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2024-10-04

王芳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共10篇)

1.王芳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自然流畅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

2、学会多元思维与交流,学会把课文读薄、读厚的方法。

3、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的真挚友情,感悟真正的友情要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体会人、动物、植物(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感悟文中角色的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2、懂得童话故事蕴涵的道理,体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故事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看,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枝繁叶茂的大树上;听,他正动情地为好朋友──大树唱歌,大树舒展着枝叶,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和谐、动人的画面呀!今天,我们一起来听一个关于小鸟和大树的故事。

2.板书课题:去年的树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用心品味,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初读心得,说出收获、感受和疑问

⑴学生谈自己的阅读收获和体会:

鸟儿和树是好朋友。——读段

鸟儿从南方飞来后,发现去年枝繁叶茂的树不见了,于是,鸟儿追寻着树的踪迹,一步步寻访,当它终于找到被做成火柴的树时,火柴也即将燃尽。

树——树根——火柴——灯火(划一划,你能把书读薄的本领,真了不起)

小鸟不忘记对树的承诺,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读最后一段

这一只候鸟。——读有关句子(你很会捕捉课文信息,真不简单)

⑵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文章主要内容。

⑶可能提出的疑问:

题目为什么要用“去年的树”

为什么鸟儿还会对着灯火看了这么长,还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

为什么要看了两次?等等

(提出的简单问题,可以由学生直接回答;有难度的问题,则在品读课文过程中师生共同解决。)

三、精心品读

过渡:这篇童话故事看似平淡,字里行间却蕴藏着浓浓的深情。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一起去品读,解决我们的读书疑问。

(一)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课文中多次写到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你能找出这些句子吗?

1.……是好朋友。

2.……又来找他的好朋友大树了。

3、……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

那么课文的哪些内容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确实是好朋友?快速浏览,把这些重要的词句画下来。

(二)交流感悟。(领悟把文章读厚的方法)

1.“天天……”一句

好朋友间朝夕相处,感情深厚;小鸟(动物)与大树(植物)和谐相处。

2.分别时的对话。

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能体会出他们分别时的心情吗?(伤心、难过、难舍难分。)

自由练读、指名、男女生分读。

3.小鸟再回来时找到他朝思夜想的好朋友了吗?他是怎么找的?

(心急如焚、历尽艰辛、坚持不懈)

出示小鸟问的三句话。

⑴、“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⑵“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⑶“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小组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合作,朗读三句话,全班交流小鸟此时此刻的心情。

4、出示图片:村子里,煤油灯旁,两个好朋友相聚了,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此时,同学们心中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吗?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再交流新感受、新体会,解决读书疑问:

⑴为什么睁大眼睛“盯”?(可能眼中有泪,看不清楚;也可能想看清好朋友的样子)⑵为什么唱起去年的歌?(怀念去年好朋友相处的时光;看到好朋友的样子,心中充满伤心绝望:友情还在,物是人非)

⑶两个“看”字,会什么不同?

一看——仔细辨认,心情急切

二看——深情注视,难舍难分

⑷揭示课题深意:

板书:《去年的树》与《今年的树》问:今年还有树吗?

四、拓展延伸,理解升华

1、学完这篇童话,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你想说什么?想对谁说?(大树、小鸟、伐木人、)

2、拓展作业:去年的树,今年已不复存在,为什么会不复存在?留给我们人类的思考是什么?把你心中的想法写下来。(运用学过写作体裁

2.王芳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篇二

《去年的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3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属拟人体童话,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鸟儿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它唱起了去年的歌。

这篇童话的语言朴实无华,全文没有华丽的词句,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共有四次对话,分别是鸟儿和树、树根、门先生以及小姑娘之间的对话。这四次对话,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四次对话以及后来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的过程。在设计本课时,我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人人参与,体验成功”的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写话)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含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重点词句,能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

2.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

3.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教学重点

品味重点词句,能入情入境地演读对话,体会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真挚的友情。

教学难点

品读对话,揣摩童话角色的心理。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作品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媒体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多媒体课件

同学们,世间有一种情感最美好、最纯洁也最真挚,那就是友情。你们看,一只美丽的小鸟正站在大树上给他的好朋友——大树唱歌呢!多么美丽、动人的图画呀!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童话《去年的树》,感受这份真挚的友情吧!

2.板书课题,齐读

[设计意图: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多媒体播放美丽的画面和优美的音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他们带入童话世界。]

二、精读探究,感受真情

(一)感受鸟儿和树的真情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发现呢?

(2)画出文中带有“好朋友”这个词的句子。

①……是好朋友。

②……又来找他的好朋友大树了。

③……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

(3)找出文中最能体现鸟儿和树是好朋友的句子。

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3.齐读,教师相机点拨,感悟。

4.哪个词语最能体现鸟儿和树的关系非常密切?(引导学生抓住“天天”来体会。)

5.仿写句子:……和……是好朋友,天天……天天……

6.齐读第1自然段,体会鸟和树真挚的感情,体会写作方法。

7.师小结写作方法:总—分

(二)研读对话,引导感悟

1.小组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的对话。

2.小组交流。

3.演读鸟儿和树分别时的对话。

师配乐叙述:可是,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他们分别时说了哪些话?

(1)出示对话,请全班同学齐读。

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2)从这组对话中,你能体会他们此时的心情吗?(难舍难分)

(3)指名读(指导:读出依依惜别的感觉和鸟儿承诺时的坚定语气)

(4)男女生比赛读。

(5)自由找好朋友演读。(学生热情高涨找好朋友读,体会角色的心理。)

(6)小结

分别时是那么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朝夕相处的好朋友。从你们的读书声中,老师感受到了一种幸福的感觉在向我们传递。

师:(配乐叙述)鸟儿和树就这样依依惜别了。好不容易,春天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他的好朋友树来了。鸟儿找到树了吗?树又到哪里去了呢?

4.演读鸟儿和树根、大门、小姑娘的对话。

(1)出示三组对话,小组合作练读。(选自己喜欢的角色)

(2)个别小组读。

(3)生生互评,教师指导读。(引导学生体会鸟儿越来越焦急的心理)

(4)分组比赛读。

师:鸟儿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有三次急切询问的话语,请你找一找,读一读。

(5)出示小鸟问的三句话,任选一句自由练读。(读出鸟儿着急的语气)

①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②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③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6)师:从这些话里,我们能感受到小鸟焦急的心情,请同学们齐读。

(7)指名读。(引导读出鸟越来越焦急的心情)

(8)请一个小组展示读。

(9)配乐表演对话《找朋友》。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当一回导演,制作一部动画片《找朋友》,动画片的主角是鸟儿,等一会儿鸟在教室里飞,飞到哪组,哪组就跟他对话,好吗?

5.小结

小鸟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是那样焦急、担心,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设计意图: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教学时我把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另外,爱表现是小学生的天性,我通过设计分角色、小组朗读比赛和《找朋友》配乐表演朗读环节,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朗读,从而深化角色的情感。]

三、体会两“看”,升华感情

师叙述:鸟儿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了好朋友大树,只是此时的大树早已不见,已经变成了灯火。面对灯火,鸟儿怎样呢?

1.师配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2.出示图画。

师:鸟儿在看什么?她是怎样在看?(“睁大眼睛,盯”)为什么这么看?

3.出示句子,感悟两个“看”字。

……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4.齐读,从这两个“看”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所蕴含的思想美,突出鸟信守诺言)

5.总结

同学们,鸟儿虽然带着淡淡的忧伤飞走了,但她给大树留下了真挚的友情,也留下了世上最宝贵的东西——诚信。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又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切身体会真挚的友情,达到感情的升华。]

四、拓展延伸(展示成果)

小练笔:同学们,学到这里,你一定会被鸟儿和树这对好朋友真挚的友情所感动,你还有什么话想说呢?想对谁说?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制作卡片展示)

[设计意图:顺读而写,是实现读写结合的一种有效策略。引导学生将想说的说出来并及时写下来,正好顺应了学生表达的需要,同时通过卡片的展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推荐经典,永久对话

师:这篇童话的作者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课后同学们可以去阅读他的代表作品《毛毯和钵之子》《爷爷和玻璃罩煤油灯》《新美南吉全集》等。

3.《去年的树》教学纪实与反思 篇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3.通过想象画面、内心补白等方法,使学生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悟;体会人、动物、植物(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2.体会鸟儿对大树深厚的友情及其信守诺言的美好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古诗词导入,奠定感情基调

师: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留意到了屏幕上的这些诗句,有的自己读着读着,还读出了感情。谁愿意选择喜欢的一句读给大家听听,并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你知道这是写什么的吗?

