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十八大精神

2024-09-25

解读十八大精神(精选9篇)

1.解读十八大精神 篇一

‚十八大‛精神解读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1月8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本次大会对过去五年和党的十六大以来所取得的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对当今国际、国内形势作出了准确判断分析,对中国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美好愿景,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承载了亿万人民的殷切期待,肩负着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党和国家的奋斗历程将由此翻开新的一页,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次大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此次大会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为主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极大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为民执政情怀。总书记胡锦涛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通过‚发展、民生、党建、文化‛这‚四大主旨‛,深刻诠释了‚十八大精神‛的本质内涵。

十八大精神的精髓:不断推动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紧紧抓住和不断推动发展,才能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同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必须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正是着眼于此,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

十八大精神的根本:切实改善民生。‚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问题的解决程度决定了社会进步程度和政权兴亡,抓住了民生问题也就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中国共产党人自始至终重视民生建设,胡锦涛就曾在报告中强调,要‚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为切实推进民生建设,胡锦涛还提出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六点要求‛,凸显了浓浓的民生情怀。

十八大精神的内涵:着力加强党建。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正是有鉴于此,胡锦涛在报告中强调,‚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十八大精神的要义:大力发展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传承绵延的精神血脉,是形成民族归属感与认同感的精神纽带,是孕育民族气质品格的精神基因,胡锦涛就曾在报告中说道:‚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十八大的灵魂: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十八大的基本精神,这是学习和贯彻的前提。‚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则是十八大的灵魂。‚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我们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确立‚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重要指导地位,是十八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

‚三个永无止境‛:在总结了十年奋斗历程后,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进一步阐明了实践与理论的重要关系,深刻阐述了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这是对当前我国发展形势的一种客观理性的清醒认识,对于全党带领全国人民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践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是永久的追求,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是永远的动力,永无止境。

‚四个自觉‛:针对新形势下贯彻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社会问题,总书记强调了自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自觉实现以人为本、自觉全面协调和自觉统筹兼顾的‚四个自觉‛,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要真正做到系统的、全面的、平衡的、可持续的发展,在突出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实现综合平衡、全面发展。

‚八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八个必须坚持‛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取得的宝贵经验,每一条都有现实针对性和长远指导性。

‚三个没有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三个没有变‛的科学判断,对中国的国情给出了明确答案,明晰了十八大之后的奋斗方向,为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五位一体‛: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五位一体‛总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只有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报告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十七大报告之后,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

全面小康社会,从‚建设‛到‚建成‛:十八大报告确定的大会主题中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十七大主题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在上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已遥遥在望。这一次党的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对全世界的郑重昭告,同时指明了未来五年非同寻常的历史方位,及其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意义。

‚两个同步‛: 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报告还提出了‚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充分体现了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路。首次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10年翻番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十八大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对党的建设主线作了新概括:十八大报告谈到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时,首次提出‚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中国共产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着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大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经受考验、化解危险,最根本的是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十八大报告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有利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解读十八大精神 篇二

天津市经信委节能处处长刘文胜:贯彻学习十八大报告内容,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 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 形成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社会风尚。结合我市经济发展, 既要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又要大力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 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有机融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形成合理的城乡空间布局。

天津市节能协会秘书长郎万发:党的十八大坚持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发展、低碳发展等作为以后工作重点, 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这无疑是让天更蓝, 地更绿, 水更静的美好憧憬。党的十八大报告, 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伟大祖国, 建设美好家园指明了方向, 为党的事业发展确立了奋斗目标。

天津市经信委节能处副处长朱天利: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国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 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 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 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加强节能降耗, 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 确保国家能源安全。推进水循环利用, 建设节水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天津市发改委李湃:学习十八大报告, 深入解读建设生态文明,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中宣部、财政部、环保部、教育部等部门共同制定的《“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 节能减排活动从企业、机关、学校、家庭将延伸至军营、农村等各个角落, 开展全民节能减排行动。开展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节能减排青少年行动、节能减排企业行动、节能减排学校行动、节能减排军营行动、节能减排农村行动、节能减排政府机构行动、节能减排科技行动、节能减排科普行动、节能减排媒体行动等十大专项活动。通过典型示范、专题活动、展览展示、岗位创建、合理化建议等多种形式, 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 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

天津市环保局研究室主任朱振彪:建设生态文明, 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由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形成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至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新部署。

3.解读十八大报告:新提法的背后 篇三

在党的十七大上就被写入党章的“科学发展观” 在11月14日十八大闭幕式上被大会一致同意将其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被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上升至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并列写入党章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

