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政治制度论文选题

2024-07-15

比较政治制度论文选题(精选6篇)

1.比较政治制度论文选题 篇一

比较政治制度

交卷时间:2018-04-23 14:05:29

一、单选题 1.(2分)实行“功绩制”典范的公务员制度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意大利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 2.(2分)强调“总理原则”的内阁制政府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 3.(2分)当代的多元民主理论是在与()的对立中发展起来的。

A.国家主权理论

B.政党

C.多元政治理论

D.多元经济理论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C 解析 4.(2分)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典型的两党制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意大利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 5.(2分)被奉为资本主义宪法样板的是()。

A.英国宪法

B.美国宪法

C.法国宪法

D.德国基本法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 6.(2分)()是日本最基层的法院,处理轻微的民、刑事纠纷。

A.高等法院

B.地方法院

C.家庭法院

D.简易法院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 7.(2分)立宪君主制下的内阁制政府是()。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意大利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 8.(2分)以小选区和比例选区并列制为特色的选举是()。

A.法国选举

B.德国选举

C.日本选举

D.俄罗斯选举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C 解析 9.(2分)在英国议会中,上院单独行使的权力是()。

A.立法权

B.财政权

C.人事权

D.司法权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 10.(2分)选举制度发展最为典型的是()。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意大利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 11.(2分)特别强调公务员政治操守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 12.(2分)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首先产生于()。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意大利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 13.(2分)对“光荣革命“进行了创造性总结,并将其上升为一种分权学说的是()。

A.霍布斯

B.孟德斯鸠

C.卢梭

D.洛克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 14.(2分)最早产生的国家机关是()。

A.国家元首

B.议会

C.政府

D.法院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 15.(2分)普通法院和行政法院分开的法院系统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C 解析 16.(2分)英国的权威象征和精神领袖是()。

A.英王

B.议长

C.党魁

D.大法官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 17.(2分)在西方国家,作为政党政治的一种补充的是()。

A.经济集团

B.文化集团

C.政治集团

D.社会利益集团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 18.(2分)由四类法院组成的法院组织系统的国家是()。

A.俄罗斯

B.美国

C.日本

D.意大利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 19.(2分)放弃战争的和平宪法是()。

A.英国宪法

B.美国宪法

C.法国宪法

D.日本宪法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 20.(2分)有选举权的公民可以自行决定是否行使自己的投票权是指()。

A.普遍选举

B.自由投票原则

C.直接选举

D.秘密投票原则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

二、多选题 1.(3分)宪政常被称为()。

A.宪政主义

B.立宪主义

C.经济主义

D.政治主义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B 解析 2.(3分)下列因素属于立宪政府的有()。

A.程序的稳定性

B.责任性

C.公开性

D.透明性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B,C,D 解析 3.(3分)影响政党组织的重大差别的因素有()。

A.阶级因素

B.经济因素

C.环境

D.意识形态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C,D 解析 4.(3分)在达尔看来,多元社会意味着()。

A.意见的多元性

B.利益的多元性

C.冲突的多元性

D.权力的多元性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B,C,D 解析 5.(3分)议会的基本结构是()。

A.一院制

B.上院制

C.下院制

D.两院制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D 解析 6.(3分)精英民主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A.帕累托

B.米歇尔斯

C.韦伯

D.熊彼特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B,C,D 解析 7.(3分)凡政府系统中非经选举产生和政治任命的公职人员均属于公务员范畴的国家是()。

A.日本

B.美国

C.法国

D.俄罗斯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C 解析 8.(3分)政治学研究的两大前提是()。

A.政治资源是稀缺的B.经济资源是稀缺的C.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D.社会资源是有限的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C 解析 9.(3分)下列关于各国中央政府的职权判断正确的是()。

A.英国以内阁权力为核心

B.美国以总统行政权力为中心

C.日本是集中型的内阁行政权

D.俄罗斯是强力型的联邦行政权。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B,C,D 解析 10.(3分)在总统选举中,按照绝对多数代表制计算选票的是()。

A.德国

B.法国

C.意大利

D.俄罗斯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B,C,D 解析

三、判断题 1.(3分)美国以总统行政权力为中心。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对 解析 2.(3分)通常,国家元首由一个人担任。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对 解析 3.(3分)政党是各阶级利益、愿望和要求的组织化。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对 解析 4.(3分)分权与制衡是同一原则的两个方面。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对 解析 5.(3分)德国的律师是司法机关的独立单位,是自由职业者。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对 解析 6.(3分)美国是近代政党和政党制度的发祥地。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错 解析 7.(3分)宪政主义的源头在美国。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错 解析 8.(3分)人类政治生活的开端,就是出于对共同的社会生活实行有序管理的迫切需求。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对 解析 9.(3分)只要有国家就有国家元首。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对 解析 10.(3分)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民主政体是公元前500年雅典人建立的直接民主制。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对 解析

比较政治制度

交卷时间:2018-04-23 14:07:40

一、单选题 1.(2分)个体对国家政治生活的政治心理倾向和政治价值取向是指()。

A.政治亚文化

B.政治心理

C.政治社会化

D.政治文化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 2.(2分)最早的成文宪法是()。

A.英国宪法

B.美国宪法

C.法国宪法

D.德国基本法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 3.(2分)制度分析方法的逻辑起点是()。

A.制度

B.经济

C.社会

D.自由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 4.(2分)普通法院和行政法院分开的法院系统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C 解析 5.(2分)资产阶级全部宪法条文中最为重要的规定是()。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主权在民原则

C.法治原则

D.分权与制衡原则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 6.(2分)从干部制度到公务员制度转变的国家是()。

A.俄罗斯

B.美国

C.日本

D.意大利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 7.(2分)立宪君主制下的内阁制政府是()。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意大利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 8.(2分)由四类法院组成的法院组织系统的国家是()。

A.俄罗斯

B.美国

C.日本

D.意大利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 9.(2分)国家的保证人和仲裁人是()。

A.美国总统

B.德国总统

C.俄罗斯总统

D.法国总统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 10.(2分)政党的指挥中心是()。

A.党的中央组织

B.党的基层机构

C.党的地方机构

D.党的领袖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 11.(2分)在英国议会中,上院单独行使的权力是()。

A.立法权

B.财政权

C.人事权

D.司法权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 12.(2分)放弃战争的和平宪法是()。

A.英国宪法

B.美国宪法

C.法国宪法

D.日本宪法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 13.(2分)二战以后,西方国家权力大大增强的部门是()。

A.立法部门

B.行政部门

C.司法部门

D.监督部门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 14.(2分)西方国家中央政府的领导核心是()。

A.内阁

B.政府

C.议会

D.法院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 15.(2分)()是日本最基层的法院,处理轻微的民、刑事纠纷。

A.高等法院

B.地方法院

C.家庭法院

D.简易法院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 16.(2分)行为主义研究方法主要受()影响。

A.政治学

B.心理学

C.社会学

D.经济学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 17.(2分)以小选区和比例选区并列制为特色的选举是()。

A.法国选举

B.德国选举

C.日本选举

D.俄罗斯选举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C 解析 18.(2分)对“光荣革命“进行了创造性总结,并将其上升为一种分权学说的是()。

A.霍布斯

B.孟德斯鸠

C.卢梭

D.洛克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 19.(2分)西方国家民主制度的基石()。

A.议会

B.选举

C.政府

D.法院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 20.(2分)现代西方民主制的核心是()。

A.元首

B.议会制

C.间接制

D.法院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

二、多选题 1.(3分)英国公务员制度的基础是()。

A.竞争原则

B.通才原则

C.常任原则

D.中立原则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B,C,D 解析 2.(3分)在总统选举中,按照绝对多数代表制计算选票的是()。

A.德国

B.法国

C.意大利

D.俄罗斯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B,C,D 解析 3.(3分)政治文化的内容包括()。

A.政治认知

B.政治情感

C.政治态度

D.政治动机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B,C,D 解析 4.(3分)共同参与民主制的形式主要有()。

A.公民参与

B.公民创制

C.公民复决

D.公民罢免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B,C,D 解析 5.(3分)下列国家元首不是由本国公民担任的是()。

A.澳大利亚

B.加拿大

C.新西兰

D.英国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B,C 解析 6.(3分)法治的涵义涉及两个方面()。

A.保护公民权利

B.规定政府行为

C.公平原则

D.正义原则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B 解析 7.(3分)由普通法院行使违宪审查权的国家是()。

A.日本

B.美国

C.加拿大

D.法国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B,C 解析 8.(3分)现代西方选举制度建立和发展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政府专权

B.建立民主政府

C.鼓励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D.培养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感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B,C,D 解析 9.(3分)西方国家中央政府的类型主要有()。

A.内阁制政府

B.总统制政府

C.委员会制政府

D.半总统制政府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B,C,D 解析 10.(3分)19世纪,有些资本主义国家宪法规定可以由国家有偿征用私有财产,其目的是为了()。

A.公共利益

B.公共目的C.公平原则

D.政治发展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B,C 解析

三、判断题 1.(3分)西方国家近代中央政府行政制度的产生是从英国内阁制的确立开始的。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对 解析 2.(3分)英国内阁实行“共进退”和“阁员互相负责”的原则。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对 解析 3.(3分)议会是西方国家权力运作的中枢。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错 解析 4.(3分)选举是西方国家民主制度的基石。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对 解析 5.(3分)法院是西方国家政治体制运行中不可或缺的监督者。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对 解析 6.(3分)不同的政治价值观必然会导向采取不同的政治体制。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对 解析 7.(3分)在美国历史上,“司法审查权”的多次运用深深地影响了美国政治的发展进程。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对 解析 8.(3分)共和制国家的元首没有任职限期。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错 解析 9.(3分)政治文化就是指政治体系的心理方面。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对 解析 10.(3分)英美法系起源于古罗马的罗马法体系。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错 解析

比较政治制度

交卷时间:2018-04-23 14:09:03

一、单选题 1.(2分)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典型的两党制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意大利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 2.(2分)西方国家权力运转的中枢()。

A.元首

B.政府

C.议会

D.法院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 3.(2分)国家权力的中心是()。

A.美国总统

B.德国总统

C.俄罗斯总统

D.法国总统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 4.(2分)提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的是()。

A.霍布斯

B.孟德斯鸠

C.卢梭

D.洛克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 5.(2分)()是日本最基层的法院,处理轻微的民、刑事纠纷。

A.高等法院

B.地方法院

C.家庭法院

D.简易法院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 6.(2分)内容庞杂的不成文宪法是()。

A.英国宪法

B.美国宪法

C.法国宪法

D.德国基本法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 7.(2分)议会共和制的典范是()。

A.英国宪法

B.美国宪法

C.法国宪法

D.德国基本法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 8.(2分)集中型的内阁行政权是()。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意大利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C 解析 9.(2分)放弃战争的和平宪法是()。

A.英国宪法

B.美国宪法

C.法国宪法

D.日本宪法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 10.(2分)在西方议会的权限中,“管理国家钱包的权力”是指()。

A.立法权

B.财政权

C.人事权

D.行政监督权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 11.(2分)立宪君主制下的内阁制政府是()。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意大利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 12.(2分)最早产生的国家机关是()。

A.国家元首

B.议会

C.政府

D.法院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 13.(2分)实行集体国家元首的是()。

A.美国

B.瑞士

C.瑞典

D.法国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 14.(2分)近代政党和政党制度的发祥地是()。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意大利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 15.(2分)律师和律师制度最发达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 16.(2分)资产阶级全部宪法条文中最为重要的规定是()。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主权在民原则

C.法治原则

D.分权与制衡原则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 17.(2分)资产阶级宪法中最具有实质性的原则是()。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主权在民原则

C.法治原则

D.分权与制衡原则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 18.(2分)在西方国家,司法活动的总原则是()。

A.公平正义

B.独立

C.平等

D.效率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 19.(2分)联邦和州统一的法院系统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 20.(2分)以执政党为中心的内阁制政府是()。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意大利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C 解析

二、多选题 1.(3分)西方国家宪法产生的历史原因有()。

A.经济发展的需要

B.制定统治规则的需要

C.传播宪政主义观念的需要

D.政治发展的需要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B,C 解析 2.(3分)英国政府体制中的两大政党是()。

A.保守党

B.工党

C.自由党

D.民主党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B 解析 3.(3分)选举制度对西方国家政治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有()。

A.选举制度的建立有助于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

B.选举制度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

C.选举制度的存在有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D.培养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感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B,C 解析 4.(3分)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分为()。

A.单一制

B.复合制

C.联邦制

D.邦联制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B 解析 5.(3分)议会制度在民主制建立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主要有()。

A.议会是授予政府合法性的机构

B.议会是实现政治公开化的重要渠道

C.议会使国家权力走上规范化、程序化运作的轨道

D.议会促进现代国家政治的均衡发展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B,C,D 解析 6.(3分)在总统选举中,按照绝对多数代表制计算选票的是()。

A.德国

B.法国

C.意大利

D.俄罗斯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B,C,D 解析 7.(3分)下列各国关于地方政府的组织形式及其职权判断正确的是()。

A.英国实行议行合一的地方政府制度

B.美国是地方政府的实验室

C.法国实行地方政府双头管理制

D.德国实行有限的地方自治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B,C,D 解析 8.(3分)新制度主义的研究方法中影响较大的有()。

A.社会学制度主义

B.历史制度主义

C.理性选择制度主义

D.规范制度主义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B,C,D 解析 9.(3分)西方国家宪法普遍遵循的原则主要有()。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主权在民原则

C.法治原则

D.分权与制衡原则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B,C,D 解析 10.(3分)新制度主义所研究的制度包括()。

A.市场制度

B.法律制度

C.政治制度

D.社会制度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B,C 解析

三、判断题 1.(3分)财政权是议会拥有的最重要的权力。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错 解析 2.(3分)西方国家公务员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对 解析 3.(3分)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政党伴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而产生。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对 解析 4.(3分)宪法是一种对政府加以控制的法律。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对 解析 5.(3分)英美法系起源于古罗马的罗马法体系。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错 解析 6.(3分)国家结构形式重点研究中央政权机关。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错 解析 7.(3分)19世纪,有些资本主义国家宪法规定可以由国家有偿征用私有财产,其目的是为了保护私人财产。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错 解析 8.(3分)美国是近代政党和政党制度的发祥地。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错 解析 9.(3分)比较政治制度研究领域涉及西方国家的宪政体制和国家机构体系。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对 解析 10.(3分)从发展的眼光看,宪政制度的建立代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对

比较政治制度

交卷时间:2018-04-23 14:11:47

一、单选题 1.(2分)新制度主义的核心概念是()。

A.制度

B.经济

C.社会

D.自由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 2.(2分)公务员定员定编制的首倡者是()。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意大利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C 解析 3.(2分)以小选区和比例选区并列制为特色的选举是()。

A.法国选举

B.德国选举

C.日本选举

D.俄罗斯选举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C 解析 4.(2分)国家权力的最高体现者是()。

A.元首

B.议会

C.政府

D.法院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 5.(2分)西方国家中央政府的领导核心是()。

