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地理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2024-07-17

论新时期地理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共10篇)

1.论新时期地理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篇一

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论灌输与灌输方法的辩证统一

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注重内容的重新整合,而且应该进行方法的创新,从而体现明显的时代价值性.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首要的.应在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基础上,围绕如何体现灌输方法的科学性、艺术性和实效性上进行探析.新时期的“灌输论”应讲条件、分对象和重创新.其中,创新主要体现在四个转变和八个结合上.

作 者:陈茂荣  作者单位:西北第二民族学院,银川,750021 刊 名:前沿  PKU英文刊名:FORWARD POSITION 年,卷(期):2007 “”(11) 分类号:G41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理论灌输   灌输方法   创新  

2.论新时期地理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篇二

当今时代, 我国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又一次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而对于计算机基础教育, 需要注重素质培养, 能力培养和全面应用的原则, 全方面培养出具有实践经验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 促进我国社会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所以针对当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有效合理的改革和创新是一项势在必行的任务。

二、新时期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

从全世界角度来看, 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主要划分为两个时期。首先一个时期是在计算机发明的初期, 这一阶段重视对计算机的程序设置, 而且那时候计算机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学科, 所以也只有一些重点的院校才会开设。所涉及到的语言也只是LOGO语言、Basic语言和FORTRAN语言[1]。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 人类对计算机的教学开始进行了一个新的时期。这时候的计算机已经成为一个基本技能, 而高校内所涉及到的计算机课程也多了起来。

对计算机基础教育进行培训教学需要从实践方面出发对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 目前从宏观的角度来对计算机进行基础教育尚且很难达到既定效果。在创新理念下, 计算机基础教育体系也没有被充分的发展和发挥出来, 所以在教学观念上仍然维持着传统的教学思维, 那么怎样通过计算机的基础课程来对学生更好的培养呢, 这就需要对计算机的基础教学状态进行转变, 从这里也能够看出在当今时期进行计算机的基础改革和创新是十分必要的。

三、新时期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策略

( 一) 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

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和先天结构与后天教学模式的不同, 导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知识结构存在必要差异。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 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逻辑性和层次性非常强, 举个简单的例子, 比如各个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 这只有将二进制和十进制的转换桂策充分掌握才能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八进制和十六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规则。这样才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时候, 可以在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 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为传授知识的时候跨度太大、难度太高而导致的学习效果受到影响。

( 二)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对于计算机基础这一门课程而言, 其课程复杂且繁琐, 只有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才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对这一门课程充满兴趣。所以教师在教课过程中应该扮演起引路人的角色, 使学生充分的学习相关知识, 开拓视野[2]。传统的讲课方式基本上是教师在上面拼命地讲, 而学生却并不一定好好听, 这主要是因为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 很多学生大都是被动的在接受相关知识的学习,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 也不能够创造性的对各种知识进行创新。计算机基础教学有很高的实践性, 理论知识只有经过实践的检校和巩固才能够更好的熟记于心, 从而利用到相关的行业当中。多以在讲课的时候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比如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方法, 为学生安排一些实际任务, 像是完成某种财务报表或者指定简单的软件等等, 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 三)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

计算机教学本身就需要利用计算机时间操作来完成先关的教学任务, 最简单的例子, 比如在电脑资源管理器当中实现文件或文件夹的移动, 这就需要借助计算机来完成。比如编程设计一个计算器, 这需要借助计算机编辑代码来实现, 同时还需要配合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主观练习, 才能够促使学生更快的对这一知识点详细的掌握。很多院校并不重视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在讲课的时候基本上很少用到现代化教学媒介[3], 这样的缺失会对教学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 严重的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所以为了更好的做好新时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 需要充分利用当前的各种现代化教学工具, 除了计算机本身以外, 新的教学组织性质也比较多, 比如现代化实验室教学、图书馆教学、专用教室教学等。只有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不断采用新的教学方式, 才能有效避免因为单一性教学所导致的效果不佳和学生学习积极性差等问题。

( 四) 及时进行教学反馈工作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认知不足等问题所导致的学习效果出现偏离, 所以教师应该做好反馈工作安排。这样能够根据学生对相关信息的反馈来调整教学, 这样的反馈调节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效果非常显著, 而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侧重对学生认知技能的缺点进行分析统计, 并及时有效的对相关信息做出反馈。要不断的促使学生对现有的知识技能进行调节和完善。比如说在学习代码编程之时, 学生可以将自己设计的作品交给老师, 进行课堂汇报, 这样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便一目了然, 同时教师还能够对其进行评价, 指导学生在编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这样也能够使其他学生对观看的过程中对相关知识有所了解。

四、结语

本研究主要就新时期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进行分析, 文中笔者涉及到了一些自己的主观看法。笔者认为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的基础工作, 能够为学生以后掌握更深层次的计算机学习任务打好基础, 因此做好该门学科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向东, 孙莉娟.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焦作大学学报, 2013, 24 (04) :162-164.

[2]魏平, 熊伟清.计算机学科教育若干问题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3, 24 (06) :234-326.

3.论新时期士官院校教育改革 篇三

关键词:任职教育;学历教育;士官教育

第十五次全军院校会议提出,要“建立以任职教育为主体,任职教育和军官学历教育相对分离”的院校体系,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并明确士官学校归属岗位任职教育类院校。

一、士官教育的基本属性

准确定位新时期士官教育的基本属性,是推进士官教育创新发展的首要问题。这首先需要将士官教育与士官院校的定位区别来分析,要深入分析士官教育的本质及发展趋势,充分认清现阶段我军士官教育发展的复杂性,才能辩证地给出正确答案。

(一)士官教育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

士官教育是军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军官教育相比较,具有更强的岗位指向性,军事职业教育特色更为典型和显著,可以说其本质即是任职教育。我军士官教育创办之初,也想采用任职教育模式,但由于当时学员文化基础较差,也考虑到学员个人的可持续发展,采用了岗位指向性明确、军事职业教育特色比较鲜明中等专科学历教育模式。从我军士官院校教育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来看,这一模式适应了我国国民教育相对不发达,士兵文化水平不高的国情、军情实际,促进了士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随着国民教育,特别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随着广大士兵文化基础的提高,我军士官教育的任职教育任务比重必将不断加大,学历教育任务比重可以逐步缩小。