生:这是写王维送别他的朋友。“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意思是说几年过去了,年年都能看到春意盎然的绿色,朋友却不知何时才能回来。

师:如此思念朋友,那这首诗应该怎么读?(指名读。)

师:了不起,感受到情感了。还有你喜欢的诗句吗?

生:长亭外、古道边,北国小城又秋天,凄凄别,依依恋,夕阳山外山。心已近,人将远,执手无语惟凝咽,俩俩托,双双愿,离别难上难。我感受到两个好朋友分别时的无奈和不舍。“北国小城又秋天”说明又是一年了,我感受到作者很伤感,很思念他的朋友。

师:是的,思念就从分别的那一刻开始了。同学们,诗人把他对惜别时的情感融入到了诗作中。在日本,有一位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她把这种情感融入到了童话中。今天,我们就随着日本著名的儿童文学家新美南吉来读一篇美丽的童话。(出示课题。)

(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师:这到底是一篇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过之后,你最想说什么,就和我们交流什么。

(生自由读课文。)

师:喜欢这则童话吗?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吧?我们来说说吧!

生:我觉得小鸟和树的友情非常深厚。(板书:友情深厚。)

生:鸟儿和树分别时依依不舍。(板书:依依不舍。)

生:树和鸟儿是好朋友,鸟天天给树唱歌。他们约定明年再唱。后来鸟儿经过千辛万苦才找到了树,实现了愿望,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我觉得鸟儿非常守信。(板书:守信。)

生:鸟儿回来发现大树不见了,就到处寻找大树。她一次次充满希望,又一次次失望,却始终坚持,直到找到变成灯火的大树。

师:你想写什么?

生:执著。(板书:执著。)

生:第一自然段说鸟儿和树已经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最后一段说大树突然离开了,鸟儿一定很伤心。

三、默读课文,细细品味人物情感

师:同学们,老师发现你们真是太了不起了,第一次读课文,就能读出那么多收获,而且很多同学已经隐约感受到了一些淡淡的情感。这次,我们带着刚才读出来的情感,再来默默地读一读课文,细细地品一品这字里行间中到底蕴藏着怎样的情感。哪些文字带给了你这样的感情,就把它画下来,简单批注你的体会。

(生默读课文。)

师:我们来交流交流,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

生:“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歌,鸟儿又看了一会,就飞走了。”我觉得鸟儿一开始一定非常伤心,因为去年她还和好朋友一起玩耍,而现在她的好朋友却变成灯火了。可是她还是信守诺言,为她的朋友唱歌。可是,当她再看向灯火时,却害怕灯火熄灭,因为这样她的好朋友就彻底消失了,所以她不忍再看下去,就飞走了。

师:还有找到这句话的同学吗?

生:我感觉“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是因为鸟儿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这还是我的好朋友——树吗?他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当鸟儿唱完歌之后,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她是想最后再看看她的好朋友。因为这一次的分别就是永别了。

师:是啊,同学们,此时此刻,小鸟面前的这一丝灯火,是她想了整整一个冬天的大树啊。所以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此时此刻,小鸟会想起些什么呢?

生:会想起从前她给大树唱过的歌,还有她和大树玩耍时的情景。

生:她和大树度过的快乐时光。

师:看来,我们都想起了那快乐幸福的时光。那是一段怎样的时光啊?到文中找一找,读给我们听。

生: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师:还有谁想读读这段话?

(指名读。)

师:同学们,有些句子,总是让我们读着读着,就会浮想联翩,这句话也是这样。

(师范读。)

师:你也来读一读,看看你的眼前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自由读。)

师: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你好像看见了什么?

生:我好像看见鸟儿正在给树唱歌,树一边拍手,一边跟着鸟儿一起唱。

生:我看到池塘里的小鱼和青蛙都浮出水面听鸟儿唱歌。

生:我看到了鸟儿在树枝上边唱歌、边跳舞的样子。

生:我还看到森林里的其他小动物也来和大树一起玩耍。

生:我看到小鸟站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给树唱歌,大树很享受地在听。

师:看来这美妙的歌声真令人陶醉啊!

师:你听到什么了?

生:我听到鸟儿对大树说:“我唱的歌好听吗?”大树说:“太好听了。这是我听到的最好听的歌了。”

师:我们也忍不住要称赞小鸟了。

生:我还听到他们在快乐地交谈,一起聊着森林里有趣的事情。

生:我还听到了他们开心的笑声。

师:就这样,清晨,太阳出来了,大树就在小鸟的歌声中——

生:起床了,睡醒了,长大了。

师:一天下来,太阳落山了,小鸟又在大树的怀抱中——

生:睡着了。

师:天天跟自己心爱的伙伴生活在一起,这样的生活怎么样?

生:太开心了,太幸福了。

师: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指名读。)

师:读得真好,把我们都带到了鸟儿那动听的歌声中了。我们一起来读读。

(齐读。)

师:想象着画面,一定会让我们读得更好。

(再次齐读。)

师: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于是,大树对小鸟说——

生: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师:你舍得你的好朋友离开吗?

生:不舍得。

师:不舍得,怎么读这句话?

(指名读。)

师:他一直在想象着刚才那美好的画面,所以才舍不得呢。

(齐读。)

师:听到大树这样的恳求,于是,鸟儿说——

生: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师:这个保证可真坚定,大树听了一定很放心。

师:可是,曾经的生活太幸福了,谁又舍得分开呢?我们再来读读他们的对话,男同学读大树的话,女同学读小鸟的话。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师:说完,小鸟就向南方飞去了。可是,谁能想到,这一次的分别竟是永久的别离,等到小鸟再回来的时候,她的眼前就只剩下这一丝微弱的灯火。

师:看着这微弱的灯火,鸟儿还会想起些什么?

生:曾经我们在一起那么快乐,以后那样的快乐再也没有了!

师:太伤感了!

生:以后再也不能给大树唱歌了。

师:这是多么令人伤心啊!

生:我们曾经在一起的日子,再也没有了。

师:老师发现,大家都和小鸟一样想到了她和大树之间那深厚的友谊,那真挚的情谊,那份让人难舍难分的真情。(板书:真情。)

师:想到这份真情,小鸟怎能停下她追寻的脚步,怎能不快点去找找大树呢?

师:就让我们看看小鸟是怎样寻找大树的吧!读一读,找一找。

(生读三处小鸟的问话。)

师:读这一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小鸟非常执著,坚持不懈地寻找大树。

生:鸟儿对大树的情谊很深厚,因为工厂里的沙沙声已经说明大树可能不在了,可是她仍然要去寻找。

生:鸟儿非常着急,想快点找到大树。

师:那我们就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读这段对话吧。刚刚通过一个女同学的朗读,我们感受到了那么多,看看这次通过4个同学的朗读,我们还能感受到什么。

(指4人分角色朗读。)

师:感受到那份着急了吗?

生:感受到了。

师: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小鸟特别担心,她害怕大树被锯碎,就再也听不到她唱歌了。

师:这是多么真挚的情谊啊!

生:我感受到鸟儿这一路奔波一定非常劳累,再加上对大树安危的担忧,她的身体一定会吃不消的。可是鸟儿仍然执著地寻找她的朋友——树,我觉得他们的感情太深了。

生:小鸟不放弃去寻找大树,要把去年许下的诺言实现。不管大树变成什么样子,她都要去为他唱歌。

师:不管大树变成什么,都要唱起去年唱过的歌。

师:那份坚定,那份执著,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我们就读小鸟的三句话,自己练读,看看能不能把你刚才的感受读出来。

(生自由练习。)

师:我发现刚才已经有同学带着表情来读了,把自己想象成小鸟,一定能让我们读得更好。谁愿意来读一读?第一句。

生:立在这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

师:第二句。

生: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师:你飞到了山谷里,看到了一个很大很大的工厂,听见锯木头“沙——沙——”的声音,这时的你想到了——

生:树会不会被锯成碎末啊?

师:是啊,我的好朋友会不会就这样消失了呀?所以这个时候的心情应该怎样读?

生: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师:听到了吗,不仅仅是着急,还担心了。第三句。

生:小姑娘,请你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师:同学们,老师想问问,你为什么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去寻找大树?

生:因为我们是好朋友。

生:因为我答应他,要为他唱歌。

师:同学们,你记得小鸟的诺言是什么吗?一起说吧。

生齐读:明年春天,我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师:可是,小鸟还能再给大树唱歌吗?

生:不能了。

师:你从什么时候就知道不能再给大树唱歌了?

生:当大门说树被做成火柴的时候。

师:当大门告诉你答案的时候你就知道了,那你为什么还要进行第三次的寻找呢?

生:因为不管大树死没死,许下了诺言就得实现。

师:可是,诺言还能实现了吗?

生:不能了。

师:既然不能了,为什么还要去找?

