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采购招标质量控制刍议

2024-07-18

图书采购招标质量控制刍议(精选10篇)

1.图书采购招标质量控制刍议 篇一

物资采购质量控制

第一节

物资采购质量控制目的为保证公司所采购的物资符合规定要求,对采购进行控制。

第二节

物资采购各部门的职责

一、财务部对项目部材料室的采购活动进行监督指导和检查。

二、项目部料室负责编制物资采购文件,并负责采购的谈判签约,保存物资采购文件,负责所采购物资中发生质量争端的处理。

三、工程部参与采购物资中发生的技术性较强的质量争端的处理。

四、项目部经理负责对采购工作的监督,并审批采购计划。

第三节

物资采购的工作程序

一、编制完善采购资料

1、项目部材料室根据技术部门物资需要计划编制工程项目主要物资申请计划,施工过程中所需物资按材料申请单进行采购。工地急需物质,按特殊情况解决。

2、编制物资采购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物资名称、品种(牌号)、规格、型号、等级、计量单位、数量;

质量标准、技术规范要求(有国家、行业标准的物资应注明);

包装、交付、时间、地点。

3、项目部材料室对报送的物资需用计划及时审核、编制采购文件。采购文件应由项目部经理审批下达执行,并由项目部材料室妥善保管。

4、对特殊材料、机具设备及重要器材的采购,由项目部技术主管提出需用计划,项目部材料室编制采购计划,报项目部经理批准,交项目部材料室作采购准备,采购计划应报财务部存档。

5、因设计变更或其他原因,须调整物资需用计划的,项目部分管技术人员应正式提出调整物资需用计划,经项目部技术主管审核并经项目部经理批准交项目部材料室处理,同时提供有关变更设计文件或说明变更原因的有效文件。

二、物资采购

1、采购人员在执行采购任务之前,应首先检查采购资料是否齐备,采购要求是否明确。

2、采购人员执行采购任务之前,必须在主认定的合格供应商中以质量为前提,综合价格、交货期、售后服务、运输等因素选择最优方案。应尽可能直接从生产厂进货,减少中间环节,避免购入假冒伪劣物资,因条件需要另行选择供应厂商时应先按《合格供应厂商评估程序》对新供应商进行评估。

3、现货采购时,必须及时检验物资质量、点收数量、核对规格型号和单证是否相符。并索取有关技术证件、产品合格证、生产许可证以及税务部门正规发票。禁止购买技术证件不全,没有生产厂家,不提供正规发票的物资。

4、订货采购时,必须签订“产品购销合同”,内容可包括:

A

产品名称、商标、型号、数量、价格、金额、供货时间及分批交货数量;

B

产品技术标准或质量要求、验收方式和提供产品质量的文件以及供方责任期限;

C

计量方法;

D

理损耗计量方法;

E

随机备件、配件、工具数量和备品供应方式;

F

交提货期限、提出异议期限;

G

产品包装标准、回收及费用负担;

H

结算方式;

I

运输方式;

J

交提货地点、方式和到站费用负担;

K

违约责任;

L

担保及解决合同纠纷方式;

M

其他约定事项。

5、物资定货采购合同的签订,除应符合相应的合同条款的有关规定外,应由项目部经理批准。

三、采购物资的验收

1、采购员的供应厂商货源处、车站、港口提货时,应对物资进行验收(数量验收、质量验收、外观包装验收)。

2、采购物资进入库房或施工工地时,由库管进行验收,对新材料、特殊材料、机具设备及重要器材等物资应由工程部参加验收。

3、对采购物资进行验收,应按采购文件要求进行,并检查包装及外装是否完好,有无受潮受损情况、随机备件、配件、工具、产品说明书、质量证明文件等是否齐全,并按实际状况填写验收记录。

4、对采购物资除按3验收外,还应执行《进货检验及试验程序》对采购物资进行检验及试验。

5、对采购物资未经验收前应挂“待检”标牌,经验收合格的物资管库员应按《采购物资搬运、储存管理程序》进行保管,经验收不合格的物资应挂警示标牌,隔离存放,严防误用不合格物资,并执行《不合格品的处理程序》。

6、物质进货验收或使用保修期内发生质量问题,验收人员或使用部门应及时作好记录,并将存在问题的物资做好标识,隔离存放,同时通知项目部材料室进行处理。

7、确认物资质量问题后,项目部材料室立即通知供应厂商共同按“购销合同”或“质量保证协议”协商处理,及时办理退货或更换。

8、为了减少因退货过大损失,对可以降级使用的物资可执行《不合格品的处理程序》。

四、业主对供应厂商产品的验收

1、当合同有规定时,业主或其代表有权在收货地点或供货地点验证进场物资是否符合要求,当业主或其代表有要求对供应厂商产品进行验货时,项目部材料室应组织安排业主对供应厂商产品的验收活动。

2、业主或其代表的验证不能减轻本公司的责任,也不能视同本公司对供应厂商的物资质量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各项目部仍需严格执行本程序规定。

五、财务部对项目材料部进行监督和检查

财务部应对项目部材料室在采购活动中是否按《物资采购控制程序》执行并进行监督和检查。即每年应检查一次项目部材料室的采购计划。采购物资质、采购物资的验收等项工作,每次检查后,应将检查记录保存,如果发现有不符合规定的,应局面通知项目部材料室主管进行纠正,纠正后的结果报物资管理部存档。

文档内容仅供参考

2.图书采购招标质量控制刍议 篇二

一、进行图书采购对图书馆的意义

对于图书馆而言, 图书采购能够对其文献资源进行丰富, 能够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 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对图书的需要。在进行图书采购的时候, 对其质量进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能够很好的提高图书馆馆藏的实际质量, 并对其藏书结构进行优化。

二、在进行图书采购的时候, 面临的主要问题

很多图书馆在进行图书采购的时候往往对折扣比较重视, 没有真正的重视图书的质量问题, 在进行采购的时候, 专家没有很好的参与进来, 由于采购人员本身的素质有限, 图书采购的质量很难真正的提高, 这也给图书馆的图书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在进行图书采购的时候, 必须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 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提高其采购质量。

三、控制图书采购质量的一些措施

(一) 做好预算控制方面的工作。

在进行图书采购的时候, 经费预算是非常重要的, 想要提高采购的质量, 首先必须进行预算方案的制定, 想要更好的进行预算, 首先必须了解人们的实际需求, 大学图书馆则必须对其专业设置进行一定的研究, 这样才能够切实提高经费预算方案制定的质量, 保证其采购质量。

1. 对馆藏结构进行分析。

想要提高图书馆的实际馆藏质量, 便必须对馆藏结构进行优化, 在进行预算方案制定的时候, 必须分析原来的馆藏结构, 这样才能够给方案更好的制定奠定基础。

2. 了解人们的需求和学校专业的设置情况。

普通图书馆必须了解其受众范围内的人们实际需求, 学校图书馆则必须分析学校专业设置, 这样在进行预算方案制定的时候针对性才会更强, 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

(二) 控制好图书采购的项目招标。

1.拟定采购标书, 并对其进行控制。对于图书馆而言, 进行采购项目招标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图书馆中的专家都比较少, 很多部门都对图书招标采购的实际特点不够熟悉, 并且采后部门的配套服务也不够到位, 进行标书制定的时候过度的重视经济方面的利益。想要做好采购标书拟定的控制, 图书馆必须和专家合作, 确定采购标书的拟定能够满足服务方面的需求, 争取在图书质量保证的情况下, 不断的提高服务的质量。所以在进行采购标书制定的时候, 首先, 必须进行书商的选择, 根据书商公司的实际规模、服务质量以及专业水平来合理的选择书商;其次, 应该对图书的出版社进行明确, 确保书是正版和合格的;最后, 还应该对现场采购图书以及图书的实际到货率进行预定和明确。2.筛选和评测书商的实际实力。在进行书商选择的时候, 必须进行严格的筛选, 选择那些实力比较强的书商, 这样能够给图书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所以应该根据需要来进行书商综合实力评估细则的制定, 必须重视书商公司规模、售后服务、图书编目水平以及信誉度的考核, 并根据需要做好综合打分和单项打分的工作, 选择那些水平比较高, 实力比较强的书商。