每五年召开一次的党代会所形成的报告,因包含了极为重要的执政理念和举措而备受关注,这份数易其稿、字斟句酌的文件中所出现的新词汇、新语句乃至谋篇布局的细微变化皆折射出重要政治信息,并指导着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党内的研究者通常称其为“新提法”。“美丽中国”、“五位一体”、“党代表提案制”、“海洋强国”等新提法被写进本次报告,显然预示着中国的发展道路抉择。

“五位一体”布局美丽中国

十八大报告开启了多个第一,例如第一次将生态文明单独列章节,对其进行了全面论述,与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并列;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等等。

除此之外,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一系列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表述也是首次出现在党代会报告中。

从十二大到十五大的报告,都重点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中首提建设生态文明,而十八大报告的一个鲜明变化即是,提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并且用了足足一个段落来说明制度建设之重要性,这足以说明十八大报告对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

生态文明作为对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超越,代表了一种更为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

会后,众多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解读这部分内容时纷纷认为,要从源头上、根本上跨过资源环境这道坎,不仅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就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与我们党一贯倡导和追求的理念一脉相承的,是我们党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的重要成果,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是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

十七大报告中阐述生态文明仅从节约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政策两个方面来展开。而十八大报告则更进一步,从考核办法、奖惩机制、生态补偿制度、耕地保护、水资源保护、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税费改革、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到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等全部包括在内,显然这些都是针对近年来我国生态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挑战而准备完善或出台的新政。

“要意识到,资源环境问题的出现,背后有体制政策、发展方式等方面的原因,也有思想认识、自然观方面的原因,比如生态文明的理念没有树立,生态不文明的做法普遍存在,自然的价值还不被承认。”杨伟民说。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倪德刚向《小康》记者介绍道,从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到十七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并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再到十八大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党的理论体系不断繼承创新、科学发展的过程。

“美丽中国”,这个首次出现在党代会报告上的新名词,这个充满无限想象空间的新目标,让大家兴奋不已。《小康》记者注意到,该种“想象”同样反映在资本市场,人们津津乐道于新概念的时候,涉及绿化、生态、低碳的概念股票纷纷涨停。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鸿认为,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应着全国老百姓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大权益。“不仅如此,其实报告中还提到了一个‘五位一体’。”施芝鸿同时指出,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也是“五位一体”,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

“党代表提案制”稳步推进党内民主

继十七大提出实行党代表任期制后,十八大首次提出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提高工人、农民代表比例,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小康》记者注意到,在十八大报告提出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之前,我国其实已经选择了一些省、市、县试行党代会常任制,并普遍实行党代会代表任期制。

“党代会代表提案制”需追溯到4年前。

2008年7月16日,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暂行条例》规定,党代表大会召开期间,党代表大会代表可以联名向大会提出属于同级党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提案。提案应当有案由、案据和方案。提出提案的代表可以要求撤回提案。

此后,一些地方开始探索党代会提案制度。如浙江省规定,10人以上党代表联名或代表团可以在党代表大会会议期间,向大会提出属于同级党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提案。党代表提出提案前,应进行深入的调查和论证;党代表联名提出提案,提案发起人应向参加联名的其他党代表分别提供提案文本,经集体讨论、取得一致意见后,签名提出;代表团提出提案,应由代表团会议充分讨论,经代表团过半数应到代表通过,并由代表团团长签署。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27个省(区、市)制定出台了贯彻落实党代会代表任期制暂行条例实施办法;20个省(区、市)、174个市(州)、780个县(市、区)成立了党代会代表联络工作机构。

随着公众对于意见的渠道逐渐拓展,特别是利用科技手段不断地表达诉求,世界各大政党都面临着与党员民众如何有效互动的问题,尤其作为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危险无疑是脱离群众。

十六大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十七大作出党的各级党代会实行任期制的决定,同时试行常任制,十八大报告又郑重写入党代会代表提案制。可以发现,作为拥有八千多万党员的大党,党的民主化进程正尝试稳步的推进。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从任期制的完善来看,主要就是要明确党员代表任职期间的责任、职责、肩负的历史使命,要增加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要把当党代表简单地作为一种荣誉,应该真正承担起党代表的责任,为党和国家的事业负责任,为人民的利益负责任,只有有了这样的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够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党员代表发挥责任的大小以及影响力要有具体的途径和手段,而提案制正是为党员代表提供这样一种最好的方式。