(二)士官教育的基本定位

在教学实践中,士官的学历教育必须坚持以士官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为牵引,以培养士官岗位任职能力为核心,注重学员基本的科学文化基础,实现学历教育和任职教育双重目的;方兴未艾的士官任职教育,必须以士官岗位关键任职能力的培养作为培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培训的时效性、针对性、实用性。

总之,士官教育有自身的规律、特点和要求,应遵循其发展的内在规律和阶段要求。在现阶段,不能简单地照搬军官教育将学历教育与任职教育剥离的做法,而是要认真研究如何将二者更好融合,在学历教育中完成任职教育任务,在士官院校中完成士官学历教育和任职教育两大基本任务。

二、士官院校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

适应我军信息化建设和打赢未来信息化局部战争的要求,加速培养新型高素质信息化士官人才,将成为新时期士官教育的基本任务。其表现形式主要有士官学历教育和任职教育两大类,而培养中高级士官人才将成为士官院校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种:

(一)强化任职教育特色,推进士官学历教育发展

强化任职教育特色,是士官学历教育的内在要求。士官学历教育任务依然是现阶段士官院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但是,士官中等和高等学历教育分别以培养技能型和技术型士官人才为目标,是典型的军事职业教育。强化任职教育特色,培养技能或技术应用型人才,应是推进士官学历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

(二)创新办学模式,加快士官任职教育发展步伐

1.要适应部队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的需要,积极开办新装备短期集训班,为新装备“两成两力”建设做出贡献;

2.积极探索士官大专“2+1”培养模式中的“1”阶段的任职教育新思路,探索士官“基础合训与专业分流”新方式,提高士官教育效益和质量;

3.适应部队直接从地方招收技术人员,提高部队技能培训能力;

4.取得“双证书”的培养模式。实现“学历证+技能证”双向育人模式;

5.是提升信息网络建设水平,提高模拟教学训练水平。

一是根据教学目的,广泛运用网上教育资源优化教学内容,突破印刷教材的局限,拓宽学员视野;二是提供交互环境,实施有计划地交互式教学,开辟网上学习讨论交流渠道,提供网上协作学习和教员答疑服务;三是提供自主学习条件,实施个性化教学;四是积极开发研制模拟教学训练器材,通过模拟故障、虚拟场景教学等,提高学员实操和排除故障能力,提高教学训练效益,使课堂教学更加贴近部队训练和战场。

三、加强基础环节建设,加速教育方式的改革

基于士官院校教育的现状,要加速士官院校教育的转变为,还需从基础环节抓起,改进教育方法。

(一)调整专业划分

本着“压、扩、改、上”的原则,压缩人才需求量小的专业,扩展要求量大的专业,发行一些传统专业,新上一些急需专业,使专业划分更加趋于合理化、科学化。

(二)更新教员结构

教员队伍建设要紧跟士官教育的特点,完成从“知识”型向“能力”型的转变,教员水平的高低,不仅仅由其学历文凭考量。

(三)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要根据贴近部队,贴近实践的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突出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成果,使人才培养方案更加适应部队的需求。

(四)完善教材体系

按照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不断发展和教学实践的不断创新的要求,编写出科学实用的教材,实现教材体系建设流动式发展。

(五)改进考核机制

完善试题库建设,改进考核机制也是适应士官人才培养需求的重要措施。考核机制灵活多样,做到开卷与闭卷并举,理论与操作并存,综合演练与战场抢修并重,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相结合。

(六)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教员队伍内在动力

制定相应的考评细则,将考评结果与教员的职级评定、职务任免、奖惩挂起钩来,激发教员的工作热情。

4.论新时期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篇四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有感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间,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就要结束了。这是我三年硕士研究生的第一个学期,仍然是以课程学习为主。本学期,我们依然学习了研究生政治理论课。

今年是教育部在我校等几所高校试点,进行高校研究生政治理论课程的改革。将原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而且试点高校的公共政治课课时将被压缩,没有正式的教材、大纲,全部自行探索教学方案。有幸作为第一批改革实践的学生,聆听了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跃教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讲授。学完这门课程我感触良多。

首先我感觉本次课改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制定出比较合理详细的教学方案,老师自主探索、设计讲授内容和课件。

2、老师的理论知识丰富和实际教学经验丰富,上课时张弛有度,联系实际案例为我们开拓视野。

当然从课程本身和课堂教学来说,还有一些问题:

1、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课程设置重复,合理性欠佳。

绝大多数高校针对硕士研究生目前普遍开设的政治理论课只有两门:“现代自然辩证法原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而我们学校按照教育部课改计划,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表面上看起来是比较大的改革,但这一改使讲授的内容更局限于中国的改革与发展,课程主要内容主要从讲授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改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内容没有什么变化。另外,我们的课程的“现代自然辩证法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分别同本科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毛泽东思想概论和邓小平理论,当代世界径济与政治”之间有交叉重复的问题,有些内容重复还较多。

2、课件制作过于单调,不吸引学生。

现在上课的手段虽比本科阶段单纯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有很大改善,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但是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本次上课所使用的PPT课件可能是临时制作,时间不足。课件背景单一,而且页面密密麻麻全是同一颜色的文字。这样的课件,抓不住学生的眼球,也吸引不了学生,所以我基本上没有什么兴趣去看。课堂上看起来没有一点气氛,感觉比较粗糙和乏味。

3、上课单纯讲授,与学生互动不够。

本学期12次课程教学,都是老师一人站在讲台上唱独角戏。整整一上午,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可是下边学生都在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看英语、小说,甚至睡觉。根本没有参与教学实践。好像上课脱离了学生或者老师都可以进行似的。

我觉得本学期研究生政治课改革实践效果不怎么好。深入分析上述情况,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现阶段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和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东西方文化在社会激烈碰撞,学生的思想观念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倾向。我们都是80后,思想前卫,自主性强,通过网路更多的了解到社会的黑暗面,这些都在影响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看法,动摇我们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更主要的是我们对理论有着自己的思考,有探讨和交流的欲望。如果用传统的方式对这些研究生进行灌输式的教育,吹嘘社会主义如何如何的好,教学内容不与研究生的实际相符合,他们就会选择逃避,选择对抗。作为主体,他们有主体的表达欲望,希望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

其次,我们的知识结构建构存在不合理性。目前,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我们理工科学生日趋务实,在其知识结构建构中突出表现为重科技轻人文,缺乏人文社会科学、思想道德及心理卫生等综合知识的学习。理工类硕士生把专业课和英语课看得很重,而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不重视。还有些学生面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生活的反差,以及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种消极现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了误解,对这一理论的可信性发生了怀疑,认为马克思主义不过是风行一时的标语和口号,因而对政治理论缺乏学习的兴趣。