生:因为小鸟觉得对朋友应该信守诺言。

生:因为小鸟忘不了和大树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生:因为鸟儿忘不了他们两个永远是好朋友。

生:鸟儿还忘不了他的模样,忘不了她给树唱的歌。

师:忘不了这么多,就是因为他们之间的这份真情啊!这一路的追寻,就是在追寻这份真情啊!(板书:追寻。)

师:此时此刻,看着灯火,去年那快乐的日子又浮现在眼前。去年那依依惜别的场景又出现了。

师: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生: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师:去年,那相依相伴的幸福时光还在眼前,可是我的朋友呢?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生: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师:去年,那信誓旦旦的承诺还在耳边回响。可是,我已无法兑现我的诺言。我的好朋友大树啊!你永远留在了去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生齐: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没有,读着读着,刚才那些点滴的感受似乎都汇集到了一点上,因为我们放不下那份真情,所以我们是那样留恋依依不舍的日子;因为我们放不下那份真情,所以当我们想到依依相伴的日子才会那样的高兴,才会那样珍惜我们深厚的友谊,我们真挚的情谊;因为我们放不下那份真情,所以当知道再也见不到我的好朋友,才会那样的伤心!就是这样一份真情,让我们留恋,让我们不舍,让我们一路追寻下去。

师:此时,那美好的画面又浮现在眼前。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想着这样的情景,看着今日眼前的灯火,鸟儿,此时此刻,你最想做什么?

生:我想再给灯火唱一次歌。

师:那就让我们唱起来吧。

(齐读最后三段。)

师: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就飞走了。这一看,包含了千言万语啊,同学们,你听到小鸟的心里话了吗?她在说什么呢?

生:大树,我回来了,我又给你唱歌了,你听到了吗?

师:我听到你的歌了,虽然我以后再也听不到了。

生:大树啊,虽然你不在了,但是我会永远记住你的,我会永远怀念和你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师:谢谢你,我的朋友。

生:大树,你还记得我们曾经快乐的日子吗?希望你在天堂里一样快乐。

师:回忆我们在一起的日子,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师:同学们,就像大家所说的,小鸟相信,无论大树变成什么样子,她都会追寻着大树的脚步来给他唱歌;大树也相信,无论自己变成什么样子,小鸟都会找到他,给他唱起去年的歌。

四、拓展延伸,联系生活领悟真情

师:面对着鸟儿和大树间这份感情,老师相信你心中一定想到了谁,想到了你们之间发生的一些事情。那此时此刻,你想对身边的谁说些什么呢?

生:我想对我的好朋友说,以后我们再也不吵架了,在一起好好享受幸福的时光。

师:你学会了珍惜。

生:我要在朋友遇到困难时主动帮助他,不能因为一点儿小事就斤斤计较。

师:你学会了互助。

生:我要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答应朋友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

师:你学会了守信。

五、总结

师:同学们,与其追寻那份逝去的真情,不如让我们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吧。(板书:珍惜现在。)我想,小鸟飞走了,大树不见了,但是留给我们很多很多珍贵的东西,对吗?这是一篇每个人看了都会为之动容的童话。或许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词藻,也不需要太多的解释,那份真情敲打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房,那份淡淡的忧伤也在启迪着我们每一个人。那就让我们也像鸟儿和大树一样,珍惜我们现在美好的一切吧!

反思

《去年的树》一课我充分利用教材,以课文中的对话为引子,带动学生与文本对话,以师生对话等一系列对话形式展开教学流程。

1.尊重个性解读。

“学成于思, 思源于疑。”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尽管这种探索、研究不能产生新的知识,但可激发思维的碰撞。这种碰撞不仅能增强学生辨别正误的能力,而且能使他们形成质疑问难的习惯,养成探根求源的意识。因此,上课之前我先出示了一组描写友人分别的诗句,让学生自主阅读,体会诗句中表达的情感。学生在相互交流、补充的过程中逐步走进文本,内心的情感被诗句中的每一个字点燃,对文章内容充满了期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凸显,也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更体现了新课标理念——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接着,我紧紧抓住四次对话,以朗读对话为线索,引导学生深入角色,体会人物的情感世界。第一次树和鸟儿的对话要指导学生读出伤心、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之情。小鸟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遇到了树根、大门、小姑娘,而它们之间的三次对话是朗读指导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难点,只有想象当时的画面,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才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一次次的想象画面中,学生看到了一只越来越伤心、难过、失望的鸟儿,体会到了鸟儿那越来越急切的心情。学生对文本的领悟在不断深化,学生的情感也在不断提升。

2.珍视独特的感受。

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其创新,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针对新课标的这一要求,在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学习中,我提出问题:“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就飞走了。这一看,包含了千言万语啊,同学们,你听到小鸟的心里话了吗?她在说什么呢?”经历了前面的教学环节,学生很自然地走进了人物的心里,实现了学生与文本、与人物的对话,与作者产生了共鸣。不仅如此,在接近尾声时,我又引导学生思考:“面对着鸟儿和大树间这份感情,老师相信在你心中一定想到了谁,想到了你们之间发生的一些事情。那此时此刻,你想对身边的谁说些什么呢?”这一环节的设计,又一次将本节课推向高潮。学生从课文的情境中转入自己的生活实际,将对文本的理解升华为对实际生活的感悟,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和拓展。

经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读书不仅仅是读别人的故事,更重要的是从别人的故事中得到启示。然而,要想获得这样的收获,就要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想象当时的画面、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就能读懂文章的内涵。

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阅读方法,还需要在今后大量的阅读过程中实践,进而形成阅读的能力。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还会继续探索,为学生的成长而努力。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马家沟小学)

4.《去年的树》教案设计 篇四

1、导入(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听,一只美丽的小鸟,正在动情的为这棵大树唱歌呢,大树正摇曳着枝条认真地听着,多美的画面,他们之间有个动人的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童话故事《去年的树》

2、学生自由读课文。(生字词可问同学,问老师,查字典)

3、交流收获。

师:读了课文,你一定有了些许收获,请你谈一谈读后的感受,或者说一说课文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可以说说你在读书中产生的疑问。

4、指名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

让学生谈一谈初读后的收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原认知,看看学生通过自读能够获取哪些信息,能够读懂些什么,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定进一步学习的方向。根据所给提示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意在帮助学生把握全文内容。本文篇幅不长,但故事情节曲折,直接说出内容大意对学生来说有些困难。而给予一些必要的提示,学生稍加整理语言,即可在初读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达到整体感知的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词

1、请同学们再放声自由地朗读课文。

读书要求:

①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思考:

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大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___________。于是鸟儿问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最后找到了___________的大树。

2、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

练习:一(棵)树一(把)斧子一(双)眼睛一(盏)煤油灯

一(首)歌一(盒)火柴一(只)鸟儿一(个)伐木工

3、交流思考题,梳理课文。

三、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你喜欢课文中的鸟儿吗?为什么?

(2)把你最受感动的句子找出来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再说说选择这一句的理由。

四、总结并布置作业:

5.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分角色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朗读,领悟课文中的情感。

懂得童话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具:课件、头饰(树、鸟儿、树根、大门。)

教学方法:分析讨论法、朗读指导法、情境体验法。

课时: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树和鸟儿是一对好朋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一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大家默读课文,划出句子,读一读。

二:新授

(一)|生齐读二至四自然段。(课件出示情境)

思考:数和鸟儿之间有什么约定?他们遵守约定了吗?谁没遵守?为什么?请大家找出句子,读一读,体会一下他们各自的心情,以及它们之间的感情。

(1)你觉得他们之间感情怎么样?从哪看出来的?

(2)“请”、“还”说明了什么?“一定”、“等着我”说明了什么?

(3)谁能带着感情读一下这些对话?读出他们之间难舍难分、不忍分别的感情。

(4)播放《送别》,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生默读五至十四自然段(课件出示情境)

(1)鸟儿回来之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它的心情怎样?想一想:他

不远万里回来给树唱歌,可树却不见了?它该怎么办?想一想,它的做法和你的想法一样吗?

(2)树根是怎么说的?它的心情怎样?它和树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你能用一首诗来说明吗?

(3)读句子,体会树根和鸟儿的不同心情。

(4)鸟儿又到哪里去找树了?找到了吗?

(5)大门是怎么说的?说明了什么?齐读大门所说的话,你有什么话想对大门说吗?

(6)鸟儿还到哪里去找树了?小女孩是怎么说的?鸟儿是怎么做的?体会一下鸟儿现在的心情。

(7)播放《我要找到你》这首歌,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齐读十五至十七自然段(课件出示情境)

(1)在找到树的那一刻,它会对树说什么?想象一下,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2)鸟儿给树唱歌了吗?如果树听到了,它会说什么?

(3)唱完之后,鸟儿为什么又盯着树看了一会?它在想什么?