汪玉凯向《小康》记者介绍,人民群众的诉求、党员的诉求,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通过提案的形式反映给相关党的决策机构,为党和国家制定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中建献言策,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决策中的失误,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只有通过从任期制到提案制这样一种路径,才能使党内的民主政治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渠道。

当问到关于党代表的提案和各级“两会”的议案、提案是否会发生重合时,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副院长甄小英向记者解释,两者渠道不同,有各自的侧重点,不会完全重叠,党的提案反映党内的事务、党员的要求,也涉及大政方针、党员监督等,内容比较广泛。因为党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决策时肯定会带来各方面群众反映的意见,讨论后制定出方案,重大的需提交人大,经完善后变为国家意志由政府执行。

海洋强国彰显需“大战略”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相较于十七大,作为指导思想报告的这一次对于海洋的重视显然提升了很多。

海洋强国是指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近几年,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强劲,但总体来看,我国海洋经济仍然相对弱小,与海洋强国还有一定的差距。从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还不到10%来看,这其中显然还有较大的经济提升空间。

不仅如此,当前,我国经济已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对海洋资源、空间的依赖程度大幅提高,在管辖海域外的海洋权益也需要不断加以维护和拓展。这些都需要通过建设海洋强国加以保障。

方向既然已经确定,路径的选择就成为了关键。提纲挈领,当前亟待提上日程的就是国家级海洋战略的出台。

作为主管我国海洋开发利用和研究的国家海洋局显然对于“海洋强国”有着更为紧迫的使命感。十八大刚刚闭幕,国家海洋局就提出了新的目标,称到2015年,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海洋新兴产业较“十一五”期末翻一番,海洋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

从前些年在央视热播的《大国崛起》一片就可以发现,纵观历史,任何大国的崛起必然伴随其海洋化的进程。我国是一个濒海大国,海洋面积达300万平方公里,近些年,我国海洋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威胁与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高洪从外交战略角度就“海洋强国”发表了自己的理解,在全球海洋权益争夺加剧的今天,中国绝对不会欺负别国,但也绝不允许别国侵犯和挑衅我国的海洋权益。中国不是麻烦的制造者,但也不畏惧别国来给中国找麻烦。中国维护自己的海洋权益,为此走向海洋大国、海洋强国,和中华民族要和平崛起一样,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指出,建设海洋强国根本不必在意别人说三道四。“一个国家的发展既依托于陆地,也依托于海洋,包括资源、发展空间、发展通道,既是陆地的,也是海洋的,这是一个国家对自己发展空间的全新认识。这种全新的认识必然要有相应的战略来加以实际的部署调整。”金一南认为,这些个别的说法或者有些国家的说法,我们大可不必在意。因为别人早就这么做了,我们只不过是做得晚了。而我们现在提出来的还仅仅是一种观念的问题,还没有具体落实到实际的步骤中去,说中国威胁论确实言之太早。我们要做的就是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完善体制改革协调机制”或会顶层推进

十八大报告在论及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时称,要“完善体制改革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和协调重大改革”。

《小康》查阅近几届党代会报告发现,“完善体制改革协调机制”为首次写入。过去30年改革的实践证明,每当改革处在关键时期,改革统筹协调就更加重要。尤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重大利益关系调整的新阶段,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重要目标,迫切要求转型改革的全面突破。

“下一步的关键,在于尽快打破利益掣肘,把改革协调机制做实,我们的建议是成立新‘体改委’”。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匡贤明撰文提议,应重新设立一个类似当年“体改委”一样的、高层次、实体性的改革协调机构,综合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整体配套推进各方面的改革。

“中国下一步改革不仅更加注重‘顶层设计’,还会进一步强化‘顶层推动’。”长期关注、研究改革问题的专家迟福林,在十八大报告的“21个字”中读出了重要信息,“这句话让我对改革前景充满希望。”他强调,中国改革已至“深水区”,没有高层推动,难以攻坚克难。通过近些年改革所经历的阻力可以发现,难点即在于通过打破政府自身利益倾向,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等关系。

从过去几年的实际情况看,部门改革的模式、行业改革的模式、地方改革的模式,很难突破相应的部门利益、行业利益和地方利益,使全局性的改革攻坚面临重重阻力。有些改革提出来了,但是难以推动。比如,曾有多位学者就认为十年来,电力、能源领域的改革动静不大。

同时还有些改革在推动的过程中产生了扭曲。大部门制改革实质是行政决策范围内的决策、执行、监督的相互协调和相互分离,但在一些地方的实践,成为简单的合并和增加领导职务,甚至有些机构越改人员越“超编”,进一步增加地方财政的压力。

