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曹操教案(9篇)
1.走近曹操教案 篇一
《曹操献刀》及曹操人物形象赏析教案
一、学习目的
1、了解《三国演义》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2、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
3、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4、深刻理解历史上的曹操的是非功过,感受《三国演义》的艺术魅力。
二、学习重点
品读名著片段,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三、学习难点
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和辩证的分析历史人物。
四、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设计
对曹操这一人物的认识学生多停留在表面,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引导学生分析和教师点拨相结合,鉴赏探究曹操性格的多元化。
六、学法指导
把握人物形象,能过小组互助讨论交流探究使学生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以及多角度鉴赏人物形象的技巧。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任务:鉴赏选文,分析第四回中曹操形象
一、导入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为英雄反革命搭建了舞台,小说为英雄做了诗意诠释,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巳沉沉睡去,但当我们翻开《三国演义》时,一代枭雄曹操的形象却仍然栩栩如生。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的历史天空,深入认识曹操的形象。
二、了解《三国演义》
1、阅读“课前提示”中《三国演义》的相关内容。
2、补充介绍:《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色。
三、解读文本
1、字词学习
学生板书自查结果
骁骑 散讫 马羸 急掣宝刀 操惶遽 县令熟视曹操 屏退左右
2、梳理情节
学生速读,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
1、概括故事梗概:①曹操借刀 ②曹操献刀
③路遇陈宫 ④错杀伯奢
2、依照回目的形式概括每部分内容(教师出示一例)学生仿写交流
教师出示:王允旧臣哭社稷 曹操奇谋借宝刀
教师展示:孟德献刀遇弑贼 李儒献计操脱身
识谎言陈宫擒曹 仰曹志二人携手 访伯奢孟德心疑 杀无辜陈宫识操
1、品味语段,分析本文中曹操人物形象
学生按情节分成四小组,分析内容,总结人物形象和描写方法,记录发言。
(1)借刀:
A众官皆哭,座中一人抚掌大笑曰:“-----还能哭死董卓否?”
心明,果断(语言描写,反衬手法)B “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辞别众官而去。
有志,有勇,有谋(语言动作描写)(2)献刀 A操径入
目的性强,勇敢果断(动作描写)B操暗忖曰:“此贼合死?”
操又思曰:“此贼当休矣!”
善度势情(心理描写)C 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
操谢曰:“愿借试一骑。”
临危不乱,随机应变(动作语言描写)
(3)路遇陈宫
操言:“我是客商---”
奸诈,狡猾
操曰:“燕雀安知鸿鹄志哉!” “吾将归乡里,-----吾之愿也”
有大志(语言描写)
陈宫收拾盘费,----投故乡来
有感召力(侧面烘托)
(4)错杀伯奢
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
多疑
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
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
残暴不仁(动作描写)
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自私(语言描写)
宫曰:“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
宫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
陈宫寻思:“我将谓曹操是好人,弃官跟他;原来是个狼心之徒!今日留之,必为后患。” 自私残忍(语言心理描写 侧面烘托)
2、总结
本文中曹操形象:智谋机警,志大才高,奸诈狡猾,自私残忍,文本中人物形象刻画方法: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正面描写以及对比,陈宫之言等侧面描写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
四、探究讨论
根据本章故事,后人总结了一条歇后语,曹操误杀吕伯奢----将错就错。你怎么看待曹操的误杀和这种将错就错的做法。
第二课时 拓展阅读
进一步分析《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把握曹操复杂丰富的人物性格,并能作辩证评价
一、多元分析曹操形象
进一步分析《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把握曹操复杂丰富的人物性格,并能作辩证评价(课文是从一个章节就表现曹操复杂的性格特征,在《三国演义》中第一回就介绍了曹操,一直到他死的七十二回,其中有四十多回都描写到曹操,并且有大量对他的刻画,大部分同学也都读过三国演义,那接下来我们就来品评曹操,结合文本多角度把握曹操复杂丰富的人物性格。)
分析曹操人物形象的学生分成三小组自主探究
第一小组研读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第十回《报父仇曹操兴师》、第十二回《曹孟德大战吕布》
第二小组研读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横槊赋诗》、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
第三小组研读第五十八回《曹阿瞒割须弃袍》第七十二回《曹阿瞒兵退斜谷》第七十八回《传遗命奸雄数终》
1、三组学生分别展演组内研讨成果
2、小组辩论:曹操的“奸雄”与“英雄”形象。(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
3、引导关注《三国演义》的创作意图。
① 阅读“课前提示”中“作者到„„实质”
② 作者罗贯中的经历与创作时代背景解读
4、教师总结
(1)、鲜明独特、反差巨大的性格。(2)、复杂多变、正反交叉的性格。
(从大家对曹操这一形象的认识解读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作者赋予曹操不是单一的性格,而是鲜明独特、复杂多变又反差巨大的性格特征,正是这样的塑造使得我们对曹操的理解也呈现多样化,也增加我们的阅读兴趣。)
(我们知道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只有准确的分析评价人物,才能更好的理解作者的创造意图,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鉴赏评价小说的人物形象呢?有什么注意的地方吗,有什么方法吗)?
