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节气特点及含义

2024-07-17

芒种节气特点及含义(精选5篇)

1.芒种节气特点及含义 篇一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芒种的三候含义

一侯:螳螂生

螳螂于上一年深秋产卵,到芒种时节,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

螳螂,草虫也,饮风食露,感一阴之气而生,能捕蝉而食,故又名杀虫;曰天马,言其飞捷如马也;曰斧虫,以前二足如斧也,尚名不一,各随其地而称之。深秋生子于林木闲,一壳百子,至此时则破壳而出,药中桑螵蛸是也

二侯:鵙始鸣

鵙[jú]是指伯劳鸟,是一种小型猛禽。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

鵙,百劳也,《本草》作博劳;朱子《孟》注曰:博劳,恶声之鸟,盖枭类也。曹子建《恶鸟论》:百劳以五月鸣,其声鵙鵙然,故以之立名,似俗称浊温。故《埤雅》禽经注云:伯劳不能翱翔,直飞而已。《毛诗》曰:七月鸣鹏。盖周七月夏五月也。

三候:反舌无声

反舌是一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鸟,此时它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诸书以为百舌鸟,以其能反复其舌故名,特注疏以为虾蟆,盖蛙属之舌尖向内,故名之。今辨其非者,以其此时正鸣,不知失者也,《易通卦验》亦名为虾蟆无声,若以五月正鸣,殊不知初旬见形后,形亦藏矣。陈氏曰:螳螂、鵙皆阴类,感微阴而或生或鸣,反舌感阳而发,遇微阴而无声也。

2.芒种节气特点及含义 篇二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教材的解释是: (1) 根据学科任务, 编选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技能体系, 一般以教科书的形式呈现; (2)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教学材料, 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刊、辅导材料 (如图表、教学影片、唱片、录音、录像磁带) 等。前者为狭义的教材, 后者为广义的教材。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教材中最主要、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学生使用最多的是教科书”, 它是教材的主体部分, 在学校教育中具有权威地位, 其他教材只是补充成分。“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是教学方案的心脏”, [1]也是学生学习和学生社会化的重要依据。“教材文化对学生包括性别在内的诸多认同与归属影响极大。特别是由于教材的权威性以及为考试而对其进行的重复学习, 使教材成为学生花费时间最多, 印象最为深刻的文本。”[2]本文所说的教材, 就是指狭义的教材, 即思想品德教科书。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 “活动”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开展的行动, 如经济活动、政治活动、教育活动等。随着历史的发展, “活动”概念在不断地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 .活动是人的存在形式, 也是人及社会发展的源泉和根本动力;人的活动是一种自觉的、能动的活动;人的活动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具体形式;人的活动是一种自由的现实活动;交往是活动的最基本形式, 也是活动的社会本质特征。[3]据此, 我们认为, 活动是教学的基本形式, 离开了活动, 就难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思想品德》教材中的活动设计, 是指教材编写者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 对部分教学内容预先制定的活动方案或计划。其设计者是教科书编写者, 活动的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师生通过一定的互动体现教材中的活动设计, 两者在活动中的地位是不同的, 教师居于主导地位, 其工作在于活动开始前的引导、活动进行时的组织和协调以及活动结束后的评价和总结。学生在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 因为整个活动最终要由学生践行。

2003年5月颁布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开展探究性学习。为落实这一要求, 初中《思想品德》2003版以来新教材增加了活动设计栏目, 每一单元、每一课、每一框、每一目都有活动设计栏目, 这些活动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大量案例、情景和问题, 为学生搭建了合作探究的新平台。

