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教学反思(通用15篇)
1.中班幼儿教学反思 篇一
幼儿园中班教学反思:让孩子们多一点自由
在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对教师在一日生活中过多地组织集体活动有了一些思考,并尝试着减少对孩子的一些不必要的要求。
今天,我没有按照往常的做法让孩子们集体行动。有的三五成群地在自然角观察,谈论着什么;有的站在新贴出的活动区记录表前,寻找着自己的名字,议论着谁的红花最多;有的干脆走到桌前,翻阅起老师中午备课时留在那儿的书。我没有打扰他们,因为孩子们都在做着有意义的事情,说着感兴趣的话题。幼儿园生活要有纪律,同时要让孩子生活得轻松,给他们支配自己的权利和机会,让他们自己决定先干什么,后干什么,这对他们今后主动适应社会生活,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一定的时间观念,有着更深远的意义。我决定在以后的日子里,要让孩子们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让他们生活得更轻松些。
幼儿园的孩子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历来由老师安排,好像是天经地义。为了照顾好孩子,我们要求他们一切行动听指挥,很多活动都得集体进行。当然,班级里孩子多,排队、等待就难免。孩子们消极、无奈地等待着,他们的时间被白白浪费,他们的主动精神被逐渐磨蚀。为了不“乱”,老师必然要规定“排好队’,“不要随便讲话”……一些控制能力差的孩子,活跃的孩子,主动性、自主性强的孩子耐不住这无聊的等待,会经常不断地影响纪律。从而招致老师的批评。过多的批评,造成幼儿与老师的关系紧张;过多的指责,又使得他们的自尊心受挫,失去上进心。可见,过多的集体约束会影响幼儿的主动发展,应该尽早改革。
老师率先行动,尝试把自主权还给孩子。给孩子们自己支配自己的权利和机会,让他们根据情况决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学习合理地使用时间,安排自己的活动,做一个有头脑的、主动的人。这种锻炼,可以使孩子形成自主、主动的个性品质。它不但为幼儿今天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创造了条件,而且为他们今后从容地面对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中班幼儿教学反思 篇二
一、中班幼儿特点分析
中班幼儿多为4~5岁, 只有了解此阶段幼儿特点, 才能因材施教, 保证幼儿的进步和发展。
(1) 好奇心增加, 想象力丰富。
中班幼儿开始会刨根问底, 喜欢问“为什么”, 在平时的课堂活动中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不再单纯地按照教师的指导来简单机械地完成活动任务, 而是会主动在游戏的要求范围内问各种问题。同时, 中班幼儿也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这种想象力虽然在成人看来显得幼稚, 但却是幼儿认知提高的初步体现。
(2) 记忆力提高, 逻辑性初现。
幼儿的记忆力多是无意识、无理解的简单记忆。随着中班幼儿课堂注意力的集中, 通过绘画、游戏等活动, 幼儿已初现一定的逻辑能力, 记忆力、认知度也随之提高。
(3) 动手能力增强。
普通的动手游戏已经不能满足中班幼儿的需要, 他们有了较强的操作能力, 能够按照教师要求, 结合过去经验与现有知识而制造出独一无二的“作品”。
(4) 理解力稍弱, 盲从性较大。
此阶段幼儿仍然对班级活动缺少更多的理解力, 大多情况下只能观察他人并模仿操作, 独立思考和各自表达的能力不强。
二、 中班教学现状分析
(1) 过度关注常规教学模式。
教师更多地关注自身教学任务完成情况, 课堂时间、游戏活动、第二课堂等, 各项程序化教学应接不暇, 忽略了幼儿教学的个性差异, 无法真正达到教学效果。
(2) 教学方式需进一步优化。
虽然课堂教学形式多样, 但更多的是侧重幼儿表面兴趣, 并没有关注幼儿的目标意识, 活动目标难以实现, 很难真正锻炼和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3) 教学目标考核量化标准可进一步完善。
“有效教学”强调幼儿的自由性, 强调幼儿学习方式方法上的自主性、灵活性、多样性, 强调幼儿的进步和成长。因此, 需要探讨目标考核量化标准, 强化教与学双边互动过程中效益实现的最大化和最优化的信念, 并以此作为目标考核的参考依据。
三、 一点关于有效教学的想法
(1) 关注幼儿个性, 实施效益化教学。
探讨并量化幼儿进步及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以幼儿进步为核心目标, 实施效益化教学, 比如幼儿知识的获得,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 以及学习方法的掌握等, 当然这有赖于幼儿身心发展目标的可观察性和具体行动性。
(2) 关注幼儿自主性学习, 强调有效性教学。
把握时间和效益的关系, 教师应有效地组织好学习材料, 积极避免无意义的干扰, 掌控重要的教学事件, 清晰地呈现教学内容和任务, 并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咨询;注意观察幼儿的特长, 设计课堂活动以激发幼儿兴趣、发展其强项, 则幼儿学习更容易有成就感。任何活动都不能游离于教学之外。
(3) 尊重幼儿个性, 营造和谐教学氛围。
教学中, 教师要创造条件启发幼儿积极思考, 善于发现问题, 勇于提出见解;要鼓励幼儿积极说出自己的看法、想法, 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给予宽松和谐的问答空间, 允许答错、不完整、一定范围内随意发言等。在这种民主的课堂气氛中, 幼儿没有被同伴耻笑的苦恼, 没有被老师斥责的忧虑, 学习活动是充分自由的, 幼儿便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
(4) 勇于探究, 组合运用现代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不能一成不变, 教师需要根据幼儿年龄、性格、心理等特征, 设计长期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内容, 选择操作材料, 设计教学程序。需要明确教学内容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所选材料是否适当、教学模式是否适合本班幼儿特征、教学程序是否有不足之处等问题。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从教学的目标与需要出发, 从幼儿的需要出发, 围绕教学目标循序展开。
四、小结
3.中班幼儿版画教学活动的实践 篇三