匡贤明继续列举,有些改革方案长期无法出台。比如,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以及财税改革的争议相当大,导致大规模、实質性的结构性减税效果不彰。

十八大报告中也进一步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落实的关键,在于防止权力与市场结合,防止行政垄断,防止特权经济,以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匡贤明建议,要做到这些,成立一个能超脱于各方利益的改革协调机构,显得尤为迫切。

(链接)

积极培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全记录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至十八大先后制定、修正过18次党章。

一大 1921年 上海——嘉兴(南湖)

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纲领》,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规定了党的名称、性质和纲领,提出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

二大 1922年 上海

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纲领,即党的最低纲领。

三大 1923年 广州

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修正章程》。和二大通过的党章相比较,基本是原来的结构的内容,只是个别条文的改动。

四大 1925年 上海

章程规定,“凡有党员三人以上均得成立一支部”,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将党的支部规定为党的基层单位。

规定从四大开始对中央委员会委员长的职务,改称为“总书记”。

五大 1927年 武汉

第一次明确规定“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

规定,中央委员会除选举正式中央委员一人为总书记外,还要选举“中央正式委员若干人组织中央政治局指导全国一切政治工作”。

六大 1928年 莫斯科

较以前,更加突出地强调了共产国际的领导。

党章首次提出民主集中制的三项根本原则。

七大 1945年 延安

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特别强调了党的群众路线。

更加完善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对扩大党内民主和实行集中统一领导作了详细的规定。

八大 1956年 北京

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

对党的组织机构也作了一些新的规定。如中央委员会除选举中央政治局以外,还选举中央政治局的常务委员会。

九大 1969年 北京

肯定了根据“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发动的“文化大革命”。

取消了党章中关于发扬党内民主的条文。

取消了五大以来设立的党的监察委员会。

十大 1973年 北京

继续了九大的“左”的错误,只作了个别的修改和补充。

继续肯定了“文化大革命”,并且强调“这样的革命,今后還要进行多次”。

十一大 1977年 北京

恢复了八大关于把中国建设成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提法。

在党的中央委员会,地方县和县以上、军队团和团以上各级党的委员会,都设立纪律检查委员会。

十二大 1982年 北京

首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规定“凡属重大问题都要由党的委员会民主讨论,作出决定”。

党中央只设总书记,不再设主席和副主席,“总书记必须从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产生。”

十三大 1987年 北京

系统地阐明了初级阶段的理论,概括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定了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首次规定完善选举制度,实施差额选举。

十四大 1992年 北京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载入党章。

十四大起,不再设立党的中央顾问委员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顾问委员会。鉴于此,党章删去有关条文。

十五大 1997年 北京

党章规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十六大 2002年 北京

党章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要长期坚持的一个指导思想。

十七大 2007年 北京

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新增入党章。

十八大 2012年 北京

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

4.十八大精神解读(一) 篇四

(一)十八大报告蕴含重要信息

在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胡锦涛同志所作的十八大报告,浓缩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十年来党领导中国发展建设的经验与启示,勾画出中国未来发展的蓝图。报告中的新表述、新思想、新论断,引发了与会代表和各界干部群众的广泛关注。

一,首次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2003年10月14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共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正式将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2012年11月14日,中共十八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

十八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表明科学发展观成为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报告还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立场、基本要求、根本方法等作了深刻阐述。

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有利于全党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对于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新的阐述

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涵作了深刻阐述,同时指出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首次写入党的报告。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讲话中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此次写入党的报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报告还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注:社会主义制度是相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制度。其基本要素是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是指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在其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创制、认可、修改和废止法律,以及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

三,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

继十七大报告之后,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四,全面小康社会:从‚建设‛到‚建成‛

注:‚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小康‛是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概念,小康社会就是介于温饱与富裕之间的一个特定发展阶段。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了“小康”概念以及在20世纪末中国达到‚小康社会‛的构想。党的十二大正式引用了这一概念,并把它作为二十世纪末的战略目标。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包括了这样十个方面: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例数,反映的是食品支出占个人消费支出的比重,越富裕的家庭,食品支出占比越低。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划分,恩格尔系数在40%-49%为小康,30%-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八是大学入学率20%。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十八大报告确定的大会主题中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十七大主题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在上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已遥遥在望。这一次党的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对全世界的郑重昭告,同时指明了未来五年非同寻常的历史方位,及其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意义。

