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庄乡中学数学课改汇报材料

2024-07-19

大王庄乡中学数学课改汇报材料(精选7篇)

1.大王庄乡中学数学课改汇报材料 篇一

董王庄乡防汛工作汇报材料

董王庄位于县城南部山区,总面积75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206个自然村,总人口3.1万。区域辖七塘八库,防汛任务十分艰巨,为扎实搞好当前的汛前工作,现将防汛工作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采取的主要措施

1、成立组织,为了加强对防汛工作的组织领导,努力提高全社会洪患意识,乡领导班子调整以后,我乡及时调整了防汛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主管副职为副组长,各区副区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和各民兵连组成的防汛突击队,做到组织领导,抢险人员,物资材料,措施“四落实”,2、强力宣传,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利用广播、宣传单、标语、校讯通、安全课堂等各种形式大力宣传防汛知识,使广大人民群众提高防患意识。

3、细化责任,坚持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工作方针,认真落实分管领导包区,包村干部包村,村两委干部负具体负责的管理体制,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确保工作有人抓,问题有人管。在汛期安排专人轮流值班,如有汛情能拉的出、上的去,防汛工作人员全部上岗到位,从5月28日开始,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真正做到职责到位、思想到位、指挥到位、措施到位。

4、认真做好防汛检查准备工作,清除度汛隐患,确保安全度汛各项具体措施落实到位,同时将关于做好2010年防汛工作的通知下发到各行政村,有关各单位,政府要亲自组织人力、物力清除防洪渠道,加固渠坝维修。为安全度汛创造有利条件,各地做好汛前检查工作,实行拉网式检查,发现隐患要及时研究解决,并指定专人负责处理,对于确实有困难不能及时处理的度汛问题,要及时上报并研究切实可行的临时度汛措施,做到万无一失,对于所有库塘都有设立警示牌,并制作温謦提示标语。

5、加大对防洪工程的投入,我乡多渠道增加防洪设施投入,努力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维护防洪设施及防汛物资准备,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对防洪工程维修加固,确保行洪通道畅通。

6、认真贯彻落实《河道管理条例》,加大河道及行洪通道的清障工作力度,采取果断的措施,按照“谁设障、谁清障”的原则,对影响行洪安全的人为设障限期清除,不留死角。

7、要做好防洪预案的制定和修订,防洪预案是安全度

汛、抗洪抢险中指挥决策的重要依据,直接关系到指挥调度、抗洪斗争的成败,依据我乡实际情况,完善制定了2010年《董王庄乡防汛工作预案》,如遇险情按照预案所制定的各单位的工作职责及负责人,履行各自承担的各项抢险工作任务,密切配合、全力抢险。

8、加强对水库工程运行的调度管理,确保在坝(闸)洪水标准内安全度汛,发生超标准洪水,力争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9、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利用短信、广播、电话等方式保持与县防汛办的联系,及时跟当地气象部门了解掌握雨情及天气变化情况,如有灾情、险情及时上报并通知到各行政村,有关各单位,为正确指挥、科学调度提供信息决策依据。

二、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一、由于近段“三夏”任务繁重,防汛人员没有全身心投入到防汛工作中来。在以后的防汛工作中,我们结合实际调整充实乡村两级防汛机构,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二、防汛突击队人员不固定,出现险情不能全部到岗,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加强对各类防汛抢险队的管理,做到人名相符,官兵相识。

三、“三夏”时节,麦秆堆积,影响渠道排泄,我们将及时清除河道障碍物,确保汛期行洪安全,堤防清障再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确保内外一刀光。

四、董王庄乡的库塘较多且建设年代较早,各种险情都有可能发生,我们树立安全防汛无小事的理念,进一步做好各种防汛隐患排查并树立警示标志抓好安全落实,结合各个水库和水塘的特点分别制定切合实际的防汛预案。

六、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防汛工作制度责任落到实处。

中共董王庄乡委员会

董王庄乡人民政府

2010年6月20日

2.中学课改汇报材料 篇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汇报材料

自2004年秋我县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程以来,我校以高度地热情迅速投入新课程改革实践之中。现将我校实施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以来的主要做法、存在的问题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作以汇报。

一、健全组织机构,加强课改工作领导

我校从2004年秋季起,先后成立了“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新课程改革指导小组”、“新课程实验小组”、“课题研究小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等组织机构,具体负责对学校课改实验的组织、管理、指导、协调和实施工作。制定了课改实施、校本培训、综合素质评价等方案,对课程改革进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确保了课改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强化教师管理,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课程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各方面的有机配合。我们认为教师的作用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教师的能动关系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否被全面地领会,教师的实践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意图是否被忠实地执行,教师的敬业精神决定了教师对教学的投入程度,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态度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参与热情,教师的学生观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对待学生,教师的情绪及其自我调节直接影响到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课程改革就是改变课程理念和教

材。教材是课程改革的载体和工具,是课程改革理念的物化表现形式,但它必然要依附于人而起作用,只有通过教师的组织加工和言传身教才能作用于学生,因此教师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强教师管理是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

1.务实理论学习。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借鉴了人本主义、建构主义、多元智力理论、实验主义、合作学习等理论的有益成分,进行整合了的教育理论。而作为山区的基层教师受自身素质、环境条件的限制,很难理解这套整合理论。如果没有清晰的理论思路,实践必然是盲目的。教师只能是肢解理论,生搬硬套,把自己搞得晕头转向,不知所以。对理论学习,我们不局限于一个本子、一个数字,而是采取了多种形式和措施来让教师领会和内化课改理论:

(1)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开展培训,组织教师集中学习了«走进新课程»,各科«课程标准»及相关的教育理论书籍,观看了新课改的有关光碟。互相交流各自的看法和观点,讨论与实际教学相关的问题。通过集体的智慧来领悟和阐释课程理论,让教师鲜活的思想流淌在书本和备课中,让独到的见解闪现在交流、讨论的碰撞中,让内化了的理论氤氲在课堂的互动中,形成了我校良好的教风、学风。

(2)利用管理制度来引导教师的课改行为。在课改起始阶段,很多教师并不清楚新课程改革从何入手,中间过程如何运作。我校拟定了«新课程课堂教学规程»、«课堂教学管理制度»、«教师课堂教学规范»及«初三复习备考策略与方法»等规章制度。指明教师的课改方

向,规范了教育行为,避免了教师的教育行为游离于新课程改革之外。在此基础上,各科教研组又根据学科特点的不同,制定了«学科教学、复习策略与方法»。所以新课程改革不能只凭教师的公共理性和社会责任感,而应有合理的管理制度来引导教师的实际行为。

2.加强思想管理。

我们习惯于把我校称之为教师的“培训基地”。因为我校地处偏远,教师办公条件简陋,在此工作的大部分都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青人。他们教学经验差,易冲动,当教学投入与产出发生偏差,自己的付出与得到的报酬发生冲突,以及现实社会的压力,就易造成心理失衡。由此就会引发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抵触和心理冲突,造成其行为规范的错误。为避免上述情况,我们始终坚持每周的政治学习制度,让教师认清目前的教育形势和用人制度,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其次加强师德培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为此,学校特别制定了师德学习培训制度,«三阳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细则»,印发和学习了«安康市教师违反职业道德处理办法»等规则性文件。促使教师学会用适当的标准来评价自己,从而保持心理平衡。同时,学校领导与教师经常谈心、沟通,主动解决教师的各方面困难,为教师服务,使教师能安心工作;教师与教师之间经常协调与沟通,互相帮助,学校形成了上下一心,奋发进取,团结协作的良好教育教学局面。

3.提高综合素质。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各方面素质要求更高,为切实提高我校教师的综合素质,我们着重开展了以下工作:

(1)坚持教研组领导包挂制。学校领导每人包挂一个教研组,指导和监督教研活动。并坚持每双周三晚开展一次教研活动。

(2)深入教学研究,在总结和挖掘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把教学设计、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作为教研教改活动的研究、探讨和交流的主要课题,增强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3)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和听评课制度。

(4)实施“青蓝工程”和“名师培养工程”。每学年由教导处指定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结对带导一批年青教师,着力培养青年教师,努力扶植骨干教师,全力打造教育名师。

(5)每学年教师必须阅读1-2本教育理论书籍,订阅一本与自己任教学科相关的教学杂志,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6)为教师尽量提供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各级组织的教师培训,我校教师必定参加。

三、领会课改理念,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下面浅谈一下我校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一些简单认识: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可概括为:以变革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管理模式为先导,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校的管理方式,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所以我们认为:

1.课堂教学应是一个互相交往的过程。学生不再是储备知识的“容器”,拷贝知识的“硬盘”,是思想者、创造者,教师是共同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教师与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师生都从自己对人生、世界、生活、思想情感等的独特看法和体验出发,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交流,自由地表达自己对课程文本的理解和认识。通过这种交流和碰撞,师生双方相互吸纳和获取对方所拥有的知识经验、思想智慧、人格精神等,从而达成知识共享,促使学生知识经验的增长,思想智慧的拓展,人格精神的提升。

2.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既要关注全体,又要照顾个体差异。要让每一位学生在不同的程度上有所发展。

3.转变教学方式。经过几年的探索,我校实施的以下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好:

(1)“分层教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学时考虑每个基础层面的学生,分层施教,通过让学生先行自学,教师再根据学生理解的情况进行精当讲解,并结合主要内容,设计针对性较强的习题当堂训练,当堂消化。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2)“分散复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在课堂的各个教学环节中,教师有意识地穿插一些前面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在循序渐进地对新知识进行了复习与巩固。