A.内阁

B.政府

C.议会

D.法院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 6.(2分)代议民主制的特点是()。A.人民主权

B.议会主权

C.协商主权

D.参与主权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 7.(2分)被奉为资本主义宪法样板的是()。

A.英国宪法

B.美国宪法

C.法国宪法

D.德国基本法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 8.(2分)特别强调公务员政治操守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 9.(2分)西方民主制运作的中心舞台是()。

A.元首

B.议会

C.政府

D.法院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 10.(2分)西方国家权力运转的中枢()。A.元首

B.政府

C.议会

D.法院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 11.(2分)统治阶级为行使国家权力而设立的整个国家机关的总称是()。

A.国家政权的根本性质

B.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C.国家结构形式

D.国家机关体系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 12.(2分)西方国家民主制度的基石()。

A.议会

B.选举

C.政府

D.法院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 13.(2分)集中型的内阁行政权是()。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意大利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C 解析 14.(2分)在西方议会的权限中,“管理国家钱包的权力”是指()。A.立法权

B.财政权

C.人事权

D.行政监督权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 15.(2分)最早的成文宪法是()。

A.英国宪法

B.美国宪法

C.法国宪法

D.德国基本法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 16.(2分)构成多元民主制的理论基础是()。

A.多元法律

B.多元政治

C.多元社会

D.多远经济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C 解析 17.(2分)()是日本最基层的法院,处理轻微的民、刑事纠纷。

A.高等法院

B.地方法院

C.家庭法院

D.简易法院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 18.(2分)民事与刑事分开的法院系统国家是()。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意大利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 19.(2分)最早产生的国家机关是()。

A.国家元首

B.议会

C.政府

D.法院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 20.(2分)由四类法院组成的法院组织系统的国家是()。

A.俄罗斯

B.美国

C.日本

D.意大利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

二、多选题 1.(3分)最早实行议会的三个典型国家是()。

A.英国

B.日本

C.法国

D.美国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C,D 解析 2.(3分)德国联邦法院系统由三类法院组成,它们是()。

A.普通法院

B.专门法院

C.联邦宪法法院

D.特别高等法院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B,C 解析 3.(3分)两院制国家按其议会的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

A.平衡的两院制

B.非平衡的两院制

C.上院制

D.下院制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B 解析 4.(3分)日本的公务员考试主要分为()。

A.议员考试

B.行政官考试

C.外交官考试

D.司法官考试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B,C,D 解析 5.(3分)司法公开包括()。

A.审判公开

B.法官职务公开

C.检察公开

D.法律平等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B 解析 6.(3分)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A.公开竞争原则

B.功绩制原则

C.常任制原则

D.中立原则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B,C,D 解析 7.(3分)在西方国家,宪法审查体制主要包括()。

A.普通法院监督体制

B.特设的专门机关监督体制

C.立法机关监督体制

D.检察机关监督体制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B,C 解析 8.(3分)西方国家宪法普遍遵循的原则主要有()。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主权在民原则

C.法治原则

D.分权与制衡原则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B,C,D 解析 9.(3分)当今西方各国选票计算的方法主要有()。

A.绝对多数制区

B.多数代表制

C.比例代表制

D.混合代表制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B,C,D 解析 10.(3分)由议会间接选举国家元首的是()。

A.希腊

B.德国

C.意大利

D.西班牙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B,C 解析

三、判断题 1.(3分)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民主政体是公元前500年雅典人建立的直接民主制。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对 解析 2.(3分)美国总统是当今世界上最有权力的职务之一。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对 解析 3.(3分)西方国家近代中央政府行政制度的产生是从英国内阁制的确立开始的。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对 解析 4.(3分)英美法系起源于古罗马的罗马法体系。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错 解析 5.(3分)公务员是政府机器的操作者。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对 解析 6.(3分)公平和正义是法的基本价值之一。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对 解析 7.(3分)任何一部宪法的产生,都是和一国当时的政治、经济情况和历史文化传统相联系的。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对 解析 8.(3分)选举是西方国家民主制度的基石。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对 解析 9.(3分)国家结构形式重点研究中央政权机关。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错 解析 10.(3分)分权与制衡是同一原则的两个方面。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对

比较政治制度

交卷时间:2018-04-23 14:13:13

一、单选题 1.(2分)由四类法院组成的法院组织系统的国家是()。

A.俄罗斯

B.美国

C.日本 D.意大利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 2.(2分)近代政党和政党制度的发祥地是()。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意大利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 3.(2分)国家权力的最高体现者是()。

A.元首

B.议会

C.政府

D.法院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 4.(2分)议会共和制的典范是()。

A.英国宪法

B.美国宪法

C.法国宪法

D.德国基本法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 5.(2分)国家的保证人和仲裁人是()。

A.美国总统

B.德国总统

C.俄罗斯总统 D.法国总统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 6.(2分)最早产生的国家机关是()。

A.国家元首

B.议会

C.政府

D.法院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 7.(2分)实行“功绩制”典范的公务员制度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意大利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 8.(2分)在英国议会中,上院单独行使的权力是()。

A.立法权

B.财政权

C.人事权

D.司法权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 9.(2分)新制度主义的核心概念是()。

A.制度

B.经济

C.社会 D.自由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 10.(2分)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首先产生于()。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意大利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 11.(2分)强调“总理原则”的内阁制政府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 12.(2分)实行集体国家元首的是()。

A.美国

B.瑞士

C.瑞典

D.法国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 13.(2分)律师和律师制度最发达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 14.(2分)个体对国家政治生活的政治心理倾向和政治价值取向是指()。

A.政治亚文化

B.政治心理

C.政治社会化

D.政治文化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 15.(2分)二战以后,西方国家权力大大增强的部门是()。

A.立法部门

B.行政部门

C.司法部门

D.监督部门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 16.(2分)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机器的操作者是()。

A.议员

B.公务员

C.法官

D.政党成员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 17.(2分)选举制度发展最为典型的是()。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意大利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 18.(2分)最早的成文宪法是()。

A.英国宪法

B.美国宪法

C.法国宪法

D.德国基本法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 19.(2分)资产阶级宪法中最具有实质性的原则是()。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主权在民原则

C.法治原则

D.分权与制衡原则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 20.(2分)西方国家中央政府的领导核心是()。

A.内阁

B.政府

C.议会

D.法院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

二、多选题 1.(3分)英国公务员制度的基础是()。

A.竞争原则

B.通才原则 C.常任原则

D.中立原则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B,C,D 解析 2.(3分)当今西方各国选票计算的方法主要有()。

A.绝对多数制区

B.多数代表制

C.比例代表制

D.混合代表制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B,C,D 解析 3.(3分)下列国家,采用两院制的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B,C,D 解析 4.(3分)德国联邦法院系统由三类法院组成,它们是()。

A.普通法院

B.专门法院

C.联邦宪法法院

D.特别高等法院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B,C 解析 5.(3分)国家元首由世袭产生的是()。

A.英国

B.荷兰 C.比利时

D.西班牙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B,C,D 解析 6.(3分)由议会间接选举国家元首的是()。

A.希腊

B.德国

C.意大利

D.西班牙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B,C 解析 7.(3分)西方国家宪法普遍遵循的原则主要有()。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主权在民原则

C.法治原则

D.分权与制衡原则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B,C,D 解析 8.(3分)民主作为一种政府形式,主要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是()。

A.代议民主制

B.行政集权民主制

C.共同参与民主制

D.人民民主制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B,C 解析 9.(3分)19世纪,有些资本主义国家宪法规定可以由国家有偿征用私有财产,其目的是为了()。

A.公共利益

B.公共目的 C.公平原则

D.政治发展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B,C 解析 10.(3分)两院制国家按其议会的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

A.平衡的两院制

B.非平衡的两院制

C.上院制

D.下院制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B 解析

三、判断题 1.(3分)美国是律师和律师制度最发达的国家。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对 解析 2.(3分)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标志着政府管理从人治走向法治。(√)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对 解析 3.(3分)人类的本性是倾向于公共生活的。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对 解析 4.(3分)英美法系起源于古罗马的罗马法体系。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错 解析 5.(3分)公平和正义是法的基本价值之一。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对 解析 6.(3分)一党制指这个国家只有一个政党。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错 解析 7.(3分)财政权是议会拥有的最重要的权力。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错 解析 8.(3分)议会是西方国家权力运作的中枢。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错 解析 9.(3分)西方国家近代中央政府行政制度的产生是从英国内阁制的确立开始的。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对 解析 10.(3分)1215年英王约翰被迫签署的《自由大宪章》中就有关于限制侵犯财产权的条款。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对比较政治制度 交卷时间:2018-04-23 14:15:49

一、单选题 1.(2分)特别强调公务员政治操守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 2.(2分)民事与刑事分开的法院系统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意大利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 3.(2分)以小选区和比例选区并列制为特色的选举是()。

A.法国选举

B.德国选举

C.日本选举

D.俄罗斯选举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C 解析 4.(2分)在西方国家,作为政党政治的一种补充的是()。

A.经济集团

B.文化集团

C.政治集团

D.社会利益集团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 5.(2分)有选举权的公民可以自行决定是否行使自己的投票权是指()。

A.普遍选举

B.自由投票原则

C.直接选举

D.秘密投票原则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 6.(2分)实行“功绩制”典范的公务员制度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意大利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 7.(2分)行为主义研究方法主要受()影响。

A.政治学

B.心理学

C.社会学

D.经济学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 8.(2分)在西方议会的权限中,“管理国家钱包的权力”是指()。

A.立法权

B.财政权

C.人事权

D.行政监督权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 9.(2分)最早产生的国家机关是()。

A.国家元首

B.议会

C.政府

D.法院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 10.(2分)以执政党为中心的内阁制政府是()。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意大利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C 解析 11.(2分)西方国家民主制度的基石()。

A.议会

B.选举

C.政府

D.法院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 12.(2分)资产阶级宪法的灵魂是()。

A.主权在民原则

B.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法治原则

D.分权与制衡原则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 13.(2分)平衡的两院制的典型是()。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意大利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 14.(2分)下列哪个国家的国家元首也担任政府首脑()。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意大利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 15.(2分)公务员定员定编制的首倡者是()。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意大利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C 解析 16.(2分)普通法院和行政法院分开的法院系统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收起解析

2.比较政治制度论文选题 篇二

一、“政治中立”理念在学术发展中的作用

正如上文所述, 政治中立理念及其制度的构建本来与高等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并无直接的关系。尽管如此, 这个理念的提出及其制度上的安排, 还是对高等学校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政治中立理念有利于高等教育的独立发展

政治中立观念和制度设计最早产生于英国, 后又被移植到美国 (美国的移植不是简单的移植, 而是带有美国价值观的改造性移植) , 然后在资本主义世界广为流传并逐渐成为这些国家的一项政治制度而延续至今, 其本意是要求国家公务人员在行政过程中持中立的政治态度, 即完全依照行政工作自身的规律和程序, 独立履行行政职责而不受执政政党意志的支配, 对每个政党 (无论是执政, 还是在野) 的政治理念都保持远离、不参与和缄默的态度。

发源于中世纪的西方高等学校自产生的第一天起就秉持自主、自由的办学理念, 为此, 这些高等学校不得不千方百计地在教会的神权和国王的世俗政权的狭缝中寻求生存的空间。正是大学的这种极力追求自主和独立, 使得欧洲和北美的近代大学从产生的第一天起就与教会、王权、甚至商业这些广义上的“政治”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因为, 只有保持一定的距离, 才能抽身于政治之外, 才能尽可能少地受政治影响和干预, 才能保持政治中立并由此成为欧美国家高等学校发展的基本传统。凭借着这个传统, 几百年来, 世界高等教育始终围绕着欧美这个中心在转圈———由意大利、法国经英国到德国, 现在来到了美国 (北美) 。当今世界, 高等教育强国也主要集中在这些地区, 这种现象的出现难道仅仅是因为这些地区经济比较发达吗?

由于政治因素的介入, 高等学校追求真理、追求自由的学术理念受到牵制, 学校自主办学、独立办学的制度受到干预, 高等学校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与政府讨价还价、长期博弈。当然, 高等学校主动介入政治活动也可能会在某个时期内获得一定的办学资源, 但是, 长期看来往往得不偿失。所以, “政治中立”理念对于高等学校发展的积极意义在于可以使得高等学校摆脱党派的政治及其力量的左右而超然于政治之外, 去除党派的政治偏见和由政治导致的功利倾向, 这样高等学校就可以循着真理精神, 专心、独立、自由地去探求科学规律。

(二) 政治中立的制度设计保障了高等教育自主发展

政治中立不仅从观念上影响高等学校的发展, 而且也通过其设计的制度影响高等学校的发展。所以,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 政治中立不仅是一种理念, 也是一种制度设计。1701年《王位继承法》颁布后不久, 规定“政府各部门除少数高级官员外, 不许参加党派的政治活动。这些具有法律效力的法令、法规一方面限制和削弱了国王的权力, 加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也为常任文官制度的建立和文官政治中立原则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1853年, 诺斯科特和屈威廉又提出了《关于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该《报告》指出“所录用的文官‘在政党政治之下, 必须以非党派作为第一要求, 必须采取中立立场’。这就是说, 文官对政党必须是公正超然的, 不得参加任何党派之争和各种政治活动, 文官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对政治问题保持缄默、忠诚地为执政的政府服务”[1]。

文官政治中立原则及其制度的设计随后被欧洲其他国家和美国所效仿, “二战”以后又被日本、韩国所效仿而变成这些国家管理制度的一部分。如今, 世界很多国家都在管理制度中采用了这种制度。政治中立原则本是西方政治智慧在制度上将政治与行政二分后的结果之一, 政治中立制度原本与高等学校之间并无直接关系, 它只是资产阶级政党为了维护自身政治利益的需要而设计的一种国家管理制度。然而, 由于在部分国家, 如法国、日本、韩国高校教师被划为公务员并制定了各自的公务员法, 这就使得高校教师被纳入到这些国家的公务员法律范畴之内, 客观上, 高校教师也要遵守这些公务员法律。依据这些国家的公务员法律, 高校教师也应该在自己的教学和科研过程中保持政治中立, 这就要求高校教师不应该利用自己所在大学的名义和教学、科研工作之便发表支持某个政党的言论。美国的高校教师不属于公务员, 虽然没有类似于公务员法律之类的规定对于高校教师提出政治中立的要求, 但由于美国高等教育起源于欧洲, 本身就具有学校自治和独立的传统, 所以很多学校在章程和教师手册之类的文件中还是要求教师保持政治中立, 要严格区分个体与学校的关系, 对于高校教师发表政治言论也是有诸多限制的。

