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趋势报告

2024-09-29

出国留学趋势报告(精选7篇)

1.出国留学趋势报告 篇一

日前,中国教育在线和来华教育网共同发布了《XX年度来华留学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来华留学人数连续两年增速下滑。

报告对教育部公布的XX年~XX年XX年间的来华留学数据和申请特性进行分析发现,过去XX年来华留学人数一直持续增长,去年来华留学人数超过37万,但来华留学人数增速出现放缓趋势。其中,XX年和去年增速分别为8.58%和5.77%,连续两年增速下降。相比于XX年27.27%的增长率,来华留学人数已经进入平稳增长阶段。

从来华留学生生源地方面来看,发达国家来华留学人数呈现增速下降、停滞或者负增长局面,发展中国家来华留学人数占比增加。报告显示,去年来华留学生源排名前10的国家中,7个来自亚洲、1个来自美洲、两个来自欧洲,非洲国家与榜单无缘。其中,韩国仍然占据来华留学生源国榜首,美国位居第二,泰国作为新兴力量跃居第三。前10位生源国家来华留学生数量占来华学习总数的54.05%,超过半数。

2.出国留学趋势报告 篇二

英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 突出表现为境外消费 (留学生教育) 规模的不断扩大。自二战以来, 英国不断调整留学生政策, 从实行与本国同等待遇, 到留学生市场化;从倾向延续“大英帝国”的政治影响力, 到重视留学生教育的经济价值, 充分体现了其以全球留学生竞争服务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调整路径。

一、英国留学生政策的演进

依据英国教育服务输出战略演进特点, 特别是留学生战略发展, 大致可以将20世纪60年至今英国留学生管理与发展历程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 英国留学生政策的后殖民化 (1960~1978年)

几个世纪以来, 一直有外国学生到英国留学、生活。二战后, 留学生数量增长缓慢。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 在英国政府奖学金和技术协助计划的支持下, 留学生规模逐步扩大, 但生源主要来自英联邦的殖民地国家, 其目的是为了培养亲英的政治、经济力量以及延续政治战略。

1963年《罗宾斯报告》倡导的英国高等教育系统改革, 不仅促使高等教育向英国本土青年敞开大门, 也吸引了来自欧洲大陆、非洲和远东的青年学生。[2]对于留学生的收费政策也一直保持与本国学生同等的待遇, 但是随着留学生人数的增多 (到1963年达到约20000名) , 不断加重的经济负担有违纳税人制度的初衷, 1967年英国实行了差别性收费政策 (differential fee policy) , 对外国留学生和本地生收取不同的费用。

20世纪70年代, 英国的留学生政策仍带有技术援助与资助培训的特点。1976年通过的《种族关系法》 (Race Relations Act) , 对雇佣、培训和教育及某些其他具体活动等方面的歧视被定为非法行为, 这也为海外学生赴英留学提供了法律保障, 同时, 大学院校也开始为留学生提供相关的咨询与支持服务。但这一时期发达国家援助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的目的, 不是为了“当地人民的需要”, 而是为了对当地“再殖民”。

(二) 全额收费时代的开始 (1979~1998年)

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之际, 英国正笼罩在世界性经济危机之中, 失业人数和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英国政府大力推行私有化制度, 作为减少公共支出的一部分, 1980年高校对外国留学生收取“全额成本”, 政策甫一出台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影响了英国的外交、教育和商业关系与利益, 并直接导致赴英学生数量的大幅下降, 在5年内下降了38%。留学生数量的急剧下降引起了英国政府的关注, 1983年政府采纳了当时外交大臣皮姆 (Francis Pym) 的提议, 实行“皮姆一揽子计划” (Pym Package) , 即三年内向留学生提供1500万英磅的补助 (大约占原对留学生补贴总额的1/10) 。同年, 由英国外交和联邦事务部 (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Office, 简称FCO) 出资“志奋奖学金计划” (The Chevening Programme) 。随后一系列的留学生资助方案也陆续出台。这一时期, 各种服务于留学生的咨询机构得以建立, 大学院校也积极主动地扩大宣传力度参与到了留学生的招收工作中。各资助计划具体见表1-1。

注:DES即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Skills, 指原英国教育与技能部。ODA即Overseas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on, 指英国海外发展管理局。**表示这三项计划仅在1987~1988年得到全面实行。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英国留学生数量大幅增加, 但留学生市场的竞争也更加激烈, 尤其在东南亚地区。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留学生规模居前三位, 加拿大和新西兰也具备了强劲的竞争实力。1992年英国《高等教育改革法》进一步确立了英国教育完全面向市场的体制。英国作为欧盟成员国, 1994年签署了WTO服务贸易总协定, 对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领域的跨境交付、境外消费等做了完全开放的承诺, 期望借助其优势教育资源扩大国际教育的市场份额, 但出于移民压力的考虑, 对自然人流动暂不开放, 除非在欧盟的承诺中有所规定。这一时期, 多招海外留学生已成为英国高校筹集办学资金及延揽人才的重要举措, 开发海外市场及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也写入了政府的政策文本, 这些都为留学生市场的开拓提供了保障。

(三) 留学生市场化的全面推进 (1999年至今)

1999年英国政府推出了“首相行动” (Prime Minister’s Initiative, 简称PMI) 计划, 目的在于吸引海外学生到英国高校就读, 以及加强大学、政府和其他组织的合作关系, 共同推动英国的海外教育。[4]此后, 到2005年共吸引了75000名非欧盟留学生, 其中50000名接受高等教育, 25000名接受继续教育。2000年英国国际留学生人数突破了20万, 估计年均带来收益接近40亿英镑。到2005年PMI超过了预期效果, 93000名接受高等教育, 23300名接受继续教育。英国文化协会发布了“2020愿景”报告, 预测到2020年国际学生寻求高等教育的增长比例为6.2%, 其中大约2/3的学生来源于亚洲。