(3)“分步”训练法。学生到了初三后,面临中考,而对中考的一些题型、方法不易把握,于是我们就提倡在初中每个年级,教师上课时,有意识地安排1-2道与本节知识密切相关的中考题进行训练,使学生逐步接受和掌握中考的方法技巧。

四、整合教育资源,切实改进教学方法

现行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只是教学的切入点,给教师和学生预留了创造性的广阔空间。它需要教师根据自身实际、学生实际和本地实际,自行搜索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才能完成教育目标。所以对我们全体教师来说它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我们的教学方法就要随之改变:

1.课前教师要广泛搜集资料,整合教育资源,仅靠教材是不够的。

2.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材的开放性,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收集资料、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知和反思活动,从而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达到教育目的。

3.教材更加注重学生的生活实际与身心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特长和认知水平。

五、肯定成绩寻找差距,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自2004年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005年我校高中录取人数由上的25人增至62人;2006年,我校洪梅同学以总成绩657位居全县第一;2007年我校高中录取人数达91人,创办学历史新高。近几年更是逐步攀升,位居全县前列。

2.省级科研课题1个,县级科研课题1个。

3.有80余篇教师论文或教育教学成果获县级以上奖励。其中国家级15篇,省级27篇。

4.连续四年荣获“平利县新课程调讲先进单位”称号;8人次获县级教学能手称号。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教师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办学条件应进一步改善。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师范教育是培养单学科专业的教师,因此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对跨学科的知识不能适应,且目前我校教师存在学科不配套现象。因此,教师提素有待进一步加强。

对于学校来说,特别是农村中学普遍存在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而新课程改革对学校的设施、设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许多的图书、仪器、实验用品,学校无法添置。普九以来,学校欠帐大,教师的业务培训需要“走出去”、“请进来”,密度应强,所需费用数额较大,这也给学校增加了较重的经济负担建议政府部门应加大培训经费投入力度。

2.教材中许多知识、资料都需要学生去搜集和整理,而对农村学生来说,受家庭经济的制约,他们是无法办到的。

3.实践活动实施途径需要通过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实施,如春游、写生、调查、走访等社会实践活动。应利用周末让学生个体参与,我们虽安排部署了,但活动结果管理未跟上,需有待进一步改进。

4.教材版本的频繁更换,造成了许多资源的浪费。5.教师的探索与创新精神还不够。

课程改革这项全新的工作,需要实验者有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而探索和创新精神恰恰是教师的薄弱环节,它表现在实验中过多的因循守旧,缩手缩脚,不敢突破旧的框架,有待今后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管理。

6.大班额问题,一直是困扰我们进行课改的难题。

虽然新课程改革进程中我们会遇到诸多困难和挫折,但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全体三中人会栉风沐雨,自强不息,紧紧抓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契机,不断优化教学过程管理,勇于实践,在探索中奋进,向课程改革和教学研究要质量,实现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突破发展,努力创办社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

汪芳喜

3.包鸾中学课改汇报材料 篇三

深化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是学校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为此,我校结合校情制定了2015年课改中长期规划,积极开展了新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全体教师在实践中明确了新课程理念,课改实施从注重形式向注重高效转变,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变,形成了以“明星学习小组”评价机制的课堂教学改革,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氛围,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在县教委的指导和关心下,课改工作更加扎实有效的推进,在2015年顺利通过了“丰都县课改示范校”的验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绩,现在简单的给各位领导和专家汇报一下:首先我们确定了以抓薄弱学科教学为切入点,整体推进有效课堂教学;以听评随堂课为重点,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探究因科施教为重心,强化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以课题研究为契机,完善有效课堂的教学模式。聚焦课堂,多方联动,把有效课堂教学不断引向深入。具体措施是:

一、强化教学模式建构,更新教育观念。

“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在组织机构上,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务主任为副组长,各教研组组长为组员的课改领导小组、达标课堂课评组。在课改中,学校各部门共同参与,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形成课改的合力,做到层层有人 抓,确保新课改顺利进行。学校还要求全体行政领导,教研组长率先垂范,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教师在课改中遇到的问题采用教科研两条线研究模式予以解决。在课改中,校长和参加课程改革实验的教师认真制定课程改革计划和实施方案,构建了学生“学案自导”教学模式,小组“学习团队管理”模式及问题自主研究模式。校长、分管副校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能积极投身课程改革第一线,通过认真听课,充分了解新课程实施的进展、动态和遇到的问题。通过听评课、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等方式积极进行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为课程改革提供了优越的教学环境。同时在全体教职工中进行了广泛的动员,要求全体教职工深入落实了“两主一辅”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的理念下,我们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展示,让学生获得参与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课堂上掌声、欢呼声、笑声此起彼伏,充满了青春与活力,“满堂灌”、“填鸭式”式课堂已基本消失。

德育教育是课改的前提条件,我校以“举止文雅、行为儒雅、品格高雅”的“三雅”朴素德育为载体,继续着力强化学生养成教育,努力打造全县中学德育品牌。以班集体建设为重点的工作思路,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目标,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增强德育工作实效。基本形成了细节管理“常态化”,德育教育“校本化”,德育文化“特色化”的三雅三化,这也是我校德育建设不变的方向。在加强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基础上,以各种节日为契机,在学生中广泛了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以创建新课改学校、班级以及每周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星级班级、校园之星评选为载体,不断提高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建设了校园文化走廊、浓厚学校的艺术和人文氛围,对全体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家庭教育是青少年社会化的起点,是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我校根据包鸾镇实际情况,建立了家校沟通平台,创建了家长委员会,做到了目标明确,计划落实,规范严格、内容针对性、实用性强。我校坚持注重学校—社会—家庭三者之间联系,发挥各自作用及优势,为教育教学服务。并进一步完善了家长委员会制度,通过家长会、家校沟通平台、告家长书等形式对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进行指导,特别重视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等特殊家庭家教工作的指导和该类家庭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二、找准切入点,扎实开展技术研训

(一)课改培训下的“明星学习小组”课堂模式

我校课改领导小组认真组织教师学习课改文件精神,提高认识,明确新课程理念,把握教材特点,立足于深度学习小组建设培训工作,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的深 入发展。我校完善和制定了新课改的教学教研制度,确定“明星学习小组”的课堂模式。

新课改,使我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新课改以来,我校的教学研究更加活跃,老师们在进行常规教研活动以外,又进行了更多教学的尝试,使我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为新课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校的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活力,并构建深度学习下的“明星学习小组”课堂教学模式,借鉴先行学校的经验,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教师们把全班学生进行了科学的分组,按照“异质同组,组间同质”的原则,4人一小组的构建,达到每个小组的分配均衡。这样也更加有利于组间竞争机制的建立。为了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竞争的意识,教师们想尽了各种办法,如:计分制、明星制、荣誉称号制等。我们还制定了“五步”的教学流程:自主学习、合作与探究、学生展示、教师精讲、达标测评。学校赛课活动助推课改,学校继续以教研组为单位举行了二轮赛课活动。第一轮:各教研组选派课改优秀的教师上示范课,第二轮:各教研组人人上过关课,学校课改组成员分包到组,具体指导课改工作,每周三教研组举行教研活动,重点提出本周课堂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并集思广益,找出解决的具体措施、方案。新课改,使我们师生进步、学校提升。

1、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更新,彻底转变了课堂的角色,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学生的学习成绩大面积提升。

3、特色教育教学成果显著。我校教师在近几年的片级、市级教学比武中大多数能取得一等奖的好成绩,多人次获奖。

(二)围绕教委工作要点的落实工作 1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我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着重抓好制订整改落实方案、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开展“党性教育”活动。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回顾党的成就、学习党史、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继续推进师德师风建设。2借力课改 全面提升课堂效益

在专家的指导下,我学创建了“两主一辅”主题式朴素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教学主题明晰、德育寄语个性化、课堂氛围平等和谐、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生成动态”的独具特色的课堂形态。主张“三强调三反对”,即强调教学主题、强调教学实效、强调师生互动,反对泛模式化、反对娱乐化、反对一言堂;制定了“三精”朴素课堂标准,即目标精准、过程精细、生成精彩;努力营造“三和”的朴素课堂氛围,即和悦之色、和畅之气、和美之境;形成了“四实”的朴素课堂风格,即真实疑问、朴实方法、扎实过程、厚实品质。(3)逐步提升农村中学办学条件。本我校加大投资力度,建设有宽敞明亮的现代阶梯教室,维护引导师生进步的图书室,让老师畅所欲言共同进步的课改研讨室、展示才艺的情 感中心、乒乓球竞技台,引进了先进的阅卷系统,班班通等等。努力将我校办学条件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4)卓越课堂上的教学质量攀升。随着课改下卓越课堂建设的深入推进,学校课堂教学减负提质方式的转变,教学的有效性不逐步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明显大幅提高。学校连续在县教委综合质量考评中获得教学质量一等奖,2013年中考中,学校303人初中毕业,市级重点中学上54人、普高上线168人,比2012年翻了两番,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课改效应正在逐步显现。家长对学校称赞连连。学生人数逐年递增,由2008年的500人增至现在的900人。学校也多次在全市就校园文化、课堂教学、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等方面建设交流经验。

