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认识三角形》

2024-08-20

小班教案《认识三角形》(精选10篇)

1.小班教案《认识三角形》 篇一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知道三角形和生活的名称和主要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条边,三个角。

2、教幼儿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实物进行比较,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大小尺寸不同的三角形6个。

2、图形组成的实物图片4张。

3、孩子人手3个三角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3的数数

引领幼儿手口一致点数3的物体。

通过点的横排、竖排,及三点随意排的点数让幼儿手口一致的数数,并引出通过三点连线形成三角形。

二、学习三角形特征

1、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图形,幼儿每人一个三角形。

通过自己数一数,。试一试,感知图形特征,并充分让幼儿表述,得出图形的特征。

2、引导幼儿观察几个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三角形,通过验证得出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3、老师小结三角形特征,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完整化。

三、复习巩固三角形的特征

1、给图形宝宝找朋友,让幼儿从众多几何图形卡片中找出三角形。

请幼儿一一找出三角形,并说出为什么?

2、请幼儿从图形拼图中找出三角形,将图片一一出示。

请幼儿观察说出这些图象什么?

哪些部分是用三角形拼成的?用了几个三角形?

3、请幼儿在周围环境中找出象三角形的东西。

延伸活动:

在区角里添置冰糕棒、吸管供幼儿拼三角形,巩固认识其三角形。

2.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三角形 篇二

这堂课的设计我遵循了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规律:立体—平面。学生在这之前,通过“认识物体”一课已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这四种立体图形。同时,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或多或少地了解一些,已有初步的感性认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让学生在具体有趣的情境中观察、操作、思考、再创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的活动和经验是他们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知是通过操作、实验而获得的。本课的教学设计,能根据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较好地体现了数学学习是“经验”、“活动”、“思考”、“再创造”的特点。从而成为学会学习的学生。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我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整堂课的教学设计注意在“趣”字上下功夫。在课的导入时,创设情景,利用儿童歌曲雪地来了小画家视频,从动物在雪地上运动的动画情景入手,巧妙地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习的立体图形,自然地过渡到平面图形的认识;在探索阶段,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景中,经历认识新朋友,了解新朋友,给新朋友画像、在生活中找朋友,摆一摆来

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用摸一摸、找一找、画一画等方法,从物体上“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表象,让学生体会到“面”在“体”上。这样安排既蕴含了面与体的关系,使学生在整体上直观认识这几种平面图形,也符合了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有利于他们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教材强调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其设计的几个具有开放性的活动,既可以将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蕴含在活动中,又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培养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课堂上学生始终乐此不疲,兴趣盎然。整个数学学习活动充满情趣,学生在趣中悟,乐中学。

二、动手操作,进行“创造”

在课堂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交流,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物体的表面用多种方法抽象出平面图形,整个课堂中,动手操作贯穿始终,注重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体验、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具有充分创造的通道,激励了学生进行创造的活动。设计了既富有童趣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创造的欲望。教师这样设问:“这些新朋友的家在什么地方?我们到哪儿去找它们呢?”“你能从桌面的物体上找出长方形吗?你能从桌面的物体上找出其他图形吗?” 看谁能想个好办法,把你喜欢的图形从立体图上请出来等。学生积极、

自主地思考,有的孩子说:“可以把这些立体图形放在纸上,用铅笔沿着盒子周围画一圈。”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学生的创造潜能是巨大的。这样,为学生提供比较充足的探索与创造的空间,让学生尽量释放创造的潜能。这样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进行“创造”,实现了真正的数学学习。

三、课堂检测,巩固新知。

根据教学内容,抓住教学中的重难点设计课堂检测,为突破难点,第一题设计了区别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连一连,第二题强调面体上。三四题加深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课堂练习的编排,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并体现题与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练习的层次性。 不足之处:

3.小班教案《认识三角形》 篇三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认识三角形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图形的兴趣和数学活动常规。

2、初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3、感知并说出三角形的基本特征,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一,图形若干。

活动分析:

观察、对比是孩子们探究的过程,通过图形的对比引导幼儿感知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活动中运用课件直观、形象的特点,通过多种游戏形式,采用启发法、提示法,引导幼儿进一步掌握并概括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从而突破难点部分。活动的结束之际,组织幼儿进一步从生活环境中找出像三角形的物体,作为活动的延伸环节,自然结束。