然而, 这一时期对签证和移民问题的争论持续不断。2001年在美国发生的“9·11”事件导致各国严格签证和移民制度, 英国也加强了对留学生签证的管理。2004年2月在莫克姆湾 (Morecambe Bay) 发生的拾贝者惨案导致21名非法偷渡的中国人死亡, 这直接导致英国收紧签证, 尤其对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拒签率增高。但是在加强留学生签证管理的同时, 对于留学生留英就业的政策逐渐放宽, 以期解决英国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局面, 2004年10月推出的“理工毕业生计划” (th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raduates Scheme, 简称SEGS) , 允许理工科的学生毕业后留在英国1年。2005年苏格兰又引入“新英才计划” (Fresh Talent Scheme) , 允许所有在苏格兰院校毕业的留学生留在苏格兰2年。

2006年4月“首相行动第二阶段” (the second phase of the Prime Minister Initiative, 简称PMI2) 实施, 把保持英国国际教育的领先地位、保障留学生教育质量、控制少数国家学生留学英国的数量、发展战略性合作关系作为四个优先项目。PMI2设定的目标是:到2011年, 拟增加10万名海外学生在英国学习, 并决定投入700万英镑来达成这些目标。

2008年6月, 英国国家边境署公布了新的学生签证体系——记点记分制 (PointsBased System, 简称PBS) , 期望简化原有签证体系, 令签证体系更加简单、公正、透明, 鼓励留学生为英国做出积极贡献。

二、留学生管理的战略趋势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英国国际教育已逐渐向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演变, 不仅是为了吸引高端专业人才, 也是为了服务于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 其间经历了许多转变。

(一) 从政治主导到市场驱动

从出资资助外国留学生, 到实行差异化的收费政策, 不难看出, 英国政府对留学生政策的调整更多地受到了经济因素的影响, 改变了把“资助留学生作为其海外政策的一部分”的传统认识。

1997~1998年度留学英国的大学生为21万人, 占英国在校大学生人数的11.9%, 其中来自非欧盟区国家的学生占6.5%, 2006~2007年海外留学生达到35万, 占英国在校大学生人数的14.9%, 其中来自非欧盟区国家的学生占10.1%。近年来, 在非欧盟国家中中国一直是英国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2001~2002年度有3所英国高校的海外学生人数超过5000名, 到2006~2007年度这样的高校则达到14所。[5]见表2-1。

单位:人

Greenaway和Tuck Phil Vickers估计, 2005~2006年度英国的大学 (不包括其他高等教育机构) 从留学生学费中获得的收入达到13.94亿英镑, 生均学费也从1992~1993年度的4485.70英镑涨到2005~2006年度的5276.40英镑。[7]除此之外, 2004~2005年度海外学生的生活支出也达到了25亿英镑。这不仅对英国的大学产生了重要的吸引力, 也对英国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

(二) 从被动接受到多方位宣传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英国并没有专门服务于留学生的全国性组织, 只有少数几个地区建立了留学生协会, 在大学城设有办公机构。

自全额收费时代开始以后, 英国文化协会、英国留学生协会等一系列国际教育服务机构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在政府指导下开展工作并接受政府拨款, 在海外积极推广英国教育。英国驻外使馆有关官员也积极投身宣传, 纷纷在各国设立分支机构, 举办教育展览或说明会。英国贸工部设有教育和培训输出小组, 专门应对贸易出口中涉及的教育输出问题。

英国外交部、教育技能部、国防部和内政部等还共同发起了留学英国指南机构, 扩大海外宣传的力度。英国国际学生事务委员会网站推出两项针对国际学生的网上服务项目:“国际学生留学费用计算器”和“留学成功百事通”。[8]这两项服务由英国“首相行动计划”项目拨专款打造, 专门面对国际学生, 可以让学生坐在家中收集留学信息, 同时管理自己的财务、提高英语水平, 在使国际学生更快地适应留英生活。

(三) 从简化签证程序到就业延长政策

在二战后的几十年中, 英国主要通过技术援助和培训人员的方式, 保持对海外殖民地的政治影响力, 入境与签证都有特定的程序。但随着留学生市场化的不断深入, 留学生来源已不仅仅局限于英国的海外殖民地, 而是逐渐扩展到全球, 特别是亚洲、非洲等地区留学生数量增长迅速, 签证成为留学生要面对的第一道门槛。因此, 英国政府采用各种方式简化留学签证的办理手续, 既期望能够扩大留学生的数量又保持一定的入门标准。显然, 英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和高质量的教育水平对世界各地的青年学子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空壳学校”和借学生身份赴英打工或骗取居留权的人不断增多, 为此, 如何既能便捷签证事务又能杜绝漏洞是英国政府的两难选择。

签证只是海外留学的一个环节, 保证学生的教育质量以及让优秀的海外学生毕业后继续留在英国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这也更接近于英国招收海外学生的主要目的。为此, 英国政府一方面加强对海外学生和其所申请的英国院校的审核政策, 另一方面也将视线转移到了留学的其他环节上。2006年4月启动的“首相行动第二阶段”提出把保障留学生教育质量作为四个优先项之一, 提出了“签证, 行前准备和新生入学介绍”“教育标准化和成功案例”“市场与宣传”三项举措。而更重要的是, 为了延揽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英国政府为更多赴英的留学生提供了更宽松的毕业留英机会。