从以上的分析解读,我们把握了曹操复杂丰富的人物性格,同时也掌握了鉴赏人物的方法,就是
1.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来把握人物
2.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等描写来分析人物 3.从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理解人物
掌握了以上的方法,我们就能更好的去分析人物,解读人物,感受人物的(一)、曹操之功。
(1)削平群雄,统一北方。
(2)为三国鼎立、三国归晋奠定了基础。
(3)对建安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二)、曹操之过。
(1)镇压起义,充当屠夫。
(2)欺君罔上,窃国谋逆。
(3)玩弄权术,残暴不仁(4)虚假伪善,奸诈狡猾。
(5)骄奢淫逸,嫉贤妒能。
(三)、曹操仍不失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1)目光远大,胆识过人
(2)求贤若渴,重视人才;
(3)胸襟开阔,豁达乐观。
(1)军纪严明、爱护百姓。
(2)豪爽多智,指挥若定。
(3)身先士卒,以身作则。
(4)善于总结,著述颇丰。
二、延伸探究
你如何看待评价曹操这个人物形象?
学生课外阅读收集相关资料,撰写成文,课堂交流展示。
三、教师总结
曹操可能是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人。他聪明透顶,胸怀大志;奸诈奸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今天,我们通过对小说中曹操这一形象的解读,全面的认识了曹操,有人说曹操是“奸绝”,但同学们又从文章解读出一个文韬武略的曹操,可见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留给我们读者巨大的想象空间,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四、延伸探究
《三国演义》中还有被称为“智绝”的诸葛亮,“义绝”的关羽,你又是如何看待评价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呢?请大家课外阅读收集相关资料,撰写成文,课堂交流展示。
2.公开课教案三国演义曹操 篇二
课题:《三国演义之曹操》 授课人:姚冬媚
授课时间:2014年9月11日 授课地点:高三(6)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教会学生如何概括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梳理情节脉络。
2、促进对《三国演义》的了解,激发阅读兴趣。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课外阅读《三国演义》,试找出有关曹操的情节脉络。
2、合作探究:①识记主要情节,②学会概括主要情节要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团结协作,合力解决难题的正确学习思想。【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概括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梳理情节脉络。难点:筛选并概括主要情节主要事件要点。【课时安排】一课时 【授课过程】
一、引入新知 1、2014年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语文考试大纲(面向普通高中考生)考试内容:阅读两部以上文学名著其中必读书目:《三国演义》与《红楼梦》 2、2014年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语文考试大纲参考样卷 下面名著阅读题选做一题(6分)(1)《红楼梦》“宝玉挨打”的情节历来为读者所津津乐道,请简述宝玉挨打的直接原因。(2)“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说的是“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
二、新知讲授
(一)曹操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二)《三国演义》之曹操相关情节脉络梳理
曹操出场——劝何进勿招董卓进京——曹操借刀谋刺董卓——献刀——出逃——遇陈宫——杀伯奢——投陈留谋起事——曹操袁绍会盟共讨董卓——曹操与袁绍发生矛盾——盟军瓦解——曹操建“青州军”——张闿杀曹操一家——报父仇讨徐州——曹吕交战——吕布败逃——曹操应诏辅佐王室——迁都许都——曹操与张济妻私通惹祸致典韦惨死——曹孟德败师淯水——杀粮官王垕——践麦田割发代首——曹阿瞒许田打围——曹操煮酒论英雄——望梅止渴——祢衡裸衣骂曹操——黄祖杀祢衡——吉平下毒遭刑——曹操厚待关羽——官渡之战——曹操乘胜追击——用程昱“十面埋伏”计仓亭再败袁绍——曹操回师大败刘备——用郭嘉遗计平定辽东——统一北方——曹操欲收得徐庶(单福)——杀孔融——三江口曹操折兵——曹操横槊赋诗——黄盖诈降烧曹军——曹操惨败被追杀——诸葛亮智算华容道——关云长义释曹孟德——曹操大宴铜雀台——曹阿瞒割须弃袍——曹操抹书间韩遂——曹操平定汉中——左慈掷杯戏曹操——曹操兵退斜谷——曹操杀杨修——“梦中”杀人——洛阳城曹操感神——曹操建宫触梨神得头痛之疾——杀华佗——曹操死
(三)经典情节:
1、曹操出场
2、曹操献刀
3、错杀伯奢
4、报父仇讨徐州
5、杀粮官王垕
6、践麦田割发代首
7、许田打围
8、曹操煮酒论英雄
9、望梅止渴
10、祢衡裸衣骂曹操
11、曹操厚待关羽
12、官渡之战
13、曹操欲收得徐庶(单福)
14、关云长义释曹孟德
15、曹操大宴铜雀台
16、割须弃袍
17、曹操抹书间韩遂
18、杀杨修
19、“梦中”杀人 20、杀华佗
(四)经典情节逐一梳理
(五)课堂练习
判断题:
1、曹操派孔融去招降刘表,孔融临行时向曹操推荐祢衡。祢衡为人狂傲,曹操为侮辱他就给了他一个击鼓的差使,祢衡借机击鼓骂曹。曹操大怒,怀恨在心,遣祢衡前去劝降刘表,想借刘表之于杀掉祢衡。刘表没有看破曹操的心思,无法忍受祢衡的讥讽,便杀了祢衡,曹操非常高兴。
2、关羽兵败后被围在一座土山上。曹操亲自前去劝降,说了拼死有“三罪”,投降有“三利”。关羽也提出三个条件:一,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必须供奉刘备的两位夫人;三,一旦有了刘备的消息,不管千里万里,马上辞去。曹操应允了。
3、曹操为了离间马超韩遂之间的关系,想到了“抹书”之计。即曹操亲笔作书一封,单与韩遂,中间朦胧字样,于要害处,自行涂抹改易,然后封送与韩遂,故意使马超知之。超必索书来看,必然猜疑,疑则必生乱。派谋士贾诩按计行事并取得了成功。
