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检测员考试简答题-材料

2024-09-24

公路工程检测员考试简答题-材料(通用4篇)

1.公路工程检测员考试简答题-材料 篇一

材料判选、简答题、计算题

三、判断题:

1、土的含水量是指土中水与干土质量之比。(√)

2、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等级评定,采用单位工程优良率和建设项目工程质量评分值的指标控制。(√)

3、核子密度仪法测定的现场压实度不宜作为评定验收的依据。(√)

4、灌砂试验时,每换用一次量砂,都必须测定松方密度。(√)

5、土基回弹模量测试,可以不进行预压直接进行加载测试。(×)

6、土基CBR值测试,标准压强(当贯入量为5.0㎜时)为10.5MPa。(√)

7、贝克曼梁弯沉测试标准车根据公路等级选择,二级公路应采用后轴10t的B22-100标准车。(√)

8、回弹仪检测水泥砼路面强度,回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砼路面。(√)

9、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测定温度应控制在40℃±1℃。(×)

10、采用超声回弹法检验路面水泥砼抗弯强度,适用于龄期大于7d,强度已达设计抗压强度80%以上的水泥砼。(×)

11、手工铺砂法是测定路面构造深度目前常用的方法。(√)

12、摆式仪测定路面抗滑值,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标定。(√)

13、对于含有粒料的稳定土及松散性材料不能用环刀法测定现场密度。(√)

14、土方路基验收实测项目有压实度、弯沉、平整度等指标。(√)

15、表干法适用于测定吸水率大于2%的各种沥青混合料密度。(×)

16、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标准马歇尔试件应在60℃±1℃的恒温水中恒温30min~40min。(√)

17、沥青混合料标准试件制作,当集料公称最大粒径小于或等于19.0㎜时,可直接取样(直接法)。(×)

18、用干燥的磨细消石灰或生石灰粉作为矿料的一部分,可以增大沥青混合料的抗剥离性能。(√)

19、水泥砼上加铺沥青面层的复合式路面,沥青面层不必检查弯沉。(√)

20、无机结合料稳定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试件养生时间应为28d。(×)

21、对特大工程,可单独制订更严格的质量标准进行质量管理,但其质量等级评定仍以《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为准。(√)

22、沥青混合料残留稳定度指标是指试件浸水7h后的稳定度。(×)

23、分项工程检查不合格,经过加固,补强、返工或整修后,可以复评为优良。(×)

24、连续式平整度仪不适用于有较多坑槽、破损严重的路面。(√)

25、灌砂试验时地表面处理平否不影响试验结果。(×)

26、回弹仪检定有效年为2年。(×)

27、摆式仪测定路面抗滑值,当路面试验温度不是20℃时,应进行温度修正。(√)

28、路基检验评定段的压实度代表值K小于压实度标准值,则该评定路段压实度为不合格,评为零分。(√)

29、路基和路面基层、底基层的压实度用重、轻型击实标准为准。(×)

30、沥青面层的弯沉值,若在非不利季节测定时,应考率季节影响系数。(√)

31、水泥稳定粒料基层验收实测项目有压密度、平整度、强度、厚度、弯沉等指标。(×)

32、蜡封法适用于测定吸水率小于2%的沥青混合料试验的毛体积密度。(×)

33、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一组试件的数量最少不得少于4个。(√)

34、沥青混合料标准试件制作,当集料公称最大粒径大于31.5㎜时,也可利用直接法,但一组试件的数量应增加至6个。(×)

35、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试验时,密度曲线一定出现峰值。(×)

36、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细集料可使用石屑,但在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中,石屑用量不宜超过天然砂及机制砂的用量。(√)

37、基层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其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应饱水2d。(×)

38、SMA沥青混合料在拌合时拌合时间应适当延长。(√)

39、公路工程质量检验以分项工程为评定单元,采用100分制评分方法进行评分;分项工程最终得分就是实测项目中各检查项目得分之和。(×)40、某灰土层7天强度标准为0.80MPa,抽样检测时得到的强度平均值为0.85MPa,尽管如此,强度也可能不合格。(√)

41、在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是指粒径大于4.75mm的碎石、破碎砾石、筛选砾石与矿渣等;在水泥混凝土中,粗集料是指粒径大于5mm的碎石、砾石、破碎砾石。(×)

42、只要是规范给定的经验公式,就能广泛地适用于任何实体工程而无需怀疑。(×)

43、对于沥青混合料试件,若能用水中重法测定其表观密度,则也可用表干法测定其毛体积密度,而且两种方法的测试结果会比较接近。(√)

44、在进行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密度测定时,一般地说,蜡封法测定的毛体积密度比表干法测得的准确。(×)

45、用蜡封法测定沥青混合料的毛体积密度,如果石蜡的温度过高,进入开口空隙的蜡就越多,试验结果就会偏大。(√)

46、当采用长度为3.6m的弯沉仪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进行弯沉测定时,应对弯沉进行支点变形修正。(√)

47、沥青混合料内矿料及沥青以外的空隙(包括矿料自身内部已被沥青封闭的孔隙)的体积占试件总体积的百分率称为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空隙率。

(×)

48、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之前,应首先主观判断去掉那些那不理想的数据。(×)

49、和填隙碎石一样,对级配碎石基层和底基层压实状况的评定也采用固体体积率指标。(×)50、某路段路基压实度检测时,如甲试验

员检测合格,则乙试验员则检测也一定合格。(×)

51、用承载板法测定土基回弹模量,发现P—L坐标中散点呈非线性分布,表明土基是一弹、塑性体。(√)

52、数0.005050的有效数字是2个。(×)

53、挡土墙应按分项工程进行等级评定。(×)

54、按随机取样的方法确定被检测的路基横断面时,不用随机数表中C列中的数。(√)

55、一组样本数据的分散程度越大,标准差就越大,其均值与总体均值的偏差就越大。(×)

56、路基压实度须分层检测,但可只按上路床的检查数据计分。(√)

57、土颗粒分析时,对于粒径大于0.07mm的土用筛析法直接测试。对于粒径为0.002—0.074mm的土一般用分析间接测试。(×)

58、制作无机结合料强度试件时,试料重量值是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与试模体积的积。(×)

59、制作马歇尔试件高度不符合62.5±1.3mm要求时应作废。(×)60、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在规定条件下,测量试件每增加1mm变形需要行车的次数。(×)

61、ISO法每组水泥胶砂强度试验用砂质量要求是各级予配合质量为1350±5g。(√)62、当用贝克曼梁测定弯沉时,测得的结果必须进行温度修正。(×)

63、测试数据的来源有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过失误差。(×)

64、沥青混合料拌和过程中,如发现某热料仓溢料或待料,说明冷热料仓供料比不匹配,应适当调整相应冷料仓的流量。(√)65、建设项目所含单位工程全部合格,单位工程优良品率不小于90%,且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评分值不小于85分时,其质量等级才可为优良。(×)

66、水泥砼配合比有单位用量表示法和相对用量表示法。(√)

67、灌砂法适应于现场测定基层(或底基层)、砂石路面、沥青表面处治、沥青贯入式面层和路基土的密度和压实度,但不适宜于填石路堤的压实度检测。(√)68、车载式颠簸累积仪测量车辆在路面通行时后轴与车厢之间的单向位移累积值表示路面平整度。(√)

69、摆式仪测定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滑值,用以评定路面在各种状态下的抗滑能力。(×)

70、无粘聚性自由排水土的最大干密度的适宜的测定方法是振动方法。(√)71、灌砂法测定密度中时,开挖的试坑避免出现上小下大的情况,但下部可以略小于上部,以有利于灌砂。(×)

72、计算代表弯沉值时,所有测得数据全部列入计算。(×)

73、对沥青路面而言,压实度是指现场实际达到的密度与室内标准密度的比值。(√)74、钻芯取样法测定路面厚度时,钻头的标准直径为Φ100mm,对基层材料有可能损坏试件时,也可用直径为Φ150mm的钻头。(√)

75、精密度、准确度和精确度是一个概念。

(×)

76、环刀法适用于细粒土及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的密度测试。(√)

77、水泥混凝土快速无破损方法与传统的钻芯取样试验方法比较有较大优势,可以作为工程验收的依据。(×)

78、灌砂法测定密度时试坑深度应为整个碾压层厚度。(√)

79、弯沉是指路基或路面表面轮隙位置产生的总垂直变形或垂直回弹变形值。(×)80、激光构造深度仪适宜的检测速度为3-5km/h。(√)

81、核子密度湿度仪测定沥青混合料面层的压实密度时采用透射法。(×)

82、我国现行规范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填方路基上路床填料CBR值不小于8。(√)83、3m直尺测定法有单尺测定最大间隙及等距离连续测定两种,前者常用于施工质量控制与检查验收。(√)

84、灌砂筒中倒圆锥体内砂的数量不随量砂的改变而变化,原有标定数据可以使用。(×)

85、沥青混合料面层的施工压实度是指按规定方法测得的混合料试样的毛体积密度与标准密度之比,以百分率表示。(√)86、弯沉是反映路基或路面压实程度的指标。(×)

87、质量评定标准是检验评定公路工程质量和等级的标准尺度。(√)

88、土方路基检查项目中可只按上路床的压实度检查数据计分。(√)

89、用两台弯沉仪同时进行左右轮弯沉值测定时可采用左右两轮的平均值计算弯沉值。(×)

90、水泥混凝土芯样劈裂强度可以作为工程验收的最终依据。(×)

91、路基设计弯沉,根据土的弹性模量求出。(√)

92、高速公路一般分2—3层铺筑沥青面层,在检查评定时只对总厚度进行评定。(×)

93、在数据的修约规则中0为多余数字。(×)

94、在误差分析中,样本平均值与总体平均值误差越大,则准确度越低。(√)95、悬浮密实结构沥青混合料具有较高粘聚力,但摩阻力较低高温稳定性较差。(√)96、半刚性基层材料应选用终凝时间较长的水泥。(√)

97、基层规范中规定采用重型击实试验最大干密度作为标准干密度。(√)98、用酒精燃烧法测含水量时,一般应烧两次。(√)

99、做筛分试验时,可先称土样总质量后筛分,也可先筛分后将留在各筛上和底盘内的质量相加,以此作为土样总质量。(√)100、影响土的工程性质的三个主要因素是土的固体颗粒、水和气体。(√)101、粘土中掺加砂土,则最佳含水量降低,最大干密度增大。(√)

102、地基承载力只考虑地基强度要求,而地基容许承载力除满足该要求外,还满足沉降要求。(√)

103、土的密实程度通常指单位体积中固体颗粒的含量。(×)

104、通常稠度较高的沥青,针入度愈大。(×)

105、粗集料的毛体积密度是其在规定条件下,单位体积颗粒的干质量或湿质量。(√)

四、简答题:

1、在沥青混合料各项指标中,对其性能影响最大的是哪一个指标?为什么? 答:空隙率。

因为即使是I型沥青砼,其破坏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水损害和抗车辙能力差,而空隙率的大小能显著改变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害能力以及抗车辙能力。

2、水泥稳定碎石在验收时应试验检测哪些内容?有哪些检测方法?