从2007年5月1日开始, 在获得认可的英国高等教育机构攻读任何专业并取得学士或学士以上学位的留学生, 毕业后均可留在英国一年找工作, 没有任何成绩的限制。申请人可以在学生签证有效期内向英国内务部提出申请。如果申请人已经离开英国, 也可在毕业后12个月内申请, 但需首先向所在国家的英国大使馆申请入境许可, 之后再提交全部申请材料。一年后学生可以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 通过申请技术移民、高技术移民、工作许可、学习或经商等多种方式继续在英国居留。

2008年6月30日起开始施行的“记点积分制”签证体系规定, 持新的毕业工作类签证可以延长留在英国的时间, 最长可达两年。在两年时限到达后, 如需继续留在英国, 则可转而申请“记点积分制”体系中的其它类别签证。

(四) 从无偿政府资助到竞争性奖学金计划推出

全额收费政策的推出是英国高等教育市场化的重要转折点。此前海外学生享受与英国本土学生同样的收费额度, 并可以获得英国政府提供的奖学金资助, 而此后对海外学生的收费逐步提高, 要想获得留学资助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并在竞争性的奖学金计划中占有优势。

20世纪80年代以后, 为了吸引海外学生继续留学英国以及减轻他们的学费负担, 英国政府以各种名义设立许多奖学金计划, 此外其他机构和学校也设立了奖学金, 名目繁多, 不过总量还是有限的, 主要起到宣传与推广的作用。

近年来, 英国留学生规模增速放缓但保持了稳定的数量, 2005年、2006年、2007年向英国高等教育机构提出申请入学的人数由7.8万增长到8万人, 申请成功率稳定在60%左右。奖学金已不再是吸引海外优秀人才留学英国的关键因素。继2006年5月英国允许获得硕士学位的留学生毕业可以在英国居留一年找工作后, 2007年5月又以“国际毕业生计划” (International Graduates Scheme, 简称IGS) 替代“理工科毕业生培养计划” (Th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raduates Scheme, 简称SEGS) , 允许取得本科或以上学历的国际留学生 (没有任何专业限制) 毕业之后均可留在英国一年找工作, 这些举措的重点不在于奖学金的额度而是为赴英的留学生提供更多的留英机会。

2008年FCO减少了对来自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澳大利亚国家留学生的奖学金额度。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宣布取消“海外研究学生奖学计划” (the Overseas Research Student Award Scheme简称ORSAS) 。2008年6月推出“记点积分制”, 规定用第一层次的针对英国毕业的国际学生的“毕业工作类签证计划”, 取代原有的国际毕业生计划及苏格兰英才计划。

2008年8月初, 英格兰高等教育基金管理委员会宣布将停止ORSAS项目。该委员会表示, 在未来三年内将逐步削减并最终取消年度奖学金总额为1500万英镑的ORSAS奖学金。委员会称:“根据我们所做的调查, 大专院校和学生们都很支持ORSAS奖学金项目, 但就吸引全球最优秀的学生而言, 这一奖学金并没有起到绝对作用。”[9]

参考文献

[1]此处提到的教育出口值是基于Lenton (2007) 的估算。对留学生学费收入的估算不同于HESA官方公布的数字。Pamela Lenton (2007) 估算2003~2004留学生学费收入为1.89billion, HESA的数字为1.28billion, 参见British Council, Pamela Lenton.Global Value-The value of UK Education and Training Exports:an update[EB/OL].http://www.britishcouncil.org/global_value_-_the_value_of_uk_education_and_training_exports_-_an_update.pdf, 2007-09.

[2]刘晖.从《罗宾斯报告》到《迪尔英报告》——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路径、战略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1, (2) :24.

[3]Lynn Williams.Overseas Students in the United Kingdom:Some Recent Developments[J].Higher Educatia Quarterly, 1987, 41 (2) :107-118.

[4]BIS.Prime Minister’s Initiative (PMI) [EB/OL].http://www.dius.gov.uk/dius_international/education/prime_ministers_initiative.

[5][6]Brian Ramsden, Universitis UK.Patterns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the UK-eighth report[EB/OL].http://www.universitiesuk.ac.uk/Publications/Documents/Patterns%208.pdf, 2008-09.

[7]Phil Vickers, Bahram Bekhradnia.The Economic Costs and Benefi ts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EB/OL].http://www.hepi.ac.uk/downloads/32%20Economic%20effects%20of%20international%20students.pdf.

[8]国际学生留学费用计算器网站为http://www.studentcalculator.org.uk/;留学成功百事通网站为http://www.prepareforsuccess.org.uk/.

3.出国留学趋势报告 篇三

答: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正式成立是在1989年3月31日,今年是留学服务中心成立20周年,我们制作了周年庆的材料。之前我在材料稿件上把“成立”改成“正式成立”,这个修改很必要,因为留学服务中心的前身是负责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生集训工作的办公室,集训办公室在1964年7月就开始工作了。当时集训办公室是高教部的一个单位,在北京、上海和广州设有分部,北京分部是其中最大的,集训办公室主要是为当时高教部的出国留学人员做培训,功能比较单一。集训办公室在文革期间曾经停办过一段时间,到1972年,在北京语言学院恢复了留学生集训办公室,负责留学人员政治集训和派出。后来,业务逐渐扩展到为留学人员提供出国集训,办理出国手续和派出事务,为留学人员回国工作调配与择业的双向选择提供服务。邓小平同志对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非常重视,在1987年北戴河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上,小平同志亲自提议由原国家教委成立一个服务机构,专事留学服务工作。经过一年的筹备,1989年3月31日,留学服务中心在原国家教委出国人员北京集训部的基础上成立了,对外称中国留学服务中心。从中心成立的背景看,她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亲自倡议成立的,是国家改革开放的产物。

