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成果评价(共8篇)
1.科学技术成果评价 篇一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
本文从现实需要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特征出发,以现实性、价值性、创新性为总原则,设计出一套科学、公正、客观、操作简便、实用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此体系既兼顾到科研管理部门及评价机构的管理需要,也考虑到专家评价的可操作性.它可以为各类型科研管理部门和评价机构在实际评价中借鉴使用.
作 者:崔旭 邵力军 Cui Xu Shao Lijun 作者单位:崔旭,Cui Xu(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西安,710069)
邵力军,Shao Lijun(陕西省行政学院科研处,西安,710069)
刊 名: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英文刊名:MANAGEMENT AND REVIEW OF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3)分类号:C91关键词:哲学社会科学 研究成果 成果评价 评价体系
2.科学技术成果评价 篇二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政府鉴定为主的科技成果评价方式已经不符合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也不适应新形势下对科技成果评价的多样化需求。2009年10月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工作启动,《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关于改进科学技术评价工作的决定》、《科学技术评价办法》(试行)等规章制度相继出台。可以说,国家为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但是,这些政策法规只是对科技评价工作的原则性问题进行了规定,要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就必须细化政策法规的具体条款,规范服务流程和评价行为。因此,作为科技成果被科学、合理、公正评价重要保证的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为当前重要任务之一。
应用技术类成果在我国的科技成果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这些成果的转化与推广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本文根据建设应用技术类成果评价指标的指导思想、设计原则,在对应用技术类项目各阶段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应用技术类成果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
1 构建应用技术类成果评价指标的指导思想
(1)以国家科技管理的各项管理办法为依据,注重调动科技人员创业创新的积极性,引导科技成果的应用和转化,推动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根据评价目的,并结合科技成果所处的阶段,对科技成果进行分类评价。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成果评价的目的具有多样性。同时,科技活动的阶段不同,项目研究的内容就不一样,阶段成果的用途也有所区别。因此,明确评价目的,实施分类评价,是保障评价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
(3)公正、科学、有效原则。评价指标作为评价的标准,必须要保证评价结果的公正:这就要求在确定评价指标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可评价的因素,寻找能普遍反映成果状况的有代表性的指标。在公正的基础上,对指标的选取要科学:一是指标要能确实反映成果的状况,即具有针对性;二是要保证根据指标收集的数据能用科学的方法来处理,即具有可操作性。有效指设立评价指标的最终目的是能作为评价工作中成果评价的有效标准和依据。
2 应用技术类成果评价指标设计原则
2.1 目标导向性原则
目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评价目标决定了成果评价要达到的目的和所依据的标准。应用技术类成果在不同的研究阶段所解决的问题和目标不一样,且成果评价委托单位对不同阶段成果有不同的评价需求。因此,对应用技术类成果进行评价时应结合成果所处的阶段和委托单位需求。
2.2 系统性原则
成果评价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只有用系统的观点把评价对象看作有机整体,把反映成果状况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才能全面、科学地评价成果。如果指标体系不具备完整性,就会遗漏某些重要情况,那么评价结果就会有偏颇,从而造成评价工作的失误。
2.3 独立性原则
指标体系所列评价指标尽可能相对独立,即同一层次的指标与指标间内涵不雷同,外延不交叉。相关联的指标应尽可能选择其中一个指标来说明成果的某个方面,对隐含的相关关系,要设法以适当的方法予以消除。
2.4 可操作性与可对比性原则
指标的涵义必须明确,具有权威性、广泛性和代表性,指标收集的数据能用科学的方法来处理,避免加入个人的主观愿望。同时,指标体系内部与外部的同类指标之间要能够比较,同一指标要具有历史可比性或空间可比性,这样才能从时间或空间角度综合评价成果。
2.5 层次清晰和简练原则
层次设计是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重要环节之一。单从层次分析原理出发,指标体系既可设计成单层次,也可以设计成多层次;但从模糊数学的观点来看,单层次的灰度大,多层次的灰度小。然而,层次过多,不仅会使评价工作复杂化,而且影响指标的完整性。
3 应用技术类成果
成果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成果的转化。因此,从促进成果转化的角度来说,科技成果分类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体现每一个科技成果的属性,用途或行业领域等,而应该通过评价,界定每一个科技成果的价值。界定成果价值就是要明确“成果本身是谁”和“用来干什么”这两个基本问题,即成果的属性和用途。
根据成果属性,科技成果分为:基础研究成果、应用技术成果、软科学研究成果三大类。成果在科技活动中所处的研发阶段的研究内容和目标正是体现了成果的用途。任何项目从立项到结束都有时间段,都有阶段性成果。这里,根据成果研究的内容和目标,应用技术类项目被分为技术开发、应用研究和生产推广三个阶段。其中,技术开发类科技活动则解决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技术实现问题;应用研究类科技活动则解决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技术应用问题;生产推广类科技活动则解决成果产业化过程所涉及的科技、经济、社会问题,以及风险和经济与社会效益。
4 应用技术类成果评价指标框架
4.1 基本概念
《科技成果评价试点暂行办法》提出,科技成果是指由组织或个人完成的各类科学技术项目所产生的具有一定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具备科学性、创造性、先进性等属性的新发现、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和新工艺等;应用技术类成果主要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促进社会公益事业而进行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后续试验和应用推广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
根据定义,作为成果,必须具备一定的属性,如,科学性、创造性、先进性;同时,作为应用技术类成果,还具备实用价值。而实用价值就是指科技成果在科技活动过程中所表现的“用来干什么”。