答:应检测压实度、平整度、厚度、强度等。

压实度:灌砂法

平整度:3m直尺 厚度:钻芯

强度: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可查施工自检报告)

3、分部工程质量等级如何评定? 答:所属各分项工程全部合格,其加权平均分不小于85分,且所含主要分项工程全部评为优良时,则该分部工程评为优良;如分项工程全部合格,但加权平均分小于85分,或加权平均分虽不小于85分,但主要分项工程未全部达到优良标准时,则该分部工程评为合格。如 分项工程未全部达到合格标准时,则该分部工程为不合格。

4、分项工程质量等级如何评定? 答:分项工程评分不少于85分者为优良;小于85分而不少于70分者为合格;少于70分者为不合格。

评为不合格的分项工程,经加固、补强或进行整修,满足设计要求后,可以重新评定其质量等级,但只可复评为合格

5、简要写出普通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流程。

答:(1)根据沥青混合料类型选择规范规定的矿料级配范围。

(2)确定工程设计级配范围(3)材料选择取样、试验

(4)在工程设计级配范围优选1-3组不同的矿料级配

(5)对设计级配,初选5组沥青用量,拌合混合料,制作马歇尔试件

(6)确定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测定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进行马歇尔试验

(7)技术经济分析确定1组设计级配及最佳沥青用量

(8)进行车辙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矿渣膨胀试验 等。(9)完成配合比设计,提交材料品种、配比、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

6、某基层水泥稳定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设计强度为3.0Mpa,简要写出配合比设计步骤。

答:(1)材料试验

(2)按五种水泥剂量配制同一种样品不同水泥剂量混合料,按3%、4%、5%、6%、7%。

(3)确定各种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至少进行3个不同剂量混合料的击实试验,即最小、中间、最大剂量。(4)按规定压实度分别计算不同剂量试件应有的干密度

(5)按最佳含水量和计算得的干密度制备试件

(6)在规定温度下保湿养生6d,浸水24 h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7)计算平均值和偏差系数。

(8)选定合适的水泥剂量,此剂量R≥Rd(1-ZaCv)

(9)工地实际采用水泥剂量应比室内试验确定剂量多0.5-100%(10)选定水泥剂量

7、简要写出SMA改性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流程。

答:(1)材料选择、试验

(2)选择初始级配,以4.75㎜(公称最大粒径≤9.5㎜时为2.36㎜)通过率为关键性筛孔,选用中值及中值±4%3个档次,设计3组配合比。

(3)选择初始沥青用量,制作马歇尔试件(4)分析VMA、VCA,确定设计级配(5)对设计级配变化沥青用量作马歇尔试件

(6)分析VV、VFA等,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7)进行马歇尔试验,检验稳定度值、流值。

(8)进行各种配合比设计检验(9)确定配合比、沥青用量

8、石灰土底基层在验收时,应试验检测哪些内容?有哪些检测方法?

答:应检测压实度、平整度、厚度、强度等。

压实度:灌砂法

平整度:3m直尺

厚度:钻芯

强度: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可查施工自检报告)

9、水泥稳定土含水量测试与普通含水量测试有何不同?

答:由于水泥与水发生水化作用,在较高温度下水化作用加快。如果将水泥稳定土放在烘箱升温,则在升温过程中水泥与水水化比较快,烘干又不能除去已与水泥发生水化作用的水,这样得出含水量会偏小,因此,应提前将烘箱升温到110℃,使放入的水泥土一开始就能在105℃~110℃的环境中烘干。

10、简要叙述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有哪些测定方法,各适用于什么条件。答:射线法:测定用粘稠石油沥青拌制的热拌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用量,适用于沥青路面施工时沥青用量检测,以快速评定拌合厂工作质量。

离心分离法:适用于热拌热铺沥青路面施工时的沥青用量检测,以评定拌合厂产品质量,也适用于旧路调查时检测沥青混合料的沥青用量。

回流式抽提仪法:适用于沥青路面施工的沥青 用量检测使用,以评定施工质量,也适用于旧路调查中检测沥青路面的沥青用量,但对煤沥青路面,需有煤沥青的游离碳含量的原始测定数据。

脂肪抽提器法:适用于热拌热铺沥青混

合料路面施工时的沥青用量检测,以评定拌合厂产品质量。也适用于旧路调查时检测沥青混合料的沥青用量。

11、什么是集料的最大粒径和最大公称粒径?

答:集料最大粒径:指集料的100%都要求通过的最小的标准筛筛孔尺寸。集料的公称最大粒径:指集料可能全部通过或允许有少量不通过(一般容许筛余不超过10%)的最小标准筛筛孔尺寸。通常比集料最大粒径小一个粒级。

12、击实曲线所揭示的压实规律是什么?它对工地施工有何指导意义?

答:击实功一定时,干密度随含水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存在着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这就要求施工时应尽可能使压实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另外,在击实曲线上可据压实度作一平行于横轴的直线,改直线与曲线交于两点,两点的横坐标为最佳含水量范围,施工含水量必须在此范围之内,否则压实度不可能达到要求。

13、如何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原理来求回归方程 中两个回归系数a和b? 答:两边取对数,化为线性问题。

14、为何吸水率较大(规程规定大于2%)的沥青混合料试件不能用表干法测定毛体积密度?

答:吸水率较大,表明试件的开口孔隙较多或较大,试件从水中取出后,开口孔隙中的水会流出,难以形成饱和面干状态,使得毛体积偏小,所测结果偏大。

15、摆式摩擦仪测试时应注意哪些操作要点?

答:摆式仪测试时应注意

a. 清扫路面

b.滑动长度一致,符合规范要求

c.洒水做第一次测定不做记录

d.记录2-6次的测定值,最大值与最小值差值不得大于3BPN.e.测试并记录潮湿路面温度准确到1℃

f.同一处平行测定不小于3次,3个测点均位于轮迹带上。

g.用温度修订摆值。

16、沥青针入度试验应注意的主要事项有哪些?

答:a.针入度试验中沥青试样的温度(时间)符合规程要求。

b.将试样注入留样器中,高度应起过预计针入度值10毫米。

c.将试样放入恒温水溶中,试样表面以上的水深不小于10毫米。

d.平行试验至少3次,各测点之间及盛样器边缘不大于10毫米。

e.仔细观察针尖与试样表面的接触情况。

17、水泥强度试件养生用水有哪些要求?

答: a.可饮用水

b.水温应符合20±1℃。

c.试件距水面高度不低于5毫米。

d.养生过程中不得全部更换。

18、颠簸式累积仪测定路面平整度的原理是什么?

答:车载式颠簸累积仪由机械传感器、数

据处理器及微型打印机组成,传感器固定安装在测试车的底板上。测试车以一定速度在路面上行驶,由于路面的凹凸不平状况,引起汽车的激振,通过机械传感器可测量后轴与车厢之间的单向位移累积值VBI。

19、路面表面抗滑性能表征指标有哪些?各自表征的意义是什么?

答:路面抗滑性能是指车辆轮胎受到制动时沿表面滑移所产生的力,通常被看作路面表面特性,用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阻系数表示。表面特性包括路表面细构造和粗构造。细构造是指集料表面的粗糙度,在车辆低速时对路表面抗滑性能起决定性作用。粗构造是由路表外露集料间形成的构造,能使车轮下的路表水迅速排除,避免形成水膜,高速时起主要作用,并由构造深度表征。

20、何为路基及路面的压实度? 答:对于路基及路面基层,压实度是指工地实际达到的干密度与室内标准击实实验所得的最大干密度的比值;对沥青路面压实度是指现场实际达到的密度与室内标准密度的比值。

21、何为沥青路面车辙?

答:沥青路面经汽车反复行驶产生流动变形、磨损、沉陷后,在车行道行车轨迹产生的纵向带状辙槽。

22、何为国际平整度指数?

答:是一项标准化的平整度指标,与反应类平整度测定系统类似,但是采用的是数学模型模拟1/4车轮(即单轮,类似于拖车)以规定速度行使在路面断面上,分析行使距离内动态反应悬挂系的累积竖向位移量。标准的测定速度规定为80km/h,其测定结果的单位为m/km。

23、灌砂法测定压实度前,如何标定量砂的单位质量?

答: ① 用水确定标定罐的容积V,准确至1mL。

② 在储砂筒中装入质量为m1的砂,并将灌砂筒放在标定罐上,将开关打开让砂流出,在整个流砂过程中不要碰动灌砂筒,直到砂不再流出,将开关关闭。取下灌砂筒,称取筒内剩余砂的质量m3,准确至1g。

③ 计算填满标定罐所需砂的质量ma ma=m1-m2-m3 ma——标定罐中砂的质量 m1——装入灌砂筒内砂的总质量 m2——灌砂筒下部锥体内砂的质量 m3——灌砂入标定罐后筒内剩余砂的质量

④ 重复上述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⑤ 计算量砂的单位质量γs=ma/v

24、何为路面横向力系数?

