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道德与知识产权--心得体会(通用9篇)
1.学术道德与知识产权--心得体会 篇一
《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课程心得体会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李想想 406302217004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更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之一。父母、老师在我幼年时就一直教导我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我们的国家更是从未放松过对公民诚实守信品德的培养和熏陶,把“诚信”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之一。
作为一名研究生,应以创新人类知识为情怀、以奉献国家和社会为己任。要实现以上两点目标,都需要坚持和弘扬诚实守信的美好品质。前者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术研究时,要用诚实的态度对待前人的学术研究成果,而后潜心钻研,有所创新;后者要求我们首先做一个诚实有信的人,而后才能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通过学习《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这门课,我加深了对诚实守信的认识,特别是在学术研究方面。课堂上,老师用贴近生活的现实案例,揭示了学术不端和不当行为的巨大危害,让我认识到:自己作为知识型团体中的一分子,必须要认真学习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树立诚实守信的学术精神,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杜绝和抵制学术不端和不当行为。
科研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刻苦钻研,日积月累,才能获得优异的学术成就。良好的学术环境,需要我们每一个科研人努力坚守诚信,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共同来维护。
2.学术道德与知识产权--心得体会 篇二
关键词:“中国梦”,学术道德,建设主体
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中国梦”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战略思想, 不仅引领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进, 而且指导学术道德建设步入了崭新的轨道。
一、“中国梦”指引学术道德建设的明确方向
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学术道德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宏伟愿景。只有坚定理想信念, 提升道德境界, 把实现“中国梦”作为己任, 执着追求、不懈奋斗, “中国梦”才能如期实现。我国老一辈科学家始终把爱党、爱祖国、爱人民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 自觉把个人志向与民族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 对祖国和人民无限忠诚。不论遇到多少艰难困苦, 他们都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 展现了最优秀的科研诚信品德。“为使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我将竭尽全力, 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钱学森同志表达了我国老一辈科学家的共同心声。学术道德建设, 就是建设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科技队伍。使科研人员把个人梦置于“中国梦”的基础上, 在为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中成就人生的同彩梦。这是学术道德建设的政治方向。
“中国梦”是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总概括, 不仅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梦想和奋斗目标, 也是科技工作者的理想追求和历史重任。学术道德建设要置于“中国梦”的基础上, 把实现“中国梦”作为学术道德建设的大方向。实现“中国梦”, 要实施科技强国战略。科技强国的根本, 在于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一流人才, 在于营造执着攀登科学新高峰的科研环境, 在于为新发现、新突破厚培土壤的科学素质。这就是学术道德建设的正确方向。学术道德建设要以实现“中国梦”为大方向, 并牢牢把握这个大方向, 以“中国梦”指引学术道德建设深入开展, 大力宣传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优良传统, 宣传科教界的治学典范和明德楷模, 广泛传播科学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法律法规, 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积极营造尊重科学、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 引导科技工作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凝聚智慧和力量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更加奋发有为、做出新的贡献。
二、“中国梦”提出学术道德建设的更高要求
近年来, 我国加强学术道德建设, 中央作了一系列部署,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出台了一系列规范科研行为的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和学术规范, 对学术道德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学术不端行为得到了一定遏制。但也必须看到, 学术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也涉及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 任重而道远。“中国梦”为学术道德建设注入了新的强大的活力,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梦”是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将是一个经济富强、政治民主、精神文明、社会和谐的现代化强国, 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因此, “中国梦”具有实力特征、幸福特征、文明特征、和谐特征和价值特征。
“中国梦”的实力特征, 要求科技创新在提升综合国力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中国梦”的实现要有硬实力和软实力在内的很强的综合国力。综合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技术等实力的综合性指标。“中国梦”就是要不断提升综合国力, 经济实力、军事实力, 都是建立在科技实力的基础上的。科技创新要取得重大突破, 要求科技工作者真抓实干、求真务实, 以诚实的科学精神去工作、去攀登。
“中国梦”的幸福特征, 要求科技创新在提高幸福指数方面取得突破。幸福特征是包括物质和非物质在内的幸福指数。“十八大”不仅强调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保障和改善民生, 而且提出社会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社会和谐等基本要求, 都是为了人民幸福。“中国梦”, 就是要不断提高幸福指数。提高全国人民的幸福指数, 不仅要有自然科技创新, 而且要有社会科技创新、人文科技创新。这就要求人文社会科技工作者, 要以诚实的科研态度, 研究和解决制约社会公平正义等问题。
“中国梦”的文明特征, 要求科技创新在实现中华文明演进方面取得突破。中华文明延续几千年, 世所罕见, 现在是要超越农耕文明, 随时代演进。“十八大”将“四位一体”升为“五位一体”,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这就要求科技工作者, 要以诚实的科学精神, 深入研究五个文明建设的理论依据和政策依据。
“中国梦”的和谐特征, 要求科技创新在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取得突破。中国古代讲“和合”、“和为贵”、“天人合一”, 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相通。“十八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体现了“中国梦”的和谐特征。这就要求科技工作者, 要以诚实的工作作风, 挖掘中华文化中的和谐元素, 为促成社会和谐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梦”的价值特征, 要求科技创新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取得突破。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和崇高理想。“十八大”报告强调,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要不断取得新成效。这体现了广大人民的价值追求, 是“中国梦”更具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的价值特征。这就要求科技工作者, 要以诚实的学风, 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探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体现机制, 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三、“中国梦”提供学术道德建设的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有两层意思, 一是说实现“中国梦”, 要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二是说实现“中国梦”, 要有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中国精神是“中国梦”的应有之义, 没有中国精神的弘扬, 就不可能实现“中国梦”。同样, 中国精神也是学术道德建设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
学术道德建设弘扬中国精神, 首先要有文化自信。“中国梦”, 从一定意义上说, 就是文化自信梦。这就是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外国有益的文化当然要包容借鉴, 但头脑要清醒。西方文化中反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腐朽文化是要剔除的。科技工作者, 一定要用中国精神武装头脑, 以诚实的精神, 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术道德建设弘扬中国精神, 就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 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广大科技工作者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用我们的科研成果不断增强全国人民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鼓舞人民永远朝气蓬勃的迈向未来。
学术道德建设弘扬中国精神, 还要用中国精神战胜科研工作中遇到的一切困难。在新中国科技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胸怀崇高理想、志存高远、勇攀高峰、坚持真理、诚实守信, 形成了以“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为代表的伟大的时代精神, 取得了辉煌成就。学术道德建设, 就要弘扬这种科技创新的时代精神, 用我们脚踏实地的实干作风, 不断地勇于攀登科技高峰。
中国精神的崇高境界是共产主义。只有胸怀共产主义崇高理想, 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实现“中国梦”才有正能量, 学术道德建设才有不竭的精神动力。
“中国梦”为学术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提出了更高要求, 提供了精神动力, 这都需要主体付诸实施。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技社团、科技人员, 都是学术道德建设的主体。各方都要协调配合、各司其职, 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科技人员自觉行动, 严格自律, 坚定理想信念, 恪守科学道德, 牢记社会责任, 自觉做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倡导者, 形成共同推动学术道德建设的强大合力, 在“中国梦”战略思想的指引下, 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奠定道德基础, 为我国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奠定科研诚信基础, 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胜利而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阐述中国梦, 新华网[EB/OL].http://www.zj.xinhuanet.com/newscenter/InAndAbroad/2013-03-17/c_115053553.html.