4、针对曹操的为人多疑,孔明采取疑兵之计,接连挫败曹操。曹操只得退兵斜谷,三军士气消失殆尽。主簿杨修为人放旷,多次触犯曹操的忌讳,在军中擅自传播曹军必败之说,被曹操以惑乱军心的罪名斩了。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是通过一个示范,教会学生分工梳理小说的主要人物主要情节,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
四、作业设计
按老师介绍的思路方法梳理概括刘备的主要情节。
五、板书设计 经典情节:
1、曹操出场
2、曹操献刀
3、错杀伯奢
4、报父仇讨徐州
5、杀粮官王垕
6、践麦田割发代首
7、许田打围
8、曹操煮酒论英雄
9、望梅止渴
10、祢衡裸衣骂曹操
11、曹操厚待关羽
12、官渡之战
13、曹操欲收得徐庶(单福)
14、关云长义释曹孟德
15、曹操大宴铜雀台
16、割须弃袍
17、曹操抹书间韩遂
18、杀杨修
3.关乎曹操教案观沧海精选教学设计 篇三
2.体会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培养语文表达能力。
3.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概。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 学习
重点
难点 体会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培养语文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 诗歌朗读音频 教学过程设计
三个阶段
学习内容
教师行为 期望学生行为 自主学习阶段 情景导学、揭示主题
1.今天老师先给大家出个谜语,猜一位人物,他是三国时期的人物,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成绩,曾煮酒论英雄。
2.请同学们谈谈对曹操的了解与认识。
3. 实际上,曹操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能歌善舞,字孟德,安徽人,死后,被其子曹丕追封为魏武帝。曹操的文学成就很高,与他的儿子曹植、曹丕并称“三曹,他写的诗慷慨、雄浑、悲壮、有气魄,多反映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理想,《观沧海》就是反映这一思想。
自主探究、个体建构
1. 了解写作背景。
2. 播放诗歌朗读音频,学生听字的读音,注意节奏。
3.学生自由诵读诗歌,注意节奏、语调、情感。
4.小组内读。
4.全班同学齐读,注意节奏。请同学谈谈诗中描绘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
猜人物导入
引出课题
板书:
观沧海
教师介绍写作背景
巡视指导,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猜出人物:曹操
谈谈对曹操的认识
听
扫清文字障碍
同学认真听,指出错误。
大胆发言 互动对话阶段
三、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4.走近法律教案 篇四
《走近法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框内容主要讲了我们身边种种规则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其中突显法律在生活中的规范、保护作用。本单元为起始课是后面所学法律知识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正处在青春期的学生,自我意识增强,开始有主见,但往往过激、偏面,缺乏对“规矩”、“法律”准确的心理定位。往往只看到其约束自己的一面,而较少认识“规矩”、“法律”对社会生活秩序正常运行的必要性,从而对其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反感,抵触心态,不能自觉遵规守法,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逐步行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的能力。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重点: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难点:对法律规范、保护作用的理解。
四、设计理念
以宏扬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以激发学生法制观念为目的,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主动式地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自身感悟,内化学生心理品质,强化学生法制观念,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五、教学过程
1、我看规则
(1)导入,揭题。
教师自编顺口溜一首。题目:我好“烦恼”
生活中,好无聊,太多太多的“规矩”,实在使我“烦恼”。你看:
早晨上学带胸卡,晚上按时要回家。见了老师有礼貌,上课不能有迟到。课上不让睡会觉,课下不让胡乱跑。阅览室不能高声叫,考场严禁带小抄。买饭必须要排队,打架斗殴更不许。说话还要讲文明,办事还要讲诚信。在家还要听父母,走路还看红绿灯。一旦触犯国之法,失足便酿千古恨。各种“规矩”数不清,使我天天不开心。
(意图:打油诗,简单、明快、自然、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不乏生动、趣味,不知不觉使枯燥、说教充满活力,极易引起学生共鸣,更有益学生感悟到“规矩”内涵,以此导入,学生倍感真实、自然。)
指导学生阅读引言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2)师生交流:学生通过对课本第86、87两组图片的分析、理解;教材中“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此重点内容,很容易突破。
2、我知规则
(1)教师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提出问题:
<1>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可分哪几类?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又是什么?
