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问题和对策

2024-07-19

医药行业问题和对策(精选8篇)

1.医药行业问题和对策 篇一

公路部门在事业单位改革中暴露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科学合理的公路管理体制是公路行业能否得以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保证条件。探索研究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统一、高效的公路管理体制,既是加快公路建设的动力,又是公路事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当前我国公路行业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公路行业事业单位改革暴露的问题与对策【引言】:公路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之一,公路行业的健康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基础性的路网服务,直接拉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科学持续发展。

存在问题:

随着公路事业的高速发展,公路路网的初步形成,路网的综合规模效益初步显现,现有公路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事企不分导致部门职能模糊;机构臃肿人员超编情况严重;重建轻养公路养护质量不高;养护机制僵滞难以适应市场化要求;公路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建议对策:

一、准确定位公路管理职能

1、系统把握公路行业管理主要特性。地方公路管理体制改革既要考虑公路管理的行政属性,又要尊重公路网管理的专业特性。公路是网格化的结构物,具有网络性、层次性、统一性、均衡性等特点,既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也有较强的社会性和服务性。特别是国省干

线公路具有跨区域、跨地区的网络化连接特点,是经济发展和人员物资流动的大动脉,不宜采取按地域分割式管理模式(宜垂直管理)。

2、公路管理职责行使主体。公路管理涉及体制机制、工程建养、路产保护、公共服务和应急处置等诸多业务。依据法律法规规定,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其授权的公路管理机构行使行政管理职责,包括制定政策法规、行业发展规划、技术标准规范,行政许可,行业监督指导等。

3、决策、监督与执行相分离。按照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是公路管理决策和监督机构,具体负责制定公路管理法规、行业政策、标准规范、发展规划等行政职能;省级公路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公路养护(绿化)、路政管理、收费公路监管、涉路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应急处置、公路相关数据统计等具体行政行为。市一级公路管理职责照此进行划分。

二、合理设置公路管理机构

1、明确公路管理机构改革方向。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年5号,以下简称中发5号文)事业单位类别划分的规定“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现有的地方公路管理机构应为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改革应按照《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第五条“公路管理机构行使公路管理职能所需经费纳入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的规定予以落实,并使其逐步转化为行政机构。在改革过渡期内,现行

事业单位性质的公路管理机构,要根据中发5号文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国办发[2011]37号,以下简称国办发37号文)的要求,加强与当地机构编制、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推进行政机构的转化。

2、整合归并公路管理机构。按照“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以及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原则上只能设置一个承担公路管理的行政机构,统一行使全省公路建设、养护、运营、路政、治超、路网运行监测与应急处置等行政管理职能。

3、规范公路管理机构名称和标识。科学确定并规范公路管理机构的名称,统一公路管理机构标识。各地应根据加强管理的需要,从便于服务社会大众出发,统一公路管理机构标识和外观标志等。同时要根据公路管理的专业特点,因应急抢险、战备保障等需要,各级公路管理机构可设立“公路养护与应急保障中心”,继续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承担统一的调度、专业指导、技术保障等公益管理职能。

4、切实落实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事业单位改革后,公路行政管理职能只能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其授权的公路管理机构行使。要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要求,科学界定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高速公路管理局及经营管理单位的职责。

四、科学划分公路管理事权

1、理顺层级关系。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交通运输部主管全国公路工作,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所在省市区公路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省级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对所在省市区公路工作的行政执行。公路管理机构依托现有行政层级设置。还可按照中央减少行政层次实行“省管县”的精神要求,可探索实行“三级设置、两级管理”的体制模式。

2、明确国道、省道管理事权。国道(包括国家高速公路和普通国道)为跨越大区域的国家干线公路,省道为跨越地市的省级干线公路。各地要正确理解《公路法》关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对国道、省道的管理、监督职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立法精神,合理界定国道、省道管理事权。国家高速公路管理事权属于中央人民政府事权,委托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管理;一般国道采用中央和地方共建模式,以地方管理为主,中央人民政府给予资助;地方性法规中把国道管理权限下放的,要启动立法修改程序,相应修订地方性法规。今后不得将国道管理权限下放到市县一级。省道管理的相关事权,由省级人民政府自主决定,原则上由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其授权的省级公路管理机构行使,不宜层层下放。基于国省干线公路在公路网中的主骨架作用和应对自然灾害等公路交通重大突发事件的需要,原则上国省干线公路由省级管理机构或其分支机构统一管理。

四、推进养护运营机制改革

1、同步推进养护运营机制改革。按照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公路管理体制改革,需与“管养分离、政企分开”的养护运营机制相衔接。在推进公路管理机构事业单位改革的同时,必须将公路养护生产职能分类后剥离,实行市场化运作。在提高公路管理机构行政效率的同时,确保公路养护管理质量。

2、稳妥推进基层养护道班、工区改革。对现有的基层养护道班进行改组、合并,根据区域路网特点和自然灾害频次,成立相应的公路养护与应急保障中心,继续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中。配置必要的设备和机构,承担应急抢险、日常养护和小修保养等公益性较强的服务职能,提供基本的日常公路出行服务保障,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作为应急救援力量进行公路抢通保通。

3、深入推进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化。对公路大中修养护工程及检测、设计、评价等技术咨询类业务,应全部实行市场化运作。大中修养护工程应采取向社会公开招投标的形式,引导专业化的公路养护公司跨地区参与公路养护工程市场竞争,鼓励现有基层养护单位整合力量和资源成立养护公司,取得资质认证后进入养护市场参与竞争。