(4)播放《啊,朋友再见!》这首歌,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小结

(1)我们来回顾一下鸟儿找树的过程,它为什么要找树?说明了什么?它找到了吗?它是怎么做的?

(2)鸟儿找树可谓历尽千辛万苦,可它并没有放弃,履行了诺言,对你有什么启发?

(3)你想对伐木工人和树说些什么?

四表演(课件出示课文)

请同学们表演课文,戴上图饰,配上音乐和朗诵。

五板书

去年的树

树鸟

珍惜友情

信守诺言

《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学校:南

姓名:支

日期:

6.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篇六

新课程理念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设计秉承这样的理念,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把教师训练的意图和训练的技巧藏起来,以读激情,以情带读,以读传情,透过师生互动,促使学生在跟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品味语言,感受课文所蕴含的语言美、思想美和意境美,掌握学习方法,构成潜力,最终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分主角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资料,感受拟人童话的特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3、透过朗读,感受童话故事对高尚友情的赞美,受到完美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帮忙学生进一步感受童话的特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师制作PPT(演示文稿)。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方法】

透过读、悟、析相结合,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潜力。

【学习方法】

透过读、悟、议、说让学生走进文本,体验文本。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听,一只美丽的小鸟,正在动情的为这棵大树唱歌呢,大树正摇曳着枝条认真地听着,多美的画面,他们之间有个动人的故事!这天让我们一齐学习童话故事《去年的树》

2、学生自由读课文。(生字词可问同学,问老师,查字典)

3、交流收获。

师:读了课文,你必须有了些许收获,请你谈一谈读后的感受,或者说一说课文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能够说说你在读书中产生的疑问。

4、指名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

让学生谈一谈初读后的收获,能够帮忙教师了解学生的原认知,看看学生透过自读能够获取哪些信息,能够读懂些什么,以帮忙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定进一步学习的方向。根据所给提示说一说课文的主要资料,意在帮忙学生把握全文资料。本文篇幅不长,但故事情节曲折,直接说出资料大意对学生来说有些困难。而给予一些必要的提示,学生稍加整理语言,即可在初读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到达整体感知的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词

1、请同学们再放声自由地朗读课文。

读书要求:

①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思考:

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大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___________。于是鸟儿问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最后找到了___________的大树。

2、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

练习:一(棵)树一(把)斧子一(双)眼睛一(盏)煤油灯

一(首)歌一(盒)火柴一(只)鸟儿一(个)伐木工

3、交流思考题,梳理课文。

三、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你喜欢课文中的鸟儿吗?为什么?

(2)把你最受感动的句子找出来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再说说选取这一句的理由。

四、总结并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诚实守信的故事,寓言。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学习课文。

去年在这棵树上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引导想像。

师:这篇童话很有特色,它是透过“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的。读了课文,说说全文中一共写了几次对话呢分别是那几次?你对哪次“对话”印象最深?

鸟(大树、树根、门先生、小女孩)

预设1(小鸟与大树话别)

师:(大屏幕出示第一次对话)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务必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临走之前,一对好朋友依依惜别。树对鸟儿说(示意学生读)

1、指名学生初读

师:树和鸟是一对多好的朋友呀,一个天天唱歌给对方听,一个天天听对方唱歌,它们是那样的相依、相惜。但是,寒冬来临,它们不得不分手,这是多么的无奈、多么的伤感呀!临别,它们是怎样说这番话的呢请与同桌分主角练习读一读。

2、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指导要点:

①树的话中饱含着请求、期盼。

②鸟的回答信誓旦旦,语气坚决、肯定。

③树和鸟性别不同,要读出区别。(引导学生注意,书中的鸟儿用的是“她”,树是“他”。)

师:他们就是这样,依依惜别,并约定明年春天,鸟儿再回来唱歌给树听。

预设2(小鸟与树根对话)

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那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然而,昔日的好朋友却不见了。他找了又找,问了又问……请学生自由读课文,也能够和同桌分主角读。要仔细揣摩,体会不同主角的情绪,用恰当的语气来读。

1、学生自由练习。

2、指名读,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教师相机指导。

(引导体会“树根”本是树的一部分读他的话时要读出同情、伤感的语气。)

3、不见了去年的树,鸟儿感到怎样?她会怎样想?

(引导学生感受鸟儿惊讶和着急的心里,引导他们读出这种语气)

预设3(小鸟与门先生对话)

1、听说树被砍倒拉到山谷去了,鸟儿有怎样的行动?

师引导:得知了树的下落,焦急的鸟儿怎样做的?(生:鸟儿向山谷飞去。)是啊,鸟儿什么话也没有说,毅然绝然向山谷飞去。孩子们,你们从鸟儿毫不犹豫的行动中体会到了她怎样的心思?(必须要找到她的好朋友——树!)

2、鸟儿在山谷的工厂里,是怎样寻找树的?引导悟读鸟儿与大门的对话。3、引导从“树么”一句体会大门的冷漠与鸟儿的焦急不安构成比较。

(引导体会“门先生”对伐木的事见多了已不以为然,朗读中,要平淡,冷漠。)

预设4(小鸟与小女孩对话)

师:鸟儿一次又一次地找不到自已的朋友,心里是多么的着急啊,当它得知树被“砍倒”,被“切成细条条”“做成火柴”“卖掉了”“火柴已经用光”,只剩下用火柴点燃的火还亮着时,(出示演示文稿:“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透过这个“看”字,你能体会到什么呢

1、名学生交流。

师小结:鸟儿费尽周折,最后找到了自已的好朋友尽管那只是用自己好朋友的身体做的火柴点燃的灯火。鸟儿怎能不悲哀,她睁大了眼睛,仿佛在说:“朋友,我最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

2、出示演示文稿。(出示句子)

之后,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3、读到那里,你有什么问题吗从这第二个“看”字,你又品出了什么吗?

4、学生交流读书体会,教师相机点拨、引导、提升。

师:鸟儿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他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唱完了歌,他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透过那深情的“看”字,我们仿佛听见鸟儿在说?

5、指明学生自由表达,说出自己的理解。

正如同学们感受到的那样,这两个“看”然普通、平淡,却饱含了鸟儿对树无比的深情与留恋。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生读: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之后,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设计意图』

这是一篇情感型的课文,在精读阶段,本设计力图透过教师适时的点拨,调动学生的情感,与文本进行深度的对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填补课文的艺术留白,不断提升认识,激起情感,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内心深处对文字的一种感觉。有了对文字的感觉,才能自然地将这种感觉渗透在表达中,渗透在朗读中,到达以情带读。

三、体会道理,拓展延伸。

师:鸟儿飞走了。带着伤感飞走了,但她给灯火留下了歌声,留下了世间最宝贵的东西。你明白这东西是什么吗(友情,守信)

1、课文学完了,作为读者,你肯定还有很多话想说,你想对谁说呢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2、几分钟后,全班交流。教师及时评价,进一步引导。

师小结:

同学们的发言令人感慨万千。这篇美丽的课文,带给我们无尽的想象与思考,让我们感受了世间最完美的情意,也感受了世间许多令人伤感的遗憾。新美南吉的童话还有很多,那里向你推荐几篇,但愿童话里那些完美的情感会伴你终生。出示课件,打开新美南吉的部分童话作品。

『设计意图』

透过提问“鸟儿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引起学生思考,体会鸟儿对树真挚的情义。而“你想对谁说什么”的写话设计,意在培养学生的评判意识,即跳出课文去审视,引发学生与各种主角进行多向对话,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挖掘课文的潜在的含义。同时,也利用教材带给的资源,在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写的时侯,进行适当的小练笔,培养写作习惯。

【板书设计】

11、去年的树

信守诺言情意真挚

鸟儿树

树根

门先生

小女孩

『设计意图』

7.王芳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篇七

关键词:效益,互动,阅读教学,情感对白

学校旁边的南平小学正在开展“效益课堂”的专题研究, 最近的一个项目是“语文课堂的师生有效互动”, 其中文艳老师要执教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去年的树》 (人教版) , 几次三番邀请笔者去“指导指导”, 恭敬不如从命, 听了文艳老师的这节课, 品析、回味, 感触很多。下面截取几个片断, 谈谈自己的管豹之见, 虽是支语片言, 也算是一种收获吧。