答:用标准的摩擦系数测定车测定,当测定轮与行车方向成一定角度且以一定速度行驶时,轮胎与潮湿路面之间的摩擦阻力与接触面积的比值。

25、试述弯沉值的测试步骤。答: ① 在测试路段布置测点,测点应在路面行车道的轮迹带上,并将白油漆或粉笔划上标记。

② 将试验车后轮轮隙对准测点后约3-5cm位置上。

③ 将弯沉仪插入汽车后轮之间的缝隙处,与汽车方向一致,梁臂不得碰到轮胎,弯沉仪测头置于测点上,安装百分表于弯沉仪的测定杆上。

④ 测定者吹哨发令指挥汽车缓缓前行,百分表随路面变形的增加而持续向 前转动。当表针转动到最大值时迅速读取初读数L1。汽车继续前行,表针反向回转,待汽车驶出弯沉影响半径后,指挥汽车停止。读取稳定后的表针的读数L2。初读数L1与终读数L2之差的2倍即为该点的弯沉值。

26、如何评定路面结构厚度?

答:① 按代表值的允许偏差和单个测定值的允许偏差进行评定。

② 按规定频率采用挖验法或钻取芯样法测定厚度。

③ 厚度代表值XL度的算术平均值的下置信界限值。XL=X-tαS/√n

X——厚度平均值

S——标准差

n—检查数量

tα——t分布表中随测点数和保证率而变的系数。

④ 当代表值大于等于设计厚度减去允许偏差时,则按单个检查值的偏差是否超过极值来评定合格率和计算应得分数;当厚度代表值小于设计厚度减去允许偏差时,则厚度指标评为0分。

27:连续式平整度仪测定结果如何计算整理?

答:① 连续式平整度仪测定后,可按每10m间距采集的位移值自动计算100m计算区间的平整度标准差,还可记录测试长度、曲线振幅大于某定植的次数、曲线振幅的单向累计值及以3m机架为基准的中点路面偏差曲线图,并打印输出。当为人工计算时,在记录曲线上任意设一基准线,每间隔一定距离读取曲线偏离基准线的偏离位移值di。

② 每一计算区间的路面平整度以该区间测定结果的标准差σi表示。σi=√ [∑(d-di)2/n-1] ③ 计算一个评定路段内各区间平整度标准差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

28、使用3.6米弯沉仪测定水泥混凝土路面弯沉值时,为什么要进行支点变形修正?如何修正?

答:当采用长度为3.6m的弯沉仪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弯沉测定时,有可能引起弯沉仪支座处变形,因此应检验支点有无变形。此时应用另一台检验用的弯沉仪安装在测定用弯沉仪的后方,其测点架于测定用弯沉仪的支点旁。当汽车开出时同时测定两台弯沉仪的弯沉读数,如检验用弯沉仪百分表有读数,即记录并进行支点变形修正。

29、简述CBR值的定义。

答:即标准试件在贯入量为2.5cm时所施加的荷载与标准碎石材料在相同贯入量时所施加荷载的比值。

30、简述石灰稳定土基层的强度形成主要为石灰加入土中后所发生的几种作用。答:离子交换作用、碳酸化作用、结晶作用、火山灰作用。

五、计算题:

1、某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已知设计抗压强度Rd=3.1MPa,现测得某段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数值如下,对该段强度结果进行评定并计算其得分值。(规定分为20分,保证率为95%,Za=1.645)3.85 4.01 3.53 3.96 4.00 3.73 3.86 3.97 3.93 4.05 3.52 3.83 解:平均R=3.85 Cv=0.046 Rd/(1-ZaCv)=3.1/(1-1.645*0.046)=3.35 平均R>Rd/(1-ZaCv)合格,得满分20分。

2、某段一级公路沥青路面总厚度检测值(cm)分别为:

15.1 14.3 14.5 14.4 14.7 15.0 15.3 14.2 14.8 14.9 14.5 14.3 14.8 14.4 15.2 14.7 按保证率95%,计算其厚度代表值。(已知 t0.95/√16=0.438)

解:平均X=14.7 S=0.34 XL=平均X-t0.95*S /√16=14.7-0.34*0.438=14.6 其厚度代表值为:14.6cm

3、某段高速公路底基层水泥稳定土配合比设计,成型5组试件,水泥用量分别为:3%,4%,5%,6%,7%,其每组试件强度分别为:

试件

水泥剂量 1 2 3 4 5 6 3% 1.0 1.2 0.8 0.9 0.9 0.8 4% 1.4 1.6 1.6 1.5 1.4 1.5 5% 1.7 1.8 1.7 1.6 1.5 1.7 6% 2.0 1.6 1.6 1.7 1.8 1.6 7% 2.1 2.0 2.3 1.9 1.8 1.8 试选定此水泥稳定土配合比。(设计强度Rd=1.5MPa)

解:计算各剂量平均强度及偏差系数分别如下: 3%平均R=0.93 Cv=0.15/0.93=16.1% 4%平均

R=1.50 Cv=0.089/1.5=5.9% 5%平均

R=1.67 Cv=0.10/1.67=6.0% 6%平均

R=1.72 Cv=0.16/1.72=9.3% 7%平均

R=1.98 Cv=0.19/1.98=9.6% 3% Rd/(1-1.645Cv)=2.04 4% Rd/(1-1.645Cv)=1.66 5% Rd/(1-1.645Cv)=1.66 6% Rd/(1-1.645Cv)=1.77 7% Rd/(1-1.645Cv)=1.78 5%平均 R=1.67> Rd/(1-1.645Cv)=1.66 所以,取5%水泥用量。

4、某二级公路土方路基工程进行评定,测得某段压实度数值如下(%),计算此评定段的压实度代表值K,并计算评定得

分。

(K0=93% 保证率

90% ta/√12=0.392 规定极值为 88%)94.0 95.2 97.3 93.5 92.4 93.1 93.2 92.5 93.6 95.8 92.4 93.6 解:平均K=93.88 S=1.50 K=平均

K-taS/√12=93.88-1.5*0.392=93.29 K>K0

且单点压实度全部≥规定值减2个百分点,则评定此路段压实值得规定满分。

5、已知某沥青混合料试件,沥青含量4.8%,毛体积相对密度2.503,该沥青含量沥青混合料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为2.668,其中矿质混合料(注:不包括沥青)毛体积相对密度Gsb=2.863,有效相对密度Gse=2.887,沥青的相对密度1.032。请按SuperpaveTM理念,根据提供的已知条件完成下列两件工作(计算时试件体积以1.000cm3计):在下表空白处填上正确的数据

试件中沥青的质量(g)集料吸收沥青的体积(cm3)有效沥青含量(%)空隙率VV

(%)矿料间隙率VMA(%)有效沥青饱和度VFA(%)

(2)写出计算过程(注:无计算过程不得分):

答:计算结果如表所示,过程略。试件中沥青的质量(g)集料吸收沥青的体积(cm3)有效沥青含量(%)空隙率VV

(%)矿料间隙率VMA(%)有效沥青饱和度VFA(%)

0.120 0.007 4.5 5.8 16.8 65

6、某试验室为某高速公路做细粒土配合比设计,制备了下列样品:干消石灰3Kg、粉煤灰5Kg、含水量25%,土样20Kg、含水量8%,试验用水为饮用水。已知:经击实试验得到最大干密度为1.68g/cm3,最佳含水量为18%,拟设计一组重量比为石灰:粉煤灰:土=10:14:76的强度试件,试计算每个试件的称料重量及各材料用量。

答:石灰:3Kg 粉煤灰 : 5/(1+0.25)=4kg 土样:20/(1+0.08)=18.52Kg 压实度95%

m=PdV(1+W)

=1.68*(3.14*2.52)*5 =164.85*0.95 =156.61

石灰 156.61*10%=15.7 粉煤灰 156.61*24%*1.25=46.98 土 156.61*66%*1.08=111.64 加水 156.61*18%-(156.61*24%*0.25+156.61*10%*0.08)=10.52

7、某一级公路路基检测弯沉,由百分表读得下列一组数据。(1)、根据质量评定标准计算该段落路基的弯沉值(取Zа=2.0)(2)根据测得的数值及计算值,简要说明路基是否存在质量缺陷,怎样处理?(设计弯沉190)

210 82 112 97 120 82 101 60

65 61 80 70 答:Lr=T+Za s

89.93+2.0*40.41=170.75<190 210大于3S=121,该点数据应舍去。80.69+2.0*21.79=124.29<190

根据计算结果,得出该段路基评定合格,但局部有缺陷。

根据评定标准应找出弯沉值210处的周围进行局部处理。

8、宽度B=12.0m的条形基础,建在粘土地基上,埋深D=2.0m,粘土的γ=18KN/m3,ψ-15°,C=15Kpa,试用太沙基公式求地基的极限荷载。

(Nγ=1.80,Nq=4.45,NC=12.9)答:Pu=γβNγ/2 +γDNq+CNC

=0.5*18*12*1.8+18*2*4.45+15*12.9 =548.1KPa

2.公路工程检测员考试简答题-材料 篇二

FIG:国际测量师联合会。IAG:国际大地测量协会ATR:自动目标识别

控制网的基准:是通过平差求解未知点坐标时所给出的已知数据,以便对网的位臵、长度和方向进行约束,使网平差时有唯一解。作用是保证网内符合精度不受损失。

工程坐标系:自定义投影带是采用与测区平均高程面相切与参考椭球面相平行的椭球面,采用通过测区中部的子午线作为中央子午线,用这种方法定义的坐标系。

DTM(数字地面模型):作为对地形特征点空间分布及关联信息的一种数字表达方式,能依据野外测定的离散地形点三维坐标(xyz),组成地面模型,一数字的形式表述地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并能利用DTM提取等高线,形成等高线数据文件和跟踪绘制等高线。

