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调研报告的发展

2024-10-19

市场调研报告的发展(精选9篇)

1.市场调研报告的发展 篇一

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

这几年源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区驾驶培训行业得到快速发展。我区驾驶员培训学员报名人数一直保持稳步快速上升趋势。2012年驾培管理职能下放,我处在驾培管理方面做了不少努力,目前我区驾培市场也日趋规范,但驾培市场中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而作为我们运管部门,主要职责就是要规范管理驾驶员培训市场,积极引导驾校从规范培训、提高培训质量上下功夫,以优质服务拓展生源,并形成竞争有序、稳定的驾培市场。“品质驾培”是驾培市场发展的目标。在我们职权范围内,如何更好地规范驾培市场,让驾培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我区驾培市场的现状。

目前,我区已获取得培训经营许可证的驾校共有13家,教练车650辆,教练员736名,近三年来驾校每年培训的学员以20%的速度递增,预计今年我区驾校学员总数在35000人左右。目前我区每个驾校的培训计划都安排到半年以后,生源充足,今年到目前为止,已经新增教练车辆68辆。驾培市场前景看好。

二、我区驾培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根源。

1、驾校管理不规范,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主体责任意识。

目前,全区驾校管理工作相对不够规范,主要表现为驾校只向教练员收取管理费,存在严重的只收费不管理现象,驾校在培训管理过程中主体责任意识差,对培训管理把关不严,要求不高,尤其是对教练员,更是无法进行正常监管,听任教练员自由施教,没有统一的教练时间和教练过程。教练员承包车辆或挂靠驾校私自招收学员培训,这些教练员未按教学大纲完成对学驾人员的培训任务,致使驾培质量下降,给道路交通安全埋下了隐患。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直以来,驾校受经济利益驱使,基本采用的是挂靠经营模式,虽然从2010年开始,全市进行了“两挂”清理工作,但从传统的经营模式向现代经营模式,驾校还处于转变适应的阶段,

2、教练员素质偏底,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目前教练员素质普遍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巧立名目乱收费及变相索要钱物等不良风气比较普遍,造成较坏的社会影响;二是整体文化水平低,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现在驾校的教练员大部分是老驾驶员出身,很多只有初中以下文化水平,驾校的大多数教练员因自身条件的限制而不能和学员正常的沟通和互动,培训中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练不教。

3、生源充足背后的隐患。

近年来,我区驾培市场生源充足,造成供小于求的现象,今年,各驾校教练车辆与教练员增加数量惊人,目前来说,已经能基本满足学驾人员需求,但考虑到我区驾培市场的生源,以外来务工人员居多,这些人员具有不稳定性,从驾校的长远发展来看,如何能合理开发生源、有效利用生源,是每个驾校应考虑的问题,我们不能杀鸡取卵、寅吃卯粮!要注意有度开发生源,维持发展后劲。

三、驾培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思考。

我们在日常监管中发现了驾培市场及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为了解决驾培市场存在的问题,对驾培市场的管理提出以下几点想法:

(一)加强行业监管力度。

1、硬监管方面

(1)建立驾培质量考核体系。

以三证一牌(学员证、教练证、教练车证、教练车标志牌)管理为抓手,建立一套完整的驾培质量考核管理机制,这套管理机制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对学员的考核。驾校的核心工作就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汽车驾驶员队伍,我们加强了对培训质量的考核,也就抓住了驾培行业管理工作的重点。我们首先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学员培训质量考核方案,学员培训质量考核合格后,核发培训结业证,公安凭培训结业证组织对学员进行考试发驾照。全面提高驾校的培训质量,向“品质驾校”迈出坚定的步伐。

(2)积极推行驾校资质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交通主管部门对驾校实施资质管理,作为交通主管部委托的运政执法机构,有关法规和部门规章给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提供了可靠的执法依据,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积极推行对驾校的资质管理。为了确保对驾校资质管理落实到位,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积极扶持现有有潜力的几家驾校做大做强,提高驾校内部办学设施条件及教练员的素质,推行它们的成功经验,通过它们的发展壮大来引领行业发展;二是对一些规模小、资质条件差的驾校,推进驾培联合体建设,实现资源整合,促进我区驾培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三是引入退出机制,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就是优胜劣汰,在驾培市场的行业发展也不例外,对于一些不适应驾培市场,无法达到驾培行业最低资质的培训单位,或是对驾校管理工作严重失职的驾培机构,要责令退出驾培市场。

(3)加大稽查力度,严厉打击违规经营活动

目前,我们对驾培市场的动态管理不够,作为行业管理部门要引导好驾培市场的发展,需要加大执法力度,主要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一是严厉查处非本区车辆在我区教学和教练车辆在未经审核的非法场地内教学的违法行为。以确保我区驾培市场的稳定。二是加强对三证一牌(学员证、教练证、教练车证、教练车标志牌)的场地稽查,加强对驾校培训过程管理,能过加大稽查力度,使三证一牌能落实到位,以杜绝驾校的违规经营;三是对教练场地(包括副场地)进行清查,对不符合《机动车教练场技术条件》的培训单位进行处罚,对安全措施等不到位的场地,进行限期整改。对整改后仍不能符合要求的,给予注销场地。

