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文秘速录,文字校对职教改革决定(赛项赛卷)(精选3篇)
1.高职,文秘速录,文字校对职教改革决定(赛项赛卷) 篇一
履行政府职责
完善国家制度 1 大力推进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2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很高兴与亚殴会议成员国的各位代表相聚中国青岛,共同深入探 5 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式,交流各国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国家战 6 略、国家政策和国家制度,共亨亚欧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新经验,共 7 墒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促进就业再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8 的大记。借此此机会,我就中国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经验、9 未来战略和行动方案谈几点意见:一、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为“人力资源大国”的建设做出了重要 11 贡献 12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问题曾经是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 13 展的重要因素,也一度引起世界各国的贯注。经过改革开放 30 年特别是 21 世纪头 10 年尤其是“十一五”期 15 间 5 年的努力,中国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取得了举世属目的成 16 就,人口大国的人力资源潜力得到有效发挥。一是 2008 年城乡免费 17 9 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慧及 1.6 亿在校学生。二是高等教育大众化 18 水平进一步提高,2009 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 24.2 百分之,在 19
学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三是职业育取得突破性进展,中、高等职业 20 教育规模分别站高中阶段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总规模的“半辟江山”。四是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国家教育自助体系已覆盖各级各类教 22 育。目前中国各级各类教育在校生总量达到了 2·6 亿人,正在举办 23 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应该说,中国已经完成了从“人口大国” 24 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型转变。中国政府再推进和实现这一历史性转变进程中,高度重视职业教 26 育,大力发展,强力推动,中国教育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变化,技能 27 型人才培养取得长足进展。一是国家更加重视。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 28 强调“没有一流的技公,就没有一流的产品”。近年来中央政府出台 29 了一系列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学生资助政策复盖了中等职 30 业学校一、二年级学生的近九十%,职业教育免学费制度每年使 440 31 万学生收益,建立了职业学校技能竞赛、“双证书”、优秀学生表彰和 32 就业服务等机制,稳步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二是导向更加明 33 确。坚持以服务为旨,以就业为导向,建立了职业教育与各大产业的 34 对华协作机制,持续推进功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 35 模式,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达到 95%和 70%,提高了职业教 36 育的就业针对性。三是基础更加监实。各级财政支持建设了 2300 多 37 个职业教育试训基地、2680 多所中等职业学校和 100 所示范性高等 38
职业学校,组织培训了 15 万专业骨杆教师,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基础 39 能力。四是结构更加合理。中、高等职业学校共计达到 16000 多所,40 每年招生 1100 多万人,在校生保持在 3000 多万人,中、高等职业教 41 育规模分别占道了高中阶段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规模的一半,中国调 42 整教育结构的战略意图基本实现。
今 5 年来,职业教育向社会输送了 3800 多万毕业生每年培训城 44 乡劳动者 1.5 亿人此左右,有效提高了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素质,45 为“人力资源大国”的建设,为新兴经济体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 46 化进程,也为支撑中国产业调整升级,改善民生和促进就业再就业做 47 出了重要贡献。
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更加突处了职业教育的 49 战略位置 50 改革开放 30 年来,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越居世界第二位,外汇 51 储备居世界第一位,贸易总额也跃居世界前列。但我们也深刻认识到,52 中国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其中一个重 53 要原因,就在于缺乏足够的高技能人才。当前,中国已经圆满完成《十 54 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开始步入了“十二五”时期。“十二五”是 55 中国实现科学发展、全面健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 56 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劳 57
动密集性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加快形成,国家正在步入 58 老龄化社会,面临着劳动力共给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短缺的双重问题。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科学展观指导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应该说,近年来中国政府对职业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及大支持,但 61 由于一些因素的制约,职业教育仍然是中国教育体系当中的簿弱环 62 节,面临着急需解决的突出茅盾:一是社会需求旺盛与有效供给不足; 63 二是规模能力提高与结构质量不仅合理;三是就业能力提升与社会吸 64 引力不强;四是中央政府强调大力发展与体制机制创新不足;五是公 65平教育目标与政策措施不到位。
为应对这些新挑战,2010 年七月中国政府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的第一 67 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和发展规划纲 68 要(2010-2020 年》,指明了 21 世纪第二个 10 年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 69 基本方向。《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 2020 年,基本实现教育 70 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性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这一目标 71 的确立,标志着在完成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 72 性转变之后,中国既将开始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由“人 73 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新征程。在建设“人力资源 74 强国”战略规划中,中国各级各类教育如何布局?职业教育的地位作 75 用、发展战略和改革重点是什么?