施工放样:将图纸上设计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平面位臵和高程按设计要求,以一定的精度在实地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缓和曲线:曲率半径是从正无穷逐渐变到圆曲线半径R的变量

挠度:挠度曲线为相对于水平线或铅垂线(称基准线)的弯曲线,曲线上某点到基准线的距离称为挠度。周期观测:多次的重复观测,第一次称初始周期或零周期。管线中线测量:把在带状地形图上设计好的线路中线测设到地面上,并用木桩标定出来,主要是定出交点桩、里程桩和加桩。

拨角放线法:根据纸上定线交点的坐标,预先在内业计算出两交点间的距离及直线的与方向角,然后根据计算资料在现场放出个个交点,定出中线位臵。

勘测设计一体化:勘测设计全过程都实现自动传递。达到勘测设计真正信息共享,计算机参与勘测各阶段的管理协调与质量控制。

断链:由于局部改线或假设起始里程而造成的里程”断链静态变形:指变形观测的结果只表示在某一期间内的变形值,它是时间的函数。

动态变形:指在外力影响下而产生的变形,它是表示桥梁在某个时刻的瞬时变形,是以外力为函数来表示的对于时间的变化。

桥梁高程控制网:提供具有统一高程系统的施工控制点,使两端线路高程衔接,为高程放样服务;

桥梁挠度观测:测定桥梁承受静荷载和动荷载产生的挠度变形;

水库淹没界限测量:测没移民线、土地征用线、土地利用线、水库清理线等各种水库淹没、防护、利用界线的工作。河道测量:为河流的开发政治面对河床及两岸地形进行测绘,并相应采集,绘示有关水位的资料。

市政工程:指道路、桥梁、管线、地铁、轻轨、磁悬浮等城市公用设施工程。

内控制:在建筑物的正负面内简历控制网,在控制点竖向相应位臵预备竖向传递孔,用仪器在正负面控制点上,通过传递孔将控制点传递到不同高度的楼层。

视准线:设立一条基准视线,通过仪器测定各监测点位臵相对该基准线的位移。

建筑物沉降:是指建筑物及其基础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形即垂直位移,通过测定观测点与基准点之间高差随时间变化量。

轴线交会法:利用轴线两侧的控制点确定轴线上点的坐标。该方法也可用于在轴线上测设一点。

方向线交会法:利用两条相互垂直的方向线确定一个待定点,又称基准线法。

极坐标法:是平面点位测设的方法之一,原理是根据角度确定点的方向,再沿该方向量距离以保证点的唯一性,从而确定点的平面位臵.。

建筑限差:工程建筑物竣工之后实际位臵相对于设计位臵的极限偏差。

测量内外业一体化:指测量内业和外业工作已无明确的界线,过去只能在内业处理和完成的事,现在在外业可以很方便地完成。如控制测量结束后即可在测站进行控制网的平差计算,施工放样数据可以在放样过程中 自动计算等。

简述工程测量学的主要内容 模拟或数字的地形资料的获取与表达;工程控制测量及数据处理;建筑物的施工放样;大型精密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测量;工业生产过程的质量检测和控制;工程变形及与工程有关的各种灾害的监测分析与预报;工程测量专用仪器的研制与应用;工程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等。

什么是工程测量学发展特点。六化:测量内外业作业的一体化;数据获取及处理的自动化;测量过程控制和系统行为的智能化;测量成果和产品的数字化;测量信息管理的可视化;信息共享和传播的网络化。十六字:连续、动态、遥测、实时、精确、可靠、快速、简便。

简述工程控制网的作用。为工程建设提供工程范围内统一的参考框架;为各项测量工作提供位臵基准,满足工程建设不同阶段对测绘在质量(精度、可靠性)、进度(速度)和费用等方面的要求;工程控制网也具有控制全局、提供基准和控制测量误差积累的作用;工程控制网与国家控制网既有密切联系,又有许多不同的特点。

变形监测网参考点和目标点作用,一般要顾及哪些质量准则:形监测网由参考点和目标点组成,但至少应由一个参考点、一个目标点(确定绝对变形)或两个目标点(确定相对变形)组成。参考点应位于变形体外,是网的基准。目标点位于变形体上,变形体的变形由目标点的运动描述。因为变形是通过目标点的坐标变化来反映的。精度、可靠性和费用以及灵敏度愈高,所要求的观测值的精度也愈高。简述什么是自由设站法自由设站法实质上也是一种临时加密控制点的方法,即在合适的位臵架设全站仪,通过与已知点的联测,利用边长交会的方式来测定得到设站点的坐标,当得到设站点坐标以后,就可将此作为已知点,以此来放样建筑物的细部点。自由设站法特点:1不必在已知点上设站便可建立控制点。2方便、灵活、安全。3提高了测量精度.简述施工放样一体化

施工放样“一体化”可理解为施工放样外业的数据采集与内业的数据处理以及放样点设计坐标的计算等内外业工作在外业工作时就能一起进行和完成,或部分内业工作虽然不能在外业期间同时完成,但能形成电子数据的自动化数据流,而不需要人工干预和处理。

简述变形监测目的。对各种工程建筑物在施工或使用过程中的异常变形作出预报,提供施工和管理方法,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工程质量和建筑物安全。了解变形机理,验证工程设计理论和地壳运动假说。对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性能做出客观评价。建立正确的监测预报理论和方法。

谈谈工业及民用建筑物主要监测内容:

对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主要进行沉陷、倾斜和裂缝的观测,即静态变形观测,对于高层建筑物还要进行震动观测,即动态变形监测,对于大量抽取地下水及进行地下采矿的地区,则应进行地表沉降观测。

如何制定变形监测方案,其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案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主要内容:测量方法的选择,监测网的布设,测量精度和观测周期的确定,数据的处理 设计原则:○1描述或确定变形状态所需要的测量精度○2对于监测网而言则是确定目标点坐标∑Y,或目标差∆X ∆y 允许的精度σx σy○3观测周期数○4两周期之间的时间间隔 5一周期所允许的观测时间St ○

简述建筑物变形观测实质和基本原理。(建筑物变形观测的实质是:定期地对建筑物的有关几何量进行测量,并从中整理、分析出变形规律。其基本原理是:在建筑物上选择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的点,通过对这些点的重复观测来求出几何量的变化。

变形监测网的坐标系和基准选取应遵循哪些原则?

变形体的范围较大且形状不规则时,可选择已有的大地坐标系统。对于那些具有明显结构性特征的变形体,最好采用基于监测体的坐标系统。一旦选定了固定基准,该基准在整个变形监测时期应保持不变。当仅对目标点的相对运动感兴趣时,可不设参考点,这时可采用自由基准。长隧道洞外GPS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有何特点?

一般可以近似作为直线型处理,在进出口路线中线上布设进出口点(分别用J、C表示),进出口再布设3个定向点(J1/J2/J3和C1/C2/C3)进出口与相应定向点之间应保持通视,且目标高不能相差太大。电磁波测距仪是如何分类的?

1.按测距原理可分为脉冲法测距仪和相位法测距仪。2.按载波来分,以微波段的电磁波或以光波为载波的分别称为微波测距仪或光电测距仪。3按精度分一般,高精,超高精。4按测程分短、中、远、超远程。

四、综述题与计算题目试述归化法放样与直接放样的异同?

答:归化法放样与直接放样方法一样,都是通过测量距离、角度或高差等基本要素,最终在实地上标定出特定的放样点位;归化法放样与直接放样方法不一样,在初步放样出点位后,还要精确测量并计算出初步放样点的坐标,与放样坐标相比较,对放样点位施加改正的一种

精确放样方法,一般用在放样精度要求较高时。3 简述铁路工程在施工阶段的测量工作。

主要是定测工作,包括中线测量、中桩测量,纵、横断面测量与断面图绘制,局部的地形图测绘,线路施工测量,曲线测设,以及竣工测量等。5 简述(外部)变形监测特点。

1.外部变形监测工作在不同时段的监测目的不同。2.外部变形观测项目的可恢复性。3.外部变形观测项目的人为影响性。4 外部变形观测项目的周期性要求外部变形观测项目与内部变形观测项目的关联性)

6.简述沉降观测监测网的基准点和观测点布设一般要求。1.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的基准,应埋设在建筑物变形影响范围之外,距开挖边线50m 之外,按二、三等水准点规格埋石,个数不少于3 个。观测点:观测点设立在变形体上,能反应变形的特征点。深基坑支护结构观测点埋设在锁口架上,一般20m 埋设一个,在支护的阳角处和距基坑很近的原建筑物应加密观测点。建筑物——在建筑物四角沿外墙间隔10~15 米处布设,在柱上每隔2~3 根柱设一个点。圆形构筑物——在基础轴

线对称部位设点,不少于四个点。不同建筑物分界处: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接壤处,烈缝、伸缩缝处,不同高度建筑交接处,新旧建筑物交接处。)

谈谈大型桥梁工程变形观测主要内容。(1)桥梁墩台变形观测2柱变形观测(3)桥面挠度观测(4)桥面水平位移观测

试述变形监测网与施工控制网的异同。

网的图形、测量方法基本相同,精度都较高,有时,施工控制网点可兼作变形监测网的基准网点。但目的不同,用途不同。具体地说:变形监测网由参考点和目标点组成,分一维网、二维网和三维网。它可以布设成各式各样的形状,可选择已有的大地坐标系统。对于那些具有明显结构性特征的变形体,最好采用基于监测体的坐标系统,要同时顾及灵敏度,要进行重复观测,要求每一期的观测方案保持不变,如果中途要改变观测方案(如仪器、网型、精度等),则须在该观测周期同时采用两种方案进行观测,以确定两种方案间的差别,并便于进行周期观测数据的处理。施工控制网控制的范围较小,控制点的密度较大,精度要求较高;使用频繁;受施工干扰大; 控制网的坐标系与施工坐标系一致;投影面与工程的平均高程面一致;有时分两级布网,次级网可能比首级网的精度高;施工高程控制网:通常也分为两级布设。平面和高程控制网通常单独布设。对于平坦地区(如工业场地),平面控制点通常兼作高程控制点。