镜头一:解读教材情感基调, 为真情对白作铺设

《去年的树》是一篇情感丰富的拟人题材童话, 它主要通过情感对白来展开故事情节:朋友虽已逝, 但友情依然, 诚信固存……这个故事的感情基调有起有伏, 跌宕有致, 先扬后抑, 结尾部分顿挫, 虽很感伤, 但却给读者留下了极大的思维空间去暇思臆想……文章在四次对话中展开故事情节, 在通俗易懂、平实无华的语言中向我们传递着这样一个知识信息、一种人文精神、一种品格操守:信守诺言, 珍惜友情。这是本文教学的主题思想, 也是教学重点;同时从侧面向我们渗透了另一个隐现的思想主题:那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教师细致解读教材, 细腻把握文章初始的美好情感基调, 用煽情的语音语调导入课文:“同学们, 听着这一声声清脆的歌声, 看着这其乐融融的画面, 我们的思绪又回到了《去年的树》这篇课文中……同学们, 你们是否还记得这篇课文的情节?”教师以“情”引“情”, 用亲和、自然、微笑的教态, 无息无声的完成了对下文真情对白的预设与铺垫。

镜头二:诵读教材情感意蕴, 为真情对白添佳剂

在学习课文1~4自然段的过程中, 教师引领学生自主的阅读课文, 仔细的诵读“小鸟和树是好朋友”的词语, 反复咀嚼“天天唱、天天听、一定、等”一些词语的情感元素。学生答问:“我从‘天天’可以看出鸟儿和树是一对好朋友。”师说:“你很会抓住重点词来理解句子。 (激励评价学生) 一个天天唱, 一个天天听, 这就叫“朝夕相处, 形影不离”啊!大家有好朋友吗?你们一定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有很深的感情对吧?瞧, 你们脸上的幸福劲真让老师羡慕, 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种幸福的感觉传递出来。”同步把“教材情感”与“生活实际”相切, 在体验好朋友之间美好情感的同时, 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友谊的珍贵”, 为下文“好朋友的离别、感到伤心、难过”作承转, 顺势埋下了“忧伤情感元素”的伏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情”燃“情”, 促使学生的情感热烈迸发, 为真情对白的顺利展开添加了活化剂。

镜头三:品读教材情感底蕴, 现真情对白于过程

在学习课文5~17自然段的环节中, 教师一边引领学生继续感受小鸟和树友情的美好情感:通过对白剖析“千辛万苦、筋疲力尽、身心疲惫”等词语来突现;一边启迪学生直面———小鸟找不到好朋友时的难过、伤心情愫:借助“看到树根, 着急, 问门先生, 问小姑娘, 问树根, 问火柴, 盯, 对着灯火, 唱起了去年的歌, 对着灯火又看了一会儿, ”等词语、句子来突破挖掘教材所蕴含的情感底蕴。

生问:“鸟儿为什么要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呢?”

生答:“因为它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那么高达的树却变成了灯火。”

生问:“为什么鸟儿要唱去年的歌?”

生答:“因为它是为了履行去年的约定。”

师补充:因为鸟儿珍惜友情。

师问:“鸟儿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为什么又飞走了?”

生答:“因为它不忍心看见好朋友消失, 所以飞走了。”

师问:“为什么小鸟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它在想些什么?”

生答:“它是多么留念树啊!”。

真情对白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通过教材外象浸入心灵内化的交流, 并深深的体会到“友谊的珍贵, 诚信的崇高”;同时领略到“树—成为—灯火—燃烧—照亮他人—自己化为灰烬, 是一种美丽, 是一种奉献”, 最后还清晰的意识到“现实生活中环保的重要”。教师通过多元化的品读方式:即教师示范品读、学生个人品读、学生小组品读、学生角色品读、学生集体品读, 来加强学生的自我感悟, 拓伸联想, 领悟教材文本中所富含的语言之美、思想之美、意境之美;层层推进, 实现、完成、内化、升华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情感、学生心灵、文本内蕴之间“三维一体”的真情对白与真诚对话。

教育呼唤:魅力课堂;

新课程需要:活力课堂;

教学期待:效益课堂。

8.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篇八

南龙乡中心学校小学部:兰英

《去年的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故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真挚情谊。

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宜学生分角色朗读,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非常必要的。我知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一个对话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在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中展开的。因此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初始,我就逐步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小鸟和大树的对话,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大树时的焦急与艰辛。用小鸟的三个问句把这些零散的语言朗读串成一条情感的链,让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这样,渐渐的,孩子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

在小鸟面对着灯火,唱歌给树听这一部分。这里有三个自然段,文字很简单,却给了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这里既是情感的暴发点,更是指导学生练笔的训练点。最后我还在这里安排了一个想象说话的环节,语文课堂应是听说读写相结合的。学生交流后,感慨很多,很出乎我的意外。

一堂课下来,我觉得本课的教学目标比较切实地完成了。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课文中的词句,并感受到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种种情感。

但设计毕竟是预设的,一到课堂上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课虽已尘埃落定,课堂上不能忽略的细节让我更为难忘,也促使我静下心来好好地思考了一些问题。

一、对文本多元解读时,正确把握教学的主导倾向。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育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老师和学生从这个童话中读出了小鸟的信守诺言、珍惜友情,读出了大树的自我牺牲、无私奉献,读出了对伐木人乱砍树木的愤慨,读出了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感悟„„这些多元解读,价值取向积极健康,应该说都是可以的。不过我们又要看到,作者写作总有他的主导倾向。一篇课文的教学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对多方面的感受充分展开,所以,我们在对作品多元解读时,还得考虑教学的主导倾向。

细细品味《去年的树》,一种哀婉动人的心绪会萦绕在我们心头,久久挥之不去。究竟是什么打动了我们的心?《去年的树》是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但它的构思却与众不同:故事刚交待了鸟儿和树的友谊,树就从故事中退出了。作者的叙述主线完全落在了鸟儿身上,让鸟儿信守诺言,去追寻树的踪迹。故事的结局让我们心灵震颤——鸟儿找到的已经不是当年枝叶繁茂的大树,而是朋友的躯体点燃的灯火,尽管这样,鸟儿还是对灯火唱起了歌。这个故事打动我们的不只是鸟儿的信守诺言,而是一种生死不渝的友谊。当友谊超越了生死的界限,就成为感人肺腑的永恒情怀,成为巨大的精神力量。我觉得这是这个童话人文内涵的主导倾向,它有别于其他歌颂友谊的课文,具有独到的教育价值。

当我第一遍读文本时,我觉得这篇作品的主旨在“环保”上:要爱护树木,保护树木,不应该乱加砍伐。但再读几遍后,我认为作为文学作品,这篇童话更为重要的,在于非常生动地叙写并歌颂了人与人之间存在的深厚的爱意、纯真忠诚的友谊。小鸟对着灯火歌唱着,树变成火柴,这是有形的,可是当变成火光,就是无形的,小鸟为什么还要歌唱?小鸟对着不可触摸的,已经飘逝的火光唱歌,明明知道它已经不会回答了。这是尽心,这是牵挂,这是深厚的爱意,这是纯真的友谊,这是对自己的爱负责。”虽然我对文本的解读是到位的,但在教学中,对引导学生体会小鸟的信守诺言做得不到位,感觉太突兀了,学生还不明白。

二、重视整体把握和时间的安排

对要进行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先进行估计,想想这一个步骤可能会用去多长时间,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会有意识的,有序地进行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如:《去年的树》一般教学两课时。我的第一次设计是这样安排的:第一课时除了初读课文和学习字词外,细读课文的前面部分,着重体会树和鸟儿在一起的快乐,感受他们分别时的难舍难分,第二课时读余下的部分,感受鸟儿和大树生死不渝的情谊。可是一试教,不得了,我上的第一课时内容太少,课显得很单薄,不充实。于是,我又调整了我的安排,第一课时除了初读课文和学习字词,基本上把课文读完,第二课时以复述故事和练笔为主。然后又去试教,感觉这样第一课时才充实了许多。

9.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篇九

执 教:周德胜

《去年的树》这篇课文是一个优美动人的童话故事。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文中那一个个人性化的角色,感动了学生们纯真、善良的心。在这堂课上,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奋点”

在课堂上挖掘学生的兴奋点,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精神处于兴奋状态,从而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挖掘了学生的兴奋点就能使课堂“活泼”起来,“热闹”起来。课伊始,我用动画课件引出“友情”的话题,然后满怀深情地,用娓娓动听优美的诗歌激情导入课文,与文本中的人物产生共鸣,从而感染学生,唤起了学生走进课文中的激情。课堂中我以情感人,用自身的激情唤醒学生的热情。如:在指导学生练读小鸟的三句问话后,我让学生进入课文,对小鸟(学生)进行采访:

师:那一声声急切地询问流露出小鸟对大树的无限深情。可怜的小鸟,你找不到朋友大树,你心情会怎样?

师:你伤心,你失落、你焦急,你一定在心里呼唤着自己的朋友大树,是吗?你们怎么呼唤的?

生:大树你在哪儿呀?我急死了。

生:大树呀大树,你到底在什么地方啊?你不要再躲着我了。生:大树,难道你忘记了咱俩的约定吗?我还要给你唱歌呢!