2、软监管方面

(1)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行业协会中各会员都是驾培单位的负责人或主要管理者,他们能通过相互探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统一游戏规则,净化驾培市场风气。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我们可以发现,法规更多的是宏观管理,而一些规则、规章则是政策法规的具体细化;二是行业协会能起到行业监督员作用,行业协会能迅速的掌握驾培市场的动态变化,对行业发展进行监督,包括对政府各个管理部门及经营个体的监督;三是行业协会能对行业管理政策的出台献计献策,使行业管理规章更具可操作性;四是制定驾培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考核标准,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2)通过评先评优,树立驾培形象,促进驾培行业发展。

评选,在管理学中是一种激励方式,开展这种活动要切实做好以下三点:一是有标有的,不走过场;二是定期、定时,有始有终;三是有奖有惩,与该驾校的质量考核工作挂钩。通过评先评优,树立驾培行业的形象,促进驾培行业的发展。

(二)加强行业管理的横向联系

加强与各兄弟单位的横向联系。通过与各兄弟单位之间的协调沟通,一是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二是可以通过业务上的相互交流、探讨,达到激发灵感、拓展新的管理思路;三是可以便于更有效的进行行业管理,驾驶员区域内流动频繁,管理难度较大,通过与各省市尤其是省内及邻近地区兄弟部门的联系,实现定期的工作联系机制,促进驾培行业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还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一个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管理,我们应积极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使之形成紧密有效的行业管理链。尤其要加强与公安部门的联系,我们要积极与公安部门进行协调沟通,使学员在培训、考核、考试这一管理链条的各个环节中不要因部门分割而出现脱节或梗阻现象,以保证学员高质量完成培训,顺利通过考试发证关。

(三)加强科学技术在行业管理中的运用

驾培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就需要运用各类先进的教学与管理设备,例如场地视频监控、GpS等,在运用新科技的同时,要加强节能环保意识,对于电动教学仪等环保设备的使用,要有意识的向驾校推广。向真正意义上的“品质驾培”努力前行。

2.市场调研报告的发展 篇二

数据来源: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

2、东北地区

数据来源: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

3、华北地区

数据来源: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

4、华东地区

数据来源: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

5、中南地区

数据来源: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

6、西北地区

数据来源: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

7、一线城市

数据来源: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

8、二线城市

数据来源: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

9、三线城市

数据来源: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

附录1:2014年12月份数据表

数据来源: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

附录2:指标解释及相关说明

本报告以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统计监测数据为依据,采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撰写而成,本报告中所涉及数据均来源于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的资料,所有数据经过严格审核,真实可靠,能够客观地反映监测范围内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

一、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

调查样本企业为全国各省区市(除海南和西藏)年销售额在亿元以上、具有代表意义的典型大型零售商业集团企业,例如大商集团、百联集团、王府井百货集团、长春欧亚集团、银泰百货、北京燕莎友谊商城等几百家商业集团企业。

二、分地区

1.华北: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2.华东: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3.中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4.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5.西南:四川、重庆;6.西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

三、分城市

1.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2.二线城市:省会城市及部分东部沿海发达城市;3.三线城市:除去一、二线以外的其他城市。

四、主要指标解释

1.市场综合占有率:市场销售(额)份额与市场覆盖面加权平均所得指标值;2.市场销售额份额:该品牌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3.市场销售份额:该品牌销售量占总销量的比重,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商品由于规格不统一,没有销售量统计。,

五、相关乏说明

3.市场调研报告的发展 篇三

关键词:职业教育;劳动力市场;契合度

一、职业教育发展与劳动力市场契合度的内涵与理论分析

1.关于职业教育发展

所谓职业教育发展,指根据“就业导向”的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实现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层次、结构、质量等各要素的有机统一,支持和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

2.关于劳动力市场

所谓劳动力市场,是从事劳动力商品交易的个人的总和,是雇主和雇员通过契约即劳动合同达成交易,从而实现人力资源配置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劳动力市场是蓄水池,具有存储人力资源的功能;劳动力市场是过滤器,具有调节人力资源配置的功能;劳动力市场又是晴雨表,具有监测人力资源需求的功能,对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发展影响巨大。

3.职教发展与劳动力市场的“契合度”的理论分析

职教发展与劳动力市场的“契合度”,指职业教育的规模、专业、层次、质量等结构性发展要素,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结构的契合程度。

首先,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必须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相契合,供需相对平衡是衡量职业教育发展品质的重要指标。其次,职教发展与劳动力市场的“契合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职业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结构及其对相应人才结构的吻合程度。其三,职业教育发展结构与劳动力市场的契合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

二、苏州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苏州在利用外资、城市发展等方面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外资的集聚给苏州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外资企业落户安家使地方经济结构得到了优化。

1.苏州地区三类产业构成情况

随着国际制造业大规模向我国转移,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将进入新的快速增长期,苏州的产业结构也不断由低级向高级演进,产业结构在调整中逐步优化。苏州的三类产业结构均呈现“二、三、一”分布。同时,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和需求多元化以及第二产业发展的推动下也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苏州产业发展趋势

苏州推出了“6+4”产业振兴发展计划,明确要提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纺织化纤服装、冶金、轻工、石化等6大主导产业,培育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以及服务外包等4个新兴产业。

三、苏州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以2010年第四季度为例)

1.产业(行业)劳动力需求情况

第一产业需求比重为0.07%;第二产业需求63.64%,居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的主导地位;第三产业需求36.29%。从行业需求来看,59.72%的用人需求集中在制造业,其次为住宿餐饮业的用人需求。

