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微课设计及说明

2024-10-30

小学微课设计及说明(精选8篇)

1.小学微课设计及说明 篇一

通过这种短时间内的视频教学,能有效地观察自己上课时的过程,包括上课时的表现,对于自己的教学展示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能通过自己看到自己上课时的语言,姿势,动作形态,课堂讲授等获得较大的自我认识,在与同学老师的评论交流中获得较大的提升。但在毕业后的工作中,却接触较少,对其的作用效果也渐渐淡忘了。然而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快速发展,在教育领域,“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的区域网络教研与网络教学将被广泛应用,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

2、“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主要是围绕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进行的教学。因此“微课”的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教学内容更加精简,教学主题更加突出,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微型课和说课的区别很明显。说课是说自己的教学设想及设想的各个自变量。

说课中的教学过程也是处于设想状态并未进行真正的实践检验;而微型课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再现,也是一个没有学生实际参与的检验过程,由评委老师来判断上课老师的教学过程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明天就要返程了,预示着为期一个星期的培训即将结束,真是收获颇多,满载而归!再次感谢师大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平台。

2.小学微课设计及说明 篇二

一、针对“概念、定理、定律”设计微课

将概念、定理、定律类知识设计成微课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如《认识时间》,我们可以就“1小时=60分钟”这一知识点做微课。在微课中我们可以先要求学生观察钟面,引导学生观察出钟面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再算出分针走一圈是60分钟,最后要求学生动手拨指针,让分针转一圈,观察时针的变化。通过微课的层层引导,学生在观察、动手和思考中初步理解并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这样比学生自己看书达到的效果更好。

另外,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中关于角的概念我们也可以设计成微课。在微课中,可以结合一个角,动态显示组成这个角的各部分。同时,讲述“从一个点出发,引出两条直直的线所形成的图形叫作角,这个点叫作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作边,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把这样的知识点做成微课,对学生来讲不仅能看到文字,还能听到声音,其学习效果比学生自己看书预习要好。

二、针对“知识难点”设计微课

针对难点知识讲解的微课在教学中是很实用的,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的孩子可能学一遍根本不明白,微课就可以让学生反复看,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比如,教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时,很多学生容易将8:55、11:50等时刻的小时部分认错,我们就可以针对这一难点设计一个微课。在微课中,让学生仔细观察时间从8:00到9:00的分针和时针的变化,尤其是在观察像8:55这样容易弄混的时间时,让学生认真观察分针在什么位置,时针在什么位置,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怎样读这种类型的时刻。再如,三年级下册《周长和面积的比较》这个信息窗,有一个很经典的判断题: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相等。很多学生都认为周长和面积的数值都是16,所以周长和面积相等。就这一易错点,我们也可以制作一个微视频。在微视频中先展示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什么是正方形的面积;在计算时,虽然算式都是4×4,但周长算式中两个4分别是:边长的“4”和4条边的“4”,但面积算式中的两个4都是边长的“4”;结果虽然都是16,但一个是16厘米,一个是16平方厘米,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周长和面积不是一回事,不能互相比较。

三、针对“方法与过程的演示”设计微课

这类微课适用于操作性较强的知识点,如过直线外一点作垂线、量角、测量长度等。以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为例,我们可以通过PPT演示将测量的方法进行讲解并配以文字形式呈现给学生听和看。如果用摄像工具将教师拿着量角器测量角的过程录下来给学生看,则会让学生更加明白在实际操作中怎样使用量角器。它不仅更直观,而且工作量比制作PPT并自定义动画的工作量要少得多,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微课视频中应配上操作步骤的文字说明。

四、针对“指导课前预习”设计微课

微视频除了在课堂中播放,帮助学生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之外,还可以作为课前预习的辅助材料。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智慧广场《等量代换》时,我们就可以制作一个和等量代换有关的微视频让学生在课前观看,帮助学生理解等量代换的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制作该微视频时,我们可以先播放一段《曹冲称象》的动画视频,引导学生感受直接称大象的重量不好称,我们可以转化一下,将大象转化成和它一样重的石头,这样我们称出的石头的重量不就是大象的重量吗?让学生明白,有很多问题我们不能直接解决,但可以通过代换,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然后出示智慧广场中的习题,提问:同学们,你能用刚刚得到的智慧解决这个问题吗?快按下暂停键来试试吧!最后,在微视频中讲解解题思路,让学生作为解题参考。

五、针对“总结学习方法”设计微课

在数学学习中适时地进行学习方法的梳理总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不管是在图形与几何方面,还是在计算方面,转化都是将新知变成旧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在六年级下学期进行总复习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制作一个“转化思想在小学阶段的应用”的微视频,帮助学生梳理转化思想在小学阶段的应用。在微课中,我们可以先和学生一起梳理“转化”在计算中的应用,并举具体的算式说明,包括:在小数乘法中的应用、在小数除法中的应用、在异分母加减法中的应用,以及在分数除法中的应用,等等。然后,再梳理“转化”在图形与几何方面的应用,包括: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三角形的面积推导、梯形的面积推导、圆的面积推导和圆柱体积的推导。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同时,学生也能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六、针对“教学内容的拓展提高”设计微课

微课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提高,可以让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有更好的发展。比如,“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巧算”就是课本中没有的内容,却非常有趣,也非常实用,我们可以将这一知识点设计成一系列的微课,让学生在学习完《两位数乘两位数》用作拓展提高。微课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巧法计算》可以包含多个微课,比如:十位是1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巧法计算,“头同尾合十”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巧法计算,“尾同头合十”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巧法计算……在微课中,我们可以采用“猜想—验证—应用”的数学方法,帮助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巧法计算方法,并可以将这个方法编制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

3.小学微课设计及说明 篇三

关键词 微课资源;小学语文;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3-0066-02

1 前言

微课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也是小学个性化教学的一部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探索微课的运用方法,积累微课教学经验,把微课和小学语文日常课程教学进行有效对接。