五、改革的配套措施

1、解放思想,加强改革的组织领导。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强化公共服务意识、服务大局意识、主动改革意识和努力创新意识;切实加强对改革的组织领导,认真做好改革的总体指导,加强对广大干部职

工的政策教育和实践操作培训,增强改革的承受力,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2、加强沟通协调,创造良好的改革环境。对涉及机构改革、职能调整、人员安置等重大敏感事项,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向省委、省政府汇报,认真做好与机构编制、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的协调沟通,寻求广泛支持,形成改革合力。结合本地实际,通过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出台本地公路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关办法,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对相关法律问题,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积极协调,及时提请省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委会通过立法途径予以解决。

3、加强检查监督、严肃改革纪律。机构编制、交通运输、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要加强对地方公路管理体制改革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工作纪律,对改革过渡期内发现的突破机构编制管理规定、挤占挪用国有资产、突击进人或突击提拔等违规违纪行为,依法进行严肃处理。

公路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各地要注意把握工作节奏,因地制宜,重点解决好关键环节的改革问题,积极做好各项保障,确保改革稳妥有序推进,健全完善现代公路管理体系,促进公路交通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论文作者:吕振利 工作单位:济宁市公路管理局泗水公路局 联系电话:***写作时间:2014年5月22日

2.医药行业问题和对策 篇二

中医药适宜技术作为中医学习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内容, 越来越被当代医疗卫生事业所重视, 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力量, 对整个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中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使用和中医人才配备进行现况调查, 全面了解中医药适宜技术进入社区状况, 找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引进中医药适宜技术条件、政策和人才问题,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旨在改善与提高中药适宜技术, 使中医药适宜技术真正满足医疗服务的要求。

2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发展现状

“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是当今难以逾越的一道难题, 主要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医患信息不对称、医疗资源不能适应当前医疗卫生的需求。然而中医药事业更有针对性地明确和简化了临床诊疗过程, 中医药独特的特色优势也降低了诊疗成本。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越来越被重视。根据相关调查显示, 中医药事业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发展现状主要体现以下几点:其一, 国家政府对中医药事业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逐渐重视, 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社区卫生中心中医药服务管理基本规范》、《扬州市中医药参与城乡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法规, 目的是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重视中医药的作用, 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广泛应用, 广泛覆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级地方政府也积极配合实施相关规定, 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特色和优势, 从而形成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全新局面。其二, 中医药事业已经融入到社区卫生服务当中。目前, 中医药适宜技术的需求正在呈一条抛物线不断增长, 其简、便、廉、验、效的优势已越来越受到社区居民的重视和喜好[1]。中医药适宜技术更是被广泛应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 针灸、推拿、火罐等技术利用率高。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康复方面也提供了有效作用。其三, 中医药事业在社区卫生服务中联系更加紧密。各地卫生机构和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 在国家全新政策的扶持下, 不断加强中医药事业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基础条件建设。目前, 很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立了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诊疗室等, 设立了中药房, 配备了中医药人员。在医疗保险方面也有近300种中药纳入了医保, 这为居民接受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创造了有利条件。许多中医院还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疾病创办具有专业特色的中医医疗机构, 如中医皮肤病医院、中医肾病医院、中医治未病医院等。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中医药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能够不断满足社区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其四, 中医药事业创建特色优势, 主要包含4点:第一, 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色是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巨大优势。第二, 强化人才培养, 高度重视中医药院校的建立, 加强高素质中医药人才教育。第三, 完善服务机构。中医药事业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基础建设是中医药发展的基础, 建立健全科室和配备相应的中医药人员。第四, 加大政策支持。国家应加大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中的财政支持和政策支持[2]。

3中医药适宜技术进入社区存在的问题

3.1政府财政投入和支持力度缺乏

政府要给予重视。政府应制定相应的中医药发展政策, 加大财政对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投入, 是中医药发展的关键。政府思想观念需要转变。对中医药适宜技术文化缺少支持。在社区卫生服务中, 中医药适宜技术将大幅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对中医药适宜技术进入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实践性理解不够深刻, 对中医药适宜技术宣传力度不够广泛, 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保障不够全面。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利用率不高, 主要是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医疗保障制度不够完善, 仅有部分中医药适宜技术纳入医保范围。中医药基础设备、专业人员、药品、技术的准入标准不够严格。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的财政投入不够均衡, 而且发展比较缓慢。

3.2中医药人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结构不合理

社区卫生服务中, 中医药人才数量极度短缺。由于医学院校需要较长的培养时间, 而且当前国家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中医药人才都不愿意到社区服务。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老龄化比较严重, 学历总体偏低, 社区卫生服务专业人员以西医人员为主。社区中医药专业人员流动性较大, 中医药人才培训和再教育机会短缺, 并且中医药人员的技术水平偏低, 目前对这一问题没有统一的措施。

3.3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缺少系统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 中医药项目严重缺少行政管理和系统管理, 尚未形成体系。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对慢性病、老年病等疾病没有开展。以中医内科为主, 中医药适宜技术利用率较低, 相关政策未能配套, 基础设施不完备。中医药诊疗服务基础差, 很多项目没有纳入到医保范畴。中医药适宜技术还未完全覆盖整个社区, 满足社区群众的健康需求。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行政管理缺乏系统性, 不能满足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的发展。

