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

2024-11-04

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精选10篇)

1.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 篇一

地方院校药物制剂工程教学方法探索论文

摘要:药物制剂工程是一门应用型课程。该课程实践性强,覆盖面广,与药剂学课程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重点难点易混淆。药物制剂专业是一个实践特征非常明显的专业,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以药物制剂工程课程为例,实施教学方法改革,以期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

关键词:药物制剂工程;教学方法;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药物制剂工程是本校药物制剂专业主干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该课程具有非常明显的综合性,它综合了药剂学、工业药剂学、车间工艺设计与设备、药事管理学等相关课程的知识,同时又体现出自身特性,即如何综合运用上述课程知识,达到制剂产品的工业化生产的目的,最终要求学生能够了解甚至把握制剂工业化生产内在规律[1]。上述课程大部分是静态的,而药物制剂工程则为动态过程,综合上述知识最终实现制剂工业化生产的组织实施以及制剂工业化生产的维护和改进。现代医药工业就是需要这种能够综合运用工程技术和药学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但是由于条件所限,多数高等院校在开设该门课程时往往没有太多机会进入药品生产企业实训[2]。作为地方高校,在深化教育改革、寻求转型发展的进程中,要求药物制剂专业毕业生具有更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如何在现有条件下,理清药物制剂工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专业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笔者从课程之间的关系、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实践环节的教学探索和教学模式反馈等方面探讨药物制剂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

1加强本课程与其他药剂学专业课程之间联系

1。1药物制剂工程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

药物制剂工程是将工程学、药剂学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结合在一起以综合研究药物制剂生产行为的应用科学[3]。运用的知识如工业药剂学、药剂学、车间工艺设备、药事管理法规、工程制图等课程已经在低年级期间陆续开设。因此本门课程与上述课程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与重叠。另外,本课程覆盖面广,综合性和应用性强,教学过程中易将课程内容与其他课程内容的知识点重叠,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

1。2教学过程中的处理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本课程的开设课时,教师首先要梳理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重叠的知识点,提炼药物制剂工程课程的重点。例如,教师需重点讲述制剂生产工程、制剂质量控制工程、工程验证这几个章节。而前面占据较大篇幅的制剂各单元操作部分,可联系工业药剂学和药剂学知识进行系统性回顾,减少授课学时,做到重点难点突出,又减少与已学知识的重复。另外,教师也要注意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相互渗透。在讲授药物制剂工程课程内容时复习工业药剂学课程,将工业药剂学中比较单个的制剂节点用制剂工程学的观点进一步加以解释,联系实际,强调生产的准备、组织、生产过程及过程控制等因素,强调生产安全和劳动保护注意事项。这样既学习了新知识,又复习了已学过的内容,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4]。

1。3与时俱进——关注制药工业的研究进展

医药工业不同于其他传统工业,它是一个知识密集、专业化程度非常高的产业。药物制剂工程也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课程内容如果与现代医药工业的发展脱节,就不能培养出合格的药学人才。因此,本课程的教师陆续申报湖北省青年教师进企业项目,进入药品生产企业与其合作共同研究并解决企业遇到的技术问题。目前学院已与湖北福人药业、湖北人福医药集团、湖北广济药业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学院也积极动员各教研室教师进入药品生产企业参与药品的研发生产等环节,培育双师型教师。在这种模式下,教师的实践能力随之提高,学生也有机会接触到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到教学相长[5]。另外,长期聘请本地及周边地区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药品企业负责人以案例教学方式的讲授部分章节,突出本课程与时俱进的实践特征。在授课过程中贯穿GMP在每一个环节的要求,重点突出协调药品生产活动需要进行何种管理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2课堂教学的改进

2。1重视多媒体的使用

由于药物制剂工程授课内容与药品生产密切相关,涉及药厂核心“硬件”的工作原理及如何协调这些“硬件”使之符合GMP规范。传统的板书不能够很好地展示这些硬件设备。通过图片、Flash动画、声音、视频等多媒体描述设备结构、运行原理等,可以给学生最直观的视觉印象。再辅之以实时解说,可以将制剂车间、厂房的布局、仪器设备、工作原理从宏观到微观向学生解释,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6]。借助多媒体还可以更加形象地表述课程重点知识。例如,药物制剂工程内容繁多,更多的.是一些抽象描述。将抽象概念形象化为具体的图片,更易被学生理解。将看不到的内容如车间各工段洁净区的控制,各工段的室内压强控制特点、层流、紊流特点等用颗粒表示,更加形象地描述空气流动速度和流动方向。

2。2实物教学法的利用

认知理论认为在对一个新鲜事物的认知过程中,视觉占83%,触觉占据1。5%,嗅觉占3。5%,味觉占1%[7]。但经过教学研究发现,虽然触觉、嗅觉相对视觉占据认知事物所占的比例不大,但是这种认识记忆在另外一方面来说却更加深刻。在药物制剂工程课堂上,虽然采用多媒体资源展示了部分设备、车间厂房设计等,但是对于胶囊、颗粒、软膏这些剂型,可通过实物教具的展示,让学生观察、触摸、体验,增强学生对该类剂型特点的理解。观察市售胶囊,可以深刻地理解硬胶囊的囊身和囊帽卡口设计的独特之处,现场展示颗粒剂比散剂流动性好、飞散性小的特点,甚至可以让部分学生体验VC泡腾片和普通片的口感。增强学生的感官认知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上述制剂的理解。另外,药剂实验室制备一些半成品,甚至故意制备一些不合格产品,如稳定性较差的软膏剂、粘冲的片剂、已经处于非均相状态的乳剂等,将这些制剂交给学生观察、评价,分析形成的可能原因,加深学生对制备合格产品的意识,也有助于学生结合药物制剂工程知识分析形成上述缺陷的原因。通过实物教学,结合教师的引导,可以促进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收到满意的课堂效果。

2。3教学结构的合理安排

结合本院应用型高校改革试点工作,为能在实践性强的专业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结构上,本课程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按1∶1比例分配。课程表分为两部分,理论课程按照正常的课程分配,实践课程集中在一段时间,分别进行药剂实验室实验、药品生产企业见习和GMP车间实训。这种在集中时间内系统的培训,可较好地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3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

3。1参观药企

作为地方院校,结合本地区药品生产行业现状和本校实际情况,笔者进行了如下调整。首先,充分利用本院制剂实验室设备,尽可能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组装、维护这些设备。其次,与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的药品生产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根据药厂实际生产的剂型特点,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留意该生产企业是如何按照GMP要求布局厂区、各公用工程、生产工段的衔接设计方案以及各工段的具体实施过程。

3。2GMP车间实训

参观药品生产企业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厂区布局、工段衔接、非控制区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在新版GMP要求下,制药企业对控制区进行严格管理。例如,D—A级洁净区内,非相关人员不能随意进入。因此大多数学生在药厂的实践只停留在“参观”上。为克服种种不利因素,学院组织药剂学专业学生赴中国药科大学GMP实训中心进行为期一周的GMP实训,从公用工程设备、固体制剂(片剂、颗粒剂、胶囊剂)、液体制剂(水针剂、大输液剂)、冻干粉针剂、生物制剂等制剂工段进行系统学习,并实际投料模拟生产,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完成该批试剂的生产。

