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师生关系

2024-08-20

新型师生关系(共11篇)

1.新型师生关系 篇一

洛阳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班主任叙事研究

新型师生关系

高一(2)班苏其平

自古以来,就有“一生为师,终生为父”“师徒如父子”的古训,把老师的地位看得高高在上,而老师也就堂而皇之心安理得地安享着人们的尊重,尤其是学生的顶礼膜拜。然而,时代在发展,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作为教师,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工作对象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现在已进入二十一世纪,独生子女已茁壮成长起来,家庭的溺爱,社会的包容,媒体的引导,使他们成为一批注重自我,张扬个性的群体,也不乏娇生惯养自私狭隘的一面。他们柔弱,敏感,易受伤害。他们是温室里的花草,没有经受过风吹雨打,别说百炼成钢,连坚强的躯体都没有。面对如此学生,你还是急风暴雨直言呵斥,他能受的了么?作为一名现代老师,我们要做的就是放下架子,以平等心待学生。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就提出了和谐教育的一些想法。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

其实,现在的学生很不易,时代的要求,将来生存的压力,家长的期望,老师的要求,已经剥夺了很多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诸如爱好,个性,玩耍等等,他们柔嫩的双肩撑起很多本不该属于他们的重担。他们焦躁,苦闷,心力交瘁,少年老成看破红尘,甚至离家出走,有的还走上轻生的极端„„当然,这并不都是老师的错。但老师如果以自己的爱心滋润学生的心田,主动的充当他们的发泄对象,倾吐对象,充当压力与摩擦的润滑油,教育的效果是不是会大大的改观?所以,老师要爱学生。

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我就曾遇到过这样一个“特殊”的学生:一个厌学、暴躁、又聪明的孩子;一个慈爱、称职、而伟大的母亲;一个冷静、爱生、又敬业的老师;成功地抓住了一次教育契机让厌学的孩子爱学、乐学,让慈爱的妈妈看到了希望,让爱学生如自己孩子一样的老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也让我们看到了两代人共同成长!

2.新型师生关系 篇二

校园暴力事件的频频发生提醒我们, 新型的师生关系亟待确立。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尊重是给予他人最好的礼物, 与受尊重一样, 尊重学生是教师的需要, 也是一种责任。

“教不严, 师之惰”“严师出高徒”的古训, 在今天依然有其影响力。在当前教育现况下, “棍棒教育”仍然被一些学校奉为治学法则, 个别教师更是养成了随意“教训”学生的习惯。或许这一切都源于“老师教训学生是为学生好”的初衷, 但问题是, 对于老师的这种“好意”, 越来越多的学生并不领情。在本校就发生了教师打学生, 导致学生鼓膜破裂的教学事故, 教师受到了纪律处罚, 经济上也遭受损失。

当今的孩子从小在宠爱和呵护中长大, 他们渴望自由和平等, 渴望受到尊重。遗憾的是, 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很多成人并不太在意孩子的这种基本要求, 往往并不把孩子当成一个具有独立人格与尊严的人来对待, 更多地以长者的身份居高临下发号施令, 并要求孩子绝对服从, 没有商量的余地, 这样的心态发展到极致就是“棍棒教育”。老师对待孩子的方式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他们学着以同样的方式解决与同学之间的矛盾冲突, 包括以同样的方式“回敬”老师。学生打老师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二、关爱学生, 搭建沟通师生关系的桥梁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每一个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不仅可以温暖学生的心, 还可以打开学生心灵之锁。

批评的效果远不如和学生心灵沟通的效果好。老师应从关爱的心理出发,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用教师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化他们, 要让学生真正地从心底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呵护, 他们就会“听其言, 信其道”, 使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时代的需要, 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一方面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 使学生的学习由单纯的认知需求上升为情感需求, 教师的工作也由职业需求上升为职责需求。

做教师是一门艺术, 因为它需要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底, 更重要的是还要有协调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 以心灵沟通为纽带, 以平等交流为途径, 以“一切为学生的发展”为宗旨, 营造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

三、相互理解是消除师生之间矛盾的“良药”

所谓相互理解, 是指师生双方消除彼此之间的误解, 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 达到相互体谅、彼此信赖。怎样才能做到相互理解呢?师生双方需要换位思考来达成理解。让学生知道老师工作的辛苦, 老师心里在想什么, 老师也是社会的一份子, 也要穿衣吃饭, 养家糊口, 有妻儿老小, 有喜怒哀乐。老师的压力也很大, 工作上有升学率和职称评定等方面的竞争压力;生活上有买不起住房等方面的压力;家庭方面有养老和子女升学就业的压力。通过换位思考, 教师可以淡化权威, 与学生平等地沟通了解, 让学生感悟到教师工作的辛苦和良苦用心。老师也要试着“走进”学生内心世界, 倾听他们的“心语”。