4对中医药适宜技术进入社区的建议

4.1政府加大对中医药适宜技术进入社区的支持和经济保障

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纳入社区卫生服务规范。政府应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系统化、规范化管理, 做到有法可依, 有规可循。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 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的利用率, 普及中医在诊疗过程中的简、便、廉、验的特色。严格按照国家规定, 在社区配置相应的中医药人员、设备、药品。政府加大对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医疗保障投入, 改善社区工作人员的待遇。

4.2加强人才培养, 提高准入标准, 建立高效中医人才队伍

目前, 社区卫生服务人才中, 中医药卫生服务人才严重短缺, 中医药人才技术水平严重偏低, 是影响中医药适宜技术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 建立中医药人才的准入机制, 要求持有《职业资格证书》和《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完善考评体系。提高社区中医药卫生服务人员的福利待遇, 鼓励中医院校毕业生到社区工作。培养中医药人才到社区定期义诊, 发挥专业和岗位特点, 定期进行知识、技能培训, 加大轮岗培训机制力度, 规范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推广、系统管理研究。对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人才的引进、配备、教育等相关内容进行改善, 加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

4.3突出中医特色, 大力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

中医药适宜技术简、便、廉、验的特色是中医药医疗事业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巨大优势。随着中医药适宜技术的进步, 在社区卫生服务医疗中, 中医药适宜技术深受广大老百姓的喜欢, 为群众解除病患的同时又削弱了目前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突出中医特色, 大力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 完全符合目前国家对医疗事业的发展观和总体规划, 有着深刻现实意义。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对老年病、慢性病和治未病方面有着独特优势, 并且对患者在预防、保健、康复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突出中医特色。中医保健、中医养生、中医伦理、中医健康、中医理论等方面比较丰富, 涉猎广泛。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摘要: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对医疗卫生事业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特别对预防慢性病、医疗保健、身体康复作用显著。全面了解了中医药适宜技术进入社区卫生服务的状况、中医药适宜技术目前发展状况, 提出了中医药适宜技术进入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并指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旨在改善与提高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地位, 使其中医药真正满足医疗领域的要求。

关键词:中医药适宜技术,社区卫生医疗服务,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林颖欣.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发展现状及分析[J].中医药通报, 2010, 9 (3) :57-60.

3.医药行业问题和对策 篇三

【关键词】建筑会计行业;问题;解决对策

建筑会计在工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工程的整体规划进度来进行管理。建筑会计行业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它不仅需要企业有着完善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流程,还需要相关会计人员具备一流的核算技术、严谨的工作态度与过高的思想觉悟。建筑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会计人员的工作,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渐加快,会计电算化也不断的完善,传统的会计已经不适合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需要,所以会计电算化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对建筑会计在建筑行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建筑会计行业存在的问题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逐渐加快,建筑会计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但传统的会计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的建筑行业发展需要,这也就导致建筑会计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以下对其进行分析。

(一)人员素质相对较低

建筑行业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但发展的速度相对较快,这也就使会计人员虽然数量相对较大,规模较为壮观,但质量上却不是很好,据相关调查,建筑行业的会计,有13%没有《全国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证》,属于无证上岗,这些状况都表明了现代建筑会计行业的状况,人员的数量相对较大,但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所以对建筑的工程财务管理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就需要对会计人员进行考核聘用,对建筑会计的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进行全面提升。

(二)建筑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的主要工作就是向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经济管理信息,企业以此作为依据,对企业的经营投资进行决策,这也就对会计所提供的信息的质量有较为严格的要求,由于这些信息对建筑行业的发展以及工程质量与进度都产生直接的影响,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必须具有准确性与真实性。建筑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主要包括财务、经营等多个方面,由于近几年建筑行业的发展较为迅速,出现了很多不良的问题,建筑行业的相关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对信息进行更改、或者造假,导致信息失真的状况时有出现,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同时,由于信息无法进行真实的反应,也就对企业的管理制度以及相关方案的制定产生一定的影响,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严重的甚至会影响企业的声誉。

(三)人员分配不均匀

通过对我国的建筑会计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建筑会计行业的分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建筑行业会计与其他行业的会计一样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核算的工作相对较为简单,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并不高,而对财务进行管理的工作就不同了,财务工作对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对人员的组成要求也相对较高,所需要进行的工作也比较复杂,这就需要会计人员可以对业务进行熟练的操作,了解会计工作本身的复杂性,对建筑行业的行业规则进行充分的了解,将会计核算方法与管理理论与实际的工作进行结合。对会计管理人员的素质进行全面提高,实现会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对企业的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

(四)职业道德相对较差

建筑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对工作的效率与质量至关重要,建筑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是诚信问题,诚信是会计的最基本职业道德,只有会计人员具备诚信意识,才能对工作负责、对企业负责,并提供相对较为真实的财务信息;其次就是素质的问题,会计人员负责财务的日常管理工作,所以会计人员必须有自律性,不仅要对自己进行严格的要求,也要形成会计机构的相互监督机制,更好地完成企业的财务管理任务。

(五)缺乏信息技术

在传统的会计管理模式下,会计的工作方法全是人工作业,而且工作量很大,每天重复着记账、算账以及报表编制等工作,不仅工作枯燥乏味,而且对人员的需求量很大,工作出现错误的几率也很大。同时,对财务内部的控制方式大多比较单一,而且基本都是人工的操作,很耗费精力;对报表的编制是一项极其耗费人力的工作,也要求工作人员对报表设计的内容加以了解,熟练地掌握报表的运算关系,其程序极其复杂繁琐,在工作人员对报表的准备工作做好之后,才可对报表进行编制。此外,每年度的报表都存在一定的变化,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不断的更新,加强自身的业务技能水平,并对报表的编制方法及时进行更新。这就需要结合信息技术,采取会计电算化的方式进行财务的管理工作。