今天,留学服务中心已经发展成为拥有14个业务部门,100多名员工,2个直属企业,国内外31个分中心,专门从事出国留学、留学回国和来华留学以及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服务的权威性、综合性的国家级留学服务机构。中心业务涉及公派留学、自费留学、签证代理、国外宣传保障、留学人员档案管理、留学人员集体户口管理、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留学人员回国安置、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春晖计划”、海外留学人才学术休假回国工作项目、中国留学人才市场、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留学中国教育展、来华留学毕业生联络联谊工作、回国创业政策咨询、承办“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以及承办其他政府项目等多个领域,服务范围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建立了密切的业务合作关系,形成了一个辐射海内外的留学服务工作网络。

记者:一些人认为,中国的精英留学时代已经变成了“准大众化”留学时代,人群的构成逐渐丰富。在您看来,出国留学的人群可以划分成哪些层次,针对这些不同的人群,留学服务中心为他们开展哪些服务,对不同人群的服务内容是否有所区别?

答:“准大众化”留学时代这个定义的来源和依据我不太了解。目前出国留学仍是蓬勃向上发展的势头,但在我个人看来,留学在所有的国家都是少数人的行为,不可能大众化。20%甚至更多的人到国外去留学不现实,目前我们国家也没有发展到这一程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很难预测未来留学的人数是升还是降,我的看法是,随着我们国家越来越发达,出国留学的人员也可能会越来越少。至于出国留学的人员是不是精英,不能一概而论,应该说出国留学人员中大部分人员是比较优秀的。我觉得准大众化的留学时代还没有到来,毕竟出国留学至少需要有语言基础和一定的经济条件。目前,同时具备出国留学这两个基本条件的中国公民还没有占到中国人的大多数,因此,对大众来说,留学还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

至于留学的人群可以分成几类,要看从哪个角度去界定。从高等教育层面分析,我们可以按照大众受高等教育的层次来区分,一类人出去是锻炼科研能力,如攻读博士;一类人留学是为将来谋职打基础,因而更多选择技能性的学习。锻炼科研能力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而对充实我国的科研力量意义重大。到国外学习应用技能也是十分必要的,全球化的发展需要我们与国外进行交流,很多事务都要与国际接轨,而目前国内的教育还不能满足这方面的需求,如学习国际法律,包括公司法,学会按照国际规则办事等。不管留学人员是学习应用技术还是锻炼科研能力,他们都对中国的发展作出了显而易见的重要贡献。如果中国没有改革开放,没有那么多人出国留学,中国的发展不会这么快。某在种程度上,这些人让我们的国门打开得更大,能够更真切地看清楚国外。改革开放之初,一些年轻人认为国外遍地黄金、一切美好,但现在年轻人对国外已不再那么盲目吹捧。应该说,留学人员对国人的思想开放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他们能让人们的思想平静下来,更理性地去看待一些事物。

留学仍旧是少数人的行为,我认为国家对国外留学的年轻人仍旧要多鼓励,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发展和建设作出贡献,人民和政府对他们都有期待。我曾经在中国驻法使馆从事多年留学服务工作,对此深有体会。在留学服务中心,我同样能感受到这种期待。留学服务中心致力于为所有的留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针对不同的需求,我们有不同的设置,比如我们的出国处,主要是为公费留学生服务,对公费生的需求考虑得更多。而留学服务中心下设的公司,如嘉华世达公司,主要为自费留学生提供服务,满足自费生个体的特殊需求。另外,留学服务中心还承担出国留学咨询网站、留学监管网的建设和维护,为留学人员和潜在留学人员提供各种留学信息。留学服务发展到现在,细化了服务内容,能够为不同的留学人员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有的人出国留学时没有落实工作单位,我们为他们提供档案管理、户口管理,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对在国外学有所成,希望把自己的学习成果转换成市场商品的留学人员,我们有专门的投资处。总之,留学服务中心为留学人员提供从派出到回国安置的一条龙服务,并尽力做到在每个环节都考虑不同人群的需要,留学服务工作深入之后会产生很多新的问题,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

记者:我们了解到,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现在开展留学人员档案管理、留学学历学位认证、派遣落户等方面的工作,从行政角度保证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后从事各种活动的连续性,这些手续往往程序长、细节多,而留学生数量多、情况千差万别,并且有的人可能身在国外,办理起来很不方便,为他们提供服务,留学服务中心是否感觉到有很大的挑战,在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方面有什么举措?您曾经在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担任参赞,因为关心在法国留学的中国学子而被他们冠以“白参”这一亲切的称呼,以您过去的经验,您觉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服务工作和当时关心留法学子的工作有什么不同?

答:留学服务中心在为留学人员提供服务方面确实面临多方面的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大量的留学人员到中心来办理手续,如何让这些直接和我们接触的、接受我们服务的人满意,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每年要接待几万名留学人员,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留学服务中心已经接待了40多万人次,这个数字相当可观。现在一年大概接待几万人,每天平均接待数百人。另外,电话接待的数量没法统计,为此,我们还专门成立了客服中心提供电话咨询。1993年,留学服务中心开始通过网络提供留学服务信息和部分服务内容。创办至今,网站一直得到各方非常高的评价,但是我们自己也发现网站的服务还不是很到位,比如网站更新以后,有的留学人员还是会打电话询问,在信息的澄清和分类服务方面,网站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如何通过网站让留学人员更满意,了解我们的工作,顺利找到他们的入口,这是我们正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最近,我们在考虑如何改变网页,采取多种形式进入,如以问题进入或以模块方式进入;对信息提供一些更细致的补充,如信息更新时间等。通过这些改变,让留学人员使用起来更方便。

