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水果发展前景研究调查报告

2024-08-03

海南水果发展前景研究调查报告(精选6篇)

1.海南水果发展前景研究调查报告 篇一

2013-2017年海南物流产业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研究报告

正文目录

第一章海南物流行业概述2第一节海南物流行业定义2第二节海南物流行业发展历程3第三节海南物流行业分类情况4第四节海南物流产业链分析5 第二章2009-2013年海南物流行业发展环境分析第一节2009-2013年经济环境分析7

一、宏观经济运行7

二、固定资产投资8第二节2009-2013年海南物流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行业政策影响分析10

二、相关行业标准分析11第三节2009-2013年海南物流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一、居民消费水平分析1

3二、工业发展形势分析14 第三章2009-2013年海南物流行业总体发展状况第一节海南物流行业规模情况分析18

一、行业单位规模情况分析18 71013 18

二、行业人员规模状况分析19

三、行业资产规模状况分析20

四、行业市场规模状况分析21第二节海南物流行业财务能力分析2

3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与预测2

3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与预测2

4三、行业营运能力分析与预测2

5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与预测26 第四章海南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29第一节全国海南物流行业发展分析29

一、全国海南物流行业发展历程29

二、全国海南物流行业发展现状30

三、全国海南物流行业发展预测31第二节海南物流行业发展分析3

3一、2009-2013年海南物流行业发展态势分析3

3二、2009-2013年海南物流行业发展特点分析3

4三、2009-2013年海南物流行业市场供需分析35第三节海南物流产业特征与行业重要性37第四节海南物流行业特性分析38 第五章海南物流行业竞争力优势分析41

一、行业在全国的地位40

二、行业整体竞争力评价41

三、行业竞争力评价结果分析42

四、竞争优势评价及构建建议43

第六章海南物流行业市场竞争策略分析46

第一节行业竞争结构分析46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46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47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48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49

五、客户议价能力50

第二节行业国际竞争力比较52

一、生产要素52

二、需求条件53

三、相关和支持性产业54

四、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态55

第二节海南物流企业竞争策略分析57

一、提高海南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57

二、影响海南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及提升途径

三、提高海南物流企业竞争力的策略59

第七章海南物流行业重点企业竞争分析62

第一节企业一62

一、企业概况62

二、市场定位情况63

三、企业优劣势分析64

四、2009-2013年经营状况分析65

五、2009-2013年主要经营数据指标66

六、2013-2017年公司发展战略分析67

第二节企业二69

一、企业概况69

二、市场定位情况70

三、企业优劣势分析71

四、2009-2013年经营状况分析72

五、2009-2013年主要经营数据指标73

六、2013-2017年公司发展战略分析74

第三节企业三76

一、企业概况76

二、市场定位情况77

三、企业优劣势分析78

四、2009-2013年经营状况分析79

五、2009-2013年主要经营数据指标80

六、2013-2017年公司发展战略分析81

第四节企业四834-146

详细图表略„„.如需了解欢迎来电索要。

------

【报告价格】[纸质版]:5300元 [电子版]:5500元 [纸质+电子]:5800元(部分用户可以享受折扣)

【交付方式】EMIL电子版或特快专递(付款后24小时内发报告)

【企业网址】(点击看正文)

2.海南水果发展前景研究调查报告 篇二

关键词 林-花模式 ;林下经济 ;发展现状 ;建议 ;海南省

分类号 F326.2

Development Status of ‘Forest-Flower Pattern’ Under-Forest

Economy in Hainan Province and Suggestions

WANG Cun YANG Guangsui HUANG Shaohua

LENG Qingyun LU Shunjiao CHEN Jinhua

(Tropical Crops Genetic Resources Institute /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Key Laboratory

of Tropical Crops Germplasm Utilization / Tropical Ornamental Plant Germplasm Innovation

and Utiliz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Hainan Province,

CATAS, Danzhou, Hainan 571737)

Abstract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the pres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forest-flower pattern' under-forest economy in Hainan province was summed up, including the production and business operation status 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 analysi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forest-flower pattern' under-forest economy development were pointed out also. Additionally,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which were pointed out,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were offered.

Keywords forest-flower pattern ; under-forest economy ; development status ; suggestion ; Hainan province

林下经济是近年来在生产实际中逐渐形成的,在不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不降低其生态功能的前提下,以林地、园地资源为依托,以现代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环境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微生物、动植物等物种,进行合理种植、养殖,构建稳定、持续的农业复合生态系统,发展农业生产的一种新型农业经济[1]。发展林下经济,在林下种植药材、蔬菜、蘑菇、木耳和花卉,养殖林蛙、蜜蜂、家禽、家畜及野生动物,生产多种多样丰富的绿色产品,能极大地拓展农村经济发展的空间,有力地促进林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使林业产业发展从单纯利用林木资源向综合利用林木、林地和景观资源转变,从而调动林农积极性,实现林地增效和林农增收,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城乡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1 国内外“林-花模式”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和自然灾害的频发,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森林系统的服务功能,纷纷加强对原始林的保护,不断推进人工林的建造,并注重挖掘人工林的综合经济效益。以美国为例,其林业的经济效益不仅来自于传统林木产品,还见缝插针般地开展多种经营。非林木产业已经成为其重要的林业经济组成部分,就花卉和景观植物而言,每年林区仅此一项创收就达数百亿美元[2]。刚果在造林时多采用农林混种的方式,先由农民播种农作物以后,再按一定株行距造林,在林分郁闭之前的3~4年中,农民均可利用这些土地进行生产[3]。在澳大利亚,强化天然林非木质林产品的商业开发,对不具有开发木材利用价值的天然林,进行以环境保护和娱乐游憩为主的生态旅游开发,赋予花卉和景观植物全新的应用价值。对每块森林实现以生态服务为基础的三大效益一体化综合经营,称之为现代多功能林业[4]。

近几年随着我国农用土地资源紧缺的形势日益严峻以及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推进,很多地方已经开始重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进行花卉景观植物生产,园林资源型林下经济的发展已出现端倪。广西合浦发展“双珍”模式即“珍贵树+金花茶”,计划在3年内种植700 hm2;防城港市在肉桂林下种植金花茶;6万林场在八角林下培育山茶花、罗汉松等名贵花卉;雅长林场则积极发展林下野生兰花的种植[5]。云南省“林-花”型林下经济模式初步形成[6],如腾冲县沙坝林场发展石斛兰林下种植,截止2014年底已完成种植67 hm2[7]。安徽省阜阳市发展林下花卉种植区,向阳办、河东办、新华办和袁寨镇西部重点发展林下林间花卉和林下叶菜类,为城市发展服务[8]。湖南省资兴市发展“林-花”型林下经济,主要在林下种植耐荫性苗木花卉、观赏花草植物等[9]。福建省永安市在20万hm2生态公益林与商品林中套种金线莲、红豆杉等名贵树种,目前已套种近100 hm2的红豆杉和约70 hm2金线莲[10]。