4.2 应用技术类成果评价指标选择
(1)指标选择。
根据技术开发、应用研究、生产推广三个阶段的研究内容,技术水平、应用推广、效益与影响、风险是应用技术类项目科技活动各阶段成果共涉及的四个层面。其中,技术水平是以技术可行性、创新性、先进性予以表征;推广应用主要表现在成果的适用性、推广情况以及市场情况;效益是指潜在和已实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推动研究领域发展、提升行业竞争力或产业升级方面的作用;风险主要指降低成果转化过程中的技术、经济、环境条件等方面的不利因素。可以看出,这四个层面主要涉及到技术、市场、对研究领域或行业或产业的影响、经济、社会、风险六个方面,见图1。
结合评价指标设计原则,应用技术类成果在这四个层面、六个方面表征的评价指标如图2所示:同时,根据所属的研究阶段不同,成果在这四个层面的侧重点也不一样,这可以通过指标权重的设置来实现。
(2)文献调研验证。
以“应用技术类科技成果评价或评估指标”为主题对同方知网的期刊、论文进行检索(检索时间:2010年7月15日)。通过检索,共检索到与非医学应用技术类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密切相关的有21个(文献来源见参考文献)。通过拆分、合并(如技术水平拆分为创造性和先进性,新颖性与创造性合并,等等),共抽取出16个评价指标,各指标出现的频率见下表所示。根据各指标出现的频率,这16指标的排列的顺序为:创新性、先进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难易复杂度、推广前景、科学性、成熟度、适用性、市场因素、推动科技进步的作用、技术文件、知识产权状态、论文引用评价、成果风险评价、技术壁垒评价。
从上述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文献调研抽取的16个指标中的4个指标,即技术文件、知识产权状态、论文引用评价、技术壁垒评价,在评价指标中没有列出。但是这4个指标已分别包含在科学性、创造性与先进性、对研究领域发展的推动作用、风险中,所以不需要再列出。
4.3 评价指标及含义(表2)
续上表
参考文献
[1]刘岩,等.多元化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科技成果纵横,2009(5):31-34.
[2]瞿丽曼.基于情报分析法的科技成果评价研究[J].情报杂志,2009(8):84-87.
[3]何浩,钱旭潮.科技成果及其分类探讨[J].科技与经济,2007,(6):14-17.
[4]石中和.应用技术类科技成果评价及指标体系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4-58.
[5]吕超.基于粗糙集的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评价指标选择研究[J].技术经济,2008(2):31-34.
[6]何有琴等.我国科技成果评价指标及体系建设的现况评述[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06(6):9-12.
[7]张立坤.科技成果推广价值评价指标[J].航空科学技术,2000(3):16-18.
3.科学技术成果评价 篇三
随着国际化妆品贸易的快速发展,化妆品安全问题已引起全球性的重视。我国是全球化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大国,2007年化妆品进出口总量高达70万吨,国内市场也增长迅猛,近期的数据显示我国的市场容量在亚洲仅次日本,世界位居第八。但与化妆品产业的高速发展和消费者不断增长的化妆品消费安全需求不相适应的是,我国化妆品的质量检测和安全性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检测水平和评价水平有待提高,化妆品质量安全保障相关技术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尚存在一定的差距。
化妆品是人类健康相关产品,欧盟化妆品和非食品科学委员会(SCCNFP)在2004年第5次年度会议上提出,新化妆品的开发和上市批准,需附上11类安全性测试报告和人体适应性测试报告,随后又发布了官方实验方法指南,包括理化检验、安全测试和环境影响三部分。而我国对化妆品的标准检测方法储备,目前只限于《化妆品卫生规范》、国标和行标方法中规定的不到100种,远远不能满足化妆品配方研发、产品进出口、国内销售和公众消费的安全把关需要。
由于近年来化妆品的质量安全事件越来越多地带有突发的性质,如牙膏中检出二甘醇和三氯生、高档化妆品中检出禁用金属元素、婴幼儿卫浴产品检出二烷、染发剂中检出对苯二胺和爽身粉中检出致癌物石棉等,因此,适时建立基于各类理化测试分析、生物体外试验、人体适应评价的化妆品安全性和适应性评价体系,是化妆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和管理决策参考的重要工作。
日前,国家质检总局重点科研项目2008IK257——化妆品安全性和适应性评价技术研究在京通过鉴定。该项目历时2年,集合国家质检系统内外的科研精英进行自主创新,在短时间内超额完成了化妆品的安全性和适应性研究考核指标,打破了多项科研纪录,标志我国日化行业集体科研成果产出高潮的到来。
据项目总负责人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工业品检验研究所副所长董益阳博士介绍,该项目由检科院牵头,联合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西华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共同协助完成课题,参与课题研究的52名科研人员和6位顾问全部都是我国自己的科学家和专家。已鉴定的10个子课题中,有6个为国内首创。截止到鉴定时日,已发表SCI和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9篇;主编专著1本;公开申请专利8项;已发布或待发布行业和国家标准32项;建设了2个数据库;创建了19个检测方法用于化妆品国内外市场管理和监测。该项目建立的3个皮肤组织工程模型、1个眼刺激检测、1个光毒性检测和1个化妆品遗传毒性检测方法均为国内首创。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所、北京大学、国家香精香料化妆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科研院所的鉴定专家和教授对该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包括10个子课题在内的2008IK257,创新性地建立了化妆品及其原料中铬、锑的价态检测方法,以及铬、锑、钕、铊等禁用无机金属元素的检测方法体系,是对国内外相关标准、规程和公认方法的重要补充;系统建立了化妆品中过敏原、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性激素、香豆素,以及染发剂和防晒剂中各类有机危害物的分析测试平台;首次系统进行了化妆品及其原料中铬、锑、钕、铊等禁用无机金属元素的本底及含量调查,以及致敏原、性激素、糖皮质激素和染发剂中铵盐等各类有机危害物质的含量调查;在皮肤刺激性、致敏性、光毒性、感官刺激性、眼刺激性和遗传毒性等毒理学评价领域,利用计算化学、组织工程、基因工程、临床测试等手段,针对化妆品成分、功效活性物及终产品,在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动物和人体水平,成功建立了化妆品安全性和适应性体外毒理和体内测试评价体系,并完成了两套互联网解决方案,为切实保障消费安全,有效应对动物试验禁令,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该项目研究立足于质检“十一五”科研发展规划中重点优先领域和项目,结合质检行业的迫切需要与长远发展规划,通过化妆品安全性和适应性评价技术研究,着力解决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重大需求,为完善、促进、提高我国的化妆品质量监管和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4.科技成果评价方案 篇四
发布时间: 2017-07-12 15:03:00