二、针对建筑会计行业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加大诚信教育的宣传

在建筑会计行业加大对会计的诚信教育与宣传力度,以此来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并建立一支素质相对较好,专业技能相对较高的队伍。尤其是对从业人员进行严格的把关,做到持证上岗,避免出现会计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忽视企业利益的状况。同时也提高会计工作的透明度,确保会计工作的公正、公开,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二)建立信用档案、完善监督机制

为了建立建筑行业内部人员的诚信意识,可以通过信用档案的方式,进行管理,对员工在工作中出现的信誉状况进行记录,并将这份档案以公开的形式展现出来,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保障工作人员的高素质。目前我国会计领域信息失真的问题越来越严重,除了组织内部的问题之外,我国的法制建设还需完善,监督体系还需加强。通过这一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来确定责任制,规定信息失真的责任人为单位相关负责人,从而加强约束领导和会计人员的行为。

(三)优化人员配置

由于建筑会计行业的起步较晚,所以还没有建立较为完善的用人制度,所以在人员的分配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这就需要对用人制度进行不断地完善。对各个部门的人员进行调配,重新安排,并加大对人才的吸引与培养。同时,企业也应该对会计管理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促进建筑行业会计的发展与进步。

(四)更新核算的方法

我国的会计核算方式相对较为落后,这就应该对其进行更新,财务电算化软件的使用,可以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对凭证进行查询时,财务电算化软件可以提供多种查询条件,同时保障其过程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进一步加强了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

结语

我国的建筑会计行业还存在很多问题,这就需要对其进行分析,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与完善。同时,在会计的管理过程中加入信息技术,以科技来推动建筑行业会计的发展与进步,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方法,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与责任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建筑会计行业存在的弊病。

参考文献

[1]董玉娟.浅析建筑會计行业存在的问题[J].时代金融,2011(08).

[2]齐延丽.建筑会计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经界,2011(10).

4.煤炭运销行业的检查方法和对策 篇四

近年来煤炭运销企业的税负较低、帐证不全、“就帐查帐”不易发现问题等现象,针对这一情况,在2005年专项检查中通过对本市**个煤炭运销企业的同时联查,集体办案,团队出击。首先共同综合分析企业的经营特点,了解纳税人的生产经营信息,详尽地掌握纳税人可能采取的各种手段,寻找行业的共性可疑问题;然后根据查前分析的疑点拟定检查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检查,充分利用稽查手段,循环地进行分析、归纳、判断、推理,不断创新思维,调整检查方法,以此形成清晰、高效的检查思路,准确迅速有效的查处多种问题。查后仔细剖析和研究查出的这些问题,针对煤炭运销企业总结了一些检查方法和对策。一:发现的主要问题

〈1〉违法事实:

①企业取得的铁路货运发票,发票上注明的吨数和取得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吨数不相符。经检查缺少吨数为企业帐外经营,未记销售。

②取得公路运输发票,购货地和货物均从一个地方购入,检查现金结算单据,发现其中运费单价较低。经询问,是装卸货地点不同,但企业都开在同一个地方。

③企业帐面库存煤炭若干吨。经实地盘存,煤炭已在当期销售,但在以后计提销售,存在滞后销售的现象。

④在既无资金往来又无货物交易的情况下,取得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若干份,税款已抵扣。据此,该企业又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一份给另一企业。

⑤库存商品煤炭04年底余额若干吨。经查实,货物已经发出,未作销售收入。

⑥企业从河南购煤9261吨,已于当月全部发往某电厂,当月仅结转销售成本6275吨,差额部分当月未作销售处理。

⑦企业预收另一单位煤款,库存商品已经发出,企业在次年做销售处理。

⑧企业取得的铁路运费发票多抵扣进项税。

⑨企业取得的运费发票上收货人不是该企业,多抵扣进项税额。

⑩经协查,企业取得的山西太原的一增值税专用发票系假票。

〈2〉主要违法手段:

①所查企业大都没有货场,但很多企业年末却有库存,通过检查发现这些库存的货物大都已经发出,出现不记销售或滞后销售的现象。

②从资金往来上看,很多企业成本、销售核算比较混乱,是在资金回笼后再开票申报纳税,结转成本,存在人为平衡进项税和销项税的现象。

③企业取得的运输发票反映的煤炭数量和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数量存在着差异,一般是煤炭行业的特殊性---“超吨”现象,但也有一些企业存在帐外经营的现象。

④经检查个别企业还有从山西省取得假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现象。

二:检查方法和对策:

〈1〉检查方法

①全查帐表

检查人员从“商品销售收入”反映的数量、金额、单价和“商品销售成本”、“库存商品”反映的数量、金额、单价进行比对,从结算凭证的附件中寻找有关数量、金额不一致的原因,从资金往来中发现是否有无资金往来的情况下取得各种抵扣发票和开具发票现象等等。②重点查票

煤炭运销企业的特点是运费较大,有些企业的运费发票金额和专用发票金额基本持平,针对这种情况对上述“两票”的检查尤为重要。一是核对运费发票的数量和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数量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则可能存在一部分进帐记收入,另一部分不进帐(即煤炭销售给不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时,有一部分不入帐),以达到少交增值税的目的;二是即使不存在第一种现象,也存在虚增运费发票的金额多抵扣进项税的现象。三是企业取得的运输发票开票日期相隔很长时间,但发票号码却是连续的。四是检查增值税专用发票时,要注意仔细比对,对纸质有异,印制粗糙的可疑票要发协查函。