(三) 对招标实施的过程进行控制。招标实施过程指的便是图书现场采购、专业书单筛选、采购图书样书和图书验收的整个过程。

1. 控制专业书单选择。

在图书采购的时候, 书商会将电子版的书目数据发给图书馆, 图书馆则需要对其编号、价格以及正题名进行检查, 避免出现采购的书目和馆藏重复, 提高图书馆采购的实际质量。

2. 控制好现场采购人员素质。

在进行图书采购的时候, 进行图书现采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采购人员本身的素质会给图书采购的实际质量造成影响, 图书馆必须重视采购人员的培训工作, 从而保证图书采购的实际质量, 帮助图书馆更好的发展。

3. 控制图书验收环节。

图书验收是图书采购最后一个环节, 若是没有严格把关, 图书采购质量和馆藏质量也会有一定的下降。图书到馆之后, 供应商应该对图书进行全加工, 这个环节结束之后, 才能够进行验收。资源建设部的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校点好书单, 核对其书目, 了解图书是不是正版, 若是发现存在非订购图书必须及时的退货。

(四) 对反馈进行控制。

图书馆应该进行沟通机制的建立, 了解读者对图书的要求, 更好的和读者进行交流, 在采购结束之后, 可以通过沟通交流机制来了解读者的满意程度, 这样能够帮助图书馆进行下一次采购计划的制定, 提高图书馆馆藏的质量。

四、结语

在进行图书馆图书采购的时候, 做好每个环节控制对其质量提高都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 图书采购的过程中, 严格控制其流程, 提高图书采购人员的素质, 对图书采购质量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图书馆也必须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阮飞轮, 周立, 杨洋.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质量控制探讨[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09, 06:25-28.

[2]何艳.浅谈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采购质量的控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4, 11:185+187.

3.图书采购招标质量控制刍议 篇三

关键词:书目数据 文献著录 文献标引 质量控制

0 引言

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已经成为当今衡量一个图书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基本尺度,而各馆要实现图书馆的自动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建设一个标准化的、高质量的书目数据库。书目数据质量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内部统计、收藏与管理问题,而且还会影响到读者的检索与利用效果以及书目数据的交流与共享,因此加强书目数据库的建设工作,确保书目数据的质量是每一个图书馆都应该认真对待的问题。

1 书目数据库的功能

1.1 书目数据库是揭示图书馆馆藏的重要途径。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对图书馆馆藏了解得一清二楚,如根据题名、作者、关键词、分类号、出版者、ISBN等来查询各馆所收藏的图书,并可查询到某图书的流通状况。而建立起高质量的书目数据库,可以更加高效、细致地揭示馆藏文献信息,并通过计算机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1.2 书目数据库的建设是图书馆全面实现网络化、自动化的基础,是图书馆向现代化转型中首先要完成的任务。只有首先建立馆藏书目数据库,才能实现各项工作的计算机化,才能提高图书馆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1.3 书目数据库是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建设中一项复杂而又繁重的基础工作,直接关系到联机书目检索、联机联合编目等功能的实现。书目数据库的建设对整个网络的最后联网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各图书馆所建的书目数据库

是否互相兼容,对网络运行至关重要。

2 当前书目数据库建设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书目数据库的质量是数据库建设中的核心问题。但目前我国图书馆的书目数据库建设中仍存在一些质量问题。

2.1 文献著录问题 著录是对文献内容和形式特征的描述,由于文献著录的结果对于建立健全文献检索体系和实现馆际书目数据的交流与共享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文献著录的结果是书目数据库质量高低的最终体现。但从当前各馆的编目数据来看,在文献著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1 著录项目不一致。在文献著录过程中,应以《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为标准,按《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的要求从所编文献实体上准确而全面地选择著录信息,以便使文献的内容及形式特征得到充分反映。但从当前各馆的编目数据来看,还严重存在着著录项目不一致的问题,如有些图书馆著录细致,使用了很多字段和子字段,而有些图书馆著录较粗浅,只使用了必备字段;有些图书馆使用了字段之间的连接和内容摘要,有些却没有。这些都造成著录内容不统一,对著录数据的交换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2.1.2 著录信息的选取不规范。文献著录来源是被著录文献实体的本身,而在具体选择著录信息时,则应严格按《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的要求从文献的规定信息源上依次进行选取。

2.1.3 著录数据不准确。在文献著录过程中,各字段的著录数据必须做到准确无误,特别是题名、责任者、版本等对读者识别和确认文献具有直接影响的内容,更不应出现任何差错。但从当前各馆的编目数据来看,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仍很严重。

2.2 文献标引问题 从文献内容特征进行揭示的标引主要分为分类标引与主题标引。由于分类标引的结果既被用于组织分类排架,又被用于组织分类检索系统,而通过主题标引后所形成主题检索系统则是当前最受读者欢迎的检索手段之一。因此,文献标引的结果是制约书目数据库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但从当前各馆的编目数据来看,文献标引的质量还不都是很高,主要表现在:

2.2.1 标引结果不一致。标引的一致性是指标引人员对同一篇文献或相同主题的文献赋予检索标识的一致程度。由于标引的一致性受标引过程各环节以及标引人员水平、标引语言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各馆的书目数据中标引不一致的现象甚为严重。标引结果的不一致,使读者在使用分类号或主题词进行检索时,不能得到所有符合要求的文献,从而影响读者的检索效率及文献的利用率。

2.2.2 标引深度浅,检索点不丰富。机读目录具有提供多元检索功能。提高文献标引深度,充分揭示文献的外部与内部特征,有利于充分发挥机读目录的多元检索功能。但从当前各馆的编目数据来看,仍然存在着标引细化程度不够的问题。例如,在分类标引时,有些文献该仿分的没仿分,该复分的没复分;在主题标引时,只概括揭示文献的基本主题内容,对于有检索价值的从属主题、局部主题等一般不予揭示。

3 书目数据库质量控制措施

3.1 控制著录质量、标引质量,提高书目数据库的标准化、规范化 书目数据标准化是指各国、各地区对所有文献载体的处理方法和技术环节实行全面统一规范,使编目成果成为国际通用的文献信息和情报技术交流语言,真正体现世界各国对人类文献资源的共享。书目数据的标准化主要包括:文献著录、文献标引(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机读格式以及编目工作规范控制等方面。我国书目数据编制工作可依据的标准主要有:《国际标准书目著录》(ISBD)、《UNIMARC格式手册》、GB3792.2-85《普通图书著录规则》、GB3792.4-85《非书资料著录规则》、BG3860-83《文献主题标引规则》、《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四版)、《中国机读目录通讯格式》、《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等。编目员应依据标准编制书目数据,可以提高书目数据的社会性和公用性。

3.1.1 著录质量控制应首先实现著录内容的统一。应当严格遵循国家标准和相应的著录规则,做到必备著录字段无空缺,凡规定的字段必须著录。其次应实现著录格式规范化。建设标准化的书目数据库,不仅要有统一的著录内容,而且还要使用规范的机读目录格式。因为只有在一个格式下建立的书目数据,才有可能存放在同一个数据库中提供给读者使用。

3.1.2 标引质量控制就是要提高标引质量和标引深度。为了保证标引质量,首先要保证文献标引的标准化,要保证文献标引的标准化,则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其次要提高标引人员素质,标引员要不断地学习,尽量做到对所标引的文献涉及到的专业或主题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同时,对标引的知识和工具能比较熟练地掌握。

3.2 提高数据录入质量,建立健全数据审校制度,并做好书目数据的日常维护。

3.2.1 书目录入后的数据审校是控制数据库质量的重要环节,它是最直接、有效的控制方法,内容包括图书著录的客观性,汉字录人的正确性及整条数据的规范性。提高数据录入质量应做到:录入数据应符合数据输入的具体规定,要安排具有丰富编目知识和经验的专业人员对书目数据进行逐条审校,另外还可利用软件的查错、纠错功能,对所录入的数据从形式上进行自动审校,从而保证书目数据的准确和质量。

3.2.2 坚持数据维护是建设高质量书目数据库的保证。书目数据投入运行后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数据库建设是一项繁杂的工程,在书目数据库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存在一些不足,如查重不细,出现一种书两条数据,从而造成原来有序排列的数据变得紊乱无序,这就需要经常加以整理。因此书目数据库建立以后,数据安全的维护问题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数据库的维护包括数据的更新、替换、删除、修改和数据的整理等。一个数据库要有生命力,必须做好经常化、制度化的维护工作,这是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维护中工作量最大的一项工作,是建设高质量书目数据库不可缺少的环节。

参考文献:

[1]吕健.论书目数据库的质量问题[J].图书馆学刊,2005(1).