<2>法律与道德,纪律与规则相比较,其三个最为明显的特征是什么?
教师指导学生分学习小组阅读、讨论教材87页内容; 教师提问: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回答得更好、及时予以鼓励。
(2)<1>教师结合教材中三幅图片进行讲解,并适时补充。“今日说法”部分典型案例说明。强调三点:
一是从法律的创制形式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二是从法律的实施看: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三是从适用的范围或对象看:法律具有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指导学生填写教材表格内容
(意图:通过对比,加深对三个方面的再理解,特别是进一步体现法律具有的三个显著特征。)
3、我要规则
(1)、教师讲述〈〈圣经〉〉里的一则故事:绷带与法律 法律如药
有位国王一边为受伤的儿子包扎伤口,一边规劝说:“皇儿啊,只要扎上这条绷带,任你随便玩耍、跑跳,伤口都不会痛,可一旦解去绷带,伤口就会恶化!”
(教师讲解其中含义:人生亦然,其潜伏恶的根源。不过只要遵守法律,就能有效遏止,恶性事件发生。)
(意图:让学生感悟遵规守法十分重要。)
(2)、“假如生活中没有规则”为题,按学习小组围绕此题写一首“打油诗”,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写的又快又好。(意图:以生动而充满新意的表达形式,使学生在情感上得以升华,由对“规则”、法律”陌生反感,上升到我要“规则”,我要“法律”,把遵规守法看作是一种快乐的事。)
(二)生活离不开法律
1、法律规范我
(1)教师提问,引发学生思考: 我为什么必须上学?
我为什么不能旷课、夜不归宿? 我为什么不能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我为什么不能偷阅他人的信件、日记? 我为什么不能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我为什么不能偷窃财物? 我为什么不能进入营业性歌舞厅?
(意图:列举学生身边的事例,易接受、理解,易产生共鸣,能够深切体会到生活中需要法律。)
学生很容易回答上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法律规定禁止做的事的。进而重点让学生回答:假如没有这些规定,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学生充分思考,多角度回答(教师提倡)学生读教材“相关链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法律对人们的规范作用。
(2)教师归纳法律的规范作用有两层内容
第一:从内容上看: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
第二:从作用上看:一方面告诉人们违法就会受到制裁;另一方
面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2、法律保护我
(1)教师设置一组连线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加上阅历进行判断。
台独 《森林法》
杀人抢劫 《大气污染防治法》 乱砍滥伐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超标排放废气 《反分裂国家法》 上学路上被狗咬伤 《刑法》
父母不让我按时入学 《九年义务教育法》 小郑学习受干扰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小叶买了劣质皮鞋 《劳动法》
小静五一期间加班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意图:连线题形象,直观。使枯燥的陈述内容,变得通俗起来。学生易接受,内化,避免说教,更具渗透力。)
(2)教师组织学生完成连线题之后,设问 〈1〉连线题反映了法律具有什么作用? 〈2〉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3)教师小结法律保护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另一方面法律是维护人们合法权益的保障。
3、法驻我心中
意在提升学生对规矩、法律的态度,情感。价值取向,进一步树立起遵规守法的观念。
教师以“法驻我心中”为题。让学生回答学习“走进法律”一框之后的感想收获。教师最后总结:
同学们,遵守法律,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法律就在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法律。一个法盲将会在社会生活中到处碰壁,寸步难行,更谈不上成就什么事业。所以,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行动起来,去关注法律、学习法律、践行法律,争做一名守法、用法、爱法、护法的合格公民。板书设计
走近法律
一、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法律的三个最为明显的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具有强制性
具有普遍约束力