3。3虚拟仿真实验室模拟

虽然本校每年组织学生赴中国药科大学GMP实训中心进行集中培训,但是也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在短时间内消化理解较多的相关工段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吃力。其次,没有机会对实训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考核也仅仅从理论层面进行,不能较好地评价学生掌握该实践知识的能力;缺乏实训教材对于地方院校本科生的学习承受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8]。因此,本校通过积极引进虚拟仿真实验室相关系统,搭建药物制剂工程相关工段的实验室模拟体系,为进一步巩固学生制剂知识提供新途径[9]。

4教学模式的反馈

4。1问卷调查

设计调查问卷,笔者了解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难易程度等情况。

4。2教师听课反馈

邀请本院教师随堂听课,并从教师授课过程中的引领作用(教学方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程、启发性),学生课堂的参与性(主动性、课堂活跃程度、想象力),教师多媒体使用过程(使用时机、多媒体与板书比例、多媒体文字、图片、视频比例、多媒体使用效果)以及课堂的授课效率(课堂效率是否紧凑、课堂信息量大小)等方面进行量化评价,并进行点评[10]。

4。3实践环节成绩检验

参观药品生产企业时,从进入厂区大门开始即要求学生用心观察。在该过程中,教师提前发布问题。例如,针对药品生产企业的厂房和生活区的分布;生产、检验、存储区域的布局;生产区的车间布局;设备摆放;公用工程的配套设施是否存在不合理等。在GMP实训基地,每天实训结束后回到教室进行总结,结合当天实训内容教师提出相应问题,检验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运用。

4。4综合测试

结合理论及实践知识,通过试卷考核的方式,检验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总体掌握情况。将学生的成绩与往届未进行教学改革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在学生总体得分情况、得失分特点、主观题的掌握情况等方面进行比较,作为改善课程教学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宋赟梅,平其能.药物制剂工程学本体论[J].药学教育,,22(4):7—10,16。

[2]任国莲,田青平,范博,等.药物制剂工程教学新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药导报,,8(09):124—125。

[3]范博,田青平,任国莲.药物制剂工程教学方法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12(2):144—146。

[4]罗学刚,张同存,王楠,等.药物制剂工程课堂教学体会[J].药学教育,,24(04):24—25。

[5]秦昆明,史大华,孙吉佑,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药物制剂工程》课程教学实践与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7,4(46):7—8,34。

[6]李潇,洪海龙,景慧萍,等.制剂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6,44(01):167—168。

[7]许青青,徐庐峰.基于知识可视化的KM教学法在化工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以药剂学课堂教学改革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5(7):118—121。

[8]汪福源,唐宁,何小荣.GMP实训车间现场教学策略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04):224—225。

[9]赵洁,蔡铮,刘孟华,等.虚拟实验教学在药物制剂工程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16(09):752—754。

[10]金描真,兰清,广泉.药物制剂工程多媒体组合教学研究[J].药学教育,,19(4):26—28。

2.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 篇二

1 目前人才培养上存在的问题

1.1 人才培养方向单一, 不能满足地方产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客观需求

台州是著名的模具之乡, 模具产业规模庞大, 的确存在对模具专业人才的旺盛需求。但是台州除了模具产业之外, 还有汽摩配、家电、造船、金属原材料等诸多产业, 他们不仅需要模具专业的人才, 还需要很多材料成型及控制这个专业所涵盖的其它方面的人才, 比如焊接、铸造、表面处理、特种加工等方面的人才, 很多企业来招聘时是听说我校有材料成控专业而来的, 但是往往是因为我专业的毕业生局限在模具方向而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1.2 人才培养方向单一, 不能适应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的内涵发展要求

如上所述,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有极其丰富的专业内涵, 是一个“大专业”, 它包括压力加工、焊接、铸造、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几个专业, 每一个专业都对应一个巨大的行业, 模具方向只是从中提炼出来的一个方向。因此, 从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角度看, 不可能永远只停留在模具这一个方向上, 必须要按照这个专业的本身内涵, 结合我们自身的条件, 有步骤地逐渐扩充这个专业, 从而也能够为地方产业培养出更多适应他们需要的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人才。

1.3 人才培养方向单一, 不能满足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现实需要

尽管我们的专业定位和培养措施都是围绕模具方向展开, 但实际上很多学生对模具专业方向并不感兴趣, 反而对其它的方向很感兴趣, 比如金属材料、计算模拟、表面处理等。在学生科研项目组织和申报时, 很多同学想借助于表面工程实验室这个平台申报表面处理方向的课题。可见, 我们为同学们“量身定做”的模具专业方向未必都适合他们的“胃口”。

1.4 人才培养方向单一, 不能更好的适应当前师资队伍的现状

当前我们专业师资力量比专业成立初期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博士和副高级职称人数显著增加, 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基础。但是一个现实问题就是, 教师中一部分原来是从老的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毕业, 后来也没有从事模具方面的研究。因此, 要让这部分教师胜任模具方向的教学科研任务是不太现实的。为了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优势, 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多元化的改革显然是非常有价值的。

2 人才培养多元化的措施和途径

2.1 通过调整人才培养计划来实现人才培养的多元化

人才培养计划是人才培养的总纲领, 它规定了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案, 因此人才培养的多元化首先就应该在人才培养计划中体现出来。原来我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基本是围绕模具方向来制定的, 课程的设置和实践环节的安排上主要是适应模具方向人才培养的需要而开展的, 因此必须进行改革。我们采取渐进式的改革方法, 就是首先在当前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增开一些课程, 这些课程是属于其它专业方向的, 比如金属材料、铸造等方向的相关课程, 这些课程的数量要少而精, 是这些方向的经典核心课程, 这样不至于引起师生过大的负担。这样学生除了学习了模具方向的基本知识之外, 对其它方向的知识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老师在讲授这些课程时候这些专业方向也会乺介绍, 为学生打下了一个基本的知识框架。随着条件的完善, 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开设与模具方向平行的其它方向, 如焊接、铸造方向。在这些方向中开设主要的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 在学生前两、三年学习完公共的基础课程以后进行专业方向分流, 在随后时间里完成该专业方向上后续所有课程和实践环节, 构建比较完善的知识框架。

2.2 通过毕业设计来实现人才培养的多元化

毕业设计是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一个实践环节, 是对学生几年专业学习的综合检验, 一般是安排在最后一个学年最后一个学期。相对于前面几年的以讲授课程为主的培养方式, 毕业设计的开放性较强, 自由度较大, 进行人才培养方向多元化改革的各方面的条件更加具备。而且这项措施还可以和人才培养计划改革措施结合起来, 可以先行渗透到人才培养修改之前的探索和实践中。在这方面, 我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我们在毕业设计开始时就形成共识, 在毕业设计课题的申报、筛选、分配这些环节上不再是只围绕模具方向展开, 而是充分鼓励老师提出和申报其它方向的课题供学生选择。学生经过前面几年的公共大平台专业课程的学习, 也对这些课题所属的方向以及这些老师的学术方向有了一些基本认知, 结合自身的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这些课题, 从而实现学生分散到各个不同专业方向上去, 实现人才培养的方向多元化。实践证明这一举措的运用积极有效, 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就选择了非模具方向的题目进行毕业设计, 而且效果不错, 既实现了毕业设计这个环节上的多方向、题材的多元化, 也有力地支撑了人才培养方向多元化的的改革和实践。

2.3 通过课外学生科研活动来实现人才培养的多元化

在整个的人才培养过程中, 学生有很多机会来参与课外活动的, 这其中就包括学生科研活动。学生通过申报学校的学生科研项目、省里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 在老师的指导下, 结合自身的条件和学习兴趣, 完全可以在模具方向之外的其它方向上完成一些项目, 这个显然就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在这些方向专业的深入探索学习, 对他们更好地切入这些专业方向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在这方面我们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每年的学生科研项目、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申报上, 我们积极发动学生, 主动和老师沟通, 选择老师指导有力度、有科研项目支持、学生本人有兴趣、具备完成的初步条件的项目。每年有一批学生开展这些项目, 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也有效地支撑着人才培养方向多元化这个目标的实现。

3 结论

一般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如我校, 材料成控专业一般也是新建专业, 没有多少积淀, 建专业之初的人才培养方向定位 (下转第126页) (上接第100页) 一般比较单一, 这种状况不适应本专业人才培养发展的需要, 进行人才培养方向多元化的探索和实践是很有必要的, 我校在这个过程中的探索和实践还需要不断的深入和加强。S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校材料成控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单一化的弊端, 探讨了我校材料成控专业为拓宽人才培养的方向、充实人才培养的内涵所进行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人才培养,多元化

参考文献

[1]常云龙, 李润霞, 袁晓光, 张春华, 李荣德.我国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08 (8) :94-95.