③行业分析

根据煤炭运销企业的特点,从销售收入、税负率、利润率、费用的多少等方面来分析一个企业的经营情况是否正常,是否合理。从中发现疑点,找出线索。

④协查外调

首先对可疑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通过金税工程协查网络发出协查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办法。其次对一些可疑的资金往来、货物交易等从帐簿上无法查实的情况有必要进行外调。〈2〉:检查对策和建议

从煤炭运销行业检查过程来看,对煤炭运销企业的检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注重对“取得发票”的检查。增值税实行的是以票抵税,对“取得发票”的检查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尤其要注意对煤炭商贸企业“增值税专用发票”、“运费发票”的检查。通过此

项检查容易发现问题,检查效果明显。

②加大帐外调查的力度。煤炭运销企业的帐务处理一般都比较简单,“就帐查帐”不易发现问题,检查人员把检查中发现的疑点问题,通过外调(到与煤炭商贸企业有购销业务的单位外调,到有关运输、仓储、质检等部门外调,到相关政府部门外调)加以证实,就能够克服“就帐查账”所带来的局限性,做到“死帐活查”,就能够揭露事实真相,发现深层次的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问题。

③进行“解剖式”检查。对煤炭运销企业的检查,可将其每笔业务的各组成因素逐一进行检查、分析。如购进煤炭的吨位与取得运输发票的吨位是否一致、付款方向是否一致,购进单价与销售单价是否正常,销售吨位与取得运输发票的吨位是否一致,每笔购销业务运费由谁承担,等等。进行“解剖式”检查,有利于掌握被查对象的业务全貌,真正将涉税问题查深查透。

④对征管部门提几点建议:

(1)对有些帐簿不健全的煤炭运销企业(例如:无库存商品明细帐、无资金往来明细帐、费用核算较为混乱等)责令限期改正。

(2)加大“运输发票”和“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审核力度,应结合两票开具的数量、名称、单位等全方位审核。

(3)实行月末验货制度。凡是月末有库存的企业一律要实地查验货物,以防少记收入或滞后销售的行为发生。

(4)征管部门的人员应经常性地深入相关市场、企业,实地调查、分析市场状况以及企业的供、销等情况,从而分析涉税问题的新动向,帮助实施有效的税务稽查找准突破口,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法律依据

对上述第一项的违法事实处理的依据:

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一条;第九条。

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五条。

③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善意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187号)。

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二条。

⑤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虚

5.砖瓦行业纳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五

一是专职会计少,业务技能低。在被查的15户企业中,仅有一名财会人员是专业会计学校毕业的;有9户企业的财务负责人是村组核算员出身,他们在厂里身兼数职,总帐、材料、保管、办税等一肩挑,没有经过系统的业务培训,对会计业务一知半解,更谈不上掌握税收业务知识了。还有4户企业聘用兼职代帐会计,每月用1-2天时间,根据业主提供的有关单据,编制凭证、报表;他们做帐不管事,有的申报不及时,有的报表质量差;当税务干部了解情况时,一问三不知。从检查情况看,这15户企业户户有查补,累计查补各类税收24.8万元,不少企业因业务不熟,出现对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印花税等小税种计提错误,甚至有的企业不申报、不缴纳。

二是财务核算不规范,会计信息失真。检查时发现,砖瓦生产企业普通存在自制凭证多,核算不准确现象。查看记帐凭证,收条、白据、假发票等彼彼皆是,买卖、搬运等行为很少用合法有效的票据,随意性较大;不少企业用工不固定,人数不确定,工资发放手续不齐全,成本费用不准确。部分企业用砖瓦抵算上交乡镇管理费,减免税不入帐,瞒报收入、虚列支出的现象较为普遍。

三是上缴额度大,税收流失多。这些企业的产权多数是乡镇集体的,乡政府常用招标的形式,将企业承包或租赁给个人经营,要求经营者上交足额承包费,企业留利少,造成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下降,导致所得税流失。据统计,15户企业年上缴各类费用228万元。如某经营者与乡政府签订协议,年上交管理费(承包金)18万元,企业上交承包费用后帐面亏损3.8万元,如果税务部门将上交费用核增应税所得,经营者不接受且负担不起。如果是租赁经营,承租者还不承担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这些税收想让乡政府承担更不容易,这样造成国家税收大量流失。

四是业主不固定,欠税无着落。这些企业的经营者因上缴费用大,管理不善等原因经常更换,他们在思想上存在短期行为,想方设法拖欠税款;一旦甩手不干,人去场空,重新易主,新人不认旧账,多数欠税被束之高阁,税务部门无法追缴。据了解,多数砖瓦企业存在呆账税金,个别企业高达30万元。

五是占地面积大,税负难承受。砖瓦生产企业由于自身行业特点造成占用土地面积较大,一般企业有200—300亩土地。从2001起,要求对建制镇范围内的所有企业征收土地使用税。这类企业每年要增加10万元左右的税负,对这些年销售不超过200万元的小窑厂,实在是难以承受。

针对上述问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少经营者缺乏管理理念,认为砖瓦企业与泥土打交道,生产经营成果归自己所有,不需要专业会计进行规范化核算和管理。