活动过程:

一、导入。

采用观察法,通过课件中图形宝宝的口吻引出三角形。

二、展开。

1、采用游戏法引导幼儿在众图形中寻找三角形。

2、引导幼儿观察三种三角形的共同特征,发现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3、动手操作。

a.幼儿从图形筐中找出三角形,分别数出边、角的数量,进一步掌握三角形特征。

b.观察并说出三角形像什么。

4、游戏“猜猜我是谁”。组织幼儿根据图形渐渐露出部分猜测出图形,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图形特征的认识。

5、游戏“捉迷藏”

幼儿从简单的画面中找出三角形。

6、引导幼儿观察并找出活动室中那些物品像三角形。

三、延伸。

请幼儿到生活环境中进一步寻找三角形的踪迹。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4.小班公开课三角形教案 篇四

1、在讨论、操作等活动中,帮助幼儿认识三角形。

2、诱发幼儿对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投入的态度。

【活动准备】

六幅三角形的图案,若干长短不一的纸棒。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看它是谁?(教师出示三角形图片)(幼:三角形)

师:你还在哪里看到过三角形?(幼:屋顶、积木……)

师:我们小二班里有没有三角形宝宝的?

二、感知三角形:

师:三角形宝宝十分的调皮,它很喜欢和小朋友捉迷藏,你们看看它躲在哪里?(教师出示六幅有三角形的图案,与幼儿一同寻出隐藏的三角形)

师:这里有这么多的三角形宝宝,现在老师要给小朋友们变出一个三角形出来。小朋友们看纸上有什么?(三个点)

师:现在老师要用这三个点变出一个三角形出来。三个小点是好朋友,它们要手拉手。(教师将三点连接)

师:你们看到老师是怎么把三个点变出一个三角形的?(用线将三点连起来)

师:那小朋友们猜猜看如果三个小点排成一条直线能不能变出三角形宝宝的呀?(教师将点一直线排列)教师根据幼儿猜测进行实验证明。

师:小朋友看看这些图案里的三角形和老师变出来的三角形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引导幼儿观察三角形的共同特征,发现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教师小结:三角形的共同特点:三角形宝宝都有三条边,三个角,而且如果小朋友也想和老师一样想用三个小圆点变出三角形宝宝,就不能让小圆点宝宝们站在一条直线上。

三、幼儿操作:

师: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们来做魔术师,老师这里有长短不一样的小木棒,请小朋友们来帮助这个三角形宝宝变出另外一个三角形宝宝出来。

师:小朋友们给三角形宝宝找到了这么多的朋友,它可开心了。三角形宝宝说:我有这么多的三角形朋友,可我也想和小二班的小朋友做朋友,小二班的小朋友可不要忘记“我”。

师:小朋友们会不会忘记三角形宝宝呀?来给三角形宝宝说说看它是长什么样的?(引导幼儿再次记忆三角形的特征)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目标基本完成,幼儿对于三角形的认识更加深刻。动手操作环节幼儿积极性高,三角形形状也完整。本次活动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1、在幼儿指出图片中三角形时,教师应该及使用笔标记出来,并可做一些语言引导,帮助幼儿初步认识三角形。

5.认识三角形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四年级数学下册80—8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1、三角形的特征

2、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证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教学准备: 教学道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1.展示课本第80页情境图:我们的城市日新月异,每天都有新的变化。瞧,这是正在建设中的会展中心,不久的将来就会落成,成为我们城市新的标志性建筑。你在建筑框架上、吊车上发现三角形了吗?请你描出几个三角形。

2.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

3.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上的三角形。

4.导入课题:三角形在生活中有这么广泛的运用,究竟它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将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板书课题)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请你画出一个三角形。边画边想: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展示学生画的三角形,组织交流: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

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引导:大家对三角形的特征达成了一致的看法。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

(1)有三条边的图形叫三角形或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2)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3)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叫三角形;

(4)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5)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请学生对照上面的说法,议一议: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为什么呢?

讨论:哪种说法更准确?

阅读课本:课本是怎样概括三角形的定义的?你认为三角形的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

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

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指出: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学生操作

三、实验解疑,探索特性

1.提出问题。

出示教材第81页插图:图中哪儿有三角形?生产、生活中为什么要把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的,它具有什么特性?