2 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的实例性思考

以微课“比喻修辞的奇妙”为例,提升学生对语言修辞的理解 修辞手法的教学是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小学生对于很多修辞手法的理解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特别是修辞手法的用法、意义和在写作中的应用价值,往往被学生所忽略,他们仅仅停留在对本体和喻体的简单分析上,这显然和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背道而驰。通过“比喻修辞的奇妙”这样一节微课,可以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分析文章中的比喻修辞手法所带来的积极作用。

在著名作家叶圣陶的文章《爬山虎的脚》中,叶圣陶先生广泛地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如“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图画上蛟龙的爪子”,都是对爬山虎的脚进行比喻,但是有所不同,这种喻体上的差别原因究竟是什么?这就需要进行探究,从本质上思考爬山虎的脚究竟有什么差别?教师可以运用微课引发学生进行讨论,分析爬山虎的脚运用不同的喻体所能够产生的作用。经过讨论之后,结合微课中对文章比喻的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实际上,爬山虎的脚刚刚长出来的时候,由于非常细嫩,细丝如同蜗牛的触角;当坚强的爬山虎已经逐渐成长得更为成熟时,就会变得更大,进而长出更为粗壮的如同爪子之触角。

“比喻修辞的奇妙”重点以微课的方式分析该文中的比喻修辞的效用,从而让学生更好理解喻体变化的原因。过去在对《爬山虎的脚》这一课进行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仅仅对叶圣陶先生多变的比喻修辞感觉到非常独特,不明白针对爬山虎的比喻修辞多元变化的本质原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理解性脱节的状况。微课能够对语言修辞进行深度挖掘,特别是通过对不同形态的爬山虎进行屏幕展示,让学生能够通过屏幕看到不同状态下爬山虎的形态,进而掌握比喻修辞背后的深刻意义和价值[1]。

以微课“‘啊’字的多音读法”为例,突破学生语音学习难点 朗读语音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学习朗读的语音、语调过程中,不容易对不同的语音应用条件进行分辨。《桂林山水》一文在描摹桂林山水的过程中,语气词“啊”用法广泛,语音也有所变化。对于这一篇文章,教师可以制作微课“‘啊’字的多音读法”进行教学。如课文中第二和第三自然段有两个排比句,当中有“漓江的水真静啊”“桂林的山真奇啊”等一系列句子,都涉及“啊”这一个语气词。这时就应该从多个方面着手,教师可以在微课中对六个不同的“啊”进行分析,不同的字末尾所带着的语气词会产生不同的读音。微课以简短的教学视频形式,解析多音字读法,进而归结语音语调变化的规律。

事实上,教师可以通过微课之后学生对于《桂林山水》的朗读进行检验,观察学生通过微课学习之后,其语音语调的读法上是否仍然存在问题。如果仍然客观存在问题,教师应该进行当堂矫正,配合微课教学进行调整,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语音语调读法。微课能够更加形象和灵活地将相关语音语调知识讲授出来,省却了教师进行烦琐的知识讲授,避免了低效率的小学语文知识教学。

在运用微课“‘啊’字的多音读法”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让学生参与到课程知识点的分析中。因为“啊”作为一个多音读法的典型,可以很好地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而且在这一个微课中,朗读示范和知识规律的总结,都能够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补充,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加充盈,学生也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掌握课程里面的重点和难点。

以微课“查改病句的基本方式”为例,对改法进行突破 查改病句,实际上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个尤为重要的难点。很多学生在学习相关病句修改知识过程中,往往需要通过系统病句知识学习,并且要强化训练才能够掌握有关知识。病句的修改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小学语文教学板块,学生只有掌握病句的分析方式,才能够真正意义上获得有关知识的支持,进而用合适的语法结构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有成熟的语言表达和文字组织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查改病句的基本方式”进行教学[2]。

教师在这一微课中,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对于病句修改分析的一般步骤,以固定的步骤对病句进行系统化的分析,比如病句一般的修改步骤是阅读、寻找、修改以及检查。而且教师可以在微课里面对一些常见的病句标志词语进行介绍,学生能够掌握快速判断病句的方法,进而对病句的修改速度更快、质量更高。因此,在病句修改过程中,教师应该对于这一系列的课程知识进行介绍和分析,突出修改病句的技巧和重点,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微课里获得知识。教师在微课资源播放结束之后,应该通过知识巩固的方式迅速进行训练,让学生实现病句修改知识的迁移。

3 小学语文微课资源运用的建议

首先,小学语文微课资源在运用过程中要注重对于课程内容知识的梳理,帮助学生突出课程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进一步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重点和难点的掌握。教师要精心选择合适的微课资源,学生才能够用最短的时间掌握最多的小学语文知识,最终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水平。

其次,小学语文微课资源教学,应该对有关的课程重点用合适的方式进行呈现。如在涉及多音字语音语调问题时,应该采用音频教学为主;如果是涉及比喻修辞手法的分析课程,应该尽可能采用图片等直观的方式进行分析,才能够让学生用最合适的方式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再者,小学语文教学运用微课资源后,应该对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的状况进行有关的夯实训练,帮助学生及时复习相关知识,从而让其知识结构更加巩固。训练方式可以采用传统的习题模式,也可以继续配合多媒体技术进行训练[3]。

4 结束语

随着当前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微课对于很多没有接触过的人相对较为陌生,但是其已经在一部分中小学基础教育学科中广泛应用。微课是一种教学时间相对比较短的课程,主要以视频为表现形式,其制作和应用的目的在于将课程知识点里面的重点和难点表现出来,进而引导学生理解疑难知识点。

参考文献

[1]陆欢欢.微课程在教育心理学上的应用[J].学周刊,2015(12):28.

[2]刘智杨.基于微课模式下大学动漫课程的改革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33):32-33.