具体来讲,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的活动设计是指教材中用虚线框起来以仿宋体编排的案例与活动。对于这部分内容, 有学者称之为“活动式课文”, 如王世光在《活动式课文初探》一文中指出:“我们把教科书显性结构中的活动设计统称为‘活动式课文’。之所以界定一个核心概念, 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 在教科书显性结构中凸显活动设计的目的之一, 就是为了改变传统教科书叙述式课文一统天下的局面, 有‘活动式课文’这一概念, 可以与‘叙述式课文’相互对应, 便于分析课文系统;另一方面, 教科书的活动设计不仅体现在教科书的显性结构中, 它还存在于教科书的隐性结构中, 有‘活动式课文’这一概念, 可以避免把教科书显性结构中的活动设计与教科书隐性结构中的活动设计混为一谈”。[4]有学者称之为“探究活动”, 如梁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探究活动的有效运用》一文中指出:“‘探究活动’栏目是思想政治课新教材的一大亮点。除每单元安排一个综合探究专题外, 穿插在课文中的探究活动还有很多”。[5]也有学者称之为活动框, 如贺军的《试论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活动框设计》一文指出:“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设计主要以‘活动框’的形式呈现出来, 从设计大体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案例、资料分析型, 第二类是内容、表现分析型, 第三类是践行类”。[6]还有学者称之为“小栏目”, 如甘宗郊的《高中<思想政治>“小栏目”研究》指出:“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设置了不同类型的‘小栏目’, 包括‘想一想’、‘说一说’、‘阅读与思考’、‘资料卡’、‘名言’、‘警句’、‘查一查’、‘做一做’、‘活动建议’、图片、照片、漫画等19类‘小栏目’, 共计738个条目”。[7]笔者认为, “活动式课文”概念主要是与“叙述式课文”相对, 从而突出新教材特色;而“探究活动”的内涵丰富外延广泛, 与思想品德教材每单元前的“主题探究”栏目概念相近, 易引起误导;而“活动框”和“小栏目”的提法则未能体现新教材的特点, 因此, 本文用“活动设计”概括这一部分内容。之所以使用这一概念, 是基于两方面考虑, 一是为了显示活动设计是新教科书的特色所在, 二是突出新教科书中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性。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活动设计的特点

1、活动设计数量多

人教版《思想品德》新教材共5册, 按照单元、课、框、目编排, 其中包含大量的活动设计。笔者对此进行了统计, 见表1—1。

如上表所示, 思想品德教材中的活动设计, 七年级有205个, 八年级有230个, 九年级有153个, 总共588个;大多数课或框都有活动设计。可见, 初中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中活动设计数量较多且分布较为均匀。

2、活动设计类型多样

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的活动设计不仅数量多, 而且类型多样, 共有7种, 分别是体验感受型、举例说明型、观点辨析型、行为实践型、思维拓展型、综合探究型, 在各册中的分布见下表。

从上表可见, 案例分析型在7种类型中所占比重最高, 达40.4%, 其次是思维拓展型占13.7%, 行为实践型占13%, 举例说明型占12%, 综合探究型占10.1%, 体验感受型占7%, 观点辨析型占4.8%。充分说明了活动设计的类型多样化。

3、活动设计呈现方式生动活泼

这是新教材活动设计的一个突出特点。传统教材往往是“正文+事例”, 呈现方式呆板, 单一, 以文字为主, 而新教材根据学生形象思维和感性思维的特点, 增加了图片、漫画、图表、留白等, 其呈现方式生动活泼, 令人耳目一新。

由上表可见, 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活动设计的呈现方式多样, 除文字表述外, 更多的采用漫画、照片、图表、留白等方式, 其中漫画比重达58.6%, 其次是照片占17.2%, 留白占6%, 图表占8.2%, 这些呈现方式受到学生的欢迎, 尤其是漫话更为学生喜爱。我在问卷调查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思想品德》教材中的活动设计对你最有吸引力的是?”有43.1%的学生选择了漫话, 为最高, 19.5%的学生选择了图片, 两项相加, 超过六成, 可见活动设计呈现形式丰富多样是吸引学生的重要元素, 为教师在课堂上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

4、活动设计内容丰富, 涉及面广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 根据新课程的性质和理念,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 以初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关系为经, 以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内容为纬, 基础明确、经纬交织、科学设计。”[8]人教版《思想品德》活动设计较好地体现了这一思路, 其内容涉及面广, 非常丰富。

其中, 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教育等内容所占比例各不相同, 具体数据见下表。

由上表可见,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的活动设计, 七年级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 同时涉及道德及法律;八年级上册以道德教育为主, 同时兼顾心理健康、法律;八年级下册以法律为主, 同时兼顾心理健康、道德, 并向国情教育过渡;九年级则以国情教育为主, 同时兼顾心理健康、道德、法律教育等内容。从总体上看, 心理健康内容所占比重最高, 达45.41%, 突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下依次是道德占23.13%, 法律占20.92%, 国情教育占10.54%。这个内容安排大体上符合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及知识接受能力。

参考文献

[1]曾天山.国外关于教科书功能论争的述评[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8 (2)

[2]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2

[3]康万栋, 康瑛.活动理论及其教育意蕴[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7 (4)

[4]王世光.活动式课文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 2007, 27 (6) .