2 海南省“林-花模式”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耕地资源的日益紧缺,林下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全国各地先后出现了林-菌模式、林-牧模式、林-药模式、林-花模式以及复合模式等多种林下经济模式。在《海南农垦林下经济发展规划(2008-2012)》中,重点推出橡胶间作香蕉、菠萝、木薯、食用菌、灵芝、南药、花卉,养鸡、养蜂等15种林下经济模式。海南吊罗山林区发展林花模式的林下经济,在郁闭度80%以下的林地,有选择的种植不同种类的优质花卉品种如文心兰、红掌等;海南农垦花卉公司在橡胶林下间作种植发财树种苗,数量达20万株。

据不完全统计,海南省经济林面积超过 80万hm2,然而林下间作花卉面积不足经济林总面积的1/‰,林下套作花卉的林下经济模式空间大。

2.1 “林-花模式”生产经营状况

据不完全调查,海南省“林-花模式”生产规模近600 hm2,主要种植散尾葵、巴西铁、发财树、朱蕉、小型绿化苗木等。其中散尾葵生产规模最大,约400 hm2。海南省“林-花模式”的经营模式通常有公司经营、公司+科研单位+农户、公司+农户以及公司+农场+农户4种类型。详见表1。

2.2 发展潜力

2.2.1 林下可利用土地面积大

目前海南全省橡胶林面积超过50万hm2,桉树林面积约20万hm2,槟榔林面积超过6万hm2,椰林面积约近5万hm2,仅这4种经济林木的生产面积就超过80万hm2。以橡胶林为例,调查显示,只有很少一部分橡胶林间作、混作胡椒、咖啡、益智等农作物,林下土地利用率极低。海南每年更新橡胶林约1.3~1.7万hm2,新胶园在胶苗封行前土地闲置3~5年,如间作一二年生花卉作物,仅每年更新的橡胶林面积就相当于增加了2.7~6.7万hm2的耕地面积,林下间作的耕地潜力大。

2.2.2 林下可发展的花卉品种多

海南省的观赏植物资源得天独厚,种类繁多,可开发潜力大。适于林下发展的花卉品种大体可分为切叶(枝)花卉和观叶花卉两大类。

2.2.2.1 切叶(枝)花卉

(1)散尾葵。海南四大切叶之一。散尾葵又名黄椰子,为棕榈科金果椰属植物,原产于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世界热带地区多有栽培。散尾葵喜温暖湿润、通风良好的环境,较耐阴、忌烈日,较易栽培。散尾葵叶片为切花常用配材,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潜力巨大。散尾葵植株也是优良的室内观叶植物和园林绿化植物。

(2)巴西铁。海南四大切叶之一。巴西铁又名巴西木、香龙血树,为百合科龙血树属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的巴西,现热带地区广泛栽培,主要品种有金心巴西铁、金边巴西铁等。巴西铁性喜高温、多湿、半阴环境,对日照要求不高,在间接光环境下能保持芽嫩叶绿,光照充足条件下会旺盛生长。因此巴西铁既是上乘的室内观叶花卉,又是非常重要的切花配材,深受生产者和消费者喜爱。

(3)龟背竹。海南四大切叶之一。龟背竹又名龟背蕉、蓬莱蕉、铁丝兰,为天南星科龟背竹属植物,原产于墨西哥热带雨林中。龟背竹喜温暖湿润环境,极耐阴,切忌强光暴晒和干燥。龟背竹叶片浓绿、有光泽、叶形奇特,具不规则羽状深裂,自叶缘至叶脉附近孔裂,如龟甲图案,甚为特别,是优良的室内观叶植物,其叶片也是深受欢迎的切花配材。

(4)富贵竹。海南四大切叶之一。富贵竹又名万寿竹、开运竹,为百合科龙血树属植物,原产于热带非洲地区,现在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栽培,主要栽培品种有绿叶富贵竹、金边富贵竹、银边富贵竹、金心富贵竹等。富贵竹性喜阴湿高温,耐涝,耐肥力和抗寒力强,对光照要求不严,适宜在明亮散射光下生长,较耐阴,忌强光,栽培繁殖容易。富贵竹粗生粗长,茎杆挺拔,叶色浓绿,冬夏长青,不论盆栽或剪取茎干瓶插或加工成“开运竹”、“弯竹”等,均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深受市场欢迎。

(5)朱蕉。又名朱竹、红铁树,为百合科朱蕉属植物,原产于亚洲热带地区及太平洋各岛屿,现在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种植。朱蕉喜温暖湿润环境,对光照的适应能力较强。明亮光照对朱蕉生长最为有利,但短时间的强光或较长时间的半阴环境对其生长影响不大。朱蕉主茎挺拔,株形美观,叶片色彩华丽高雅,具有较好的观赏性,是优良的观叶和切叶植物。

(6)百合竹。又名短叶朱蕉,为百合科龙血树属植物,原产于马达加斯加岛,常见栽培品种有金边百合竹、金心百合竹等。习性强健,耐旱也耐湿,喜高温多湿,宜半阴,忌强烈阳光直射,对土壤及肥料要求不严,较易栽培。百合竹株型美观,叶片潇洒飘逸,叶色舒雅,耐阴性强,是深受喜爱的观叶和切叶植物。

(7)鸟巢蕨。近年新兴的切叶花卉。鸟巢蕨又名山苏花、王冠蕨,为铁角蕨科铁角蕨属植物,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鸟巢蕨喜温暖、潮湿和较强散射光的半阴环境,耐阴性好,忌强光。鸟巢蕨叶片挺拔,叶色葱绿光亮,潇洒大方,野味浓郁,别具热带情调,深得人们的青睐,是很有市场前景的新兴切叶花卉。

2.2.2.2 观叶花卉

(1)发财树。又名马拉瓜栗、中美木棉,为木棉科瓜栗属植物,原产于墨西哥的哥斯达黎加,在中国花卉市场上发展甚快。发财树喜高温高湿气候,较耐水湿,稍耐旱,光照适应范围广,既耐强光又耐阴,栽培较易。发财树株形奇特,叶色亮绿,树干呈锤形,盆栽适于在家内布置和美化使用,寓意吉祥,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2)龙血树。为百合科龙血树属植物,原产于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因茎杆能分泌出鲜红色的树脂,称之为“龙血”,龙血树的美名便由此而得。龙血树喜高温多湿环境,对光线的适应性较强,在阴暗的室内可连续观赏2~4周,明亮的室内可长期摆放。龙血树株形优美规整,叶形叶色多姿多彩,中、小盆花可点缀书房、客厅和卧室,大中型植株可美化布置厅堂,为现代室内装饰的优良观叶植物,深受消费者欢迎。