4.小学微课设计及说明 篇四

摘要 ……………………………………………………………………………I Ⅱ

一、微课的概念 ……………………………………………………………………1

二、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势 ……………………………………………………2

(一)利用微课,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二)利用微课,克服学习重难点 ……………………………………………2(三)利用微课,丰富学生课外知识 …………………………………………3(四)利用微课,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3

三、微课教学设计原则 ………………………………………………………………4(一)主体性原则 …………………………………………………………… 4(二)实践性原则 …………………………………………………………… 5(三)课题细微原则 ……………………………………………………………5(四)自主性原则 …………………………………………………………… 6(五)资源完整原则 …………………………………………………………… 6

四、微课在教学设计出现的问题……………………………………………………7(一)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状 ……………………………………… 7(二)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存在问题……………………………………7 1.教生使用频率低 …………………………………………………… 7 ⒉ 教师掌握微课教学技术有限 ………………………………………8 ⒊ 缺乏科学系统的微课教学设计模式 ………………………………8 ⒋ 教学效果不明显,只局限于课堂 …………………………………8(三)原因分析 ………………………………………………………………… 8

⒈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意识的淡薄…………………………………… 8 ⒉ 缺乏科学有效的微课开发培训模式 …………………………………8

⒊ 本身教学工作压力大,作业批改繁多………………………………9

⒋ 教学效果不明显,只局限于课堂 ………………………………… 9

五、解决微课教学设计出现问题的对策研究……………………………………(一)明确微课的概念和定义………………………………………………… 9(二)明确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设计原则 …………………………… 10

(三)大力研发简单、高效、实用的微课制作技术 ………………………

(四)注重系统性开发,由“微课”开发转向“微课程”开发 ……………10

(五)注重微课开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10

(六)建立微课研发和共享平台 ………………………………………………11

六、结语 ……………………………………………………………………………11 参考文献 …………………………………………………………………………11

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迎来了微时代:微博、微小说、微信、微电影等微时代产物迅速在社会普及,而微课也顺应时代而产生了。加入微课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将充满生机活力,开启学生智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同于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是新型教学资源的发展和延续。新生的事物在发展过程也会出现问题,今天我们就针对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的运用和遇到的问题,而寻求对策来解决问题。使得“短小精悍”微课真正服务于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它大发异彩。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微课 教学设计 问题与对策

一、微课的概念

“什么是微课?”。目前微课并无统一的定义,一些学者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自己的理解。

胡铁生在国内较早提出微课概念。他认为微课“微型教学视频课例”是的简称,将微课定义为“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胡铁生,2011)黎加厚认为微课是与“课”相组合。[1] 华南师范大学焦建利教授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

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或称“微课程”,是指时间在 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同时,笔者通过在百度百科中搜索”微课“,百度百科对”微课“的定义是:指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教育教学中,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

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微课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 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们对”微课“的概念尚未统一。通过归纳比较,笔者认为,微课是教师针对某一明确教学目标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以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资源。

二、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势

(一)利用微课,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首先应体现在能否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自学是发挥学生智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只有课堂教学充分培养起学生自学的习惯,打好了自学的基础,通过学生自身智力活动的内化,这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才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预习新知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根据微课中提供的阅读材料了解文章的背景或是作者、主人公的资料信息,初步感知文章写作的时间背景或作者写作的心态;然后依据微课中的提出的预习要求去初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长难句,查阅词典或是观看微课获知新词语的意思;带着微课中提出的问题再读课文,归纳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了解课文的事情经过,划分文章段落,感知课文的中心意思。

通过微课层层递进的预习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一步一步去解决学习问题,逐步地去感知课文中心思想,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分析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在教学《掌声》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将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展示出来,然后通过阅读分析去解决这些问题,当这些问题通过学生动口、动脑解决出来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学生在思索的过程中发挥出了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真正当起学习的主人。可以这样说,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了微课的加入,学生的多种感官被调动,他们全方位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课堂教学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二)利用微课,克服学习重难点

传统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展开教学,但有可能会因为课堂突发情况或是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转移而偏离重难点教学。微 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内容精简、主题突出,有利于学习重难点的攻克。

如教学《詹天佑》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根据不同地形设计的两种凿井法和“人字形”线路,是这篇课文必须突破的难点。只有将难点解决了,学生才会认识到詹天佑“杰出的才能”,也才能从实质上理解本文的中心意思。教师可以从课文内容的实际出发,利用微课进行教学,这将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将“人字形”线路用微课展示,先出现整个地形图像,伴随着一阵汽笛长鸣,一列火车下山时前拉后推,上山时后拉前推驶向远方。通过微课的展示,学生非常直观地认识了“人字形”线路,并体会到“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巧妙。微课的运用,视听结合,声像并茂,新颖有趣,使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轻松气氛中兴趣盎然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去。

(三)利用微课,丰富学生课外知识

教材所学的内容有限,语文课堂要注重课堂外的延伸,及时给学生补充与所学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通过微视频,以优美的画面、舒缓的音乐加以动听的讲解,一下子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兴致勃勃地接受新鲜知识。

比如在教授四年级上册《九寨沟》一课时,当学生通过课文了解了九寨沟的山、水以及珍稀动物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播放九寨沟简介微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在画卷般的景区内畅游,一面欣赏九寨沟著名的景点,一面聆听讲解员的解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长课外知识。

在教授成语的过程中,利用微课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一年级下册学习成语“精卫填海”“愚公移山”,一年级的小学生对古老的神话故事所知甚少,教师播放这两个神话故事由来及寓意的微视频,让学生沉浸在欢乐的神话故事中,自觉的体会到精卫和愚公身上的那种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品质,在此基础上,教师讲解在古代神话中还有许多人物具有这种品质,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播放微视频中事先准备好的相关视频或是图片,放映给学生欣赏,让他们在掌握本课知识点的同时,获取丰富的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课堂不再枯燥乏味,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3(四)利用微课,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语文博大精深,许多内容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可感悟而难于表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构建教学内容的理解,要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深刻体会,同意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的思维插上翅膀。在微课的辅助下,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大胆想象,积极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现有的经验和积累的知识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异议的问题交流讨论。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将课本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展示,学生通过微课对知识进行理解感悟,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有了微课的辅助,课堂气氛活跃开放,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变得更大更广,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和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让学生知道西沙群岛是“我国的海防前哨”,“是镶嵌在祖国大陆南边的一颗明珠”。接着利用微课将西沙群岛的美景直接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直观感受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想象去西沙群岛去游玩,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交流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陶冶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美情操。