对于学生来说, 学生要理解教师是自己的学习助手, 不管表扬还是批评都是为了自己的学习和成长的需要, 都要虚心接受, 做到“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要知道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 由于知识与阅历的局限, 常常有“失明”“失聪”等问题, 需要教师的及时提醒。

对于教师来说, 教师要不断学习和研究教育教学规律, 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妥善解决突发矛盾, 避免用简单粗暴的方式, 有时为了自己的“面子”, 而让学生丢尽了“面子”。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误, 同时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

四、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是解决问题的“偏方”

怎样才能教育出“听话”的学生呢?虽然我们常常说是为学生着想的, 可是学生往往并不这么认为。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同时还是一个班级的领头人。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会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 作为班主任, 面对新的形势, 我们必须学会做细致的思想工作, 学会在思想上与学生进行深层次沟通, 学会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教育应该承认人的诸多差异, 并根据不同的学情对学生实施因材施教, 让后进生和全体同学共同发展, 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新型师生关系 篇三

[关键词]相互信赖;民主;平等;服务

师生关系是学校关系的基础与核心。一定意义上讲,师生关系决定了学校的教学关系和教育质量的高低。因此,建立、健全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当前教育界一项重要的任务。我们认为现代师生关系应该包括下列四种关系。

一、师生关系是一种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

教学过程是一种多边合作过程,只有教与学“合作”默契,才可能有高的教学效率。教、学合作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教师主动与学生建立一种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相互信任是师生建立朋友关系的前提。其实,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信任。这种信任,既包括社会、家长和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也包括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学生信任教师是有条件的,其一,教师要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所谓奉献精神就是对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所谓敬业精神,即精益求精的精神。只有有了这两种精神,教师才有可能成为教学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优秀教师,才能成为学生信赖的良师。其二,教师心灵的窗户要始终向学生敞开着。如果教师的心灵对学生是一个未知的世界,学生就不可能主动靠近教师,更不可能与教师交朋友。教师应该经常同学生一块开诚布公地探讨对社会、对人生、对班级工作和教学工作的看法与认识。只有学生信任了教师,才会接近教师,才会和教师说真话,说心里话,才能和教师交成知心朋友。大量实践表明,成为朋友的师生之间,彼此都充满了信心。這种双向的期待和影响大大缩短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一方面增强了教师教好学的信心,另一方面使学生更加自信,自觉地完成作业。早在很久以前,我国古代的学者就发现了这个问题。既然师生成为朋友了,那么师生间就要相互关心、相互照顾。教师要主动关心照顾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学习进步,还要关心学生的身体与生活;不仅要关心那些聪明伶俐的孩子,更要注意关心爱护那些学业上、生理上或心理上有缺陷的学生。爱是人的一种基本心理需要。在师生关系中,爱既是师生朋友关系发展的高级阶段,又是一种教育过程。教师不要吝啬自己对学生的爱,因为来自老师的爱是其他任何方面的爱所不能替代的。同时,老师也不要随意拒绝或冷漠来自学生的爱。

二、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

同教师一样,学生也有着人所具备的一切尊严和品格。教师在要求学生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劳动的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这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人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把学生视为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社会意义上的人,而不能只把学生视为未来的驯服的工具、恭敬顺从的奴仆或“后备的机器”。长期以来,由于受以“礼”、“仁”为核心的封建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中小学中的师生关系大多属于比较典型的主仆型关系,唯师独尊,唯师独从,而学生最基本的人格却得不到尊重。当前,不尊重学生人格的现象相当普遍,在经济、文化、教育欠发达地区更为突出。主要表现为:体罚,包括罚站、罚跑、罚干、打骂、讽刺和挖苦。对学习上、生理上有缺陷,或服饰贫酸的学生漠不关心,甚至予以冷落,其实质也是对学生人格尊严的忽视与权力的侵犯。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基础,离开了这一点,现代师生关系也就无从谈起。教师是师生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关键,因而自然在建立民主、平等新型师生关系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为此,教师要做好下列工作:第一,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第二,要建立、健全现代教育教学观念,特别是建立正确的学生观。关于学生观,要明确下列观点:1.学生渴望独立与自主;2.学生主动发展的心愿是强烈的;3.承认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大小之分,智力正常的学生都能够完成正常学业;4.学生具备自我教育与主动发展的能力;5.学生的个性倾向、心理特征及其特长各有所别;6.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容器,更不是消极的听众。第三,处理好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的辩证关系。严格要求是尊重的表现,尊重又是严格要求的前提。正如马卡连科所说,教师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第四,教风民主、平易近人。教师就要抑制自我中心意识,并主动接近学生。在教学工作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敢于和老师辩论;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当意见有分歧时,应尽可能同学生商量解决,甚至可以表决的方式解决,切忌指责、埋怨或强行命令。