[2]曾大新, 周述积, 张元好, 唐正连.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 2009, 23 (3) :76-80.

3.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 篇三

关键词: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整合

制药工程专业是我校近年来新建的应用型专业,我校作为一所升本时间不长的地方高校,非常重视应用型专业的发展和建设。我校在制药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方法、观念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在制药专业实验课程整合方面为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培养具备较高实验综合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高规格的制药专业人才做了有益的探索。

一、传统制药专业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根源

1.课程分割严重,教学资源存在浪费

目前制药专业专业实验课程门数较多,同时彼此存在交叉、重叠,甚至雷同,据初步统计此类课时约占实验总课时的15-30%,例如有机化学实验、药物化学实验、化学制药工艺学实验、药物合成实验、综合实验等几门实验课程在内容上有较大的相关性。这样的浪费对于宝贵的教学时间来说是较为惊人的。其根本原因在于培养方案制定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应用型专业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学习实际情况,应用型专业学生培养的首要目标是学以致用,是应用为本,如果还以培养师范院校学生的模式侧重于基础扎实,理论深厚、视野广阔等是有偏差的,同样的教学内容的重复,对于普通理科专业学生来说可能并不为过,但对于应用型专业来说可能就不是非常恰当和必要的了。因此要解决课时和资源浪费问题,就要解决观念问题,要解决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有效衔接问题,依据专业特点和培养人才的规格大刀阔斧地修正培养方案,实现课程整合。

2.应用型专业培养背景下学生压力过重,不利于应用型人才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

由于应用型专业3+1的培养特点,3年间要完成所有专业课的学习,以保证一年的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需要,但课程林立的结果是使学生负担过重,部分学生产生消极厌倦情绪。独立设课过多是目前实验教学的现状,这源于传统的惯性思维,传统上实验课程被看成理论课程的延伸,某种程度上是依附于理论课程而存在的,那么其结果必然是导致实验课程林立,关门封闭教学。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不能认识到实验课程有其内在的特点和规律,而是简单地将其等同于理论课的附属。从企业反馈来的信息表明,学生的适应情况和未来发展潜力更多地取决于学生职业技能水平、进取精神和正确的心态定位,多而精的思维模式不能说是一无是处,但相对于巨大的投入而言还是有待商榷的,至少在3+1培养模式下,必须要转变思维方式,提高实验课程的地位,摆脱其仅作为理论课程拓展和延伸的这样一种认识,必须对于实验课进行整合,提高教学效果,集中优质资源,侧重于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在人才竞争激烈,企业要求日渐提高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实验课程在应用型人才实践技能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资源整合探索

2012年以来我校的部分实验教师在深入分析总结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探索,进行了实验课程总结的探索和时间,取得了部分成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首先,实现课程的部分合并,充分整合,有效利用有限的课时和教学资源。合并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上的合并,即合并重复和相似的部分,如酯化反应,在有机化学实验、药物化学实验、药物合成实验中的相同部分进行了合并和删减。其次,要认识到实验课程内容合并只是课程整合的外在,更重要的是实现教学目标和方法的整合。制药专业实验课程是有机的整体,因此培养目标、教学观念、方法也要实现整合和融合,要确定各门实验课培养的目标是一致的,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综合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所有教学目标都是围绕此目标进行的,从而打破了以往各自课程划定的封闭空间,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模糊课程界限,使课程之间实现了无缝衔接。再次,实验课程的整合,也是人员、师资和教学资源的整合。在课程整合的背景下,教师也要打破以往上什么课,就备什么课,就只负责学生该课程相关的操作技能的旧格局,课程设计和实验技能、创新思维培养都要突破课程界限,自然也要突破人员界限,课程整合使实验课程各门课程在教学上彼此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教师也要具备专业课程实验教学的综合技能,否则无法胜任课程整合背景下的实验教学。

其次,借助大型的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深化制药专业课程的整合。综合设计性实验一直是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的侧重点和教学改革的方向,但各门课程的综合设计性实验独自开设,局限于本门课程之内,由于视野的局限,综合设计性实验往往受到较大的制约,清晰的边界和内容的限制,往往使教师不敢越雷池,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制药专业的综合设计性实验走样,最终演变为基础验证性实验。因为对于制药从业人员技能要求从来是不分课程界限和学科界限的,单独一门课程的综合设计性实验实质上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选择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时候,同时进行课程的整合,去除课程间的森严边界,还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本来面目。例如大型综合设计性实验对乙酰氨基酚制剂的研制,总体内容如下:首先选择合适的原料,探讨工艺路线并论证,合成、纯化对乙酰氨基酚并对其进行质量检查;其次对于对乙酰氨基酚制剂的剂型开发进行论证,可以选择栓剂、片剂等适宜剂型进行设计,选择处方和工艺路线;最后对产品进行评价。该实验由学生分组完成,在完成过程中首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然后通过分工协作、查阅资料、制订方案、实验验证、讨论、分析、给出结论等环节充分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创新思维等,同时通过该实验的开设,实现了有机化学实验、药物化学实验、药物合成实验、化学制药工艺学实验、药物分析实验、药剂学实验等实验课程的融合,消除了实验课程之间的有形边界,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药学专业实验是有机的整体,不存在孰轻孰重和选择性学习的问题,从而为实现制药专业实验课程总的共同教学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跨课程的制药工程大型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开设,能够在较少的课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实验教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综合实验技能方面的作用和价值。

三、前景展望

实验课程整合摒弃了过去服务于理论课程教学的思维局限,紧紧围绕着应用型专业综合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进行的,但制药专业实验课程整合目前刚刚起步,许多方案还处于论证之中,一些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如课程的边界打破之后,如何组织教学,如何进行成绩的评定,学校学期和教学周的设置对于课程开设产生的影响如何解决等。虽然上述问题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下还不能完全、妥善地加以解决,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的设定对于课程体系整合确定了大方向,实验教学只能加强,课程整合只能深入,今后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适合地方高校的灵活机制和模式,有效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4.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 篇四

【摘要】本文结合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特色,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该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办法。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化学工程与工艺;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

化学工程与工艺是偏应用型的专业,综合性、实践性、工程性都非常强,武昌工学院作为典型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培养化学工程类应用型人才,即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协调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岗位,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1]。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毕业环节是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是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