[2]王春燕.书目数据库著录存在的问题及控制措施[J].情报探索2008(11).

4.采购服装质量和数量的控制 篇四

进货数量包括多个方而,如进货金额,进货商品种类,单个商品种类及数量等。进货商品种类第一次应该尽可能的多,因为你需要给顾客各种类产品的选择。当对顾客有了一定了解的时候,你就可以锁定一定种类的产品了,因为资金总是有限的,只有把资金集中投入到有限的种类中,你才可能单个产品进货量大,要求批发商给予更低的批发价格。当你锁定某些种类的产品时,单个商品种类的数量可以细分为陈列数量、库存数量和周转数量。从有多年经营经验的经营者得出的结论看,起码每个单品要有5个才能够维持一个比较良性的商品周转。(价格比较贵的商品就不包括了)当你进了一件商品又出现了热销,你很快就需要为这个商品单独补货,这时无论从所花费的时间和资金上看,都是得不偿失的。而你不补货,又只好眼睁睁看着顾客失望地离开。但如果你进了5件同样的商品的话,在销售完这5个产品的期间其他的产品也很可能需要补货,这样你就可以一次性去补货来提高补货的效率,从而节约补货开支。

服装进货质量的控制女装进货,首先要学会检查服装的质量,首先应按服装上标出的型号,测量一下衣长、胸围、领大袖长、肩阔以及裤长、臀围、腰围,看尺寸规格是否准确,误差一般应小于1.5%。

核对规格后,重点要核查服装的内在质量。方法是目测、尺量、严格核对。最好在试穿时先进行目测。

5.图书采购招标质量控制刍议 篇五

供货方向需方提供的质量文件:

1.各种产品合格证技术说明文件;

2.质量检验证明(即由施工单位进行的检验或试验报告。如力学性能、化学成分试验、材料级配试验);

3.检测与试验者的资格证明;

4.关键工序操作人员资格证明及操作记录(例如大型预应力构件的张拉应力工艺操作记录);

5.不合格品或质量问题处理的说明及证明;

6.有关图纸及技术浆料;

7.必要时附权威性认证浆料。

8.如果监理工程师认为产品合格证及检验证明不足于说明到场材料质量,可再行组织复检或见证取样试验;(如涂料及连接螺栓要求复检、承重墙体砂浆承重结构混凝土试块及受力钢筋见证取样送检占30%、焊缝的无损检测、水泥存放不超过3个月)如力学性能、化学成分试验、材料级配试验):

例如钢筋主控项目——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复验报告(化学成分等专项检验报告)。

一般项目——

6.图书采购招标质量控制刍议 篇六

【摘 要】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质量控制水平,不仅可以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同时也是增强学校硬件管理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论述了高职院校图书馆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的有效措施,以期能够为相关的实践提供些许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职图书馆 管理质量 重要意义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517(2014)07-0088-01

高职图书馆管理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是由其自身特点决定的,和本科院校图书馆以及公共图书馆相比,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建管时间较短,资源不够丰富,经验相对欠缺,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持续推动图书馆管理的改进具有积极影响。

一、高职图书馆管理质量控制与改进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普遍使用了ISO9000质量控制与管理系统,这对提升管理效率有着很大的作用,不仅可以突破原有的管理模式,同时可以拓宽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的思路,有助于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高职图书馆的管理系统在设置上都是以读者为核心,管理的程序也大同小异,包括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监督检查、持续改进产品与服务等,采用这种全过程的管理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了解图书馆的管理情况,有利于高职院校随时掌握图书馆资源的使用情况。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建设目的是一个涉及面比较广的项目,采用持续循环管理方式可以确保图书馆管理工作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可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并且该种管理理念可以不断挖掘管理潜力,促使图书馆管理工作追求永无止境的管理境界,也为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高职院校在拥有的教学资源上与其他本科院校相比稍显逊色,因此要体显出其办学特色,就可以通过图书馆管理质量来实现,在这一平台下,师生也可以为图书馆管理水平的提升做出应有的贡献,也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提高。

二、高职图书馆管理质量控制有效措施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的质量,采取的有效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点,要持续更新图书馆办馆理念,运用先进有效的理念指导管理的实践工作。通常情况下,理念决定着行动的方向,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也不例外,办馆理念被人们视为图书馆发展的内在灵魂,也是塑造高职院校图书馆品格与气度的核心精神,根据以往的办馆经验,很多院校图书馆的创建都经历了新建期、数量发展期、内涵建设期。在最初阶段都将独立办馆作为主要的管理理念,可以借鉴本科院校建管的方式,在管理上更加注重资源的重组,通过制定比较全面的发展规划,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彰显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的特色。在数量发展阶段,先要通过教育部对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评估,根据国家的规定和学校的经济条件,加快图书馆资源的引入速度,相应地也要完善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内涵建设阶段是相应了教育部的号召,力求提升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效率,不仅仅注重于收藏,这也为广大师生提供了阅读的便利。这三个阶段都是密切相连的,因此高职图书馆的管理眼光须长远,还需要具备较高的服务意识,才能体现出学校的特色。

第二点,要进一步优化馆藏资源,结合缜密的计划,合理配置各种馆藏资源。图书馆的管理一定要将中长期计划和计划相结合,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例如有些院校在教育部评估之后就没有继续实行图书馆管理计划,这将影响到图书馆本身的可持续发展。根据高职院校师生的阅读爱好与倾向,要持续购买书籍,保证图书馆资源的丰富性。纸质图书的购买上也要讲求一定的方式,提高图书的有效率,关键在于建立健全与采购相关的保障机制,依据学院与不同专业发展的特点,结合图书馆现有图书的数量和种类,合理利用资金资源,制定采购计划后要通过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的审定方能执行,以充分保证图书的采购质量和使用效率。优化馆藏资源还要做好所有图书使用情况的调研工作,买回来的图书利用率究竟为多少是根据其在读者群中的影响计算与分析的,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系统中也有这项统计功能,因此要利用这一特点,及时更新图书馆资源的管理方式,利用率较低的图书可以不采购或者少量采购,将资金用在最需要的资源建设中来。

第三点,不断提高读者服务水平,这也是高职图书馆建立和管理的根本目的。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终极价值就是能够为读者提供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服务,读者的满意程度不仅仅和图书馆馆藏情况有关,更重要的是图书馆还应该为读者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管理者要在丰富管理方式、优化服务态度、提高管理者素养等方面多下功夫,这样既可以为读者营造舒适的客观环境,也可以在耳濡目染中更进一步净化师生的心理空间,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经常遇见的问题包括管理员态度的冷漠招致读者的不满,还有一些管理人员自身素养比较差,在服务过程中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反感,这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图书馆氛围。因此在管理中要加强对管理者的培训力度,可以在工作之余开展内容多样的研讨会,还可以通过设立示范管理者来鼓励广大管理员积极进取。

三、高职图书馆管理持续改进的优化方案

管理的持续改进离不开相应的行业规范与标准,持续改进也是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原则,并且要将其贯穿在图书馆质量管理的全过程中,同时也要根据图书馆的具体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采取最优的实施方案。