[2]韩启德.以中国梦引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EB/OL].人民网.http://scitech.people.com.cn/n/2013/0606/c1007-21764801.html.
3.学术道德与知识产权--心得体会 篇三
【摘 要】 在研究生中加强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是国家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为了保证教育内容的完整规范以及教育活动的深入持久,很有必要将“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作为研究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加以建设。而将“慕课”模式与“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课程建设相结合,可凭借该模式的特有优势,更好地达成教育目标,提升教育效果。
【关键词】 学术道德;学术规范;慕课模式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4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基于MOOC的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创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401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张莉,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处副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林嘉,武汉大学图书馆学术服务部主任,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7-0042-02
高校领导智慧
一、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现状分析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是学术共同体内形成的进行学术活动的基本道德准则和具体行为规范,涉及学术研究的全过程和学术活动的各方面。研究生是高校科学研究的生力军和未来国家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他们对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尊重与遵守,不仅关系到个人学术声誉和职业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学术团队的健康发展和国家未来的科技创新水平。加强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是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意义深远。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的数量规模扩大和生源类型增多,研究生学术道德自律意识不强以及对学术规范认识不足的现象凸显,学术失范和学术造假行为愈演愈烈,已经严重污染了研究生培养环境,亟待改善。例如2007年东北财经大学某篇硕士学位论文与2006年南京财经大学的一篇学位硕士论文惊人相似,除了把地点“江苏”两字替换为“山东”之外,两篇论文整体框架完全一样。同时,日益发达的网络信息平台也无形中助长了“抄袭、剽窃、侵吞、篡改他人学术成果”等违反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行为发生的概率,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已是刻不容缓。
从我国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的实际来看,虽然90%以上的大学在自己的网站上都公布了学校制定的学术规范条例及规定,但真正进行系统化、规范化、课程化的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的大学却比较少。如南开大学采用了在线学习和在线考试系统,包括在线学习、在线测试、参考资源和学风论坛4个模块,学生在完成360分钟的学习时长及全部测试后,将获得一份带有二维码的结业证书;有的高校则将传统课堂和在线考试相结合,但大多数采取的是专题讲座的形式(无考试)。总体上来说,当前我国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内容薄弱、形式单一、效果有限。正如唐纳德·肯尼迪在《学术责任》一书中所言:“我觉得我们在培养年轻的学术接班人时偏重于他们各自的学术领域,却忽视了那些让他们成为成功的负责任的学术公民所必需的其他知识和技能”。
二、建设“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课程的必要性
应该说,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已成为当前国内外共同关注的话题。国外95%以上的大学都在自己的网页上建立了学术规范条例(手册)供学生阅览,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注重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和侵权行为的规制。同时,建立完善的学术规范监察管理体系,所有入校学生都被要求遵守“The Honor Code”并参与学术规范条例的线上课程和线上考试,课程还提供大量公开视频作为参考资料,有的学校还在入学前要求学生签署相关学术规范协议。从发达国家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的实践出发,通过专门的课程来介绍规避实验违规、数据操纵、剽窃、欺诈等方面的规范,告诉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什么是可以接受的,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不失为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随着科技的发展,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的内容体系始终处于不断建设和完善之中。学术不端行为的内涵持续扩展,从早期定义为“捏造、篡改、剽窃”,继而包括了在科学界进行项目的申请、实行、报告时,出现的明显与公认规则不符的行为,接着补充了对数据的不足不进行说明、只根据一部分研究结果写报告、不负责任地公布研究结果,以及错误使用署名、一稿多投、研究活动中的性骚扰等行为,其后与生命相关的研究伦理也成为学术道德的新的组成部分。在大数据时代,新的学术不端行为边界和研究伦理准则还在不断涌现,需要在系统的课程中进行介绍和完善。
因此,开发和建设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课程,系统讲解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的相关要求,并对研究生的学习过程实行有效监督和引导,对其学习效果及时掌握分析并作出反馈或调整,才能避免当前我国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与教育活动中流于形式、浮于口号、失于长效的不足。
三、以“慕课”模式创新“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课程建设的优势
所谓“慕课”(MOOC) 即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呈现“未来教育曙光”的“慕课”模式正在教育界掀起一场革命风暴。将“慕课”模式与“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课程建设相结合,可凭借该模式的特有优势,更好地达成教育目标,提升教育效果。
1.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课程可以通过“慕课”模式实现资源共享。
目前,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虽然在大多数高校中都被列为研究生入学教育的必备环节,但一般采取专题宣讲的形式,由各培养单位分别组织或学校统一安排。由于受到教室容量、师资来源和不同校区等教学资源的限制,讲座水平和教育效果会因实际情况产生多重差异。如果将教育形式由专题讲座转换为传统课程,虽然有助于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教学体系,但由于授课对象数目庞大,也会带来课时安排、教室占用、师资配备等一些列后续问题。
而使用“慕课”模式则可以突破时间、空间和教学资源限制,通过电脑、IPAD、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形成随时随地能够进行授课与学习的灵活课堂。还可以不受人身归属的限制,荟萃大家泰斗,实现远程合作教学指导。同时,在不侵犯知识产权的前提下,提供海量视频或文字材料以作参考,极大地丰富了信息储备。
2.“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课程可以通过“慕课”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虽然受到广泛重视,但其内容涉及大量国际通行的规范与要求,不仅要求讲解细致而且必须用语准确,传统教学模式下未免显得枯燥和刻板;其次各校组织的宣讲团队虽然名师云集,但他们多为临时聘请,讲座内容重道德轻规范,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或有偏离;再次,由于宣讲会受到时间和容量的限制,涉及知识点往往无法讲深讲全,不能对学生开展学术研究活动给予全面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些原因最终导致了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活动中学生兴趣索然,效果不佳的局面。
而使用“慕课”模式不仅可以根据研究生学习思维特点,直接将相应的教学内容或参考资料以及必要的扩展阅读材料等巧妙地集成为富媒体学习素材,利用动画、微视频、情景模拟、案例引用、通关夺宝等多种形式让课堂变得如同网络游戏般丰富生动;而且可以通过专业化的设计团队和教学团队,将知识点碎片化,形成短时间的教学单元,建立起研究生个体既可按照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培养环节要求自主选择学习进度,又能保证学习的系统性、有效性和严肃性的教学模式。
3.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课程可以通过慕课形式强化互动互学。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是思想教育与科学普及相结合的典型课程,由于目前多采用大范围宣讲的传统形式,师生之间互不相识产生的心理隔阂、台上台下形成的空间距离,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以灌输为主流的教学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的深度、广度和实施效果。