1.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目的与意义

毕业实习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从事社会实践工作的初步尝试。该实践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毕业实习考察学生的实践、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基本技能来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学生对四年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综合运用、总结和深化的过程。毕业实习环节的良好实施能加深学生对化工生产工艺过程的感性认识,了解化工生产工艺、设备、控制系统及生产管理措施,巩固化工原理中所学的单元操作、实际反应器的工作原理及设备结构,认识化工过程的主要设备,掌握基本操作技能,通过对企业实际工程技术的分析、思考、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及解决方法,能够极大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2]。

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过渡阶段,应注意培养调查研究、阅读文献资料和收集资料的能力;理论分析、制定设计工作方案的能力;独立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撰写设计说明书或论文报告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毕业论文(设计)的良好实施对基础和专业理论课程起到升华与强化的作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已经引起大家的广泛重视[3]。

2.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1)毕业实习

①部分学生对毕业实习不够重视,专业理论基础不足。在实习指导老师进行毕业实习动员时,部分学生觉得只是走过场,对毕业实习不重视。正式实习前,没有积极将与实习相关的专业理论基础进行系统的复习与梳理。结果在实习期间收获甚微。

②毕业实习时间不足。按照我校现行人才培养方案,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实习安排在第7、8学期,共6周(4学分)。但是,此阶段不少同学由于考研或找工作,实际实习时间经常打折扣,来不及深入生产实际,学生就很难有机会去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更难以通过实习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毕业实习的经费不足,实习基地少。校内实训基地包括常规实验室、模拟实习车间,校外实践基地指生产企业单位。由于学校的实习经费有限,难以保证学生的实习条件,难以提高毕业实习整体质量。

(2)毕业论文(设计)

①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重视不够,缺乏科研热情和动力。按照我校现行人才培养方案,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安排在第8学期,共14周(10学分)。在此期间,正值毕业生面临考研、考公务员、求职面试等多种抉择之际,因此学生投入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和精力明显不足。并且,毕业论文(设计)均通过计算机来完成,部分学生在适当的修改,就能轻松完成毕业设计,学生依每年的情况看,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最终大家都能通过,这使得学生们觉得,在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具体表现并不太重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质量。

②教师科研能力有待提高。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我校教师以中青年为主,大部分老师自身科研能力不强,科研项目与经费不多,每位指导老师所带学生一般在6~8名。而老师们除了要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工作,还要完成平时的教学、科研工作。这样,老师们就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指导毕业生,同时,学校下拨的毕业论文(设计)经费较少,造成实验药品、仪器设备不足,这样一来,限制了学生毕业设计的工程应用能力的提高,从而致使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达到预期标准。

③选题形式单一。毕业论文(设计)所选题目不仅要难易适中,还要有创新性、实用性、与时俱进,绝大多数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是由指导老师来定。而部分专业教师由于自身原因,所选题目往往来自于拟定条件的设计。这样一来,毕业生所受的训练仍然停留在理论研究和分析上,和实际应用有一定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还不能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很好的符合。

3.对毕业环节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毕业实习

①加强学生对毕业实习重要性的认识。从应用型本科高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出发,确定将毕业实习列入专业实践教学主导地位的中心思路。毕业实习开始前,指导老师通过实习动员会等方式,从对就业重要性的影响等方面来宣传毕业实习的重要性,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

在整个本科教学期间,以培养具有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积极不断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②加大学生自主性,合理灵活安排毕业实习时间。学生7、8学期除了要进行为期6周的毕业实习,还要准备考研或参加各地招聘会。因此,建议对毕业实习教学计划进行合理调整,将毕业实习提前一学期进行。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全身心投入毕业实习,而且学生也能有充足的时间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公务员考试或者找工作。

③整合校内和校外资源,建立多样化的毕业实习模式。可以是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相结合,可以是分散实习和集中实习相结合,也可以学校安排实习基地,或者学生结合个人就业情况,自主联系实习基地。由于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是真正的上岗操作训练,使学生真正接触到生产实际要求,对他们日后尽快适应企业工作非常重要,所以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必须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今后学生实习奠定基础。

(2)毕业论文(设计)

①强化学生对毕业设计重要性的认识。毕业设计开始前,指导老师应通过开办毕业设计讲座的方式,从毕业资格和学位认定,以及其对就业重要性的影响等方面来宣传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从一开始就要让学生意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严肃性和规范性。

②培养实践经验丰富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队伍。目前,本校已经开始对专业老师进行“双师”型资格认定,或者委派无社会工作经验的老师到工厂培训半年或一年以上。这两项工作已经进行了两年。通过这两种方式,推动教师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另外还加强校外实训师资的建设,在生产企业或校外实训基地聘任一些长期在生产第一线工作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业人员担任校外指导老师,并参与学生的专业课讲授和毕业论文(设计)等课程的指导,为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提供可靠的保证。

③提高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的实用性。一方面可以走产学研的道路,实行校企结合,从企业实际生产中进行选题,提高设计计算与研究的实用性;另一方面,可以从学生应聘单位中进行选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设计研究能力,又为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提供条件。

4.结语

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途径,是培养具备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所以,要达到理想的实践教学效果,我们应该针对大学生在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期间,有计划地培训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思维能力,进一步促进实践教学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史秋衡,王爱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专业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2008,28:29-30.[2]郝臣,王晓红,沈玉堂,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生产实习实践环节教学改革与探索[J].广东化学,2014,41(21):222.[3]叶庆国,陈学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实习于设计相结合的研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8,3:32-34,41.作者简介

余萃(1984-),女,湖北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污染控制、环境监测。

基金项目

5.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 篇五

摘要:在以教学为主的地方性院校开展双语教学应该根据本校的师资水平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坚持循序渐进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怀化学院化学专业物理化学双语教学的定位和目标进行了阐述,并探讨了物理化学双语教学的实施及教学资源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地方院校;物理化学;双语教学;教学资源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外向型人才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发挥重要的作用。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迎接新世纪挑战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部在教高[]4号文件明确提出“本科教学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地方性高校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应该增强科学研究和对外开放,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否则在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就会缺乏适应性和竞争力。双语教学作为培养高素质双语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几年在我国很多地方院校逐步开展。

在中国,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目前绝大部分是用英语。对于地方高校高而言,开展双语教学依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包括教学观念、师资力量、学生生源质量等方面。地方高校起步晚,层次低,师资力量不够雄厚,部分院系对双语教学重视程度不够,这些都是导致地方高校不敢开展双语教学的原因。但地方高校的学生在中学已学了6年外语,系统地学过了语法知识,也掌握了相当的词汇量,进大学后还有大学英语课程,具备接受一定程度外语教学的能力。因此地方院校应该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双语教学的模式及实施方式,以促进双语教学的普及。

怀化学院是以教学为主的地方院校,物理化学是化学系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学生考研的重要专业课之一。我国物理化学教材内容理论性强、内容较抽象,教与学双方都有一定的难度,而原版英文教材注重实践应用并且紧密联系前沿课题,因此物理化学双语教学结合中文教材及原版教材的优点,将有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物理化学教学实际及学生考研的要求,我校物理化学双语教学定位于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进行循序渐进的双语教学。我校物理化学双语教学的目标为:全方位创造条件,通过循序渐进的双语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化学理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学习化学学术上英语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基本能够熟练阅读物理化学英文资料。

