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细微处见精神周记

2024-08-01

于细微处见精神周记(共8篇)

1.于细微处见精神周记 篇一

于细微处见精神

---人物的细节描写指导

教学目标:

通过课内具体人物实例和文段对比充分认识人物描写的细微处;

学习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对案例进行修改; 教学重点:

学习人物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并能实际运用到习作练习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在我们本册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中,透过作者的笔触,哪些人物形象让我们记忆犹新?

(学生对照书本目录,依照“人物—性格品质—情节细节”的思路回忆小结)老头子——满怀抗日热情、过于自尊自信

《芦花荡》 南斯拉夫老妇人——对苏联红军烈士满怀母子深情

《蜡

烛》

长妈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阿长与<山海经>》

慈爱的父亲——为儿子甘为孺子牛,体贴入微

《背

影》 环节一:实例展示

作者到底是通过什么样的描写让这些人物及其性格特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环节一:文段对比阅读,找出两者异同点;

【片段一】

他看到有卖橘子的,就要去买几个。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只见他一身朴素装扮,很费力地穿过铁道,慢慢走到那边月台买橘子,艰难地爬上爬下。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片段二】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背

影》---朱自清

【片段三】

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们彼此观望着,她还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要说那句祝福语。

待我按照吩咐说完,她表现的甚为高兴,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

【片段四】

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 “阿妈,恭喜……”。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欢喜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

《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提供课内及其对比文段。学生通过对比找出两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侧重于主题和人物相同但是对人物描写的细节不同,最终文段二的人物形象更为生动感人。)

环节二:方法归纳

1、通过上述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人物描写中的细微处都有哪些呢?

例如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方面。

具体而细小的,能够充分体现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的环节和情节。

2、在记叙文中怎样才能通过恰当的描写让人物更鲜活? 概括——具体

细化动作,在关键处驻足;

调动语言,揭示人物性格;

描写神态,凸显瞬间神韵;

刻画心理,体现人物个性; 环节三:当堂实践

1、牛刀小试,充实句子中的人物形象;(1)范例:她骂他糊涂鬼。

其实,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但她还是在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失态!不要骂人!最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糊涂鬼!”

(2)练习:班长闯进来说周末没有家庭作业。

(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恰当地添加动作、表情、神态、语言、心理等人物描写。)(3)学生例作展示交流。

2、文段修改练习,注意充实对其中人物的细节描写:

(1)班里的玻璃碎了。同学们都在相互观望着要找出那个“凶手”。只见向来在班里闹腾的冒冒同学一言不发,坐在座位上。老师来了,他低着头上前勇敢地承认了错误。

(2)学生例作展示交流。环节四:教师总结

鼓励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 用敏锐的眼睛去发现,用细腻的心灵去感受,用生动的语言去表达。

【作业布置】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与父母亲人,同学老师朝夕相处,在你们的生活中肯定有许多精彩感人的镜头:一个背影,一次牵手,一句叮嘱,一则短信,一个手势,一个电话,一次流泪……这些无不蕴含着浓浓的情和深深的爱。

请结合自身实践体验,补充题目“难忘________”,完成作文,字数600字左右。

重要评价标准:

1、文章中是否有对人物生动形象的细节性描写?

2、人物形象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是否能体现人物性格特征?

【老头子------《芦花荡》】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南斯拉夫老妇人------《蜡 烛》】

老妇人跪在那坑里,用手掌往外舀水。舀几下,她就得休息一会儿。她总算把坑里的水全舀干了,于是又回到那死者旁边,两手抄在死者的腋窝下,把他拖走。路并不远,一共不到10步,可是她太衰老了,不得不坐下来休息了3次。最后,她总算把死者拖到炮弹坑里。她已经筋疲力尽了,又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

2.于细微处见精神周记 篇二

一、生活是真诚作文的源泉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过:“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 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 没有丝毫的隐瞒, 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也就是说, 要说真心话, 要诉真性情。如此, 作文时才有话可写, 文章也才能真正打动人。

比如聊天和即兴演讲, 同学们在聊天的时候, 话语通顺流畅, 而当站上讲台即兴演讲的时候, 却很难流畅地表达。为什么呢?原因很多, 但其中之一是:聊天的时候, 大家无所顾忌, 说的都是自己想说的话, 说真心话;而即兴演讲, 心中不免有种种顾忌, 无法畅所欲言。此足见“诉真情”的重要性了。

可能很多学生还会有这样的疑问:文章可运用的材料中有很多都是没有经历过的。可“诉真情”, 不就是说要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难道“诉真情”, 真就只能局限在“写真事”上?答案很明显是否定的。小学甚至初中的老师确实可能要求学生要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 那样做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寻找和积累写作的原始素材。但是, 当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后, 就可以放宽“生活”和“真事”的限制。因为中学生写作的素材不仅来源于自己的真实经历, 还可以从语文课本、课外阅读、影视文化以及优秀同学习作等途径中去积累。这也是生活的宽度。当然, 一切素材积累后的运用, 都要做到情感的真实。那么如何诉真情, 做到以情感人呢?