2.高职,文秘速录,文字校对职教改革决定(赛项赛卷) 篇二
三、强化政策措施 78
(八)加强规划引导。全面客观评估服务外包产业“十二五”规 79 划实施情况,研究制订《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80 明确提出“十三五”服务外包产业的重点领域、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81 等。科学谋划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区布局,尽快形成产业集聚,发挥引 82 领带动作用。有关部门要将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区的教育资源,物联网、83 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及新技术应用的基础设施,以及企业的技 84 术、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项目等纳入“十三五”相关规划。
(九)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双边经贸合作质量,在现有机制 86 框架下有序推进服务外包产业务实合作,营造有利于共同发展的国际 87 环境。加大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参加国际展会、项目洽谈等活动。结合 88 实施“走出去”战略和对外援助,综合运用贸易、出口信贷、对外投 89 资合作和对外援助等多种措施,支持有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走出 90 去”,开展研发外包、知识流程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等高附加值项目 91 合作。鼓励企业和机构在国际市场购买技术含量高、业务模式新的高 92 端服务,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经验,加快推动国内服 93 务外包产业转型升级。
(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现有财政资金政策,优化资金安 95 排和使用方向,改进支持方式,加大对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支持,鼓 96 励开展国际服务外包研发、人才培训、资质认证、公共服务等。充分 97 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引导作用,通过设立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引导基金 98 等市场化支持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企业 99 的投入,促进扩大服务出口。
(十一)完善税收政策。从区域和领域上扩大对技术先进型服务 101 企业减按 1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和职工教育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 102 总额 8%部分税前扣除的税收优惠政策实施范围。根据服务外包产业 103 集聚区布局,统筹考虑东、中、西部城市,将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104 数量从 21 个有序增加到 31 个。实行国际服务外包增值税零税率和免 105 税政策。
(十二)加强金融服务。拓宽服务外包企业投融资渠道。鼓励金 107 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创新符合监管政策、适应服 108 务外包产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开展应收账款质押、专利及 109 版权等知识产权质押。支持政策性金融机构在有关部门和监管机构的 110 指导下依法合规创新发展,加大对服务外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开展 111 境外并购等业务的支持力度,加强服务外包重点项目建设。鼓励保险 112 机构创新保险产品,提升保险服务,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规模和覆盖面,113 提高承保和理赔效率。利用现有资金政策,引导融资担保机构加强对 114 服务外包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进 115 入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融资。支持符合条件 116 的服务外包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 117 工具等方式扩大融资,实现融资渠道多元化。
118
(十三)提升便利化水平。深化境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境 119 外投资便利化,实行备案为主的管理方式,最大限度缩小核准范围,120 简化审批手续。进一步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创新服务外包海关监管 121 模式。创新服务外包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对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所 122 需样机、样本、试剂等简化审批程序,实施分类管理,提供通关便利。
加快落实外汇管理便利化措施,具备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可申请参与 124 服务外包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根据试点情况及时研究推广。
125
鼓励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使用人民币结算。为从事国际服务外包业务 126 的外籍中高端管理和技术人员提供出入境和居留便利。提高国际通信 127 服务水平,支持基础电信运营商为服务外包企业网络接入和国际线路 128 租赁提供便利。
129
四、健全服务保障 130
(十四)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研究完善服务外包产业的法律体 131 系,促进产业发展和规范经营行为。切实保障国家安全,对故意或者 132 过失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等违法行为,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加大服务外包领域版权、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执法监管力度。建 134 立服务外包企业信用记录和信用评价体系,惩戒失信,打击欺诈,完 135 善服务外包企业诚信体系建设。鼓励条件成熟的地方开展地方性立 136 法,适时出台有关服务外包产业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
137
(十五)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驻外使(领)馆要加大对服务外包 138 企业境外开展合作的指导协调力度,主动加强与国内主管部门的沟通 139 配合,及时提供有效信息和政策建议。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提高服 140 务和促进水平,加强行业自律,研究制订服务和人才标准,树立“中 141 国服务”品牌。充分利用现有服务外包交流合作平台,吸引跨国公司 142 转移国际服务外包业务,鼓励研究机构、商协会、高校和企业开展多 143 种形式的务实合作。加强对服务外包公共信息服务,及时发布国际国 144 内市场动态和政策信息。
