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2024-08-24

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探讨(共7篇)

1.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篇一

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策略

(一)内部融资

1、资产变卖融资。资产变卖融资是将企业的某一部门或某一部分资产清理变卖以筹集所需资金的方法。企业资产变卖对象包括:与主要生产经营活动关系不大的资产;盈利能力低于同行业一般水平的资产;清算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资产;欲强化专业化生产而放弃的非专业化生产用资产。为优化经营结构和提高专业化程度,也可变卖盈利部门,挪出部分资金用于其他战略部门的投入。通过变卖多余或低效资产筹措到必要的资金,集中力量发展企业优势,提高专业化程度,开拓新市场,提高竞争能力。

2、内部职工集资方式。企业职工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发展潜力十分清楚。企业发展了,对内部职工是有利的;企业关门,职工会因此失去工作。中小企业的老板为扩大企业规模或资金周转不便时,向内部职工集资一般都会得到支持。向内部职工集资,不用受银行借款所附条件的限制,运用资金比较自由。当然老板应承诺职工回报较高的利息,这相当于分给集资职工红利。职工把钱投入本企业,所取得的投资收益比银行存款利息高很多,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愿意集资。职工把钱借给自己的老板后,彼此之间的关系会更加亲近,职工会更加效忠企业。

(二)外部融资

1、依靠社会关系。不少小企业常以家庭为核心,以兄弟为帮手,以朋友为辐射,来筹集起家的资本。在向亲朋好友借款时,除了以情动人外,要注意向他们介绍创业计划和投资机会,让他们相信计划是可行的。只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能通过亲朋好友筹集到不菲的资金。

2、政府扶持。国家和地方政府每年都公布一系列政策性拨款、贷款、税收减免等各项政策文件。企业应注意收集这些政策性文件,认真学习,真正领会政府的意图。重点留意与本企业相关的产业政策、科技开发政策,然后对号入座,看看自己的企业可能在什么地方符合国家政策支持的条件。按照政府的意图去投资,考虑所上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政策,是否可享受到一定的财政融资;按国家政策引导,把握机会,积极主动争取,多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申请,充分准备,才能用足用好政策。相对于大金融机构而言,中小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拥有交易成本低、监控效率高、经营机制灵活、对当地经济情况比较熟悉的优势。我国初步建立了微型金融体系基本框架,政府还要加大力度建立和发展,能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紧张问题。

3、银行贷款。几乎所有国家,银行贷款在企业融资总额中所占比重都是最高的。借款技巧在中小企业融资中显得日益重要,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合理利用银行贷款是企业解决资金困难的重要手段。与银行建立良好的关系是中小企业顺利取得银行贷款的关键。首先,企业要讲究信誉。企业经济效益和信誉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与否。企业的财务核算是否正规、财会人员素质的高低以及财务管理严格与否是银行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企业应苦练内功,真正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用实际行动建立良好的信誉。其次,企业应经常主动向银行汇报经营情况。这是一种心理公关技巧,银行由此感受到公司的尊重,改变对中小企业的种.种偏见和不信任,逐步建立良好关系。企业不能因一时办事受挫而埋怨银行,在争取贷款时要有耐心,充分理解和体谅银行的难处,避免冲动伤了和气而得不偿失。要选择合适的贷款时机,既保证资金及时到位,又便于银行调剂。银行信贷规模是年初一次性下达,分季安排使用,不允许擅自突破。中小企业如要申请较大金额的贷款,不宜安排在年末和每季季末,应提早将本企业的用款计划告诉银行,以免银行在信贷规模和资金安排上被动。企业要严格按借款合同规定使用贷款,主动配合银行检查企业贷款的使用情况,认真填写和报送企业财务报表;贷款到期履行还款手续。

4、融资租赁。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每一设备都由企业自己购买并不划算也难以办到,通过租赁,不必支付设备款项,只须支付很低的租金就能获得此设备,获得的是使用权,并不将其列为负债,也不改变企业的资本结构,增强了企业的借款能力。由于企业不需要一次性支付大量现金,增强了企业的现金流动能力,可以节约出大量资金用于其他方面,补充了企业的运营资本。企业借钱的目的往往是通过购买设备来增加利润,从某种意义上说,租赁融资比银行借贷更为直接,能更快形成生产能力,可避免借贷筹资的条款限制,为企业经营活动提供了更灵活的方式。

5、上市。新的《证券法》对包括股市和债市在内的直接融资市场准入采取核准制,为中小企业打开了通道。创业板市场的建立使中小企业有了一个特定的市场融资渠道,中小企业板块给高成长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中小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困难可以得到很大缓解。

三、中小企业融资技巧

(一)把握好时机

何时融资,成本最低、风险最小、收益最大,是中小企业融资前必须考虑的因素。企业只能适应外部融资环境而无法左右外部环境,这就要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寻求并及时把握各种有利时机。企业要有超前预见性,要能够及时了解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政治环境,掌握国内外利率、汇率等金融市场的各种信息以及国家货币、财政政策,合理分析和预测影响企业融资的各种有利和不利条件及各种变化趋势,以便寻求最佳融资时机,果断决策。企业在分析融资机会时,要考虑具体的融资方式所具有的特点,并结合本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适时制定出合理的融资决策。

(二)控制好成本

每次在进行融资之前,先不要把目光直接瞄向各式各样的融资途径,更不要草率地做出某种融资决策。融资意味着需要付出成本,而融资成本是决定企业融资效益的决定性因素。降低融资成本,确保预期总收益大于融资总成本,这是融资的首要原则。在筹集资金前,企业要加强经济核算。由于筹集过多,会造成资金闲置浪费,增加融资成本;也可能使企业负债过多,无法承受,偿还困难,增加经营风险;而如果企业筹资不足,则会影响企业投融资计划及其他业务的正常开展。因此,进行融资决策之初,要根据企业对资金的需要、企业自身的实际条件以及融资的难易程度和成本情况,确定合理的融资规模。

(三)运用好方式

企业在确定融资规模时要优先考虑企业自有资金,然后再考虑外部融资。属于高科技行业的中小企业可考虑到创业板市场发行股票融资;一些不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则可考虑银行贷款融资。对创业初期的小企业,可选择银行贷款;如果是高科技型的小企业,可考虑风险投资、基金融资。如果企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时,可发行债券融资,也可考虑通过并购重组进行融资。如果是用于企业流动资产的,可选择各种短期融资方式;如果是用于长期投资或购置固定资产的,可选择各种长期融资方式。结合不同融资方式的不同特点,中小企业应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融资方式来缓解资金问题。

参考文献:

1、陈万江.现代企业融资方式与技巧[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董贵昕.如何进行企业融资[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3、蒋政.融资方略[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4、MBA核心课程编译组.资本运作[M].九洲出版社,2002.