小鸟们一声声的呼唤,引出了这堂课的高潮。当学生这种焦急的心情还没有回落的时候我就引导学生进行最后一段的学习。

二、抓住空白点,激发创新火花

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创新的基石。课堂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创设适合创造性思维的情境,鼓励学生展开想象,与文本对话,让学生的思维呈现开放、多样的特征。在这篇课文最后一节,我抓住文本的空白点,让学生深入小鸟、大树的的心理,引导他们抓住文中鸟儿两次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来想象小鸟会说些什么,变成袅袅轻烟的大树又会说些什么。这样让学生尝试与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进行思维的碰撞,就是对文本进行再创造,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得到了培养。同时,在交流中学生能够更加体会到诚信的可贵以及环保的重要性。

三、拓展延伸、情感的升华

在学生们的情感和课文情感多次发生共鸣之后,最后我又安排了一个教学环节:你作为这一篇美丽课文的读者,你还有什么话想说,你想对谁说?比如说对伐木人,对小鸟……一声声真诚的肺腑之言,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上完这节课,我感到有种说不出的感动,为学生在课堂上那种真情的自然流露而感动。小鸟的那份执着与忠贞,正是我们现代人所缺失的东西,社会不管发展到什么程度,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真情依然是最宝贵的。我想,课堂中我们师生之间演绎这份纯洁的情感,对学生是终生受益的。

四、充分朗读、引起共鸣 去年的树,是一篇以对话为主的童话,为了更好地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非常必要的。我们都知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在教师,学生与叫教材之间的互动中展开的。而要想读好课文,首先就要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种种角色,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初始,我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中几次说到小鸟与大树是好朋友?那么请你到课文中找一找,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他们的确是好朋友?学生们纷纷抓住了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来汇报,在体会中,他们的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越来越明朗。这样,渐渐的,孩子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

10.王芳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篇十

师:《去年的树》是一篇童话故事, 故事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谁愿意读一读?

(出示: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站在树枝上, 天天给树唱歌。树呢, 天天听着鸟儿唱。)

(一生朗读)

师:读得真棒!一棵树, 一只鸟;一个听, 一个唱。多好的朋友, 多好的日子, 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

(生齐读)

【评析:直接入题, 干净、简洁。故事就这样淡淡道来, 课堂也这样平平展开。】

师:鸟儿给树唱歌, 可能会在什么时候?

生:可能会在春天, 可能会在秋天。

师:你猜想了季节的不同。

生:可能在树孤单的时候。

师:你注意到了人物心情的不同, 真好!

生:可能在早上, 可能在晚上。

师:这么多种可能。你是凭这一段话当中的哪一个词语猜想出来的?

生:我是凭“天天”这个词语猜想的。

师:你的目光真敏锐!没错, 就是这个“天天”。我们一起读文章的这个开头, 注意读出“天天”的感觉和味道来。

(生齐读)

师:正是这样的“天天”, 给了我们多少美好的想象, 带给我们多少美好的画面! (舒缓的背景音乐响起, 屏幕依次出现鸟儿在早晨、晚上、春天、秋天等背景中站在树上唱歌的图片。同时呈现文字:鸟儿站在树枝上, 给树唱歌。树呢, 听着鸟儿唱。)

师:大家看, 当太阳露出笑脸的时候———

生:鸟儿站在树枝上, 给树唱歌。树呢, 听着鸟儿唱。

师:当月亮挂上树梢的时候———

生:鸟儿站在树枝上, 给树唱歌。树呢, 听着鸟儿唱。

师:当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的时候———

生:鸟儿站在树枝上, 给树唱歌。树呢, 听着鸟儿唱。

师:当叶子在秋风中飘落的时候———

生:鸟儿站在树枝上, 给树唱歌。树呢, 听着鸟儿唱。

师:迎着风, 迎着雨———

生:鸟儿站在树枝上, 给树唱歌。树呢, 听着鸟儿唱。

师:走过春, 走过夏———

生:鸟儿站在树枝上, 给树唱歌。树呢, 听着鸟儿唱。

师:这真是一段美好的时光。

(音乐继续, 屏幕依次出现鸟儿在夏天、晚上等背景中站在树上唱歌的图片。同时呈现文字:鸟儿站在树枝上, 给树唱歌。树呢, 听着鸟儿唱。)

师:你再听, 鸟儿站在树枝上, 给树唱着优美的歌, 树呢———

生:听着鸟儿唱。

师:你再听, 鸟儿站在树枝上, 给树唱着快乐的歌, 树呢———

生:听着鸟儿唱。

师:鸟儿站在树枝上, 给树唱着夏日小情歌, 树呢———

生:听着鸟儿唱。

师:鸟儿站在树枝上, 给树唱着晚安小夜曲, 树呢———

生:听着鸟儿唱。

【评析:前面的引读侧重鸟儿的“唱”, 后面侧重大树的“听”。小小的转折, 细密的心思。】

师:是的, 这是一段多么美好的时光啊!同学们, 由这两个“天天”, 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他们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师:“形影不离”, 这个词用得真好!

生:鸟儿和树的友谊地久天长。

师:“地久天长”, 感情是那样的———

生:深厚。

师:好的, 我把这个词写下来, 你们不妨也在文章的开头批注“深厚”两个字。 (板书:深厚)

师: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故事的开头, 体会他们那段形影不离、十分深厚的感情。

(生齐读)

【评析:教师创设情境, 通过品味“天天”, 把文字读成了画面。在清脆叮咚的回环诵读里, 学生们自然感受到了树与鸟儿那一唱一听、相伴相守的美好。】

师:孩子们, 读着读着, 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棵怎样的树, 出现了一只怎样的鸟儿呢?请你展开想象, 写一写你脑海中浮现的树的模样、鸟儿的外貌。 (板书:写外貌) 写的时候, 请你用上“特别”这个词语。

(出示: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树长得。鸟儿呢, 长得。生在音乐中想象写话, 师巡视。)

【评析:当读出了树与鸟儿之间真挚的情谊, 自然会想知道这是“一棵怎样的树”, 这是“一只怎样的鸟儿”。童话本身没有任何说明, 恰好留给孩子们想象。】

师:好, 孩子们, 请停下手中的笔。谁来读一读你写的这棵树?

生:树长得特别茂盛, 郁郁苍苍的, 引人注目。

师:写得多好!先概括地写树特别茂盛, 再具体地写怎么茂盛。 (板书:茂盛、郁郁苍苍、引人注目)

师:谁来读一读鸟儿的?

生:鸟儿呢, 长得特别小巧玲珑……

师: (板书:小巧玲珑) “小巧玲珑”这个词用得特别好。

生: (继续) 像个小天使。

师:这个比喻真贴切。

师:同学们, 借鉴这两位同学的写法, 你试着修改一下自己写的树和鸟儿的外貌, 先写“特别怎么样”, 然后具体地写“怎么样”。

(生修改, 师巡视指导。)

师:好的, 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

【评析:先写“特别怎么样”, 然后具体地写“怎么样”, 强调语言表达的方法。】

师:在千万棵树中遇见这样一棵树, 在千万只鸟儿中遇见这样一只鸟儿。这是一段多么深的缘分哪!当你体会到这一点的时候, 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故事的开头, 我想, 你的感受又会不同。

生: (齐) “一棵树和一只鸟儿……天天听着鸟儿唱。”

师:可是, 孩子们, 你一定已经发现了, 在我们这个故事的开头, 并没有写树的模样, 是吗? (擦去板书“茂盛、郁郁苍苍、引人注目”) 在我们这个故事的开头, 也没有写鸟儿的外貌, 是吗? (擦去板书“小巧玲珑”)

师:如果故事的开头有了树的模样、鸟儿的外貌的描写, 会带给我们什么感觉?

生:美好的感觉。

生:感觉很具体。

师:是啊, 仿佛树和鸟儿就在我们面前了。但是, 故事既没有写树长什么样, 也没有写鸟儿长什么样。 (在“写外貌”前板书“不”, 成为“不写外貌”。) 读了这样的开头, 你又有什么感觉?

生:有点不清楚。

生:有点不生动。

师:是的, 这样的文字带给我们的感觉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 就叫“平淡”。你可以在开头标注“平淡”这个词。 (板书:平淡) 至于平淡还会带给我们什么感觉, 咱们继续往下读这个故事。打开课本, 自由地朗读文章, 看看这个故事接着发生了什么, 最后的结局又是什么。好, 开始。

(生自由朗读课文)

【评析:童话的开头简单素朴, 王老师却抓住“天天”一词, 创设出了美好的情境。然后, 教师再提醒学生关注文字风格的平淡。如此, 想象的丰富与文字的简朴形成落差, 构成了课堂教学的第一次张力。】

于平淡中品味苦苦寻找的执著

师:在这个故事中一共出现了五个会说话的人物, 谁还记得是哪五个?不看书。

生:树、鸟儿、树根、大门、小女孩。

师:说得真好!来, 让我们一个一个地找。

【评析:显然, 教师将教学的内容转向了对话。因为五个人物的四次对话, 构成了这个童话故事最重要的情节。强调“会说话”, 则小心翼翼地避开了文中始终默默的“灯火”。】

(生分别找出鸟儿和树、树根、大门、小女孩之间的对话, 并朗读。)

(师出示四次对话)

师:孩子们, 五个人物的四次对话, 构成了这个童话故事最重要的内容。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四次对话。

(师生交流商定:一生读鸟儿的话, 四个组的同学分别读树、树根、大门与小女孩的话, 师读旁白。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

师:都读得非常好!就是有一个人没读好。是谁呢?