最后,教学方式不合适,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媒介。研究生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式单一,以授课为主;教学内容单一,以本科的政治理论课基本内容为扩展;教学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单一,只是几张充满文字的幻灯片,没有视频或者图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互动,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

所有这些问题都让研究生政治理论课面临着严重挑战。如果不进行改革,研究生的政治理论课难以为继,或者成为研究生教育的鸡肋。个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实践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再改进:

第一:课程内容设置避免与本科时期的重复,要体现时代性和世界性。我们从中学到大学本科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知道学习了多少遍,都只是涉及中国的建设和改革的内容,让甚至产生厌恶感。研究生政治理论课应与时代紧密相联,与世界密切相关。研究生政治理论

课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全球化眼光、世界性眼光,有世界性胸怀。在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情况下,要共建和谐世界。要充分吸取中国历史上片面强调民族主义而导致的闭关锁国的经验教训,要充分认识到一个民族国家走向世界,位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以融人世界为前提,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

第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出吸引学生的课件。在多媒体技术发达的今天,而且我们学校也有这个条件,老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设计出吸引学生的课件。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可以更吸引学生认真观看课件,同时老师也不必过多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内容。第三:改进教学方式,尝试与学生互动。传统的满堂灌被再一次证明不受学生欢迎,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弱了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今天的研究生政治课不应该以教授为主,而应该采取互动讨论,老师按照教学计划设定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学习的成果,老师从旁引导。采取实践教学、专题讨论和举例教学等新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科研、自学、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等诸多方面的能力。针对研究生自学能力较强的特点,在实际教学实践中,还可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由学生主讲某—专题,采取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方法,实现专题教学目标。

5.论新时期地理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篇五

Abstract: In pursuit of ways of putting into practice ideological moulding work in college in the new phase of the century in the light of Insight into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s guidelines, the paper attempts to look into probe of creative ways or techniques which may be both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in ideological moulding work in correspondence to the new trend as a whole in polysystem in value orientation, globalization in economy and networking in life. It is argued that creativity of methods or techniques in ideological moulding work in college is significantly vital of practicability nowadays.

关键词:高职学生;思想教育;科学发展观;方法创新

0 引言

新时期高职学生思想教育是一个塑造高职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过程,涵盖了对高职学生的思想、品德、观念、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教育要求。但我们多年来惯用的一套教育模式,总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偏执于“外化”的影响而忽视“内化”的作用;教育的时间上总是体现其“集中学生”而忽视其“点滴积累”和“循序渐进”;教育的空间上总是限于“围墙内的说教”而忽视教育结构的“全面、协调”和“整体优化”。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和反思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1 新时期高职学生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新时期高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一个塑造人灵魂的系统工程,仅靠课堂灌输很难完成其使命。目前,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院校普遍的做法是灌输政治理论知识,在考评学生的时候也注重学生对道德和思想方面的知识是否有很好的把握。尤其是对于工程技术类以及职业应用类的院校来说,教师对工程师和技师有着明确的培养目标,忽略了协调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个性发展等方面。长期这样下去,高职学生会觉得思想教育课程只是一科单独的知识课程,要想修到学分,凭记忆背诵而不去理解其内涵就可以了。

1.2 高职学生思想教育应该是一个“人对人”的具体工程,传统的“灌输”很难实现与教育对象的“对接”。随着当代人际交往的日渐增多以及信息来源的`普遍,加之高职学生思维的发达,他们对社会当中的主流形态意识的了解也相对宽展。他们在接受传统内容时常常会感到大惑不解,从而对院校的思想教育产生了抵触情绪。

6.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 篇六

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 贾明

(观点已简约到“指导思想”文件夹)一九七八年召开的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在新的历史时期,党所处的环境和肩负的任务有了很大变化,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建设都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迫切需要从战略高度确立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走出一条新的党建之路。党的十四大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并首次郑重地把它写进党章,这标志着经过十几年的探索总结,我们党在新时期党的建设方面,理论上更加成熟,实践上更加自觉,开始找到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正确道路。党的建设是与党的政治路线密切联系的,这是毛泽东同志一九三九年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由我党的长期历史经验证明了的一个客观规律。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随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形成、贯彻过程而逐步形成的,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经验总结。

从一九七八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一九八二年召开党的十二大是新时期党的建设指导思想形成发展的第一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我们党领导和支持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从而冲破个人崇拜和两个几是的束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毅然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左”的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从而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在确定工作中心转移的同时,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并针对拨乱反正中出现的错误思潮,及时地旗帜鲜明地强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开始形成,奠定了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在这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关头,邓小平同志以他的远见卓识,及时预见并向全党提出要及时研究各方面的新情况,解决各方面的新问题,号召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新学习。

十二大政治报告提出:“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这标志是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任务提上了日程,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根本目标、指导思想开始形成。从十二大到十三人是新时期党的建设指导思想形成发展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特是.改革开放全面展开。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伟大的实践又孕育了伟大的理论。这一时期的另一特点是理论的发展和先导作用。一九八七年党的十三大,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基本路线的形成,标志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开始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随着基本路线的确立,我们党关于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更加明确。十三大政治报告首次明确地提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这就是:“新时期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党的自身建设也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都应当体现这个指导思想。”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十三大提出“必须从严治党”,做好经常性的党建工作。还指出,“我们有可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党的建设上走出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十二大到十三大,是新时期党的建设指导思想形成的关键阶段。到十三大召开,我们党初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套理论,概括了党的基本路线,同时,基于对十二大以后两年时间的政治运动式的整党的反思和总结,我们党对新时期党的建设要走新路子的思想更加明确,从而为新时期党建指导思想的形成准备理论条件、政治条件和实践基础。从十三大到去年十月召开十四大,是新时期党建指导思想的成熟和完善阶段。如前所述,十二大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党的建设上有可能走出一条不同于以往搞政治运动式整党的新路子。显然,这里的“有可能”还是一种探索和尝试,因为保证基本路线贯彻执行的党建新路子,还有待问题的充分暴露,实践经验的检验。十三大以后,在贯彻基本路线中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八九年爆发了一场政治**,紧接着苏东巨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转入低潮。以此为契机,浅们党及时总结经验,一方面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另一方面更深刻认识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关键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从严治党。