5、房西苑.突破企业融资瓶颈[M].鹭江出版社,2003.

6、胡冯珠.新形势下浅议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 (20).

7、刘松鹤.金融学概论[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篇二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目前, 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小企业在提升国民经济总量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据有关部门统计, 2 0世纪8 0年代, 我国中小企业的年产值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 0%左右, 9 0年代, 我国工业新增产值的7 6.7%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

2. 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缓解社会压力的重要基础。

目前, 我国下岗再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 而中小企业面广量大, 大部分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 因而吸纳劳动力的容量相对较大。

3. 中小企业是企业创新的生力军。

我国中小企业中的高新技术企业, 在科技创新、技术开发等方面意识强、行动快, 成为名副其实的技术创新的主力军。

4. 中小企业是活跃市场的基本力量。

我国中小企业在市场上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船小好调头”上, 可以利用其经营方式灵活、组织成本低廉、转移进退便捷等优势, 及时研制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尽快占领市场。

由此可见, 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持力量, 但中小企业在其发展中遇到了许多困难, 其中资金不足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中小企业融资难, 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中小企业自身原因

(1) 经营管理能力差。我国中小企业绝大部分是由过去的街道工厂、乡镇企业发展而成, 其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先天不足, 其生产经营主要是凭经验和落后的方法进行管理, 既缺乏市场调查预测能力, 又缺乏专业化生产协作能力, 加之设备陈旧, 只能在产品市场进行盲目无序的竞争, 生产一些大众化、过时的产品或质量低劣的产品, 从而造成大量无效或低效的供给。同时许多中小企业没有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 财务行为不规范, 报表账册不全, 使财务信息严重失真。 (2) 市场竞争能力弱, 稳定性差。由于管理技术上的差距, 中小企业不仅劳动生产率低下, 经济效益差, 而且由于资金匮乏, 无力添置和购置先进技术和设备, 更无法进行新产品的开发, 以致根本没有抗御风险的能力, 因此在市场竞争中, 一旦市场遇有风吹草动, 最先倒闭的总是中小企业。 (3) 信用观念淡薄。在当前债权债务关系、保障制度尚不健全的情况下, 由于部分中小企业经营者素质低下, 对于银行的借贷是能欠则欠, 能拖则拖, 能逃则逃, 有些债务即便是通过法院判决执行, 大多也难收回。 (4) 贷款抵押担保难。中小企业大都规模偏小, 设备陈旧落后, 其可供抵押贷款的主要资产就是库存物资和应收账款, 银行很难以接受以这些资产作为抵押物。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管理混乱、信用不佳的状况也使其很难找到贷款担保的单位。

2. 客观因素的制约

(1) 政策不完善。就财税政策而言, 由于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高于一般纳税人, 客观上诱导了不少小规模纳税人作假账、上规模, 规避税收, 信用丧失, 增加了融资的难度。另外, 由于贷款门槛高, 也有必要进一步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政策。 (2) 正规金融机构自身的苦衷及难点。正规金融机构, 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正面临改善资产质量, 建立资本补偿机制、上市和效益最大化等多重压力, 同时面临许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历史遗留的不良贷款中有大量的对中小企业贷款, 而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又缺乏必要的风险补偿机制, 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控制较弱, 客观上限制了对中小企业贷款量的投放。 (3) 缺乏必要的社会担保机构。现阶段, 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 既缺乏必要的社会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贷款或发行债券提供担保, 使得缺乏抵押品并且达不到商业银行发放信用贷款等级的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难以得到贷款。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1. 中小企业自身不懈的努力

(1) 中小企业应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 建立符合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企业内部治理机构, 以增强企业的发展动力和内部凝聚力。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 制定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做保障, 坚持科学管理, 民主管理, 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积极性, 发挥个人潜能, 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制度, 建立完善的会计报表账簿体系, 不做假账, 提高企业财务状况的透明度和会计报表的可信度。整顿企业财务纪律, 积极清偿银行债务和拖欠其他企业的款项, 建立企业的信用档案, 使自己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客户, 以赢得人们信任, 在对外融资时获取有利地位。 (3) 加强对各种融资渠道的了解, 提高融资决策能力。对于中小企业存在四种基本的融资方式:其一是银行贷款;其二是供应商信用, 就是说早拿产品晚付款, 这也是一种贷款方式;其三是私募融资;其四是公开募集资金。融资特别强调的是在合适的时机以合适的方式融资。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中小企业认真地了解各种融资渠道对企业的要求, 并结合自身的资金需求特点, 对决定企业成功融资的各种因素加以综合考虑, 选择适合自己的融资方式, 做出适当的融资决策。

2. 政府的支持

3.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 篇三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体制;风险

截至2014年底,我国民营企业数已经达到43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民营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出口总额和上交税收分别占全国的58.5%、68.3%和50.2%,并提供了城镇就业人口75%以上的就业机会和吸纳了76%以上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最近,国务院专门就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出台了措施,可见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然而民营企业在发展中仍面临种种困难,资金不足是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近年来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频频出现于报刊杂志,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有成千上万篇探讨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理论性或对策性文章发表,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境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办法。