关键词:中班幼儿;版画教学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而幼儿版画正是融画、剪、贴、印为一体的综合手工制作活动,能满足幼儿喜欢动手的愿望和要求,同时还锻炼幼儿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我园在多年的版画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班幼儿已经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生活经验,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初步开始发展,并掌握了一定的握笔、绘画等技能,因此,在中班进行版画教学是一种有效地促进幼儿美术发展的活动形式。
一、确定教学目标与内容
1.根据中班幼儿美术活动目标和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实际能力,确定中班版画教学目标为:引导幼儿认识油印、单色粉印版画的制作工具,通过易于操作的材料进行版画制作活动,初步掌握版画的制作过程,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同时激发幼儿的想象力,锻炼幼儿顽强的毅力和耐心细致的态度,使幼儿养成做事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
2.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分阶段设计了版画教学的内容。第一阶段:创设浓厚的版画艺术氛围,激发幼儿制作版画的兴趣。第二阶段:以有趣的易于掌握的内容,引导幼儿进行版画制作,初步掌握吹塑纸单色油印版画的制作方法。第三阶段:利用多种渠道,为幼儿创设一个广阔的空间,引导幼儿自主地学习和大胆创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
二、丰富幼儿版画制作的相关经验
1.注重活动室内环境的创设。新学期开始,我们在布置活动室时专门开辟了一角,名为“版画之窗”,将以往孩子们的作品贴在墙上,让幼儿欣赏、感受版画的氛围,从而激发了幼儿对版画制作的兴趣。
2.利用版画欣赏,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儿童版画。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引导幼儿欣赏幼儿版画获奖作品,帮助幼儿理解作品的内容,了解作品如何反映现实生活,欣赏作品的造型、构图,初步认识油印版画的制作工具,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东海儿童版画。
3.参观版画展览。教师组织幼儿参观园内的“版画展览室”,向幼儿讲解每幅版画作品的内容、构图、制作方法、获奖情况,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版画的愿望。
三、加强对幼儿版画制作过程的指导
1.在探索中认识材料。版画制作活动需要各种工具和材料,教师要为幼儿做好充分准备,并且教幼儿认识这些工具材料,知道名称、使用方法,然后请幼儿运用这些材料自主地探索,让幼儿在动手试试的过程中发现油印版画的制作方法。
2.在教师指导下,掌握制作方法。版画制作是一种技能,因此离不开教师的讲解示范和指导,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印制出一幅成功的版画作品呢?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图解步骤进行。∣——看、听、讲、联想——↓欣赏→观察生活→画稿→认识材料→制版→拓印→作品↑——体验成功、联想——↑重点讲解幼儿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这样,幼儿对吹塑纸版画的制作方法就完全掌握了。
3.在操作过程中体验成功。幼儿完全掌握吹塑纸版画的制作方法之后,对版画制作的兴趣更加浓厚,这时,可以鼓励幼儿大胆创作,运用所学习的方法去动手实践。当孩子们打开宣纸,看到自己印制成功的作品是,那种兴奋的表情让老师都忍不住为他们高兴,那种喜悦之情真让人心动。
四、激发幼儿版画创作的自主性
1.以幼儿个体为单位,构思草稿。在教学中,要明确的是:创造的结果虽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创造思维及其思维方式,不要给幼儿什么要求,让幼儿随便去想、去画,画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孩子草稿初具雏形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作品的形态给孩子以适当的建议,让其更具有自己的特性。
2.自主合作,研究制版。制版是综合体现幼儿各方面能力的过程,教师为幼儿提供部分制版工具,激发其探讨欲望,让幼儿自己根据草稿进行制版,这种幼儿自己动手的学习形式,使课堂气氛活跃,制版的质量比常规单独制版有明显提高。
3.一版多法,奥妙无穷。当老师展示给幼儿一组不同形态的作品,他们却都是源自于一块底版时,孩子们提出了质疑,但随即带着好奇心很快地投入自己的拓印工作之中。
4.中班幼儿园教学反思 篇四
我为此活动设立了两个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特征命名和进行分类,并根据物品的共同用途分类。
2、学习有条理地收拾、整理物品,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根据目标我为此活动的重难点定为:根据物品的共同用途分类。我以观看ppt拉开了活动,想要观看这些图片使幼儿感觉到“乱”这个词,激发起幼儿整理的欲望。接着是豆豆家很乱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忙整理,我一次出示各类物品的图片,请幼儿说说物品的名字并说说它们的用途,这里反复的要求幼儿说它的用途有点嗦。课后老师们与我交流到这环节是否先将这些物品出示在三张背景图上,请幼儿分类,再说说为什么这么分的?第二环节我安排的是物品大分类,请幼儿自己把这些物品合理的送到每间房间里,并说说它的用途给物品分类,有幼儿在说水壶是放在煤气灶上烧的,我没有准确的找到这点,提及幼儿物品摆放的合理性。第三环节是我会整理,我在请幼儿放了5种物品后说:“这里还有许多物品,现在请小朋友们一起来整理一下。”有次过渡到幼儿自己整理,我要求幼儿每放一种就说说它的用途,贴的时候要整齐贴,小心叠放,经过孩子讨论而得出的结果,孩子们的印象也比较的深刻,也知道去遵守这个规则。
幼儿有序的来到自己的位置前边贴边有幼儿说:“怎么没有台灯?”,幼儿操作的材料与我之前示范的材料有所不同,为了能更好的检验幼儿学会的程度,我把整理的物品换了,操作环节孩子们边说边做,兴致很高。
5.幼儿园中班教学反思 篇五
为激发教师的研究意识,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倡导幼儿教师写教学反思,要求课后小反思——一每周大反思——一主题总反思。针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组织形成一条反思链,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在实践中,有的教师得益非浅,而有的教师无所适从。翻开教师的反思笔记,存在着空、涪杂等现象,有些教师把教学反思看成是任务型、应付性的工作,如上了科学活动《沉阜,教师反思记录:幼儿对探究活动有兴趣,能大胆尝试,观察物体的沉浮现象,就是时间拖长了点;上了语言《桃树下的小白兔》,教师反思:小朋友对故事感兴趣,想象丰富,就是没有注意面向全体……诸如此类,反思浮于表面,也有点八股味道。教师的教学反思需要适当的引导。