二、掌握“诉真情”的技巧———细节描写

细节是很多文章的生命, 是情感的催化剂。生动感人的细节, 能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能传达作者的深情。在文章中, 捕捉形象的细节, 最能体现写作功力。所以, 细节描写, 能展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抒发内心情感, 是文章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

1. 细节描写的概念。

细节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它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中富有艺术表现力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做的具体、细致的描写。有语言、外貌、神态、行为、心理、环境等细节描写之分。

2. 细节描写的方法。

如何进行细节描写, 进而协助情感的表达?通过动作细节描写、肖像细节描写、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以及环境细节描写的实例加以说明。

A.动作细节描写———动作细化, 延长过程, 情在其中

例1:那天, 他在雪地里罩住了一只小鸟。

原文:那天, 他扫开一块雪, 露出地面, 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 下面撒些秕谷, 棒上系一条长绳, 人远远地牵着, 看鸟雀下来啄食, 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 将绳子一拉, 便罩住了。

在此例中, 原本“罩”的一个动作, 具体细化为“扫、支、撒、系、牵、看、拉、罩”等一系列的具体动作, 可以看出“他”丰富的经验, 细致、认真的个性以及抓鸟时的期待、喜悦心理。

例2: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 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 艰难地穿过铁道。

原文: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 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慢慢探身下去, 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 要爬上那边月台, 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例2中“艰难地穿过”能引得多少读者动容?就算作者说自己“感动地流泪”, 也不可能让读者有任何的共鸣。而在原文中, 一个个细化的动作, 向我们具体再现了“艰难”的过程和程度, 犹如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直接展现在我们眼前, 令人动容。

B.肖像的细节描写———抓住特征, 情感溢于言表

例:我看见一个小姑娘, 年龄不大, 长得很瘦, 穿得也很差。

原文:我看见一个小姑娘, 只有八九岁光景, 瘦瘦的苍白的脸, 冻得发紫的嘴唇, 头发很短, 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 光脚穿一双草鞋。

原文中, 抓住特征, 寥寥几语, 就传神地刻画出人物形象, 给人以逼真之感。同时, 栩栩如生的形象, 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我”对小姑娘的同情和怜悯。

C.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吻合个性, 情动于衷

例:今天老师抽背课文, 我有点害怕。

原文:语文课开始了。今天老师抽背课文。我心想:万一老师抽查到我, 看我背得结结巴巴, 会不会批评我呢?要是老师抽查到我会背的小节就好了, 就怕老师抽查到我不会背的段落, 那我就惨了!焦虑地等了半天, 老师最终没有抽到我。我想:我今天很幸运啊, 要是老师明天接着抽查的话, 我回家一定要好好地背, 那样就不会结结巴巴了, 也不用怕挨老师批评了。

例中所说“害怕”, 甚为含糊:具体害怕什么?为何害怕?过后将有何应对?很多问题都未交代清楚, 也就无法让人了解主人公的情绪。而在修改稿中, 这些都在心理活动中清楚展现, 主人公的情感让人一目了然。

D.环境的细节描写———烘托渲染, 一切景语皆情语

例:渐近故乡时, 天气又阴晦了, 冷风吹进船舱中, 呜呜的响, 从篷隙向外一望, 苍黄的天底下, 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 没有一些活气。

阴晦的天气, 阴冷的寒风, 苍黄的天空, 萧索的没有一些活气的荒村, 再加上一个如死尸一般的“横”字, 写出了本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农村的萧条破败的景象。在这样的环境下, 天下大乱, 社会几近崩溃, 恶人当道, 民不聊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 少年闰土那可爱的形象, 少年时形成的那个美好故乡的回忆, 正逐渐被后文中那个穷困、破产、痛苦、麻木不仁的中年闰土替代。寻求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平等关系的“我”, 在“故乡”中再也找不到想找的了, 失落、绝望, 真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了。

实践才能真正掌握技能。在细节描写的具体教学后, 笔者把实践课提上了日程。作为整体的一个作文情感表达的教学规划, 笔者让同学们观看新片《忠犬八公的故事》, 然后布置写观后感, 进行评点, 选取了一些可以修改的句子在班里讲解。接下来, 再一次让同学们观看影片《忠犬八公的故事》。第三步, 再次开设现场作文修改课, 要求同学们在45分钟内, 运用已学的知识, 结合教师的批点, 尽可能把自己心中的感动通过细节描写的方式表达出来, 学以致用。

“效果确实不错, 同学们在有目的地运用细节描写后, 情感的表达较之前更到位了。”在检查了同学们的修改情况后, 笔者保留了以上结论。下面是笔者摘选的句子来举例说明。

A.动作细节描写———动作细化, 延长过程, 情在其中

原句: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 小八艰难地走到了那个站台。

修改:十年了。八公可能感受到了什么,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本不该出动的夜晚, 它拖着年老衰弱而又疲惫的身影, 一步一个脚印地挪着, 步伐沉重却又毅然地走向了那个站台的老位置, 趴着, 等着……看着那熟悉的温情画面, 然后缓缓地微笑地闭上了自己的双眼:“hi boy, come on, let’s go.”

B.肖像的细节描写———抓住特征, 情感溢于言表

原句:八公在站台前日复一日地等待着, 没有犹豫, 没有后悔。

修改:小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站台前的花坛上等待着, 毛色逐渐灰黑、凌乱, 可是它没有犹豫, 没有退缩, 没有后悔, 只有那不变的眼神中的爱和坚持。

C.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吻合个性, 情动于衷

原句:我被故事中的八公深深感动了, 联系到自己, 我能做到八公这样的坚持吗?

修改:再看了一遍电影, 我依旧被八公深深感动:十年, 于我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 可对八公来说, 却是生命的长度。在这一生中, 八公完美诠释了“坚持自己的选择”的含义, 那么我呢?先不说一辈子, 就我接下来的十年, 我能做什么呢?我能否坚持自己的每一份选择?我能否继续保持自己内心对温暖的追求?八公告诉我, 能的, 只要我自己愿意并且有勇气坚持。那么, 就先以6月份的高考为目标吧。我一定可以的, 八公, 你会给我更多的勇气!