2.实验解疑。

下面,请大家都来做一个实验。

学生拿出预先做好的三角形、四边形学具,分小组实验:拉一拉学具,有什么发现?

实验结果: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请学生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

四、巩固运用,提高认识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四1、2、3题。

五、总结评价,质疑问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对三角形有了哪些进一步的认识?还有什么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习题: 1﹑填空。

①三角形是由()条边、()个顶点、()个角组成的。②三角形具有()性。

2、判断。

①有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②三角形有三条高三个底()

③自行车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

6.认识三角形教案 篇六

1.托班科学教案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以及在生活中普遍存在。

3.通过印、描、画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认这几种图形。

教学难点: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体会“面由体来”。

养成教育训练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准备:一些图形纸制品、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位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它们吗?

二、通过活动,认识图形。

1.起名字。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让学生认一认,并说出物体的名称。(课件出示)

2.新朋友的家―面从体来。

课件演示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移下来的过程。

学生拿物体,摸一摸,大家找找看,互相说说:你从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

3.给新朋友照相―描图形。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面从体来”。

4.介绍新朋友―托班美术教案平面图形的特征。

师当妈妈,学生试着向师介绍新朋友。

三、找朋友。

生找一找教室里面的图形,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

你们的学具盒里有这些物体吗?请小朋友挑出自己喜欢的物体,挑好了吗?

四、动手画一画,练一练。

1.师示范描一描的方法,学生学着画出四种新图形。

2.完成课本37页练习题。

五、小结。

今天,我们每个同学都做了小小设计师,只要大家努力学习,长大后,一定会成为著名的设计师。老师相信经你们之手,一定会把我们的祖国设计的更加美丽、壮观!

课后反思:

7.认识三角形教案2 篇七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三角形三个角之间的关系.2.三角形按角进行分类 3.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2.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个结论,并会按角将三角形分类.了解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之间的关系.(三)情感目标

在学生活动中,培养其相互协作意识及数学表达能力,体验探索、交流与成功.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关系.即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2.教学难点

利用平行线的特性,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三、教具准备

三角形纸片.三角板

学生用具:三角形纸片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Ⅰ.巧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

[师]:出示课件图片,三个建筑物,引导学生联想到三角形的几何图形,并回顾三角形的定义和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引出知道三条边的关系,三角形三个角有什么关系?我们这一节课就来探讨它.Ⅱ.讲授新课

[师]:引导学生探究用量角器量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具体度数后,计算它们的和;得出结论,特殊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内角和等于180°,这个结论是否也适用于一般三角形?

(生):学生拿出准备的三角纸,进行裁减,把三个内角折叠拼合,一个学生到幻灯演示,(学生动手拼摆,把具有代表性的拼图贴在黑板上).[师]同学们拼摆得很好,通过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得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引导学生撕下三角形的三个角,也得到了上面的结论,撕下一个角也能得到这个结论吗?(学生开始进行裁剪,代表学生叙述)[生]因为把∠A撕下后,摆放到∠C那儿后,这时,边a∥b.又由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就可得到:∠A+∠B+∠C=180°.[师]噢,大家想一想他说得有道理吗?他是这样做的.(1)做一个三角形纸片,它的三个内角分别为∠1,∠2和∠3

(2)将∠A撕下,按图5-16所示进行摆放,其中∠1的顶点与∠2的顶点重合,它的一条边与∠2的一条边重合.此时∠1的另一条边b与∠3的一条边a平行吗?为什么?(3)如图所示,将∠2与∠3的公共边延长,它与b所夹的角为∠4.∠3与∠4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现在,你得到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了吗? [生甲]他说得有道理.因为∠1撕下后,摆放到如图的位置,且∠2的顶点与∠1的顶点重合,它的一条边与另一条边重合,这时,实际上就形成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两个∠1为内错角,由“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b.又因为∠1+∠2与∠3是同旁内角,由“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可得: ∠1+∠2+∠3=180°.这样就得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师]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很好.如果有第(3)时,那又该如何说呢? [生乙]∠3与∠4是相等的.因为a与b平行,∠3与∠4是同位角.由“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即可得.这样,把∠

1、∠

2、∠4就拼成了一个平角.即:∠1+∠2+∠3=180°.同样,也得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师]同学们思路清晰,并用语言说清了理由,很好.接下来,大家自己任意做一个三角形纸片,重复刚才的过程,你能得到同样的结论吗?分小组讨论、交流一下.(学生分组制作、交流)[师]怎么样? [生齐声]能得到一样的结论.[师]什么结论? [生齐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师]这样,我们又有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关系了.[师]同学们表现得真棒.下面大家来猜一猜