2、部分业主纳税意识淡薄,主观上存在偷税、欠税想法,不愿意建真帐如实申报纳税。

3、税收法律法规不健全,税务部门征管和处罚力度不到位,征管方式单一。

4、税法宣传力度不够,业务培训少,纳税辅导不到位。

5、部分乡镇领导观念陈旧,税收意识不强,思想仍停留在“利改税”前的状态。

6、部分行业的改革步伐不快,行政体制改革滞后,预算外资金管理不规范。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但阻碍企业发展,损坏企业形象,而且扰乱税收秩序,造成国家税收大量流失,给日常税收征管带来许多麻烦。为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纳税意识,促进征管质量的提高。

一是加大税收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纳税氛围。一要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宣传,组织他们学习新《征管法》和《发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提高他们的纳税意识。二是做好纳税辅导,帮助企业财会人员提高业务素质。三要加强与乡镇领导的沟通,向他们宣传税法知识,汇报税收征管,争取他们对税收的理解和支持。

二是要加大对税收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税法的严肃性。对征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发放整改建议书,限期整改到位,对屡教不改者,对照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严格执行税收滞纳金制度;对故意瞒报收入或虚列支出的偷逃税者绳之以法。

三是完善税收法律法规,改进税收征管方法。从有利于税收征管出发,明确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由使用者缴纳或代扣代缴;适当降低砖瓦生产企业土地使用税征收标准;对凭证不全、核算不准的企业,在调查测算的基础上,采用核定征收的方式征收所得税;进一步细化税前列支项目和扣除标准,确保所得税税基不受侵蚀。

四是强化职能管理,完善监督机制。针对行业特点,制定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充实财会力

量,提高核算水平,发展中介服务机构,推行税务代理;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加大督查监控力度。另外,有关方面要积极探索企业改革的新途径,加快行政体制改革的步伐,规范预算外资金管理,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税收征管的顺利开展。

6.医药行业问题和对策 篇六

煤炭采掘业是新安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安全生产及集约化生产要求的提高,新安县煤炭采掘企业由顶峰时的70多家整合到目前的13家,入库税收占税收总量的比例由2009年的15.2%提高到2010年的22.2%,成为国税收入的一个重要增长极。现以新安县为个例,就如何加强煤炭采掘行业税收管理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煤炭采掘行业的主要特点

(一)行业准入门槛较高。该行业实行严格的行业许可经营制度,开办煤炭采掘企业需要取得开采证、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生产许可证、矿长证和营业执照等;资金投入往往超亿元,年设计生产能力一般在15万吨以上(2010年起整合年设计生产能力提高到30万吨以上);

(二)行业税源相对稳定。产品增值额大,吨煤增值额在100元以上,行业利润率和应纳税负率分别在20%和10%以上;投入产出比相对比较稳定,巷道掘进、采面回采与使用的坑木成正比,原煤开采量与人工工资、电能、炸药成正比;

(三)企业经营效益差别大,地质、地貌、煤层深浅、机械化程度、煤质等多种因素对煤炭生产企业的投入产出比和原煤价格都有较大影响。

二、煤炭采掘企业存在的主要涉税问题

(一)企业人为调整销售收入。一是由于大型国有煤矿与发电企业因价格谈判存在异议,导致“发出商品”与“库存产品”长期出现误差,煤矿销售收入长期不能及时实现,影响税收及时入库;二是由于对方资金紧张或煤炭质量、发热量问题等,销售煤炭长期挂“账外账”,隐瞒收入或隐瞒原煤收入;三是将煤炭收入人为分解为煤炭销售收入和运费收入,全部应纳增值税收入人为分解为增值税收入和营业税收入,少缴税款;四是自产煤炭发生职工用煤等视同销售行为,不计或少记应税收入;五是民用煤零散销售收受现金不开票,不计或少记应税收入;六是销售报废矿车、轻轨等,不计应税收入。

(二)集团内部交易转移利润。由于煤炭以企业集团形式“多家生产、统一采购、统一销售”,导致集团下属煤矿以明显偏低的价格相关联企业销售煤炭产品,转移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税款及煤炭产品销售利润;

(三)企业多转成本费用。一是购进材料、电、汽等货物用于在建工程、集体福利、非应税项目等未按规定转出进项税额,多转成本费用;二是未按规定取得或取得不符合规定的运费发票申报抵扣进项税额,多转成本费用;三是未按规定开具农产品收购统一发票申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多转成本费用;四是井下固定资产既提维简费又提折旧,税前重复扣除;

(四)购进固定资产由于部门规定和行业特点,存在与企业财务制度、税法规定不尽一致的问题,使原材料—备品、备件与固定资产难以准确划分,在税收管理上对进项税额的抵扣存在一定争议。无论准备巷道、开采巷道、回采巷道均申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造成少缴增值税并混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

三、税务部门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从检查情况来看,煤炭企业日常纳税申报较正常且准期,从查出的问题来看, 该行业对相关政策法规的学习不够且主动咨询较少,自认为纳税大户“税老大”思想严重,给税收管理员造成误导——企业纳税多政策理解透以致相应纳税辅导少,从而造成企业少缴税款的违法行为的发生。