145
(十六)加强统计分析体系建设。科学界定服务外包产业内涵和 146 外延,健全服务外包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加强服务外包统计信 147 息系统建设。强化统计监测功能,推动服务外包产业监测预警体系建 148 设。建立健全有关部门服务外包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与国际组织、研 149 究机构和行业协会的数据信息交流与合作,按月度发布服务外包统计 150
数据。
151
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重大意 152 义,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制,强化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切实 153 将本意见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商务部要加强统筹协调,154 会同有关部门科学评估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情况,对本意见落实情况进 155 行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每年向国务院报告一次落实情况,重要问题 156 及时报告。
157
价格改革为服务业注入活力 158
一些商品和服务价格的放开,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 159 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服务业实现更具活力、更有效率的发展;同时,160 也能激发企业向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的多样化服务的积极性,从而促 161 进消费需求增长。
162 自 2014 年 11 月份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先后放开 163 了 24 项商品和服务价格,下放 1 项定价权限。
164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价格改革放开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中,除烟叶 165 收购价格、民爆器材出厂价格外,其他改革均剑指服务业领域。这一 166 系列的改革举措,将为新常态下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松绑”,也将 167 使服务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更加突出的角色。
168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以劳动密集型的工业经济为主导。直到 2007 169 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才首次超过工业增加值;2013 年,我国服务 170 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171 不过,这些成绩并不足以改变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现实。2014 172 年前三季度,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在 GDP 中的占比为 46.7%,远低于 173 发达国家 70%以上的份额,也比同等收入水平的发展中国家低 10 个 174 百分点左右。服务业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
175
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固然是受到我国长期以来粗放发展惯 176 性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受到体制机制的制约。特别是在一些竞争性 177 服务领域,专业服务价格“市场说了不算,市长说了才算”。“有形的 178 手”伸得太长、管得太宽、管得太死,不仅使服务价格与市场供需相 179 脱节,也使一些服务价格与成本形成倒挂,导致服务业的发展活力打 180 了折扣,创造力大幅削弱。
181 本轮价格改革涉及多项专业服务价格的放开,有利于充分发挥市 182 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服务业实现更具活力、更有效率 183 的发展;同时,也能激发企业向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的多样化服务的 184 积极性,从而促进消费需求增长。
185 如今,服务业已成为我国最大产业,是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源。
186 加快发展服务业,使服务业在带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对于 187 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加快深化改革,为服务 188 业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体制机制环境,不断提升服务业市场化经营水 189平,努力引导社会力量增加市场供给,使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服务业特 190 别是生产性服务业领域。
191 在继续推动专业服务领域价格改革的同时,也应加快破除市场准 192 入和行政审批等环节的体制机制障碍,明确政府在服务业发展中的定 193 位,解决好服务业发展中社会分工程度较低、政府规制不到位、市场 194 与政府的边界不清晰等问题,积极开放市场、打破行业垄断、鼓励公 195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只有如此,才能推动服务业进入持续健康发 196 展的轨道,使服务业更好地服务于宏观经济的转型升级,真正成为推 197 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与优化升级的新引擎、新动力。
198
3.高职,文秘速录,文字校对职教改革决定(赛项赛卷) 篇三
月 16 日,人民银行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增加信贷政策支持再 78 贷款额度 500 亿元,支持金融机构扩大“三农”和小微企业信贷投放。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以来,对实体经济的发展高度重视。早 80 在 2013 年 7 月在武汉考察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国家强大 81 要靠实体经济,不能泡沫化。2014 年 4 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 82 究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时,再次明确提出,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83 力度,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地方的 11 次调 85 研中,对实体经济的关注不下 5 次。诸如“金融服务是实体经济发展 86 的重要支撑”等为其多次提及。实体经济发展被放在了政府工作的重 87 要位置。