双语教学的实施通常有三种:第一种类型是术语引导型,即教师在教学语言中以汉语讲解为主,穿插英语术语,这是最简单的双语教学形式。第二种类型是交叉渗透型,教师为了逐步培养学生适应英语授课,用英语思考问题的意识,选取英语原版教材,将教学内容根据难易程度不同做一划分,对易于理解的内容采用全英语讲解,不易掌握的部分用汉语讲解。第三种类型是完全渗透型,采用英语教材,英语授课,英文作业和英文考试,但是对于难以理解的内容,将借助汉语加以适当引导,帮助学生分析思考。在我国,双语教学尚无一定的成规,教育部亦无统一的规定,各个学校根据教学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实施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并不是一个静态过程,而是一个动态过程。

我系物理化学双语教学选用物理化学中文教材的体裁结构,在内容上选取原版教材具有特色并且能够体现英文思维的内容,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在不同[1][2][3][4][5]1地方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困难2物理化学双语教学的定位和目标3物理化学双语教学的实施章节采用了不同的双语教学模式。例如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引入大量基本概念,而且这两章的内容是后面章节内容的基础,非常重要,因此在这两章基本采用

术语引导型教学模式,概念、理论、关键词标注英文注

释,大部分内容中文讲解,相平衡等章节比较难以理解内容也采用引导型的初级双语教学模式,其它大部分章节采用半英型双语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掌握的情况合理安排中英文的比例,学生自主按思路衔接中英文内容,从而在内容理解中渗透英语思维方式。在化学平衡一章,有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础,而且内容较易理解,在本章可以实行全英文的教学模式,提供这一章的原版英文教材,引导学生在这一章体会原版英文表达方式及思维方式。在教学中主要体现英语思维的渗透,充分利用非语言行为,直观、形象地提示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以降低学生在英语理解上的难度。循序渐进的双语教学有助于鼓励学生的信心和兴趣,并且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提高,达到双语教学的目标。

地方院校普遍面临着教学资源严重缺乏的问题。其中包括双语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进程、教学课堂演示课件、英文讲义、试题库等。

通过正确选择和处理教材编写的英文讲义是保障双语教学的必要条件。地方院校学生基础较差,而且物理化学是化学系的基础课程之一,因此选择物理化学英文原版教材P.Bahadui编写的Physical chemistry教材编写中英文讲义,该原版教材非常容易理解,趣味性强,书中例子较多,对内容阐述透彻,而且本书注重物理化学基础内容。

讲义和电子教案不仅要具体地体现教学大纲的内容,保障课堂教学的深度、容量和进度而且关键是把握中英文讲解的比例及内容。英文部分尽量体现出原版教材原滋原味的英语表达方式。讲义及电子教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意见及教学效果不断修正。同时还应为学生提供辅助教学所用的英文资料及部分原版教材内容,以便学生预习及查阅专业词汇。

推行双语教学,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同时必须具备熟练地掌握所承担讲授课程科目的专业知识,相关教师还需要经过一些专门培训,例如WSK、ESEC等短期培训来提高外语水平。积极建立物理化学站,提供各校物理化学英文试卷、教案、学案,提供物理化学双语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原版教材、工具书等教学资源,并且设有讨论区,以便学生讨论,随时提出意见及改进方法,网络教学资源致力于来源于师生、服务于师生的原则,为教学、学生交流学习提供平台。

4物理化学双语教学教学资源体系的建设参考文献:

[1]张笛梅.高等教育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J].中国高等教育,2001,(22):28~29.

[2]郭晓燕.关于双语教学的几个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6):40~42.

[3]卢维奇.地方高校化学专业基础课程英汉双语教学初中级阶段的模式[J].广东化工,2004,31(8):49~51.

[4]常弘,刘东林.专业基础课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理工高教研究,,(5):114~115.

6.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 篇六

摘要:大学物理是理工科专业的基础课,本文通过对大学物理课程在地方工科院校的现状分析出发,对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阐述了在课程建设中,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等方面的一些改革思想与方法。

关键词:大学物理 教学改革 课程改革

物理学是高等院校理工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它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运动规律以及物质与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基础性学科。物理学教授人们基本的科学世界观、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论。对于如何发挥物理学在培养人才方面所具有的特殊作用,是值得各高校物理工作者所共同探讨的问题。本文就地方工科院校现状出发,结合自身在教学工作中的体验,谈谈课程建设中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等方面的一些改革思想与方法。

一、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物理课程的现状

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地方性工科院校的生源质量下降,大学教育逐步从以前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再加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不高,兴趣不大,中学物理课程与大学物理课程部分内容上的重复也导致学生对大学物理课程学习的重视不够,毕业生“就业难”、“考研热”也使学生只在意外语、数学等工具学科的学习,大学物理的地位岌岌可危。目前,大部分大学物理教材仍以经典为主,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教学方法比较落后。“力、热、光、电”所占比重较大,近代物理的比重较小并常常安排在最后,受制于学时数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使得大多数院校虽然意识到近代物理的重要性却在安排近代物理教学上存在有一定的难度。就我院而言,近代物理教学很难得到保证。在教学方法上,单一的教学手段制约着物理教学的魅力展示。传统“黑板+粉笔”的形式容易使物理教学失去生机与活力,但是引入信息化教学又受到学校软、硬件条件限制,同时多媒体教案的不当使用也达不到丰富课堂的效果。

二、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1.教学思路的改革探索。新世纪,高等教育的改革进一步深化,高校教师的教学思想也相应进行了调整。[1]大学物理作为教授思维方法论的一门基础课,在教授学生掌握物理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着重培养学生掌握以物理学思维特征为基础的思维能力,强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提出了在加强传统“三基”教学的基础上,必须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教师教学思想观念实现了三个转变:由教学向教育转变;由知识传授为主导向传授、探究知识和培养学习方法并重的转变;由单纯的课堂教学向全方位服务学生转变。

2.教学内容的改革探索。近、现代物理真正融入大学物理的教学中。教师们常常和学生们说物理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处于诸多自然科学学科的核心地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已被应用到了所有的自然科学领域,甚至于某些社会科学领域。物理学和化学、生物、材料科学、地球物理和天体物理等学科相交形成粒子物理、核物理、凝聚态物理、原子分子物理、电子物理、生物物理等等,这些学科都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2]。但是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却没有能体会到学习物理与这些的联系,这是因为近、现代物理没有大量出现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因此在内容上我们应将近、现代物理中那些最基本的与高新技术结合最广泛的内容融入教学当中。要找到现代物理与经典物理的契合点,将现代物理作为经典物理内容的扩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在更高的层次上审视和把握物理学。[3]

人文物理要融入大学物理的教学中。物理学从建立到现在有着悠久的历史,阅读物理学史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和认识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

分层次教学使地方性工科大学物理教学更能保证课堂效果,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我院招生情况是入校学生生源各省分布不均,生源质量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在基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合理制定教学计划,科学安排教学内容,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水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出合理的要求。

与物理实验相结合,能使大学物理与大学物理实验两课实现双赢。大学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大学物理实验是高等院校理工科专业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一门独立的必修基础实验课程,也是学生进入大学后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都对学生们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验中学习物理是一种科学的有创造性的学习方式,特别对工科院校学生而言,这样既加强了他们对物理定理的理解,又促进了他们动手实验的能力。