三、微课教学设计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对于学生的批判质疑,发不同意见,应该加以鼓励。”学生的主体地位由此确立。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是,微课教学又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它最主要的特点是:指向明确,短小精悍,使用快捷。为了突出其特点,我们根据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长和认知规律,把一段“微课”视频长度严格控制在10分钟之内。10分钟之内,你必须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考点,并且要做到直观、形象、生动。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首先考虑到的就是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既要考虑到优等生,还要考虑到中等生和后进生,不能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而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状况。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明确每一段“微课”视频的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目的性,方便学生自主 选择学习内容进行片段式的学习,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其次,“微课”的设计重心应该是要抓教学的关键点,在短时间内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注意语言简练、准确、自然,比如在人称的选择上,不要用“同学们”、“你们”等,最好用“你”,不要用“我们”,最好用“咱们”,如此会让学感到亲切、自然,就像是在和老师面对面、一对一地交流。如果将“微课”视频压缩成普通的课堂教学过程,成了课堂教学的翻版,恐怕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如在指导学生写作“感恩”的话题作文时在写作之前可以播放一段视频,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母亲下班回家,不顾辛劳,一边给儿子讲故事一边给儿子洗脚,洗好之后,母亲安抚好儿子,提了一桶水走进奶奶的房间,说道:“妈,烫烫脚啊,对您的腿有好处。”这一幕正好被儿子看到,当妈妈回到儿子房间的时,发现儿子不在,这时儿子正用他稚嫩的小手摇摇晃晃地端着一盆水,向妈妈走来:“妈妈,我也要给你洗脚。”一句话,说得母亲热泪盈眶。这样母慈子孝的感动的氛围,抓住了学生的心灵,唤起他们感恩父母、感恩社会的内心感受。于是,课堂上学生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接下来听到的就是“唰唰唰”的创作心声。

(二)实践性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去接触文本,在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

语文学习就是重情感体验和感悟,就学习而言,教师决不能越俎代庖。针对学生的个体性差异,要多引导,多启发,让学生主动去探究,主动去体验,主动去实践,从而发挥他们最大的潜能,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真正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学会实践,乐于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三)课题细微原则

微课教学,在形式上追求“微”,在内容上追求“精”,在效果上追求“妙”。由于微视频时间较短,以5~10分钟的讲解时间,来完成某个知识点的教授。因此,微视频所教授的课题一定要有针对性。学习内容的选择一定是教材的某一重点、难点,或者教学中的某个精彩环节等等。因为时间限制,所以内容的设计,要做到精,要充分展示教学的精华部分。我们所追求的“妙”,就是要通过完美的设计思路,来传达清晰的知识点。老师观看了,能清楚地明白其设计意图,领 5 悟其设计精妙;学生看,能通过其精巧的设计、形象生动的讲解达到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微课时长限制在10分钟之内,符合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规律,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如何浓缩知识点,教学内容要做到专

一、单一,操作要简便,要把问题讲清、讲懂,让学生喜欢又容易接受。比如,在平时的训练考试中,笔者发现,学生遇到“排序题”时把握性不大,出错率比较高,其实这一题型并不是很难,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于是,本人有的放矢制作微课。由于这一微课非常强的针对性,学生快而有效地掌握了该题型的做题技巧,所以,本微课受到一致好评。

(四)自主性原则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创设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

“微课程设计”要坚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确定微课的教学内容。俗话说得好:“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再通过微视频自主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角色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这要求语文教师既要钻研教材,又要研究学生,既要对教材的整体结构、教材的重难点了然于胸,还要对学生个体性差异了如指掌,做到宏观调控,以学为主,改变过去满堂灌、灌满堂的教学模式,发挥微课教学的方便快捷的特点,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此要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趣味性的微课,来满足学生个体需求,这的确需要动一番脑筋,下一番苦功,否则微课教学就只能成为一种形式。

(五)资源完整原则

微课的主要用途主要有两个方面: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师。当然教师和学生使用微课的目的是不同的,因此,微课设计者应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地设计微课,并且要保持配套资源的完整性。如果只有微视频,则学生就无法自我检测学习效果,教师也很难对其进行再加工再利用。为此,针对不同类别的观众我们要配备不同的教学资源,专为学生服务的微课,只要配备微视频、微学案、微练习就可以了;而如果还要为教师服务,除了要有微视频、微学案、微练习外,还应有微课件、微教案、微反思、微点评等等。

因此,微课不仅要有微视频,还应有微课件、微教案、微学案、微练习、微点评等配套资源。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设计制作的《高考专题复习系列微课》之所 6 以成功,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资源齐备,使用方便,很好地满足了师生的不同需要。

四、微课在教学设计出现的问题

(一)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状

通过实际调查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微课的认识不够明确,对于微课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意义,许多教师甚至不知道微课的类型和特征,对于微课的真正含义不是很理解,有些教师不知道自己平常进行教学的资源很多都是微课,而只认为编辑好的教学视频是微课,这些教师在课堂上时不时的播放几个微课,更有甚者是为了使用微课而使用微课,在课堂教学之上,生硬的为学生进行微视频的播放,没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仅仅只是增加了一个视频播放的环节。教师很少引导学生在课前或者课后进行微课的学习,也很少在课堂之外使用微课。从整体上来说,微课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帮助其实并不是很大,微课的使用效率很低。

(二)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存在问题

1.教生使用频率低

大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即使插入微课,其教学本质也没有得到改变。据实际的调查数据来看教师在语文课上使用微课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作用并不是很大,一半的语文教师认为在语文课上使用微课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太明显,即变化幅度不是很大;有27.5%的教师认为使用微课与之前对比,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学生的学习情况依旧那样,仅有21%的语文教师认为在语文课上使用微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提高的幅度不大,没有人认为微课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的很大。[2]所以说教师使用微课很少。