D.环境的细节描写———烘托渲染, 一切景语皆情语

原句:火车站花坛中有棵梧桐树, 它的叶子绿了又黄, 黄了又绿, 八公已经在这里痴痴等了十年了。

修改:火车站花坛中有棵梧桐树, 它的叶子绿了十次, 又黄了十次。是的, 八公已经在站台前等待了十年。这, 应该是最后一次了吧, 最后一次的雪花飘飞。真的, 八公已经跟教授团圆了, 那里阳光温暖, 四季如春, 不再有寒冷, 不再有失望, 因为———那里是天堂。

同学们的作文很真实地记录了自己最深的感动, 很好地做到了情感的表达。可以说, 本次作文的教学任务, 已成功达成。

情是文章的根。好的文章是作者优美的言辞、丰富的思想和饱满的情感凝聚而成的。好文章关键是要有情感, 而典型的细节描写能让学生文章中的情感表达事半功倍。

3.于细微处见精神 篇三

【摘 要】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重要的表现手段,它能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作品更具感染力。本文结合教材中的实例,分析了细节描写的几种主要方法,如选取典型细节、细致观察事物、精心锤炼词语、巧妙运用修辞等。

【关键词】文学作品 细节描写 描写方法 修辞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正确运用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文章中,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就应该学会对细节进行描写。描写的目的是要达到生动形象,做到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能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鲁迅的《阿Q正传》中有一段阿Q刑前画押的细节描写:

阿Q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却只是抖。于是那人替他将纸铺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尽了平生的力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合缝,却又向外耸一耸,画成了瓜子模样了。

大凡读过《阿Q正传》的人,无不对这一典型细节留下深刻的印象,直到死还恪守着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的阿Q栩栩然跃然于纸上。读着这样的细节,有谁能不觉得阿Q可笑、可悲乃至于可怜呢?谁又能不折服于大师的妙笔生花呢?

巴尔扎克在《守财奴》中关于葛朗台的去世有这样一段描写:

本区的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地动了一动。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做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

我们的葛朗台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吗?显然不是。使他起死回生、死难瞑目的巨大力量,不是“十字架”和“圣水壶”,而是这些法器上镶镀的“金”“银”的魔力!于是,他把黄灿灿的镀金,当成了黄金,不要命地“抓”了起来。这个细节,以含蓄的笔法,形象地勾勒出葛朗台贪婪、爱财如命的拜金主义者的典型特征。

鲁迅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细看一雕阑,一画础,虽然细小,所得却更为分明,再以此推及全体,感受遂愈加切实。”是的,作品中的一个细小的动作,一种瞬间的表情,一样普通的物件,虽然只是枝枝叶叶,但是,这一枝一叶的细节却恰恰传达出某种微妙而又深邃的感情,给读者留下纵横驰骋的想象时空,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巴尔扎克说:“当一切的结局都已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过加工,这时,再前进一步,唯有细节组成作品的价值。”那么,写作中应该如何运用细节描写呢?笔者认为,要写好细节描写应注意下面几点:

1.选用典型细节。细节描写要能抓住典型细节,这样才更具有广泛性,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从而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如《孔乙己》中的一段肖像描写:“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段描写,抓住了“长衫”这一典型细节,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而孔乙己的长衫却“又脏又破”,一个穷困潦倒的迂腐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

2.细致观察事物。要使得描写生动形象,在观察事物过程中,我们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对事物作非常细致的观察。例如许地山在散文《落花生》中对落土的花瓣的描写:

落下来的花瓣,有些被她们的鞋印入泥中;有些粘在妹妹身上,被她带走;有些浮在池面,被鱼儿衔在水里,那多情的燕子不断把鞋印上底残瓣和软泥一衔同在口中,到梁间去,构成它们的香巢。

这是在生活中经过仔细观察,精心提炼出来的细节,逼真而精细,就连燕子衔残瓣时将泥土一道衔在口中的情景都细腻地描写了出来,生动传神。

3.精心锤炼词语。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期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例如《药》中:“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里屋子去了。”这一连串动作的细节描写非常传神。华老栓开的是小茶馆,积攒一包洋钱不容易,因此收藏也就特别小心,以至于华大妈要“掏”上半天!老栓“接”、“抖抖”地“装”、不放心地“按”,生动表现了在社会最底层的市民生活的艰辛。

4.巧妙运用修辞。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例如朱自清在《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对夜景的描绘:

灯光是浑的,月色是清的。在浑沌的灯光里,渗入一派清辉,却真是奇迹!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地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原有三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膀,交互地缠着,挽着,又像月儿披着的发。

这一段写秦淮河的夜景,细腻入微,摹绘逼真,灯光、月光、夜空、垂杨清晰可见、可触、可感。由于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赋予了景物浓郁的情感色彩,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

4.于细微处见精神作文 篇四

在安保危机这一期中,因为实验的失败,有一种器型植物只要被T星植物感染,就会变成怪物儿蜜桃团的任务就是取回24盆T型植物并放在花店就可以逃离了,就是要考验团队精神,每个电视都不都有不同的T型植物的数量,他们首先去了瑜伽房,每个人拿一盆。拿到之后快速撤退,监控室的人也配合好,给他们说明逃跑的路线,这就是很好的团队精神,就这样的团队精神让他们一次次的成功了,有一个店开门之前需要解锁,大家把线索拿回来之后一起思考,最终也破解了,这也是团队精神。