而使用“慕课”模式则可以按照授课内容与相关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关系,将师生互动,学生互助、辅导讨论、学习效果评测与进度控制等教学管理功能全程嵌入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课程之中。首先,“慕课”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体现,不仅对学习的时间地点可以自行控制,对课程存疑部分可以反复观看,而且成为提问和讨论的中心,可以随时在线提问由老师解答或引发同学讨论,还可以追踪老师提供的参考资源的增减情况并作出评价;同时,老师也可通过慕课特殊的技术设计掌握充分的数据,了解学生学习的主要时间段和高频反复观看的知识点,并根据学生的提问、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对自己授课的进度、难度、热点、重点做出判断和调整,借助在线答疑、参与讨论或“翻转课堂”等方法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甚至可以从学生的提问或发言中得到启发,深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式。
四、将慕课模式与“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课程结合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 课程设计上对教师团队的投入与创造提出更高的要求。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课程在我国还没有权威通用的教材和教学大纲,涉及内容也非常庞杂,不仅包涵很多既定概念,也涉及法规制度和适用程序的详细讲解,既有科学性的内在需求,也有思想性的必然目标。
如何利用“慕课”模式知识单元化、媒体集成化、流程互动化的特点,将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课程制作得生动活泼、喜闻乐见、完备充实,就需要教师团队通力合作,精心设计,在分割细化知识点、编辑使用多媒体素材、找寻经典案例、提出代表性问题、丰富参考资料等方面开动脑筋,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相关的最全面的信息,并能够入耳入心,活学活用。
2. 教学过程中要突破对不自律行为监督的盲点和难点。
传统的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是在师生面对面的课堂环境之中开展的,虽然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但提问和讨论环节的互动表现出即时性和随机性特征,而且学生所有活动均在老师的观察和监管之下。但在“慕课”模式下,学生所使用的移动终端脱离了老师的视线,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心无旁骛成为难点,同一学生控制多台终端同时播放的情况也有发生。因此,还需进一步改进慕课的技术设计,在用户使用时加入指纹或肖像认证,并在播放过程中不定时地调用摄像头拍摄当前使用者的学习状态。同时,采取随机在线测试的方式考察学习效果,不同终端的测试题也各不相同,避免学生之间的相互抄袭。这些都可成为最后的成绩判定依据。
3. 经费预算上要充分考虑课程制作和运行的成本。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成本主要包括场地租借和教师劳酬,而用“慕课”模式开展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课程建设则需要通过广泛的招投标来选择制作公司。制作公司首先会根据课程的拍摄难度、动画使用、成品时长等方面综合考虑后提出经费预算,然后由教师团队进行性价比的分析和权衡,但一般情况下制作费用都会高于传统课程的教学成本。而且,对于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这类研究生的必修课程而言,由于授课对象数量庞大,必须借助能够支撑高流量同时运行的专业网络,后期收取的运行费用也相当可观。目前一些制作公司也推出了“慕课”平台,可由教师自行制作“慕课”课程以降低制作费用,但是对教师的能力和水平要求很高,也需学校统一购买平台并进行人员培训,只能在“慕课”课程建设需求达到一定规模时方可实施。尽管短期内制作和运行成本高昂,但从长远来看,一旦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慕课”课程制作完成,就可以大范围长期在线使用。
参考文献:
[1] 周月俊.美国大学的“荣誉承诺”制度及其教育意义探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8,(5).
[2] 贾宝余,刘红.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的趋势与途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5).
[3] 顾骏.借力“慕课”,推动中国教育更快前行[N].中国教育报,2013-7-19.
4.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学习心得 篇四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在人类文明进程里,有过三次科技革命又称工业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之后,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科技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第二次科技革命使得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资本主义各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争夺市场经济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更加激烈。第二次科技革命,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科学技术大幅度提高,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人类通过生产技术的进步、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提高、劳动手段的改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不是单纯地提高劳动强度。同时,第三次科技革命扩大了世界范围的贫富差距,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社会关系的变化。
事实上,大到国际关系,小到个人成长,都受到了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鉴于此,科学道德也应当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道德是指对人的行为品质善恶正邪的评价和分析,它首先与维护或违反那些本认为具有社会重要性的风俗习惯有关。科学道德是对从事科学活动的人的行为品质善恶正邪的评价和分析,其目的在于坚守科学精神、维持科学活动的持续运行的基本规范结构。科学家的科研诚信行为之所以被称为科学道德行为,是因为履行这些行为对捍卫整个学术共同体的权威性和基本价值观具有重要性,放任科学活动领域的不断行为则可能造成学术共同体的精神气质的丧失和基本规范结构的解体。
科学研究事业与人类的其他活动一样,均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之上的。科学家相信,其他科学家所报告的结果是可靠的。社会相信,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反映了科学家试图精确地无偏见的描述世界的一种真诚的努力。科学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享有较高的信用水平,这一点已为科学的空前繁荣做出了贡献。科学道德是科学家在科研活动中所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道德素质,具体体现为科学家在从事科研活动时的价值追求和行为选择,也体现为科学家对他人的责任担当和伦理义务。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及其对社会重要性认识的增强,科学技术自身的不确定性和商业化趋势、社会对科研共同体的关注和期望的提高,使世界各国的科学研究共同体在自律和如何获得社会信任和支持方面对面临严峻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任何一个科研人员、公共和私人研究组织、大学和资助机构,都应该明确和关注学术诚实与科研诚信的基本原则。
需要看到,目前我国某些科研人员在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最近几年,科学道德方面的事件频繁出现,引起学术界乃至全社会广泛关注。学术界应当以高度的责任感,自觉行动起来,采取有限措施,尽快制止浮躁学风的蔓延,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滋长。
从主观上看,学术不端行文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科研人员对科学道德、学术规范不够了解,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而导致的学术不端或不当行为。另一类是科研人员了解科学道德、学术规范,但为了个人或者小团体的利益明知故犯。
许多科研人员价值观存在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思想滋长,科学道德观念淡漠,科研作风松懈。在科学道德上,有的不尊重事实,为取得所谓“突破性成果”伪造实验数据;为了项目申报,请专家出具有利于自己的评审意见;有的为了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恶意诋毁他人。在科研态度上,有的科研作风粗疏,设计不合理,数据处理不科学甚至出现错漏;有的忽视实验室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掌握,实验基本功不扎实,实验记录不规范。
在我看来,我国现阶段在科学道德上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学术诚信和学术腐败两方面。2006年5月12日,没有抄袭,干脆以一块磨光的别人研造的芯片骗取国家上亿科研经费的“汉芯造假案”告破,上海交大在这一天向公众通报调查结果与处理意见,决定撤销陈进的教授职务,解除其教授聘用合同,科技部、教育部、国家发改委也相继决定终止陈进所负责的科研项目和享受的特殊待遇,并追缴相关经费。2006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任玉岭向政协委员们公布了他们的一个调查,在接受调查的180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当中,百分之六十的人承认他们曾经花钱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相似比例的人承认曾抄袭过其他学者的成果。他表示,如果学术腐败弥漫,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会损害人们对学术界的信任。真正的研究,需要艰辛的努力,但造假的研究只需要一小步,就可能得到荣誉的光环,这无本的暴力让许多人选择铤而走险。学术造假可以让造假者获得不应属于自己的学位、职位、项目,让正直的科学家没有用武之地,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效应。