[5]梁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探究活动的有效运用[J].华章, 103.

[6]贺军.试论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活动框设计[J].思想政治课教学, 2005 (12) .

[7]甘宗郊.高中《思想政治》“小栏目”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6, 26 (12) .

3.芒种节气特点及含义 篇三

二十四节气芒种的含义

芒种民间习俗活动

芒种的由来

二十四节气芒种的含义

1、麦粒接近饱满

“芒种”的意思是麦粒上长出了尖尖的芒刺,表示麦粒接近饱满,有待成熟,预示丰收。农业专家提示说,芒种时节是农业生产最繁忙的季节,各地群众要抓紧时间进行抢收抢播和田间管理,勤施肥,确保粮食生产好收成。

2、农事繁忙的节气

芒种节气是很忙的节气。陕西,甘肃、宁夏是“芒种忙忙种,夏至谷怀胎”。广东是“芒种下种、大暑莳(莳指移栽植物)”。江西是“芒种前三日秧不得,芒种后三日秧不出”。贵州是“芒种不种,再种无用”。福建是“芒种边,好种籼,芒种过,好种糯”。江苏是“芒种插得是个宝,夏至插得是根草”。山西是“芒种芒种,样样都种”。“芒种糜子急种谷”。四川、陕西是“芒种前,忙种田,芒种后,忙种豆”。

3、气温攀升,进入梅雨时期

“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芒种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很接地气的含义吧,可这个节气,从气象的角度来看,太不安分了: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常见的天气灾害有龙卷风、冰雹、大风、暴雨、干旱等。

<<<返回目录

芒种民间习俗活动

挂艾草

天气越来越热,蚊虫孳生,容易传染疾病,故5月有“百毒之月”之称。古时门楣悬艾草,为的是驱赶蚊虫。又因为此节气正逢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前后,家家户户在门楣悬挂菖蒲,藉以避邪驱毒。所以,古时又称五月为“蒲月”。

而此节气中的习俗,便大多与端午节庆混为一体。俗谚说:“未呷端五粽,破裘不敢送。”意思是说端午节后,才真正人夏天。

开犁节

浙江省云和县有“开犁节”,在农历二十四节气的芒种节那天举办。在云和梅源一带流传着这样的传说:牛是天庭的司草官,因为同情人间饥荒,偷偷播下草籽,但结果导致野草疯长拯救了牲畜,而农田被野草淹没使农人无法耕种,上天为了惩罚牛,指令其下凡犁田,直至今日。开犁是云和梅源一带山区农民启动春耕的时令体现,过去把“开犁节”叫做“牛大王节”。

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芒种时节有煮梅的食俗,这一食俗在夏朝便已经有了。正月开花的梅树在此时已经结出梅子。由于梅子味道酸涩,很难直接入口,所以需要加工后才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煮梅的方法有很多种,简单的一种是用糖与梅子一同煮或用糖与晒干的青梅混拌均匀使梅汁浸出,也有用盐与梅子一同煮或用盐与晒干的青梅混拌均匀使梅汁浸出,比较考究的还要在里面加人紫苏。

我国北方产的乌梅很有名气,将其与甘草、山楂、冰糖一同煮,便制成了消夏佳品——酸梅汤。如果在里面加入桂花卤然后冰镇后再饮,则味道更佳。现在有很多加工的梅干蜜饯,如话梅、奶梅及甘草梅等,都很受人们的欢迎。四千多年来,梅子一直是人们夏季里重要的一种果品。

<<<返回目录

芒种的由来

芒种的意思是6月是农民播种最繁忙的季节,这是盛夏将至的表现,下面来具体介绍下芒种的由来。

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75度。“芒种芒种,样样都忙。”《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6月5日13:48:28,星期日迎来“芒种”节气,标志盛夏将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

芒种前一个节气是小满,后一个节气是夏至。芒种开始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气候更是复杂多变。芒种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进入梅雨期,常伴有多雨潮湿天气。

4.2022芒种节气特点介绍 篇四

芒种节气的特点是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这个时候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耕种。芒种是谷类作物耕种的节令。在稻作地区的南方,“芒种”是插秧的忙碌时节。北方地区是旱地农业,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这个时节正是北方夏熟作物麦子收获之时。“芒种”到来标示着又一轮农忙,南方地区人们忙着插秧种稻,北方地区人们则忙着收麦。