当前情况下,通过银行融资是民营企业获得外部资金的最重要手段。但是,银行考虑的是如何控制风险、提高收益,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似乎显得并不积极。这使得民营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缺少银行信贷的支持,仅靠自身投入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融资难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国内、国外都面临这样的情况,如何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显得更紧迫。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分析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影响因素,从而找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一、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

我国民营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极不相称的,举例来说,2007年全国金融机构新增贷款中,乡镇企业仅占2.1%;2011年全国乡镇、个体私营、“三资”企业的短期贷款占银行全部短期贷款的比重仅为24.4%,据统计,我国民营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仅占10%左右。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较多问题,尤其是“融资难”问题成为制约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

(一)间接融资渠道单一,主要以银行贷款为主。由于证券市场门槛高,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公司债发行的准入障碍,中小企业难易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根据调查,我国民营企业获得资金的来源过于单一,有65.7%的企业融资主要是依靠各类金融机构贷款,企业的权益性融资占33.3%,其他来源融资占16.4%,债券类融资最少,仅占1.8%。

从央行公布的《2011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我国以银行性机构为中介的间接融资,国内非金融机构部门主要融资工具融资总量4.97万亿元,其中贷款融资金额达到3.99万亿,占比达78.9%,继续居绝对地位。从国民经济的流程和运行结构的变化中可以充分体现出来,国家财政参加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从1978年的30.9%下降到1997年11.5%,国民收入分配向企业和个人倾斜的趋势不断加强,导致财政配置资源的能力下降。“居民储蓄存款一银行贷款给企业一形成企业的负债资产”这样的间接融资方式成为社会投融资的主渠道。

(二)获得银行贷款支持难度大。因贷款交易和监控成本高等原因,银行不愿意对中小民营企业放贷。而且银行的贷款条件比较苛刻,大都要求有担保和抵押品,为了防范借贷资金风险,我国的银行整体上对中小民营企业不发放贷款,近发放抵押担保贷款。同时民营企业因资信等级低,缺乏抵押资产,融资成本高等原因,难以得到银行的资金支持。调查显示,民营企业获得贷款的主要方式是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分别为66.6%和38.9%。信用贷款比例较低,仅为22.8%。

(三)融资成本高,风险大。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是:第一自身融资。利用企业经营利润来积累发展资金,或者以内部职工筹资的方式筹集资金。第二民间贷款。从亲戚或者这种“地下钱庄”以较高的利率获得贷款。第三互相担保。几年前民营企业之间的相互担保比较盛行,但是由于风险很大,绩优企业已经不愿意为他人承担连带责任。目前,在实践中互保出现了债转股形式,即被担保方将企业的顾全抵押给担保方,一旦担保方为期承担经济责任是,所承担的贷款额边作为出资额,从而将被担保方的债权转为股权。

二、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民营企业融资难是一个普遍现象,也是制约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银行贷款是民营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方式,有时甚至是唯一的方式。资金匮乏同样是困扰重庆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但企业总感到告贷无门或是融资渠道不畅。综合起来,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中国的担保体系是以政策性融资担保为主题,以政府出资为主,民间资本介入很少。政策性担保机构无需自付盈亏,追求的是社会效益,不符合担保的高风险性质,有可能使担保规模过大,是担保变为福利。到目前为止,虽然国内多个城市己经建立了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民营企业发展基金。但是,目前我国担保公司的担保能力与实际需求之间还存在巨大的差距。截至2011年,我国的担保机构累计仅为28717户民营企业提供了贷款担保,累计担保金额仅

598.18亿元。在保企业户数仅21640户,在保资金总额仅

304.83亿元。担保金额与数量均严重不足。

(二)金融环境的不健全。首先,近年来商业银行在经营指导思想上,信贷市场占主体的国有商业银行在实现体制转变后纷纷实行“双大”(大城市、大企业)战略,对大企业、大客户偏爱有加,市场定位于大企业、大客户和大项目,无论大小银行,都在争揽大客户、争做大项目,增量信贷资金投向大企业的比例高达90%以上,而对中、小企业重视不够,相对忽视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因为中小民营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和淘汰率高,融资风险大,投资回报率低。在贷款过程中,中小企业也不愿意按照银行的要求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同时,银行缺乏有关中小民营企业的风险信息,不能做出适宜的风险评估。这也是银行惜贷的原因。

(三)民营企业自身资信度不高,信用观念淡漠。有些企业贷款时好话说尽,信誓旦旦,还款时却用种种办法逃债。有的转移银行资产;有的多头开户或以重组、改制为名,悬空、逃废银行债务:银行讨债,有时只能回收大批的设备或货物,被人戏称为“废品收购站”。对于信用环境,在接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进行调查的千余家企业中,评价为“差”和“较差”的企业分别占到了企业总数的14%和22.1%,评价为“好”和“较好”的企业分别只占8.7%和19.7%。

同时, 民营企业的财务资料与经营信息是银行贷款的重要依据,但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制度不规范,缺少精通财务管理的专业人员,许多企业出于不同目的准备了不同的财务报表,设立三套账,报给税务部门一套亏损账,报给银行一套乐观账,留给自己一套真实账,甚至存在舞弊与欺诈行为。银行无法弄清其真实的财务状况,不敢发放贷款。另一方面,在经营风险一定的情况下,企业融资能力的强弱又取决于企业的内部管理,即财务管理的强弱对融资能力有较大影响。中小企业有较小的组织规模,有利于财务决策集中及降低管理费用,但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如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往往缺乏严密的资金使用计划;在存货管理及债权债务管理方面随意性较强,缺乏有效控制;往往不像大中企业那样设立了健全的内部银行,企业内部资金调度能力相对较弱;在投资发展方面,往往不考虑外源融资数量,而将营运资金盲目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必然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在收益分配上,长远打算不够、积累不够。