在对存在学术诚信和学术腐败问题的科研工作者表示愤怒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国内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问层出不穷,作为科研工作者应当怎样约束自身行为,监管部门应当如何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我国的科研体制又存在着怎样的问题。
中山大学生态与进化研究所所长彭少麟教授认为,缺失一个很好的评价体系是导致学术生态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他介绍,和国际上一般大学对教授的考评不同,中国的教授是要签合同、考核的,比如每年至少要有多少个课题,发多少SCI论文,然而,对于那些从助教到讲师,再到副教授、教授一级级升上来的人来说,对那些专心研究基础问题的人来说,催其马上拿课题出成果是不现实的。显然,三年出一篇货真价实的文章,要比一年出好几篇抄抄写写的文章的人要强的多。很多学校在学术上相互攀比,比谁的SCI论文数量多,很多学校博士毕业一定要发表一篇SCI论文,而且影响因子要1.0以上,但是一个博士只学几年时间,他虽然学了很对东西,但不一定有什么成果。如果不发论文就不能毕业,只能想方设法发一篇论文,以前造假的论文在国内发,家丑没有外扬。现在要比SCI,所以把造假的论文也拿到国外发,发多了肯定被人家抓住,时间长了,国外就不相信我们了。
中国要在实际上立足,一定要拿出实实在在的东西给世界看,如果不遵循科学规律,即使一时看到一些成果,也迟早要暴露。进一步的不遵循科学规律的现象是高校盲目扩大、在硬性指标上争夺国际与国内排名、垄断更多的资源为己所用,是出于政绩考虑对学术领域提供的诱惑和施加压力,给学术腐败推波助澜。
另一方面,科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也值得我们关注。科学家在现代化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力,由于其独有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素养,他们一般能预见到由科学发展所产生的各类风险和不确定性,并能清楚的想象同科学以及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相联系的远景,因此,科学家必须具备高度的伦理意识和人文素养,自觉肩负特殊的社会责任,履行负责任的科研行为。
科学和技术已成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科学家不可能在将自己从社会的关注中孤立出来。社会公众越来越要求科学家对公共政策和公众理解科学做出贡献。科学家要持续得到公众的信任,就必须关注和参与科学知识更广泛的运用,并在教育社会公众了解科学的内容和科学的过程方面扮演角色。高科技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将会威胁我们人类社会。这不只是政府管理规范的事。根据乌普斯拉规范,科学家应当遵循五条伦理规范:科学家应该保证他们所进行的科学研究的应用及其应用后果不致引起严重的生态破坏;科学家应该保证他们所进行的科学研究后果不会对我们这一代人及我们后代的生存安全带来更多的危险,因此科学成就不应用于或有利于战争和暴力;科学家应该保证他们所进行的科学研究的应用后果不应与国际协议中提到的人类基本权利相冲突;科学家应该认真地估计自己科学研究成果,并对其所产生的后果承担特殊责任;当科学家断定他们正在进行或参加的科学研究活动与这一伦理道德规范相冲突时,他们应该中断他们所进行的研究活动,并公开声明他们作出这一判断的理由,科学家在作出这种判断时应该充分考虑不利于后果出现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对于
在很多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研究生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抄袭和编造数据现象,当下研究生学术诚信现状不容乐观,作业应付、考试作弊、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学术诚信缺失的现象屡见不鲜。可以说,研究生学术诚信不仅是研究生自身道德素养和学校德育教学质量的直接体现,更是促进高校学术水平健康发展、推动学术创新的重要保证。对我们学生而言,学术不端首先是对自身的不负责任。学术研究富于探索性和创造性,在探索真知的过程中,需要的是潜心研究、踏实学习,充分利用求学的时间学习探索。如果面对困难不寻求正当途径解决,即使取得了学位,实质上也并未取得相应的科研能力与经验。若是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很有可能无法胜任。更加严重的是,学生时代面对困难便选择违规做法,若是在工作中面临更大的困难和压力,错误的选择轻则影响自己的职业生涯,重则危及社会。例如伪造、篡改实验数据的行为便比学生时代抄袭剽窃更加恶劣,而且可能引起科研或生产事故,造成重大的损失。
5.学术道德与知识产权--心得体会 篇五
姓名: 专业: 学号:
摘 要
近年来,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问题已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据中国科协调查,有近四成的科技工作者对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缺乏了解,近半数没有系统学习过科研规范知识。超过五成的研究生认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是违背科研道德与诚信最严重的群体,相当数量的研究生对学术不端行为持宽容态度,科研诚信意识淡薄。因此对于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这门课的学习尤其重要。
关键词:科学道德;学术规范;
一、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这门课的重要性
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陈希认为,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建设应是科技界、教育界的一项共同使命和长期任务,应把科技与教育的作用形成合力,从源头抓起,在新入学的研究生中开展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建设宣讲教育,系统宣讲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研伦理和学术规范,深刻揭示学术不端和不当行为的巨大危害,引导他们走好学术生涯第一步。
作为研究生这个知识型团体,做好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建设,培研究生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习惯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其中就很好地阐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只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使有才能的人发挥得游刃有余,才能使我们取得更好的成绩。我相信优良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学习风气对于我们而言尤其重要。所以说在这个巨大的群体中,做好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建设尤其的重要。
二、如何对待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这门课
科研没有捷径,更不容许重在参与,只有在量的不断累积中才能导致研究上的质的变化,我坚信唯有通过这种办法才能走上科研的康庄大道。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建设不是一两个人就可以建设起来的,我们必须让大家一起参与到其中。为什么中国学生没有创新,不是因为没有创新能力,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咱国人盲从、茫然的结果所致。如果大家都有自己的理想,目标。那这种现象我想是能够避免的。当然这还跟咱们中国人的从众心态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说我们在进行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建设的时候,首先要使大家都有一个目标、理想、规划。如果我们都按着上面的步骤做好自己的大学规划,我想我们的大学生活将会是另样的景象吧。
如果一个集体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有良好的学习氛围,那么可以说这个集体是一个优秀的集体。它必将给所有的集体成员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当然要像一开始就有这么好的集体,我想可能性是比较小的。然而,一个集体中有几个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纯正的成员是应该能够找得到的。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建设中我们就要以这些人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利用他们的榜样作用是整个集体的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提升几个台阶。我想在一个集体中都能有这种良好的上进心,那么这个集体迟早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团体。这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你推我,我推你,不断的前进,最后取得理想的成绩。
三、对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这门课的理解
通过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建设,我深刻地意识到科研并非说说而已,而是要用严谨的态度对待并认真完成。一篇论文的完成,首先要有广泛的阅读,在多读的过程中多动笔多思考多创新,只有当每一阶段每一步骤都认真完成才会有科学的研究成果。这次会议对我的影响将伴随我的研究之路一路前行,我会在学术道路上认真走好每一步。
作为一名走在学术工作起步阶段的硕士生,我深深地理解到,提高自身的学术道德是何等重要,我们也许是籍籍无名的小辈,也许是无甚成果起步者,站在学术殿堂的门口仰望这座不朽的建筑,这一刻我们应该告诫自己:学术工作是神圣的,无论出于何种目的何种原因,作为一名学术工作者,都要捍卫学术的神圣性,在学术研究的崎岖小路上坚持求真求是求实求精的原则,绝不弄虚作假绝不助长学术上的不正之风,从工作中的点滴做起,为铸就高尚的学术人格而积极努力,为取得不朽的研究成果而不懈追求,而这也正是每一个从事或即将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应尽的义务。