同理,教师未能善于利用微课授业解惑,学生对微课的运用就肯定也是很少的,未能在短小的微课里寻找真知,利用新的教学方式来学习。总之,微课的发展还需要更多的驱使者,帮助学生。

2.教师掌握微课教学技术有限

通过网站调查发现,微课的开发以课堂实拍和PPT录屏两种技术方式为主。其中课堂实拍占31.7%,PPT录屏占35%,课堂实拍+PPT录屏占21.7%,三者合计达到88.4%。表明当前教师掌握的微课开发技术有限,仍然局限于以某一 两种开发技术为主。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教师仍然习惯于采用传统的课堂录像,另一方面是绝大多数一线教师还没有掌握微课制作的各种新技术和新方法。

3.缺乏科学系统的微课教学设计模式

通过对大赛网站的调查发现,应用于传统教学的微课高达95%,应用于翻转课堂教学的微课只有5%,而应用于移动学习、教研活动的微课均为零。而针对佛山市100名教师的调查结果表明:微课应用于教学的比例为零。进一步的访谈发现,教师们普遍对如何将制作的微课应用于实际教学感到困惑。尽管教师们制作了微课,但依然习惯于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使微课难有用武之地。究其原因,缺乏科学、有效的应用模式是影响微课教学应用的重要因素。

4.教学效果不明显,只局限于课堂

基本上所有的语文教师将微课使用在课堂上,没有教师在课前或课后使用,那么在课堂上,教师仅仅将微课作为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的教师在导入新课内容时使用微课,有的教师在课中播放相关内容的为课。总的来说,教师只是在自己的课堂上应用微课,应用方式过于呆板、局限,从而导致微课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加师生、生生的互动起到作用比较大,而对促进学生学习的效果并不明显。

(三)原因分析

1.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意识的淡薄

进入21世纪,科技的发达加快了人们的社会生活节奏,人们更喜欢接受简短、便捷、髙校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随之涌现出了一系列的微事物,如微博、微信、微新闻、微电影等,这预示着我们已经步入了微时代。当然,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注重学科与当下信息技术的融合,正确运用新技术手段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有意义的学,这是我们每个老师必须注重的一点,不能一味的沉浸在传统的教学模式。正是大部分教师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教育技术意识淡薄,导致出现”一半以上的教师偶尔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使用微课,几乎没有人一直使用,经常在其教学中使用微课的人数仅仅占2%,还有一部分老师从来没有接触过微课。“这样的结果出现。

2.缺乏科学有效的微课开发培训模式

通过对教师的访谈发现,有不少教师曾参加过省内外各类微课开发培训或讲座,但教师普遍反映收效不大。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培训重理论轻实践、重设计轻制作、轻应用,不少流于表面,仅仅停留在概念介绍、设计原则介绍以及简单的制作等,缺乏有效的实战训练、全程的绩效支持、后续的教学应用和跟踪辅导,培训收效甚微。

3.本身教学工作压力大,作业批改繁多

教师的负担繁重,有时他们中午都不回家休息,一直待在办公室批改作业。就拿语文学科来说,有课堂生字本、词语本、作文本、家庭作业本、练习册、试卷,还数—数,一共有六种类型的作业,班级人数基本是50人以上,按照每次作业必改,每天就忙得像陀螺一样,而且每次批改完作业,出现的错误要当天给学讲,再让他们改正,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课下一一叫来出现错误的学生更正;作业量繁多这种现象,家长都习以为常,如果哪天突然作业少了,家长还会怪罪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少。那么成天有批不完的作业,想想哪有空闲时间来制作微课,即使自己有心去做,也会因为时间不充足,会随便应付甚至放弃制作微课,只是简单上网下载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课件就行了没法进行编排创新。笔者曾问过一位老师“:你们也可以制作—些微课给学生看? ”,那位老师就指着她桌子上堆满的学生作业说:“一天都快忙死了,哪有肘间来制作那个,根本没有。”虽然一个说出来了,但是说出了所有人的真实想法。4.微课开发无序和低效

通过对教师的访谈发现,目前微课开发以教师单打独斗为主,学科教师之间没有形成开发团队,学校与学校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没有形成共建共享机制。微课开发处于无序、低效的自然发展状态,教师个人闭门造车、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建设等现象严重,制约着微课的开发、应用与发展。

五、解决微课教学设计出现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明确微课的概念和定义

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微视频为载体、以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微课的种类多种多样,若根据用途和学习方式进行分类,可以将微课分为自主学习型微课、实训实验型微课、复习型微课等多种类型,同时也可由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微课组合成混根据某一门课程的教学需要,为课程开发完整的、成套的系列微课。

(二)明确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设计原则

微课的应用对象是学生而非教师,微课并非教师辅助教学的课件,在教学设计上要充分考虑以学生为主导开展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贯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以个性化学习为手段、以高效学习为目标的教学设计原则。

(三)大力研发简单、高效、实用的微课制作技术

目前,开发技术依然是限制微课发展的瓶颈之一。毕竟多数一线教师非计算机专业人士,要求每个教师都精通各种多媒体制作几十也有些不切实际,因此只有大力研发简单、高效、实用的微课制作技术,才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充分调动起教师制作微课的积极性。

(四)注重系统性开发,由“微课”开发转向“微课程”开发

一个基于知识点的单独孤立的微课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很难发挥其作用,只有为整门课程开发系列化微课并组成微课程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因此,必须改变过去以单个微课开发为主的做法,改为系统地开发一门完整的微课程。

在一门微课程的开发中,除了应根据课程教学大纲、教学目标等来选择其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制作学习型微课外,还应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开发与之配套的练习型微课、实验型微课、复习型微课甚至游戏型微课。