2.岗位需求情况

按文化程度分析,市场需求偏向于职高、技校、中专文化程度,其所占比重、求人倍率均为最高;大学文化程度需求也呈上升趋势,缺口悄然增大。按技术等级分组来看,求职人数增加最多的为初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岗位。可见,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依然旺盛,技能人才的市场持续供不应求。

四、苏州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分析

1.苏州职教发展概况

近年来,苏州地区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为当地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目前,苏州地区职业教育已经形成规模,成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该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2.苏州职教发展的专业、层次结构

苏州地区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门类齐全,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基本相符。目前,苏州市有中等职业学校48所,在校生达13.5万人;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学校3所,每年招收五年制学生5000多人;高职院校18所,在校生10万人。开设的主要专业有电子类、机电类、信息类、旅游类、服装类、外贸类、汽车类、建筑类、农业类、艺术类等,基本覆盖了苏州产业发展的所有门类。

五、苏州职业教育发展与劳动力市场契合度分析

1.苏州职教发展与产业发展总体情况契合较好

随着苏州地区产业的迅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对产业工人的需求势必增加,这便促进了苏州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和水平迅速提升。苏州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已经形成了协调互动、相互促进的良好发展态势,职业教育已成为苏州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

2.苏州职教专业设置与行业需求的契合情况较好

苏州市职业学校定位重点建设的主干专业有机械机电类、计算机类、电子类和现代服务类,主干专业建设基本与苏州主导产业相吻合。其次是第三产业的商贸与旅游类专业,包括国际贸易、商务与物流、市场营销等专业,基本满足了苏州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需求。

3.苏州地区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问题

面临经济结构新的调整,苏州地区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存在着以下诸多不适应的问题:

第一是专业结构呈现失衡现象。从调研中发现,近几年社会对计算机、电子、汽车、机械、医药、旅游类的毕业生需求旺盛,而对会计、园艺、化工、商贸、电焊等专业类毕业生需求较少;同时,不能很好地对接服务外包、文化创意、旅游等新兴第三产业,专业培养规模不能适应用人市场需求。

第二是层次结构性失衡。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从业人员的整体文化素质较低,高级工短缺,技师、高级技师极度短缺,已成为苏州地区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

第三是专业与区域特色产业对接失衡。苏州地区职业教育目前还无法对接区域特色产业,比如苏州的苏绣艺术设计、花卉苗木、特种水产、名优茶叶等特色农业相关行业的高技能人才非常紧缺。

第四是专业与新型产业匹配失衡。通讯、金融、动漫、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技术等新兴行业人才需求巨大,而苏州职业教育缺少与之相配套的专业,即使有,专业实力也不强,且尚未形成与新兴产业相配套的人才培养体系。

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未来苏州地区人才的结构、规格和质量,影响到苏州地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的能力,影响到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

4.教育质量与劳动力市场要求的契合度分析

调研显示: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整体素质、专业技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这三个方面的表现较满意,对学校毕业生的应变能力、耐挫力、沟通能力、外语实际应用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不是很满意。

六、关于进一步提高苏州职教发展与劳动力市场契合度的建议

1.密切关注劳动力市场的走向,不断推进苏州职教协调发展

从苏州职业教育发展层面看,必须立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密切关注劳动力市场的走向,根据苏州短缺型劳动力市场的特点,随时把握市场对劳动力规模、层次、知识、能力等结构性需求,合理规划区域职业教育的发展,力争做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科学结合、本地生源培养与外地生源引进合理配置、专业设置与用户需求全面契合,努力实现职业教育发展规模、结构、层次以及专业方向等与劳动力市场需求有机匹配。与此同时,职业学校应该配备专门的机构,或者有专人负责市场运作和开发工作,定期向学校提供市场分析报告,并积极创造相关条件,滚动修正学校发展方向,真正做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2.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科学优化苏州职教层次结构

(1)合理配置职业教育层次布局

职业教育层次布局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立足整个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着眼影响职业教育层次结构的各种相关因素,统筹兼顾,精心谋划。职业教育既担负着国民教育、专业教育、技能教育三大重任,又承担着教育民生的责任。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一是既要适应劳动力市场当前的需求,又要适应其中长期发展的需要,还要适度超前,以引领市场需求,并进而引领产业调整与发展;二是既要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又要满足社会发展对市民素质不断提升的需要;三是要把握该地区输入型劳动力市场的特征,其层次配置既要考虑本地生源,又要正视外来劳动力技能水平、文化素养的现实,给出各个层次本地生源在劳动力总供给中的合理比例。

(2)科学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和服务产业的发展,并不是都需要高学历的人才;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振兴,更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中职人才。所以,高职教育发展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其一,高职教育的招生总量要实行宏观控制。高职教育需要发展,但规模不宜太大,大专学历及以上的比例大约在20%—30%。其二,发展高职教育要把加强专业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产业对专业的需求是比较广泛的,除了传统的机电类专业外,化工、生物医药、软件、新材料等新兴专业的需求量正在不断增加。高职院校要加强专业建设,也要实行“双证制”,即毕业生要同时获得大专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其中高级工的比例不低于50%。