三、今后如何做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个人也制定具体的方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促进学校的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建设。
一、工作目标
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建设是一项长期要抓的工作,具体到班级就是主要围绕六个率中的四个率来展开。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使自己在这些方面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班团委重视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建设,强化责任意识、明确分工、规范工作内容,努力建设班级,以“先进班级体”和“优秀团支部”的标准来规范各方面 2 的建设。
二、工作内容
思想政治建设——处于学风建设的首要位置。首先,我们将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帮助同学们树立远大的抱负。如请师兄师姐们传授学习经验和讲述人生经历,在同学们树立专业信心,消除心中困惑,确定人生目标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以主题团日、主题班会活动等形式积极展开学习讨论。
三、在思想道德方面
丰富班级生活,用健康的文体活动影响同学,营造健康向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依然保持班级的良好作风,组织同学们参加文体活动,包括本班男女生之间以及与兄弟班之间的篮球赛和足球赛等,这些一方面增强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增进男女生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也增强班级体的凝聚力。根据同学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有计划的组织“团日活动”、充分调动同学的积极性。
四、心理方面
学习和生活委员应该切实关心同学思想状况,进入大学身边很多同学缺少了动力,对生活感到迷茫或许就是因为这些。有些同学在学习、个人素质提高以及一些活动方面表现的很松懈,迷恋上网,游戏,小说,这可能是大学中比较普遍的现象。我们半部分男生花在游戏上的时间较多,还应该继续深入地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平时多与这些同学进行交流、沟通与其他班委合作,共同督促他们。例如抓上课的出勤率,找一些同学共同上自习等。在建设良好班风这方面,学习和生活委员作为班委成员有责任把它做好,除此之外,及时关怀那些生活和学习中受到挫折的同学,并努力营造一个温馨、良好的班集体,同学们互帮互助,使每一位同学都能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多于其他同学及时沟通,寻求帮助,在学习与工作方面不能懈怠。
四、作为研究生该如何做
我们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最高层次培养人才,在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塑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建立诚信的学术机制、培养自觉的学术意识以及提升高校学术层次等方面肩负着历史的重任,理应成为学术道德的遵守者和学术规范的恪守者。今日研究生,明日之学者。作为矿大大学研究生,杜绝“学术腐败”、摒弃“学术造假”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明确要求,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 3 个有理想、有作为、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坚持真理、尊重科学、勤奋学习、诚信科研,拒绝做有损个人名誉、学校声誉和学术道德的行为。
三、弘扬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创新为己任,求真务实、精益求精,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四、争做遵守学术道德,恪守学术规范的先行者。大力倡导学术监督、积极开展不同学术观点间的自由讨论,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
五、倡导严谨的治学态度,防止学术浮躁,注重论文质量,不抄袭、不剽窃,培养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卓越的创新能力。
六、坚持品行为立身之本,勇于与不良风气做斗争。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全力抵制各种污染科学风气的行为,坚决杜绝丧失学术道德的行为,积极反对各种形式的粗制滥造和低水平重复行为。向假冒伪劣学术宣战。做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推进者,为光大矿大的学术风气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总结
总之,学术风气不仅关系到学术自身的传承与创新,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风气、整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学者的学术研究不仅为社会生产思想和理论,而且为社会提供理想和信念。不良的学风不仅损害学者和学术的形象,而且会影响公众对价值理想和价值导向的认同,从而影响到整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和整个国家的社会风气。研究生学术诚信的缺乏危害程度非常大,当前研究生学术诚信缺乏的原因既有社会历史的客观原因,也有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研究生学术诚信建构的主要途径在于:从外在方面创设健康的学术生态环境和建立良好的学术评价制度;从内在方面狠抓养成教育,提高研究生的道德自律能力和法制观念,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学术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6.学术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篇六
(二)学术成果的发布、发表应通过正常渠道,如学术期刊、有良好声誉的出版社、国家及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组织的鉴定验收等。
(三)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进行介绍、评价时,应遵循客观、公正、准确的原则,不得徇私舞弊或谋求不正当利益。在充分掌握国内外材料、数据的基础上,做出全面分析、评价和论证,不得故意拔高或压低被评价成果的价值。
(四)在科技探索中,必须一丝不苟地记录并如实报告实验结果和统计资料。
7.学术道德与知识产权--心得体会 篇七
加拿大的学术研究水平和学术道德建设具有很高的水平。多伦多大学是加拿大最优秀的医学博士类大学,滑铁卢大学是加拿大最优秀的综合类大学。这两所著名学府在学术道德教育和学术规范建设方面都有卓越成效,并且各具特色,代表了加拿大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最高水平。它们的实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一、建立以诚信、公平为核心的学术道德理念
多伦多大学认为,诚信和公平是最基本的价值理念,也是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核心价值观。多伦多大学十分重视学术研究中的学术道德,要求研究生遵守最高标准的学术道德和行为规范,要求所有研究生认可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为了保证学术道德体系的完整性和学术竞争的公平性,多伦多大学反对一切形式的学术不端行为,学校建立了完善的学术道德教育体系和全面的学术规范行为准则。多伦多大学还制定了严格的《学术行为准则》和《研究生行为守则》。《学术行为准则》的《前言》明确指出:“诚信和公平是学术教育的基础,在知识的追求和传播过程中必须体现出学术伦理和道德原则。”[1]在学术道德建设中,多伦多大学以教育为前提,以惩罚为保障,立足于鼓励良好的学术行为,使每位研究生都形成符合学术道德要求的学术行为习惯,预防学术不端行为出现。同时,对学术不端行为,多伦多大学的处理和惩罚也是十分严肃的,不论多么优秀的研究生,一旦违背学术道德,做出学术不端行为,该行为得到确定后,都将会受到最严厉的惩罚。多伦多大学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对规则的无知不能作为剽窃和欺骗的借口。
滑铁卢大学认为,诚信是与美德、诚实、荣誉相联系的核心价值观。道德的行为和作一个好公民是每一个人对实现公正的社会目标所应做出的最基本的贡献。一个有道德的人总是在任何时候都致力于做出正确的行为。个人的道德是一个渐进的、终生的承诺,通过一系列细小的行为为社会创造更大的利益。滑铁卢大学非常重视学术道德,为了保持完整的学术道德文化,滑铁卢大学要求每位成员都要发扬诚实、信任、尊重、公平和责任的精神。[2]
二、设立层次清晰、权责明确的专门管理机构
在学术道德和规范建设方面,多伦多大学和滑铁卢大学都设立了完善的管理机构———学校学术委员会、学院学术委员会、学术诚信办公室、学术申诉委员会等。
在多伦多大学,从专业系别的系主任到学院的学术委员会和主管副院长,再到全校的学术委员会、学术审查委员会、学术申诉委员会,多伦多大学建立了层次清晰的学术事务管理机构体系。学术委员会负责学术制度的制定和执行、科研项目的评估和审定、学位的授予、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内容的指导等工作;学术审查委员会负责审查学校级别的学术行为,处理学术不端行为;若学生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不认可,可以向学术申诉委员会提起申诉,这一程序保证了学生的学术权利和自由。完善的学术管理体系保证了学术活动的顺利进行,也保证了学术研究的规范得以贯彻执行。
在滑铁卢大学,学术规范建设涉及到学术活动的方方面面。学校设有专门负责学术诚信事务的机构———学术诚信办公室,专为全校学术活动提供学术支持。[3]该办公室建立了学术道德专题网站,为全校学术工作者提供各种学术资源的链接,还发布各种各样的学术诚信报告。在滑铁卢大学的学术道德教育工作中,学术诚信办公室是一个重要的机构。滑铁卢大学还设有专门负责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权力机构———学术道德委员会。学术道德委员会每年公布全校学生的学术行为报告,学校还建立了一系列严格的学术规范规章制度和处罚条例,如第33号政策———学术伦理行为、69号政策———兴趣冲突、71号政策———学生纪律、72号政策———学生申诉等,以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同时为了维护学术道德,滑铁卢大学还提供了各种辅助资源帮助研究生避免出现学术不端行为。比如,学校图书馆提供如何利用学术资源的讲座,学院组成不同专业学科的学术工作坊向学生提供学术讨论,协作中心提供写作指导等。