只有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开发的、包括课程全部知识点和各种微课类型的完整且系统的微课程,才具备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才能真正在实际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五)注重微课开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基于单一知识点的孤立微课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很难发挥其作用,只有为整门课程开发系列化微课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因此,必须改变过去以单个微课开发为主的做法,改为系统地开发一门完整的微课程。在一门微课程的开发中,除了应根据课程教学大纲、教学目标等来选择其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制作学习型微课外,还应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开发与之配套的练习型微课、实验型微课、复习型微课这样才能使得微课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才能真正在实际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0(六)建立微课研发和共享平台

为了改变目前微课开发以教师单打独斗为主,闭门造车的无序状态,应该尝试打造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微课程共建共享平台。由教育部门规划设计,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由学校组织学科教师组成开发团队,针对某一学科进行微课的开发和教学应用。

六、结语:

总之,“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我们应充分认识其优势,要让微课辅助下的语文课变得丰富多彩,以学生自主学习为设计目标,通过网络交流与共享,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让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闪光。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加以提高和完善,使“微课”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如同汩汩清泉浸润干涸枯燥的土地,微课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活力,我们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制作微课的水平,让微课在教学中发挥出自身最大的优势。

参考文献:

5.小学微课设计及说明 篇五

歌曲《小小足球赛》是本册教材第四单元健康歌的一课,单元主旨意于欲引起学生,关注自身的健康,热爱体育运动。它是一首写实性的歌曲,歌曲中充满了天真与活泼,所以我在教授歌曲时,从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对足球这一体育项目的热爱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一直在师生共同营造的足球赛的氛围中学习歌曲。

围绕以上设计思路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1.感受歌曲的情绪,并能正确的用带有情感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小足球赛》,并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

2.了解切分节奏以及音乐记号——上滑音、下滑音,并正确运用音乐记号。

3.学生能用跳跃和连贯的声音来表现不同的情绪。

4、欣赏《跳绳》和《溜冰圆舞曲》,感受乐曲不同的节拍和情绪。本节课主要设计了以下5个环节:

(1)谈话导入:展开话题,导入新课。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引趣,铺垫工作。

(2)激发情感:播放精彩足球赛片段,引导学习参与啦啦队,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通过师生接龙朗读歌词,听唱,教唱,模唱等形式,学唱歌曲《小小足球赛》。

(3)体验情感:通过反复让学生体会踢足球的情景,启发学生根据自己感受,体会歌曲情感。(4)表现与创造:通过分角色演唱,等演唱形式。再现歌曲中足球赛的场景,引导学生唱出歌曲所表现的情感。此环节是表现创造与歌曲的情感结合。

(5)体验其它体育项目音乐,让学生感受不同的体育项目带来的不同音乐体验

《小小足球赛》教后反思

《小小足球赛》选自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本首歌曲动感十足。踢足球是孩子们十分爱好的一项运动,尤其男孩子,在操场上,空地上都可以看见他们的身影,这节课就是一个真实的写照,虽然是小小足球赛,以书包当球门,但踢起来有模有样,既踢又顶,左铲右传,甚至还有倒钩,虽然摔了个大跟头,却引来了大伙的高兴。学生在歌曲学习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演唱时能跟着歌词做出各种相应的模仿踢足球的动作。在呐喊时,声音洪亮,有气势。

本节课我用谈话的方式进行导入,问同学们喜欢什么游戏,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说着自己的答案,课堂气氛很活跃。我随即引出足球赛,以让同学们参加啦啦队为由,解决歌曲中的难点“切分音”节奏。又通过对比聆听不同的结束句,使学生在掌握歌曲的同时,对歌曲的情感也把握到位,在学习歌曲及情感处理的过程中及时把歌曲的难点进行了处理,如:第一段的“唉呀呀呀呀 呀呀 0呀 呀呀呀呀呀 呀呀,摔了个大跟头,唉!和第二段的”哈哈哈哈哈 哈哈 0哈 哈哈哈 哈哈 哈哈,球进了大门口,耶!我让学生反复体会两段歌词所表现的小运动员的心情,来演唱歌曲,并用肢体语言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顺利的掌握了歌曲的难点。

学生的学习状态非常好,于是我抓住这个时机问他们:“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唱一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在孩子们学习完第一段和第二段歌曲时,我又分别进行了比赛,这样不仅提高了他们学唱歌曲的速度,也调动了孩子们演唱歌曲的情绪,课堂气氛很活跃。当孩子们学唱完整首歌曲后,我便让他们在歌曲的小过门处加上拍手,使整首歌曲显得更加活泼,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整节课,孩子们都沉浸在激烈的比赛当中。

6.小学语文微课设计的对策) 篇六

【摘要】随着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使得教学活动得以成功跨进“微时代”的同时,也进一步推进了微课的发展,目前,备受人们关注的具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提高学习效率等优势的微课不仅掀起了教育观念的变革热潮,对我国传统教育的各个领域产生了巨大冲击,而且还使教育信息化提前,并引发人们对未来教育模式的进一步探讨。【关键词】小学语文;微课;设计对策

微课不仅是新课改必备的教育资源之一,而且还是近年来逐渐从“翻转课堂”中涌现出来的一种新概念,其以视频作为主要载体,通过“三通两平台”,将课堂讲授、练习、教学反馈指导及学习效果评价等教学活动全过程记录下来的新型教学方式,既打破了精品课程单一讲授与缺乏互动的传统教学格局,又在其基础上加以创新并发展。[1]

一、小学语文微课优势

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小学语文中微课的优势主要为:(1)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有效调整学习节奏,以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使其能够全面掌握各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2)在微课教学活动中,通过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能够激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学习,而且还能增进情感交流,从而有效改善其人际关系等。(3)有利于学生得以迅速的进入学习状态,开启学习之旅,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4)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对学科中的重点或难点知识进行针对性讲授,最终达到缩短单位学习实践的同时,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5)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包括写作教学环节、朗读教学环节及阅读教学环节等,进行针对性教学。