(5)建设富有朝气的“四有”教师队伍。

拥有一批高素质的骨干教师,是一所学校办学水平高的标志之一。为此,我校要进一步加强以中青年教师为重点的全面培训。进一步完善校“学科带头人”和校“骨干教师”评审机制。每学年进行1-2次全校性的教学大赛,促使青年教师广泛参与竞赛课、汇报课,积极促进中老年教师参与研讨课、展示课,通过备课、说课、上课、评课的系列训练,使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能力,与优化课堂教学全程有一个质的飞跃。不定期地组织科研、现代信息、多媒体课件制作等讲座或培训,开拓视野,使教师适应现代教 育、素质教育的需要,不仅有敬业爱生的精神,而且在学科专业、计算机运用、外语素养、教科研能力等方面同样要有突破。

(三)朴素校本 华彩人文

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学校提出了“入世的教、出世的育”课程理念,把校本课程建设作为在当前以考分评价教学质量的社会背景下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学校因地制宜,着力构建“朴素校本”课程体系。校本课程设置上分为“学与教、耕与读、术与道”三个板块,其中“学与教”部份主要设置与学科学习有关的课程,如英语作文、中考数学探究、快速记忆、快速作文;“耕与读”部份主要设置劳动、手工、生活技能、阅读等课程,如毛衣编织、泡菜制作、小木工等;“术与道”部份主要设置艺术、中国传统文化方面课程,如魔方、围棋、书法等课程。多种课程的开设,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使学校办学更具生机,焕发出无穷的人文魅力。(四)课改文化 作之不止 1.让显性文化更多彩

课改工作是学校建设的重点工程。我校围绕课改狠抓校园文化建设,为课改摇旗呐喊,促进课改工作纵深推进。从课桌黑板的设置、小组建设、合作学习步骤、展示交流程序、多媒体运用到课堂评价方法,向师生全面的介绍了有关课改的 基本理念、操作程序与实施方法。每个宣传版都配上恰当的图案,做到图文并茂,发挥最大的教育功用,鼓励师生积极投身课改,不断创新,完善学校课改教学流程,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楼每层走道的柱子上都张贴着课改的宣传标语:生命大课堂,展示大舞台;让课改充满思想,让教学充满智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活动成为课堂的中心;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精彩我把握;不怕你说什么,就怕你什么也不说……激情洋溢的话语既充满诗意,又鼓舞人心,激励大家勇于参与,分享课改的欢乐。2.让隐性文化有内涵

今年我校继续坚持走课改主路线,为师生们精选了大量图文并茂的书籍、课改光碟等,供师生查阅资料、增长知识。我们在学习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实际,充分利用我校高级教师、骨干教师的师资资源,开展了“结对子、一帮一”的培训活动,让教师在岗位上练兵。每周安排2个小时左右为教师业务学习时间。具体做法是:

①组织讲座,由已参加过培训的课改骨干教师担任主讲教师,重点是解读新的《导学案的编写》、《打造高效课堂》。②组织讨论,对照《课标》,结合教学实践,教师们可以提出各种问题,相互讨论,共同寻求一个满意的答案。③组织辅导,有效利用上级的扶植资源,选取《中国教育报》报刊上的理论性文章,提供给教师们学习。新的课程标准的学习和讨论,使广大教师更新了教育思想,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全面实施课改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示范引领、周边结对,收获成果

为了使课改更好地落到实处,我校一直没有放松对教师的锤炼。除了多次外派教师学习外,我们还多次邀请丰都县语文教研员王州来校指导,并利用身边的榜样牵路搭桥。让校内的名优教师如邱志凯等上示范课、公开课。而且通过与西南附中结对,大大促进校际和教师间的交流,为教师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有力地助推了我校的教学改革。我校多位教师在县市级教学比武中荣获一等奖,在课改实施中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教师。近几年以来,每次在市里召开的教育教学质量会上,我校都作为课改示范校代表发言。我校被《中国教师报》命名为高效课堂建设基地学校,在2013年全市“领雁工程”会上,学校被市教委评为“领雁工程”先进集体,得到了上级的肯定。2013年中考中,我校303人初中毕业,市级重点中学上54人、普高上线168人,比2012年翻了两番,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2014年中考中,毕业人数270人,重点中学上50人、普高上线148人。我校连续4年在县教委综合质量考评中获得教学质量一等奖。2015年我校被评为课改示范基地,同时我校语文组也被授予“课改先锋团队”荣誉称号。课改效应正在逐步显现。学生人数逐年递增,由2009年的600多人增至现在的900多人。教师成长 可喜可贺。2014年丰都县先锋杯中学语文赛课邱志凯老师获一等奖,2014年重庆市优质课赛课 冯弦老师获市级二等奖,2015年张娓娓老师荣获丰都县中学语文先锋杯二等奖,2015年陶鸿钢老师荣获重庆市第五届卓越课堂赛课市级一等奖。

我们相信,在县教委的精心指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课改将迈上新的台阶。

4.吕家坪中学,新课改汇报材料 篇四

——吕家坪中学新课程改革汇报材料

麻阳苗族自治县吕家坪镇中学:成武

2018年1月21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今天,我很荣幸站这在作为新课程改革先进学校的代表发言,内心十分激动,也很忐忑。我校现有6个教学班,学生242人,教职工29人。2010年9月,我校开始探讨新课改模式。八年来,先后五次转变教学课改模式,现已形成吕家坪中学特色的“五步教学模式”,即:独学、对学、群学、合作探究、课堂检测。在探索新课改模式的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1年至今,我校在全县初中毕业会考中成绩名列前茅。今天,借此机会,将我校开展新课改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面对困境,我们思索

我校地处偏僻,而且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差。部分成绩较好或家庭条件好的学生选择到县城或周边学校就读,导致学校生源萎缩。

如何适应新形势下教学要求,作出变革,办出特色。一直是我们前几年经常探讨的课题。采用什么办法呢?我们不断地思考着,召开了不同形式的座谈会,与老师交谈,征求他们的意见;我们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从理论中寻找良方;同时,我们组织老师到外校参观学习,把一些先进的经验带回来。

2011年9月我们派教导主任及几位教师到岳阳许市中学参观学习,回来后就决定进行第一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具体做法:一是打破传统的两人一桌、面向黑板的座位编排方式,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二是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快乐学习。三是教师用问题式导学案上课。我们采取提问、游戏、竞赛等学生喜爱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师生互动,特意突出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个性特点。但一段时间之后,老师们的反映不一:学生睡大觉的没有了,开小差的却多了;学生活跃了,学习气氛浓厚了,课堂纪律却“乱”了。特别是教师们手中的导学案,缺规范化,难以操作,另一方面反而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况且学校印发的导学案资料成本也并不小,两台速印机还忙不过来呢!这样,我们开始迷茫、彷徨。但是,我们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决心并没有改变。

2012年2月我们又组织部分教师到永州市马坪学校参观学习,回来后进行第二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我们在原来的基础上改用小黑板代替纸质导学案,即把导学案上的内容板书在小黑板上,提着黑板上课。同时,我们在教室里也增加了几块黑板,让学生可以自主的板书自己的问题。老师们解放出来了,学生们也不用成天围绕导学案转。这样,师生都得到解放,参与课堂互动的学生多了些。就这样,我们一路走来,初步形成了“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2012年3月,我们决定全面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可是,课堂教学改革要真正全面推开却遇到了很多阻力。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老师和家长对新的课堂教学方式不理解。教师也疑惑:“我这么

苦口婆心地讲,学生都学不好!还要让我少讲。让学生在课堂上走动,搞得像菜市场一样,闹哄哄的”。一些家长更不理解:“我们送孩子来上学,是来学习知识的,怎么老师都不教了呢?”

面对阻力,我们也曾徘徊过,但是我们心里清楚,这么做是对的。我们多次召开行政会,发挥集体智慧,采取措施,对症下药。我们改革激励评价机制,把课堂教学改革绩效纳入教师考核的目标,与评优、评先、评定职称、学校奖励工资直接挂钩。想借这种机制,倒逼教师们课堂教学改革的决心。与此同时,我们也积极向上级求援,争取教育局领导的重视和教研部门的指导。

2012年9月,我们进行了第三次课改模式的转变。在前两次的基础上,我们修改了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完善了小组的激励机制,把教学管理的着眼点从注重教师“教”的管理,转到重视学生“学”的管理。最大限度地为教师创造性实施新课程改革提供条件和保障,体现“规范”和“解放”的统一。

二、在思索中,我们成长

2012年11月1日,怀化市教育局基教科陈科长一行亲临我校检查“样板校建设工程”,对我校实施的新课程改革给予了高度评价。特别是听了我校原英语教师徐玉梅同志的课之后,更是赞不绝口。

2013年3月,我校正式挂牌为“怀化市新课程改革样板校”。2014年我校继续推进这种课改模式,在推行的道路上,结合我校基本学情,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2015年,我校与山东学景集团签订合同,继续学习培训新课改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我校进行了第四次课改模式的转变,取消小黑板,又继续使用纸质导学案。课堂在变,我们的教学方式也要随之改变。课堂的中心在于学生个体,学生能力展现的底蕴在于班级。因此学校围绕班级文化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曾先后到怀化二中、辰溪县黄溪口中学参观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不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我们初步制定了《吕家坪中学班级文化建设方案》。

2016年7月我校教师刘京亚、曹玉萍、滕叶等人到广西北流市进行了新课改培训。她们回来后,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吕家坪中学班级文化建设方案》,并制定了《吕家坪中学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方案》。自此,学校每一学期初都要进行为期二周的行为习惯和新课堂培训,月底进行评比。可以毫不夸张地讲,我校班级文化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学生的动手和动口能力得到了充分展现。

2017年10月,校长成武同志到岳阳市许市中学参加课改小主持人的培训。回来后,我们继续进行了课改模式的探索。我们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了第五次教学模式的改变,将填鸭式导学案变为简易导学案。同时改革了晚自习教师授课模式,让学生自主管理。晚自习共分为四节,分别是夕会25分钟,语数外各25分钟,最后一节是综合科目50分钟。开展夕会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当天的学习和生活进行一次小结,指出班级同学的不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为了利用好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每周一下午我们学校教师分语数外、综合科目四个组进行集体备课。受教师人数的限制,我们主要采取“四备”,即:备主讲人、备教学目标、备教学内容、备学生。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研课、磨课。2017年11月,我校语文教师李姗姗同志在“国培计划”送教下乡优质课展示中获得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同批次获奖的还有满春荟、郭婷、曹玉萍老师,同时学校也获得了2017研课、磨课“先进单位”!