芒种的风俗

安苗是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之一,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会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蒸熟后用蔬菜汁染色,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民间在芒种这一天有“煮梅”的习俗,每年五、六月是我国南方梅子成熟的季节,梅子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食用后对人体有益。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芒种还是“送花神”的日子。在古人眼中,花朝月夕,万物皆有灵,唐代和宋代以农历二月十二为“花朝节”。到了芒种时期,花期渐过,古人视之为花神退位,于是会为花神举行饯行仪式,期盼花神明年春天再来。

芒种的气候特征

芒种时节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常见的天气灾害有龙卷风、冰雹、大风、暴雨、干旱等。

1、雨量

芒种时节沿江多雨,黄淮平原也即将进入雨季,芒种前后若遇连阴雨天气及风、雹等,往往使小麦不能及时收割、脱粒和贮藏而导致麦株倒伏、落粒、穗上发芽霉变及“烂麦场”等,使眼看到手的庄稼毁于一旦。

芒种后,中国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

芒种时节,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多,适中的梅雨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梅雨过迟或梅雨过少甚至“空梅”的年份作物会受到干旱的威胁。但若梅雨过早,雨日过多,长期阴雨寡照,对农业生产也有不良影响,尤其是雨量过于集中或暴雨还会造成洪涝灾害。

西南地区从6月份也开始进入了一年中的多雨季节。此时,西南西部的高原地区冰雹天气开始增多。

2、气温

在此期间,除了青藏高原和黑龙江最北部的一些地区,还没有真正进入夏季以外,大部分地区的人们,一般来说都能够体验到夏天的炎热。位于黑龙江北部的嫩江,在1971~30年间,最热的一天37.1℃,就出现在芒种期间。

6月份,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的可能,黄淮地区、西北地区东部可能出现40℃以上的高温天气,但一般不是持续性的高温。在华南的台湾、海南、福建、两广等地,6月的平均气温都在28℃左右,如果是在雷雨之前,空气湿度大,确实是又闷又热,有时需要向公众发布高温预报,提醒人们预防中暑、空调病和急性肠胃炎。

芒种的文化内涵

芒种正值正是南方种稻与北方收麦之时,这一“收”一“种”道出了人生大事,不过种和收;有种,才有收;种好,才能收好的人生道理。

5.2021芒种节气的特点是什么 篇五

芒种节气的特点是什么

1、麦粒接近饱满

“芒种”的意思是麦粒上长出了尖尖的芒刺,表示麦粒接近饱满,有待成熟,预示丰收。农业专家提示说,芒种时节是农业生产最繁忙的季节,各地群众要抓紧时间进行抢收抢播和田间管理,勤施肥,确保粮食生产好收成。

2、农事繁忙的节气

芒种节气是很忙的节气。陕西,甘肃、宁夏是“芒种忙忙种,夏至谷怀胎”。广东是“芒种下种、大暑莳(莳指移栽植物)”。江西是“芒种前三日秧不得,芒种后三日秧不出”。贵州是“芒种不种,再种无用”。福建是“芒种边,好种籼,芒种过,好种糯”。江苏是“芒种插得是个宝,夏至插得是根草”。山西是“芒种芒种,样样都种”。“芒种糜子急种谷”。四川、陕西是“芒种前,忙种田,芒种后,忙种豆”。

3、气温攀升,进入梅雨时期

“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芒种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很接地气的含义吧,可这个节气,从气象的角度来看,太不安分了: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常见的天气灾害有龙卷风、冰雹、大风、暴雨、干旱等。我们长江中下游呢?即将进入让人头疼的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真心是段难熬的时光。

芒种由来介绍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芒种时太阳到达黄经75°。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播种、下地最为繁忙的时机。

我国古代将芒种节气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去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时至芒种,四川盆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中稻、红苕移栽接近尾声。大部地区中稻进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一派生机。“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的诗句,生动的描绘了这时田野的秀丽景色。到了芒种时节,盆地内尚未移栽的中稻,应该抓紧栽插;如果再推迟,因气温提高,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产量必然不高。红苕移栽至迟也要赶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过迟,不但干旱的影响会加重,而且待到秋来时温度下降,不利于薯块膨大,产量亦将明显降低。农谚“芒种忙忙栽”的道理就在这里。

芒种意味着什么

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芒种的“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散播播种。

上一篇:课文翻译专业英语下一篇:经典的升学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