第二个挑战是,我们如何能提供一个更好的办理手续的环境,让留学人员满意。目前中心分散在四个地点办公,北京语言大学有两处办公地,为国外使领馆服务的国外事务处单独一个办公地,还有公派团组签证护照事务处在教育部办公。四地办公给留学人员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也加大了我们管理的难度。因而解决办公环境的问题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对我们来说,最好的方式就是采用大厅一站式办公,每个部门一个窗口,这样办理手续的人就可以从一个窗口挨着一个窗口办理,一次性把问题都解决,对我们来说也可以节省人员。

第三个挑战是,如何改变观念,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从而改善服务水平。我在留学服务中心上任半年多,一直和同事们强调,我们是一个服务部门,千万不要把自己当成是衙门。这种观念转变也是我们要面临的一个挑战,需要让大家在思想上更加重视服务。中心现在有很多年轻员工,很多都有国外留学经历,他们能理解留学人员。另外,中心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国外工作过,有多年和留学人员交往的经验,这些都对改变观念、提高留学服务质量非常重要。

关于服务质量,我们的态度是:第一,充分认识问题;第二,不避讳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服务质量问题可以总结为两方面:一是我们现在具备条件但没有做好的部分,一是现在还不具备条件,难以做好的部分,二者相互交织又产生别的问题。异地办公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物质条件的确影响了我们的服务水平。而在服务态度方面我们也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们始终在寻找不足、改进工作。

至于在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的工作,我对自己的评价没有那么高。在法国,和留学人员的联系确实比较多,和他们比较熟悉,熟悉之后交流也自然更深入。我在法国前后工作了十多年,第二次去法国工作的时候,很多留学人员都是我第一次工作时的老朋友。在法国的时候,我们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留学生的家长,比如出席他们的论文答辩,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去慰问,在他们生病时去看望,过年过节时与他们共同欢乐。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在扮演亲朋好友的角色。要说它与目前中心的工作有什么不同,第一个不同在于工作的范围从原来对法国一个国家扩展到现在对很多国家,每个国家的教育情况、制度、教育特点都不一样,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其次在于,原来在法国只牵涉国外学生管理一环,但是整个留学过程由多环组成,现在要做的是针对整个留学过程。两个地方的工作有一点是相通的——需要我们更好地为留学人员服务。不管在国外工作还是在国内工作,我们都要很好地把握自己的方位,即为留学人员服务,为祖国服务。

记者:除了以上提到的常规性服务项目,留学服务中心还在很多领域扩展了服务范围,如开办国际教育展、建立出国留学培训基地、引进中外教育合作项目、与各地创业园合作、开发并应用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和远程视频面试洽谈系统等,开展这些新的业务主要是出于什么考虑?能否谈谈它们的进展情况?

答:围绕留学生的工作可以拓展出很大的天地,我们所开展的这些业务是基于三大方面的需求。一方面是留学人员的需求,国家派出大量的留学人员出国学习,他们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我们需要为留学人员创造更好的环境、更便捷的就业过程,让他们各尽其能;另一方面是国家的需要,国家发展需要大量的留学人员承担重要责任。还有一方面,我们要考虑市场、社会有什么样的需求。这三点决定了我们业务的拓展。目前,传统的一些项目开展得比较好,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运作模式。一些新的业务仍在逐渐拓展过程中,可以说还处于资源挖掘、发展、开发的阶段。有时候,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存在某种需求,但是工作不一定能够马上得到顺利开展,它需要时间加以培育,会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这里我介绍一下有关创业园的工作情况。在和各地创业园的合作中,国家部委层面我们有两大合作伙伴。一方面是与科技部合作,因为创业园归口科技部管理。另一方面是与人事部合作,因为地方吸引留学人员回国最后总要涉及人员安置事务。我们的作用就是共同创造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让社会来认识留学生。简单来说,留学人员如果作为个体向社会推介自己的创业计划,是难以得到认可的。而创业大赛通过专家评审环节,对项目的价值进行评定,在这样一个平台,通过一些筛选和评价的环节,他们的创业计划就很有可能被市场接受。这个平台为地方、社会的需要和留学人员学习成果提供了嫁接的机会,既解决了社会的需求,也为留学人员的辛苦探索提供了一个出口。当然,项目能否生根不是靠行政手段来推动,还要看市场反应。我们非常关注在创业园做得好或有困难的学生,创业园相关工作开展到现在,不少留学人员对我们在安置过程中提供的服务和帮助表示感谢,他们的成功也让我们很有成就感。

留学服务中心一直在寻找新业务的拓展方向,但我们必须按照国家、留学服务人员、市场三方面的需求来考虑,而不是取决于个人意愿。

记者: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目前有30个省市分中心,这个平台现在如何开展工作?在目前留学热潮逐渐向二三线城市转移的过程中,留学服务中心有什么工作规划?

答:留学服务中心目前有30个省市分中心,这些分中心都是依托地方的教育或人事部门开展工作,留学人员的安置离不开地方部门。因为合作是跨系统展开,所以中心和分中心目前是松散的合作关系,是平台与平台之间的关系,并非是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目前,一些高校、科研单位、公司企业也都先后成为我中心的网络成员单位。这样,中心形成了一个以主要省市、沿海地区为主,逐步向内地和边远地区辐射的全国留学服务工作网络,这个网络为做好留学服务这项庞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提供了组织保障。

在我看来,留学向二三级城市拓展的趋势不那么明显。中心的国际教育巡回展已经开展了多年,第十四届国际教育巡回展在今年3月刚刚结束。今年我们展出的地点有北京、西安、上海、南京、广州五个城市。事实上,像西安、南京这样的二线城市我们并不是第一次去。选择在什么城市展出主要考虑两方面条件,一看手续是否齐全,国际教育展要经过教育部批准,并且征得当地教育厅的同意,这是前提条件。二看当地的市场需求,实际上,国际教育展也是一个平台,我们做的很多事情都不能采用行政方式,必须考虑市场的需求。从国际教育巡回展的情况来看,大城市反应热烈一些,小城市反应相对平淡一些。在相对小的城市举办巡展一方面是因为小城市还是存在需求的,另一方面是一些参展学校、参展国家希望到这些地方去,希望培育这些地方的市场,让地方留学潜在人员了解留学国家和这些国家的教育。

就中心来说,我们面对的就是不同的服务对象,一方面是留学人员,一方面是用人单位,不管这些用人单位是以省市的身份出现,还是以企业或学校机构的身份出现,好在我们和地方已经有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工作开展会越来越好,我很乐观。

记者:中国有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子女去留学,对于什么人适合留学,您有什么看法?