3.教学手段的改革探索。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理论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利用好课堂的每一分每一秒非常重要。教学手段主要采用板书与多媒体有效结合。传统课堂教学具有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直接交流的优势,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新知识、新概念的获取等方面仍然起主导作用,这是任何媒体都取代不了的,因此不能否定。多媒体的有效补充可帮助整个教学立体化,而多媒体的课件也不能只停留在文字、图表的显示上,应以展示物理过程为主,提高教学直观性,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印象深刻,促进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随然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应用的普及,校园网的建设也让网络辅助教学成为有效的、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之一,这样对提高整个大学物理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4.教学评价的改革探索。我院大学物理课程采用期末统考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查。大学物理课程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因为“平时成绩”所占比重较小,使期末统考显得较为重要,这容易养成大部分学生只会做题,但不一定会解决实际问题的现状,不利于激发学生平时养成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因此,在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上可做出一些改革。例如引入“论文考查”、“写自学读书笔记”等等。论文考查可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完成一些与专业和物理学相关的小论文,帮助学生培养探索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们学习物理学和专业的兴趣。因学时的不足,教师们可选择一些难度不大的内容让学生自学,完成各自的自学读书笔记,培养学生的自学、对比、总结、归纳的能力。不同的考核形式作为教学评价的有力补充,可使整个物理学的学习充满生机,评价更为全面。

为了适应21世纪的新要求,现有的大学物理课程必须要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革,但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时间和学习,也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地探索。

参考文献

1.赵远,张宇,霍雷,等.新时期工科大学物理教学指导思想初探[C].大学物理课程报告论坛组委会编.大学物理课程报告论坛文集2006.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3.2.赵近芳.大学物理学[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1~3.3.赵敏.关于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C].大学物理课程报告论坛组委会编.大学物理课程报告论坛文集2006.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7.*基金项目:2009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2008B146)。

7.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 篇七

1 学校转型发展现存问题

1) 原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欠合理, 缺少到区域相关企业调研, 大多数课程设置还是照搬科研型高校, 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占的比例较大, 实践教学环节比例偏低, 学生的动手能力差, 到工作岗位仍然需要很长的时间去适应, 导致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区域汽车行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2) 学校师资队伍和基础设施薄弱, 现有专业课教师多数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 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很多实训课不能结合工程实践进行讲解;现有的仪器设备数量少和设备的陈旧不能满足实训课教学。

3) 教学方式单一, 大部分老师授课仍然采用传统讲授的教学方式, 大部分时间用来讲授, 缺乏互动教学。毕业生的毕业设计题目陈旧, 有些毕业设计题目用了很多年, 缺少创新。

2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为了适应我校的转型发展, 把学校建设成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 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在校企合作办学、搭建学生学科竞赛平台、基于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驱动毕业论文教学模式等方面做了如下尝试。

2.1 校企合作办学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能够为联系学校与社会搭建平台, 减少学校与企业行业的距离, 在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能够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本专业积极的与企业联系, 目前与广州花都全球自动变速箱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协议, 成立了校企合作教学实验班。假期安排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 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并且让用人单位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验室建设、实践教学、指导学校实训教师、学生专业实习、毕业实践等方面。到目前为止已经和广州花都全球自动变速箱有限公司培养了两届45名学生, 合作办学期间聘请企业工程师到学校讲授专业课, 安排学生到企业指导实习过程和毕业设计撰写,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

2.2 搭建学生学科竞赛平台

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巴哈大赛等活动为契机, 搭建学生学科竞赛平台, 引导学生踊跃参加, 通过学科竞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理论联系实践的动手能力。以学科竞赛为平台, 学生参与实际工程设计实践, 从毛坯制造、零件加工装配到整车组装、调试、维修等一系列工序, 到最后满足设计要求的赛车。这个过程中不仅提升学生的设计和实际动手能力, 还提高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我校Flyers车队在2016年全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获得了最佳新秀车队奖, 在2016年全国大学生巴哈大赛汽车大赛获得了二等奖的优异成绩。学生通过参加学科竞赛不仅提高了对本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 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3 基于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驱动毕业论文

针对学校实验资源不足和毕业设计题目陈旧等问题, 我们以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教师科研项目作为毕业设计的新方向, 选取相应的研究内容作为学生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 基于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学科竞赛和教师科研项目等驱动学生毕业论文的教学模式。例如学生参加参加全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可以以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空气动力学仿真与优化设计、大学生方程式赛车悬架运动学分析优化等作为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

3 结论

为了加快学校转型发展, 我校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正在不断地改革和完善, 加大专业教师的引进力度, 利用假期派遣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和巴哈大赛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校与企业共享资源平台, 与广州花都全球自动变数箱有限公司合作办学开设实验班, 请企业工程师来学校授课、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和实验室建设当中, 学生到校企合作企业实习;结合教师的课题与学科竞赛, 指导部分优秀的学生参与到教师的课题, 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通过上述几个方面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来增强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实际的生产运用当中, 提高了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让毕业生能够更快的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

摘要:通过分析近年来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案例, 结合我校机械与船舶海洋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合作办学、搭建学生学科竞赛平台、基于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驱动毕业论文等教学模式为导向, 为培养出真正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车辆工程专业应用性人才教学模式进行探索。

关键词:车辆工程专业,转型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钦州学院.钦州学院“十二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R].钦州, 2011.

[2]钦州学院网站[DB/OL].http://www.qzhu.edu.cn/.

[3]潘宇晨, 吴彤峰, 刘渊.北部湾地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钦州学院机械类专业为例[J].钦州学院学报, 2014 (2) :43-45.

[4]郑燕升, 莫倩.搭建大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特色平台——以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为例[J].轻工科技, 2014 (6) :207-208.

[5]薛斌, 潘宇晨, 吴彤峰.应用型大学改革试点背景下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以钦州学院为例[J].高教论坛, 2015 (3) :74-76.

[6]石海信.本科院校的转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钦州学院石化专业为例[J].钦州学院学报, 2013 (8) :54-58.

8.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 篇八

【关键词】创业  双创时代  教学改革

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提高学生的智商、情商外,目前还非常强调财商的培养。2015年,广东省率先进行试点改革,在小学基础教育课程中增设了财商类课程,可见其重视程度。在中西部地区的高校,多数经济管理类专业也开设财务管理课程。不过财务管理课程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这无疑对很多非专业学生来讲难度加大,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吃力,学生也痛苦。多数高校不断对财务管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但还未达成一致意见。近年来,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时代来临,财务管理课程有了新的契机。在教学过程中,以创业为导向,重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为学生创业提供便利,真正发挥财务管理课程的价值。

一、财务管理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管理课程在地方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教学问题。

(一)课程定位不准确

财务管理是一门非常成熟的学科,导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以投资、筹资、资金营运管理和利润分配为主线,结合案例讲解财务知识,没有关注管理类专业学生应该把握的财务管理技能。并且,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习惯于创新思维的教学,不太适应需要较强逻辑思维训练的财务管理课程学习;加之学生底子薄,数学基础较差,且认为毕业后不会从事财务管理工作,部分学生厌学情绪较重,部分学生意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但学习能力有限,最终只能为应付考试而学习。

(二)教学内容不合理

一方面,教师受课时量限制,加之学生缺乏财务管理基础知识,使得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难以安排,在资金时间价值、风险价值等基础知识上占用了大量教学时间,而真正讲解财务管理实务时只能草草收场;另一方面,教师授课的案例多数源于“高大上”的上市公司,较少以学生身边的中小企业为例剖析。这导致学生难于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恰到好处运用到现实中,难以将财务知识运用到创业计划书、策划方案的写作中。

(三)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课程本身难度较大,使得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以知识讲授为主,案例教学为辅,课堂以讲课、做题为主,互动讨论相对较少,难以将“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合理运用到本门课程中。这减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疲于推导公式,讲解例题,最终无法保证教学效果。