政治中立制度及其相关法律的制定, 使得高校教师拥有了远离政治和政党之间政治纷争的权利, 从而获得了研究学术、探究真理的“清净的环境”;另一方面, 由于超越了政治和政党之见, 高校教师在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过程中也更加客观、冷静, 这无疑是促进学术发展和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最好保障。“许多人认为, 学术自由赋予自由权利的同时创造了一种相应的责任。人们要求那些受委托在高等教育领域从事教学和研究者应负有特别的义务, 即在他们所有的学术工作中要献身于真理和客观。”[2]美国当代著名的高等教育学家菲利普·G·阿特巴赫 (Philip G.Altbach) 认为, “学术与政治不应当纠缠在一起。大学不是政治机构, 那些潜心于学术事业的人需要认识到学术生存取决于他们对政治保持合适距离的能力。”[2]政治中立原则也对那些具有政治热情的教师起到了约束和限制作用, 使得高校教师在对待政治和政党问题采取更加审慎和客观的态度。

二、学术中立、价值中立理念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

与上述政治中立相关的理念便是学术中立和价值中立, 虽然这些概念之间在内涵和外延上有很大的区别, 但却有着许多内在的联系, 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自由主义。学术中立、价值中立也是吸收了许多自由主义思想, 尽管自由主义思想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的体系。

(一) 学术中立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

“学术中立”首先是指学者 (这里主要指在高等学校里从事教学和科研的教师和研究人员) 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与政治和社会敏感问题保持一定的距离, 不去主动参与这些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学术中立原则在各个国家的表现和要求不尽一致。在德国, 许多大学教师都希望学生相信并接受他们的观点。而“美国大学教师在课堂中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 对有争议的问题必须保持中立, 更不能对专业领域以外的问题随意发表言论”[3]。哈佛大学前校长艾略特 (Charles William Eliot) 教授在担任哈佛大学校长时曾经说过:“大学必须是自由的, 保持中立是大学获得自由的重要因素。教师的责任不是为学生解决哲学或政治学中的争端, 也不是向学生推荐、灌输任何观点, 而是尽量客观地阐释各种观点, 让学生了解人们对问题的各种看法。”[3]这与德国大学对教授的要求虽然有很大的区别, 但是其核心思想和价值取向则是一致的, 那就是为了维护大学的学术自由传统, 使得教授们能够有一个相对宽松和安静的学术环境。学术中立思想和实践在美国大学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 学术中立原则在美国高等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保持学术中立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价值, 高等教育一旦放弃学术中立原则而与社会关系过于密切, 则势必影响高等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降低学术要求, 最终受到损害的仍然是高等学校自身。美国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中, 高等学校因为经费的困难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部分学校和教师为了获得较为宽裕的科研经费不得不放弃“学术中立”的原则, 一味地追求有直接经济效益的科学研究, 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出现了不端行为和短期效应。美国当时著名的法学家和高等教育专家德里克·博克 (Derek Bok) 发现了这种倾向, 并为此感到深深的忧虑。他说:“学术自由在现代社会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困境。这些危险是大学教学人员和大学外部世界之间形成较为密切的接触和联系所直接造成的结果, 在追求真理的圣殿里已处处充满‘冒牌的学者’, 他们在‘从事着虚假的创造性的工作’, 教师成为地道的‘圣殿行骗者’。”[4]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博克认为既不能将大学与社会截然隔离, 也不能让社会支配大学使大学成为为社会服务的工具, 更不应该成为某个政党的喉舌。为此, 博克认为, 大学应该把专业教育和公共服务相结合。“大学通过做出惟其所能的贡献, 有责任和义务服务于社会。在履行此项责任时, 任何相关人士都必须设法考虑到诸多不同的价值观念———学术自由权利的维护, 高学术水平的维持, 学术事业免受外界的干涉, 受大学影响的个人权利、合法利益不遭损害, 以及满足从充满活力的大学所提供的知识服务中获益的那些人的需求等。”[5]那些堪称世界一流的大学在学术中立原则指导下, 大都能够比较合理地处理好大学与外界的关系。

(二) 价值中立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

“价值中立”是一个与学术中立概念关系极为密切的概念, 正因为如此, 在一些学者的研究过程中并没有对它们做严格的区分, 有时将它们并列使用。“马克斯·韦伯首先提出并在自己的学术研究中坚持‘价值中立’立场。……就‘价值中立’的概念来说, 他的努力在于, 避开具体的实践的个人, 就认识事实真理进行研究时应该坚持的立场、态度、方法。”[6]通常“价值中立”强调了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方面, 价值中立要求大学教师不要将政治观念和个人信仰等因素带进教学和科研活动过程中来, 避免这些观念和信仰影响或主导着自己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使他们在教学和研究中能够尊重规律、不偏不倚地探索真理。另一方面, 价值中立也要求大学教师不能利用自己的讲坛向学生灌输自己个人的政治观、价值观和宗教信仰。

三、政治中立理念下的高等学校制度建设

无论是政治中立还是学术中立、价值中立, 其核心内容都是要解决大学与政治、政党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其中最为核心的是大学与政治的关系。大学与政治关系历来十分复杂而难于处理, 合理处理好大学与政治关系, 使大学与政治保持一定的距离, 不受政党的意志控制而成为政党和社会的工具, 不是仅仅依靠大学或大学教师的努力就能解决的。当今世界发达国家都是法治国家, 这些国家在大学的政治中立过程中通常采用立法的方式, 让大学能够遵守政治中立的原则, 促进大学按照自身规律和诉求进行发展。

(一) 美国高等学校政治中立的法律制度

政治中立与终身任职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事实上, 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大学教师, 没有任职的终身作保障, 任何人都难以做到在政治上保持中立, 因为政治总是与利益和资源的分配紧密联系在一起, 民主国家也是如此。在很多时候, 与政治保持较为密切的联系往往可以获得某种直接利益 (包括精神的和物质的) 。因此, 1883年至1940年, 美国国会先后通过的《文官制度法》 (即《彭德尔顿法》) 、《哈奇法》和《第二哈奇法》等三部法律对于高等学校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终身制度的确立和高校自主确立教师职务制度的可能性。

从美国历史发展过程看, 政治中立是基本原则和立法的指导思想、基础, 而终身制度则是在立法后实现的一种制度设计;但是, 一旦这种制度设计确定后, 又会对政治中立原则的坚持起到支持和促进作用。这在美国社会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上述法律所确定的终身制度, 转变了人们长期奉行的任期制度, 让人们看到终身制度在某些领域有其存在的必要性。由此看来, 终身制度的确立给大学教师的终身制度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和启示意义。从目前所搜集到的文献中, 我们发现, 美国高校教师终身制度最早文献是1940年美国大学教授协会与美国学院协会所发表的声明, 该声明中的第四条要求:“作为保护教授学术自由的手段, 教授的终身任期须有明确的程序。大学教师在经过最长不超过7年的试用期后, 经学术同行评议即可享有永久或继续任职的资格。”[7]高校教师终身制度的确立为他们坚持政治中立原则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这对美国高等学校自主办学和学术自由都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高等学校教师终身制度的建立不仅确立了高等学校的政治中立原则, 同时也事实上确立了高等学校自主办学的权利, 为高等学校提供了自由发展空间。正因为如此, 在美国“大学被看作是公众的财产, 大学的存在是为了公众的利益, 任何把大学当作私人财产的行为, 或者把大学同某种特定的信仰或思想体系联系在一起的行为, 以及使大学屈服于某个阶级、党派或政党的利益的行为, 都违反了公众的信任, 都将遭到公众的反对和抵制。如果得不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美国大学所实行的任何政策, 都不会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美国大学重视公众的意愿, 有利于美国大学关注公众的需要和利益, 加强大学与社会、公众的沟通, 争取社会和公众对大学的支持。”[3]这一切都为大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 法国高等学校政治中立的法律制度

1968年5月, 由巴黎大学开始爆发了当时震惊世界的以反对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集权管理为核心学生运动, 史称“五月风暴”。法国政府虽然最后平息了这个风暴, 但是迫于高等教育界和社会的压力不得不对高等教育进行了重大改革, 使高等教育机构真正成为独立自治的法人, 这次高等教育改革实施的基本原则是:自治、参与、多学科。

1968年11月12日通过的《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 (1968年11月12日第68-978号法, 又称富尔法案) 对于政治中立原则在高等学校中的贯彻做了许多规定。例如, 该法的第1条就规定, “大学应为教师和研究人员提供保障, 使他们能在思考和精神创造所必需的独立和从容的条件下, 从事教学和研究活动。”第34条“教师和研究人员在行使其教学职责和进行研究活动时享有完全的独立性和充分的言论自由。”第35条“教学和科学研究要求知识的客观性和能容纳各种意见, 它们不能被各种形式的宣传介入, 应置身于各种政治或经济影响之外。”

继承《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的基本思想, 1984年的法国《高等教育法》 (1984年1月26日84-52号法, 又称《萨瓦里法》) 仍然十分重视高等学校的政治中立原则, 尊重高校教师的学术自由权利。例如, 该法的第3条就指出, “公立高等教育是世俗的, 不受任何政治、经济、宗教和意识形态的支配;它尊重知识的客观性, 尊重不同观点;它应为教学和研究工作提供发展的自由、创造的自由和批评的自由。”这些法律以及其他相关的行政法院所制定的法律, 共同维护了法国高等学校的学术自由及政治中立, 为法国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和科研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三) 日本高等学校政治中立的法律制度

日本在“二战”中战败以后, 在政治体制上被迫接受美国的模式。在高等学校政治中立原则方面, 主要通过制定相关法律规定高等教育秉持政治中立。

除了日本宪法和日本公务员法对政治中立所作的规定之外, 日本的教育法律中对于高等教育保持政治中立原则也做了许多明确的规定。日本新《教育基本法》 (2006年12月22日法律第120号) 是在对1947年制定的《教育基本法》 (1947年法律第25号) 进行全面修订的基础上而形成的, 该法的第8条“政治教育”第2款就规定“法定学校不得举行支持特定政党、反对特定政党、以及其他和政治活动有关的政治教育。”此外, 第2条规定, “教育为了实现其目的, 要尊重学术自由, ”第7条规定“大学作为学术的中心, 要在培养高度的教养和专业能力的同时, 通过深入探究真理, 创造新知识, 向社会广泛提供学术成果, 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大学必须尊重自主性、自律性和其他大学在教育及研究上的特性”[8]。这些具体规定, 进一步明确了政治中立原则的内涵, 也明确了高等学校在贯彻这个原则时应该如何执行的问题, 同时, 还从相关方面如自主性、自律性等角度来规范高校教师政治中立的行为。

(四) 韩国高等学校政治中立的法律制度

韩国在实施教育管理的过程中也很重视贯彻政治中立性原则的立法工作, 韩国在从宪法到教育法的过程中, 都很关注政治中立原则, 并有明确的规定。例如, 《大韩民国宪法》第31条第4款规定了“教育自主”和“教育政治中立”这两个原则。“教育的自主性”是指, 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应由教育者自主地决定, 不受由教育行政建立的教育体制所左右。“教育的政治中立性”是指, 教育的本质不允许来自国家权力或政治、社会、宗教势力等的妨碍。韩国《教育法》第5条规定, “教育要遵从教育本质的目的来管理和实施, 而不应该被任何政治、党派及其他个人偏见的宣传所利用。”同时, 韩国也承认, 强调教育的“政治中立性”并不是不对国民进行政治教育;相反, “要极大地重视对国民的政治教育, ”只不过是不允许为某个政党或团体所利用, 进行个人偏见的宣传。

此外, 还有其他一些国家也通过法律或法令的形式, 要求大学在办学过程中必须坚持政治中立的原则。在英国, 特许状中“反歧视条款主要规定在大学招生、教师提拔与任命、学位、文凭及证书授予过程中和任何特许状授予其实施的任何目标的过程中不应实施任何基于政治观点、年龄、肤色、残疾、民族、国籍、性别、婚姻状况、种族、宗教、性倾向的歧视。”[9]政治中立规定赫然其中, 这对维护英国大学自主办学和学术自由的维护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

四、结论

通过上文的分析, 对于政治中立原则在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大致可以得出如下几点结论:

1.“政治中立”作为一种理念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政治中立虽然是西方国家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利益需要而提出的一种管理国家的原则, 但是其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自由主义。另一方面, 我们也看到, 政治中立思想实际上在西方国家近代大学产生的时候, 已经通过学术自由的思想在践行着政治中立的理想。所以, 政治中立思想虽然最初是在政治领域提出来的, 但并不能说与高等教育没有内在联系。回顾世界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政治中立思想始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色调, 可以说, 政治中立和学术自由就像孪生的兄妹一样始终在西方高等教育的发展中扮演者特别重要的角色。而后, 又通过这些国家的高等教育将这个思想推向世界各地。今天, 几乎所有国家的高等教育都在探索政治中立和学术自由问题, 对这一理念的追问便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2.“政治中立”作为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可以保障高等教育独立自主的发展。政治中立转变为一种原则而进行制度设计时, 它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就变得更加直接和明显。就目前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 政治中立制度的确立, 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但是, 也有学者认为, 高等教育如果距离政治太远可能不利于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 他们希望高等教育能够与政治保持更为密切的关系, 高校教师应该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 更为主动地为国家政治和政党提供多种服务。学术争论往往更多地局限于理论的假设和逻辑的推导, 政治中立原则及其制度设计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可能还会有长期的争论。结论究竟如何, 还需通过历史长期发展做进一步的检验。

3.“政治中立”原则的贯彻必须通过立法来实现。政治中立的理念和制度设计在很多国家都经历许多曲折甚至是反复, 随着社会的发展, 政治中立制度也在变化之中, 如果不通过立法的方式加以固化, 其发展有可能走向其反面, 变成一种异化的力量而阻碍政治中立原则的实现。美国和法国的经验表明, 必须要制定相关法律, 否则政治中立的制度就会变质。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来说, 要保证高等教育秉持政治中立原则, 也同需要立法。所以, 从长远的角度看, 立法是政治中立原则得以贯彻的不二选择。

4.学术中立、价值中立是政治中立的重要补充, 是高校教师开展教学和研究的直接指导思想。与政治中立原则紧密相关的是学术中立和价值中立, 对于高校教师来说, 他们在教学和科研中直接面对的可能更多的是学术中立和价值中立。由于对于学术中立和价值中立内涵的理解不同, 各国高校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所采取的态度和手段也不尽一致。其中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科学研究与社会需要的关系问题, 过度考虑社会需要而放弃对规律和真理本源的追求, 可能会降低高等学校的科研水平而最终导致人类社会创新能力的蜕化。如果过度远离社会需要而将高等学校重新带回到象牙塔成为不食人间烟火的苦行僧, 同样也会使得高等学校失去创新的动力。如何把握这个度, 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尽管有了像博克这样的教育家贡献了自己的智慧, 但是将其运用到实践中, 我们会发现, 博克式的理想和社会现实之间仍然存在着很大距离。

(黄明东, 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湖北武汉430072;冯惠敏, 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湖北武汉

430072)

参考文献

[1]王志刚.英国文官政治中立的历史及现状[J].日本学论坛, 1985 (01) :72.

[2][美]菲利普.G.阿特巴赫.高等教育变革的国际趋势:学术自由概念的变迁[N].中国教育报, 2010-02-24.

[3]张棣, 李子江.美国大学学术自由的历史演变与特色[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01) :112.

[4]杨克瑞, 王凤娥.博克的学术中立观[J].菏泽学院学报, 2007 (03) :119

[5][美]博克.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M].徐小洲, 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101.