三、改善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策略

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定,还关系到劳动就业等一些列社会问题。缓解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一项重要的大事,同时也是一项涉及面广、系统性强的工程,既要治标,更要治本,从而需要政府、银行、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相互配合、通力协作和共同努力。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政府应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1)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首先,政府应鼓励地方性商业银行以民营企业为服务重点。地方性商业银行是伴随着民营企业发展而发展的,他们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另外,地方性商业银行由于受经营规模小和结算条件的限制,也难以为大中型企业服务。因此,地方性商业银行应主动将服务重点放在民营企业上,他们应有很强的向民营企业贷款的倾向,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因此,可以引导地区性银行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信贷支持。地区性的中小银行与民营企业有着更和谐的联系,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中具有天然优势。地方政府应该对地区性商业银行加以引导,使之成为民营企业的主导服务机构。来自宁波银行的数据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截至2011年末,宁波银行民营企业授信客户达3778家,占全部企业客户的94.8%,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达人民币186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92.9%。宁波银行的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在宁波市民营企业贷款余额中占14.9%,而该行的不良贷款率只有0.37%。其次, 应该促生民间金融机构,发挥民间资本市场功能。民间金融的发展为金融体制改革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金融机构格局,有助于构造多元化的金融体系产权结构和促进原有金融机构的创新与发展,形成多层次、多种所有制、富于竞争性的金融体系,自然也有助于整个金融体系效率的提高。在我国,民间金融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因而不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民间金融在民营企业的融资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民间金融市场在减少民营企业资本缺口和债务缺口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据统计,继国家商务部批准478家典当行及分支机构之后,又有200多家获准开业。目前,全国已有2000家典当行,注册资本金达到约170亿,为民营企业通过典当融资带来便利;同时融资租赁规模也不断扩大。因此,应充分发挥民间金融在民营企业融资中的作用,同时也要加强对民间金融市场的管理。(2)建立和完善我国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世界各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行做法,是政府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和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的成功典范,是变行政干预为政策引导的有效方式,也是重塑银企关系、强化信用观念、化解金融风险和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等的重要手段。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是指由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与债权人约定以保证的方式为债权人提供担保,当被担保人不能按合同约定履行债务时,由担保人进行代偿,承担债务人的责任或者履行债务的一种行为,它是信誉证明和资产责任结合的金融中介行为,可以排除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融资时担保品不足的障碍,补充中小企业信用的不足,改变资本供求双方的利润流和剩余控制权配置结构,分散金融机构对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风险。

(二)完善并加强金融体系的建设和服务。(1)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畅通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近几年来,发达国家的银行创了多种信贷评估技术、多种金融服务产品以及多种信贷风险控制技术等,既比较有效地缓解了民营企业的“信贷缺口”,同时也在相当程度内保障了银行资金的安全。因此,在应对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不畅导致的融资困难问题时,银行方面在保持贷款安全的前提下向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贷款;同时也需要不断地进行金融创新,推出适应不同企业需求的融资工具,畅通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一是增强对民营企业业主的信用评级;二是开办保本理财业务;三是对一些民营企业试行商业性的信用风险。在这方面,深圳发展银行在全国创新性地推出的“自偿性贸易融资”服务可给我们启示。“自偿性贸易融资”不再片面强调授信主体的财务特征和行业地位,也不能简单地依据对授信主体的孤立评价做出信贷决策,而是真正注重并结合其真实贸易背景。如一家企业自身的实力和规模达不到传统的信贷准入标准,而其上下游企业的实力较强,贸易背景真实稳定,银行又能够有效控制其资金流,这家企业就可以获得该行的信贷支持。基于该服务理念,该行已经系统地提供了20余项创新性的金融产品和业务模式,以适应不同客户的差别化需求。(2)与企业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在市场经济中,银行和企业都是平等独立的市场主体,它们均以市场为导向,以利润为目标。银企之间的交易是按等价原则进行的,其间的关系是建立在信用和契约基础上的平等、互利、合作和相互选择的关系。银企之间不存在任何行政上的隶属关系,也不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完全是一种对等的经济利益关系因此,为实现银行收益的稳定实现,和企业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非常重要。参照日德模式中的银行制度,使银行成为企业部分股权的所有者,引导银行所遵循的资金分配和使用应当以资金的使用效率为唯一的标准,使银行在企业困难的时候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同时也使银行直接参与企业的长期管理和监督,解决公司治理结构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内部人控制现象,避免控股公司的权力滥用,协调公司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同时,银行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取得信誉和发展壮大,银企双方各有所获,使之呈现双赢的局面,此时社会整体效益也达到最大状态。具体到企业融资渠道的选择,企业应当从什么钱都要,转变为十分关注融资渠道、关注融资成本、关注企业治理结构、关注成本—效益分析,从而选择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融资结构和资产负债结构。只有精通国内外有关法律制度、熟悉财务、金融业务的人员才能提供一流的服务,高度专业化要求高素质的人,要加强业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银行业的市场地位和作用,逐渐发展成为资本市场的核心。(3)对民营企业的设备投资开办租赁融资业务。租赁融资的优点在于:①限制条件少,能迅速形成现实的生产力;能使中小企业保持技术及设备的先进性,提高产品竞争力;与发行股票、债券或通过银行借款等方式相比,受到体制、企业规模、信用等级、负债比率、担保条件等方面的限制较少。②融资风险小,中小企业有权选择自己最需要的设备,掌握设备及时更新的主动权。由于租赁期内设备所有权属于出租人,租赁期届满时承租人有购买或归还租赁设备的选择权,设备过时的风险就由出租人承担了,有效规避了设备的无形损耗风险。中小企业出现经营不善无力交付租金时,出租人只能收回设备。与债务融资下的破产清算相比,融资租赁融资的财务风险更小。③保持中小企业财务的合理性与安全性。一方面,避免了流动资金的一次性过多占用,增强了中小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另一方面,与股权融资相比,融资租赁融资可避免对股权的稀释。④能够产生节税效应。按照我国税法的规定,租赁设备的折旧由承租人提取,承租人支付的租金中所包含的利息和手续费均可从税前扣除,从而使承租人得到了减税的好处。(4)民营企业应提高对其他融资方式的认识,拓宽融资渠道。中小民营企业在力争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债券筹资外,还应了解、认识其他的融资方式,如国际金融组织信贷、国际商业银行贷款、政府贷款、补偿贸易等。