工程竣工图的内容:综合竣工图(项目总平面布臵图、位臵图及地形图;)设计图总目录;设计总说明;总体工程图;各单项工程图。各专业方面:包括土建工程竣工图;给排水工程竣工图;电力、照明电气和弱电工程竣工图;暖通工程竣工图;煤气工程竣工图;设备及工艺流程竣工图。

水下地形测量的内外业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内业主要工作:将外业测角和测深数据汇总并逐点核对,对水位观测结果和水深记录计算各测点高程,展绘各测点位臵,注记相应高程,在图上勾绘等深线表示出水下地形的起伏

3.公路工程检测员考试简答题-材料 篇三

2、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历史和现实依据是什么? 决定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客观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关系是什么? 上为无产阶级及其政权利用这些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提供

4、如何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了可能性。

5、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1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6、为什么说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答:第一、必须处理好两个联盟的关系;第二、必须坚持独立自

7、党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主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组织上和政治上的独立性;第三、坚

8、理论创新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第9、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四、在与顽固派斗争中必须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是什么?

14、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和唯一宗旨是什么?

11、简述“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内容? 答: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

12、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为什么必须、且能够建立统一战线? 本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

1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5、中国共产党三大优良作风是什么?

14、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和唯一宗旨是什么? 答: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15、中国共产党三大优良作风是什么? 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16、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三者之间是什么?

16、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三者之间是什么?

17、建国初期即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前我国社答: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

会中存在哪些经济成分,其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是哪几种? 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

18、什么是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

19、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20、简述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方针、政策和办法)

17、建国初期即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前,我国

21、简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方针、社会中存在哪些经济成分,其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是哪几种? 政策和办法)答:建国初期即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以前,我国社会中存

22、我国社会资本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有哪些? 在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

23、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以下三种:

在我国初步确立? 国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24、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何重大意义?

18、什么是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25、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 答: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

26、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过渡时期。党在过渡时期的路线和总任务,就是要在一个相当长

27、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依据? 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

2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9、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0、“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答: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直接是为了

33、如何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实现工业化。因为当时的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越来越

32、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不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一方面,当时的个体经济受小农

31、什么是“三个有利于”标准? 经济的局限,增产潜力有限,难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化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粮食和工业原料迅速增长的需求,无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和答: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扩大工业品的市场。另一方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仅工业比重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小,而且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依靠它本身的力量难以推进工业化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的发展。同时,在私营企业和国家各项经济政策之间,私营经济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与国营经济之间,私营企业内部资本家与职工之间,利益冲突越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来越明显。

2、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历史和现实依据是什么? 20、简述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方针、政策和办法)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开放的世界环境,是邓小平理论产答: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遵循自愿互利、生的时代条件和国际背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的深刻总结和对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借鉴,是助合作道路;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依据。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政策;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现实依据。

21、简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方针、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关系是什么? 政策和办法)

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答: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从低级到高级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为自食其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22、我国社会资本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有哪些?

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答: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采取积生产力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发展先进生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23、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益,而人民群众则是创造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也是实在我国初步确立?

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答:因为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

4、如何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根本变化,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已经基本上答: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被消灭,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建立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起来。与此同时,我国的政治领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确立了中一理论体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伴随着社会的根本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经济制度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际,做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无产阶级同资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华。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由此带来的论创新的巨大勇气。这充分表明,这一理论体系既坚持马克思主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我国的经济领域、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领域及社会生活其他领域基本确立。的典范。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

24、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何重大意义?

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答:(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持马克思主义。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为当代中

5、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是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答:1980年,邓小平在十一届五中全会上对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主人和社会生产力的主人。(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作了概括,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为一些国家提供了经验和范例,鼓舞了这

6、为什么说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些国家的人民。(3)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答: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第一、事义的真理性,特别是列宁关于落后国家能够先于发达国家实行社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远见卓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是党的思想路线实质和核心。一切从实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

25、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答: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第二、实事求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等内容。要做

26、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必然与时俱进,必须求真务实。答: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

7、党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的科学水平;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社答: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会主义的本质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路线的思想基础;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主义,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能力的重要内容。基础。

8、理论创新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7、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依据? 答:第一、理论创新问题上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使之答:⑴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第二、理论创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第三、创新必须建立在求实的求。⑵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基础上,探索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⑶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9、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2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答:(1)时代背景不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答:一是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开社会主义。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2)革命的领导力量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无产阶级及段,我们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初级阶段。

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3)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新

29、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4)革命的前途不答: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是什么? 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答:(1)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即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30、“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答: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封建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会制度。(2)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农民所有,没收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3)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即无产阶级领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31、什么是“三个有利于”标准?

11、简述“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内容? 答:“三个有利于”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答:(1)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工具。(2)土地革命是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满足了农

32、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答: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3)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命的战略阵地,是开展土地革命,实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以下经验和主要原则:第一,保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有机的统一体。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第二。把

12、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为什么必须、且能够建立统一战线? 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三,答:无产阶级政党能够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原因,首先是由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头小中间大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

33、如何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4.公路工程检测员考试简答题-材料 篇四

1.造成人为失误的原因可分成哪大类?而降低人为失误的方法有那三大项?

2.如何从管理控制上减少工作时骨骼肌肉之伤害?

3.什么是反应时间?如何控制刺激信号以缩短反应时间?

4.生活中常见的水表显示装置的形式如下图所示。试分析其是否符合显示装置 设计的人机工程学原则。

5.某小型零件装配在线坐姿工作的工作台为一类似于办公桌的矩形工作台,工 作台的一侧为输送待装件的输送带。工作台上有多种零件及工具沿工作台长度方 向一字摆开。试分析此工作场地布置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6.人在操作计算机时易产生眼睛干涩、身体疲劳等现象,导致工作效率降低。为 了舒适而高效的工作,请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你的一些建议。

7.人因工程学主要研究的是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简述这三者的含义。

8.人因工程学研究的目标有哪些?

9.一般情况下,人耳对多少Hz频率范围内的声音较敏感?

10.如何进行工作房间的色彩调节?

11.眩光的危害及控制措施? 12.作业位置与视距的关系?

13.建立人机系统评价的目的与原则?

14.开环人机系统的特征是什么? 15.什么叫系统评价? 16.人机系统设计的步骤?17.简述工作场所通风的重要性及换气的方法?

18.描述你所熟悉的一个车间或办公场所的色彩环境,说明其特点和不足之处。

19.请提出如何才能克服体力劳动中单调感的方法,并举出具体的应用例子。20.试比较感觉与知觉。

21.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22.确定作业姿势的因素有哪些?

23.哪些情况下适合采用立位操作? 24.立位工作有哪些缺点?

25.哪些情况下适合采用坐姿操作? 26.坐姿操作有哪些缺点? 27.简述噪声的控制方法。

28.照明条件与作业效率有何关系?是否照度值越高﹐作业效率越高? 29.照度与事故有何关系? 30.简述系统的功能。

31.功能分配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32.信号显示有何特点?

33.信号装置有什么作用?

34.使用荧光屏显示信息有何优点?

35.简述目标的视见度与呈现时间之间的关系。

36.控制器为何要进行编码?常见的控制器编码方式有哪些? 37.何谓控制–显示相合性? 38.简述事故的特性。

39.事故控制的主要方法和基本对策是什么? 40.何谓系统安全分析?

41.简述系统安全分析的基本内容。42.对人体有影响的振动因素有哪些? 43.请简述噪声控制方法

44.简述控制与显示系统的设计原则。45.简述提高机器设备可靠性的方法。46简述适应域与百分位的关系

47依据右图简答人机系统的运行过程 48照度和亮度的关系 49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50简要叙述人体测量的意义和方法。

51关于人体测量数据的应用,人体尺寸的应用方法: 52为何要进行人体测量尺寸的修正? 53人机功能分配的原则是什么? 54简述提高机器设备可靠性的方法。55简述如何减轻疲劳、防止过劳。56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有哪些?

57论述眩光对作业的不利影响以及针对其所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58视觉特征

59感觉的基本特性 60知觉的基本特征 61创造性思维方法

62人机功能分配的原则是什么?(8分)63、简述提高机器设备可靠性的方法。(8分)64、为何要进行人体测量尺寸的修正?(8分)65、简述如何减轻疲劳、防止过劳。(8分)66、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有哪些?(8分)

67、论述眩光对作业的不利影响以及针对其所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10分)68.改善高温作业环境的措施有哪些? 69.说明发生疲劳的原因。

70.如何运用人体热平衡方程式评价人体对微气候的主观感觉 ? 71.人体视野及视野范围 72.座椅设计原则?

73.某小型零件装配线上坐姿工作的工作台为一类似于办公桌的矩形工作台,工作台的一侧为输送待装件的输送带。工作台上有多种零件及工具沿工作台长度方向一字摆开。试分析此工作场地布置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74.若字符最小视角为2O’,字符高度为5mm,问最大视距为多少 ? 75.人因工程学的研究范围 . 76.微气候评价的主要方法: 77.人为失误产生的原因: 78.眩光的危害及控制措施 79.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80.如何提高反应速度,缩短反应时间? 81.如何控制噪声传播?