三、建立完善的学术规范制度和准则
学术制度是否完善关系到学术活动是否有章可循。要想使学术活动符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要求,则必须首先建立完善的学术标准和学术规范制度。加拿大优秀的大学都有完善的学术规范和学术政策,这些文件把学术道德的含义、学术道德的重要意义、学术不端行为的类别、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罚措施、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流程、申诉制度等内容界定得非常清楚,并且具有很强的实际可操作性,真正做到了有章可循,这是我国大学在学术道德建设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的。
多伦多大学的学术行为准则对剽窃、伪造成绩、购买论文、篡改成果或实验数据、捏造虚假信息等各种学术不端行为做出了明确界定,并且对与学术不端相关的细节问题也做了明确界定。准则还规定了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程序和惩罚措施。多伦多大学根据学术不端行为的情节严重程度,将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行为分为四个级别:导师级、系主任级、主管院长级、全校审理委员会级。情节轻微的不端行为(在整个课程中比重不超过10%或者在1门考试范围内),系主任有权处理,惩罚措施最严重的是本课程成绩为零分。如果情节更严重,则必须上报给主管院长。院长组织由研究生本人、导师、系主任和院长参加的专门会议。若研究生承认,则经集体商议给出处理决定;如研究生不承认,则上报教务长,进入全校审理委员会级别。届时,认证会将更加严格深入,确认后的惩罚也会更严厉。
具体的惩罚措施分为两类:院系级别和审理委员会级别。院系级别处罚有:口头或书面承诺,重新提交论文,取消成绩,降级重修,取消使用图书馆或计算机权利,处以罚金,12个月内禁止参加某课程或学术活动等。审理委员会级别的惩罚有:停止1门或多门课程,停止某研究项目或课题最长5年时间;向大学理事会提交开除研究生的建议;向大学理事会提交建议取消学分、已颁发的学位、毕业文凭、学术荣誉等;在校报公布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结果。
如果研究生对某一阶段的惩罚措施不认可,可以在惩罚作出后21天内提出申诉,教务长会根据申诉要求确定重新审查或者维持决定。可以说严格规范的学术活动约束机制和良好的学术活动制度保障了多伦多大学的学术活动符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
滑铁卢大学的第71号政策是关于学生的纪律政策,[4]第72号政策是关于学生申诉的政策。这两个政策文件也是主要针对研究生学术行为的规范性文件。在纪律政策中,滑铁卢大学规定研究生应坚守的学术道德包括诚实、信任、公平、尊重和责任等价值观,详细界定了什么行为是符合学术道德规范的、负责任的研究行为和哪些行为是学术不端行为,并且明确规定了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程序和处罚措施。具体的处理程序由导师调查、学院非正式调查、正式调查、学术管理委员会调查、确认、决定处罚措施、学生申诉等环节构成。在决定采用何种处罚措施时,为了保护研究生的利益,学校会考虑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环境、违规程度、对他人影响程度、学生的学术经验水平、学生的合理解释、认错态度等。为了保护研究生的权益,申诉政策允许研究生在处罚下达10日内提交申请,申诉程序包括提交申请、提交证据、发布文件、组成裁定委员会、不进行申诉、无需听证而直接驳回申诉、口头听证、正式听证、类似情况的处理、审议和裁定等环节。如果学术惩罚已经是最终惩罚,研究生将不能进行申诉。申诉制度为学术争议的公平处理提供了保障。
四、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完善学术道德课程
为使研究生了解在从事学术研究过程中应该遵守哪些规范和原则,多伦多大学和滑铁卢大学还开设了完善的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教育课程。这些课程有效地预防了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
多伦多大学专题的学术道德课程和平时课程中的学术道德渗透贯穿整个大学课程体系的全过程。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告之学生相关的研究规范,使研究生明确哪些行为被允许,哪些行为被禁止。针对研究生的特点,学校要求每位研究生都要学习《学术行为准则》和《研究生行为守则》,尤其要明确这两个文本中涉及学术行为的道德规范问题。学生在学术道德课程学习后,要进行专门的学术道德考试,通过考试使学生明确清晰地了解学术要求。
滑铁卢大学也有完善的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课程体系。主要课程包括在院系开设的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教育课程,还有平时课程中的学术规范渗透以及全校的网络课程,包括学术道德在线课程和学术道德专题网站。[5]滑铁卢大学的在线学术道德课程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学术道德的定义、学术道德的回报及挑战、学术道德的基本原则及学术不端行为等基本问题;第二部分介绍了学校有代表性的专业学生对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观点;第三部分用漫画的形式展示了学生在学术活动的考试、作业以及合作研究等方面的学术道德要求以及要注意的问题。滑铁卢大学还开设了研究生与学术道德专题网站。[6]
在滑铁卢大学,学术道德教育和学术规范教育不再是课堂上单纯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和意识的培养。这个培养的过程不枯燥、不单调、生动、有趣,学校注意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和培养研究生的学术规范意识。具体的教学手段有文字、图像、视频、漫画、故事案例、课程、政策、处罚条例等多种手段。例如,滑铁卢大学的研究生学术道德专题网站就提供了一整套漫画和视频教程,涵盖了研究生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学术问题,包括合作研究、学术诚信、学术政策、相关资源等内容,对不同的情况该如何处理做出了明确的说明,对违背了规则将受到怎样的惩罚也都通过漫画和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7]这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发挥导师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作用
导师对研究生在学术技能、学术道德方面的影响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导师与学生接触时间长,了解程度深,导师和研究生如能形成良性的关系,就能够培养出良好的学术风气。多伦多大学、滑铁卢大学都非常重视导师对研究生的影响,甚至导师要对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行为负责。[8]
在多伦多大学和滑铁卢大学,导师对研究生的学术行为要承担重要责任,导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教授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指导和约束研究生的学术行为。在多伦多大学,导师和研究生共同担负着坚守学术诚信原则的责任,教师要保证为所有研究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研究生则要在严格的学术道德标准下从事学术活动。多伦多大学要求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要以实现各级完善的学术规范为共同目标,保证学术研究的质量,导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必须使研究生理解和掌握学术规范的原则。滑铁卢大学以卓越学术为目标,严格规定了导师和学生的学术行为要求。导师有责任预防研究生发生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如果导师注意到研究生有潜在的学术不端行为,要马上找研究生讨论,注意研究生的陈述与反应。但对研究生的惩罚,并不属于导师的职权范围,导师只能将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行为报告系主任。不过,研究生发生学术不端行为,导师也要负连带责任,受到相关惩罚。
六、结语
多伦多大学和滑铁卢大学在学术道德教育和学术规范建设方面有较为完善的制度和体系保证,以诚信、公平为学术道德建设的核心理念,建立了层次清晰、权责明确的管理机构,制定了严格完善的学术规范制度和准则,依据丰富全面的学术道德教育课程,采用生动活泼的教育手段,加上研究生导师的尽职尽责引导与监督,因此在学术道德建设和学风建设方面卓有成效。
我国的研究生群体数量庞大,对研究生进行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教育意义重大。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尚处在起步阶段,各种政策还不完善,完整的学术规范教育体系也还没有建立。加拿大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经验对我国研究生培养工作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摘要:高校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本文介绍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滑铁卢大学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的理念、政策、措施及经验,以期为我国大学的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加拿大,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研究生
参考文献
[1]University of Toronto Governing Council,Code of Behavioron Academic Matters[EB/OL].http://www.governingcouncil.utoronto.ca/policies/behaveac.htm,02-08-2010.
[2][3][4][5]University of Waterloo,Office of AcademicIntegrity[EB/OL].http://uwaterloo.ca/academicintegrity/Academic Integrity/i-ndex.html,03-08-2010.
[6]University of Waterloo,Policy71-Students Discipline[EB/OL].http://www.adm.uwaterloo.ca/infosec/Policies/policy71.htm,04-08-2010.