五,首次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10年翻番

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十八大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报告还提出了‚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充分体现了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路。(注:人均不等于人人)

六,强调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人民,提出‚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十八大报告在‚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论述中提出:‚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们注意到,自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以来,我们党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十八大报告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强调‚更公平‛,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是将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明确信号。

七,对党的建设主线作了新概括

十八大报告谈到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时,首次提出‚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中国共产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5.解读十八大精神 篇五

作为学生以前很少关注党代会的工作报告。而这次的十八大的工作报告我却是好好看了一遍,并有幸到**校区听取了**市政协副秘书长的十八大解读报告,收获颇大。如果总结成一句话,十八大更加关注民生,实现强民富国。

2012年11月,看似平凡的一个月,但又是一个能够改变中国今后格局的时候。十年前,中国共产党十六大的召开产生了紧密围绕以**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高层,**同志带领我们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情就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的就毫不迟疑地去改,真正使促进发展的各项工作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正是**同志的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使百姓生活更加幸福,让我们离全面小康的目标又近了一步。然而十年后的同一时刻,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它将以全新的姿态展现给国人,而这其中的内容值得我们这些做好成为日后国家栋梁的准备之人学习,汲取知识养分,夯实自己,提高个人修养,对今后的个人成长具有指导意义。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党的十八大将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做出全面部署,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报告精辟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其丰富的思想内涵,把它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当中。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同志的报告,以**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对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使人振奋,备受鼓舞。

在党的十八大上,总书记做出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高屋建瓴地为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小康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号召全党、全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6.解读十八大精神 篇六

学习十八大精神思想汇报 八大解读与党章学习小结7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作为一名预备党员,需要时刻的关注党的发展和动态,于是我去参加了宝山校区的十八大直播报告会,认真的聆听了胡主席的重要讲话。在这次讲话中,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点是将目标定位为不断沿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奋斗,以前的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这次十八大的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不断提高,说明在这几年来,中国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经济不断繁荣,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健全,军队国防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外交政治上也开辟了新的局面,但是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道路上,还有很多难题和障碍需要解决,例如,城乡消费水平和收入分配的差距依然很大,制约科学发展水平的机制很多,反腐败斗争的形式依旧严峻,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等等,但是我相信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运用自己的力量解决这些难题。十八大第一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重点,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总局,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特点,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这对我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出新的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做好!此外,十八大还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和新观念,例如“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海洋强国”、“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等,这些新观念体现了顺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为民着想,纵观全局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也彰显党对人民对社会对世界负责的理念。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党章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共产党员要永远以大局为重,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先,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要在困难的时刻敢于挺身而出,发挥党员的积极模范作用。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畏艰难,奋力拼搏,勇于开拓,要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和肩负的历史责任,自觉在艰苦奋斗的实践中加强党性锻炼。保持和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牢固坚持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要认识到党员也是普通人民群众中的一员,不要因为是党员就有了丝毫的优越感,共产党员要永远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永远与劳动人民打成一片,永远把自己置身于广大的群众之中,同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大多数党员都能够做到不以权谋私,索取特权,坚持党性修养,但是还是有小部分党员经受不住诱惑,产生了贪图享受的观念,对于这种情况,一方面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完善监督体制,一方面要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

7.楚州实小专题学习十八大精神 篇七

为学习宣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2012年12月24日, 江苏省楚州实验小学邀请了淮安区委创先争优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高寿海为全校教职工进行专题辅导, 从十八大的“主题”“主要亮点”以及教师如何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等三个方面让全体教师进一步明确了举什么旗, 走什么路;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和党的事业的“五位一体”;进一步明确了党的两个目标。并要求全体教师把中国共产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转化为个体的做人自信、做事自信、发展自信、崛起自信, 用实干托起楚州实小辉煌之梦。

8.践行十八大精神从我做起 篇八

年会由北京市茶业协会白文祥会长主持。付光丽同志首先受白文祥会长的委托对2012年茶协的工作做了全面、客观的总结,并对2013年茶协工作做了安排。年会上,吴锡端先生结合茶产业目前现状及茶企实际案例,就茶品质、品牌建设等做了主旨发言,精彩的发言为茶企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会上北京市商务委员会许康副主任、北京市社会团体管理办公室刘东崎处长、段葆兰名誉会长、白文祥会长给新任监事长及新入会会员颁发了证书。

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许康在年会的讲话中对茶叶企业提出了殷切期望,他指出“2012年北京商务销售完成7700亿元,2013年要有一个增长,希望茶行业扩大消费,诚信经营”。他强调茶叶安全非常重要,要确保用安全、放心的茶促进北京市场的繁荣。