5.走近鲁迅教案 篇五
授课教师:单国华
1、知识目标:通过交流“研究心得”进一步深入了解鲁迅笔下经典形象旁边的群体形象——看客。从“看”与“被看”的角度对自我和社会进行全新审视。
2、能力目标: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研究性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看客”形象中体会鲁迅先生“立国先立人”的深沉而炽热的爱国情感,感受鲁迅先生崇高的报国之志、爱国之举。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鲁迅先生“立国先立人”的大情大爱,深入理解鲁迅的思想和精神。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交流步骤大致分为六个环节:导入、温故、交流、知新、感悟、作业。
一、导入:
这几天学校颇不宁静(仿《荷塘月色》朱自清语),以下是校长室行为规范整治通报(摘录)(幻灯片1):10汽修(1)班学生李阳晚就寝熄灯后故意挑起事端,引发与本宿舍学生张俊肢体冲突,也是他,在极不冷静情况下,竟想动用锉刀作利器解决问题,幸被值日老师及时发现,避免了不测后果的发生。令人费解的是学生会学生章翼等人,在冲突现场,袖手旁观,无动于衷,在老师赶到事发现场之时,竟帮助他人将锉刀藏匿于下水池中。(材料中人物均用化名)
这一幕与鲁迅先生作品中的场景何其相似,让我们为鲁迅先生敏锐的洞察力和深邃的思想所折服,因为鲁迅早在上个世纪就对看客予以刻画,对国民的劣根性痛加批判。(幻灯片2)
插入播放《命运交响曲》,同时展示:
①郁达夫《怀鲁迅》中的名言:“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②中国一位著名作家访问韩国时,向陪访的韩国的教授赞扬韩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这教授高兴的同时却又遗憾,说:“我们没有鲁迅!
③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说:“在我有生之年,我希望向鲁迅先生靠近,哪怕只能挨近一点点。这是我文学和人生的最大愿望”(注:多媒体创设情境,学生齐读郁达夫的名言,在良好氛围中教师导入,激发兴趣。)
今天,让我们走近鲁迅(幻灯片3)。
细心的同学可能会注意到我用了“从膜拜到走近”这样的标题,长久以来,对鲁迅是膜拜的态度,就像这个背景天坛,高高在上,让人仰望,让人敬畏,实际是隔膜的,但先生不需要我们顶在头上供着,需要去走近,哪怕只能挨近一点点。(幻灯片4让学生感知鲁迅形象)这是先生的遗愿,也是我们的目标。
(幻灯片5)(揭示学习目标)
二、温故:回忆先生教诲
提问:
记得先生的哪些名言?(不设标准答案,可让学生自由谈,说出一两条即可表扬)提示: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幻灯片6展示)鼓动:希望同学们在这个课堂上勇于展现自己课外收集的信息,大胆地说,大声地说,不要做看客。(幻灯片7)
三、交流(课前安排学生借助图书馆和网络搜集相关信息)提问
1你读过鲁迅先生的哪些作品?
2作品中有哪些人物让你记忆犹新?
3哪些场景让你印象深刻?
此时的课堂应是开放的,不设预案,让学生同桌之间,组与组之间充分交流,推举代表发言。
重点引申:这些人的身边总有一些旁观者,是鲁迅着力描绘的。
个体典型形象身边的群体形象——看客。
关于“看客”的文字描写(幻灯片8,9,10),作简单介绍分析
1、回顾课文中描写看客的片段(请同学朗读)
(幻灯片8)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神态描写)——呜呼,无法可想!
——《藤野先生》
(幻灯片9)“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神态描写)
——《孔乙己》
——一阵脚步声响,一眨眼,已经拥过了一大簇人。那三三两两的人,也忽然合作一堆,潮一般向前赶;将到丁字街口,便突然立住,簇成一个半圆。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肖像描写)
——《药》
(幻灯片10)他省悟了,这是绕到法场去的路,这一定是“嚓”的去杀头。他惘惘的向左右看,全跟着蚂蚁似的人„„
“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阿Q在百忙中,“无师自通”的说出半句从来不说的话。“好!!”从人丛里,便发出豺狼的嗥叫一般的声音来。(语言描写)
——《阿Q正传》
学生讨论:(插入播放雅尼的《风儿》营造气氛)
①找出作品中关于看客的描写片段(幻灯片8,9,10)
②试分析所用的描写方法。
教师引导:(开放性问题,不必强求答案一致)
(幻灯片11)
③鲁迅笔下的“看客”具有怎样的共同特点?
愚昧麻木、自私冷漠、落后不觉悟、怯弱甚至残忍……
④鲁迅先生对看客持怎样的态度?
鲁迅先生对看客的态度是复杂的,既同情悲悯又讽刺批判。
总的来说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⑤这种态度源于鲁迅先生怎样的情怀?
这种态度主要还是源于先生对中华民族深沉而热烈的爱。爱之深,憎之切。对看客的愤激之情蕴涵了先生渴盼民族振兴的大情大爱。
小结:“看客现象”是鲁迅心中永远的痛,先生认为“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把 “看客”当作自己创作的重要主题,让每个人从看客身上照见自己的影子。
引申1:鲁迅杂文中有哪些看客形象?