同时,建议调整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由职教部门归口管理中、高等职业教育,以利于初、中、高等职教管理一体化,加强各个层次的衔接研究,突出其职业性、社会性、实践性,真正办出高等职教的质量和特色。

3.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科学优化苏州职教专业结构

围绕苏州市产业振兴发展计划,职业教育要加快专业结构的调整,加快改造传统专业,及时开设出一批与苏州新兴产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相匹配的新专业。面向先进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等传统优势产业,积极拓展专业群,延伸专业链,提升专业科技含量,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培养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专业高素质技能人才;围绕大力推进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以及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振兴计划,积极拓展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以及服务外包等与产业转型升级密切相关的新兴专业;同时,加快形成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产业链,面向都市型现代农业,适度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农业、高附加值农产品、园林艺术、观光旅游等所需的特色专业。

打造一批与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光机电一体化、环保科技、新能源和服务外包等高新技术产业相匹配的示范专业和精品专业。专业建设的重点,要由物质的、静态的专业建设向功能性、动态性的专业开发转变;由硬件建设为主向软件建设倾斜;由单一的专业建设向形成优势专业链倾斜。努力使职业学校的专业调整优化更符合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在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发展职业教育。

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缩短苏州职教与劳动力市场的距离

(1)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锻炼,培养负重拼搏的精神。通过书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等多种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顽强拼搏和勇于吃苦的职业素质,在实践训练教学中,加紧引入“6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管理制度。

(2)人才培养的过程注重拓宽学生知识面,同时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轴”带“链”联动发展,开设特色课程,挖掘文化内涵,增加技术含量。例如: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可培养一些专业技术与营销知识兼备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3)加强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差异的研究,在课程设置上应紧密结合企业的工艺改革创新,瞄准现代专业应用技术前沿的发展,开设与专业前沿相关的课程,必要时要邀请企业共同参与精品课程建设。

(4)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特别是岗位操作性很强的技能培养。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除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外,还应加强对学生岗位操作性很强的专业技能的培养,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对实践课和理论课的比例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保证实习时间与质量。

(5)几乎所有的用人单位都提出,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以适应当前社会团结协作工作的需要。可尝试把学生作为真正的主体推到课堂教学的前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合作氛围,使他们敞开心扉,在合作中发挥特长,在交流中培养情感,在竞争中凝聚精神。

(6)探索、健全“校企结合”、“校企一体”合作机制,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紧密型合作。用企业精神、企业文化、企业理念以及新型生产设施的应用搭建“春风化雨”的环境,实现对学生的渗透和影响。此外学校定期向用人单位发布人才信息,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用人单位也根据实际需求向学校通报人才需求的信息,以及毕业生质量的意见反馈,实现信息资源无缝对接。积极落实冠名班级、冠名奖学金等工作。

总之,我们要及时关注劳动力市场需求发展,适时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才能有效地提高苏州职教发展与劳动力市场的契合度。

参考文献:

[1]杨海华.苏州地区劳动力市场分割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9(10).

[2]杨海华.苏州市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协调发展的研究[J].职教通讯,2009(10).

4.关于古玩市场发展建设情况的报告 篇四

辽阳作为一座有着两千四百多年历史的古城,拥有比较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每年都吸引着北京等地大批的古玩爱好者前来与我们进行交流、鉴赏、交易,在省内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但长期以来,由于没有形成一个比较规范的专业市场,只是在四道街两侧十几个临街店进行交易,节假日在四道街两侧摆临时地摊,经营范围除部分古玩和工艺品外,旧工具、花鸟、鱼食及其它杂品也在其中。可以说,这种经营是比较低档的粗放、松散型的、没有规模的和无序的。本届政府非常重视古玩市场建设,把建设好古玩市场作为进一步传承、繁荣和发展古城灿烂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有效载体。在市、区人大代表的倡议下,区政府领导经过实地考察和多方论证,决定对闲置的、急需保护的市级文物-四道街四合院建筑群进行彻底修缮,建设辽阳古玩城,为广大古玩爱好者搭建起一个高层次的交易、交流、展览、鉴赏、评估平台。

一、古玩市场建设基本情况及现状

经过充分论证,确定了利用民间资本,采用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经营的建设思路,通过公开招商,于2006年6月9日与刘东(原辽阳东城开发公司经理),签定了融资租赁建设协议,由刘东租用原四道街四合院,并出资维修建设辽阳古玩城。东四道街(原教师学校)四合院建筑群由三个院落组成,民国初期建成,是东北地区比较典型的古民居建筑,属于市级保护文物。但多年来由于资金等多种原因,未能及时修缮,部分房屋已经处于倒塌或即将倒塌状态,大部分房屋破损严重。融资租赁协议签定后,从2006年6月至9月24日,修缮建设工程基本结束,历时3个多月,投资约260万元。修复原建筑1120平方米,复建432平方米,其余全部进行了一般性维修。建成后的古玩城,有店铺74间,办公室2个,市古玩商会设在古玩城,古玩城内食堂、水冲厕所及水、电、取暖、消防、电子监控等设施一应俱全。这次对市级文物——民国初期的老四合院进行全面修缮,既为古玩市场发展提供了空间,填补了辽阳文化旅游业的空白,同时也创建了我市由经营企业托管文物保护的文物管理新模式。