(1)图1中三角形被遮住的两个内角是什么角? 试说明理由

[生甲]图(1)的三角形被遮住的两个内角都是锐角.因为图(1)露出的角是直角.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可知一个三角形中不可能有两个直角,也不可能有一个直角和一个钝角.所以,图(1)中的三角形被遮住的那两个内角一定是锐角.(2)如图2中三角形被遮住的两个内角可能是什么角?说明理由

[生乙] 图(2)中的三角形被遮住的两个内角也一定是锐角,因为图2露出的角是钝角.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可知一个三角形中一个角大于90度,另外二角和一定小于90度.所以,图2中的三角形被遮住的那两个内角一定是锐角.(3)如图3中三角形被遮住的两个内角可能是什么角?说明理由 [生乙]图3中三角形被遮住的两个内角是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生丙]不对,应该是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生丁]不,应该是两个锐角.[生戊]都不对,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师]戊同学说得对吗? [生齐声]对.[师]当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被遮住时,如果露出的那个角是直角或钝角时,那么被遮住的两个内角都是锐角,如果露出的那个角是锐角时,那么被遮住的两个内角可能都是锐角,也可能是一个直角一个锐角,也可能是一个钝角一个锐角.好,把这一结果与(1)的结果进行比较,又会得到什么? [生]三角形按角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师]很好,我们可以按三角形内角的大小把三角形分为三类

锐角三角形(acutetriangle)三个内角都是锐角

直角三角形(righttriangle)有一个内角是直角

钝角三角形(obtusertiangle)有一个内角是钝角

通常,用符号“Rt△ABC”表示“直角三角形ABC”,把直角所对的边称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hypotenuse),夹直角的两条边称为直角边.(leg)直角三角形有许多性质,你发现它的两个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生]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等于180°,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直角,那么另外两个锐角的和等于90°.即这两个锐角互余.[师]很好,这样我们得到了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好,下面我们来做练习以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性质.Ⅲ、练习提高

(一)请你判断

1.如果△ABC的两内角互余,则△ABC按角分类是 三角形 2.若∠A=72°,∠B=41°,则△ABC按角分类是 三角形 3.若∠A+∠B=∠C,则△ABC按角分类是 三角形 4.对于三角形的内角,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至少有两个锐角 B.最多有一个直角 C.必有一个角大于60° D.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60°

(二)巩固提高

1.已知三角形的三个角的比为 1:2:3,判断三角形的形状.2.如图,求∠1+∠2+∠3+∠4+∠5 +∠6的度数.(三)课本P140 随堂练习

1.在△ABC中,∠A=80°,∠B=∠C,求∠C的度数.解:在△ABC中,∠A+∠B+∠C=180°,∠A=80°

∴∠B+∠C=100°

∵∠B=∠C

∴∠B=∠C=50°

2.观察下面的三角形,并把它们的标号填入相应的圈内.答案:锐角三角形:③⑤

直角三角形:①④⑥

钝角三角形:②⑦

3.一个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如下,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①30°和60° ②40°和70° ③50°和20°

解:①由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得: 第三个角为90°,所以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②它是锐角三角形.③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4、习题5.2。1如图,求△ABC内角的度数。学生在黑板上演示做题过程,教师根据情况讲解,灌输正确的解题步骤。

5、习题5.2.2,学生表述正确答案

Ⅳ.归纳总结

学生发言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三角形三个内角之间的关系,并按内角的大小把三角形进行了分类.由“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个性质还推出了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Ⅴ.课后作业

(一)课本P142习题5.2 3、4(二)1.预习内容P148 图形的全等

五、板书设计

§5.1.2 认识三角形(2)

1、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关系: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2、三角形按角进行分类: 锐角三角形

8.三角形的认识教案 篇八

知识目标

1.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能正确地度量角的度数。

2.认识常见的几种角,知道各种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3.会画指定度数的角,并能用三角板画30度、45度、60度、90度的角。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师生、生生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进行说话,在交流中引导学生用普通话表达,使学生的普通话表达能力获得充分训练,交际能力得到提高。

德育目标

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

度量角的方法及角的分类

三、教学难点:

角的度量

四、教具准备:

三角板、小黑板、大板纸、量角器

五、学具准备:

纸板、三角板、量角器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老师我们今天你去施工工地参观好吗?这是一幅施工工地忙碌的图片,想欣赏吗?(出示情境图)

二、新授内容

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你能够发现什么数学问题?