目前,伴随这我校新课程改革一起成长的除了班级文化建设外,学生的自主管理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们初步制定了《2017年吕家坪中学学生自主管理方案及评价细则》,在学生的个人行为习惯等养成教育方面着手,如:上下楼梯、食堂排队就餐、就寝纪律、文明礼貌等,为新课程改革再添亮点。

三、在成长中,我们收获

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经过八年的潜心研究和探索,用心血和汗水铸就了“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和框架,建立了适合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结构,形成了学生、教师、学校协调并进、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2011年至今,先后到我校观摩新课程改革的县内外学校达70多批次。仅2016-2017学县外学校就有:辰溪县王安坪中学、桥头中学、潭湾中学等,泸溪县第一中学、达岚中学、石榴坪学校等;县内学校有:郭公坪中学、岩门中学、黄双中学、栗坪中学、和平溪中学、麻阳二中、锦江小学、民族中学等30多批次。

显然,我们在培育学生的同时也注重教师素养的提高。这几年我校培育出了一批批优秀的教学能手,现调往锦江中学的徐玉梅、黄淑芬、段宗英等同志;多次参加专家团队授课的刘京亚、曹玉萍、李姗姗等同志;资深班级文化建设教师王凤、滕叶等同志。正因为有这么优秀的教师,我们的新课改才成绩斐然,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局长滕刚同志和副局长张群同志及教研室主任郑学松同志曾多次亲临现场指导新课改,并把2015-2016教学质量现场会分会场就设在我校,这充分展现了我校新课改所取得的成绩。

当然,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一个好的团队,更离不开一位优秀的校长。成武校长在推行新课程改革中呕心沥血、敢为人先,处处为老师们着想,他打破了传统的教师年终大锅饭思想,所有的办公资金都倾向于新课改,按新课改的贡献来确定年终绩效。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我校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很多不足。在今后的探索中,我校会根据学校的特点逐步完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学生全面发展,这也是我校未来追求的目标。

5.大王庄乡中学数学课改汇报材料 篇五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坐在这里谈课改可谓感触良多,对于课改探索中的酸甜苦辣,我可能比在做的任何同仁感受更多。曾几何时,我们宋道口中学的课程改革热火朝天,兄弟学校纷纷到访。而在过去的一年里,却逐渐的变成了门前冷落车马稀。对于这种现象,有的老师,甚至是外校的老师领导对我们有了一种印象:宋道口中学是不是走了回头路?是不是抱残守缺消极的面对课改? 实际的情况究竟如何呢?

2012年5月的全国课改现场会,把我校以“聚焦展示”为特色的课改形式推向了顶峰。在看似风光的背后,我们却实实在在的感受了危机。“聚焦展示”把活泼的课堂气氛推向了极致,但课堂实效性却远没有发挥出来。我校的课改究竟何去何从,从老师到校领导愁肠百结。正在此时,县教研室提出了“淡化展示,强化自主学习”的主张。教研室站在全局的高度率先对我校为代表的课改模式做了理性反思,对全县的课改提出了整顿调整的意见。

过去的一年,我校立足本校“四步三法”的模式,从淡化展示入手,以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为落脚点进行课改的重新探索。我校以七八年级为主,每科选取骨干教师,先行示范,进行磨课调研,形成较成型的模式后再逐步的推广。淡化展示后,原来看似热热闹闹的课堂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比较沉闷的课堂,学生参与度减少了,老师讲解的增多了,而且学习效果也没有明显得到提高。从形式上看确实有走回头路的嫌疑,但这绝不是我们的初衷。

为什么会有如此尴尬的局面?从根本上说,是社会对学校升学的期盼,上级对学校教学成绩要求的大环境使然。所以我校在推行课改时,对教师的要求是既要落实课改精神,又要兼顾教学成绩。这样对于老师而言,课改有可能使成绩在短时间内受到影响,而且课改的落

实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如果付出了百般努力落实课改,成绩反而下降,那不是费力不讨好吗?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我们在推行和落实课改时,在老师那里遇到了重重阻力,这也是我校课改没有太大进展的原因。

可以说,过去的一年,当我们放弃了“聚焦展示”模式,重新踏上课改探索之路后,我们确实一度迷失了自我,探索的道路坎坷无比。但我们深知,放弃课改走回头路是绝对不可能了。抱残守缺的话更是跟不上时代前进的脚步,我们唯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唯有与时俱进别无选择。

改,必须改,但如何改?我们究竟何去何从?我们正是带着这样的焦灼步入了新的学年。对于课改落实上的顾虑和存在的问题,我感觉教研室也是深知个中滋味。所以才有今年暑假以来出台的一系列推进课改落实的举措。教研室方面的“顶层设计”,从理念的层面已经延伸到实施的各个细节,对课改各环节和各层面的指导可以说是步步为营。为我校今年的课改工作指明了方向,成为今年我校课改的重要依据。

为此,我校结合教研室的指导意见,从我校实际出发,重新审视和设计课改思路。

一、开学以来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查摆过去一年课改问题,找到影响课改落实的因素。

1、课改目标模糊,没有形成清晰的思路。

上学我们的课改主要是从重形式向中内涵的方向转变。从强调学生的展示的能力到学生最终学会方面转变。虽然方向转变了,但对于如何达成更好的学习效果并没有清晰的思路。更没有有效的策略和指导。导致教师在实践中无所适从,甚至出现了课改意识的混乱局面。

2、没有把握好学情,没有分层的针对性课改目标。

七八九年级的课改经验和能力有着明显的不同,但我们的课改目标并没有明确地界定。课改目标的模糊导致七年级学生力不从心,而八九年级学生出现了无效的重复性浪费,能力得不到持续发展。从而导致在课改上做了很多无用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结果收效甚微。

3、双重标准的教学评价机制,使老师无心课改。

对老师们的要求是,既要落实课改精神,又要狠抓成绩。这就造成了老师的两难境地。于是老师们在课改实践中就会瞒一头盖一脚,应付差事,敷衍塞责。

4、对老师教研的引导和激励措施缺失,导致教师课改的积极性不高。

课程改革需要不断的修改、完善和调整。而对于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并没有及时的进行归纳分析,也没有采取有效的改进的措施。在过去的一年,对于课改的反思和诊断不及时不深入,对于老师课改的引导较弱,从而导致教师的课改没有明显的进展。

5、缺乏具体规范的检查标准,课改督促检查不到位。

高效课堂标准应该是一个系统的评价标准体系。它包括导学案的制定、自主学习方式效果、合作探究的组织和目标、小组长的作用发挥、展示内容的确定和展示的方法、归纳测评,以及在课堂活动中师生的地位、角色、作用,而最关键的是学习效果等等,以上诸环节没有形成明确规范的标准,从而在督促检查时无章可循,检查和督促不到位,使老师在课改上容易产生惰性。

6、课改具体环节上存在的漏洞和偏差。

导学案:老师在制定导学案时目的性不强,学案的设计带有随意性,没有结合学情,目标和实践脱节。导学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启发有限,尤其是缺乏有效的练习设计。

课件:课件成为了教学的依赖,大有取代导学案的趋势。使用的

课件往往从网上信手拈来,没有经过细致的加工处理。使用课件,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弱化,学生参与机会大大减少。

简案:简案的编写往往是简化了的教案。只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没有体现出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重点如何强化?难点如何突破?学生活动如何组织?不清楚课件在整个教学流程里起到怎样的地位和作用。

(二)、多措并举,推动课改的落实。

1、重新厘清课改理念,定位课改原则。

重新完善我校课改模式和课改理念。课改模式虽然还是“四步三法”模式,但其内涵有所变化,最终的确定为“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整理测评”四个环节,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渗透自主、合作、探究“三法”课改理念。课堂的重心前移,淡化展示强化了自主预习、合作探究。

重新定位我校的课改原则。“围绕学习目标展开教学活动,突出教学重点设计“探究展示”内容,针对教学目标达成来推进教学环节的展开,以学习效果和教学实效性的达成为课堂最终目的”。

2、针对年级特点,制定了课改的分层目标。

七年级的课改目标:能够较为熟练的掌握课改流程,通过课改新模式培养自主预习,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掌握基本的展示方法。通过课改,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广泛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八年级的课改目标:能够熟练掌握课改流程。把课改精神、课改方法内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内化为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良好学习品格。在学习中能够自律、自励,能够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课堂学习效果明显,真正体现出课改的优势。

九年级课改目标:能够灵活的运用课改模式,打破“四步”的框架,把“自主、合作、探究”三法灵活的运用到课堂之中。学生能够

积极的自主学习,自主构建问题和知识体系;学生善于探究、善于发现、善于分析、善于总结;学生乐于学习、乐于合作、乐于分享、乐于讨论。课堂气氛活跃,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3、完善和改进课改评价机制,推动课改落实。把教师课改表现量化,纳入年终的工作评价。