最后他们拿完了花,要把所有的花送回花店,需要抵御所有的怪物的攻击。一名队员主动站出来吸引怪物,其他人用铁笼死死挡住怪物,一个人运化,每个人都分工明确,团队默契移动,这也叫真正的团队,而不是自私,蛇人为己,遇到事情总是想着逃跑。不幸的是,怪物们察觉到了不对劲儿,一窝蜂涌上来,大家赶紧逃跑,一名队员为了团队用身体挡住了怪物,为队友争取逃跑的时间,舍己为人,无私奉献,换做我应该会穿的比兔子还快,面对恐惧真应该学习一下人家怎么做的。

5.于平凡中见伟大于细微处见精神 篇五

人们常常定义一个人的成功,直接会想到力挽狂澜,扭转乾坤的壮举。面对困难挑战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引领着团队的前进。然而,成功的定义并不一定都是这样轰轰烈烈的大事,那些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做小事的普通人,平凡人,不也正在一次又一次的创造成功吗?他——龚章兵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始终不忘努力学习,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不仅先拿到了大学专科和大学本科文凭,而且还取得了市政一级建造师职业资格,国家建筑工程师职称资格。这便是这个普通人的“平凡小事”。

龚章兵刚参加工作,就从施工现场的基础工作做起,密切结合工程实践不断学习。无论是施工组织设计还是施工现场管理始终坚持学习创新,“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创精品优质工程,是他一贯坚持的企业之本。多年来,他所施工管理的工程项目,质量全部合格,并且多次获奖,其中合肥市望塘污水处理厂获得中国市政金杯奖,巢湖二水厂获得黄山杯奖。

面对成就和荣誉的时候,龚章兵并没有停歇,而是立足根本,从细节小事出发,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狠抓不放,夏季防暑降温工作做在前,安排好作息时间和防暑降温物品的及时发放,禁止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组织施工,严禁工人为赶工期做任何冒险的事情,要求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严格依照安全生产责任标准执行,认真落实各班组安全考核,把现场安全的落实和管理作为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开展安全主题活动,提高安全培训力度。经常利用空闲时间给工人们宣传公司安全方针、目标、理念;同时动员员工积极探讨进行安全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落实生产安全无论大小,安全生产常抓不懈的工作方针。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平凡的人因为关注细节,而与众不同。在员工心里龚章兵是个从来不摆领导架子,平易敬人、宽容大度的人,每一个新项目开工,他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每天从早到晚,从不停歇。工地上只要有人干活,就能看见他的身影,在工地现场来回穿梭,每天他都是最后一个离开施工现场。他还善于把做思想工作和解决员工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坚持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对职工的生活给予无微不至关心,为此他把项目部组建成家一样,作为这个家的一份子,他把职工的伙食、住宿是当作重点工作来做,用他的话说就是吃好睡好才有好身体好精力才能干好活,所以他的项目部的员工餐厅,民工食堂,饭菜始终都是那么香甜可口,宿舍干净整洁,设施条件到位,让员工住在这里有了家的感觉。他还经常抽空和员工聊天,经常关注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并予以帮助解决,在他的要求和带领下施工现场始终保持整洁、美观。工地铺了水泥地板,每天都会有专人清扫垃圾,地面不会有砖头、钢筋段、水泥块之类的杂物。这样的家一般的工地,我想工人施工时的心情肯定会愉快很多吧。

6.于细微处见精神周记 篇六

一、什么是细节?

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

二、什么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细节描写 : 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 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

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细致、深入的描写。

它是刻画人物性格、推进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的重要因素。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

细节描写包括:语言、外貌、神态、行为、心理、环境等细节描写。

(场面描写:是事件发生过程中人物活动的画面描写)

三、细节描写的作用:

1、刻画人物性格;

2、深化主题;

3、推动情节的发展;

4、渲染气氛、暗示社会环境。

四、如何进行细节描写?

在关键处驻足,“慢”说细微之处

例一:

(他)蹒跚的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的流下来了。---------摘自朱自清《背影》 例二: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摘自《走一步,再走一步》片段 例三:

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他身后跟着一个火红色头发的巡警,端着一个筛子,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摘自契诃夫《变色龙》

方法一:细化动作、延长过程

„„眼睛看着我,我分明地感觉她的目光在我的头发上抚摸,妈妈好长时间没有爱抚我的头发了,她在回忆那逝去的岁月吗?妈妈的目光抚上了我的眉,漫 上了我的眼,我的眼珠不自觉地转动了几下,她的目光便一如我儿时她那双温柔的手,轻轻地按摩着我的眼睑,我知道她在让我好好睡眠。妈妈的目光滑到了我的脸颊上,似乎在找寻着什么,我知道那是在找她自己影子,又似乎在欣赏着什么,我知道,那是在欣赏凝聚她一生心血的艺术品。„„

把握动作描写的方法具体写出动作的过程: 例1:那天,他在雪地里罩住了一只小鸟。

他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捧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例2:爸爸气得打了我。

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

方法二:合理联想、想像,画其神韵

1、把握景物描写方法

例一: 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秋夜月光对修竹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阳与小草的交谈!

例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老舍《济南的冬天》

例三:我为寻你爬上了高高的岭,原只是因为好奇,却想不到你如此强烈地震动了我的心怀。我不愿离去了。我望见涧底泉水闪烁,我明白那是你含泪的微笑。

秋日的艳阳在森林的树梢上欢乐地跳跃,把林子里墨绿的松、金色的唐棋、橘黄的杨、火红的枫,打扮得五彩缤纷。瞧!阳光现在多么喜爱它们,好像它从来就是这么慷慨。

风儿从我脚下的林子里钻出来,送来林涛愉悦而又深沉的低吟。你的歌是唱给曾在困难中真诚地帮助过你的伙伴们听的吗?它们如今都到哪儿去了呢„„

干枯的小草儿在我脚下发出簌簌的响声,似乎在提醒我注意它。它确实比你这地下森林要高出好几分呢,这得意的小草儿。然而我却想攀着古藤下去,下到深深的谷底去。那儿的树木虽然远不如山上的小草高,但它却可以自豪地宣布:我是森林!