ISO9000标准虽然是比较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但是它并不是万能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管理情况,将ISO9000标准与管理实践相结合,从而形成全新的服务理念,同时采用科学的工作方式,提高图书馆管理的有序性。我院在对图书馆进行管理的时候,主要采用的是自查和抽查相结合、内审与评审相结合、三级评定和三期评定相结合的管理方式,管理效果更具备科学性和全面性,可以更加立体化地评估图书馆的管理质量,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管理方案。

在对图书馆管理质量的改进方面,也离不开广大师生共同努力与协作。图书馆是高职院校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开放性的交流平台,为大家提供服务的同时,也需要众人的齐心参与,所以充分发挥教师、学生与图书馆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也是促进高职图书馆管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有效措施。先要充分高职院校教师的指导作用,可以通过成立图书馆管理工作专门委员会,来增强图书馆管理效率。其次是要不断提高图书馆管理员的参与热情,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激励机制,包括精神激励、物质激励、自我激励等,这样可以促进图书馆管理水平的全方位、立体化提高。最后是要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度,充分发挥读者协会的积极作用。设立读者协会的目的是加强图书馆和读者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图书馆管理质量的提升,所以要发挥读者协会的作用,尤其是在推荐图书资源与为读者服务方面,要不断提高读者的积极性,借助互联网络的交流作用,也可以培养读者良好的阅读与交流习惯。

综上所述,高职图书馆管理体系的构建意义重大,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要根据图书馆的使用情况和经济条件来设置必要的控制与管理体系,以此来提高图书馆管理网络的安全性,并增强管理体系运行的时效性,为广大的师生营造更为便捷的图书馆应用环境。

【参考文献】

7.采购质量控制要点与方法 篇七

一、采购的内涵

(一) 采购的定义

至今为止, 没有一个定义能把对采购团队的一整套技能的要求完全包含进去, 采购随情景而言是多样性的。狭义的采购是买东西, 就是企业根据需求提出采购计划、审核计划、选好供应商、经过商务谈判确定价格和交货条件, 最终签订合同并按要求收货付款的过程[1]。简而言之, 采购, 是企业在一定条件下, 从供应市场获取产品或服务作为企业资源, 以保证企业生产及经营活动正常开展的一项企业经营活动。

(二) 采购与外包的区别

采购和外包, 都是从外部获取资源, 为自身服务;为了确保自身利益, 都要对采购和外包进行控制, 这是两者的共同点。但两者控制的区别在于: (1) 采购的对象是经权威机构审定、有产品标准号的批量生产的成熟产品 (也称货架产品) ;外包的对象是新开发的尚未成熟的产品或产品形成的全过程或某一中间过程。 (2) 采购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3) 采购控制的重点是控制供应商和进货检验。

二、采购的风险识别

风险管理是通过风险的识别、预测和衡量, 选择有效手段, 尽可能降低成本, 有计划的处理风险, 以获得企业安全生产的经济保障。

随着现代化专业生产的发展, 一般企业常用集成的方法组合成自身出品的新产品, 因此, 产品组成中多达的60%~70%的组件 (包括零、部、整件、标准件、原材料等) 是通过采购获取的。所以, 产品的质量更多地体现在控制供应商提供的组件质量中。其次, 产品质量直接影响销售业绩和企业效益。同时, 与企业的信誉也密切相关。这三者均是采购带来的风险, 为了企业的生存和良性发展, 规避这些风险不得不引起企业家的高度重视。

(一) 采购组件质量风险

在采购组件过程中, 由于采购的物资质量不符合要求, 而导致加工产品的性能达不到顾客需要的质量标准, 从而给采购方的生产带来严重损失, 并给用户造成经济、技术乃至人身安全等方面损害的可能性, 这就是采购质量风险。

采购质量风险主要来源于供应商。目前, 社会上存在不少假冒伪劣产品, 一些不法商贩者以次充好, 提供不合质量标准的组件。如果企业内部管理不严, 不能及时识破, 或放松警惕, 或违反检验程序验收, 就很可能被蒙混过关, 造成质量风险。

(二) 企业效益风险

企业以效益而生存, 以效益而发展。这是人们都能理解的, 也是企业家们通晓的道理。但企业在运行过程中, 因采购失误给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教训并非鲜见, 因此规避效益风险, 必须引起企业家的重视。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市场竞争从国内延伸到国际, 更加如火如荼。这就要求企业在规定的时间之内 (或最短时间) , 以最佳的质量来完成项目, 节省运营成本。同时, 要求企业从源头上控制采购成本, 不断创新, 增添企业活力, 增加企业效益。采购成本的管理已提高到至关重要的位置。因此, 利用现代管理方式来进行采购成本的控制与规划, 不仅可以提升管理效率, 最大化地保留经济实力, 还可以降低采购成本为企业留存更多的资金。只有这样, 才能克服效益风险, 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 乘风破浪, 永往直前。

(三) 企业信誉风险

企业信誉是企业取得社会认可, 从而取得资源、机会和支持, 去完成价值创造的能力的总和。1996年斯特恩商学院的名誉教授查尔斯·韦布兰 (Charles Fombrun) 给出的企业信誉定义是:“企业信誉是一个企业过去一切行为及结果的合成表现, 这些行为及结果描述了企业向各类利益相关者提供有价值的产出的能力。”企业信誉包含了企业的产品质量、服务、竞争、财务、商业、银行等信誉。其中, 产品质量信誉无疑是各种信誉中最重要的一项, 而采购质量又直接与产品质量有关。因此, 要克服企业信誉风险, 必须重视采购质量。

三、采购质量控制要点

(一) 提高采购人员的素质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 任何时候, 做任何事, 都要依靠人。因此, 人的素质高低与他从事的工作质量的好坏密不可分。采购工作的质量高低也一定符合这条规律。

责任心和事业心是采购人员首先要具备的基本素质。责任心源自于对事业的热爱和忠诚。但凡成功人士, 必定是高度负责的人;负责是一种职业精神, 缺乏这种精神的人, 即便是从事自己最擅长的工作, 也会做得一塌糊涂。选拔的采购员必须有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绝不能让损害集体的利益的“蛀虫”进入采购员的队伍。

其次, 要对采购人员加强培养。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他们学法、知法、懂法。重点是学好产品质量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 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按照《产品质量法》《合同法》诚实信用的基本原则, 要求供应商必须按照合同规定, 提供合格的产品, 若违背合同规定, 就必须承担违约责任。采购人员要懂得合理合法、有利有节地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第三, 采购人员要掌握与本企业相关的基础技术, 这对采购工作顺利开展会大有帮助。如:电子整机行业的采购人员, 除了知道本行业整机的基本性能外, 还应熟悉本企业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品种、等级;熟悉本企业常用金属材料、绝缘材料的性能、规格;熟悉本企业常用电线、电缆的性能、规格等。

第四, 采购人员要掌握与本企业相关的关键和重要件的采购聚道。首选信誉好的大品牌的厂家, 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供求关系, 以便采购的产品质量、供货进度有相对可靠的保证。采购人员还要学会谈判技巧, 如进货量大, 应降低价格;进货量少, 应提前供货等。

(二) 控制采购信息

采购质量源自于准确的采购信息。采购任何一件物品, 都必须明确它的唯一性采购信息, 否则都有可能出现误购。唯一性信息, 一般不可能简明表示, 而往往由各种复杂因素组成。以螺丝钉为例:有螺纹形式 (三角形螺纹、梯形螺纹) , 螺距大小 (单头还是多头, 普通、粗牙、细牙) , 螺头形式 (圆柱头、半圆头、沉头) , 材料 (不锈钢、普通钢、铜) , 表面镀复 (镀铬、镀镍、镀锌) …如再细分, 不锈钢、普通钢、铜材因成分不同又有好多种。如果表述不准, 很容易购错, 造成不能使用或库存积压。