教学反思说到底是教师的一种自我意识、思维习惯、批评精神。有时,经验反思是教师个人的一种缄默知识,惯于理性思考的人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内省和剖析,从而进行自我调控。那幼儿教师应该从哪些角度去反思,如何引导教师写教学反思呢本人就此谈几点不成熟的想法,仅供参考。
6.幼儿园中班教学教育反思 篇六
充分利用周围的资源开展教育活动是我们所倡导的,根据《多样玩纸》主题系列活动,在幼儿认识多样纸张种类的基础上,利用幼儿身边常见的、随手可取的“广告纸”作为此次探索对象,设计了本次科学活动《玩广告纸》。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两个教学目标:
1、幼儿能乐意参与探究活动,发现广告纸落下时的不同现象2、能积极表达、交流探索中观察到的现象。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幼儿乐于探究,发现广告纸落下时的不同现象,我主要通过三次操作活动,以抛出问题来推动幼儿探究,从而达到此目的。
活动难点在于制作“丫”字形广告纸。我通过儿歌、语言提示、幻灯演示法让幼儿在视、听、说的过程中掌握制作的方法,让幼儿更易于接受,从而突破难点。
二、环节评析:
<一>、第一环节:认识广告纸的作用,了解广告纸的用途【评析】: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应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
广告纸是幼儿熟悉和喜欢的,活动开始,我出示广告纸,围绕广告纸的作用、用途和幼儿进行交流,孩子们踊跃的说出“广告纸可以用来看信息,可以让我们去买上面的东西”等。在用途上,很多孩子结合自己的经验说出“妈妈用广告纸折装骨头的小盒子,小朋友用广告纸折纸飞机、小船等”。幼儿在轻松的谈话氛围中共享彼此的生活经验。
<二>、第二环节:第一次探索活动--广告纸制成的纸球和纸片是怎么落下来的,落下来的样子是怎么样的?
【评析】: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
本环节是活动的重点,利用广告纸来做物体下落的游戏,在认识游戏材料纸球和纸片后,我提出第一次的探索要求:试试让纸球和纸片落下来,看看它们是怎么落下来的?落下来的样子是怎样的?在此过程中,幼儿表现的非常感兴趣,通过亲身的实践与交流,在玩玩、看看、说说的过程中发现了纸张与纸球下落过程中现象的不同,他们能正确地用语言说出纸片是歪歪扭扭的落下来,纸球是直直的落下来,并结合身体动作将下落现象表现出来。
<三>、第三环节:第二次探索活动--纸球和纸片同时放手,谁更快落下来【评析】: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
在第一次探索活动的基础上,我又抛出了第二个探索要求:纸球和纸片同时放手,谁更快落下来,从观察现象到观察特性,探索目的的层层递进,幼儿运用多种感官与材料交互,在多次反复比较探索,发现了同时放手,纸片和纸球下落速度的不同,他们对自己的发现既兴奋又欣喜,这种主动参与发现法,强化了幼儿细致的观察习惯,也培养了幼儿初步的比较能力。
<四>、第四环节:尝试制作、玩耍“丫”字形广告纸【评析】: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和计划活动,并鼓励他们认真努力地进行创造,体验创造的乐趣;本环节是活动的难点,我以神秘的口吻让广告纸裁成的小纸片变魔术,孩子们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在示范制作“丫”字形广告纸的过程中,我结合儿歌、语言提示、幻灯演示的形式,帮助幼儿掌握“丫”字形广告纸的制作方法,并让幼儿猜猜丫字形广告纸落下来的样子,孩子们在好奇和兴奋中发现“丫”字形广告纸旋转下落的现象,激发了幼儿亲自动手制作“丫”字形广告纸的欲望。幼儿通过自己制作、玩耍“丫”字形广告纸,既体验到制作成功的乐趣,又发现了广告纸的另一种落下方式,真正做到在玩中学,做中学。
<五>、第五环节:师幼用记录表的形式画出三种形状的广告纸落下来的样子,并结合音乐用肢体动作加以表现。
【评析】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表达发现的愉快并与他人交流、分享。
本环节我和幼儿共同回忆三张广告纸落下的样子,在我示范画出纸片是呈 落下来后,幼儿先后画出了纸球是呈 落下来,“丫”字形广告纸呈 落下来,再次激发幼儿对已获得经验的回忆和表述,最后幼儿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用肢体动作表现三种形状广告纸落下的样子,使原来较单一的科学探究活动显得更有趣,更深刻,使各项环节活动得以升华。
三、个人反思成功之处:
可以用四个字来体现:近、新、小、实(一)、近就是远近的近本次活动的材料可以说是来源于生活,是孩子经常接触和熟悉的,而且取材非常的便捷,不需要花费太多的人力和物力去做活动前的准备。
7.幼儿教学观摩活动评价反思 篇七
一、教学观摩点评要因人而异
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都要经历不同的阶段,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要给予个性化的支持。如:评价工作时间较短的年轻教师的教育活动,要帮助他们挖掘出活动中的闪光点,支持她(他)明确应当坚持什么或是可以改善的教育行为,使其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评价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教育活动时,则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帮助她们梳理出突破自身固有教学方式的点,多说缺点,具体到哪个方面上需要下功夫,使其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不断创新。对于很努力但进步很小的教师,我们点评时先肯定,再直言不讳地把发现的问题说透,并且讨论解决的办法。
二、双方都要调整好心态
评课者的心态决定评课质量的高低。要提高评课的效率,作为观摩者和被观摩者,双方都要学会调整心态。执教者要抱着平常的心态去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要把上课的过程看成是师幼互动交往,共同成长的一段生活经历,不要为了一味追求完美的效果而弄虚作假,从而为评课者呈现一次真实、生动的活动案例。还要摆正位置,明确大家对事不对人,要把研讨当成一个学习的过程。应乐于接受别人的观点,虚心接受别人的观点,虚心接受他人的帮助。领导要弱化通过课堂教学评价考察执教者教学能力和水平的管理功能,评价时应突出自身的导向和激励功能,对教师循循善诱,指点迷津;同伴之间也要摒弃所谓的利害关系和面子问题,应抱着学习和探讨的态度进行交流,不必面面俱到,而应虚心、坦诚地就某个方面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执教者和评课者都能从研讨的角度,从专业成长的角度展开讨论,以开放的情怀接纳别人的建议,就一定能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场面。
三、评价方式应灵活多样