来源: 吉林省科技厅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为推进科技成果评价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要求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现就吉林省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工作提出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科技部 财政部 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科技评估工作规定(试行)>的通知》(国科发政〔2016〕382号)、《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工作方案》、《科技成果评价试点暂行办法》和《吉林省科技计划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为依据,以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宗旨,积极引导和支持社会专业评价机构开展科技成果评价,探索建立科学规范、客观公正、职责明确、自律发展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
(二)基本原则 一是先行试点、稳步推进的原则。选择具备条件的机构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
二是自由申请、评估指导的原则。中介机构自由申请,政府科技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评估、认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试点单位,指导其开展科技成果评价。
三是需求导向、强化服务的原则。主要针对成果应用转化需求,构建科技成果评价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积极探索为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和科技与金融相结合提供成果评价服务的有效模式。
(三)试点期目标
到2017年底前,选择3-5家试点机构,进行科技成果评价试点。试点机构要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评价程序、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初步建立起科技成果评价新的管理机制和责任机制。
从2018年开始,根据实际需求,适度调整科技成果评价机构数量,并对科技成果评价中介机构进行定期审核,根据其运营发展情况决定是否继续予以科技成果评价资质备案。到2020年末,培育出一批专业化的科技成果评价机构,在全省基本建立起市场化的科技成果分类评价机制。
二、试点单位认定
(一)自由申请
科技成果评价试点机构,应为在吉林省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开展过科技评价评估研究,具备评价能力和条件,承担过省级以上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的评审论证服务工作的科技服务公益类中介机构。试点单位应具有较强评估专业服务管理能力的骨干人员,具有开展科技评估评价的技术手段(检索数据库、专家库、与国家或外省有联网数据积累等)。
中介机构以《吉林省科技成果评价试点申报书》(见附件1)形式向科技厅提出自主申请。
(二)试点单位的遴选和认定
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申请单位从事科技成果评价工作的经历、业绩、人力资源和现有软硬件条件等进行评估论证,根据论证结果排序,综合考虑申请单位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人才队伍和条件建设、单位运营机制和组织管理科学规范性、发展目标定位与实现绩效等情况,遴选符合条件的中介机构作为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单位,予以资质备案。
三、职责分工
(一)省科技厅
组织科技成果评价机构试点单位认定工作,指导和帮助其制定科技成果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或授权使用)评价咨询专家库,并负责对试点单位开展科技成果评价进行监督和管理;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对涉及国家秘密、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等国家重大利益,不宜由社会专业评价机构进行评价的科技成果以及对吉林省经济发展促进作用显著、委托单位有具体要求的重大应用技术成果,依据《吉林省科技计划管理实施细则》采取适当方式进行评价。
(二)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单位 接受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或个人委托,组织开展应用性科技成果评价并出具科技评价报告,采用科技部2009年制的科技报告格式(见附件2)。
科技成果评价属于事后绩效评估评价,试点单位应当按照《科技成果评价试点暂行办法》规定的方式和程序,接受项目完成单位的委托,开展科技成果评价。对技术开发类应用技术成果、社会公益类应用技术成果等不同类型成果,采用不同评价指标进行评价。
--技术开发类应用技术成果评价指标(见附件3)主要包括:技术创新程度,技术经济指标的先进程度,技术难度和复杂程度,技术的重现性和成熟度,技术创新对推动科技进步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作用,取得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社会公益类应用技术成果评价指标(见附件4)主要包括:技术创新程度,技术指标的先进程度,技术难度和复杂程度,应用推广程度,对相关领域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已获社会、生态、环境效益。
(三)科技成果评价委托方
科技成果评价委托方和成果完成方应当严格履行与评价机构签订的科技成果评价合同,根据合同约定提供真实、完整的技术资料,必要时,应当提供专业检测、检索机构等专门机构出具的检测、检索报告或应用证明材料,并对依据评价结论所做出的决策行为负责。列入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已通过验收的项目(课题)是否进行科技成果评价,由项目完成单位自行选择。项目(课题)验收结题后,省科技厅一般不再组织其他形式的成果评价活动。
四、责任机制
科技成果评价所涉及的科技成果评价委托方、评价机构试点单位及评价咨询专家,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承担各自的责任。发生争议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予以解决。
评价机构试点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规定,认真履行科技成果评价工作的职责,恪守职业道德,加强自律,接受评价委托方和社会公众的监督。评价机构试点单位不得接受利益相关者的评价委托。评价机构试点单位必须维护评价成果所有者的知识产权,不得擅自向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扩散相关技术资料,不得非法占有、使用、提供、转让他人的科技成果。
保证评价机构试点单位及评价咨询专家的公正性和独立性。管理部门不得向评价机构试点单位和评价咨询专家施加倾向性影响,评价机构试点单位也不得向评价咨询专家施加倾向性影响。评价机构试点单位不得聘请被评价科技成果的完成人员和完成单位人员等利益相关人作为评价咨询专家。
五、主要措施
(一)加强对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工作的指导和支持。根据我省实际情况,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创造有利条件和环境,保障试点工作顺利开展与进行,推进科技成果评价的专业化、规范化和社会化。
(二)积极培育和促进科技成果评价机构自律发展。主动适应科技成果评价的需求,积极培育社会评价机构,通过加强指导和监管、推动科技成果评价自律和强化社会监督,促进科技成果评价机构的健康发展。