某企业曾出现购错氧气瓶的典型事例:采购表中的采购信息只写了“40L氧气瓶”几个字, 没注明标准号, 结果采购回来的氧气瓶装车时才发现放不下, 经检查, 外型尺寸不对。再查阅氧气瓶标准, 即GB5099-94《钢质无缝气瓶》。而该标准规定:40立升的气瓶, 外径有三种尺寸:219mm、229mm、232mm;而瓶底型式有5种 (a、b、c、d、e) 型式, 瓶体材料又有三种 (碳锰钢、铬钼钢或其他合金钢) 。这样三个要素组合, 40立升气瓶共有45种, 所以只写“40L氧气瓶” (40L是指容量为40立升) , 只有1/45购对的可能, 而44/45会购错。

控制采购信息, 一是要求设计师在原始设计文件中就要写全;二是采购员对采购信息不全或有疑问, 一定要反馈到设计部门追根查底;三是从设计文件转化至采购文件时, 一定要仔细核对, 避免转化错误。

(三) 完善采购制度

选拔高素质的采购人员和完善采购制度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制度应具有规范性、可操作性和指导性。例如:“采购管理制度”, 规定了采购申报审批流程, 防止个人说了算。“合格供方名录”, 限定了采购厂家, 防止随意选择供应商的行为。“进货检验制度”, 规定了检验不合格的物品不准入库、不得报销等。

一项好的制度, 能够对人们的行为作出具体、明确、可供操作的规定, 指导人们做什么、不做什么。加强制度建设, 是逐步实现采购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管理的重要方面。同时还要注意那些“增删制度, 随心所欲;藐视制度, 执行不力;执行制度, 网开一面;会议决定, 绕开制度;各搞一套, 常换制度”的错误倾向, 把建立起来的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确保企业在采购工作中不受损失。

(四) 供应商的控制

控制供应商是采购控制的又一重点之一。采购是以购买的方式获取产品的行为过程, 这些活动包括购买、接收、进货检验等。控制供应商:主要是在采购前, 对供应商进行调查评价, 可以从网上了解, 从同行了解, 从试用其供货产品的质量、周期、经费、售后服务态度和能力等方面了解。对经过考查评价符合要求的供应商, 才能初步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录。对初步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录中的供应商, 还应进行周期性考评, 实施动态管理 (主要考评产品合格率、供货周期、价格的合理性等) , 以确保具有持续质量保证能力。在采购后, 应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进行质量跟踪, 随着使用年限做跟踪记录, 可以更深层次了解该产品的质量情况, 为企业提供进一步合作的可行性。

根据外购器材质量特性的重要程度, 应对供应商质量保证能力分三类进行控制:一类是提供合格证明;二类是提供具有合格的检验系统证明;三类是应对其进行质量体系考察、监督。如果该供应商己通过国际或国内有认证权的机构认证, 则可免去对其考察。

(五) 进货质量控制

进货检验是检查供应商提供的货物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 (国标、行标、企标) 等技术文件的要求。是把好采购产品入厂的重要环节, 但如何把好这一关口, 却大有文章可做。除大型或特大型企业有较全的检测手段外, 一般企业, 特别是中小企业, 不具备进货检验手段, 只能信任供应商, 检查其提供合格证书或合格检验记录, 观察型号、名称、规格的正确性及外观、外形、尺寸的符合性。

对于关键件、重要件, 为了防止无法进行进货检验而带来隐患, 可以采取到制造方或第三方进行检验, 但应在合同条款中予以注明。对电子元器件都应进行二次筛选来进行入厂验证。

四、结束语

控制采购风险, 加强采购质量控制, 不仅仅是采购人员、检验人员的责任, 也是分管采购、质量工作领导的责任。企业一把手更要时刻关心采购工作, 加强采购、检验队伍的管理、培训、提高, 建设一支思想过硬、技术精湛的采购、检验队伍, 必然会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摘要:产品的研制生产离不开采购, 采购的质量与研制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密切相关, 本文重点就采购定义、采购与外包的区别、采购风险, 采购质量控制要点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产品,采购,质量控制,要点,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夏, 唐立新.采购质量控制[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09, (05) :51-52.

[2]梁素娟, 王艳明.德鲁克管理思想大全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2010, 7.

[3]朱景钦.控制物资采购质量的思考[J].企业研究, 2012, (02) :51.

[4]钟黎红, 张丽丽, 叶渭川.论外包和外购的差别与控制[J].市场周刊, 2014, (08) :31-32, 61.

8.浅析招标控制价编制质量的思考 篇八

关键词:背景;招标控制价;标底价;问题;质量思考

引入招标投标竞争机制在我国工程建设中已有多年了,由于推行招标投标竞争制,使企业能择优选择施工单位,达到了缩短工期,降低成本,保证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效益的目的。但是近几年来,发现在招标控制价上存在很多缺陷,必须对其改正,进行新的编制工作,以保证投资市场的健康发展。

1.招标控制价的背景

1.1 传统设标底招标的弊端

从1983年原建设部试行施工招投标制到2003年7月1日,我国各地对中标价基本采取了不得高于标底3%、不得低于标底5%的限制性措施评标定标,在这一评标方法下,标底必须保密,这一原则在2000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得到了体现,但此种设标底招标的弊端表现在:

(1)易发生泄露标底及暗箱操作的现象,失去招标的公平公正性。

(2)编制的标底价是预算價,很难考虑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对造价的影响,容易与市场造价水平脱节,科学合理性差。

(3)标底在评标过程的特殊地位使标底价成为左右工程造价的杠杆,使合理的投标报价在评标中反而显得不合理。

(4)将标底作为衡量投标人报价的基准,导致投标人尽力地去迎合标底,招投标过程反映的往往不是投标人实力,而是投标人编制预算文件能力,或者各种合法或非法的“投标策略”的竞争。

1.2 无标底招标的弊端

从2003 年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以来,各地基本取消了中标价不得低于标底多少的规定(即无标底评标),但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即根据什么来确定合理报价。实践中,无标底招标的弊端主要有:

(1)容易出现围标串标现象,各投标人哄抬价格,给招标人带来投资失控的风险。

(2)容易出现低价中标后偷工减料,不顾工程质量,以此来降低工程成本;或先低价中标,后高额索赔等不良后果。

(3)评标时,招标人对投标人的报价没有参考依据和评判标准。

针对实践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我国多个省、市相继出台了控制最高限价的规定,但名称有所不同,如拦标价、最高限价、最高报价、预算控制价等,并大多要求在招标文件中予以公布。面临新的形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修订2003版清单计价规范的时候,为避免与招标投标法关于标底必须保密的规定相违背,因此提出了招标控制价这一概念,即招标人根据国家或省级、行业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计价依据和办法,按设计施工图纸计算的,对招标工程限定的最高工程造价。”同时规定“: 招标控制价应在招标时公布,不应上调或下浮,招标人应将招标控制价及有关资料报送工程所在地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备查。

2.招标控制价的优点

(1)可有效控制投资,防止恶性哄抬报价带来的投资风险。

(2)提高了透明度,避免了暗箱操作、寻租等违法活动的产生。

(3)可使各投标人自主报价、公平竞争,符合市场规律。

(4)既设置了控制上限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业主对评标基准价的影响。

3.招标控制价编制时经常出现的问题

由于目前我国建筑市场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并存,在编制招标控制价时,常出现下列问题。

3.1 定额项目工程量计算有偏差或选择计算规则有误

如土石方工程、墙体工程、屋面卷材与刚性防水工程、电线电缆工程等,部分工程在计算综合单价时,上述分项工程定额量与清单量一致,未考虑土方放坡或是线缆预留长度等计算规则的规定。

3.2 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组价时出现错误

包括未严格按照项目特征的要求套用相应定额子目、形成综合单价的组价子目不够完整、套用定额子目时费用重复计算、选用定额子目未严格按项目特征的要求进行换算等等情况,均会直接影响招标控制价的编制质量。

3.3 措施项目费计算不完整、不规范

如部分工程未考虑夜间施工增加费、冬雨季施工增加费及已完工程保护费等通用工程措施费;部分工程在计算专业措施项目费用时,缺少可依据的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因此措施费计算思路混乱,重复计算、前后口径不一致、漏算项目等情况均有发生。