建立三层评价机制。领导督导检查评价,学生对老师课改的评价,老师之间的评价。每学期对三层评价汇总,作为考核量化的一项指标。通过这种方式增强教师对课改的责任心,化被动为主动。

优质课评比一票否决制。凡是不按照学校要求,不能充分体现课改的课,老师讲的再精彩也不能评为优质课。更没有资格参加县级以上的优质课,学校也不会推荐该老师参加公开课、示范课。

增强常规检查的力度。听评课也好、巡堂推门课也好,只要发现教师没有按课改模式上课,就要给老师记录在案,记到巡堂笔记上。或在课后给与警示,或在周年级会上通报各位老师执行课改的情况

4、制定具体措施,加强课改落实的检查和督促。

(1)、修订完善《 集体备课制度》《听课评课制度》《教学反思制度》《教学论坛制度》《巡堂制度》等,明确各项活动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完善各种监督评价机制。

(2)、落实领导巡堂制,完善课堂教学环节。每堂课上都会有各年级主任进行巡视检查,然后在每周的例会上对巡堂时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剖析,表扬优秀纠正过失。领导可以随时推门听课,对教师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在课下与其及时交换意见。

(3)、根据校情及学科特点建立分学科、分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4)、加强教师考勤、课堂教学、校本教研、听课、备课、作业批改、复习备考、教学效果的日常督导和量化考评,做到及时总结,及时反馈,及时整改。

(5)、加强教学反思和教师自省制度的督导。要求教师在每堂课后有随堂反思,每两周有一次阶段反思,期中期末都要有阶段总结与分析,做到“上课必反思,反思要细节”。同时,要求每位教师每周对自己的学生学习成绩及课堂表现进行自我剖析,每月由年级主任召开总结会,依据学生的表现和成绩总结经验和不足,做出下一个月的工作计划安排。

5、引导和激励教师课改教研,把课改推行落到实处。

(1)加强教研力度,提高同学科教师的业务能力,强化“课前小教研”、每周一次大教研,保证课前教研和下周课题专项教研相结合,激发教师探究研究意识,促进课堂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2)定期组织高效课堂教学现状分析研讨会,不断提高教师驾驭课改模式的能力,促进课堂教学效能最优化。

(3)开展教学技能大赛活动。如:学教案、优质课评选;阶段反思和教学小论文评比活动,促进教师业务能力提升。

(4)加强教师运用多媒体能力,充分利用我校电子白板结合高校课堂新模式,提高课堂容量,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5)组织教学经验丰富、成绩优秀的骨干教师对同学科教师进行学科知识讲座。

(6)采用“专家引路”“教师取经”的方法,博采众长、拓宽教学思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听课教师回校后写出汇报材料,讲公开课,为新的教学理念走进课堂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6、规范学生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

高校课堂模式下,对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我们结合对学生的进行养成教育,从规范学生各方面行为入手,制定了《宋道口中学学习习惯细则》,对学生学习习惯做了明确的规定。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巩固等学习过程的管理,让学生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各年级学情特点,制定分年级的高效课堂目标流程。对学生高效课堂的活动要求也由不同的要求,使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形成。

7、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推动课改落到实处。

从我校以往课改的教训来看,之所以会流于形式,很大程度上不仅是模式本身制定的不够科学,更主要的是老师本身对课改模式的落实上不到位。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一节校内公开课,50岁以下的教师必须做课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每两周组织一次集中评课,由教研组长、分管学科领导对两周内的公开课进行集中点评。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听公开课15节(含校内、校际)。

开展各学科、各学段、各种课型的课堂教学观摩、展示、研讨活动。组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青年教师上创优课、中老年教师上献艺课等活动。开展全员性的高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有计划地组织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走出去”,聆听专家课堂。每学期我校安排一次优质课比赛,参赛教师在参加学校的赛讲时,首先要在年级组同学科进行教研,上磨练课,然后在学校赛讲,达到一人做课锻炼一组人的目的。

对于日常老师的课堂教学做到不定期的抽查,发现老师不用课改模式,课下与其及时交换意见,屡次不改者,采取评优评先否决制。

8、加强反思反馈,及时调整弥补工作漏洞。

例如:针对我校上学年导学案、课件和简案出现的问题。我们有针对性的规范了书写的标准。

导学案:学习目标是为了给学生看,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指南,因而要求教师定位目标要谨慎、要科学,不要带有随意性。导学案一定要渗透学法的指导,一定要体现知识体系的完整,既要适合学生自主预习又要启发学生质疑探究。还要做到精选习题,保证学生能够有充

分的练习。

课件:要准确定位课件在教学中的地位。它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能过于依赖。什么课型适合使用课件?课堂的哪个环节使用课件?是使用ppt还是使用tracebook功能?不能只把电子白板当成幻灯片使用,它的强大的交互作用如何发挥?

简案:简案的书写力求简洁,明确学习目标,重难点。体现出本课教学的思路、方法,课堂流程,学生活动的组织,学习目标通过怎样的设计达成?重点如何强化,难点如何突破?切忌罗列课本内容和知识点。

(三)、开学以来开展的一些课改活动举例

1、带领老师学习我校高效课堂手册。利用每周例会,针对听课中发现的问题,依据我校的课改手册从中选取某一环节、段落带大家学习。把“手册”发给每个学科组和新教师,把“手册”作为平时课改实践的依据,让老师们经常学习“手册”,让他们写出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

2、开展听评课活动。首先从各学科选出业务骨干,听他们的示范课,然后学科组老师进行评课、磨课活动。定出各学科的基本课型。从第二周开始进行了全员参与的课改优质课竞赛活动。截至到目前已经听了近30位老师的优质课。优质课活动推动了教师深入研究课改,强化了课改意识。

3、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语文、数学、外语、政史地、理化生五大学科每周用两课时进行集体备课。对一周来在推行课改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讨论解决,对某节课的课改情况进行讨论研究,对未来一周的教学进行安排。每周确定一个主要的课题来研究,事先定出主备人,其他老师进行质疑和补充等。

4、加强巡堂检查的力度。为了落实课改模式,要求教务处几位领导落实巡堂制度。在巡堂的过程中督查老师们是否用课改模式来上。巡

堂时经常听推门课,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看一看学生活动的氛围、教师课堂的组织、学习的效果如何?对于没有按课改模式上课的老师,随时和这些老师沟通、督促,对于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和这些老师交流意见,提出改正的策略。

5、召开师生座谈会,对课改做出完善和调整。分两次召开了教师和学生的座谈会,听取学生对课改实施的反馈声音,采纳老师合理建议,诊断课改问题,为课改实施把脉。

6、利用县内外专家的指导,因势利导修正课改方向,提升课改内涵。10月下旬利用东北师大赵义泉教授来我校指导磨课、东部区域教研片老师来我校听课为契机,我校积极组织了生物、英语等学科的课改示范课。活动以后,我校针对赵教授和鲁主任的指导意见,我们进一步查摆问题,对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开了专门的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我们下一步整改的方向。

7、进行了教学常规的检查。在10月下旬我们利用一周多的时间,以七八年级为主检查了教师的日常教学情况。包括:导学案、电子课件、简案,听课记录,学生作业和作业批改。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在年级会上给与了总结分析,对老师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要求,进一步规范了教师日常教学行为。

8、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组织学生学习“学习习惯细则”,开展学生“学习常规”知识竞赛,召开优秀学生学习经验介绍会,开展“学习标兵”、“学习模范班”评比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风貌,进一步培育优良的学风、班风和校风。

二、开学以来存在的现实问题:

1、教师理念和意识上的问题。有的老师们实施课改的积极性还不太高、意识不强;有的教师在课改上不思进取,把一个动态的课改课硬是上成了固定模式,形式主义和通常观念太强;还有的教师从来没有下过决心去认真的对待课改,做课、走过场、敷衍塞责,挂羊头卖狗肉,讲课还是老一套。

2、我校课改目标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虽然制定了三个年级的分层目

标,因为制定的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也缺乏足够的督促和指导使得课改目标的落实上打了折扣。

3、我校课改模式还需进一步完善。虽然按照教研室的意见,我校由原来以展示为中心向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重心转移。由六组聚焦大展示缩减为两到三个组的大展示。大展示的内容缩减,但“自主合作”的效果却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自主合作的广度有所增强但深入探究的水平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小组长的作用也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

4、教师课堂教学的目的性不强。作为一节课改课,究竟想得到什么?让学生收获什么?教师头脑里没有清晰的目标。虽然每节课也展示了学习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却往往是脱节的。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实则是为了完成他心目中既定的任务,那个任务是好多年来的一种经验。每节课有哪些知识点或者是考点。原来是老师一股脑的倒给学生,现在是通过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去掌握这些知识点和考点。

这样怎能实现“三维目标”中的三个高效?说穿了还是挂羊头卖狗肉。课改不但要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还要变知识传授为能力方法和情感的获得。而不是原来知识和能力一个方面。用赵义泉教授的话说要打造“智慧课堂、培养智慧学生”。

三、今后的打算:

(一)、进一步完善我校的课改模式、完善课改策略。

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利用县局组织的全县课改现场会或者区域教研活动,让参加外校教研活动的教师写出心得体会,然后让他们每人准备一节公开课进一步磨课。以此不断调整完善我校课改的具体策略。