评课活动要取得实效,首先要变革评课的方式,不能将评课者和被评者分成两大“对立的阵营”,我们应尽量为教师创设一种温馨、和谐的评课氛围,如座谈会式、沙龙式等,把上课和评课的教师融到一起,让评课双方在愉快轻松的情境中进行平等交流。下一步我们将尝试利用便捷的网络平台或是纸条形式开展评课,这样既有利于教师真实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又有利于听评课双方反复揣摩对方的意见和建议,从而达到真诚研讨、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评价应注重自评与反思
我们应积极倡导评课者和被评者的动态互动。执教者在接受点评之前,可以先进行自评,把自己授课的思路、采用的方法、授后的反思一一阐述出来,然后再听取同伴、领导的点评,反思存在的问题,从而使自己既是受评者,又是主评者。领导在点评前也要先听听执教者和其他教师的评价,了解教师的认识水平和关注重点,适当调整自己的评价;在评价后,还应与评课教师共同进行讨论交流,以修正自己的评价,使自己既是评课者,同时也是被评者,这样评课者与被评者才能进行真情交流和平等对话,促进各自在反思原有观点的基础上形成共识,达成一致。
五、应多角度进行评价
虽然每年我们都会开展很多次教学观摩活动,但每一次的观摩活动的关注的重点都是不同的。如侧重从教学环境方面:场景布置、座位摆放、多媒体运用、教具的设计等进行评价;有时则关注教师语言有效性的分析统计:哪些是开放性问题,哪些是封闭式问题,提问的指向性是否明确,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性是否紧密等;要么是围绕幼儿发展的有效性等。
例如,去年我们在观摩和点评中关注的重点是老师对孩子的回应。活动中,不管是执教者还是观摩教师,重点记录对孩子的每一个回应和鼓励,大家评价时一起分析每一个回应的方式和好的回应、合适不合适、该怎么回应等。记得一节观摩活动教师对孩子的回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一个孩子回答问题时回答错了,其他孩子就嘲笑他,这时教师是这样回应幼儿的:“感谢你把快乐带给了我们大家,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想出别的办法的。”简单的一句回应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还鼓励了他。在评价过程中我们把它作为重点提出,每个教师都开始反思自己平时回应孩子的方法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能引起不同的共鸣。
8.中班幼儿水墨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篇八
关键词:水墨画;技法练习;趣味化
对于幼儿园的水墨画教学,教师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一位幼儿园教师对此都有不同的见解。在幼儿园水墨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以及心理特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正确引导幼儿进行水墨画的学习探索。教师需要给幼儿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幼儿掌握水墨画的基础知识、技能等。结合笔者日常工作经验,浅谈对幼儿水墨画教学的方式。
一、在物象表达上体现个性化
在幼儿水墨画教学过程中,教师引领幼儿进行水墨画创作,要发挥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发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幼儿彰显个性、张扬个性,这样才可以使幼儿创作出来的作品具有各自的特质,具有个性。
另外,因为生宣纸的渗透性极强、易扩散,很容易出现形散等现象,需要幼儿在创作物体形象的时候,要小心翼翼,一笔一画地下笔,尤其是对动物或者人物的表现,教师对这种情况也要正确引导,不要太过于苛求完美或传统,追求于形似,教师应强调幼儿对于思想和感受的表现。下笔后,水墨浸入生宣纸,幼儿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适当对物体形象加以修飾,例如夸张、变形等。例如画鸡,幼儿可以以夸张的手法,画出贪吃的鸡、斗殴的鸡、贪睡的鸡、卑微的鸡、高傲的鸡等,赋予鸡人的形象,使得画面感更加强烈。采用此方法不仅增强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得幼儿的表现欲得到满足,还使得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二、墨彩飞扬抒真情
在幼儿水墨画的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教师最后的评价环节。对于幼儿水墨画的欣赏,总会带有一种小清新的自然气息的感觉,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独特的神韵与韵味。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幼儿水墨画的学习,关注每一个幼儿的学习变化,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突发奇想的创意点子要及时给予关注,并且鼓励的幼儿创新性思维,开拓大脑思维模式,协助每一个幼儿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水墨画。教师在评价环节过程,引导幼儿相互互评,总结出一副具有内容主题明确、前后呼应、结构安排合理的作品,供幼儿互相学习借鉴,使幼儿共同进步。另外,由于幼儿的年龄限制,致使幼儿不可能对于水墨画中人物以及动物理解的十全十美。因此,需要教师正确引导、适时适当地告知幼儿,促使幼儿逐渐学会表现主体,使幼儿的作品呈现出灵活性以及创造性。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正确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以及共同提高,为幼儿提供一个展示自己作品的平台。例如,幼儿园教师就可以通过利用特色墙展示环节,把优秀的幼儿作品悬挂在墙上,供其他幼儿欣赏和借鉴。幼儿的心理就会认为自己的作品“上墙”之后就会很有成就感,可以当作是炫耀自己学习成果的资本,得到了教师以及其他幼儿的认可。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水墨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幼儿水墨画教学方法加以研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指导方法。找到适合幼儿的教学模式,避免采用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该采用多元化、多样性相结合的方式,达到提高幼儿学习兴趣,使得幼儿在学习中感悟、体验和发现水墨画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林芸.幼儿水墨画教学实践初探[J].家庭教育与学前教育,2013(06).