[6]刘拥华.何谓价值中立:论价值中立概念的三重意蕴[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2) .

[7]王保星.美国大学教师的学术自由权利:历史的视角.高等教育研究[J], 2004 (06) :104.

[8]日本新《教育基本法》 (2006年12月22日法律第120号) [J].张德伟, 译.外国教育研究, 2009 (03) :95.

3.中美新闻类周刊选题比较分析 篇三

[关键词]新闻类周刊《时代》《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故事选题

[中图分类号]:G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853(2011)04-0091-05

1引言

以时事新闻为主要内容,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做全方位报道的期刊,称为新闻期刊。其中刊期为一周的称为新闻周刊。新闻周刊以报道和解释新闻为主,着眼于解释新闻事件的含义及对事件发展趋势的展望。由亨利·卢斯(HenryLuce)和布里顿·哈登(Briton Hadden)于1923年创办的《时代》(Time)周刊是美国新闻类周刊的典范,也是创刊最早的现代新闻周刊之一,有着“世界史库”的美誉。在中国,与《时代》性质相同而又较具影响力的期刊非《三联生活周刊》(下文简称《三联》)莫属。《三联》现任主编朱伟也多次表示,要将《三联》打造成为中国的《时代》。由于中美两国在政治体制、文化传统以及经济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两种大众消费类新闻周刊呈现给读者的内容和风格也不一样。新闻题材选取和对新闻解析角度的不同,体现了每种期刊区别于其他同类性质期刊的特色。但是,由于新闻类期刊的性质使然,即以本刊独特的视角全景式地展现本国乃至全球社会的方方面面,这就使得《时代》和《三联》两种期刊具备了可比性。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两者2010年度封面故事的研究一窥其在选题方面的区别。

封面故事是《时代》的首创。由于封面故事在宣传杂志、吸引读者购买方面的作用,这一做法被国内外杂志纷纷效仿。新闻周刊的封面故事相当于报纸的头条新闻,通常做法是在封面上配以精彩图片和大字标题,再在内页用较多篇幅刊登几篇不同角度又相互配合的深度专题报道。封面故事的影响源于它是刊物的面孔,是当期杂志要详细报道的内容,体现了编辑部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和立场。可以说,封面故事集中体现了一本期刊的办刊宗旨和风格。

2《时代》和《三联》封面故事主题分类统计

新闻周刊的封面故事是经过编辑部详细策划的深度报道,内容上多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展开分析,因此对其分类比较困难。但刊物报道分析的新闻事件,一般来说是可以归属于某一领域的,如隶属于财经类或娱乐类等,因此本文以封面故事主题所属范畴为划分标准。

2010年《时代》共出版51期,每期封面故事的主题类别和各类别数量如表1所示。

表1中“社会”一栏是指对国内国际重大社会突发事件(如灾难等)的报道或对某种显著社会现象的分析等。对此类问题的关注体现了期刊对社会的观察和记录。尽管在此类选题上期刊与报纸比起来时效性相对滞后,但其优势在于对事件和现象的解读。解读的角度和深度体现了一本期刊的独特价值。

一般而言,从封面报道的标题就可以判断其主题所属类别。表1列出了2010年度《时代》全部51期的封面故事标题。但也存在仅根据标题不能清楚界定封面故事主题类别的情况。对于此类标题笔者均在标题后简单解说了该期封面报道的主题(如表1标题后括号内内容所示),以便读者清楚地知道为何笔者将该期封面故事归于此类别而非彼类别。

2010年《三联》共出版52期,每期封面故事的主题类别和各类别数量如表2所示。

在接受采访回答“《三联》希望呈现给大家的是什么特色”这个问题时,朱伟说:《三联》“要提供的不应该是轻松的阅读。在别的媒体都做过第一道、第二道、第三道的新闻报道以后,《三联生活周刊》再来做第四道、第五道的解读,能不能让读者感觉到别有洞天,跟别的媒体观察都不同,这是我们想做的”。《三联》这种追求对新闻不一样解读的风格也使得要对其封面报道进行分类比较困难。但统一的分类标准是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因此在对《三联》封面故事进行分类时笔者采用了与《时代》相同的标准,即以封面故事主题所属范畴为划分依据。如引发“在富士康如何当工人”这一选题的是在2010年引起轩然大波的富士康“十三连跳”事件。显然它符合上文所说的“重大社会突发事件”,因此将其归入社会类。

3《时代》与《三联》封面故事选题比较分析

在目标读者这一点上,《三联》与《时代》的定位相同。《时代》的目标读者正如其创始人亨利·卢斯所言是“一百万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即受过一定教育、有一定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渴求广泛的信息和深度分析、自己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感兴趣话题的知识大众。事实上,《时代》读者中84%读过大学,39%拥有硕士学位。《三联》则是“面向一般的知识分子”“想营造一种生活方式。但是这两本杂志在选题倾向上不太一样,具体分析如下。

3.1选题类型比较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时代》和《三联》在选题时均注重题材类型的丰富性,基本涵盖了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体育娱乐和军事外交等方方面面。

但与《时代》相比,《三联》的封面故事多了“生活方式”这一选题类型。在2010年所有的封面故事中,有4篇关注生活选题,依次为饭、酒、茶和水果。这亦符合《三联》一直宣扬的口号:“一本杂志和它倡导的生活”,并与其刊名相呼应。其中也反映了主编对杂志风格的影响。《三联》创刊于1995年1月,朱伟从1995年9月起即任《三联》主编一职。一直以来朱伟就是个追求生活品质的人,在他写的书中谈古典音乐、谈建筑、谈时尚、谈吃喝等,都不外乎是对一种生活品质、文化品质和精神品质的鉴定与追求。

3.2选题分布比较

毫无疑问,即便针对同样的细分市场,由于刊物办刊宗旨和办刊特色的差异,必然导致期刊的选题侧重点有所不同。

3.2.1重视社会类选题,但关注角度略有不同

在2010年,《时代》与《三联》分别用了15期和14期封面故事来报道社会类选题,分别占所有封面故事的29%和27%,远高于其他类选题,表明两刊对观察和记录社会问题的重视。但《三联》专注于分析社会重大突发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时代》则倾向于分析明显存在的社会现象。

在这15期《时代》选题中,《独生子女之谜》《谁需要结婚》《如何重圆美国梦》《反思住房自有率》《美国得了伊斯兰恐惧症》《过去十年发生了什么》和《未来十年十大预测》7期是在反思美国社会存在的各种现象并对未来做出预测。《三联》只有《拆迁经济学》和《胀:我们的2010》两期关注国内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其余均是由社会突发事件引发的选题。关注角度的差异反映出两国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中国社会正处于改革转型的关键阶段,社会问

题频发,理应成为媒体关注焦点。

3.2.2《时代》偏重政治类选题和政策解读,《三联》偏重体育娱乐类选题

《时代》和《三联》中另一类占比较大的封面故事选题分别是政治和体育娱乐。在2010年度《时代》封面故事中有关政治的选题占了所有选题的16%:而《三联》对政治的关注度则低得多,只有两期政治类封面报道,仅占所有选题的4%。此外,《时代》各类封面选题分别解析了政府的经济(《经济复苏了,经济更糟了,现在怎么了?》)、就业政策(《工作在哪儿?怎么找到它们?》)、医疗(《医改意味着什么》《美国的大麻》)、教育(《什么让学校伟大》)和金融改革(《金钱能买到最佳法案》),共6期。《三联》只有3期分析政府政策,为《中国思想力》《房产税:又要交多少钱》和《吸烟或戒烟谁说了算》。由此可见政治在美国人生活中的重要性。美国从建国之初即有这样一个传统,对政治人物和政治权力极度不信任。美国人认为权力一定要处于受监督和制约的状态,才不会导致其过度膨胀到不可控制的地步。政治,尤其是政府的每项决策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所以他们会主动关注政治。因此,《时代》在选题上投读者之所好,用相当多篇幅来分析国内政治新动向,解析政府的经济、就业和医疗等方面的政策如何影响美国人民。由于两国政治体制的不同以及中国民众不很关心政治的现实,两刊对政治类选题的关注度差异应在预料之中。这反映了《时代》杂志的一个特色:参政议政热情高。笔者认为,通过这一区别也可以看出《时代》在发挥媒体“第四种权利”的作用、扮演政府监督者角色方面比《三联》做得好。

在《时代》将目光投向政治时,《三联》却更多地关注体育和娱乐。究其根本,笔者认为还是读者差异导致的。一般认为有什么样的读者就有什么样的杂志,杂志定位是在分析目标读者关注点和兴趣的基础上作出的。目前中国社会从总体上来看有些浮躁。比起美国中产阶级比较关注严肃和枯燥的政治来,普通中国人乃至中国拥有较高文化修养的人对娱乐投入了更高热情。但是反过来,杂志等出版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甚至塑造读者。若媒体坚持按自身定位引导和塑造读者,最终有可能因良性正反馈机制起作用而培养出与媒体旨趣相同的受众。如果媒体只是一味迎合读者阅读口味,往往会在恶性正反馈机制作用下丧失媒体自身的特色。当今媒体媚俗化倾向严重正是这种恶性正反馈机制起作用的结果。在当前中国有时很难分清文化与娱乐的界限。美国娱乐业也非常发达,但是《时代》去年的封面故事中只有1期是直接关于娱乐圈的,谈汤姆·汉克斯(Thomas Hanks)。而《三联》则有4期,涉及王菲、冯小刚、葛优和东北三省的艺人群。另外,去年是世界杯年,所以《时代》用1期封面故事来报道南非世界杯,而《三联》则用3篇来报道足球。可见在对读者的引导和塑造方面,《时代》比《三联》做得更好。诚然,杂志定位要以读者兴趣为依据,但是引导和培养读者兴趣却是一本以社会主流精英人群为目标读者的高端杂志社会价值的体现。

3.2.3《时代》比《三联》更关注科技类选题

《时代》有9期封面文章谈科技,是除社会类之外占比重第二多的选题类别。其中8期分析科技与人类的关系,包括4期谈论医学的选题。《三联》则只有3期与科技有关的封面故事,其中2篇仅仅向读者展示了最新科技成果,至于科技如何影响人类生活则没有谈到。《时代》用如此之多的篇幅来关注科技,这是美国注重创新精神的体现。而两者论述角度的不同,则反映《时代》在文章的思辨性和深度方面比《三联》做得好。这种思辨性强的报道反过来又能够激发美国人的创新精神。《三联》比较注重经济报道,有6篇与经济相关的封面故事。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期,读者和媒体都比较关注这方面的话题。应该说这也是中国社会主流兴趣的缩影。不过,两者关注经济的角度也有区别。《三联》关注经济多从个案研究着手,例如谈李书福、联想、国美。而《时代》则从政策层面分析金融政策改革、就业政策等。笔者认为,这反映出中国人更注重实用,期冀从成功个案中找到创造财富的秘诀;而美国人则更理性,报道视野更为宏大。

3.3特刊选题比较

从特刊选题看,《三联》倾向于关心本国历史,而《时代》则更具国际视野。朱伟在谈到周刊的新闻选题时曾表示:“一周的时间段内,不可能总有大事发生”,所以“没有大事发生时,就从历史题材中寻找”。这种思想在特刊的选题策划中得到体现。2010年《三联》策划的四期特刊分别为《火烧圆明园150年祭:王朝坍塌》《朝鲜战争60周年纪念》《甲午战争116年回顾:中国为什么会输》和600期纪念特刊1995—2010:我们与这个时代》,均是对中国社会尤其是对中国近代史的回顾。这与中国近代的百年屈辱史有关,选题能激起国人的爱国热情。《时代》的两期特刊标题分别为《全球最有影响力100人》和《年度人物:马克·扎克伯格》。应该说,评选全球最有影响力100人和年度人物一直以来都是《时代》的传统。在策划这两个评选时,《时代》将目光投向全球,而不仅仅局限于美国。中国的蒋介石、邓小平等都曾被选为《时代》年度封面人物。由于《时代》的国际视野,它们每次“全球最有影响力100人”和“年度人物”评选都会引发世界范围内的关注,成为传媒界的盛事。

之所以出现这种差异,笔者认为乃是历史原因造成。一方面,中国历史悠久,《三联》可以从中寻找丰富而对当下有借鉴意义的选题;另一方面,《时代》创刊于1926年,至今已有85年历史,已成长为全球最知名、最权威的新闻周刊之一。而《三联》于1995年创刊,在世界传媒界的影响力与《时代》不可同日而语。《时代》在世界传媒界的地位有利于其策划具备国际视野的选题,并因这类选题又得到进一步巩固。

3.4封面标题比较

期刊封面的标题设计都会采用一个主标题(一般用加粗的大字体标识)配若干副标题的形式。通过对两刊的主标题进行分析,笔者发现《时代》比《三联》更倾向于用疑问句形式作标题。2010年《时代》共有19个标题是疑问句式,占全部51个标题的37%。《三联》则只有7个疑问句式标题,占全部52个标题的13%。从数字上看,《时代》疑问句式的标题占标题总数的比重接近《三联》的3倍,由此可见《时代》对疑问句式标题的喜爱。

笔者认为疑问句式标题除了可以吸引读者目光进而促进杂志销售之外,还可以引导读者进行思考,在读者中树立期刊重视思辨的品牌形象。这对于以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为目标受众的杂志来说至关重要。《三联》应有意识地增加此种性质标题的数量。

4结语

通过对《时代》和《三联》2010年度所有封面故事的对比研究发现,两刊的选题类型都比较丰富完备,题材分布均匀,既突出了重点,也基本涵盖了社会的各个层面,体现出综合性强的特点。但是《三联》由于其“生活周刊”的定位,多了《时代》所不具备的“生活方式”类选题。从选题侧重点看,《时代》着重报道科技和政治类选题,而《三联》则将目光投向了体育娱乐和经济,反映了中美两国国情的不同。此外,《时代》参政议政热情高,倾向于对政府政策和科技发展对人自身的影响进行解读,文章思辨性较强,因此在对读者的引导和塑造方面,比《三联》做得更好。最后,从封面标题来看,《时代》更倾向于使用疑问句式标题,充分发挥了标题对读者的吸引和引导作用。

注释

[1][2]张莹.中美新闻周刊的封面报道研究:以《时代》和《嘹望》的封面报道为例[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5]朱伟:周刊遭遇新媒体挑战培养杂志性格是关键[OL].[2011-05-10].http://news.sina.com.cn/m/2010-10-13/193221269077.shtml

[4]齐琳.论时代周刊的定位[J].编辑之友,2009(2):78-80.