北京市社会团体管理办公室处长刘东崎在讲话中说,北京市茶业协会有一个好的领导团队,影响力及行业发挥的作用特别强。它能代表一个行业讲话,一是可以向政府反映企业诉求,二是能维护本行业的利益。他希望协会能进一步完善自身建设,为茶行业发展再接再厉做出新的业绩。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王庆常务副会长在会上对2012年全国茶产业概况做了具体分析,展望了2013年工作重点。

2012年北京市茶业协会年会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广大会员及媒体的热情支持下成功举办。北京市茶业协会常务理事会领导班子表示,一定要把十八大精神的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的智慧和能力,以服务为根本,凝聚力量,开拓创新,以提高经济增长为中心,抓质量促效益,扎扎实实开好新年第一局,以活动弘扬茶文化,以文化促进茶产业发展,致力于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持续稳固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局面做出应有贡献。

9.解读十八大精神 篇九

摘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十八届五中全会将推动中国进行新一轮改革,中国巨轮将再次扬帆起航,踏上新的改革发展征程。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认真查找梳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新理念,明确思路,细化目标任务,深化内涵建设,提升管理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习近平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十八届五中全会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未来五年我国发展方向,其新境界、新理念、新路径对我院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要深刻领会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并用以指导我院“十三五”规划的制订,明确学院发展目标,创新工作思路,以强烈的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确保我院内涵建设实现新的跨越,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后冲刺和决胜的五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国必须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国民经济收入,提高我国的经济总产值”。“‘十三五’期间,我国将逐渐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对劳动者素质要求会明显提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学生职业道德和技能,以适应新常态发展的需要”。“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是我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一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全面了解和把握‘十三五’发展方向、奋斗目标、美好前景,培养更多的优秀高技能人才,为‘十三五’目标实现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创新是十三五发展的最强音,我们应该把教学创新作为一项基本能力和素质。能不能付出自己的汗水、才智,能不能走出一条创新的路子,影响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成长,更重要的是关系到祖国的未来。”

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迎接新时代的今天,通过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更好的把握和规划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向,认真落实好解党的方针政策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否则其他改革都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甚至一旦偏废于此就有可能让改革进度甚至方向得不到掌控。就真的会失去最最基础的力量的支持。引起中国历史上新的翻天覆地的具有很多不确定性的革命。当那时,普通百姓又要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又要苦苦探寻救国之路,又要在发展与倒退中反复,而现在经济发展了,人民受益了,并且一直受益下去,党的执政地位就在大中国的各个角落得到认可,得到维护,不容任何反党、反社会,破坏今天来之不易的各个方面都取得历史性,阶段性重大发展成果的大好局面。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名党员,我们要时刻与党的大政方针保持一致。

首先,要树立大局认识。大局认识就是坚定小局服从大局,在关键时刻,与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强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主的思想主导,牢固树立大局认识,禁止出现无大局、无组织、无原则的事件。加倍珍惜目前的大好形势,珍惜好当前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其次,要树立服从认识。党员干部服从是天职,要不折不扣、不走样、不变形的执行好党的各项决议。党员教师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始终坚持做好本职工作,时刻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第三,树立责任认识。“在其位,谋其政”,作为一名教师,系职责所在,在其工作岗位的时间是有限的,在位一天,应尽一天的责,做出一天的成绩。在工作中,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忠诚履职,发扬螺丝钉精神,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第四,树立团队认识。“众人拾柴火焰高”,体现了一个团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才有干劲,才能出业绩。一个好的班级,要坚持做到师生共同努力,才能保证整个团队有力、高效的运作,取得好的成绩。

第五,树立创先认识。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完全采用过去的传统教学方法,很难取得较好的实效,要求我们教师要树立创先认识,要有拿得出手的“核武器”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以高标准、高效率、高水平的工作业绩说话、服众。

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这是我国过去取得辉煌成就的成功经验,是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摸索前进中得到的普遍共识。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我党将始终不渝地坚持改革政策,坚持将改革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基本方略之中,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奋力把改革工作推向前进。

经济体制改革仍是重中之重,是龙头,说明发展才是核心问题。其核心思想是解决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提法跟过去不同,原来市场是基础性作用,是铺垫,现在是决定性作用,是市场说了算。政府职能作为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守夜人,更符合市场关系。由此我想到,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治理大中国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上一篇:保险早会励志小故事下一篇:英语专八真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