啊,我听见了,听见了那莽莽群峰和高高天庭上震荡的回声:我是森林!

——————张抗抗《 地下森林断想 》

2、把握外貌描写的方法

例: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年龄不大,长得很瘦,穿得也很差。(①“小”到什么程度?②怎么个“瘦法”?③穿得有多“差”?)修改后: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

3、把握情节细节描写的方法

例1:她骂他混蛋(5字)。

要求:1.尽你最大的努力,将这句话的内容充实起来。

2.运用你的想象,可恰当地添加动作、表情、神态、语言、心理、场景等。

添加“语言描写”:她骂他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添加“动作描写”: 她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添加“肖像描写”(外貌和神态):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添加“心理描写”: 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但她还是在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生气!不要失态!不要骂人!最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添加“场景描写”: 真是冤家路窄,刚好在操场上俩人不期而遇,由于上次她发现他抄别人的作业,便报告了老师,结果他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今天,当着这么多同学的面,他竟然嬉皮笑脸地拦住她,一个劲地说她是:小报告、克格勃、小内奸„„她对他的挖苦、讽刺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其实,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但她还是在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生气!不要失态!不要骂人!最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180字)

(注意一:服从文章中心主旨的需要:当细则 细,当简则简;或用墨如泼,或惜墨如金。)例

2、《难忘那双眼睛》初稿片断:

在短短的两个月里,使我忘不了的就是那双眼睛。他的眼睛好像有着魔力似的,大家都比较喜欢上他的课。在课上,他的眼睛好像探测器一样,观察着同学们的一举一动。无论你在思想开小差还是搞桌下工作,他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比如在课上他正在讲一篇短文,忽然中断,他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正在注视哪位同学,目光很凶,只见他眉头一皱,我们就知道哪位同学在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如果同学们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的时候,他那双眼睛就变得严肃起来,然后就滔滔不绝地教育起来,如果他是在开玩笑,那双眼睛就好看多了,这样,我们大家也会变得开心,相反,就会害怕。(只突出了眼睛厉害)

分析:(1)、集中写好一种情况下的眼睛,集中铺写某一次的眼光,才能造成强刺激,从而收到“难忘”的效果。(2)、如何集中笔墨去写呢?老舍先生的经验可以借鉴,他说,“叙述不怕细致,而怕不生动;在细致处,要显出才华;文笔如放风筝,要飞起来,不可爬伏在地上;要有自己的想象,而且使读者的想象也活跃起来。”画眼睛就是要“画”,需要时必须细描细画,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画,善用调动各种技巧和方法去画。(3)、这“难忘”的“眼睛”也必须有一定的意义。

《难忘那双眼睛》修改稿片断

他的眼睛令我永生难忘。有一次,课间,我刚买来一本新《读者》。几次想看,但都被老师精彩的讲课和炯炯有神的眼睛吸引着。很难瞅到一个机会,瞥一 眼心爱的《读者》。就在老师转身向黑板上写下一句送给全班同学的话的时候,我开始了“地下工作”。突然,我周身有一种触电似的感觉,偷偷抬眼一瞄,发现老师瞪大着双眼,两束箭似的目光从两只大眼中射出,聚焦、锁定„„我满脸绯红,赶紧放下手中心爱的《读者》,正襟危坐,正眼看着老师,看着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的:“一臣不事二主,一心不能二用”。霎时,眼前金光四射,火花迸出,脑袋一阵嗡响。因为我与老师的目光相遇了,交战了。继而,在我的周围似乎万剑聚集,我似乎成了一个贼。原来同学们也从不同方位把目光都聚到我这个点上来了,直到我挂出了“免战牌”,用我的眼神、表情、行动写上“我知错了!因为‘一心不能二用’;我会专注听课,积极思考”,老师才收起他的两束“利箭”,带走了同学们的目光,又继续他的课堂上的师生活动。(突出了眼睛会教育人,所以难忘)

五、实战练习(课堂和课后各一题): 1、就某一位任课老师从教室门外走进课堂到正式上课这一过程所表现出的一系列动作进行细致描写,写成完整的情景(情节)。

2、细节描述某一次已评分的试卷发下来后,同学们各种各样的表现,写成完整的情景(情节)。

六、中考满分作文中细节描写例析:

1、摄取细小传神的动作的:

例1:您是否还记得那次午休?同学们都伏在课桌上休息,外面忽然下起了雨,阵阵凉凉的风吹进了教室,吹乱了您的头发,也吹乱了同学们的头发。您坐在讲台旁,正想起身做点什么,突然,您又好像想起了什么,您坐下来——哦!您脱下了您的高跟鞋,轻轻地,轻轻地走到窗户边,把每一扇窗都关好。(选自2007年湖北黄冈中考佳作《我心中的那一轮太阳》)

点评:老师怕高跟鞋与地板的撞击声惊醒熟睡中的学生,所以脱下了高跟鞋,然后轻轻地关好每一扇窗。脱高跟鞋这个动作写出了女老师对学生细腻而深切的爱。

例2:她自忖道:“儿子快考完了吧?” 于是她买回了儿子平时最爱喝的可乐,然后又回到校门旁。她站住了,把手放在胸前,双手握着可乐,用自己的身影挡住阳光,不让它烘烤冰凉的可乐。(选自2007年广州中考佳作《心中有盏红绿灯》)