(三)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办法,建立分类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我省科技成果评价工作实际,建立起一支由技术、产业、经济和金融等领域专家组成的科技评价咨询专家队伍,组织制订科技成果分类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办法,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为社会专业评价机构开展科技成果评价提供支撑。
(四)加强科技成果评价与应用转化的结合。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评价与应用转化相结合的有效模式,为成果转化与金融支持相结合提供服务。把评价中发现的成熟的、先进的、有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及时向社会和有关部门推介,指导和促进其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六、进度安排
(一)启动
2017年7月,发布《吉林省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工作方案》,组织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单位申报、制订评价实施办法、分类评价指标体系。
(二)评估认定
2017年9月,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各报名申请单位的评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实施评价方案等进行评估论证,认定3-5家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单位。
(三)试点试运行
2017年10月,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单位可接受委托,进行科技成果评价试运行。各试点单位应根据自身情况和特点,在试点范围和内容等方面各有侧重,突出重点。
(四)总结交流
2018年12月底前,根据实际情况适时组织评价机构试点单位召开工作交流会,对试点工作的成绩和问题进行总结,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办法、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初步建立共享开放的科技成果评价专家库。试点工作结束时进行评估,根据试点情况和评估结果,确定下一步工作内容。
附件:1.吉林省科技成果评价试点申报书 2.科技成果评价报告
3.技术开发类应用技术成果评价指标 4.社会公益类应用技术成果评价指标
5.个性发展自我评价和特长成果 篇五
高中三年是我一生的重要阶段,是学习专业知识及提高各方面能力为以后谋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从跨入高中校门的那一刻起,我就把这一信念作为人生的又一座右铭。
高中三年里,在提高自己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也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使自己成为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端正个人学习目的、学习态度,高中三年,我系统全面地学习了各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同时把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住并应用于实践活动中,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力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在学习和掌握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同时,还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我所在的高中是一所艺术生学校,专业是美术,而学习美术不仅对我来说是考学,更是我追求快乐的天堂。所以我热爱美术。同时在祖国60年大庆和我校建校周年大会上还展出了一幅画。除了美术,我还热爱唱歌,跳舞,并且在学校的每一次演出会上都有我的身影。
我掌握了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参加学校、系和班级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身体健康,体育合格标准达标。在心理方面,锻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品质,塑造健康人格,克服心理障碍,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高中三年,塑造了一个健康、充满自信的我,自信来自实力,但同时也认识到,眼下社会变革迅速,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自身还有很多的缺点和不足,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还需要我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完善自己,改正缺点。要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但是我相信只要我有不段努力的精神我就一定能够成功。
个性发展特长及成果:
1.三年的时光如流水一般匆匆逝去,回首往事,在这多姿的季节里,我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往后的日子里,希望我能做得更好。
我热爱祖国,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关心时事政治,思想健康进步。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具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热爱劳动,先后担任过班级的体育委员和宣传委员,能以班干部的标准要求自己,团结同学,配合老师工作,任职期间获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
我勤学好问,在高中三年学习生活中取得了较大进步,并做到了各科的均衡发展。在完成课业学习任务的同时,我积极参加了一些课外活动,拓宽了自己的课外知识面。我爱好文学,一些文学作品也曾在报上发表。课外知识丰富,喜欢一些经典名著。
研究性学习:研究中学生近视情况
内容:近年来,中学生近视眼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同时始发年龄又有下移的势头。更多的人都戴上了眼镜,甚至连几岁的小孩都戴上了眼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中学生的视力不断下降,特别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等高科技产物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电视等,导致他们的视力不断下降,根据统计,现在的中学每班普遍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都是戴眼镜的,甚至有些学校每班的近视人数已经过半,而这比例是非常高的。通过本次研究,能够使同学们更多的了解近视给我们带来的危害,重新审视自己,没近视的做好预防工作,近视的能够及时治疗,端正自己的态度,防止视力进一步下降相对初中生而言,大部分的初中生都是由于看电视频繁,且离电视的距离较近和沉迷于网络而造成的近视当然也有一部分同学是由于用眼不卫生所造成的,而相对于高中生而言,更多的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再由于高中学习紧张,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以及睡眠不足等所造成的视力下降,而且也没有时间注意自己的眼睛问题。了解近视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希望同学们能够重新审视自己,在学习和娱乐的同时要注意用眼卫生,防止近视,也希望没近视的同学要做好预防工作,同时近视的同学也要做好防治结合,防止视力进一步下降。