(3)绿萝。又名魔鬼藤、黄金藤、黄金葛,为天南星科麒麟叶属植物,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群岛,目前的主要品种有金葛、银葛和三色葛。绿萝性喜温暖、潮湿环境,忌阳光直射,极耐阴。绿萝枝繁叶茂,耐荫性好,终年常绿,有光泽,栽培模式多样,可使其茎蔓围绕柱子攀援生长、可栽植于花盆中、可置于花架上,让其茎蔓悬挂而下,如同绿帘,别具风趣,是不可多得的室内观叶佳卉。

(4)合果芋。又名箭叶芋、丝素藤,为天南星科合果芋属植物,原产于中南美洲的热带地区,目前常见的栽培品种有黄纹合果芋、白丽合果芋等。合果芋习性强健,适应性强,喜温暖潮湿环境,在明亮的散射光下生长良好,耐阴性强。由于繁殖容易,栽培简便,特别耐阴和装饰效果极佳,合果芋在国际市场已成为较为热销的室内盆栽观叶植物之一。我国南方各省栽培合果芋十分普遍,除作室内观叶盆栽以外,用于悬挂作吊盆观赏或设立支柱进行造型,更多用于室外半阴处作地被覆盖,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观叶植物。

(5)海芋。又名天芋、天荷、观音莲、滴水观音,为天南星科海芋属植物,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现为常见大型观叶植物,常见栽培品种有尖尾芋、霸王芋、龟甲芋等。海芋性喜高温潮湿环境,耐阴,忌强风,忌强光。海芋生长十分旺盛,株型壮观,极具热带风情,叶片宽大,增湿和滞尘效果明显,是上好的室内观叶植物。

3 存在问题

3.1 海南经济林地调查欠缺

目前海南全省仅橡胶林、桉树林、槟榔林和椰林这4种经济林木的生产面积就超过80万hm2,但对于如此大面积的经济林地,其林下气候环境、土壤环境、林分生长对林下环境的影响等缺乏详细的调查研究。每种观赏植物对温、光、水、肥、气等条件的综合需求不尽相同,没有详细的林地调查数据,就难以筛选出适合林下间套作的观赏植物品种,进而无法对“林-花模式”的林下经济模式进行正确的考量。

3.2 林花间套作技术不成熟

林花间套作模式涉及到物种间竞争与协作,其复杂性决定了林花间套作技术研发的难度。海南省虽然进行过橡胶林和槟榔林下间作散尾葵、巴西铁等观赏植物的尝试,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缺乏系统研究,比如不同类型经济林下观赏植物品种的筛选、经济林木生长与林下观赏植物的关系、水肥管理、品质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更未形成整套的林花间套作技术,难以推广应用。

3.3 缺乏适当的政策引导

林下经济作为一种新的林业经济概念,从提出到现在只有短短的8年时间,在认识上有待进一步深入。与我国其他省份相比,海南相关政策的制定也相对滞后,目前还缺乏有关林下经济发展的政策性规定,导致对林下经济的发展引导不足。

4 发展建议

4.1 开展海南经济林地调查,收集本底数据

大力开展经济林地调查,对海南岛橡胶林、桉树林、槟榔林等主要经济林地林下气候环境、土壤环境、林分生长对林下环境的影响等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广泛收集数据,为适宜的间套作观赏植物的筛选提供参考。

4.2 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攻关林花间套作技术

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以项目和课题为纽带,整合各大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优势资源,从林分选择、林下观赏植物品种的筛选、经济林木生长与林下观赏植物的关系、水肥管理、品质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展开研究,对林花间套作技术进行攻关,最终形成针对不同类型林花模式的间套作配套技术,并加以推广。

4.3 制定相关政策,助力林下经济发展

作为一种新的林业经济发展方式,林下经济需要大力的宣传和引导。花卉作为附加值很高的林农产品,“林-花模式”可在海南省‘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框架下制定有关政策,与传统的农林经营方式协调发展。海南省农场、林场及农业合作社众多,通过建设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将农场、林场、农业合作社等联系起来,共同助力林下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钱 静,律 江. 都市现代农业[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 杨 海. 论美国林业经济多功能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经验[J]. 林业经济,2006(8):77-80.

[3] 世界各国林业经济略谈[EB/OL]. http://www.doc88.com/p-952296455097.html,2015-04-24.

[4] 黄 东,谢 晨,赵金成,等. 促进林业分类经营向多功能经营转变——澳大利亚多功能林业经营及对我国现代林业建设的启示(上)[N]. 中国绿色时报,2009-07-22.

[5] 梁文汇,赵志珩,曾祥艳,等. 广西典型林下经济模式调研及建议[J].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0):165-167.

[6] 张光元. 云南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建议[J]. 林业建设,2013(2):7-11.

[7] 黄维金,舒相才,李立屯,等. 腾冲县国有林场林下经济发展策略与实践[J].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2):364-365.

[8] 武 振. 阜阳市颍东区林下经济发展探讨[J]. 现代农业科技,2015(6):172-173.

[9] 李学文. 湖南省资兴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 农业与技术,2015,35(3):76-78.

3.对水果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三

一、**市发展水果产业的五大优势

1.地形气候优势:极易形成独特小气候,温暖湿润的川道小盆地可种植柑桔,丘陵缓坡地可种植甜石榴、梨、桃。

2.交通优势:东可经316国道、襄渝干线直达湖北、河南,南可经襄渝线直达四川,西可经阳平关达甘肃,北可经316、208国道直达关中,果品销售市场广阔。

3.作业优势:水果生产主要依靠人力操作。我市多山地形复杂,农业生产基本上都是人力所为。

4.市场优势:实施西部退耕还林,加之原部分粮食种植区实施开发,全国粮食出现匮乏,为了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国家实行了暂时性粮食生产补贴,粮价上涨,这就刺激了如平原、中原等原粮食主产区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粮区果农可能毁果种粮,必将导致果品产量下降,加之人民生活质量的日渐提高,对果品的需求量将大幅增加。

5.效益优势:我市是典型山区,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山地亩产一般不足200公斤。而果树根深叶茂,旱不怕缺水, 涝不怕久雨,其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农作物强,而且产量和收入比较稳定,据引种试验,大樱桃栽后3年挂果,6年进入盛产期,亩产1000-1500公斤。桃、李、梨等栽植2—3 年后进入挂果期,4—5 年后进入盛产期,亩产在3000公斤以上。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将成倍增长。