2、科学定位课改方向和重点。淡化展示不是不要展示,而是把展示渗透到自主合作之中。自主合作也不等于让学生独学静默,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合作。要把大部分的学习任务放到自主合作的环节,作为大展示只是作为重点的强化、难点的突破,这个环节应该作为自主合作的有益补充。

每节课老师一定要强化教学的目的性,你想让学生得到什么,就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提前在导学案上有所设计,在课堂活动中提前谋划,确定好教学的重点。

3、自主合作探究要有序得法。

学生自主学习要得法。自学(独学)要学的进去,学的深入。做到这一点,老师要起到应有作用。如何点拨指导应该有相应的预案。合作探究组织要有序展开。切忌六七个脑袋往一块儿一凑,看似热

热闹闹,实则大多数学生思维并没有深入进去。合作探究什么?探究的是问题!这个问题必须是学生独学时经过深思熟虑、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这个问题必须是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重点。对学一般解决个性问题,群学一般解决共性问题。探究的问题一定要有典型性,是构成本节课完整知识体系的节点。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有条理性。课改课最容易上成七零八落,杂乱无章。尤其把学习重心放在自主合作环节的话,除了组织的有序进行,更重要的要使每个学生一定带着极强的目的性来学习,一定要清晰每一个知识点地位和相互联系。要从整节课甚至整个单元的高度来审视这个知识点,质疑某一个问题。

自主合作探究以实效性为最终目的。是学习目标的达成。作为教师导学案的设计要科学合理,自主合作前的方法指导要有针对性,自主合作时的现场指导要精炼适当。

(二)、根据不同年级的课改分层目标,采取不同的推进措施。

根据不同年级的课改分层目标,在本学期剩余时间我们计划做以下工作。

1、尽快让学生掌握课改流程,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首先,进一步强化学生课改意识。通过班会、校会组织学生进一步学习我校课改的流程,对学生上课表现做出了具体规范。如何运用导学案?如何预习?如何发现问题?如何对学群学?如何展示?对整个流程有所了解。

其次,要求每位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导学案。导学案中学习目标力求少而精,力求学案有极强的指导性;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对学群学中的合作探究要发挥应有作用;展示题目要重点突出。同时,加强七年级的小组建设,培训好小组长。让小组长当好本组的小老师,调动起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2、对八年级学生的课改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调整完善。

八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展示的能力,原有流程也比较熟悉。但合作探究意识不强,也没有实效。针对以上问题,要求八年级老师做了以下调整。

首先,从调整导学案设臵入手。自主学习部分所占篇幅比重加大;知识容量有所增加;既有最基础的知识,也增加了较有深度的能力题;既有知识、能力、情感等层面的学习内容,也有学法的简明指导。也就是自主学习基本涵盖大部分学习目标,而不是原来选取的最基本知识部分。

其次,从调整课堂流程着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要求成为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主要手段。展示环节只是对重点的强化,对难点的突破,而不是作为完成学习目标的主体。

第三,从要达成的学习效果落脚。学习效果如何是衡量一节课成败的试金石。整个课堂的学生活动,都要本着是否有实效性来衡量。一节课不仅看学生活动的广度,更要看学习的深度;不仅看学习的容量,更要看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3、对九年级学生的课改不断进行巩固提高。

九年级知识容量大,新课推进速度快。以八年级的课改模式来要求九年级往往是左支右绌,顾此失彼。经过了两年多的课改,学生的课改意识较强,课改中表现的自主学习能力尤其是展示能力比较高。所以,九年级的课改不再要求老师们在形式上有多少创新,而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意识上有所加强。

首先,对导学案分工到人,每个人负责一个专题。导学案在设臵上要求有利于学生自主预习,有利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有利于学生系统把握知识框架,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更有效的展开课堂活动。

其次,要求教师大胆放手,发挥学生自主合作精神。对于自主预习学生能懂的,不讲;通过小组合作大多数能懂的,少讲;通过学生探究不会的,精讲。切忌老师包办代替,即便需要老师讲的,一定要有充分的师生交流和沟通。

再次,要求教师把课改模式和中考能力目标紧密结合。课改应作为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思考能力的有力手段,而不是影响学习进度和效率的借口。

以上是我关于我校课改的一点儿体会,虽然罗嗦了八九千字,但仍然有种道不尽说不完的感觉,我们学校的课改从2008年算起已经走过了整整五个年头,其间辗转反复、或喜或悲,但我们始终没有停留探索的脚步,俗话说,“拉弓没有回头箭”,既然我们选择走上了课改之路,不管以后的课改之路多么艰辛,我们一定会砥砺前行,坚持到底,使我们的课改,使我们的教学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6.大王庄乡中学数学课改汇报材料 篇六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我们确立了明确的课程实验指导思想:坚持科研为教育教学发展服务,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逐步完善我校课程的整体结构,努力构建有实验中学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促进学校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和素质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我校从2004年9月开始,在七年级进行课程改革实验,现将我校的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汇报如下:

一、强调以科研带动课改走向深入

开展课题研究是课改工作的着眼点,课改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完成离不开课题实验的研究。为此,我校对课改实验制定了三个目标:一是试图以教育教学课题的研究带动整个课改实验工作,二是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培养一批善于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型的骨干教师。三是努力为检测和完善实验教材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为验证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提供第一手资料。

二、新课改的实施

(一)落实课堂在课改中的核心地位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课程方案一经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过去的一学期,我们一直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努力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变革,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同时,完成各项课改实验的目标和任务。

1、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氛围

在这方面,我校七年级的教师们进行了确实有效的改革。有意识的注意教师自身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把准自己在课堂中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教学出现了崭新的变化,师生之间的心拉近了,教师成了学生的知心朋友,在七年级的课堂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学生竞相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会大胆地站起来考“老师”,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的“范读”、“范写”或教学中的各种内容提出反对或补充的意见。甚至会勇敢地来挑战老师,有时他们还会为自己战胜老师而激动得欢蹦乱跳……

2、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进程中,要改变“灌输——接受”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和学生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通过讨论合作、自学辅导、实验探索、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学习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的学成在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富有个性的习得过程。

根据课改实验的要求,我校的各位教师都有意识地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走进这些课堂,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的学习方式已告别了传统意义的“你说我听”,课堂中更多的是热烈的讨论、生动的游戏和比赛、认真的操作和研究、形式多样的探索。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和交往的能力。在活动中,学生自我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3、改革以往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

在这次七年级的课改实验中,通过充分反思过去备课的弊端的基础上,我们对备课进行了改革。制定了“集体坐班备课、互相协作、资源共享、个人加减”的新的备课方式。其中,集体坐班备课是进行资源共享的前提,个人加减是体现教师个人创造和不同班级学生特点的保证。通过讨论,我们对新的备课方式形成了以下几条意见:

第一,在备课形式上,我们提倡要有一定的格式,但要避免“格式化”。注意侧重设计好教学的基本思路,允许用提纲式、表格式、框图式等不同的书写形式。

第二、教学设计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学法,尊重学生思维的多样性,讲求教案实效性和创造性。

第三、提倡教师写课后记。强调课后反思的重要性,要求实验教师课后及时反思自己教学上的“得”与“失”,做好课后备课(反思),书写形式上允许灵活多样。篇幅上无话则短。

第四、淡化备课、写教案的应检性,明确备课的目的,管理上注意做到备课、上课、测效的有机结合。

与过去相比,改革后备课方式,更关注备课的实效性,提高了备课的质量,促进了课改实验的顺利实施。

4、从细节抓起,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对于新入学的中学生来说,如何学习,如何听课,如何参与,如何合作等都需要老师引导,习惯的好坏将关系到同学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因此,帮助他们养成一个终生受用的良好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发现不足是扎实推进课改工作的动力。

三年来课改实验的实践,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和角色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景观发生了变化。但是,我们也发现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

1.在抓观念更新培训的同时,需要重视抓好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育,解决一个态度问题。只有每一个教育管理人员、教学研究人员、教师都变要我干为我要干,才能立足本职主动参与。

2.课改实验从七年级起始年级开始,逐年滚动推进,参与实验的教师逐年增多,最终每一位教师都是实验者,要克服短期行为,精英安排的做法,保证每一年级都有骨干在引领。

3.课改实验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改革,最终要体现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上。教学管理人员和教研人员,要注意导向的作用,不能只见事先准备的“优质课”,不见教师自己准备的“常态课”。

4.评价改革的框架虽基本形成,但在狠抓落实方面存在着差距。校本教材开发的规范化系统化待努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还不够广泛

四、下阶段工作设想。

(一)总体思路

以抓课堂教育改革的研究为核心,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求真务实的精神,切实抓好课改实验工作,努力开创我校教育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设想。

1.抓好评估,促进学校工作规范化。

(1)在学校总结自评的基础上,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再次掀起学习课改、宣传课改,扎实推进课改实验工作的新高潮。

(2)根据课改要求修订规范我校各项管理制度,做到职责分明,奖勤罚懒,形成合力,共同关心课改实验工作。

2.点面结合,继续抓好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

(1)抓好典型示范教师:发现和培养一批能体现新课程理念教学的优秀教师。

(2)抓好典型示范课: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各学科要组织一批体现新课程新理念的优质课,争取推向县、州、省级。

(3)奖励并推广课改的集体和个人的优秀成果。

(4)走课改、课题、科研三位一体,以研带训之路。

(5)继续发挥省、州、县联系校的作用,搞好各类课改活动。

3.加强培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课程改革是一项浩大综合工程,它涉及到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如果能一步到位就不存在“实验”,存在问题是客观的,只有在不断总结反思中,看到成绩树立信心,发现问题探索解决,才能扎实推进课改实验工作。