三、师生关系是一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从观念上讲,教育是为政治服务的。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教育为封建专制特权政治服务,因而对学生培养的目标是驯服的工具和恭顺的奴仆。在资本主义时期劳动力属于机器的一部分,学生则被视为“后备的机器”。无论是驯服的工具,还是“后备的机器”,学生作为待用的工具的性质并没得到改变。在社会主义社会,作为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在教育中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因而在教育中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对象。另一方面,作为“发展中的人”,他又是学习的主体,因而被视为教师服务的对象。从一个角度看,教师的教学行为决定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从另一个角度看,学生的学习效果是衡量和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标准。为了树立良好的形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每一个教师都希望自己具有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必须针对“学”。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只有把学生视为服务对象,并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才能有高效率的教学效果,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是对这一问题的精辟阐述。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也是社会主义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的又一项基本要求。

4.新课程倡导新型师生关系 篇四

 青海省互助县加定镇中心学校

史锋成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

在旧的传统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发生了质变:一方面教师以教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课堂的主宰者。形成了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的教学关系式。同时在生活中教师至高无上,学生无法接近也不敢与教师大胆交流;另一方面教学过程中往往以教为基础,学生可以是一台复制机器,复制教师的教学内容,形成了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先教后学,教了再学,不教不学。最终导致学生厌学、恐惧、紧张、抑郁。从而有的学生就不喜欢自己的老师以及他(她)所任教的课程,最终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同时这样的师生关系决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学生。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决不能忽视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那么,新课程究竟倡导什么样的师生关系呢?

几经培训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亲身体验,笔者有如下体会:

一、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晶。

“亲其师,信其道”,作为教师应努力成为学生喜爱的老师,教师必须把自己的爱心、真情交付给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搭建与学生情感交流的心理平台。使学生和教师能够在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心态下,建立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俄罗斯大作家托尔斯泰对热爱学生的道理说的十分透彻。他说:“如果教师有了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他就会成为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像父母那样热爱学生,他就会比一个读遍所有的书籍,但既不热爱事业,也不热爱学生的老师好。要是他既热爱事业又热爱学生,他就是一个十全十美的教师。”教师要把对事业的爱与学生的爱融为一体,相信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而且每个学生都有一种被爱和被承认的心理需要,教师决不能吝啬自己的爱和赞美之辞,哪怕是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手势都是缩短与学生之间距离的方式方法。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爱的教育》一书中主人公安利柯老师,是一位表情非常严肃、额上皱纹清晰的男老师。在他看似粗狂的外表下却有一颗母爱般细致的爱心。那天他发现有一个学生的脸上长痘时,便停止默写,用手捧起孩子的脸仔细察看,询问他是否不舒服,还用手摸摸他的额头,看是否发烧。当他发现有个学生朝自己扮鬼脸时,并没有责骂他,而是抚摸着他的头说:“以后别这样了。”最让人感动的是他的一番话:“你们是我唯一的爱,你们就是我的孩子,我爱你们,也需要你们爱我。我不想处罚任何人。请你们向我证明,你们都是真诚善良的孩子„„”实在叫人佩服之极。

师爱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真诚地爱学生,可赢得学生的尊重与接纳,从而促使他们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导和知识的传授。长此以往,使得师生关系健康发展,促进了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新型师生关系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我理解可具体地阐述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要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就意味着尊重学生的人格、自尊心。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儿童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耻的意义,尊重与羞耻对于人的心理便是一种最有力的刺激”。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职业素养的中心内容,是热爱、忠诚教育事业的具 体表现。它也是一切思想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是巨大的教育力量和重 要的教育手段,高尚纯洁热爱和尊重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一条通道;是开启学生心智和教师教学灵感的钥匙;是用以点燃照亮学生心灵的火焰。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尊重学生的人 格,信任学生,关心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创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之中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宽容、友善、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这样的师生关系对教学而言,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对话、参与。对学生而言,它是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一起分享理解,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三、它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是真、善、美的统一体。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是平等。我们说的师生平等,主要指的是师生在尊严上不分贵贱,人格上彼此尊重,思想上互相交流。教师要热爱和信任学 生,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到以诚相待、推心置腹,以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任。作为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把自己热情、真诚、宽容、理解、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 充分发挥出来,积极营造温馨的心理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教育环境中得到全面发展。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进行情感教育,通过情景活动的方式传递爱的教育,是学生感同身受。教育如果没有爱,就不称其为教育,教师如果没有爱,实在不能算是一位称职的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更需要教师以健康向上的心态,以师爱博大的心胸履行教师应尽的教育职责。

5.浅谈新型的师生关系 篇五

浅谈新型的师生关系

当前,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在中国大地上开展起来,怎样才能把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落实到实处,师生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需要

新课标的颁布、实验教科书的试运行,向我们昭示着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已日渐深入,同时,社会的迅猛发展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是教师知识传授的对象。课堂上,老师站在讲台上严肃认真地讲解,学生规规矩矩地坐在座位专心听讲。老师讲的知识点,学生掌握了,就达到教学目的了。这样的教学活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师对学生最为关注的是他的`学习成绩,学生对老师则敬而远之,甚至关系紧张,很难向老师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我们知道,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核心就是创新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而这种师生关系严重地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今天的教师再也不能用传统的“教”教材的方法来面对信息来源广、智力发展快的儿童了。