9.幼儿园中班教师教学反思 篇九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了四个环节,期望达到预定的`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贺卡的内容,作用,并尝试自己制作贺卡。
2、在制作新年贺卡和送贺卡的过程中,体会新年的快乐和关爱家人的情感。
本此次活动我设计了四个环节:出示贺卡,激发兴趣――贺卡表心意――做张精美的贺卡――欣赏自制贺卡。通过一个个环节的开展,孩子的活动欲望被激发了,孩子的积极性也普遍较高。同时,在活动中,教师能及时的关注孩子的表现,及时指导,使活动较为成功。
开始部分我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感受节日的气氛。孩子们的回答我很满意。后来,我通过欣赏各种贺卡的图片,激发幼儿对贺卡制作的欲望,同时,对怎样制作贺卡有一个了解。在教师示范部分,因为我们班级内没有投影仪,因此,我就拿在手上制作了,这样使得后面的小朋友都看不清楚,我也是忙得手忙脚乱的。
第三个环节我让幼儿自主制作贺卡,来表示对亲朋好友的新年祝福。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我在一旁指导时,一位幼儿这样说,老师我会的,你去教那些不会做贺卡的小朋友吧。我听了这个孩子的话,顿时觉得欣慰很多,也是这是我整个活动里最成功的部分吧。
10.幼儿教师中班教育教学反思 篇十
《老鼠娶亲》是一个比较诙谐、幽默,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学一学放鞭炮,将幼儿吸引到活动中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第二部分,出示图片引导幼儿逐图观察,让幼儿充分理解儿歌的内容,并将儿歌的内容及节奏在无形中“暗示”给孩子,为孩子学习儿歌做好铺垫。学念儿歌部分,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我先出示儿歌的前半部分让幼儿学念,加深幼儿对儿歌前半部分内容的印象;再出示老猫,给幼儿设置一个悬念,猜猜老猫会来干什么。在活动中,我还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用语言和肢体动作积极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句回答问题。整个活动,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让幼儿学念儿歌,始终让孩子保持着高昂的学习兴趣。最后,我以游戏将活动推向高潮,让幼儿感觉“意犹未尽”,从而也让孩子在表演中巩固了儿歌的内容,从中体验快乐。
活动后,姐妹园的老师给了我很好的建议,使我对自己的活动又有了新的思考:在学念儿歌第一环节中,教师提问:你喜欢儿歌中的哪一句?应该根据幼儿的回答,用不同的形式引导幼儿学念儿歌,巩固儿歌的内容,为完整的学念儿歌做铺垫。分角色念儿歌时要简单化,我决定将儿歌的前三句分前半句和后半句分角色念,从“劈里啪啦、劈里啪啦,嘣叭”开始到最后,不分角色大家一起念。
11.中班幼儿教学反思 篇十一
一、分析情况,进行合理的计划和安排。
1.通过教师对幼儿中班阅读教师的了解,制定相关的教学目标。
能对画面作有序观察并将前后画面联系起来理解故事内容;能对图书画面中的空白点进行合理想象并比较阅读内容的不同点;知道图书中有页码和文字,了解不同符号的对应关系并愿意编画情节简单的图画故事书;能大胆地表述阅读信息并安静地倾听他人讲述内容;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翻阅图书的方法并能安静地阅读图书。
2.根据目标,制定相关的环境教学内容等。
首先,阅读区的创设、墙面的布置、图书的选择与投放、材料的准备与更新等能否吸引孩子。其次,我认为应该是孩子积极投入自主阅读,有阅读的愿望,这种积极性是老师给予的。老师对孩子的态度,给孩子营造的环境氛围及指导策略都会影响孩子对阅读的积极性
二、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尝试。
1.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小班时,我们用淡色大泡沫垫拼铺在阅读区,给孩子营造家一般的温馨氛围,以激发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到了中班,孩子大了,总是会躺在泡沫垫上看书,当两个以上的孩子拿着书在里面躺着时,势必会影响他们的自主阅读,而且一躺,一滚,泡沫垫也“不听话”,总是错位,一连串的问题就出现,说明小班的阅读环境已不适应中班孩子的特点,对孩子阅读能力的提高不起作用,进行改造是必然的。我们想到了地塑,整张地塑铺上去,解决了泡沫垫容易错位的问题,再放两个充气凳子代替桌子,孩子阅读时把书放在充气凳上翻阅,解决躺着看书的不正确姿势问题。这个重新“装修”的环境再次吸引孩子的眼球,他们进去后会各自选择一张“桌子”,悠闲自得地阅读,互不打扰。另外,在图书的选择与摆放上我们也进行思考,注重给孩子有序的环境。首先对图书进行分类,有自制图书、分享阅读读本、故事图书三类,根据每类书的特点给它们找“家”。自制图书是孩子们独立或是和家长一起做出来的,有一个缺点是纸张没有购买的图书好,比较软,不适合竖放在书架上,我们就让它们平躺在布架子及教具柜里;分享阅读读本因为都是一样的,可以重叠放,就把它们放在档案盒里;故事图书包括孩子从家里带来分享的图书和我们统一购置的图书两类,分别竖放在书架的两面。在墙面的布置上尽量避免花哨,用一个大大的“嘘”字提示孩子,同时挂上配合德育教育的《弟子规》挂图,语言屋里“住着”一些字宝宝,简单明了,孩子易于操作。
2.从自身出发,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对孩子说话的语气、语调,与孩子交往的态度等,努力为孩子营造轻松平等的氛围。