古玩城依托辽阳古玩工艺品有限公司,实行公司化管理,并于2006年11月11日,辽阳古玩城举行了隆重的开业庆典,市、区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以及广大经营业户和省内外的古玩爱好者参加了庆典活动。此前古玩城还先后到北京、天津、沈阳、哈尔滨等地进行招商宣传,市古玩商会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仅一个月内古玩城就有47户入住经营,到目前为止,74间店铺出租率接近90%,且大都经营良好。

每逢周末有近300个全国各地的流动经营者进场交易,众多古玩爱好者纷至沓来,人头攒动,场面热闹,生意火爆。辽阳古玩城已经成为今天在省内乃至全国都独具特色的古玩交易市场,也迎来了众多的赞誉。一些外地的古玩商贩反映,他们每个星期都在省内外各个城市的古玩交易市场轮流跑,辽阳的古玩城环境好、设施比较完善,在这里也比较安全。辽阳古玩城不仅是辽阳市广大市民周末的又一好去处,也成为了我市彰显古城历史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

央视“寻宝”活动走进辽阳,进一步提高辽阳古玩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中央电视台“2007民间寻宝记—走进辽阳活动”,在辽阳古玩城成功举行。这次活动以辽阳古玩城为依托,突出了“服务民众、服务藏家,展现古城历史风韵”的主题,以纪实的方式,展现寻找宝物、鉴定宝物的全过程,弘扬了辽阳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提高了民间对文物、艺术品保护和藏宝意识,对辽阳古玩城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历时3天的活动中,近10位国家级鉴定专家莅临辽阳,免费从数千件参与鉴定的宝物中海选出142件入选宝物,并从入选宝物中现场评选出11件辽阳民间“十大”宝物、15件辽阳民间优秀宝物和14件辽阳民间特色宝物。此活动于今年5月中旬分5集10余次在央视二套和四套节目播出。

近日,国家文化部市场司司长到辽阳古玩城考察调研,他走访了许多店铺,并饶有兴致的参观了古玩商会举办的交流展示会,他对辽阳古玩市场给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高度评价辽阳收藏之广、品位之高、真品之多是他所有走过的古玩市场中最好的。辽阳古玩城正逐步成为推动辽阳文化产业繁荣与发展的我区又一特色街区和古城辽阳的城市名片。

辽阳古玩城之所以建成并取得良好社会效益,一是得益于市、区人大代表、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几年来市人大代表高宾、郭书信,区人大代表杨旭积极建言献策,代表辽阳古玩爱好者和社会各界多次提出议案、建议,区人大高度重视,认真督察。古玩市场的建设既体现了辽阳的丰厚文化底蕴,又体现了老百姓的迫切要求。二是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古玩市场的建设中,主管市长、文化局长、忠学区长亲自带队到全国各地考察学习,开拓视野,转变观念,为古玩城的建设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民间寻宝记”走进辽阳把古玩市场推向全国,由区级行为上升为辽阳市行为,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古玩城重视、支持,加大了对辽阳的宣传力度。三是利益于区委、区政府多方沟通,积极招商引资,确定了“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的思路。投资者刘东为古玩城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古玩商会的前期组建在古玩城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通过一个时期的运行,我们也注意到,古玩市场在经营和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具体问题:一是古玩城的规模较小,发展空间有待进一步扩大。相对作为有着两千四百年历史的古城,市场规模应更大,标准应更高。二是管理者的经营理念还需不断更新,管理水平要进一步提高。三是宣传力度还应进一步加强,只有一次“寻宝”还不够,要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提高古玩城对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四是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管、协调、扶持作用及古玩商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古玩市场未来发展建设构想

古玩市场建设要根据全市总体建设规划,在保护好市级文物、保持原貌基本不变的基础上,一期工程先以四道街四合院为中心建辽阳古玩城,业户全部进入三个四合院经营,形成人气兴旺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其引导和辐射作用(已基本完成);二期工程逐步将古玩经营扩大至新华路、中心路之间四道街路段,路两端设仿古牌楼,形成古玩经营一条街;三期工程在一条街基础上,向北延伸至中华大街(适时迁移标牌厂和垃圾站),建成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以上新古建筑融为一体,相映生辉的规模市场,使之成为省内有影响、国内有地位的文化、艺术、古玩研究和交易的集散地

在今后的市场建设发展过程中,政府要进一步发挥市场管理委员会的作用,加大对古玩市场扶持、协调、监管力度,引导管理者不断更新经营理念,从长远眼光看待古玩城的建设和发展,不只做企业更要做事业。充分发挥好古玩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协调好管理者和广大经营业户的关系。加强与媒体的深入合作,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适时组织拍卖会、免费资询、鉴定宝物、交流评比等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市民以及古玩爱好者和经营者的水平和品位,进一步扩大辽阳古玩城的影响力,使我市的古玩业步入规范化、产业化的发展轨道,为推动我区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圣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员会对区人民政府《关于古玩市场建设发展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

(2007年7月24日文圣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

文圣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听取审议并通过了区政府《关于古玩市场建设发展情况的报告》。

会议认为:自2004年底区人大三次会议上市区两级代表提出建设古玩市场,提升城市品味的议案以来,区政府十分重视古玩市场建设工作,始终把古玩市场建设作为政府重要的工作来抓,确定了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建设发展思路,本着建设与文物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经过多次反复招商洽谈论证,将原闲置的教师进修学校(市级保护单位)进行彻底改建。2006年11月古玩市场已初具规模,目前运行良好。特别是今年4月28日中央电视台“2007民间寻宝记·走进辽阳”大型电视系列节目真正实现了古文物交流,彰显了古城辽阳文化底蕴,添补了古城旅游业的空白,繁荣了我市古文化市场和三产特色,对拉动地方经济起到了促进作用。