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我们党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和党建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坚持和发展了十三大提出的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这段时间党的建设的理论发展,以江泽民年月在党建理论研究班上的讲话为代表,取得了长足进展。在讲话中,再次强调确立新时期党的建设指导思想的重要性。根据当时的情况,作为研究和探讨,讲话中指出:“我们应当怎样把握住加强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明确什么样的要求呢?当前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坚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样的先锋队,必须理论上更加成熟,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坚强,内部更加团结,同群众的关系更加亲密,真正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坚强核心。这个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符合党的基本路线的需要,因而应当作为我们在现阶段加强党的建设必须遵循的根本指导思想和前进目标。”这个指导思想的特点,针对当时的情况,特别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党的十四大,以邓小平南巡谈话精神为指导,总结了十三大和十三大以来关于党的建设指导思想的认识成果,从而丰富、发展并在党章中确立了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十四大政治报告指出:“我们一定要结合新的实际,遵循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努力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使我们这个久经考验的马克思主义的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十四大部分修改后的党章,充分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并以概括规范的表述写进党章总纲,即“必须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党的建设,坚持从严治党,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提高党的战斗力,把党建设成为领导全国人民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坚强核心。”同时,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分别作为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的四项基本要求的第一项和第二项,写进党章。这样,就以党章这一根本党规党法的形式,确立了新时期党的建设指导思想的内容和地位,使之具有全局性、稳定性、权威性和普遍的约束力。

总而言之,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大,新时期党的建设指导思想的确立过程,就是党的建设与基本路线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一指导思想以现在的内容载入党章,正是这一过程的必然结果。要认识十四大确立的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除了要考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建设的历史,还要深入领会指导思想本身。

什么是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有人把党的指导思想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或者把马列主义建党学说,甚至把党的建设的某些具体方针原则作为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其实是混淆了各个层次党建理论的界限。我认为,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党的建设的战略问题,简单地讲,就是党的建设的“基本路线”。它以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为指导,与党在一定历史阶段的政治路线相联系,确定党的建设的战略目标及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其核心问题是党的建设与政治路线的关系间题。可见,党建指导思想,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范畴,它对于党的自身建设乃至党领导的整个革命和建设事业,都有重要意义。

党的建设理论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按照它们与党的建设实际的联系程度,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即通常讲的党的指导思想,它是党的一切活动的理论基础,是世界观、方法论;第二个层次即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它是党的建设的直接理论依据,与马克思主义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第三个层次即我们所讲的党建指导思想;第四个层次即党的建设的具体方针、原则和规范。这四个环节中,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与一定历史时期党的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关键。没有这一环,就不可能从战略上解决“结合”间题,党的建设的具体方针、原则和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就难以切合实际,党的建设与党肩负的历史任务就可能出现不协调,实践中就会顾此失彼。

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不同于党的指导思想。党的指导思想属于党的性质范畴,它对党的建设起着最终的指导作用,但它本身并不解决党的建设的目标、途径问题。党建指导思想也不同于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建党理论是党的建设的理论依据,对党建指导思想的确立是直接相关的,但它不是党建指导思想本身。党建指导思想是建党理论与一定时期党建实际相结合的结果,是建党理论的外化。党建指导思想也不同于具体的党建方针政策和原则规范。前者是后者的直接依据,是统帅、是纲,后者是前者的展开,实现和保障,是目的。因此,党建指导思想是党建理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层次,其主要任务和内容,就是确定一定时期党的建设的根本目标和实现途径,是关系党的建设全局的战略性问题。不仅如此,党建指导思想还是联系党的政治路线与党的建设的纽带,因而它是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一环。只有确立正确的党建指导思想,党的建设才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党才能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因此,作为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执政党,不仅要探索本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找到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且要探索执政党建设规律,找到执政党建设的正确道路。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有哪些特点呢? 第一,强调紧密联系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党的建设,而关键是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以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这就从思想理论的高度解决了紧密联系基本路线加强党的建设问题。道理在于,基本路线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如果不在思想理论上解决问题,贯彻执行基本路线就会左右摇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更好更快地进行,基本路线就会因为缺乏思想理论基础,特别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髓作支柱而走向僵化,窒息其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基本路线是理论基础与实践道路的关系,前者是后者制定、执行和发展的理论#}础。十四大从党的建设指导思想上解决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基本路线的关系,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二,把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作为党的建设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十四大关于党建指导思想的一大发展。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方针。十三大就提出了从严治党问题,但没有提到指导思想的高度。我们知道,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党的建设,千条万条,归根结蒂,要落实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八个字上。党不管党、治党不严,是党建实践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尤其容易发生。这种现象不克服,党的建设的一切都是空话。如果说过去出现的一些重大事件,“问题主要出在党内”,那么,党内之所以出现问题,原因之一就在于党不管党、治党不严。今后要抓住邓小平所说的“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不出事”这个关键.就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

7.论新时期大学体育教育的难点 篇七

一、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现状

(一)实践教学维度单一,效果不佳

不同于其他学科学习的主要是理论,体育学习更多的是实践,通过具体的实践学习相应的体育技能,这是目前高校体育进行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在每一个学期开学之初,可以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学习。

在不少大学里虽然开设有不少的体育项目可供学生选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较为自主,可能部分高校会将几种常见的体育项目当成必修项目,但是当学生进入大二、大三之后就可以自主地选择体育项目进行学习了。尽管当前的高校体育项目设计得较为合理,教学方法也较为民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并不是如此,学生的实践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能学到知识的一些皮毛,很多大学生对于自己不熟悉却喜欢的项目,并不能真正地学到其精髓。

(二)教学模式陈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有效发挥

目前,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不少高校在体育教育模式上依然沿袭传统的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方法。在体育课上学习体育技能的时候,教师先进行动作示范,学生被动地跟随教师的步伐学习,教学带有强制性和命令性的色彩。而且大学与初高中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主性更强一些。不少学生未能正确认识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在体育课上选择逃课的学生比比皆是。

学生处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学习没有积极性,也难以学到真正的知识。因此,高校在进行体育改革的时候,应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建设有自己特色的体育教学活动。

二、大学体育教育的难点问题

(一)大学生的健康水平,身体素质持续下降

近些年来,大学生的比例明显增长,但是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却比过去差了许多,不少学生在刚入校的新生军训上,只是站一个小时的军姿,身体就吃不消,学生身体素质差,使不少高校将军训的难度一降再降。而且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不少学生喜欢在不上课的时候,宅在宿舍里打游戏、看电视、看电影等,而不喜欢出门运动,有些学生甚至对体育运动滋生了厌烦心理,学生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加深了学生近视的比例,也使自己的身体素质不断下降,高校体育在这样的情况下也难以很好地开展。