[6][7]赵允芳.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朱伟访谈[J].传媒观察,2006(1):18-20

4.比较政治制度讲稿--4 篇四

第四章 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与形式

使用班级:政治学与行政学2009(1-2)

高 岗 仓

2011.01

第一节

政治权力来源的人民主权原则

一、人民主权思想的提出

二、政府合法性的来源

三、监督和限制政府权力的依据

四、人民主权的阶级属性

第二节

人民行使权力的代议制原则

一、代议民主制的理论

二、代议制的意义与缺陷

三、议会代议制与人民代表制

第三节

民主制度权力结构中的分权与分工原则

一、“分权制衡”的理论

二、“分权制衡”的模式

三、“三权分立”与“议行合一”

四、民主制度权力结构中的民主集中制 第四节

民主制度运作的法治原则

一、法治思想的来源

二、实行法治的原则

三、法治的价值取向与法的实质 第五节

现代民主制度的形式

一、直接民主制与间接民主制

二、代议民主制

三、行政集权民主制

四、共同参与民主制

学习目标

理解和掌握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与形式,能够结合现实案例说明民主原则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模式,能够结合实际案例对比不同民主国家在民主原则运用上的异同。

教学重点:民主原则与形式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教学难点:各原则与形式的基本要求 计划学时:4学时

现代西方民主制度从资产阶级革命算起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它最早表现为英国资产阶级建立的代议制政府,也就是代议民主制。此后,无论是通过革命道路还是改良途径,西方资产阶级取代封建专制统治,无一不把建立适合本国情况的某种形式的民主制当作最终的政治目标。虽然各国历史文化传统与当时阶级力量对比的不同决定了各自民主制度之间的差异,但是,在差异的背后,仍然可以发现,这些多种多样的民主制度不仅具有相同的阶级统治本质,而且具有相同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政治权力来源的人民主权原则

一、人民主权思想的提出

人民主权思想的提出是近代西方政治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理论成果。在人民主权成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一面旗帜以前,君主主权论和议会主权论曾是新旧两个政治时代的路标,人民主权论则以对君主主权论的彻底否定和对议会主权论的批判改造,确立了人民的自由意志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要理解人民主权的思想,需要先对主权论和契约论作一个简单的回顾。

卢梭曾对人民主权学说做了较为充分的论证,按照卢梭的观点,人民主权有这样几个原则:

1.主权是至高无上的

构成主权的公意——人民的整体意志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最高指导”地位。所以没有任何一种权力可以凌驾于人民意志之上,也没有任何一种权力可以约束和支配人民。

2.主权是不可转让的

主权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是公意的运用,集体的生命。转让主权在逻辑上无异于说在主权之上有一个可以支配主权的所有者,这与主权的第一原则——主权至高无上是矛盾的,它的必然结果是导致人民的自我毁灭。

3.主权是不可分割的

卢梭认为,构成主权的公意是一个整体,意志要么是公意的,要么不是,要么是人民共同体的,要么只是一部分人的。

在前一种情况下,这种意志一经宣示就成为一种主权行为,并且成为法律;在后一种情况下,它只是一种个别意志或行政行为。因此不能把主权权威与主权权威所派生出来的东西混为一谈,即不能把主权分为立法权与行政权,分为税收权、司法权与战争权,分为内政权与外交权。

4.主权是不能代表的

卢梭指出:“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同理,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主权在本质上是由公意构成的,而意志是绝不可以代表的;它只能是同一个意志,或者另一个意志,而绝不能有什么中间的东西。”

二、政府合法性的来源

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权威是相对的,政府若违反作为主权者的人民当初委予权力的目的,人民就有权推翻它,建立新政府。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人民主权是动员人民起来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大思想武器,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人民主权则成为资产阶级政府标榜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三、监督和限制政府权力的依据

政府合法性问题实际上涉及人民权利与政府权力的关系。

早起的资产阶级就认为:人的权利是造物主赋予的,是与生俱来的,国家和法是人的需要的产物,人的本性自然构成了国家和法的本质,因而国家存在的全部理由就在于保护个人的天赋权利。显然,这种“天赋人权”理论是对政府权力的最大约束。

资产阶级思想家大都鼓吹必须对政府的权力加以限制。这种限制主要表现为: 第一,政府应承认被统治者的自由权利,包括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财产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等等,对此不得侵犯,否则就是背弃政府得以产生的理由;

第二,政府制定的重要政策和措施应得到被统治者的同意。

从历史发展来说,这种限制政府权力,其实是对封建君主制权力的限制。限制政府权力的最大受益者是统治阶级自身而不是被统治阶级。

四、人民主权的阶级属性

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则是经济对政治的控制,是通过谋求财产来谋求政治权力。财产权利实际上它只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权利,反映的是资产阶级占有财富的财产关系。“资产阶级建立国家权力就是为了保卫自己的财产关系。”这种限制非常符合资产阶级的政治与经济利益。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后,由于生产资料的日益集中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

高,财产权理论以及法律保护财产权的方式发生了某些变化,一是承认财产权中包含有义务,财产所有人行使权利必须有利于促进社会福利;二是承认国家有干涉财产权的普遍权力。但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一实质并没有改变。

当代资产阶级国家的宪法中已经很难找到卢梭那种洋溢着战斗激情的表述,主权在民原则的光芒日益黯淡,充其量在每隔数年进行一次的议会、总统选举或公民投票中尚可觅见它的踪影。资产阶级已经告别了革命,成为一个保守的阶级,而人民主权作为一种昨日的政治资源仍然被资产阶级国家所利用,据此在统治阶级内部因时度势地进行权力再分配,不断地调节和平衡统治阶级这一部分和那一部分、近期的和长远的利益,以防止一部分有产者对另一部分有产者的专横,防止掌握和行使权力者被权力腐蚀而导致政府腐败再也不能发挥“总资本家”的作用。

第二节

人民行使权力的代议制原则

一、代议民主制的理论 1.代议民主制产生的背景

如果说17、18世纪资产阶级政治学的使命主要是在彻底批判封建专制及其政治学说的基础上阐述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原则,那么,从19世纪以来,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和资产阶级全面走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政治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探索国家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政府形式,才能更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显然,这个问题的回答不能纯粹依靠以往那些抽象的理念如社会契约、天赋人权等原则,而必须创立一些新的更具体的政治理论,以用来指导资产阶级的政治实践。代议制理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2.密尔的代议制思想

密尔是19世纪英国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自由主义的主要代表。他在《代议制政府》这部著作中,全面论证了有关代议制政府的一般原则及其职能、组织、活动等问题。

(1)区分优劣政府的标准就是它是否有利于“进步”

他认为:“评价一个政府的好坏,应该根据它对人们的行动,根据它对事情所采取的行动,根据他们怎样训练公民,以及如何来对待公民,根据它倾向于是使人民进步或是使人民堕落,以及它为人民和依靠人民所做工作的好坏。”

概括地讲,区分优劣政府的标准就是它是否有利于“进步”,即让整个社会在经济、文化、道德等各方面更加有序化,让整个人类社会朝着更高层次健康发展。

很显然,在国家消亡之前,理想上最有利于进步的政府形式就是:“主权或作为最高支配权力属于社会整个集体的那种政府,每个公民不仅对该最终的主权行使发言权,而且,至少是有时,被要求实际上参加政府,亲自担任某种地方的或一般的公共职务”。政府只是作为公共机关而存在,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它在整个过程中只是充当公共服务而非统治者角色。(2)完善政府的理想类型是代议制政府

根据这一标准,理想上“能够充分满足社会所要求的唯一的政府是全体人们参加的政府;任何参加,即使是参加最小的公共职务也是一样有益的;这种参加的范围大小应到处和社会一般进步程度所允许的范围一样;只有容许所有的人在国家主权中都有一份才是终究可以想望的。”即,政府只是由全体人民选出,用以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进步的公共机关,它应当代表所有选民的利益,让所有选民的意见都得到实现。但是,对于整个社会而言,“除公共事务的某些极次要的部分外所有的人亲自参加公共事务是不可能的。”同样,一个由全体公民直接参加、代表全体公民意志的政府在当前也没有实现的可能,因此,一个完善政府的理想类型就只能是代议制政府了。

(3)代议制政体中最终控制权掌握在人民手中

在代议制政体中,“全体人民或一大部分人民通过由他们定期选出的代表行使最后的控制权,这种权力在每一种政体都必定存在于某个地方。他们必须完全把握这个最后权力。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他们高兴,他们就是支配政府一切行动的主人。不需要由宪法本身给予它们这种控制权。”即在这种政体下,其最终的控制权是掌握在人民而非政府手中,政府必须对人民负责。(4)代议团体的职能是监督和控制政府

在代议制政体下,代议团体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掌握权力,但它并不直接行使权力,即管理职能,“而是监督和控制政府,把政府的行为公开出来,迫使其对人们认为有问题的一切行为作出充分的说明和辩解;谴责那些该受责备的行为,并且如果组成政府的人员滥用职权,或者履行责任的方式同国民的明显舆论相冲突,就将他们撤职,并明白地或事实上任命其后继人。”在这种理想的政府下,民主得到发展,全体人民共同享有自由,被统治者的福利成为政府的唯一目的,人民在道德上和智力上都是进步的,“有最好的法律”,“最纯洁和最有效率的司法”,“最开明的行政管理”,“最公平和最不繁重的财政制度”,总之,在代议制体制下,所有的一切都是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3.代议制的现有形式

就代议制政体的宗旨而言,它适合于一切民主制社会,都是为了促进民主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但就其具体内容而言,不同的国家或社会制度,对它的诠释和操作方式又不尽相同,有的甚至截然相反。这些都是由于国家所特有的阶级性质所决定了的。目前,对整个世界影响较大的代议制形式主要是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代表的议会制和以我国为代表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二、代议制的意义与缺陷 1.代议制的意义

现在,“代议制政府是最理想的政府形式”这一原则已经推导出来了,作为理想上最好的政府形式,代议制体现了现代民主的下述三个原则,因而对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1)“人民主权”或“主权在民”原则

前面已经多处提到,主权在民是西方民主制度的首要原则,虽然有些国家以代议机构(国会或议会)为最高立法机关或最高权力机关,但它们都以人民主权为前提,认为权力的终极来源在于人民,也就是密尔所说的“人民握有最后的控制权”。这从各国的根本大法——宪法中可以看得出来。

但实际上,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议会主权是无所不能的,议会在立法方面可以修改或废除以前的法律或宪法性法律,可以制定新的法律或宪法性法律。议会制定的法律,除了它自己外,没有任何一级法院或其他权力机关能够改变或宣布其无效;在行政方面构成国家最高行政权力的来源,有权改变其他国家机关,组织政府和政府继续执政都取决于是否得到议会的大多数(以多数党的形式表现)的支持;在财政方面有最后批准权,如果议会拒绝通过政府的财政议案,即意味着对政府不信任,或是内阁辞职,或是解散议会,通过普选由人民再作选择。(2)“少数服从多数”和“保护少数”原则

在代议政治中,从选举议员到议会议事立法,一切行动都要一致通过是十分困难的,因此代议政治需要有一系列可资操作的规则,这些规则的内在原则就是“少数必须服从多数”和“少数应有适当的代表”,即既要遵从多数人的意志,也要保护少数人的利益。

1)遵从多数人的意志

在代议制中,一个政治共同体必须有“大多数人的同意”才可能成为一致行动的整体,并认为“根据自然和理性的法则,大多数具有全体的权力”,少数必须服从多数。

2)保护少数人的利益

保护少数人的代表权和意见权。密尔认为,代议民主制要成为“真正的民主制”,就应该是代表全体的民主制,而不是仅仅代表多数人的民主制。

后者所以被密尔视为“虚假的民主制”,是因为它只保证多数人在国家有发言权,而剥夺了少数人的代表权和意见权。从逻辑上说,假如民主意味着由多数与少数之和组成的全体统治,那么,漏掉这个少数,全体就出现空白,就不再是全体,从而就不再是民主。因此,少数服从多数并不意味着多数人在战胜少数人后,可以无视少数人的意志,取代少数人的代表权。

评:

(1)代议民主制应该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否则无法议决,但是议会要保持自己的代表性和民主的广泛性,少数也应该有适当的代表。

为了满足这一原则,西方代议制国家设计了各种复杂的选举制度、权力制衡结构。议员选举有多数代表制、少数代表制、比例代表制和混合代表制。以权力制衡结构保护少数的最典型例子是美国各州不论人口多寡都选两名参议员的制度。总的说来,“少数服从多数”是议会政治的最后裁决手段,并且其中任何形式都包含着一定的危险性,都具有被滥用的可能性,滥用“多数”和滥用“少数”的危险性是同等的。

(2)从发扬民主的意义上说,并不是这一原则符合高尚的理想,而只是因它现实可行,体现了利益保护的广泛性和采取行动的效率要求的最佳结合点。(3)“在国民监督和批评下”会议和政务公开原则

代议民主制既然把“人民主权”作为自己的首要原则,那么“在国民的监督和批评下”实行会议和政务公开则是顺理成章的。现代西方许多代议制国家的宪法对此都有原则的和具体的规定。例如,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规定,议会两院的会议公开举行,会议记录在《政府公报》上全文发表。德国基本法规定,联邦议院的会议公开举行,只有应1/10的议员或联邦政府的要求,且经2/3议员通过时才可举行秘密会议。有的国家在宪法上对此没有明文规定,但议院会议和政务公开事实上已成为代议政治的惯例,故无须明载之于法律。

会议和政务公开原则涉及代议政治中的党派如何取信于民的问题。无论是执政党还是反对党,前座议员还是后座议员,他们的发言、质询、答询、提案、辩论等,通常都不是仅仅面对议会,而且也是面对公众和社会舆论的。执政党需要向社会公开阐述他们的政策,宣扬他们的政绩。反对党更需要向公众表白自己的主张,批评政敌的不是,争取下届大选取得多数,与对手互易位置。

因此,议会政治“天生”要求实行会议公开原则,特别是议会的一般辩论,不管执政党还是反对党,他们都以此为公开的讲坛,发表各自的政见,其真正目的无非是“对于社会舆论加以教导和说服”。这正是议会政治重要的功能之一。

2.代议制的缺陷

“代议制政府是最理想的政府形式”,这是密尔代议制理论的重要立论基础,但它远远没有结束关于代议制的讨论。事实上,代议民主制有其自身的内在缺陷,代议制是“最理想的”,但并不是完美无瑕的。在密尔的前述讨论中,由人民选出的代表组成的代议团体应直接并亲自承担什么职能,在政府机器中具体起什么作用,仍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正因如此,代议制政府容易带来许多弊端和危险。密尔把它们概括为两条:

(1)议会中的普遍无知和无能,即议员的智力条件不充分

第一个弊端或危险根源于选举制的内在缺陷,智力优秀和道德高尚的人不被选进代议团体,致使代议团体在智力、魄力和能力上平庸化,引起许多不良后果。例如,对阁员滥用职权加以纵容和姑息,受其蒙骗,对忠于职守尽其责任者不予支持,排斥打击,废除好法律,制定坏法律,政策目光短浅,墨守成规,等等。“如此种种就是从代表的构成不保证议会中适当的才智和知识而产生的代议制政府的危险。”

(2)立法受社会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即存在着阶级立法的倾向

但相对于第一种危险而言,第二种危险更值得警惕,这就是由同一阶级的人构成的多数会制定只有利于该阶级而有损于社会全体的立法这种情形。在君主制和贵族制中,这是屡见不鲜的,在代议制中,它也并非不可能。