贵州省普安县青山镇民族中学

7.上京高级中学课改汇报材料 篇七

——巴林左旗上京高级中学课改工作纪实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

(一)课程改革目的是改变传统教学的僵化模式,打破传统教学单纯地讲授知识,灌输知识,应付考试的现状,教师由原来知识的讲授者变成学生智力、情感的开发者、设计者、引导者、服务者,使得课堂真正体现出了以人为本,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课改10年,教育最大的成就莫过于课堂的变化,从最初自上而下的政府要求、专家呐喊,到自下而上的草根“自救”,在经历一场群雄并起、诸侯纷争式的课堂“骚动”之后,看似无序的课改正呈现出一个无比清晰的脉络,找到了课改的支点,就能撬动整个教育的变革,教育的“课堂并发症”得以治愈。事实的验证告诉我们,与其将这份事业说成是“课改”,不如说是“课变”。课程改革是国家的使命,肩负这样的使命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于2004年启动,伴随课改的东风,我区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于2009年9月全面铺开。

(二)上京高级中学是巴林左旗一所年轻的非重点普通高中,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既有有利的因素也有束缚改革步伐的羁绊。

1、有利因素:(1)上京高级中学是一所非重点普通高中,社会和家长对学校的关注程度相对较小,高考压力小,这为实施新课程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2)年青教师占任课教师的90%,他们在课堂教学上还处在教师发展的适应期和发展初期,从心理上正处于由学生向教师转型的过程,既有工作热情又精力充沛,政策的执行力较强,他们为课改提供了有利的条件。(3)新课程改革是国家意志,既有经济上的支持又有政策上的保障,为新课程改革铺平了道路。(4)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已步入了7个年头,其他省市的成功经验为我校提供了技术支持。(5)以校长为核心的领导班子成员信念坚定,思想统一,倾全校之力投入新课改,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是课程改革强有力的推手。

2、不利因素:(1)新课程改革是新鲜事物,是一场教育上的变革,是教师思想上的革命,须从头做起,摸索前进。(2)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工作量大,教师的负担重。(3)老师们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观念思维僵化,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方法禁锢。(4)老师们对课改有后顾之忧,担心会带来负面影响。(5)学情不容乐观,他们在中考中成绩都属于旗县级1200名以后的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存在缺陷,学习习惯差,心里成长不成熟。(6)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客观上班额大,缺少相应的配套的硬件设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改的进行。

我们深知课程的改革在课堂,课堂的改革在教师。传统教学模式僵化,形式单一,制约了教育的发展,压制了人的个性提升,新课程改革为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保护了人的个性发展,为提高人的素质提供了保障,不课改教育就没有出路,上京高中的发展就没有出路,课改势在必行!为此学校对课改进行了艰难的探索。

二、上京高级中学课程改革经历的几个阶段

(一)学习阶段

本阶段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学习课程理论,领会课改精神。2009年4月11日,学校校长、分管教学校长、教务处主任按上级要求参加了赤峰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启动暨培训会议,学习了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关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有关要求,聆听了外省课改专家、学者对课改精神实质的解读,通过学习,使学校领导层面对高中新课程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识。2009年7月,学校认真组织全校各学科教师赴赤峰、乌丹等地参加赤峰市课程改革培训,为保证教师认真参加会议,学校在每个分科培训点设一名带队领导,分管校长到各培训点抽查培训情况。之后,学校按上级要求,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参加全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远程培训。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培训活动,使校领导、教师对高中新课程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二是学习外地外校课改先进经验。2009年4月17日,由校长亲自带队,由主管教学的两位副校长,德育副校长、教务处四位主任组成的10人考察团,赴山东杜郎口中学,山东荏平二中,山东省兖州一中学习考查。通过深入学习、领会课改的先进经验,在学习中深切体会到学生由学习的奴隶变成了学习的主人,从内心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有声有色,这些生动的画面好似一缕阳光渗透到我们的心田,撼动了我们封闭的思想之门,有一股热血在心中涌动。

(二)探索阶段

1、学校在2009年9月成立高一年级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由分管基础年级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担任组长,领导小组各成员分工负责各学科课改工作的指导。

2、确定课改示范教师

高一年级各个学科挑选一名有课改意识、善于学习和研究、教学能力较强的任课教师为该科课改教师,为该科课改工作充当“带头人”,课改教师定期上课改示范课,负责指导该学科课改,分管校长、主任与教师一起听课、评课,逐步探索具有我校特点的、适合我校学生发展的课改模式。

3、在实践探索中不断进行课改理论再学习。结合实际加深对课改实质的理解。2009年9月末,学校组织教师进行课改理论专题讲座,分管教学校长做了题为《新课改环境下教师角色定位》的专题讲座,该讲座理论联系实际,具体客观地回答了在课改实践中的困惑,阐明我校课改的原则,指出了我校课改的基本方针、基本思路。为进一步方便教师学习课改经验、理论,学校开通了校视通网站,为教师征订课改报刊书籍。4、2009年10月,期中考试后,我校在高一年级十八个班以期中考试成绩为依据,各班按学校统一要求划分学习小组,每组4—6人,每班10—16个学习小组,环形而坐,便于小组合作、探究。班级内部新增四块黑板,每班共有五块黑板,保证每班有20人同时在黑板上练习。

3、提出“10+35”模式。即每节课45分钟,教师面向全班学生集中讲课不超过10分钟,其余35分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对于学习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再由教师铺设台阶、引导、点拨,直到突破难点,使小组中的每一位成员都能学有所获,既要使学困生有所提高,也要使尖子生有更广阔的提升空间。

4、加强学法指导

在教室走廊开设各科学习指导专栏,由任课教师轮流负责,每周一期,任课教师定期上学法指导课,对学生进行通法通识培训,开展学生间学法交流活动,对学困生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在做好心理疏导工作的同时,采取补弱纠偏加强学法指导。

5、再观摩--深入体验,再学习---努力借鉴

2010年3月13日,由主管基础年级教学的副校长带队,搜集了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学校组织了高一年级的各学科组长和课改实验教师共20人,赴杜郎口中学参加了由中国教师报和杜郎口中学共同举办的杜郎口中学“体验式”课堂驾校七日研修班,进行深入的学习。与杜郎口中学的一线教师及教师报的专家们进行深层次的学习研讨,将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困惑与不足及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些不太成熟的见解,进行学习、交流、研讨。通过学习,我们要求外出学习的老师们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写出自己的学习所得、课堂教学体会与感悟及下一步课堂教学改革的设想。并在全校教师大会上进行了交流、汇报。且每一位外出学习的老师都上了一节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改革公开课。外出学习的老师上完公开课后,又组织本学科的教师进行深入的研讨。把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真正的推上实质性的进展阶段。

2011年学校又再度派出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副主任一行四人,赴山东考察,他们先后考察了潍坊一中,平度一中,莱州一中。聆听了三场课改专家的专题讲座。赤峰市高中课改工作会议组织的江西南昌考察,学校也派出了相关领导参加,其中湖北枝江一中的“423”课堂教学模式,给了我们很大启发,对进一步推进我校课改起到了积极作用。

2011年以来,学校先后组织教师到隆昌地区中学、林东四中等本旗县课改工作较出色的初中听课,学习借鉴他们的成功做法,我们也希望能实现初高中课改的有机衔接。

(三)深入研究,全面落实课改精神,稳步推进阶段

1、按照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要求,开齐必修课和选修课,认 3

真进行模块学分认定,改革评价体系。

新课程用学分计量学生的学习量、学习过程,并对学生在课程方面的发展水平做出评价。进行学分认定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为了确保学分认定的科学性、真实性、规范性,学校成立学分认定委员会,学分认定委员会是学生学分认定的最终机构,认真监督学分认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确保学分认定的公正、公平、公开。我们分多个指标进行学分认定,其中学时(10分)、作业(10分)、测试(10分)、课堂纪律(10分)、占考核的40%,模块测试成绩(60分)占考核的60%。每个模块的教学结束后,学校对学生进行测试和评价并等级评定,评定分为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任课教师评价三部分组成,最终登记评定合格以上的学生都可以拿到相应的学分。目前我们已经按照学分认定程序,对全体学生全部进行了相应的学分认定。

2、进一步强化业务学习,为深入推进课改奠定坚实理论基础

2010年开学之初,教务处给老师们印发了《教师理论学习材料汇编》三个系列内容,并组织教师们进行学习。2011年11月学校又下发由徐世贵主编的《新课改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刘建昌主编的课改理论书籍《课堂教学那些事》一书,为达到学习效果,学校采用分小组集中学习的做法,每组有一名领导任组长,每周周六第七节课为全校统一的学习时间,任何工作都不得冲击学习,用一学年的时间学完,并要求教师撰写至少10篇学习心得。同时学校还定期组织观看专家讲座、典型课例视频;不断吸收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为我所用。这一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教师课改理论的提升,使教师对课改革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

3、狠抓“两个”转变,努力构建高效课堂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是师生教与学方式的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建构性、生成性、多元性是新课程在教学方面的三大理念,而核心理念是“有效性”。“有效”已成为课程改革领域里出现频率最高的热点话题,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根据这种情况2012年开学初又完善了课堂教学改革方案。本着“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年级,分层次,循序展开,逐步推进。拟以高一年级为实施主体,高二年级积极参与,高三年级吸收借鉴。按照“积极引导,典型示范,全面铺开”方针。从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入手,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1)、转变教师“教”的方式,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教学生学习任何科目,决不是对学生心灵灌输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去求取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的书橱,而是教他如何去思维,教他学习如何像历史学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样,从求知过程中去组织属于他自己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定位角色,要解决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什么人,做什么事,怎么做的问题。为此我们制定了以下措施。