3.4 招标控制价的计价程序有误

部分工程计算招标控制价工程总费用时,采用总价下浮的形式,包括甲供材、材料暂定价、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规费等均参与下浮,违反了新规范的要求。

4.对提高招标控制价编制质量的思考

4.1 完善编制说明

编制依据、工程类别、取费标准、材料价格来源、计算措施费选用的施工方案必须按照规范附录的要求进行。

4.2 与工程量清单保持一致

在招标控制价的编制过程中,应认真分析和理解招标文件中与投标人关于风险、调价、责任等的约定,在计算过程中严格按照特征描述所体现的组价原则计价,避免招标控制价与招标文件及工程量清单相脱节。同时招标控制价的编制过程也是对工程量清单补充和完善的工程,在此过程中如果发现工程量清单中不清楚、不完善的内容,要提醒招标人及时明确或作出补充说明,以保证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3 高度重视“项目特征”描述

新规范对“项目特征”描述做出了明确规定,并将其作为综合单价计算的重要依据。因此如果项目特征描述不清甚至漏项、错误,从而引发在施工过程中的更改,会引起分歧,导致纠纷、索赔。故在编制招标控制价时必须高度重视对项目特征的描述。

新规范将“项目特征”分为必须描述的、可以不描述的和可以不详细描述的三类。

4.4 准确计算工程量、套用定额

根据清单计价规范,相当一部分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项目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工序或工作内容,因此要求编制人员对于现场施工的规范、工艺等非常熟悉,根据不同的工序要求和计算规则计算预算定额项目的工程量,并且考虑一定消耗量或预留值等,才能计算完整的综合单价。

4.5 选用正确的材料价格计算综合单价

编制招标控制价时,材料价格应采用造价管理机构发布的指导价格,若有材料缺项时,应严格遵循市场询价机制;甲供材料费用也应计入综合单价及工程总造价中,并计取相应的措施项目费及相关规费、税金等。同时应注意甲供材料在招标控制价计算调整系数幅度时不参加调整。

4.6 规范其他项目费用及暂定价的计价办法

招标控制价中其他项目清单费应严格执行规范标准,按下列规定计价:

(1)暂列金额:暂列金额由招标人根据工程复杂程度、设计深度、工程环境条件等特点,一般可以分部分项工程费的10%~15%为参考。

(2)暂估价:暂估价中的材料单价按照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发布的工程造价信息或参考市场价格确定。暂估价中的专业工程暂估价应分不同专业,按有关计价规定估算。

(3)计日工:招标人应根据工程特点,按照列出的计日工项目和有关计价依据,填写用于计日工计价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单价并计算计日工费用。

(4)总承包服务费:招标人应根据招标文件中列出的内容和向总承包人提出的要求计算总承包费,不得随意提高或降低标准。

4.7 正确计算招标控制价工程总费用

在正确计算工程量、措施费用、其他费用、套用综合单价形成分部分项工程费用的基础上,严格按照《计价规范》的要求,分别乘以规费费率、税金形成招标控制总价,同时应特别注意,在确定招标控制价时应明确招标控制价调整系数,不得采用标底总价下浮的形式,调整幅度可在分部分项和措施项目费用的综合单价计算中得以体现,而其他项目费(计日工除外)、规费、税金及发包方供应的材料均不属于调整范围。

4.8 建立并完善相关工作流程

由于新规范明确规定:在发售招标文件时同时公布招标控制价,同时还应公布各单项工程的造价组成,否则投标人有权向招标人和当地建设主管部门提出质询。所以应本着“慎之又慎”的原则,建立相应的工作流程及落实人员责任,对招标控制价履行严格的审核、复核、批准程序,切实规避可能引致的投诉。

5.结束语

总之,招标控制价的使用可以相对降低工程造价,招标控制价是衡量投标单位报价的准绳,有了招标控制价,才能正确判断投标报价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9.图书馆图书采购招标书 篇九

学部图书馆新建后为了充实图书馆馆藏书本的质量,学部图书馆为在图书采购中引进竞争机制,确保图书质量,降低采购成本,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现对2011-2012我校图书馆图书的供应书商进行招标。诚邀合格的投标人参与竞标。现就有关的招标事项说明如下:

一、投标单位须知

1、招标单位:XX大学农学部图书馆

2、招标项目内容:图书馆2012-2013年纸质图书采购招商

3、招标总金额:150万元

4、潜在投标人:指有意参加投标的图书供应商单位。

5、投标人:经过审查符合本次招标所规定的相应资质要求参加投标竞争的潜在投标人。

6、预与中标人:经过评标而选定的进行合同谈判的投标人。

7、中标人:最终被授予合同的投标人。

8、招标内容

(1)采购非教材类正版专业书,当年新书占90%,上一书占10%,复本量为3册或以下,特价图书只采购最近3年内的图书。

(2)以下大型出版社图书的采购比例要求占80%以上:高等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信出版社、立信会计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作家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三联书店、中国经济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等。

9、中标图书供应商采购金额

本次招标视开标情况,确定3至4家投标单位为纸质图书及伴随服务的协议供货单位,每家中标单位的采购金额不少于20万元码洋,不确定最高合作金额,而将按照各合作单位的实际供书能力和服务质量确定采购图书的最终款额。

10、报名及邀标书和相关材料的领取。报名咨询及投标时间自2012年05月20日至2012年05月30日止,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请投标单位到XX大学和平校区学部图书馆1楼报名并领取邀标书及相关材料。邀标书及相关资料每份¥300.00元整,售后不退。

业务联系:陈老师0431-22305735

谢老师0431-22305675

专业咨询:林老师0431-22305623

张老师0431-22305511

监督投诉电话(集团监察审计室):0431-223058830431-22305586

二、项目要求

(一)投标人资质和业绩要求

1、投标供应商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并取得营业执照,具有独立的法人资 格,注册资金为人民币100万元或以上,经营及财务状况良好。

2、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须的技术力量、经济实力、良好的企业信誉及售后服务能力,能免费提供标准的采访数据和编目数据,能够进行全站程图书加工。

3、具有独立订立合同的权利。

4、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须的设备,并拥有图书物流基地、完善畅通的物流运作渠道和现场采购的能力,有近三年内为多家高校图书馆供书的经验。

5、与全国20家或以上大型出版社签订经销图书协议,能提供相应的预订书目数据。

6、具备畅通的电子商务通讯渠道,便于供需双方高效开展业务工作。

7、能提供符合国家财税法规要求的售书发票。

(二)供货要求

1、中标单位须无偿提供《社科类新书目》、《科技类新书目》等及各大出版社最新图书征订目录,书目形式为书本式与电子数据两种,每两周提供一次新书目。提供的征订书目内容均需符合大学以上读者的阅读要求。

2、按招标方图书馆要求组织采购人员参加参加全国书市、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北京图书订货会等全国性的图书订货会。外出采购所需的差旅费用由中标单位负责。

3、中标单位须承诺对拟购图书免费提供查重、编目、著录、贴磁条、盖馆藏章等加工服务。

4、中标单位须承诺按照标准的CNMARC格式提供所购图书的编目数据(数据要求参

见《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CALIS联机合作编目手册》),所提供的数据能在招标方图书管理系统无障碍使用,并要求按招标方要求提供馆藏数据制作。编目数据应与图书同步或提前到馆,并达到100%的覆盖率。

5、必须保证图书馆指定的权威出版社所出版的正版图书。一经发现所提供的为违法、盗版、翻版书籍,必须无条件退货,招标方有权解除合同,取消其服务资格,违约责任、经济责任与法律责任由中标方承担。

(三)图书到货率与到货速度要求

1、订单图书从每份订单发出日起,吉林省内现场采购的到书时间不得多于30天,吉林省外采购的到书时间不得多于60天,整体到货率必须达到90%以上。出版变更或取消,应及时通知招标方图书馆。每三个月统计到书率,反馈未到书清单,并做出解释。