点评:文中母亲的动作虽小却十分感人:她自己忍受着太阳的炙烤,却怕给儿子买的可乐被太阳晒热,所以用自己的身体挡住阳光对可乐的暴晒。真是细心的母亲,感人的母爱。

2、捕捉人物的特色语言

例3:如果同学们拎来一桶水,我会毫不犹豫地把手伸进桶里,抑或是往桶里扔两个粉笔头,害得全班同学喝不成„„一天,正当我想把手伸进水桶的时候,您叫了声:“宝贝,过来!”当我明白您是在叫我时,心里瞬间有一股暖流涌过。(选自2004年湖北襄樊中考佳作《那一声声“宝贝”》)

点评:对这个调皮的爱恶作剧的孩子,老师不是责骂,而是亲切地叫他“宝贝”,这个语言细节充分表现了老师对学生一视同仁、充满关爱的为师之道。

例4:我说:“人都走这么远了,你还喊啥?”妈妈笑笑说:“这做人的道理,你哪懂?来,尝尝这荔枝,味道咋样?”„„妈妈又叹了口气说:“伢子,你什么时候才学会做人呀?”我听得一头雾水,惶恐地说:“妈,我哪里做错了?”妈妈又轻叹一口气,似笑非笑地说:“我是你表姐的姨妈,又生病住院了,她给点钱不是应该的吗?”(选自2005年安徽中考佳作《做人的道理》)

点评:上文是妈妈在生病住院期间,对亲友送物送钱的不同表现:朋友将礼物放下就走,妈妈假装喊着追出去;“我”听妈妈的话把表姐送来的钱硬塞还给她,妈妈很不高兴。文中的语言描写很成功,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妈妈精明、世故、虚伪的性格特点。

3、描摹个性、外貌、神态

例5:老Z是我们的班主任。高高的个子,头发整齐地向后梳着,强壮魁梧的身材看起来倒像个体育老师,但他却在鼻梁上架了一副啤酒瓶底一样厚的眼镜,一副很滑稽的样子。(选自2007年山西太原中考佳作《立春》)

点评:一个身材魁梧的老师,却戴了一副酒瓶底一样的眼镜,实在很滑稽。作者在后文中还写,学生先是被老Z的外貌唬住了,后来又被老Z治学严谨、幽默风趣的性格所吸引,开始崇拜他,亲近他。这段肖像描写实为统率全篇,一开篇便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威严、博学又幽默风趣的教师形象。

例6:我努力地干着与我的年龄极不相称的活儿,拼命地抬起二三百斤重的铁笼子,超重的负荷压得我浑身“嘎嘎”地响。我咬紧牙关努力地把自己的背脊弯成一张弓,两只脚死命地蹬着地面,两个眼球鼓得老高,时刻都有迸出眼眶的可能。太阳直射在我身上,背上的皮肤仿佛被烤焦了,随时都有撕裂的可能。(选自2004年广西中考佳作《感受生活》)

点评:上文的细节描写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我”在烈日下艰难劳动的情景,反映了打工生活的艰辛。

4、刻画典型的景和物

例7:终于有一天,父亲发福了,儿子长高了。儿子自然有了属于自己的单车,一辆漂亮的山地车,上学放学,他总是一路狂飙。父亲的单车,陈旧得早已落伍,默默地停靠在车棚的角落,以前总被父亲擦得发亮的车把、横梁、车圈,落满了厚厚的灰尘。瘪着的车胎,显得那样的疲倦和无力„„父亲的单车已经老了!它到了赋闲的时候。(选自2004年甘肃中考佳作《永远的单车》)

点评:上文的细节描写运用了对比、象征的手法,在对比中写出了父亲的衰老、儿子的成长,单车其实就象征着父亲,年事已高的他到了该赋闲的时候。单车曾经驮过儿子的幼年时代,单车就是一份浓浓的父爱。

例8:考场内传出消息——“有学生作弊!”她的眉头皱了一下,心咚咚地跳个不停,被汗水浸透的衬衫也随着心脏的波动而颤动着:“千万不要是我儿子。”(选自2007年广州中考佳作《心中有盏红绿灯》)

点评:“衬衫随着心脏的颤动而波动”,很形象地写出了母亲担心作弊的学生就是自己儿子时的紧张心情,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附满分作文:

永远的单车

在中国的每个城市,每天早晨,你都会看见大街小巷乘着单车上学的孩子。最常见的单车是28型,又高又大。骑这种车子的,大多是些父亲。单车上的孩子们,男孩喜欢坐在车前的横梁上,仿佛暗示着他们将来要直面这个世界,而父亲就是他们的依靠。女孩却喜欢坐在车后,似乎说明她们的生活会比男孩平静得多,需要更多的呵护,而父亲则是她们最可靠的遮挡。

记忆中,不时会出现那永远的一幕。父亲骑着单车,车子就是那种极普通28 型,又高又大;车前捎着一个男孩,那单车总是慢悠悠的,任其他两轮或四轮的车子从身边匆匆而过,有种异乎寻常的安详,悠然。早晨,父亲捎着儿子去上学。儿子坐在车前,睡眼蒙眬地打量着街道,父子二人一路无话。

当夕阳西下时,父亲又慢悠悠地捎着儿子回家。儿子一路上兴高采烈,叙说着学校里发生的一切。父亲偶尔也会问问儿子,上课是否专心听讲,老师是否表扬„„但大多时候,父亲总是静静地听着儿子说话,自己慢悠悠地骑着车子——别样的安详,悠然。

渐渐地,儿子长大了。上学放学不怎么爱坐单车了,因为他每每都要弯下身子,坐在窄窄的横梁上,实在有点难受。而父亲的话却一天天地多了起来,但还是“上课要专心,放学别乱跑 ”一类的关心和叮嘱。