决策层之所以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 89 部部长徐洪才看来,需从两方面进行观察。
外部看,始于 2008 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金融严重脱离实体 91 经济所可能引发的系统性危机风险。国内看,“资金在金融机构内部 92 交易,就好比车轮打滑,虽然转得很快,但车轮没有前进。特别是影 93 子银行、信托资金等愈演愈烈,资金在体外循环,实体经济难以得到 94 有效支撑”。
“新一届政府在宏观金融调控中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追求,96 乃是汲取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陷入 97 金融体系自我循环的泡沫经济。”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 98 时,中国建设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黄志凌也给出了类似的观点。
“从根本上讲,金融和经济之间应是良性互动。经济不发展,金 100
融也成了无本之木。”徐洪才说。
正是看到了问题之所在,两年多来,新一届决策层围绕着金融支 102 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金融服务“三农”发展和支持小微企业 103 发展、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等作出了一系列针对性部署,有力地促进了 104 实体经济的发展。
重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106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首次地方调研中,李克强就明确表示,应 107 围绕实体经济需要,创新金融服务,支持中国装备“走出去”。要坚 108 定推进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不断增强服务实体 109 经济和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
2013 年 6 月 19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就研究部署了金融支持经济 111 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会议明确要求,优化金融资源配置,112 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实体 113 经济发展。
114
在两次听取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工作情况汇报后,11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116 对这一工作作出明确部署。文件要求,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 117 合理增长,坚持有扶有控,积极支持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城市基础 118 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工程建设,对产能过剩行业区分不同情 119 况实施差别化政策。进一步发展消费金融,促进消费升级。
120
对此,徐洪才表示,在国际需求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我国不少产 121 业投资趋于饱和,针对产能过剩的问题,中央提出了“消化一批、转 122 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要求。对于产能过剩的领域,就需 123 从结构调整角度出发,对不同行业采取差别化政策,合理引导资金的 124 流向。
125
“对于有市场发展前景的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信 126 息技术产业和新业态,则需合理配置金融资源,促进其快速成长。” 127 此外,他还表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提供,如保障性安居 128 工程建设等,对资金的需求都比较大,仅靠政府加大投入难以满足需 129 求,就需要通过资金的引导,加大金融对这些领域的投入。” 130
采访中,专家们表示,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持续加强对重点领域 131 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有力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132
比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连续超过第二产业,133 粗钢、有色金属、水泥等传统投资领域投资增速进一步放缓,移动互 134 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与传统产业跨界融合呈良 135 好态势。新兴服务业继续领跑经济增长,经济向中高端迈进的态势明 136 显。
137
加大薄弱环节金融支持 138
“三农”工作向来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2014 年 3 月底 139 在辽宁、内蒙古等地调研时,李克强就强调,金融创新必须以服务实 140 体经济为根本,为群众的创业、就业提供支持。要通过金融改革,畅 141 通金融血脉,更有效地服务三农、中小微企业、基础设施等薄弱环节。
142
围绕着“三农”发展,决策层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服 143 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支农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力度,144 引导和促进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意见还着力改善农村金融服 145 务,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建设。
146
“这是极具针对性的政策部署,像三农、小微企业等领域都是金 147 融服务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金融服务不到位,金融之水流不到,或 148 是阳光雨露滋润不够。”徐洪才表示,在金融宏观调控上,采取对三 149 农领域的“滴灌”,对于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150
政策推动之下,2014 年三季度末,全国支农再贷款余额 2148 亿 151 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429 亿元。全国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为 22.92 152 万亿元,同比增长 13.7%,增幅高于全国金融机构同期各项贷款增幅 153 0.7 个百分点。全国农村贷款余额 18.93 万亿元,同比增长 13.2%,增 154 速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 0.2 个百分点。涉农贷款利率下降约 0.5 个 155 百分点。