1.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铲车臂在工作中可以形成什么样的角?

小组讨论,并用准备的活动角演示,集体交流并演示,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不同的角,让学生判断各是什么角。

谁能够告诉大家(1)是锐角,(2)是直角,(3)是钝角,(4)和(5)是什么角?

2.认识平角和周角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平角和周角并用活动角进行演示。

(2)总结: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一个角。通常用符号表示。如图(1)可以记作1,读作角一。

(3)师出画出两个角1和2大家观察两个角,谁大谁小?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进行比较?学生回答。角2比角1大多少?要知道角2比角1大多少,就要知道角2和

备注:角1各有多大,那就要对这两个角进行度量,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3.角的度量

(1)认识量角器和1的角

教师:同学们知道,度量线段的长度要用直尺和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米、厘米等。同样,度量角的大小也要用到一种工具,那就是量角器。(学生看一下量角器)常用的计量角大小的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板书:度)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6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记作1。大家知道量角器是一个半圆形的,这个半圆的中心就是量角器的中心,它是一个点。同学们试着找一下量角器的中心,找出0刻度线,大家想一想在量角器上怎样找到1的角?(小组讨论并交流,是总结):以半圆的圆心为中心,把半圆分成了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也就是半圆边上的一个小格,记作1

(2)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小

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另一条边所对的刻度是几,就是几度的角。师演示。

4、角的分类

量一量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度数,你有什么发现?(小组合作进行),然后今集体交流,是总结:直角是90,平角是180,周角是360,锐角小于90,钝角小于180,1平角=2直角,1周角=2平角。

三、巩固应用

1、基本练习:做自主练习的第1、3、4、5、10题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拓展练习:做练习的第9、13题。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板书设计:

角的分类:锐角(小于90度)

直角(等于90度)

钝角(大于90度)

一个平角=两个直角

一个周角=四个直角

角的度量和分类

1、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2、角的画法: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一个角。

3、角和表示:用符号表示。

4、角的度量:计量单位度用符号表示。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记作1。

八、课后反思:

在教学角的度量时,量角器上有内刻度和外刻度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够找出这样的规律:如果角的顶点在左边用内刻度,在右边用完刻度;在量的过程中遇到了角的边短从量角器上没有办法看到是多少度,学生能够想到把角的边延长这种方法量出角的大小,我进行了表扬,这时我们班的李伟涛举起手了说:老师我还有个办法,比这个更简单,就是用三角板对准角的边可以直接从量角器上读出角的`度数。我感到很吃惊,因为他平时学习并不太好,可是能够想到怎么好的办法,我及时地表扬了他,从这以后上课比较喜欢发言,学习比以前也有了进步。

9.小学数学认识三角形教案 篇九

认识三角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2、能证明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能发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按角将三角形分成三类.

教学重点:

1、角平分线的概念;

2、三角形的中线.

教学难点:

会角平分线的概念.即判别哪两个角相等.

教学过程:

一、探索练习:

1.任意画一个三角形,设法画出它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

2.你能通过折纸的方法得到它吗?

学生可以用量角器来量出这个角的大小的方法画出这个角的平分线.也可以用折纸的方法得到角平分线.

在学生得到这条角平分线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这三条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并且在交流的基础上得到结论:

三角形一个角的角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对边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中这个角的角平分线.简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教师应该规范学生的书面表达,给出下面的示范书写:

如图:∵AD是三角形ABC的角平分线,

∴∠BAD=∠CAD=∠BAC,

或:∠BAC=2∠BAD=2∠CAD.

请你画出△ABC(锐角三角形)的所有角平分线,并且观察这些角平分线有什么规律?对于钝角三角形呢?直角三角形呢?它们的角平分线也有这样的规律吗?

一个三角形共有三条角平分线,它们都在三角形内部,而且相交于一点.

例题:△ABC中,∠B=80∠C=40,BO、CO平分∠B、∠C,则∠BOC=______.

活动二:1、任意画一个三角形,设法画出它的三条中线,它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小组交流.