二、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

对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掌握一定的财务管理知识,拥有一些财务管理技能,有利于其管理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提升其财商,在创业的道路上更得心应手。在确定管理类专业的财务管理课程目标时,不应将重点放在如何让学生计算财务数据,而是应让他学会如何利用财务数据,成为合格的财务信息使用者。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明白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对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掌握财务管理应具备的观念、财务预测的方法、资金筹集的途径与方法、资金成本的意义、项目投资与技巧、风险的防控、财务报表的分析与评价等。

(二)能力目标

通过案例教学、ERP沙盘比赛、创业计划书的财务可行性分析等,使学生具备熟练的财务管理基本操作技能。结合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开展企业资金筹集管理、资金运用管理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公司财务报表的能力,做出理性投资决策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使学生养成关注经济时事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财商;使学生具备财务管理意识,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能做出理性的判断;使学生具备敏捷的思维,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终身受益。

三、财务管理课程的改革思路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选择自主创业也成为就业途径之一。然而管理类专业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非常擅长捕捉有创意的点子,但其短板是缺乏财务预测、财务分析、财务决策能力。基于此,本文以双创时代为契机,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财务管理课程的知识体系非常成熟,为适应双创时代的来临,将打破该课程固有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构建“一线两翼三结合”的教学内容体系。

1.突出“一线”。打破财务管理教材的系统性,以“创业”为主线,大胆对教材内容做“加法、减法”,重新构架知识模块。除了讲解筹资、投资的基础知识外,还应补充有关创业的知识。比如要增加风险投资、风险评估、财务计划的知识;适度删除难度大、应用实践较少的知识。

2.强调“两翼”。在教学内容的筛选上,除以“创业”为导向外,还需强调“两翼”。左翼即为财务基本知识,包含货币时间价值,这部分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树立财务基本理念,培养学生的财商,为其今后的工作、生活带来便利。右翼即为财务基本技能,包含财务报表分析技能、筹资技能、投资技能。除了“高大上”的上市公司,更多地应该以中小企业为案例对象进行分析,训练学生的财务基本技能,提升其学以致用的能力。

3.坚持“三个结合”。在授课过程中,还应始终贯穿“三个结合”,即将教学内容与“创业计划、活动策划、景区线路设计”相结合。管理类学生具有创新思维,擅长写各种策划文案,但其短板在于财务预测及财务可行性分析。为弥补其短板,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对案例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应忍心割舍比较成熟的上市公司案例,而应多增加民间中小企业、微型企业的案例。比如可以将学生的创业计划书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分析其财务可行性等。这便于学生能效仿他们,大胆创业,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二)教学方式的改革

1.教学方式多元化。教学过程中,删除单一的教学方式,真正将多种教学方式融会贯通,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式:实务引导法,以小组团队的形式收集、阅读已经实施的创业计划书,提升学生自我的财务技能,消除书本与现实之间的“断层”;案例教学法,融合启发式、互动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课堂上组织案例分析、讨论与评价;课后交流、教师点评,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任务驱动法,通过小组团队的形式完成教师所布置任务,主要是扮演财经新闻播报员的身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扩大其知识面,养成关注财经时事的好习惯;实验教学法,通过ERP沙盘模拟,融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案例分析于一体,让学生掌握业务技能,并以团队的形式参加竞赛,模拟商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行业工作者互动教学法。邀请行业的实际工作者现身说法,分享其财务管理心得,并就同学工作、生活上会遇到的财务问题提出建议。

2.教学手段应与时俱进。借助Excel计算财务数据。对于管理类专业学生来讲,财务管理的难度在于有大量的计算公式,但又无法避开这些公式,否则难以根据财务数据做出理性的抉择。为此,教师可以借助Excel克服学生的短板,教学重点不在于如何去计算,而是如何利用计算结果来做决策。

以“互联网+教育”为契机,构建网络课程。开通《财务管理》网络课堂教学平台,进行系列网络软件资源建设,构建优质网络优质教学资源。同时,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课外利用慕课、微课学习,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课程改革,应注重平时的过程学习,多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而不是识记能力。基于此,平时应加大考核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检验其创业计划书的财务分析部分、以及小组团队学习的结果。另外,期末考试尝试以半开卷的形式完成,允许学生提前准备大量的计算公式,将其带至考场,这主要考核学生的应用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彤彤.应用型本科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改革的探索[J].商业会计,2014(10).

[2]田平.基于项目化的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究[J].会计师,2015(4).

9.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 篇九

毕业实习是药学专业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医学院校开展药学专业符合当前国家卫生方针,能够极大地缓解基层卫生单位对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但是地方医学院校开展药学专业有着诸多的不足,新乡医学院经过多年的开展,取得了一些经验。

毕业实习是药学专业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实习期间,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劳动,爱护公物;刻苦钻研业务、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掌握实际工作本领;业余时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各项文体活动,不断增强体质,使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达到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从事药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一、明确指导思想,加强组织管理

为了圆满完成毕业实习以及论文工作,我校成立了教务处宏观管理,院系具体落实的实习管理机构,教学管理部门负责实习工作的安排、落实。学生管理部门负责实习生的思想动态以及考勤,并要求实践教学基地由专人负责实习工作。

二、不断完善教学大纲,紧跟时代发展

教学改革是教学永恒的话题,为了保证专业的领先性,根据专业发展要求,结合行业特点,不断完善修订了教学大纲,大纲中明确要求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学时比例,学分占到了总学分的10.2%,并贯穿整个教学全过程,其中药用植物与生药学实地教学安排在第四学期,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共17周,其中毕业实习12周,最后5周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实习主要在医院药剂科、药厂、药检所、药学院各研究所及校内外科研单位进行。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意向选择一个实习单位,在此基础上,药学院再结合各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分配。

三、不断加强实习过程管理,严格实习考核

针对实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就业、实习与考研三者之间的冲突问题,学院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实习单位负责的态度,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实习生管理过程中严格要求实习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遵守实践教学基地的各项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加强对实习生的管理工作。

实习期间由实习单位指定带教老师,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负责实习内容(包括课题)的拟定及业务指导。带教老师对学生要严格要求,细心指导。随时检查工作及进度,及时提出建议或意见。学校组织专业教师定期了解实习情况,必要时协助带教老师对学生的实习做业务指导。学生实习中应按要求书写实习工作日志,详细记录实习内容、操作方法、经验体会,并作为实习考核的内容之一。

考核包括政治思想和劳动纪律考核、业务考核两个方面。带教老师根据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政治思想、劳动表现、学习态度、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和操作技能等,结合生产实践,按“优、良、中、差”给予评定。

四、重视毕业论文(设计)环节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综合训练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我校本着“严格选题方向,强化训练指导,加强过程监控,规范论文答辩,认真分析总结”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和强有力的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制定了新乡医学院药学专业毕业论文管理办法。毕业实习专题题目确定后,统一填写“开题报告”,正式拉开了毕业论文实习工作的帷幕,为了督促和检查学生的实习和论文的撰写情况及教师的指导情况,我院经常与实习单位以及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课题进度和老师的指导意见,并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安排下一步的工作。针对论文的规范性问题,按照研究生论文相关信息开展综合性基础医学实验 提高中医药专业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政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创浅议发挥开放性实验室在医学研究生实验教学中浅谈研究生科技论文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的方法浅谈打造自主探究式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程试论我国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研究研究生统计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实践与思考探析研究生文献阅读研讨课教学评价体系浅谈以发展的视角看研究生教材出版研究生英文文献导读课程教学探析。