中学生阅读调查
内容:现今的图书种类纷繁复杂,经典的、流行的、优秀的、糟粕的……充斥在各个书店、报刊亭或其它地方。中为中学生的我们,阅读,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广大的中学生都在看些什么书呢?在各式各样的图书、杂志中,中学生是如何选择的呢?是出于什么心里去选择的呢?书,是我们了解事物的一个窗口,它对于人们的影响不容忽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持久深远的,书,承载了文化,人们在阅读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受到了影响。优秀的文化会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塑造健全的人格;反之,糟粕的文化会阻碍人们的发展。尤其是中学生的我们,不论是在心理或生理上都还未成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是最大的,所以中学生阅读问题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未来的世界是由我们这一代来引领了,若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无法承担这样的重任的!研通过对这话题的研究,发现中学生阅读所存在的问题,再对中学生阅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做出分析 ,找到答案.并希望能对中学生的阅读选择提供一些帮助!通过这次的研究性学习,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到中学生的阅读状况.通过收集整理让我们知道了中学生阅读中所存在的问题.确实,中学生的阅读中存在大量的问题.学校,家庭应加强引导,给予学生们正确的阅读观念阅读目的--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塑造健全的人格.远离糟粕.学会自我保护,自我抵制.这样,就能真正从阅读中得到乐趣,得到人格的提升.通过分析理解让我们知道了提高中学生阅读效率的些许方法.让我们意识到在认识问题到解决问题中成功的快感.好的阅读 更能引导人们认识到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我们对社会,对生活,对世界有了新的深入的正确的认识.同时,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使我们的社交语言沟通能力得到了提升.保护我们的濒危动物
6.AA制教师评价的初步成果 篇六
一、AA制教师评价的设想
AA制教师评价方案选择了教师评价中最核心的内容,即教师专业素养和研究发展,各以一个“A”表示,A也强调了这个核心内容的重要地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研究发展既能评价教师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适合程度,又关注教师个人研究能力的评价和发掘,使教师能在评价中既看到劳动的成果又看到自身的发展。所以,AA制评价是一种充满了对教师生命价值尊重和以教师为本、以教师的发展为本的评价。AA制教师评价方案既突出现实性,又强调了发展性……
二、AA制教师评价方案的指标体系图示如下: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具体要求
专业素养 教育理念 学习邓小平理论、国际国内先进教育理论,特
别是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及其物化程度。
研究发展 实践能力 教育教学效果――包括素质教育的各种内容。教学
的实绩不只是分数的高低,更涵盖学生身心的变化,
主要评价教师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形成的能力。
公共关系 考察教师在社会、学校,整个教育环境中的人际关系。
这一学期重点是对师生关系评价。看教师是否和学
生建立了一种新型的民主关系。
个人特长 把个人特长作为评价教师的因素,鼓励教师形成自
己的教学特色、教学风格和育人特长。
研究发展 初级 公开课教案 进行教学研究。
中级 反思性 反思性教学研究就自己任教学科的某一点,
命题研 形成课题;或就自己任教学科进行命题研究,
究或命题 重点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研究报告
高级 科研课题 自行设计,承担研究。
多层面的评价指标,注意了评价的差异性,使评价的指标体系更趋合理性、公正性。指标体系有差异性,有层次性,也体现了上一级对下一级的牵引的功能。形成全员研究,各有不同,个个发展的生动活泼的局面。打破了以往评上职称后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的停滞状态。
三、AA制评价方案的实施
1.选举评价小组。由全体教师直接选举了九人学术委员会。其中80%具有高级职称,具备较强的学术威信和科研能力。由于都是在职教师,具有在自然状态下观察和访谈的条件,比较符合在定性研究下的实地观察条件。委员会对教师提供的专业性较强的材料给予评审定级。
2.促使资料累进。学校事先准备好一人一只文件袋,对教师提供的评价材料收集其中,在评价的全过程中允许随时提取。材料的几经修正再提供,正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再飞跃。
3.评价的三结合。整个评价过程,采取了先由教师个人小结,然后在年级组交流,人人打分,自评互评,由年级排出初步结果。同时由专家组对教师的评价材料作出评价,也排出初步结论。最后由各组的代表和专家组一起,汇总两方评价结果,对不一致的地方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充分听取群众代表对被评人员的补充材料和申诉。最后由委员会投票表决评价结果。
4.评价双方的心理疏导。课题组与学校领导在评价过程中,先后三次召开会议,除了阐明实施细则,统一思想外,更重要的是对被评人员和评价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对评价人员可能产生的首轮效应,参照效应和晕轮效应作了调控,对被评价人员的紧张心理作了松弛,使评价走上科学化的道路。
5.权重的倾斜。在对每一个教师最后等第评价时,我们采用了研究发展加权倾斜的办法。我们认为这部分更能反映教师的发展潜能。在专业素养部分的评价时,我们偏重于公共关系,以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作为重要的参照。
6.公开评价结果。对于评价的结果,由课题组长(党政领导)将自评、组评和评价机构的评价综合结果向各组代表汇报,对个别突出的问题作出解释,听取意见,直到一致后,由领导和群众代表向当事人通报谈话,指出不足,鼓励前进。的评价结果与年终的奖金已基本脱钩。
四、首次评价的结果分析
201月,我校首次实施了AA制教师评价。共有81名教师参加了评价,占全体教师总数的100%。从评价的结果看:(1)客观公正,符合实际情况。良等以上高级教师的比例为40%,中级教师的比例42%,初级教师比例20%。其中优等5名,3名是高级教师,2名是中级教师。可等3名,分别是进校不久的青年教师。对这样的结果的分析,良等人员中高、中级教师比例高,因为他们是学校中年富力强,教师素养较好和研究发展能力较强的一族,他们是学校的中坚力量。评价的结果体现了学校主体价值与被评教师的客体价值的一致性。而初级教师的20%的良等比例,说明一部分青年教师敢于冒尖,有很强的上进心,而对其余的初级教师,他们是榜样。优等的5人中,都以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见长,其中有市级、区级课题的负责人,5人中只有校长一人是行政人员(兼课),比较好地体现了评价的公正性。(2)研究之风蔚然,研究成果明显。从评价收集到的材料看,产生了四十余个大小研究课题,研究人员占教师比为96%,其中市级课题2个,区级课题2个,校级16个;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获区一等奖论文壹篇,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十余篇,在区级刊物上发表十篇。出专著壹本,校本教材2册。学校编印文集一本(15万字)等。学校教学质量,德育工作均有较明显的进步。(3)出现部分中坚力量。通过评价,已经发现学校青年教师有八人(占总数的1/4),在各方面表现出色,呈现向骨干教师发展的趋势。中年教师中有24人,在科研方面有明显的提高,其中最突出的一学期中发表文稿十五篇。高级教师中已出现著书立说的勇敢者。整体的效果与本课题的设计愿望是比较一致的。