在多数与少数之间,例如劳动者与雇主、白人与黑人、天主教徒与新教徒、英格兰人与爱尔兰人乃至非熟练工人与熟练工人之间,多数会让少数得到公平的审判吗?假如不能(事实上往往不能),代议制便有变质的危险。

三、议会代议制与人民代表制

人民代表制就是结合代议制理论和社会主义中国的实际并对代议制进行了扬弃。

对于中国革命来说,人民代表制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参考苏维埃政权建设的先例,结合民主革命时期根据地政权建设和建国初期各级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运作的经验,根据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和代议制的理论而建立的,(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因为学生已经有较为充分的学习经历和知识储备,所以可以不做更为详细的说明。)

第三节

民主制度权力结构中的分权与分工原则

一、“分权制衡”的理论 1.分权制衡的历史渊源

在西方政治学说史中,分权制衡的思想是最古老的观念之一。

比如罗马政体就实行了元老院、公民大会和执政官三种权力在分立的基础上相互牵制,从而保持政体的平衡的制度。

第一次以分权学说来为资产阶级用民主形式组织国家进行经验总结并为以后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思想发展提供理论基础的则无疑要归功于洛克,洛克的分权学说经过孟德斯鸠的改造,发展成为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理论。今天,分权制衡理论已经成为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一项重要原则。2.分权与制衡

分权即权力分立,是指国家权力不集中于国家机构的某个部门或一部分人,而应当合理地分割成若干部分,由宪法授予不同的国家机构(部门)和不同的人们所执掌。

从纯粹的形式看,(1)分掌权力的各部门被视为同等的和自主的,其中没有一个部门服从或支配其他任何部门(如立法部门不能撤销行政部门,行政部门不能废除立法部门);(2)同理,没有一个部门可以行使宪法未授予它的权力(例如不是司法部门就不能行使司法权);(3)最后,司法部门的审判活动独立。

而所谓制衡,则是指分立为不同部分的权力之间形成彼此制约的关系,其中任何一部分权力都不能独占优势。

因此,权力分立并不是说分掌权力的各部门应该完全互不相干,而是互有牵制。事实上,权力具有一种侵犯性质,应该通过给它规定的限度在实际上加以限制,以保证国家各部分权力在运行中保持总体平衡。这就是分权制衡的原理。3.分权制衡原则的历史作用

分权制衡原则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中起过巨大的历史作用。

二、“分权制衡”的模式

西方国家政治制度中的分权制衡机制有广狭两义之分。狭义的制衡指国家的三种权力——立法、行政、司法之间的制衡。随着国家规模的发展,它还应包括中央和地方之间、国会上院与下院之间、行政系统与司法系统内部之间的纵向权力制衡。

广义的制衡除指国家三种权力的制衡外,还包括各种非国家权力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制衡,如利益集团、媒体、政党等社会力量对国家权力的制衡。我们这里

主要关注前者,对后者也略加述及。

1.美国模式

美国是典型的三权分立国家。按照美国宪法,国会是立法机关,享有立法权,合众国的一切重大活动都必须经国会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确认和许可。国会有财政权,负责税收、预算、拨款、贸易、借贷、铸币等等事务。国会有设立邮政局和开辟邮政道路的权力。国会有宣战、媾和、缔约的权力,有征兵和组织民兵的权力。国会有设立最高法院以下的联邦法院的权力。“宪法在把权力授予国会方面是慷慨的。”

总统则是国家元首,对外代表国家,与外国签订条约和行政协定,任命大使和驻外使节;对内是政府首脑,有权制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一切领域的政策,有权任命各部部长、各行政机关首长和联邦法院法官。总统同时也是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

联邦法院拥有司法权,联邦法院和州法院负责审理在美国发生的一切案件。法院所作的判决和裁定,特别是联邦最高法院的裁定和判决,任何部门和个人都必须执行,不得违抗。

一般说来,美国政府中不存在职权模糊的问题,宪法对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的分立作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实际运作中,美国的分权制衡呈现出交错重叠的特征。从立法与行政的关系来看,国会虽然有立法权,以法律的形式约束总统,但国会的法案只有当总统签署后才能生效。如果总统不同意,可行使否决权。

总统行使否决权后,只要国会愿意,它仍然可以两院各自2/3的票数推翻总统的否决,重新通过该法案,使之成为法律。一般说来,国会对法案的审议是非常复杂的,一项提案也许就因为一两名议员的反对而寿终正寝,也许在主管委员会那里被搁置,从此就了无声息,也许在全院大会被扼杀,也许在送交总统后又被一票否决。国会掌握立法权这一事实使它在许多方面能够对国家的社会政治生活表示态度,但是,总统作为立法创议人也越来越多地插足国会的立法活动。立法与行政的交错关系还表现在总统有权任命驻外大使、各部部长、各行政机关首长和联邦法院法官,但这些任命均须经国会参议院的同意才能生效。总统与外国签订的条约,也需要参议院2/3的票数通过才能生效。国会还有复选总统和副总统、弹劾总统及一切行政官员的权力。国会制约总统,总统也可以制约国会。例如,总统可以向国会提出国情咨文,使之成为国会立法的依据;可以直接或指示其下属机构向国会提出法案;可以在特别情况下以行政特权为由建议国会两院召开立法会议,等等。

从行政与司法的关系来看,总统可以任命法官,包括联邦最高法院法官。总统有权赦免罪犯,使法院无法对其进行法律追究。总统还有行政裁判权。但法院也拥有制约总统的力量。例如,联邦最高法院的法官虽由总统任命,但一经任命便终身任职,这使总统无法完全左右法院,因为每一位总统上台后,他所面对的9位法官不可能都是他亲自任命的,即使亲自任命,也不一定听命于他。因此法官可以不依附总统,甚至可以作出对总统不利的裁定(水门事件就是如此)。法院由于掌握了司法审查权,它可以宣布总统的行政立法违宪,可以对违反法律的一切行政官员进行法律追究。从立法与司法的关系来看,国会有权同意或不同意总统任命的法官,有权对法官进行弹劾。国会通过的法律,一旦生效,除非被宣布为违宪,法院必须执行。但是,法院也有权审查国会的立法,一旦某项法律被宣布为违宪,它就不再被执行。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还具有判例的约束力,判例是法院立法的一种手段。不过,国会也有推翻判例的办法,那就是它制定宪法修正案,只要经过3/4的州批准,该修正案即正式生效,而无须总统签署,也不会被法院宣布为违宪。

美国政治生活中交错重叠的分权制衡关系除了体现在上述三个权力系统中外,还广泛地存在于联邦制的各个领域。例如,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以及地方政府的分权制衡关系;国会参众两院的分权制衡关系;州政府内的分权制衡关系;联邦法院与州法院系统的分权制衡关系;国会与州议会的分权制衡关系;乃至民主党与共和党的分权制衡关系;政党、利益集团和民众与政府的分权制衡关系,等等。当然,分权制衡并没有否定协调合作。总的说来,在和平时期,制衡多于合作,在**年代或紧急状态中,合作多于制衡。后者从战前大萧条时期的罗斯福新政、战后的柏林事件、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的格林纳达事件、90年代的海湾战争都可略见一斑。美国政治生活何时凸显分权制衡,何时强调协调合作,主要取决于美国统治集团对自身利益和国家利益的认知与考虑。

2.英国模式

英国的分权制衡体现在在议会的上下两院之间、议会与内阁之间、执政党与反对党之间发展出一种互相监督和制衡的制度。

英国的权力制衡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在行政与立法的关系上,这两种权力几乎是融合的。具体表现为:

(1)人员上的重叠。根据不成文宪法,政府大臣(包括首相)必须是议会成员,换言之,政府大臣全部由立法机关成员担任。

(2)议会授权政府立法。按权力分立原则,立法应属议会的权力,但英国议会

授权大臣和地方政府制定各自有权的法规、命令、规则等。20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和政府活动的大量增加,立法范围、数量和技术的复杂化使议会在时间、精力和知识上无法满足立法的要求,这是授权立法的根本原因。

(3)在法律上,虽然下院最终控制着行政机关;但是执政党领袖可以通过其议会党团中的督导来控制本党议员的投票,只要政府得到议会的信任,它就能在立法中控制议会。

同样的是,行政机关的权力虽然很大,下院仍然可通过一定的形式来牵制它:一是质询。对政府的政策或不明确的事件向大臣或首相提出质询,后者必须负责解释,如有争议,可在下院进行盘问;二是辩论。议员若不满于对所提质询的答复,可提出动议,将质询案改为辩论案,一旦动议成立,便可在下院进行辩论,向政府施加压力;三是批准立法。尤其是对政府的预算案和其他议案,没有下院的通过便不能成为法律。而且,虽然议会授予政府的立法权是不受限制的,但为了防止滥用授权,议会建有一定的程序进行控制,如议会监督(议会调查和质询)、法院控制授权立法的范围等;四是倒阁。下院可提出不信任动议,如获通过,内阁就得辞职或解散下院,重新大选。

在司法和立法的关系上,律师可以竞选议员,但一旦晋升为法官,便不得再担任议员。故所有全日制法官均不得为下院议员。司法界首领大法官可以参加议会的立法事务,但不得以政党的身份参加,在议会辩论中,其发言限于法律事务。法院无权审查立法的有效性,但法官裁决的影响可由立法机关来改变。因此,法院受议会立法的约束,但不受议会决议的约束。英国的司法独立是不彻底的,例如,所有的法官都由大法官和首相推荐,行政任命,没有美国总统对最高法院法官的提名必须得到参议院的调查和确认的程序。地方治安官的任命和解职虽由大法官推荐和女王决定,但大法官受由政党占支配地位的地方顾问委员会的忠告,大多数被任命的治安法官都有一定的政治背景。

3.法国模式

自1789年大革命以来,法国已经经历过四个共和国,除第二共和国实行总统制外,第一、第三、第四共和国均实行议会制,1958年建立至今的第五共和国一般认为属于半总统半议会制。由于法国政治体制变动不居,内阁、议会和总统之间的权力制衡关系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特点。(1)总统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

第五共和国宪法宣布:“共和国总统监督遵守宪法。他通过自己的仲裁,保证公共权力机构的正常活动和国家的持续性;共和国总统是国家独立、领土完整

和遵守共同体协定与条约的保证人。”为此,宪法赋予总统一系列重大职权,如任命重要的各级文武官员,主持部长会议,签署法令,颁布法律,发布咨文,以及握有赦免权、军事权和外交权。宪法一反第三、第四共和国关于议会决定政府的体制,把组织政府的权力交给了总统。根据宪法规定,总统任命总理和批准总理提出的政府成员,无需再经过议会的讨论和认可。

宪法规定,当政府与国民议会发生冲突时,总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第三、第四共和国总理也曾拥有这种权力,作为平衡议会倒阁的手段,但在议会制条件下,总理所拥有的这种权力受到严格限制。第五共和国宪法则为总统行使这种权力开了方便之门。虽然他在行使这种权力以前也要同总理和议会两院议长磋商,但可以不受他们意见的约束,单独采取行动。这就使总统在对付政敌和制服议会方面获得了有效的强有力的武器。

宪法规定,总统享有举行公民投票的权力。第四共和国时期,总统并不拥有这种权力,公民投票也仅限于修改宪法未获得议会通过的情况下才考虑使用。在新的政治体制下,总统不仅拥有这项权力,而且还把投票的内容和范围加以扩充,从修改宪法扩大到一切有关公共权力机构组织方面。通过公民投票权,总统越过议会,直接取得公民对政府重大内外政策的支持,从而强化了总统的权力中心地位。

宪法还赋予总统在国家出现“紧急状态”时采取必要措施的非常权力。同时为防止导致总统实行“罗马帝国式的专制”,宪法也对总统的这项权力作了某些限制,如必须以咨文形式通告全国;必须在最短时间内结束;实行紧急状态期间国民议会不得解散;议会对紧急状态法实行监督等等。

此外,总统选举方式也由第三、第四共和国时期的总统由议会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变为由大选举团(由两院议员、省议员、海外领地议员及市议会选出的代表组成)选举产生,因而减少了议会的牵制。1962年通过公民投票又将总统改为由普遍直接选举产生,大大加强了总统的地位。正如戴高乐所说:“选举总统的人民已经把国家不可分割的权力完全赋予总统,除了由总统授予并维护的权力以外,不存在任何其他的权力”。(2)政府权力和地位的提升

宪法规定,政府决定并指导国家政策,掌管行政机构和武装部队;总理领导政府活动,对国防负责,并确保法律的执行;总理有权向总统建议任免政府成员以及总统职权之外的所有文武官员;总理代表政府提出施政纲领或发表一项总政策声明向议会承担责任;总理有权以政府名义宣布戒严令;政府在落实上述职能

时享有特殊的警察权、行政处置权、条例制定权和命令发布权。第五共和国改变了第三、第四共和国时期政府的组成由议会批准、政府从属于议会、行政权受议会严格控制因而使政府软弱无能的局面,在确认政府对议会负责的前提下,提高了政府对议会的独立性。

为了消除政局不稳定和政府频繁更迭的弊端,宪法对弹劾动议和信任问题进行了改革。首先是对弹劾动议作了严格规定,如弹劾动议要有10%议员签名才能生效,弹劾动议需要绝对多数票才能通过(只计赞成票,弃权和缺席视为反对弹劾动议)。其次是取消可能导致对政府进行投信任票的质询。议员可用口头或书面的“提问”形式向政府了解情况,对政府的答辩无论满意与否都不得要求议会对政府信任进行投票表决。另外,如果政府提出要求,议会应就讨论中的法案或政府所能接受的修正案进行“一揽子”投票表决,这种投票表决程序避免了议会投信任票问题。最后,当总理就政府的施政纲领、或一项政策总声明、或某项法律草案向议会表示承担责任时,如果24小时内无人提出弹劾动议,均视为已获议会通过。政府权力和地位的提升,议会倒阁权的严格限制,这就从国家政治设施的机制和运转方面消除了历来法国政府和政局不稳定的因素。(3)议会地位和作用的下降

第五共和国宪法及其政治体制是在反议会制思潮兴起的政治气氛中制定的,在宪法文本中,议会被编撰在总统和政府章节之后,预示着议会在第五共和国的政治生活中退居次要地位。第五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的职权不再受议会牵制,总理的任命和政府的组成也无须议会批准,议会所拥有的立法权、预算表决权和对行政的监督权等三大传统职权也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在立法权方面,宪法缩小了议会立法的内容和范围,而扩充了总统和政府发布命令和制定条例的权限;在预算表决权方面,如果议会迟迟未能表决通过财政预算,政府有权以发布命令的形式先行实施财政预算中的某项条款;在行政监督方面,宪法对议会的监督手段(如质询)、对议会的例会和特别会议、工作程序和方法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和限制,使议会不能为所欲为。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第五共和国的议会丧失作用,它仅仅是相对于总统和政府的地位下降了,但它仍然是当代法国资产阶级民主的主要形式。