(三)民营企业自身的突破。(1)健全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素质。与大企业比,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在于企业不规范、信誉低,造成金融机构和其他资金因为担心风险而不愿进入。在私有制下,单个所有者掌握企业的所有控制权,完全有可能隐瞒财务信息,藏匿资产以欺骗外部投资者,规范的股份制企业治理结构通过建立决策的管理和控制相分离及岗位分工的制衡机制,使潜在股权投资者有保障享有同等的股东权利,从而起到保护投资者的作用。而债务投资在控制力上要弱于股权的投资方式,如果没有特殊的安排如抵押、担保等,债务融资的风险更大。因此,民营企业要从完善自身治理结构入手,完全指望银行是不可能的。(2)规范企业财务制度,提高信息透明度。民营企业只有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自身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水平,加强金融知识的学习,才能充分利用现有金融工具,更好的使用现有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提供出合理、全面、准确的企业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合理评估项目,这不仅是银行的信贷需要,也是确保企业长远发展并不断壮大的必要保证。(3)扩大企业资本金,提升企业融资能力。民营企业要树立企业持续发展的理念,打破暴富思想,降低个人消费水平,扩大资本积累比例。其次,打破家族企业和手工作坊管理模式,采取吸收合伙资本,以及吸收社会闲散资本,利用企业合并等形式进行股份改造。其实民营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本身,就是一种融资制度,其实质是使企业的治理结构规范化,以利于股权的转让和交易,从而有利于外部融资。还可以利用资本经营来扩大企业资本金,通过投资入股、股权转让、股权受让和兼并吸收等方式进行资本积累和资本扩张。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出现放缓的迹象,而我国经济年增长率仍超过8%,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引擎――民营企业功不可没。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成熟,市场基础不完善,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思维定势,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己成为制约我国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障碍。本论文对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通过对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现状的分析,剖析了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的影响因素,找出了解决策略。相信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市场化,民营企业会得到一个更加公平的融资环境,也将进一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涛,王秀萍.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工业技术经济,2011(5)

4.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篇四

2011年10月份,国务院研究确定了一系列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11月份,省人行出台《关于河北省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该意见在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针对我省省情特点的细化政策,如从11月份起我省各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上浮不得超过基准利率的50%,否则将面临约谈甚至通报批评等措施。以上背景说明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将成为各银行面临的新课题。

笔者在对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进行调研的时候,发现有些小微企业经营合法合规,上下游渠道畅通,利润可观。但在扩大经营规模进行融资的时候,企业的自身条件却往往难以满足银行的贷款条件。原因主要在于这些小微企业多是由原来的个体户、小作坊、家族店脱胎而来,经营者管理能力不强,“公司化”意识不强。一是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缺乏专职会计人员,无法按银行要求填制财务报表;二是门市、住宅等优质抵押物多在经营者个人名下,无法以企业名义进行抵押,企业不能提供足值的抵押物或者其他有效担保。为解决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向存在类似融资难问题的小微企业经营者或者主要股东发放个人经营性贷款用于企业经营。其理由如下:

一、没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向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实际控制人或者主要股东发放个人经营性贷款用于企业经营,并不等同于违规贷款。由于小微企业往往是家族式经营,借款人和实际用款人其实是同一主体,不存在代理人风险。而且在《公司法》、《合同法》以及银监会发布的《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中并没有对向公司控制人或者主要股东发放个人经营性贷款用于企业经营的行为作出明确限制,所以“法不明文禁止即为允许”。

二、审慎操作总体风险可控

对于此类贷款,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对贷款流程的审慎操作使总体风险可控。

1、贷前尽职调查

在做贷前调查时,客户经理应核实借款的真实用途,明确抵押物权属,公司的股东组成和实际经营情况,借款人夫妻双方的年收入水平是否能按期偿还贷款,防止借款人套取信贷资金挪作他用。

2、要求有足值的抵押物

首先从安全性角度出发,要求借款人提供门市或者住宅等足值的抵押物。

3、贷款发放进行受托支付

在贷款发放环节,应和借款人约定采用受托支付方式。实际操作中应由借款人签订个人贷款用途声明和转账委托书,明确贷款实际用途,将款项转入借款人公司在本机构网点开立的对公账户,然后由公司签订受托支付委托书,由银行直接支付给借款人的交易对象。在贷款到期时,经由对公账户将还款资金转账到借款人个人账户,在个人账户完成还款。这个过程中资金必须保证整借整还,资金

进多少就出多少,防止企业资金抽逃。

5.对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 篇五

内容摘要: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中,我国经济逐渐发展壮大,米美英经济成为最为活跃、发展最为迅速的经济。同时,融资难成为相当数量民营企业失败的原因之一。本文从企业自身以及外部环境析了原因。主要从最普通的融资方式—银行贷款入手,从民营企业内部到国家经济环境等方面得出融资难的原因。根据分析的原因提出企业自身应加强现代财务管理制度工作,国家也应改善经济环境。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风险;外部环境;对策。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在我国已经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由于企业内部自身的问题;以及对民营企业的金融严重滞后,民营企业得到的金融资产所占份额比较小,民营经济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存在。

二、民营企业融资现状

(一)什么是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也叫“民有企业”,顾名思义,就是公民自己出资经营的企业。民营企业不是法定概念。一半按照社会上的传统将发,把集体、私营和国有企业转让私人承包的,均称为民营企业。党的十六大首次将非公有制经济列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融资风险

在民营企业高速发展的今天,违规甚至非法融资层出不穷,造成了民营企业融资的风险,具体表现在:

1、管理监督机制缺位,形成道德风险。有些民营企业在获取大量、高额的应行贷款后,或蚁搬家,或天过海,或金抽逃、转移到外地,甚至国外,然后逃之夭夭,使英航追债无门,造成“金融地震”。

2、信息传递不对称,形成数据风险。有些民营企业为了获得银行融资,美化报表,想银行提供含有大量虚假信息的审计报告,增加了银行甄别信息真伪的难度。

3、经营行为不规范,形成投机风险。企业的经营风险主要来源于资金的流动性风险。特别是民营企业大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企业的老板既是投资者,又是经营者,企业在不同程度上等同于老板个人,员工处于被动的“打工者”地位,参政议政意识薄 1