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一个能影响他人、指导学生领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不再只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应是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与学生一起交流的合作者;不再只是知道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理念并付诸实践的研究者。即,不只是教会学生学什么、做什么,而应教会学生怎么学、怎么做,教会学生发展他自己的精神世界,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这样,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民主、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就成为我们的必需,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学生也只有在这种平和、融洽的氛围中,视老师为伙伴、为知心朋友,才能充分发表自己的心声,展示自己的个性,教师也才能准确地把握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点拨、指导,促使其不断健康发展。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每个教师必修的课题

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精深的学问、友好的态度、高尚的人格、浓厚的教学兴趣、适当的情绪表现以及合理的言行,皆将成为学生所观察、所注意、所模仿的对象。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人格、教师的素养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主动地调节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得教学既民主、轻松,又生动、严谨。

1、树立新理念,确立新角色。

任何改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实施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师必须具有全新的理念、良好的素质和改革的精神。我们必须不断地“加油”、“充电”,提高自身理论知识和教学艺术,使新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思想渗入我们的教学中。许多学校实验了“研究性学习”、“小主人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主体性学习”等多种重在培养学生素质的、新的教学形式。在这些新的教学形式中,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饶有兴致地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他们的观赏、调查、讲述、写作…

[1] [2] [3]

6.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之我见 篇六

沁阳市外国语中学孔小利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责任,“怎样才能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一直是大家致力研究的课题。俗话说:情通则理通。只有关系和谐,才能彼此理解,处事顺畅。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才能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亲其师则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新课程的实施和教学实验改革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任务就是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

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呢?下面是我的几点感悟。首先,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良好形象。教师要拥有厚实的专业知识,精心施教,赢得学生认可;教师要有健康的情绪,能自我控制好情绪,并以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和激发学生;教师要拥有新时代特质,与时俱进,积极进取。现代科技的产物如智能手机、游戏、QQ通信、微信、等不能一概拒绝,不让学生接触,要正确引导。我想这样的老师学生没有理由讨厌。

其次,用心爱学生。美国心理学家皮尔逊说:“ 为了得到教师的爱,学生可以去做任何教师喜欢的事,甚至学习他最不感兴趣科目。”足可见“爱”的力量。人们还说,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既然师爱如此重要,那我们就来爱学生吧。

再者,关注和尊重每个学生。无论在课堂上,还是生活里,让每个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比如,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学生会感觉到老师的关注和肯定。允许学生说不,知道学生的真实想法,对症下药。

最后,研究学生,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最大限度的去观察、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心理变化等情况,因材施教。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习是为自己学的,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学习也好,个人或集体卫生也好,班级管理也好,这些都是学生自己的事,好与坏都由学生行为来决定的,教师只能起到辅助作用。我采用多个班长轮流制,班级里的事,由几个班长和大家商量决定。学科的问题由课代表结合学生、任课老师来解决。学生都动起来了,教师自然就“轻松自如”,结果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更加感受到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重要。这是一种师生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平等和谐的朋友关系。这是需要老师精心呵护的!

7.新型师生关系构建探讨 篇七

关键词:课改,新型师生关系,构建

一、师生关系基本涵义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一种人际关系, 由多层面的关系构成, 主要有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心理关系、个人关系、道德关系。 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与学的任务而产生的关系, 是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心理关系是联结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情感氛围以及体验当中, 实现人格、精神以及情感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个人关系, 有益于教学任务的良好运行和完结, 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是其他关系所不能代替的, 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个人关系中, 不但学生可了解到教师对他们的细微、具体的要求, 教师也可得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较为真实客观的反馈信息。 此外,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的个人关系, 还能够避免沟通信息的冗余, 简化流程, 真正做到面对面的双向交流;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道德关系, 是教师和学生两方都靠责任感、 义务感来维持、巩固和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的一种关系, 其与社会上道德关系最大的差异处在于这种关系是因为教育而存在, 那么这种关系最大的功能当然仍然是教育的功能。

二、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的重要性

通常,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有放任、专制以及民主型三类情况。 教师如果采取放任型教学, 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 虽然从表面给了学生足够的自由, 让学生学自己所乐意的东西, 但是教师不引导、控制, 一切由学生自己操作, 对于还未有一定世界观、价值观的中学生来说, 更多的是无所适从, 效果反而会更差。 而专制型却恰恰相反, 通常伴随着的心态和行为特征是服从或反抗以及疏远等, 专制型教师通常会担负学生的全部事宜, 把学生的学习安排、活动计划等全部包办, 不能因材施教, 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 学生没有任何自由, 往往要么听从教师的命令, 要么私下抵抗教师, 或者敬而远之。 平等、开放、互助式民主型师生关系模式的特征表现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集体的作用, 又不扼杀个人的贡献, 通常与学生能够一起计划、讨论, 给水平不同的学生设立不同的目标。 然而, 几千年的“师徒父子”“严师高徒”以及“天地君亲师”等传统思想与当今的应试教育相碰撞下,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日益严峻, 对立抑或更甚的报道已屡见不鲜。 因此, 新型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生关系是在目前的新课改大力推行之际尤为重要。