二、存在问题

一是规模小。目前本区各地的水果种植是农户自主发展,大多自产自用,只有少量商业种植,种类多样,产出时间不集中,难以形成销售规模。二是管理水平低。没有形成商业意识,不敢大胆发展。没有进行管理,处于自生自灭的原始种植状态。三是品种繁杂,良莠不齐。目前我地区的水果,大多数是外出务工引种的,不论品种适应、优劣程度,盲目引种,导致品种繁杂,良莠不齐,效益低下。

三.对策建议:

1.科学管理,强化指导。一是有条件的乡镇应把水果生产作为一项产业纳入工作日程,充分发挥农、林部门的职能作用,进行科学引种,积极开展示范园建设,以实际经济效益刺激群众主动发展。二是组织群众到全国主要水果产地参观学习,以事实来刺激他们开拓创新意识。三是加强学习市场经济,掌握市场经济规律。鼓励干部和当地能人志士带头务果,开拓市场,以“协会+农户”或“公司+农户”的模式,为水果规模化生产,销售,加工搭建平台。

2.选用良种,适地适树。由于近年来国际,国内果树品种更新较快,品质,产量都在不断提高。在选择发展品种时,应选择最新最优质的品种,在调苗前,对苗木生产基地进行实地考察,然后统一调运,确保品种的真实可靠,品质优良。在果树生长环境上,应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统一规划,规范建园,以免造成小环境不适应导致效益低下。

3.合理规划,重点示范。应在果树建园前进行合理规划,利用重点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等大好机遇,实施“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统一选择地块,规模种植,规范管理,确保建一块成一块,建一户富一户。

4.海南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篇四

关键词:海南 旅游业 国际

中图分类号:K92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03-0159-01

1988年,海南正式脱离广东建省,建省办特区以来,海南省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发展旅游业。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海南省旅游行业已拥有国内许多地方所不具备的资源、环境、政策和法律优势,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功能齐全、协调配套的产业体系,初步具备了年接待游客2500多万人次的能力,在全国的综合排名也由建省前的26位上升至15位。但在看到取得成功的同时,海南旅游也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困境。

1海南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建省之初,海南的旅游很落后,所带来的产值收入在GDP中只是个个位数,只有几个小小的旅行社,基础设施也很落后。在开发航权之前,到海南旅游的人当中,90%是国内游客,海南旅游在很长时间根本没有国外的概念。近年来,国际上兴起休闲度假游的热潮,环境和气候因素在旅游中的重要性大大提升,海南优越的自然环境开始吸引越来越多来自欧美、日韩等地的外国游客,很多国际性的旅游管理集团开始进驻海南,再加上亚洲博鳌论坛的召开,大大提高了海南的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海南旅游业获得了大发展。

旅游业未来前景与远景规划:海南省将在2018年,基本建成国际旅游岛。到时旅游业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与国际基本接轨,旅游服务基本达到国际水准,实现海南旅游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高,而到2028年,海南将建成世界一流的国际旅游岛。旅游产品达到国际水准,城市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现代服务业等适应世界发展潮流,综合环境能满足中外游客的各种需求,成为国际热带海岛度假休闲胜地。

2海南旅游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2.1拷贝现象严重、西化倾向明显

在开发海南旅游的过程中,人们误把西方的奢华生活方式当作文化,以为越豪华越有文化,因此修建了众多的豪华高档五星级酒店,自诩为“东方夏威夷”,但真正懂夏威夷为什么成功的人并不多。其实,夏威夷三星级酒店最多,而不是四星级或五星级。夏威夷也不是灯红酒绿,而是温馨浪漫。拷贝别人,只是在跟着人家的后面跑,无法超越。如果照这样长此发展下去,海南旅游将越来越没有个性,很可能在轰轰烈烈的国际化中迷失自我。另外,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片面追求规模扩张和数量扩张,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缺乏精品景点,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

对策:

海南在开发国际旅游岛的过程中,既要面向国际市场,用“国际标准”打造真正具有国际水准的旅游产品,同时,海南的旅游产品还必须很海南,在国际化中追求个性化、差异化。毫无疑问,本土文化是核心竞争力,海南处在历史上华夏文明的边沿,使得本土文化很有地域个性、少数民族文化、边疆文化、移民文化、流放文化等,只有将本土文化打造出来才能在国际上有竞争力。一方面利用华夏文化,提升海南旅游品质。另一方面,重新梳理和打造移民文化、海洋文化、黎族文化,突出海南元素。集中精力建设精品景点,不断丰富和增加其新内容,打造诸如美国迪斯尼乐园一类的不朽景点,争取让西方以海南旅游为榜样,建造本地的“西方海南”。

2.2富旅游VS穷岛民

2008年,三亚旅游总收入近90亿元,但风景区的富人区和风景区外的穷人区差距明显,当地老百姓靠买饮料、土特产赚取一些小钱,并没有在巨大的旅游收益中获益多少,旅游虽富,但穷了岛民。而在三亚的情况,只是全海南旅游状况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海南的很多官员还是把旅游作为发展经济,拉动GDP的一个工具,把旅游作为政绩工程,没有民众意识。为了发展旅游,以牺牲当地人的利益为代价,没有给海南的老百姓实现自我价值的渠道,没有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目前,海南的旅游主要以“政府+公司+旅行社”或“公司+农户”的开发模式,在该模式中,由于农户在开发中缺少经验、资金以及相关知识,往往沦为旅游中没有话语权的一方,属于弱势群体,农民真正的利益难以保证。公司投入乡村旅游开发,其动力就是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也就必然导致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因对利益的追逐而产生的过度商业化现象,不利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无法实现科学发展。

对策:

必须把全体海南人民的利益放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不能拿旅游作为一个单纯的经济指标来考量,海南国际旅游岛的伟力之深厚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它的精神基石在民众。没有民众利益的实现就没有民众的热切参与,海南旅游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海南旅游开发,应立足于真正为全体海南人民、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打造一个生活乐园。要站在这样的战略高度和角度认识国际旅游岛。海南国际旅游岛稀缺的热带海岛资源绝对不能在“GDP崇拜”的魔棒下毁于一旦!