五、对评价的再评价
7.科学技术成果评价 篇七
一、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一是高校研究成果分类及特征,即对研究成果类型及各自特点、内涵进行研究和分析界定。
二是研究成果绩效评价的制度分析,主要分析研究成果绩效评价的意义、功能、基本原则以及程序和方法等。
三是国内外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制度的现状分析,主要是对国内外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制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比较。
四是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根据研究成果的类型,该研究分别构建一个包含科研资源、科研投入、科研产出和科研效果等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指标筛选、合并、反演与约简;基于德尔菲法和群组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五是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的模型选择及评价的实施与实证分析。主要探索高校研究成果评价的方法和模型,选择适合开展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的方法和模型。该研究选取30所高校,开展系统、综合的绩效评价和实证分析。
六是高校研究成果绩效提升方法。在绩效评价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该研究融合多决策标杆管理和PDCA(策划、实施、检查、处置)循环管理方法,研究绩效提升方法。
七是构建高校成果绩效评价制度框架体系。该研究分析了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的目标、原则、意义,研究高校成果绩效评价制度框架体系、组织管理体制和流程以及运行机制,探讨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审专家制度建设,研究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的元评价和风险控制。
八是政策措施建议。该研究提出提升高校研究成果绩效和加强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的对策建议,供政府教育、科技主管部门和高校参考。
(二)研究方法
该研究遵循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并重,以及客观、公正的评价原则,依据评价指标系统性、科学性、客观性、实用性和动态性的选取要求,对高校的研究成果绩效进行科学、系统的分类评价。
一是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研和资料收集,选择有代表性的指标因素进行调查,对高校研究成果绩效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做出客观、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完成调查分析报告。
二是采用多目标决策分析理论,确定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原则。以系统科学理论方法为基础,采用德尔菲法和群组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数据挖掘中的聚类挖掘技术,进行指标除冗、合并、反演与归结,构建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三是采用异构的数据信息归一化处理技术,应用树型数据结构,用指针链法实现数据关系,设计高校研究成果绩效基础知识库。选取30所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运用数据包络法和模糊神经网络等方法对设计的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
四是围绕高校科学研究实施过程的目标,研究并设计基于多决策的绩效标杆管理方法,实现以同类或异类高校科研的领先研究水平作为标杆和基准,以持续和系统化的PDCA流程来评估高校的研究成果绩效,为改进和提升高校研究成果绩效提供有效的努力方向。
二、结论与对策
(一)我国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是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没有形成制度化、统一化的理论与方法框架,没有一个国家级的评价管理机构,研究成果绩效评价也没有纳入科研项目管理体制和管理程序中。西方各主要国家都在政府管理中实行了绩效评价的技术和方法。日本在总务省专设行政评价局,在自治的道、府、县广泛开展科技评价。我国应加快建立高效、完备的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体系,以实现与国际的接轨。
二是缺少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的知识管理,评价信息反馈及宣传、参与不够。信息反馈渠道不畅,导致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无法及时依据评价反馈的信息调整科研管理政策和科研管理目标,从而使科研管理丧失了时效性和适应性,大大降低了政策效应。
三是评价方法比较简单,评价的深度与广度不够。同时,高校等科研组织对评价工作认识不足,尤其是在项目申请和实施过程中,由于不愿意暴露问题,影响正确的评价结果。
四是缺乏一个系统的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制度框架体系,第三方中介评价机构缺失,没有形成一个制度化的评价程序,保障评价机构发展和评价程序运行的机制也没有正式建立起来。
建立和完善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体系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高校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建议将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与《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相结合,用科学、系统的研究成果绩效评价体系跟踪监督科技项目的实施,推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进程和目标的实现。
(二)主要结论
第一,单纯强调研究成果产出的规模,致使产出规模较小的高校其评价也较低,进而获得研究资源的能力也越弱,反之亦然,形成“马太效应”。
第二,建立规范有效的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制度,构建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形成科学的成果绩效评价机制,真实、准确地反映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水平,是促进高校学术规范、学科建设和人才评价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途径。
第三,将高校研究成果分为基础理论成果、应用技术成果和软科学成果,确认分类评价原则,分别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选择适用的评价方法。
第四,DEA-C2GS2和模糊评价是定量评价高校应用研究成果绩效的有效方法。
第五,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的制度框架体系应由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组织管理体制、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程序及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运行机制三个圈层共同构成,其中最外层运行机制的圈层应包含:配置机制、协调机制、投入机制、激励机制、政策法规建设、专家库构建、元评价和风险控制。