弱。企业的经营方式、策略完全取决于老板个人的兴趣偏好和能力水平。

4、品行操守的不确定性,形成法律风险,给企业经营与生存带来致命的打击。

三、民营企业融资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自身先天不足

从民营企业自身情况看,存在许多不利于贷款融资的固有缺陷,绝大多数民营企业

是在传统体制的边缘和缝隙中成长起来的,许多是由原来的乡镇企业、接到企业转制而成,其经营者多为工人、农民、小商贩或供销人员团,缺乏现代企业经营者的理论和时间,在管理上存在财务不规范,报表不真实的现象。由于民营企业没有建立或健全现代的财务管理机制,其直接导致以下两种后果:

1、民营企业的信用问题直接影响其外部融资。由于民营企业普遍经营时间段,缺

乏历史的信用记录,存在着内部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不健全的现象,而且它不能及时给银行提供各种反应企业资金的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的具体信息,影响银行对其信用进行评估,从而使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要求保持慎重的态度。例如,中国工商银行专门制定的面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指导性意见中有一条,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属于禁止贷款类:欠息,无偿债能力;贷款用途不大;不守信誉;企业管理混乱;经营无固定场所;企业经营部分家产业政策;一般性加工企业的几件项目;信用等级bb级以下。

2、信息不对称,银行南方新。银行借贷说到底是为了逃避风险,而风险的根源就

是信息不对称。信息传递不对称,形成数据风险。因信息缺乏而在融资上造成的问题可能发生在两个阶段:交易之前和交易之后。在交易之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问题是会导致逆向选择。由于逆向选择使得贷款可能招致信贷风险,贷款者可能决定不发放任何贷款,即便市场上有信贷风险很小的选择,民营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比国有企业、大企业更加严重,其原因是因为民营企业大多都有信息不透明问题。民营企业的信息基本是内部化的,通过一般的渠道是很难获得有关民营企业信息的。民营企业在寻找贷款和外源性资本时很难向金融机构提供证明其信用水平的信息。由于民营企业对资本和债务要求的规模较小,使得审查监管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较高,金融机构为了避免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往往不愿向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提供贷款。

(二)外部环境分析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给企业贷款至今在很大程度上是按照所有制性质来划分的,国有

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要容易些,而乡镇企业、集体企业要获得贷款就男的多,一些私营企业干脆就得不到国家银行的贷款。其主要原因是姓“公”、姓“私”的价值判断作怪。资料显示,国有经济对全国工业增加值的贡献占31%,非国有经济的贡献达68%。

非公有制企业从银行取得的贷款额度,只占总额度的十几个百分点。这一方面说明,非公有经济贷款的利用率极高,另一方面,可以看出非公有经济资金相对紧缺。其具体表现在:

1、我国缺乏专门的为民营企业贷款服务的金融机构。由于民营企业资信状况不均

匀,为规避风险,国有商业银行在资金借贷方面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大打折扣,而市场体系的不完善,使民营企业的融资更加困难。

2、商业银行贷款管理的严格化。国有银行商业化以后,银行实行的是企业化管理,对放贷后的风险顾虑和原有的不良贷款陈定较多,使之对民营企业缺乏信心,为防范风险,必然采取的措施就是:普遍加强信贷资产的质量管理,对信誉程度较高的民营企业才给予贷款,而民营企业由于自身的经济实力和财务管理科学化的欠缺,往往达不到银行规定的标准,因而很难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

3、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自身财力的不足。以重点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为己任的地方

性中小金融机构由于还贷不力,资金来源不断萎缩,负债经营过重,资产质量瞎话,可以放贷的资金十分有限,难以给予民营企业足够的支持。

4、政府财力扶持困难。政府在体制改革中,重心在于加强对国有大型企业进行资

金、政策方面的倾斜,受财政收入刚性的制约,限制了向民营企业贷款的力度,国有银行企业化后,政府不可能再采取干扰措施让银行放贷,使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得不到彻底的解决。

四、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及风险的对策

(一)加强企业自身财务管理工作,努力塑造企业的健康形象

1、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信用程度。民营企业在目前直接融资渠道不畅的情况下,要想通过间接融资从而解决资本金不足的额问题,需要做的最大事情就是如何提高自己的信用程度。在这方面,民营企业可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通常a级以上信用级别企业的各项指标为:资产负债率在50%,利息支付倍数达到4倍以上,全部资本化比率在40%以下,资金流量比率在50%以上,存货周转率在4次以上,净资产收益率在8%以上。另外,民营企业还应树立良好的企业法人形象,杜绝不良信用记录,提高还款的信誉程度,大力开拓产品市场,用订单证明自己的实力,并作为抵押。

2、实现民企—银行信息共享。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一大憋端在于其领导者出去申

请银行贷款、偷漏税等目的,编制的会计报表,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国家监督以制止多套报表现象,就必须实现对民营企业的财务信息的共享,即政府的经贸、财政、税收、金额、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公安等有关部门共同探索建立部门

间信息互通与共享机制。为此,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先进技术和现代化工具,在政府有关部门间建立民营企业信息发布与共享平台,并在法律框架内实现政府部门对民营企业信用信息的查询、交流与共享,实现信息共享不仅可以制止多套报表现象,而且可以强化民营企业财务基础工作,推动财务管理现代化。

3、惯犯经营,强化管理工作,建立规范财务管理系统。努力转变为具有先进管理

经营理念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上要减少家族式管理模式的负面影响,建立现代新型的管理模式。在建立科学的现在企业管理模式方面民营企业不仅要充分吸取家族式管理模式的灵活高效优势,而且要在发展到一定阶段要果敢地抛弃旧的管理模式,大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情况,走向股份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建立起适应民营企业发展的新型的现代科学管理模式。着重提高企业经营者和主要从业人员的思想文化素质,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要进行有关政策法规和财务管理方面的学习培训,造就有现代管理意识的管理者。建立企业内部气质制度、稽核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完善财务管理系统。