[7]University of Waterloo,The Gold Standard of AcademicExcellence[EB/OL].http://uwaterloo.ca/academicintegrity/.
8.学术道德体会(精选) 篇八
改革开放三十年,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普遍存在的浮躁和功利主义思想。主要表现是,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科研活动中投入精力不足。重视数量指标,轻视质量保证;重视眼前利益,轻视长远发展;重视经济效益,轻视社会贡献。在学术研究中,东拼西凑,粗制滥造,低水平重复。有的学者,每年发表几十篇论文,但文章缺乏含金量和闪光点。在科研攻关中,缺乏静心钻研的精神,只选效益好、周期短的开发项目,不愿选投入周期长、风险大的基础性项目,不考虑学科的支撑、国民经济的急需和可持续发展,没有在一个学科和领域长期默默耕耘的准备。
我认为作为一名研一新生,要做到恪守学术道德,主要是要做到诚信为学,自觉加强学术诚信教育。诚信是做人应具备的最基本品质,学术诚信更是学生应具备的首要道德规范。一个道德上刁钻、投机、没有诚信的人,在做学问的时候迟早会出问题。要加强学术诚信的建立,就要大力培养严肃的学术批评精神。每一位同学也要欢迎一切客观的批评。这要具体体现在将来从事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时刻用学术道德来指导自己的学术实践活动,把内化于自身学术良知中的学术规范升华为行动的纲领。不断把外在的准则转化为内在的要求,只有在头脑中形成高尚的学术道德品质,才会在实际的学术活动中自觉地遵守学术行规,不闯学术的‘红灯’。同时督促自己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不受社会浮躁风气的影响,以我国传统的道德观作为指导,以知识分子的修行严格要求自己,端正学术观,维护社会良心,守住道德底线,为未来的师弟师妹做出好榜样,争做一名合格的灵魂工程师,守护住学校一方净土。希望我们11级的研究生能够引导自觉用实际行动营造中大自由健康的学术氛围,用实际行动固守中大灿烂的学术之花和深厚的学术根基,用实际行动维护中大的学术尊严,塑造中大更加美好的明天
目前,高校和知识界中的绝大多数知识分子都在认认真真和勤勤恳恳地做学问,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高校和学术界的主流,必须给予充分的肯定,必须以他们为榜样,也相信同学们一定会严格要求自己,坚决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感谢学校给我们上的首堂课,通过这次学术道德教育的举行,一定会更好的推进我校学风建设,营造中大严谨求实的学风,维护校园学术风清气正,将来一定会提高中大学生的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9.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心得 篇九
学 院:机电学院 班 级:研1001班 姓 名: 马 涛 学 号:201001071
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心得
2012年1月3号下午,由学院组织、马伟书记主讲的一堂关于科学建设与学术道德的教育课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程中老师讲了很多关于学术道德规范的例证。从中了解到今年来,在学术活动中道德失准,行为失范的问题时有发生。一些学者违背学术研究目的,或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或媚于世俗,热衷操作;更有甚者丧失学术道德,以抄袭剽窃为手段换取一时之名利。这些行为和现象虽然属于个别现象,但如若不加以制止,将会严重污染学术环境和学术声誉,阻碍学术进步,进而影响整个学术群体的创新和发展。
课后思考,发人深省。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的本职工作就是从事学术研究,良好的学风则是保障学者的学术航向的前提。这也是一个学者之所以称其为学者、学术之所以称其为学术的常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人师表”,我们研究生作为即将跨入“学者”殿堂的“准学者”,是名族的未来,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是社会诚信的实践者。“青年信于世界,则国信于世界”,因此我们青年大学生应当担当时代重任,做诚实笃信的典范,拒绝在学术道德中迷失自我。
由于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研究剩招生规模也逐年扩大,已成为世界上研究生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当人们为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感到无比欣慰的时候,也为研究生中出现的一系列学术道德问题深感担忧和不安。研究生的扩招,带来了研究生教育的空前繁荣,但是也导致研究生素质的整体下降。许多研究生在学习期间缺乏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学习规划,对自己所要完成的课程论文和学位论文采取了糊任务的态度,既没有系统的完成学习的计划,也没有深入学习研究。为了应付学业上的任务,东拼西凑,粗制滥造,不惜动用各种有违学术道德规范的手段,甚至伪造调查数据,直接和间接抄袭,网络搜索下载复制,隐匿学术源流等,因为缺乏基本的研究和论证,再精妙的手段也只能早出水平低劣的学术论文,难登大雅之堂,经不起实践的检验。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学习的自主性 ,进行研究性的学习和学术创新。这样研究生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变得更多 ,学习形式更为灵活和多样 ,包括查阅文献资料 ,了解专业动态 ,撰写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还包括在导师指导下 ,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和科学试验等。为此需要有大量的时间保证和精力投入 ,更需要研究生有着高度自觉的精神、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和控制能力。但是从研究来看 ,很多同学报考研究生的目的和动机很少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 ,更很少有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而只是把报考研究生当作改变自身命运的桥梁和手段。几乎所有的研究生都希望自己能尽早成才 , 毕业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取得更高的经济收入和事业上的成功 ,已婚研究生当然也希望将自己的配偶和子女一起带到新单位所在的地区。在此思想的支配下 ,部分研究生学业上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 ,而是急等着毕业 ,可以早日过渡到新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
市场经济给当代研究生既带来了积极的一面 ,也带来了消极的负面影响。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物质主义等思想泛滥 ,学术活动领域也深受影响。较多研究生在选择课程或研究课题的时候也出现强烈的功利倾向。往往会偏向于热门的专业领域和话题 ,研究经费的多少和社会实用程度成为选择的标准 ,忽视了深层的理论研究与积累 ,忽视了基本的理论平台的搭建 ,忽视了基本的理论思维训练 ,急于求成。有些研究生对导师在课堂讲授中所提出的独到创新的学术观点 ,稍加整理 ,在未征得导师许可的情况下 ,就作为个人的作品交付报刊发表。还有一些研究生看到一些时髦的名词和术语、动向 ,没有潜心论证研究 ,急于引用和借题发挥。基本的专业课程和理论平台没有做好 ,就急于课题的涉及 ,急于追求学术上的名利。对导师或同学、学友等的研究成果和文章 ,在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参与情况下 ,挂名逐利、借名得利。丧失学术上的独立性和自身的学术人格和尊严。
有的研究生为了体现自己的专业成果 ,增强未来履历求职上的分量 ,并不是沉下心来 ,专心去做学问 ,而是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应用到一些不正之道上。他们违背基本学术道德 ,钻政策的空子 ,打擦边球 ,为了增加自己的学术 “分量”,采用种种手段 ,包括花钱雇佣枪手替自己贴金;拉拢关系求得文章的发表;联系论文中介非法操作;同学论文之间互相署名;为增加论文发表数量 ,一稿多投;更为甚者在不征得有名望学者教授同意的情况下 ,盗用他们的名字发表文章等等。此外 ,在申报科研成果时 ,利用文字上的技巧 ,掩饰内幕交易 , 粉饰自己的研究成果。游离于规范和制度约束之外 ,却摆脱不了道德的制裁。