三、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一) 教学内容组织中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以物理教学为例, 其纷繁复杂的内容在客观上决定了物理的课本中的内容无法满足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需要, 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以及局限性。 另外, 实践性强是物理教学的最大特点之一, 因此,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时物理教学的一大原则。在今天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 教师要做到随时收集和补充新的资源信息, 而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的资源以及信息渠道毕竟是有限的, 那么教师和学生一起来共同搜集为物理课服务的资源信息, 无疑是最有效的。而且, 这个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分工因其作用的不同应该也是不同的。教师要在搜集新资料新信息当中发挥其主导作用, 一些与物理教学内容有密切联系但是学生又不能容易理解的资料, 教师当为主力。另外, 教师还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和学生互相讨论各自的收获, 互通有无。

(二) 教学方式创新中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教学方式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的具体体现, 同时还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有效建立和良好发展。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往往将自己置于核心, 只灌输给学生现成的知识, 学生也往往只围着教师转, 而教师也只围着教材转, 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打开那层情感隔阂, 效果也就往往不理想, 这样不但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也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那么, 在新型的教学方式当中, 我们所注重的关键是, 营造较为宽松的课堂氛围, 教师不再围着教材转, 而要围着学生转, 为学生服务。在教师的指引下, 学生要能钻进书本, 也要能跳出书本。 学生要在掌握了扎实的知识上, 拓展视野, 升华思想, 从而具有良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关系, 教师和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各自的任务。 在当今信息化极其发达的环境中, 网络环境中通常有着极其丰富的有用信息, 而教材上的知识点和面往往远远不够, 因此教师在实践中可选用“自主式”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 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在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首先, 教师要把握课题的选择方向。 其次, 规范课题方案的设计, 制定具体研究计划, 且教师要做到让学生能够积极地主动地对所选择的课题的结果进行猜想预测。 此外, 教师还要负责推进课题研究的进展。教师通常可作为咨询者参与其中, 在不明了之处应该及时提供知识和方法的建议或咨询, 而且还可作为监督者之一, 来督促各研究小组或者个体能够严格地将研究计划进行落实, 让研究工作良好地进行。

8.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篇八

新课程改革已经好多年了,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在学校教育中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师生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要素,新课程倡导建立一种平等合作、对话理解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教师,应该怎样做呢?

一、尊重学生人格,以教育民主思想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尊重是民主平等的一种标志。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与师生的交流交往中,需要得到应有的尊重,没有尊重也就谈不上教育。尊重学生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原则。这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师和学生虽然在教育中的职责和任务不同,但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二是学生虽然在个性特点、学习成绩、品行修养等诸多方面有所不同,但在教师眼里地位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意味着教师不能以权威自居,不能搞一言堂,应与学生一起探求真理、共同进步;这也要求老师应该放下架子,眼睛向下,以豁达心胸,真诚态度,炽热情感对待学生;要求教师不再人为地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而是一视同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家庭背景、经济状况、文化层次等的不同及学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而有另眼相待。

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要积极营造民主的教育教学氛围。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教育理念,改变居高临下的传统教育习惯,真心实意的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蹲下来和学生说话,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给学生创建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把四十五分钟课堂,由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乐堂”,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自由讨论,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只有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民主权利,对学生既讲民主、又讲集中;既严格要求,又热心指导;既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主体性及创新精神,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进,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在相互尊重的平台上,教师与学生才可以平等对话、交流,激励学生挖掘自身的潜力,引导学生走上以人为本,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任何情况下,教师都不能伤害到每一位学生的自尊心,因为这是学生知识生成的前提条件和个性发展的基本动力。

二、实现教师角色转变,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1.全面了解学生。当今社会日益开放,日新月异,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由于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社会背景不同,决定了有着不一样的甚至是与教师截然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独特个性。对此,教师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他们的言行,以成人的标准好恶去评判他们的对与错。很多问题不是简单地用对错就可以加以评判的,教师与学生有不同的甚至是大相径庭的看法,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教师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原则及是非标准用说教的、强行的、简单的方法要求学生接受。教师应承认差异,善于与学生沟通,尊重他们,理解他们,信任他们,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种相互尊重的良好师生关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相适应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他们影响一生的教育,并且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多一些宽容。宽容也是一种教育方式,不能只有批评。宽容的教育效果有时比批评更好。在学校里,许多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运用批评甚至惩罚的时候多,而宽容学生的时候少。对学生的一些过失错误,我们不应该大加批判,甚至严厉体罚。不要因为学生一时疏忽到学校没带书,或上课迟到等现象,就动怒发脾气,大动干戈。学生大都是孩子,粗心大意或者一时糊涂做错事也是常有的事,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对待学生的过失,一味的简单的采取批评、惩罚的手段,往往不会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在学生有过失的时候,也常常是教育最有效果的时候,教师宽容了学生的过失,甚至自责自己教育的不够才导致学生犯错,甚至为学生的过失保密,免其自尊心受损,可能会使学生刻骨铭心。否则过分的批评或处罚,会损伤他们的自尊心,从而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和人格的健康发展,甚者导致学生做出一些令人震惊的极端伤害事件,让人心痛和悲伤,追悔莫及。