参考文献:

[1] 禹贡.欧阳洪昭.旅游景区景点经营案例解析[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

[2] 文力.旅游产业:21世纪的支柱产业[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

[3] 王兴斌.旅游产业规划指南[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

5.海南橡胶树风灾指数保险发展研究 篇五

关键词:橡胶生产;农业保险;指数保险

中图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6)04-0050-05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6.04.09

天然橡胶是典型的大宗热带作物,是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和重要的工业原料,是世界四大重要工业原料之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经过近60年的发展,海南成为我国天然橡胶最大的生产基地。由于海南省地处“台风走廊”,台风频发对橡胶生产影响较大,橡胶树遭受风灾后,恢复周期长,给广大胶农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巨大影响,胶农“多年积富,一灾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国家战略物资的供应也常出现较大波动。

自2009年以来,海南探索在天然橡胶种植中引入保险机制,通过不断地发展创新,在转移橡胶种植天气灾害风险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传统农业保险仍存在许多不足,需要创新的方式加以补充,才能更好地防范转移风险。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实践表明,指数保险已经成为农业保险发展的新趋向,天气指数保险作为近年来国际农险市场的新兴领域,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有效替代传统农业保险的风险管理工具。

一、海南天然橡胶产业发展概况

自1906年以来,海南天然橡胶产业经历了3次大发展。第一次是在1958年前后,在美英等国联合周边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的背景下,海南被视作战略物资橡胶的主产地。第二次是在上世纪80年代,土地改革分田到户后,海南橡胶种植面积实现快速增长。第三次发展是近十年,2003—2010年期间,在橡胶价格不断上涨的催化下,国内橡胶产业以平均每年47万亩的新增面积不断壮大,海南橡胶种植面积也从2002年的553万亩,增加到2014年的720万亩,其中民营橡胶种植面积近400万亩,形成了农垦与民营共同发展天然橡胶的局面[1]。

2014年,海南橡胶树种植面积达720万亩,占全国植胶面积的42.1%,年产胶量达39.37万吨,占全国年产量的45.52%①。其中海南农垦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橡胶基地,拥有胶园353万亩,近年自产干胶15万吨左右,年加工能力达35万吨以上,并组建了中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企业——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胶集团”)。与此同时,随着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海南农民种植橡胶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旺盛的市场需求和良好的市场前景促使民营胶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海南农业一大支柱[2]。

全省18个市县都种植橡胶,从事橡胶产业人员已达200多万人,占海南省四分之一人口,其中胶农有75万多人,种植橡胶是山区农民,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如白沙、琼中昌江、乐东、保亭等市县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自90年代种植的橡胶树逐步投入生产后,农民的经济收入快速增加,如白沙黎族自治县2008年全县民营橡胶面积达27.5万亩,占全县热带经济作物种植面积90%,全县农业人口人均种有橡胶树2.5亩,家庭经济收入60%来源于天然橡胶[3]。

总体来看,天然橡胶产业已成为海南的比较优势农业和热带农业的支柱产业,特别是2010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着力建设天然橡胶基地,作为海南五大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之一列入了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二、海南橡胶树风灾保险现状分析

(一)橡胶树风灾保险发展概况

天然橡胶产业对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海南是我国台风影响最频繁的省份之一,這使橡胶种植和生产面临巨大风险。1949—2009年间,对海南周围200公里范围内海域产生影响的热带气旋共358场,其中台风及以上强度226场。登陆海南的热带气旋共140场,平均每年2.7场,其中台风及以上强度86场,平均每年1.7场。从热带气旋登陆的月来看,9 月的登陆气旋最多,其次是8月、7月和10月。台风登陆的月份处于热带气旋活跃期,正好是海南省橡胶树一年中的高产期,对橡胶生产影响较大。

针对上述情况,海南保险业积极开发橡胶树风灾保险,并于2007年由海南省政府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畴。随着农户投保意识的提升以及财政补贴力度的不断加大,海南橡胶风灾保险实现迅猛发展,2007—2014年期间,共承保橡胶种植面积达1874.15万亩,累计保费收入5.46亿元,累计提供风险保障293.45亿元,保险赔款累计支出4.17亿元。8年间,各级财政累计保费补贴为3.37亿元,撬动了293.45亿元的社会资金为全省胶农提供风险保障,财政资金的支出效益放大了87倍②,其中,海胶集团橡胶树综合保险项目是近年来海南橡胶树种植保险的成功范例。

2009年,为向海胶集团提供市场化的风险分散和管理机制,人保财险海南省分公司与海南橡胶集团签署协议,承保了海胶集团300多万亩橡胶树风灾保险,100%覆盖海胶集团种植4年以上的橡胶树,总保险金额达48亿元,成为我国林木保险第一大保单。海胶集团橡胶树保险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9—2011年,每年保费4800万元。2009年橡胶树保险是地方险种,省财政补贴10%即480万元保费,2010年开始划归中央险种,中央财政补贴40%,省级财政补贴25%,海胶集团自行承担35%。2009—2013年,财政补贴保费2.11亿元,其中中央1.27亿元,省级0.84亿元③。未开割的橡胶树单株保额50元,已开割的橡胶树单株保额80元,最高保险赔偿限额9600万元,保险责任主要是台风和强热带风暴。第二阶段为2012年之后,项目名称由“橡胶树风灾统保项目”更名为“橡胶树综合保险统保项目”,财政补贴比例和单株保额不变,2012年保费8000万元,赔偿限额1.6亿元,保险责任范围在原来台风和强热带风暴责任的基础上,增加了寒害、旱灾责任。2013年保费1.42亿元,赔偿限额3亿元。

2014年4月2日,人保财险海南省分公司向海南橡胶集团支付1.5412亿元的橡胶树综合保险赔款,该笔赔款刷新了2011年支付的9600万元赔款纪录,再次创造了我国农业保险单险种一次灾害事故赔款金额最高记录。海胶集团橡胶树综合保险项目自2009年开办以来,不断创新经办经营模式和理赔技术,真正调动了保险人、被保险人和各级政府的积极性,实实在在为橡胶树立起了一道“防风墙”。

(二)橡胶树风灾保险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努力,海南橡胶树风灾保险得到了长足发展,保费规模已占全省农业保险的半壁江山。但由于现行的传统保险产品在经营中存在的承保理赔定损难、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问题易发、承保风险难以分散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海南省橡胶树风灾保险试点的推广。

一是承保理赔定损难。海南天然橡胶省份分布在全省18个市县,其中农垦共拥有72个农场及其下属2548个生产队。截至2014年年底,全省已开割橡胶树593.13万亩①。由于橡胶树分布散、面积大、交通不便利,给实地验标承保、查勘损失等带来了不小的困难,有时还需对不同生长期造成的损失进行二次查勘定损,从而造成查勘成本高,理赔速度慢。特别是遭受特大自然灾害导致大范围受灾的情况下,逐个进行核定工作量大,造成理赔周期过长。