82.显示器及控制器布置原则? 83.人因工程的发展过程?(5分)84.微气候评价的主要方法?(5分)85.如何控制噪声传播?(5分)86.降低工作疲劳的途径?(5分)

87.如何进行工作房间的色彩调节?(5分)答案:

1.答:造成人为失误的原因可分成﹕任务复杂度、环境因素、个人因素三大类。

降低人为失误的方法有﹕选用适当人选、教育训练、设计。

2.答:工作轮调、工作扩大、人员筛选、教育训练、工程/休息安排

3.答:反应时间又称为反应潜伏期,它是指刺激和反应的时间间距,由反应知觉时

间和动作时间两部分组成。随着刺激性质和反应内容的复杂化,反应时间也将随之增加。其反应时间有显著的差异,选择反应时间长于简单反应时间。人对各种不同性质刺激的反应时间是不同的,对于同一种性质的刺激,其刺激强度和刺激方式的不同,中等强度刺激信号的反应时间小于阈限强度的刺激信号。刺激信号与背景的对比程度也是影响反应时间的一种因素,信号愈清晰愈易辨认,则反应时间 愈短;反之,反应时间延长。当刺激信号持续时间不同时,反应时间随刺激信号的增加而减少。刺激信号的数目对反应时间的影响最为明显,即反应时间随刺激信号数的增加而明显延长。

4.答﹕这两个表盘的设计没有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因此,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正确的读数。此设计主要违反了两个很重要的显示装置设计的人机工程学原则:(1)如果仪表是由几个表盘组成的,则每个刻度盘内数字的增加方向应该完全一致;(2)刻度盘的读数应顺时针增

5.答﹕此工作场地不足之处是:(1)工作台上零件及工具较多,一字摆开在工作台上,看起来整齐、清爽,实际上不方便作业,有些零件、工具可能摆在舒适作业范围之外;(2)待装件输送带位于作业者侧面,需经常转身,增加能量消耗而容易疲劳,且不易准确观察,影响作业速度。改进建议:(1)将零件与工具沿弧线设置在最舒适作业范围之内。(2)工作台面向输送带,减少转身,便于观察和拿取零件。(3)为了使作业者能方便的拿取前方的零件,工作台设计成凹进去一块,两肘部伸出可以取放零件,而且还可以使肘部得到支撑。

6.答﹕长时间地观看显示器屏幕可能会导致眼睛疲劳,长时间地操作计算机可能导致身体疲劳,不正确的坐姿、较差的照明环境、使用尺寸不合理的计算机桌及坐椅、长时间久坐而不活动、计算机设备位置摆放不合适、狭窄的作业空间等因素都是造成身体疲劳甚至损伤的重要原因。为了舒适而又高效地工作,在安装和使用计算机时,可遵循以下人机工程学原则:(1)将显示器和键盘放置在正前方。专用的工作台有助于将键盘摆放在正确的位置。(2)将显示器放置在可以舒适观看的距离处。(3)坐在显示器的正前方时,确保显示器屏幕与您的视线等高或略低。(4)调整显示器的倾斜度、对比度和亮度设置以及照明环境(例如吊灯、台灯以及附近窗户的窗帘或百叶窗),以尽可能减少显示器屏幕的反光和闪烁。(5)坐在可以对下背部提供良好支撑的椅子上。(6)在使用键盘或鼠标时,使前臂保持水平,手腕处于自然舒适的位置。(7)使用键盘或鼠标时,留出枕放手的空间。(8)使上臂自然垂放于身体两侧。(9)坐直,双脚放在地板上,大腿保持水平。(10)坐在椅子上时,确保腿的重量落在双脚上,而不是座位的前缘。如果有必要,调整椅子的高度或使用脚垫,以保持正确的坐姿。(11)经常改变工作方式。合理安排您的工作,尽量避免长时间打字。停止打字时,多做一些需要双手并用的活动。

7.答:人——指操作者或使用者;机——泛指人操作或使用的物,可以是机器。也可以是用具、工具或设施、设备等;环境——是指人、机所处的周围环境,如作业场所和空间、物理化学环境和社会环境等;人—机—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使用的机以及它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

8.答:人因工程学研究目标有两个,第一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如简化操作、增加作业准确性、提高劳动生产率等。第二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价值需要,如提高安全性、减少疲劳和压力、增加舒适感、获得用户认可、增加工作的满意度和改善生活质量等。

9.答:一般情况下,人耳能感受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 Hz的声波叫次生波,超过20000 Hz的声波叫超声波,次生波和超声波是人耳所无法感觉到的。

10.答:归纳工作房间要实现环境调节应有的全部目标,对这些目标进行分析,确定最终应实现的调节目标。根据色彩所具有的心理语义确定色调和配色,并概括语境确定调和方式。确定在工程上施色的材料与工艺,实现环境的色彩调节。

11.答:眩光的视觉效应主要是使暗适应破坏,产生视觉后像,使工作区的视觉效率降低,产生视觉不舒适感和分散注意力,易造成视觉疲劳,长期下去,会损害视力,防止措施有,限制光源亮度、合理分布光源、光线转为散射、避免反射眩光、适当提高环境亮度,减小亮度对比。

12.答:作业位置(座台的台面或作业的空间)高度应按工作者的眼睛和观察时所需的距离来设计。观察时所需要的距离越近,作业位置应越高,作业位置的高度应保证工作者的姿势自然,身体稍微前倾,眼睛正好处在观察时要求的距离。

13.答:目的:根据评价结果,对系统进行调整,发扬优点,改善薄弱环节,消除不良因素或潜在危险,以达到系统的最优化。原则:(1)评价方法的客观性(2)评价方法的通用性(3)评价指标的综合性

14.答:系统中没有反馈回路,系统输出不对系统的控制发生作用,所提供的反馈资讯不能控制下一步的操作。

15.答:系统评价就是试验系统是否具备完成既定目标的功能,并进行安全性、舒适性及社会性因素的分析、评价。

16.答﹕(1)明确系统的目的和条件﹔(2)进行人和机械的功能分析﹔(3)进行人和机械的功能分配﹔(4)对系统或机械的设计﹔(5)对系统进行分析评价。

17.答:通风是把局部地点或整个房间内污染的空气排除室外,使新鲜的空气进入室内,从而保持室内 空气的新鲜及洁凈程度,而空气调节则是要求更高的一种通风。通风的目的主要是消除生产过程中的生产粉尘,有害气体、高温和辐射的危害。按空气流动的动力不同,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按通风系统的作业范围。可分为全面通风和局部通风。

18.答:以一个车间为例,将车间的墙壁、地点、机器设备、操作台面,操作者着装、各种标志的颜色描述清楚,即算正确。

19.答:(1)操作设计:使作业内容丰富化。(2)操作变换:用一种单调的操作去代替另一种单调的操作。(3)突出工作的目的性:在工作中设置中间目标,使人感到工作有进步。(4)向工人报告工作完成情况应用的例子要能说明上述方法。

20.答﹕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和主观状态整体的反映。

21.答﹕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1)客观事物是首先被感觉,然后才能进一步被知觉;(2)感觉的性质较多取决于刺激物的性质,而知觉受人的知识、经验、需要、动机、兴趣等因素直接影响。

22.答﹕确定作业姿势的因素有﹕(1)工作空间大小与照明条件﹔(2)体力负荷大小及用力方向﹔(3)操作时起?坐的频率﹔(4)工作台面的高度合适的容膝空间﹔(5)工作场所各物的安放位置。

23.答﹕在下列情况下应采用立位操作:(1)须经常改变体位的操作,因为站着比频繁起坐动作消耗能量少;(2)常用的控制器分布在较大的区域,需要手足有较大幅度活动者;(3)在没有容膝空间的机器旁工作,坐着还不如站立舒服;(4)需要用力较大的作业,在站立时易于用力;(5)单调的作业易引起心理疲劳,立位时可以适当走动,有助于维持工作能力。

24.答﹕立位工作的缺点有﹕(1)不易进行精确而细致的工作;(2)不易转换操纵;(3)肌肉要做更多的功以维持体重,易引起疲劳;(4)站立时全身负担较重,尤其是下肢,长期站立后易以内器下肢静脉曲张。

25.答﹕在下列作业中宜采用坐姿操作﹕(1)持续时间较长的工作应尽可能采取坐姿操作,以免疲劳;(2)精确而细致的操作应采取坐姿,因在坐姿状态下,可完成较精确的操作;(3)需要手足并用的作业。26.答﹕坐姿操作的缺点有﹕(1)作业过程中不易改变体位,施力受到限制,工作范围有局限性﹔(2)长期久坐作业易引起脊柱弯曲等职业损伤。

27.答﹕噪声的控制方法有﹕(1)声源控制﹕降低机械噪声(如选择发声小的材料?改变传动方式?改进设备机械结构)﹔降低空气动力性噪声。(2)控制噪声的传播﹕对工厂各区域合理布局﹔调整声源的指向﹔充分利用天然地形﹔采用吸声?隔声?消声等措施﹔采用隔振与减振措施。(3)操作者听力保护﹕佩戴护耳器具等。

28.答﹕在临界照度值以下﹐随着照度值增加﹐工作效率迅速提高﹐效果十分明显﹔在临界照度值以下﹐增加照度对工作效率的提高影响很小﹐或根本无所改善﹔当照度值提高到使人产生眩光时﹐会降低工作效率。

29.答﹕事故的数量与工作环境的照明条件有关。在适当的照度下﹐可以增加眼睛的辨色能力﹐从而减少识别物体色彩的错误率﹔可以增强物体的轮廓立体视觉﹐有利于辨认物体的高低?深浅﹐还可以扩大视野﹐防止错误和工伤事故的发生。

30.答﹕系统的功能包括﹕(1)感测或信息接受﹔(2)信息存储﹔(3)信息处理和决策﹔(4)行动功能﹕实体控制和沟通。

31.答﹕功能分配的一般原则有﹕比较分配原则?剩余分配原则?经济分配原则?宜人分配原则?弹性分析原则。

32.答﹕信号显示的特点是面积小?视距远?引人注目?简单明了﹐但负载信息有限﹐当信号太多时﹐信号会显得杂乱﹐并相互干扰。

33.答﹕信号装置主要有两个作用。其一是指示性的﹐即引起操作者的注意﹐或指示操作﹐具有传递信息的作用﹔其二是显示工作状态﹐即反映某个指令?某种操作或某种运行过程的执行情况。