(二)改善外部环境,使民营企业切实得到应有的待遇

1、银行应该转变观念,到所有制上的歧视,给民营企业以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同样

待遇。银行应减少民营企业贷款手续,加强民营企业与银行的合作关系。银行是否贷款以企业项目的风险高低为标准,而不以所有制性质为标准。在银行面前,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享有同等地位。

2、国家一级地方应大力发展地方中小型金融机构。发展我国中小金融机构是从根

本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步骤。中小银行和民营企业具有不可替代的其合理,是天生的合作伙伴。尽快允许开办私人银行或民营股份商业银行。最大程度为民营资本的流通与扩张提供舞台,同时最大的好处是没有传统国有商业银行那么多的“官气”,让民营企业可以在相对心情愉快的状态下平等地讨论贷款等严肃问题。现在虽然有几家所谓的“民营股份制银行”,但或多或少地都存在着国有资本的影子。

3、为民营企业的融资提供担保机制,创建市场化担保机构。目前,为民营企业贷

款提供担保的机构主要有两类:一种是在地方财政支持下,组成的担保中心。担保企业资金来源可多加负责,比如地方政府出一些,收益的民营企业出一些,社会中介组织自愿出一些等等。一般来讲,能获得担保的企业应具有这样的条件:企业具有成长性和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率为本行业平均水平以下,三年内没有不良信用记录,主要产品有市场、有收益等等。担保基金可存入商业性金融机构,由商业金融机构协助管理。

4、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商业银行积极参与政府部门改

善金融环境、创建金融安全区建设,加大操守诚信的选创力度,努力重塑讲用光荣、不讲信用可耻的社会氛围,对少数而已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要给予严厉的制裁,使逃债赖债这无立锥之地;二是建立信用档案,明确信用标准,强化信用监督。积极推进人民银行信贷等级咨询系统和信息征中心建设,完善公共信用登记系统,实现全国联网和接口,将客户生产经营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及有价值信息即使登陆系统,共同维护系统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全面性,增强实用性;三是每年精选一批诚信度高、操守规范的会计师食物所参与融资客户的财务审计,增强数据的真实性;四是以诚信为基础,建立平等互利、相互信任的银企关系。在经营过程中,双方都要既知法、依法、守法,又相互理解支持。

参考文献:

6.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篇六

(一)融资成本较高

目前对于中小企业最重要的融资方式就是银行贷款。然而银行作为自负盈亏的企业,为了降低银行面临的风险,减少坏账损失的发生,因此更加青睐于向大中型企业发放贷款。大中型企业由于资本雄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都较强,因此相比于中小企业有着更好的信用,比中小型企业能够更好的按期还本付息。鉴于此,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中型企业本身就很难获得银行和类似金融机构的贷款。

此外,尽管有些中小型企业能够通过银行的审核,得到银行发放的贷款,但是,银行为了对风险进行补偿,往往会设定比大中型企业更为苛刻的贷款条件。比如还款期限较短、贷款利率较高、限制贷款用途等很多更为严格的条件。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不难看出,只有较好的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才能真正意义上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大问题,成本高的问题不可小觑。

(二)融资渠道单一

企业在进行融资的过程中,主要包括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从资金的来源的角度进行分类)。由于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较小,资本积累不足,内源融资往往不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因此,常常是通过外源融资的方式进行融资。

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讲,中小企业受到到资本金、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诸多方面的限制,导致首次上市募集资金(IPO)、配股和增发等股权融资的方式往往较难实现。尽管,目前中小板和创业版都针对与中小企业进行开放,但是对于处于初创期的中小企业来讲,仍然很难满足上市的条件。因此,中小企业往往只能通过银行贷款等债务性融资的渠道进行融资。这就极大的限制了企业的融资规模,使得企业无法更多的从社会中筹措的闲散资金来进行经营管理、扩大经营范围。面对这样的问题,很容易造成中小企业就算有较好的投资机会却没有资金支持的现象的发生。从而极大的限制了企业未来的发展。

(三)融资风险大

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较大主要体现在由于中小企业的生产技术较为落后,企业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较低以及企业的经营范围的限制。这些问题导致中小企业的经营年限往往较短,常常经营三到五年的时间后就出现大量倒闭的现象。因此,银行处于稳健型的角度进行考虑也会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进行诸多限制,从而规避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大的问题。

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原因探讨

(一)中小企业资信状况较低,导致融资成本居高不下

毋庸置疑,中小企业的资信状况确实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从而导致中小企业很难筹措到资金。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评定是否给企业发放贷款时,首先会对企业的资信情况进行评级,然后再判断是否对企业进行贷款。然而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内部管理不完善,管理制度的基础建设还很不健全,银行处于谨慎性的角度进行衡量,在对中小企业进行评级时,往往很容易被剔除。

(二)中小企业规模受限,导致很难进入证券市场

企业上市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募集资金,在资本金、净利润、现金流量等方面都需要达到相应的标准,然而由于中小企业自身规模较小、出资人财力的限制、经营范围较窄等各方面条件的欠缺,对于很多指标都无法达到上市的要求。因此,很难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从而导致了中小企业被拒之门外的现象发生。

(三)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低,导致融资风险大

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主要体现在,中小企业的资本不足。特别是当宏观经济环境,或者产业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就有可能给中小企业的生存带来致命的打击。甚至于当中小企业的上下游企业发生了变化、技术条件的变化,都会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较大的影响。然而对于大中型的企业来讲,环境的变化会对企业造成影响,但是大中型企业凭借相对殷实的资本,较大的市场份额,以及其他方面的支持,会使得大中型企业在面对环境危机带来的影响时,有较大的空间可以回旋,使得企业能够顺利的度过危机。一旦环境逐渐转好时,大中型企业往往又能得到新的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使得企业的规模进一步的得到发展壮大。