(4)建立比较完备的监督和咨询体系

随着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单靠行政、立法和司法等传统部门已不足以适应政治管理和权力制衡的需要。因此,在新的政治体制中,还设立了比较完备的监督和咨询系统予以辅助。比较重要的监督机构是宪法委员会。宪法委员会监

督中央行政部门依照宪法行使权力;监督立法选举、总统选举和公民投票的过程,宣布选举和投票结果,处理其中出现的问题;审查法律、组织法和议会的规则;就总统动用紧急状态法提出意见,并监督实施的情况。比较重要的咨询机构是经济与社会委员会。它审议有关经济和社会问题的法律、法令和命令草案以及有关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计划、大纲并提出建议。由于委员会的组成来自各个社会阶层和团体,因而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民间尤其是法国资本家关于经济和社会的要求,使政府的决策可以获得准确的信息,减少失误。所以经济与社会委员会又被称为“第三议会”。

三、“三权分立”与“议行合一”

“三权分立”与“议行合一”分别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三权分立原则是在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的斗争过程中逐渐成熟起来的,它在历史上曾起过巨大的历史作用。

1.马克思的“议行合一”思想

“公社不应当是议会式的,而应当是同时兼管行政和立法的工作机关”,这一表述强调的是一种贯彻国家权力不可分割和人民主权原则的基本精神,在这种精神笼罩下:

(1)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不存在分立和制衡关系,两者是统一的

进一步说,立法权与行政权统一的终极含义是国家权力的不可分割,若对应于西方国家分立的三权来说,则“议行合一”的终极意思是立法、行政、司法权力三者只不过是国家权力的某一实施形式,国家权力是个有机统一体。“议行合一”则必在国家机构设置时有一个国家机构来拥有这一不可分割的最高国家权力。这个机构在巴黎公社中是公社,在巴黎公社没有来得及进一步加以发挥的全国组织纲要中是设在巴黎的“全国代表会议”,在苏维埃制下是苏维埃代表大会,在人民代表大会制下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这些国家权力机关在形式上是代议机关

“公社是由巴黎各区通过普选选出的市政委员组成的。”全国组织纲要中设在巴黎的“全国代表会议”是由设在专区首府的“代表会议”派代表组成的。同样,苏维埃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也是代表组成的代议机关。

(3)国家权力机关之下可以设立一定的机构,配备一定的人员,这些下属机构和人员是国家权力机关意志的严格执行者,是国家权力机关的随时可以撤换的“负责机关”。

(4)“议行”不仅合一于国家权力机关,而且最终合一于人民

国家权力的统一是以人民主权、人民向代表委托权力、监督代表对权力的实施并可通过罢免等形式随时终止权力的委托为前提的,反过来说,代表也就必须严格遵守选民的确切训令。只有如此才能使公社、代表大会等成为“工作机关”,而不是“统治机关”。工作机关强调的是对人民的服务,所以是只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薪金的“廉价政府”;“统治机关”强调的是阶级统治,所以是“特权机关”。

(5)作为“工作机关”的成员,代表必须亲自工作,必须既是立法者,又是自己立法的亲自执行者

“在公社用来代替资产阶级社会贪污腐败的议会的那些机构中,发表意见和讨论的自由不会流为骗局,因为议员必须亲自工作,亲自执行自己通过的法律,亲自检查实际执行的结果,亲自对自己的选民直接负责。”①就上述五点来说,公社如此,“全国代表会议”如此,苏维埃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亦如此。正是基于符合上述基本精神的要求,因此认为苏维埃制和人民代表大会制都贯彻了国家机构设置的“议行合一”原则。

2.地方自治是马克思关于“议行合一”思想的历史背景

其次,马克思关于“议行合一”的表述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这个背景就是地方自治,“公社将成为甚至最小村落的政治形式”,“公社的存在本身自然而然会带来地方自治”,公社不仅是地方自治的产物,而且促进地方自治。

在自治的各个公社,特别是在巴黎这一自治的城市公社中,公社管理的事务甚至不及没有地方自治条件的苏维埃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万分之一,因而公社可以不在公社之下设立任何“行政机构”、“司法机构”而直接由公社掌控国家权力的立法、行政、司法三个领域,以所谓三个领域的“组织、人员、职权”三合一来行使国家权力,但苏维埃代表大会和全国代表大会则无法如此。因此,当社会主义在一个超大社会取得胜利且不具备实施地方自治的条件之前,国家权力机关就有必要设立必要的行政、司法等机构及其人员来协助权力机关管理社会,这样,当将行政权、司法权委托给行政机构、司法机构时,国家权力机构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立法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当然,这里所谓的立法机构、行政机构与司法机构的划分与西方国家有着本质区别,这是因为,在社会主义国

家,立法机构的本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构,国家权力并不因为机构设置或人员分离而分割成不同的部分,同时,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始终是国家权力机关的下属机构,是国家权力机关的可以随时撤换的“负责机关”,它们与国家权力机关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事务空前增长的今天,即便有了地方自治,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权力机关也不可能再回到公社的形式了。从这一角度看,在贯彻马克思提出的“议行合一”原则时,苏维埃制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均对其进行了发展,而且这一发展秉承了马克思关于人民主权和国家权力不可分割的基本精神。

四、民主制度权力结构中的民主集中制

“议行合一”原则强调人民主权和国家权力不可分割的基本精神,这种基本精神必须融入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权力结构中。在人民代表大会制下,民主集中制的贯彻实施很好地实现了这一要求。

对于人民代表大会制来说,民主集中制既是组织原则,又是活动原则。作为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在不同国家机关那里有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如在国家权力机关那里表现为集体负责制,在国家行政机关那里表现为首长负责制。作为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主要体现在下述三组关系上,其中即贯注了人民主权和国家权力不可分割的精神:

1.人民与国家机关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所有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一切权力的所有者,是一切国家权力的根源。人民通过普选产生自己的代表,并将自身拥有的权力委托给代表,由代表组成的机关即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再选举产生其他国家机关,并将人民委托给自己的权力再委托给其他国家机关,协助自己行使国家权力。在权力的委托关系中,权力的委托并不意味着权力的丧失。“人民委托出去的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权,而人民始终保留的是国家权力的所有权。”①为此,人民作为国家权力的所有者即有权随时关注、监督国家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情况,一旦发现国家机关或其成员违背了人民的共同意志,则可以通过罢免等形式撤销机构或撤换人员。而这些权力也为中国宪政体制所保障,故在人民与国家机关的关系上,民主集中制很好地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同时,人民所拥有的国家权力是一个整体,而人民向国家权力机关委托出去的也是作为一个整体的国家权力,故从人民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来看,国家权力的不可分割原则也得到了很好地体现。

2.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执掌所有国家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则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不仅拥有最高立法权、最高监督权,而且拥有最高决定权和最高任免权,有权讨论并决定国家一切重大事项,组织中央一级的行政、审判、检察、军事、国家元首等其他国家机关。因而,当国家权力机关将其权力委托给其他国家机关时,其他国家机关所拥有的权力只是国家权力在特定领域中的具体运作,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并不存在权力制衡关系。其他国家机关必须接受国家权力机关的领导,对后者负责,受后者监督,它们始终是国家权力机关的下属机构,是国家权力机关的随时可以撤换的“负责机关”。显然,就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而言,作为整体的国家权力并没有被分割。

3.中央国家机关与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

根据宪法规定,中央与地方关系应遵从“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中央的统一领导”在不同国家机关的中央一级与地方一级的关系上体现为不同的领导、指导或监督等关系,且地方国家机关均必须执行中央国家机关制定的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因而这种中央与地方关系有利于维护国家权力的整体性。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也有利于各地方国家机关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行使国家权力。兼顾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有利于在民主基础上达到集中、统一。

第四节

民主制度运作的法治原则

一、法治思想的来源

二、实行法治的原则

1.法律必须是普遍的和公开的

2.法治的最终目的是维护人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司法必须独立

三、法治的价值取向与法的实质

(因为学生学习了法律基础,所以本章内容学生自己阅读即可,但是要纳入到考试内容之中)

第五节

现代民主制度的形式

一、直接民主制与间接民主制

直接民主制与间接民主制是相对应而言的。

所谓直接民主制是指任何公民都有权利和义务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间接民主制则是指公民通过特定的形式指定特定人员代表自己管理国家事务,公民的代表或其代表的代表是国家事务的直接管理者,而公民则凭借自身对其代表的监督、罢免等权利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在西方国家,典型的直接民主制可追溯至古希腊城邦时期的雅典民主制,20世纪70年代后出现的共同参与民主制则保留了直接民主制的遗风。间接民主制以近代的代议民主制为其典范,20世纪60年代正式形成的行政集权民主制则是代议民主制的流变形态。

二、代议民主制 1.含义

代议民主制是一种间接民主制,它是指人民根据主权在民的原则,按照一定的程序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议会或国会)来行使国家最高权力的政治制度。

2.产生

民族国家的形成是代议民主制产生的最重要的历史条件;代议制产生的第二个历史条件是资产阶级用商品经济摧毁了封建制度的政治特权,建立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制度,即市民社会,从而为资产阶级政治平等和政治自由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和民意基础。

3.代议民主制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当代政治学者一般认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与直接民主制比较,代议民主制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

(1)代议民主制比较成功地解决了民主的规模和民主的实现问题

在西方国家,代议民主使用的手段除了代表制外,还包括联邦制、分权制衡、司法独立和违宪审查等制度,这样就扩大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空间,解决了民主在现代社会和大国条件下面临的困难。而且由于代议民主是通过代表组成议会,然后由议会决定把管理国家的权力委托给议会的多数(党)派,于是引入了政党政治。

政党政治因代议政治而产生,又为代议政治服务,它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因而可以在国家层面上把选民数量巨大的不同政治要求以及由此可能引致的对抗化约为政党之间和政党之内的和平竞争和政治妥协,即使民主

满足了公民参政的普遍要求,又把民主限制在特定的政治生活范围内,从而保证了社会稳定,并在民族国家的条件下为民主的发展找到了新的载体。(2)代议民主为资产阶级权利提供牢固的保障

正如以上所述,代议民主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摧毁封建政治特权的产物,因此代议民主可为财产权、经济自由、政治自由这些“资产阶级权利”提供牢固的保障。代议制是沟通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桥梁,是规范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互关系的准绳。在代议民主制的框架下,市民社会通过政治参与使得政治规范摆脱了自己狭隘的视野,通过政治训练培育了对政治国家的理性认识,通过由直接行使权力变为制约权力加强了对政治专横的抵御能力。而政治国家则通过反映市民社会的需求提高了自己的调试性,通过满足市民社会的利益扩大了自己的涵融性,通过接受市民社会的监督获得了政治合法性。总之,代议民主制有助于克服直接民主制下国家与社会的高度合一而造成民主与自由的紧张对立。(3)代议民主比直接民主具有更大的包容性

代议民主制可以允许国家体制内部有直接民主的因素(如公民表决)存在,而不会破坏其在体制上的间接民主的性质。直接民主过于强调“民主”与“直接”两个方面的纯粹性,两者缺乏包容性。在直接民主制下如果出现间接民主的要素,就必定会改变其在国家体制上的“直接民主”的性质。相反,一个代议民主的国家在基层政权中引入一些直接民主的要素,它仍然是一个代议民主制国家。可见,直接民主制要比代议民主制缺乏弹性,也脆弱得多,而代议民主制可以给人民提供更大的自由度。

(4)代议民主是程序民主

代议民主是程序民主,它通过各级代表机构和代议程序对民意进行过滤、筛选和归并简约,可以有效地克服民意中的非理性成分,避免政府的决策受大众一时情绪的影响和支配。

代议民主尊重多数人的意志,保护少数人的利益,通过以上所说的各种民主手段防止民主蜕变为多数人的暴政。

代议民主政治在19世纪下半叶进入全盛期,但西方国家进入帝国主义时期后,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巨大变化使整个国家的权力结构发生了大变动,代议制政府出现了危机,传统代议民主制走向衰落。

3.代议民主制的衰落(1)垄断的影响

代议民主制衰落的第一个原因显然与垄断代替自由竞争有关,也就是说,垄

断的趋势要求国家权力的高度集中,这表现为通过削弱议会的传统权力来加强政府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在实行内阁制的国家,政府是多数党的政府,议会是多数党控制的议会,在多数党的操纵下,作为政府首脑的多数党领袖只会用内阁政府来左右议会,决不会让议会来控制政府。由此而论,议会已经从属于政府,不是政府向议会负责,而是议会向政府负责。这就导致了议会权力的虚化。议会权力虚化固然是政府高度集权的结果,但两者的根源是共同的。(2)政府干预和管理社会经济事务职能的扩大

换言之,代议民主制衰落还有更深刻的原因,这就是在现代社会的条件下,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社会化大生产日趋复杂,政府只管“法律和秩序”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今天的西方国家,议会传统的决策模式“提案一辩论一表决”已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尖锐复杂的国内矛盾和高度专业化的事务管理,而不得不把这些领域让予反应灵敏、决策果断、讲究效率、指挥统一的政府。因此,政府干预和管理社会经济事务的职能愈来愈大,客观上促使议会和政府的权力此消彼长。这是对传统代议民主制真正的挑战,也是“议会政治危机”的根本原因。

三、行政集权民主制

到20世纪60年代,在主要西方国家,行政集权民主制基本形成。这突出地表现在作为行政首脑的总统或首相权力的扩张。

总统权力的扩张最早出现在美国。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发生了“大萧条”,为了扭转严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总统实行“新政”,“看得见的手”开始确认政府在经济过程中的责任和地位。战后政府机构因迅速膨胀而获“山姆军团”之称,总统也因政府立法的数量大大增加以及越来越多地使用对国会立法的否决权而被视为“帝王般的总统”。

在英国,权力的变化经历了由上院到下院,再由下院向内阁转移的过程。内阁首相控制着对政府上百名大臣的任命和解职、控制着内阁的议事日程、主持内阁会议、控制国家预算、解散议会和任命内阁委员会等大权。这一现象被称为“首相民主”。

法国第五共和国赋予总统对宪法有“监督”、“仲裁”和“保证”国家独立、领土完整及遵守共同体条约和协定的法律地位,使总统超越一切其他国家机关之上,成为整个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威,以至于戴高乐把第五共和国比作是“选举的君主制”。

显然,行政集权民主制是西方国家政府体制发展的共同趋势。它一方面以削弱代议民主制下议会的传统权力来缓解议会制政府内阁更迭频繁造成的危机,保

证国家的政治稳定,另一方面也保证国家能够在现代化大生产和现代社会发展中更好地发挥“总资本家”的作用。

可以说行政集权民主制是在政府权力扩张的同时,国家的政治结构仍然保留着代议民主制的议会制度和公民普选制度。因此从实质上看,由代议民主制发展到行政集权民主制并不是说西方的政治制度有了什么质的变化,而只是说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制的内部,权力关系在重新调整,权力重心在转移。