3.真心关爱。要得到学生的尊敬、信任和爱戴,使自己具有强大的教育感召力,教师仅有责任心、事业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努力探寻多种方法,掌握一定的教育技巧,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去赢得学生的心。这就需要教师用感情去教育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

教师的感情不仅影响着自己,更影响着学生的感知、思维、想象等认识活动和学习动机、兴趣、态度等。要求教师把学生视为朋友、亲人,以诚相待、以情相待、以友相待,为他们着想、替他们办实事。成绩不好的学生也有其可爱之处,教师不能以学习成绩这一单一的评价体系去看待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消除对学生的偏见,只有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师爱,才能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9.浅论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篇九

一、摘要

二、关键词

三、新型的师生关系的感念

四、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

(一)共存

(二)共生

(三)共长

(四)共创

(五)共乐

五、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打破传统“师尊生卑”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四)热爱学生,对学生无私无隐并在生活上给学生母亲般的温暖

(五)提高自身修养

1、提高思想和学识水平。

2、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

(六)在活动中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七)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的一些小策略

1、换位思考

2、兴趣融合

3、灵活运用批评

4、恰当赞赏

5、及时反馈

六、小结

七、参考文献 浅论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摘要: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如果把教育从广义上来,就意味着中国同样有着五千多年的教育历史。然而,悠久的教育历史在带给我们丰富经验的同时也禁锢这我们的思想、教育观念。在这个民主社会,传统的“师尊生卑”已不能适应当代教育发展和新课程标准。我们应该把师生关系进步到“人与人的关系’上来,建立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新型关系。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培养具有积极进取精神和主体人的新型人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重视师生关系的质量。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不但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同时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关键词:新型 发展 师生关系

什么是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和谐相融、教学相长、共创共乐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为顺利而有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供了先决条件,是顺利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它必将会把基础教育的改革带入一个春天。

新型的师生关系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共存

教师和学生是构成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教学活动是由师生共同构成的双边性活动过程,两者缺一不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完成自己的教授任务,必须有学生的配合。同样,学生要完成学习任务需要有教师的引导,否则教师就成了无观众的演员,而学生则成了没有引导的自学活动。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是把师生双方看成是一个有机的共存整体,他们在同一个目标引导下凭借教育教学媒体,共同按教育教学规律进行运行,有效地完成其任务。

(二)共生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着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自身经验与知识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提高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然而”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学生存在这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年龄特征,教师应该遵循这一规律进行教学。

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寻找学生生长点的同时也应该刻意寻找自身进步的生长点以增长知识,提高综合素质,适应形式发展的要求,满足课改需要,然后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师生共生才能使其教育教学充满生机,始终处于一种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才能萌生出更多优秀的教师和学生。

(三)共长

孔子的教学相长原则向我们诠释了师生关系的深刻内涵。“学然后知不足”使学生经过反思、内省懂得了知识的浩翰,明确了人生是一个不断将社会经验、人类文化遗产内化的过程,个体是由不成熟到成熟、知之少到知之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成长过程。“教然后知困”使教师明白了“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常流水”的道理,教师会暗下决心汲取更广泛的知识养份,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做到教学的举一反三,旁征博引,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共创

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和课改的需要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能够因循守旧,教师要变单纯的知识传授过程为教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教师要重组教材,构建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新体系,要寻找和运用新且有效的教学方法,针对性强而有实效的育人方法。这就离不开教师的创造力,教师的创新能力越强,驾驭教材与课堂的效果也就越好,其教育教学的效果也就越佳,具备创新能力是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的品质,而且教师还要把自己的创新意识投射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重组已学知识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不是单一的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进行学习。这样教师与学生就达成了“共创”的教、学活动。

(五)共乐

教学活动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师生完成各自相应任务都要付出辛勤的劳动。这就要求教师处理好学习兴趣和教学兴趣,寻找教与学的快乐并从中体会乐趣。

新型师生关系中师生共乐,就是指师生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相互尊重共同快乐成长;在教学时相互合作,愉快互动,使学生在快乐中接受知识、提高学业成绩,教师则愉悦地完成相应的任务,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对师生关系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

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打破传统“师尊生卑”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现代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往往会把自己放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不愿“屈身”与学生平等交流。这种固步自封的行为不但不能适应课改要求,更严重阻碍了新型师生关系的发展。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这就决定了新型的课堂师生关系。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应改掉一味灌输的落后方法,通过自己的巧妙设计,让自己成为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和引导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学习特点进行教学。爱护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学习、自由表达,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去精神,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意识。