34.答﹕使用荧光屏显示信息有其独特的优点﹐可以在其上显示图形?符号?文字以及实况仿真﹐既能作追踪显示﹐又能显示动态画面﹐并且随着这方面的软硬件技朮进步﹐它将在人–机间的信息交换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35.答﹕当目标呈现时间在0.01~10s范围内时,目标的视见度随呈现时间的增大而提高﹔在呈现时间大于 1s 的情况下,视见度提高的速度减慢;当呈现时间大于10s 时,视见度只有很小的提高。

36.答﹕在具有多个控制器的系统中﹐为了提高操作者辨别控制器的效果﹐应对控制器进行编码。常见的编码方式主要有﹕形状?位置?大小?颜色?标记?操作方法等。37.答﹕控制器与显示装置之间的配合称为控制–显示相合性。它包括两方面﹕其一是控制器与显示器在空间位置关系上的配合一致﹐即控制器与其相对应的显示器在空间位置上有明显的联系﹔其二是控制器与显示器在运动方向上的一致﹐即控制器的运动能使与其对应的显示器产生符合人的习惯模式的运动﹐控制与显示的相合性与人的机能特性?信息加工的复杂性和习惯模式有关﹐其中人的习惯因素影响最大。

38.答﹕事故具有以下特性﹕(1)事故的因果性﹔(2)事故的偶然性和必然性﹔(3)事故的潜在性和预测性。

39.答﹕事故控制的主要方法有﹕(1)物质因素和环境因素危险源控制﹔(2)人为失误控制﹔(3)管理失误控制。事故控制的基本对策主要有3E 原则(技朮?教育和法制)和4M法(人?机械?媒体和环境对策?管理)。

40.答﹕系统安全分析是从安全的角度对人—机—环境系统中的危险因素进行的分析﹐它通过揭示导致系统故障或事故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来查明系统中的危险源﹐以便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它们。

41.答﹕系统安全分析通常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可能出现的初始的?诱发的及直接引起事故的各种危险源及其相互关系。(2)与系统有关的环境条件?设备?人员及其它有关因素。(3)利用适当的设备?规程?工艺或材料控制或根除某种特殊危险源的措施。(4)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及实施这些措施的最好方法。(5)对不能根除的危险源失去或减少控制可能出现的后果。(6)一旦对危险源失去控制﹐为防止伤害和损害的安全防护措施。

42.(1)振动对人体作用的部位 因作用部位不同,可能形成人体全身振动或局部振动两种不同的后果。

(2)振动相对于人体的方向。对全身而言,沿躯干的上下方向或左右、前后方向的振动后果是不同的。对身体局部、例如对手和手臂系统而言,沿手臂方向或手掌一手背方向、拇指一小指方向的振动后果也是不同的,等等。

(3)暴露时间环境振动作用于人体持续的时间常称为暴露时间。当然,暴露时间长则对人体可能造成伤害的程度加重。

43.噪声形成干扰的环节是:声源一传播_接收者。因此噪声控制离不开从这三个环节着手,即①降低声源的声音强度;②在传播途径中加以阻隔或吸收使之衰减;③对可能受噪声伤害的人实施个体防护。其中第③个环节,只应用在劳动生产的现场,常是前两个环节不能充分有效时,“追不得已”而为之的。(1)降低声源的声音强度。改进机器设备的设计以降低运行噪声,如重视减振、润滑、选用摩擦与撞击声小的零部件材料,选用低噪声工艺流程等。(2)控制噪声传播途径这是三个环节中约束相对少、较易于施行因而采用较普遍的方法。(3)对工作人员实施个体防护给工作人员佩带耳塞、耳罩、头盔等 44.控制与显示系统的设计原则:①优先性,即把最重要的操纵器和显示器配置在最佳的作业范围内②功能性,即根据操纵器和显示器的功能进行适当的划分,把相同功能的配置在同一分区内;③关联性,即按操纵器和显示器间的对应关系来配置。

45.提高机器设备可靠性的方法从两方面考虑:减少机器本身故障,延长使用寿命;提高使用安全性。

1)减少机器故障的方法(1)利用可靠性高的元件。(2)利用备用系统。(3)采用平行的并联配置系统。(4)对处于恶劣环境下的运行设备应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5)降低系统的复杂程度。(6)加强预防性维修

2)提高机器设备使用安全性的方法,主要是加强安全装置的设计,即在机器设备上配以适当的安全装置,尽量减少事故的损失,避免对人体的伤害;同时,一旦机器设备发生故障,可以起到终止事故,加强防护的作用。(1)设计安全开口。(2)设置防护屏。(3)加联锁装置。(4)设置双手控制按钮。(5)安装感应控制器。(6)设示警装置。(7)设应急制动开关,可在紧急状态下,停止机器设备的运转,以保证作业者的安全。

46答:百分位是指测量数据在测量之中所占据的位置而适应域是指设计数据的应用时的范围。适应域两端(或上限值下限值)的数值范围对应的是百分位的值。

47人通过感觉系统接受及其显示系统所传达的信息后,在大脑中枢神经系统进行判断推理,做出决定,再由运动系统传达给机器的控制系统,使机器按照人们的意志来运行。48照度:是落在物体表面的光通量。

亮度:是物体表面发出或反射光的光通量。亮度=照度X反射率 49

1、学科的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具有多样性、应用性和灵活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体特性的研究:主要研究在工 业设计中与人体有关的问题。2)工作场所和信息传递装置的设计:主要研究如何设计合适的环境及信息传递装置,使人可以舒适高效的工作。3)环境控制与安全保护:主要研究从长远利益出发,如何设计环境及进行安全保护以保证人在长期工作下健康不受影响,事故危险性最小。4)人机系统的总体设计:人机系统工作效能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它的总体设计,即在整体上使“机”与人体相适应,解决好人与机器之间的分工和机器之间信息交流的问题可,使二者取长补短,各尽所长。5)人机工程学发展动向的研究

2、研究方法

1.观察法

可借助摄影或录象2.实测法

借助仪器进行实际测量3.实验法

在实验室或作业现场进行多次反复观测4.模拟和模型试验法5.计算机数值仿真法6.分析法7.调查研究法

各种调查研究的方法(抽样/询问/问卷)注重测试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50通过测量人体各部位尺寸来确定个体之间和群体之间在人体尺寸上的差别,用以研究人的形态特征,使设计更适于人。

人体测量的主要方法:1.普通测量法2.摄影法3.三维数学测量法。

1.确定所设计产品的类型2.选择人体尺寸的分位数3.确定功能修正量4.确定心理修正量(为什么?)5.产品功能尺寸的确定

52(1)必须考虑到实际中人的可能姿势、动态操作、着装等需要的设计裕度,所有这些设计裕度总计为功能修正量;(2)为了消除人们心理上的“空间压抑感”、“高度恐惧感”和“过于接近时的窘迫感和不舒适感”等心理感受,或者是为了满足人们“求美”、“求奇”等心理需求,涉及人的产品和环境空间设计,必须再附加一项必要的心理空间尺寸,即心理修正量。

53笨重的、快速的、精细的、规律性的、单调的、高阶运算的、支付大功率的、操作复杂的、环境条件恶劣的作业以及需要检测人不能识别的物理信号的作业,应分配给机器承担;而指令和程序的安排,图形的辨认或多种信息输入时,机器系统的监控、维修、设计、创造、故障处理及应付突然事件等工作,则由人承担。

或:1)人能完成并能胜过机器的工作:发觉微量的光和声,接受和组织声、光的型式,随机应变和应变程度,长时间大量储存信息并能回忆有关的情节,进行归纳推理和判断并形成概念和创造方法等。2)目前机器能完成并胜过人的工作:对控制信号迅速作出反应,平稳而准确地产生“巨大力量,做重复的和规律性的工作,短暂地储存信息然后废除这些信息,快速运算,同一时间执行多种不同的功能。54 1)合理进行人机功能分配,建立高效可靠的人机系统;2)减少人的失误;3)对机械产品进行可靠性设计;4)加强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5)改善作业环境

1)提高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2)加强科学管理改进工作制度;3)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及休息时间;4)多种休息方式;5)轮班工作制度;6)业余活动和休息的安排

1)随感觉通道不同而不同;2)与运动器官有关;3)与刺激性质有关;4)随执行器官不同而不同;5)与刺激数目的关系;6)与颜色的配合有关;7)与年龄有关

57眩光对作业的不利影响:主要是破坏视觉的暗适应,产生视觉后像,使工作区的视觉效率降低,产生视觉不舒适感和分散注意力,造成视觉疲劳。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1)限制光源亮度;2)合理分布光源 ;3)改变光源或工作面的位置;4)合理的照度

1.疲劳程度:水平优于垂直。2.视线变化习惯:左—右,上—下,顺时针。3.准确性:水平尺寸和比例的估计更准确。4.观察情况的优先性:左上—右上—左下—右下。视区

内的仪表布置必须考虑这一点。5.设计依据:以双眼视野为设计依据。6.接受程度:直线轮廓优于曲线轮廓。7.颜色的易辨认顺序:红、绿、黄、白;颜色相配时的易辨认顺序:黄底黑字、黑底白字、蓝底