四、共同参与民主制 1.共同参与民主制的产生

行政集权民主制并不是对议会政治危机的匡补,而是议会政治危机的体现。议会权力的下降和行政权力的扩大必然导致“国家巨人症”,官僚主义盛行,政府决策系统超负荷运转,而与公众日益高涨的民主诉求相矛盾。因此20世纪70年代以后,反国家主义思潮成为全球性思潮,要求限制政府权力的呼声越来越高。西方各国除了适当地加强议会的传统权力,以监督、限制政府的权力以外,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影响政府决策以及整个政治生活过程的更为广泛的社会因素在民主政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共同参与民主制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2.共同参与民主制的含义

从民主的形式来看,共同参与民主制是一种直接民主制,即由人民直接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例如由人民直接行使创制权、复决权和罢免权,以保证公民能够广泛地参与国家立法和监督政府,直接对政府决策施加影响。不难看出,共同参与民主制是试图挽救代议政治危机的一种补救办法。

3.共同参与民主制的作用

5.关于中美政治制度之比较 篇五

关于中美政治制度之比较

中美政治制度具有着普适性与特殊性的典型特征。

一、政治制度

(一)政治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政治制度不是某些先哲们头脑中的产物,而是人类政治文明长期发展的结果。人类学家摩尔根指出,“政治社会的建立则是文明伊始以后才有的事情”。政治制度属于上层建筑。任何政治制度都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同时它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二)政治制度的涵义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则将“制度”定义为“一种行为规则,这些规则涉及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社会中的制度多种多样,如经济制度、法律制度、企业制度等,其中每一种制度都是在其领域内限制、调解、疏导某种特殊活动的行为模式和规范。政治制度也不例外。所谓政治制度是指为维护和增强公共利益,在社会政治领域中限制、调节、疏导各类政治实体的法律规定及政治规范的总和。从系统的角度分析,政治制度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即国体,指国家政权为哪个阶级所掌握;第二即政体,指政权的组织形式;第三指通常所说的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在组织制度和行为规范上的具体化。

二、中国和美国政治制度现状

一)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政治制度是指中国大陆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实行的,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政权、政府制度、国家与社会关系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法律、体制、规则和惯例。我国现代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制度,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中央行政制度,行政制度,是指有关国家行政机关的组成、体制、权限、活动方式等方面的一系列规范和惯例。

二)美国的政治制度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为总统制,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相结合的政治制度和两党制的政党制度。联邦设有最高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但有统一的宪法和法律,是国际交往的主体;各州有自己的宪法、法律和政府机构;若各州的宪法和法律与联邦宪法和法律发生冲突,联邦宪法和法律优于州的宪法和法律。美国宪法列举了联邦政府享有的权力,不经《宪法》列举的其他权力,除非《宪法》明文禁止各州行使者外,一概为州政府保留。州的权力主要是处理本州范围内的事务,如以地方名义征税,管理州内工商业和劳工,组织警卫力量和维持治安,等等。美国采用总统制,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实行分权与制衡的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法院掌管,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平衡。国会有立法权,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有权否决,国会又、有权在一定条件下推翻总统的否决;总统有权任命高级官员,但须经国会认可,国会有权依

法弹劲总统和高级文官;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并经国会认可,最高法院又可对国会通过的法律以违宪为由宣布无效。

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间接选举制。首先由各州选民投票选出本州选举人(人

数与本州国会议员人数相等),再由各州选举人同时在各州首府投票选举正、副总统。议员选举实行直接选举制。众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参议员最初由各州议会选举,1913年生效的第17条宪法修正案规定,参议员也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州长、议员和某些州的法官、重要行政官员都由选民选举产生。各级选举一般都由两党包办。为了保证两党的统治地位,一般实行单名选区制和多数代表制。政党制度是美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是两党制国家,两大政党控制整个国家政治机构,操纵全国政治生活。两党的主要职能是操纵和包办选举,特别是总统选举。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党长期轮流执政。两党不仅控制着联邦政府,也几乎控制着所有的州政府和地方政府。虽然曾经出现过从两大党分裂出的第三党和许多其他政党(即所谓“小党”),但是它们或是昙花一现(如第三党)或虽能长期存在但影响有限(如小党),都不能成为同两大政党分庭抗礼的全国性

政治力量。

三、中美政治制度特点分析

(一)美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总体上讲,美国本质上是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代表资产阶级的少数人掌权是美国民主制度的根本性质,为了掩盖政权的这一性质,使国家机器能够以大多数人意志的名义有效的运转,它设计了一整套较为系统的政治制度和政治规范,这些制度规范的基本要素是:在政治体制上采用“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制,行政、立法、司法这三种最基本的权力由总统、国会和法院分别承担并相互制约以维持权力结构的平衡;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实行联邦制,联邦和地方各有一套相对独立的权力机构,根据宪法的权力界定各行其是;在行政体制上实行总统制,一个拥有巨大权力的总统负责处理美国的内政外交事务;在立法体制上实行两院制,两院由一个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众议院和各州选举产生的参议院组成;在政党制度上实行两党制,共和党和民主党轮流执掌政权,在这些正式的制度规范之外,利益集团、大众传媒等政治力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对美国政治施加了巨大的体制外影响,使美国的政治运作过程呈现出十分复杂的特性。

虽然美国国内不平等、不民主的现象非常常见,并非为人们所向往的那种“人间天堂”。但是,美国民主制度正在逐步向着民主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的趋势我们不能否认,它的成功经验我们应积极汲取,它的教训我们也应引以为戒。

抛开意识形态因素,从单纯的管理层面看,美国政体还是一种形式完备的、成熟的国家管理体制。从美国独立之日起,美国的政治体制就始终处于动态的变革之中。联邦政府成立后,统治阶级并未墨守陈规,而是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进行变革。

所有这些,正如张定河教授所言,美国政治制度“经过无数次调整与变革,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相对稳定和成熟的国家管理体制,其中许多构成要素与变革经验,对我们不乏启示和借鉴作用”。

(二)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与当代美国政治制度相比,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有其自己的特点。这些政治制度集中体现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可以保证全体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有利于各国家机关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地组织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各项工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有利于发扬民主,活跃国家政治生活;又有利于增进人民团结,维护国家政局稳定;还有利于加强、改善共产党的领导和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党作用,从而实现统一领导与广泛民主、富有效率与充满活力的有机统一。把它们坚持好、完善好,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

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于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义十分重大。

在我国,通过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中的一些弊端不断地被克服,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途径和方式不断扩大。因此,社会主义不仅在实质上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而且在形式上也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从而实现了国体和政体的有机统一。

四中美政治制度的比较

从本质上看,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的。但是,如同政治文明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一样,社会主义制度并非一开始就是完善的,它也有一个由不太完善而逐步走向完善的过程。我们目前所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完善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文明,使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显示出来。

6.比较教育(单选题、多选题) 篇六

一、单选题

1、比较教育学界人们常说的“比较教育之父”是(D).

A.阿尔特巴赫B.康德尔C.萨德勒D.朱利安

2、萨德勒是英国比较教育的先驱者之一,1895~19O3年,他主持考察了欧洲各国、当时大英帝国的领地和美国的教育,撰写了一部28卷的著作是(A)。

A.《教育问题专题报告》B.《关于普鲁士公立教育情况的报告》

C.《第七年报告》D.《我们从对别国教育制度的研究中究竟能学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3、比较教育学界人们常说的“比较教育之父”是(B)

A、阿尔特巴赫B、朱利安C、萨德勒D、康德尔

4、结构功能主义对比较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比较教育注重对(D)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

A、教育与民族特性B、教育与民族传统C、教育与国民性D、教育与社会

5、比较教育学家福斯特运用(C)理论分析了学校在社会流动、社会成层和精英遴选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A、冲突理论 B、依赖理论C、结构功能理论D、历史主义理论

6、“国际教育”的观念基础上要是(B)的理念。

A.共产主义B.国际主义C.普世主义D.世界主义

7、(C),布什总统签发了由教育部长亚历山大负责起草的全美教育改革文件——《美国2000:教育战略》

A.1985B.1989 C.1991D.19968、美国第一所注重学术研究的研究型大学是C。它首先创立研究生院,强调教学与科研的统一。

A.哈佛大学B.哈佛学院C.约翰霍普金斯大学D.赠地大学

9、美国教育行政是典型的A。

A.地方分权制B.中央集权制C.中央与地方协作制

10、美国高等学校一般都实行D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其大部分成员是D人员。

A.校务委员会、校外B.董事会、学术C.董事会、教学D.董事会、校外

11、英国独立学校是指(C)的学校。

A.不接受教育和科学部补助,但接收地方教育当局补助

B.接受教育和科学部补助,但不接收地方当局补助

C.既不接受教育和科学部补助,也不接收地方当局补助

D.既接受教育和科学部补助,也接收地方当局补助

12(C)年德国教育审议会议提出了《教育结构计划》的改革方案,这是根本改革联邦德国教育制度的蓝图。

A.1945B.1968C.1970D.197

313为了行使更多的联邦职权,德国在1960年10月成立了中央一级的教育行政机构(A)。

A.联邦教育和科学部B.文部省C.教育部D.联邦教育部

14、法国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设立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为(D)。

A 联邦教育部 B 教育和科学部 C 文部省 D 国民教育部

15、法国现代B是法国高等教育的主体,由B管理。

A. 大学校、各地方学区 B. 综合大学、各地方学区

C. 大学校、政府各部 D. 综合大学、政府各部16、1951年,日本制定(D),规定产业教育是发展产业经济及提高国民生活的基础。

A.《学校教育法》 B.《教育基本法》C.《实业学校令》D.《产业教育振兴法》

17、日本现行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是(B)

A.教育部B.文部省C.国家教委D.联邦教育部

18、日本高中B义务教育,B普及程度。

A.属于、达到了B.不属于达到了C.不属于未达到D.属于未达到

19.、日本的“各类学校”大部分是B学校。

A.公立的单科B.私立的单科C.公立的多科D.私立的多科

二、多选题

1、比较教育发展史上,“借鉴时代”的主要代表人物有(BCDE)。

A.埃德蒙·金B.阿诺德C.库森D.霍拉斯·曼E.巴纳德

2、汉斯认为影响教育制度的决定性冈素可分件三类,它们是(ABC)。

A.自然因素B.宗教因素C.世俗因素D.经济因素L.政治因素

3、霍尔斯认为比较教育内部已经分化出四个研究领域,其中包括(ABDF)

A.比较研究B.外国教育C.区域研究D.国际教育E.民族研究F.发展教育4、20世纪60年代以来影响现代比较教育的几种主要理论有(ABCDE)。

A.结构功能主义 B.冲突理论 C.世界体系分析理论 D.依赖理论E.新殖民本义理论

5、影响现代比较教育的几种主要理论是(ABC)。

A.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B.冲突理论 C.世界体系分析理论、依赖理论、新殖民主义理论 D.历史主义理论 E.借鉴主义

6、贝雷迪在《教育中的比较万法》一书中所提出的见解,比较教育研究工作应分为四个阶自(BCDE)。

A.报道B.描述C.解释D.并列E.比较

7、霍尔姆斯提出的作为分析和验证与问题相关的计l素的“理智框架”的“四种模式”包括(ABDE):

A.规范B、制度C、物质D、自然E、精神

8、教育国际化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从总体上看,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形成主要原因包括(ABCD)。

A.世界经济的一体化B.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C.信息社会的到来D.全球问题对整个人类提出的挑战E.少数发达国家的垄断

9、教育国际化对比较教育的影响,主要包括(BCDE)。

A.教育国际化对比较教育产生了负面冲击B.使研究对象增加以及研究领域扩大

C,使比较教育研究目的得到拓展D.使比较教育研究本身呈现不同程度的国际化

E.使比较教育理论中的国际主义精神得到发展和具体化

10、美国州教育行政当局包括(ADE)。

A.州教育委员会B.学区教育委员会C.州长D.州教育厅长E.州教育厅

11、美国高等学校的类型,除了有一般性综合大学外,还有ADE。

A.文理学院B.大学校C.多种学校D.社区学院E.研究型大学

12、英国的综合中学把(C)、(D)与(E)“合并”在一起的学校。

A.实科中学B.主体中学C.现代中学D.文法中学E.技术中学

13、联邦德国的学位分为三级分别是(B)(C)(D)

A.学士学位B.文凭学位和硕士学位C.博士学位D.教授备选资格E.哲学博士学位

14、法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很有特色,在高中阶段有三种形式:(C)、(D)、(E)。

A、技术学校 B、职业技术中专 C、普通高中 D、技术高中 E、职业高中

15、在日本,实施中等教育的机构是(CD)

A.综合中学B.公学C.初级中学D.高级中学 E.文实中学

三、填空题

1、因素分析时代的开端,是以 1900年英国比较教育学家萨德勒发表论文《我们从对别国教育制度研究中究竟能学到什么有价值的东的?》为标志的。

2、贝雷迪在《教育个的比较方法》一书中认为,比较教育研究工作应分为四个阶段:描述、解释、并置、比较。

3、《论语》中有多处关于孔子对夏商周二代政治、文化和教育进行比较论述的记载。

4、比较教育产生的标志是1817年法国比较教育学家朱利安发表的《关于比较教育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

5、冲突理论在20世纪7O年代中期分化出新马克思主义__和__新韦伯主义__两个学派。

6、比较教育的研究大体可分为两类:区域研究_、_问题研究_。

7、进行比较教育研究要遵循联系性、发展性、本体性、实践性等基本原则。

8、霍尔姆斯的问题法包括五个步骤:_问题的选择与分析__、提出假说、验证相关因素__、从所提出的假说逻辑地预言可能的结果、比较预言的结果与观察到的事实。

9、比较教育自诞生起就以国际主义观念为重要的理念基础之一。

10、在朱利安的比较教育思想中,教育的国际主义思想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思想组成部分。

11、19世纪20年代掀起的公立学校运动是美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奠定了教育制度的基础,加速了义务教育的普及。

12、美国的中学以综合中学为主体,兼施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

13、1991年4月18日,布什总统签发了由教育部长亚历山大负责起草的全美教育改革文件——《美国2000:教育战略》。

14、由于20世纪60年代教育改革不成功,到70年代,美国各界强烈要求严格纪律,缩减选修课,加强学术性课程,形成了“ 恢复基础运动”。

15、美国的学位主要包括副学士学位、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16、列举美国三项有关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的法律、报告或文件:《2061计划:为了全体美国人的科学》、《 美国2000:教育战略》、《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

17、英国现行学制可以分为(公共教育)系统和(独立学校)系统两个部分。

18、英国大学位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学士)、(硕士)、(哲学博士)、(高级博士)。19、1976年德国联邦政府颁布了(《高等学校总纲法》),对高等学校的任务、教学与科研的原则、高等学校的人员等等做出了详细规定。

20、德国普通中学毕业成绩的评定主要依据德语、数学和外语三门主课平时的(闭卷课堂作业)成绩作出。21、1833年公布的 《基佐法案J》可以说是法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创立了法国的初等教育体制。

22、法国在教育上实行分级管理,但主要权力集中在中央。

23、在我国,对基础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原则,把基础教育的管理权交给地方;在学校内部推行(校长负责制)。

24、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国家都倾向把教育管理和运营的具体权限转给(地方)、学校、和(家长)。

上一篇:财政货币下一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阅读答案附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