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应倡导和崇尚诚实劳动,鼓励创新。基于研究生中普遍存在的严重学术道德问题,作为研究生教育工作者,除了认识到有研究生自身和社会的原因外,还必须对自己的教育管理工作,做深刻的反思,积极探索问题发生的原因,以便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建立和完善学术规范,形成有效的学术管理体制。
从客观上看 ,研究生情况确实比较复杂。他们年龄分布层次不一 ,个人经历不一 ,生源来源多样 ,世界观、价值观多元化。加之专业的细分 ,造就集中统一管理困难。就目前高校的研究生学术道德管理机构或人员主要有研究生部(处)、学位委员会、导师、研究生辅导员。而科研院所则主要依托于导师的代管和约束。从表象上看 ,多方管理的机构和人员已经存在 ,学术道德的管理和推进正在展开。但是从实践操作上看 ,研究生工作部门对研究生管理是侧重宏观管理和专门的业务管理 ,至于研究生个体的学术道德问题的特殊性 ,根本无法深入和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 ,即便通过制定一些规范的条文来约束 ,还需要内化为学生内心的道德自律意识才能发挥作用 ,而对于校级层次研究生学术道德的管理却难以维系。高校学位委员会是一个联合的非常设学术管理机构。其组成人员为一些领导和知名专家教授和学者 ,他们分散于学校各个部门和下属学院 ,且各委员都有自己的繁忙事务 ,对研究生个体的学术道德问题有方向性的指导和规划 ,但并不能触及具体的问题。至于研究生导师的管理 ,往往与学生的交流限于专业领域和范围。一些让学生 “难过的学术道德要求”话语很少成为交流的内容。至于研究生辅导员侧重学生思想、生活等方面的管理 ,对专业极其细化的研究生学术道德问题的认定和管理也存在一定困难 ,处于只能 “讲”,难于 “管”。这样多头管理的结果是管理形式多样 ,但很少能深入、具体 ,因而也就难收实效。
对于研究生发生的学术道德上的越轨行为 ,若不能及时予以制止和处理 ,等于纵容学术道德越轨行为的泛滥 ,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治理研究生中已经发生的学术越轨行为和事实 ,不是无法可依 ,关键在于违法必究 ,执法必严。,各个高校也几乎都有自己的学术道德管理制度性规定 ,但是制度规定或停留在墙上、文本里 ,或被藏匿在办公室的抽屉里。规范条文贯彻不到位 ,形同虚设 ,雷声大 ,雨点小。涉及具体学生处理时 ,往往瞻前顾后 ,害怕影响学生的就业 ,缺乏惩处的决心和力度。其实质好似保护和教育少部分人 ,但是危害的是大多数人利益 ,没有倡导培养遵循学术道德的习惯和氛围。保护主义、形式主义、好人主义成为学术道德滑坡的重要原因。
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研究生为本 ,针对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研究生教育自身的特点和各学校的具体情况 ,加强和改善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建设。基于研究生专业细化和人员分散的特点 ,要提高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水平,强化道德教育的效果 ,应注重研究生的入学教育 ,一开学就着手建立长效的预防机制 ,防患于未然 ,终身免疫。把学术道德的入门教育作为研究生入学教育必备内容相当重要 ,只有当学术道德内化为研究生内心的自我约束机制时 ,对防止学术道德越轨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于学术道德的入门教育和培训 ,可采用多种形式:专门的培训课程;专家报告会;典型案例的讨论;研究生心得感受认识的讨论与交流;学术道德规范和学校学术道德建设文件的学习等。入门培训应注重强调效果 ,切忌流于形式 ,对培训内容可以采用考核或考试的形式 ,注重规范的内律转化。可以说 ,入门几天的培训可能带来的是终身的学术道德免疫。
作为研究生教育的管理者 ,应创造有效的形式去落实规范 ,包括引导研究生学习规范、掌握规范 ,在学术活动中遵循规范。落实和监督规范的重点是:(1)规范的宣传 ,营造全校性的尊重学术道德和规范的氛围 ,形成优良的学术道德传统。(2)学习规范的检查 ,包括规范学习会议记录上报、研讨总结报告收集、研讨会征文或论文的整理等活动的监督检查。(3)学术道德状况的调研和应用规范情况检查 ,包括研究生导师的走访调研;研究生论文规范执行情况检查、学术活动规范情况的检查等。
负责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的机构和个人在具体的业务活动中 ,应形成管理和教育的合力。具体而言 ,作为研究生的主管机构——研究生部(处)应做好学术道德建设的宏观管理工作 ,包括学术道德建设的工作计划 ,规范的宣传 ,入门培训 ,走访调研 ,认定处理;学校的学术委员会应加强道德建设状况的巡查与监督 ,提出研究生学术道德的培养建议 ,组织多样性的学术活动 ,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学术环境;研究生辅导员应注重研究生学术道德平时教育工作 ,及时了解研究生同学的学风状况和思想动态 ,发挥纽带沟通作用 ,做好研究生专管机构和专业导师之间的协调工作 ,对学术道德教育做到警钟长鸣。至于研究生的专业指导老师应该是研究生学术道德的最直接、最主要的责任人 ,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主要应发挥三个方面的作用:(1)榜样示范作用。研究生导师要以德修身 ,率先垂范 ,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和人格力量教育和感染研究生 ,引导研究生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 ,帮助研究生养成遵守学术规范的良好习惯。(2)专业把关作用。专业导师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和规范鉴别是最有权威的 ,对研究生的课程论文、开题报告、研究论文、试验报告和数据、公开投稿和学术交流等学术活动要严格把关 ,发现问题要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中。(3)教育引导作用。帮助研究生树立学术道德规范不仅需要道德教育 ,更需要技术规范教育和引导 ,要帮助研究生学会遵循学术规范的技术和要求 ,使学术道德规范的遵守得到技术保障。多数研究生缺乏对学术规范的了解 ,缺少有关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训练 ,不知道如何标注参考文献 ,因此 ,他们很难区分什么是合理引用 ,什么是抄袭剽窃。[6 ]这一任务只能有专业的指导老师来完成。多头的道德教育管理要实现联动机制 ,发挥合力作用 ,讲究实效。而不能都在管 ,却没有一个管好。
良好的评价机制可以激励一个研究生自觉遵循学术道德 ,缺陷的评价机制可以造就一个研究生学术道德上的越轨和失范。建立科学的学术评价机制至少体现这样的基本原则:(1)论文质量优先 ,杜绝数量取胜。(2)变刚性规定为柔性激励 ,如开展优秀论文评比、规范课程论文展示、开题论文和研究论文(非保密)公示等活动。(3)减少对挂名作者的学术认定 ,尽管学术合作和团队精神是必要的 ,但是对第二、三作者的事实奖励和一概而论式的学术认定 ,易造成论文挂名的泛滥。(4)学术交流、学术沙龙、参加学术讲座、学术演讲、参加学术课题研究也可以认定为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和学术水平的指标 ,让这些操作性的学术活动成为学术平庸者自觉的门槛。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立德,立功,立言。而“立德”更是排在首位。显然它比建功立业著书立说更为重要。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更需要严格要求自己,以铜为镜,以史为鉴,首先立德,再去立功立言。认真严谨的搞学术,拒绝抄袭剽窃,制造学术泡沫,利用假冒伪劣,剽窃等不道德行为进行利益交易或者教育培训等。严于律己,做一个有文化,有知识,有道德,有理想的研究生。为追求自己在知识上的突破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自己为了社会进步做出一些微薄的贡献。
【学术道德与知识产权--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心得10-01
学术道德学习总结08-28
论述学术规范与学术共同体的论文10-20
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发表07-07
学术论文的写作与规范10-19
杜绝学术造假学习心得08-05
学术论文课心得09-28
参加学术活动心得10-14
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