(二)大学生心理素质欠缺,影响体育学习

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当前的许多大学生平时都被家庭和学校保护得较好,不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遇到一点挫折时就容易一蹶不振。大学校园里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生活习惯、家庭背景等都有较大差异,一些学生可能较为内向,在人际交往上出现障碍,不自信,心理素质欠缺,学生的这些问题,看似与教学毫无关系,但是在平时的学习中,这些问题也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新课程标准与机械考核在实践操作中的矛盾

大学体育教育,在新时期做了大量的调整,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学的考核标准却并不是以学生学习了多少技能为主,还是采用和初高中方式相同的应试教育,采用机械的考核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考核。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这种机械的考核方式使大学生在学习体育技能的时候喜欢投机取巧,在平时的学习中不认真学习,而是选择在考试之前,进行突击练习,只求能将考试规定的体育项目通过就可以了。在应试教育下催生出的这种学习心理,使不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敷衍了事。同时,这种陈旧的考试机制,在今天也并不适用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不适用于学生体育综合知识的学习。

总之,新时期的大学体育教学里的难点,对于不少高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进行体育改革的时候,高校只有勇敢地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寻找出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体育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真正学到体育知识,建设有自己特色的体育教学,才能真正地将大学体育教学的意义显现出来。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高校不断增多,高校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学生身体素质的问题,也令不少人感到忧心,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差,高校的体育教学技术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等问题是新时期大学体育教育的难点。就大学体育教育的难点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体育教育,难点

参考文献

[1]李强.对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16(2).

[2]郭赟程,陈元欣,杨磊.推进大学体育教育信息化[J].中国高等教育,2016(7).

8.论新时期地理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篇八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

在高校扩招政策的影响下,近年来高校学生整体数量呈现出明显的上涨趋势。而学生党员做为我党体系中的年轻群体,其个人思想政治素养的高低将对整个学生群体起着重要的带头作用。并且,从我党执政能力角度来看,加强对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也有助于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强化。新时期无论是在教育、社会、经济还是在我党体系完善方面都表现出了一些新的变化,这要求高校必须紧跟我党发展步伐,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新时期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一)大学生党员是我国党员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期,随着高校教学规模的逐渐扩大,大学生中党员的人数也在不断地增加,成为我国党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大学生党员开展党员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第一,大学生党员数量的增加,为我国党员增添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使得党员队伍能够不断地得到扩充,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党员事业的不断发展。因此,对于大学生党员进行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非常必要:第二,目前,我国的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尤其是网络环境中充斥着一些消极的思想,因此需要对我国的大学生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的建设。

(二)是促进社会主义发展的需求

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青年学生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在推动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加强新时期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促进社会主义发展的需求:第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青少年的支持和贡献,因此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所以需要对学生进行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对其思想道德素质进行良好的教育和培养:第二,虽然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情况比较良好,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着各个方面的挑战,所以需要更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能够更加坚定地支持马克思主义路线,有效地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三)是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需要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高校的发展,能够在高校中深入实践党的指导方针,很多高校都需要进行相应的党建工作。而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强高校的党建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校的重要责任是为社会和企业培养高素质和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党建工作的目标也是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成才,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促进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方面,因此可以说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促进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第二,对大学生进行党员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得大学生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及党的各项指导方针,从而不断地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能够为高校的党组织建设工作提供重要动力。

(四)是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因素

社会的稳定与高校的和谐发展是不能分离的,而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更好地将和谐的概念融入到校园的教育工作中,帮助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高校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在建设和谐校园中的重要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党员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和谐社会的重要概念,同时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通过认真学习、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为建设和谐校园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第二,大学生党员是优秀的学生代表,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其他学生效仿的榜样。所以,需要对学生进行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其他同学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有助于促进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促进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二、新时期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

根据上文的论述可知,在新時期,社会对于学生党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必须要对学生党员开展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此,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相应的环境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生活的环境,所以高校的环境对于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营造适合大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环境,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高校应该为开展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保障,例如:需要选择专业的教师队伍,从而能够更好地开展相关的教学;同时,高校还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能够提高学生对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从而更好地提高教育工作的效果;第二,要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目前网络中充斥着很多不良的思想,对于大学生的成长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所以需要进一步净化和规范网络环境,更好地发挥网络技术在大学生成才方面的作用。

(二)要对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改革和完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学生党员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传统的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已经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所以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地改革和完善,从而更好地促进其教学效果的提高,为此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使得教学内容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能够不断融合一些优秀的思想教育,不断丰富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第二,大学生有着自身的特点,所以针对大学生开展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针对大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党员的成长和发展。

(三)要不断完善教育方式

9.论新时期地理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篇九

2010-4-27

摘要:加强思想理论教师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全面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必须要求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队伍建设,本文针对我国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师资队伍管理,提高教师政治理论素质和业务素质,优化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队伍的措施。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做教书育人的表率,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全面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是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的重要环节。

一、新时期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是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新时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形势,把握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增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在当前的国际国内条件下,敌对势力同我们争夺下一代的斗争依然十分尖锐复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还面临着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亟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如何准确把握当前大学生思想﹑生活﹑学习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为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大量涌入的外来思想文化、急剧转型的社会环境、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对学生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深刻影响;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育人机制有待完善;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价值取向现实功利、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淡薄、诚信观念与合作意识亟待加强、心理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这些都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

当前,我国高校正处于“发展黄金期”和“矛盾凸显期”,不断增多的热点难点问题难免会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的客观需要,必须把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面对新的变化和新的情况,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科建设基础比较薄弱,课程内容重复,教材质量参差不齐,教学方式方法比较单一,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素质有待提高,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缺乏。一些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在新的形势下,要认真总结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

2、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加强思想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证,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和谐校园的建设,因此大力加强思政教师队伍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紧迫任务,我们必须明确目标,强化措施,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思政教师队伍。多年来教育改革发展的事实说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关键在于有一支具有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的教师队伍;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统筹城乡教育、区域教育协调发展,实现教育的公平和公正,关键在于有一支具有较高素质而且配置合理的教师队伍;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键在于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师德优的教师队伍。当前,人民群众和社会发展对教育更多更高的需求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是我国教育的基本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发展高质量的教育。