二、小学语文微课设计的原则

(一)微原则

微课与传统教学的最本质区别在于“微”,即:(1)资源容量较小。据统计,一般的微课容量均在50兆以内,因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及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使用量的剧增,使得人们更钟情并青睐于通过电子产品来检索、下载并保存所需的学习资源,以达到随时随地可进行学习的目的。(2)课时相对较短。即:5至10分钟为一个课时,不仅与学生集中注意力时长范围相近,而且还能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余或零碎时间进行学习。(3)选题范围较小。微课选题往往是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一个重点、难点或者某一个极其重要的细微内容。

(二)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微课教学,其主体均为学生,而学生最终掌握的知识也是评价教学成效的重要标准之一。正因为如此,在对微课进行设计时,首先,应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明确微课主题与内容;其次,分析并结合学生现阶段内的学习状况,采取恰当的微课表现形式与讲授方式;最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三)资源完整原则

人对文字的记忆远远不及对图片、图形的记忆,且微课除了可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外,还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方式共享,因此,微课不应仅仅局限于文字讲解或视频讲授,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进而丧失学习兴趣,而是应根据微课内容需求和学生理解能力等实际情况,适当使用一些图片与图形,必要且条件允许时,还可增设一定的微教案、练习及点评等配套资源,以最大限度提高微课的生动性,并满足学生们对学习提出的个性化需求。[2]

三、小学语文微课设计的对策

(一)科学选题并明确主题

科学选题是微课成功的基础,而明确主题则是微课设计的前提,加上明确的主题有助于精确检索,因此,教师在设计微课前,须慎重且科学的选题,必要时,还应强化主题。通常情况下,均建议教师从学生不理解或者极难理解和掌握的细微知识点入手,并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微课设计。例如:在《掌声》一课中,如何引导学生深刻感受到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及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因此,教师不妨把主题定为“掌声,对英子做了什么?”既吸引学生注意,又明确主题。

(二)微课内容要务实,形象生动

因为微课时长通常仅为5至10分钟,加上受小学生理解能力不强,注意力集中度不够等方面的影响,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并掌握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就必须将内容化繁为简.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加以表达的同时,还应通过形象生动的肢体动作、对话及视频等方式对微课内容加以解析,以变抽象为具体。[3]例如:仍以《掌声》一课为例:我们可以通过录音、视频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不同场合下的掌声,并指引其跟着录音或视频鼓掌,或者通过播放视频朗读的方式,将课本情景再现,以刺激学生的感官,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微课要体现出一对一的教学效果

据相关调查与统计结果显示,13%的学生认为,倘若微课在教学内容与授课方式方面均和传统课堂大体一致,那么其对微课的兴趣将消失殆尽,因此,进行微课设计时,尤其是在答题指导环节中,应尽可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一对一”的专属感与自豪感,从而使其全身心的投入至学习活动中。例如:对重点或难点知识进行讲解时,应有效控制“同学们”、“你们”及“大家”等代词的使用次数,甚至规避使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对学生进行分层,并俺层设计针对性的微问题,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理解性的问题,对一些学习能力差、语文水平低的而学生,可以设计一些基础性的问题。以《掌声》一课为例,对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设计“课文里的掌声对主人公小君来说意味着什么?”的微问题,而对基础差的则可以设计“简单叙述课文中心思想”的微问题。同时,为了指导学生回答,教师可以将与这些问题有关的课文内容整理成微视频动画,通过微视频动画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回答。

(四)微课主题切入要新颖且迅速

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而言,微课课时显得十分有限,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新颖且迅速的切入主题成了微课成功的关键。就目前而言,较为常用的微课主题切入方式主要有:(1)开门见山,直接切入;(2)承上启下,即:承先前所学知识,引出即将要学习的内容;(3)问题切入,即:巧设问题,引学生注意,并自觉投入学习状态中。例如:在学习《掌声》这一课,教师可以在开展微课教学前,表扬表现良好的学生,并带动全班学生给予掌声鼓励,从而引出微课主题《掌声》,或者在给予掌声鼓励后,向学生提问“大家平时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听见掌声呀?听到别人给予的掌声,心情怎么样?”以此引出微课主题《掌声》。

(五)微课的授课流程要清晰

微课的授课流程要清晰,指的是在对微课内容进行讲授时,应有且仅有一条线索,并在此基础上,对重点或难点知识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解析,并借助问题导向与任务激励等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其兴趣,进而引导其积极、主动的投入至学习活动中,实现在有效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的重任。例如:在《掌声》一课中,授课流程大抵应为:导入课题——学习生词——通读课文——教师讲解——学生谈体会——总结——练习巩固,只有层层递进,才有助于学生迅速掌握所学知识点。

(六)微课总结要到位且深刻

虽然微课课时极为有限,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就可以省略总结,因为总结不仅可以协助学生归纳、概括、梳理及复习所学知识,而且还有助于教师了解并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总结在力求到位且深刻的基础上,宜短而精,不宜冗长与繁琐。例如:对《掌声》微课进行总结时,可以采用微视频再现课文重点内容的方式,带领学生重点复习“忧郁”“文静”及“残疾”等词汇,同时,重点用微视频展示掌声所起到的鼓励与认可等作用,并建议或引导学生以掌声来结束课堂学习。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由于教学时间较短、内容较少、资源量小及主题突出等是微课的主要特点,且其服务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在进行微课设计时,应在切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慎重选题,精心设计,使微课作用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并为实现教育信息化奠定坚实基础。【参考文献】

7.小学微课设计及说明 篇七

关键词:讲授型微课,设计原则,小学英语教学

近几年来,移动通讯技术、个性化学习需求旺盛, 教育资源也逐渐走向开放、共享和多元化,其资源形态呈碎片化、微型化、主题化发展趋势,各种类型的“微” 教学实践在国内外如火如荼地铺开[1]。纵观国内目前小学的微课制作,其特点主要有二,一是以讲授型为主, 二是制作时倾向于平铺直叙式的知识或技能呈现。笔者认为,教师的职业习惯、对制作技能的掌握程度、资源调配力及敏锐度、对微课理念及设计原则的理解程度等是导致微课制作过程中呈现上述两大特点的原因所在。 那么,小学的“讲授型微课”该如何进行设计呢?下文将结合笔者近年来的研究与实践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概念的界定