(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倾向和气质进行教学。当然,在班级授课的情况下不要求“一对一”教学,但应该统筹兼顾。例如:一个班有三十名学生,而这三十名学生中有“胆汁质、多血脂和抑郁质”三种气质类型,教师就要选择一个合理的教学方式,兼顾三种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到自己没有被忽略,从而对教师产生好感,使师生关系得到稳固。(四)热爱学生,对学生无私无隐并在生活上给学生母亲般的温暖

孔子把“仁者爱人”的精神同样的倾注在学生身上,对学生怀着深厚的感情。他曾说:“爱之能劳乎,忠焉能勿悔乎。”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过程中,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只有热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敬,使师生感情亲密无间。其实,师生关系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是否有至深的感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工作的不仅仅是创收知识与技能还意义在于唤醒每一颗善良的童心。班级中集体生活中学生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这时,老师一句关切的话语或是一个真心的微笑都会温暖学生的心,使他们感受到人间的真情。尤其是作为小学教师,多关心孩子更能打动他们那幼小的心灵,唤醒他们善良的天性。

(五)提高自身修养

学生知识在不断增长,追求的目标也不断地提高。为师者如果不能始终让学生折服,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也会逐渐减少。教师应不断地勤奋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形成勇于进取、严谨治学的优良作风。

1、提高思想和学识水平。

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知识修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教师要坚持经常学习,不断吸取新知识充实自己,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的品德、学识能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有了这个吸引力,学生才乐意从感情上接纳老师。

2、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

学生的思想认识在不断提高,对老师的一举一动都洞悉得清楚,老师的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人格魅力会使学生折服,教师应做到举止得体、儒雅可亲、刚正不阿、一身正气。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以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必不可少的一环。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方能从精神上吸引学生,从而架起通向学生心灵的桥梁。

(六)在活动中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会带领学生参加一些活动,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与学生多交流。在活动中,教师既要做活动的领导者,又要做活动的参与者,让学生感到老师既可敬,又可亲。活动搞得越好,它的吸引力就越大,班级凝聚力就越强,它能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加深理解,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就是他们的朋友。

(七)当然,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有时教师也要适当的运用一些小策略,以达到深入交往的目的。以下是我认为比较使用的几个:

1、换位思考

教师应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理解学生的情感、兴趣,理解学生的不成熟的态度和言行,多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

2、兴趣融合

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的兴趣爱好,形成与学生兴趣的融合点。

3、灵活运用批评

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是要求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视而不见,而是要采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批评方式。学生犯了错要批评,可在批评之后应该给予安抚,这种批评不仅学生易于接受还能不伤害师生关系。

4、恰当赞赏

对学生的进步和优秀表现加以赞赏,但在赞赏的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过度和不及,使学生产生骄傲感和沮丧感。

5、及时反馈

通过信息反馈,让学生对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这样不仅利于教师教学工作改进,还利于建立教师的亲和力和加深师生感情。当然,反馈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面对面交谈,可以是课后提意见和建议,也可以是匿名信的方式来获取信息。

总之,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应该从教师自身做起,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是突破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因素,建立学生评语机制是关键,坚持理解和尊重的原则是保障。教师有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学生才会热爱教师;师生之间关系协调,两者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进入教育教学的最佳境界。

*参考文献*

1、王炳照,郭齐家,刘德华,施克灿等.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3、王振宏,李彩娜.教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7

4、陶仁,沈雪松,周文斌,钟琦.教育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4

5、胡永萍.学校心里健康教育.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8

6、郭亨杰.童年期发展心理学.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6

10.新型师生关系 篇十

为什么新课程标准如此关注教学氛围呢?因为本次课程改革的宗旨就是为。了人的发展。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宽松、民主、和谐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氛围,这也是学生成长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为此我们应该努力做到:

一、营造和谐氛围,沟通师生情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会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才会敏捷;而在压抑的时候,神经细胞就处于昏眠状态,思维就会受到抑制。由此可见,我们的学生只有在轻松的环境下,才能加快思维进程,所学知识才能加以巩固并快速转化为能力。华裔教育博士黄进愈进一步指出:“能力要创新,需要鼓励,需要生长的环境。”因而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使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重点条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以不同的标准来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允许不的同意见存在,让学生不带任何压力地去主动参与学习;为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提供广阔而自由的空间,营造有利于积极发展的良好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种宽松而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才会兴盎然,思维活跃、趣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他们才能感受到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自我表现的愉悦和获取成功的享受,于此同时,学生的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也都处于最佳状态,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11.“辱师”事件拷问新型师生关系 篇十一

据报道,这是北京某艺术职业学校学生上课时的一个镜头及事后那位上课教师的反映。

看完这段录象,我被一个问题深深地缠绕着:我们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的师生关系到底处于怎样的一种状况?