要求,安排有经验的老师用多媒体逐项对学生进行讲解。为确保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还明确要求加强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对论文指导全过程的监控,以确保每一位教师严肃认真地进行指导。针对论文指导教师,在我院制定的“新乡医学院药学院关于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中,对指导教师的资格、职责以及论文答辩要求和评分标准都做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为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五、认真组织答辩,及时总结归档

成立专家答辩小组,即药物化学组、药物分析组、药剂组、药理组和中药组,邀请省内外的知名学者担任答辩主席。参加答辩的学生首先多媒体汇报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及结论等,然后由答辩小组进行提问,最后答辩小组按照评分标准评定成绩。

六、思考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校药学专业的实习及毕业论文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1)毕业论文管理有关规定得到落实,同时,在工作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2)论文答辩组织严谨,答辩过程规范。

(3)论文写作比较规范,并不断趋于完善。

(4)论文成绩的评定比较客观、合理。

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有的学生论文相关信息浅谈基于艺术专业学生特点的文献检索教学策略温州人精神对经济困难大学生励志教育的启示试析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试析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大学生学习动机与社会责任心的相关研究试论提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创新路径试论大学生体育权利之实现途径研究试论中学生物课堂艺术性教学语言中小学生阅读状况实证调查的分析为学生语文能力的终身发展奠基在格式上还不能完全按要求撰写。

(2)少数学生论文参考文献偏少。

10.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 篇十

【摘 要】 全面回顾了韩山师范学院化学卓师班培养卓越化学教师的实践历程,总结了卓师班职前协同培养机制、人才选拔和管理、基于“三位一体”育人平台实行“5+2+1全程实践”的教学模式以及科学的课程体系,总结了卓师班创办以来学生所取得的成果。

【关键词】 卓越教师;三位一体;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0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也是亿万中华儿女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有了更高的要求,也相继出台了各项关于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其中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要培养造就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

《意见》提出要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加强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推进地方政府、高等学校、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早在2014年,我校(韩山师范学院)化学专业就在广东省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资助下,建立了“高校―地方政府―中学”的“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平台,启动了化学专业卓越教师培养班(简称卓师班),迄今,已走过4年风雨历程。在国家着力培养人才和建设“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战略工程大背景下,回顾韩山师范学院化学专业卓师班创办4年历程,系统梳理和总结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制度等方面的探索,不仅有利于本校的教育事业的发展,还能促进国家教育事业发展,为其他地方高校提供教育教学经验,以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国梦的背景下,有深远的意义。

一、创办化学卓越教师班的初衷

我校化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其主要任务是培养能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理论从事化学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化学教师。近年来,我校依靠地处粤东的地理优势,为粤东及其它地区的学校提供源源不断的师资力量,深受各中小学好评。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新时代的发展,我校师范教育出现了许多急需解决的师范院校教育共性问题,如专业方向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教育实践环节薄弱、培养人才目标模糊等[1]。为解决以上问题,我校秉承“勤教力学,为人师表”的校训,为追求卓越,培养造就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决定创办化学卓师班。

二、化学卓师班职前协同培养机制

化学卓师班旨在为基层中学尤其为乡镇中学培养师德高尚、知识丰富、能力出众并能引领乡镇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卓越化学教师。这就要求化学师范生在职前:懂化学科学,具备与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相适应的科学素养;懂化学教育,具备实施化学新课程所需的化学教育教学能力;懂化学教育研究,具备明确的教学反思意识和较强的化学教育研究能力[2]。

培养卓越的化学教师,要打破传统教育教学的方法。我校建立“三位一体”育人平台培养卓越化学教师的这种模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潜能,促使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也能为中学提供大批卓越实用性人才。其中一体指以学生为主体,三位分别指学校、地方政府、中学三者。三位一体的机制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系统,需要学生、学校、地方政府、中学四者相互协调、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从而实现双赢。

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从学校的角度,育人为本,大学在做好本身的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能为中学提供各种他们未有的优质教育资源,如教师培训、教研合作等。从中学的角度,中学为大学提供真实的教学实践环境,还能通过对师范生授课进行听评课活动,展开教学交流,积累经验,提高本校师资力量。而地方政府需发挥自身行政职能,调动大学、中学间相互交流合作的积极性,提供符合本地方教师发展的政策和一定资金。

三、化学卓师班人才选拔和管理

(一)卓师班人才选拔

根据我校化学卓师班的培养目标,在人才选拔标准上首先要求学生要有崇高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立志从事教师工作,热爱教育事业,在此基础上选拔出心理健康,体质达标,有一定的兴趣和特长的学生。选拔的时间为大一新生入学时,选拔的形式采取个人申请、PsyKey心理测试、专业面试。其中面试内容分为自我介绍、粉笔字抽查、现场提问及特长展示四个环节。

(二)卓师班人才管理

经过公平、公正、科学的选拔,最后选拔出20名符合标准的学生,进行小班制管理学习,同时采取“双向选择,择优录取,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和学业成绩,淘汰不宜继续在卓师班学习的学生并从同一级的化学专业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转入卓师班学习。

四、化学卓师班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

(一)卓师班培养模式

卓师班基于“三位一体”育人平台实行“5+2+1全程实践”教学模式,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一体化。前面的“5”是指用累?5学期的时间,学习通识课、化学专业课以及教师教育课并进行化学教师教学技能的强化训练;中间的“2”是指用累计2学期的时间,进入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及实习基地开展通识课的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以及微课题研究;后面的“1”是用累计1学期的时间总结微课题研究成果,撰写化学教育教学方面的本科学位论文并参加考研及找工作就业。共计8学期,4学年时间,引导学生成人成才。

在4学年学制下的化学卓师班,还采取了双导师联合培养机制。一是让学生进行“住校教师”的锻炼,配备校内、校外(实践导师)两个导师;二是毕业论文采取“2+1”连做模式。利用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及实习基地做微课题的机会,边学边教、边熟悉中学教学实际边研究化学教学存在问题,从而最终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彰显教师教育特色。

(二)卓师班课程设置

在课程体系建构上,根据职前培养卓越化学教师要求,化学卓师班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开设课程。为夯实“卓越教师”基础知识教育、强化“卓越教师”实验技能培训、提高“卓越教师”文化道德修养和提升“卓越教师”基本素养(三笔一话、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开设以下课程。(见图1)

化学卓师班总课时数为2589学时,所开设课程合理、科学,符合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课程实施过程中,在学校、政府经费的支持下,各种教学设备完善,学生成才得到保障。

五、化学卓师班取得的主要成果

韩山师范学院基于“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创办化学卓师班至今,时间虽短,但在“卓越教师”队伍的建设道路上取得了成绩,学生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显著提升。笔者统计了卓师班学生4年以来所获成果,全国微课程大赛,一等奖13项,二等奖23项、三等奖36项;全国高等院校化学专业师范生教学素质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5项;国家励志奖学金9人次;“挑战杯?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公益创业赛,银奖1项,铜奖1项;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学术交流2篇论文;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各类教研、学术论文43篇,其中1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六、结束语

韩山师范学院化学卓师班学生取得的成绩表明基于“三位一体”协同培养卓越教师的教育探索是成功的。面对新时代,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强和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地方院校应结合自身校情,积极探索卓越教师培养之路,为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上一篇:Windows操作系统快速开关机之谜下一篇:《创文明城市 做文明市民》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