会议指出:区政府在古玩市场建设发展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古玩市场的空间还比较小,从发展的角度看要建设一个很有影响的古玩城仅目前的规模还满足不了省内外广大古玩爱好者的需求;二是宣传力度还不够大、形式比较单一,范围还不够广泛,缺乏展示交易平台,民间观赏的多、交易的少,民众的参与热情还不高,真正有价值的民间宝物挖掘的还不多;三是在管理上政府监管协调作用发挥的还不到位,监管办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对业主缺乏引导,业主与业户间缺乏沟通,由于经营品种、项目不同,发展的还不够均衡,有的业户对此信心不足。

会议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力度。古玩市场的建设发展是区政府的重要工作,区政府要站在有利于提升辽阳文化品位、展示古城灿烂文化,推动辽阳各项事业的发展和繁荣的高度,借中央电视台民间鉴宝走进辽阳的有利契机,充分利用辽阳的新闻媒体,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要适时组织拍卖会、免费咨询、鉴定文物等活动,吸引省内外古玩爱好者来辽阳。要调动古玩爱好者和广大市民的参与热情,增强打造古文化品牌意识,不断提高对外的影响力和辅射力,把真正有价值的古物拿到辽阳来,为古城文化的挖掘做出贡献。

二、加大扶持力度,扩大发展空间。古玩市场的建设已初具规模,要做大做强,把古玩市场逐渐建设成一个省内外很有影响的古玩城还要下相当大的功夫。古玩市场的建设发展要有总体建设规划,要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逐步扩至新华路、中心路之间四道街路段,建设古玩一条街。政府要积极探讨争取国家对文物保护的财政支持政策,还要争取上级文化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使其真正成为省内外有影响、国内有一定地位的文化、艺术古玩研究和交易的集散地。

5.市场调研报告的发展 篇五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统计报告显示,国内果汁及果汁饮料实际产量超过百万吨,同比增长33.1%,市场渗透率达36.5%,居饮料行业第四位,但国内果汁人均年消费量仅为1公斤,为世界果汁平均消费水平的1/7,西欧国家平均消费量的1/4,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我国水果资源丰富,其中,苹果产量是世界第一,柑桔产量世界第三,梨、桃等产量居世界前列。据权威机构预测,到2005年,我国预计果汁产量可达150—160万吨,人均果汁年消费量达1.2公斤左右。2015年,预计果汁产量达195—240万吨,人均年消费量达1.5公斤。

根据国内外资料统计数字表明,美国人年均果汁消费量为45升,德国为46升,日本和新加坡为16-19升,世界人均消费量已达7升,与此同时,中国人年均果汁消费量还不到1升,差距十分明显,中国市场潜力巨大。

6.市场调研报告的发展 篇六

竹木凉席市场创新发展项目调研报告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销售量有保障的情况下,生产过程落后以及生产效率低下成了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大因素。对此,我们的市场创新方案就是希望能够不断的升级加工设备,不断的完善生产过程,提高产品的质量以及大幅度的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让产品能够发挥出最大的市场竞争力。利用生产过程的全机械化,不断提高生产的产量,不断的扩大企业的规模。实现小厂变大厂,大厂变企业的资源优势整合,创造品牌效应,产生品牌的价值。以此来不断制定新产品的生产标准和企业标准,让生产过程规范化,生产管理企业化。

在浙江,广西等竹木加工大省不断的有新材料,新产品上市的情况下,我们也坐不住了,组织了人员到实地进行考察。更加先进的技术以及机械化程度更高的设备吸引了大部分的.目光,大家顿时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为此本村生产效率改进的方案被提上议程。为了配合如今的环保理念,还有就是减少生产过程中人为控制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我们将把发展的重点投向原材料加工中,对竹片进行防虫,防霉处理的药水的健康化处理,尽力减少化学药品的成分。再就是,就某些工作量大的生产过程使用机械化程度更高的设备,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将精度更高,控制更准确的传感器投入到人为控制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中,在利用科学操作的同时,使原材料得到充分的处理,以此来保证成品的高质量。

7.市场调研报告的发展 篇七

首先对5家企业简单介绍一下:5家企业都拥有自主品牌, 有4家公司年营业额在1000万以上, 公司规模从50到1000人以上不等。这5家企业在当地纺织行业中颇具代表性。

一、调查基本情况

A.期望本公司岗位员工的学历:

设计师:研究生 () , 大学本科 (4) , 大专 (2) , 中职 () , 初中 ()

制版师:研究生 () , 大学本科 () , 大专 (2) , 中职 (3) , 初中 ()

工艺样板师:研究生 () , 大学本科 (1) , 大专 (1) , 中职 (3) , 初中 ()

设计助理:研究生 () , 大学本科 (1) , 大专 (4) , 中职 (1) , 初中 ()

普通缝制工:研究生 () , 大学本科 () , 大专 () , 中职 (4) , 初中 (4)

特种机械工:研究生 () , 大学本科 () , 大专 (2) , 中职 (3) , 初中 (1)