(二)税收管理员对该行业的经营情况的税务跟踪管理不到位,纳税辅导不及时,造成纳税人对有些税收政策了解不够。

(三)部门配合不密切,信息交流不畅。主要表现在地税与国税、安监和煤炭、煤炭与国土资源、电力管理部门之间没有很好地配合,对各煤矿的生产经营信息没有共享。

(四)对煤矿外购坑木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也存在难以控管,企业采煤确实需要耗用坑木,外购坑木企业难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多数企业采取白条入账或由税务机关代开发票,企业为了多抵扣进项税额采取虚报外购坑木到税务机关代开发票,如今年1月有一户煤矿一次申报外购坑木10多万元,而税务机关难以核实耗用真实性。这是税企双方目前较为突出的问题。

(五)税务机关采用的以票控税也只能控制以开具销售发票部分收入,对未开具发票部分的收入无法核实,故偷、漏税现象尤其适合民用的小煤矿较为突出。

(六)“疏于管理”的问题依然存在。对煤炭开采业的税收管理的第一手材料主要是来源于企业报送的财务报表及纳税申报资料,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如煤炭生产经营变动和应收应付账款变动等情况未能反映,信息的参考度不高,致使管理针对性不强。目前征收环节只对纳税人的申报情况进行逻辑审核,管理环节

只对纳税人的涉税事务进行管理,稽查环节只对有违法嫌疑的纳税人进行查处,而对纳税人的申报和涉税事务进行经常性、实质性的调查分析这一影响征管质量根本的日常工作却很少投入精力,从而导致对煤炭行业部分企业的税收征管质量不高。

四、加强煤炭采掘行业征管的对策

(一)注重宣传辅导,加大税法宣传力度。一是在日常煤炭税收管理开展多种形式税收宣传活动,重点对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进行税法知识培训,及时向纳税人通报有关税收信息,解释有关政策的变动情况,进行办税辅导;二是要定期深入企业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畅通税企沟通渠道,及时掌握情况,提高纳税人对税法的遵从度。

(二)加强税务干部的培训,提高税收管理员的素质。一是税收管理员要精通税收业务知识、财会知识,计算机知识,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从多层面对税源状况、纳税情况进行细致的案头分析;二是要加强对税务管理员的业务培训,使其全面掌握各项税收政策,熟悉企业财务制度和财务核算方法,逐步提高税收管理员的综合素质,把税收征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加大税务检查力度,提高稽查的威慑力。充分发挥税务稽查的优势,开展对煤炭企业的税收专项检查,做好对大案要案的查处工作,对拒不履行纳税义务的煤炭企业,采取公开曝光的形式,起到震慑税收违法分子的作用。

(四)建立联系会制度,强化信息共享。一是定期召开税务、煤炭、工商、土地、公安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协调会,加强各部门信息共享;二是积极争取政府建立煤矿产量监控系统终端,依托煤炭产量监控系统准确掌握煤炭企业产量,在此基础上,加大计税价格监控,通过了解掌握的产量、销售价格进行综合分析,计算应纳税款,做到应收尽收。

(五)对症下药,扼制矿山转让过程中的偷逃税。针对上述矿山企业资产转让过程中使用的不缴或少缴税款手段,建议成立股权转让税收检查领导小组,从管理、法规、稽查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成专项检查工作组,制定严密的检查工作实施方案,切实加强煤矿企业整体转让和股权转让的税收管理。

(六)加强煤矿投资建设期建筑业企业所得税税收管理。当前正处在新安县煤炭资源整合,煤矿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煤矿基本建设投资作为地方重点工程建

设项目,应实施重点工程央企施工项目的企业所得税就地纳税跟踪管理,实现煤矿外包工程税收的有效控管。

7.评估行业现存问题急对策建议 篇七

1、“无法立法,立法无法”

目前,关于评估立法的呼声很高,关键是,立法应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的客观要求把评估的内涵、评估的定位定准确,不能简单延续国有资产的概念,应涵盖各种经济成分、各种形态的资产,既有鉴证的功能,也有咨询的功能,彻底屏弃各个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割据管理,放弃资产、房产、地产等专业称谓及管理的模式,只有一个注册评估师行业管理的概念,类似注册会计师、律师行业管理的模式。同时,尊重各个专业主管部门管理的要求,进行专业资格、专业等级认证。否则,立法以后将更难进行行业管理。这就是“无法立法,立法无法”的意思。

2、“没有思路就没有发展”,“没有人才就没有事业”

实践证明,凡是财政厅(局)内部机构落实、人员到位的,评估协会的工作效率、效果就好,反之就困难。希望中评协在上面做做工作,支持各省尤其是广西等西部省分的评估机构落实编制和人员。

3、推动省一级资产评估协会的建设

(1)省一级评估协会机构建设的基本情况应在各协会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包括编制、人员、收入、福利、财务、用工等。

(2)中评协主办的《简报》是宣传政策、介绍经验、反映状况、沟通信息的一种非常好的形式。希望中评协继续做好各省、市、区财政厅(局)领导对评估工作的支持、指示、策划等情况的交流和通报,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共同推进评估行业的发展。

(3)省、市、区之间要多沟通。包括一些专题调研、专项政策、专题策划。大规模的沟通有困难的,可以分片组织活动进行沟通。尤其是一些涉及行业市场开拓、行业自律等方面的好思想、好思路、好办法多多沟通对行业建设更有好处。

(4)中评协组织各省、市、区协会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后续教育、以及一些小型专题会议,对我们都有很大的帮助。建议以后能将这些活动的内容形成材料发给我们各地各级协会。这也是一种资源,有利于省一级评估协会的建设和队伍的培训。