2、供书发货差错率低于0.2%。

3、所供图书如发现版本有误、装订、印刷、污渍等质量问题,保证在10个工作日内退换完毕。

4、对招标方急需的图书应提供快速反应,快速采购并提供专门送货服务。

(四)服务质量要求

1、免费随书提供标准CNMARC编目数据。每批到书应配齐MARC数据,数据不全或复本不符合的,不予验收。

2、按图书馆的要求做好新书的前期加工工作:借还条粘贴、盖馆藏章、粘贴磁条和图书馆专用条码并加贴保护膜等。对有光盘的图书,应在图书封面加贴“附光盘”标示,并在光盘表面加贴条形码和保护膜,将光盘放入光盘盒,放回图书中。条形码和光盘标示由图书馆提供,磁条、保护膜、光盘盒等由供应商自备,磁条应为16cm钴基复合磁条。

3、送货后,供应商必须提供专职人员到馆加工图书及数据,完成馆藏数据制作,图书书标的粘贴,保护膜粘贴,图书上架等工作。供应商需委派固定的到馆人员提供上门服务,如需要更换人选时,应得招标方图书馆的同意。

4、以上各项工作的准确率应达99%以上。如发现磁条、条形码、馆藏章等有质量问题或遗漏情况,中标方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5、供应商应对发送的图书进行防潮湿和防破损的包装与装卸要求,在发送图书之前,应预先用电话通知图书馆,得到确认可以送货之后,免费把图书安全运输到图书馆指定地点。提供发货清单(电子发货清单和纸质分包清单各一份)。一包一单,内容一致,未经涂改;清单内容包括:包号、征订号、书名、单价、册数、码洋和合计。每批应有总清

单(内容为每批图书的总种数、总册数和总码洋)。

6、所有图书的品种和复本数量均由图书馆决定,供应商不得自行搭配和追加非图书馆确认订购的品种或复本。图书馆有权对已到馆但内容不符合学校教学科研要求的图书给予退货。

7、如图书出现如下情况,无论是否已做图书前期加工,中标人必须无条件负责30日内免费更换。包括:缺页、倒装、折页、开线、开胶、模糊不清、脏残、破损、相关附属配件(如光盘等)不齐全、图书品种和数量与订单不符等。退货、换货所发生的费用由中标单位承担。

(五)报价要求和付款方式

1、在达到上述要求的前提下,可进行分类单独报价。图书折扣应包含相应的配套服务费用。

2、招标方以支票方式支付购书款,中标方提供等额的有效发票。付款方式由协议双方在合同中另行商定。

3、中标方提供的发票专用章的单位名称,必须与双方签订的有效合同专用章的单位名称一致。

三、投标文件的编制

(一)投标文件的组成1、投标函(含投标单位资质、服务信誉、服务承诺和购书折扣率)。

2、法人代表授权书(原件);法定代表人资格证明文件。

3、企业资质证明文件、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红章);公司相关业绩材料。

4、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二)投标文件的份数

投标人必须编制一份投标“正本”、5份投标“副本”。“正本”与“副本”如有不一致之处,以正本为准。

(三)凡不按上述要求编制的投标文件,均作不合格文件处理,招标方有权单方面取消其投标资格,且投标文件不退回。

四、合同条款

1、定义。

2、合同标的。

3、供货范围。

4、合同价格。

5、付款。

6、交货与付款。

7、包装与标记。

8、图书质量检验

9、保证与索赔

10、合同的变更、修改、中止和终止

11、不可抗力。

12、合同。

13、合同的生效。

14、解决争端的程序和方法、仲裁。

15、其他。

五、评标与定标

采用综合评估法进行评审。吉林大学农学部图书馆图书招标组成员根据投标单位资质、服务质量、服务信誉、服务承诺和购书折扣率等综合因素进行评估,选出3至4家中标单位。招标会主持人当场宣布中标单位。对未中标单位的落标原因不作解释,不承担任何义务。

六、签订协议

在公布招标结果后一个月内,招标方与中标方签订供货协议。

XX大学农学部图书馆

10.服装企业采购质量控制“四部曲” 篇十

近几年,无论是国际知名品牌还是国内服装企业翘楚都频繁引发“质量门”事件,有些甚至引起消费者的抱怨和愤怒,直接对服装品牌造成非常大的伤害。消费者很容易因服装款式设计而选择一个服装品牌,在一段时间内成为该品牌的忠实粉丝,但出现质量问题后,消费者就会对品牌产生质疑甚至抛弃该品牌。而一旦这种伤害发生,服装品牌要重新铸就质量诚信的形象,就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也为了更好促进国内纺织服装业的转型升级和不断壮大,2011年8月1日,国家发布了新版的《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与旧版相比,新版规范对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环保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国家的监管也变得更加严格。同时,随着一些中高端服装品牌企业对新型面辅料的追求和服装加工工艺的日趋复杂,生产采购人员面临的经验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很多知名品牌都是由代工企业生产,采购或生产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疏漏都可能导致终端销售的质量问题。因此,服装品牌企业对质量的监控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

有鉴于此,本文将重点分析服装生产采购质量控制中的问题,分析如何实现过程的质量控制,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服装企业质量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尽管当前质量控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但许多国内的服装企业仍然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方法,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对质量的控制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往往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误区,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分析。

1.快速低成本策略导致质量控制的缺失

近几年,很多国外的“快时尚”服装品牌质量问题频现,引起了许多消费者的关注。快速低成本战略导致质量问题不断,是快时尚品牌的天生缺陷。出于成本控制的需要,快时尚品牌在设计阶段就已经把质量要求高、长周期的面料排除在外了。通过他们的产品吊牌可以发现,其代工厂商通常来自于成本更为低廉的发展中国家。

2.缺乏规范化的采购跟单管理

目前,服装品牌的供应商有80%~90%都是贸易商,而贸易公司的面辅料专业性不高,没有专业人员的指导,对质量的把控也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此,在服装面料和成品的采购过程中,企业经常抱怨供应商的打样品质不稳定,打样周期遥遥无期。甚至在大货面辅料、成品交货的时候,也经常因为质量的不合格,导致新产品上市时间的延迟。

在采购阶段产生的质量问题,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规范化的采购跟单管理,使得采购阶段的质量缺乏规范化的控制,而这种管理上的缺失为后续的质量问题埋下了隐患,很容易对产品销售和终端品牌形象造成不良影响。

3.产品质量检验标准不明确

当前,很多服装企业内部对质量检验缺乏明晰的流程和标准,有的企业甚至没有独立的质检部门,在质量检验的执行过程中易出现较大的争议。

产品质量检验标准不明确,是实际运行中常见的一个问题。特别对那些无法适用现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已备案标准的新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在企业内部往往无法达成一致性。

解决质量控制问题的“四部曲”

从质量控制的角度来讲,解决问题的重点在于对供应链中重要的质量控制节点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产品设计开发、采购、生产、质量检验各环节的整体质量控制,从根本上解决产品质量的问题。笔者将针对以下几点做具体分析。

一、设计决定产品质量

现在,很多服装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产品的质量定位在设计阶段就已经被决定了。采购和生产只是在实现由设计决定的产品质量。因此,设计本身不应该是盲目的。一方面,设计开发要满足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并兼顾产品创新,起到引导市场的作用。另一方面,设计人员也要了解面料、工艺方面的潜在风险,充分考虑设计方案的可行性,避免在设计开发阶段就埋下隐患。实际上,这对服装设计师的设计开发能力是有很高要求的。

服装企业产品设计开发过程的质量控制点贯穿了以下几个阶段:

1.设计开发的计划制定阶段。企业应根据商品企划和产品上市时间的要求,明确划分设计开发的阶段,制定详细的人员和时间计划,包括评审时间、参与人员和评审制度。

2.设计开发的执行阶段。在设计开发的过程中,设计部门需要按照时间计划的要求完成设计任务,强化内部人员的时间管理意识。随着设计开发的进程,可能发生设计要求的变更或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及时修正时间计划表,避免影响后续的进程。