B.按照招聘难易程度将下列工种由大到小进行数字排列:

设计师 (3家最难) , 特种机械工 (3家最难) , 制版师 (2家) , 工艺样板师 (2家) , 设计助理 (2家) , 普通缝制工 (2家) , 后整 (2家)

C.中职学校服装专业的毕业生最适合的岗位: () 设计师, (1) 制版师, (1) 工艺样板师, (5) 设计助理, () 普通缝制工, () 特种机械工, () 后整, () 车间主管, (2) 办公室文员

二、调查情况分析

几家企业最难招的工种分别是设计师、特种机械工。而对设计师的学历要求都在大专以上, 特种机械工学历要求比较宽泛, 其中有3家期望是中职生。几家企业认为中职生最适合的岗位是设计助理, 其次是办公室文员, 最后是制版师。通过对期望本公司岗位员工的学历调查发现:员工学历被期望是中职的岗位按多少依次排列为普通缝制工、工艺样板师、特种机械工、制版师、设计助理。

这些说明什么问题呢?第一, 在企业眼中目前中职生的能力、素质普遍不是很高, 缺少创造性、创新能力, 适合干一些基本的、基础性的工作;第二, 企业对于中职生寄予的期望则是要具备一定的设计能力, 而不应等同于一般的工人培养模式;第三, 目前中职教育专业还不够宽泛, 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大背景下, 有些较偏较冷的行业还没有开设专门的课程, 说明中职教育对于市场需求的了解还不够。

三、对策与建议

要使学生能够很好地适应企业发展, 了解市场动态, 做一个优秀的员工, 我们必须适当地调整实习时间、地点、方式。

1.“学生到企业实习”模式, 因实习时间不同, 做以下调整:

走岗实习:在教学初期阶段, 安排企业到学校进行企业文化宣传同时也可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或短期岗位实习。

如, 在学生高一刚入学时应进行专业兴趣培养, 请相关专业的企业进行企业文化、企业产品、员工素质要求、岗位薪金等方面宣传, 让学生明白选择这个专业后自己的努力方向及工作后的定位及职业规划。

贴岗实习:在教学中期阶段, 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一段时间, 以辅助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

学生不应只在高三进行实习, 应在每学年进行一个月的岗位培训, 让学生体验公司管理、进行岗位体验, 以学分代替薪金进行岗位考核。同时教师也可通过学生在企业实习, 进一步了解企业对所需人才的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进行课程内容调整, 以适应企业发展。

顶岗实习:在教学的末期阶段, 与企业签定就业协议, 安排学生到企业的具体岗位工作, 企业可择优录取。

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是学校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 也是学生成为社会人的角色转变期和适应期, 而事实上顶岗实习已成为变相的就业, 学生在这个实习过程中往往表现出自我定位不准、做事情眼高手低、稳定性差、心理承受力差等问题, 这在一定层面上说明学生对实习的不适应, 所以学生的实习管理和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在第三年实习期间, 我们应随时洞察学生的心理状态, 及时予以引导和化解, 使学生依然保有归属感而非孤独无助感, 那么很多问题都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得以解决。

2. 除了以上几点定时实习外, 我们也应该通过政府之手帮忙联系几家定点大型服装企业, 因为, 经过多家企业调查发现很多企业因为资金和精力不足不愿意承担这样的实习任务, 所以我们应该试着通过政府给企业一定优惠来联系几家固定企业, 好让学生能分阶段进行参观和学习, 让学生时刻了解市场动态, 同时也给学生提供固定的实习单位, 让学生能更安心、虚心地学习。这样的合作才可能让校企合作更稳固。

综上所述, 中职服装教育是就业教育。它所培养的学生应该能够适应社会市场需求, 具备多元化、较全面的专业技能、内心强大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韩红卫.常州中小企业发展瓶颈分析及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 2009.

8.市场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调研报告 篇八

关键词:市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研报告

食品安全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问题,食品安全一旦得不到保障,不仅会危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会在社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进而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威胁。食品安全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生产环节、加工环节、流通环节、销售环节均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否则都可能会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本文将以A市的食品问题为例,对其流通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市场调研,并将调查结果汇总如下:

1 市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查状况汇总

1.1 食品安全检测结果。对A市每年销售超过1千万以上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进行食品检测,整体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食品卫生合格率由2001年的88.6%上升至2014年的95%以上,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上升至93%;市区畜产品中“瘦肉精”检出率下降至1.2%;水产品的氯霉素残留检测均为零。

1.2 食品安全准入制度。在国家大力提倡食品安全问题的政策指引下,A市大力推行认证、索证、索票、信用档案等食品市场准入制度,极大的增强了食品安全系数。其中,32%的企业采用了国际标准;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部分企业还通过了ISO9000、ISO14000和OSHMS18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7.11%设立无公害产品区;绿色食品专区覆盖率达到16.31%。

1.3 食品流通基础设施。食品流通环节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得到了显著提高,农产品批发市场中,冷库建设率达到38.56%;配备了速测仪、污物处理设备、污水处理设备,对市场的垃圾进行分类,然后集中处理。

1.4 消费者安全意识方面。消费者对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视力度逐渐增强,消费理念也由“以价格为中心”变为“价格和质量并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促使市场流通环节各部门也加大了安全防护措施。对超市200名消费者进行随机调查,其中85%消费者关注食品保质期;72%的关注蔬菜和水果的农药残留量;55%的关注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等相关因素。而对农贸市场的消费者进行调查却发现,消费者对食品的关注度主要集中在食品添加剂方面,但关注人数不足50%。