在孩子进行小书阅读时,我们都会给孩子自主自由阅读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孩子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意愿轻松地阅读,进一步熟悉整个读本。于是我采取“悄悄话”的阅读形式,就是让孩子用不发出声音的“悄悄”阅读,这样孩子之间互不干扰,互不影响,各自专注阅读,能力弱的孩子也能自己专注阅读,整体的自主阅读能力得到提高。另外,我们在进行主题活动中的故事教学时,将过去总是先讲一遍故事、然后回答问题的形式,改变成边讲边提问,鼓励孩子对故事的发展大胆猜测,层层递进,这种方式有效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活动结束后,他们总是会围在故事挂图前讲个不停。
三、鼓励家长参与,提高幼儿自主阅读实际能力。
通过家长会、家长园地、个别交流,网上互动等方式进行,反复强调,反复宣传,次数多了,家长印象就会深。我鼓励做得好的家长写下心得与反馈,在网站上互动,在家长园地里展出,并在家长会上谈心得,以此带动其他家长。如在进行《老虎怎么睡觉》读本时,需要前期的准备,为此我提前一周就做准备,让家长引导孩子去收集。然后我把孩子带来的资料作成展板展出在教室门口,下午接孩子时,带资料来的孩子会围在展板前和同伴交流,自豪地告诉同伴。这样吸引了其他家长都围过来听、过来看,家长之间也互相交流。在家长对阅读活动有了一定的重视后,我们开始加强孩子家庭中阅读的指导。通过个别交流、网上互动等方式了解孩子在家的阅读情况,和家长一起寻求适合孩子、对孩子的自主阅读能力有帮助的方法。如我们在班级网站上发帖《您在家里如何指导孩子进行阅读》,鼓励家长分享自己教育过程中好的经验、好的方法及心得体会,同时有什么意见建议或疑虑、困惑也都可以畅所欲言。
12.中班幼儿教学反思 篇十二
一、学情调研反思, 创设适宜教学情境
传统教学思想对幼儿园教育影响较大, 教师大多缺少先进的教学理念, 特别是反思性教学意识非常欠缺, 教学方式单调、评价措施不科学, 对教学形成桎梏和束缚。反思性教学能快速改变教师的施教理念。教师要先做好教情和学情调研, 对教学问题进行深度剖析, 找到教学设计重要切入角度, 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幼儿直观感知意识比较发达, 教师要利用多种直观教学手段, 激发幼儿的学习主动性。
回归幼儿生活世界, 是幼儿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和归结点。教师应对幼儿心理展开深度解析, 在充分尊重幼儿独立人格的基础上展开教学设计。教学行为要与幼儿兴趣关注点有高度契合, 由此展开的教学行为才是高效的。如小班引入“找朋友”游戏, 教师要先给幼儿讲清“朋友”的概念及交朋友的好处, 然后对游戏操作形式进行多元展示, 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儿歌视频, 以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幼儿对游戏有较强敏感性, 而游戏互动性特征明显, 能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教师利用多种形式展开示范, 正是“反思性教学”意识的具体体现。随着多媒体介入幼儿教学, 教学形式及教师展示手段丰富了, 给幼儿带来的心理冲击力度变大了, 教学效果自然呈现出来。
二、课程开发反思, 拓展教本资源域度
幼儿园教材没有统一要求, 进行多种形式的校本教材资源开发, 符合新课改的精神要求, 也是实施反思性教学的体现。教师要参与到课题课例研究之中, 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讨论, 获得丰富的感知体验, 经过多重筛选优化, 形成独具特色的幼儿教学文本。教师还要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 以集体学习研讨形式展开相关操作, 形成主动教研意识, 对教学教法、教具开发、教学评价等内容进行升级改造, 提升教师教学素养。
幼儿校本课程资源开发, 是幼儿园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执行者, 需要有创新精神。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吃饭、睡觉、玩耍、运动等生理需求, 还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提升幼儿教学效度, 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学习习惯。如大班开展“我帮妈妈做家务”活动, 教师要联系家长展开互动交流, 为幼儿顺利参与活动创造条件。有些幼儿从来不做家务, 家长也不给提供机会。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展开教学拓展, 让家长将幼儿在家做家务的情景制作成视频材料, 这些视频就是非常好的教材资源。教师选择典型视频进行播放展示, 自然给幼儿带来心灵触动, 教育效果极为显著。教师设计幼儿参与家务活动, 是为了让幼儿体会父母的艰辛, 还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提升幼儿思想品质。这一活动丰富了校本资源。幼儿好胜心都比较强, 教师利用家庭资源展开教学, 有效拓宽了教学域度, 提升了幼儿参与学习主动性, 对全面塑造幼儿素质有重要影响。
三、教法整合反思, 提升教学效率品质