答:我曾经在多个场合强调,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出国留学。留学要量力而行,留学和做股票一样,进入留学市场或不慎进入留学市场是有风险的。在不好的情况下,可能会白白耽误几年,花了钱又没有结果,需要慎重。那些在国内家长逼着、监督着都不肯学习的学生,在国外怎么可能学得好?在国内教师用中文讲课都不能认真学习的学生,怎么可能在外国认真听教师用外语讲课?所以人一定要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要说哪些人适合留学,从广义上讲,年轻人比年龄大的人更适合;有学习进取积极性的人比进取心弱的人更适合。我曾经做过多年教师,我一直和自己学生说,学习是件辛苦的事情,不准备吃苦的人不要进入。从微观性格方面,性格比较开朗的人、比较容易交际的人,适应能力强的人可能适应国外的情况更快一些;性格特别内向的人到国外学习会比较吃亏。特别能自我排解、特别能忍受孤独、坚强的人往往容易留学成功。我主张,年轻人不要一味只学会书本上的知识,学习应该是全方位的。

记者:更多人选择留学不仅是中国的现状,全球化的趋势影响着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民也纷纷走出国门留学,您有多年旅居国外的经验,又有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您觉得留学事业要获得健康发展,需要留学人员、留学中介机构和服务机构、教育提供者及其所属国做好哪些工作,你理想中健康的留学事业是怎样的?对于中国来说,我们如何做好来华留学的服务工作?

答:留学事业如何得到理想的发展这个问题比较大,理想的情况也可以说是乌托邦的想法。最好的情况,可能是在个人层面、机构层面、国家层面,每个参与者都能从留学事业中找到自己理想的位置,都能找到自己理想的东西。比如,想留学的人能够找到自己认为合适的学校、合适的专业,回来后能有合适的工作,能得到良好的发展;用人单位能找到合适的人选。这就需要留学市场有序的发展,需要大家按规则行事。这个规则就是国家的法律、市场运作的要求。这个基础打好了,留学事业就能有良好的发展。

对来华留学生的服务是一个有待提高的过程。我们现在的服务工作还远没有达到理想的程度。吸引外国留学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是随着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一个国家如果社会经济不发达,在国际上没有地位,是不可能吸引大量的外国留学人员的。另外,如果一个国家没有高科技的发展,没有高水平的国民经济体系支撑,想吸引高水平的留学人员也不现实。当今世界,所有大的留学目的国都是强盛国家,这是吸引留学人员的重要因素,有的留学目的国其实是大的旅游目的国,但留学生要学有所成还是需要留学目的国社会发展得很好,我觉得中国离这一天的到来并不是太遥远,对这一点我也很乐观。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外国朋友对我们越来越了解,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到中国来学习,这些年外国留学人员一直在增长,这就是很好的证明。?筝

4.出国留学趋势解读 篇四

中国现在留学的规模空前,进入21世纪以后,特别是进入WTO以后,到目前为止短短几年时间,中国有超过百万学子远赴海外深造。而且在到,中国一年送出2万留学生。但是在中国有将近20万留学生送出国。所以,可以看到留学的规模和高潮是空前的,这反映了中国的`开放,反映了中国的国际化,也反映了中国大的崛起趋势。

留学逐渐社会大众化。我们过去的留学大家都知道是精英式,特别是在80年代、90年代初期我们出国留学都是过五关斩六将,层层审批,光是办签证和护照就要费很多工夫。现在留学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自费出国留学占到90%以上,而且在整个留学大众化,从精英向大众化转变的过程中,留学专家认为中国的留学还会呈现更加广阔和更加波澜壮阔的发展大趋势。但是在办理和选择中介的问题上让很多人困惑,到底选择那家留学机构是好的,或者这家留学机构是不是能够帮助其子女办理留学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当然,在实际当中也因为留学中介产生了很多纠纷的问题,我们将为大家进行进一步解析。

如果按照留学资历而言,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留学事业部是在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领导下,专司留学中介业务的综合服务部门,将充分利用其所拥有的北京欧美同学咨询中心留学资质,依托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和欧美同学会两大国家级留学资源平台。是比较可信的一个留学机构。当然,能够提供留学帮助的机构较多,笔者也不一一例举,只是引用有资质的机构来说明一些黑中介的不安全性,具体选择还是需要读者自己进行考察和选择的。

留学分布地日渐广泛,游**流开始涌现,不光是留学,也开始出现了游学。首先是选择的目的地,我们以前是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但是实际上现在出国留学已经遍布世界各地。各类院校,各种专业、各种层次的学历课程。在全国范围内为广大意愿出国深造、正在海外拼搏、学业有成的海内外留学人员竭诚服务、铺路架桥。

5.出国留学趋势报告 篇五

2013年11月2日至3日,2013中国国际教育展在北京举行,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所院校及教育机构参展,吸引了3万多学生和家长前来咨询。据了解,留学生低龄化、平民化及留学目的国、专业的多元化成为出国留学的新趋势。