有恶意的闲人和无恶意的闲人。例如:刘和珍等人之死,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
引申2:现实社会生活中有没有看客呢?
学生讨论交流:找一找身边的看客,议一议真正的猛士。
物质贫乏时的看客是可怜的,物质丰富时的看客却变得有些可憎。(幻灯片13至18)(“集体不让座”“挟尸要价”“笑看坠楼”图片)(让学生在投影上找出看客,并谈谈自己的认识)
当然生活中也不乏真的猛士(幻灯片20)(张德军被群众举高图片)(辩证看待问题)
四、知新:
社会上对鲁迅的著名评论:
(幻灯片24)我将带上孤岛的是一本厚厚的《鲁迅全集》……详细地通读鲁迅,是自己长久以来的心愿,虽然断断续续读过许多,但系统地一字不拉却未曾读过,这一直是自己心中的一处痛。读鲁迅,就是一次精神上的补钙。
——白岩松《痛并快乐着》
五、感悟:深入理解鲁迅的思想和精神
①交流留言
(幻灯片24)齐读:
先生的精神化作一株胡杨,屹立三百年不死,死了三百年不倒,倒了三百年不朽!’
教者朗诵:
讽愚刺恶,骨头最硬;悲天悯人,心地最善。
铁肩担道义,热血荐轩辕。
②教师小结:
如果说把鲁迅先生比作一本博大精深的宏伟巨著的话,那么,我们这次研读活动只是翻开了这部巨著的第一页,实现走近鲁迅先生的第一步。希望大家以此为起点,多读鲁迅的作品,与这位大师进行心灵的对话,从他伟大的人格力量中去汲取养料,使我们的人生更积极、人格更高尚!
六、作业:“看客,我想对你说”
在我校创建平安校园祥和校园的今天,校园里任然晃动着不少看客的影子,“看客”仍然阴魂不散,频频出现。„„
心动不如行动,请以“看客,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字数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发送至邮箱:dgh999666@126.com。
注:本教案参考借鉴了上海周菊妹老师的教学内容,特在此致谢!附:
联系地址(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三星南路1号)
邮编(225424)
学校全称(江苏省高港中等专业学校)
联系电话(***)
6.走近越剧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
1、了解越剧的历史,流域,声腔,角色行当等知识。
2、欣赏越剧《红楼梦》“黛玉进府“片段,《白蛇传》“断桥”。
3、学唱越剧《红楼梦》选段中的《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教学目标:
1、能对越剧艺术感兴趣,喜欢聆听和观看越剧片段,初步感受、体验越剧的艺术特色。
2、能以积极的态度模仿越剧唱腔、念白及表演动作。
3、知道越剧的历史,流域、声腔、角色行当等与越剧有关的知识。教学重点:
欣赏越剧片段,感受、体验越剧的艺术特色。教学难点:
以积极的态度学唱越剧唱腔并表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在越剧《红楼梦》“黛玉进府”中走进教室,在位置上坐好。【遵循听觉艺术感知规律,以音乐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自然地走进越剧天地。】
二、导入教学
1、教师表演《追鱼》片段,学生猜老师表演的是哪种地方戏曲。
2、引出课题《走近越剧》。
【通过教师形象、生动的越剧表演,激起学生学习越剧的兴趣。】
三、新课教学
(一)说越剧
1、越剧名称的由来、历史、流域、唱腔流派、角色行当、表演基本功。
2、越剧的魅力
(1)欣赏一组图片(图片放在角色行当中显示,并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角色),感受越剧魅力所在。(2)师生共同总结
【通过说越剧,了解越剧的名称由来、历史、流域、声腔、角色行当、表演基本功等知识,对越剧有一个大概的认识,感受越剧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赏越剧
1、欣赏越剧《红楼梦》“黛玉进府”片段
(1)简介唱段。(2)播放视频。学生欣赏并思考:这段视频中出现了哪些角色行当?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3)学生谈感受。(4)欣赏越剧服饰、头饰,感受越剧艺术特色。(5)模仿越剧念白、表演动作,感受越剧的艺术特色。
①模仿越剧《黛玉进府》中的两句念白:
②模仿作揖的动作:A、林黛玉拜见二嫂子 B、贾宝玉拜见母亲
【通过视频《红楼梦》片段的欣赏,让学生直观感受越剧的服饰,唱腔、念白、表演动作等方面的艺术特色;并且通过对越剧念白、表演动作的模仿,更进一步感受越剧独特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欣赏越剧《白蛇传》片段。
(1)简介《白蛇传》故事。(2)播放视频。学生欣赏并思考:这段视频重主要体现了唱、念、做、打中的哪一个方面?视频中哪个动作让你印象深刻?(3)学生谈感受。(4)播放没有声音的视频,对比欣赏。(5)学生再次谈感受。
【通过视频《白蛇传》片段的欣赏,让学生直观感受越剧在做方面的独特艺术魅力。通过无声音视频的对比欣赏,明白声音在表演中的重要性。】
(三)唱越剧
1、出示《红楼梦》中的两句唱词“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学生朗读。
2、用跟唱法学唱。3个别展示。
【通过唱越剧,让学生亲身体验越剧的唱腔特点,并且通过唱、念、做结合表演,让学生更深一步地体会越剧的艺术特色,从而更加喜欢越剧。】
四、教学总结
1、学生谈感受。
7.主题班会《走近父母》教案 篇七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使学生能够体谅父母,能缩短与父母的心理距离,学会如何与父母沟通,真正走近父母,阅读父母!