二是风险管控难度大。现行的橡胶树风灾保险属于传统的基于损害赔付的产品,损失大小直接关系到赔偿高低,这容易造成部分投保户在出险后采取消极的减灾营地措施以获得高额度的赔偿。同时橡胶树种植地通常在偏远山区,保险公司的机构网点无法一一触及,大大削弱风险的掌控能力,进一步加大了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和亏损风险。

三是承保风险难以分散。一方面,承保覆盖面亟待进一步扩大。以民营橡胶为例,目前的承保面积不足10万亩,参保率仅为2%,大量分散性胶农的保险需求未被有效激发。保险经营以来的大数法则要求有“足够多”的投保人,同时农业风险的较强相关性对这一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因此为了实现橡胶种植保险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有大量的、风险水平类似的标的加入橡胶种植保险的集合,才能有效地分散承保风险。另一方面,再保险安排不足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以海南种养业共保体主承保人人保财险海南省分公司为例,面对较大巨灾风险,尽管积极地进行了再保险安排,但面对2014年的“威马逊”、“海鸥”两个台风造成的巨额损失,再保安排依然不足,再保险赔款摊回后,两次台风依然导致农险亏损约1.18亿元。

三、海南开展橡胶树风灾指数保险的必要性

指数保险是区别于传统基于损害赔付保险的一种创新型保险产品,其赔付触发的条件与具体赔付的额度均以保险合同中约定的指数为准,由于其触发机制仅依赖于一个特定的指数,无须掌握各个保险标的实际受损情况,因而形成了独特的优势[4]。

世行報告《建立韧性:在发展过程中考虑气候与灾害风险》指出,过去十年间,天气相关损失和损害已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年均500亿美元左右增加到近2000亿美元。尽管指数保险并不能使农业免遭气候变化影响,但可帮助缓解这一影响。指数保险能有助于稳定贫困农户的收入,使得他们即便在存在不确定性灾害和天气事件的情况下也能继续从事农业生产。

近年来,在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的积极推动下,多个国家或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开始将天气指数保险引入农业保险市场,形成了一系列的指数保险产品。这些产品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加勒比岛国在世界银行支持下开展了台风灾害指数保险,美国等地开发了区域产量指数保险、区域收入指数保险,非洲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开发的降水指数保险,以及北美地区开发的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指数保险等。这些产品极大地丰富了保险市场的供给,为投保人提供了多样化的风险保障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较于传统农险居高不下的核保理赔成本和道德风险,天气指数保险主要呈现以下特点[5]。

一是有效降低交易成本,理赔周期短。开展天气指数保险所需的气象数据资料相对齐全且易于获取,保险经办机构对投保、承保、理赔等环节所需信息相对简单,无需根据风险差异对投保人进行分类。同时天气指数保险的赔付标准依据客观发布的气象数据来确定,减少了现场查勘和二次定损。因此指数的公开性与透明性大大降低了核损理赔的难度,有效降低行政成本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理赔效率。

二是有效防范传统农业保险模式下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一方面,天气指数保险在同一地区赔付标准的一致性,即赔付标准与个体受损情况的低关联性,使得被保险人在耕作管理和减灾方面的积极性得到了保护,降低了道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保险经办机构无需对保险标的个体风险情况进行逐个了解,较高风险区域的标的需由被保险人自行承担额外的风险损失责任,从而有效避免逆向选择的发生。简而言之,气象信息的公共性有效解决了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

三是天气指数保险合同的特性有助于分散风险。指数保险合同是通过计量气象数据和农作物产量及效益关系的标准化合约,具有标准化和透明性的特点,更易于在再保险市场上进行流通,从而使得农业系统风险能够顺利地转移到再保险市场,大大提高农险经办机构的抗风险能力。

综上所述,引入指数保险机制,可以有效解决制约当前海南橡胶风灾保险发展的瓶颈,实现海南橡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四、海南开展橡胶树风灾指数保险的可行性

(一)海南省政府对农业保险的认可度和重视度不断提高

近年来,随着农业功能作用的逐步发挥,海南各级党委、政府越来越重视农业保险工作,将之作为支农惠农的重要手段和措施。省政府连续在2013、2014年将农业保险列为为民办实事的十件大事之一。省委书记罗保铭、时任省长蒋定之等领导多次在“威马逊”台风抗灾救灾会议上表扬和肯定保险业对海南农业的重要保障作用。地方政府的重视,使得农业保险渐渐深入人心,农户的保险意识和保险认可度都有了极大提升。

同时,2015年出台的《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围绕海南的天然橡胶基地建设,优先发展农户急需的橡胶综合保险业务,并探索推出天气指数保险等新兴产品,逐步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和保障程度,这为进一步防范化解海南天然橡胶种植风险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为创新橡胶树风灾保险制度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撑。

(二)海南橡胶树风灾保险需求市场巨大

海南地处“台风走廊”,历年的台风侵袭直接导致橡胶树不同程度受损,影响橡胶树的持续产胶能力,不利于天然橡胶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引入指数保险制度,是防范化解橡胶种植风险,保障我国天然橡胶基本供给能力的重要举措。同时,在现行的传统种植保险制度下,由于橡胶树种植的区域差异,造成损失和赔偿厘定困难,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胶农的参保积极性。以儋州为例,2012年全市参保政策性橡胶风灾保险的民营橡胶种植户仅有169户,共计3750亩橡胶树,仅占全市民营胶总面积的0.54%。橡胶参保率低恰恰说明了当前海南橡胶风灾保险市场广阔。通过优化产品设计,引入指数化保险产品,有利于提高风灾保险管理水平,从而增强对胶农的吸引力,有效扩大保险覆盖面[6]。

(三)海南推广橡胶树风灾指数保险的基础扎实

一是试点多年的橡胶树风灾保险所积累的历史损失数据资料和经验教训为天气指数保险的开办奠定了较好的实践基础。多年的橡胶树风灾保险试点,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稳定的有长期投保意愿的胶农,而且投标标的都集中在海南省区域内,符合指数保险的特点。同时橡胶树风灾指数保险开办初期,选择如海胶集团等专业企业作为试点并通过其示范作用,易于将该创新型险种向全省推广。

二是世界银行技援中国经济改革实施项目的子项目“海南省橡胶树风灾指数保险研究与试点”的成功结题为海南橡胶树风灾指数保险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该项目获得世界银行贷款资金总额80万美元,海南省财政配套资金人民币20万元,项目历时两年,建立了海南省风灾基础数据库,研发了包含危险性、易损性、金融及风险等模块的全国首个橡胶树台风巨灾模型,项目成果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同时还基于橡胶树风灾模型成果,提出了海南省橡胶树风灾指数保险指数指标的建议,设计完成了海南省橡胶树风灾指数保险赔付方案,并开发了海南橡胶树风灾指数保险产品软件,保障了风灾指数保险产品的透明性。