“辱师”事件,的确在拷问着我们的师生关系。

曾几何时,中国学校的师生关系,处在一种被彻底否定,被人厌弃的状态。对传统的那种以教师支配学生为主要倾向的师生关系给予激烈的抨击,有人甚至把教育中的诸多弊端,都统统归结为是传统师生关系惹的祸。于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就在这种氛围中诞生了。这就是以民主、平等为主要特征的师生平等的关系。可以说,这一新型师生关系的倡导,对于改变那种传统的一边倒的师生关系,的确是有着颠覆性意义的。它让每一位接受教育的孩子都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都感到自己真正成了堂堂正正的受教育者。这是首先应该给予肯定的。

在当前,师生关系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理论上,这个问题并没有什么疑义。但实践与理论,并不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并不是理论上一提倡,真正的以民主、平等为核心的师生关系就立即到来,现实与我们的理想,还是有很大距离的。

目前,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人们所一致认同的。这也是现代教育中,师生关系的第一要义。但在“辱师”事件中,学生与教师,实际上就是处在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中。这种不平等的制造者,并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是学生处在支配的一方,教师则相反,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学生嘻嘻哈哈,辱骂老师,走上讲台,摘下老师的帽子,甚至拨弄老师的脸。这是对老师、对人的极大的不尊重!学生处于强势地位,相对而言,老师则是绝对的弱者,就连最起码的尊重都没有得到。尤其是在无缘无故的情况下,老师竟然遭到学生的辱骂,这更说明问题的严重性。这种师生关系也够民主的,却是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是建立在老师受屈辱的情形下。

民主与平等的师生关系,还应该建立在最基本的人伦关系之上。在咱们中国,最基本的人伦关系中,尊敬师长是重要内涵之一。那位老师,年龄已经70多,仅从这一点来看,他至少可以说是那些“犯上”者的爷爷一辈的人,是他们的绝对长辈,又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教导者,引路人。难道是他们辱骂的对象?是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侮辱的吗?可以说,那一群人,连起码的人伦都不懂,连起码的尊重长辈都不会。这是当前师生关系中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其实,不仅仅是那么几位,在很多情况下,比如给老师取绰号,就包含着一些不尊重的因素在内。只是我们长期以来,都统统把这些归因于应试教育,仿佛一切都是应试教育惹的祸。真正的原因恐怕不是那么简单的。因为这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事,还与整个社会大环境有关。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是咱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尊老爱幼也是我们的教育所一贯倡导的,为什么直到今天,居然还会出现这种匪夷所思的事件?这不很值得我们反省吗?从孩子刚刚懂事的时候起,我们就一直在教育他们要尊敬老人;进了学校大门之后,我们也没有放松这个方面的教育。为什么我们自己教育出来的学生,却反而不尊重我们呢?这也是很值得我们每一个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反思的。试想:一种不遵循最基本的人伦关系的现代师生关系,还是正常的吗?教师还能够完成既教书又育人的重任吗?学生还可能健康成长吗?

情感的因素,也是现代师生关系中的应有之义。理所当然,这里的情感应该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是有利于师生共同成长的情感。在“辱师”事件中,学生对老师不能说没有情感,他们应该是有的。但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是一种极不健康的情感。这种情感中,包含着一种厌恶,一种仇恨。一位长者在他们面前,他们不仅破口大骂,还要“弄死他”。如果不是有着深仇大恨,一般情况下,可能吗?能用“闹着玩”来解释吗?据媒体消息,那位戴耳钉的男生,已经是17岁的人了,不再是3岁小孩。他应该懂得“闹着玩”与侮辱老师不是一回事吧!

如何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的确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以前,我们总是把师生关系不和谐的责任,统统都归结到教师一方,仿佛师生关系的不和谐,责任全在教师。从这次“辱师”事件来看,事情决不是那么简单。

其实,为什么以前的教师总是采取以“压”为主的办法处理师生关系?这不是也很值得我们反省吗?需要指出的是,我并没有为传统的以老师“压”学生为主的师生关系唱赞歌,只是想重新提出这一问题,让我们再反思,以便在建立现代师生关系上,多一条可资借鉴的思路。

让人难以理解的是,那位教师,为什么在事情发展的整个过程中,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进行制止。因为制止事件的不正常发展,可以说,是教师的责任。你不制止,就说明你没有尽到责任,借用一句法律上的说法,就叫做“不作为”!那也是不称职的表现。教师,你的职责就是教育人,引导人。在整个事件当中,那位教师在自己被人侮辱的情况下,却仍然在慢条斯理地讲他的课,事情仿佛根本就与他无关。自始至终,就说了一句:“你骂我?你上不上课?咱们一再讲,你们不要影响别人。”看了,让人泄气。很有可能因为老师年龄大了,以“忍”为上;或者性格比较懦弱,比较温和,怕惹事吧。但不管怎么说,你没有制止,也没有教育、引导,就是失职的表现。这也是造成那种不正常师生关系的又一原因,值得我们警觉。

上一篇:千佛山的风景小学生作文下一篇:党组织争做四优争创四强共产党员活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