第六,由政府引导设立第三方中介机构来进行高校研究成果评价,建立类似于金融评级机构(如穆迪、标普、惠誉)这样中立的评价中介,保证评价的公开、公平、公正,不仅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而且可减少被评者的抵触情绪。
(三)对策与建议
研究报告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健全我国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制度体系。建议出台加强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的政策法规,建立我国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的制度体系和监督机制。积极构建良好的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环境,推动高校重视研究成果绩效评价工作,优化高校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加强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的顶层设计,加大政府财政对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工作的投入,强化政府政策的引导作用。制定有利于激励高校教师科研的评价体系,注重高校研究成果发展性评价和过程评价。
第二,构建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组织体系。构建国家和省、市层面的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组织体系,加大政府对研究成果绩效评价研究和实施的投入,大力培育专门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加强评价人才队伍建设。增强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的监督保障力度,建立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的监督机制,保障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的有效性。
第三,完善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的标准和方法。立足科学发展前沿,用战略性眼光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标准和方法。对高校科研取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进行考核和评价,提高高校科技管理水平和科研资金使用效益。建立以投入推动产出,以产出引导投入,促使高校科研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不同类型的研究成果绩效评价采用不同的标准,评价过程要分工明确、程序规范,将个人利益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形成良性循环。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尽量消除由于评价方法使用不当带来的弊端。
第四,加强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的国内外学术交流。要大力加强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的国内外学术交流,积极开展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评价组织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加强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的国际合作,提升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的国际化水平。在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工作中,要充分借鉴国外的管理制度和一些大学的成功经验,使我国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工作走上系统、规范、科学的轨道。
第五,进行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的试点。建议政府科技、教育主管部门选择部分重点高校进行研究成果绩效评价的试点,进一步完善高校研究成果绩效的评价体系,摸索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要立足于高校的整体发展,将研究成果绩效评价与高校科技管理体制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为高校科技创新提供一种持久的动力。要在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工作中,将试点高校的经验进行示范和推广,带动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工作的整体提升。
第六,开展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的元评价和风险控制研究。按照一定的理论框架和价值标准对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本身进行的再评价,称之为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的元评价。在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的具体实施中,由于不确定性事件的存在造成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的偏差和失误,影响研究成果绩效评价功能的发挥。因此,需要对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活动进行再评价和评价风险控制,使之更加合理与完善。研究成果绩效评价的元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提出是研究成果绩效评价理论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责任编辑/校对:丁杰周鹏/吕华)
Research Outcome成果报告
——“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制度研究”成果报告
该研究通过采用调查问卷、德尔菲法、群组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异构的数据信息归一化处理技术等方法对高校研究成果的绩效评价制度进行了研究。
研究发现,我国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存在诸多问题。如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没有形成制度化、统一化的理论与方法框架,没有纳入科研项目管理体制和管理程序中;缺少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的知识管理,评价信息反馈及宣传、参与不够;评价方法过于简单,评价的深度与广度不够;第三方中介评价机构缺失,没有形成一个制度化的评价程序。