3、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需要建设一支师德过硬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队伍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既高度凝练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特点,又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对全社会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坚持党的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一大批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是知识创新的重要阵地,理应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走在社会前列,切实发挥好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要在大学教育中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把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客观要求内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必须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教师队伍建设结合起来。

4、新一轮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挑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设置方案将于2006年9月开始实施,本科所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四门课,由于课程门类变动、门数减少,课时压缩,因此,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出新的要求。新课程设置方案使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面临严峻的挑战。教师队伍怎样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是摆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的一道难题。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也在课程实施。而教师队伍的素质是影响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只有具备坚定地马克主义理论素质和政治信仰、勇于创新的精神、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及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才能担负起新课程改革的历史任务。

二、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课堂,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承担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起关键作用;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支重要的力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素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但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缺乏,都是不争的事实。这种状况的形成是多种原因长期积累的结果,也与人们的一些模糊认识和相关教师对自己的要求不高有关。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接触实际,了解国情。认真学习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严格教育教学纪律。政治素质普遍较高,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方针和政策。总体学历水平得到提高,业务素质得到加强,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98方案”实施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师资队伍结构明显改善,一支以中青年为主,学历以博士为先导、硕士为主体的教师队伍初步形成。特别是教育部举办的“两课”教师硕士研究生班,对教师队伍学历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出台,也为调整充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创造了条件。

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队伍建设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管理不到位;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1、忽视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虽然国家十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书育人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高校的发展十分有限,尤其在一些理工类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被视为没有专业的群体,甚至一些领导认为,任何人都可胜任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教师的工作。对一些有一定管理经验又需要评聘职称的管理人员给予一定的课程,使其成为兼职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包括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理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以及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着兼职教师队伍庞大,专业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的问题。兼职教师在学校工作中既担任重要的管理职务,又要承担教书育人的责任,时间上的限制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难以保证。专职教师数量不足,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只能实行大班型上课,难以保证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研究效果。

2、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教学和科研质量亟待提高

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比较单一,科研水平不高。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中存在着教马列却怀疑甚至唯心的观点,严重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思想观念保守,把马列当成教条,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成为空洞的说教。课程内容重复,教学方式方法陈旧、简单,针对性、实效性不强。教师的整体学历层次虽然逐年提高,但是,由于教师忙于应付繁重的教学任务,在相关教学研究和科研工作上投入的经历太少,教师的科研能力相对较差,教学研究和科研论文数量相对较少,发表刊物层次不高。即使发表刊物,更多是为了应付工作考核或者职称评定,缺乏对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必然导致课堂内容的简单划一,缺乏吸引力。

造成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队伍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一是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知识经济唱主角的时代,社会上许多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和教师的重要作用缺乏认识,导致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校内不受重视,社会地位普遍不高,影响部分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信心不足,甚至望而却步。二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存在教学内容滞后于社会的急剧发展、脱离学生思想实际的问题,这是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高的基本原因之一。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找准和学生思想实际、成长成才要求、全面素质提高的最佳结合点,才能使教学有的放矢,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要坚持和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紧密结合国际局势和时代发展要求,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紧密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不断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和学生“需求”之间的矛盾。要努力回答在社会急剧变革进程中学生所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和深层次问题,既不丢“老祖宗”,又要说实话、说新话。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

中,大多沿袭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导致学生在教学中参与程度较低,削弱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制约和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因此,要根据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和教育的规律,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大胆创新,从学生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招、实招。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队伍建设面临难得的机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清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不断提高理论素养,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成为合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三、新时期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建设一支科学严谨、充满活力、学风优秀、教师风范好的师资队伍对于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至关重要。

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

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党政领导与系部结合,齐抓共管的新局面,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建立思想政治理论队伍建设的专门管理机构,如:成立思想政治理论建设委员会。统一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任职资格标准,实行准入制度,完善激励和保障机制。主动适应形势发展,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宏观指导。由专门的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队伍选拔、引进和任用制度。严把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队伍质量,对现有教师进行评价、考核,并帮助他们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对新教师进行考核和培训,使其在进入思想政治教师队伍之前,就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建立健全教师考评制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委员会着重对教学常规及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考核,对教学效果好、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应予以大力表彰,对教学反映差、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学校少发考核奖,并对其进行重新聘任岗位。

2、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师资队伍政治理论素养

教育是育人的事业,育人先要育己,因此教师首先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那就必须对自己提出高要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政治理论课教师“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只有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才能讲授马克思主义;只有忠于马克思主义,才能传播马克思主义。我们要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选择、培养一批信仰坚定、学术深厚、业务精良的教师担任教育教学工作。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

3、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需要很高的道德修养。因此,教师要忠于职守、敬业爱岗、爱生如子、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每一位教师都应当把是否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作为对自己最重要的要求,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以实践。强化师资管理工作的政策导向,花大力气解决少数教师只教书不育人和教学敷衍、纪律散漫以及缺乏事业心、责任感等突出问题,把师德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职称评聘、职务晋升、奖惩以及评优的重要依据。树立师德先进典型,广泛宣传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在师德建设中突出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要严格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队伍的选拔和任用,加强对学生辅导员、班主任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培训,使其成为直接面对学生的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和模范。

4、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业务素质的提高是提升学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最重要的环节,为此我们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

(1)通过短期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积极开展师资培训工作,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完善培训体制,拓宽培训渠道,采用多种培训形式,提高教师队伍业务素质。当前,教师培训要围绕新的课程设置、新的教学基本要求进行,抓住薄弱课程和薄弱环节,结合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骨干队伍长远建设的需要,有计划组织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研修。通过岗前培训、知识更新培训、学位提升等方式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新补充到思想政治教育岗位的教师必须先培训后上岗,同时要求思想政治理论专任教师必须承担班主任工作;拨出专项经费,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内容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全部培训一遍,并适时安排思政教师进行脱产、半脱产或在职培训进修,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在大力补充研究生学历教师的同时,通过博士化工程的实施,鼓励教师在职功读博士、硕士学位,提高思政教师的学历层次,力争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提高。在师资培训中,要注意发挥老教师在课程建设和培养青年教师等方面的作用,特别注意加强对中青年骨干教师和教学部门负责人的培养。要创造条件,在他们中培养出一批政治素质好、学术威望高、教学效果佳的教师、德育专家。各高校要依据这些要求,制订规划,抓好落实,更好地担当起师资培养的重任。