白字、白底黑字。59 1.适宜刺激:感官最敏感的刺激形式:(感官类型/感觉器官/适宜刺激/刺激来源/ 识别外界的特征)2.感觉阈限(又称为刺激阈),分为:1感觉阈下限,2感觉阈上限,3差别感觉阈限。3.适应:在刺激不变的情况下,感觉会逐渐减少 以致消失的现象。4.相互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各种感觉器官对其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都将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影响而降低,由此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5.对比:同一感受器官接受两种完全不同但属于同一类的刺激物的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6.余觉:刺激取消后,感觉可存在一极短时间的现象。60 1.整体性:在知觉时,把由许多部分或多种属性组成的对象看作具有一定结构的统一整体的特性。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接近/相似/封闭/连续/美的形态;2.选择性:在知觉时,把某些对象从背景中优先的区分出来,并予以清晰反映的特性;3.理解性:在知觉时,用以往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当前的知 觉对象的特征(语言的指导性);4.恒常性: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而知觉的印象却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大小/形状)5.错觉:对外界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1.直觉和灵感2.潜意识3.形象思维和思维实验4.视觉思维和感觉思维5.想象力6.敏感和洞察力7.联想、侧向思维、转移思维

62笨重的、快速的、精细的、规律性的、单调的、高阶运算的、支付大功率的、操作复杂的、环境条件恶劣的作业以及需要检测人不能识别的物理信号的作业,应分配给机器承担;而指令和程序的安排,图形的辨认或多种信息输入时,机器系统的监控、维修、设计、创造、故障处理及应付突然事件等工作,则由人承担。或:1)人能完成并能胜过机器的工作:发觉微量的光和声,接受和组织声、光的型式,随机应变和应变程度,长时间大量储存信息并能回忆有关的情节,进行归纳推理和判断并形成概念和创造方法等。2)目前机器能完成并胜过人的工作:对控制信号迅速作出反应,平稳而准确地产生“巨大力量,做重复的和规律性的工作,短暂地储存信息然后废除这些信息,快速运算,同一时间执行多种不同的功能。63、1)、合理进行人机功能分配,建立高效可靠的人机系统;2)、减少人的失误;3)对机械产品进行可靠性设计;4)、加强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5)、改善作业环境 64、(1)必须考虑到实际中人的可能姿势、动态操作、着装等需要的设计裕度,所有这些设计裕度总计为功能修正量

(2)为了消除人们心理上的“空间压抑感”、“高度恐惧感”和“过于接近时的窘迫感和不舒适感”等心理感受,或者是为了满足人们“求美”、“求奇”等心理需求,涉及人的产品和环境空间设计,必须再附加一项必要的心理空间尺寸,即心理修正量 65、1)提高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2)加强科学管理改进工作制度;3)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及休息时间;4)多种休息方式;5)轮班工作制度;6)业余活动和休息的安排 66、1)随感觉通道不同而不同2)与运动器官有关;3)与刺激性质有关;4)随执行器官不同而不同;5)与刺激数目的关系;6)与颜色的配合有关;7)与年龄有关

67眩光对作业的不利影响:主要是破坏视觉的暗适应,产生视觉后像,使工作区的视觉效率降低,产生视觉不舒适感和分散注意力,造成视觉疲劳。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1)限制光源亮度;2)合理分布光源 ;3)改变光源或工作面的位置;4)合理的照度

68.答:高温作业环境的改善应从生产工艺和技术、保健措施、生产组织措施等方面加以改善。主要的措施包括:1)生产工艺技术措施:①合理设计生产流程;②屏蔽热源;③降低温度;④增加气流速度。2)保健措施:①合理供给饮料和补充营养;②合理使用劳保用品;③进行职工适应性检查。3)生产组织措施:①减小作业速度或增加休息次数;②合理安排休息场所;③职业适应。69.答:疲劳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作业能力出现明显下降,或由于厌倦而不愿意继续工作的一种状态。肌肉活动所需的能量是由肌细胞中的三磷酸腺苷(ATP)分解提供的。当供氧充足时(中等强度肌肉活动时),糖和脂肪通过氧化、磷酸化过程提供能量来合成ATP的;当供氧不足时(大强度活动时),则主要通过糖的无氧酵解提供的能量来合成ATP,同时生成大量乳酸。在工作中的肌肉存在着一个能量释放消耗和贮存的动态平衡过程。如果对能量的需求大大超过合成能力,这个动态平衡便会受到破坏,使糖原大量迅速消耗,从而引起肌肉疲劳,甚至不能工作。

70.答:人体的基本热平衡方程式是 S=M-W-H。人体单位时间内的代谢量 M,除了有一小部分用于生理活动和通过肌肉对外做功 W 外,将伴随产生大量的附加热 H 向体外散发。当 M = W+H 时,人体处于热平衡,此时人体皮温约为36.5℃,人感到舒适,当人体对外做功时,且 M>W+H,人感到热,若 M

71. 视野是指人的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的情况下,眼睛观看正前方物体时所能看得见的空间范围,常以角度来表示。一般把视野分成三个主要视力范围区:中心视力范围(直视区)。人们通常所说的视力,是指视网膜中心窝处的视力,又称中心视力。1.5º~3º,其特点是对该区内的事物的视觉最为清晰。瞬间视力范围,视角18º,其特点是通过眼球的转动,在有限的时间内就能获得该区内物体的清晰形象。有效视力范围,视角18º,其特点是利用头部和眼球的转动,在该区内注视物体时,必须集中注意力方能有足够的清晰视觉。72.答:(1)座椅的尺寸应与使用者的人体尺寸相适应。因此在设计座椅前,首先要明确设计的座椅供谁坐用。要把使用者群体的人体尺寸测量数据作为确定座椅设计参数的重要依据。(2)座椅设计应尽可能使就坐者保持自然的或接近自然的姿势,并且要使坐用者必要时可以在坐位上不时变换自己的坐姿。(3)座椅设计应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座椅的结构与形态要有利于人体重力的合理分布和有利于减 轻背部与脊柱的疲劳与变形。(4)座椅要尽可能设计得使坐用者活动方便,操作省力,体感舒适。(5)座椅要设计得牢固、稳定,防止坐者倾翻、滑倒。

73.解 此工作场地布置不足之处是:(1)工作台上零件及工具较多,一字摆开在工作台上,看起来整齐、清爽,实际上不方便作业,有些零件、工具可能摆在舒适作业范围之外。(2)待装件输送带位于作业者侧面,需经常转身,增加能量消耗而容易疲劳,且不易准确观察,影响作业速度。改进建议 :(1)将零件与工具沿弧线设置在最舒适作业范围之内。(2)工作台面向输送带,减少转身,便于观察和拿取零件。(3)为了使作业者能方便地拿取前方的零件,工作台设计成凹进去一块,两肘部伸出可以取放零件,而且还可以使肘部得到支撑。74.解 由公式 75.(1)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2)研究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整体设计;(3)研究人机界面设计;(4)研究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5)研究工作环境及其改善;(6)研究作业方法及其改善;(7)研究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8)研究组织与管理的效率。

76. 目前,评价微气候环境有四种方法或指标:(1)有效温度(感觉温度)(2)不适指数(3)三球温度指数(WBGT)(4)卡他度H=F/T 77.(1)生理方面的原因(2)心理方面的原因(3)人的作业姿势和动作方面的原因(4)工作环境方面的原因(5)作业能力方面的原因(6)设施和信息方面的原因。

78.(1)眩光的危害:使暗适应破坏,产生视觉后像,使工作区的视觉效率降低,产生视觉不舒适感和分散注意力,易造成视疲劳,长期下去,会损害视力。(2)控制措施:1)限制光源亮度;2)合理分布光源;3)光线转为散射;4)对于反射眩光,通过变换光源的位置或工作面的位置,使反射光不处于视线内。79.(1)调查法:包括访谈法、考察法和问卷法。(2)观测法:研究者通过观察、测定和记录自然情境下发生的现象,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方法。(3)实验法:在人力控制条件下系统改变一定变量因素,以引起研究对象相应变化来做出因果推论和变化预测的一种方法。(4)感觉评价法;是运用人的主观感受对系统特性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5)心理测验法:以心理学中个体差异理论为基础,对被试个体在某种心理测验中的成绩与常模进行比较,用以分析被试心理素质的一种方法。(6)图示模型法。是采用图形对系统进行描述,直观地反映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描述系统本质的一种方法。80.(1)合理选择感觉通道;(2)确定刺激信号特点;(3)合理设计显示装置和控制装置;(4)进行职业选择和适应性训练。

81(1)对工厂各区域合理布局。(2)调整声源的指向。(3)充分利用天然地形。(4)采用吸声、隔声、消声等措施。(5)采用隔振与减振措施。82.(1)按重要程度布置;(2)按使用频率布置;(3)按使用顺序布置;(4)按功能布置 83.人因工程的发展过程基本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萌芽阶段:19世纪,主要是泰勒等人创立的科学管理时期,主要以提高生产效率、人员选拔培训作为主要研究内容,人机关系中,主要是强调人适应机器。2..初始阶段(一战与二战期间):这一期间主要围绕如何提高效率。研究的内容包括人的疲劳研究,人员培训,选拔研究,心理学的研究等。对组织影响生产力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3..成长阶段(二战-60年代):研究人机界面如何有效匹配,对人机系统的研究由人适应机器到机器设备如何适应人。4..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人因工程研究三大趋向:①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向人机环境系统优化方向发展;②应用范围越来越广;③在高技术领域的特殊作用。

84.1)有效温度(感觉温度):它是对作业场所温度、湿度、风速的综合评价。2)不适指数:DI=(td+tw)×0.72+40.6,对温度、湿度两个指标进行评价。3)三球温度指数(WBGT):是用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和黑球温度综合计量的,实际评价4个指标,即温度,湿度,风速,热辐射。4)卡他度:是一种对气温,湿度,风速三者综合作用的评价方法。

851厂总体布局要合理;2整声源指向;3用天然地形;4用吸声、隔声、消声等措施;5采用隔振与减振措施。

86.1)合理设计作业的用力方法;2)合理安排作业休息制度;3)改善作业内容,克服单调感;4)改进生产组织与劳动制度。

上一篇:真实情境的化学教学功能下一篇:设计主管年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