4、关于行业收费问题

目前行业收费仍然是执行1993年中评协与有关部门制定的标准。15年了,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的标准和计价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的情况。各个机构迫切希望中评协尽快修订新的收费标准,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社会各阶层的冲击和行业内部不正当竞争。如果上面的协调工作一时难以理顺,也可以采取各省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先动作起来,逐省解决,推动全行业收费标准的修订。

5、关于行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问题

目前广西资产评估机构中有的按33%(现在改为25%)所得税率,有的按西部省区的优惠税率15%执行,也有按新办企业的政策减2免3,不一致。同是国务院认定的三个特殊行业的咨询服务机构,广西的资产评估机构却没能享受到诸如律师行业咨询服务机构的单位所得税综合税率的税收优惠政策,国家发改委2000年第7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0年本)》中是含有资产评估机构的,而在2005年12月2日第40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第一类鼓励类中第二十五“其他服务业”项下的“28.经济、规划、工程、管理、会计、审计、法律、环保等咨询服务”中却没有明确。

8.网络视频行业的问题与对策 篇八

网络视频行业的突出问题

当前,网络视频行业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网络“恶搞”。当前“恶搞”作品在网络中盛行,而其中视频“恶搞”作品尤多尤甚。《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相信在网民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在线下也引起轩然大波。流行歌曲、热门节目、古典名著、标志性图像或建筑、主旋律影片、英雄人物等,也都难逃被“恶搞”的命运。在网络大众化娱乐化的文化特征之下,有些“恶搞”实质上无伤大雅,但有些“恶搞”,如对主旋律题材的内容进行“恶搞”,就可能会造成是非不明、荣辱颠倒,不利于主流意识形态和正确价值观的传播。尤其是可能会对青少年造成恶劣的影响,不利于青少年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误导社会舆论。《物权法》颁布后,“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引发网民持续关注,一些网民在网上大肆传播自拍的“钉子户”辩驳、抗议等实况视频。在这些网站和网民的炒作下,相关舆论开始转向社会矛盾和官民冲突,一些人甚至称,这一事件将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进入到“反奸抗恶运动阶段”,这种言论不符合社会实际情况,严重误导了社会舆论。

打情色“擦边球”。通过色情视频招徕网民、提升流量,是当前一些网站借口应对市场竞争需求的经营惯势。一些网站传播色情视频、情色产品广告,以及讨论敏感、畸型、淫秽话题的语言类、访谈类视频,对网络受众尤其是其中的青少年群体毒害巨大。

侵犯版权行为。国内的视频网站,至今仍然面临一个大问题,就是版权问题。视频网站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网民截取电视、电影的片断,一旦再加入广告,被起诉的几率就增大了很多。与此同时,对未经过版权审核的视频,内容的合理合法性也就无从谈起。法律的缺位以及管理规范的不明确,导致目前针对网络视頻的管理处于灰色地带。多数网站无网络视听许可证。由于日常监管力量不足,导致有关部门平时对网络视频不文明现象的监管缺位,再加上有些地方监管部门将网络的执法权分离到文化执法大队,更加剧了这一现状。

加强网络视频管理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网络视频行业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的分析,笔者对加强网络视频行业的管理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在现有互联网管理法规中,对于视频内容、版权主体、执法措施等都缺乏严格的认定,也缺乏可操作性,这既使得全社会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缺乏可靠依据,也给执法工作带来极大不便。因此,推动完善互联网立法,及早建立有关我国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实现有法可依、保障网络视频行业健康发展的根本。

明确各部门职责,推动联合执行。加强网络视频的管理,必须充分整合各部门管理资源,推动联合执法、合作办公。应当充分发挥公安局、通信管理局、广电、文化执法总队,以及省市互联网宣传管理办公室在彼此管理职能上的优势,强化对网络视频等互联网服务的管理。

充分运用视频搜索等技术手段,加大对网络视频不良信息的监控。随着网络互联互通、开放自由的特性日益凸显,政府在技术上对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控制力被逐渐弱化。对于视频类内容的管理,相关部门应加快研究新技术,可通过技术手段鉴别视频中不良信息和违法内容的多少,加强对网络视频信息的监控,并采取措施对违法违规行为予以处理。

加强网络视频正面宣传的作用,鼓励有资质的网站引导市场主流。加大已有视频播放资质的正规网站对公众参与的开放度,通过设立视频类互动栏目、开展DV作品大赛等活动,使健康的视频内容成为市场主流。同时应规定有资质的网站不得转载非规范稿源的视频内容,防止二次传播造成的扩大效应。由于制作视频内容的资金需求量较大,政府可在适当时机对重点的优秀的提供视频服务的网站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推动建立视频类网站的内控机制。网站作为视频内容传播者,应为自己的传播内容及传播效果承担责任。应建立视频内容责任编辑署名制度,加强网站编辑的把关机制;应对视频节目实行先审后发的上传审核制度,以确保不良视频信息在第一时间得到遏制;还应完善网站的监督举报机制,在网页上设置“举报栏”,方便群众监督和举报。

在目前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的环境下,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第三方组织的重要作用。通过召开不定期的行业评议会,及时发现并剖析网络趋势性问题,明确行业内成员的社会责任和职业伦理道德规范,促进行业的协调有序健康发展。此外,行业协会等第三方组织还可以协助视频类网站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推动其加强自律;号召视频类网站签订自律公约,以达到自我约束、相互监督的作用;建立公开道歉等制度性规范,在新闻评议会上被点名批评的网站应在自身网站和其他新闻媒体上向社会公开道歉。

上一篇:分析我国机械设计教学现状的思考及建议下一篇:幼儿园学习故事记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