教学方法:
讨论法,说说、议议。
教学程序
一、主持人开场白:
主持人A:是谁,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是谁,呵护我们、保护我们、照顾我们?是谁,为了我们,他们操碎了心,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主持人B: 是我们的父母!可是,现在你是否觉得父母和你们的距离已经慢慢地拉大。你和父母是否已经没有了亲密感?
主持人A:我们总以为自己已经长大,父母的思想早已落在时代的尾巴;我们总以为享受父母的爱是理所当然的权利,却往往忽略了自己的给予也是在所不辞的责任!
主持人B:其实没有哪对父母不想了解自己的孩子,没有哪对父母不愿意走进孩子的心海,主持人AB:因此,在父母竭力要了解我们的同时,我们也要走近父母,阅读父母。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如何走近父母。
主持人A:现在《走近父母》主题班会正式开始。下面请大家回顾一些生活中的片段。
二、情境创设:(安排学生表演以下的情境)
1、通宵上网,荒废功课。
2、长时间看电视,影响作息时间。
3、经常“煲电话粥”,对工作了一天的父母熟视无睹,家务事还要父母亲自动手。
主持人A: 除了以上情况?你是否还会不愿与父母外出,或长时间看电视,或与父母争吵等情况?
主持人B:如果你有以上情况,父母会如何惩罚自己?请同学们讲讲并说说被惩罚后的感受。请同学讲讲与父母还有哪些地方关系紧张?
主持人A: 被父母惩罚,责骂,或者打,你会觉得父母很不近人情。那让我们站在父母的角度看看——
三.从父母角度看
投影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请一个同学朗读全文
四.从自身找原因
主持人A: 是的,打与不打都是爱,那被打事件中,你又有没有做错?
主持人B:严是爱,松是害,爱之越深,恨之越切,父母的每一句话,每一举一动何尝不寄托着他们对自己子女更深的企盼呢?
主持人A:请曾经被父母惩罚过的同学,说说自己做错了什么?
五.小组活动
写一写,算一算父母每一天要为家庭做多少事,付出多少时间?
想一想,父母容不容易?你有没有分担父母的艰辛?
议一议,对自己父母不满意的同学,说一说你认为谁的父母最理想?
说一说,拥有“最理想父母”的同学说说自己父母的不是。
六.讨论:怎么与父母交流
主持人A: 既然父母不能调换,我们就一定要包涵、接纳自己的父母,并尽量和父母多一点交流。那我们该怎么和父母交流呢?
1.请老师说说自己与父母孩子交流的情况?
2.请学生说说自己与父母交流的情况。并说说应该怎么样才能更好的与父母沟通。
主持人总结:
1.多向父母表达你爱他们:主动承担家务; 纪念日、节日送点小礼物; 遇特别情况写一封信表达感激; 适时为父母倒杯茶、削个水果。
2.和父母有分歧时学会换位思考,站在父母的角度上去想一想。
3.应让父母感觉你相信他们,多交流并经常给予赞美。多向父母说说自己的情况,自己的愿望; 多倾听父母的话; 遇上烦恼,告诉父母,寻求父母的帮助。
4.回家和外出主动给父母打招呼。
5.时时紧记,父母只会爱孩子,决不会害孩子。只要能理解、孝敬、尊重父母,你就和父母走近了。
主持人B:由此可见,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并非不能改变,父母也不是不近人情的,他们也在关心我们,也在想办法走近我们。那我们就该主动走近父母。
主持人A:父母用爱托起了我们的生命之舟,他们用爱滋润了我们稚嫩的心田,他们用爱抚慰了我们孤寂的心灵,父母用爱温暖着我们整整一生。
主持人B:同学们请珍惜这份爱吧,因为这种爱只有余生,没有来世。
主持人A:同学们请把握这份爱吧!因为她会使我们成为世界上最最富有的人,她为我们带来一座开掘不尽的宝藏。
AB合:让我们的心永远和着父母的心愉快的跳动吧!让我们相亲相爱,相伴永远。
8.让我走近你教案 篇八
教学内容:
小学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第五组第一课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动物,并了解它们的特征及生活习性。
2、能说出自己喜欢的动物和为什么喜欢它,并以把自己喜欢的动物画下来。
3、通过学习教育学生要保护动物,渗透《野生动物保护法》教育。教学重点:
了解动物的特征。教学难点:
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一份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播放小短片)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短片,让我们看到了许多的动物,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他们吧!在这节课里我们还要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了解动物最多,表现最好的同学中评选一位“爱心小天使”。大家努力吧!