幼儿园教学有其自身特点, 教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多元整合优化, 提升教学方法适合度。幼儿年龄小, 心理个性特征鲜明, 教师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在具体施教过程中如何处理教学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是需要教师考量的问题。幼儿教学应小学化, 让幼儿在游戏中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的教法反思和改进是必然选择。教师示范法、实物观察法、模仿学习法、媒介展示法、活动竞赛法等, 都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教法反思主要体现在教法改进方面, 教法资源非常丰富, 但教师不可随意照搬, 要根据教学实际做出理性选择。如小班积木搭建游戏, 由于幼儿关注力有限, 容易对游戏失去兴趣, 教师此时若投放汽车、球类等玩具, 让幼儿将积木和其他玩具结合起来进行游戏, 幼儿会很快焕发参与热情。因为积木和其他玩具结合有众多方式可以选择, 幼儿自然乐在其中。教师通过投放其他玩具的方式, 进行针对性引导, 幼儿的兴趣可以瞬间被点燃, 使游戏活动顺利继续下去。这就是典型的反思性教学。教师要能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进行教学调整, 特别是有创新意味的教学设计, 能快速重燃幼儿的学习热情, 这无疑是成功的教学方法优化的结果。教师根据幼儿实际表现, 对教学做好充分预设, 不仅需要教师有敏锐的洞察力, 还要有准确的预判能力。
四、结束语
“反思性教学”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认知, 幼儿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在具体教学操作过程中引入反思意识, 不仅能有效梳理教学思路、教学行为、教学效率, 还能提升幼儿学习主动性, 开发学生智力, 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摘要:幼儿教师要有主动反思意识, 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效率等展开多元反思。通过展开学情调研反思, 创设适宜教学情境;课程开发反思, 拓展教材文本资源域度;教法整合反思, 提升教学效率品质, 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反思性教学,有效性,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林菁.幼儿教师的“反思性教学”探微[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05) .
[2]翟媛媛.幼儿教师“教学反思”意涵的三重“视”读[J].淄博师专学报, 2015 (12) .
13.幼儿教师中班教育教学反思 篇十三
孩子们升入中班后的第一次美术活动是“藕印添画”,即用切好的藕段蘸上颜料在画纸上拓印,再用棉签蘸颜料想象添画各种形象。设计方案时,我仔细分析了教材,也学习了曾经组织过该活动的教师撰写的观察反思,认为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孩子们由于生活经验有限,想象添画的内容比较单一。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将孩子们可能添画的种种形象一一加以示范,以丰富孩子们的绘画语言及表现素材。但结果出人意料,孩子们的画面普遍单调,所表现的也无外乎花朵、太阳等。我感受到了这次教学活动的失败,但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于是,我向组织过该活动的教师求教。经过比较,我发现那个教师班里的孩子所表现的画面也非个个别出心裁,但整体来看十分丰富和丰满。原来,那个教师在示范引导时要求孩子画面要丰满,形象要丰富,然后就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权,孩子们愿意画什么就可以画什么。而我则一再强调“要画和别人不一样的,不能和老师画的一模一样”。还因为担心孩子们表现的画面形象太单一,而着重要求每个人必须画两样。我的初衷是希望每个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画面来,结果由于要求太多,不少孩子无所适从,只能选择最简单的花朵、太阳来画,有可能出现的精彩就这样被我“周全”的指导扼杀了。
不论什么活动,教师的指导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的指导应该明确、到位,不能有太多的要求,否则孩子会无所适从,影响表达表现。特别是在艺术活动中,教师只有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权,放手让他们去尝试,孩子才能大胆地去想象,才能创作出精彩的真正属于幼儿的作品。
14.幼儿园中班教育教学反思 篇十四
接下去是完整地阅读绘本。教师:书中的宝宝真能干,把大纸箱变成了这么多好玩的东西,你们喜欢这本书吗?让我们一起再看一看这个有趣的故事《大纸箱》,教师带领幼儿再一次完整地阅读故事内容。
第四个环节是自由想象,快乐体验。
15.中班幼儿泥塑活动指导策略初探 篇十五
一、适时介入, 激发幼儿泥塑情趣性
在泥塑活动中, 激发幼儿兴趣, 使他们情趣盎然地参与泥塑活动, 是顺利进行泥塑教学的基本条件。 教育实践表明:小班幼儿对泥塑活动的最大乐趣在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玩耍, 年龄段越低, 这种意愿越强烈。 他们不喜欢受到任何约束, 热衷于塑造自己喜爱的东西。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综合运用意愿塑造和适时介入这两个策略, 对这样的个性发展持允许和鼓励的态度, 在塑造过程中拥有自己的情感意愿, 引导幼儿认识自己和发现自己的潜力。 在泥塑活动起始阶段, 教师应以意愿塑造为主的方式, 给幼儿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 促使他们在泥塑活动中形成自主精神, 正是在这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意愿塑造过程中, 幼儿不再唯教师马首是瞻, 成了自己活动方式的决策者, 把泥塑当做一种游戏, 而不是一种学习活动。 他们往往沉浸在游戏之中, 乐此不疲, 泥塑的兴趣油然而发, 创造的激情被启迪和激发。 当然, 中班幼儿在活动中, 认知和经验都难免有局限, 幼儿有的会感觉迷茫、丧失信心, 最终放弃, 有的则简单重复过去的塑造经验。 如果这时教师能适时介入, 巧妙引导, 就可以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重新燃起塑造的兴趣火花, 继续探索并最终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泥塑的经验会相应增加。 这一切的关键都取决于教师对介入的“时”与“度”的把握, 如此, 幼儿既能在活动中得到教师的点拨, 又不会影响学习的情绪。