留学生日益低龄化

据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宗瓦介绍,中国2012年度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39.96万人,继续成为全球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预计2013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人数将超过45万人。

伴随中国留学市场的持续火热,留学低龄化趋势也日益明显。有关调查表明,“语言学习优势”“国外教育方式”和“磨练独立性格”成为留学低龄化的主要原因。

多位参观国际教育展的家长告诉记者,虽然孩子还在上小学或初中,但他们已打算尽早送孩子出国留学,就是想让孩子更早地接受国外先进的教育方式和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快地掌握外语能力、适应国外生活,全面提升各方面的能力。

《2012年中国留学发展报告蓝皮书》显示,中国高中生出国留学人数快速增长。2010年出国留学的高中及以下学历学生人数为7.64万,占当年出国留学总人数的19.8%;2011年仅高中生出国学习人数就高达7.68万,占当年出国总留学人数的22.6%.

此外,出国读中学的.人数近几年也大幅增长。各国不断出台的利好政策,如赴美签证面谈条件放宽、赴澳读高中可免雅思成绩等,促使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送孩子去海外读高中。

留学低龄化的另一重要表现是许多高中生放弃高考,直接出国留学。教育部统计表明,2009年至2012年连续4年,全国参加高考的人数逐年递减,2009年高考弃考人数达84万,2010年增加到近100万,其中因为出国留学而弃考的人数不少于20万。到2012年,放弃高考的人数累计已超过300万,接近4年报考总人数的10%.与以往因为成绩不好而放弃高考选择出国留学不同,越来越多的“尖子生”放弃高考转投海外名校。

★ 出国留学推荐申请书

★ 出国留学申请书

★ 出国留学申请书

★ 出国留学自荐信模版

★ 英语作文出国留学

★ 出国留学英文自荐信-留学自荐信

★ 出国留学会计推荐信

★ 出国留学送什么祝福语

★ 出国留学奖学金申请书全文

6.美国留学趋势分析 篇六

十年前,国际学生到美国求学的以攻读研究生为主,而现今,越来越多的人到美国接受大学水平教育,赴美读本科和研究生的国际学生数量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趋势1 申请人数或超15万

据预测,2011年中国赴美留学人数将超过15万人,中国留学生占全部留学生的比例会超过2010的18%,估计会超过22%。留美热潮难以抵挡。这种趋势还将继续。美国对国际生签证采取放宽的政策,使得留学从“贵族化”向“平民化转变”。

趋势2 留学申请难度将可能增大

现在留学申请难度越来越大,这当然是一个综合因素造成的结果。首先申请人数多,造成僧多粥少现象,而美国学校招生名额远远比不上申请人数的比率。此外,就在不久前,美国圣路易斯大学、堪萨斯大学、爱荷华州立大学等美国前百位的知名大学纷纷表示,在近一年内逐渐收紧美国留学双录取政策,这无疑提高了申请者的语言升级要求,抬高了入学门槛,使得学生申请难度进一步加大。

据悉,2010年申请公立名校密歇根安娜堡的人数超过43000份。而华盛顿西雅图2011年秋季的申请总共有23000份。美国名校希望国际学生来自不同国家和民族,如果同一个国家申请人数剧增,显然竞争加剧。尤其是美国商学院的申请竞争更加激烈。经常会发生上海

有7、8个人同时申请海外同一所高校的金融专业的情况。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中国的学生在进行“内斗”。

趋势3 入学门槛逐渐提高

近期,美国部分提供双录取的名校纷纷提高申请要求,从2011年起申请这些大学的申请人必须提供语言成绩。美国名校为了提高国际学生的素质,继续保持一流大学的学术氛围,不得不在录取过程中收紧政策严格把控生源质量,并且在今后将有更多学校也将顺势而变。

趋势4 本科生超过研究生成为赴美主流

赴美留学走向低龄化和平民化。在2005年前赴美留学的主要是研究生,五年之后,赴美读本科的学生已经超越研究生成为主流,同时赴美读高中的学生越来越多。尤其是在上海地区,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让孩子到美国接受精英高中和本科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趋势5 留学低龄化现象将成为主流

留学年龄低龄化现象日益突出。很多学生从高中就开始准备出国留学事宜了,更有甚者初中课程阶段,就前来咨询。根据抽样调查显示:2010年中国出国留学的高中以下学历(包括高中)学生所占比例已达19.75%。这些学生大多未满18周岁,还有个别的甚至是小学生。消息一出,业界惊呼:幼童留**,已经从趋势转变为现实!这种现象将会持续下去,尽管正处于初中学习阶段的学生将来未必会选择马上出国这条道路,显然他们已经把出国留学作为自己的人生规划之一。

趋势6 留学专业选择日趋多样化

留学选择专业可以说是一件大事,对本科申请研究生而言,这方面问题不是很明显。因为本科生选择专业大都会与自己国内所学专业相结合,在专业选择方面相对清晰。而高中选择本科专业时就会出现问题。一般来说,高中生在选择专业方面并没有清晰的概念。就学美近年来的申请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商科和理工科方面,极少数家长和学生会选择一些冷门的专业。很多人一拥而上申请热门专业,从某个角度来说,增加了竞争。

趋势7 名校情结日益减退

经常会碰到有些家长存在明显的名校情结,动辄非TOP20.TOP50的学校不选。这是非常不科学的一种选校标准。现实的情况是美国高中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排名,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排名都是依据一些学校公布的SAT分数的高低排出的,有些学校是不公布SAT分数的,还有些只公布SAT取得较高分数的名单,因此,这样的排名显然是不够准确的。此外,美国有四千多所大学资源,有些学校虽然综合排名不靠前,但它的一些专业却是顶尖的。