二、比比看,谁认识的动物多?
1、出示课件,让学生观看。
2、看后说一说,能认识哪个动物,并能简单说说对它的了解。
3、指名学生说。说得不完整的可让其他学生补充。生:我认识老虎,它兽中之王。
生:我认识孔雀,它开屏时非常美丽。生:我认识大象,它的鼻子很长。„„
三、活动:给动物排排队。
1、出示课件,让学生明白活动要求。
2、把动物按下面的要求排排队。空中飞的: 水里游的: 地上跑的:
3、学生汇报,集体评议。
四、说一说,你最喜欢的动物。
1、明确说话内容。
师:说一说这么多动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喜欢它?
2、指导学生看书,引导学生怎样来表达自己喜欢什么。
师:同学们看一看书上的小朋友它们都喜欢什么动物呢?它们是怎么说的呢?
3、指名学生说一说。
4、引导学生像书中的小朋友一样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动物。
五、画一画。
1、指导学生看书中的图画,明确画画要求。
师:同学们看书中的小朋友在他的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 生:(学生自收回答)
师:同学们,你能把你喜欢的动物画下来吗? 生:能。
师:那你们就动起笔来,画一画你喜欢的动物吧!你也可以像书中的小朋友一样,配上一些环境和一些话语。(出示课件)
2、学生自由作画,教师相机指导。
3、学生画完后,指名学生起来说一说他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画?
六、活动:找找我们周围的小动物。
1、出示课件,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小动物。(1)草丛里生活着什么动物?(2)菜地里生活着什么动物?(3)大树上生活着什么动物?
2、学生小组讨论后,指名说一说.七、学习拓展,渗透法制教育。
师:今天我们认识这么多的动物,它们可爱吗?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们呢? 生:我们应该保护好它们。生:跟它们成为好朋友。
师:请你说一说你是怎么保护小动物的呢? 生:我看到小动物不去伤害它。生:不乱捉小动物来玩。
师:为了有效保护野生动物,我国专门出台了《野生动物保护法》,请看其中的两条: 第八条 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
第九条 国家对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实行重点保护。出示并带领学生齐读,并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七、评选“爱心小天使”。由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评选。
八、小结。
同学们,今开我们认识了许多的动物,增长了不少见识,今后同学们还要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去发现更多的动物,好吗?
板书设计:
可 爱 的 动 物
一、认一认
二、说一说
三、画一画
9.《走近老师》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感知老师的外在相貌和个性特征,走进老师的内心世界。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思考和感受、体验生活的能力;初步学会与老师交往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老师的苦与乐,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学会尊敬和感激老师。
教学重点:
感知老师的外貌特征,走进老师的内心世界。教学难点:
怎样让学生能够真正地走进老师的内心世界?怎样正确对待老师的?学会尊敬和感激老师。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活动体验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问:这首歌因为歌词优美、旋律动听而被人们广为传唱,你知道歌曲歌颂的是谁?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老师,老师教给我们文化知识,也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老师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老师?怎样与老师沟通、相处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近老师”。
新课教学
踏入中学校园,我们又遇到了很多新老师。你了解他们吗?你知晓他们吗?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担任702班课程的任课老师。
一、学学教师的模样,了解老师的一天 教法:学生上台模仿,七嘴八舌说说老师
二、学会与教师交往,努力与教师交往
只有了解熟悉老师,才能和老师和睦相处。只有走近老师、熟悉老师,与老师交流,才能消除对老师的恐惧。
我们应该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尊重老师的劳动,接受老师的指导,对老师礼貌、热情、关心、体贴。问:怎样看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1、表扬好比加油站,要再接再厉。老师的表扬是一种肯定,是一种鼓励,同时也是期待,希望我们再接再厉。表扬,是老师对我们的关爱。
2、批评好比防疫站或急诊室,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待老师的批评要做到信任、理解、尊敬老师;客观分析,正确归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得理让人,无理认错;换位思考,主动沟通,消除误会。批评,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爱护。
三、老师。我想告诉您
我们应该学会感激老师,因为老师给予我们了太多。是老师,把我们从懵懂引向成熟,使我们从无知变得学有所长;是老师,领着我们看到了天有多高,地有多广,梦想可以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