三是海南橡胶树风灾指数保险试点运行良好。为做好橡胶树风灾指数保险研究与试点项目研究成果的转化工作,在特大风灾区、极大风灾区、中度风灾区和轻度风灾区四个典型的风灾区中分别选取儋州、万宁、定安和屯昌4个市县的较有代表性的橡胶林进行试点。2015年9月国内首单橡胶树风灾指数保险正式签发,保费收入71万元,为万宁市兴隆华侨农场的16.71万株橡胶树提供了1500万元的风险保障。2015年累计承保31.45万株橡胶树,保费收入171.33万元,提供风险保障2788.78万元①。

四是再保险安排基本能够满足橡胶树风灾指数保险的推广。目前海南橡胶树保险实行“成数分保+赔付率超赔分保+伞式超赔+内部超赔分保合约”的分保模式。同时加之农业保险大灾准备金的支撑,保险公司提供指数保险的金融资源基本具备。

国际上指数保险的实践表明,指数保险市场的成功需要解决好六大问题,即基本风险、测量的安全性和分散性、精确的模型、教育、营销及其再保险。综上所述,海南开展橡胶树风灾指数保险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并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和机构资源。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从保险机制的层面解决现有橡胶树风灾保险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减少保险时间和经济成本,提高胶农参保积极性[7]。

五、政策建议

(一)加强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持,共同推动海南橡胶树风灾指數保险

一是推动成立海南省台风灾害指数保险技术专家组,对指数保险推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提供咨询,形成科学的可持续的台风灾害保险技术支撑体系。二是进一步加强指数保险推广所需的设施建设,构建完整详实的橡胶树地块基础信息数据库,探索运用计算机软件模型建立实时报损系统。同时加大气象站建设力度,加密气象观测站点,完善气象站布局,降低气象观测误差。三是给予产品一定的保护期,营造低成本的政策环境。由于指数保险初期的产品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产品推出后又容易被复制,因此产品开发保护在指数保险开发推广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升海南橡胶风灾指数保险的覆盖面

一方面,当前海南橡胶树风灾保险保费中央财政补贴比例仅为40%,与广东农垦的天然橡胶保险保费中央财政补贴比例65%相比,财政补贴力度与海南天然橡胶产业的重要性难以匹配,因此应加大对橡胶风灾指数保险保费的中央财政补贴力度,以提高橡胶树风灾指数保险的覆盖面,满足农户对橡胶种植保险的更高的风险保障要求。另一方面,通过政策引导支持相互促进的金融产品的研发与应用,如通过对所有从银行获取批准信贷额度的橡胶种植者,按照规定购买橡胶树风灾指数保险,或者利用降低贷款利率的方式给购买指数保险的胶农提供补贴等措施,提高橡胶树风灾指数保险的普及率。

(三)切实抓好橡胶树风灾指数保险的宣传服务工作,提升指数保险的有效市场需求

一方面要简化保险条款,保单设计要简单直观,容易理解,才能更好地提高胶农对指数保险的认知度与投保率;另一方面,要深入农村实地考察,编制多种形式的保险宣传资料,并运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全方位进行宣传报道,提高指数保险的市场知名度。同时依据投保人的实时反馈,适时对保险条款进行改造升级,以提升指数保险在胶农中的口碑。

(四)健全巨灾风险分担机制,实现橡胶树风灾指数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保险公司要积极与再保险公司开展合作,共同探索天气指数保险的再保险安排,以合理适中的再保险费率实现风险转移;同时探索政府作为最后再保险人,为天气指数保险提供低于国际市场价格的再保险,运用市场化的方式分担指数保险的巨灾风险。另一方面,可利用指数保险的标准化特性,探索通过资本市场对包括橡胶树风灾指数保险在内的指数保险保单进行出售,有利于通过购买者的非同质风险对巨灾损失进行分散,间接实现天气指数保险的再保险[8]。■

(特约编辑:陈颖)

参考文献:

[1]马伟元.橡胶价格持续低迷 专家为海南橡胶业“支招”[EB/OL].[2015-11-18],http://news.163.com/15/1118/23/B8O6KHUG00014AED.html.

[2]中研网讯.中国橡胶种植面积达1710万亩年产量86.48万吨[EB/OL].[2015-01-19],http://www.chinairn.com/news/201

50119/15150521.shtml.

[3]莫业勇,魏宏杰.发展天然橡胶产业 助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J].新农村,2010(7).

[4]许闲,杨宇佳,全球极端天气频发 天气指数保险获宠[N].中国保险报,2013-09-02.

[5]陈盛伟.农业气象指数保险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及在我国的探索[J].保险研究,2010(3).

[6]杨培生,李红梅,陈晨,王军.海南省天然橡胶财政补贴支持政策实施情况[J].中国热带农业,2013(3).

[7]Skees Jerry.Can financial markets be tapped to help poor people cope with weather risks?[Z].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 2812, The World Bank, Washington D.C, March 2002.

6.海南水果发展前景研究调查报告 篇六

[关键词]云南;边境;贸易;水果;策略

绪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也在不断的发展,贸易不仅仅只是在国内,而是开始向国外转移。云南省也是抓住这样好的机遇,同时利用自己的边境贸易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开展边境贸易,把自己的优势产品卖给周边国家或者是地区,给云南省总收入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从而也推动了云南省经济的发展。云南省也是我国生产水果比较多的省份,主要是以温带水果为主,而周边国家正好缺少温带水果,于是云南省把一部分温带水果卖到周边的国家,使得这几年水果在贸易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长。但是水果贸易也有它的缺陷,所以就要正视这个问题,进而对其加以改善,使得水果贸易能够更好的发展,为云南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云南省边境水果贸易的现状

边境贸易作为国际贸易中一种重要的形式,它的存在对经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部分主要介绍边境贸易的概念,云南省区位地理,以及境水果贸易的现状。

(一)云南省的区位地理情况

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北回归线横贯云南省南部。云南省东部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相邻,北部与四川省相连,西北紧倚西藏自治区,西部同缅甸接壤,南部与老挝、越南毗连。从整个位置来看,云南北依广袤的亚洲大陆,南临辽阔的印度洋及太平洋。云南省与邻国的边界线总长为4060公里,其中中缅段为1997公里,中老段为710公里,中越段为1353公里。