趋势8 奖学金申请难度将越来越大

美国大学奖学金发放的数量和种类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多的,奖学金的形式多样,可以是规定一定的金额数量,作为某种奖学金形式颁发给成绩优异的学生,也可以是一种学费或杂费的全免。

随着每年留学人数的不断攀升,中国学生申请海外院校奖学金的竞争也在加剧,学生要想申请到高额奖学金,除了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之外,还要详细了解奖学金的申请条件,如英语书评、获奖情况、个人特长等,因为中外教育在体制上存在差异,评判优秀学生的标准也不相同。此外,学生要准备详细的申请材料,如何突出自身优势并

获得海外院校的认可是最关键的。

★ 在计划出国留学的学生学历层次方面,本科生占到55%以上,其次是高中生占17.17%,研究生中,有7%计划出国攻读博士,另外可以看到,大专生和中专生占到近10%的比例。这说明目前在留学市场上,本科学历占到出国留学学生的半壁天下,高中生出国增长强劲,并且留学大军正飞速扩充,大专生和中专生也加入其中。

中国留美的学生总数达到15.8万人。

中国留学生比较喜欢在美国的东西海岸落脚。华人最多的地方当然是加州。另外,中国学生的历来习惯是喜欢大城市,洛杉矶、西雅图、费城、芝加哥、华盛顿等都是中国学生云集之地。

2010到2011学年,在美留学的中国学生达157558人,比上学年净增约3万人。尤其在南加州,留学生人数大幅增长,在南加州大学,中国留学新生人数增加了1/3。这反映了中国人海外留学需求的增加,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挑战,并对南加州以及整个美国的经济、社会以及教育带来重要影响。洛杉矶、纽约

中国留学生带来的难题

第一,中国留学生的英语水平较差,既听不懂,也说不出来。因此,很多留学生到美国后,是要先参加英语培训,在英语过关之后才能正常上课。而有些人的入学资格本身就是有附加条件的,即必须通过英语培训考试并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才能入学。第二,中国留学生没有看上去的那么优秀。所谓看上去,对比的是其

当初的申请书以及所提交的相关材料,说的是中国留学生并不像书面材料所证明的那般优秀和出色。

第三,中国留学生在课堂上沉默寡言。除了可能是由于英语水平有限

所造成的原因外,中国学生在课堂上大都不爱发言,几乎从不参与课堂讨论。

第四,中国留学生难以融入美国社会。这来自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中国留学生感到自己并未受到欢迎,甚至在课堂上提问都会受到漠视。但另一方面,美国师生对中国留学生的一些行为则颇为不解。

第五,中国留学生的诚信问题最为严重。文章谈到,让美国高校感到

7.2008留学热门国动态和趋势 篇七

目前加拿大留学政策逐步宽松,尤其是以前相对比较严格的中学生留学申请开始放松,越来越多的小留学生家长意识到,让孩子在加拿大读完高中,再读本科课程,孩子的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素质都会有很好的基础,2008年这个趋势还会进一步发展下去。

加拿大政府2007年财政预算案宣布推出一个新的移民途径,将有利于两类具有临时身份的申请人获得永久居留身份:留学毕业生和持工作签证的申请人,这对留学生来说绝对是利好的消息。2008年去加拿大留学还会呈现一个特点,就是中国学生不再扎堆多伦多、温哥华等大城市,而偏向选择二、三类的城市。

美国:社区学院越来越受关注

美国的留学优势不言而喻,各类学生均可在多样化教育产品中选择到自身所需要的机会和学习的空间。而且美国有全世界最丰富的奖学金和助学金体系,给优秀学生减少在经费上的支出。2008年可以预见,除了高中毕业生、大学毕业生留学持续增长以外,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的也越来越多,去美国留学也是如此。在美国社区学院,特别是一些跟名牌大学有着双联课程的社区学院会越来越多地受到普通学生的关注和青睐,原因是,一方面这些学校的留学费用和普通的美国传统私立学校相比可节约三分之一甚至一半。另一方面,它同样使学生在完成初级阶段教育两年以内有机会可以上到好的大学。

英国:课程设置更加实用

2008年着眼于培养国际化的人才英国大学的课程设置更加贴近国际和社会发展需要,不少专业都增设实习安排,强调课程的实践性而非单纯的理论教育;为培养更有职业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不少英国的大学对非商科专业的学生开设了跨学科领域的商科课程,让这些非商科专业的学生多学一门实用的课程;面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英国的大学也推出了传播、电影电视、写作、时尚商业管理等课程,部分课程对学生的相关学术背景不作要求,因此对感兴趣的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另外,由于英国的职业培训课程实用性强,学时一到两年,学费比本科教育低,想到国外进修职业培训课程的人士和职中、大专毕业的学生、白领人士对这类实用性课程的青睐程度将越来越高。

澳大利亚:留学政策向中国学生倾斜

近年赴澳留学市场稳中有升,签证的流程更为透明。快速便捷的澳大利亚电子签证依然有着很大的优势:由澳大利亚选择国内信誉度高的中介机构,由机构将申请者的电子材料直接发给澳大利亚驻华使馆,使申请时间大幅减少。

澳大利亚2007年技术移民政策出炉,便利的移民途径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导致澳大利亚大多院校都提高了对申请人的要求。但澳大利亚稳定的留学和签证政策、广阔的就业空间使得申请留澳的学生依然有增无减。为吸引中国优秀学生,澳大利亚留学政策将向中国学生倾斜,并设立多项奖学金重奖中国留学生,奖学金名额较之前增加了一倍。

日本:中专生职高生申请难度增大

上一篇:“全国诗词之乡”情况汇报下一篇:autocad图层设置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