生:小女孩没读好。

师:小女孩读得不错。

生:我觉得树读得不好。

师:你们太谦虚了, 树读得非常好。大门也读得很好。

生:旁白读得不好。

师:再说一遍。

生:旁白读得不好! (全场笑声)

师:他是实话实说。是的, 旁白没读好。当然, 这也不能怪我, 因为我发现我读的提示语, 或者说旁白, 太简单了。真没办法读啊!

【评析:由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引出提示语的问题, 巧妙!】

师:孩子们, 什么样的提示语读起来有味道, 有感觉啊?

生:给提示语加上形容词或动词会让它更有感觉, 更有感情。

师:你真有经验!怎么加提示语的动词或形容词呢?其实这个单元前面学过的课文就给我们做了非常好的榜样。那篇文章叫什么来着?

生: (齐) 《巨人的花园》。

(出示: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 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 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

师:这个童话中就有关于人物说话的很好的提示语, 来, 谁愿意读?

(生朗读, 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师:你看, 这样的提示语读起来才有味道, 才有感觉。我相信这些提示语当中的某一些词语一定会带给你一种特殊的感觉, 比如说句子中的———

生:很生气, 又发脾气, 大声叱责。

师:没错。孩子们, 这些词或形容或动作, 反映的是人物的心情和表情。我们读这些旁白的时候, 情绪就特别容易调动出来。这样吧, 我们也替这个故事加一加:在这些人物提示语的中间加上能够反映人物表情和心情的词语。 (板书:写表情)

(生练笔, 师巡视。)

【评析:引入《巨人的花园》, 是复习旧知, 也是品读比较, 更是接下来写作的范例, 一石三鸟。】

师:好的, 同学们停下手中的笔。我们先来看一看树跟鸟儿的那一次对话。

(出示:树对鸟儿说:“再见了, 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 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的, 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 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师:眼看着这么一对朝夕相处、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就要分手了, 这个时候, 树的心情是怎样的?鸟儿呢?

生:树依依不舍地对鸟儿说……

师:树的心情是依依不舍。 (板书:依依不舍)

生:鸟儿难过地说……

(师板书:难过)

师:是的, 这是人之常情, 还有不一样的吗?

生:树恋恋不舍地对鸟儿说……

(师板书:恋恋不舍)

师:鸟儿呢?

生:鸟儿含泪说……

师:鸟儿是含泪说。 (板书:含泪)

师:真好!有了这样的体会, 有了这些提示语, 我们再来读一读树和鸟儿的对话, 我来读旁白, 这次我保证能读好。

(师生根据板书, 加上提示语, 再次合作朗读树和鸟儿的对话, 声情并茂。)

【评析:通过想象、写作与朗读, 孩子们把这个简洁含蓄的故事读厚了、读丰满了。树与鸟儿离别的情景如在眼前。】

师:是的, 这样一对好朋友, 他们分手时依依不舍。在他们分手的时候, 他们之间有了这样一个约定———

(出示:“再见了, 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 还唱歌给我听。”

“好的, 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 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生1、生2分角色朗读)

师:孩子们, 这是一个春天的约定, 这是一个心心相印的约定。带着这个约定, 树开始了这个冬天最漫长的等待。寒风起了, 大雪落了, 但是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 因为他的心里装着一个春天的约定———

(生3、生4分角色朗读)

师:我们的鸟儿开始了跋山涉水, 她飞过了高山, 飞过了大河, 飞过了原野, 飞过了沙漠。她飞得千辛万苦, 然而, 她的心里却是甜的, 却是温暖的, 因为她的心里一样装着一个春天的约定———

(生5、生6分角色朗读)

【评析:一遍又一遍地重温这个关于春天的约定, 一遍又一遍地体会树与鸟儿的深情, 也就一遍又一遍地为后文苦苦地追问与寻找做好了铺垫。】

师:是的, 就这样, 在第二年春天来临的时候, 鸟儿迫不及待地从远方飞了回来, 她飞呀飞呀, 越过千山万水, 终于到达了这片森林, 来到了她的好朋友树所在的地方。然而, 眼前的一幕却让她惊呆了。孩子们, 此时此刻, 鸟儿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呢?

(出示:“立在这儿的那棵树, 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问树根。)

生:“立在这儿的那棵树, 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焦急地问树根。

师: (板书:焦急) 是的, 她焦急, 她不安, 因为她的好朋友树不见了。她对自己说, 怎么会这样?树啊树, 不是说好了我还要回来给你唱歌吗?难道你忘了我们这个春天的约定了吗?

(出示:“再见了, 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 还唱歌给我听。”

“好的, 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 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两生分角色朗读)

师:然而, 事情的结果让人特别揪心:伐木人把树砍倒, 拉到山谷里去了。鸟儿告诉自己, 必须去找, 必须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她还要为他唱去年的歌。就这样, 鸟儿飞向了山谷, 飞到了工厂, 她来到了工厂的大门前。这时, 她的耳旁传来了锯木头的“沙———沙———”声, 她知道, 自己的好朋友树一定会更加危险。孩子们, 这个时候, 鸟儿的心情又是怎样呢?

生:她心急如焚地问大门:“门先生, 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 您知道吗?”

师:心急如焚哪! (板书:心急如焚) 孩子, 你有过心急如焚的时候吗?请回忆你心急如焚时的那份感觉。来, 再来读鸟儿的话。

(生再读, 情感加强。)

师:是的, 她能不心急如焚吗?然而答案再一次令人不愿相信, 因为她的好朋友树被切成了细条条儿做成了火柴。那一刻, 鸟儿感觉到自己的世界已经没有了春天, 她又一次跌入了那个可怕的冬天。然而, 她的耳边又一次响起了那个关于春天的约定———

(出示:“再见了, 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 还唱歌给我听。”

“好的, 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 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生1、生2分角色朗读)

师:这个约定一遍一遍地在她心中回响着———

(生3、生4分角色朗读)

师:就这样, 带着这个约定, 鸟儿继续着她的寻找。她飞呀飞呀, 飞向了村子, 飞向了暮色。她来到了小女孩的身边, 此时此刻, 她的心情又是什么呢?

生:鸟儿伤心欲绝地问女孩:“小姑娘, 请告诉我, 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师:伤心欲绝。 (板书:伤心欲绝) 孩子, 你知道“伤心欲绝”的“欲”怎么讲吗?

生:将要。

师:对, 她伤心到了极点。从鸟儿的心情当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她跟树之间的那一份感情。这份感情如果用一个词儿来形容的话, 那就是———

生: (齐) 深厚。

师:请允许我再写一遍“深厚”, 你也可以在书上再写一遍。 (板书:深厚) 让我们体会着这样的感情, 再来读一读鸟儿的这些对话。我读旁白, 你们读人物的对话。

(师生根据板书, 加上提示语, 再次合作朗读文中的四次对话, 声情并茂。)

【评析:仍然是想象、写作、朗读, 学生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填补了文中的空白, 也理解了故事的内容。如此, 他们对童话的阅读与思考便是诗情的、诗性的, 而不是抽象的、理性的。】

师:然而, 在这个故事当中, 有写树的“依依不舍”和“恋恋不舍”吗?

生: (齐) 没有。

(师擦去板书“依依不舍”和“恋恋不舍”)

师:有写鸟儿的“难过”和“含泪”吗?

生: (齐) 没有。

(师擦去板书“难过”和“含泪”)

师:有写鸟儿的“焦急”吗?

生: (齐) 没有。

(师擦去板书“焦急”)

师:有写鸟儿的“心急如焚”吗?

生: (齐) 没有。

(师擦去板书“心急如焚”)

师:有写鸟儿的伤心欲绝吗?

生: (齐) 没有。

(师擦去板书“伤心欲绝”)

师:什么都没有。我们这个故事根本就没有写鸟儿和树的任何表情和心情。 (在“写表情”前板书“不”, 成为“不写表情”。) 你读这样的文字, 感觉是什么?