2 市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问题分析

虽然市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问题有了很大改善,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2.1 食品超标问题。我国食品卫生质量有了明显改善,但仍有部分食品存在超标问题。食品卫生不合格率达到5%、瘦肉精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散装食品不合格、病害肉屡禁不止,这些都对广大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了威胁。

2.2 食品安全检测费用高。我国食品质量标准数量较多(近3000个),但检测标准不统一,指标设置比较繁琐,检测成本较高。如对肉食品进行检测时,仅“瘦肉精”一项定性检测就达到800元,若要进行定量分析,费用将达到2000元,全部标准检测可能要达到1万元,普通企业难以承受高额的检测费用。

2.3 食品流通领域法律法规的缺失。《食品卫生法》和《产品质量法》主要涉及食品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的卫生检测,但对于流通环节的法律条款相对缺乏。食品从生产环节到销售环节保持新鲜的难度较大,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予以强制约束,确保食品在流通环节的卫生质量。

2.4 食品安全信用体系需要进一步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而食品安全领域的信用体系建设更是处于滞后阶段,对食品企业的信用数据收集工作也处于小范围尝试阶段,还未形成有效的体系。从现状来看,构建食品企业卫生质量的信用体系难度较大,消息不对称的状况短时间内难以消除,需要政府部门、企业部门、消费者共同参与。

3 市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问题对策

食品安全是一项综合的、复杂的工程,构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确保食品在流通环节的安全质量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

3.1 加强法制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逐渐完善市场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质量管理法律法规,给企业部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提供准确的法律依据,切实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在制定法律法规方面,我国可积极借鉴国外相关法律,为食品安全检测标准的国际化奠定基础。

3.2 提高检测技术,降低检测费用。加快市场检测,一方面要鼓励企业建立和完善自检体系,配备有害物质残留检测设备,降低企业的检测成本;二要完善委托检测制度,鼓励和引导没有自检设备的企业,向第三方检测机构主动送检;三是要加大检测技术的研发力度,不断创新检测方法,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同时降低检测费用。

3.3 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通过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促使食品企业不断加大食品安全管理力度和检测力度。消费者安全意识的提升需要通过媒体宣传、社区安全讲座、公益活动等形式完成,因此,加大宣传力度是提高消费者安全意识的有效途径。

3.4 构建食品企业安全信用档案。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显著进步。以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为基础,构建公正、公平、公开的食品安全共享平台;将各企业食品的安全检测结果传输至共享平台,从而建立市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信用档案。企业、政府、消费者可通过共享平台及时了解食品安全检测状况,为后期的管理和消费提供参考。

4 结语

食品安全是关系到消费者健康,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和检测,保障食品安全,不仅可维护消费者的利益,还能有效促进食品企业的健康发展。食品由生产到销售需要经过流通环节,流通环节可能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区域,给管理和检测造成了不利影响。近年来,我国流通流域食品安全检测得到了改善,但仍须在食品超标、检测费用高、法律依据不全等问题,需要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积极改进。

参考文献:

[1]常璟宇,王新.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三难之困”华东地区食品安全调研纪实[J].中国食品,2011(01).

[2]张丽杰.北票市流通消费领域食品安全状况调研报告[J].商场现代化,2014(24).

[3]尚闻.“三绿工程”为食品流通安全护航[N].中国商报,2005(03).

9.市场调研报告的发展 篇九

现在童装市场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地,随着时代的进步之前传统的童装销售模式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潮流了,童装行业也面临着各种全新的发展新变化。只有顺应了消费者的需求发展,才能满足消费者,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我国童装行业的发展形成的趋势如下:

大型商场的主导地位被动摇

在过去,童装主要还是放在各种大型百货商场里面,以专柜的的形式进行售卖。但是如今这种主导地位已经被动摇,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商场专柜的形式已经满足不了消费者的购物需求。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不过资深的童装的童装行业人士认为,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发生变化。

同童装连锁店发展迅速

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童装连锁形式就已经初具雏形,这种具有自己独立店铺的童装品牌专卖店,通过特许经营与连锁加盟形式的各种童装连锁专卖店遍布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这种形式造就了一大批童装品牌代理、零售商,最后在全国范围内形式连锁经营网络。

童装品牌逐渐增多

随着童装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童装品牌逐渐冒出来,一些优秀的品牌逐渐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稳步发展,不过更多的童装品牌往往都如昙花一现,往往生命周期都很短暂,没有能在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

很多童装制造企业都推出逐渐的品牌,在全国范围内铺设销售网点,对于一些童装零售企业来说,为了获得价格及市场的主导地位,往往采用商家品牌的方式和童装制造企业进行竞争。

评价童装店快速发展

所谓评价童装店,其实通俗说就是各种童装尾货市场,也就是把一些剩余的,不合格的或者已经过季的童装产品以远低于市场价格的形式出售。这种童装店一般会选择在一些集市、地下商场、批发市场等租金低廉的位置开店,这种店铺的好处就是成本低,投入少,见效快,对很多低收入的消费者来说,以低廉的价格确实吸引力不小。

上一篇:公司团体获奖感言下一篇: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制度