(2)鼓励教师走出校园开阔视野。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除了学习书本理论、搞好教学外,学校要确保教师假期能外出参加一些学术会议、研讨活动及课堂教学观摩活动,通过走出校园来获取先进的教学方法,了解新的信息,走进新课程,带出新理念,同时要让外出的教师回校作汇报交流,达到开阔视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尤其是鼓励教师在社会不同的岗位上锻炼自己,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3)开展交流,共同进步。通过校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达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目的。通过国内甚至国际会议等多种渠道,为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提供交流的平台,互相沟通信息,互相学习经验,以促进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

(4)加大高水平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工作。通过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实现培养高层次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中青年教师等学术梯队建设。通过政策保障,选拔和培养一批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中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4、进一步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结构

为了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队伍结构,学校在补充教师队伍人选时对学历、资历、学术经历、年龄等方面都结合实际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同时要求补充教师也要从以选留本校硕士生为主的模式,过渡到吸国内重点院校的优秀硕士生、向社会公开招聘水平教师等多渠道补充师资的新模式。

(1)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加强对社科部负责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及新上岗教师的培训,形成培养机制。发挥培训基地的作用,轮训全体专任教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形成梯队、骨干教师形成团队。

(2)加强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学校和院系层面设置专门的岗位,在职务评聘时进行分类指导,建立和完善符合辅导员职业特点、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评聘体系,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高级职称的评聘,特别是培养一批正高级职称专家。

(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要提升班主任队伍的自我发展能力,编写系列培训教材,使岗前和岗位培训形成规范和体系,提升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依托由名师领衔的教师骨干德育实训基地,完善以骨干班主任队伍为核心的名师孵化机制,进一步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定期开展“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为班主任发展搭建平台、提供机会,切实提高班主任工作津贴。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德育骨干教师队伍和社区教师队伍建设。中等职业学校要结合行业特点,做好班主任和各类学生工作干部的队伍建设工作。

总之,在新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需要从各个方面加强和改善教师队伍建设,以适应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周济:《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光明日报,2006年3月18日,第一版

[2]艾四林:《建设高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光明日报,2005年3月31日

[3]逄锦聚:《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队伍》,《求是》,2005年第4期

[4]全哲洙:《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子》,《求是》杂志,2005年第16期

10.论新时期海关监管 篇十

论新时期海关监管工作中的

任务和作用

论新时期海关监管工作中的

任务和作用

【论文摘要】

基于职能分工形成的以部门为导向的监管体系在实践中已显现其固有的缺陷,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尽管海关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海关管理仍然没有摆脱传统“守门人”理念的影响,在制度方法上仍然没有改变单一的、逐单逐票验放的传统通关作业模式。因此,建立海关大监管体系,通过转变作业模式,加强和改善海关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上述制约海关事业顺利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这对于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社会负荷、落实科学的治关理念,建设和谐海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构建大监管体系形成成为整体监管功能必须转向的趋势之一。

关键字:海关 监管 监管体系 任务与作用

根据《海关法》明确规定海关有四项基本任务,即监管、征税、查缉走私和编制海关统计。海关的这四项基本任务是一个统计的有机联系的整体。海关四项基本任务的基础是监管。海关监管是指海关对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物品及相关的进出境行为,实施专门的监督管理。保证国家有关运输工具、货物、和物品依法出入境的有关法令得到遵守的重要环节和必要的措施,目的是保证有关进出境活动符合国家政策和法律规范,维护国家主权及利益。2000年以来,开始实施的通关作业改革及配套的机构改革,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职能监控为保障,建立了以集中审单为主要标志的新型海关监管模式,在国家现有经济管理体系和行政管理体系的大环境中,基本实现了高效运作与严密监管的统一。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外贸总额的急 剧增加,通关模式相配套的海关监管体系逐步出现 了诸多的不适应,比如职能交叉、机构过多、人力 资源配置不合理、行政成本过高等,海关内外要求 改革的呼声比较强烈。海关监管体系既决定于业务管理体系,又反作用于业务管理体系。海关监管体系存在的种种不适应,势必影响到海关业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对海关监管体系存在问题的表现、原因及改革方向、对策进行探讨,使海关工作不断追求“严密、高效、低成本”的目标,是当前海关工作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海关传统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内部审批不科学。目前总署和直属海关实现“职能管理”的主要方式依然是“审批管理”。一是审批事项过多,比如减免税审批、加工贸易备 案审批、敏感性商品进出口审批、案件审理审批等等。二是审批环节过多,有的事项法定和人为设定了多级审批,个别审批环节多达十三个,即便扣除审批流转过程,工作效率仍有相当大的提高空间。三是服务功能不足,即职能部门为业务现场提供智力支持的功能不足。

2、机构设置不规范。一是从海关布局看,除一个省〔广东、福建、浙江、辽宁)设置多个直属海关外,直属海关内部的隶属海关和办事处设置同样过多,有的工作量严重不饱和。二是内设机构看,海关法赋予海关监管、征税、统 计、打私四项职能,但从总署到直属海关,把四项职能分解为通关、监管、关税、统计、加工贸易、政法、技术、督察审计、调査、缉私等职能部门。其中缉私和调查部门又普遍内设多个处级机构,许多部门还内设各自的风险管理机构,从而导致海关内设职能机构过多。

3、职能划分不确切。主要表现在:一是职能交叉比较严重,如现场通关征税、验估、担保各环 节与关税之间,报关单证放行、结关环节与监管之间,报关单删除、修改、理单各环节与统计之间不同程度存在职能交叉问题。二是职能分工不够清楚,如审单中心和通关现场的审单岗位之间的职责缺乏严格界定,从而导致通关现场对审单中心普遍存在依赖心理。三是职能部门过多,基层疲于应 付。各部门职能管理实现方式均包括指导、协调、监督、评估、认定的全过程,均以报关单为核心素材,多头向业务现场下达核查要求。四是职能分工过细,导致责任不清。

4、人力配置不合理。“一提加强某项工作就要求增加机构和编制”,这种非科学的人力资源配置思路,使海关系统的人员配置形成“竖立的枣核型”,即海关总署人员相对较少,直属海关职能部门人员队伍庞大,隶属海关一线人员相对不足。全国海关系统共有干部4.6万人,但实际从事一线监管人员仅约1.7万人。规模庞大的直属海关机关人员在行使以审批管理为主的职能管理是不正常的。