3.设计开发的变更阶段。很多服装企业在产品评审过后都无法避免款式更改的情况,除适当考虑产品评审的要求外,还应该充分考虑更改部分对产品其他部分及整体功能、性能、结构等方面的影响,以便判断变更的正确性。在确定合理可行的前提下,设计变更在实施前必须得到批准,以保证改款的严肃性。

对于设计开发的每一个阶段,设计部门都需要由专人进行时间进度的监控并记录,对关键节点的输入输出实现系统化管理,确保在设计开发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可追溯。

二、规范采购供应商管理制度

1.规范供应商的引入和淘汰机制

需要客观地评估现有及新的供应商,并及时淘汰不能满足公司需求的老供应商。采购部门负责对现有供应商进行评估,确定是否满足公司整体的业务需求及发展,建立完善的合格供应商资料库,同时制定规范的供应商引入和淘汰机制。可以通过对新供应商招标的方式,进行询价、比价,打样对比质量,确定样品及大货的生产适应性,最终完善合同条款的制定。在流程制度方面,建立完善的《供应商评估表》及采购合同审批流程。

2.优化供应商库

根据公司整体及各部门的需求,建立满足公司和各部门发展需求的供应商库,建立和培养长期战略合作供应商并监控其上游供应商的质量。对供应商的控制一般可按等级来分类,对不同级别的供应商采取不同的控制策略,企业一般通过ABC分类法进行供应商的分类管理。对供应商的考量通常包括产品质量、质量保证能力(生产过程的监控、交货期和质量合格率等),以及价格方面的因素。

3.控制并降低供应商的开发成本

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提升开发效率、产品质量和采购成本三个方面的平衡,平衡短期、中期和长期供应商开发成本,建立合理的供应商竞争机制。包括对供应商产能、技术、质量、价格成本、服务及产品开发的配合能力等方面,建立中长期的供应商开发计划。这就要求采购人员充分考虑研发、市场等部门提出的新产品需求,了解行业竞争背景、行业技术水平、价格和发展趋势,掌握新产品的国家标准,和质量部门充分沟通,提高新供应商开发的效率。

4.对于印染供应商的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原材料稳定性评估及生产设备能力的评估——印染过程中分别取样拍照,取样后比对工厂工艺标准,如果合格,即确定机器设备能力达标。

(2)关键质量指标(甲醛、PH值、色差)的控制要求。

(3)印染后整理取样,并由质量部门测试是否符合公司规定的质量标准。

(4)依据生产操作手册、质量管理手册询问生产操作人员,确认操作熟练。操作手册熟悉程度达不到80%以上的,即确定为技术不熟练或培训方法不当,需整改合格后才能成为合格供应商。

(5)实验室能力的评估,至少能检测甲醛、PH值、色牢度、缩水率、耐光,并有实验记录。

(6)产能评估,依据公司对新供应商产能需求,比对供应商淡旺季能保证给公司的产能。供应商提供的产能必须高于产能需求才能通过产能评估。

此外,采购部门应根据需要安排对重点材料实行跟单,以控制质量和交货期。如有必要,可要求采购员同时配合跟单。对于同一产品连续到货不合格的供应商,可根据供应商的资源库与采购部经理以上级别人员书面确认后,优先选择。同时,向供应商管理部门提交书面要求寻找相应新供应商。如因价格变化、质量要求等导致现有供应商拒绝订单的,采购部门也必须及时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最后,公司的技术部门也需要发挥自身专业上的特长,定期提供一些新的工艺的培训。对于拥有新工艺的工厂,也需要开发部门更多的为采购人员提供及时的信息。

三、规范产品质量检验流程和标准

首先,质检部门应对到达仓库的面辅料,按检验和作业指导书的流程完成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对于抽检初判不合格的面辅料,必须扩大抽查比例,确定不合格的产品,质检部门需要第一时间提出并及时与采购人员协调解决,若无法协商解决,则需要高层领导最终裁决能否使用。

经协调确实不能使用的面辅料,及时与供应商联系退货、对涉及索赔与打折的情况也要出具书面的索赔与打折标准,与供应商交涉。如果与供应商不能达成一致,则需要报上级主管裁定最终处理方案,并通知财务、仓库办理相关手续并落实补救方案。

经过协调可以让步使用的物料,由质检部门通知材料仓和生产部门处理的方法(如分批、分色发料使用等)。退货记录及问题报告要记入供应商绩效考核档案。

其次,为保证产品质量,企业所采购的各类面料都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检验标准,并确保按照标准执行。具体有如下几点注意事项:

1.在生产时,检验员必须对本工序所需的各种面辅料进行检验,发现不合格面辅料应及时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未经批准擅自投产,需要通过绩效来进行考核。

2.检验员必须对自己所加工的全部产品严格按照本工序的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进行自检,并作是否合格的判断,在确认产品合格后方可流入下道工序,否则应自行返工。如自己无法解决,应及时向部门领导反映,得到明确答复后方可继续生产,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下道工序,返工时超出考核指标的进行扣款。

3.各工序员工产品加工完毕后,按以上要求进行自检,自检后盖写工号,不写工号的,按返工处罚。

4.对工作责任心强、认真执行“自检”制度,及时发现上道工序产品质量问题并退回上道工序返修的检验员,适当给予奖励。

四、建立提升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制度

通过对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发现质量体系中的不合格项,并通过纠正措施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内审组织方面,由供应商高层任命审核组长,《质量体系审核报告》审批通过后,质量部门负责组织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实施,审核组长负责编制审核实施计划、编写审核报告,并指派审核员。审核员按照分工负责编写检查表,完成分配的审核任务,编写不合格项报告,并配合审核组长的工作。各受审部门负责配合审核组工作,并针对提出的不合格项进行纠正,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

内审程序方面,每年实施一次集中内审,对质量管理体系所有部门实施内审,平时实施月轮流内审,即每月由内审员对各部门质量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抽查,发生重大质量问题时可随时进行内审。

质量体系负责人每年制定公司下一年度的内审计划,内容一般包括:审核准则、审核范围、审核频次和方法、时间安排等。

1.审核前的准备

a) 成立审核小组,每次审核前由供应商高层任命审核组长。审核组长聘任审核组成员。审核员应具有内审员资格,审核员不应审核自己的工作,且与受审核部门无直接责任关系。

b) 审核组长编制《内部质量体系审核计划》交由供应商高层批准。审核计划内容一般包括:审核目的、审核范围、审核依据、审核日程安排、审核要素、内审员分工等,须提前一周下达各受审区域负责人和内审员审核。

c) 审核员按照《内部质量体系审核计划》的分工,依据审核要素和体系文件,做好准备工作,编制《内部审核检查表》。

2.审核的实施

审核员参照内审检查表中具体内容对受审部门进行现场检查,通过交谈、查阅文件、查阅记录、现场查验等方法收集客观证据,并记录审核证据。现场检查发现问题时,审核员应进一步调查清楚,对存在问题的客观性进行研究,力求公正。在审核完成后,审核员应对受审核部门负责人作一次口头报告,报告审核的情况、提出相应建议。

3.审核报告的提交

内审后由审核组长提交《质量体系内审报告》,经高层批准后,发放至相关部门。审核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审核的目的、范围和依据;审核的日期及审核计划具体实施情况;不合格项数量、分布情况、严重程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等。

4.纠正措施的实施和跟踪

受审部门在收到《质量体系内审报告》和《不合格项报告》后,应对不合格项原因进行认真分析,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并实施。审核组长组织内审员跟踪检查纠正措施实施情况,对不能在短期内纠正的不合格项,由责任部门提出纠正措施计划报高层批准,交审核组备案。每月由质量部门的内审员轮流查找各部门的不符合项,开具《不合格项报告》交责任部门进行整改,并负责跟踪验证整改情况。

结束语

上一篇:校园招聘会新闻稿范文下一篇:混凝土简单施工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