三、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对策分析

(一)改善内部管理,提升企业资信

企业的内部管理的情况往往会对企业的资信产生较大的影响,内部管理完善的企业会通过系统的计划和控制,使得企业的现金流较好的流动,从而也规避了企业不能偿还到期借款的风险。这对于本身资金就很紧张的中小企业来说就显得更加的重要。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充分利用现金浮游量、缩短收款时间、延长付款时间等措施从而保证企业的现金流量能够较好的进行流动和运转的同时也减少了企业不能归还银行贷款本息的违约风险。为企业的再次融资带来便利。

此外,企业的资信需要通过企业诚信经营进行提高。企业诚信经营,可以使其得到较好的社会影响,树立企业正面形象。这对企业的资信水平的提高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完善行业担保制度

完善行业的担保制度是解决中小企业筹资难的问题的重要条件。行业的担保会极大地改善企业贷款的现状。通过相应担保,中小企业会更加容易的得到银行的贷款支持,能够更好的满足银行的贷款条件。然后中小企业的行业担保制度仍不健全,许多资信好、发展前景也较好的中小企业仍然不能得到相应的担保,进一步的无法得到贷款,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的改善行业之间的担保制度,从而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的问题。

(三)设置企业风险基金

企业风险基金的设立,可以有效地提升中小企业的抗击风险的能力。在业绩较好的时间段对剩余资金进行累积,从而可以保证中小企业在面对经营危机的时候仍然能游刃有余的进行经营管理,至少可以缓解企业的经营困境。为企业的进一步的发展带来时间上的支持。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企业设置风险基金时,可以更好的满足企业进行贷款的条件,相比之下,企业可以更容易的取得借款,因此,可以说,设计企业风险基金对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会有很大的助益作用。

参考文献

[1]惠智乾.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知识经济,2015(8):104-105

[2]张翼飞.中小企业融资难成因及对策分析[J].当代经济,2015(8):19-21

[3]陈仪君.浅析中小企业融资问题[J].经济师,2015(3):265-267

[4]郑灵.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探讨[J].财会通讯,2015(2):32-34

[5]施煚珲.浅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J].财会研究,2015(1):73-75

7.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篇七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信贷;抵押贷款

一、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分析

融资难是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问题。主要原因有:第一,银行信贷投入量少,而且国有企业才是 银行信贷投入的主要目标。第二,中小企业银行信贷困难。现代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关系的正常运行是 保障本金回收和增值的基础。因银行担保制度不健全,中小企业很难取得银行的信用。银行为了规避风险,对 中小企业惜贷。第三,抵押贷款担保落实困难。中小企业主要的贷款方法是抵押担保贷款。但是因中小企业资产结构特点、金融机构在抵押物上的偏好、政府行为的不协调性等方面原因,使中小企业抵押担保存在一定的 问题,抵押担保难以落实。第四,中小企业所在环境存在的问题,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机制不健全、服务落后。第五,中小企业自身往往存在信用问题,其信用意识不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比较谨慎。

二、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提出解决对策

1.金融机构做自我完善

各金融部门应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合理安排金融资本,在金融法规定的合理范围内,依据利率的效应,合理调节好贷款的市场。比如说有要求贷款时间比较短、贷款金额比较小、次数比较多的企业,可以适当的增加他们的利率,从而降低自己的成本,也避免了这些中小企业不必要的奔波和民间信贷的补借。其次,商业银行可以多开发一些比较新的金融项目,提高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也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些信息咨询,帮助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日趋完善。

建立全面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制度,国内大部分的看法都是通过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建立多方面的资本市场、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等方法将中小企业的童子渠道拓展开。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如果有些银行了解中小企业信息的优势,这些银行就可以多贷款给这些中小企业。详细来说,较大银行比,小银行可以向中小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服务的优点主要是双方长期建立起的信誉。在合作过程中,为确保双方共同的利益,中小企业会形成自我监督的体系,这比金融机构的监督更有效果。

融资渠道多方面、多种融资方式共同拓展。将我国的股票市场继续最大,尽量设立创业板市场。完善直接的企业产权市场体系,在推动一些大企业上市的同时,也要允许一些条件符合的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其次还要针对一些上市公司股份中不能流通的国有股、法人股的流通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争取实现股权的全流通,以推动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发展。为了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完善债券发行审核体制,放松对规模的控制,增大发行的额度,将债券担保的信用评级制度完善好,对一些收益好、有较强偿还能力的中小企业可通过债券进行融资。

2.增强中小企业的信用意识,提高企业融资能力

为保全中小企业银行的债权,应做到按时还本还息,若企业遇到困难时,应及时与相关银行之间进行协商,这样有利于与银行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也增强了企业的信用度,为企业的发展与融资创造了有利条件。组织企业建立关于信用的系统与评估指标,让企业的信用透明化、全面化,全面促进企业的诚信意识提高。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最主要的就是要完善管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中小企业还应加大对财政的管理与支持,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财务方面涉及比较多,是企业管理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而有些企业对贷款有错误的认识,不愿意把贷款还回银行,这样不仅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也降低了企业的信用度。因此,企业应端正态度,做好企业内具体细致的算资金,做好资金运用的计划,适当的拉开贷款时间,让存款保证基本生产经营的流通与应用,减少成本,及时还贷,也增加了银贷信用。因此,不断完善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也为企业的融资提供基本条件。

3.政府直接参与,加大扶持力度

加大我国对中小企业资金的扶持力度。政府部门以减免税费、财政补贴、增加贷款额度等方法对中小企业进行资金上的支持。减免税费是国家可以降低对其的税率或免其一部分税费、增加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等优惠政策,减轻对中小企业的的资金负担;财政补贴就是通过支持中小企业吸纳就业,促进中小企业的科技发展、增加出口业务等方式给予财务援助。政府还应让企业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对于严重违反法规的中小企业,取消企有限公司的资格,并承认相应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朱峻宏.民间借贷: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基于制度经济学的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10(21)

[3]刘彤.从温州民间借贷危机探讨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J]. 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10)

[1]张竹云.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与对策探析[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2)

作者简介:

上一篇:失败也是一种收获小学作文下一篇:明辨是非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