(二)原因分析

从形式上看,上述问题有的是海关现有监管水平滞后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便利化要求出现的新情况;有的是过去通关改革(机构改革)没有涉及到或解决好的历史遗留问题;有的是伴随通关作业改革衍生出来的一些新问题等。但是究其根本原因,则是计划经济体系下形成的政府海关行政管理思想和模式没有从根本上变革。海关是国家行政机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把海关监管体系放到国家经济管理体系、行政管理体系的大背景下 去思考和理解,才能找出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

1、在管理思想上。市场经济要求建立有限政府、服务型政府。但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是无限政府、管理型政府。海关也管了报关行业、口岸的卡口和仓库等一些不该管的事。各海关业务管理方式不一,同样业务有的在总关办,有的在现场关办,不方便企业的问题也不少。

2、在管理方式上。市场经济要求在法律法规公开公正公平的前提下,符合规定的政府就应当办。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市场经济的管理是动态的授权的,以市场效率为追求目标;而计划经济的管理是静态的权力的,以严密控制为最高要求。这种根本的区别导致了与市场经济相比,计划经济的管理存在着责任不清,效率低下的弊端。

3、在职能配置上。海关监管按决策、执行和监督三个环节进行职能配置,在市场经济体系下实现权力制衡,三者独立行使职权。而目前我们政府及部门职能配置基本上是以适应行政审批为核心,是决策、执行、监督的混合体,决策者就是执行者 同时也是监督者。这就使得职能交叉,监督乏力的问题长期难以有效解决。

二、我国海关大监管体系的构建及作用分析

(一)海关大监管体系内涵

海关大监管体系是我国海关系统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以构建科学高效的职能管理体系为基础环节、以构建务实顺畅的通关监管体系为目标导向、以构建周全可行的监督保障体系为发展后盾的一种创新思想。海关大监管体系在内容构成上主要包括职能管理体系、通关监管体系和监督保障体系。

在职能管理方面,我国海关将立足于海关管理的高效运行,理顺三级事权,明确职能定位,在各层级、各领域建立起规范有序、运作顺畅、监督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完善海关决策指挥、组织协调、督办落实、考核评估、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管理制度,努力形成环环相扣、完整有效的内部管理链条。在通关监管方面,我国海关将实行以企业守法管理为基础的分类通关模式,通过拓展监管时空,破解当前海关业务量快速增长与人力资源相对不足的突出矛盾,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改善通关服务,为企业占领和拓宽市场、提高竞争能力给予更大的支持。在监管上着眼提高海关监督管理整体效能,发挥一线监管、后续管理、打击走私等各方面力量的综合作用,加强与外部的沟通协作,实现各部门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和有效监控,建立起与“大通关”相适应的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的海关大监管体系。

在监督保障方面,我国海关通过建立周全可行的监督保障制度来对海关权力进行监督,保障海关工作不骄不躁、高效廉洁。包括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的监督,监察机关的监督,审计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管理相对人的监督和其他社会舆论的监督,重点突出管理相对人和社会舆论对海关工作的监督。

(二)海关大监管体系的构建

1、构建科学高效的职能管理体系

首先,在纵向职能管理上,全国海关仍然沿用原来的集中统一管理的垂直领导体制从上到下实现高效管理。由海关总署直接管理直属海关,直属海关直接管理所管辖关区内的隶属海关,各海关开展工作只需要对上级海关和相关法律负责,减少多头领导所产生的管理成本浪费。三级海关的事权划分应更趋合理,严格按照各级海关事先被安排的基本任务来履行各项职责。

2、构建务实顺畅的通关监管体系

货物通关是海关大监管体系的监管重点。通关监管体系包括一系列通关监管模式,构建务实顺畅的通关监管体系就是要让这一系列的通关监管模式在货物实际进出口时 “通得快”“管得住”。

3、构建周全可行的监督保障体系

虽然震惊中外的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已过去10年有余,但它对国家干部队伍的腐蚀之深和对我国海关权力的公然挑衅的不法行为仍然让人记忆犹新,应时刻引以为戒。海关大监管体系需要构建周全可行的监督保障体系,让海关的工作时刻受到有效的监督。目前,对我国海关工作的监督包括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的监督,监察机关的监督,审计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海关管理相对人的监督和其他社会舆论的监督。

(三)我国构建海关大监管体系的作用分析

第一,有利于我国打造一支高效廉洁的现代化海关队伍。科学高效的职能管理体系和周全可行的监督保障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我国打造一支高效廉洁的现代化海关队伍。因为海关大监管体系的职能管理体系以集中统一管理的垂直领导体制实现海关内部复杂事务的层层管理,管理效率大大提高,同时海关总署署内重点职能机构相互间协调紧密,使横向配合到位有效。这样有利于把海关工作置于与海关亲密接触的管理相对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会进一步促进海关廉政建设,减少关员贪污腐败,促使各级海关竭尽全力提高工作效率,打造高效廉洁的现代化海关队伍。

第二,有利于我国提高通关速度便利进出口贸易。务实顺畅的通关监管体系有利于我国提高通关速度,便利进出口贸易。除了在制度上简化进出口通关手续以外,各海关通关大都借助大型集装箱检查设备、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通道自动核放系统、货检及旅检小型X光机、车载移动式车辆检查设备及智能告知管理系统等高科技“武器”,仅“通道自动核放系统”就将原来车辆通过海关通道需要2分钟,一下子缩短到了5秒钟。

第三,有利于我国海关功能从管制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我国海关是国家的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肩负着税收征管、打击走私、通关监管、加工贸易及保税监管、海关统计、海关稽查和口岸管理等七项职责。在全国人民的心目中,海关一直是守护国门的神圣、忠诚卫士,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钢铁长城。所有这些都在巩固海关那威严的管制者形象。然而,随着我国进出口规模的激增以及国际经济贸易竞争的加剧,服务型海关的构建已成为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科学高效的职能管理体系和周全可行的监督保障体系的构建,将进一步突出我国海关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更容易拉近作为管理者的海关与海关管理相对人之间的距离,减少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果,有利于我国海关功能从管制型向服务型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参见〈牟新生署长在2005年全国海关关长会议上的讲话一2005年1月13日》,海关总署办公厅编〈梅关内部情况通报》第1期。

2、参见哞新生署长在全国海关综合治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2005年4月28日》,海关总署办公厅编痛关内部情况通报》第16期。

3、参见禅新生署长在全国海关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2005年8月9日》,海关总署办公厅编痛关内部情况通报》第44期

4、李治.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的理论发展 武汉:湖北社会科学,2001

5、中国公共管理理论前沿[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丨

上一篇:三年级数学补差总结下一篇:职场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