终于有一天,父亲发福了,儿子长高了。儿子自然有了属于自己的单车,一辆漂亮的山地车。上学放学,总是一路狂飙。父亲的单车,陈旧得早已落伍,默默地停靠在了车棚的角落。以前总被父亲擦得发亮的车把、横梁、车圈,早已落满了厚厚的灰尘。而瘪着的车胎,显得那样的疲倦和无力„„父亲的单车已经老了!它到了赋闲的时候。

偶尔郊游的时候,父亲还会把那辆陈旧的单车推出车棚,擦去尘土,充气,上润滑油,调整好刹车,接着就上路了。那情景是如此的熟悉和亲切。

7.于细微处见精神周记 篇七

案例选自浙江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五年级下第四课《我型我秀》,知识目标为掌握在幻灯片中插入文本框、艺术字和图片的方法;学会合理设置文本框、艺术字、图片格式。授课教师以《喜羊羊和灰太狼》动画片中角色为主角贯穿教学过程。以下为教学设计片段——

1. 修改艺术字,美化文本

师:懒羊羊也做了一份“自我介绍”,我们看看它做得怎么样?

生:设置的艺术字效果很丑,文本没有得到美化。

师:你对懒羊羊的介绍有什么修改意见?

生:设置艺术字形状、设置文字格式等。

师:你能帮助它吗?

教师进行以下引导:

设置艺术字形状:观察选定艺术字后,查看艺术字工具栏的有关选项。

设置文本格式:如何设计Word文字格式。

2. 添加文本框

懒羊羊最讨厌灰太狼了,所以它要求在自己的介绍里添加一句口号“打败灰太狼!”

情况猜想

学生之前进行艺术字修改操作,接着引入“添加‘打败灰太狼!’”,学生会不会自觉地使用艺术字来添加这句口号呢?

事实上,教师的本意是引导学生使用文本框添加。

用“艺术字”这个方法不可以吗?为什么要舍“艺术字”选“文本框”呢?还是两者都可以?

如果艺术字和文本框都可以,则属于并行操作。从注重多样化操作角度,这样的设计可以实现“艺术字”到“文本框”的操作过渡。但是,学生容易混淆“艺术字”和“文本框”的使用,因此并行设计并不可取。实际上,文本框偏重于内容本身,而艺术字偏重设计,形态可灵活多变,外观更加醒目。因此,若标题字数少又需要吸引眼球的设计,一般首选艺术字实现;字数多的介绍性文字一般用文本框,此种情况艺术字无法替代。单从外观效果看,小学生会更偏好艺术字。如何让学生舍弃“好看”的艺术字改用“工整”的文本框呢?

我觉得可以从字数上来铺垫,比如加一段与懒羊羊有关的文字,如“懒羊羊养生秘籍”。这时存在两种可能:一是学生先用艺术字实现,结果发现用艺术字添加一段文字,不美观或不合适。那用什么工具更适合?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引出文本框;二是尊重学生的操作选择,允许使用艺术字或文本框,然后让学生对操作结果进行对比、筛选,引出最优选择——文本框。

案例联想

之后与授课教师交流,他也认为“添加文本框”这一环节的设计略显生硬。考虑学生文字输入速度较慢,不得不通过削减文字数量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完成后续操作。此外,他还认为,应该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艺术字、文本框(横排或竖排)等手段来完成。

我也不排斥学生自由选择艺术字或文本框来完成作品,但是“自由选择”并不等同于“随意选择”。自由选择的前提是学生理解艺术字与文本框的适用情况。其实,不单单艺术字、文本框,软件中每个功能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使用区别。如果在教学中仅仅简单地“用”一下技术,而把技术所涵盖的使用特性、效果忽略掉,那么势必影响日后学生规范地使用技术,学生也就难以合理、合适地应用技术。这就涉及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操作规范了。

1. 操作规范的概念

何为操作规范?所谓规范是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标准。信息技术操作规范一般没有明文规定,但其包含或隐含了规范。狭义的操作规范指在信息技术操作过程中,能够区分工具与对象,并合理选择相关工具或对象,进行恰当的设置与操作等。广义的操作规范是指在信息技术学习中,能区分与操作相关的专业术语、对象、内容等,并做到操作流程与习惯的规范化。前者是内涵,后者是外延。操作规范具有以下特点:对教师来说,操作规范是无形的、长期的;对学生来说,操作规范是无痕的、长久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留意并刻意地显现操作规范。

2. 操作规范的体现

(1)操作术语的规范性

每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语言规范,信息技术学科的专业术语具有独特性,而正确的操作术语是规范学习信息技术的前提。其一,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下拉菜单”,什么是“快捷菜单”,什么是“对话框”,什么是“选项卡”,等等;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单击”,什么是“拖曳”等。其二,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英语名词,如Office、Photoshop、Power Point等,这类名词的规范性不仅需要体现在正确的发音、大小写等细节,而且需要规范地还原单词与所学内容的前后联系。规范的操作术语是规范地表述、规范地操作的前提。

(2)操作对象的规范性

熟知操作术语只是规范操作的起点。要实现真正的操作规范,了解操作对象的规范性必不可少。操作对象的规范性既要了解名称、术语的不同,又要清楚操作对象的适用范围。比如,文本框、艺术字的本质就是图片,两者相同之处在于:文本框中可输入文字,艺术字中也可以输入文字。但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艺术字是在传统的字体上进行了创意性的自然美化。一般情况下,用艺术字输入字数较少。比如制作电脑小报,一般选用艺术字写标题,字数少,美化效果更吸引人,正文一般选用文本框,字数多,无需特别美化。正确地认识操作对象是合理使用操作规范的重要环节,也是揣摩软件设计规范的一种有效方法。