第一、深入课堂对课堂调查研究。教务处成立了三个调研组,由三位校长带队,针对课堂教学涉及的重要环节和内容,深入班级、办公室、备课组进行调研。这次调查研究的方法主要是通过采用学生问卷调查法、组织师生座谈法,推门听课调查法、教学常规材料检查法、查阅文献资料法、参观学习考察法等方法。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先进的教育理念没有在课堂教学工作中真正发挥指导作用,低效课堂大量存在,重教不重学,学案设计目标不清晰、容量少,思维密度不高,对学生关注度不够,学生参与度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先后制定了《上京高级中学学案编写流程》,学案主要包括四大部分:课前预习导学——课堂研讨助学——课内训练固学——课后反思再学,《上京高中六步教学流程解读》,六步流程是设计学案,激发思维;新知预习,生成问题;展示交流,提炼方法;精讲点拨,拓展升华;当堂达标,迁移训练;课后反思,自我监控。

第二、每个学科教师都要重视知识积累。理科必须要求学生有典型题本、练习本,且每堂课必须记录至少一个典型题。文科必须作笔记,其中语文还必须有周记本和阅读笔记,且周记一学期不少于10篇。阅读笔记必须有三项内容:

1、作文素材积累每学期不少于15篇。

2、美文摘抄不少于5篇,名言名句摘录不少于20条。英语学科除要有笔记外,还要有周记本,要求学生用英文写周记,不少于10篇。以上学生记录本,教师每月检查不少于2次,检查要有批阅记录。对未按要求完成的学生要有相关措施。

第三、重视检测

每周每学科必须有一次检测,所测内容教师根据情况确定,周测试题上交教务处留存(周测试题必须批改)。期中期末考试前,各学科必须组织至少1次正规考试。要填写好质量分析报告单(教务处统一发放)上交到教务处。期中期末考试质量分析填写在《教学工作手册》中。

(2)、转变学生“学”的方式。

《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学习应是发展学生心智、形成健全人格、构建知识体系的重要途径。构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绝不是简单的转变他们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只有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才能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是最终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我们学生业已养成的“听话”习惯,实际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参与和活动。他们往往不习惯于自己动手、思考,更多的是希望教师告诉自己需要掌握或牢记哪些内容。其具体的表现,就是希望教师带着自己“划书”。教师应该清楚学生这种要求的背后,所潜伏着的深刻社会背景及原因。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切学习的开始,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不能当做旁观者。我们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 5

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在学案的编写过程中对自主学习部分,教师要在学案的教学策略部分重点说明,包括问题是怎样提出的,情景是怎样创设的,教师是怎样组织的,教学资源是怎样整合的。从而激发了学生问题好奇心、求知欲,学习的兴趣就会不断增强,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体悟到成功的喜悦,对知识的学习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从思想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了。②变“学知识”为“用知识”。新课程提倡学生学会从学科知识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我们要求教师在六步教学法的三步展示交流提炼方法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案上要有具体的实施过程,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学科知识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学科知识的强烈欲望,变“学知识”为“用知识”。③ 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过去那种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那种沉闷和严肃的教学活动将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我们采取“10+35”的教学模式,就是限制教师的一言堂行为,让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如果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那么他们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在教学中,要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④变“单一媒体”为“多种媒体”。选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成为现实,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以教师教为主变成以学生学为主,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2010年我校为任课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并专门为教师开设了课件制作培训课,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大量使用多媒体这种辅助教学手段,从而使我们的教学由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走向“屏幕教学”,由讲授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发展。

三、课改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果

1、教师观念得以改变。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育人观得到转变,从而大大激活了老师们的合作意识、学习意识与反思意识。学校在2009年12月份举行了“恒远建筑杯——我最欣赏的一句教育名言”教师演讲比赛,用教育名家名言引领、指导课改工作,同时也锻炼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教师素质。这一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 6

效果,并且已经结集出版,每位教师人手一份。为了及时总结巩固课改成果,2010年1月教务处组织了面向高一年级全体教师“我与新课改同行——讲述我的教育教学故事”有奖征文评选活动。获奖教师面向全校教师进行汇报、交流,并将获奖文章装订成册,每位教师人手一份,以方便老师们学习、借鉴。

2、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正在悄然变化。(1)从教学方式上看,现在的课堂与传统课堂有了明显的变化,①角色发生变化,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开发者。②课堂形式上由原来的单一知识传授变为现在的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了自主学习知识沉淀,注重展示交流的方法提升,注重联系实际的情感投入,真正实现了三维目标的达成。③由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主体转化,教学模式的变革,舆论宣传的导向是教师慢慢由台前走向幕后,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2)学生由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追求式学习。①学生的学习兴趣日趋浓厚。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必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教师教学资源的整合和深入研究学情,找准知识形成的切入点,使教学环节系列化,问题设置趣味化,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②学生学习任务明确。教师在研究制定学案时对学习目标确定具体,可操作性强,学生学起来任务明确,学习活动参与率普遍提高。③转变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上对教师的依赖性太强,而现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似乎对这种现象早习以为常了,其实,每个学生都存有较强的独立学习能力,不仅如此,学生也都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都想证明自己的能力,只不过是被传统的教学方式给压抑或扼杀了。我们从学案的制定到新知预习,从展示交流到拓展升华,都迫使学生扔掉“拐棍”,真正成为独立“行走”健全的人。④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习幸福指数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身体亲自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亲自去感悟。有了情感体验,学习过程就不仅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学生通过亲自体验得到的知识和技能等,其影响比教师单纯的说教要深远得多。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大胆放手,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让他们亲自去实践、亲自去探究、亲自去体验。⑤学生的个性差异得到尊重。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具体学习方式是不同的。实际上,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的,没有放之四海皆有效的统一方式,对某个学生有效的方式,对他人却未必管用。所以我们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彻底改变过去“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为每一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真正做到“因材施教”。⑥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感知不是学习愿望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愿望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学生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也就不会深入地去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与培养,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带着问题进行学 7

习,发现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课始“带着问题走进来”,课末“带着问题走出去”,以问题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3、教学手段得以优化。在学校现有的条件下,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尽量多利用身边的事例、生活中的瓶瓶罐罐和学校现有的器材或师生共同动手制作器材,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演示、想象等去发现规律,掌握知识,并鼓励学生勤问多思,锐意创新,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4、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原来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只是听懂了,但没有理解、消化为自己的知识,现在的课堂教学,通过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参与、构建,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知识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强化小组学习功能,承认并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传统上我们所认为的“差生”,只是由于其语言智能或数理逻辑智能表现不够好,但他在其它几项智能的表现上却可能相当出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学生都是最优秀的,不存在智能水平高低的问题,只存在智能类型或学习类型差异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兵教兵、兵练兵的学习策略,对教学问题进行分割,确保给学生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机会和学习途径,以便使每个学生都能选择适合自己智能特点的方式进行学习。

5、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使我校教师由教书匠向研究型、学者型教师发展成为可能。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基本实现了由“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的转变。所谓“知识课堂”是指以知识传授为目的和终极目标的课堂教学;而“生命课堂”是指以知识传授为手段,以生命发展为目的和终极目标的课堂教学。

首先,各科的知识对学生而言是必须要掌握的,但并不是说非要在牺牲学生的休息、娱乐、情感发展、正常交往等的基础上去获取知识。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涵义就是教育教学工作始终要把学生当作未成年人来看待,当作发展中的人来看待,既不能把学生“物化”或“非人化”又不能把学生“成人化”,还要耐心细致地帮助学生树立成功心理。

其次,在师生关系上,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放弃传统的师道尊严,重新塑造新时代的教师形象,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还要承担起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等新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将这些角色与教学活动有机地统一起来,将这些角色所要发挥的不同作用,以适当的方式落实到教学过程之中。

再次,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强化交往中的教学,使教学活动成为一种师生共同交往、共享经验的过程,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在特定情境和为特殊目的而进行的知识、态度、价值观等的分享活动。

四、存在的问题

1、受条件限制,还有个别学科课程开不出,如通用技术;实验器材、场地缺乏,有许多动手操作的课程进行不了;校本课程开发不够,没有实质性进展。

2、尽管我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在课堂教学改革进展的过程中,仍遇到新情况新问题,例如:如何真正的把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调动起来;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知识的巩固、过程的参与、技能的提高、情感的体验;如何完善课堂评价体系使之更具有效性;怎样实现课堂教学的分层互动等等。另外,面对教师负担加重的情况下,如何增强老师的研究意识与老师的奉献精神;怎样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等等,也是课堂教学改革面临新的挑战。

五、对新课改的几点思考:

1、课改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从领导到教师付出极大的艰辛,才能趋于完善。

2、课改是对传统课堂的挑战,是教师重新塑造自我的过程,是大破大立的过程,是化蛹为蝶的过程,势必经历痛苦与挣扎。

3、课改的成败关键在教师,教师的素质决定课改的绩效。

4、领导的决策和支持决定课改的力度和高度。

5、课改的过程就是探索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出现些问题和走些弯路是不可避免的。

【大王庄乡中学数学课改汇报材料】推荐阅读:

东王庄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情况汇报08-29

西王庄乡中心小学师德师风专项活动方案06-27

上一篇:科学技术方法论论文下一篇:钢筋外加工合同书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