二、巧妙提示, 引导幼儿明确塑造方向
经过一段时间的经验积累, 孩子们在泥塑中可以较熟练地运用搓、揉、捏、团、压等手法, 泥塑的技能技巧和想象力慢慢提高。 但处于这一时期的幼儿, 由于受到心智发展和立体知觉能力的制约, 塑造还处于盲目阶段。 在泥塑过程中, 他们一般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向, 不会事先确定塑造主题, 而是在感觉塑造出的东西像什么之后才给予相应的命名。 因此,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实际塑造水平, 选择一些他们较熟悉的、容易用泥塑表现的事物, 如水饺、馒头、月饼、不倒翁等作为塑造的主题, 借助实物或图片、儿歌、顺口溜等, 给予各种提示、引导, 让他们向有目标的塑造过渡。
教师明确塑造主题, 让幼儿一开始就有活动目标的方法适合集体教学。 例如泥塑活动《生日蛋糕》, 以《生日快乐》的主题歌导入活动, 让幼儿通过讨论和观察各种生日蛋糕的图片, 了解生日蛋糕的形状、色彩、质地、味道等, 为塑造活动进行铺垫。 塑造前, 教师明确了这次活动的主题是给“爷爷做生日蛋糕”, 使幼儿带着活动目标开始塑造。 由于教师的明确提示, 大多数幼儿在活动过程中都能根据预设的主题进行塑造, 如有个别人的操作游离于主题之外, 教师可用言语时将他纳入轨道。 如:爷爷等着吃蛋糕, 你做好了吗?
教师应根据每个幼儿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引导, 使他们既能得到活动帮助, 拓展思维和想象, 又不至于影响活动的情绪。 教师在泥塑活动中可以借助实物或图片、口语、乐曲、儿歌等辅助手段, 进行暗示、诱导, 使幼儿带着明确的目的选择塑造的主题, 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塑造活动。 如《月饼》、《芭比娃娃》、《蜗牛》、《糖葫芦》等泥塑的主题, 有的来自歌曲, 有的来自儿歌, 有的来自幼儿自身对大自然客观外物的感悟。 起初, 多数幼儿还不太适应主题雕塑的形式, 往往塑到一半, 他们就偏离了既定的主题。 原因在于他们塑造还处在盲目的阶段, 习惯依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塑造。 教师不要硬性要求幼儿完成主题作品, 可以大力表扬正确完成作品的幼儿, 从侧面鼓励这些幼儿与小伙伴交流、分享, 以先进带动后进。 随着时间与经验的积累, 幼儿的泥塑活动就会朝着预期的目标———有目的、有主题的塑造一步一步发展。 另外, 教师可将捏泥的基本技能编成儿歌, 让幼儿边做边唱, 掌握基础的捏泥技巧。
三、运用整合, 泥塑与绘画优势互补
在泥塑活动中, 幼儿思维同绘画般可以运用多种感觉器官, 对审美意象进行获取、再造和物化。 因此, 在具体教学中, 教师可以运用整合策略, 利用绘画与泥塑两者之间的共同特点实施互补, 促进幼儿对塑造物的造型、比例、空间知觉、色彩搭配、想象力等的提高。 例如:幼儿泥塑活动《花瓶》, 在塑造活动前, 教师可以先让幼儿观察花瓶的基本形状, 抓住它大肚、细颈、喇叭口的特点, 用画笔将它的造型画下来;先采用线描方式表现自己对花瓶外观的认知, 再运用圈点、线段、上色等方式进行修饰, 绘画作品融入了幼儿的主观情感, 然后让幼儿用泥塑再次表现花瓶。 在泥塑过程中, 幼儿迁移运用绘画的技能与方式。 他们手法娴熟地将彩泥搓成圆点、细长条, 像缠线一样将泥条卷成瓶状, 并用不同色彩的点、圆、线进行装饰, 使花瓶的外观更加美观。
总之, 开展幼儿泥塑活动, 幼儿的潜力很大, 只要教师善于引导, 耐心启发, 多带幼儿观察、感知事物的变化, 将活动融入到幼儿学习中, 泥塑活动就会为全面提高幼儿素质起到最大限度的促进作用。
摘要:泥塑活动不但能使幼儿感受我国传统的艺术美, 受到美的熏陶、陶冶, 而且能有效培养幼儿的想象、创造能力, 促进其身心健康协调发展。作者结合教学实践, 从激发幼儿泥塑情趣等方面介绍了如何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进行体验、感知, 帮助幼儿有效提高泥塑的技能和技巧。
关键词:中班幼儿,泥塑活动,指导策略
参考文献
[1]陈海花.提高幼儿泥塑活动教学效度的策略[J].福建教育, 2013 (16) .
【中班幼儿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我是……》08-02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天鹅》及教学反思08-07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赛马》及教学反思09-13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春天到》及教学反思06-17
幼儿园中班教案《标志在说话》及教学反思07-08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露水蘑菇》及教学反思07-16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我爸爸》及教学反思08-01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序数》及教学反思08-03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预备冲》及教学反思08-29
幼儿园中班教案《彩色的秋天》及教学反思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