(3)操作表述的规范化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学会信息交流。每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伴随交流与表达。信息技术学科的专业性也要求学生规范地表述操作过程,比如将“点”规范地说为“单击”,将Excel“黑色的十字形”规范地说成“填充柄”,将Flas中的“格”规范地说成“帧”。规范的表述肯定需要对应规范的动词,如同样对一个文件夹进行操作,双击与两次单击的结果是不尽相同的。双击的结果是打开文件夹,而两次单击的结果是对这个文件夹进行重命名操作。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术语表达的规律,形成相对稳定的术语表达方式,从而规范地进行操作表述。

(4)操作方式的规范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规律如同语言的发展规律。结构化、线性式的操作模式慢慢地会被发散式的操作模式取而代之。但细细品味,仍然可以总结归纳某些共性的操作流程。比如要进行某一个操作,需要先执行选定操作,选定一个文件夹、部分文章内容、整张图片等;粘贴前必须先进行复制等。操作流程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软件设计者的意志,看起来如此简单又死板的操作过程,其实印证了一般操作习惯。或许,未来的操作流程会更加多元,也可能会打破既定的条条框框,如现今的平板电脑出现了用手指操作替代鼠标的革命性改变。因此,操作流程的规范化并非让学生按软件说明书来非常死板地照做,还需引导学生思考更为方便快捷、符合操作习惯的人性化操作方式。

(5)操作习惯的规范性

8.于细微处见精神 篇八

而优秀作品感染打动人的往往不是大事件、大场景,而是看似不起眼的一句话、一个词……高尔基在《论文学》中说“创作——就是把许许多多细小的东西结合成形式完美的整体。”高明的写作者总是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并用细腻的笔触精雕细琢,将之打磨成熠熠发光的珍珠,深深地感染读者。

因此,我决定从欣赏经典作品的细节描写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细节描写在记叙文中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学会用细节描写使文章生动起来。我先布置学生以《心底盛开一朵花》为题写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作文交上来,果然不出所料,很多作文是流水账似的叙述,甚至还有三个同学写成议论文了。但是也有几个学生的文章里有生动的场面和精彩的人物描写,这些作文正好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有无细节描写的差别。于是我挑选了不同层次有代表性的习作印成学案,让学生进行点评。有了比较之后,就容易鉴别出习作的高低优劣了,学生们的点评主要包括:选材是否新颖、材料能否反映中心、叙述有无详略、有无细节描写、人物形象是否生动等,基本说出了记叙文写作需注意的事项。我将点评加以整理归纳列在相应习作的右边,再发给学生,让学生参照点评意见修改自己的文章。经过预热后,我决定课上进行写人记叙文的细节描写指导了。

首先我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叙事类作品中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学生记忆深刻的人物形象无一例外都有生动的描写,尤其是细节描写。柳永与恋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难舍难分特写镜头、苏轼在月明之夜深情悼念亡妻的“小轩窗,正梳妆”的温馨记忆、鲁迅笔下祥林嫂那“间或一轮”的眼珠和孔乙己“多乎哉?不多也”的穷酸气……正是这些生动传神的细节刻画,把人物鲜明的个性铭刻在学生记忆中。我从众多叙事类作品中挑出四段描写,让学生深入体会,感受细节描写的艺术魅力。

“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杨绛的《老王》)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朱自清的《背影》)

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我真傻,真的,”她说,“我单知道雪天是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鲁迅的《祝福》)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会儿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这四段描写分别是肖像、动作、语言、环境的描写,杨绛用看似冷静的笔触写出老王极其虚弱、行将朽木的身体状态,流露了知识分子对底层人物的悲悯情怀;朱自清饱蘸深情细致描写了肥胖的父亲艰难地翻越月台买橘子的背影,从中可以深切体味出老父对儿子的拳拳爱心,也让人窥出儿子于父亲的一种歉疚之情;鲁迅只用这一句对惨死在祝福夜的祥林嫂的咒骂,就活生生地勾勒出鲁四老爷的冷酷无情;史铁生在废弃的古园观察自然界的勃勃生机而体悟出活着的意义……通过鉴赏感悟,学生体会出细节描写的特点就是抓住最能体现人物或事物特征的细微之处具体描写,让人生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之感。

通过评点,学生对细节描写的作用及细节描写的方法有了较为明确的把握,于是水到渠成地得出细节描写要典型与真实的认识,而这两点恰恰来源于对生活的认真细致的观察,只有善于捕捉生活的瞬间,才能发现那些最动人心魄的细节。

如何写出生动的细节呢?学生通过对教材中典型细节描写的鉴赏,归纳出细节描写的要领:善于抓住人物特征来描绘肖像,达到以形传神的效果;精心锤炼词语描绘动作,从举手投足中见性情;写出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立片言而显精神;刻画人物心理要善用联想与想象,揣摩人物情感,以期洞幽烛微传神韵;烘托渲染描绘环境,状物写景栩栩如生如在目前。

趁热打铁,我布置一道扩展题让学生当堂练习:请展开想象,恰当地添加动作、表情、神态、语言、心理等描写,扩展句子“她流泪了。”使这句话内容充实。

层层递进的扩展要求,使学生对细节描写的方法有了更为直观具体的体验。同学们写出了不少精彩的细节。

最后,我要求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要求必须有细节描写。这次修改的作文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明显的进步就是有了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

上一篇:诵读经典活动总结下一篇:秋雨唯美诗句古诗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