“微课”以微化知识内容、利用碎片化时间、实现个性化需求三大优势较传统教学模式更具吸引力,其概念有别于传统的“课”。

“微课”定义:微课,是为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 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新型个性化学习方式和网络教研方式,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体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2]。

“讲授型微课”定义:胡铁生老师在其论文《微课: 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中将微课分为了11个种类,其中“讲授型微课”指的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如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微课类型。这是中小学最常见、 最主要的一种微课类型[3]。笔者认为教师借助PPT、 PREZI、几何画板等信息展示工具,并结合教师语言对单一知识点进行讲解的微课都可以归类为讲授型微课。

“讲授型微课”在设计上不但要体现微课的短小精悍的形式特征,更重要的是体现微课以学生为本的内在 (应用)特征,为此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一些设计原则来实现。

二、设计原则分析

“讲授型微课”的设计原则包括:可视化原则、情景化原则、交互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完整性原则。

(一)可视化原则

指利用计算机图形处理、多媒体与虚拟实现等技术, 将知识内容转换成图形、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媒介。对于小学学生,尤其是低年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有限,相对而言,可视化的呈现方式更适合其年龄特点,更有利于他们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记忆和创新。以微课《方位介词的学习》为例(案例见后), 笔者在PPT中利用三维透视图,呈现小球与盒子的相对位置,帮助学生直接、快速地掌握了空间位置概念,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二)情景化原则

使用情景教学法,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能力,使用辅助工具或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和教学内容有密切关系的情境,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微课《方位介词的学习》为例,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笔者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和兴趣,使用他们熟悉的动画片《WALL-E》中的两个机器人主角瓦力和伊娃,创设了他们在盒子广场玩抓迷藏游戏的情景,并将引导学生趣味盎然地对方位介词进行学习。

(三)交互性原则

广西师范学院郑小军教授曾在其《微课的浅阅读趋向及其对策探讨》一文中提出不少的微课注重高密度地呈现知识,忽视通过在微课的前、中、后三个阶段提出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使学习者只停留在浏览、 知晓的肤浅层面[4]。为此,在微课设计中应当高度重视知识点呈现与问题导思的交互性,根据教学内容因势利导地穿插问题,并结合自主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运用行为。在微课《方位介词的学习》中,笔者分别在新授、巩固、小结等环节中巧妙地设计了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单为辅助的交互式学习环节,通过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三向互动,顺利达成了教学目标。

(四)趣味性原则

小学生具有好奇、注意力容易分散等特点,唯有充分利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作为刺激源,同时不断变换刺激源的呈现方式才能使其注意力保持集中、持久的状态。 在微课《方位介词的学习》中,笔者除了使用学生熟悉的卡通人物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外,还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通过问答游戏、闯关练习的方式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这种处理方式变革了常规教学中练习环节模块化结构的呆板,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聚焦在介词的应用上,保持了高昂的学习热情。

(五)完整性原则

微课既然称为“课”, 它就会具有“课”所具备的基本教学活动 , 以新授型微课为例,应包含的基本环节有:复习→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师生互动→课堂总结。 这是微课和课例片段最主要的区别之一。在微课《方位介词的学习》中,笔者一开始就利用透视图对以前学习过的in、on、under三个方位介词进行展示复习,随后利用卡通人物创设情景导入学习并进行near、beside、 behind、in front of四个新方位单词(词组)的教学, 在教学中通过穿插在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和自学任务单实现师生的跨时空互动,在微课最后用一张透视图对七个方位介词进行展示并小结。

三、基于原则引领下的“讲授型微课”设计案例

对“讲授型微课”而言,掌握设计原则,是迈出设计、制作之路的第一步。一节好的微课,是对上述原则运用的综合体现。下面,以笔者在2014年全国微课设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的一个课例——《方位介词的学习》 为例,展现 “讲授型微课”在实际操作中的实现策略和方法(如表1)。

时间:2014 年 6 月 15 日: 6 分钟

四、“微课”的展望

8.小学微课设计及说明 篇八

不同于翻转课堂一般意义上的微课,考虑到当前教学实践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我们将本次评比的微课定义为:以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灵活、合理地运用教育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突破难点、传授技能、培养兴趣、启迪智慧等教育教学目的的数字化资源集合。还特别要求:制作成型的微课须可嵌入教学活动中,可用于课堂教学、网上学习或两者融合的混合式学习中。

整个评比活动共选出80余个微课参评,选择的内容丰富多样:拼音、识字、写字、朗读、阅读、习作;知识、技能;课内、课外等均有。形式上有解说型,也有互动型。特别是优胜作品,体现出选点精巧、设计新颖、重点突出、兼顾情趣等特点。

当然,因为是雏莺试啼,问题必然存在。后续研制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凸显价值。要考虑微课的必要性,如果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常规手段,如PPT、实物展示等方式完全可以达成目标的,就不一定有必要制作成微课(用于补课或课后复习等的除外)。

2.指向明晰。内容选择、目标定位等一定要符合学生特点,兼顾适用时机。适用年级要清晰,目标定位避免偏高或过低;内容应精要,避免课前预热、课中学习、课后拓展糅杂不清。

3.形式新颖。要更多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当增强情趣性、互动性,避免单一解说形式(但不提倡过于花哨)。

4.时长简短。微课播放总体上控制在5分钟左右为宜,特别是适用于课中学习的微课,从一节课40分钟考虑,微课更要短小精悍。如低年级写字指导微课最多不能超过3分钟,因为必须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动笔练习时间。

5.细节精致。微课光线、声音、图像质量等都要尽可能精致,避免出现其他干扰因素。个人专长有限,则可以邀请其他人员友情配音、示范、作图等。

上一篇:远程教育工作报告下一篇:长乐宫,长乐宫孟浩然,长乐宫的意思,长乐宫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