,用半节课略少的时间落实扎实,这样就为后文的鉴赏和品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鉴赏和品悟环节的三个问题分别对学生的概括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了阶梯式训练。由于文中陪衬人物庄公性格的双重性,我果断采取了课堂辩论的形式展开教学,在辩论中落实相关文言知识,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从而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一个课时的学习,不仅扎实了文言基础,而且把握了重难点知识,同时各方面的能力训练也得到了体现,可谓“一石三鸟”。

附:《曹刿论战》教学简案

一、关于《左传》

本文选自《_________》,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__体史书。相传为_________时期_______所作,是一部_________名著_________名著。

二、读准字音

刿 (_________) 间 (_________) 鄙 (_________)

孚 (_________) 夫 (_________) 靡 (_________)

三、把握节奏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四、注意语调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反对)

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否定)

五、合作学习,疏通文义

结合注释,两人小组疏通文义,标出不懂的地方,相互质疑,释疑。

六、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实词、虚词

1.又何间焉(__________________)

2.肉食者鄙(__________________)

3.何以战(__________________)

4.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_____)

5.牺牲玉帛(__________________)

6.小大之狱(__________________)

七、分段口译课文(不参考课下注释)

八、鉴赏和品悟

1.你能否依据主人公的活动梳理故事情节?

2.文章为何不以“长勺之战”拟题?

3.你认为曹刿是一个怎样的人?

九、小小辩论会

辩论要求:

1.正方观点:鲁庄公鄙; 反方观点:鲁庄公不鄙。

2.辩论时间总共为8分钟,每方各4分钟。

3.辩论必须交替进行。当辩论开始时,先由正方一名队员起立发言。完毕后,反方一名队员应立即发言,双方依次轮流发言,直到双方时间用完为止。

4.每一位辩手的发言最好遵循以下格式:

我方认为鲁庄公_________,文中的_________可以看出他_________。

历史唯物论看待历史人物。

十、布置作业

1.积累文言知识。

2.背诵全文。

11.五四运动教案新授课高效 篇十一

高一历史组 安新

一、教材

1、教材分析

《“五四”运动》是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一,也就是政治文明历程专题的第四单元第16课的内容。“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次承上启下的革命运动。它上承辛亥革命即旧民主主义革命,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因此,本节课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这一节学好了,将为学生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一问题。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日本加紧对中国侵略的“二十一条”,巴黎和会概况及性质;五四运动的爆发、口号、发展及结果;五四精神。

②、引导学生对比五四运动前后中国革命(特别是辛亥革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合作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②、通过对五四运动彻底性的探究,学习历史时间评价的基本思路。③、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寻找资料,探究历史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二十一条”是日本妄图灭亡中国而提出的,“二十一条”激起了人们的反帝斗争,为五四运动的发生提供了深层背景。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②、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在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全国人民团结是斗争胜利的保证。

3、教学重、难点

重点: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背景。

难点:如何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教学方法:讲解法;电教手段应用:电影资料剪辑《五四运动》。

二、教学过程

结合本节内容的学习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四步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复习旧知识,提问, 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仁人志士为救国进行的探索与抗争”的内容,引入本课主题。

2、新课过程:

发给学生预习学案,给7——10分钟完成学案,梳理本课知识。本课三目内容简洁明了,呈现出因果关系,教学中可以层层推进,逐步做好铺垫,最后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

(1)互动探究一:五四运动的背景 教师首先给出一系列材料,并提出设问五四运动的背景有哪些?学生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回答:

材料一:军阀扩充军队数目:1914年全国陆军45万多人;1918年85万多人。

材料二:对人民的压榨:1912~1919年田赋增加了7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3倍,印花税增加了6倍。

材料三:1916~1919年5月北洋政府共借外债100多次,债权国包括:日、美、英、法、德、俄、比、荷等国,以中国的银行、矿山、交通、税收、国库券、期货为担保。

材料四:据统计1913日本在华投资总和4.9亿日元;1914年输华货值1.6亿日元,1919年增至4.47亿日元;美国对华贸易额从1913年0.35亿海关两增至1919年1.08亿海关两。

材料五:日本首相寺内称:在他任期内1916~1918年日本对华借款3倍于前,日本在华权利何止十倍于二十一条。

①日本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有关日本侵华的史实,阐明日本侵华野心不断膨胀的历史根源,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从而让学生对此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对日本出兵山东、向袁世凯政府秘密提交“二十一条”的情况作一简述,再由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二十一条”的内容,由学生共同分析其对中国主权的侵害和显示出来的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野心。日本通过迫使中国接受“二十一条”,使日本在华侵略势力迅速膨胀,开始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同时也使中日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②巴黎和会。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讲述巴黎和会的情况,播放《我的1919》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据理力争得片段。建议教师首先简单提问学生:巴黎和会召开的时间、背景、目的是什么?然后向学生展示在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的正义要求。最后介绍巴黎和会对于中国政府的正义要求予以拒绝,此时教师出示材料: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决议案。对中国代表团参加和会提出收回主权的7项正义要求的内容知道学生阅读并理解。让学生学生正确认识“一战”的性质和巴黎和会的实质。但巴黎和会中,帝国主义出卖了中国的主权,这表明:弱国无外交。一场反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自决的斗争如火山一样即将爆发。

(2)互动探究二:五四运动分为哪几个阶段?及其各自特点?

连接上一目内容,让学生分析到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是运动爆发的导火线。两个阶段。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小字内容和插图,进行分析和归纳,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可提高其分析、归纳和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分析和归纳,让学生明白第一阶段是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各自特点,突出第二阶段工人阶级是主力军,明确“三罢”斗争的参加者及其特点。

五四运动的结果。用提问的方式,使学生明白北京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三个卖国贼、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这些胜利的取得是全国人民英勇斗争的结果。

(3)互动探究三:五四精神

教师首先要求学生结合辛亥革命的失败,分析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69的有关内容,并进行提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然后教师依据教 材做出以下补充分析:

第一、“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五四”运动过程中,青年学生喊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并且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比较以前的革命,在反帝反封建的要求中更坚决、更坚强。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五四”运动过程中,在上海工人罢工声援学生爱国运动后,全国的斗争形成新的高潮,正是工人阶级的巨大作用,迫使北洋军阀政府让步,“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先进知识分子指导和推动了运动的发展,并起了领导作用。

第二、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五四”运动过程中,全国二十多个省,一百多个城市,尤其是工业相对集中的城市都爆发了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参预的群众超过历次革命,人们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空前的联合。

第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选择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为振兴中华的革命理论,并为之积极行动。

第四、“五四”运动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受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影响,并成为当时社会主义潮流的一个组成部分。

总括上述,“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因为有新的生产力、新的革命力量——工人阶级,新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新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中国革命较之以前的革命,由于这些新的因素,进入到新的阶段。

三、课堂小结。

根据板书,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讲明那些是重点,那些是难点。

四、随堂练习。

让学生做配套练习,并进行一些题目的讲解。让学生加深对本课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学生比较五四爱国运动前后两个阶段、辛亥革命与五四爱国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教师分析相关问题,补充相关材料,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附:板书设计: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一、“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

1、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2、巴黎和会

二、“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1、五四运动的爆发

2、五四运动的发展

上一篇:我的科技作文下一篇:安卓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