生:要是有了这些提示语, 就感觉很生动, 没有的话感觉很无味。

师:无味, 是的。这样的感觉就是平淡。我们再写一遍“平淡”。 (板书:平淡)

【评析: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 王老师着力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文中的四次对话, 当感受到了人物内心的丰富时, 教师一一擦掉黑板上的文字, 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到文本语言的平淡素朴。强烈的落差形成课堂的第二次巨大的张力。】

于平淡中感受款款歌唱的深情

师:故事有一个平淡的开头, 故事又接着平淡地讲述。故事的结尾是否还会平淡呢?我们来看一看。

(出示:鸟儿睁大眼睛, 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 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 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就飞走了。)

(一生朗读)

师:孩子们, 读完这个故事的结尾, 你可能会留心这样一个细节:在鸟儿唱歌之前和唱歌之后, 她有一个几乎完全一样的动作。你留心到这个细节了吗?这个细节就是———

生:看。

师:没错, 就是看。轻轻地读———

生: (轻轻齐读) 看。

师:谁都知道, 鸟儿为了这一刻历尽了千辛万苦, 经历了那么长时间的等待, 现在却只能“看”。静静地看, 默默地看, 就这样看着, 看着, 她的眼前仿佛又一次出现了过去的画面———

(舒缓而忧伤的背景音乐响起, 多媒体再次依次播放鸟儿给树唱歌的温馨画面。)

师:她想起了, 当太阳露出笑脸的时候———

生1: (声音哽咽) 鸟儿站在树枝上, 给树唱歌。树呢, 听着鸟儿唱。

师:她想起了, 当月亮挂上树梢的时候———

(生2读)

师:她想起了, 当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的时候———

(生3读)

师:她想起了, 当叶子在秋风中飘落的时候———

(生4读)

师:是啊, 迎着风, 迎着雨———

(生5读)

师:走过春, 走过夏———

(生6读)

师:可是, 这一切再也回不来了!她分明记得, 自己曾经站在树枝上, 给树唱着优美的歌, 树呢———

生7:听着鸟儿唱。

师:她分明记得, 自己曾经站在树枝上, 给树唱着快乐的歌, 树呢———

生8: (含泪地) 听着鸟儿唱。

师:她分明还记得, 自己曾经站在树枝上, 给树唱着夏日小情歌, 树呢———

生9:听着鸟儿唱。

师:她分明还记得, 自己曾经站在树枝上, 给树唱着晚安小夜曲, 树呢———

生10: (声音哽咽) 听着鸟儿唱。

【评析:又是重现。这次重现的是鸟儿与树曾经相伴相守的画面。同样的文字, 同样的背景, 同样的音乐, 甚至教师引读的话语也几乎一字未变, 唯一不同的是孩子们含泪的眼。】

师:可是, 这一切再也回不来了!留在鸟儿面前的, 只有这样的画面——— (多媒体出示灯火的画面) 她看啊看, 她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她的好朋友树。

师:是的, 她看到了树, 此时她的心里有多少话想对好朋友树说呀!孩子们, 拿起你的笔, 写一写鸟儿最想对树说的话, 写一写她内心的真情告白。 (板书:写心理) 写的时候, 请你用“树啊树”开头。

(生在音乐声中写话, 师巡视指导。)

师:孩子们, 停下手中的笔, 有没有写完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你提笔的那个瞬间, 你已完完全全化成了故事中的那只鸟儿。为了这个春天的约定, 为了给自己的好朋友唱去年的歌, 鸟儿历尽了千难万险, 经历了千辛万苦, 但是, 留在她眼前的只有这盏用朋友的身躯化成的灯火。这一刻, 鸟儿有多少话要对树说———

生: (读小练笔) 树啊树, 你能听到我唱歌吗?这是去年的那首歌。来世我会再到那片森林里去, 让我找到你, 好吗?现在灯火烧得更旺了, 我和你的友谊地久天长。

师:写得真好!这是多么深情的话语, 她盼望着有来世, 再为自己的好朋友唱歌。 (板书:深情) 对着灯火, 对着去年的树, 鸟儿真想说———

生: (读小练笔) 树啊树, 还记得去年在你孤单时我为你唱的歌吗?还记得去年我给你唱的小夜曲吗?还记得去年我给你唱的情歌吗?但是, 这一切都是如此短暂啊, 希望你还记得我们曾经的点点滴滴, 记得我们是好朋友。

师:写得真好!三个“还记得吗”让我们永远怀念那一段美好的时光。 (板书:怀念) 对着灯火, 对着去年的树, 鸟儿真想说———

生: (读小练笔) 树啊树, 我们去年不是约好了吗?你怎么可以就这样忘记呢?虽然你已经变成今日的灯火了, 但这段友情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师:是的, 看起来似乎有那么一点点的责备, 然而谁都知道, 责备的背后是多么深厚的感情啊! (板书:责备)

……

【评析:第三次动笔写作。孩子们的话语稚嫩却真切, 我们相信在提笔的那一刻他们已完完全全化成了故事中的那只鸟儿。】

师:孩子们, 你们写得多么感人又多么真切!面对着灯火, 面对去年的树, 鸟儿的内心有那么多的话, 让我们再一次强烈地感受到了鸟儿和大树之间的那份感情是如此———

生:深厚。

师: (板书:深厚) 然而, 谁都知道, 故事并没有写鸟儿深情的话语, 也没有写鸟儿怀念的话语, 更没有写鸟儿责备的话语。 (边说边擦掉相应的板书) 如此深厚的感情, 在我们这个故事当中却不见一个字, 不见一句话。 (在“写心理”前板书“不”, 成为“不写心理”。) 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只有这样一个简简单单、平平常常的动作, 那就是———

生:看。

【评析:千言万语只化为一个简单的“看”, 孩子们在反复的对比与体验中感悟着“情至深, 语至淡”。】

师:多么普通的一个字眼, 多么平常的一个细节, 甚至让我们感觉有点枯燥, 有点乏味, 但故事就是这样写的。看着, 看着, 鸟儿就唱起了去年的歌。假如大树在天有灵, 他听见他最要好最思念的朋友唱起了去年的歌, 他的心情又是什么呢?

生:他会有一点自责, 他会怪自己没有等到好朋友来。

师:是的, 他会有那么一点点内疚。

生:他会自豪, 为自己有这样一个朋友。

师:自豪, 是的。他会欣慰, 他会自豪, 他的内心虽然伤感却也会感到温暖。

……

师:孩子们, 这样的歌声, 在树的心目中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流逝吗?

生:不会!

师:这样的歌声, 在鸟儿的心目中会随着岁月的老去而老去吗?

生:不会!

师:是的!这是超越了时间的歌声, 这是永恒的歌声。孩子们, 带给我们这永恒歌声的故事, 就叫做———

生: (齐) 去年的树。

【评析:鸟儿的再次歌唱, 是践约, 是怀念, 更是对死亡、对无常的超越与对抗。如此厚重的主题实在无法向不谙世事的孩子们清楚地讲述, 因此, 王老师的教学也是含蓄的。他只是让孩子们体会、理解与想象, 然后在师生的交流对话里引导他们去感知树与鸟儿深厚的情感, 感知歌唱的意义。至此, 课堂中“阅读理解”的线绾结, 系上。】

师:孩子们, 我们看《去年的树》。它没有写外貌的句子, (擦去板书“不写外貌”) 它没有写表情的词语, (擦去板书“不写表情”) 它也没有写心理的语言, (擦去板书“不写心理”) 请问, 是作者不会写吗? (生:不是。) 那为什么不写呢? (师在三个“平淡”与三个“深厚”之间画出空白框)

生:作者想让我们自己思考, 自己来感受这一种感觉。不写出来, 自己想的可能更加伤感, 更加美好。

生:可能是作者为读者留下的想象空间。

师:真好。孩子们, (手指板书) 这是一个巨大的空白, 这是一个无限的空间。是的, 它不写表情, 不写外貌, 不写心理, 但它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无限的想象空间。 (在框内板书:想象) 正是这些空间, 故事才留给我们这样一份巨大的语文的魅力———用最平淡的语言抒写最深厚的感情。这个童话故事就是———

生: (齐) 去年的树。

师:下课。

【评析:教学的最后指向了这个童话的言语特征, 也是其最大的“语文的魅力”———“用最平淡的语言抒写最深厚的感情”, 前面的疑惑由此解开。至此, 课堂中“学习表达运用”的线也绾结, 系上。

回望课堂中的三次练笔后, 王老师三次将学生的感受一一列举在黑板上, 又三次一一擦去, 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不写”的佳妙。当黑板上只留下三次书写的“平淡”与“深厚”, 还有一个大大的空白的框时, 学生们已不难理解这想象补白的作用, 这“平淡到底”的深情。

上一篇:别轻易说放弃作文下一篇:大学生暑期实践亮点多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