(二)云南省边境水果贸易的发展状况

云南省开展水果贸易主要是与东盟国家进行,自2004年中国-东盟自贸区“早期收获计划”实施以来,特别是自2006年1月1日中国对东盟国家的水果实施零关税以来,云南省水果的进出口量呈现出迅猛增长的态势。据昆明海关统计,2012年前4个月,云南省累计进出口各类水果26.9万吨,总值突破1亿美元。其中,出口2.8万吨,创汇4960万美元,同比(下同)分别增长3.1倍和4倍;进口24.1万吨,价值5371万美元,分别增长19%和1.9倍,呈现了“进出两旺”的喜人贸易态势。目前云南出口至东盟的水果以苹果、柑橘、葡萄、石榴、桃等亚热带、温带水果为主;从东盟国家进口的水果则以西瓜、龙眼、香蕉等热带水果居多。马来西亚从云南省进口水果1742万美元,激增426倍,成为云南省出口水果最大消费国;泰国出口云南省水果2612万美元,激增331倍,是云南省进口水果最大来源地。

二、云南省发展边境水果贸易存在的问题

(一)水果生产技术比较落后,没有形成规模

俗话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云南省在种植水果方面的技术薄弱,种植科研力量不足,投入的资金较少,机械化水平低,这就严重影响水果的生产,制约着水果的出口。而且在云南当地,有些水果种植农户盲目的生产,没有形成具体的规模,水果的质量相对较低,品种也比较单一,这就使得水果在国外的竞争力不足。反观东盟国家,他们在水果的种植技术投入较大,政府也大力支持,所以生产出来的品种比较多,而且质量好,能够满足顾客的需求,在国外的市场上也是有很强的竞争力,可以在其他国家的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

(二)没有树立自己的品牌

一个品牌直接就会影响它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在云南地区甚至我国,都不注重树立自己的品牌,也很少有一个水果集团进行销售,这样就让周边国家的消费者觉得云南出口的水果只属于中低端的产品。但是在东盟的国家,有很多的企业集团进行跨过销售,给水果树立自己的品牌,这样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从而可以提高市场的占有率,自然而然可以追求到更大的利益。

(三)水果产品没有进行深加工

云南省在水果贸易的理念仅仅停留在把采摘后的水果直接销售到国外,而不注重采摘后的深加工。比如说对水果的包装、卫生的检查,还可以把新鲜的水果做成一些果干、水果罐头、果酱等等,这样的深加工直接可以提高产品本身的质量和价格。数据显示,国外水果的深加工比例达到35%,我国水果的深加工比例只有10%,这样明显的差额直接导致云南水果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四)水果的销售渠道十分狭窄

一个好的销售渠道直接可以大大提升产品的销售。导致云南水果在贸易中处于劣势的一个原因就是销售渠道狭窄。水果一般都是销售到那些零散的个体户,而且那些个体户的实力比较小,这样的个体户直接影响到水果在市场上的销售。另一方面就是水果的销售还是停留在比较传统的手段,现在是信息化时代,那么销售就要运用好这个平台,但是云南水果销售商却没有把握住这种机会,没有对销售渠道进行拓宽。

三、解决云南省边境水果贸易发展的策略

(一)提高生产技术,形成一个系统的规模

要想发展云南的水果贸易,那就一定要提高生产技术,首先国家要重视,给予种植农户资金、生产设备的支持,还可以组织一些关于水果种植方面的讲座,帮助农户丰富这方面的知识。其次就是农户自己要根据自身的条件来开展水果的种植,要因地制宜,提高种植的技术,比如说要采取机械化种植。甚至还可以去其他国家去考察,学习他国的技术,取长补短,而且一定要形成一个系统的规模,不要分散经营,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只有把力量集中在一起,才会提高水果的产量以及质量。

(二)树立品牌效应,提高知名度

nlc202309040140

如果想让自己的水果产品让消费者熟知,那么就要给自己的产品树立品牌,有了品牌就会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在云南,就要建立一些大型的集团或者是跨国企业,将生产出来的产品打上自己的标签,统一销售到周边国家。现在的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时候多数都是先选品牌,只有有了自己的品牌,才能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才会让消费者了解这种产品。

(三)对水果产品进行深加工,使产品多元化

想要使水果在国际市场上有强大的竞争力,那就要使产品多元化。当水果在采摘后要对其进行卫生检测,保证水果的质量,同时还要进行包。如果水果有剩余的话,可以对其进行加工,比如说做成各种各样的罐头、果汁或者其他果产品。还有就是要加大水果的种植量,可以在不同的季节都有水果上市,甚至可以提高某一水果的品种,这样多元化的水果,足以在周边国家占有一席之地。

(四)开拓新的销售渠道,加强对销售市场的管理

水果的销售商还要注重开拓的新的销售渠道,可以运用网络这个大的平台,把自己的水果放在网络市场中进行销售,这样还可以减少人力。也可以组织一些博览会、交流会,把自己新研究出来的产品放在上面展示,让参观者可以更加清晰的了解到产品。在销售市场中难免会有一些纠纷,那么就要加强对销售市场的管理,健全市场的法律法规,从而可以对销售市场起到一种制约的效果。

(五)加强质量管理,争取获得国际认证

任何产品在买家的眼里最重要的是质量,水果也不例外。水果作为农产品,它在质量上面的要求也是特别的高。近几年来,水果在质量检测上发现存在着农药、生长调节剂、保鲜防腐剂、包装材料等残留物质超标的问题,产品抽检合格率持续偏低。所以,云南省在质量管理上一定要加强,对水果的质量检测一定要严格,而且水果生产商在种植水果的时候一定要降低农药的成分,这样才能使水果质量合格。同时,尽可能的使水果获得国际认证,比如说: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良好生产规范,这样可以保证水果在出口到其他国家时候会受到质量问题的限制。

(六)大力发展优势品工厂

对于水果这样的农产品,如果想要提高出口,一个好的办法,就是在本地发展有优势的工厂,这样既可以提高水果本身的质量,而且也可以提高水果的知名度,在出口时有一定的优势。可是目前,这样的工厂在云南还是比较少,但是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肯定会有很多的加工厂涌现出来,从而带动云南整个水果产业的发展。

结论

通过对云南省边境水果贸易的浅析,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云南省在发展水果贸易的时候有其自身的优势,但是通过与东盟国家的对比也会发现有很多不利的方面,这就需要在以后的发展中对其加以完善,让云南在发展边境水果贸易中越做越好,成为世界出口水果最大的国家。

参考文献

[1]张锡蝦,唐宜红.国际贸易[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2]栗丽.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周小青.中国与东盟水果贸易的比较优势[D].天津财经大学2007级

[4]谭砚文,关建波,陈姗妮.中国-东盟热带水果贸易及对中国热带水果产业影响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1(10)

作者简介

杨凤(1982-),籍贯:云南丽江,学历:本科,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彭乃驰(1981-)汉,族贵州黔东南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统计学.

上一篇:3学习培训制度下一篇:检察职能的调整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