156
在对金融服务实体的部署中,小微企业发展是政府工作又一重 157 心。在 2014 年召开的 40 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围绕着金融服务实体 158 经济的部署达到 6 次,其中更是有三次明确提出加大对小微企业等薄 159 弱环节的扶持力度。
160
截至2013年末,全国法人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达到5606万户,161 占企业数量的 94%,提供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162 60%,纳税占国家税收总额的 50%,完成了 65%的发明专利和 80% 163 以上的新产品研发。
164
中央政府如此关切小微企业的发展,正是因为小微企业已经成为 165 我国经济中最活跃的主体。加大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力度,是金 166 融支持实体经济和稳定就业、鼓励创业的重要内容,事关经济社会发 167 展全局。
168
围绕着小微企业发展,国务院办公厅还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小 169 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确保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 170 款平均水平、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优化信贷结构,在盘活存量 171 中扩大小微企业融资增量,在新增信贷中增加小微企业贷款份额。创 172 设支小再贷款政策工具,取消不合理收费。
173
到 2014 年 9 月末,支小再贷款余额较上年同期增加 465 亿元。
174 银行业连续五年实现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增量“两个不低于”目标。
175
目前,商业银行已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服务价格管理制度,并积极部 176 署减免企业服务收费。
177
剑指企业融资高成本 178
2015 年新年伊始,李克强在深圳前海见证了首家互联网银行微 179 众银行的第一笔贷款。总理的关注点是,要给普惠金融、小贷公司、180 小微银行发展提供经验,要降低成本让小微客户切实受益。
181
尽管小微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长期以来“融 182 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困扰小微企业发展的难题。在黄志凌的观察里,183 已有的银行服务供给与现实金融需求既存在着针对大型客户和高端 184 客户的服务过剩,又存在针对中小企业、农村和城市非核心区等领域 185 的服务短缺;既存在着大量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金融资源短缺,又存在 186 着僵尸企业占用大量信贷资金的金融资源虚耗;既存在着同质化的过 187 热竞争,又存在着客户个性化金融需求的无人理睬。一系列情况都反 188 映出金融服务的结构性缺失。
189
与此同时,受访专家还认为,民间融资的利率偏高,远远超过了 190 实体经济的投资回报率。尤其是在宏观经济存在下行压力的情况下,191 如果金融服务不到位,而金融企业的利润又过高,实体经济的利润将 192 受到更大挤压。这是利益分配的严重不合理,更严重的情况是会影响 193 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定。
194
无论是2014年5月在内蒙古调研还是2014年7月在湖南考察时,195 李克强都对实体经济资金总体紧张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 196 问题给予高度关注。
197
2014 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两次听取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汇 198 报,就缓解企业融资成本作出部署,并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多 199 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和工作方案。政策 200
的着眼点在于,通过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既可为企业“输氧供 201 血”,促进当前稳增长,又能形成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增强企 202 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底气和能力。
203
从实践看,政策部署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2014 年 10 月份,204 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 2.69%和 2.64%,比上月回 205 落 0.28 个和 0.29 个百分点,比 2013 年 12 月份低 1.47 个和 1.64 个百 206 分点;企业贷款(含票据)加权平均利率为 6.88%,较 2013 年 12 月 207 份回落 0.32 个百分点。2014 年 10 月末,3 年期、7 年期 AA 级企业 208 债的到期收益率分别为 5.32%和 6.17%,较 2013 年末分别下降 2.03 209 个和 1.29 个百分点。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民间借贷利率等也均有 210 不同程度的回落。
211
新的一年,降低融资成本也是金融工作的方向之一。中国人民银 212 行研究局副局长王宁日前告诉本刊记者,2015 年,人民银行将引导 213 金融机构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增加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信贷支持。
214 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
215
【高职,文秘速录,文字校对职教改革决定(赛项赛卷)】推荐阅读:
高职文秘专业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论文07-31
论机关文秘人员的修养与文字写作08-29
高校文秘专业档案课程教学改革浅析论文11-04
高职微生物课程改革07-15
高职生理学教学改革08-05
高职护理心理学课程改革探讨论文08-09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实训教材的改革研究06-18
浅论基于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课程改革08-05
广东省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会议总结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