对此,该研究建议将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与《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相结合,健全我国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制度体系,构建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组织体系,完善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加强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的国内外学术交流,进行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的试点,开展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的元评价和风险控制研究。
——“大学组织特性与学术组织创新研究”成果报告
该课题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多学科研究法对大学组织的特性及组织创新的模式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8.中学政治教学成果的智能评价方法 篇八
关键词:中学政治教学;成果;智能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目前,政治教学在中学教学中日益显示出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做好中学政治教学成果评价工作是摆在中学教育评估人员面前的一个挈带解决的问题。目前对中学政治教学成果评价多采用定性方法,即由专家组成评价小组,通过听课、申请人相关资料等进行评价,然后由评价组做出最终评价。这种方法使各申奖人员文字表达能力及回避问题的能力显得非常重要,并在一定程度上对评价结果产生了影响;同时评价小组成员的知识背景、实践经验、工作能力及人品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评价结果产生影响。因此难以对教育成果做出全面、中垦、有说服力的评价。本文提出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成果奖励的智能评价,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以及模糊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建立成果奖励的评价结果与其影响因素间的非线性关系,并最终实现对成果奖励的智能评价。
1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由于不同性质的学校,不同教学人员针对不同学生的政治教学内容及手段不同,使得中学政治教学成果的奖励需要有不同的内容和侧重点。然而,对于一项有意义与价值的成果而言,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是其具有价值的直接体现,这是综合评价一项成果的基本思路基础。对于一定的教学成果来确定其价值产出,一方面应由反映成果的内容来评定其价值,另一方面应以该成果完成的效率来评价。即以该成果产生的教学效益/完成该成果所付出的人数、时间、成本三者的乘积来定义,以此评价效率因子的等级。
政治教学的奖励对象是中学从事政治教学的人员,根据其特点一般来讲对政治教学成果评价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五方面内容:1)成果的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程度;2)成果的质量和数量;3)成果的指导及应用范围及可持续性;4)成果的教学收益和社会影响收益;5)成果的开发效率,即:教学效益(收益)除以(成果完成人员、时间、成本的乘积)。表1反映了教学成果评价的综合指标体系。
2 成果奖励的智能评价方法
上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针对我国广大中学政治教育成果奖励问题提出的。对不同教学要求的成果奖励问题,应按照不同学校、教师、学生诉求等进行细分,评价的重点不会相同。因此,在综合评价时,要根据具体的奖励级别及类型来确定不同的指标权重。而权重的合理分配一直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如果由专家来确定指标权重,将会使评价结果容易受人为因素影响,存在一定的随机性。
鉴于人工神经网络[1]具有自组织、自适应和自学习能力,以及具有非线性、非局域性、非定常性和非凸性等特点,本文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克服人为因素及模糊随机性的影响。在基于神经网络的综合评价模型中,多层前馈神经网络是选择最多的一种。前馈神经网络采用有教师的学习方法,运行机制是:对网络赋予初始权值和阈值,按照给定的学习样本前向计算实际输出,根据实际输出与希望输出之差的函数反向修改网络权值和阈值,如此反复训练使差的函数最小,从而用得到的网络模拟未知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
前饋神经网络应用的数学基础是Kolmogorov定理。通过计算,这里选取网络层数为3。由于在所建立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对每个评价指标的评语都是模糊变量,因此,将使用模糊神经网络的方法进行评价,具体方法如下:
(1)网络输入层的确定。由于指标由5项因素组成,所以取输入层神经元的个数为5,分别代表表1中所列的5个综合评价指标。由于输入变量均为模糊变量,这里将他门的隶属函数均取为三角函数。(2)隐层神经元个数的确定。这里采用进化规划与逐步二次规划法的组合来优化神经网络的结构。为了降低计算时间,采用实数编码方案,因而可免去大量的编码解码时间。同时,由于采用进化规划与逐步二次规划法的结合,可以实现网络的结构与权值同时优化。通过计算,最终的神经元个数为4。(3)输出层神经元个数的确定。对某项政治教育成果而言,其获奖结果只能是一等奖~三等奖以及优秀奖和无奖中的一种,因此取网络输出神经元的个数为1。由以上分析,可以建立的前馈神经网络,其结构为5-4-1。在这个前馈神经网络中,各层之间的联结权通过学习得到,它们反映了不同指标的权重,网络的学习采用BP学习算法[2]。在应用中,首先将专家给出的评价结果利用中心模糊消除器进行去模糊化处理,最后将其输入到前馈神经网络中,从所得输出即可直接获得综合评价结果。(4)学习样本的确定。学习样本集的确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甚至可以决定神经网络性能的优劣。就目前来说还没有严格的理论来加以指导。但从经验来看,主要考虑的因素有三个:致密性、相容性和便利性。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不再赘述。
3 评价结果分析
网络训练好之后,即可用于中学政治教学成果的智能评价。当输入某请奖项目的5项指标后,可以得到该项目评价结果的总分。为了得到直观评价结果,可以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给每个平均结果设定一个取值范围,这样就可以根据网络的输出结果和给出的各评价结果的取值范围而得出最终的评价结果。具体评价时,在对请奖项目整体进行评价后,如果希望对项目的某一部分进行进一步的评价,可以将以上评价过程重新做一遍,只不过神经网络的输入维数要作相应的改变,隐层神经元的个数仍按上述方法得到,其余不变,从而确定请奖项目是否获奖及获奖等级。
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中学政治教学成果奖励的智能评价评奖过程。所采用的方法既考虑到专家们的意见,又不完全由专家来决定。该方法简单易行,对政治教学成果奖励的智能评奖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尤其克服了由专家决策所所带来的人为因素的影响,与其它方法相比具有自己鲜明的特性。
参考文献:
[1]戴葵. 神经网络实现技术[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科学技术成果评价】推荐阅读:
杭州师范大学科学研究成果奖励办法08-23
国培数学信息技术应用成果08-16
首届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办法07-26
环保局关于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成果报告09-25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教学设计方案 语文09-26
科学发展评价工作总结10-15
科学技术概论11-08
计算机技术科学与技术08-05
临沂科学技术协会10-23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