2、你能通过折纸的方法得到它吗?

画中线时,学生可以用刻度尺通过测量的方法来得一边的中点.也可以用折纸的方法得到一边的中点.

在学生得到这条中线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这当中的线段之间的大小关系,并且在交流的基础上得到结论:

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这个边上的中线.简称三角形的中线.

教师应该规范学生的书面表达,给出下面的示范书写:

如图:∵AD是三角形ABC的中线,

∴BD=DC=BC,

或:BC=2BD=2DC.

请你画出△ABC(锐角三角形)的.所有中线,并且观察这些中线有什么规律?对于钝角三角形呢?直角三角形呢?它们的中线也有这样的规律吗?

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观察.应该比较快得到下面的结论:

一个三角形共有三条中线,它们都在三角形内部,而且相交于一点.

已知,AD是BC边上的中线,AB=5cm,AD=4cm,▲ABD的周长是12cm,求BC的长.

巩固练习:

1、AD是△ABC的角平分线(D在BC所在直线上),那么∠BAD=_______=______.

△ABC的中线(E在BC所在直线上),那么BE=___________=_______BC.

2、在△ABC中,∠BAC=60,∠B=45,AD是△ABC的一条角平分线,求∠ADB的度数.

小结:(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定义;

(2)三角形的中线定义.

(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是线段.

作业:

课本P125习题5.3:1、2.

教学后记:

学生基本上能明白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的定义,但是在较复杂一点的题目中也会出现以下错误:

(1)已知AD是三角形ABC的角平分线,则∠B=∠C;

(2)有部分生会把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三角形的中线混淆.

如:AD是三角形ABC的角平分线,则BD=CD.

10.幼儿园小班教案《三角形》 篇十

1.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初步唱准跳进音程“哆~~~嗦”,尝试对即兴提问做出快速反应的演唱。

2.注意倾听问句,借助一问一答的游戏方式,理解并掌握对唱的演唱形式。

3.愿意参与问答式对唱游戏,在对唱活动中感受、体验与教师、同伴的情感交流。

活动准备:

1.教师指导幼儿看幼儿用书《大指歌》,初步指导五个手指的名称。

2.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玩手指游戏,巩固对手指名称的认识,激发幼儿幼儿的兴趣。

教师伸出手指,幼儿说出手指的名称。

教师说出手指的名称,幼儿伸出相应的手指。教师及时反馈幼儿的反应,鼓励幼儿参与活动。

玩“手指问候”游戏。如教师问:“x指哥x指哥,你在哪里?”幼儿回答:“我在这里。”然后伸出的手指相互问好:“你好不好?”为演唱歌曲做准备。

(二)教师示范边唱边玩手指游戏。

教师唱歌曲前半段时,伸出双手大拇指;唱歌曲后半段时,将两个大拇指相对,做问好动作。

教师示范唱歌曲,幼儿玩手指游戏。

(三)幼儿边玩游戏边学唱歌曲。

教师唱完歌曲前半段,幼儿答后半段,同时伸出双手大拇指。教师带领幼儿唱准1-5音。教师用自己的大拇指触碰幼儿的大拇指,以示鼓励,调动幼儿进一步参与游戏的兴趣。

交换角色,幼儿唱问句,教师唱答句。

教师引导幼儿创编歌词,变换其他手指名称替换“大指哥”。

教师:除了大指哥,小手上还有谁?怎么唱呢?

教师唱问句,提醒幼儿注意倾听,根据问句的内容伸出相应的手指,并用唱的形式回答。

让幼儿选择唱“提问”还是唱“回答”,边玩游戏边演唱。教师用手势提示幼儿,练习一问一答演唱。

(四)教师唱歌曲前半段,即兴变换手指名称,幼儿较快速地演唱后半段,同时伸出相应的手指。

(五)复习律动“生活模仿动作”。

教师引导幼儿用手指做相应的模仿动作,如食指――刷牙,大拇指――按门铃。

幼儿提出动作内容,教师带领幼儿按音乐节奏动作。

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提供手指木偶,幼儿结伴或独自游戏,唱到哪个手指时,就把手指木偶套在相应的手指上唱“我在这里!我在这里!你好不好。”如结伴玩,可以讲两个木偶碰一碰,表示相互问好,一方面可以相互检查,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上一篇:澳洲留学 教育专业移民前景最好下一篇:写李宇春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